首页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1、相关定义 1.1、交往空间设计的概念与特性 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教学楼建筑的交往空间承载着各个 学科师生的交流活动,是交流学习,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场所。 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在校学生,他们在心理行为特点上具有开放 性、复杂性和自主性,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交往空间所处的位置,将 要进行何种交往内容;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点,师生对交往空间有什么样的需求, 在设计时都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同时注...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 1、相关定义 1.1、交往空间设计的概念与特性 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教学楼建筑的交往空间承载着各个 学科师生的交流活动,是交流学习,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场所。 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在校学生,他们在心理行为特点上具有开放 性、复杂性和自主性,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交往空间所处的位置,将 要进行何种交往内容;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点,师生对交往空间有什么样的需求, 在设计时都应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同时注重对师生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的研究,创 造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往空间。具体地说应该尊重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规 律及心理需求,把握空间的位置、形态、比例、尺度、距离以及人体尺度,考虑自然气 候等自然因素,为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交往场所。 1.2、整体式教学楼群的概念及构成方式 2.2.1 整体式教学楼群的概念2.2.1 整体式教学楼群的概念 整体式教学楼群是一种适应新型高等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集约型教 学建筑群。它在充分整合相似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建筑空间容纳更多 学科和专业,促进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创造 条件。其外在基本表现形式为布局紧凑的群体建筑,各功能空间按照一定的组合 方式形成密切联系的有机整 体[1]。整体式教学楼群与传统校园中”按系设馆”的分 散式布局不同,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体建筑,而是通过连廊、中庭、庭院等 空间将各教学建筑按一定的功能要求组织在一起,形成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教学 建筑群。整体式教学楼群不是单纯地在外在形式上将多个建筑单体进行组合,而 是通过强调其内部空间在使用功能上的关联性和秩序性,将多个教学建筑以一定 的结构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楼群整体,同时以这种教学楼群的方式构成整体 化的教学区。 1.3、相关概念及属性 1.4.1 公共空间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定义认为它是由物质实体形成的。日本建筑师卢原义信 所讲,建筑空间是由地面、墙面、天花板所限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地面、墙面和天花板是限 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4。那么建筑的公共空间从广义来说就是隶属于社会的,在建筑空间以内, 以及有围合物进行有形或者无形限定的,为大家公共拥有可以使用的空间。其属于社会或者 集体的资源,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团体特别占有的空间。 1.4.2 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 公共教学楼的公共空间宜定义为依附于教学楼实体而存在的,与平时的行为活动使用具 有频繁接触的公共使用空间。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除了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办公 室等一些专门性很强的室内空间外,其他的,依附于该建筑物实体而存在的公共空间,均属 于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教学楼内部公共空间为主,还包括其他一些与学习活动关系密切的露 天空间,如:内庭院、平台等。为了简 述方便,下文中的教学楼公共空间均指高校公共教学 楼内部公共空间。 1.4.3 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 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包括:交通联系功能、休憩交流功能与学习教育功能。在这 三种功能当中,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联系与休憩交流,而第三种功能——学习教育功能是在 场所影响下产生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功能,它往往是公共空间场所创造的功能核心部 分。 扬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写道:”经大大简化,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划分为 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5在教学楼公共空间中,交通行为即必 要性行为,属于人们在各种条件下,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的活动。休憩交流和学习行为 则属于自发性活动或社会性活动,是需要空间具备一定的条件,具备吸引力时才会被激发的 行为。因此,可以认为,在缺乏场所感的公共空间,空间的使用功能以交通联系为主,而具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备场所感的公共空间,则会在满足交通联系的基础上,激发空间的休憩交流功能和学习教育 功能。 1.4.4 教学楼公共空间的类型 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按照空间中人员流动性来分,可以分为 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按照空间使用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个人私密空间、群体空间;按照空 间的功能类型来分,可以分成门厅、走廊、内庭、休息厅等空间。 本文采取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公共空间的平面表现形态来分类。从表现形态上来看,空间 不外乎两大类,廊式空间与厅式空间,几乎所有的场所表现形态都包含于这两种形态当中6。 1、廊式空间 廊式空间是指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中,以交通组织为主要功能的空间。在 最初的教学建 筑中,廊式空间的出现是满足交通的需要。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动态空间,人员的流动性比较 大。随着教学楼的发展,廊式空间随着使用者的行为需求逐渐具备其他复合功能,成为不仅 可以组织交通,还能进行其他活动的场所,基本作用超出交通的职能,尽管如此,交通仍是 其首要的基本功能。 图1.2清华大学第六公共教学教图1.3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楼双边教图1.4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楼 单边教室走廊(自摄)室走廊(自摄)连廊(自摄) 线性是廊式空间最基本的视觉特征。线性空间一般是指空间的长度大于空间的宽度,在 整体的结构上具有延伸趋势的空间形态,长度比越大,线性感越强。廊式空间具备两个基本 的特点:? 线性空间是一种可运动、可生长、视觉上容易产生连续性的一类空间;? 线性 空间的形式具备很大的自由性:直线、曲线、折线等,也可以是多种的组合。 线性空间可以起到组织功能房间的作用,在建筑组合中,可以将一系列形式、尺度、功 能等不同的房间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导向性的空间。 2、厅式空间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厅式空间是指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中,宽泛开敞、专供人流集散与活动的空间。厅式空 间具备较强的向心性与集中性,可容纳的活动有休憩、交流、展示、观赏景观等,当然也包 含交通活动。与廊式空间串联各类功能空间的性质不同,厅式空间可以将不同的功能空间聚 合在一起,以一种过渡空间的形态来体现空间的复合性。 厅式空间包含三种类型:? 交通型厅空间,如门厅、过厅等;? 休闲型厅空间,如中 庭、休息厅等;? 景观型厅空间,如庭院。 图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图1.6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楼休图 1.7安徽大学博学北教公共 波楼门厅(自摄)息厅(自摄)教学楼庭院设计(自摄) 图1.8清华大学第六公共教图1.9 中央美术学院中庭图1.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波 学教休息厅(自摄)(自摄)楼庭院(自摄) 1.4.5 场所感营造 程世丹在博士论文《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述, 提出”场所营造”的概念: 1、场所营造为人提供一种可认可的、具备场所感的场所 2、场所营造强调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特征鲜明的、有丰富内涵的环境 3、场所营造鼓励人们的社会交往 4、场所营造是一种多学科的活动,需要不同领域的共同努力 5、场所营造是一个过程7 场所营造的目的——空间产生场所感。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办公空间的概念及其形式 松 先生 日 和日 府部门派 建 , 新 办公空间 可 为 开 ,灵 , 密 , 性 这四类 , 依需 而 定 。公 一 需要 合 办公空间,应 开 , 在没 墙 空间,办公桌 放 密 胜, 办公人 一 ,使办公 充满 。 如 和普通 工在一 工 空间,可 使 间 沟通更 顺 。当 ,这 要与 工通道 为 立 情况 ,保证 干扰同 进行参 。 灵 办公空间, 一些工 季节性很强 单位所需要 ,场所中都 用一些 状 特 办公桌,可 调配人数,办公 备 灵 。 别 空间 可 供一 人使用 立空间。 性 这 场所 可 成为表 公 办公空间 特别风格,吸 高端人 要 。[4] 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和深入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创新早就已经不是单 纯的只许高端企业或人士介入的行业,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经济的产业和国际 协 议对创意行业的概念和分界还未完善;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对创意产业分析认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创意产业提供广阔的文化,艺术或娱乐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包罗视觉艺 术(会话和纪念馆)、公演 (话剧、歌剧、音乐、舞蹈)、影视歌、电玩游戏等。 翰 斯将创意产业 为 权、专 、商 和 四 类 。[30]这么一分类, 就把那些包涵有有技术含量,领域研发类的学科一并推向最前端,同时也让这些 学科真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各个国家对创意行业的分类总和如下:广告类、 建筑类、艺术设计类、美术市场和手工艺类、服装造型类、影视歌类、游戏软件 类、公演艺术类、出版类等。囊括上述内容的同时,在传统艺术领域上传媒人士 在内的商用化、数字化也有了新的安置部门有以下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 ( 产业):新 权服务、 播、电影、 、 络 、 闲、 产品代理、 用品、 备 相关产品 被 入联合 教科 产业类,如 : 刷、 、多媒 、 听产品、影 产品、工业 。 权产业:核 权产业、交叉产业、部 权产业、边 支 产业。 日 创意产业:创意产业、 闲产业、服 产业。[31] 1.5、概念的界定 1.2.1 办公建筑概念界定及类型分析1.2.1 办公建筑概念界定及类型分析 办公建筑又称办公楼,一般指专门用来处理办公业务或提供办公、会议等 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为了给工作人员提供各种方便和安全保障,一般将各种自 动管理、自动控制体系用于办公建筑设计中,使得办公建筑设计成为多种学科 的综合科技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 办公建筑包括的建筑类型,我们可以大致将办公建筑分为 以下的几类: 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 (1)、行政办公机关; (2)、商业、贸易专业公司;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3)、电话、电报、电信公司; (4)、银行、金融和保险公司; (5)、科学研究、信息服务中心; (6)、各种设计机构或工程事务所; (7)、科技企业机构。 按照办公建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来看,基本可分为: (1)、专用办公建筑:机构自建专用或数个机构合建合用,包括政府机构 专用办公楼。其中,除政府办公楼一般是非盈利性的、 自建自用以外,许多专用办公建筑将自用以外的其他部 分也推到市场上出租或出售。如图 1-1 所示,香港中国 银行。 (2)、出租办公建筑(或称写字楼):作为房地产的 投资推向市场出租或出售,满足第三产业商务办公需 求。包括单一功能或基本单一功能的办公楼和包含办公 在内多种用途的办公综合楼。一般以较先进的设施和周 到的服务吸引客户,以求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 1.6、创意行业办公空间中复合型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形式 这一园区结合创作型创意产业园区和功能型创意产业园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创意产业园区,根据不同的形态和近代空间物质三类基本分为: (1)废弃现有厂房建筑空间形态改造的空间的独特形式的产业园区的文化吸引力 历史背景,这一园区,起到了主导作用。我们学校东校去旧厂房改造。 (2)完全拆除的现代建筑改造旧址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创意产业园区、周围对上述 园区,主导作用,例如:同济大学的范 围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区。 (3)周围一定规模的老街区历史,新的创意产业集群,彻底新跑道是创意产业园区。 图 1-1 创意产业的渗透性7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两类: (1)主导市场开发、开发企业签署日程舆论的响应,根据协议规定的发展模式, 市场规律和竞争优势的想法,引导企业自发形成孵化选择创意产业园区; (2)政府主导型开发、开发企业和合作的项目,先接受后开发模式,创业的建 设产业园区。 根据建筑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1)以单个建筑为主,建筑功能复合化,创造一个现代的工作环境; (2)以组团建筑为主,场地使用多样化,建筑风格体现传统工业美感文化 创意产业园。 1.7、空间概念 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T 霍尔博士(Dr. Edward T. Hall)1959 年出版了《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书中以 Space Speaks 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专门用一章对空间理论做了精辟 的论述。霍尔在研究人际交往中体距的变化时创造了一个新词 proxemics(体距学), 用于描述他的疆界理论和对疆界现象的观察,并以此说明我们如何使用疆界。体距学 是一门研究人们交谈时彼此身体的距离有多大,采取什么姿势,身体是否接触等问题 的学科。为了解释体距学的概念,霍尔将空间分为四个空间区:密切空间、人身空间、 社会空间和公共空间。各个区域传递的信息不同,并且反应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对空 间领域的不同需求。 密切空间是指从两人人体接触到相距 60 厘米。这是一种近距离的空间 范围,多 为亲近的人员之间。人身空间的范围稍微大一些,间隔在 60 厘米到 90 厘米之间,这 是在朋友聚会上最舒适的人身间隔;或是在 1 米到 1.5 米之间,所以保持这一间隔的 接触通常不是私人的交往。社会空间的距离为 1.5 米到 2 米,这是一种适用于处理公 务的社交距离,它适用于正式的社交活动及商业活动。公共空间则是在外交场合应保 持的距离,通常在 4 到 8 米之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使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与空 间有关的交际规则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国,每个工作人员都尽量要有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办公室狭小,就用屏风来分隔空间,并且尽量保持着自己对办公领地的统治权。 而在中国,这种办公室领地概念不是那么强,大家可以在一种近距离的环境下办公 。 1.8、Krein 空间的定义 设 K 为线性空间,映射K ,K [ , ]:K K C 关于这两个变量是共轭双线性的。 如果存在 K 的满足以下 2 个条件线性子空间 ( K,[ , ]) (1 ) K K K ,(K ,[ , ])and(K , [ , ])为 Hilbert 空间; (2)[K ,K ] 0,i.e.[f,g] 0, f K ,g K . 则可认为 ( K ,[ , ])为 Krein 空间,而K , K 为 Krein 空间的一组基本分解。 Krein 空间中拓扑定义为 Hilbert 空间 H 上的范数拓扑.所以由上述 Krein 空间来构造 Hilbert 空间 H,在 H 上装备积分 ( , )为 (f,g) [f ,g ] [f ,g ] 其中 f ,g K,f f f ,g g g ,f ,g K ,f ,g K 则 H 为Hilbert空间K , K 的直和,称 Hilbert 空间 H 为 Krein 空间 K 的伴随空间. 1.9、空间的概念 (一)空间 这里提到的”空间”是自然空间,是万物置身其中的场所。从哲学上来说,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运动的延长性和伸张性。空间具有无限的 延长性特点,并与时间合体形成了物质存在的形式,构成了一切物体生存的场所。 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物质运动都有其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同时, 空间的具有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自伽利略和牛顿以降才逐步得以明确。随着时 间的推进,针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逐渐繁复起来:空间可以是一种均匀的、 在任何位置和任何方向上都是等价的,又是感官所不能觉知的欧几里德空间,也可 以是一种能够体验的,与人及其感觉作用联系在一起的知觉空间。” ? 这表明空间 概念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哲学上的空间观念是对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等空间观 念的概括与总结,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等空间观念是对哲学空间观念的印证。 人类的空间观念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的,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处境和空 间感知的理性思考。人类从最初对周围环境的感受、经验、认识,空间观念仅仅 被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停留对物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不超越人 们视觉经验的范围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视野不断 扩展,甚至直指浩瀚的太空和茫茫的宇宙,人们的空间观念也随之得到了扩展而 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 自然空间是敞开的、无限延伸的,是具有客观的真实性,生活中我们所感觉、 处摸、嗅到而且被意识。我们生活和行动的是自然空间,不是艺术空间。自然空 间是绘画 空间的基础,绘画空间是自然空间的能动反映。 (二)绘画空间 ?绘画空间的概念是较为复杂的,对它做出一个可靠的解释并不容易,绘画空 间相对于自然空间来说,它是非物质的,它不是由画布、颜料或由纸墨构成的,而 是经过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勾画,是虚幻的形状相互平衡后构成的空间,这种空 间是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主观事物,是人们以视觉的方式加以认识和把握 的。对它的空间感觉仅仅局限在视觉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如同自然空间一样依靠 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的把握。绘画空间依靠人们的空间感来认识,《辞海》 把空间感解释为”根据透视原理运用明暗、色彩的深浅和冷暖的差别,表现出物 3 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 ? 这样看 来绘画空间其实就是一种依赖于视觉的、由艺术家创造的虚幻空间。 在绘画中,空间被界定为物与物之间、物与其四周环境或包含于物之内的距 离间隔和区域。也就是艺术家通过线条、笔墨、明暗、色彩以及透视、构图等造 型手法,在两度空间的平面上创造出二维、三维或者多维的空间视觉效果。正如 达芬奇说”绘画借助于光和影,使平面呈显各种凹凸感。且彼此间的距离不等”。 绘画空间具有虚拟性和虚幻性的特点,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二维、三 维和多维空间。绘画空间是一种感情的符号,承载着丰富感情的表现符号,这种 空间符号是有意义的符号,具有形式与内容。空间的符号形式是点、线、面、色 彩和明暗,而内容则是这些形式诸要素之间的有机的相互关系。 ?绘画的空间,也不是指绘画(画布、画框等)本身在实际空间中所占有的 体积,而是画中形象所展现的空间。就此 而言,绘画所呈现的空间无疑也是虚拟 的。比如说从一幅作品中能看出来像一个辉煌的教堂大厅,或者宏大的战争场面。 如果说:绘画对于我们认识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感有贡献的话,那么它所做的 就是努力的制造空间幻象。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世界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形 成的影象,如果置于眼前的画面也能够形成这样的影象,那么空间的幻象就形成 了。就这样,准确的形象描绘,透视方法的运用,逼真的色彩,富有真实感的光 影等都成了艺术家制造影象的重要手段。 绘画所用的物质材料具有一定的空间体积,但这一空间不是本质性的,作品 的意义在于画面本身所揭示的图象。在画面上如果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 画面形象本身实际上是不占据空间、不具有体积的。画面不是通过实际的物理空 间而实现其艺术性,完成其艺术表现,它仅仅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展示。绘画是充 满了这种形状的变幻莫测的神秘空间,它好象镜子里面的空间,可望而不可及, 这种艺术空间纯粹是一种幻象,离开了形状的组织,它简直无法感知,在任何一 个造型艺术品中,其空间维数和连续特性,始终有着绝对的保证。为了达到目的 性,绘画的呈现中包含着对这种空间概念的理解,而这点,是完全通过艺术家呈 现的诸种因素所取得的。这就是所谓的绘画空间,单纯的二维空间表现形式。 (三)二维半空间 “半立体”是指画面中立体的程度.提出半立体的概念是让画面既有绘画性 又有艺术性.半立体的画面中有立体的感觉又有平面性的成分,这给我们充分的自 由进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半平面的状态给画家带来一种表现的乐趣,因为在 这个空间中艺术家可以进行试验,不论是在画面中的抽象因素上, 还是在表现客观 物象的肌理上、材质上都可以寻求到变化,因为变化本身就是艺术家的生命,选 择的可能给画家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立体状态和平面性是结合在一起的。 哪里是”立体”,哪里是”平面”,都要根据每一幅画面和画面感的需求来进 4 行,这就给我们一种接近自由的状态,我们把这种”半立体”的空间叫做”二维 半空间”,”二维半”空间是指压缩了的空间,空间的厚度靠理解画面的程度来把 握。空间一但被压缩,就会显现出特有的坚固性和力度。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二维空间是平面的、有边界限定的有限范围,它是平面造型, 现在一些现代派绘画的空间只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平面分割和平面构成,现代绘 画也能表现物象间的大小,只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的幻象;三维空间 是立体的、空间有延展性。二维半空间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部分平面和部分立体, 凹凸不平、高低起伏不定,不是完全的三维立体也不是完全的二维平面。”二维半” 空间可以说是建立在浮雕式的艺术空间观念上的厚度和压缩的空间,所以说 “二 维半”空间也是浮雕式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浮雕不同于圆雕的三维空间,也不 同于雕塑的四维空间,浮雕是被压缩在平面上的一种雕塑形式,它兼有平面性和 立体性,也可以说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画面本身有了一定的 厚度,画面的每一条线,每一块色调就起到了作用,画面的因素可以自由组织与 安排,画面的空间靠高低来把握,你要看到哪里鼓、哪里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 艺术的本质。二维半空间的理念使画面有了突破性,这时,空间蕴涵内部的穿插, 感觉的穿插,符号的穿插,不可知性的穿插,这一切构成了画面的本质。 我们可 以在半平面的感觉中发现更多的变化,个性和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形成一个理 想的画面状态。 1.浮雕式的空间观念 浮雕式的空间观念是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关系,它给我们指出一种观察自 然的独特方法,这是艺术家塑造自然形式的一种造型方法。古往今来,这种感知 方式都产生于艺术家对不变的艺术规律的洞察力。艺术家对浮雕式空间观念的缺 乏,意味着与自然艺术联系的缺乏,意味着理解和持续发展这种联系方面的缺乏。 无论艺术家的观察发生何种变化及做出何种评价,这种浮雕式空间的观念都显示 出观察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它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根本,不论是在一幅风景画中还 是在一幅头像画中,通过这种观察方式,视觉内容被完整地组织起来而归于和谐。 在所有艺术造型中,这种观念是相同的,是同一种指导思想。它总是作为一种总 的条件和需要,其他一切都服从于它,一切都在其中找到一个位置并求的统一。 在二维平面里,所有方向都是根据竖直和水平衡量的,因而易于理解,所以那些 单一的深度感,只有当他们呈现出与整体统一的深度感的关系时,才能获得确定 的价值。一幅画的和谐效果取决于艺术家凭借这种普遍的浮雕式空间的观念把每 个单一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的能力。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能获得一种统一的衡 量标准。这一点给人的感觉越是清楚,印象也就越发统一而令人满意。浮雕式的 空间观察有,视觉投影的大小、平面效应、实际深度等等,视觉投影的意义在于它 仿造自然并使之统一为一个整体的方式。我们对实物尺寸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 5 图画的实际尺寸无关,似乎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适应画面,或者我们可以想象这 幅画后退 到远处,因而通过自己解释它较小的形象而恢复它真实的大小,浮雕式 的空间观念完全与作品的大小无关,而实物大小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距离感。平 面效应主要是浮雕上应有相当数量的最高点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有一个孤立 点凸起,那么它将显得处在所表现的空间体积的正面平面之前。浮雕将以一个实 际深度的三分之一来表达它的深度,浮雕并非按比例表现自然厚度,如《背对孩 子的女人》(图?)。所以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形体的实际深度是不重要的。 进入 20 世纪浮雕处于一个自由和多元化的艺术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批评 和变革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应用,题材也更加广泛,手法也 日益多样。立体构成的发展,波普艺术的流行,以及场所雕塑,废品雕塑的出现, 完全打破传统雕塑的概念。东西方的相互融合,多种流派的汇聚,多种形式风格 的探索,以及传统的具象和反传统的多元化并存,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同时 也使浮雕这个缤纷的艺术舞台更加绚丽多彩。 2.浮雕式空间的形体压缩 浮雕具有半立体的形象,三维中的厚度短小。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 一种艺术形式,既可利用体积、空间等雕塑手法,又可利用绘画中的透视、错觉 等手法来表现对象。将压缩形体空间控制在有限的厚度上表现浮雕,主要是依靠形 体的凹凸起伏所形成的黑、白、灰调子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的,在塑造空间感方 面,浮雕比绘画直接一些,而同圆雕相比,又趋于平面化。浮雕是介于二维和三 维空间的造型艺术,浮雕兼有立体和平面两重性,在塑造时形体需要压缩,浮雕是 有序地压缩整体空间和形体空间,也包括物体被遮挡的看不见的另一半的体量空 间,甚至包括背 景空间。以球为例:一个球体在任何角度观察时只能看到它的一半, 而另一半被遮住。在塑造时,不论圆雕还是浮雕都应表现球的整体,而不是一半。 图 ? : 背 对 孩 子 的 女 人 6 尽管浮雕在形体上经过了压缩,但塑造完整的形象和它的空间关系是圆雕和浮雕 的共同目的。这就不仅是我们在观察物象时所能看到的一半,同时还包括看不到 或者说被遮挡的那一部分。要承认这后一部分也是客观存在,也是我们所要塑造 的物象,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我们在观察时被遮住了看不到而已。浮雕所 要表现的空间还不只是形体空间(实空间),还包括形象所处的环境空间(虚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完整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才能表现浮雕所应有的立体感和空间 感。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的接近绘画形式。它 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是更多的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 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抽象的压缩空间,浮雕是从平面造型向立体造型转化的一 个特定层面,在绘画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被压缩的有立位的立体层面,这是既有绘 画性又有雕塑感的独特语言。像《米兰多莫教堂门浮雕》(图?),它可以将方、 圆、弧线交错等组织成形体结构,形成粗细有致、节奏明快、高低错落的韵律之 美。在向立体发展的过程中应用浮雕进行立体感的培养,把平面压缩出立体的空 间感,体面转折顿挫,表面的凹凸层次,浮雕式的空间观察方法由为重要。 3.浮雕式空间”感”表现的绘画性 浮雕是最接近于绘画空间的形式,浮雕的特点带给绘画新的生机,浮雕是具 有一定厚度的绘画空间,浮雕的厚度让绘画也意识到了本质所在。浮雕式的空间 正是绘画所 需要的空间,半立体的空间形式带给了画面更为丰富的变化,画面因 此既有了绘画性又有了平面感。绘画在半立体的空间中游离,画家可以根据不同 的兴趣和爱好处理画面。 绘画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通过静止的二维平面塑造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幻 象,画家不仅能使可视的具体性、完整性形象留驻在画面上,还可以通过主观的、 图 ? : 米 兰 多 莫 教 堂 门 浮 雕 7 创造性的表现把丰富的思想情感寄寓在作品之中。绘画里的再现形象都是空间幻 象,画家利用各种透视方法来表现实际空间关系在画面上的变形,所以结构空间 幻象的物质材料不用一定形状的占据实际空间的立体质材,它的结构材料如颜料、 墨汁等虽也是一种物质,但是无定形,而且涂抹在绘画载体上,薄得几乎没有厚 度,即使是颗粒较粗的油画、粉画颜料能在载体上堆砌起来,那种”立体性”也 只是质材本身的肌理物理特性,与绘画艺术造型的本质无关,不像浮雕艺术造型 直接依赖于物质材料的三维空间性。绘画艺术不像建筑、工艺、雕塑艺术的成败 过分的依赖于物质性。虽然绘画的载体也离不开纸、布、颜色等物质材料,但这 些物质材料毕竟简单,取材容易,使用方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不用画家亲自 动手去制造纸张、颜料。绘画艺术的创作从深入生活、积累素材、酝酿构思、选 择题材、确定主题思想、运用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合适的构成、构图的样式、 形象塑造的风采、空间关系的层次等。 早在文艺复兴时,美术家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上开创出新局 面,使生动的场景反映在绘画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绘画,他们进行探 索,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并使人物活动更加立 体从而实现古希腊人 所追求的那种错觉性效果,让人们把绘画当成生活写照,当成可视、可感、可知 的事物。文艺复兴时期对于绘画的巨大影响就是这个时候艺术家发明油画这种表 现方法。而由于这个时期的艺术追求,使其创造了画面的空间深度,于是就有了 透视法的发现,有了透视法则更方便也更有力的得到了表现。透视法也被运用到 同样具有平面特征的浮雕中。绘画和浮雕都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创造立体空间, 所以浮雕式的空间与绘画空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都是空间中的艺术,只有把它们 聚在一起,又是空间把它们分离。绘画与浮雕在各自的空间中找寻着自身的位置, 现在绘画中也有许多浮雕语言,浮雕中也具有绘画性。 浮雕和绘画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模糊了两者之间的概念。传统 绘画中的某些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 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扩大,导致绘画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产生了某一综合艺 术,这个时候浮雕具有的真实空间已不再是绘画和浮雕的简单分界,绘画也可以 做得如浮雕般真实,我们所要弄清楚的只是这幅作品所表达的是什么,而不再是 或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空间的传达。浮雕式的空间就是画面中的起伏关系,是高 低、凸凹的变化,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后,就可以在平面与半平面的空间中去寻 找变化,把画面中的三维空间压缩,变成半平面的空间,体会这个变化对于绘画 性的真正含义。人们对于空间的观念有了更多的变化,也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艺术 家们不再把表现所谓的真实空间作为唯一的途径,”空间”成了艺术家表现自己艺 术观念的一个形式。浮雕式的空间给我们指出了一种独特的观察方法, 而我们用 浮雕式空间”感”觉表现在绘画上,也是艺术家塑造自然形式的一种造型方法。 浮雕”感”的缺乏意味着艺术家与自然艺术联系的缺陷。画面不再模仿自然,再 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绘画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 8 再通过如实的描绘自然,以想象、幻想等手法构造作品,而是在二维的平面上利 用这种浮雕式的空间”感”更能表达艺术家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9 二,表现绘画中体现的二维半空间 (一)整体性观察 整体性观察是画家绘画能力的体现,这种观察方法不仅是在技术上体现,也 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整体性始终贯穿于绘画的全过程。整体性也是所谓的”大关 系”,画家能不能抓住欣赏者的注意力,整体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画面的整体 艺术效果取决于画家对视觉因素的选择,组织与处理。 在”大关系”中构图由为重要,构图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有规律可循的, 是有方法的,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 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的组织在一个画面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 同的线条能唤起不同的情感反映;线条相互组合又构成形状,不同的形状给予不 同的视觉,像金字塔式三角形给予以持久的耐力、稳重的感觉,强烈的优势;外 观与形状的不同在于外观表现的三维空间,形状表现的二维空间,外观能让人感 觉出深度,能使人认定存在于三维空间的真实世界;突出质感表现的构图。画面 只有单纯的统一使人感觉平淡呆板,巧妙的运用特异能使画面产生生机,形成趣 味中心,并使画面从宁静中感到活跃单纯中有变化。构图的各因素按以上规律建 构后,会形成整体上的形式感,如《当铺入口之一》(图?)。一幅作品 的主题思 想和美感效果离不开整体的构思,主题思想人为的潜在画面美感效果之中,到达 观者的心灵,这是永远与瞬间的协调、感性和理性的协调、感觉与思维的协调, 更是整体性的协调。在作画之前的构思基本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这种构思虽然 是无形的,但对有形的绘画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画色彩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整体性观察,色彩的整体性最重要的是色调, 图 ? : 当 铺 入 口 之 一 凡 高 10 所谓色调就是指给人的整体印象,通过这种整体印象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色彩 的明度可以表现画面的表情,画面明朗给予人和蔼可亲的感觉,阴暗沉滞给人深 沉、沉重的感觉,均衡的明暗对比可使画面活泼或者稳重。另外色彩的纯度决定 画面吸引力的大小。纯度越高色彩 越鲜艳、活泼、眩目、引人注目, 独立性及冲突性越强,纯度越低色 彩越显朴素、典雅、安静、温和, 如《女人体》(图?)。色彩的整体 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冷、暖关系, 画面其中的冷色有安静、沉着、忧 郁的感觉,而暖色有热情、兴奋、 积极的感觉,所以说冷和暖在画面 能体现统一性,众多的颜色会给人 以整体性。 我们在绘画的时候不能忽视 这种整体性观察,把事物的第一感 觉保持住,深入的研究整体上的强 和弱、虚和实、远和近,有节奏的、 有韵律的、生动的刻画,深刻的体 现整体性的重要性。 (二)艺术大师对空间的认识 说到艺术大师,我们不能不提到塞尚,被喻为现代主义绘画之父的塞尚利用 色彩、构图等各种画面因素对空间的改造一直成为百年从事绘画者研究的对象。 从十七、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到印象派、后印象派,塞尚的出现,不难看出艺 术作品的发展脉络,从空间的 角度看待这些作品时会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属 于焦点透视和三度空间,而到了塞尚时期打破视点到多视点透视的出现给当时的 画家们带来一个不小的震惊,从他的静物中可以看到,如《有水果篮子的静物》(图 ?)他将不同视点的静物按着画面的秩序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打破了自然事物中 真实的再现,而是按照画面感去处理,这是一次对画面本质的研究。在他的静物 中,水果与盘子的角度都是不符合观察到的透视,衬布也有向画外掉出来的危险, 一切不合理的因素组织在一起,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是合理的、舒服的,符合人们 图?: 女人体一 德库宁 11 “看”的审美。 以前的艺术家们所认为的所有艺 术课程的基础——空间和透视感,在 塞尚的图画中被弱化,在他的画面中, 几乎没有景物比例的正确缩小,也似 乎没有为了表现最根本的逼真而使用 的传统技巧。塞尚革新了先前艺术的 知识概念,这种概念认为距离和透视 是构图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一幅画最 重要的特质不是透视而是结构形式。 他所探索本质的结构概念而不是我们 所”看”到的,这种本质的概念在艺 术家产生之前早就永恒存在着。他认 为艺术家都犯了描绘他们所看到的并 称之为现实的错误,他们所描绘的只 不过是一种幻象,不是真实存在的东 西。在塞尚的画中已经可见以后立体主义的空间概念的端倪,也使我们重新审视 对空间的思考,塞尚绘画的平面是对无穷深度空间的一种压缩。这种机械的处理 也不是艺术空间的恰当表达,塞尚在深刻体验到空间深度的基础上去改造空间, 他常把远景放大,近景压低,仿佛用长焦距镜头把空间压扁,使他画中的物体有 要从上面压出来的感觉,加之对边线的明确强调, 把三维空间压制到二维空间, 但不只是二维空间的效果,他对色彩的空间意义也进行调整,当冷色和暖色同时 出现时,冷色往往显得近,比如天空,暖色显远。如果说印象主义的色彩更表现 光,那么塞尚画的则更表现空间和体积。如《玩纸牌者》(图?)。他打破了真实 的再现空间,这种变化完全是从空间开始的,直到现在塞尚的革命成果都是巨大 的,他给现代绘画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图 ? : 玩 纸 牌 者 塞 尚 图?:有水果篮子的静物 塞尚 12 凡高为了解决油画在色彩中的平面作用临摹日本版画来解决空间问题,凡高 和高更等西方艺术家在近代绘画当中,寻找到的平面性给色彩带来了单纯和纯度, 凡高的黄色用的非常地道,不是说把黄色挤到画布上就是在用黄色。不懂色彩的 人,往往只用了黄色的亮度,而不是它的颜色,看上去不是黄色而是受光面。凡 高实际上所用的颜色都是相互作用的,如《收割》(图?)。在现实绘画中,我们 早已熟悉了这种颜料的特质,这就要求我们潜心研究颜色与画面其它因素的关系, 尤其是空间。颜色通过画面其他因 素来体现的合理性,也就是要做到 兼顾。作为审美对象的色彩艺术, 它所表现的画面层次与体现出的 空间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艺术 家本身就在空间中生活、空间中思 维、空间中创作美。 毕加索多次尝试用色彩来强 化其作品中的形式,他不仅仅试图 用色彩表现光、明暗,塑造物体的 形,而是将色彩自身看得同样重 要。每一次他都不得不将开始的颜 色覆盖掉,如《亚威农的少女们》 (图?),这幅画的前卫性首先表现在毕加索对画面的空间处理,毕加索以表现的 手法确定它们所在的空间位置。由于是表现立体的物体,在创 作的过 程中往往会受到几何造型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他的目的都是在 平面上描绘二维到三维之间的空间,画家不再被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如实描绘物体 的方法所限制。为了充分的理解,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下的位置充分地 展示它。在表现物体空间位置上:与从一个假定的前景出发,通过透视来表现一 个虚幻深度方法的不一样,画家首先从界定背景开始,并予以明确的表现,然后 再通过一种可以明确确定每个物体的空间位置、确定背景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形式, 逐步地从后向前扩展。这样会产生一种清晰的 图象,但是观者却无法从中看到”再现”的事 物,画面上仅仅是一些平面的圆柱体、正方体 等几何形式的安排。 德 库宁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泰斗,他一 直发掘通过自己形式方法学习的多样道路,在 德 库宁作品所含的圆形、椭圆形、头和肩膀 的构成,矩形被运用当成窗子、门、镜子、图 片及其他固定不变的建筑元素,这些都被运 图?:亚威农的少女们 毕加索用在其他的画作、素描中,当作”空间调节 图?:收割 凡高 13 器”,如《女人与自行车》(图?)。德 库宁不断的反复重叠出多样的造型与笔的 动势,画面的运动让观者一下子由寂静中转为激烈的跳跃,而此悸动又忽然归于 终点停止。未经预告的裂缝,形成不同的关系再回 到原来的平面空间上,他将此过程激化为传统的欧洲艺术习惯之外,包含一种”遍 及表面的”绘画空间,在画布上捕捉到的运动,变成绘画性符号,都是与企图避 免的真实物体毫无关联的组成。在黑与白、白与黑的抽象中,空间的感觉交织抗 衡着的不再被色彩的可塑性质感所主导。如《女人 1949 年》(图?),这是个复杂 的平面图画性深度。在 30 年 代后期,德 库宁运用立体主义中的浅薄空间,当成 不只是绘画的过程方式,且是传达的情感的重要工具。 (三)二维半空间观察方法的意义 空间的问题一直艺术家争论的焦点,它涉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如何表现和再 现的方式问题。画家在空间的存在方式中找到属于自身的语言和表达手段,选择 空间的方式就是选择认识艺术的方式,认识艺术就等于找到了语言。很多人没有 真正成为画家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空间,陷入到了一个空间的误区中,或 者根本没有考虑到空间。 我们所接触的自然状态都是三维空间,而在学生期间把绘画艺术仅仅理解为 图?:女人与自行车 德 库宁 图?:女人 1949 年 德 库宁 14 再现客观对象的空间,相信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这种思维方式本事就错误的,因 为它仅仅是画面空间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画面所达到的空间本身就是虚幻的而 不是绝对的空间,它只是一种画面”感”,而立体感和空间感本来就是程度关系, 空间的探索本身就是和艺术密切相关的,研究空间问题就是在寻求画面的思维角 度和方式。 我们说画面的空间有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半立体空间等。立体 的程度意味着画家认识事物的方式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空间是画面中的形式 因素,哪种方式更能表达出事物的本质,那么这种空间就是我们掌握和理解的空 间。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身画面的空间而不仅仅只是真 实空间的再现,这几种空间的表现方式和手段都可以作为对空间研究的试验,真 正感受空间带给我们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让他们去发现、寻找,学会在”体” 的变化中感觉到自身所需要的画面感。 不理解空间的作用,一味盲目追求 写实技术,认为这便是艺术的一切就错误 了,艺术有多个门类,门类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如果只按着一种方式就会 出现雷同。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同,不同之中又有共性,就象人的味觉、听觉、 视觉一样,各有其作用性。我们不是先选择空间,而是主动认识画面后形成的结 果,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平面空间同半立体空间不是客观物象的真实空间,是 经过提炼、概括、取舍、主动造型后的空间,它是艺术的而不是技术的。 现代人的思维首先是具有创造性,具有视觉冲击力、直接、大胆、不墨守成 规。强调画面中爆发的力度和强度,而这一切并不反映在客观”描”的状态中, 而是在”写”的气势和力度上。这种状态下的空间不可能是无限深远的三维空间, 不是真实空间的再现。而是需要平面与半平面空间的冲击力,画面越平张力就越 大,这是控制画面感的真正的需求,也是现代人自由释放的最好的体现,这就要 求我们正确的认识空间,画面中的空间是我们懂得绘画作品的关键,也是理解画 家的思维过程,观看事物的角度。追求无限的空间感不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 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选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二维半空间是具有浮雕”感”的空间形式,二维半中的”半”既可以丰富画 面中的内容又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这样的空间形式解决了以前很多难以解决的 问题,保留了色彩的纯度又给画面留有一定的余地。 不能说所有绘画形式都是可以用二维半空间这种观察方法来表现绘画的,有 的绘画形式只是在平面上画出二维或三维的空间、照片式的写实和利用光影的绘 画形式,而有些是画出多维的艺术效果。比如现代”未来派”绘画,就是专门表 现物体运动过程的画派,像高速摄象机拍下来的 物体运动照片,各个瞬间的连续 姿态都很清晰,能够看出时间的变化过程,当然这些连续动作在二度绘画里仍然 是静止的,它只是表现一种”时间的观念”;至于那些极端抽象的现代派绘画,就 根本不是表现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了,纯粹只是点、线、面的形式组合和平面构成, 追求的是像音乐一样的节奏韵律感和抽象形式美,已经超越了现实客观的空间和 15 时间的物理概念,完全变成一种主观意识和心理观念的图式了。运动的特性代表 了四维空间变化,”未来派”的作品都是强调对象的连贯的运动而形成的画面,它 打破了以往画面中的静止状态和平衡观念,重新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视觉形象。而 现代绘画更加强调人的作用,强调画面的构图和画面的精神性,是人控制自然能 力的进步。这说明画面的革命都在空间中进行,也告诉我们不要简单的看待画面 的空间,要明白选择空间的重要性。 二维半空间的成立,使得表现性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在作品中超越了时空的局 限性,所谓表现绘画就是更多的表达画家内心情感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把不同时 空的事物放在同一幅绘画里;还可以同时表现同一物体的不同角度和层面,不仅 能表现外表,还能像 X 射线一样表现内里,表现人们看不到的另一部分形体。所 以说,表现这些绘画作品离不开画家强硬的绘画基础和对透视准确的理解、认识。 除外,更需要画家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内心像火一样的热情,这样才能表现出形体、 结构、透视、精神性的综合的艺术作品。也更加显示出表现性绘画的无穷魅力和 “二维半”空间这种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16 结 论 空间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重要的问题,它对于画家不仅是认识也是语言 风格的体现,现代绘 画对空间的认识只是追求画面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真实空 间,平面的空间是传统的认识方式,二维半空间是以浮雕式的空间形式来解读空 间的观察方法,从浮雕式的空间”感”,到艺术大师对空间的认识;从印象派、后 印象派、立体主义到表现主义和现代派艺术的研究中都体现出了空间的重要性。 有很多人论述绘画的观察方法,但浮雕式的空间和二维半空间的相结合、二 维半空间观察表现的绘画性,是一个新的问题研究,在写此论文的过程中,不仅 研究了大量的浮雕知识,也把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做了比较,得出了二维半空间 这一概念,把用这个概念怎么观察绘画和与绘画的关系总结出来,二维半空间的 观察,也就是浮雕式空间的观察。有利于我们以后在绘画过程中更好的表现出前 后关系和区分于平面、区分于照片式绘画的方式,把我们内心的的情感更好的表 现在画面上。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6 ?[2]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 ?[3]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4]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毕加索[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7 ?[5]潘绍棠.世界雕塑全集[M].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6]房中明.浮雕课堂教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 ?[7]吕品昌,程允贤.世界浮雕艺术[M].江西美术出版社 ?[8]田金铎,张沈,田子阳.中外浮雕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 ?[9]齐凤阁,周绍斌.外国美术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10]陈永国,傅景川.现代与现代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11]何正广.世界名画家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 ?[12]苏白兵.空间环境中的浮雕壁画[M].装 饰,2004 ?[13]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四川美术出版社 ?[14]朱伯编.世界美术史第九卷[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 ?[15]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史话[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6]李少林.西方美术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17]翟墨.毕加索论艺[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18]阿道夫.希尔德布兰德.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0]鲁道夫.阿思姆.视觉思维[M].1998.3 ?[21]邵大箴.外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3 ?[22]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23]默里.古希腊雕塑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 ?[24]陈文斌.品读世界美术史[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6 ?[25]布莱顿.泰勒.当代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6 ?[26]吕云龙.世界名画[M].北京出版社,2007.6 ?[27]布拉德利.柯林斯.凡高与高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8]保罗.克劳瑟.20 世纪艺术语言-观念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9?[29]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出版社 ?[30]何政广.德库宁[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 ?[31]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艺术[M].北京出版社,2005.1 ?[32]柴国斌.马蒂斯画传[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3 ?[33]Gaston Diehl:Picasso .Cromn Publisherslnc NewYork,1977 ?[34]Bulletin de la vie artisttique,Paris,1 January,1925 ?[35]Juan Antonio Gaya Nuno:Gris.Ediciones Poligrafa,S.A.1986 ?[36]John Golding:Cubism,Faber and Faber Limited,London,1959 ?[37]Raymond Cogniat:Braque,Crown Publishers,lnc,New York,1978 ?[38]Dietmar Elger:Expressionism,Benedik t Taschen,1994 ?[39]Caroline Tisdall,Angelo Bozzola:Futurism?[图?]房中明.浮雕课堂教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房中明.浮雕课堂教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图?]何政广.德库宁[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 ?[图?][图?][图?][图?]翟墨.毕加索论艺[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图?]何政广.德库宁[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 ?[图?]何政广.德库宁[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5 ??《空间神话》.载建筑师.2003 年 ??《辞海—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年 20 后 记 回首在东北师范大学度过的三年求学时光,追忆似水流年,无限感慨难以言 表。而今即将要离开这片曾给予我无限知识和力量、教会我成长与成熟的乐土, 心中无限眷恋。 读研的三年,可以说是我生命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青春美景,学业上的辛勤耕 耘、画笔下的苦心锤炼、思想上的日渐成熟让我从初识世事的孩童逐渐成长为知 书明理的成人。三个春夏秋冬的努力与付出,三个四季轮回的执着拼搏,将成为 我终生难忘的宝贵财富与不凡的人生经历。 在这漫漫的求学之路上,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郭晓光教授。郭老师 给予我的教导和关怀令我终身难忘。他严厉的外表掩饰不住慈父般的殷切关怀, 耳提面命督促我的学业,以身作则教导我做一个正直、无愧于心的人,我的每一 点进步都包含了他的苦心。在他的谆谆教导下,我对油画艺术愈发的热爱、对专 业知识有了更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论文的开题到定稿这段日子,郭老师倾注了他 全部的心血和悉心的指导,他严谨务实的学风、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深厚扎实 的学术功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也积极的鼓励着我。郭老师 所给予我的教诲与帮助如同我漫漫求学之路上一盏明亮的引航灯,始终引领着我 奋进、拼搏,在我的前进之路上给予我无限温暖与光明。 还要感谢院系的各位领导,三年来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使我的硕士生涯充满 希望与活力,使我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您们的辛勤付出使我受益非浅,使我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本次论文,并能够在毕业后更好的学有所用,以此来更 好地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受益是如此之多,苍白的言辞难表寸心。我只有勉励自己不断努力,无愧于 学校给我的无限恩情,尽我可能回报大海般无尽的馈赠。 我心存感激:为一直关心、支持并鼓励我学习和成长的领导、老师、朋友及 家人! 我也充满感动:为自己不断成熟的思想与不悔的青春岁月! 1.10、视觉信息交流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信息与视觉信息第一节 信息与视觉信息 信息与视觉信息是平面设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它们既是设计师的素材来 源,又是设计师的编码结果,是与受众交流的关键。总之平面设计离不开信 息与视觉信息,了解它们的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平面设计本身。 一.信息 1.信息定义 信息对于生命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离开了对信息的获取和交换,生命 无法生存,物种无法延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之一。信息形式多样且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报纸中的 一则新闻,可以是 DNA 的螺旋结构,也可以是一阵花香,抑或是一个蹙眉的表情...。对于信息概念 的定义有很多,但暂且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辞海》写道:”?音讯; 消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1”。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的东西。”他强调了信 息的差异性、有序性和不确定性。广义信息与狭义信息不同,广义信息具有 普遍性,适用于许多场合。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等书中提出”全信息” 的概念以区别于以香农为代表的通信科学的信息概念。全信息也就是一种广 义信息,包含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即结构层次、意 义层次与效用层次,这也意味着香农的通信理论仅仅讨论了语法信息而不涉 及语义与语用层次,注重数理逻辑而忽略了语义扩展与广泛的实际运用。钟 义信定义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约束条件的范围与数量决定了信息层次的 高低,其中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位于最高层次并普遍适用,其次就是认识 论层次。本体论的信息与主体无关,强调事物自身结构与外部的关系决定了 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变化方式。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的事物 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这种状态/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2强调 主体的感知,主体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总是按照自我的经验对信息作出解释 和处理,此时主体得到的信息是进行过加工的信息已经不再是信息的原貌, 因此称此时得到的信息为认识论层次的信息。那么平面设计中的信息显然是 位于认识论层次以下的信息,是在两个信息主体的设计师与受众的共同影响 下,经过加工的信息。 2.信息的特点 信 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普遍存在,有物质的地方就有信息。信 息是客观存在,离开主体加工与利用也不会消失。信息是无限的,小到分子 大到宇宙,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无法穷尽。信息可被转化,在主体的作用下 可被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等。信息需要载体,可通过载体进行流动和传 递。信息能够被储存,信息通过依附的载体得到储存。信息可以被大量复制 和共享。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实效”与”寿命”。信息复杂多样,主 体对于信息的接受、理解、使用过程,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之上,同时 又受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的制约,各种因素都会造成信息结果的变 化。 3.信息的分类: 信息是人们进行生存实践的资源,信息加工的材料,知识经验的来源,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2. 2 行动决策的依据。信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信息的形态可分为:图像、文本、 声音、数据。按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等等。按信息主体人的接受器官来分,主要可以分为视觉信息、触 觉信息、味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 二.视觉信息: 视觉信息作为信息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同样具有关于信息的大部分内涵 和特点,且属于认知论层次,是主体对外在信息的加工结果。平面设计的主 要研究对象就是视觉信息,也就是凭借人的双眼所接受到的各种信息。 1.视觉信息的平面性 人眼是人类的主要的信息接收器官,人们接受的外界信息中有 80%以上 的信息来自于双眼。人眼的主要结构有: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 体和视网膜等(如图 1)。其中视 网膜是一层凹形的透明薄膜,也是光学成像 的屏幕,上面布满了感光细胞。薄膜的中央区域被称为中央凹,中央凹对光 线和颜色的感受性最强,是视力最清晰的部分,中央凹外周的清晰度则逐渐 模糊。如果把人眼视觉成像的原理比作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瞳孔相当于光圈, 控制进光量,视网膜类似胶卷底片,负责感光成像,而得到的”底片”的中 央区域像素最高最清晰,而越往边缘像素越低,也就越模糊。从这点来讲人 类视觉本身就具有二维平面的性质,人感知到的动态影像以及三维空间都是 建立在一张张静态的”相片”的基础之上,如同电影以每秒 24 张的帧数频率 播放(如图 2),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的特点才最终形成逼真的动态影像。 此外,人的三维空间感知也是在此基础上,加上眼动、颈项转动以及身 体位移等动作的配合累计到大量视觉数据再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的加工而得到 的综合感知。比如纵深维度的信息就是通过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深度线索共 同提供的,单眼深度线索有:纹理梯度、相对大小、前后遮蔽、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色彩、明度、饱和度、清晰度等线索)、显像面定位(地平线参照)、 运动视差。双眼深度线索有:双眼会聚(眼球向内转动)、双眼像差。其实这 些线索本质上都是在凭借二维平面性的视觉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再结合大脑经 验记忆的综合加工得出的,也就是说视觉信息感知的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知 觉与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往返交织的过程。三维的体积、空间、光影不过是 像素的产物,由明暗、饱和度、肌理等平面图像信息综合得出的,如同素描 绘画在平面的画纸上营造的”欺骗”视觉的假象(如图 3)。 那么这种视觉生理上的平面特征与平面设计的 平面性不谋而合,这也是 为什么在很多场合平面设计比其他视觉手段的效率更高,更具有优势的原因, 如包装设计、导向设计、标志设计、VI 设计、界面设计等,这些设计往往把 重点放在二维的尺度上,以期集中并迅速的向受众传递信息(如图 4)。 2.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 文章讨论的平面设计中的信息主要是指视觉信息,即能被人眼所接收到 的信息,平面设计中的这些视觉信息按性质可分为点、线、面、体积、空间、 光影、明暗、色彩、肌理等信息。按形式可分为图形信息、符号信息、图像 信息、文字信息等。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可以看做是一种视觉表征,是外 界信息经过人脑的处理加工后所产生的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平面设计的视觉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迅速、集中、显著,也就是具有高 效传播的品质。这种传播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图像是平面设计 的视觉信息中重要部分,狭义的图像,区别于图形、符号等概念更多的具有 写实、真实、具象的特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理论认为,刺激大 脑的信号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其中图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图 1 人眼结构 图2 动态影像成像原理从另一面 反映出视觉信息的平面性 图 3 埃舍尔的作品常常通过各 种含有矛盾深度线索的平面视 觉信息来挑战人们的视觉经验 图 4 上图:导向设计,装饰了空 间的同时也有效发挥着导向作 用。下图:标识设计,图形明确 简练,能够迅速传递警示信息。 3 的直接刺激,这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先天就具备的。而语言文字等符号属 于第二信号系统是后天习得的间接刺激,易受知识文化背景的局限而难以发 挥作用。因此作为图像的平面设计的视 觉信息具有跨越国界、语言、种族的 能力,甚至可以突破视觉而表达听觉、味觉、触觉、温度等知觉的能力。其 次,平面设计中视觉信息尤其是图形信息总是被设计师有意或无意的组织成 一个视觉的”格式塔”,使之具备”格式塔”的种种感知规律并符合人类视觉 感知的经验与习惯,产生协调秩序的审美心理,促使受众以高动机卷入到对 作品的欣赏解读中去。同时一些平面设计作品会采用鲜明色彩,夸张图形等 打破常规的特殊手法,挑战人们的视觉经验,制造视觉注意点。所以在吸引 注意力方面,平面设计的视觉信息传播效率不言而喻。再者,在平面设计视 觉信息符合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情况下,也决定了平面设计在行为经济学方 面的优势。由于二维平面的视觉特性,受众只需要凭借双眼进行简单的观看 动作,此时的眼球转动仅仅花费不到 1/10 秒的时间,而其他造型空间作品却 需要受众进行走动、改变视角等位移动作,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则难以计算。 并且,符合人类视觉审美经验的平面设计作品能使人较为轻松、主动的理解 作品含义,也减少了思维理解等心理活动所耗费的心理成本。 1.11、小学交流式作文教学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2.1 小学交流式作文教学的概念2.1 小学交流式作文教学的概念 2.1.1 交流 现代汉语词典对”交流”的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如交流思想、 交流感情、交流经验等。但是,目前的作文研究中,专题探讨作文与交流关系的 著作并不多见。因此,交流式作文教学是尚待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 2.1.2 作文教学 “作文”一词,作为名 词,它是指中小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写文章 而形成的作品;作为动词,它是中小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写文章的行为。作为动词的”作文”,强调的是表达的过程。表达可用口头 语言来表达,也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作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 作文教学是师生双方以作文为中心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1.3 交流式作文教学 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 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 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 为最终效果。”1学生写作能力的习得主要不是通过写作技巧的传授而获得,它可 以也应该通过作文教学中的交流实践逐渐生成。 “交流式作文教学”,即在习作前、习作时、习作后都有情感交流的作文教 学模式。这种交流包括师生、生生、父母等等各个方面。习作前,对于题材的积 累、体验、感悟;习作时,用笔进行文字交流;习作后,师生、生生之间的批改、 讲评、分享等等,这些都属于”交流式作文教学”的具体表现。学生在交流中学 会思考、懂得倾听、品味快乐,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与写作态度,提升表达 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交流式作文教学”以”交流”为核心,具体有两层内涵: 一是从教学操作层面上说,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 间在命题、选材、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选用、批改、讲评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的平等 真诚的交流与碰撞,旨在提高学 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二是从学生的作文层面上说, 无论是口头作文还是书面作文,学生作文时都应有明确的”听者——读者”意识, 7 第二章 小学交流式作文教学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文的过程就是听者和读者平等、真诚的交流过程。简而言之,交流式作文教学 是一种以交流为核心的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1.12、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常常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教 学结构。 [8] 它是人们可模仿的标准样式,标准结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引 人注目的课题,一般认为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的研究开始的。他给出的定义是”教 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 活动的一种计划和模型”。在我国,普遍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 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者是一整套开 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确定一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思想具体化,使教师有章可 循,从而使大范围内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教学模式的构建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有 正规的学校教育时,就有了各种教学模式。 2、相关背景 2.1、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题背景 教育最开始的阶段是一种淳朴的人本教育,它来自生活,是生存技能的传 承,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活分离,并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活动,此时教育也开始与自己的本质相异化,这个 阶段的教育的中心似乎更偏向书本和考试。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意识到问题 时,现代教育的出现又重新找回了教育的人本特质——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教 育,它不再是以满足人的生理性生存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取而代之的是以满足 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为主。 高等教育的意义则更为重大,它不仅对关乎到个人成长,更直接关系到一 个国家的兴衰。因为当代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所以高等教育的内涵也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主 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高等教育同社 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并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它以越来越复杂 的形式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在全国不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都兴建起了大学城,一 批起点较高、设施齐全、形式各异的新型教学楼或教学楼群,犹如雨后春笋般 地出现,其规模和质量都今非昔比。但是,在这样快速的建设背景下,如何让 教学楼建筑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真正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 建筑空间,提升整个校园的文化品质,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2.2、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21 世 纪是知识经济时 代,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以及招生数量的增多,高 等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在教学实践上,逐步由重知识的培养 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逐渐向大众化、终身化、形式多样化以 及培养目标创新化迈进。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促进了现代高校校园整体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高校在建国初期曾一度学习 苏联高校的办学模式,向单一学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自成体系,相应的 教学建筑也各自独立。但高校传统教学建筑各自独立、自我封闭的缺陷,已经不 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整体式教学楼群布局紧凑、功能复合、资源 共享,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间联系方便等内在特点,越来越适应现代化教育培养 模式。同时,整体式教学楼群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 用率,缓解高校用地紧张的特点,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高校教学建筑不断向综合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现代知识经济也要求高 学历人才向知识结构复合化、学习方式交叉化、社会实践丰富化的方向发展。高 校教学建筑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就要求在教学空间中努力为学生跨学科、跨 专业、跨年级的多层次交流创造必要的行为条件和空间环境,在客观条件上改善 学生封闭、自我的学习习惯,促进并引导各学科专业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现代教学建筑中大量出现的多义空间通过引导并 激发学生课余活动为专业交流和研讨创造了客观条件,但其具体的使用效果却不 尽如人 意。结合整体式教学楼群的建筑环境,多义空间的使用情况和设计方法仍 待深入研究。 2.3、整体式教学楼群出现的背景与影响因素 2.1.1 整体式教学楼群出现的背景2.1.1 整体式教学楼群出现的背景 纵观科学学科的发展大体呈现为由综合到分化再到综合的历史过程,作为科 学知识的孕育场所和传承机构,大学校园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 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传统教学楼产生的社会背景源自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专业化 社会分工,这样的科学学科发展导致高校各学科的过细划分和教学楼的分散设置。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集中建设了一批普通高校,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的特点和50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的教学 楼都采用了以专业科系为分类准则的教学组织模式,即教学楼规划设计时”按系 设馆”、”各系为政”,形成了以系为单位的单体建筑组合方式。这种小而全的教学 楼规划设计方式使各学科之间相互孤立和割裂,削弱了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 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利于 学科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传统分散式教学楼设计模式降低了教学设 施及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无法共享相关资源,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过于分散 的建筑也造成校园土地利用率和绿地率较低,缺少预留发展用地,道路及室外管 网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经济效益不高。 基于传统分散式教学楼的诸多弊端和我国近10年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 展,新 时期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对教学楼从”量”到”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现代 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发展日益呈现出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不同学科的交叉 渗透和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都在逐渐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为了顺应科学 发展的潮流和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正不 断向知识结构复合化、学习方式交叉化、社会实践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分散 式教学楼各学科相对分散、孤立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一种建 筑空间相对集中、可容纳更多学科和专业、能够为各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提供条 件,并具有综合功能的整体式教学楼群应运而生。 2.4、肢体语言与戏剧背景、舞台背景的配合关系 一、戏剧舞台中不同时代下的肢体语言的差异 时代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现代人与古代人,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肢体动作在戏剧表演中呈现出很明显的时间差异。比如 春秋战国人与西汉人,西汉人与唐朝人,唐朝人与宋朝人等生活习性有这明显的差 异,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习惯上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呈现出来的肢体动 作也各不相同。不仅如此,从纵向的时间领域来分析肢体语言而存在十分显著的差 异,然而从横向的时间领域来分析肢体语言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比如中西方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肢体动作符号的差异。比如在中国,经常听到国外女 人抱怨中国妇女抚摸了她们的刚出生的婴儿和孩子。无论是 拍拍、摸摸、亲亲或是 搂搂孩子,都会使西方的女人感到不舒服。虽然她们了解这些行为是毫无恶意,只 是表现疼爱和抚摸而已,所以也不会当面表示不开心。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这些 行为会被人理解为是不礼貌的的,所以会引发人们非常的不喜欢甚至是厌恶。所以, 一般情况下,西方的妇女常常抱着复杂的感情站在一旁,感到不自在,即使抚摸婴 儿的是自己的中国熟人或朋友。除了非常轻抚摸外,再聊一聊当众拥抱问题。在很 多的国家里,两个女人见面亲亲拥抱是很平常的现象。在大多数的工业发展迅速的 7 国家里,近亲和夫妻长时间不见见面时也经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是否应该拥抱, 每个国家习惯都有所不同。俄国人、阿拉伯人、法国人以及西方和地中海沿岸的某 些国家里,两个男人经常拥抱表示友好、亲吻脸庞表达欢迎,有些拉丁美洲的人同 样是这样。但是,在英语和东亚国家,两个男人很少相互拥抱,常常只是双方握手。 这些例子中可以十分明显的显现出中西方之间肢体动作符号存在的差异。鉴于时间 领域中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体现出来的肢体语言的差异性,因此作为演员在戏剧表 演中,要注意故事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代的生活习惯,寻找符合当时代的肢体动 作,并运用在戏剧表演当中,这样有利于舞台真实性的塑造。 二、舞台设计背景与肢体语言的相互结合 舞台背景是戏剧故事的模拟环境,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的烘托工具,而且随 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舞台背景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精美化发展。舞台背景往往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被装扮得更加逼真,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流动的美感。比如在二零一 二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杨丽萍表演的《雀之恋》,起舞台背景就显得十分 宏大,逼真, 形象,碧蓝的背景色就好像将观众带到了茫茫的大自然去了。鉴于如此宏伟壮观的 舞台背景,肢体动作便要更好融入舞台表演之中,即每一个肢体符号都要有回归大 自然的欣喜和兴奋,而且结合主题《雀之恋》,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要克服生活的随意 性。在这样的舞台之中所有肢体语言要表现出主人公的率真,对于爱情而发自内心 深处的欢喜,在杨丽萍的表演中,她的肢体符号显然充分与舞台背景相结合了,最 后让观众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演员在进入创作的角色程序中是先要从文章入 手,分析原定情景、舞台事实,上场任务,搞清舞台行动的每一个情景。从台词中 搜索到人物的大概特性,大概感觉,在剧终大概感觉中寻找出人物的大概姿态,融 合这大概的感觉就让表演者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在与表演者的交流中从文本 中寻到到体态交流的特点,这就是声音词语先于身体语言的交流体现,怎样去创造 这种交流,就需要表演者去寻找舞台表演中特有的效果。然而要有这种效果,就需 要表演者关注舞台背景,多思考,多创造,多设计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因此,作 为戏剧演员,应该仔细观察戏剧的舞台设计背景,结合自己的特有体会,合理配合 肢体动作参与戏剧表演。比如舞台背景是黄土大漠,所要表现的肢体语言就应该呈 现出粗狂大气;舞台背景是江南小镇,所要表演的肢体语言就应该呈现出温柔细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戏剧剧本,多从角度的观察,挖掘出最佳的戏剧舞 台肢体符号。 三、结合戏剧表演,运用美学、心理学等对现实生活中最佳肢体表现符号的挖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戏剧艺术性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戏剧表演 程式普遍 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因此寻求创新成为戏曲表演程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然而由于我们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生活方式变换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中呈现出来 了新的肢体符号,所以作为演员要寻找现代生活的最佳表现符号。同时,我们又不 能原封不动的将这些肢体符号运用于戏剧表演中,因为又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了某 些肢体符号的低俗化,所以需要结合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合理分析,展现出当代 肢体符号语言的独特魅力。比如比如移动右手食指按动表示上网,用双手食指拇指 合拢的表示爱心,用揉心和揉动双手食指姆指比划的心的动作表示心碎等等。所谓 运用美学和心理学加以阐释和美化,就是一个肢体动作在具有美感的同时,要有自 己独特的心理情感的流露。比如用心理学来分析演员脚上动作符号的含义:有的人 走路从来都是不慌不忙的,哪怕碰到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这种人办事历来求稳, 8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这样的人体现出了稳重和谨慎,比较讲究信义, 比较务实,一般来说,工作效率很高,说到做到,因此在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时候 就要注重这类的肢体符号。再比如,有的人走路总是习惯上体前倾,而不是昂头挺 胸。这种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和温和,为人比较谦虚,一般不会张扬,很注意严格要 求自己,很有修养,因此在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时候就要注重这类的肢体符号。还 有就是有的人走路把头低着,双手紧紧地背在背后。他们的脚步有时很慢,不时还 会停下来踢一下石头,或者捡起什么东西来看一下。从一般的情况看,有这种行为 的人往往心事重重。他们或许正在为一件很难办的事情而焦头烂额,走路的时候总 是拖着步子,把两只手插进衣袋里,头常常 低着,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知 道自己最终要去哪里。这样的人往往是碰上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进退维谷的境 地。当要表现塑造一个很多快要走人绝境,进退维谷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就要用这 些比较沉默、消极、沉沦的肢体符号加以塑造。因此结合美学、心理学、行为学合 理分析,展现出当代肢体符号语言的独特魅力,显得尤为重要。 2.5、研究的背景 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所面对的就是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 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是人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人们将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因此,办公室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现代人所生活的中心。 国际建筑师协会(CIAM)在《雅典宪章》中将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归纳为居住、工作、游 憩、交通四大类,而办公是人类最主要的基本活动之一。现在,一天之中办公的时间占用 了人们三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的时间,这让人们始终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 情况下,人们对于办公空间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办公空间设计中只注重使用功能已 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们选择工作更加注重拥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 境,设计人性化、生活化、健康舒适的办公空间可以让员工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情,在工作中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充满自信,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虽然对于办公空间舒适感和人性化的设计需要 更多资金的投入,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企业本身会得到更大的收益。 既缺乏一致性又没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是办公空间设计发展的典型特点。从自然经济时 代到现在的商品经济时代办公空间自身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期。从历史的发展来 看,自人类社会形成固定居住点以来,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办 公建筑空间的雏形,从原始部落的议事场所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衙署、会馆、商号等 都能体现出一种办公行为。大约在 1450 年,约翰 尼斯古腾堡发明了活版印刷,并且向 欧洲传入了第一个印刷机,打字机成为了最早的办公室机器。西方工业革命引导了商业社 会的兴起,人们的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逐渐开始分离,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的不 断发展,促使了新的办公建筑的大量产生,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办公空间开始诞生,文献中 对于商业办公室的最早定义就是家庭或商店的一部分。 不同时代人们的办公方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转变着,这使得其办公空间也在不断地进 行着变革,用以满足各种办公的需要。20 世纪的早期,由于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社会分工 开始进一步深化,工作任务也逐渐趋向了专业化,机器化大生产使得人们开始集中办公, 2 办公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加。随后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合并,合并后的大生产与技术产生了 大量职业化团体,从而需要更多得合作与管理,导致了办公工作的规模化增长,社会学家 将其归之为办公工作的”无产阶级化”。随后相继出现了 20 世纪 50 年代的程式化办公、 60 年代的风景化办公、70 年代的实验型办公、80 年代的电子化办公、90 年代的有效办公。 近代工业革命,尤其 20 世纪以来,众 多的革新与发明都加快了办公空间的发展,办公方 式的改变对办公空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世纪末,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由于环境与资源危机、信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办公空间设计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在 21 世纪网络、移 动通讯等技术的冲击下,我们的办公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特网改变着我们创造与 沟通的方式,传统的办公空间是工作的”容器”,而现在的办公空间则成为了人们进行工 作和交往的”媒介”。随着办公空间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消除了办 公界限,而且消除了由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办公障碍,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还会存在, 但家庭化办公、无纸化办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办公室也最终将成为会见交流 的场所,而不再是处理事务的地方。随时随地的办公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作自由度,同时也 使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弥漫到生活中的整个过程。除此之外,人们对现代 办公空间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形式——”无边界办公室”,这种设计形式的典型特征 就是不再把办公场所分给特定的某一个员工,员工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最适合他 们工作和最方便组织团队的公共场所,这样员工们也就成为了”办公室游牧族”。旅馆化、 虚拟化、临时化的办公形式随之被提出,这些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办公空间从传统的以平 面为基础,按等级和地位分隔发展到现在的家庭化办公、移动式办公等,办公空间的随之 转变也在不断地适应着现代办公的需求,办公空间环境对人生理、心理需求的满足大大增 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而无论是英明的企业,还是作为一名设计师都应该认识到 办 公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2.6、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宪章》中将工作视为人类社会四大基本活动之 一,而办公是最主要的工作活动。除睡眠外,人每天大约有1/2的时间是在办公 场所渡过的,办公场所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家”。因此办公空间对人的生理及 心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性仅次于居住空间,但其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 居住空间。这类建筑虽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和一百年前一样,仍然由水 泥板一块一块堆砌而成,也都有一个中央服务中心。大部分设计和构思创意的 要求都仅仅局限在建筑物外观的设计,很少有真正从员工们的要求去考虑内部 空间的设计的。 人们对空间效率的认识停留在有限的空间体积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建筑面积, 并承担尽可能少的造价的层面,这种认识,导致办公空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 过度的使用密度。在有限的面积内放下尽量多的办公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造成使用空间过度的拥挤;(2)空间功能单一,除了各类办公室、会议室外, 无其他的使用空间;(3)空间形式呆板,办公桌兵营式的排列,大空间一览无 遗,小空间灰暗闭塞;(4)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灯光昏暗;(5)使用者相互干 扰,声音嘈杂。这种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外加上高强度、快 节奏工作下产生诸如疲劳、紧张的情绪,突出人与机器关系,忽视人心理、情 感的作用,隔离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最终导致工作效率的实际低下。这是 现代技术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随着进程的发展而日益严重。如何设计 办公建筑内 部空间以避免其给人们带来心理的病态症状,以利于达到功能上的 方便高效、生理上的和谐健康、心理上的愉快舒适;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把握。这对于办公建筑走向21世纪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的实际 意义之所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信息的交流、创造性思维的 进发,对于人类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信息的集散、加 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办公建筑正在扮演着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的角色。 作为工作场所的办公建筑,在城市诸多的建筑类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在 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办公建筑的建设量仅次于居住建筑,近20年中,上海与北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京平均每年需新增的办公楼为40-50万?,广州为30-35万?,深圳约为20万?。 办公建筑除位于城市郊区的总部办公楼已园区形式出现外,大多数都以单体或 群体的形式,直接与城市道路发生关系,构成城市街景的主要骨架。2006年我 国加入WTO的调整期已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驻中国,再加上广阔的 中西部及东部尚不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都说明了中国办公建筑的发展在未 来的若干年中仍将是充满活力的。 以前的学者已经从技术、造型、设备系统等多个角度来研究过办公建筑, 可是布鲁诺 塞维曾说过”尽管有其它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 个围绕和包含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 肯定或否定。所有其它因素是重要的,或者我们只能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对空 间概念而言,它们总是处在从属地位。”[1]所以说,内部空间是办公建筑的真 正主角,对它的研究 是了解办公建筑的基础和根本。 在进入知识型经济社会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变得比货物与产品的生产更加 重要。社会的工作重点也已经由”蓝领”在工厂内的工作逐渐的转变为 “白领” 的办公工作,同样生产的场所也已经从工厂转向了办公建筑当中。传统的办公 建筑标准也已经不是特别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无论是现代设备对建筑空间的 要求,还是由办公人员办公行为引发出的一系列办公扩展空间,都需要有新型 办公空间作为支撑,同样也就需要更加合理可行适应性强的设计方法出现。 2.7、研究背景 楼内空间质量的重要性1.1.1 教学楼内空间质量的重要性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竞争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成败。随着我国人口 结构的改变与素质教育的发展,6 年的中学教育对青少年人格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学者关注的焦点。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 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学生的学习不能仅来源 于日常教学,校园整体建筑环境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而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生 活的重要场所,教学楼的空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交往、创造、沟通等 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校园空间的研究就变得尤为关键。 2.8、背景的空间表现方法 在一幅画中,都是由主体物和背景构成的,因此对于背景的处理也 是表现整幅画面空间关系 的重要方法之一。背景的处理,既丰富了画面,又衬托了主体物。在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对于 背景的处理相对简单,通常都是以留白的方式表现主体物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往往重点刻画主体 物,背景或是纸张本来的颜色,不做任何处理,或是简单的用单一的颜色将背景平涂,这样的处 理方法难免会使画面显得单一、简单一些,画面的层次也不突出,自然对于空间的表现就停留在 了二维空间上。例如崔白的《寒雀图》,如图 2-6: 图 2-6《寒雀图》 8 当代工笔花鸟画空间的表现方法 就是对背景不做处理,细致刻画画面中鸟儿的动态,以及眼神的交流和延伸,树枝用笔的粗 细、浓淡等,虽然相对平面,但是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就使读者有了空间感, 用”意”表达空间,耐人寻味。 当代工笔花鸟画中不仅仅单一的继承传统,而对于背景的空间处理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手法 也越来越丰富。相对于传统较为简单的就是背景的处理仍然不会太过丰富,在平涂背景的基础上, 在主体物的周围略加渲染,加重主体物周围的背景色,或是将主体物周围的背景色变淡,借此色 彩的明暗反差来烘托主体物,使主体物与背景之间拉开距离,渲染意境,形成较强的空间感。 如图 2-7,周中耀《四季-夏》,画面中整体色调为蓝绿色,背景也笼罩在统一的色调下,并没有 做丰富的处理,而是对叶子周围的颜色略加重,昙花周围的颜色则淡,背景也不显得单一,拉开 了主体物和背景的空间关系,增强了整幅画面的空间感。再如图 2-8,周中耀的《木绣球》运用 反衬背景的方法,为了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用深色底子烘托,右下角用”白”呼应左上角 的”黑”,反衬就是在画面形象的反面涂 上相应的颜色可以增强正面颜色的厚重感,也可以用有 别于正面的颜色反衬,可使正面产生色相变化和明度变化,背面反衬后,易使正面背景颜色厚重, 同样加强了整幅作品的空间感。 图 2-7《四季-夏》 图 2-8《木绣球》 总之背景的处理是当代工笔花鸟画空间表现的重要方法,在结合传统又融合多种因素后更加 丰富。 9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10 结合创作 2.9、文本内外的宏观空间背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也 无数次地印证了物质文明在作为建设精神文明基础的同时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真 理。回归文学创作的话题,我们认为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那 么,对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部成书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长篇著作,它的文化语境 就一定会受到作者所处时代的影响。故此,若要了解这部小说的文本背景,我们不妨从 作者所处现实环境中的经济状况入手。通过创作空间的内容展示来回观这部映射现实生 活的小说的故事空间是怎样展开的,了解当时的经济造就了怎样的意识形态,而这样的 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反映在作品之中,进而造就了何种文本基调的。 (一)文本外空间的背景 此处所说的文本外空间即为作者身处的创作环境。它既包含了作家经历的生活环 境,也包含了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若要追述《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文本外空间 展现,则需先了解作者艾略特本人及其在著书前所经历的时代巨变。 乔治 艾略特于 1819 年 11 月 22 日生于英国华威 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49 年 她成为了《威斯敏斯特评论》的编辑助理以及撰稿人,1858 年发表了创作生涯中的第一 部短篇小说《教区生活场景》,1859 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 比德》,而《弗洛 斯河上的磨坊》则发表于随后的 1860 年。那么,在 1860 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出版 前,英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又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想 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必需先来回顾一下那段时期英国的商业环境和意识环境的情况。 1.商业空间的转换 提及十九世纪英国的商业空间不得不提及源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英 国早在 17 世纪就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后,又发生了产业革命。产业革 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短短的几十年内,宗法制的英国农村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使 英国的社会面貌改变到几乎难以辨认的程度。” ? 自从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地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后, 英国不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更因政治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使得英国工业革命蓄势待发。1832 年的改革法案通过后,国家政权由没落的贵族手 中易主于新兴的工业资本家手中,这就促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稳定发展。而在利山德 拉 维多利亚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于 1837 年登基之后,英国工业革命 即将迎来它的盛世。 ? 马国新:《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60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维多利亚自幼生长在德国,长期受到的是自由主义的熏陶。因此,在继承王位 后,她积极配合辉格党,鼓励首相行使权力。女王的这种”自由派” 做法促进了当时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经济高速运转。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一方面英国 的生产力发展速度加快,使其在 19 世纪 40 年代就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由此,英国长期 保持着她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另一方面,伴随着《谷物法》与《航海条例》于 40 年 代的废除以及自由贸易政策的实现也促成了英国工业发展的腾飞。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英国工业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大发展的景象,变成了所谓的‘世界工厂’, 英国工业在世界上占据了垄断地位。这便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中期的‘黄金时代’。” ? 对 于这段历史,恩格斯在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 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 的劳动分子变成了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 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此时,工业革命的大潮已是汹涌澎 湃,势不可挡。原始的农耕文明与小手工业者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只有被吞并的命运, 无论做着怎样的抵抗都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2.意识形态的金钱化 “对财富利益、宗教信仰和民族威望的追求,驱使着英吉利民族奔走于世界各地, 建立起庞大的英帝国,而帝国的存在本身反过来又塑造和影响着英国人的观念。” ? 由 于”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十九世纪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的实现,英国的小农经济逐 渐解体,乡村文明也难逃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命运。大量的庄园主破产,家庭作坊消 失,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上演着攫取利益、进行资本积累的闹剧。由于商业空间的转化, 工业革命在为英国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 也使得人们的欲望逐步膨胀。在维多利亚时代, 一切的行动似乎只是为了对于财富的赤裸追寻与攫取。如此,对应于资本积累的需要, 人们对于金钱搜刮的愿望也显得格外强烈,这不仅使得人性更多地表现出贪婪、自私的 一面,还使得拜金主义的盛行掩盖了人性原初的善良与温馨。原本田园间静谧的生活被 逐渐破坏,人们的亲情变得淡漠、同情心也逐渐丧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着 个性化与利益化。与此同时,边沁与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在开辟英国伦理文化新纪元的 同时也”带来了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而走向极端利己问题。极端利己思想的膨胀,往往 会使得人唯我独尊,无视他者的利益和存在,在有意和无意中损害他者,与他者之间形 成利益上的矛盾冲突,破坏正常人伦关系,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 然而,当时的 维多利亚时代却又有着一套设置极为严密的以牺牲个人情感自由为代价的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以 及道德规范。如此,在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维多利亚人迎来了它们矛盾的情感价 值观,即”维多利亚时代的人都有一种致命的疾病——‘两分法’,他们把肉体与‘灵 ? 王荣堂:《英国近代史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343 页。 ?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第 51 页。 ? 张本英:《自由帝国的建立——1815~1870 年英帝国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40 页。 ? 马娅:《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 9 月第 23 卷第 5 期。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魂’分开,而且认为‘灵魂’比肉体更实在,比他们真正的自我更实在。” ? 只是,”人 们尽可把狼关在门外,狼却还是 黑夜里在门外嚎叫。” ? 乔治 艾略特生活在英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盛世时代,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变迁。 因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们在期待着欲望获取的同时却又因对灵魂纯洁的维护而克制欲 望之间纠结不定。那么,对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本乔治 艾略特的自传体小说的 文本内空间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借鉴维多利亚时期的经济与意识模式,并将其映射到作 品的内容之中。而现实空间的矛盾性是否会造成文本内空间的矛盾性呢?这就要从小说 的文本内空间中寻找答案。 (二)文本内空间的映射 所谓的文本内空间是指某种行为亦或是文本内故事事件发生的当下环境。针对于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部小说,它的文本内空间就是对小说的大背景圣奥格镇这一英 国社会缩影的展示。这使得作品展现了”在工业化转型时期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道德价值观、宗教思想以及民情;更重要的是,小说折射出了作家 对当时泛起的商业价值观的反思。” ?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小说中的经济环境的冲突 和意识空间的对立来解读现实环境是如何在文本内空间中实现映射的。 1.经济环境的冲突 在小说的叙述进行没多久,通过塔利弗先生对死后所用的亚麻布被单的不敏感引出 了他所敏感的话题——水利使用权。而通过对水利使用权的探讨也引发了圣奥格镇的两 种经济模式之间的冲突,即以道尔考特磨坊主塔利弗先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与以威根姆 律师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冲突。他们的冲突应当是很难得到化解的。因为 在开篇没多久,塔利弗先生在与瑞里先生的谈话中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他认为”耗子、 象鼻虫和律师都是魔鬼创造出来的。” ? 既 然能将律师与耗子和象鼻虫这类肮脏的小动物 联系在一起,足以见得塔利弗先生对威根姆律师的厌恶之深。而后,又一次的诉讼案件 使得他在与威根姆律师的对抗中一败涂地。由于诉讼的失败,塔利弗先生倾家荡产,甚 至连家族产业道尔考特磨坊也不得不转让。只是这一次的转让却因买主的意外而使得磨 坊沦为威根姆律师的个人财产。如此,心高气傲的塔利弗先生经历了空前的打击。虽然 他在诉讼中始终是坚定自己不会失败的,可是面对狡诈阴险的律师,他这位田园生活中 的善良农夫又怎会全身而退,获取胜利!而对威根姆律师而言,塔利弗先生的悲惨遭遇 绝不会引发他的同情之心,因为对他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可以不顾塔利 弗太太的恳求依然买下磨坊,还让塔利弗先生继续为他工作。对此,作者在文中是这样 描写威根姆律师当时的心理的: ? [英]约翰 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刘宪之,蔺延梓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年 9 月版,第 412 页。 ? [英]约翰 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刘宪之,蔺延梓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年 9 月版,第 34 页。 ? 丁光:《解读 中乔治 艾略特对工业革命的反思》,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年第 8 期。 ? [英]乔治 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祝庆英,郑淑贞,方乐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 7 月版,第 11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威根姆对于这位说他坏话的磨坊主人并不是没有这种顺便报复一下的心 理;现在塔里弗太太提醒了他,在他看来,做一件使塔立弗先生感到极其羞辱 的事是有一种乐趣的——一种双重的乐趣,不单是由露骨的恶意组成,其中还 夹杂着一种扬扬自得的滋味。看见仇人受辱的确能使人 感到满意,可是这跟看 到敌人被你的恩惠、你为了他而作让步使他受辱所感到的非常复杂的满意比起 来,可就要乏味多了。复仇反而变成了德行,威根姆就有这个意思,预备很体 面地炫耀一下他的德行。 ? 在此,威根姆愿意买下磨坊不单纯是为了报复对手塔立弗。因为塔立弗太太的话让 他知道了盖斯特公司也打算买下磨坊,这在他看来,磨坊就成了很好的投资获益项目。 而选择让塔里弗做自己的经理管理磨坊则是因为他知道塔立弗先生是个老实人,对磨坊 的生意也比较清楚。因此,他决定一改初衷买下磨坊并让塔利弗先生依附自己获取报酬。 这样的做法在显示自己品德”高尚”的同时却让磨坊原来的主人深受伤害。而这也足以 见得律师的贪婪以及经济体制由农向工转化过程中,两大经济体制代表者之间不可调和 的冲突。同时,这种冲突始终存在于文本进行的细节之中,并为小说中主人公的遭遇奠 定了因家族经济矛盾而引发命运纠葛的基础。 2.意识空间的对立 由于”财运的上升增加了人们的财富,也膨胀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在工业化的冲 击下,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家庭亲情、友情已被冷漠的商业意识磨 灭。” ? 因此,当塔里弗先生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时,威根姆律师可以不顾人性 地对其落井下石虽然可恶但却能够让人理解,而作为妻子的娘家人对塔立弗一家悲惨遭 遇地冷嘲热讽却是让人难以接受。在原本应该商讨如何帮助塔利弗一家摆脱困境时,浦 来特太太考虑着自己该从塔利弗太太那里买些什么;浦来特先生会说不要指望家里人会 出高价买下那些要卖掉的东西;迪安太太在表露同情后却还是会带着傲慢的语气告诉塔 立弗太 太自己会买些有用的东西;葛莱格太太则在要求塔利弗一家对帮助了他们的人表 示感激的同时还逼迫着贫困的摩斯姑妈一家还钱。这些恰好体现了以金钱利益为媒介的 思想对于人性的异化,即在面对金钱利益的时候,人可以对其所厌恶的对象阿谀奉承, 也可以对自己的血脉亲人加以讽刺。而与这种自私心态相反的则是塔立弗先生对待妹妹 那穷苦一家的慷慨相助以及麦琪对汤姆的那份无私亲情,这样的情感始终展现着不被利 益熏染的传统田园生活下的人性的美好——塔立弗先生为了免除妹妹一家的后患可以 毁掉他们之间的借据,汤姆尽管对妹妹麦琪过于苛刻却始终拥有麦琪毫无保留的爱。这 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现了代表金钱利益的自私心理以及代表传统美德的宽大胸怀之间的 矛盾。 当然,围绕着小说的经济冲突,小说中还展现了另一种意识空间的矛盾,即现代意 ? [英]乔治 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祝庆英,郑淑贞,方乐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 7 月版,第 232 页。 ? 王素英,龙丽伟:《一股不可逆转的工业革命洪流——乔治 艾略特小说 的洪水结局新解》, 名作欣赏,2010 年 03 期。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识与传统意识之间的冲突。虽说资本主义经济的突起造成了田园文明的丧失,但它却为 人们追求自我解放提供了便利;而田园生活虽有人性的美好,但它同样也要求着人们对 欲望的克制。如汤姆继承了许多多德森家族的特质,他古板、冷酷、有着强烈的家族意 识,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应该享受生活的青年。只是家庭的厄运让他放弃了自我的生活空 间,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还债,如何让塔立弗家重兴。因此,他的薪水虽然增加了,但除 去必要的花销,其 他的钱还是会放进家中的铁皮盒里;为了要做一个杰出有为的青年和 一个无可指责的儿子,他不断拼搏,脸上却少有光彩;他虽对美丽的露西表妹有情义, 却因自己的身份与现状而无法表达。这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现代文明的自我表现与传统 文明的自我压抑之间的对抗若是没有恰当的方式去化解便永远只能是对抗下去的。在这 里,小说意识空间的两大对立面就为文本中的人物因意识冲突而展开的行动冲突和人物 心理的徘徊不定设置了背景。 综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精神空间的对立源泉就是小说中经济背景的对立。 如果经济对立方的矛盾始终没有办法解决,那么,代表两种经济利益的群体势必发生冲 突。而因经济变更所引发的意识变更同样也会让两种意识的代表之间矛盾不断。由此, 小说的作者艾略特通过文本内空间中的经济对立以及意识对立为小说营造了一个富有 矛盾色彩的基调,而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同样也因文本的矛盾基调而被打上了彷徨无 措的烙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0、乐曲的”空间背景” 乐曲《出埃及记》原本是同名电影《出埃及记》的主题曲,后被改编成交响曲。该乐曲 气势宏大、雄壮,充满张力并饱含悲壮的历史沧桑感,不愧为大师级的史诗作品。 电影《出埃及记》讲述了一群向往自由与独立的犹太人,为了创建自己的家园,在搭乘 一艘船去耶路撒冷建国时,被敌人围堵在港口,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屈服,经过长时间的抗议 与斗争,最终成功离开港口,并建立以色列国。(图 4-3)这不由地 让我们联想到先知摩西 - 61 -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在几十世纪前,同样也是为了创建自己自由独立的领地,带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穿过沙漠, 跨越红海,最终成功创建家园。 图 4-3 电影《出埃及记》剧照 图片来源:电影截屏 聆听整首乐曲,其实电影中的情感述说已经被浓缩在声音中,惊心动魄的旋律、磅礴大 气的节奏,以及其中流露出的悲壮、苍凉、宗教般的深邃足以震撼心灵,让人浮想联翩,让 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以色列人为自由独立而战的辛酸历程。 从电影情节来看,音符的跳动呈现出的种种表情与电影画面的变换又是完美地吻合。首 先,乐曲开始部分节奏较为激烈,犹如北风呼啸,但这部分内容在全曲中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好像是在诉说被压迫人们内心的一种向往自由的欲望。其次,在经过短短的停顿之后,乐曲 的主题开始显现,旋律雄伟壮观,节奏均匀有力,直接带领人们进入高昂亢奋的情绪中,仿 佛是一种被唤醒的象征,一种临战前的壮行。接着,主旋律多次被重复,犹如人们在噩梦中 的挣扎。然后小提琴的协奏带领乐曲进入高潮,节奏均匀有力,仿佛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 洪流,象征着即将被解脱的以色列人。在乐曲的最终部分,主旋律再次被重复,好比对以往 誓死而归的抗争历程的回望。接着,旋律匀速前进,开阔明朗,暗示着光明的来临。 实际上,当我们仔细观察钢琴五线谱的右手部分(主旋律部分)的视觉形态时,就已然 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与电影的情节发展。(图 4-4)音符的跳动以及节奏的疏密变化 在五线谱上表现地一览无余,从视觉艺术的审美习惯来看,《出埃及记》的乐谱中的形态变 化与听觉上的感受是同样的丰富多彩,并有规律可循。 图 4-4 电影情节的 发展与乐谱形态(部分)的变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62 3、研究意义 3.1、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对不同类型灰空间的特殊空间性质和交往功能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环境心理学 以及环境行为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揭示不同形态、类型的灰空间与交往行为之间的关 系。 ?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学楼灰空间的交往功能,对人在灰 空间中的实际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总结,并以此为研究基础,探讨有利于 交往形成与持续的灰空间设计原则。 a.运用观察、拍照和测绘的方法,采用行为地图结合抽样记录的方法,研究人在教 学楼灰空间中的停留、交往行为。 b.对所调研高校教学楼中的灰空间进行分类,并根据行为地图的统计对人在同类灰 空间中停留、交往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灰空间构成要素对交往行为的影响。 10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阅读文献,研究大量中外优秀的高校教学科研建筑的灰空间 实例,分析有利于促进交往行为的灰空间处理手法。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灰空间是教学区最活跃的空间,也本应是最适合交往的场所, 尤其在华南地区教学科研建筑的交往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华南地区的 亚热带气候,秉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从人的实际交往出发,不唯书本,以实际案例 深入分析灰空间中交往与空间的关系。 3.2、灰空间中交往活动的意义 发生在高校教学楼灰空间中的交往活动具有三点实际意义: ?交往活动对于交往者自身有诸多益处,它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同学互动乃至跨学 科、跨专业的互动启迪,锻炼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调节休息大脑、缓解视疲劳等。 ?发生在灰空间的交往活动可以让更多建筑内外的人看到,对那些路过的学生也是 一种无形的教化,让他们内心也产生出加入交往或者渴望交流的冲动。让学生更多的体 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楼不再是教、学的机器,冰冷无情的场所,而是师生可学、可憩、 可游的”据点”,即为师生营造亲切、活跃的环境气氛。学习者不是苦行曾,教学楼不 是修道院,发生在灰空间的交往活动可以增添教学楼的”人气”,加深师生与建筑之间 的感情,使师生乐于来此,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交往活动作为一种动态景观增添了大学校园的生气和活力,正是人们的相互交往 和丰富的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校园生活。再美的建筑也很难吸引一名学生长时间的注 意,而一些简单的交往活动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说明,人的活动才是校园生活的主题, 校园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比任何夸张的建筑造型都更加丰富,更激动人心,也更有价值。 3.3、研究的目的、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 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学楼建筑作为高校校园中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原有的空间 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多样性 需求,所以我们急需挖掘出新 的设计理念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高校教学楼建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使用对象具有不同的意义,设 计良好的建筑空间是学生们培育良好心态的理想场所。本文以空间多义性的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计理念为基础,通过分析高校教学楼中功能与空间的关系、行为与空间的关 系、精神体验与空间的关系,营造出了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等各种活动 同时进行的空间,满足他们的行为、心理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同时,这种设计 方法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得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设计更注重趣味化和人性 化。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学楼建设中的技术支持也会让空间设计 更加体贴入微。 总而言之,对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研究,意在增强空间的灵活适应 性,满足功能、行为、心理的综合化需求,符合资源的节约化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性化设计的加强。 3.4、研究目的和意义 西安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创意设计业界造成巨大机遇,在 2008 年 5 月,国 务院正式批准案时,新城市的总体规划所用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 2020)》之隔一年,2009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 划》的文件为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到 2020 年西安是接近 800 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1000 万名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地区属于内陆型城市,虽已有 6000 年建城史, 坐拥 13 朝古都,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却来得很晚,发展水平和中国前 沿城市相比也较为滞后。创意行业也是近十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随着全国 市场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才慢慢进入到西安这座城市。在此之前创意行业 对这座城市而言是有些陌生的。在西安现代化发展的早期,西安当地几乎没有成 熟的创意行业来满足市场的设计需求,所有西安的创意行业项目都是请北京、上 海、广州等现代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城市的设计公司来完成设计。但由于距离远, 文化差异大,气候条件迥异等原因,这些城市的设计公司为西安当地做的设计并 没有得到很好地效果,反倒与西安这座古城有格格不入。 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西安本土的设计公司已经悄然崛起。一些公司还在沿 用沿海城市的设计理念继续复制一些与西安气质不符的景观设计。还有一些土生 土长,但接受过正规的设计知识学习,有过在一线城市工作经历的本土设计师们 在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为设计出具有西安古城独特气质的景观风貌而不断 努力。换而言之,现在的西安创意业界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的未来发展,要走 的路还很远。西安是西北地区的前沿城市,其创意行业的现状况且如此,整个大 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除去西安以外的其他城市几乎没有创 意工作室。陕北,陕南,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区的设计项目几乎都从西安寻找 合作机会,这就是西安和大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现状,既存在问题也存在机遇。 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西安地域历史文化背景 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视角的西安景观行业前景的西安,是一个文明世 界的四大古都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中国的第一个四的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王朝的 资本,最具影响力的都城。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最早将在确定的”世界历史名称” 和国务院最初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称之一,被誉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在今天, 虽然西安是一座如此有魅力的天朝古都,但其作为世界性的古都城市享誉世界文 化旅游市场也仅仅二十多年。其各项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还 处于劣势也有待提高,这也给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市场带来了无限潜力。近几年, 曲江文化旅游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西市,等等一系列文化风景旅游区的建 城,大大改观了西安古城的城市面貌,推动了西安各项行业的发展,更带动了西 安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 (2)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看长安创意行业前景 古都长安城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城,美誉众多,”八水绕长安”更是对它从 古至今演变的简述,随着时间的流逝仅仅人文历史等逐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这个 日益发展的城市了,面对新的城市新的问题,更多的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 问题,为今后改造古城多出一份力。生态湿地,滨河景观,森林公园等等的生态 景观规划设计就需要我们投入其中,为西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奉献一份力量。 综上分析,西安未来二十年不论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发展,还是生态环境 改善都为创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精彩的舞台,等待我们的是伴随着这个历史巨人 一起绽放光芒。 图 1-4 美国创意产业和经济表现关系 图片来源:澳 约翰 哈特利著. 李璞良译.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研究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一切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时空的变化,设计师要面对的是改变 7 了时空的技术和被时空改变了的人。现代人工作时间的延长,以及工作压力带给人们的紧 张状态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其办公空间环境是否可以满足办公人员 的生理及心理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企业 运作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更凸现出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传统固定式办公空间的封闭性与单 一性已经很难去适应现代企业运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公室的设计不再是仅 停留在理性化的使用功能上,而是开始逐渐融入了人性化的设计元素,不仅仅要满足人的 生理需求,更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当工作环境充分的满足了办公人员 的心理需要成为他们喜欢的空间时,带来的将是更高的工作热情,真正把企业的办公空间 看作是企业的空间资源,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高度灵活的交流空间和工作方式 将单纯的程序性工作场所转变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 课题通过对当代办公空间的调查研究分析,提出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误区,并试探性 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希望为未来办公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面对 着复杂的社会形势,我们应该将办公空间作为一个更加复杂而全面的系统来考虑,创造出 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公空间。舒适的办公空间环境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 征,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的普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人们的办公模式发生了 一系列的改变。只注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缺乏人性化的工业社会到现在已经不能够 适应人们对于生 活质量的要求,人们开始倡导为”工作而生活”,并不再是”为生活而工 作”。 ? ? 刘斯荣.新型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第 842 页. 9 及中部城市 Amarna 的废墟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办公室工作的范围。(图 2-1) 在 17 世纪的欧洲,住宅的卧室等私密空间都是贵族们举行会议、商谈的正式场所, 具有办公意义的活动总是与生活活动场所相统一。从远古时代一直到 18 世纪,人类社会 处于农业经济时期,直到 18 世纪 60 年代蒸汽机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工业经济时期的到来。 在农业经济时代,家庭除了供人们生活居住以外一直都保留着生产的功能。在中国传统农 业社会里,一切产品几乎都是由家庭自行生产,整个社会的物质需求都是通过家庭生产来 满足,商品交换不发达,这个时候的住宅同时拥有着生活和工作两种不同的功能,”前店 后宅”和”以店为家”就是这种工作方式最好的写照,办公活动就成了居住生活的延续。 这一时期,办公行为作为一种并非独立性的分工,小生产方式所造就的就是自给自足、单 一封闭的生活方式。当时的办公室就是大官邸的家政部门,办公室的起源还有一种空间形 式,就是书房,此时的书房也只是一 个相对孤立封闭的空间,主要是用来 供王官贵族们进行议事和决策。据文 献记载,意大利佛罗伦萨的 The Ufizzi 是世界上最早的办公大楼。(图 2-2) 中国古代的衙署是统治阶级的办公专 用建筑。由于工商行会的兴起,欧洲 与中世纪后期产生了行会办公专用建 筑。最早定义的商业办公也是家庭或 商店的一部分,办公空间都是相对独 立的,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功能界限 也十分的明显。 3.6、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宪章》中将工作视为人类社会四大基本活动之 一,而办公是最主要的工作活动。除睡眠外,人每天大约有1/2的时间是在办公 场所渡过的,办公场所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家”。因此办公空间对人的生理及 心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性仅次于居住空间,但其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 居住空间。这类建筑虽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和一百年前一样,仍然由水 泥板一块一块堆砌而成,也都有一个中央服务中心。大部分设计和构思创意的 要求都仅仅局限在建筑物外观的设计,很少有真正从员工们的要求去考虑内部 空间的设计的。 人们对空间效率的认识停留在有限的空间体积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建筑面积, 并承担尽可能少的造价的层面,这种认识,导致办公空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 过度的使用密度。在有限的面积内放下尽量多的办公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造成使用空间过度的拥挤;(2)空间功能单一,除了各类办公室、会议室外, 无其他的使用空间;(3)空间形式呆板,办公桌兵营式的排列,大空间一览无 遗,小空间灰暗闭塞;(4)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灯光昏暗;(5)使用者相互干 扰,声音嘈杂。这种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外加上高强度、快 节奏工作下产生诸如疲劳、紧张的情绪,突出人与机器关系,忽视人心理、情 感的作用,隔离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最终导致工作效率的实际低下。这是 现代技术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随着进程的发展而日益严重。如何设计 办公建筑内部空间以避免其给人们带来心理的病态症状,以利于达到功能上的 方便高效、生理上的和谐健康、心理上的愉快舒适;利于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把握。这对于办公建筑走向21世纪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的实际 意义之所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信息的交流、创造性思维的 进发,对于人类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信息的集散、加 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办公建筑正在扮演着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的角色。 作为工作场所的办公建筑,在城市诸多的建筑类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在 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办公建筑的建设量仅次于居住建筑,近20年中,上海与北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京平均每年需新增的办公楼为40-50万?,广州为30-35万?,深圳约为20万?。 办公建筑除位于城市郊区的总部办公楼已园区形式出现外,大多数都以单体或 群体的形式,直接与城市道路发生关系,构成城市街景的主要骨架。2006年我 国加入WTO的调整期已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驻中国,再加上广阔的 中西部及东部尚不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都说明了中国办公建筑的发展在未 来的若干年中仍将是充满活力的。 以前的学者已经从技术、造型、设备系统等多个角度来研究过办公建筑, 可是布鲁诺 塞维曾说过”尽管有其它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 个围绕和包含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 肯定或否定。所有其它因素是重要的,或者我们只能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对空 间概念而言,它们总是处在从属地位。”[1]所以说,内部空间是办公建筑的真 正主角,对它的研究是了解办公建筑的基础和根本。 在进入知识型经济社会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变得比货物与产品的生产更加 重要。社会的工作重点也已经 由”蓝领”在工厂内的工作逐渐的转变为 “白领” 的办公工作,同样生产的场所也已经从工厂转向了办公建筑当中。传统的办公 建筑标准也已经不是特别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无论是现代设备对建筑空间的 要求,还是由办公人员办公行为引发出的一系列办公扩展空间,都需要有新型 办公空间作为支撑,同样也就需要更加合理可行适应性强的设计方法出现。 3.7、研究的意义 1.2.1 中学教学楼课外空间的活动方式的研究意义1.2.1 中学教学楼课外空间的活动方式的研究意义 中学教学楼,以满足教学功能为主。而教学空间有着明确的规律性与统一性, 教学空间之外的课外活动空间却存在着多样化,不规律性,多重功能复合等值 得研究整理的要素。 当前关于中学的研究,主要以校园的规划为主,行为空间为辅。其中对中学 行为空间的研究偏向于对校园整体环境的探讨。但针对教学楼单体层面的研究 仅仅存在于单一章节中。 教学楼的空间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好坏,具有值得研究的意义 与价值。 3.8、案例选取的意义 中学教学楼存在着明显地域性差异,教学楼的活动空间方面大部分的研究关 注于北方地区。对于空间类型与组合模式不完全相同的南方教学楼却缺乏系统 深入的研究。空间的不同必然造成活动的不同,南方教学楼案例的研究可以完 善国内校园行为空间理论的全面性。 本文通过对 4 个厦门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教学楼实例的深入调研总结出学 生对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与规律,并对后期改善提出建议性方法。 2 3.9、空间批评及文化意义 空间批评源自文化地理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发展与结合——新文化地理 6 学。文艺学批评家在融合文化地理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文化研究、身份认同、女 权主义等众多后现代理论,使空间研究成为跨越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社会 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焦点。空间批评主要经历了早期空间的社会定位、中 期的文化定位和当代超空间特性研究等三个阶段。空间批评的早期奠基者主要有 昂利 列斐伏尔、米歇尔 福柯和皮埃尔 布迪厄等,这些学者主要从社会学角 度展开空间研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本身是一种强大的社会生产模式和知识行为, 空间是实践者同社会环境之间活生生的社会关系。福柯和布迪厄等学者同样强调 了空间首先是一个社会体系,同时也是由若干知识、权力等关系组成。早期空间 批评学者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属性,更加关注社会空间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 系 ,如压迫与反抗、边缘与中心等关系。这些理论成功地为空间进行了社会定位, 并成为随后文化空间研究重要的理论基础。 空间批评研究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批评家开始注重 空间研究中的文化因素,并且强调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各种 关系,通过文化作为中介,将文化研究空间化。批评家强调空间不再仅仅 是一种 静态的、承载作者叙述内容的”容器”,而更注重研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这 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学者迈克 克朗、美国学者菲普 E 瓦格纳、爱德华 索 亚等。克朗提出了空间的文化定位,即不再把空间看作是纯粹的地理景观,将其 看作是赋予了深刻文化意义的”文本”,提出了性别空间的概念,克朗的文化定位 使空间批评同文化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丰富了空间批评的理论构成和批评方法。 至此文化属性成为空间批评研究的焦点。 空间批评理论被应用到文化研究和文艺学批评的领域,而电视剧作为一种最 普通的大众文化形式,电视剧的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空间批评同 样可以被应用到电视连续剧的研究中来。目前国内影视空间批评相对来说还比较 薄弱,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学者对国外空间 批评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介绍,并展开了例证分析,为中国学者运用空间理论研究 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这一前沿研究仍显零散、薄弱 和单一。 空间文化批评理论的发展对文化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它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 7 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武器,当然也为电视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 下面就介绍一下对文化研究有较大影响的空间批评理论。这些空间批评理论是下 一个章节(电视剧表征的空间)的分析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3.10、入口空间意义的多向性 建筑入口空间具有意义的多向性,这种意 义的复合或叠加主要体 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层 次上。入口空间具有功能意义还具有文化习俗 方面的内涵,因而具有多层次的空间意义,这 图 2-28 空间过渡示意图 是空间层次上的意义叠加;在不同时间段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要素具有不同的空间意义,这是空间要素在时 22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间层次上的意义叠加。 3.11、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意义 开放空间是指为大多数人服务的限定因素较少的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公园绿地,而且包括 城市街道、广场、街头游园等。这一概念道出了开放空间需具备的特质,首先,它是开放的, 不是采用围墙、栅栏等围合起来的;其次,它是能够进入且能够供人们日常休憩和观赏使用的, 具有可达性和功能性;最后,它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少数人群。立交桥附属空间景 观具备这些特质,第一,立交桥是城市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从属于立交桥的附属空间景 观也必然是城市道路空间景观的一部分;第二,立交桥附属空间如桥下空间、匝道围合空间等 由于面积较大,常常被开辟为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以满足附近居民等的户外活动需求,所以 其是城市开放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是如此,也应看到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有好坏之分,存在并不意味这一定好,有效存在 才是对城市真正有益的。决定景观存在的是立交桥附属空间,而决定景观有效存在的除了必须 具备的空间外,还有营造手法、设计理念、表现形式等深层次的因素。立交桥附属空间虽具有 开放空间的种种特质,但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其与生俱来的交通属 性决定了要成为城市开 放空间的有效存在,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空间形态等,还要具有良好的景观,即能吸 引人们目光,引导人们步伐,释放人们情怀。如此,才能使立交桥附属空间成为人们停留、休 憩、交流的有效空间。另外,有些立交桥由于处在城市高级道路交叉口处,周边车流量大,车 速快,所以立交桥附属空间不宜作为开放空间使用,而多作为封闭式绿地使用,禁止人们进入, 更不可能在其中流连。立交桥担当的交通运输功能使得其空间景观比公园、街道多了一份责任, 因此,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虽是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合理的利用, 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研究目的 4.1、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题背景 教育最开始的阶段是一种淳朴的人本教育,它来自生活,是生存技能的传 承,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活分离,并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活动,此时教育也开始与自己的本质相异化,这个 阶段的教育的中心似乎更偏向书本和考试。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意识到问题 时,现代教育的出现又重新找回了教育的人本特质——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教 育,它不再是以满足人的生理性生存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取而代之的是以满足 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为主。 高等教育的意义则更为重大,它不仅对关乎到个人成长,更直接关系到一 个国家的兴衰。因为当代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所以高等教育的内涵也由 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主 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高等教育同社 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并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它以越来越复杂 的形式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在全国不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都兴建起了大学城,一 批起点较高、设施齐全、形式各异的新型教学楼或教学楼群,犹如雨后春笋般 地出现,其规模和质量都今非昔比。但是,在这样快速的建设背景下,如何让 教学楼建筑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真正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 建筑空间,提升整个校园的文化品质,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 4.2、研究的目的、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 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学楼建筑作为高校校园中重要的建筑类型,其原有的空间 状态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多样性需求,所以我们急需挖掘出新 的设计理念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高校教学楼建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使用对象具有不同的意义,设 计良好的建筑空间是学生们培育良好心态的理想场所。本文以空间多义性的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计理念为基础,通过分析高校教学楼中功能与空间的关系、行为与空间的关 系、精神体验与空间的关系,营造出了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等各种活动 同时进行的空间,满足他们的行为、心理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同时,这种设计 方法更注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得建筑空间及环境 的设计更注重趣味化和人性 化。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教学楼建设中的技术支持也会让空间设计 更加体贴入微。 总而言之,对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研究,意在增强空间的灵活适应 性,满足功能、行为、心理的综合化需求,符合资源的节约化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性化设计的加强。 4.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1.5.1 研究的目的 不同的气候环境及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会对人们的交往活动造成不同程度、不同方面 的影响。故如何将这两方面因素转化为建筑设计方法应用于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中 6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完善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就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交 往空间的实地调研和环境测试,总结现有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国 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总结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模式,以期对 今后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改造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4.4、研究目的和意义 西安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创意设计业界造成巨大机遇,在 2008 年 5 月,国 务院正式批准案时,新城市的总体规划所用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 2020)》之隔一年,2009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 划》的文件为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到 2020 年西安是接近 800 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1000 万名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地区属于内陆型城市,虽已有 6000 年建城史, 坐拥 13 朝古都,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却来得很晚,发展水平和中国前 沿城市相比也较为滞后。创意行业也是近十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随着全国 市场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才慢慢进入到西安这座城市。在此之前创意行业 对这座城市而言是有些陌生的。在西安现代化发展的早期,西安当地几乎没有成 熟的创意行业来满足市场的设计需求,所有西安的创意行业项目都是请北京、上 海、广州等现代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城市的设计公司来完成设计。但由于距离远, 文化差异大,气候条件迥异等原因,这些城市的设计公司为西安当地做的设计并 没有得到很好地效果,反倒与西安这座古城有格格不入。 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西安本土的设计公司已经悄然崛起。一些公司还在沿 用沿海城市的设计理念继续复制一些与西安气质不符的景观设计。还有一些土生 土长,但接受过正规的设计知识学习,有过在一线城市工作经历的本土设计师们 在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为设计出具有西安古城独特气质的景观风貌而不断 努力。换而言之,现在的西安创意业界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的未来发展,要走 的路还很远。西安是西北地区的前沿城市,其创意行业的现状况且如此,整个大 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除去西安以外的其他城市几乎没有创 意工作室。陕北,陕南,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区的设计项目几乎都从西安寻找 合作机会,这就是西安和大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现状,既存在问题也存在机遇。 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西安地 域历史文化背景 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视角的西安景观行业前景的西安,是一个文明世 界的四大古都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中国的第一个四的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王朝的 资本,最具影响力的都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将在确定的”世界历史名称” 和国务院最初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称之一,被誉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在今天, 虽然西安是一座如此有魅力的天朝古都,但其作为世界性的古都城市享誉世界文 化旅游市场也仅仅二十多年。其各项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还 处于劣势也有待提高,这也给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市场带来了无限潜力。近几年, 曲江文化旅游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西市,等等一系列文化风景旅游区的建 城,大大改观了西安古城的城市面貌,推动了西安各项行业的发展,更带动了西 安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 (2)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看长安创意行业前景 古都长安城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城,美誉众多,”八水绕长安”更是对它从 古至今演变的简述,随着时间的流逝仅仅人文历史等逐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这个 日益发展的城市了,面对新的城市新的问题,更多的是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 问题,为今后改造古城多出一份力。生态湿地,滨河景观,森林公园等等的生态 景观规划设计就需要我们投入其中,为西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奉献一份力量。 综上分析,西安未来二十年不论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发展,还是生态环境 改善都为创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精彩的舞台,等待我们的是伴随着这个历史巨人 一起绽放光芒。 图 1-4 美国创意产业和经济表现关系 图片来源:澳 约翰 哈特利著. 李璞良译.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4.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理论层面1.3.1 理论层面 本文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层面,详尽地分析了普通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体验, 思考了广场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体验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基于城市广场空间和行 为体验两者关系的认知,提出从”行为体验”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城市广场空间设计 的论点,基于广场中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认知来分析和评价三个武汉市广场的空间 环境质量。希望能够深入分析影响建成后广场空间环境使用质量的深层因素,为今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后的广场特别是武汉的广场建设提出理论指导。因此,这一新的思考视角使该课题 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另外,国内外关于广场空间环境设计和环境行为心理的理论研究著作繁多,但却 少有人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本文则基于我国的广场建设的现状,对相关理论进行 全新的解读、借鉴,总结出一套具有实践性的设计评价体系。这对当今广场空间设 计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最后,从学科交叉性方面看,本文结合城市学、社会学、统计学、环境行为学、 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对人们观察和感知物质环境的方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 多种学科综合评估的方法来建立一套广场空间环境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城市规划 学专业理论是一种完善和丰富。 4.6、研究的目的 办公空间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都存在于一个具体的社会大环境中,而并非孤立 的、自成的体系。纵观最近十年来办公空间环境的发展,尽管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与手法 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汇集了人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发展成就。随着现代技 ? ? 颜红影,王柔.人性化办公空间组织形式研究[J].江苏建筑,2007:第 14 页. ? ?? 张静.以人为中心的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第 21 页. ?? 刘斯荣.新型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第 842 页. ?? 秋枫.SOHO:一半是独处一半是温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1:第 38 页. ?? 刘斯荣.新型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第 842 页. 5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艾伦(Thomas Allen)经过十余年的研究,证明了工作群组或者说”工 作单元”是办公室里最有效达成”合作亲密感”的方式。同时,环境行为学家对于工作环 境的满意度和工作寿命关系的研究对办公环境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欧不少的发达国 家以及日本等国都相继召开了”新办公空间”研析会,对办公空间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 讨。包括一些设计师对于办公家具的研究以及一些办公家具博览会的召开都影响着办公空 间的发展。在研究办公空间智能化等技术性的同时,西方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办公空间与社 会背景、企业组织结构等关联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英国 DEGW 公司将办公空间设计现 象与社会现象引入到了办公室的设计中,并研究出了分析办公空间设计和组织结构之间关 系的方法。 有关办公空间方面的书籍,例如沃克尔 哈特科普夫(Vollker Hartkopf) 著的《未来 的办公室》(Designing the Office of the Future)、托马斯 阿 诺尔德(Thomas Arnold)著 的《办公大楼设计手册》(Office Buildings)、玛丽莲 泽林斯基(Marilyn Zelinsky)著的 《新型办公空间设计》(New Workplaces For new Workstyles)等等,都对办公建筑及其空 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求其发展趋势。国外办公空间设计的研究对于我们国内的发展提 供了很好的借鉴依据。 4.7、研究目的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1.4.1 研究目的 当前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于对中学校园行为空间进行整体的定性分析与空间 构建的方法论研究,其视野往往难以专注于学生在单体建筑中的具体活动状况 与空间的特性。缺乏对学生在建筑内活动的基础性研究。 本文以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楼楼内空间为研究对象。试图针对 多层示范性中学教学楼,在使用后评价与行为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用对 厦门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实地调研和长时间现场观察记录的方法分析学生 活动的普遍规律及不同学校交往空间的共同特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中影响活 动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教学楼内课外空间的建议性改善导则。 5 4.8、空间权的目的 于特定空间之上设立物质性质的空间权利,包括”所有与利用”两种类型的空 间权利,至于”所有”类型的空间权利是为了空间资源的归属确权,而”利用”类 型的空间权利则是空间权设立的目的之所在,即设 立空间权作何使用。 (一)”使用他人空间”与”于他人空间之上有建筑物所有权” 日本民法典第265条规定,”因于他人土地上有工作物或者竹木,有使用该土地 的权利”,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典第832条也作类似规定。按上述立法例,权利人 获得地上权的本质是对他人土地的使用,相应地,空间权人获得空间权的本质是对 他人空间的使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民法与台湾地区民法一样,将建筑物与 土地分离,二者皆为独立的不动产,建筑物所有人无需借助地上权的设立取得建筑 物独立不动产之地位。 瑞士民法典上则直接将地上权规定为”建筑权”,地上权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 了”维持和保有建筑物”。”在德文中,‘地上权’一词的原意就是‘建筑权’, 即在他人土地上为自己而建筑,建成的建筑物为自己所有。所以在德国法上,设立 建筑权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对建筑物的所有权。”?这是因为德国、瑞士受罗马法的影 响,将土地附着物视为土地的一部分,建筑物所有人需借助地上权之设立,使得建 筑物脱离土地所有权成为独立的不动产。笔者以为,上述两种不同的立法例均是根 据各自的具体实际而作的选择,但无论是何种立法例,该项权利的特质是明确的。 权利人获得对他人空间使用的权利之后,或在他人空间之上为建筑物、工作物等, 或将对他人空间的使用权出租给第三人使用也无不可,这些特性,均因”利用型” 的空间权为用益权的缘故,在他人空间之上有建筑物等,必须首先有对他人空间的 10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使用权,否则建筑物等将无所依托;相反,仅仅获得他人空间之使用权,而缺乏使 用他人空间的某种形式和具体内容,则获得他人空间的使用权将因缺乏具体 内容而 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利用他人之空间”与”在他人之空间上为建筑物”二者 应同时存在,才构成一项完整的”利用型”的空间权。 (二)”使用他人空间”的目的 关于”使用他人空间”的目的,各国及地区法上有不同的规定,主要有三种立 法例。 1、为”建筑物”或者”工作物”目的 为”建筑物”目的,瑞士、意大利民法典为此立法例代表。瑞士民法典在”建 筑权”项下规定有关”使用他人空间”的内容。而意大利民法典第952条、第955条 规定,权利人可以再他人空间之上建造、保留建筑物并且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建 筑物可以与空间所有权相分离而单独转让。 为”工作物”目的,德国、日本民法典采此立法例。德国民法典第1012条规定, “于他人空间上享有空间权利的人,享有使用他人空间设置工作物的可转让或可继 承的权利”。与德国不同的是,日本民法典在使用目的上区分了普通地上权与空间地 上权的不同,其民法典第265条规定,地上权人的使用目的除了”工作物”之外,还 包括”竹木”,而其民法典第269条规定空间地上权的使用目的仅包括”工作物”一 项。 关于”工作物”与”建筑物”关系,各国及地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 工作物包含建筑物。在日本民法上,其民法典第265条规定的普通地上权和第269条 规定的空间地上权的使用目的乃为”工作物”而未提及”建筑物”,这是否意味着日 本普通地上权与空间地上权的使用目的均不包括为”建筑物”呢?这显然是不可能 的,因为在实践中无论是土地的利用还是空间的利用,建造建筑物都是最重要的部 分,因此不可能将建筑物排除在土地或者空间的使用目的之外。实际上,在日本民 法上,”工作物”包含了”建筑物”,如日本学者香川保 一认为,”工作物除建筑物之 外,还可以包括隧道、道路和空中缆车、输电线、高架线路等工作物”。?在德国民 法典上,对”工作物”的理解与日本相同,德国民法典第1012条和《地上权条例》 11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第1条规定中的”工作物”也包含了”建筑物”;其二,”工作物”与”建筑物”各有 所指,界限分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32条”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的表 述中的”工作物”与”建筑物”各有所指,”此所谓建筑物,系指定着于土地上空或 地下具有顶盖梁柱或墙壁,足以避风雨供起居出入的构造物,如空中走廊、地下仓 库、地下商场、地下街等;所谓其他工作物,系指建筑物之外的一切设施,如建造 等交通设施;电线杆、铁塔、纪念碑、地窖等设施以及池埤、水圳、堤防等用以引 水、防水或蓄水的建筑物等等。”? 2、为”建筑物、工作物或竹木”目的 日本民法典第265条规定的普通地上权的使用目的包括”竹木”,而其民法典第 269条规定的空间地上权的使用目的则不不含”竹木”。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对832 条规定地上权使用目的包括”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但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 在部分条文修正时,学者们针对地上权使用目的是否应包括”竹木”产生争议:一 是删除说,倪江表、刘宗荣为此说代表。其认为,竹木属农产物范围值桑茶,以属 于永佃权为宜,此外,台湾学界受”司法院”院字第738号解释影响,以是否”定期 收获”作为区别地上权与永佃权的标准,但竹木之竹笋为定期收获,因此,竹木应 删除地上权使用目的之范围,1999年的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采纳了删除说; 二是保留说,谢在全、林菊瑛为此说代表。其认为,竹木与农产物之茶桑并不同, 于他人土地上设立永佃权必为有偿,而竹木则不一定,此外,法律应当赋予地上权 人有类如土地承租人对他人土地有使用受益之权。 笔者以为,无论”建筑物”与”工作物”的关系如何,空间权利人除了可以在 他人空间之上建造建筑物之外,还可以建造桥梁、隧道、高架道路、高架铁道、地 铁、电线杆、铁塔、纪念碑、地窖等建筑物之外的设施。关于”竹木”,本文认为在 普通地上权立法上应当保留之,理由如下:与有建筑物或工作物目的使用他人土地 之权与有竹木为目的而使用他人之权从性质上来说没有什么区别;给地上权人提供 更多的土地利用机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达;地上权人有对其占有土地使用而受 益的权利。但是,”竹木”不应当成为空间地上权的使用目的,因为空间地上权的使 用目的仅限于建造建筑物、工作物,”竹木”应当属于空间农用权的使用目的。此外, 本文以为,使用他人空间除了可以为建筑物、工作物以外,还可以为种植、养殖等 12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农用目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应当鼓励对空间资源多种方式的开发利用。 4.9、空间塑造的课程教学目的 空间是三维形态区别于二维平面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们对于 形体的感知就来源于空间,不同的空间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 受,所以空间塑造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38 一、空间思维能力。因为之前的学习主要都停留在二维层 面,是平面的思考方式,所以需要通过空间形态的训练来达到由 二维向三维转变的过程,从基础形式法则 出发,逐渐形成对于空 间形式美的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空间思考能力,了解什么是空间以 及空间所具有的影响力。 二、单体空间的塑造能力。通过对面积、体积、疏密、比 例、高度和节奏等各种关系的把控,加上细致的动手能力,完成 对于单体空间的形态塑造,目的是提高对于单体空间的塑造能 力,尝试表达空间的个性,塑造出具有鲜明特征和艺术气质的空 间形态。 三、空间组合能力。组合空间是空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 节,将各具个性的空间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完 整的空间形态,是对于整体空间把控能力的体现,也是检验我们 空间学习成果好坏的重要标准。 四、动手能力。空间的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也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空间的作品质量不但和空间形态的形式有 关,而且与其制作手段有着密切联系,手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成 果展示的效果,这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严谨的设计方法养成的过 程,所以动手能力的养成对学生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五、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与空间学习中,更 是贯穿着设计师的全部学习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对资料的搜集与 分析能力和对形式法则的理解能力。在空间学习中,通过对优秀 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学习,再经过自己的空间形式语言加以设计, 充分发挥空间个性,塑造出全新的空间形态。 4.10、中西绘画空间表现目的的不同 3.1.3.1 中国绘画空间表现—意象 18 第 3 章 现代漆画空间表现的传承性 什么是”意象”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艺术家为了寻找符合 表达自己内心 的想法、观念、情感等的对象,意象即是带有艺术家主观意念和色彩的物象。 中西方传统绘画观念本质上的不同在于意象形态的差异,意象形态可以说是中 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中国画重视表意,强调主体的特征,而西方绘画重在摹 仿,强调客体,两者截然不同。追本溯源,中国画的绘画观念、精神、思维方 法以及表现手法主要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中国画 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一直以来关于绘画理论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宗旨 都一样,中国画倡导意象创作。 传统绘画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了与西方艺术迥然不同的 东方艺术,而”意象”则成为中国画的理论核心之一。”以意造型”是中国画 独特的空间造型方式,中国画始终以”应物移情”做为观察法则,做到主客观 的统一、天人合一,绘画中常常借助客观物体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情于景 的”意象艺术”也不无道理。中国画的”意象”不同于抽象艺术,抽象是无形 的,但意象以神造型,它有不同于具象艺术,具象注重形的表现,中国画的 “意象”艺术主要以”意象”为核心,以”意”写神,从而达到神似物象的造 型艺术。 “天人合一”、”心物统一”的传统美学思想,使得中国绘画在视觉上打 破了时空的界限。中国传统绘画以笔墨和线条来营造画面空间,通过笔墨的多 样化运用来表现现实空间的。以意造型的中国绘画不在乎对物象的解剖或是科 学的透视,也不侧重物体的形状、色彩、明暗等,而是把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情 境相统一,是自我创造的一种空间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法则来说,他们追求 的是把客观世界以意象表达,画家只有以意画形,才能显示物象的内在美。 “意”即万物内在的本质, 人们通过抓住物体的特点,赋予人的感情,通过写 意的方法描绘物体。古人说”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 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以笑、怒、妆、睡抓住四时山的特点,赋予人的情 感,通过写意而”参赞造化”,把它们拟人化、传神化,通过写意而造型。万 物天地都可以在画家的意象中,即以意去造物,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 心源”,而造化与心源恰巧由”意”相互连接的,由”心源”得到”意象”, 由”意象”来驾驭笔墨,物化意象而得到形神相兼的中国画艺术品。 19 第 3 章 现代漆画空间表现的传承性 3.1.3.2 西方绘画表现目的——真实再现 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始终追求对现实空间的真实视觉感,在绘画过程 中以现实物象的真实形态为准,注重光线明暗及色彩的对比,营造一个现实空 间的逼真幻象。 物象在光线之中,它的形体是以明暗、色彩表现出来的;物象的在光线、 明暗以及色彩的变化通过空间变化被人们的视知觉所感知。光线是呈现空间形 态的关键性因素,人们总能感知到大自然中客观物象处在一定的光线之中,舞 台因此而彰显缤纷多彩的色彩变化。例如达 芬奇发创作的《蒙娜丽莎》正是 通过光影明暗的变化来完成的,明暗的微妙变化使得画中的少妇形象栩栩如 生,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评价是”这足以使人惊叹,”从侧面可见画作所呈现 的视觉空间效果是非常震撼的。 依靠光线形成的明暗变化来表现空间,是西方传统绘画对客观物象的真实 写照。学过素描的人都知道,物体由于形状、体积的不同,在一定的光线下所 呈现的明暗层次也不一样,要想真实的表现客观对象,只有在明暗层次上下工 夫。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受雕刻的影响,画家在绘画时追求将 画面达到如雕 刻那般的立体感和空间效果的表现。比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执扇女 子》,画中的空间表现和气氛营造都以明暗的形式体现出来,背景的暗色调与 人物胸部以上的亮部位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看似洒落在女子身上的光线,无疑 是画家对光线和明暗进行的独具匠心的设计,以此来达到表现空间的理想境 地。 在空间的表现中,光线、明暗、色彩是三位一体,互相影响与衬托的。随 着西方传统绘画的发展,色彩的表现力逐步被认识并引起重视,其成为了西方 传统绘画表现客观物体,营造绘画空间感的重要手段。宗白华曾说,西方油画 的色彩有明暗的衬托能够表现无限的情怀空间。西方传统绘画创作中,画家都 偏爱于用色彩的冷和暖这两种相对立的色彩描绘画面,有了色彩的变化,绘画 更添空间层次感,由于对色彩的重视,以致于色彩也成了西方绘画空间表现因 素之一。 绘画要达到真实再现的目的,对色彩的重视是非常关键的,毕竟世界万物 都是有色彩表现的,因此色彩是识别不同物体最明显、最表面的特点。西方传 统绘画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物体,或人物或动物或风景都希望能将看到的跟 画出来的一模一样,极力追求物象所呈现的色彩属性。西方绘画家认为越接近 20 第 3 章 现代漆画空间表现的传承性 真实,也就越接近完美,因此,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画,对客观对象的精准描 绘以及形体特征、质感都要求毕现对象,而色彩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 15 世纪尼德兰画家罗伯特 康平的《女子肖像》(图 3.6),女子的五官刻画 的十分精准与立体,神态逼真,白色头巾呈现的质感描绘的入木三分,似乎再 盯着多看几秒都会忍不住伸手去揭头巾,这种对客观对象 和色彩的极大尊重, 让画家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文静平和的女子形象。 图 3.6 女子肖像 罗伯特 康平 5、国内外研究现状 5.1、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在教育理论领域 日本的细谷俊夫在三十年代中期出版了《教育环境学》,论述了环境(自 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环境学的建立;1959 年,美国 密西根大学的建筑研究实验室开始主持 “学校环境研究”,在长达 6 年的时 间里,先后有数十位心理学、教学论、社会学、建筑学和环境保健方面的专家 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七十年代初,麦威 克将教学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成《学校学习环境中的感知因素》;之后不久,著 名教学环境问题专家赫伯特沃尔伯格主编出版了《教育环境及其影响》;80 年 代末美国评价发展中心出版了《学校气氛》,书里汇集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有关学校气氛研究方面的 30 篇主要研究报告和论文,对学校气氛这一热门课 题作了全面介绍[76]。 (2)在学校建筑领域 学校的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在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上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特别是针对教育环境、学校建筑、校园空间等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 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美国的 C 威廉姆 布鲁贝克编著了《学校规划设 计》,系统阐述美国学校 50 年来的变化,指出了学校建筑设计的新方向、新观 念以及对学校建筑类型新的要求;罗伯特 鲍威尔编主编出版的《学校建筑— —新一代校园》介绍了 20 世纪 末新加坡的新一代校园建筑,并结合教学改 革、信息革命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善探讨新式学校的发展;英国的马 丁 皮尔斯编著了《大学建筑》,其中精选了全世界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校建筑 进行综合评述,并介绍了学校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探讨了设计人员如今所面 临的问题;日本长泽悟、中村勉在《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 10——教育设 施》中阐述了日本学校建筑的建设情况,指出大约从 20 年前开始,日本的学 校建筑出现的诸多方面的变化;美国的戴维 纽曼编著的《学院与大学建 筑》,本书探讨了有关校园建筑各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远程学习设施、技术 驱动的研究实验室和电子化的宿舍等方面的全面进步;美国建筑师学会编著的 《学校建筑设计指南》,收集了学校建筑设计中近 100 个最具创新性的项目案 例和新样式。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公立和私立的普通学校到各种革新性的实验 学校,这些工程项目几乎涵盖了当今美国所有的学校类别。 (3)在空间多义性领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在广义的空间多义性方面,1977 年彼德 布莱克(Peter Blake)在《形式跟 从 惨 败 — 现 代 建 筑 何 以 行 不 通 》 (Form Follows Fiasco— — Why Modern Architecture Hasn’t Worked)一书中提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十一个幻想。在 “关于功能的幻想”中他指出”全世界有大量的旧房子,用于新的功能,比过 去还适用,也比当代新搞的、设想是跟从功能或表现功能的新房子还要好”。 还有,密斯凡 德 罗提倡的”通用空间”(universal space),就是造出能用 于各种功能的屋子。因为建房时不能遇见未来的需要,因而房屋要有灵活性。 在学校建筑的空间多义性方面,20 世 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国的帕金 斯曾总结了影响学校设计方法学程序和政策方面的重大变化。他认为,以前的 教学是以书本和标准教室为基础,建立普通教室或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建 立进行特殊教育的学校或空间,学校多被设计成”兵营式风格”或矩形的体 块。随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还有新科技在学校中的应用,人们对空 间设计的灵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学校有了更多专门化的空间来满足艺 术、科学等不同科目的需要,即便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也可以在标准化的教 室和实验室里授课。 另外,Peter Davidson 在 1997 年《ARCHITECTURE DESIGN》杂志上发 表了一篇关于未来大学的教育结构和建造模式猜测的文章,他主张对教室空间 的划分应以研究课题为方式,通过对教室空间进行整体调整,让学生自由选择 教室和导师,从而教室的容积可以根据学生数量的多少进行变化,这样不但可 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教室空间得到最大的发挥。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学校将具备更多的功能,增加建筑空 间的适应性。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大学校园建 筑、规划的研究、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应该 注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兼容并蓄、锐意创新。 5.2、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硕士论文当中已经出现一些针对高校交往空间的研究,多数由于研究对象的界 定不够清晰,笼统的对整个校园的”交往空间”进行研 究,对教学区外部的公共开敞空 间、建筑周边的交往空间、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进行分别论述。导致在论文结构上不够 严密,研究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目前还比较缺乏以观察人的实际交往活动为基础针 对高校校园内某一类型交往空间进行的深入研究。 其中以东南大学的孙磊磊同学的《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对交往空间的类型探讨 得最为全面,也对不同类型的交往空间提出了完善与优化的方法、原则,但由于交往空 间的范围较广,而不同性质的交往空间里人的交往模式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论文难以 对某一类型的交往空间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多数从相关文献和图片入手,缺乏对人的实 际交往情况的深入分析。 同济大学申浩同学的《高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较为清晰的界定了交往空 间的研究范围,针对性较强,研究较为细致,对高层教学楼的交往空间做了较为全面的 总结和分析。不足之处是并没有对人的交往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并以此作为交往空间设 计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更多的还是建筑师的眼光来评价交往空间。对人交往行为的心 理分析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对实际交往情况的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旭同学的《城市小学校交往空间构成及设计方法》虽然研究的 是小学的交往空间,但却确是以调研小学生在交往空间中的实际交往情况为基础进行研 9 究的。对城市小学交往空间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但由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行 为模式、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异,城市小学的交往空间的类型也比高校单一,因此对 高校交往空间的设计不具备指导意义。 国外相关理论方面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杨 盖尔先生对发生在室外公共空间的户外 活动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著有《交往与空间》(《Life Between Buildings》)一书。他指 出”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物质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 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这些活动”。杨 盖尔并没有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评 价室外公共空间的质量,更没有以一个建筑师的视角来主观臆测这些室外空间能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什么,而是围绕人的户外交往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日常户外生 活中人对物质环境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评价公共空间质量的原则和促进人们社会 交往的设计方法。杨 盖尔敏锐地察觉到仅仅针对空间的研究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空 间的意义在于人的使用,在于提供一种行为活动的场所。因此,《交往与空间》一书将 户外活动以及影响它们的物质条件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相伴相随的主题。笔者认为这才 是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所得出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为建筑设 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所用。由于灰空间介乎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并与室外空间 直接相连,因此杨 盖尔的理论对灰空间的设计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同时杨 盖尔对交往与空间的研究方法更是值得借鉴。 5.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2.1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在教育理论领域 21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教育改 革日益深化,基础教育很快从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教育理念必须随之更 新发展。教育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 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 和素质培养为中心转化。近年来,我国不但在硬件方面得到加强,如图书资料 增多,而且在软件方面也做到了取长补短,如增加学术交流等。教育民主化、 终身化、多元化已成为 21 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着 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 (2)在学校建筑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 标,高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必将随之发展、提升;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 促使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中。这些变革都对校 园建筑的功能及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我国的学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目前,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研究,国内关于大学校园设计方面的论著有: 周逸湖、宋泽方所著的《高等学校建筑 规划与环境设计》(2006),该书从我 国大学校园的特点出发,结合国外许多优秀例子,详细阐述了大学校园的规 划、建筑、环境等的设计要点。姜辉,孙磊磊,万正旸,孙曦编著的《大学校 园群体》(2006),本书以群体的视界研究大学校园的规划及建筑设计,重视校 园建筑的相互关系、价值理念和演变规律。 国内还发表了不少关于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的研究论文和文章。例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大连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设计》高峰,大连理工硕士论文;《大学校园教学 组群空间形态设计研究》周峰,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高校公共教学建 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王坚,天津大学硕士论文;《高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 空间》申浩,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相关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高校 教学建筑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创 作实践为例》叶 彪,建筑学报《对大学新校园建筑设计的认识与理解》; 姜长征、周庆华,华 中建筑;《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对开放式学校校园 规划及建筑的探讨》朱明,华中建筑;《西方教育思想及校园建筑——新校园 建筑溯源》马清运,时代建筑 相关的资料还有很多。另外,关于高校教学 楼建筑的工程报告的主要见于《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 筑》、《华中建筑》、《建筑创作》等刊物上,以及《教育建筑》、《当代科教建 筑》、《全国获奖教育建筑作品集》等书目。 上述论文、著作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从多个角度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 设计理念、原则、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对相关的创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 用。国内一些相关机构,如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建专业委员会教育建筑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等,会定期地集合全国相关 专家,对当前教育建筑设计、校园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3)在空间多义性领域 关于空间多义性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比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还都局限在住 宅领域。东南大学的鲍家声教授从 70 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哈布瑞肯的 SAR 理 论,80 年代初作为访问学者到麻省理工学院与哈布瑞肯一起工作,回国后进 行了一系列开放建筑的研究和实践,1986 年出版《支撑体住宅》,1992 年在东 南大学成立了开放建筑研究发展中心。鲍家声教授将理论研究和试验住宅发展 为实际的工程建设,提出并实施了支撑住宅、高效空间住宅等体系。 香港大学的贾倍思教授对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作出了大量研究,著有《长效 住宅—现代建筑新思维》(1993 年)和《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 (1999 年)。在 两本书中,贾倍思研究了居住需求和住宅适应性,对住宅结构的适应性以及套 型单元平面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适应型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是中 立、可变、多向联系和可增长性。 国内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空间多义性的研究现在比较落后,而欧美大学的教 学建筑无论在规划思想上还是建筑单体设计上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和其教学建筑的设计实践结合的很好,不过 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和我们国内还有很大差距,其教学建筑理念对我们来说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一定适用,不过应该来说其代表着我国教学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5.4、现状的研究 现象学(Phenomenology) 18 世纪后期现象学兴起,在 20 世纪成为一个主要流派,现代意义上的现象 学是 20 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他使现象学成为了全能答案,从 1930 年开始便成为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其实按照奥尔森和克劳利无根 据的观点来说: 究哲学方 一定 学这 哲学,这 意 外 特性 要元 就 这 特征, 把 关 知 会 会 知 都 ,[17]因此,在现象学的意义是一种哲学,是研究方法的原则。它还 原的其他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建筑现象学研究早期进入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Humanistic Geography)是 1970 年代引入的地理和铸造现象学的,是与传统经验分庭抗礼的学派,他们涉猎 的范围常常可以辐射到城市、景观和建筑 范围。雷尔夫(Edwar Relph)和段义孚 (Yi-FuDuan)等都相继讨论了空间、环境、建筑等相关问题,基本都是用描述法 则来研究人对场所、环境的主观体验。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就有人把人文地理 学的现象学方法引入了建筑研究。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要把大家对空间的物质客观 属性转到对空间社会主观的关注,从虚拟空间转向实实在在人生活的关注。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创建于二十世纪 70 年代,是研究环境设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他的重点是 物质环境和人的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对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使二者能达到辩证统一的效果。从场所和使用者及社会行为现象三个方 面,在时间的作用下,就完成对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构架,这整 构 都 在 和评定中循 发展 ,从理论角 来看 和 间 相 渗 相 关联, 定了 市优 发展。 行为学 理论包 三 ,即 定 论、相 用论、相 渗 论。[18]那么由此看来,”环境境决定论”能决定人 们的行为,对人们行为的因素,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作用。这个理念的存在是忽视 人的选择和能力。”互相作用论”中环境和人都一起被独立客观定义的结果,是 内外结合的产物,使人们用能更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环境,为满足的生活,是环境的 互动论的发展。”互相渗透论”,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环境的变化中, 还能在一开始对环境的认识的意义上彻底改变物质的环境,并重新届时场所的目 标和意义的方法不断改变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美学(The Aesthetics of Environment)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世界 60 年,在城市环境渐渐恶化中人们不得不为改善环境而加强人文科 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从 而美学学科内部拓展和发展自身的呼声也日益增多,当 今环境美学在这两方面的矛盾中萌生,所以迅速上升到首要地位。这个学科属于 综合性学科,阿诺德 柏林特在《环境美学》中说道,最 几年来,随着 会日 关 程 ,所 产生了一 新 究方 ,那 学 。在这 后发表 论 和 多所包 域也就 。[19]城市环 境作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在论著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在艺术上起到了 飞跃作用,连对与大家的生活起居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就当下而言,环境美术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深度和涉及范围对许多理论家都起 到一定的启迪作用。研究人员除了环境,还包括实践的具体环境的建筑师、规划 师、设计师景观和个人的这个理论和实践层面相互结合,在未来环境美学是互补 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多数研究侧重于研究经济管理或对建筑历史的再循环或者保护建筑 行业更新的大环境中,很少有对创意产业园氛围营造进行相关论著的。这也说明 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和自身的潜在力。近几年中,我们国家加快了发展创意产 业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是真的需要建设相关的创意产业园的,这样一来就可以 弥补不足的实地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现实意义的,对国内创意产业的发 展也起到一定的探索作用。创意行业为全球化经济发展中新秀产业,且成为知识 经济期间的龙头产业,随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 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整个骨架的调整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变更,而 这种产业结构的改变的内因规律则一在被忽视,一定批量的”退二进三”和高密 度的住宅建设,和创意产业的无规律发展都给城市的大框架与交通增添了诸多不 便。新政策下 的城市变革是要全方位考虑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相互影响,要寻 找出既要符合潮流趋势,又能提高城市文化形象、符合本土城市发展的规律的产 业。创意产业由于其强大的创新,知识产业能力强等特点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突 破。以城市的变革与创意产业的关联为切入点,在分析了创意行业的意义和发展 需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创意产业和城市变革的和谐性。同时再一次证明它对 对城市文脉的承接、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上的多种关 联及其规律性。在文化方面,这两者的契合有助于延续本土的文脉;在社会方面, 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吸引创意阶层建设创造新型城市;在经济发方面,二者的和 谐发展都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空间方面,两者的和谐可以优化城市结构。在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了创意产业和城市更新等方面契合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发展原则、国家政策 及发展模式也做出了初步研究,对城市整体发展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由此看来, 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对我国现阶段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因为它是以创 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的创意产业,是符合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的, 也一定会成为更新城市的新动力。 5.5、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代建筑起源于西方国家,当然办公建筑也是同样如此的。现代办公建筑 的原型产生时,办公室是随着已成为社会生产基础的工厂而出现的一种附属物。 而后来办公室作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 信息场所,逐渐脱离了对工厂的 依附而脱离出来,正在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办公建筑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建筑 类型,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办公建 筑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并获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5.6、国内有关空间权的研究现状 1.3.1 大陆地区有关空间权的研究现状1.3.1 大陆地区有关空间权的研究现状 大陆地区一直然没有关于空间权制度的专门立法,条文散见于相关的单行法及 一些地方性法规。如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防空法》,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民 防工程管理办法》等。建设部颁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专章规定了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这一规定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管 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物权法》规定空间建设用地使用 权,该规定规定被学界视为空间权制度在立法上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研 究意义。我国引入空间权理念的时间不长,空间权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一些概念和 分类的运用在学界并不统一,物权法的制定为空间权研究提供了绝好时机。另外, 我国现代城市的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尖锐,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处在一个加速增 长的阶段,空间权利亟待得到立法上切实的确认和保护。针对立法现状和现实需要, 《物权法》还将进一步修 改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处在修订过程之中。 第 7 页 共 46 页 空间权的几种不同立法设计: 其一,梁稿中的设计。在梁慧星主持拟定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不主张将空 间利用权单设为用益物权的一种,而是将其分别置于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邻 地利用权之中,各以单独的条文简明扼要地规范各种空间利用权。 其二,王稿中的设计。基于空间利用权为独立的用益物权类型的认识,在王利 明主持拟定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空间利用权”为其用益物权一章中的独立一节 (第六节),设有11个条文,分别对空间利用权的定义、设定、期限、费用、享有、 行使、转让、抵押、出租、限制及空间利用权的相邻关系等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其三,其他学者建议稿中的设计。徐国栋主持拟定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物权 法分编中关于”空间地上权”的规定(第547条),位于地上权一节的最后一条。其位 置设计和条文内容表述,均主要参考了日本民法典中的规定,其内容与梁稿中的规 定也无实质不同。但徐稿中未见有关于空间农地使用权和空间地役权的规定。 其四,《物权法》有关空间权的设计。《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中规定:”建设用 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物权法对于空间利用权问题有所体现,但是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以适应实践的需要,国内理论界对空间权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总体看来, 我国理论界关于空间权的研究尚不深入,成果有限。实物界包括立法层面的研究一 直没有停止。但是空间权专门立法欠缺,很难满足实践需求,有待于经一步完善。 5.7、台湾地区关于空间权研究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空间权制度的建立较之美国、日本、德国为晚。其空间权采用的 是”法律包裹”的立法模式。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仅就普通地上权作了规定, 空间所有权的规定体现在民法典第77条:”土地所有权,除法令有限制外,于其行使 有利益范围内,及于土地上下。如他人干涉,无碍及所有权之行使者,不得排除之。” 我国台湾地区是以判例推动空间权立法的。1985年台湾最高法院台上字第379号判决 中首次表明了承认空间地上权的基本立场。该判决写道:”地上权固以在他人土地上 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土地之权,但所谓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筑物,并 非仅指建筑物与土地直接接触者而言。凡以在他人土地已建筑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 土地者,不论建筑物是直接或间接与地面接触,均可设定地上权。而且,房地为一 人所有时,将房屋地基上的空间供作第三人设定地上权,由其在顶层上建筑房屋并 加以使用,亦非法所不许。 此后,许多民法学者撰文探讨空间地上权制度。1988年台湾颁布《大众捷运法》, 其中第19条规定了空间权制度。台湾地区最近一次民法典修改,仿照日本,增加第 841条规定:”地上权得在他人土地上下之一空间范围内设定之。一此即空间地上权。” 第 8 页 共 46 页 5.8、游牧民现状定居点空间研究 村落式集中定居点在形式上 继承了农区村落的形式,形成了较 为 固定的空间布局,大部分定居点 都是经过技术部门规划设计和当 地乡、村领导人的指挥来布局的。 3.3.1 现状定居点聚落空间图 3.9 线性形态定居点 资料来源:自绘 定居点的空间上分为线性和 组团两种形式有以下形式。 1.线性布局 在交通较为便利的村镇,定居点的 民居多沿道路的一边或两边展开,图 3.10 线性布局道路结构 资料来源:自绘 两边建宅,向道路开门立户,类似 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汉族的前店后宅。向公路两侧集结是 因为道路通向其他地方,提供了开放性 和流动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交通便 利本身为许多机会的出现提供了良好 条件。这种布局的道路具有规划意识, 较为规整,在空间上渐渐呈现线性分 布,会呈现出一定的生长趋势。建筑与 道路直接相接,道路不但是定居点的交 通联系、商品交换场所,也是居民交往 活动的场所。这种布局空间层次清晰, 脉络清楚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秩序性。 (图 3.9,图 3.10) 2.组团式布局 以阿克苏乡牧民定居点为例。阿克图 3.11 阿克苏乡牧民定居点区位图 苏乡位于达坂城以北,天山博格达峰南资料来源:自绘 部,海拔 1450 米。东南与吐鲁番大河 沿地区交界,北部与吉木萨尔县接壤。 阿克苏乡距离达坂城 30 余公里,距离 乌鲁木齐市区 130 公里。全乡土地面积 1565.48 平方公里。阿克苏是哈萨克语, 翻译过来是白色的水。全乡哈萨克族 3300 余人,占总人口的 96%。阿克苏乡 一直以来是附近哈萨克族牧民的冬窝 子。现在居住在当地的老百姓,除了小 孩,都经历过转场放牧的日子(。图3.11) 库拉西生在阿克苏乡阿克苏村,定居前 每年冬天都会回阿克苏乡,用她的话 说,她是土生土长的阿克苏乡 人。”原 来哪里有草场,家就在哪里,转场时不 管是下大雪还是下大雨,全家人都要图 3.12 阿克苏乡牧民定居点 资料来源:自绘 走,耽误了时间,牛羊就没有吃的。” 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7 岁的杜曼也是阿克苏村牧民,一家人还 是靠放羊生活,原来是都要跟着羊群走, 现在女人在家照顾娃娃上学、种地,男人 在外面放羊。 2009 年 5 月,阿克苏乡牧民定居点总 占地面积 56610 平米,其中总建筑面积 5520 平米,院落占地 20480 平米,巷道铺 设面积 10725 平米,中心广场面积 4670 图 3.13 鹰舞庄园结构图面积,绿化面积 5672 平米,同时建设了 资料来源:自绘停车场,辅助甬道等基础设施。每户住宅 房屋占地面积 92 平方米,院落占地 340 平方米。 牧民定居工程顺利竣工。由于阿克苏 乡的哈萨克族老人会跳的传统鹰舞,阿克 苏乡也被称为”鹰舞之乡”,达坂城区委、 区政府根据牧民提议,将这个定居居点命 名为:鹰舞庄园。(图 3.12) 鹰舞庄园是以毡房平面形态为设计 理念,整体造型从高处看就是哈萨克族毡 房,以”鹰舞广场”为帐篷的中心,60 户 居民呈辐射状分布,分四个片区环绕在路 的周围,整体布局为组团式。(图 3.13) 道路系统中有绕定居点外一周的一级 主要车型干道,可以连通中心广场的二级 次要道路,以及最小等级的居民入户路。 在鹰舞庄园的入口,一条宽阔的路通向庄 园中心广场,路两边竖立着 8 个图腾柱和 6 个雕塑。8 个图腾柱的底座上都有 5 位 哈萨克族老人的头像,代表着哈萨克民族 图 3.14 鹰舞广场 资料来源:自摄的沧桑和永久。柱身上刻着出生、婚丧嫁 娶、放牧等人生百态,讲述了传统的哈萨 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克族 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图腾柱的顶端是展翅翱翔的雄鹰。路边的 雕塑有赛骆驼、姑娘追、叼羊等哈萨克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图 3.14) 一期工程建设的 60 栋房屋,均为前院后宅的院落式布局,院落空间仅为居民 日常生活的空间,已经不见了传统的牲畜圈以及耕地等生产空间。房屋外墙贴着 绿白相间的瓷砖,房顶上都有一个类似于哈萨克族帽子形状的镂空建筑,这种镂 空的造型是响应牧民的要求,专门做熏马肠和熏马肉的地方。户型美观实用,突 出民族和地域特点,服务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鹰舞庄园整体色 调是以绿色为主色调,配少量的白色和灰色,使绿色更加鲜艳夺目。无论是白雪 皑皑的冬季还是清风徐徐的夏季,鹰舞庄园的绿色建筑都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 强烈震撼。(图 3.15,图 3.16,图 3.17,图 3.18) 图 3.15 阿克苏乡规划平面图图 3.16 功能结构图 资料来源:新疆市政建筑设计院资料来源:自绘 图 3.17 道路交通结构图图 3.18 景观绿化结构图 资料来源:自绘资料来源:自绘 鹰舞庄园在哈萨克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有文化、有看头的新旅游景点 牧家乐,展示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变化。牧民可通过提供民族特色餐饮、文化活 动,增加牛、羊等牲畜的商业价值,做到农牧民的生活不再仅仅依赖于放牧。 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选择较为平整的新址平地起家,建设牧民新村镇。规划布局往往整齐统一, 道路端直,住宅的排列前后左右对齐。每个村落规模一般在十五到三十户左右, 大的可至五十户到一百户。(图 3.19) 图 3.19 新规划的牧民定居点 资料来源:网络 以和静县河北新村为例,由于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化问题严重,新疆巴州实施 了巴音布鲁克牧民搬迁工程,在平原农区兴建安居房,将山上特困户和牧民搬下 山来集中安置,建立了河北新村。和静县河北新村位于和静县城北部三公里处, 紧邻现状的县城建成区,交通便利,建 设牧民安置楼 125 幢,可安置 500 户牧 民。(图 3.20) 与自然形成传统村落相比,河北新村 具有规划性。从贯通于定居点的主干道, 建在两侧的房屋以及房屋背后的整齐的 防风林都可以看出这里是经过规划的村 落。定居点是以主干道为中心,居住区、 公共活动中心、生产生活服务区分列道 路两旁,在向外则是景观防护区,整体 布局呈带状分布。(图 3.21,图 3.22) 定居点以公共活动区为核心,具有向图 3.20 河北新村区位图 心性。公共活动区域采用传统的院落组资料来源:自绘 织形式,把集党支部、村委会、超市、卫生所和幼儿园于一体的 4000 多平方米综 合性建筑社区综合大楼作为整个定居点的中心,前后均有广场,也是方便整个定 居点居民的活动场所。 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3.21 河北新村平面图图 3.22 景观结构图 资料来源:自绘资料来源:自绘 图 3.23 功能结构图图 3.24 道路交通结构图 资料来源:自绘资料来源:自绘 居住区以组团形式位列南北两个片区,北侧的居住组团以滨水景观绿地为公 共活动中心,南侧的居住组团则以绿化广场作为方便邻里生活的核心。(图 3.23, 图 3.24) 中心滨水景观及绿地广场构成定居点的一级景观体系,使绿色景观贯穿于整 个定居点,形成绿色中心轴线;外围的防护绿地是次一级的景观体系,是聚落与 外部自然环境间的屏障,保证整个定居点处于较好的绿色环境中;沿主要道路的 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绿化 和植被构成聚落三级景观体系,这一层级的植被主要包括:聚落主要道路两 侧的绿色乔木以及入户路的植被。 一栋栋独具民族特色的两层独门别墅格外”悦目”,配套建设道路、排水、燃 气、供热、绿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整个村镇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 情。 5.9、研究现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对于作者电影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严谨的系统, 往往局限于某位导演的某部电影,对于英格玛 伯格曼的电影研究,主要以译著 为主。 表 1.1 1979-2010 年,期刊网上以伯格曼为检索词的文章统计 检索项 检索词 文章数 题名 英格玛?伯格曼 23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1 摘要 英格玛?伯格曼 64 全文 英格玛?伯格曼 485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跨库搜索(2010 年 3 月 9 日的检索结果),1979 年 - 3 - -2010 年,国内期刊所刊登关的于英格玛 伯格曼的文章数如表 1.1。在全文检 索的 485 条结果中进行检索词”精神分析”的二次检索共有 9 条相关记录,见表 1.2。 表 1.2 以”拉康、精神分析”为检索词的二次检索结果 序号 题名 来源 年期 1 西方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研究上的运用 艺术探索 2009/03 2 排行榜经典标准的来源 世界电影 2008/01 3 回归本体——对于当下电影美学研究的质 疑 电影艺术 2007/01 4 当代电影研究与宏大理论的嬗变(上)(译 文) 世界电影 2001/02 5 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6 电影和电视:相悖的认同机制 电影艺术 1991/01 7 修辞(译文) 当代电影 1988/05 8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两次浪潮 思想战 线 1988/02 9 伯格曼的《人》:想象的能指(译文) 当代电影 1987/06 从检索的结果来看,目前国内期刊从精神分析这一角度对伯格曼电影进行剖 析的文章较少,其中还包含三篇译文,而且文章 1-8 缺乏针对性。 5.10、() 研究现状 围绕欧盟和乌克兰,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相对而言,研究欧盟的资料更丰 2 富,也更详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欧盟作为一体化较为成功的范本,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与乌克兰相关的欧盟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一体化和欧盟东扩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有比利时人 尤利 德沃伊斯特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决策与对外关系》,朱立群的《欧洲安全 组织与安全结构》,白英瑞的《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杨逢珉、张永安的《欧洲联 盟经济学》等著作,这些学者主要从欧洲一体化的角度来解释欧盟对外政策,并对欧盟的对 乌克兰政策进行了解读;后者主要是美国人戴维 卡莱欧的《欧洲的未来》,郑秉文主编的 《欧洲发展报告(2002-2003)》欧洲东扩部分,朱晓中的《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等著作, 这些著作主要侧重分析欧洲东扩的背景、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而以乌克兰为主视角的乌欧关系研究,国内外学者近年来也多有涉及,并逐步为研究乌 欧关系奠定了基础。《乌克兰综合实力与战略地位》在依托乌克兰综合国力和内外地缘政治 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对乌克兰在欧洲的地缘地位进行了分析。何卫主编的《十年剧变——新 东欧卷》对乌克兰的战略地位,国 家安全战略、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详实的介绍 与分析。此外,顾志红的《略论俄美在乌克兰的竞争态势》,董晓阳、何卫的《乌克兰东西 方争夺的焦点》,李兴的《乌克兰独立以来与俄、美、欧(盟)关系演变述评》均从国际关 系的多个维度,以乌克兰为中心分析了影响乌欧关系演变的因素。而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的 《乌克兰:政治、经济和外交》,马贵友、何卫、顾志红、农梅的《乌克兰的昨天和今天》, 赵云中的《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等著作,都从乌克兰的内部因素出发,对乌克兰作出 的相关政治外交抉择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乌欧关系,但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本文试图以一个较为概括全面的视角对乌欧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尝试得出一些远 期的预测。 6、研究方法、思路 6.1、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高等院校中作为教学功能的建筑主要有:公共教学楼、阶梯教学楼、专业教学楼以及教 学科研综合楼。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公共教学楼,一般规模比较大,由普通教室与阶梯教室组成,为 全校师生服务的、承载着公共教学任务的教学楼。其属于人员流动性、自由度比较高的教学 楼。高校教学楼的学习活动多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因此与中小学的教学楼相比,高校公共教 学楼在场所感营造上具有更大的自由与开放性,更加注重人与空间的融合。 1.2.2 研究内容 1、梳理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对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的 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通过 分析得出目前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场所感缺乏。 2、 针对”场所感”,通过理论研究分析公共空间的场所感的认知与表达、影响场所感的 因素,推导出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的关键要素——空间、界面与设施,建构 出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 3. 基于典型个别案例进行分析。选取武汉相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公共教学楼为例,采用 实地案例数据考察和问卷数据采集两种方法,通过前文设定的理论框架——空间、界面与设 施,分析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过程中的得失。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对当代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过程中的不足分别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2.3 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 归纳演绎法:对场所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演绎,总结出场所感的获得与公共空间的空间、 界面与辅助设施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有着重要的关系。 2. 实地调研法:准备论文期间,对武汉当地的高等学校做了详细调研,并先后考察了中 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侨大学等高等学校,调研期间通过现场参观、摄影、访谈等 形式,获取大量的实证资料。 3. 访谈调查法:调查者有计划地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获取相关事实材料的社会调 查方法1。笔者在选择案例进行实地考察时,设定了两个问题:1)请问您对本教学楼公共空 间整体满意吗?2)您认为通过那些改进设施,可以使本教学楼公共空间更具有吸引力?通过 同学们回答的信息,可以粗略了解教学楼公共空间整体的不足。 4. 问卷调查法:通过事先统一安排设计具有一定结构和标准化问题的问卷,以书面的 方 式让调查者在现场完成作答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2。本文的问卷调查共分为两个 阶段,首先,对武汉高校教学楼进行全面走访,形成对武汉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场所感 营造的最初印象。其次,制定调查问卷,运用语义解析法对目标空间进行评价。语义分析法 在对公共空间进行评价是,是通过分析量化的心理感受值,来定量描述和评价公共空间。 5、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高校教学楼 公共空间在空间、界面和设施三方面与场所感营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总结当代高校教学楼 公共空间在场所感营造方面取得的成果与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优化策略。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4 研究框架 建筑硬件条件的发展 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 研究背景 教学楼公共空间存在一种”大而空”的现象 提出问题场所感的缺乏相关理论的引入 理论借鉴场所理论 场所感营造要素 理论框架 研究设计:制定定量分析参数空间、界面、辅助设施 分析问题 案例研究 西华中大学中南北中教学武汉 十五国 调研分析二科技文泰财经楼地楼大学 教质 学大楼政大第 楼学法学一 场所感营造现状分析 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 总结与展望 6.2、本文选用的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1、本研究方法的优点 本文以场所感的营造为切入点来分析高校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在对案例研究时采 用定量考察,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两个优点。 首先,考察参数 量化,使案例在分析时具备可比性。 其次,与前人研究相比,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前人的研究多使用定性的方法对案例进行 相对较为主观的评价分析。本研究针对对空间层次、空间复杂度、界面开敞度以及设施的分 布参量设定了计算模型,将定性的考察转化为数据变成一种可能,是对案例考察研究方法的 一种探索尝试。同时辅以问卷调查,运用语义分析法得来的数据来验证实地考察所采集的定 量数据,因此所取得的对案例的评价结论相对具有客观性。 2、得到的结论 关于空间与场所感营造之间的关系: 7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复杂度在8及以下的空间形态是可以被使用者接受的。 (2)公共空间首层的复杂度对方位感的影响较大。 (3)3级以上的空间层次对场所感的营造起到积极作用。 (4)空间层次划分与空间形态相比,可能前者对于场所感营造的影响较大。 关于界面与场所感营造之间的关系: (1)目前公共教学楼公共空间的界面类型大多由三种构成:纯围合型、观赏型和虚拟型。 (2)开敞度在 50%以上会被使用者评价为开敞性较好的公共空间,开敞度在 25%左右 会被使用者评价为开敞性比较不好的公共空间。 关于辅助设施与场所感营造之间的关系: (1)生活类辅助设施会直接影响使用者对于公共空间内辅助设施配置的整体感知。 (2)学习类辅助设施和休闲类辅助设施对于场所感的营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教学楼公共空间内,休闲类辅助设施比生活类辅助设施重要。 (4)在教学楼公共空间内,相比于其他两类辅助设施,学习类辅助设施对场所感营造的 积极影响作用小。 (5)各类型辅助设施对场所感营造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休闲类> 生活类>学 习 类。 3、方法的不足之处 由于是首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对公共空间进行考察,本文试图提出的一些研究方法 和计算模型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初步构想,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立,达到完整架构尚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肯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笔者深知,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领域远非建筑学所 能涵盖,需要多种学科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系统地论证和研究。由于眼界和学识所限,文章对 于有些概念的界定有些模糊,对于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准确,有些观点和看法难免偏颇和 稚嫩,同时,研究方法和思路也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而以上所有种种都为笔者将来的 学习和工作点明了方向,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同学的批评、指正。 6.3、研究方法 (1)文献归纳法 文献调查是通过专著、论文、工程资料与互联网等途 径,广泛收集整理与高校校园建筑布局、建筑空间功能、形态、技术等相关的 理论文献资料和设计实例,以及大量的关于社会、教育、人文等相关领域的研 究内容,并对它们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 (2)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拍照、采访、现场绘 制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学楼 进行实地考查,了解高校教学楼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空间体验及使用者反 馈等基本信息,获取对研究对象的直观感受,搜集第一手资料并发现问题,为 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 研究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把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的事物加以类比和分析,确定其相似和相异之处,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将国内外的高校教学楼建 筑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楼空间及环境 设计的异同,从现有的教学楼空间设计中总结原则,力图今后教学楼的空间设 计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参考依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第 2 章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的缘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校建设迅速扩张的局面,很多教学楼 建筑出现重外在轻内涵的趋势,而且传统的空间设计也不能满足多元化发展的 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多义性的空间设计理念,意在提升建筑空间的物 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6.4、研究的方法 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等许多领 域都已经渗透到了办公空间的设计之中,这些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新型的办公空间设计也在 不断地进行完善。 本文首先对于办公空间的历史发展作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针对各种因素影响 下的现代办公空间作一个深入的研究分析,深刻的认识到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现状及面临 的问题所在,对其设计中的误区提出试探性的解决方法,为未来办公空间设计的发展提供 一个理论性的依据。 文章采用文献查阅的方法,大量的收集理论性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进行理论支撑,采 用分析例证的方法对当代办公空间进行深入 探究,通过分析优秀的办公空间实例对目前当 代办公空间发展进行深刻的认识,从而对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展望。 收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办公空间的历史发展作深入了解——对于当代办公 空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问题所在的同时分析当代办公空间设计应考虑的 众多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所得到的案例和相关资料——总结提案。 6.5、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方法1.8.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 认真学习和采纳国外尖端理论成果,同时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的细节, 收集众多优秀的理论资料来为本论文的概念奠定基础,从而将国内国外的相关案 例也拿来作为设计理念的基础素材。 (2)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变化及现象在行动中的矛盾变化,从而在事物本身 的规律中发现其研究方法,来确定事物的属性的基本步骤之一,本文运用故往回 忆、分析、观察为基础,依据基础理论和大量的实际的方法必须亲自寻找材料。 并称之为复合型公共空间特征的主要方面,总结出”复合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 理和设计角度。 (3)场地调研 场地调研是通过对众多资料的分析之后现场勘测获得的较为客观的资料,又 选取了许多较为典型的空间在自然情境下的使用情况,也了解了众多行为特征和 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的联系。 (4)种类分析 两个以上相同的事情是识别字符更好的类比或对比分析。将上述西安特色城 市的公共空间的功能使用用来比较,获得比较客观的结果,作为今后的参考。 6.6、研究方法 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应该是综合的、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的,否则就不能适 应建筑学科综合性特点及建筑的广义化发展,其理论就会逐渐丧失生命力。关于 办公空间的研究同样如此,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设计问题的相 关性和复杂形使得人文学、社会学、企业管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等相关 学科渗透到这一设计领域中。这种设计应当是探索蕴涵在办公室内空间表象之下 的内在因素、运行规律和机制的系统设计,因此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综合 6.7、研究目的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1.4.1 研究目的 当前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于对中学校园行为空间进行整体的定性分析与空间 构建的方法论研究,其视野往往难以专注于学生在单体建筑中的具体活动状况 与空间的特性。缺乏对学生在建筑内活动的基础性研究。 本文以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楼楼内空间为研究对象。试图针对 多层示范性中学教学楼,在使用后评价与行为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用对 厦门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实地调研和长时间现场观察记录的方法分析学生 活动的普遍规律及不同学校交往空间的共同特点。通过比较分析空间中影响活 动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教学楼内课外空间的建议性改善导则。 5 6.8、研究方法 1.5.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地域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目前缺乏针对南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及空间特性的系统研 究,本文以厦门市几所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性中学教学楼作为研究对象,着重研 究楼内空间及附属庭院空间。当前,厦门市共有省一级示范中学 14 所,这些学 校在校园建筑,学生类型等方面均可满足全国普遍标准,满足本文的研究标准。 (2)研究主体的选择 研究主体界定为在教学楼内中学生的课外自发性活动,学生年龄通常 12-18 岁,处于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而课外活动是学生放松的重要阶段, 此类活动与空间环境的影响十分紧密,故以学生的课外活动作为本文研究的主 体对象。 (3)研究客体的选择 教学楼内空间在空间类型上呈多样性,教学楼内外空间在其本身功能之外仍 包含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空间职能。由与教学空间相反,廊道空间,厅空间, 庭院空间等开放空间属于活动的高发区域,大量的交往活动在此发生。所以以 空间、庭院空间、厅空间、节点空间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4.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以遵循行为心理的理论方法针对厦门市具有代表性的示范中学教学楼 内空间进行研究。在活动现状调查方面以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为切入点, 考察活动空间特性与活动在不同空间类型中的现状。通过后期对活动数据的整 理分析得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普遍规律。并在空间尺度层面、空间构成方面需 找影响学生活动的原因,最终探讨改善性建议 (1)非介入式观察法: 由于学生普遍对外来者的 介入有所警惕,调研活动本身会对被观察者的活动 有所影响。所以观察会采用距离学生 10-15 米的地方拍摄记录并在后期通过回 放的方法将活动数据提取整理。 (2)流线分析法: 结合学生在各个活动阶段的流线汇总,分析学生的自发性活动聚集地,活 动类型,活动时长的成因,并以图表的方式呈现结果。 (3)文献分析法 本文主要查阅了五个方面的文献资料,一是总结分析校园行为空间的相关文 献。二是查阅中学生行为心理的相关资料;三是查阅一行为心理为切入点的相 关校园空间论文;四是查阅厦门市中学校园建设的文献资料;五是查阅厦门各 6 新建中学校园图纸。确保论文完成后能给以厦门市中学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起 到指导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6.9、城市中心区地铁站域地上空间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 - 50 - 上没有汽车行驶的地方,地面上步行系统四通八达,将各个建筑有机地串接在一 起,不仅满足了步行交通,而且提供了体息娱乐的空间。 (3)功能组织 德方斯新城是集商业、办公、娱乐、居住、科研和展览于一体的都市副中 心,最著名的当属东区西端的四季商业中心,是一个可以容纳近 10 万人的巨大 复合商业设施,为巴黎西部地区的 140 万居民服务,以集中四季变化的环境而被 命名为”四季”。四季商业中心内分布着各类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这些功能 是沿着东西向分区分层布置,室内 100 多米长的拱廊大街和广场贯穿始终,并且 在重要节点上设置垂直交通,与地下四层的停车场和地铁站进行连接。四季商业 中心作为地铁站域建设多功能复合的典型案例,为 德方斯新城增添了新的活力。 (图 3-54、3-55) 6.10、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1.3.1 研究思路 首先是界定概念,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和区分;然后,通过 追溯中国经典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以史为鉴,分析当代中国经典文化国际传播 的热点、切换、特性和趋势,注重综合性和连贯性;最后,全面论述中国经典文 化国际传播的途径和模式,融合文化角度和传播学角度,提出传播面临的各方面 阻抗,从文化自身、政府、媒介、产业运作四方面做出策略部署。 - 5 - 6.11、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1.4.1 研究目标 (1)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因素定义,寻找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 学习的特点,探索高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初步解决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应用和探索高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能力 的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3)探索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实际效用。 6.12、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首先利用《清史稿》、《清实录》、《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等文献资料,运用文献 考据法,对中国传统气象科技在近代的发展进行论述。 然后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地方史志资料为核心,对史料进行细 致的考辨和分析, 对近代西方气象科技的传入、发展、传播过程作全景式的总结和呈现。 同时,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传统中国气象科技与近代西方气象科技的碰撞、 竞争和同化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整体上对东西方气象科技在近代中国的融合和发展做出 论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内生因素与外来因素并重,尝试跳出”冲击—反应”模式 5 的圈子。并结合 19 世纪全球气象学发展状况,对晚清中国气象活动在世界近代气象学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阐释。 最后,对气象学、灾害学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和利用,运用统计方法、计量方法、历 史比较等方法,尝试对 1840~1911 年间中国气象科技的传播、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进 行研究。 7、相关技术 7.1、空间信息服务的相关概念及技术 2.1 Web Service2.1 Web Service Web Service 技术是原来的组件技术思想在 Internet 时代中的进一步发展,更 准确地说,Web Service 是封装成单个实体发布到网络上并提供了 API 以提供其它 程序使用地功能集合,是在 Internet 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是可用 URL 定位的服务资源。 简单来说,Web Service 就是可远程调用的应用程序组件。Web Service 的本质 目的是提供一个与操作系统无关、与程序设计语言无关、与机器类型无关、与运 行环境无关的平台,实现 Internet 中应用程序的共享。 Web Service 基于一系列的标准协议,其协议构架如图 2-1 示: 图 2-1 Web Service协议架构 统一描述、 发现与集成协议 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 and Intergration)用于构建 Web Service 的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服务发现功 能。 Web 服务描述语言 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 驻留在服务容 器中,定义了一种提供 Web 服务描述的标准化方式。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提供传输数 据的标 6 准方式,充当在服务提供方和服务请求方之间激活服务的 消息交换服务。 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是 Internet 上数据交换的 标准,在 Web Service 中实现信息表达,用 于 SOAP,WSDL 和 UDDI。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l)是 Web Service 最流行的 传输协议[3]。 Web Service 体系结构是一种面向服务的结构,典型的 Web Service 组件架构 如 图 2-2 示: 图 2-2 Web Service 组件架构 Web Service 体系结构主 要由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提供者三部分 组成。其实现 过程包括服务发布与注册、服务查询与发现、服务绑定与调用三个 过 程。服务请求者指查询、调用服务的客户端程序;服务提供者即服务 的所有者 和部署服务的平台;服务注册中心指用来存储服务信息的 信息库,服务提供者在 这里发布、注册服务、而服务请求者在这里查 询、绑定服务,最终实现调用服务 提供者的服务。 Web Service 有两 大核心优势,即分布性和互操作性。在 Web Service 架构下, 服务提供 者和服务请求者都可以是分布式的,一个服务请求者可以远程调用多 个 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服务提供者也可以同时为多个服务请求者提 供服务,这为服 务共享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方式。互操作性也是服务共 享的关键问题。Web Service 的信息表达基于标准通用的 XML 语言,在 XML 语言的基础上,使用 WSDL 和 UDDI 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 SOAP 实现服务调用。基于这些标准的协议,Web Service 实现了服务的跨平台、跨语言的共享。 7 XML、SOAP、WSDL 和 UDDI 是用于构建和使用 Web Service 的核心标准和技术。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四种标准和技术。 7.2、空间方向关系相关概念及查询技术 3.1 空间方向关系研究意义3.1 空间方向关系研究意义 空间方向关系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空间关系的理论问题之一,它在 GIS 空间 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推理、制图综合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空间方向关系主要研 究内容有方向关系的表示、计算、推理及应用等。空间方向关系的研究意义,可以从 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完善空间关系理论。空间方向关系理论,是空间关系理论必不可少的基础 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空间方向关系,那么空间关系理论就不能完整的描述地理空间; 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下,空间关系理论的描述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空间方向关系是 空间分析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能使空间分析方法、建模方法更丰富,它的合 理定义和描述、计算能够使GIS从空间关系全局的高度把握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GIS 主要应用于空间查询。目前常用的 GIS 软件,大多是对空间距离和拓 扑关系的查询,而针对空间方向关系的查询则很少。 (3) 用于空间推理 空间思维需要空间推理作为基本手段。由于空间方向关系 有自反 性和传递性,可以用于空间推理方面,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只处于初级阶段。 (4)GIS 发展的需要 最新研制的 GIS 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语音功能,它具 有人类可以识别的语言进行输入,查询等操作,在用符合人类认知的方式输出。这种 良好的查询沟通方式,其语言的输出方式就是以空间概念的模型上来描述。这种语言 就要通过空间概念的形式化描述而去定义语言规则。 7.3、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OOC 的研究1.2.1 MOOC 的研究 2008 年,Stephen Downes 和 George Siemens 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关联主义学 习理论的在线课程[1]。该门课程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 2300 名学生免费参与 学习。随后在 2012 年,Bryan Alexander 和 Dave Cormie 一起提出了 MOOC 这 一概念[2]。2012 年被广泛称为 MOOC 元年[3]。美国高等教育界,包括 MIT、 Harvard、Standford 等高校掀起了 MOOC 风潮[4]。相继涌现了三大课程提供商, 有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之誉的 Coursera、Udacity 和 edX[5]。 Udacity 是一个私立教育组织,它的目标是实现民主教育[6],是 MOOC 平 台三驾马车中最早建立的。在 2011 年,斯坦福大学在 Udacity 上开设了第一个 免费计算机科学的课程[7]。截至 2012 年 9 月,Udacity 有 12 个开放课程[8]。仅人 工智能一门课,就已经有 16 万学生注册,并预期在 2013 年可达到 50 万学生会 注册[9]。和其他平台相比,Udacity 上面的课程不多,但是都经过精心设计。每 门课程包含多个章节,知识块,练习,可以打印的课 堂笔记等[10]。Udacity 在 2012 年 DLD 大会上被推广[11]。其优势在于和公司的合作。Udacity 的免费就 业匹配计划,可以将学生的 简历 个人简历下载免费下载简历模版总经理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 和成绩发给合作公司,包括美国银行,推特和 脸书等[12]。 Coursera 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吴恩达和达芙妮 科勒联合创 建的一个营利性的在线教育平台[13],它的启动稍晚于 Udacity。目前 Coursera 已与多家大学合作(包括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常青藤大学等),给大众带来一 些在线免费课堂,内容涵盖了 20 个科目的 200 多个课程[14],包括医学、教育、 数学、商务、计算机科学、人文和工程学等,部分学校已经认可了 Coursera 发 放的学分[15]。截至到 2012 年 11 月,Coursera 上有来自 196 国家的超过 190 万 人注册。2013 年 7 月 9 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宣布与 Coursera 确立合作 关系[16]。目前为止已有来自世界 110 所知名大学的 678 门课程。Coursera 平台 是 MOOC 平台的最典型代表。 2012 年秋天,edX 在 MITx 启动。edX 平台是开源项目,平台开源代码在 GitHub 上共享[17],使得其它院校机构也可以利用其代码自设 MOOC 平台,提 供其高级学习的课程;在 edX 官方网站,也容许其他学校发布在线课程。和其 他平台相比,edX 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因为有来自全球的上百开发者在不断 的完善其功能[18]。和前两者不同,edX 是完全免费的[1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年 10 月 10 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 MOOC 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20]。学堂在线平台也是基于开源 edX 项目进 行搭建的[21],这一新型学习平台将发布由清华 大学原创的优质课程以及其他国 内外优质 MOOC 课程。 2014 年 5 月 8 日,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 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 MOOC”项目正式上线。首批上线来自 16 所 高校的 56 门课程,涵盖北大、浙大、中科大、复旦、哈工大、国防科大、武汉 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首批课程的讲师为各个领域内的顶级名师。课程有广泛 认可的证书支持,完成课程学习后,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有的课程 还设置”合格”(达到 60%成绩)和”优秀”(达到 80%成绩)两档课程标准,其 中成绩”优秀”者将颁发杰出证书。另外还有提交作业、讨论等功能。通过”中 国大学 MOOC 项目”,可以让国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复制和传播。”中国大 学 MOOC”项目旨在推广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打造在线教育的”中 国梦”。 7.4、伺服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逆变器及调制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小功率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驱动器普遍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且调制频率 较高(10kHz 以上)。但这种方法在电机调速范围上受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当转速 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电机产生的反电势电压大于母线电压,这样就无法进行能量 交换了。TI 公司的 Zhenyu Yu 等人分析了各种 PWM 调制方式[1]。滞环调制实现简 单,但波形谐波大,性能较差。正弦 PWM 调制的信号波为正弦波,其脉冲宽度是 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的研究与开发 8 由正弦波和三角载波相交而成,为自然采样,数字实现中 变化出多种规则采样方 法。有的文献中根据电机特点,在正弦波中叠加高次谐波,以抑制某些次谐波, 达到优化电流波形的目的。80 年代 Broeck 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宽调制方法)— 空间矢量 PWM 调制,将空间矢量引入到脉宽调制中[2]。它具有线性范围宽,高次谐 波少,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在新型的驱动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文献[3]分析了三 相交流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原理,探讨了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三相桥式电 压型逆变器的电压输出能力。文献[4]将 SVPWM 和基于载波的 SPWM 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了 SVPWM 和叠加了三次谐波的 SPWM 之间的联系。零序矢量放置的不同可以导 致不同的 SVPWM 调制方式,每个 PWM 周期只插入一个零序矢量可减少 1/3 的开关 次数,即可实现最小开关损耗 SVPWM 调制。 IGBT 等器件的死区是逆变器的非线性原因之一,会导致电流波形畸变,使控 制性能变差。针对死区的各种补偿技术的研究很多。文献[5]分析了通常的电流反馈 补偿和电压反馈补偿,提出了一种基于 d-q 旋转坐标轴的前馈补偿方案,其校正不 被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幅值和电流畸变影响,很好的补偿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畸变。 文献[6]分析了死区的作用,只在电流过零时给出一段死区,可以减小死区产生的畸 变。 ? 速度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交流伺服系统一般由位置检测器件完成位置和速度的检测,速度从位置信息 中计算出。基本的速度计算方法是后向微分,由固定时间内检测到的脉冲数除以 时间得到速度,即为最常使用的 M 法测速;还有常用于低速检测的 T 法,测量固 定脉冲间的时间;以及两者结合的 M/T 法。 由于速度环计算的周期固定, 因此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常用 M 法测速。由于低 速时得到的脉冲数较少,计算得到的速度不连续,其波动较大,会引起速度环控 制的波动,影响低速时的控制效果。因此由位置微分得出的速度信息一般要经过 滤波,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计算速度。 模拟电路的滤波实现主要采用锁相环方法,利用锁相电路对位置编码器发出 的脉冲进行稳相,得到频率较为稳定的脉冲串。该方法增加了硬件设计,由于数 字滤波技术的发展,使它在实际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很少。 最普通的计算速度的数字方法是使用低通数字滤波器。低阶低通数字滤波器 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速度稳定时使用能得到较好的测量效果。但滤波器带宽 受限,会导致时间延迟,当系统速度暂态变化时,滤波器的延时会引起速度检测 误差。 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观测器技术也被应用于实时速度的计算。Lorenz 提出了将 线性观测器用于瞬时速度估计的方法。观测器技术一般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根据 7.5、系统开发相关技术应用及改进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使用 J2EE 平台技术和 Struts 应用框架来构建财务 管理系统系统,在设计与实施中使用 J2EE 平台技术,改进传统技术在电子商务 系统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Struts 应用框架把 JSP、Servlet、Java、标签等技术进行整合,系统使用层次 化开发模式,将财务管理系统划分成表现视图层、数据模型层和控制层,独立开 发。表现视图使用 JSP 和 Struts 标签技术实现;数据模型使用 JAVA 技术开发; 控制层中的控制器以及各种负责调用具体业务逻辑组件 的动作类使用 Servlet 技 术开发。 (1)视图层的实现 财务管理系统的各种页面均采用 JSP 技术和 Struts 标签。JSP 和 HTML 负责 实现页面的表示;JSP 的脚本语句和 Struts 标签负责业务逻辑组件的调用和表单 的提交。通过这种方式将应用逻辑和页面表示分离后,页面代码更加简洁清晰。 (2)数据模型层的实现 财务管理系统的各种业务逻辑都采用 JavaBean 组件进行实现和封装。页面 - 14 - 第 2 章 相关技术选择及分析 菜单的控制逻辑使用自行开发的标签进行封装,统一重用在各个页面中。 (3)控制层的实现 Struts 中的 ActionServlet 类已提供了核心控制部分的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系 统新建一个控制器,并且继承 ActionServlet,部署在 web.xml 文件中。除此之外, 各种 Action 类也需新建和部署在 Struts-config.xml 中。 7.6、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持 在进行基于网络的高校立体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之前,首先对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 界定,在相关概念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基础支持,指导基于网络的高校立 体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 - 9 - 7.7、网络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的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有了许多具体实例,高校体育教师多数倾 向于在体育理论课上应用网络技术手段,而在大多数的体育实践课上体育教师由于受 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技术的情况相对并不多,甚至有的体 育教师在体育教 学过程中从未使用过网络技术的参与,这些因素局限了高校体育教学 信息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网络网络技术教学,需要高校体育教 师能对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运用都能够全面掌握,目前国内高校的体育教 学中都已经配备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室,高校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校园互联网的全面 覆盖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计算 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有着良好的环境支持[23]。通过网络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相关师资 19 队伍的建设现状,可以看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的主要原因 是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与高校网络化的教学硬件设备的建设情况以及高校体育教师 自己运用网络技术相关软件的能力有直接关系,相关高校体育教学的网络应用软件较 少和高校有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 用网络技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网络技术环境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 中所涉及的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网络技术硬件教学设施与环境。其中实现体育教学过程 中教学信息的呈现与教学资源实时共享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协作 讨论。目前高校的网络技术平台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管理中,网络技术相关的教学 基础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还严重缺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网络技术应用辅助体育 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标准化的网络硬件设备环境下进行的相关体育教学活动,搭 建一个能够实施应用网络技术于体育教学的硬件环境的平台,也就是建立一个与互联 网相连接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平台。这些硬 件环境的开发建设对高校多媒体计算机设 备和网络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因为现状如此,才使得实施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 到设备以及资金缺乏的问题[24]。这将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最基本硬件条 件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建设还存在着较多 问题,诸如互联网信息带宽拥挤,少数高校计算机设备普及还不全面,网络数据传输 的兼容性,宽带多媒体的服务商的选择等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待提 高。目前高校校园网中体育网的建立己初具规模,但由于国内大部分高校校园网中体 育网的建设开通时间相对短,在高校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中还面临许多技术问 题。高校的校园网中体育网的建设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页面数量较少,体育教学中所需 教学素材以及相关体育教学的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不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强弱,同样是 直接影响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基本要素。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促成新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产生,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网络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都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高校体育教 师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与贯彻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 更新,使得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时,需要一批能参与相关体育教学网络素材 以及网络课件开发的体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在这种新环境形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对高校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启发和指导的教学理念显得意义重大,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 20 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直接影响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目前高校体育 教 师对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功能认识还不全面,存在许多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问 题。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中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些条件都 极大制约了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国 内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技术保障,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了国内高等体育教 育的信息化发展,将有效的提高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全面的实现终身体 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在实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单一的注 重网络硬件方面投资的同时对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实践的应用不够重视,高校体育教 学的相关体育教学软件以及体育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还不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忽略了其与传统模式体育教学的结合运用。建议高校合理的进 行体育教学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加强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加强高校体育 教师有关网络技术的教学培训,有效地利用高校已经建设完备的网络技术资源设备。 要不断深化对快速发展跟新的现代网络技术的学习,加强网络技术应用与高校体育教 学的运行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运用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相关技能的培 训等。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网络技术方面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学培训,高校学 生也应得到网络技术运用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加建设多媒体教学的网络教室以及配 置现代化教学网络设备的高校体育场馆,高校体育教学网 络平台建设的情况直接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使用率。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的体育教学课程相关的体 育教学课件较少,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待于提高,体育教学网络 平台应用下的应用体系还需要完善。高校相关体育教学教育的发展理念直接影响到高 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的认知重视程度, 将有效的改善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程度,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和加大宣 传力度来使高校的相关体育教学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 的重要性,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 网络技术逐步普及,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 21 使高校相关体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网络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教学任务,不但要重视发展高校教学网络硬件环境的建设,同时加大相关高校体 育教学网络软件的开发,使高校与教学的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能够协调发展[25]。要让 高校的相关体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网 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更好的未来 发展。 8、应用 8.1、论文可应用相关理论 从”形式追随功能”的芝加哥学派到追求高效率的现代建筑运动,再到布 局自由并生长着茂盛植物的景观办公室,一代代建筑师都在探 索着令人满意的 办公建筑模式。但是建筑空间是一个多元、多义、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哲学 的、艺术的、民族的各个方面。我们不能只了解建筑空间自身的知识,还要了 解很多相关的人文的、情感的等方面的理论。在此,把本文研究的相关基础理 论也进行扼要的阐述。以下的理论对我们所要研究的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构成有 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其中很多理论、方法都是基于这些理论之上。 8.2、互动要素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当今展览、展示设计活动举办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展示设计 的主体——参观者的角度来说,是什么样的展示空间更吸引人,是什么类型的展 示项目更能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呢?新型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又扮演着怎 样的角色?科技含量高的设计项目就一定是好的设计项目吗?很多问题值得我 们思考。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观众参观展示活动的过程,就是置身展示空间中,利用 自己全方位的感官系统以及情感上的感受来接受展示主题传达的信息。现代社会 的物质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观众们希望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都能带着轻松、自由的心情去参与。开放式、互 动参与式的动态展示陈列,能够给予观众观展过程中完全的自主性,观众可以随 心情自由编排观展路线,亦或者走到哪儿算哪儿,无拘无束。为了完成展览主办 方传递主题信息的目标,科技的应用作为技术手段利于设计师设计出具有视觉冲 击力和体验式的互动项目,引导参观者的注意力,带给参观者精神层面 上的感悟。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就是互动艺术在当今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包括有三个 方面的探讨,分别是:对展示主题为中心的项目进行搜集、分析、研究其互动展 示设计的手法;以参观者为中心的展示活动研究其互动手法的应用;还有提供技 术支持的数字多媒体应用的互动展示方法是如何营造的。 8.3、图形在空间中的色彩应用 色彩是一种极为有用的传播工具,很少有东西能像色彩这样具有如此强烈 的视觉刺激。因为色彩是因为光波反射而产生,色光和颜料色是两种不同属性 ?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出版,第 574 页 图 3-1 图形张力的趋向性表现 21 的物质,光色是一种物理的光学现象,而颜料色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色彩的物 质材料。所以由色彩传达的含义也是极为主观的。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是很广泛 的。而我们见到色彩后,又会如何来处理它们,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控制色彩来 达到传播的目的,这要取决我们如何来理解色彩的视觉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 的。 8.4、空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1.3.1 空间在设计学科中的影响力 在各种与人类生活相关的设计领域,空间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建 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在这 些领域的设计作品中都包含了设计师对空间和形态的理解创作处 理。空间在建筑设计以及建筑相关的室内 设计、景观设计、家居 设计领域中始终处于核心的位置,空间的思维理解更多地体现在 建筑师对空间的合理的巧妙处理和使用上。在这里,空间的思维 一方面被直观地映射到对具体空间的设计处理之上,另一方面也 在抽象之中体现在合理解决人员对空间使用的各种问题之中。尽 管是有些是二维的空间(如:平面设计),其实在二维平面的设 计内容中,也需要考虑虚实空间、面积空间、疏密空间等的种种 8 形式关系,显然空间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的各种角落,或者更为 确切地说,空间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各种角落,不管我们是否主动去 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这个系统是以空间单位及 其组织结构来构建的。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造活动的出发点 和终极点。其他因素如环境、技术、功能都是次要的,是依附于 空间而存在的,我们设计一个建筑形态,其实是将它的空间原型 进行处理和安排,所谓空间原型,就是保持空间属性、不可分割 的最小空间单位。一般人认为矩形平面的空间是最常见的建筑空 间,具有普遍意义。建筑形态一般表现为某种几何体或几何体之 间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中包含着空间形态的原理和法则,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是无法忽视这些形态关系的,它会直接影响 建筑的造型和风格,比如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如图 1-2), 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造成了一种框架结构,在外立面上体现了很 多建筑本身的内部构造,使原本造型简洁的建筑看起来很复杂, 图1-2 营造出了非常独特的建筑空间感受,又如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 姆美术馆,主题形态有上大下小的圆柱体,主体立面是盘旋而上 的螺旋形坡道,竖着坡道可以走到楼顶,打破了楼层的界限,正 是这特殊的空间形态造就了新的功能和体验。 在工业设计中,工业产品的空间形态美大部分有两个特征: 形式美和技术美。形式美就指的是由产品的外观形态而带来的视 觉愉悦感;技术美指的就是产品以其内在解构的合理、秩序、和 谐所呈现的美感。这两种美感的产生都和产品的基本形态和他们 的空间关系有关,例如马特设计的壁灯(如图 1-3)采用了类似 折叠的手法,空间造型简洁有力,特征明确;但在工业设计中, 还有一种独特的情感空间形态,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曾 经设计过一个伞桶,说道伞桶,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自然而 然的联想到圆筒状的东西,但在他的独到思想里,如果要设计一 个伞架的话,只要在离玄关墙壁十五公分的水泥地上挖出一条宽 图1-3 9 八毫米、深五毫米的小沟就可以了。想放伞的人,肯定会用伞的 尖端去寻找这个小沟的位置,当伞的尖端进入小沟后,伞就可以 很整齐、自然的靠在墙上了,沟槽的这个小空间就起到了伞桶的 作用2,这种产品空间设计是为了探索人类下意识行为而产生的, 并非像传统设计中单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设计,是利用空 间为媒介,通过现象背后的环境进行综合性把握的新的思考方 式,所以这类空间思维对于未来的工业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首先要塑造的是一个立体空间,而这个空间 也必须是对人体的一种包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包围的概 念,在漫长的形成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时期和变化,服装的空 间也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变化而有所不同,以女裙的裙撑为例, 16 世纪以来,以上轻下重为特征的欧洲女裙曾多次发生形体强化 的进程,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服典型的法新盖尔 裙撑(如图 1- 3)从钟形、圆形发展为车轮形,体积越变越大,18 世纪前期开 始流行的巴尼尔裙也曾发生类似情况,不同之处是强化的方向变 为身体两侧,1845 年后,有的裙摆可达数米,外层罩上一层有一 层的不了,堆砌起来就成为一个半球型的空间,这种空间感的塑图1-4 造对现代服装设计还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想让服装的某些部位从 人体表面支撑出去,向人体意外的空间扩张,构成奇特新颖的造 型,就需要在服装内部安装支撑材料,比如西班牙最具开拓精神 的设计师西比拉,他首创了金属丝来卷边,是柔软的布料可以挺 阔起来。现代的服装空间概念更为抽象和自由,如日本著名的品 牌三宅一生(如图 1-5),他们的面料经过特殊工艺的处理,本身 就能产生丰富的褶皱空间,再经过服装与人体的提盒,使得服装 自然呈现收缩和伸展的效果,解构的剪裁方式也让穿着者自身参 与到服装的空间塑形过程中,达到新时代中人体对服装的舒适性图1-5 和随意性的要求。 在展示设计看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建筑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 处,空间形态在其中也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展示空间 的个性与特征。展示设计有别于建筑的一点是如何同时处理好人 10 与展品、空间的关系,这其中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空 间、公共空间和辅助空间,其中信息空间是指展品陈列实际所使 用的空间,是展示中的主题部分,由于展品本身在大小、形状、 轻重、软硬、质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决定了是否采用垂 直、水平、倾斜、固定、动态等空间展示形态,从而达到突出的 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的目的。其次公共空间包括了展示 环境中的通道、走廊和休息场所等,这时空间的控制就变得 非常 重要,如何利用空间来控制观众的流量、流速以及人观看的基本 状态,如何设计合理科学的路径空间来达到最有效的展示效果, 如何设置演示、欣赏、互动等空间位置关系来调节人流与通道, 另外还有辅助空间中的接待空间、工作人员空间、储藏空间、维 修空间等空间的设计,所以空间对于展示结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 要的地位。 在平面设计中,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存在于二维纸面之 中,其中的空间关系更多指的是面积关系、图底关系和疏密关 系,但是随之时代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也突破了纸面的束缚, 应用在众多的空间环境中,日本著名设计师广村正彰是这类设计 的代表设计师之一,他极力主张一种”大环境”的设计理念,不 仅仅局限于某种单一专业的限制,而是将作品所放置的空间环境 因素作为设计的重要创意依据,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的特点和需 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大环境”的设计理念,设计不同适应于这 些空间环境特点的作品,如他为餐饮街做的设计(如图 1-6), 利用表示食物以及烹调手法的汉字,进行趣味设计,再根据这一 特定商业空间环境特点,将平面设计元素应用在特定的墙壁、拐图1-6 角、柱子等不同载体上,不仅在起到了很明确的导向作用,更使 得单调的空间环境变的更加丰富,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11 二、 三维设计基础中的空间语言 8.5、玻璃在公共空间中的设计应用 一般来说,公共空间设计中使用玻璃材质较为频繁。无论是用来模糊空间界 限或美化空间,与家居室内空间比较,有所不同。其原因有三: 一是玻璃在色彩的表述上有别于家居空间。正如部分学者认为的:”玻璃的 色彩可以通过光的作用达到一定的功效,从而色彩间的组织出现了异化的结构, 如层次、面积、明度等关系。可以说正是玻璃的多色性,使建筑和室内设计变得 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为设计师留下了无限的创造空间。”?的确如此,回顾玻璃 色彩的使用历史可知,早期彩色玻璃艺术广泛于教堂空间,其中尤以图案设计最 为主要。不仅绘画着宗教故事的产生与发展,而且将室内的光线渲染得十分昏暗, 以突显教堂的神秘性。而随着文化的渗透、思想观念的提升,设计艺术理念的影 响,以往过于繁缛的图案设计已逐渐被教徒们所摒弃。特别是在现代主义思潮引 领下,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各色的玻璃设计,尤以1951年至1952年,纽约派克大 道上出现的一座镶有绿色玻璃的建筑-利弗大厦;1954年至1958年,在利弗大 厦斜对面又出现的一座青铜色的建筑-西格瑞母大楼以及休斯敦四叶公寓和纽 约现代美术光的设计?等典型。因而设计师们应勇于运用玻璃色彩,相信在室内 设计中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玻璃材质形态所出现的差异性导致了公共空间内容有别于家居空间。一 般而言,玻璃应用于室内空间形态列分三类,其中平面形态、立体形态玻璃范属 于公共室内空间。就平面形态玻璃而言,主要用于大型 空间的门窗及装饰中。就装饰内容来说,设计师为了扩 大采光面积,逐渐将室内设计的材质以玻璃为主。如对 室内空间中地面的设计,使用玻璃材质,不仅体现耐磨、 坚固等特殊性能,而且可以应用钢化和马赛克玻璃展现 着玻璃特有的功能。一些公共空间则采用下沉空间组织 形式,通过玻璃的稳定性特质以 便腾空地面,从而使得 图 3-5 KTV 设计空间凸显一定的深度,进而表现室内环境的神秘氛围。 又如一些KTV(图3-5?)设计,利用不规则的玻璃,镶嵌 在花纹钢板铺成的地面上,拼贴出各种样式的景物,富有一定的画意。 三是公共室内空间环境的开放、大众性等特性有别于家居空间设计,决定了 陈设品的设计要与环境相结合,注重色彩、人与局部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拉近人 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这就要求放置于公共空间的玻璃艺术品造型庞大、 ?图片源于 www.caaad.com/search/show-365-5811. 20 硕士学位论文 色彩鲜明、工艺精致。我们知道,影是光作用于物体的附属品,随着光线的变化 而在诺大的空间中变换着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样,原本空旷、冷漠的空间出现了 生气,空气出现了流动之感。可以这样认为,玻璃应用于广阔的公共空间,最大 限度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3.3. 玻璃在家居室内空间的设计应用 家居室内空间由于狭小的特性,使得大部 分陈设均可采用玻璃进行装饰。玻璃可根据自 身可塑性强的特性,传达家居室内个性、时代 化的气息。因此装置组合形式的玻璃陈设便在 室内设计中应用而生。现列举较为典型玻璃陈 设制品予以阐述: 首先,家居室内中,灯具的使用一度渲染 图 3-6 灯笼式灯具着空间的的氛围与环境。众所周知,玻璃灯具, 形态较小,在借以光线为主之下,更重要是将 光与室内周围环境融合而凸显玻璃艺术与室内的整体艺术效果。如设计大师梁志 天的灯笼灯具(图 3-6?),以中国传统物象为元素,设计出的装置形态玻璃灯, 一显东方文化中灵动、静谧的意识形态。 其次,在家居室内空间中,家具材质的创新丰富了室内的陈设设计。玻璃材 料除在厚度、亮度上有所发展外,其在可靠性与实用性上也有了飞跃。因而木质、 石质陈设多被玻璃材质所取代。玻璃材质秉承着实用性原则,在制作过程中渗入 大量的艺术元素,在装饰上可以达到美化空间环境的效果。如各种色彩的椅子、 透明的茶几(图 3-7?)、各异的陈设品等相糅合,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再次,室内陈设中的橱窗以及隔断,也是玻璃装置中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不 仅在结构中很好地划分了空间感,形成大小各异的环境特点,而且通过玻璃投进 的天然之光与室内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 家居环境。 综合上述,玻璃的选用应遵循一定的原 则。一般而言,适用玻璃家具的最好场所莫 过于卧室、餐厅、卫生间等较为狭小的空间 之中了。这主要因为玻璃有着极为强大的塑 图 3-7 玻璃茶几造能力,可以依据小巧玲珑的形体进行变 ?图片源于 图片源于 ;T11120&S92&TPjpg. 21 晶彩幻影——玻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换,而整体造型又不失简单、大方。因而与单板的木质来说,玻璃材料有着无可 比拟的优势。如表现的光滑、纹理的致密等属性。对于那些单纯的玻璃材料家具, 亦或是与金属、木质组合的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于其材质本身决定了它们都 采用极为简单的线条,无须琐碎的修饰,也正是因为符合简洁明快的流行趋势, 所以使它们成为了时尚家具的新宠?。 总之,特有的通透特性使得玻璃不仅有效的减少了空间环境所带来的压迫情 感,更重要的是玻璃对光线的阻挡与照耀缓解并丰富着人们视觉的感知,一定程 度上舒缓了人们生理、心理的情绪。将玻璃艺术植 入于居室空间,将带领着人们 脱离冷漠、坚实而又死寂般的居室环境格局。 22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幻”界”——玻璃在室内空间界面中的应用 室内空间设计是对空间界面进行划分、布局的过程。玻璃材料最早在建筑领 域的应用,便是对室内空间的围合。在室内设计中,以玻璃为载体对界面的重新 划分是空间的一种延展。室内空间中主要利用玻璃材质的透明属性,结合自然光 线的反射,形成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此外,玻璃色彩的变幻促进了空间的整合, 冰冷的室内不再出现棱角分明的界限,使空洞的室内空间在玻璃及光照的呵护 下,极大提升了室内空间的氛围。 8.6、应用”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树立起学会、学好的自信心,才能算 姓名 月考 (1) 月考 (2) 高三上期中 高三上期末 市一模 月考(3) 市二模 月考(4) 平均分 104.5 92.8 100.2 79.6 94.7 84.5 72.1 107.3 何依雯 136 126 148 121 130 121 108 132 陈佩 103 80 119 80 95 108 91 110 孙耕 80 67 85 57 94 59 61 75 23 是成功的教学。”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通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成功 与挫折的舞台。这种体验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是有 益处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 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 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 生 自己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导学的最终 目标。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和合作能力。另外,以建构主 义为基础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模 式操作过程中的求异探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8.7、应用”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成绩影响 (一)不同水平段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根据高二学生的会考成绩,剔除缺考生和学习态度不自觉学生名单,将样本分为高 分段组、中分段组、低分段组。先算出全班各次考试平均分和各分数段的平均分。得到 如下表格: 21 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段学生的成绩影响表 1 姓名 月考(1) 月考(2) 高三上期中 高三上期末 市一模 月考(3) 市二模 月考(4) 班平均分 104.5 92.8 100.2 79.6 94.7 84.5 72.1 107.3 高分段组 131.6 119.6 133 115 136.6 117.6 100.8 135.6 中分段组 115.9 98.4 114.9 85.5 101.3 94.9 83.8 122.8 低分段组 94.3 85.3 86.25 71.4 83.5 74.95 58.85 93.55 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段学生的成绩影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月考(1)月考(2) 高三上期高中三上期末 市一月模考(3) 市二模月考(4) 各次考试 平 均 分 班平均分 高分段组 中分段组 低分段组 从表 1 和相应图表分析得出:”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对高分段学生成绩影响 不显著;高分段成绩变化折线与中分 段成绩变化折线之间距离逐渐靠近,因此教学模式 对中分段学生成绩影响显著;低分段成绩变化折线与班平均分变化折线保持平行,因此 教学模式对低分段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 (二)不同水平的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个案研究 22 教学模式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影响 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变化(各案研究) 200..00 4600..00 80.0 110200..00 114600..00 月考(1)月考(2) 高三上高期三中上期末市一月模考(3)市二月模考(4) 高三各次考试 分 数 平均分 何依雯(好) 陈佩(中) 孙耕(差) 由图表分析得到, “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对好学生成绩相对于平均水平来看 影响不显著;对中等学生成绩影响显著,很快高于平均水平,并慢慢趋于稳定;对基础差 的学生有影响,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但不稳定,但难超平均水平. 8.8、LIN总线通信控制系统应用示例 5. 1 LIN总线示例模块介绍 第4章详细介绍了如何用软件的方式实现LIN总线的通信协议,本章通过给出一个 LIN总线示例模块来论述如何利用课题设计的L顶总线通信系统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基本的控制功能。 如图5.1所示,设LIN总线应用示例系统由一个主机节点和四个从机节点构成。从 机节点1和从机节点2通过连接按键来模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从节点,按键 按下则代表传感器采集到数据信息;从机节点3和从机节点4用LED指示灯代替照明 灯具来模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从节点,LED灯亮则代表照明灯具被点亮。通 过这个示例模块可以说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 本工作过程。 主机节点 AT89C52 一 一一 SSSc‘用ART一 一 TJA 1020 从机节点1 从机节点2 淤T89C52 } TJA10201 一一_一-~- 一 }厅 __匕_ 一 SCI/ }UART 一一代、(卜-一一 从机节点4 一淤T89C52 从机节点3 }万_一一一 SCI/ UART TJA1020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门一。。,, TJA’”20口口战蔽 Q681丈 LED指示火J LED指示幻 图5.1 LIN总线示例模块 Fig.5.1 LIN bus examPlemodule 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LIN总线的应用研究 对LIN总线示例模块的控制规则简单约定如下: (l)系统启动后,主机节点每隔15查询一次从机节点1和从机节点2的状态信息, 如果Kl按键按下,则点亮Ll指示灯;如果K2按键按下,则点亮LZ指示灯; (2)标识符场的IDS ID4=00代表节点写报文,即主机节点发送报文头和报文响应, 报文头的标识符指示出需要接收报文响应的从机节点,报文响应的2个数据字节代表从 机节点需要执行的控制命令。主机节点通过发送节点写消息控制相应的从机节点动作; (3)标识符场的IDS ID4二01代表节点读报文,即主机节点发送报文头并接收由从 机节点发送的报文响应,报文响应的2个数据字节代表从机节点目前的状态信息。主机 节点通过发送节点读消息查询从机节点的状态信息。 5.2主机节点的控制功能实现 按照5.1节约定的控制规则,主机节点实现控制功能的应用程序流程如图5.2所示。 系统启动后,主机节点首先调用应用层提供的初始化函数Sy心nit(void),在初始化过程 中完成节点表和任务表的建立,并开启定时器中断。然后调用节点注册函数cha:Node-Reg (c har NID)向节点表中注册节点信息,注册完节点表后, 应用程序调用任务注册函数char TaskweReg(ehar NID,ehar TT邓e,charTeye,char Tlnit,ehar RS),将每15查询一次从机节 点状态信息的控制要求以周期性任务的形式注册到任务表中。周期性任务注册完成后, 主机开始循环调用读数据缓冲区函数ehar*GetDat(ehar NID,char TT邓e)查询从机节点 的状态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如果查询到从机节点1按键闭合的信息,则发送控制命令 到从机节点3,点亮Ll指示灯。如果查询到从机节点2按键闭合的信息,则发送控制 命令到从机节点4,点亮Ll指示灯一。主机发送控制命令的过程由写数据缓冲区函数void setD州char NID,char TTyPe,char*P)和任务注册函数完成:首先调用写数据缓冲区函数 将控制命令的信息写入建立节点表时为节点开辟的数据缓冲区中,然后调用任务注册函 数将控制Ll指示灯点亮的命令以一个一次性任务的形式注册到任务表中。 主机节点以周期性任务或一次性任务的形式对从机节点进行状态查询及命令控制。 而任务的执行与否以及执行的顺序由定时器0中断函数完成。定时器O中断函数轮询进 度表时,判断任务是否满足执行条件,即是否到达执行周期。若满足执行条件,则调用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接口,启动一次通信任务。报文帧是通信数据的实体,它包含了通信 节点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控制命令,报文传输的具体过程由数据链路层实现。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_ 开始) ___生______ 缨叫 册节点 刃 注册周期性任务 __一 8.9、LIN总线应用于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优势 于教室内数据传输速 率要求不高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固然可以使用CAN或PROFIBUS等总线,但会造 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Lm总线的成本低廉、抗干扰性强等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2]。 LIN是局部互连网络(Local hitereonnect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将开关、显 示器、传感器及执行器等简单控制设备连接起来的串行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实现汽车中 的分布式电子系统控制[’3]。LIN最初的目标是为现有汽车网络(如cAN总线)提供辅助 功能,所以它是一种辅助的总线网络。在不需要CAN总线的带宽和多功能的场合,比 如智能传感器和制动装置之间的通信,使用L取总线可大大节省成本[’41。L取总线的通 信模式和相应的开发环境已经由LIN协会制定成标准,为汽车制造商以及供应商在研 发、应用电子产品方面降低成本。但是,L州总线技术的应用范围远不是局限于汽车行 业,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5]。 L取的主要特性如下116][’7]: (l)采用低成本单线12V进行数据传输,线的驱动和接收特性符合改进的1509141 中单线标准; (2)基于通用UART/SCI的硬件接口,几乎所有的微控制器都有LIN必需的硬件, 低成本硬件、低成本软件实现; (3)网络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0kb/S,最大传输距离不超过4Om; (4)确定性的信号传输,并保证信号传输的延时时间; (5)带时间同步的多点广播接收,从节点无需石英或陶瓷振荡器即可实现自同步, 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6)具有监控总线、数据校验和、标识符双重奇偶校验等错误检测功能,以及对网 络中故障节点的错误检测,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7)不需改变LIN从节点的硬件和软 件即可在网络上增加节点; (8)具有进入睡眠状态和唤醒功能,可以降低系统功耗; (9)网络中的节点数受标志符的数量及总线物理特性的限制,实际应用中不高于12 个。 由于LIN协议不需要单片机给予过多的硬件支持,通过一个简单的USART或增强 型USART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在LIN应用中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质优价廉的8位单 片机。另外LIN在协议层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系统,不多的软件开销还使得设计人员能够 选择存储器容量较小的单片机。因此将LIN总线技术应用于教学楼照明控制系统这种传 输速度和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LIN总线的应用研究 利用LIN总线作为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子网,在教室内实现对各灯具 节点、传感器节点的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l)布线简单:LIN作为一种低端网络系统,可提供简单的网络解决方案;使用单 线连接大大减少了系统安装、调试和接线的成本和时间[’”〕; (2)节点实现的成本低:对硬件的依赖程度低,基于普通单片机的通用串口等硬件 资源以软件方式实现,几乎所有的微控制器都具备LIN必需的硬件资源;LIN总线结构 简单,器件容易购置,每个节点的价格较低; (3)控制功能更加精细:目前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最多只能控制到教室内的 一组灯,而在教室内引入LIN总线控制子网后,可以控制到教室内的每一个灯,控制功 能更加精细; (4)开发技术容易掌握:LIN的通信协议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免费获取;能充分利 用现有的单片机开发工具,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开发难度; (5)通信量小,配置灵活:单主机/多从机的通信结构, 无需总线仲裁,可保证低端 设备及电子控制单元简便、快捷的实时通信;适用于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连接与 通信[,”]; (6)优化网络结构:通过主机节点(网关),可将LIN与上层网络(如CAN)相连接, 实现LIN的子总线辅助通信功能,从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效率及可靠性。 因此,LIN总线应用于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中具有一定优势和现实意义。 4课题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的编排组织如下: 第一章总结高校教学楼照明用电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楼智能照明 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实现方法,阐述L州总线技术应用在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 的优势,概况本文将要进行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对L研总线协议规范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以便全面深刻地了解LIN总线 通信技术,从而遵循协议规定进行相关设计。 第三章论述基于cAN/LIN总线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总体组成及功能,完 成教室内L州控制子网通信控制系统及节点设计,确定LIN总线协议实现的软硬件方 案。 第四章根据LIN总线协议的分层结构模型,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基于普通 51单一片机以软件编程的方式重点实现LIN总线通信协议:通过对LIN协议的数据链路 大连理_「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层和应用层进行程序编写,实现L取总线通信网络节点间报文帧的发送、接收以及整个 网络节点间的有序通信;定义通信系统与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为控制功能的扩展 打下基础;在Proteus软件仿真环境中对系统进行调试仿真,验证通信程序的正确性。 第五章给出一个基于LIN总线通信系统实现控制功能的应用示例。 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L创总线的 应用研究 8.10、元胞自动机的应用 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元胞自动机来研究。也就是说,它被广泛的 应用于各个领域。 表 2.2 元胞自动机的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 应用内容 社会学 人类的各种行为特性。 生物学 生命显示出的各种现象。 生态学 模拟动物的群体行为,比如:鱼群、鸟类、蚂蚁、斑马等。 计算机科学 根据元胞自动机的特点,用于研究并行运算。 数学 用于数论的研究,如:设计出了素数过滤器。 物理学 用于模拟物理学中的磁场等各种场。 信息学 用于信息的传递与扩散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图像的处理等。 环境科学 模拟工厂排放的废水或废气等的扩散情况与过程,模拟泄漏的石油的扩散情况。 军事学 模拟作战情况。
本文档为【浅析高校教学楼中庭交流空间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2KB
软件:Word
页数:1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2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