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会计诚信契约:理论构架与实现路径研究 题目名称: 刘 建 秋 姓 名: 034210082 学 号: 博 士 攻读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 商 学 院 学院(系、所): 会计学系 所在教研室 (科研所): 刘冬荣 教授 指导教师: 2004-12-10 填写日期: (选题报告由研究生填写,原件交研究生助理处) 2004年 12 月 10 日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及研究意义、目的。(...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论文开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报告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会计诚信契约:理论构架与实现路径研究 题目名称: 刘 建 秋 姓 名: 034210082 学 号: 博 士 攻读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 商 学 院 学院(系、所): 会计学系 所在教研室 (科研所): 刘冬荣 教授 指导教师: 2004-12-10 填写日期: (选题报告由研究生填写,原件交研究生助理处) 2004年 12 月 10 日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及研究意义、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来源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经济交往的必要信息,它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披露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时至今日,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呼唤诚信,会计诚信已经成为社会对市场经济诚信要求的一个主要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难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监管者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泛滥自不必说,就连自诩市场经济最完善、法律制度最健全的美国,最近几年也接二连三被会计丑闻所困扰,并且其会计造假的数目之大在世界上也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已经备受世界会计理论界、实务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有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文献已经是汗牛充栋,俯首即拾。然而现实问题是,会计丑闻几乎与对其的研究一样长盛不衰,最近也难觅会计失真问题将有好转的迹象。事物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理由与逻辑,会计信息失真也不例外。然而,不管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如何深入,只要市场上虚假会计信息还存在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只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成其为问题,这就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会计信息失真还没有有效解决,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就不能停息,其研究也就具有学术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虽然目前对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从目前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的现实情况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远未能解决。因此,对该为题的研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这是本研究聚焦于这一领域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中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美国会计也陷入信用沼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大量盛行。财政部连续多年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1]真问题普遍,不少企业会计违纪问题十分严重。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严重性的论述,翻开资料即可俯首即拾,这里无需赘述。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失真的成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思路基本集中在制度分析与公司治理层面。 对制度的分析主要包括会计制度和相关的监管制度。会计制度是会计信息生成的依据和会计信息质量决定的基本逻辑。许多研究认为,会计制度留给经营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洪剑峭等利用博弈模型证明在会计监管较弱的环境中,选择规则导向的 [2]会计准则,限制管理层的会计选择空间能促使管理层的如实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吴联生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三种,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发生是由于会计规则(制度)与会计域秩序的不完全一致;违规性失真取决于会计规则执行者执行会计规则时的行为动机,企业各方的信息不对称给违规性失真提供了客观的便利;行为性失真取决于会计规则执行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具体执行行为,人的有限理性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3],[4][5]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具体的分类治理方法。谢德仁从会计规则制 [6]定权合约安排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证了会计信息“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观点。Seal也认[7]为,程序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是会计所能实现的唯一目标。会计信息真实性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程序理性:有关各方关于达成会计规则制定权的程序理性、会计规则制定的程序理性、按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合约安排进行会计信息生成、提供的程序理性,因而程序理性(真实)的会计信息 [8]也只有在这三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刘峰考察了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认为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从而诱发会计信息失真。通过对红光实业会计造假案例的分析,认为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企业各利益相关方总体上都没有需求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9]动力,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实证研究也证实,配股政策、,[10][11]特别处理政策、暂停交易政策等是诱发公司操纵会计盈余的主要因素。 关于外部监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政府部门监督和民间独立审计监督。黄 1 世忠等以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并从社会优化选择的角度,提出了理性的会计监管是确保资本市场提供充分信息的重要手段,与民间自律相比,政府主导的独立监管模式在解决市场[12]失灵、提高信息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刘明辉等认为会计监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整体效率和效果由制度的三个要素: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三方面共同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13]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对策。平新乔等利用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购买独立会计原则”事件发生的区间,是稽查概率、惩罚力[14]度以及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在融资资格的一个函数。吴联生通过建立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对其求解,研究了最优的会计监管问题。发现会计规则执行者的违规程度与惩罚力度、执行者的贴现因子以及政府的监管概率成反比,而政府的会计监管力度与惩罚力度、执行者贴现因子的平方以及政府的监管成反比。其最基本的结论是:有效会计监管需要额外的成本,政府最优的事后会计监管是将部分会计规则执行者的会计欺诈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控制很看重当前收益的会计执行者的欺诈行为唯一措施在于提高会计监管的时效性;有效会计监管的实施条件存在优先秩序:首先区分不同类型的会计规则执行者,其次区分会计规则执行者所承担的他们能真 [15]正感知的违规处罚,然后才是选择最优的监管力度。Pressman 直接从会计规则执行成本与收[16]益两方面来讨论过会计规则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姚海鑫等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了上市公司、中介部门、监管部门的行为动[17]机及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在给定的制度安排下,各个行为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关系方面。DeFond,Wong和[18]Shuhua Li认为随着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审计质量也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是正相关的。刘明辉等考察了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发现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呈现倒[19]U型关系,因此必须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来提高审计市场会计信息质量。 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国内主要是一些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研究的成果,陈汉文等分析了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认为在企业外部缺乏来自资本市场与经理市场的竞争、外部独立审计名实难符;内部企业缺泛真正的所有者、董事会作用也极其有限,这样企业经营者不[20]但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而且能得到会计信息舞弊的收益,会计信息失真将不可避免。,吴建友利用美国《会计与审计实施公告》(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forcement release)中195家公司[21]作为样本对象分析,认为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对虚假财务报告有较强的监督作用。杜兴强提出了会计信息产权的概念并对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的无效和伦理道德的变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变化,导致国企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从而引发会计 [22]信息失真,提出利用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来矫正会计信息产权的思路。刘立国等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两方面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如果公司的第[23]一大股东为国资局,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国外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领域。在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方面,Warfield等发现,当管理人员入股[24]或机构投资者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因此也减少管理人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La Porta 等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在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方面,Beasly研究发现,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比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有更大比例的外部董事,董事 [25]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Dechow发现,如果内部董事占全体董事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或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公司越可能违反GAAP而受 [26]到SECde处罚。Wright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为中内部董事和灰色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负[27][28]相关。Peasnell等发现外部董事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Chtouou 等发现董事会规模 [29]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另外,对于会计舞弊行为等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已有人从会计失信的反面——会计诚信作了全新的研究尝试。会计失信是和诚信问题虽然可以认为是同一硬币的两个方面,但开展对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并不是研究中的同义反复。从会计诚信角度透视会计舞弊等信息失真行为,可以 2 超越经济学中对理性经济人行为决策唯一依赖经济利益计算的局限,把更多的基于伦理、道德、习俗和文化因素纳入会计诚信的理性分析框架。杨雄胜把当代会计诚信缺失归因为会计陷入了“囚徒困境”,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垄断现象的存在,导致会计诚信原则的实现具有很大的相对性。现实中道德自由空间存在着伦理规范与真实规范之间的尖锐对立,从而导致会计作假问题,[30]让单位领导人成为唯一的会计法律责任人,才有希望真正确立中国会计的诚信原则。李心合认为会计信誉既是会计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信誉问题和社会信任问题,重塑会计制度的信誉[31]基础,需要会计道德进步、会计法制运作和会计环境改造三者同步进行。也有学者从会计职业 [32]道德滑坡的角度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提出了重塑会计执业道德的途径。罗正英的分析认为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信息欺诈等败德行为是由于诚信的机会成本过高,通过构建诚信的逆向定价模型,论证了诚信的机会收益表现为信息欺诈的实际成本支出,并由此得出建立会计信息诚[33]信披露机制的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制度本身、外部会计监管与内部治理约束三个方面。虽然各个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但其实际效果来看,可以说已有研究成果还没有起到较为明显的实际效用。同时作为理论成果,他们又各自分散于不同研究领域,在理论上没有形成一套可以涵盖各个方面的理论体系。这无论对治理业已十分严重的会计失信问题还是对于该方面的理论研究,都是有待继续探索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网络体系,每个事物在这个网络中都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会计失信的发生也不例外。因此,对于会计失信的研究,应该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巢臼,从更高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会计失信的本质及其相应的治理对策。正是基于此,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会计诚信,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问题。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社会公众之所以不信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其原因包括会计信息存在[34]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三种情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违法性失真。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看,不管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不管是吴联生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还是谢德仁的会计信息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会计规则执行者——人的影响。在进行会计政策[35]的选择时,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是管理层而不是会计人员(Watts和Zimmerman),而会计规 [36][37]则执行者的行为是嵌入在企业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企业和社会都是契约的联结,企业也是[38]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一个特别合约,企业经理人作为参与企业契约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和会计规则执行者,其行为对企业契约的履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会计是企业契约得以形成的粘合剂(glue),没有会计,企业将不复存在 [39](Christis,1992)。会计契约是企业契约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通过会计契约来实现,企业契约执行所需要的计量与监督功能则具体落实在会计契约的动态运行 [40]与优化上。这样,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会计诚信问题,就与企业契约及会计契约的履行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即会计规则执行者从自己在契约中的权限与利益考虑,是否会诚实守信的执行契约协议。这正是本文利用契约理论来研究会计诚信问题的理论起点于逻辑思路。本研究将利用契约经济学理论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企业内部的契约矛盾与冲突出发来来引入会计诚信契约的概念,并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成果来分析会计诚信的契约问题并建立全新的会计诚信理论体系,通过求解会计诚信的契约决定及其履约机制来解读会计诚信本质。 2、研究意义与目的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既是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也是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迫切要求。会计信息失真从其诱因看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最具危害性的一种是企业经营者出于某种目的而对会计准则的有意违背,其实质是会计诚信问题。本文正是把研究范围限定于这一种类型的会计失信,利用契约理论来研究会计诚信问题。本文认为会计诚信是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其它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种隐含契约,经营者利用进行会计造假的实质是会计诚信契约履约失败的结果。因此,从如何从契约角度来提高会计诚信契约的履行是治理该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在。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 3 一。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体系的构筑问题。这有三个方 面:一是为什么有会计诚信契约存在于企业契约内部,这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冲突及其协 调过程来得到解读的;二是会计诚信契约在企业内部的签约基础与运行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确定了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理论框架;三是会计诚信的决定,按信任来源把会计诚信分为三类, 这样就找到了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的突破口,从而可以分析现实中会计诚信问题,是文章的研究具 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 经济研究,2001,2 [2] 洪剑峭,娄贺统. 会计规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 会计研究,2004,1 [3] 吴联生,李辰.人类有限理性与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J]. 会计研究,2004,2 [4] 吴联生. 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 [5] 吴联生. 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J]. 经济研究,2002,4 [6][7]谢德仁.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0,5 [8] Seal.W.B.1993, Accounting, Management Control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 Constitutionalist Perspective. Aldershot:Avebury Ashgate. [9] 刘峰.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 会计研究,2001,7 [10] 王跃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经济后果[J]. 经济科学,1999,5 [11] Haw,I. D. Qi, w.wu.and W.zhang.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firms in response to security regulation in china’s earnings capital market. Working paper.1998. [12] 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 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 会计研究,2002,12 [13] 刘明辉.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及其改进[J].会计研究,2002,12 [14] 平新乔,李自然. 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J]. 经济研究,2003,2 [15] 吴联生,王亚平. 有效会计监管的均衡模型[J]. 经济研究,2003,6 [16] Pressman,S.,1998,On Financial Frauds and Their Cause: Investor Overconfi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Vol.57,No.4,405-421 [17]姚海鑫,尹波,李正.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3,5 [18]DeFond M. L,T.J.Wong and Shuhua Li.2000.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8: 269-305 [19] 刘明辉,李黎,张羽.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 7 [20]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1999,5 [21] 吴建友.论我国董事会制度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督[J].审计研究,2001,4 [22]杜兴强.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及其解读[J]. 会计研究,2003。2 [23]刘国立,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24] Warfield,T. D.,John. J. Wild,and Kenneth.L. Wild.1995. Managerial ownership, Accounting choices and In 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61-91. [25]Beasly, Mark. S.199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The Accounting Review,October:443-465. [26]Dechow,P.M,R.G.sloan,and A. P.Sweeney.1996. 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Co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3 ,Spring:1-36. [27]Wright .D .W.1996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www.ssrn.com. [28]Peasnell,K.V,Pope,P.F, and S. Young. 1998.Outside director, board effectiveness, and earnings 4 management.www.ssr.com. [29] Chtouou. S. M,Jean.Bedard, and Luice.Courteau. 2000.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www.ssrn.com. [30]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31] 李心合. 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J].会计研究,2002,4 [32] 韩传模,郝景昭.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33] 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34]邱学文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J].财经论丛,2002,3 [35] Watts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1986 [36] 科斯、哈特等. 契约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7]卢梭著. 阳国政译.社会契约论[M].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38]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39] David Emanuel, Jilnaught Wong, Norman Wong. Efficient contracting and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d Finance 43(2003) 149-166 [40] 雷光勇. 企业会计契约:动态运行与优化[J].经济研究,2004,5 注:本报告一式两份。第三学期末,交研究生助理.(院、系、所)管理存档。 5 二、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预期成果。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会计诚信契约及其履约问题。基本思想是利用现代制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和信任理论,来研究会计诚信契约的本质及其履约机制问题。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描述相结合方法,利用已有的经济学理论成果,结合会计的本质来演绎出本文的逻辑结论,并结合现实中的实际会计现象来提供实例支持。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合约的联结(a nexus of contracts),是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签订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签订企业契约,然后按照契约的规定履行契约的内容,因此企业的运作过程其实质就是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利益相关者之所以把生产要素投入企业订立契约并使契约顺利履行,其目的当然是通过契约的履行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会计是对企业契约签订与履行过程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的一种工具,它是企业契约履行程度与效果的度量。这种度量的方法与过程涉及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缔约方经济利益的分配,即会计具有经济后果。因此,在签订企业契约时,会计处理的规则、程序与方法理应受到企业契约方的关注,并且在会计的上述相关方面尽力达成一致,这种一致意见的会计约定就是会计契约,它是企业契约的一部分。这时,正如企业替代了市场,会计替代了市场价格,成为企业权威赖以分配决策权、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契约方行为以及对行为进行奖惩的依据。因此,没有会计,企业合约根本无法签订与履行。会计是企业得以形成的粘合剂(glue),没有会计,企业将不复存在(Christis,1992)。这样,当企业合约取代市场来配置资源并组织生产时,会计就成为企业契约束的一个子契约。企业契约包括两部分,一是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它规定了各要素所有者参与企业的方式即企业的所有权分享状态,也就是企业各契约主体对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享份额;二是会计契约,它规定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利益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披露与监督。由与会计具有经济后果,在企业要素所有权契约既定的情况下,会计契约的改变能单方面改变企业契约主体利益的分享格局,因此,对于企业契约主体而言,要素使用权契约界定的企业所有权分享状态和会计契约规定的企业剩余计量方法对他们来所说都是重要的。 现实中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企业契约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表现在经营者拥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从微观操作层面分析,会计契约不完全的形成过程是:政府制定的会计规则是一种公共契约,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交易成本的存在与准则制定者的有限理性,会计规则不可能规定得事无巨细。而且考虑到会计准则的通用性特点,它对某些会计的处理还只能作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否则,它就会失去作为公共契约存在的比较优势。这样必然给企业管理当局留下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使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得以张显。 理论上分析,出于对会计经济后果的考虑,不同的契约主体必定会担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应得利益会因会计契约的不完全而受到损害,这样就势必影响契约方签约的积极性,甚至使企业契约的签定流产。而在现实中各方参与企业组织时,并没有人会对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给与足够的关注,甚至可能还没有人在成立企业时,因为对会计契约不完全而影响经济利益的可能性表示过忧虑。这一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现象可称之为“不完全会计契约的企业签约悖论”。 这一理论与实践相互矛盾的企业签约悖论,只能通过会计诚信来解读。会计诚信是一种隐性契约。隐性契约作为共同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茅予轼,1997)。人们对会计契约的履行有相同的预期,因而无需在企业契约签订时做出特别的说明。因此,会计诚信是契约不完全的必然要求,正是会计诚信弥补了不完全显性会计契约的天然缺陷,才大大提高了企业契约交易的效率。至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而损害契约方利益的现象,其关键不在于会计诚信契约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会计诚信契约的履约障碍。 成文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是正式的制度安排,而会计诚信更多的是各契约主体对会计执行者及其执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一种理性预期,没有专门的成文诚信要求条款,因此从制度主义分析,会计诚信是一项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同时,会计诚信要求也是各契约主体之间在签约前就达成了的对会 6 计执行方式的一份心照不宣的协议,从契约理论分析,它是一份隐含契约。同时,会计诚信和会计执行主体的个人信誉和企业信誉相关,会计诚信其实质就是信任问题。因此,可以利用现代信任理论的成果对会计诚信作全新的解读。根据信任理论及会计诚信的特点,会计诚信可以分为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和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三种。制度特征、契约设计和信誉资本共同决定会计诚信水平,这正是本文对会计诚信研究的基本逻辑结论。 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为”,他认为集体行动通过利益诱导和禁例的方式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个人理性服从于集体理性。舒尔茨认为,制度是行为规则,它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等。诺斯则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的说,是认为设计的约束,用于界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现代契约的思想是从罗马 [1]法体系中沿袭而来的,“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现代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实际上是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 [2]本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制度规则也属于广义的契约范畴。本文对于制度和契约按照狭义的理解把它们当作两个范畴来对待,本文所论述的制度,其实质是法律制度的同义语,是指支撑社会和经济运行的一些较正式的规则,或者叫“硬制度”或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他律机制”,这些规则由具有强制力的政府或部门制订并实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广泛的约束力。而本文的契约涵义是指经济中的交易个体之间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私人约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约束是降低市场经济摩擦的一种“软约束”或叫“自律机制”,这种契约可以随双方的意愿而履行、变更或终止,其契约条款对契约主体的最终约束力是由法律制度提供的。契约相对于制度而言具有易变性、软约束的特点。 影响会计诚信的制度包括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等,会计制度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制度框架,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基本的保障,但这并不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充分条件。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因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产出是不可观测的,他们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了解企业契约的履行程度与效率,进而评价自己在企业中的利益得失。因此会计信息影响各契约主体的利益分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决定契约主体利益分配格局,这样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道德风险的控制就是相关监管制度的任务。实际上,相关监管制度是作为企业契约履行中的激励机制来发挥作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监管制度的有效性,有效的监管制度应该使企业契约主体利益博弈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制度均衡是会计诚信均衡的前提条件。 既然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企业与市场交易以及企业内部所有权安排与组织管理都可以用契约关系来解释。会计契约安排是企业契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会计契约安排规则范式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担当外部权威来监督经营者对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6)。另外,我们认为会计规则的执行权也是会计契约的主要内容,会计规则的执行权表面上安排给了会计人员,而实际上这种执行权是一种残缺的执行权,会计规则的执行权主要由经营者享有。而企业所有权契约安排规则是:经营者享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和部分剩余索取权。这样,经营者既享有企业剩余,又控制了剩余计量,在经济人自利驱动下会计失信的发生将不可避免。如果说会计契约安排注定了会计失信容易发生,那么经理人报酬契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诚信的程度。经理人报酬契约设计的初衷是防止经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这里的道德风险主要是针对经理人“偷懒”行为的,但这时,由于利益机制的作用,对“偷懒”行为道德风险的抑制却诱发了另外一种道德风险——会计失信的发生。这就要求设计最优的报酬契约使两种道德风险的发生达到最小。内部治理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组织契约关系,公司内部治理契约的失败引起的治理失灵将导致内部监管实效,引起会计诚信降低,对于公司治理失败的公司必须优化治理契约,均衡企业内部权力关系使会计诚信复位。 会计诚信问题其本质是会计契约执行者的信任问题,因为会计契约的履行者就是会计规则执行者。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是社会成员之间对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预期。信任在契约履行 7 中的作用体现为一种信誉资本,信誉资本对契约执行主体的自我履约行为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会计规则执行者信誉资本的大小决定了会计诚信契约在多大的范围和程度上能够实现自我履行,因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极大。用信誉资本保证会计诚信契约自我履行的前提条件是会计规则执行者实现其对个人信誉资本的产权,因为契约的自我履行必须通过契约对方的私人惩罚和市场声誉贬值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信誉资本作为保证契约自我履行的私人履约资本,必须能给契约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否则,这种对私人履约资本的惩罚和贬值就是不可置信的,它也就无法保证契约的自我履行。培育会计诚信的现实途径就是创造会计执行者个人信誉资本产权收益的市场实现条件。 上述研究思路和内容,可用如下的简图(图-1)表示。 企业契约 会计契约 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 不完全契约的企业签约悖论:提出与解读 一种非正式制度 制度分析 会 计 诚 一种隐含契约 契约分析 履约失败:会计信息失真 信 契 理性与规则遵循 理性分析 诚信资本约 与会计诚 履约机制 信产权安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构架 排 信任理论与会计诚信决定 基于制基于契基于信 度的会约的会誉的会 计诚信 计诚信 计诚信 制度完善 契约重构 信誉机制 研究结论与展望 图-1本文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2、研究过程 本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 导论。本章主要提出全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全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与论文基本构架。首先提出为什么要研究会计诚信问题,接着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即本文是嵌入到企业理论框架下来讨论会计诚信问题的。文献综述后是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的简要介绍。 第二章 企业内部的契约冲突与协调。从企业的契约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企业内部的契约安排问题,这部分论证了企业契约包括要素使用权交易企业和会计契约两部分,从而引入对会计契约性质的分析。由于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契约冲突,企业内部契约冲突的实质是契约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导致企业理论的矛盾:不完全契约下的企业契约悖论,这是本章分析的重点。悖论的解决是通过引入会计诚信契约来化解的,这样就从理论逻辑上 8 切入正题从而结束本章的讨论。 第三章 会计诚信的本质解读。重点利用经济学理论的制度、契约理论来分析会计诚信的本质问题,从诚信的本质出发对会计诚信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论述。第一、二、节分别论述了会计诚信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和一个隐含契约,第三节分析人的有限理性与规则遵循的观念意识对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第四节讨论了会计诚信与会计制度效率的关系问题。最后利用一个可能的敲竹杠框架论述了会计失信的本质是由物质资本的专用性引起,论述通过建立会计诚信的产权安排可以降低这种敲竹杠行为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能性。 第四章 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理论构架。该章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会计诚信契约安排及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行问题。该章首先讨论了会计诚信契约的主体和契约客体,接着论述会计诚信契约的内容及其在企业的具体运行机制,并对会计诚信契约在企业中的运行过程作了一个整体的描述性分析。 第五章 信任理论与会计诚信决定。会计诚信问题的实质是企业契约主体的信任与被信任问题。根据信任理论的研究成果,会计诚信按信任的来源可分为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和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形式。最后通过建立诚信函数模型,将会计诚信成本与会计诚信收益引入诚信函数进行分析,给出了会计诚信契约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章 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与制度再造。本章主要研究制度对会计诚信的影响并通过制度设计来如何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第一节分析了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作用。第二节分析说明会计监管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激励机制,它通过对契约主体的利益机制来诱导会计诚信行为。第三节论述如何设计均衡的制度来实现会计诚信均衡问题。 第七章 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与契约安排的重构。这章主要从会计契约、经理人报酬契约和公司治理契约三方面来分析会计诚信决定问题。会计契约安排通过限制经理人的会计规则执行权来达到会计诚信;经理人报酬契约安排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来论证报酬契约对会计诚信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基于会计诚信的最优报酬激励范围;公司治理契约对会计诚信的作用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权力制衡与整合来实现。 第八章 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与诚信资本培育。主要论述会计执行者私人履约资本对会计诚信契约自我履行的影响。作为私人履约资本的信誉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种,个人信誉资本的大小决定了会计诚信契约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实现自我履行。实现会计规则执行者的会计诚信资本产权是提高会计诚信契约自我履行的关键所在。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全文的研究做出总结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的可能研究方向。 [1].查士丁尼. 法学总论[M].商务印书馆:1989 [2].科斯 哈特 斯蒂格利茨等著,李凤胜译. 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附:本文写作提纲 会计诚信契约研究 第一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嵌入理论:会计研究与企业理论的融合 1.3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4本文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第二章 企业内部的契约冲突与协调 2.1 企业内部的契约安排 2.2 会计的契约性质 2.3 不完全契约与企业内部的契约冲突 2.4 企业签约悖论与会计诚信契约 2.5 会计诚信与企业契约履行 第三章 会计诚信的本质解读 3.1会计诚信的相关概念 3.2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会计诚信 9 3.3会计诚信的隐契约特征 3.4 理性、规则遵循与会计诚信 3.5 会计诚信与会计制度效率 3.6 会计失信与会计诚信产权安排 第四章 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理论构架 4.1 会计诚信契约的主体分析 4.2 会计诚信契约的客体分析 4.3 会计诚信契约的签订与履行 4.4契约模型的建立 4.5 会计诚信契约的履约障碍 第五章 信任理论与会计诚信决定 5.1 社会信任中的会计角色 5.2 制度、契约、信誉与会计诚信 5.3 会计诚信的一般均衡 5.3.1 诚信函数 5.3.2 诚信成本与收益 5.3.3 会计诚信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章 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与制度再造 6.1 会计诚信的制度依赖性 6.2会计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保障 6.3 作为激励机制的监管制度 6.4 制度均衡与会计诚信均衡 第七章 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与契约安排的重构 7.1契约安排对会计诚信的影响机制 7.2会计契约安排与会计诚信 7.3经理人报酬契约与会计诚信的动态博弈 7.4公司治理契约失败与企业内部权力整合 第八章 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与诚信资本培育 8.1 信誉的经济分析 8.1.1信誉的本质与内涵 8.2.2信誉的建立与维护机制 8.3.3信誉功能与会计诚信 8.2 会计诚信的产权基础:个人信誉资本及其扩展 8.3 信誉资本与会计诚信契约自动履约范围 8.4 会计诚信的培育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3、预期研究成果 1 企业契约包括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部分。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企业签约主体 是无法通过会计契约使其在企业中的利益在事前得到充分界定和事后有效保护的,这不可避免会 影响企业契约签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在成立企业时并未对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表 示应有的关注。这一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现象称为“不完全会计契约的企业签约悖论”。这一悖 论是通过会计诚信契约来得到解读的。 2 会计诚信契约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一种隐含契约,是企业参与主体的经济理性倾向与规则 遵循倾向在经济人效用约束下的均衡统一。 3 现实中会计造假等会计舞弊问题是会计诚信契约自动履约失败的表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结 果,而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会计诚信契约的有效执行入手。 4 从契约主体、契约客体、契约的签订与执行等方面的特征入手分析,本文构筑出会计诚信契约 10 安排的理论体系。 5 会计诚信问题的本质是企业信任问题,从信任的来源分析,会计诚信分为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和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三种。并从社会经济制度安排、社会私人契约保护与会计执行主体的信誉资本三方面分别论述会计诚信的决定。 特色与创新之处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既是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也是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迫切要求。会计信息失真从其诱因看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最具危害性的一种是企业经营者出于某种目的而对会计准则的有意违背,其实质是会计诚信问题。本文正是把研究范围限定于这一种类型的会计失信,把会计研究嵌入到企业理论之中,利用经济学成果来研究会计诚信问题。本文认为会计诚信是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其它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种隐含契约,经营者利用进行会计造假的实质是会计诚信契约履约失败的结果。因此,如何从契约角度来提高会计诚信契约的履行是治理该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在。这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方面是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体系的构筑问题。这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有会计诚信契约存在于企业契约内部,这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冲突及其协调过程来得到解读的;二是会计诚信契约在企业内部的签约基础与运行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确定了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理论框架;三是会计诚信的决定,按信任来源把会计诚信分为三类,这样就找到了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的突破口,从而可以分析现实中会计诚信问题,使文章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11 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 备等),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 对会计诚信契约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对制度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和信任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深入。对会计诚信已经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并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会计合约安排与会计信息失真》,《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分割与会计处理研究》,《会计诚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会计舞弊的契约理论分析》,《会计诚信解读: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论会计诚信及其实现》,《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框架与履约机制研究》,《审计收费、审计质量与审计诚信安排》,《会计准则制制定导向的经济学分析》,《会计诚信契约理论:一个分析框架》,《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务治理机制探讨》,《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与价值分割研究》等。这些都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科研论文工作的总工作量(估计)、分研究阶段的进度(起迄日期)和要求。 科研工作预计时间为9个月的时间,从2005年1月开始到9月份结束。 2005年1月份完成导论的写作 2005年2、3月完成第二章的写作 2005年4月完成第三章的写作 2005年5月完成第四章的写作 2005年6月完成第五章的写作 2005年7月完成第六章的写作 2005年8月完成第七章的调查与写作 2005年9、10月完成八、九章的写作 12 五、所需经费预算。(大约列出材料费、化验检测费、加工费、差旅费等) 序号 支出科目 金额(元)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10000 1 预算支出合计 2 1000 资料复印费 3 4000 书籍费 4 4000 调查差旅费 5 1000 打印费 六、指导和辅导、论文撰写(试验)的教师。 姓 名 职 称 指导(辅导)的内容 刘冬荣 教授 整体指导 13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八、教研室(科研所)审查意见: (对选题报告作出评价,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教研室(科研所)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九、学院(系、所)审核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章)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十、备注: (签章) 年 月 日 14
本文档为【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