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

举报
开通vip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在于回答了公共服务上的城乡分割能否自发地向城乡 融合转变。因为上述分析都是城市政府只在公共品提供上实行城乡分割的前提下进行的 。 一个可能的 即使是出于城市人口利益的考虑, 到一定时候, 向外来人口提供平等的公共品服务, 是否会是更 问题是, 好的选择呢, 这就是对城乡分割制度向城乡融合转变的内生机制的考察 。该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 如果 公共品提供实行城乡分割, 那么随着城市内部外来人口越来越多, 由两种户籍人口间人均福利水平差距 所引...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在于回答了公共服务上的城乡分割能否自发地向城乡 融合转变。因为上述分析都是城市政府只在公共品提供上实行城乡分割的前提下进行的 。 一个可能的 即使是出于城市人口利益的考虑, 到一定时候, 向外来人口提供平等的公共品服务, 是否会是更 问题是, 好的选择呢, 这就是对城乡分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向城乡融合转变的内生机制的考察 。该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 如果 公共品提供实行城乡分割, 那么随着城市内部外来人口越来越多, 由两种户籍人口间人均福利水平差距 所引发的资本损耗或社会不和谐程度也不断增加 , 到了一定阶段, 城市政府将发现, 让外来人口平等地享 有城市的公共服务反而是增进城市人口利益的做法 。这是因为, 虽然这样做一个直接的影响是城市人口 所能享有的公共服务被更多人分摊 , 但间接带来的好处却超过了上述影响给城市户籍人口造成的损失。 这里, 间接的好处来自两个方面。第一,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彻底消除了城市因两种户籍人口间的不和谐 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第二, 城市待遇的提高使更多农民工进城工作 , 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应提高, 城市 可用于公共服务的资源总量也必然相应提高 。这就在理论上给出了现有制度框架下 , 城乡分割向城乡融 合自发演变的一种可能性。 在实践上, 我们可以从近来政策的调整中明显感觉到中央政府对进城农民工相关利益的重视 。2000 “ 年, 中央政府对农民工的政策有了更为积极的调整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 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纲要》 , 中 政府提 “ ”“ 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 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 出了 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 改革城镇户籍制度, 。2001 年 3 月底, 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国务院批转的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改革意 见》 中规定, 在县级市市区、 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其建制镇, 只要有“合法固定的住所、 稳定的职业或生活 ” 来源的人员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 , 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同时, 还规定要切 “ 参军、 就业等方面与当地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 履行同等义务, 实保障在小城镇落户人员 在入学、 ” 不得对其实行歧视性政策。 ? 当然, 现实中上述积极的政策调整在大城市推广会有更大的难度 , 但也的确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主 动从制度上加大对农民工利益的保护 。例如, 2006 年 12 月, 在 作为全国吸纳农民工最多的城市之一的深 — 圳市发布实施了首个推动农民工工作的综合性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 , 意见》 提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 住房、 维权、 社会保障、 技能培训等方面, 实现户籍居民与农民工平等待遇 的长期目标。 2011 年以来, 在推进城乡融合方面一个较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城市公共租赁房开始向非本地户籍人口 《 〈 开放。例如, 上海最近就正式出台了 贯彻 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 〉 的若干规定 》 这一新政, : 《 新政将公共租赁住房的准入条件确定为 “持有 上海市居住证》 应达到两年以上, 并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 ” , 金( 含城镇社会保险) 应达到一年以上。 并且 “各区 ( 县 ) 制定具体准入条件时, 申请人员与本市就业单 位签订劳动或工作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年限可设定不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对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申请人员可根据工作性质设定年 《 ” 限标准, 对持有 上海市居住证》 人员可根据居住证类型设定年限标准。 这至少意味着, 外来人口在享有 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政策上 , 也开始有了盼头。 五、 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 长期以来, 传统的 二元经济理论” 被用于理解中国的城乡经济发展 。这个理论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 的基础, 正是现代工业的发展才使劳动力能够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 进入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 “ 从事生产活动。但是, 这一传统的 二元经济理论” 对于中国的城市内部正在形成的 二元社会” 分割无从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首先发生在大城市,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对此的解 ? 从刘晓峰等( 2010) 的理论模型来看, 释是, 现实中, 大城市由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被分摊掉的利益会更多, 本地人很可能只注意到这一明显的不利因素, 却更少 意识到因城市和谐及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潜在利益。 — 14 — 南方经济 2011 年第 8 期 解释, 也难以回答中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 , 以及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些重要 的特征性事实。 理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需要借助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需要从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背景出发。 中国的城乡分割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 , 其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但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则是因为 城市已然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尽管城乡分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从最初地理上的分割, 到其后劳动 力市场上的分割、 城市公共服务上的分割, 这些无不体现了城市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城乡政策的单方面掌 控, 其背后更为根本的则是城乡居民在政策话语权上的不对等 。 虽然, 自从城乡间地理上的分割被打破以来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 中国的劳动力 当城市作为一个既得利益主体单方面制定着城乡政策 市场也往往被认为是最为灵活且市场化的 。但是, 时, 看似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却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城市的掌控之中 。 由于户籍政策的存在, 农村剩余劳 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却不能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 于是, 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被滞留在土地上, 农 业现代化的步伐受到阻碍, 农业的人均产出仍然徘徊于低水平之上, 农民进城的保留工资就被制度化地 人为压低。这是理解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内部始终存在城乡二元社会 分割的关键。 本文还从理论上探讨了这种城乡分割的制度自发向城乡融合的制度进行转化的可能性 。 因为日益 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对城市自身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那么终有一天, 与由此引发的城市居民的 福利损失相比, 取消户籍分割让外来人口平等分享城市公共服务对城市居民的福利摊薄更小 , 于是, 制度 的内生变迁就自然发生了。 我们不妨从具体的政策目标出发 , 尝试提出城市新移民与原城市户籍人口共同构建和谐城市的四条 标准, : 利益诉求有机制、 即 社会保障广覆盖、 公共服务无歧视、 发展机会能均等。 所谓“利益诉求有机制 ” 是说要让弱势群体有利益代言人 , 使他们的意愿能够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使他们在利益受损或受到不 。“社会保障广覆盖 ” 平等对待时拥有利益诉求的渠道 是指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将城市内的常住人 口全部纳入其中, 不论居民是否拥有本地户籍或是否拥有城市户籍。“公共服务无歧视 ” 要求政府加大公 。“发展机会均等化 ” 共财政投入, 无歧视地提供公共服务, 特别是在子女受教育方面 意味着即使人与人 的身份、 收入有差异, 但每个人的发展机会( 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待遇 ) 在制度上应该均等。 最后也需要指出,中国的城乡发展仍然留给我们巨大的研究空间。 至少, 在以下几方面我们还需要 更多的研究提供解答。第一, 不可否认, 早期的城乡分割政策在客观上具有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那么, 中国的这种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径 , 是否有可能是一个发展的最优路径, 第二, 本文从政治 经济学角度出发, 讨论基于城乡分割的城市化理论 , 虽然讨论的背景是中国的故事, 但其背后的社会融合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却具有一般的理论意义 。在这个研究方向下, 未来是否能够有更为一般性的 理论 同时刻画城市化进程、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以及城乡分割政策的转变, 这将是 一个富有 挑战性的研究方向。第三, 从城乡分割到城乡融合的演变, 是否就为“库兹涅茨 曲线 ” 的存在提供了一个 基于中国实践的例证, 本文的分析从城市化的角度一定上给出 了肯定的回答 , 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是 值得期待的。最后, 城乡融合和劳动力更为充 分的流动的确更有利于经济的集聚 , 一方面, 要素收入在地 区间会均等化, 另一方面, 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在发挥更大作用。 这种变化对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有何 影响, 特别是, 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发生的, 在经济总量、 人均水平等不同维度上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 种影响又与哪些政策性的条件有关 , 这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解答。 参考文献 Au,ChunChung and J. Vernon Henderson, 2006a ,“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3) ,pp( 549 , 576. 73 Au,ChunChung and J. Vernon Henderson, 2006b ,“How Migration Restrictions Limit Agglomer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 ,pp( 350 , 388. 80 — 15 — 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Bates,Roberts, 1981,Markets and States in Tropical Africa,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nhabib,J. and A. Rustichini, 1996 ,“Social Conflict and Grow th, ”Journal of Economic G rowth, ( 1) ,pp( 129 , 146. 1 Chen,Aimin, 2002 ,“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 Challenges of Grow th an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13, pp( 407 , 411. Delhey,Jan and New ton,Kenneth. “Who Trusts, The Origins of Social Trust in Seven Nations, ”European Societies, 2003, ( 2) ,pp( 93 , 5 137. Henderson,J. Vernon, 2009 ,“Urbanization in China: Policy Issues and Options, report for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and Advisory ” Programme. Knight,John and Lina Song, 1993 ,“The Spatial Contribution to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7,pp( 195 , 213. Knight,John and Linda Yueh, 2004 ,“Job Mobility of Residents and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2,pp( 637 , 660.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 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The Manchester School, ( 2) ,pp( 139 , 191. 22 Lew is,W. A. , Lipton,M. , 1977,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u,Ming and Zhao Chen, 2006 ,“Urbanization,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87 , 2001, ”Chinese Economy, 39 ( 3) , pp( 42 , 63. Lucas,R. E. , 2004 ,“Life Earning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2 ( 1) ,pp( 29 , 59. 1973 , “A Model of Intersectoral Migration and Grow th, ”Oxford Economic Papers, ( 1) , pp( 72 , 79. 25 MasColell,A. and A. Razin, Meng,Xin and Junsen Zhang, 2001 , “The Tw 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 e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9,pp( 485 , 504.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 Meng,Xin and Nansheng Bai,2007 ,“How Much Have the Wages of Unskilled Workers in China Increased: Data from Seven Factories in ”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 ( eds. ) ,China: Linking Markets for G rowth, Asia Pacific Press,pp( 151 , 175. Guangdong, Ravallion,Martin and Shaohua Chen, , 2007 “China's ( Uneven) Progress against Povert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 , 82 pp( 1 , 42. Tian,Qunjian, 2001 ,“China's New Urbanrural Divide and Pitfalls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2 ( 1) ,pp( 165 , 190. Wan,Guanghua, ,“Understanding Regional Poverty and Inequality Trends in China: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Empirical Finding, 2007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 1) ,pp( 25 , 34. 53 Wan,Guanghua,Ming Lu and Zhao Chen, ,“The Inequality2006 Grow th Nexus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4) ,pp( 654 , 667. 34 2000 Urban Divide, ”Working Paper No. 62 of Center for Research Yang,Dennis Tao and Fang Cai,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Rural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form,Stanford University. Yang,Dennis Tao and Hao Zhou, 1999 ,“RuralUrban Disparity and Sectoral Labor Alloc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35 ( 3) ,pp( 105 , 133. Yang,Dennis Tao,1999 ,“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9 ( 2 ) , pp( 306 , 310. Yao,Shujie, 2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over 20 Years of Re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 43, pp( 447 , 474. Yao,Yi, 2005 ,“Equalizing or Not, Assessing the Intergovernmental Grants and Their Incentive Effects in China's Fiscal Reform, orking ”w paper accepted by Far Easter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July 9th , 12th, 2006,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China. Zhang,Dandan and Xin Meng, 2007 ,“Assimilation or Disassimilation, ? ? The Labour Market Performance of Rural Migrants in Chinese C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conference on Chinese economy,CERDIIDREC,ClermontFerrand,France,Oct. pp( 18 , 19. Zhang,Huafeng, 2010 ,“The Hukou System's Constraints on Migrant Workers' Job Mobility in Chinese Cities, ”China Economic Review,21, pp( 51 , 64. ,《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蔡昉、都阳和王美艳,2003 ,《中国经济》 ,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蔡昉和林毅夫,2003 ,《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 ,《经济研究 ( 消费 金融专辑) 》 》 ,62 , 71 页。 陈斌开、陆铭和钟宁桦,2010 ,《转型期中国的犯罪治 理政策: 堵还是疏,》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工作论文。 陈硕,2010 ,《从分割到融 合: 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研究》 第 1 期,21 , 32 页。 》 陈 钊和陆铭,2008 ,《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 ——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 ,《经济研究》 第 10 期,121 , 132 页。 — 》 陈钊、陆铭和佐藤宏,2009 — 16 — 南方经济 2011 年第 8 期 ,《户籍身份、相对收入与幸福感——来自上海和深圳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 —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 中国青 陈钊、徐彤和刘晓峰,2011 年经济学家联谊会 ( YES) 2011 年会议 论文。 ,《破解中国的 “Easterlin 悖论” ——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 —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论文。 何立新和潘春阳,2010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 , 《经济学 ( 季刊) 》 》 ,第 2 卷第 2 期 379 , 403 页。 李实,2003 ,《社会融合 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政策变迁理论 ,《世界经济》 第 6 期,60 , 80 页。 — 》 刘晓峰、陈钊和陆铭,2010 ,《二元经济论》 ,施炜等译,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 版社。 刘易斯,1989 ,《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世界 经济》 第 1 期,107 , 125 页。 — 》 陆铭,20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居住区分割与公 共管理》 ,复旦大学工作论文。 陆铭、陈静敏和陈钊,2010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 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研究》第 6 期,50 , 58 页。 》 陆铭和陈钊,2004 , 》 陆 铭、陈钊和万广华,2005 《因患寡,而患不均: 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 互影响 , 《经济研究》 第 12 期,4 , 14 页。 ,《城市和谐发展的挑战——户籍身份、收入差距与不快乐》 — ,复旦大学工作论文。 陆铭、蒋仕卿和佐藤宏,2010 ,《关于 “国 务院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 的说明 ,《山西政报》 第 1 期,21 , 22。 》 马文瑞,1958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问题分析》 ,载姚洋 ( 主编 ,《转 轨中国: 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 宋洪远,2004 版社,307 , 335 页。 ,《户籍、社会分割与信任: 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 ,《世界经济》 第 10 期,81 , 96 页。 》 汪汇、陈钊和陆铭,2009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 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第 5 期,36 , 46 页。 》 王美艳,2005 ,《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 ,《世界经济文汇》 》 ,第 1 期,93 , 100 页。 许庆,2008 ,《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 ,《管 理世界》 第 6 期,4 , 13 页。 》 严善平,2007 ,《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严格节约用地 , 《社会科学报》 》 ,2007 年 8 月 9 日。 严伟和江楠,2007 ,《廉价劳动力并非无限供 给: 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 ,《中华工商时报》 》 ,2004 年 10 月 20 日。 张晓晖,2004 , 《社会网络与工资水平——基于农民工样本的实证分析 ,《世界经济文汇》 第 6 期,73 , 84 页。 — 》 章元、李锐、王后和陈亮,2008 ,《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水平 ,《管理世界》 第 3 期,45 , 54 页。 ,》 章元和陆铭,200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Zhao Che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unique features during China's development,w hich includes slow er urbanization relative to industrialization,social segregation in urban regions and enlarging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based nature of urbanrural Hukou system is the key institutional reason behind,w hich reflects the urbanpolicies in China. Urbanization under hukou system brings social unrest,w hich then makes it possible to transform from urbanrural segregation to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uch kind of political economy is very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s: Urbanrural Division; Hukou System; Urbanization; M igration ( 责任编辑: 张莉) — 17 —
本文档为【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pdf】,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5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