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

举报
开通vip

影视鉴赏影视鉴赏 第一课                         熟悉的面孔 序言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想严肃对待的事情,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去看电影是为了娱乐、寻求刺激,是为了谈恋爱、消磨时间,为了茶余饭后有可讨论的话题。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力图揭示:我们怎样和为什么从银幕上看到的东西中获得如此多的乐趣。以及目前世界影视艺术的不同流派、风格特点和发展概况,以求能增加欣赏电影的乐趣。 课程的性质         这是一门关于电影的课程。但它并不是一门严密的、系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概论,更不是一...

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 第一课                         熟悉的面孔 序言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想严肃对待的事情,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去看电影是为了娱乐、寻求刺激,是为了谈恋爱、消磨时间,为了茶余饭后有可讨论的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力图揭示:我们怎样和为什么从银幕上看到的东西中获得如此多的乐趣。以及目前世界影视艺术的不同流派、风格特点和发展概况,以求能增加欣赏电影的乐趣。 课程的性质         这是一门关于电影的课程。但它并不是一门严密的、系统的关于电影艺术的概论,更不是一门电影美学课程,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门电影艺术的入门课程。       称它为入门,一方面是作为主讲者的我还谈不上对电影艺术有很高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作为听课者的大家也是初次接触这门艺术。       这门课将主要通过对电影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希望能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印象,一些启发,使有兴趣者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去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 一、你“会”看电影吗?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如果我们不懂得鉴赏电影,那么这种具有最大思想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就会任意的摆布我们。我们必须细致的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和它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就不能掌握这种人类历史上最能影响群众的工具。                                           -----贝拉·巴拉兹       看电影不等于就会鉴赏电影。鉴赏影视艺术并不是对影视艺术作品浅层次的“看懂”或说一句“好”,而应是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在音蕴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朱光潜《谈美书简》,第134页)       从影视艺术鉴赏的实际情况来讲,虽说凡看过影视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一定层次的理解,但是能够正确的 鉴赏影片并在行的道出A、B、C的人并不多。若再能用文字表达,写出象样的影视评论的人都更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影视观众缺少相关的影视艺术理论和鉴赏知识的缘故。因为观赏者不可能仅凭自己作为人的朴素感觉,就能对一门艺术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影视观看活动自然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片名:孔雀 英文名:Peacock 制片人:董平               顾长卫 编剧:李樯 导演:顾长卫 主演:张静初 冯瓅             吕玉来 类型:爱情/生活 出品:保利华亿           有限公司 发行:2005年2月 动荡青春的心灵之旅 《孔雀》讲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一段时期内各人发生的故事。主线人物是家庭中的姐姐(张静初饰)、哥哥(冯瓅饰)和弟弟 (吕玉来饰)。   姐姐20出头,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但以为他笨的人,往往还不如他心底里透着明白;弟弟十七八岁,敏感、忧郁,内心过于丰富,以至于人累得有些慵懒,这样的孩子,未来捉摸不定…… 视频片段 二、影视鉴赏的涵义       影视鉴赏是影视观众接受影视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享受。在影视鉴赏的过程中,银幕上鲜明的艺术形象、感人的生活画面,能够把观众带进一种生动、具体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境界之中,使观众获得审美享受。       影视艺术鉴赏不是影视观众对影视作品浅层次的一般观赏。也就是说影视艺术鉴赏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享受,而且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视频片段       影视鉴赏的艺术再创造是由影视艺术的属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直接诉诸观赏感官的银幕形象是个别、独特的,又往往是具有典型性的;另一方面,各种拍摄手段,尤其是高科技的介入,给观众提供了高于现实生活的梦幻空间,为自由想象奠定了基础。 电影名称: 昆宝出拳 英文名称: Kung Pow!: Enter the Fist 地  区: 美国 片  长: 81分钟 级  别: 美国:PG-13 出品年份: 2002 影片类别: 喜剧 导  演: 斯蒂文·奥达科克(Steve Oedekerk) 主要演员: 斯蒂文·奥达科克(Steve Oedekerk)        Jennifer Tung(Jennifer Tung)        Philip Tan(Philip Tan)       该片采用了数字编辑和配音技术,将一部1976年的香港武侠片《蛇鹤双行》结合新拍摄的段落重新制作成了这部搞笑喜剧片,将那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影片改成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搞笑大杂烩。     本片的制片、导演、编剧兼主演斯蒂文·奥达科克对70年代的那些香港武打电影非常着迷,他对原电影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并把他自己作为主演放到了旧电影之中。他完美的将他自己导演的片断和原有的影片粘合到了一起,做成了这部半新半旧的喜剧电影。斯蒂文·奥达科克说:"这不是很酷嘛?我在片中与那个25年前的女主角谈恋爱!” 三、认识电影       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看电影已经成了一种普通经验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文化程度高低,他都喜欢看电影,而且都会看电影。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有一般文学与艺术样式所没有的直观性与生活实感。       当代,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文化的融合已是经济的融合之后不可阻挡的前景。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由于电视与电脑的出现,图像的时代正在取代文字的时代,而电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所以它的大众性,大众化才可以有如此高的程度。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够像影视艺术一样如此广泛、深刻地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传播,也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拥有影视艺术这样多的受众,因此仅仅作为一个欣赏者而非学者,我们也应该在基本的层面上了解影视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     学习这些知识最基本的回报是我们将可以自由地在影视艺术的世界里遨游。 这里的自由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乐趣,而不是简单的为某些影星或场面特技付出我们的时间和钞票。 二、获得客观评价影片优劣的能力。 三、学会体味影片所体现的深刻思考。 四、丰富情感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四、看电影和欣赏电影       毫无疑问的是,看电影和欣赏电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看电影,我们只需要带上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随着编剧导演给我们设置好的剧情、场景而喜笑怒骂便可;欣赏电影则不同,它不仅要求我们能够真实、深刻地感受到导演通过影片所传达的意图,还要求我们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审视这种意图,思考这种意图,从而得到精神上的震撼和极大的愉悦。看下例        美国往事 (1984)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导 演:瑟吉欧·莱昂   编 剧:哈里·格雷  主 演:丹尼·艾洛   伯特·扬 乔·派西  塔斯黛·韦尔德 等 上 映:1984年02月17日 语 言: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39分钟   类 型:犯罪片  剧情片           努得尔斯 -------  麦克斯     在一个惩恶扬善的“大团圆”结局中,麦克斯自戕于垃圾车中。然而,悄然驶去的垃圾车的尾灯,在努得尔斯的视点镜头中幻化为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的前灯,车上,挤满了三十五年前废除禁酒令之夜狂欢的青年男女,他们高唱着“上帝保佑美国”,沿路抛掷着酒瓶……       麦克斯的投入垃圾车自杀,隐喻着一堆历史的垃圾。而垃圾车进入黑暗中及尾灯与前灯的悄然转换,也是一种时光流逝的代码。也就是说,电影有一整套的独有的表达方式。        真正能把影片的读解引向深入,往往是要不满足于视听的认知,要进一步地结合上下文,寻找内部的深层次的联系。而这种读解方式又意味着对于故事层面的超越。         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也是等价交换:付出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因为付出的不同,所以得到的审美愉悦也不同。我们在电影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的快感。       《瓦尔特保卫塞拉热窝》中谢特之死所运用的是抒情蒙太奇的技巧;《悲情城市》的学说普通话所借助的则是电影的声音;《第一滴血续集》中的汗光所强调的则是电影的用光。为了电影的有力表达,创作者采用了种种表现的方式、手段和技巧。这些方面对艺术家们来说极其娴熟,对于欣赏者来说却往往不甚了了。于是表现的方式、手段和技巧就成了真正读懂和欣赏电影的障碍。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包容了文学、美术、音乐、音响、摄影、表演、导演、剪辑等艺术门类,而每个门类都有它们各自的方式、手段和技巧。       影视艺术对这些艺术的综合又有着丰富的结构方式,这是极为庞大的艺术可能性空间,需要欣赏者通过不断的艺术积累才能获得和创作者在相当的水平上去进行交流。这当然是很困难的,对电影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欣赏电影的水平和能力 。 影视鉴赏 第二课 视觉的秘密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你一定会认为,那当然了。那么请随我进入错觉世界,在这里你的自信将渐渐地动摇起来。       让我来告诉你,你的眼睛是如何的在无时无刻的欺骗着你,“愚弄”着你,而你又是如何的享受着这种“愚弄”。       Let’s go!!! 问题:六条线是平行的吗? 问题:两条垂直线一样长吗? 等着瞧 问题:两条直线垂直平行吗? 问题:两条红线一样长吗? 问题:方块A和B的颜色一样吗?                                                                                                             等着瞧 问题:紫色和黄色两个圆形一样大吗? 视错觉 什么叫视错觉?            视错觉(Visual illusions)就是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色视觉原理(Colour Vision)         眼睛里有三种不同的锥細胞,分別对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线敏感,当不同波长的光波进入眼睛并投映在视网膜上时,大脑就通过分析由各個锥細胞輸入的信息去感知景物的顏色。       顏色敏感度正常人眼可分辨大约七百万种不同顏色,人眼不同区域对顏色有不同的敏感度,眼睛中央对顏色和动态十分敏感,但眼睛边缘的顏色敏感度则较差。不同顏色当中,人对紅,綠和黃色则比对蓝色敏锐,这种特性对视像传意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图像介面都用蓝色作背景色,使视线可以集中在比较触目的前景。 视错觉图片 视觉暂留     人类眼睛在看到任何事物后,这些事物都会在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严格的讲,视觉停留也属于视错觉的范畴。这些视错觉是影视艺术诞生和赖以存在的基础。     我们的肉眼捕捉到图象的后,再由大脑作出反映,这中间需要一段极短的时间,我们无法感觉的到。电影制作就是利用了这一点,电影用的都是胶片,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连续的画面,就是因为在我们肉眼捕捉到第一张图片的时候在向大脑发送信息的短暂瞬间,下一张胶片又跟上来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连续的画面。 盯住图中央四个小黑点20-30秒,然后抬头看看天花板,眨眨眼睛,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1824年,英国的彼得马克罗格特公布了“视觉暂留”原理。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托在列日大学论文答辩会上 ,首次论证了“视觉暂留”原理的真实性。 1872年,英国人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了“马蹄腾空的瞬间”。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地下咖啡室中售票播放自己拍摄的“电影”,这一天被后人称为“电影诞生日”。 瞬间消失 猫狗大战 如此开机 葛优VS周星驰                                                               等着瞧     影视艺术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艺术是利用人的视错觉来表达情感、叙述故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艺术就是错觉的艺术。另外,人类的这种视错觉也被许多科学家关注,于是我们才有了诸如电视机、录像机等设备。     视错觉的产生机理也一直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对象,它有待于我们继续去研究和认识。          电影电视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电影电视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国度,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出现的,在这里都可以一一得到实现。       有许多同学觉得电影很神奇,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魔幻般的电影效果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类视错觉的应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能够在欣赏电影时 去注意这一点,甚至去思考某部影视作品是如何应用视错觉,应用视错觉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塑造了什么样的氛围,那么你就已经是在欣赏影视艺术了,已经达到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已经不再是从影视作品中寻求感官刺激了。 影视艺术的特征 一、艺术综合性 1、影视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       艺术与科技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综合性的首要表现。影视艺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古老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 2、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是继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文学、摄影等艺术之后产生的艺术形式,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传统艺术为影视提供了多方面的艺术滋养。 3、影视融艺术与商业与一身。         艺术与商业这一对似乎对立的性质融会于影视一身。作为艺术的影视,必须重视审美功能和社会教化作用;而作为商业的影视又不得不顾及商业效益。 视频片断 二、时间性和空间性 1、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根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所有的艺术大致划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如音乐属于时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属于空间艺术。还有一种叫时空艺术,也就是同时具备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形式,影视艺术便是时空艺术的代表形式。 视频片段 2、虚拟空间的创造       影视不仅可以表现真实的空间,还可以创造虚拟的空间。       创造虚拟空间主要是通过蒙太奇手法来完成的,这是音乐艺术独有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视频片段 3、影视艺术的时空性还突出的表现在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将传统的时空观以夸张、变形的形式出现,这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望尘莫及的。 视频片段 影视鉴赏 第三课 导言     上次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电影诞生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影视艺术诞生同人类生理科学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了人类对自身视觉特性的深入认识,就不可能诞生出影视这一具有重大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的艺术门类。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仅仅掌握了人类视觉的某些特性还不足以造就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 什么是影视艺术?       以声像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照相技术的发展: 1839年摄影技术产生; 1875年胶片的发明; 1878年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连续动作的拍摄成功; 1894年爱迪生制成了电影视镜. 二,电影的产生:       卢米埃尔兄弟, 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电影,这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保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客观生活的观点;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在影视艺术的发展中,真正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而非纯粹技术手段加以发展的,却是卢米埃尔兄弟之后的梅里爱和格里菲斯 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 一,梅里爱: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发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260英尺,16分钟,把想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轰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确立了故事片的地位. 2,梅里爱贡献: 把舞台艺术引进电影,增进了电影的艺术表现能力;使用电影技术讲述故事,创造了影像技术 的叙事功能;把想象性带进电影,使电影技术具有了对精神世界的传达和表现能力;拓展了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范围. 3,梅里爱的局限: 坚持银幕即舞台的电影观,强调表演;坚持在摄影棚中拍摄,布景和道具做出来的,舞台式的电影时空;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现实世界无法真正进入电影. 二,格里菲斯及其他早期导演的贡献; 1,视点解放:突破了固定机位的拍摄手法,摄影机可以自由移动. 2,对蒙太奇手法的发现和运用:打破了线性叙事,创造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手法. 3,经典叙事手法的形成: 全景——近景——特写镜头,成为后人不断运用的经典叙事手法.开创了好莱坞善恶分明,富于悬念冲突,大团圆结局的情节模式和豪华铺张的巨片风格. 4,最先把摄制组搬到西海岸,促成了好莱坞的形成. 5,代表作品:《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 影视技术发展简况 一、从静止到运动     随着1839年摄影技术产生和1875年胶片的发明,拍摄静止画面成为了西方众多艺术家的新宠,甚至对西方传统的油画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而随着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短小 “活动画面”的风靡,影视艺术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从无声到有声       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电影,我们也把这个时期成为“默片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够充分解决“声画同步”的问题。所以“默片时代”的电影强调肢体语言的表达,常常通过十分夸张的动作达到戏剧性效果。而这个时期的电影几乎没有人物之间的对白,如果遇到了没有语言的交代就无法延续剧情或会对观众的理解带来混淆的情况,就在影片中插入一幕文字来交代故事线索。       在长达30余年的默片时代,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陷,科技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才使声音真正进入电影。     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拍摄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此后1929年拍摄的《纽约之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 流浪者       早期的电影画面看起来不很流畅,请同学们结合上次课的内容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现在我们看到的影片都是以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播放,这和我们人类眼睛观察事物的方式保持一致,而在电影诞生的早期,人们虽然已经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但对于这一原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掌握人类眼睛观察事物的特性。所以在早期电影中是以每秒16幅画面来播放的。 三、从黑白到彩色       如前所示,最早的电影都是黑白的,这显然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黑白影片的表现力了,于是彩色电影便随之出现。     最早的尝试是采用人工为胶片上色的方法,显然这是一件极其繁琐的工作,所以一般只选择重点来涂色,如前苏联的早期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浮华世界》。但直到60年代初期,彩色电影才开始在世界各国普及。 影视鉴赏 第四课 电影的分类       世界上的电影究竟有多少种?这是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以我们作观众的人来看,可以简单到只有“故事片”和“纪录片”之分就行了。但是对于卖电影的人,也就是电影发行商来说,名堂就多了。我们常常会在电影院门口看到把某某影片标为“动作片”、“警匪片”、“文艺片”等等,以招徕观众。我们看得多了,也自然就照这个样子把电影分起类来,按各种类型的片子来选自己的喜好,比如男的爱选动作片,女的爱选文艺片。     而对于研究电影的人来说,电影分类可以有很多种。从电影发展史上,可以有无声片、有声片之分,无声电影中(也称默片)演员的动作表情都极夸张生动,就是张嘴说不出话。到了情节实在无法交待清的时候,就出一段字幕,字幕夹在上下的动作情节当中,也觉得挺和谐。从电影的技术发展史上,还可以有黑白片和彩色片.     从技术上说,还有普通银幕片与宽银幕片之分,普通声与立体声之分,普通银幕与超大银幕、环幕影院、球幕影院之分。 技巧性电影类别:     白昼电影:能在光线明亮条件下放映的电影。这种电影白天也可在露天放映。放映时须在银幕前装设暗框,以使画面具有足够的亮度与反差。白昼电影改变了电影必须在暗室放映的限制,扩大了电影的放映范围。     彩色影片:在银幕上能够还原被摄体自然色彩的影片。一般用彩色多层胶片制作。先用彩色底片拍摄成原底片,再用彩色多层正片通过底-正片工艺印制成彩色拷贝;也可用染印法工艺以黑白接受片为原材料,印制成彩色拷贝。     黑白影片:以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感光胶片拍摄的影片。影片以黑白之间的不同层次与明暗对比表现景物色调。早期电影多为黑白影片。     多银幕电影:以特制放映机在多块银幕上同时映出不同画面的电影。观众在观看主要画面的同时,还能在其他银幕上看到有关细节。多银幕电影可以丰富影片内容,加深观众对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下面我们重点谈谈根据电影内容分的类,即类型片。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最卖座的影片,也就是看的人最多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类型片。       什么是类型片?这是好莱坞的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它是艺术产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也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美国人为类型片共列出过75种类型,其中,在故事片的项目下,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在非故事片名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风光片等。  爱情电影       爱情,是电影的永恒题材,甚至可以说是电影中最大的一个题材类型。人类的爱情行为从最普通最常见的到最畸形最变态,从最纯洁最无私的到最无聊最猥琐的,几乎都被囊括其中。百多年的电影史,也是百多年来纪录、反映、表现人类爱情的大展场。     爱情电影如此之多,悲剧喜剧、明恋暗恋、同性异性、激情的深挚的、纯情的变态的、一往情深的朝三暮四的、恩恩爱爱的生离死别的,情节不同,着眼点不同,电影也会起着不同的作用。种种爱情电影总和到一处,共同组成“爱情絮语”的影像世界 乱世佳人--爱情史诗   这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战乱纷争的乱世为影片中个人的爱情铺开了宏大壮丽的背景,而真正激动人心的却是爱情,纯粹的爱情,没有原因的爱情,恨爱交织的爱情。与家国兴衰相比,个人性格成了爱情中最大的障碍和动力,这种能在复杂环境中体现出纯粹爱情的控制功力,是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     193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问世了。好莱坞制片人大卫·O·谢尔兹尼克出五万美元-->买下了拍摄权, 并先后动用十八位编剧将这部三卷集的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     《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据统计,半个世纪以来的观众达到了3亿之多。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 影片于1938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时,市长下令全市机关和学校放假一天,有30万人参加了首映式。全美报刊迅速作出了反应,称《乱世佳人》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影片的主角更是光芒四射,男主角是好莱坞红极一时的男星克拉克·盖博,而女主角是被认为“具有让一个男人追求一生的魅力”的费雯丽的表演轰动了全美国和整个大洋彼岸,“郝思嘉风暴”经久不息。她也由此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宝座的英国演员。在一九三九年度奥斯卡奖评选中,它被提名十三项,最后以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剪辑、最佳艺术指导八项大奖。 乱世佳人 (1939)(Gone with the Wind)  导 演:维克托·弗莱明 乔治·丘克 编 剧:约翰·范·德鲁滕 乔·斯沃林 悉尼·霍华德 主 演:莱斯利·霍华德 克拉克·盖布尔 费雯·丽 托马斯·米切尔 奥莉薇·黛·哈佛兰 上 映:1939年12月15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矩形环绕 Sound 360 Sound Trax Surround Stereo DTS环绕立体声 Dolby 立体声 时 长:238分钟 克拉克·盖布尔 (Clark Gable)   克拉克.盖博本名威廉.克拉克.盖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村小镇,母亲在他十个月大时便去世了,父亲在他三岁时另娶图书馆职员珍妮为继母。珍妮无所出,视克拉克.盖博如亲生子。十四岁时,父亲卖掉田产,到奥克拉荷马州去当油井工人,克拉克不愿意随父亲搬家,乃离家出走,到当地的一家剧院打工,从此展开了他日后的演艺生涯。就外形而论,克拉克.盖博并不算是英俊小生,主要是有一对特大号的招风耳。在他投身电影界参加试镜时,曾先后被米高梅公司副总裁艾文泰尔伯格取笑他有一双蝙蝠翅膀一样的大耳朵,雷毫萍公司老板霍华休斯更刻薄地说他的耳朵像一辆打开了两扇门的计程车。 虽然这些影坛大亨并不欣赏克拉克.盖博,但女同胞却爱他爱得要死。首先是年龄比盖博大两岁的女演员法兰西丝杜芙娜。他俩在波特兰城订婚后,杜芙娜就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关系为盖博打天下,安排他在新戏中演出角色,又介绍他认识戏剧圈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盖博因此结识了年龄比他大十四岁的资深女演员约瑟芬狄伦,她同时也是剧坛著名的演技指导,门生甚多。盖博在狄伦女士的大力引荐下,演出机会增加了不少。他在投桃报李之下,抛弃了未婚妻,于1924年与约瑟芬狄伦结婚。 英文姓名:Vivien Leigh 中文姓名:费雯·丽 生日:1913年11月5日 忌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籍贯:英国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0厘米 学历:曾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婚姻状况: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师霍尔曼,1933年生女儿苏珊妮,1938年8月离婚。两天后与劳伦斯·奥立弗结婚,1960年离婚。 难忘的事情: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斯嘉”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欢的动物:猫 嗜好:猜字迷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影视鉴赏 第六课 罗马假日--无可奈何的纯情之恋   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多少年来屡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为之倾倒。同时,这也是一部无法言说的迷人影片,语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颜色。 影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几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和无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当然,这也是别无选择的),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纯粹的喜剧和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圆满的,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在影片中这对男女来说,真正遗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就像《大话西游》中悟空对紫霞一样),只有深深一吻。但两个人心领神会的无限爱意和无奈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 罗马假日 (1953)(Roman Holiday)  导 演:威廉·怀勒 编 剧:约翰·戴顿 多尔顿·特朗博 Ian McL 主 演:格里高利·派克 奥黛丽·赫本 埃迪·艾伯特 哈特利·鲍尔 哈考特·威廉斯 (更多) 上 映:1953年8月27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意大利语 颜 色:黑白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18分钟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 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     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     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 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       然而不幸的是,赫本因患结肠癌,于1993年1月20日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终年63岁,一代巨星从此陨落。     一个美丽人生的结束,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她,她的纯情、美丽和清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一个美丽人生的结束.  图片 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 “ 我只是每天去工作。出名50 年了,长远地来看,留下的并不是名声,而是工作,特别是家庭。名声——— 最后总会淡化,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是我拍过的不多的几部好片子,还有我的家庭。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 格里高利· 派克 1993年6月11日,奥黛丽·赫本与世长辞,十年后,与她在罗马假日中搭档的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于2003年6月12日离开人世。他被称为好莱坞的最后一位绅士,他是好莱坞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生没有任何绯闻的男演员…… 格里高利-派克于1916年4月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从此一直笼罩在聚光灯光环之下,成就了一番骄人的事业。派克一生从未传出过任何丑闻,这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中更显得出污泥而不染。派克从影60年中扮演的几乎都是正人君子,唯独两次演奸角的影片却并不卖座。银幕上的正人君子在家庭中也始终扮演好好先生的角色。去世的时候,相濡以沫的妻子维罗尼科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剧情描述英国公主到古都罗马访问,对繁文褥节视为苦事,晚上偷溜到市区欣赏夜色,巧遇善心的美国记者,两人把臂同游,暗生情愫。但英官访问团发现公主失踪,都捏一把冷汗。最后公主为了本身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而忍痛牺牲爱情,令人黯然神伤。   导演威廉·怀勒以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格利高里.派克亦与奥黛丽赫本十分登对,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 罗马假日 影视鉴赏 第七课 魂断蓝桥 (1940)(Waterloo Bridge)  导 演:默夫云·莱罗依 编 剧:乔治·弗洛歇尔 Hans Rameau 罗伯特·阿特里 主 演:费雯·丽 罗伯特·泰勒 露西尔·沃森 弗吉尼娅·费尔德 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 (更多) 上 映:1940年5月17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颜 色:黑白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08分钟 电影史上四大凄美不朽爱情之一,主题曲《一路平安》(友谊地久天长)更是风靡全世界。 一次偶然的机会,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由于战争的原因,两人决定马上结婚,但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玛亚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此时罗伊的母亲来看她,尽管这位贵夫人非常和蔼可亲,但此时的玛亚已情绪混乱、言语无礼、不知所云。为了维持生活,玛亚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应招女郎。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亚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美国影星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 1911-1969),1911年出生于美国,主要作品:《茶花女》(1937)、《魂断蓝桥》(1940)、《豪华的荡妇》(1936)、《幸运之夜》(1939)、《新婚浩劫》(1946)等。     只要提起《魂断蓝桥》这部令人失魂断肠的美国影片,中国观众就会想起那个美丽动人的悲剧故事,想起那位男主角──留漂亮小胡子、手握司迪克,帅得不能再帅的青年军官;他就是由好莱坞四十年代的票房巨星、银幕俊男罗伯特·泰勒饰演的。     罗伯特原名斯潘格勒·艾灵顿·布洛。"艾灵顿"是罗伯特·泰勒的母亲非常喜欢的一部浪漫小说中男主角的名字,于是当她生下长子时便为其取名为"艾灵顿"。可见,罗伯特·泰勒一生下来就是个浪漫的种子。     罗伯特·泰勒是在大学里演出舞台剧时被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星探发现的,随即和米高梅签订了长达十七年的合约。很快,他就成为与克拉克·盖博齐名的浪漫派偶像,征服了成千上万的女性影迷。可是,当人们坐在影院里,被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所感染时,绝不会想到他幼时竟是个害羞的、口吃的男孩。     由于罗伯特·泰勒太受女性青睐,电影公司认为只有那些风姿卓绝的美女才能在银幕上与他相配,从珍·哈洛、葛丽泰·嘉宝到艾娃·嘉纳和伊丽莎白·泰勒,他的女搭挡都是当时最令人着迷的银幕女神。那么,他的票房怎能不高?   罗伯特·泰勒在银幕上风流倜傥,银幕下的私生活却非常纯朴严肃,没有太多的花边新闻供人闲聊。他结过二次婚,第一次和芭芭拉·史坦威克,第二次和欧苏拉·迪斯。罗伯特·泰勒于1969年因肺癌不幸逝世,享年57岁。 英文姓名:Vivien Leigh 中文姓名:费雯·丽 生日:1913年11月5日 忌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籍贯:英国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0厘米 学历:曾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婚姻状况: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师霍尔曼,1933年生女儿苏珊妮,1938年8月离婚。两天后与劳伦斯·奥立弗结婚,1960年离婚。 难忘的事情: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斯嘉”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欢的动物:猫 嗜好:猜字迷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卡萨布兰卡--凄美的昔日之恋   伤感的旧日恋情,灰色的乱世迷蒙,成就了这部爱情经典。乱世之中,人们的感情更加珍贵稀有,也更加坚韧深沉。为了爱情,也为了更大的博爱,那个忧郁的男人再一次面临与爱人生离死别,牺牲自己。黑白影调开始时,一直弥漫着惆怅的感觉,而到了最后则演变成彻底凄美绝望的爱情氛围。机场一段诀别场面真是荡气回肠,长留在影迷的记忆之中。   还记得法国雷乃的《广岛之恋》中的咖啡馆就叫“卡萨布兰卡”,这个名字的咖啡馆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无数恋人们流连的首选场所了。 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  (1942)(Casablanca)  (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导 演:迈克尔·柯蒂兹 编 剧:默里·伯内特 琼·艾利森 主 演:英格丽.褒曼(饰伊尔莎)、享弗莱.鲍嘉(饰里克)、保尔.亨莱德(饰维克多) 上 映:1942年11月26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德语 法语 颜 色:黑白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02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人雷克.布莱恩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非常受欢迎的夜总会。玩世不恭的雷克拥有两张宝贵的通行证。纳粹少校史特劳塞因追踪捷克地下阵线领导人维克多.拉塞罗而来到卡萨布兰卡,当地警察局长雷诺竭力取悦纳粹少校。雷克偶然发现维克多的妻子伊丽莎竟是自己昔日的挚爱,两人昔日在撤离时在火车站失散。伊丽莎了解到雷克能帮助自己和维克多离开卡萨布兰卡,于是请求雷克帮助,而此时雷克的心情却极为复杂。但后来雷克知道当年伊丽莎没有到火车站与自己一起走的原因后,最终决定帮助他们。    片中一曲温柔蚀骨的《时光流转》曾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最终道义战胜了爱情,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人离去,因战争失落的爱情让人无奈。他的临别台词“我们如何也战胜不了这个疯狂的时代”。反映了当时一代人的心声。   这是一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男女爱情的经典作品 ......     《卡萨布兰卡》被评为百年最佳言情片    《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近日被一家名为“美国电影研究所”的机构评选为“美国最佳爱情影片”。这部于1942年拍摄的电影由汉弗莱?博加特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黑白片在击败了《飘》(《乱世佳人》)和《西区故事》(《梦断城西》)后获得这一荣誉。 英文姓名:Ingrid Bergman 中文姓名:英格丽·褒曼 生日:1915年8月29日 忌日:1982年8月29日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星座:处女座 身高:175cm 学历:瑞典皇家戏剧学院 婚姻状况:有三次婚姻,四个子女 获奖:1941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郎心似铁》(《煤气灯下》) 1957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真假公主》(安娜丝塔西娅) 1975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东方快车谋杀案》 经典名作: 《卡萨布兰卡》,《煤气灯下》,《爱德华大夫》,《美人计》,《真假公主》,《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listen 人鬼情未了--生离死别的爱恋   如果说,生离已经是所有在热恋中的人们难以忍受的了,那么这部影片所描述的死别则是所有爱人们的终极痛苦了。肉体虽然阴阳相隔,但精神相通,爱情永恒,相信这是所有经历死别的爱人们的无奈理想。浪漫的情人们虽然不愿意去想这种悲剧的发生,但大概也不得不在爱情的誓言中面对这种超越生死的挑战。所有的恋人这部影片就是帮助所有立誓的男人们,在电影的梦幻世界中使各自的爱情得到短暂的圆满。 人鬼情未了 (第六感生死恋)(1990)(Ghost)  导 演:杰里·朱克 编 剧:布鲁斯·祖儿·罗宾斯 主 演:帕特里克·斯韦兹 黛咪·摩尔 乌比·戈德堡 托尼·戈尔德温 斯坦利·劳伦斯 (更多) 上 映:1990年7月13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英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Dolby SR 时 长:128分钟 黛咪·摩尔(Demi Moore)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11日 出生地点  美国新墨西哥州 代表作:《人鬼情未了》、《脱衣舞娘》、《不道德的交易》 帕特里克·斯韦兹 英文名: Patrick Swayze 性  别: 男 生  日: 1952-08-18 生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由于母亲是舞蹈老师,自小便习芭蕾舞,曾在百老汇舞台上表演。1997年因膝伤复发而结束舞蹈事业,转于入影视圈发展。1985年以迷你电视影集《北与南》受到瞩目。1987年以歌舞片《浴身舞》大展才华,获最佳男主角金球奖提名;1990年以《人鬼情未了》打动天下间多情男女,创造出个人的演艺高峰。90年代作多种戏路尝试,但星运起下坡。     在好莱坞影坛女明星中,乌比·戈德堡就算不是奇丑无比至少也是其貌不扬,但是这位既不年轻又无美貌的黑人女子却在影坛亨有极高的声誉。她的片酬高达数百万,几乎每一部她主演的影片都有不俗的票房收入,她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90年她再次在影片《幽灵》(《GHOST》)中成功饰演了一位善良诙谐的黑人女巫师、通灵者,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继《幽灵》之后,乌比突然沉寂了。影片《The long walk home》(1990)和《肥皂碟》(《Soap Dish》1991)都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就在人们认为她不过是一颗流星闪过好莱坞之际,乌比东山再起。1992年她主演的《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令观众如痴如醉,影片创下了92年夏季票房之最,超过一亿美元。她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假扮修女的二流歌手形象,幽默诙谐语出惊人,举手投足让人开怀大笑。乌比成为最著名的谐星之一。随后的《大玩家》(《The player》1992)、《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1993)和《修女也疯狂》续集(《Sister ActⅡ:Back in the habit》1993)无一不引起巨大轰动。乌比成为好莱坞首席女星,人们从不放弃她的任何一部影片,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为人们 传播欢乐的人。1996年在影片##《疯狂教练》(《Eddie》)和《大亨也疯狂》(《The Associate》)中,乌比又一次令观众大饱眼福。 《幽灵》一片的成功已不需累述。《人鬼情未了》的歌曲优美动听,几乎人人都能哼出它的和谐旋律。这部爱情悲剧在放映的头四个月就突破了两亿的票房,至今被人们认为是经典之作。    从故事情节的框架上看《幽灵》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死别离的爱情故事,但编导却刻意创新、别出心栽,将故事的发展放置到一个独特的边缘地带——阴阳界之间。因而这又成为一部鬼片、一部幻想片。男女主人公苦苦相爱,但终因阴阳陌路不能相见互吐衷情。影片正是借鬼魂幽灵产生了一系列的悬念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观众沉浸在虚幻与真实之中,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为正义所鼓舞,最终被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影片中又运用大量特技使男主人公可以穿墙越壁,忽隐忽现,无所不能,这无疑又令观众瞠目结舌。     本来,这应该说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导演却活跃气氛,黑人明星乌比·哥德堡的演出出色绝伦,幽默诙谐,处处让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将喜剧成分巧妙地溶入悲剧之中,在严肃中透露出几丝欢乐,既为观众所乐见,又对加深影片主题有深刻影响。而黛米·摩尔的忘情表演让观众如醉如痴,深情感动,体现了一流明星的风采 人鬼生死恋 影视鉴赏 第九课 喜剧电影 中外大多成功的喜剧作品都是城市平民小人物的日常世俗题材,强调性格化,憨厚略带狡黠,木讷有时抖个机灵,自以为是的一根筋。这就是为什么土得掉渣儿的赵本山小品会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喜剧电影不单要有幽默调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引人发笑的情节和包袱,一个包装巧妙、馅大皮薄包袱的抖响,电影院的笑声会爆棚的。  一部电影一百多分钟,怎样才能让观众看的下去,就一定要在多方面挖掘笑料,五分钟一小笑,十分钟一大笑,笑的开心,让观众有吃快餐式的畅快。剧本要追求娱乐性和观赏性,包袱的密度和引人发笑的浓度, 搞笑方式要求新求变,以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情趣。笑是会传染的,它能给没看过电影的人莫大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掏钱看电影,最广大、最普通观众的号召力是巨大的。电影要回归真正的本色——娱乐。 喜剧电影的情节要繁简得当、张驰结合,喜剧的内容、手法都应是通俗的,大众的。浅显易懂,新鲜有趣,市井气息浓厚。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一些尴尬有趣的人生遭遇,善意地讽刺那些显而易见的不健康现象,但这些道理都是十分浅显的。   喜剧电影能产生幽默感和笑声,除了编者在情节设置、包袱运用,语言调侃等表现方法。还有赖于喜剧演员必须具备一种特殊气质,对喜剧艺术的灵感,对喜剧语言的特殊驾驭能力。 喜剧电影的分类       喜剧电影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理解及整体性的把握,在这里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照喜剧电影的表演风格有可以简单的分为经典喜剧电影(默片)、 无哩头搞笑、黑色喜剧、青春喜剧、另类喜剧、一般喜剧等几个类型。  二、按不同的国家地区分类。以普通观众的角度而言,可以将形形色色的喜剧电影简单的划分为国外电影和国内电影。其中国外戏剧电影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有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内喜剧电影又可分为内地和港澳台两类,其中港澳台地区的喜剧电影又以香港最具有特色。 国外喜剧电影览胜之一 法国       今天,与好莱坞电影遥相呼应,法国电影已经成为欧洲电影的代名词,巴黎与纽约是现代艺术的两大阵地,奥斯卡奖和戛纳电影节年年风光各异,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和法国似乎成了两个感觉完全不同的电影符号。 实际上,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法国银幕在20年间换了许多面孔,风光一时的"新浪潮"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一代电影导演和电影观念,那些曾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也已更新换代,《王中王》中的"拳击手"贝尔蒙多、 《佐 罗》中的“侠盗”阿兰·德龙和《虎口脱险》中的“小老头”路易-德·菲奈斯,已经变成了《杀手里昂》中酷得只喝牛奶的让·雷诺,《暗流》中的脾气暴躁的警察文桑·卡塞尔,或者《女王任务》中饶舌搞怪的蹩脚建筑师贾梅尔·德布兹。在艺术电影传统和好莱坞大制作的双重影响下,90年代的法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能在电影杂志上读到一些报道之外,我们无法全部接触到更详细的关于法国电影的资料。 漫谈法国喜剧电影       嘻笑怒骂影中行,悲欢离合银幕情。没有喜剧的影展算不上真正的法国影展。法国人几乎是在发明电影的同时就开始拍摄喜剧片了,正如一位法国电影史学家所说:“笑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七艺术问世的时期,卢米埃尔在电影史的第一个星期里拍摄的稀世之作《水浇园丁》就是第一部试图从观众那里得到笑声的电影。”喜剧片始终是法国电影中最受大众欢迎的片种,也赢得了我国观众的青睐。       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就是喜剧片,如果你能看上100则法国人拍的电视广告,就会发现法国人认为幽默是一种高级智慧,能夺得现代人一笑是困难的事,近20年的法国电影里,除掉风格多变的“作者电影”,喜剧以绝对多数压倒了其他电影类型。       自从莫里哀以来,法国剧坛上就一直存在讽刺喜剧,从默片时代开始,喜剧片就是法国人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           在那些经典的法国电影里,我们无法忘记那些令我们难忘的面孔,让·迦本、费南代尔、布尔维尔、夏洛特组合、高吕什,更有路易·德·费奈斯这样不朽的喜剧明星,贝尔蒙多、阿兰·德龙、德帕迪约和让·雷诺等许多著名演员都曾演过成功的喜剧,即使在今天,法国每年出产的100多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可以算作是喜剧。       如果在90年代法国和美国电影之间搞一个对抗赛,美国能出多少个布鲁斯·威利斯式的动作英雄,法国就能出多少个贾梅尔·德布兹这样的喜剧小生。法国的喜剧新星主要来自戏剧界和电视台,在大海淘沙一般的选秀法则和残酷的收视率竞争中,像菲奈斯那样在众星之中脱颖而出一人独挡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时空急转弯》、《笨蛋晚餐》、《天使爱美丽》或者《美丽新世界》这些喜剧片的票房成绩都可以跟《虎口脱险》相媲美。         90年代以来,许多喜剧电影明星都来自电视台的独角喜剧节目,其中包括2002年以212万欧元加盟《女王任务》的德布兹,有以电视系列喜剧《男孩女孩》迅速窜红的搞怪小生让·杜亚尔丹,《芥辣刑警》中肥头大耳的矮个子米歇尔·穆勒也像菲奈斯一样,最早在戏剧酒吧为人表演小成本搞笑剧而得名。1992年以黑色喜剧《人咬狗》而成名的比利时人鲍勒沃尔德如今也成为法国影坛喜剧新星中的实力派,今年的新作《领奖台》票房看好。        在让-皮埃尔·热奈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多米尼克·皮农和让-克罗德·戴福斯(《黑店狂想曲》、《迷儿城》、《天使爱米丽》)也给喜剧增添了新鲜的色彩。何塞·加西亚(《笑与罚》、《炮弹煤球》)和阿杜斯·德·伯格恩(《情场世界波》)也风头正劲,加上布尔维尔和高吕什之后顶起喜剧大梁的米歇尔·布朗和克拉维耶,当今的法国喜剧真是群星灿烂。 如果说杰拉尔·乌里与菲奈斯时代的喜剧是激进的讽刺,那么阿兰·查巴特时代的喜剧就是漫画式夸张,这是法国新喜剧最大的特点。法国新喜剧不仅继承了老一辈喜剧演员的戏剧传统,而且新一代的“剧团喜剧”造就了一批能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人才。从《时空急转弯》以来的喜剧都带有漫画色彩,除了剧本、对白以及演员的表演之外,还容纳了荒诞的 幻想情节、特技效果、漫画构图和夸张服饰与化妆术,开此风气之先的是克罗德·吉迪,最成功的则是查巴特,他现在成为法国喜剧电影的当家人物,编、导、演样样全能,《好狗迪迪》和《女王任务》票房收入和口碑都不错,如今史前石器时代漫画喜剧《森林鲁滨逊》正在热映,有望成为法国年度最好的喜剧片。 法国喜剧点滴     法国喜剧题材的电影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一时之下竟不知从哪里谈起。这里我姑且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喜剧系列作品,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同学们了解法国喜剧的典型特点和总体特征。     这两个系列一个是老牌笑星易斯·德·菲奈斯 主演的系列作品;另一个是目前当红喜剧小生贾梅尔·德布兹参与过的《Asterix and Obelix》(阿斯特利斯和奥比里克斯 )系列。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老一少的组合来阐述法国喜剧电影的精粹。 路易·德·菲奈斯 (Louis de Funès) (1914-1983) 星座:狮子座 职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于一个西班牙裔中产阶级家庭。菲奈斯出生时,戏剧家莫里哀逝世271年,电影之父路易斯·卢米埃尔50岁,列宁44岁,卓别林和希特勒都是25岁,希区柯克15岁,法国喜剧演员让·迦本和塔蒂分别只有10岁和6岁,奥地利的费迪南大公刚刚被刺,而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袖戈达尔和特吕弗都还没有出生。       菲奈斯成长在欧洲历史上最干燥、惶恐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想在戏剧上有所发展,但他没能在动荡的岁月找到合适的起点,而是在皮货店里捡别针,照相馆里当小工,最讨厌数字的他还当过会计。 如果说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烦恼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戏剧和音乐的道路上怀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课,那么,与菲奈斯同时代涌现的杰出电影人之多,风格之多样,发展之迅速则显得难以预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国电影界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年代。与菲奈斯同龄两位著名的喜剧明星让·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经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西默农笔下的“法国版福尔摩斯”梅格雷探长而成名,塔蒂则因他轻松滑稽的生活轻喜剧而成为法国人心中的偶像,还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剧明星费南代尔(Fernandel),加上当时年轻有为喜剧新秀安德烈·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国电影院里笑声最多的年代。 60年代初,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运动“新浪潮”涌起一批法国新导演,戈达尔,雷诺阿,特吕弗和马勒,这是一批才华横溢的电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艺生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都拿出了自己在电影史上叫得响的代表作,法国电影也因而进入了继“默片时代”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而新浪潮运动倡导的严肃、简约和写实的电影风格,恰恰与菲奈斯的夸张讽刺喜剧格格不入。 菲奈斯在“警察系列”电影中塑造的那个阴奉阳违、鬼头鬼脑的警察局副局长路德维克就更加自私怪戾,这是一套先后拍摄了6部的法国喜剧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剧:《圣特罗佩的警察》、《警察在纽约》、《警察结婚记》、《散步的警察》、《警察与外星人》和《警察与女警察》,这一群法国富翁度假别墅最多的小城圣特罗佩的围绕在菲奈斯的身边不折不扣的鸵鸟警察,他们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种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责任,领功封赏却争先恐后,经常纠缠在一些与破案无关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从此打下了一个“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尔森的美国“白头神探”和后来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与过去那些喜剧演员的重要区别在于,他成功地表现了喜剧中被讽刺的对象,并使一群可气、可恨的人物成为喜剧主角,抓住了这些人的本质特征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处,因而他的讽刺是激进的,从市侩到名人,从小气鬼到大资本家,从知识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质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镜效果,人们在看到那些自私、蛮横、骄傲、独断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 1983年1月27日,菲奈斯因心脏病发逝世,回望法国喜剧电影我们发现与菲奈斯同活跃银屏上的还有布尔维尔,考吕什等优秀演员,但都被菲奈斯的笑脸给淹没了,菲奈斯制造了一个时代。    1946年,《巴比松的诱惑》(La Tentation de Barbizon),菲奈斯的第一部电影。 1956年,《穿越巴黎》(La Traversée de Paris),菲奈斯的成名作,在影片中他与法国老牌影星让·迦本(Jean Gabin)和布尔维尔(Bourvil) 共同合作,使法国观众发现了这个32岁的喜剧天才。 1964年,《芳托马斯》(Fantocircmas),菲奈斯与让·马雷重新演绎芳托马斯电影。 1964年,《圣特罗佩的警察》(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电影,该系列前后共拍摄了6部。 1966年,《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喜剧电影,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喜剧电影。 1967年,《长长的假期》(Les Grandes Vacances),与克劳德·让莎(Claude Gensac)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夫妻,之后他们先后在10部电影中扮演夫妻。 1967年,《奥斯卡》(Oscar),根据菲奈斯主演的同名戏剧改编的讽刺喜剧。 1973年,《雅各布教士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菲奈斯本人最满意的作品。 1980年,《吝啬鬼》(L’Avare),菲奈斯自导自演了梦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讽刺喜剧。 1982年,《警察与女警察》(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菲奈斯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虎口脱险 (1966)(Grande vadrouille, La)  导 演:盖拉德·欧利 编 剧:丹尼尔·汤普森 主 演:布尔维尔 路易·德·费内斯 特利·托马斯 Louis de Funès Pierre Bastien (更多) 上 映:1966年12月8日 地 区:英国 法国 语 言:德语 法语 英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32分钟 类 型:喜剧片 译制片 more 贾梅尔·德布兹(Jamel Debbouze), 著名的喜剧大师、演员和制作人,具有超常的喜剧天赋(其代表作有《埃及艳后的任务(Asterix and Obelix: Mission Cleopatra)》)在拉契得·波查拉执导的影片光荣岁月(Indigenes)中有出色演出的德布兹在200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饱受各方好评,并一举夺得了影展的最佳男演员奖项(同时获奖的还有萨米·纳斯瑞、萨米·布阿基拉、罗什迪·泽姆和贝尔纳·布兰康)。作为喜剧明星,德布兹不仅能够在电影大荧幕上有出色的表演,同时他也能胜任单口喜剧小品。     法国影片(Asterix and Obelix) 《阿斯特利斯和奥比里克斯》 系列是根据是根据法国著名同名漫画系列改编的影片。包括《勇士斗恺撒》(Asterix and Obelix Take On Caesar)和《埃及艳后的任务》(Asterix and Obelix Mission Cleopatra).     来自西班牙媒体的消息,足球巨星齐达内(Zinedine Zidane)、大卫·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车王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将参加影片《阿斯特利斯与奥运会》(Asterix and Obelix at the Olympic Games)的拍摄,并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阿斯特利斯与奥运会》是根据法国著名漫画系列《阿斯特利斯和奥比里克斯》(Asterix and Obelix)改编的影片中的最新一部。 埃及艳后的任务 (2002)(Asterix & Obelix: Mission Cleo)  导 演:亚伦·夏巴 主 演: 莫妮卡·贝鲁西 热拉尔·德帕迪约 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埃 上 映:2002年1月30日 地 区:法国 德国 类 型:喜剧片     埃及艳后的任务[法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影片]  本片获得2003年度法国恺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故事描述埃及艳后和凯撒大帝打赌,下令3个月内建筑一座皇宫,显现埃及人的建筑超人一等。建筑师奴美洛比斯(贾梅尔德布兹饰)负责这项超乎人力的任务,于是他只得求助于祭司帕诺拉米克斯(克罗德利希饰)。祭司以他的神力饮料,让所有工人精神百倍,日以继夜的工作。但是另一位建筑师安莫柏菲(杰哈达蒙饰)心存嫉妒,想尽了办法来破坏。导演夏巴自己饰演凯撒大帝,他一方面不希望埃及艳后达成任务,但又期待与她在新王宫中相会。 影片片段     必须加以补充的是,法国的喜剧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电影类型而存在的.客观的说,喜剧情节贯穿法国电影的始终,许多”银幕硬汉”同时也是优秀的喜剧演员,从我们熟悉的贝尔蒙多到现在的让·雷诺,可以说是喜剧造就了法国电影的繁荣. 阿兰·德隆 Alain Delon 主要职业:Actor 出生日期:1935-11-08 出生地点:法国的Sceaux市 阿兰·德隆以一部《黑郁金香》,曾让多少青少年如醉如痴。德隆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他从影50多个春秋 ,主演了80多部电影,塑造了80余个性格各异的人物;阿兰·德隆在爱情上是失败的,他先后与4个女人共同生活过,但到了晚年却落得个孑身一人。阿兰·德隆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本身就是一部演不完的电影。“任何人都无法撰写我的历史。”他曾这样对人说。     “佐罗”阿兰·德隆是很多中国观众心目中一个时代的偶像 .   德隆一开始几乎饰演的全是年轻、强壮、甚至道德上有些堕落的年轻人。后来,因为他那令人屏息的英俊相貌,他也得到了一些温柔情人或风流英雄的角色.    姓名:让-保罗-贝尔蒙多  出生年月:1933.04.09  英文名:Jean-Paul Belmondo  星座:白羊座   嗜好: 身高:180cm  国籍:法国       让·保罗·贝尔蒙多的父亲是法国有名的雕刻家。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贝尔蒙多却拥有一段短暂的业余拳击手生涯,但最终还是走上了从影的道路。他在1959年因成功主演影片《精疲力尽》而一举成名。该片是法国60年代新浪潮影片中的经典之作。贝尔蒙多以扮演具有特殊魅力的反英雄人物而著称,在法国影坛与阿兰德龙同享盛名。老当益壮的贝尔蒙多还参加了今年的第54届戛纳电影节,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在最近的几部动作片和喜剧片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这位老影星的精湛表演。 法兰西的双子星       佐罗和皮埃洛真该托法国大革命的福,它使王孙贵族和贫民百姓的结合成为了可能,所以才有了阿兰-德隆和让-保罗-贝尔蒙多。这两个法国男子的气质迥然不同,但却拥有同样多的崇拜者。他们一个是欧罗巴的黑郁金香,一个是法兰西的王中王;一个有着雕塑般英俊的面孔,一个有着邻家阿舅撅起的嘴唇;一个眼底里是冰冷的湖水,一个双眸中是欢快的炭火;一个像侠客喜欢独来独往,一个如赶集希望结伴同行;一个好像人海孤鸿高傲得让你可望不可及,一个宛若上门女婿亲切得叫老丈人发蒙。前者在女人心目中奇货可居,后者是家庭主妇的宠儿。       毋庸讳言,漂亮的演员,比如阿兰·德隆,自然比容貌逊色的演员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而一跃成为明星,但“丑男人”们,比如贝尔蒙多,凭自己的艺技同样可以跻身明星之列,仍然可以和他人打个平手,甚至超过他们也未可... 让·雷诺 ( Jean Reno) 职业  : 演员 所属地区: 法国 出生地 : 摩洛哥 生日  : 1948年7月30日 让·雷诺于1948年7月30日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原本生活在西班牙的父母当年为逃避弗朗西斯科的纳粹统治来到了北非。作为法国中生代演员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让·雷诺的功底扎实,戏路多变,他的演技在好莱坞也十分出名。比较出名的作品有《我们的故事》《这个杀手不太冷》《碟中谍》《爱情的魔力》《哥斯拉》等等。  王中王 (1982)(As des as) 导 演:盖拉德·欧利 编 剧:丹尼尔·汤普森 盖拉德·欧利 主 演:Stéphane Ferrara Yves Pignot Benno Sterzenbach Günter Meisner 弗兰克·霍夫曼 上 映:1982年10月27日 地 区:西德 法国 语 言:法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单声道 时 长:100分钟 类 型:喜剧片 冒险片     喜剧难拍,战争喜剧尤其如此。从严格意义上,由明星贝尔蒙多主演的法国电影《王中王》(1982)不一定能算得上是喜剧,但其中的喜剧因素却又十分显见,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边缘性的战争喜剧片也是说得过去的。导演在把握题材的时候,并没有一以贯之地通片贯穿喜剧韵味,而是运用辛辣的尖刻的讽刺手段,在关键的段落里对纳粹进行了嘲讽。   故事发生在1936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当年,就是在这个法西斯头子的淫威下,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拳击队教练乔治·加瓦利耶虽然痛恨德国法西斯,知道希特勒妄图利用奥运会的国际影响来为法西斯政权作宣传,但他不得不率领自己的队伍到柏林去参加拳击比赛。        法国运动员乘坐由巴黎开往柏林的列车,一路上大家满怀必胜信心。加瓦利耶曾经是一个出色的拳击运动员,外号“王中王”。他本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法国战斗机飞行员,击落过德军飞机,在法国名气很大。正是在这次大战中,他与一名德国空军军官甘特在空中交手,双方不分胜负。不打不相识。经过从空中到地面的较量,他们相互之间有了好感,成了好朋友。当时,他们都只有25岁。世事变迁,但二人仍保持着友谊。   在奥运会上他们又一次相遇了。在比赛中,甘特给加瓦利耶以大力支持,使法国拳击队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巧,一个犹太孩子卡尔在偶然的机会中出现了。由于他的家庭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父亲的书店被查封捣毁,家人也不知去向。加瓦利耶和卡尔相遇,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为了解救卡尔一家,加瓦利耶在甘特的帮助下,与纳粹分子进行了错综复杂的周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险。最后,英勇无畏的加瓦利耶终于战胜了敌人,把卡尔一家护送出国境。       本是一个沉重的逃亡题材,但在这里成为一个并不沉重的有关人间冷暖关爱的感人的故事。死里逃生成为最终结局,快乐正义的王中王,也给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总是一脸笑意的贝尔蒙多所扮演的“王中王”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拳击运动员善良勇敢的精神气质,给留下深刻印象。 王中王 影视鉴赏 第十一课 蒙太奇概述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视频片段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        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        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 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蒙太奇的分类     由于影视艺术的告诉发展,多种多样的拍摄技巧层出不穷,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设备的限制越来越小,这就带来了蒙太奇手法的极大丰富。     目前很难将形形色色的蒙太奇手法一一加以归类,这里我们仅仅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以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的实际作用为分类标准展开,同时也希望能以此作为同学们真正步入影视殿堂的开端。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叙事蒙太奇的分类 1.平行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     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 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视频片段 1 视频片段 2 2.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视频片段 视频片段 3.重复蒙太奇 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视频片段 4.连续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 5.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 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视频片段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1、抒情蒙太奇 是一种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让·米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亦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意义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     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相爱了,马尔蒂诺夫试探地问她是否永远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远!"紧接着画面中切入两个盛开的花枝的镜头。它本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 视频片段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视频片段 影视鉴赏 第十二课 蒙太奇与长镜头       上次课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蒙太奇。自从前苏联电影大师库里肖夫的“库里肖夫效应”试验以后,由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正式形成蒙太奇理论,蒙太奇就成为了电影的经典理论之一。     简单的说,蒙太奇即剪辑,用库里肖夫的例子来解释,就是先拍一个毫无表情的人物面部(注意毫无表情几个字),一团火,一碗食物(其他许多物品都可以),独立的看这三个镜头,他们并不能表达什么含义,但当把人脸镜头分别与火、食物镜头相连接后,观众就会以为镜头中的人物是冷了或是饿了(尽管画面中的人物毫无表情)。因此,蒙太奇就是通过不同镜头的组接来产生不同的含义,比如你拍一只趴着的猫,然后分别把它和鱼、老鼠、狗的镜头接在一起,就会发现猫分别表达了饿、凶猛、害怕的含义。      长镜头是指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理论(因为蒙太奇理论实际上是在利用观众的经验判断来引导观众,镜头间的事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甚至毫无联系)。相反,长镜头是对一个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拍摄,保持着运动画面的整体性。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长镜头和蒙太奇是不同的影片结构方式,如果简单的把把蒙太奇理解成各个镜头之间的衔接,那么长镜头就是以不间断的镜头来表现影视作品内在意图的方式。 曾经让国际知名大导演奥利弗·斯通折服的《云水谣》6分钟长镜       在影片中,为了完整地勾勒出40年代台湾的民俗民情,导演尹力拍摄了八个镜头,这些镜头最大限度的容纳了当时的台湾特有的景象:传统闽南戏、台湾布袋戏、当地的婚嫁、街头的小商贩、国民党士兵……几个镜头上天入 地、穿堂入室。要把它们组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这在传统实拍镜头的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云水谣》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将它们不落痕迹地连接在了一起。“制作完成后我们专门请来了在圈内以长镜头见长的顾长卫导演”尹力说:“看到这个‘长镜头’时,他问‘你们这个镜头是怎么拍的?” 短镜头和长镜头   从影视作品的结构上来讲,长镜头是和蒙太奇相对应的范畴,但是从影视作品的最小单位的概念上来理解,长镜头却是和短镜头相对应的理论。 什么是长镜头?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 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众所周知,镜头是构成蒙太奇句子的基本单位。换句话将,蒙太奇是以一个个镜头为对象的,离开了一个个镜头就无所谓蒙太奇。 可是这些构成蒙太奇的基本元素--镜头,却是千变万化的,当一个独立的镜头足以表现一个具体的场景和影视内涵的时候,它便可以脱离蒙太奇而存在。 这种镜头是特殊的,一般要占据较长的时间,也需要特殊的摄影技巧的配合,但从本质上来理解,这些特殊的镜头和普通的短小的镜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些镜头便成为了十分特殊的影视作品单位。 所以从影视作品的构成元素方面来理解,长镜头是和短镜头对应的最小单位;从影视作品的结构方式方面来理解,长镜头又是和蒙太奇相对应的组合方法。 视频片断 视频片断 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是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又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其特点是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和纪录功能,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之类形式元素的作用。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首先创立了长镜头理论。长镜头,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实际上就是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有人把长镜头称作“镜头内部蒙太奇”。       有人看到蒙太奇思维给电影带来的魅力,便把这种组接视觉形象与听觉效果的手段视为电影艺术的本性,将电影的基本叙事语法笼统归人蒙太奇中。在30年代,蒙太奇表现手法达到了成熟的高峰。可是不久,它便随着滥用而陷入僵局,显露出它的片面性:蒙太奇有人工的痕迹,有时不免破坏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关系,有着作假的可能。 因此,随着电影技术的改进(如胶片感光度加大,镜头的光学性能提高,电影机械的革新等),扩大了景深范围和表现领域,过去需要几个镜头的连接才能表达的内容,只需一个镜头即可完成,于是出现了长镜头理论,进一步强调电影的逼真性和客观性,强调要完整地再现生活的本来形态,提出摈弃传统的蒙太奇语言而着重于镜头内诸因素的表现力。 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蒙太奇理论的处理手法,是在“讲述事件”,这必然要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分割处理,从而破坏了感性的真实。 相反,景深镜头永远是“纪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巴赞希望电影工作者认识到电影画面本身所固有的原始力量,他认为,解释和阐明含义固然需要艺术技巧,但是通过不加修饰的画面来显示含义也是需要艺术技巧的。所有这些,构成了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也称“景深镜头”理论或“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分类     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 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固定长镜头 视频片断 变焦长镜头 视频片断 景深长镜头       能同时被眼看清楚的空间深度称为眼的成像空间深度,即是景深。     景深和长镜头---长镜头是段落镜头,一件事,不论大小,用一个镜头说完,可以理解成一种段落镜头。景深指的是光学透视的虚实问题。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结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记录得较为清晰。这就是说,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还有的画面上是只有被摄体清晰而前后者模糊,这些现象都是由镜头的景深特性造成的。可以说,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景深,将有助于拍出满意的画面。 运动长镜头 视频片断 视频片断 影视鉴赏 第十课 卓别林(1889~1977)Charlie  Chaplin,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 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 卓别林艺术生涯概述   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作为英国一家杂耍戏院演员的儿子,卓别林五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在伦敦演出时,他是个受人欢迎的儿童舞蹈演员,最后担任表演角色。1912年在美国演出期间,卓别林加入吉斯通公司。首次演出并不尽如人意,卓别林开始挖掘最后成为他最著名的一个角色:“小流浪汉”。11部电影之后,卓别林开始考虑担任导演。到了第13部电影,他正式成为导演,同时也是编剧。     在吉斯通的35部电影奠定了卓别林成为主要电影喜剧演员的地位,并给了他将自己舞台表演的特色融入银屏的机会。接着,他转投埃塞尼影片公司,有了完全的独立创作自由,小流浪汉也成为一个宽屏幕明星。1916年,卓别林来到Mutual公司,每周挣1万美金,并且拥有对电影的全部决定权。特别是《安乐街》,让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喜剧电影。在这些双卷电影之后,卓别林到了第一国立工作室,开始制作时间更长,更有魄力的电影。包括喜剧《孩子》,是继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第二部最大的无声电影。也使得联合主演杰基-库根一夜成名。到这个时候,卓别林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演员,其地位对于现代的观众来说是只可想象的,因为他是通过喜剧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他同其他三名银屏巨匠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联手创建了第一家现代制片公司联美公司,两年后导演《巴黎一妇人》而再度成名。1925年,制作了之后被公认为他的最大杰作的《淘金热》。     卓别林在有声领域也很成功,虽然在1936年拍摄《摩登时代》之前,他一直拒绝使用声效。1940年,拍摄反希特勒的政治讽刺剧《大独裁者》失败,同时个人生活也出现危机,与几个女人纠缠不清,还牵扯到女演员琼巴里控诉他的一桩生父确认诉讼案。二战后,卓别林的事业继续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他的和平主义倾向和所谓的反美倾向要求他接受调查。       卓别林还制作了黑色喜剧《凡杜尔先生》,但票房不佳。之后是他最精彩的有声喜剧《舞台生涯》。但由于牵涉到案子,直到二十年后才得以在洛杉矶放映。这部影片由卓别林配乐,获得了奥斯卡。1957年的《纽约王》和九年后的《香港女伯爵》成为他的关门之作。  卓别林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通过他对电影的清晰认识和他不断的尝试,为银屏喜剧设立了基本的规则,现在还被人们遵循着。他的银屏形象将永远是人们最熟悉的角色之一。 卓别林作品
本文档为【影视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5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