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_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_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举报
开通vip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_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 —从 张 居 正 到 魏 忠 贤 李伏明 摘 要 〕 中国传统政治本质上是一种 阴谋与暴力的统治 , 形式上却表现为伦理政 治 , 它 包含着自身所无法克服的 内在结构性矛盾 。 这一矛盾在明代被充分展开...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_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 —从 张 居 正 到 魏 忠 贤 李伏明 摘 要 〕 中国传统政治本质上是一种 阴谋与暴力的统治 , 形式上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伦理政 治 , 它 包含着自身所无法克服的 内在结构性矛盾 。 这一矛盾在明代被充分展开 , 导致 了明王 朝走进庸致与崩溃的深渊 。 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 包括其 间的 东林党人 , 尽管他们在历 史上所 扮演的角色颇不相 同 , 但他们无不例 外地成为伦理政治 矛盾的栖牲品 , 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 的悲剧 , 也不仅仅是明王朝的悲剧 , 更是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文化的悲剧 。 关 键 词 〕 伦理政治 结构性矛盾 张居正 魏忠 贤 党争 〔作者简介 〕 男 , 年生 , 硕士 , 吉安师专政法 系讲师 。 从张居正到魏忠贤的明代后期的历史历 来为人们所关注 。 前者是一名著名 的政治 家 , 其政治才能和成就令人称道 。 而后者在 人们心 目中简直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 不 过 , 他们的下场都是悲剧性的 , 都曾被人们 视为巨奸 。 如果从传统伦理政治文化的角度 进行考察 , 通过透视这些悲剧 , 我们将对中 国传统政治文化和明代后期的政治腐败有更 深刻的理解 。 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是由雄才大略的秦 始皇创立的 。 他大体是依据法家理论创立了 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 这种体制要求皇帝掌握着对人民生杀予夺的 绝对专制权力 。 用 “ 法 ” “ 术 ” “ 势 ” 等阴 谋和暴力手段来控制其臣 民 。 一切官僚机 构 , 一切臣民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旨意并 对其绝对负责 。 这显然就要求皇帝有足够的 能力与魄力来行使其绝对的权力 , 有效地控 制和驾驭其臣民 。 然而 , 由世袭而产生的皇 帝完全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 。 况且 , 政权的 维系并不能仅仅依靠阴谋和暴力手段 , 它必 须获得某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支持才有可能长 治久安 。 秦始皇忽略了这一点 , 结果导致秦 二世而亡 , 继秦而起的汉王朝在 “ 汉承秦 制 ” 的同时 , 不得不对统治策略进行新的思 考和探索 。 于是有了董仲舒的理论创造 。 他 抬出了一个有意志的 “ 天 ” , 强调人间的一 切都是由天意安排的 , 包括皇帝在内的任何 人都不能违背 “ 天 ” 的意志 , 否则即会遭到 “ 天 ” 的灾难性的惩罚 。 他进一步强调 , 中 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 正是天意的安 排 , 而儒家所倡导的 “ 三纲五常 ” 之类伦理 道德规范也是天意的表现 。 “ 道之大原出于 天 , 天不变 , 道亦不变 ” ①。 这样 , 董仲舒 便赋予了这一政体以至高无上的道德价值 , 使之获得了绝对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 , 从而 获得 了新的生命力 。 现在 , 不是阴谋和暴 力 , 而是 “ 天意 ” 及其表现即儒家的伦理道 德规范构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基 础 。 显然 , 只要 “ 天意 ” 获得了广泛的社会 收稿 日期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 卷 年 支持和认可 ,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也就 具备了坚实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 , 这对政 权的长治久安无疑十分有利 。 因此 , 汉武帝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 罢默百家 , 独尊儒 术 ” 。 从此 ,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官 方哲学 , 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一种信念 即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乃是天命所归 , 这是其存在的终极基础 。 然而 , 没有任何现实的力量能够保证儒 家的伦理道德纲常被人们绝对地遵循 —道德 自律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 而君主专制统 治的本质乃是阴谋与暴力的统治 , 统治者不 会也不可能放弃阴谋与暴力 。 要求人们用儒 家的伦理道德来评判和规范本质上是阴谋和 暴力的专制统治者的行为无疑是极端困难 的 , 只能导致具体政治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 脱节 , 使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表面化和仪式 化 , 并且会让表面和仪式掩盖阴谋和暴力本 身 。 这就必然引发尖锐复杂的政治矛盾 。 况 且 , 道德教条是抽象的 , 即便人们愿意坚守 它们 , 也难以有效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 而不引起矛盾 , 毕竟 , 人们完全可能从同一 事实中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道德结论 。 这表 明 , 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存在着 自身无法克 服的内在矛盾 。 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继承和发展了传 统的伦理政治体制 。 他同样把天命和儒家的 伦理道德规范视为王朝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基 础 , 因此他 “ 自即位 以来 , 制礼乐 , 定法 制 , 改衣冠 , 制章服 , 正纲常 , 明上下 , 尽 复先王之旧 ⋯⋯忠君 , 孝亲 , 治人 , 修己 , 尽在此矣 ” 。 , 强调儒家经典 《大学 》乃 “治天下之本 , 不必他求 ” 。 不过 , 朱元璋 实际上更相信阴谋和暴力而不是儒家伦理教 条的作用 , 他知道官员们不可能真正以儒家 的伦理道德自律 , 所以他一方面设立特务机 构严密监视人们的言行 , 同时 “远稽汉唐 , 略加损益 , 变参宋朝之典 ” ③ , 把一切权力 集中于皇帝之手 , 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废除 由来已久的垂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他说 “ 自秦始置垂相 , 不旋踵而亡 。 汉唐宋 因之 , 虽有贤相 , 然其间所用者 , 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 。 我朝罢相 , 设五府 、 六部 、 都察 院 、 通政司 、 大理寺等衙门 , 分理天下庶 务 , 彼此领顽 , 不敢相压 , 事皆朝廷总之 , 所以稳当 。 ” ④ 这充分表明在朱元璋的心 目中被人们认 为具有至高无上价值的儒家伦理纲常的实际 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 因此他对各级官员持不 信任态度 , 只好把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 这 就要求皇帝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行使其绝 对的专制权力 , 亲自处理各种繁杂的行政事 务 。 问题是 , 即使皇帝再有能耐 , 精力再超 人 , 也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 。 雄才大略 的朱元璋即不得不设置内阁 , 作为 自己的秘 书和顾问机构 , 不过 内阁本身无任何决策 权 , 显然 , 如果以后的皇帝无力或不愿意去 处理繁杂的政务 , 那么就只有由他人代行部 分皇权方能维持政权机构的运行 。 最简便的 做法当然是委政内阁和宦官集团 , 让他们在 相互牵制之中有效地代理皇帝处理部分政 务 。 事实上 , 明成祖时即开始了这一进程 。 到明英宗时期形成了内阁 “票拟 ” 制度 , 而 皇帝的批红也往往由秉笔太监代行 。 于是出 现了 ‘ 内阁之票拟 , 不得不决于 内监之批 红 , 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 于是朝廷之纪纲 , 贤士大夫之进退 , 悉颠倒于其手 ” ⑤的腐败 政治现象 。 尽管朱元璋不敢相信儒家伦理教条的力 量 , 但由于这是其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渊 源 , 因此他又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人们绝对遵 循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 为此 , 他设立强大的 监察机构以监督和批评各级官员 。 这些被称 为 “ 言官 ” 的监察官员当然只是从儒家的伦 理教条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的现实具体需要出 发来监督和评价官员们的全部行为 。 由于他 们是皇帝的耳 目 , 又拥有被认为具有至高无 上价值的儒家伦理教条作为自己的武器 , 因 而往往拥有很大的权势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 甚至能够 “ 结党求胜 , 内则奴隶公卿 , 外则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伏明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 草芥司属 , 任情态横 ” ⑥。 他们虽不直接处 理政务 , 却能够对行政官员们评头品足 , 直 接影响其前途和命运 。 这样 , 明王朝伦理政治体制就存在着显 著的结构性失调 皇权的过分集中必然要求 内阁和宦官分享部分皇权 , 除非有充分的事 实表明他们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正当信任与委 托 , 否则 , 他们的权力即是非法的 , 因而会 遭到舆论的严厉批评与抨击 。 人们完全有理 由怀疑这些人的权力的获得是蒙蔽和欺骗皇 帝的结果 。 这就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尖 锐矛盾 , 危害政权机器的运行和社会的稳 定 。 不过 既然由于皇帝无力或不愿费力处 理朝政 , 而繁杂的帝国行政事务又是必须得 到处理的 , 那么 , 人们只能接受内阁和宦官 分享部分皇权的现实 。 当然言官们也就有充 分的理由严格监督他们是否滥用 了权力 , 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理论上是看他们是否能够严格遵守儒家 伦理道德规范 , 这实际上只能是要求他们因 循守旧 , 维持各方面的平衡与妥协 , 以保证 统治集团的必要 团结和政权机器的基本运 行 。 这就必然大大地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 , 导致政治的腐败 。 当然 , 皇帝随时有可能打破平衡与妥协 的局面 , 他可能给予内阁或宦官任意一方以 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 使之拥有更大的权势 , 甚至对他们的种种非法行为也予以默许和宽 容。 不用说 , 一 这些人完全可能狐假虎威 , 打 击那些对他们不利的言官和其它官员 , 结党 营私 , 专权乱政 。 于是出现了诸如王振 、 刘 瑾 、 ’ 严篙等臭名昭著的人物 。 刘瑾甚至能够 在叶定程度上控制朝廷 , 声称 “满朝公卿 , 皆出我门严 。 。 这必然引起言官和其它官员 的极大愤怒 , 一 从而激化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 矛盾 , 使政治进一步腐败 , 甚至出现解体的 危险 。 当然要明王朝彻底崩溃是不容易的 , 它毕竟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 , 同 时由于政府机构间的 “相互颇顽 ” , 因而具 有较强的生命力 。 正因为如此 , 那些打破矛 盾平衡和妥协 , 使矛盾过于尖锐化的宦官或 内阁大学士 , 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 落得可悲 的下场 , 王振 、 刘瑾 、 严禽等人概莫例外 。 我们将看到 , 从张居正到魏忠贤 , 也包括其 间的东林党人 , 他们为了实现 自己崇高或卑 鄙的目标 , 打破了矛盾的平衡与妥协 , 结果 只能以悲剧结束 。 张居正也是在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重重 矛盾中通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才当上内阁首 辅的 。 不过 , 他不仅仅有老辣的权术 , 更有 富国强兵的宏大政治抱负 。 雄心勃勃的张居 正无法容忍 当时的上下姑息为政 、 百事推 诱 一 、 行政效率极为低下的腐败局面 , “慨然 以天下为己任 ” ⑧ , 试图通过 自己的努力 , 使明王朝这座将纪而未纪 ” 的大厦 “ 振而举 之 ” ⑨。 然而 , 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 , 在理论 上并无决策权而只有票拟权和建议权 , 因而 他没有足够合法权力来实现其政治抱负 。 好 在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 , 张居正不仅得到了 当时年幼的万历皇帝及皇太后 的支持和信 任 , 而且得到了皇帝的近侍 、 司礼太监冯保 的大力襄助 , 这样他才有机会代理部分皇 权 , 掌握着朝廷的实际决策权 。 于是 , 他大 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 经过艰苦的努力 , 张居 正初步实现了其富国强兵的政治抱负 。 史称 “ 其时中外义安 , 海内殷阜 , 纪纲法度莫不 修明 ’, , 。 但张居正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承担 了巨大的政治风险 。 作为一个内阁首辅 , 张 居正在理论上并无决策权 , 他只能是利用皇 帝和皇太后 的支持和信任 , 利用冯保的襄 助 , 曲折地实现其政治 目标 。 换言之 , 他是 用权术来使自己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 虽万里 外 , 朝下而夕奉行 ” ⑧。 然而 , 即使人们不 得不接受他代理部分皇权的现实 , 但肯定不 能容忍他利用权术将权力实际地集中在自己 手中 , 更不能容忍他威胁 自己的利益 。 而张 居正的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措施的目的正是要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 卷 年 改变从前上下姑息为政 、 百事推诱的腐败政 治局面 , 这就必然会直接损害一些官僚的既 得利益 。 于是 , 张居正很快被攻击为冒用主 权 , 作威作福 , 违背儒家道德精神 , 推行苛 政的奸臣 。 出于对张居正的高度信任 , 万历 皇帝严厉惩处了这些攻击者 。 显然 , 皇帝的 高度信任的强大支持是张居正推行新政 , 实 现其政治抱负的必要条件 。 但这样一来便破 坏了政府机构间 “相互颇顽 ” 的体制设计意 图 。 言官们遂难 以履行 自己 的职责 。 “ 由 是 , 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 , 而心不平 ” ⑩。 只要一有可能 , 他们便会向张居正发难 。 万 历五年 巧 年 秋天 , 张父在老家江陵去 世 , 按照儒家礼制规定 , 张居正必须离职守 丧 , 但万历皇帝和皇太后 “夺情 ” 留任了张 居正 。 这种有违儒家礼制的做法立即使张居 正成为众矢之的 。 尽管万历皇帝又一次给予 张居正强大支持 , 但张居正 由此在不少人的 心 目中成为一个不忠不孝的恶奸 。 不用说 , 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 便会落得一个 极为可悲的下场 。 虽然张居正利用其权术取 得了显而易见的政治社会成就 , 但这不足以 改变其悲剧性命运 , 况且他也有一些不甚检 点的地方 , 如受贿或变相受贿等等 。 张居正生前并没有看到悲剧的发生 , 但 悲剧是无可避免的 。 张居正死后仅半年 , 即 被舆论攻击成为一个虚伪毒辣的 臣奸 。 随 即 , 襄助张居正的太监冯保被清洗 。 最后 ,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 , 万历皇帝宣布张居正 为 “专权乱政 ” 的大奸臣 。 这样 , 一代卓有 成就的政治家就这样成为明王朝伦理政治体 制内在结构性矛盾的牺牲品 。 他的悲剧对明 朝后期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使明王朝从此走进了腐败与崩溃的深渊 。 首先 , 张居正的悲剧极大地刺激了万历 皇帝 。 他万万无法想到 , 自己从前所一直敬 仰的老师张居正和朝夕相处的大伴冯保竟然 是为舆论所不容的专权乱政的大奸臣 。 这不 能不使他感到震惊和心寒 , 以致于此后他再 也无法信任内阁和宦官集团 。 况且他现在还 面临着强大的舆论压力 , 那些言官们不断在 劝谏的名义下对他发出警告 , 要求他对张居 正事件负责并很好地汲取教训 。 这就意味 着 , 现在万历皇帝再也无法委政内阁或宦官 集团 , 而必须亲 自总揽朝政 , 独断朝纲 。 这 正是明王朝政治体制的设计要求 。 然而 , 这 无论如何不是万历皇帝的能力和魄力所能做 到的 。 而另一方面 , 张居正的后继者也不得 不以张居正的悲剧为殷鉴 , 为政务为宽大 , 处处充当 “ 和事佬 ” 。 史称 , 从申时行到方 从哲 , 诸位内阁首辅都是 “外畏清议 , 内固 恩宠 , 依阿 自守 , 掩饰取名 , 弼谐无闻 ’, ⑩。但 他们依然遭到言官们的严厉批评与指责 。双 方之间矛盾重重 , 以致于 “ 内阁所是 , 外论必 以为非 , 内阁所非 , 外论必 以为是 ” ⑩ , 这样 , 内阁便难以协助皇帝有效处理政务 , 大量的 帝国行政事务也就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处 理 。 由此 , 明王朝中央政府事实上丧失了领 导全局的核心与能力 。 到万历晚期 , 明王朝 政府各部门已经是 “职业尽弛 , 上下解体 ” 了 , 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 。 后世的史家当然有理由指责万历皇帝的 荒怠与无能 , 但仔细分析起来 , 那些肆无忌 惮的言官们似应负更大的责任 。 正是他们无 视实际的教条主义态度和 自私 自利精神把万 历皇帝推到 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 把内阁搞 瘫 , 致使了中央政府丧失了领导全局的核心 与能力 。 特别是在对明后期政治产生了极为 恶劣影响的所谓的 “ 争国本 ” 事件中 , 言官 们不依不饶的做法一方面沉重地打击了万历 皇帝 , 同时也使得内阁无法顺利运作 。 应当 说 , 万历皇帝的意图虽有 “ 以幼凌长 ” , 违 背儒家礼制之嫌 , 但也并非完全非法 , 在历 史上也不是无例可循 。 当然 , 这些言官也不 过是在履行体制所赋予他们的职责 。 从前由 于受到张居正的压制 , 他们几乎无法真正地 履行职能 , 发挥作用 , 现在张居正被清算 , 他们当然要极取教训 , 捍卫儒家伦理道德的 尊严 , 严防张居正第二出现 , 因此他们完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伏明 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 有理由 “ 争砺锋锐 , 搏击当路 ” ⑩, 对朝政 进行严厉的批评和监督 。 问题是 , 言官们如 此坚定的态度并不可能动摇万历皇帝的绝对 合法性地位 , 而内阁行政官员也有理由默认 或支持万历皇帝的意图 。 因此 , 这只能使得 内阁长期处于无休止的舆论攻击之中 , 万历 皇帝长期陷人无休止的争吵的包围之中 。 后 来 , 烦不胜烦又无可奈何的万历皇帝干脆奉 行 “ 无为而治 ” , 长期深居宫 中 , 不理朝 政 。 由此 , , 明王朝统治集团无可避免地走向 了分裂 , 形成了激烈复杂的党争 。 这种党争 使明王朝的政治更加腐败和黑暗 , 直至最后 的覆亡 。 在明末的党争中 , 东林党人扮演着最为 重要的角色 , 他们也历来获得人们的同情与 赞赏 。 然而 , 东林党人的声誉并非来 自其政 治社会成就 , 而是来 自他们对儒家道德原则 的坚定信念和在历次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来 的气节和人格 。 尽管他们对当时腐败黑暗的 政治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 主张进行一些政治 和经济的改革 , 但他们拿不出有效的对症良 方 , 只是坚定地从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 出 发 , “ 裁量人物 , 皆议国政 ” ⑧, 对最高当 局施加强大的舆论压力 , 排斥和打击他们所 认定的 “ 小人 ” , 并尽可能利用京察 、 大 计 、 廷推 、 行取等机会争取党人参政掌权 。 实际上 , 东林党人全部努力方向和成果只是 彻底阻挠了万历皇帝 “ 以幼凌长 ” 的意图的 实现 , 取得了 “ 争国本 ” 斗争的最后胜利 。 但这一胜利不仅使明王朝的统治机器全面瘫 痪 , 更为自身的悲剧性命运埋下了伏笔 。 由于东林党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动摇万 历皇帝的绝对合法性地位 , 也不可能改变他 无力总揽朝政 、 独断朝纲的现实 , 因此 , 他 们集中攻击那些支持或默认万历皇帝 “ 以幼 凌长 ” 意图的内阁行政官员和其它官员 , 指 责那些人是违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 “ 小 人 ” , 并设法排斥打击之 。 而那些被东林党 人攻击的官员们为了维护 自己的利益 , 也设 法结成各个朋党 , 如浙党 、 齐党 、 昆党 、 宣 党等等 , 猛烈反击东林党人 。 尽管东林党人 一时取得了 “ 争国本 ” 胜利 , 并在天启初 年掌握了中央的很大一部分权力 , 但他们并 无多少作为 , 只是不顾一切地排挤打击反对 派 , 终于使他们 自己溃灭于以魏忠贤为首的 阉党的血腥镇压之中 。 如果说由于张居正和冯保的影响 , 万历 皇帝既无法信任和支持内阁 , 也无法委政于 宦官集团 , 但到了天启皇帝时就不存在这样 的障碍了 。 太监魏忠贤设法获得了天启皇帝 的信任和支持 。 而此时 , 宫廷外东林党人与 其反对派正展开着激烈的政治斗争 。 在这种 形势下 , 魏忠贤利用着天启皇帝的支持和信 任 , 逐步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心 。 这 当然为东林党人所不容 。 于是 , 他们纷纷强 烈抨击魏忠贤 , 到天启 四年 年 东林 党人杨涟上疏参奏魏忠贤二十四 “ 大奸恶 ” 时达到高潮 。 由于得到天启皇帝的支持和信 任 , 魏忠贤并不因此而垮台 , 东林党的反对 派反而因此找到了强有力的靠山 。 他们团结 在魏忠贤的周围 , 形成了所谓的阉党 , 并对 东林党进行大规模的镇压和迫害 , 东林党因 此溃灭 。 东林党人的悲剧在于 , 他们绝大多数真 诚地相信儒家伦理道德原则的绝对价值 , 以 致于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它 。 但正如我 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 , 完全按儒家伦理道德 去规范和评价本质上是阴谋和暴力的君主专 制统治只能引发出尖锐复杂的政治矛盾 , 东 林党人无所顾忌而一味排挤打击反对派 , 其 悲剧可以说是 “咎由自取 ” , 应当说 , 在明 中央政府长期丧失领导全局的核心与能力的 情况下 , 出现一个新的权力枢纽与核心是非 常必要的 。 魏忠贤的可恶或者说可悲在于 , 他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解决长期遗留下 来的大量的政治和经济社会问题 , 而是不遗 余力地残酷镇压其政敌东林党人 , 并想方设 法巩固和炫耀 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 在全国实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吉安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 卷 年 行恐怖统治 。 本来 , 魏忠贤的巨大的权力只 是来 自于天启皇帝的支持和信任 , 就象当初 张居正的巨大的权威只是来自于万历皇帝的 支持和信任一样 , 从体制设计意图而言是非 法的 。 魏忠贤作为一个身份卑微 、 为士人所 不齿的宦官 , 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 , 肯定是 令人无法容忍 的 , 必然引起社会的广泛不 满 , 而其政敌东林党人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 化基础 。 这就注定了其可悲的下场 。 正因为 如此 , 阉党在清洗完东林党人 , 控制了政权 以后 , 他们 自己就起了内江 , 也因为如此 , 继天启皇帝而后的崇祯皇帝不费吹灰之力便 粉碎了阉党 , 魏忠贤和他的亲信或被处死 , 或被迫自杀 。 魏忠贤在人们心 目中几乎是一 种冤孽般的存在 。 尽管崇祯皇帝粉碎了阉党 , 也尽管他是 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皇帝 , 但他依然无法按 照体制设计要求总揽朝政 , 独断朝纲 。 而残 余的东林党人及其支持者在恢复权力后 , 并 没有以大局为重 ,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迫切需 要解决的政治 、 军事和经济社会问题 , 只是 一味地算旧帐 , 排斥和打击所谓的阉党残余 和其他小人 , 致使崇祯朝内的党争依然十分 激烈 , 统治机器依然无法有效动作 。 最后 , 天灾人祸内优外患的夹击终于使腐败不堪的 明王朝很快覆灭于李 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 争的熊熊烈火之中 。 总之 , 自从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体制确 立以来 , 其内部就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矛盾 , 存在着结构性失调 。 而朱元璋的做法 , 客观 上使得这一内在矛盾更为尖锐复杂 , 致使明 王朝行政效率低下 , 政治社会腐败 。 卓越的 政治家张居正试图有所作为 , 并取得了重大 的成就 , 结果成为体制的牺牲品 , 而东林党 人的努力更使之雪上加霜 , 自己也落得可悲 的下场 。 至于魏忠贤 , 其区别于张居正的只 在于 , 他没有利用权力在政治社会经济上有 所作为 , 而只是一味地实行恐怖 。 他当然给 后人留下 了更多的骂名 , 其悲剧的性质 , 则 与张居正并无多大区别 。 把政治家张居正和 无赖魏忠贤相提并论 , 其实是对中国传统伦 理政治体制的莫大嘲讽 , 永远值得我们深 思 。 注释 ①《汉书 · 蓝仲舒传 》。 ② 明 实录 古诗主题教学实录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记录草船借箭名师教学实录中医师承医师节目词窦桂梅的所有教学实录 · 太祖实录 》卷 ③《明实录 · 太祖实录 卷 ④《明实录 · 太祖实录 》卷 ⑤《明史 》卷 《职官志 》。 ⑥《明史 》卷 《张纽传 》 ⑦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 《刘瑾用事 》。 逛 ⑧⑩《明史 卷 张居正传 》。 ⑨《张太岳文集 卷 《京师重修贡院记 》。 ⑩ 明史 卷 《赞 》。 姻颐勿黄宗羲 《明儒学案 》卷 。 明史 卷 一 《方从哲传 。 ⑩夏燮 《明通鉴 》卷 。 主要参考文献 、 张廷玉等撰 《明史 》,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 ,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张居正 《张太岳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万历 刊本 。 、 夏燮 《明通鉴 , 上海书店影印本 。 、 黄宗羲 《明儒学案 ,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牟复礼 、 崔瑞德等编 , 张书生等译 剑桥中国明 代史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朱东润 《张居正 大传 》武 汉 湖北人 民 出版社 年出版 。 、 谢国祯 《明末清初的党社运动 , 明末清初的 学风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年出版 。 、 侯外庐主编 中国思想史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年出版 。
本文档为【伦理政治的内在矛盾与明后期的腐败_从张居正到魏忠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52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0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3-10
浏览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