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举报
开通vip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汇总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表现: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表现:哲学通过对旧思想和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辩证唯物论部分 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哲学原理汇总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和升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表现:哲学通过对旧思想和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辩证唯物论部分 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自己的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尊重自然,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当前经济发展中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等热点问题) 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方面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间内,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某个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刻舟求剑,飞矢不动),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 4. 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处罚;二要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古代思想中“常体,常数,常道,天命”都是指规律。 5. 意识能动性原理: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①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作用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8.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 (实践观,真理观) 实践观: 1、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 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①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②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观: 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唯物辩证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系统优化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的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新,旧事物的含义)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①对未来充满信心;②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是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矛盾的观点(矛盾的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 1、矛盾的概念: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1),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3),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方法论:①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即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7、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抓本质)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注意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凡是评价一个事物或人,看问题时都强调抓主流、抓本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凡是做事情时,都应是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或出现以下词的:主导,主体,主流,优势,总体上,大多数,实质,本质的都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出现以下词的:中心,重点,突破口,关键,根本上,的均为抓主要矛盾。 8、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9、辩证的否定观: 内涵: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有保留,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既要尊重书本和权威,又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看问题要有批判精神,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肯定一切,不否定一切。 10、矛盾的分析方法: (1)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看问题(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的认识秩序)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抓重点,抓关键,抓紧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 (6) 分清主流支流,抓本质,抓主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7)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历史唯物主义:(拥有美好人生;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2、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3、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价值观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5、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怎么样) (1)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政治破题陷阱: 1、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使人聪明; 2、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4、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6、 物质是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7、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8、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9、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1、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12、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数与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3、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因此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14、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5、 实践产生于认识的需要。 16、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17、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18、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9、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0、 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1、 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它是永恒的。 22、 人的认识的反复性表明,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3、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4、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取消事物的固有联系,创立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25、 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26、 发展就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 27、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28、 质变是一种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9、 事物的发展是由质变到量变再到新的质变的过程。 30、 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31、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32、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 33、 事事有矛盾,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一面是对立,一面是统一。 34、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我们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 35、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36、 认识的秩序是由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 37、 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38、 创新就是突破规律,超越现实。 39、 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40、 一切事物都是由肯定走向否定 41、 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42、 事物只有在否定中才能发展 43、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44、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45、 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化。 46、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7、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 48、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49、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0、 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51、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之和。 52、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53、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54、矛盾的两个基本性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唯物辩证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5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5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59、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60、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61、凡是唯心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存的生产关系。 63,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实践。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6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PAGE 1
本文档为【高中政治哲学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49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3-07-10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