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修辞学发凡》笔记

《修辞学发凡》笔记

举报
开通vip

《修辞学发凡》笔记 http://blog.163.com/pk_gzhb2009/blog/static/61520048200922311745764/ 《修辞学发凡》笔记 语言研究 2009-03-23 23:07:45 阅读2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陈望道 第一篇  引言 一  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1、修辞的定义 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

《修辞学发凡》笔记
http://blog.163.com/pk_gzhb2009/blog/static/61520048200922311745764/ 《修辞学发凡》笔记 语言研究 2009-03-23 23:07:45 阅读2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陈望道 第一篇  引言 一  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1、修辞的定义 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3、三境界: (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消极手法)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积极手法)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5、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 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6、三阶段:(1)收集材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 7、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 8、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 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依据。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 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10、切实的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等,因此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避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 11、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根据写说时的实际情况,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手法,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意志到对方。 12、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 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13、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了解。 14、平时对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第一、精密的观察:(1)个性的观察——每个具体的切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当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随便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2)功能的观察。第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系统。 15、精密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心方式中的大同。 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16、修辞学原是“勒托列克”(Rhetoric)的对译语,是从“五四”以后才从西方东方盛行传入的。但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的王构(肯堂)。 17、修辞学的任务:第一、各体语言文字中的修辞的诸现象;第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 18、实例是归纳的依据,它有证实或驳倒成说的实力。实例除了助成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必须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之后还当将它保存,并且记明篇章出处,借便翻阅原文,细玩它的意味。 19、修辞学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 第一、修辞方式的构成    如譬喻,应该说明它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词语、(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 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    如譬喻有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词语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2)隐喻——譬喻词语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又有时隐去。(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词语都隐去,单说“风”,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第三、修辞方式的分布 第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 第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 七  修辞学的功用 第一、最大的功用是使人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活正确的了解。这包括三个小方面:(1)确定意义;(2)解决疑难;(3)消灭歧视。 第二、可以顺次做系统的练习。这包括两个小方面:(1)屑屑摹仿病;(2)美辞堆砌病——(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的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 一  修辞和语言 20、广义的语言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 二  “态势语” 21、“态势语”就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2、“态势语”同所要表示的意思极直接,一般不过用它来补助口头语言的不足,在不能用普通语言交流思想,或没有共同语言交流意思的时候,也还可以用它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 23、态势共有三种:表情的、指点的、描画的。 24、描画的态势又分三种:第一种是直写事物的形状;第二种是借他物重要的特征来表示这物;第三种是借适宜描画别方的行动来表示这方的事物。比如:一手支头,两眼紧闭,表示睡着,是象形的;伸出大指头表示大,伸出小指头表示小,是指事的;指着前方表示将来,指着后方表示过去,是象征的。 25、“态势语”是很粗陋笨拙、暧昧不明的思想交流法,大不及声音语的简捷而明确。 三  声音语 26、声音语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因素的结合构成的,自然离了声音便不能存在,缺了意义也不能成立。 27、声音——是间接的做思想交流的工具。 ▲荀况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荀子·正名》) ▲经验既经互相认识,用以表示该经验的声音也复互相承认,随后便将那声音来做表示同样经验的约定标记,这就成了这种用声音表示意思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织的工具。 四  文字语 ▲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绝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 ▲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 ▲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便都由文字形体和意义和声音三者构成,其分别不过在文字对于意义和声音的直接间接的关系:直接表声音,间接表意义的,便是表音文字;直接表意义,又直接表声音的,便是表意文字。 五  声音 六  形体 ▲语言的两个因素:声音和意义。 ▲形体的固有因素大约只有下列几项:(1)笔画,如“大”字有一画,一撇,一捺;(2)个数,如“大”是一个字,“一”是一个字,“一”“大”相合为“天”,也是一个字。 七  意义 ▲观念是具体的,经常出没在我们知觉、记忆、想象中间;概念是由事物经过几次经验之后,抽异存同,我们的心理构成,是抽象的,概念所含的因素,是意义的“固有因素”。比如“马”,必是或黑或白,或小或大,或胖或瘦,或驯或野的马,而“马”这一个声音或这一个形体所代表的,却是包括一切具有黑白等毛色,大小胖瘦等形体,及驯野等性格的马,便是事物的概念。 ▲意义的体会常随经验而不同。常因经验不同而各人的联想感想不能互相一致。 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临时意义大抵都由情境来补充。 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可简括为三点:(1)语文合一;(2)词的构成多音节化了(汉语文开始组字为词就是汉语文的词的构成开始多音节化);(3)文法组织更加精密灵便了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  形式和内容 二  内容上的准备 第一、储蓄知识才能必不可少的经常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生活上的经验——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的经验,不但使我们多识多知,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趣味非常地有关系;差不多暗暗之中,做着思想见解趣味等的无形的最后裁判。(无论外延的广涉的经验,和内涵的深入的经验,都属必要。而深入的经验,更能辅助我们想象未曾经验的境界。);(2)学问——实际不曾经验过的,可以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学问越是社会实践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给人生命,使亲近它的人得到了实际的学力。对于那种学力的浅深和广狭,也就像对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浅深和广狭一样,将要无可隐藏地反映在写说上。);(3)见解和趣味——经验和学问积累的结果,就会形成了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也能左右个人以后的经验和学问) 第二、临时的经心努力法:(1)观察——随时细心的观察,在修养上为医治见解僵化,趣味腐倾的良药,在修辞上也是使写说新鲜活泼能够关切现实的好法。(观察的理想即灵敏而深刻,或细密而敏锐);(2)检阅——临时也可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 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 第一、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使人一览便知道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其表达的法式是抽象的、概念的、理智的。 第二、表现的表达: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以客观的经验做根据,采取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法式表达。 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语辞的三境界:(1)记述的境界;(2)表现的境界;(3)糅合的境界 ▲修辞的两分野:第一、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这种修辞是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抽象的、概念的修辞法;第二、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积极修辞方面,事实上也有为了表达情感起见,故意说得不明不白的,如所谓婉转、避讳之类的修辞都是。) 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 ▲分野:消极辞格是抽象的、概念的,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积极辞格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即: 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          (2)积极的——辞格、辞趣 ▲辞格涉及语辞和意旨,辞趣大体只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 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1)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意义明白,而且容易明白;同时也几乎就以明白为止境,对于语辞所有的情趣,和它的形体、声音,几乎全不关心;为意义的明白而讨论声音。 (2)积极修辞经常崇重所谓音乐的、绘画的要素,对于语辞的声音、形体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走到极端,甚至为了声音的统一或变化,形体的整齐或调匀,破坏了文法的完整,同时带累了意义的明晰;一切的积极修辞都是对于形式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 (3)总之,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对于语言一则利用语言的概念因素,一则利用语言的体验因素。对于情境也一常利用概念的关系,一常利用经验所及的体验关系。 第四篇  消极修辞 一  消极修辞纲领 ▲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而分条可以有精确和平妥两条。 要“明白”,大抵应当:(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用语言就要求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因为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含蓄或者混杂有别的意思;若用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语言,那就无论如何简单,也总有多方面可以下观察、下解释,而且免不了有各自经验所得的感想附杂在内,要它纯粹传达一个意思,实际非常为难;又所用的语言,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特的。 ▲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通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 ▲明确、通顺、平匀、稳密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的标准。 ▲内容方面——明确、通顺      形式方面——平匀、稳密 二  意义明确 ▲努力途径两条:第一力求内容本身上的明确;第二力求表出方式上的明确。 ▲表出方式上的明确有以下三端:(1)应用意义分明的词;(2)应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3)应分清宾主 ▲意义分明,如“以上”两字,便有两种数法:(1)作连身数,从本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二数起直至无穷;(2)作离身数,从本数的下一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三数起直至无穷,“二”的本身却不在内。 ▲同义异词或同词异义——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个“千里马”,指名叫“千里马”的马;第二个“千里马”,指真实的一种马,即千里马。) 三  伦次通顺 ▲通顺——能够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的。 四  词句平匀 五  安排稳密 ▲稳——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切。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一  积极修辞纲领 ▲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响。内容方面大体都是基于经验的融合。形式方面大体是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的因素的利用,简单说,就是语感的利用。 二  辞格 ▲思想上的辞格、语言上的辞格、文法上的辞格、修辞上的辞格 ▲本书的分类,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 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 三  譬喻 ▲譬喻,又称比喻,指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譬喻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类似点。譬喻辞格分三类:明喻、隐喻、借喻。 ▲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而且分明有别;在这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好像”、“如同”、“仿佛”、“一样”或“犹”、“若”、“如”、“似”之类的譬喻词语绾合它们。 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要用譬喻,有两个重要点必须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相同。(倘缺第一个要点,譬喻当然不能成立;若缺第二个要点,修辞学上也不能称为譬喻。) 例如——“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汽笛一般发响了”——这样单单举了相同的事物同正文排叠的,虽然也有类似点,也有“如同”一类的绾合词,决不能算是明喻。 ▲隐喻——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 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如用风喻君子之德,用草喻小人之德,在明喻应用“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一类形式的。 ▲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如: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殷夫《五一歌》) ▲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的,便是借喻。借喻之中,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更其密切;这就全然不写正文,便把譬喻来作正文的代表了。 ▲明喻、隐喻、借喻都是由于思想对象同取譬事物之间有类似点构成,可是(1)譬喻越进了一级,形式就越简短起来;(2)譬喻越进了一级,用做譬喻的客体就越升到了主位。 四  借代 ▲借代——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借代分为旁借和对代。 ▲旁借——是随伴事物和主干事物的关系。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 ▲旁借的四种方式: (1)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例如:我拿了新闻看,长腿装着无聊的脸,坐在安乐椅子上。(鲁迅译《现代日本小说集·沈默之塔》,长腿指有长腿特征的人,借特征代人。) (2)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说大江里的流水。) (3)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产地相代。例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人名,代词。伊士珍《琅嬛记》中卷说:“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 (4)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例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音乐。) ▲对代——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对代分四组: (1)部分和全体相代。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骨代人,也以部分的骨代全体的人。) (2)特定和普通相代。例如: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苏洵《管仲论》,第二个“仲”字代贤者。特定代普通。) (3)具体和抽象相代——具体和抽象两词,歧义很多,这里说的具体概指事物的形体,抽象概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关系、作用等类而言。例如: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男女代男女的关系。具体代抽象。)又如: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孟子·离娄)上,小德大德,小贤大贤,尽代人;小大弱强,尽代国。抽象代具体。) (4)原因和结果相代。例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倾国”代“佳人”。汉李延年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此就算佳人是原因,倾国是结果。结果代原因。) 五  映衬 ▲映衬:揭出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 ▲映衬分两类:一类是一件事物上两种辞格两个观点的映衬,我们称为反映;另一类是一种辞格一个观点上两件事物的映衬,我们称为对衬。 反映——例如: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你们两个之间还用得着这种过节么?(《费德利克小姐》第一幕,是关于一件事物的两种辞格的映衬,前半截是本书中的别一种辞格,如“好聪明的糊涂法子”的“好聪明”便是倒反辞,正意是“好糊涂”。) 对衬——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的,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对衬与对偶的区别:(1)对衬在乎将相反的两件事物互相对照,句法是否对偶在所不问;对偶在乎将相类的两个句子互相对照,事物的相类相反在所不问。(2)对偶比较偏于形式一面,对衬比较着眼在内容一面。 六  摹状 ▲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有摹写视觉的,也有摹写听觉的。摹写听觉的称为摹声格,摹声格所用的摹声辞,概只取其声音,不问意义。 ▲摹声格是吸收了声音的要素在语辞中的一种辞格,约略可以分作两类:(1)是直写事物的声音的。例如: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西厢记·酬韵》)(2)是借了对于声音所得的感觉,表现当时的气氛的。例如: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气哈哈的喘息未定。(《西游记》第六回) 七  双关 ▲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例如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竹枝词》中的“晴”就是一种双关辞,眼前的事物“晴”实际是辅,心中所思念的“情”实际是主。 ▲双关辞格的成立,是以语音能够关涉眼前和心里的两种事物为必要条件。重心在乎语音。在乎用作双关的语音,和那表明主意的语音的等同或类似。 ▲双关词语对于表明主意的语辞的关系有三种:(1)音类同;(2)音、形类同;(3)音、形、义类同。(1)、(2)两种言陈之外暗藏意许之义的,称作表里双关;(3)这一种将一义明明兼指彼此两事的,称作彼此双关。 ▲表里双关——(1)单单谐音的。例如: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读曲歌》,“藕”和“偶”双关)               (2)音形都可通用,而字义不同,就义做双关的。例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红楼梦》第五回,“三春”双关暮春时节和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彼此双关——是借眼前的事物来讲述所说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就是旧小说上所谓指桑说槐。这种双关所用的是音形义三方面都能关涉两种事物的双关辞。 八  引用 ▲引用辞: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引用故事成语,约有两个方式:第一,说出它是何处成语故事的,是明引法;第二,并不说明,单将成语故事编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 ▲暗引法的五大流弊:(1)用典隐僻,使人不解;(2)用典拉杂,令人生厌;(3)用典浮泛,难知真意;(4)刻削成语,不合自然;(5)用典失照管。 九  仿拟 ▲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     拟句的例子: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鲁迅《伪自由书·崇实》)     这就是套拟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鲁迅此诗是讽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的。 十  拈连 ▲拈连格: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例如:“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陶潜《拟古》九首之一) 十一  移就 ▲移就格: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我们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例如:“我的车子缓缓驰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海涅《诗歌集·抒情插曲》,快乐本属于“我”,今移属于绿林翠木。)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乙类  意境上的辞格 一  比拟 ▲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将物拟作人的。拟物就是将人拟作物的。     拟人——例如:那春天实在很愉快。从早晨起,黄莺和杜鹃这些音乐的高强的先生们便独唱,蜜蜂的小姐们和胡蜂的姑娘们是合唱,蝴蝶的姐儿们是舞蹈。到晚上,青蛙堂兄的诗人们便开诗社,开演说会,一直热闹到深夜。这些集会里,鲫鱼也到场,用了可爱的口吻,去谈“那个国土”的事。(鲁迅译《爱罗先珂童话集·鱼的悲哀》)     拟物——例如: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二  讽喻 ▲讽喻: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大都用在本意不便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亲切的时候。讽喻分两类:一是情境急迫,故事只是匆促之间构造出来,并没有充分的独立性的,这在日常语言中叫“比方”;二是情境比较的不急切,故事构造得比较完整,比较有独立性的,这在日常语言中叫“寓言”。 三  示现 ▲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示现可分为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悬想的示现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具体的例子看书中P119) 四  呼告 ▲呼告辞就是话中撇了对话的听者或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的。呼告同比拟和示现一样发生在情感急剧处,而且常常带有比拟或示现的性质。 比拟呼告——例如:急得宝玉道:“我最是个性儿急的人,他偏性儿慢,这可怎么样呢?好鱼儿,快来罢!你也成全成全我呢。”(《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示现呼告——例如:且不言他三人战斗。却说那长老在洞里悲啼,思量他那徒弟。眼中流泪道:“悟能啊,不知你在那个村中逢了善友,贪着斋供;悟净啊,你又不知在那里寻他,可能得会?”岂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难!几时得会你们,……”(《西游记》第二十九回。“你”指不在眼前的悟能、悟净。) 五  夸张 ▲夸张辞:说话上张皇夸大过于客观的事实处。夸张分普通夸张和超前夸张。 普通夸张——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超前夸张——例如: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六  倒反 ▲倒反辞: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的。倒反辞分两类:倒辞和反语。 倒辞——因情深难言,或因嫌忌怕说,便将正意用了倒头的语言来表现,但又别无嘲弄讽刺等意思包含在内的。例如:你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西厢记·借厢》,“可憎”是爱极的倒辞。) 反语——不止语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讥刺等意思。例如: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鲁迅《无题》诗,“英雄”是反语,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头子。) 七  婉转 ▲婉转辞: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构成婉转辞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不说本事,单将余事来烘托本事。例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诗) 第二、说到本事的时候,只用隐约闪烁的话来示意。例如:……还有江亢虎博士,是先前以讲社会主义出名的名人,他的社会主义到底怎么样呢,我不知道。(鲁迅《名人和名言》) 八  避讳 ▲避讳辞: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该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避讳的作用大都就在顾念对话者乃至关涉者的情感,竭力避免犯忌触讳的话头,省得别人听了不快。例如: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的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的办着呢。”(《红楼梦》第十一回,所谓“那件东西”便是棺材,却不明说棺材。) 九  设问 ▲设问辞: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设问分两类:(1)为提醒下文而问的,称之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2)为激发本意而问的,称之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 提问——例如: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诸葛亮《梁甫吟》) 激问——例如: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鲁迅《文艺与革命》) 十  感叹 ▲感叹辞:深沉的思想或猛烈的感情,用一种呼声或类乎呼声的词句表出的。 第七篇  积极修辞三 丙类  词语上的辞格 一  析字 ▲析字辞: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 ▲析字辞的三种基本方法:化形、谐音、衍义 ▲化形析字分三式:(1)离合字形的,称为离合。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例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汉书·五行志(一)》。范晔按:“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2)增损字形的,称为增损。例如: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且介亭”,即半租界里的亭子间。“且介”是“租界”两字去其半形,留其半形。)(3)单单假借字形的,称为借形。(例子见书中P143-144) ▲谐音析字分三式:(1)单纯谐音的,叫做借音。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借鸿作红,同白对。)(2)利用反切上用做反切的两音的,叫做切脚。(例子见书P147-148)(3)利用反切上顺倒双重反切的,叫做双反。(例子见书P148) ▲衍义析字分三式:(1)换话达意的,叫做代换。这常发现在引用的文中,是利用同义异词现象的一种措辞法。(例子见书P149)(2)随语牵涉的,叫做牵连。(例子见书P150)(3)弯弯曲曲,演述得似乎有关连有似乎没有关联,必须细细推究才能明白的,叫做演化。(例子见书P151-153) 二  藏词 ▲藏词: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成语,便把本词藏了,单将成语的别一部分用在话中来替代本词的。例如:……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鲁迅《阿Q正传》,“而立”代“三十”。) 三  飞白 ▲飞白: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在文章或话语中飞白的用处约有两类:记录的和援用的。 记录的——这是人有吃涩、滑别的语言,就将吃涩、滑别的语言记录出来。(例子见书P157-159) 援用的——这是人有吃涩、滑别的语言,就援用吃涩滑别的语言去讽刺或取笑。(例子见书P159-160) 四  镶嵌 ▲镶字:有时为要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拖长紧要的字的。镶字以镶加虚字和数字为最常见。镶上的虚字虽然并无独特的意义,却有延音加力的作用,使被镶的各字声音延长,借以引起读者听者充分的注意。镶加数字的情形,也同镶加虚字约略相同。例如:     他相信波拿伯只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郭沫若译《战争与和平》二十七)     林之洋胡须早已烧的一干二净。(《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 五  复叠 ▲复叠: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共有两种:一是隔离的,或紧相连接而意义不相等的,名叫复辞;一是紧相连接而意义也相等的,名叫叠字。 复辞——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叠字——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词) ▲叠字比复辞的长处约有三点:(1)音节比较自然和谐,不像复辞那样佶屈聱牙;(2)组织比较单纯清楚,不像复辞那样忽而有文法上的变化,忽而有意思上的变化;(3)理解比较容易,不像复辞那样纠缠不清。 ▲叠字未必就是副词、形容词,却是用做副词、形容词的居多。 ▲在口语和现代文艺作品中每每把一个叠字镶在一个单字副词或形容词之后,来构成一个繁复的副词或形容词。例如“冷清清”、“寒森森”、“羞答答”等。 六  节缩 ▲节短语言文字,叫做节;缩合语言文字,叫做缩。节缩都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于意义并没有什么增减。(1)缩合——例如:之于或之乎有时缩合为诸。如《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2)节短——是急说急读的结果,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常节为“马列主义”、“土地改革”常节为“土改”、“人民代表大会”常节为“人大”。 七  省略 ▲省略辞:话中把可以省略的语句省略了的。省略分两种:积极省略和消极省略。 ▲积极省略——都是省句的省略法:省句到极,简直不写;省句不到这样程度,不是不写,只是略写。例子如书P178-180。 消极省略——都是省词的省略法:(1)蒙上省略——上文有过的词,下文便省略了。例如: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则其善者〕而识之。(《论语·述而》)(2)探下省略——上下同有的词不留上文却把上文先省略了。例如: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bīn)风·七月》) 八  警策 ▲警策辞:又叫警句,是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警策辞分三种:第一种,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格言味的,例如: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第二种,将表面上两两无关的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可解,其实含有真理的。例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赞》)第三种,话面矛盾反常而意思还是连贯通顺,可以称为“奇说”“妙语”(Paradox)的一种警策辞。例如: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九  折绕 ▲折绕辞: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 ▲运用折绕辞的目的有四:第一,求语言婉转。例如:这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议论。(鲁迅《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耳膜起茧了的议论”就是说已经听得发厌了的议论。)第二,为讽刺戏谑。例如:汉朝的杨雄的喜欢奇字,就有这毛病的,刘歆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几乎要跳黄浦。(鲁迅《门外文谈》。“跳黄浦”就是说自杀。)第三,为增强语意。例如:这是化学上的玩意:是H2O烧到列氏表八十度就得了。别名又叫做——白茶。(曹靖华译《白茶》。白开水) 十  转类 ▲转类:就是词类转变,即说话上把某一类词转化作别一类词来用的。                            十一  回文 ▲回文: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例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八十一  章) 第八篇  积极修辞四 丁类  章句上的辞格 一  反复 ▲反复辞: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反复辞的用法有连接的和隔离的两种。(例子见书P195-197) 二  对偶 ▲对偶辞: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诗)又如: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荀子?解蔽》) 三  排比 ▲排比: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例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2)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也不拘;(3)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 四  层递 ▲层递:是将语言排成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层层递进的顺序的一种辞格。 ▲层递成立的条件:(1)要说的有两个以上的事物;(2)这些事物又有轻重大小等比例;(3)比例又有一定的程序。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五  错综 六  顶真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例如: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 七  倒装 ▲倒装:话中特意颠倒文法上逻辑上普通顺序的部分。倒装大都用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或错综句法。第一,随语倒装——例如:“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普通顺序是:我以为并不见佳。) 八  跳脱 ▲跳脱: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的。跳脱在形式上一定是残缺不全或间断不接的。 ▲跳脱分了三类:第一,急收,即说到半路断了不说或者说开去的。(例子见书P217-219)第二,突接,折断语路突接前话,或者突接当时的心事,因此把话折成了上气不接下气。(例子见书P219-221)第三,岔断,由于别的说话或别的事像横闯进来,岔断了正在说的话,致被岔成了残缺不全或者上下不接。(例子见书P221-223) 第九篇  积极修辞五 一  辞趣 ▲辞趣问题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 二  辞的意味 ▲辞的意味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历史或背景的衬托;二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上下或左右的包晕(即包孕)。 ▲视觉——明暗、形状、色彩;触觉——温、冷、痛、压等觉 三  辞的音调 ▲辞的音调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 ▲辞的音调分象征的音调和装饰的音调。象征的音调,都同语言文字的内里相顺应,可以辅助语言文字所有的意味和情趣;装饰的音调则同语辞的内里并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只为使得语辞能够适口悦耳,听起来有音乐的风味。 ▲长音有宽裕、纡缓、沈静、闲逸、广大、敬虔等情趣;短音有急促、激剧、烦扰、繁多、狭小、喜谑等情趣。 ▲标点:有“修辞上的标点”、“文法上的标点”、“意义的标点”、“音节的标点”;标点可用来调和音节、刻画人物的语调神情、表现和显示人物的腔调情态。 四  辞的形貌 ▲联边:就是有半个字相同的字。例如:洪潦浩方割。(张协《杂诗》)又如:绮缟何缤纷。(曹植《杂诗》) ▲以变化文辞的形貌来增强读者的注意力,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变动字形;一是插用图符。(例子见书P235-236) 第十篇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一  格局无定 ▲修辞现象(或方式):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                      积极的——辞格——材料上的、意境上的、词语上的、章句上的                            ——辞趣——意味、音调、形貌 二  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严复所谓“译事三难:信、达、雅”。……《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矣’,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见所译《天演论》例言) ▲“尔雅”:“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 三  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可能性来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境。 四  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五  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六  变化的统一 ▲由于写说者各人的才能、气质、性格、年龄、职业、性别、经验、学问、见解、趣味等的不同,因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利用固然不能相同,对于题旨和情境的对应,更是不能一致。例如《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措辞手法那样的不同,我们可以相信不会是一个人做的。 第十一篇  文体或辞体 一  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二  简约繁丰 三  刚健柔婉 四  平淡绚烂 五  谨严疏放 六  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第十二篇  结  语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此时期对修辞学最有贡献的是1923年出版的唐钺的《修辞格》(代表外的),这本书是科学的修辞论的先声。同时还有郑奠的《中国修辞学研究法》(代表中的)。 四  结语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PAGE 14
本文档为【《修辞学发凡》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55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0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0-12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