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

举报
开通vip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附件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编制组2010年11月项目名称: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项目统一编号:378承担单位: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组主要成员:张希忠、张家源、程士明、王雨春、王云飞、贾丙瑧、李夏蓉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车飞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项目背景.............................................................................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
附件七:《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编制组2010年11月项目名称: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项目统一编号:378承担单位: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组主要成员:张希忠、张家源、程士明、王雨春、王云飞、贾丙瑧、李夏蓉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王宗爽、车飞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项目背景.......................................................................................................................................11.1任务来源.........................................................................................................................11.2工作过程.........................................................................................................................12行业概况.......................................................................................................................................22.1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22.2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43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43.1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43.2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63.3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93.4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11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144.1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144.2行业排污现状...............................................................................................................164.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185行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215.1本行业涉及的大气有毒污染物....................................................................................225.2废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22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246.1标准适用范围...............................................................................................................246.2标准结构框架...............................................................................................................246.3术语和定义...................................................................................................................256.4污染物项目的选择.......................................................................................................266.5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286.6其他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及制定依据.......................................................................386.7监测要求.......................................................................................................................397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397.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407.2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418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438.1达标技术分析…………………………………………………………………………438.2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438.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46《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在本世纪以前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形成鲜明的行业性质,环保方面参照的标准主要是199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国家环保部,以下统称环保部)制定了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环保部后来又于2001年制订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由于现行标准适用范围广,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特点考虑不够,不太符合再生有色行业污染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污染治理技术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日趋严格,现行的排放标准已明显不能适应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污染防治的要求。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为完善和协调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为控制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防止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环保部于2007年7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环办函[2007]544号),将《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列入2007年的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之中,项目统一编号378。该通知明确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为《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的牵头起草单位。据此,我单位当即成立了编制组,全面开展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经过仔细筛选与协调,确定该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参加单位。1.2工作过程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有限公司收到《关于下达200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号)后,迅速成立标准编制组并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根据国内外再生铜工业布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结合我国再生铜工业污染现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对照国内外再生铜工业污染控制思路,依据下达任务内容,确定标准控制对象和范围,提出了编制标准的原则、拟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依据、标准框架的构想、开展1的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等。经一系列前期工作,于2009年编制完成《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标准的开题报告,并在2009年12月通过由环保部组织的标准开题评审。开题会会议纪要见附件1。为使该标准具有科学性,需要深入了解本行业的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污染治理状况,为此,标准编制组在大量调查、筛选的工作基础上,确定20家企业为环境调查单位,调查区域涵盖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辽宁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等。根据本行业具体特点,标准编制组制订污染源调查技术方案,设计调查表,寄往20个调查单位。为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标准编制组对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标准编制组还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特别是欧盟有关再生铜行业的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研与分析,标准编制组初步掌握了我国再生铜工业的生产技术状况、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状况,查清了污染物的来源和主要污染因子,以及其对环境的危害,为编制标准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2行业概况2.1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我国再生铜的生产起步较早,目前已是世界上再生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生产技术也比较成熟。我国的再生铜产业自2003年以来,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我国再生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目前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了3个重点废铜拆解、加工和消费区,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以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20多处。我国再生铜企业结构呈金字塔型,2005年废铜利用量在10万吨以上的只有2家;5~10万吨的有3-5家。年利用量在1万吨以下的小型再生铜企业在我国占有较大的比列。最近几年,我国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数个10万吨以上的项目正在建设中。2我国近几年再生铜产量增长迅速,近6年产量如表1及图1所示。表1我国近6年再生铜产量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阴极铜产量(万吨)183219260300348379再生铜产量(万吨)42.66274.4101.5113.6119.6再生铜占阴极铜比例(%)2328.328.633.832.631.5140120100806040再生铜年产量(万吨)2002003年-2008年图1我国近6年再生铜产量柱状图再生铜的原料是各种废杂铜,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占总利用量的35.4%,进口占64.6%。我国从90年代开始进口含铜废料,进口量逐年增加。以实物量计1995年突破100万吨,2000年突破250万吨,进入21世纪年进口量均保持在300万吨以上。2008年中国共进口含铜废料557.7万吨(实物量),比2007年减少了0.1%。中国在今后十年中再生铜技术市场将非常活跃,传统的熔炼设备将得到改进,预处理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再生铜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该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的自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使该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32.2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2007年全世界废铜回收利用量为603.1万t,占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36%和34%。工业发达国家再生金属产业规模大,再生金属循环使用比率高。目前,世界铜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当年消费量30%~50%,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已占其消费量的50%~80%。许多国家对铜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再生铜来满足,美铜消费量居世界首位,2007年其再生铜(含直接应用的废铜量)占本国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88%和45%。日本国内铜资源缺乏,其再生铜(含直接应用的废铜量)产量约占其本国精炼铜产量和消费量的92%和99%。其余像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均占有很大比例。发达国家对废杂铜的利用途径与我国基本相同,即低档次的废铜生产阴极铜,高档次的废铜直接生产铜线杆、铜材和铜合金。废铜主要来自铜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新废料)和工业及民间产生的铜及含铜废料(旧废料)。旧废料如废旧变压器、电动机、电缆、电线、铜零部件。回收的废杂铜需经两步处理,第一步是预处理,发达国家很重视废杂铜利用之前的预处理,即在熔炼之前,将废铜之中的非铜物质最大限度的分离出,避免这些杂质在熔炼过程中产生污染;第二步才是提炼金属,将金属杂质在熔渣中除去。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再生铜生产工艺是卡尔多炉、艾萨/澳斯麦特炉、倾动炉、永久阴极电解的废杂铜先进处理工艺流程。如德国精炼公司(NA)所属的胡藤维克凯撒工厂(HK)采用艾萨炉熔炼低档次废杂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废杂铜精炼厂;日本的同和矿业(株)采用奥斯麦特技术处理低品位废铜。以上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熔炼过程中有烟气的二次燃烧过程,提高了烟气温度,使二噁英类污染物得到分解,避免对环境的污染。3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3.1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强“三废”防治。遵循“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强化法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到2010年,除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要比20054年消减10%以外,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的比例要降低4个百分点,控制在22%以下,而三类水的比例要提高两个百分点;在空气质量方面,二级天数超过292天的城市要超过75%。预算的底线是:环保投入要超过GDP的1.35%。并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列为首要任务。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再生有色金属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并提出了“抓好三个一批”的重点工作,即抓一批重大技术、抓一批重大项目、抓一批重点企业和园区,列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我国政府对再生铜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是:大力支持金属再生行业的发展,对再生金属企业和园区给以政策支持,“十一五”时期再生铜消费要从目前占铜消费21%提高到35%,提高其集约化经营程度,推动园区发展,提高装备技术工业水平,改善环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针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对于有色金属行业(包括再生有色金属)的要求如下:”以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5%以上的国控重点污染源为重点,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促使工业废气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增产不增污。工业炉窑要使用清洁燃烧技术,以细颗粒污染物为重点,严格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开展新一轮的除尘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的布袋除尘设施。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废气污染源控制,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继续开展氮氧化物控制研究,加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开发与示范,将氮氧化物纳入污染源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旧电子电器的规模化、无害化综合利用。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严格监管,防止产生二次污染,严厉打击废物非法进出口。在确定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把淘汰落后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重点发展废品回收利用,高效冷却节水,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电子废物和尾矿再利用等。”53.2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我国再生铜工业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总体看该行业的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小型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助长了该行业的不公平竞争。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颁发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对整顿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该行业的环境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再生铜工业起步较晚,环境立法工作严重滞后,该行业至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环境标准。由于没有环境标准,再生铜企业在进行环保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时,无标准可依,同时在生产中很难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管理,有关部门对该行业实施环境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科学判断依据和检测标准,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为加快有色金属工业的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搞好总量调控、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集团战略,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再生铜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对再生铜工业的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如下:《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再生铜产量达到200万吨,占铜消费量的35%。建设年利用废杂铜1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5家,年利用废杂铜3-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20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五”期间,我国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在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必需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需引起高度警醒。“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主要是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学需6氧量仅减少了2%,均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环境污染严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并形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错误观念。国家为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规划目标中对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做出要求,而再生铜工业污染物包括上述两种污染物。“规划”特别在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上有明确要求。任何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满足环保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并实施,可促进再生铜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改变经济增长粗放的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制订再生铜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保再生铜工业全面实施“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极其必要的。另外,《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也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出了要求: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到金属总量的40%左右。目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生产粗放;研究与开发薄弱;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在2006~2020年间,要特别重视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儿摩公约(POPs)》,对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展废杂金属机械拆解、分选分类技术;表面洁净化等预处理技术;提高金属熔炼回收技术的环境保护技术;废汽车、废家电回收利用技术;“三废”治理技术;研究制定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重点开发铝电解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铝灰渣的综合利用、再生铝保持性能技术、废铅酸电池破碎预处理技术、含锌烟灰的回收技术和废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为实现2010年再生金属产量达到740万吨(占总产量30%),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240万吨(占总产量40%)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环保方面,大力研发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着重技术集成创新。对“三废”实行减量化。从源头上削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强循环经7济共性技术研究,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随着有色金属消费增加,社会上积存的废杂有色金属越来越多。特别要重视国内、国外废杂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地;建设若干30万吨以上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生产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增加资源循环利用量和比重,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委[2006]2913号)中对再生铜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再生铜占产量的比重达35%。建设若干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示范企业重点工程。以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利用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鼓励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淘汰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对再生铜行业有严格的生产和环保要求:禁止利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熔炼废杂铜。新建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5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电解精炼(含电解液净化)部分综合能耗在2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电铜直流电耗285千瓦时/吨以下。现有铜冶炼企业粗铜冶炼综合能耗90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电铜直流电耗310千瓦时/吨以下。现有冶炼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在准入条件发布两年内达到新建企业能耗标准。新建企业铜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7%以上;粗铜冶炼回收率98%以上;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吨铜新水消耗25吨以下;占地面积低于4平方米/吨铜。现有企业的铜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6%以上;粗铜冶炼回收率97%以上;水循环利用率90%以上,吨铜新水消耗28吨以下。并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在准入条件发布两年内达到新建企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所有新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持证排污(尚未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地区除外),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对现有铜冶炼企业执行环保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发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的企业决定限期治理,治理不合格的,应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给予停产或关闭处理。铜冶炼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有关地方标准的规定。必须具备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建、改建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酸、制氧系统项目及安全设施设计、投入生产和使用前,要依法经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必须建立劳动保护与工业卫生的设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必须通过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验收。83.3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3.3.1本行业SO2、COD、主要(特征)污染物、废水(废气)排放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一项约束性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应减排2%。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紧迫需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07年2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报告会,总结减排工作进展、全面分析减排形势和研究减排的具体措施。会上,总局周生贤局长总结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体系;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是强化重点治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四是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五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六是配合做好环境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法规和政策。本标准的制定并实施,是再生铜工业全面实施周生贤局长提出的六项主要措施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需要。关于我国再生铜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尚无全面的统计数据,本编制说明按照本次企业排污调查中国内几家大型再生铜企业的平均排污水平,再根据2007年度的再生铜产量,大致估算该年再生铜工业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2。表22007年再生铜工业主要(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序号有害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1二氧化硫1702吨2颗粒物696吨3硫酸雾83吨4二噁英5COD85.2吨9由于表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是采用国内大型企业的排污指标计算的,大型企业由于生产工艺较先进,管理水平较高,污染物去除率较高,其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应低于国内再生铜工业平均排污水平。因此,我国再生铜工业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必然高于表中所列的估算值,但相差不会太大。对于国内再生铜生产企业来说,企业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和电解废液。先进企业这两个阶段产生的废水绝大部分已经能够做到循环利用。企业外排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场地冲洗水。由于产生的不定量性,相对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统计难度很大。本编制说明的统计方法是按照本次企业排污调查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再生铜企业排污水平,再根据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规模,大致估算该年再生铜工业外排污水排放总量,约250万吨。3.3.2本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根据国家环保部《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7年)》的数据,该年SO2排放量2468.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86.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99万吨;COD排放量1381.8万吨。由此可得出再生铜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列于表3。表3再生铜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污染物再生铜行业排放量全国排放量占总量比例SO21702吨2468.1万吨0.006%颗粒物696吨1685.6万吨0.003%硫酸雾83吨COD85.2吨1381.8万吨0.0006%3.3.3相关污染事故、环境诉讼根据我们目前的调查和掌握的资料,截止到目前再生铜行业没有重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也没有环境诉讼等相关的问题。本标准提出了特别排放限值,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因而,制定特别排放限值,有利于保护“三湖”、有利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防止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10是十分必要的。3.4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3.4.1清洁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工艺的最新进展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清洁生产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更重要的是,环境作为经济的载体,良好的环境可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资源和能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再生铜行业来说,应当着重从生产全过程预防污染、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对工艺技术与设备、原料、能耗、产品、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再生铜行业以废杂铜为原料加工铜产品,能耗不足原生铜生产的18%。具有节能、环保、劳动密集优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循环经济行业。有关部门通过对利用再生资源的浙江乡镇企业的研究发现,再生资源利用与原生资源开发的环境污染相比,每生产1万吨再生铜,可少排出尾矿约120-150万吨,少排放冶炼废渣约4-6万吨,少排放硫约3600吨,节省能源折合标准煤约5.9万吨,节约投资约1亿多元。3.4.1.1清洁生产工艺目前该行业清洁生产的主要工艺如下:(1)对原料的预处理:因为废杂铜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受到过不同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在熔炼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国内大型的再生铜企业采用预处理工艺和设备,将混杂在废铜中的污染物分离出,如分离出塑料等有机污染物等,减少在熔炼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另外,废铜碎料水洗是再生铜行业预处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它具有减少扬尘、节能减排、降低劳动力等优点,是一种有推广潜力的方式;(2)采用清洁燃料:原始的熔炼再生铜工艺采用的燃料是煤炭、重油等,生产过程11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大中型的企业从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已经将燃料改为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或者建设炉前煤气发生炉,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3)采用富氧燃烧技术:采用富氧燃烧技术是目前再生铜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烟气的产生量,减轻环境治理的难度;(4)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指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等。根据《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禁止利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熔炼废杂铜。以上相关文件全面落实之后,将会推动再生铜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5)固体废物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分选出一般固体废物大部分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如废塑料、废橡胶等、废钢铁等,可以作为其他工业的生产原料销售,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而且达到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目的。不可利用的一般固体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环卫部门处理。(6)通过清洁生产,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缓了企业对污染物的末端处理压力,深受企业欢迎。而先进的环保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企业的环保表现有很大改进。3.4.1.2污染治理工艺的最新进展再生铜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烟气,烟气中的污染物分为颗粒状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因此该行业的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针对颗粒状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的治理该行业对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经历了对烟气不治理、简单治理(诸如旋风收尘器、沉降室、喷淋等)和建立先进的布袋收尘器的过程。简单治理对颗粒污染物有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排放的烟气的指标达不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要求。行业对颗粒状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是布袋收尘器,这是目前国内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治理技术,有关企业的实践表明,采用高效布袋收尘器之后,颗粒污染物可以达到50mg/Nm³,达到工业炉窑标准。(2)气体污染物的治理再生铜行业产生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硫酸雾等,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料,其中直接燃煤产生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硫,重油次之,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较少。目前采用的技术有脱硫塔和弱碱性喷淋塔,对气体污染物有效的吸收。根据对行业的调查,国内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此种技术对气体污染物进行治理。由于大中型再生铜企业采用低硫燃料,12通过对大中型企业进行抽查检测,烟气在经过环保处理之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排放指标。硫酸雾主要产生在电解车间和净液车间,对于它的控制,行业已经出台《清洁生产标准铜电解业》(HJ559-2010)。(3)污水的处理再生铜行业的污水主要分为两部分:即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处理之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生产废水主要是冷却水和电解废液,循环使用,基本无外排。3.4.2国家推行相关先进技术的指导性文件3.4.2.1国家的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8〕80号),为了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制的《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2008年度)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8年度)已经发布。《名录》和《目录》中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各种工业炉窑烟气,以及工业废水等提供了具体的污染防治先进技术。3.4.2.2《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公约),并针对国内实际情况编制完成执行计划。计划中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出了控制目标:“到2008年,对无意产生POPs排放的重点行业新源采取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措施。”虽然公约中针对再生铜行业提出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主要针对二噁英(也是再生铜行业有害污染物之一),但它们对于再生铜行业其他污染物来说也是最先进的控制和消除技术手段。所以,公约中关于再生铜行业的部分为该行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方向,非常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3.5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再生铜行业三废分别执行的是《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等标准。由于再生铜行业现执行的环保标准是国家综合排放标准,这类标准是非常全面的,所以各污染物都有标准可依,唯一没有的是近年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二噁英。13但是,由于该行业先前参照的标准具有综合性,行业针对性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排放限值对于再生铜行业来说设置的不够合理。其中,大多数排放限值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环保要求。根据国家环保部《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应根据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设置应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应环境监督执法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所制订的标准要有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特别对于新建企业,要以国际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设置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而对现有企业也应根据较先进技术设定排放要求,并规定在一定过渡期内达到新建企业的控制要求。而现在国内企业所知或可用的很多环保技术已经能够使企业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行的标准,尤其是工业炉窑烟气污染物标准中设置的排放数值是相对合理的,对目前的再生铜企业比较适应。但由于全球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铜用途在不断的变化,各工业部门产生的废铜的物理形态、成分等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向碎料、混合料、多成分方向发展,夹杂的非铜金属及无机、有机物在增加,给再生铜的熔炼带来了困难,排放的污染物治理难度也在增加,欲达到目前工业炉窑标准的排放限值,无论是在工艺、技术、设备和环保工艺等都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此外,随着再生铜工业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企业战略、原料、工艺技术和环保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改进,现行环保标准相对当前环保工作的要求来说已略显滞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3月下发的17号公告《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知道意见》中提出:“应根据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行业型排放标准体系设置应反映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应环境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显然,现行的再生铜行业环保标准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一方面,现在再生铜行业参照的环保标准综合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另一方面,近年再生铜行业产业政策、工艺技术、原料、市场和企业思路等因素有了很大变化,本标准要紧跟该行业变化的步伐,体现出时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4.1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4.1.1行业采用的生产原料、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流程我国目前再生铜工业发展迅速,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环保等方面都在国内行业中处领先位置,并成为再生铜工业的骨干。14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国内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目前仍采用原始的熔炼技术,没有相应的环保设备,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再生铜原料即废杂铜,来源及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产生的边角料和铜屑、废电线电缆、含铜渣泥、从废电机和废变压器中拆解下的铜线、报废的机器零部件、废电脑配件和电子元件等。再生铜行业技术路线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z原料的预处理:根据不同原料主要有分选、废设备的解体等。z火法熔炼:将废铜经火法熔炼成粗铜和阳极铜,然后再电解精炼成阴极铜。按废料组分不同,可采用一段法、二段法和三段法三种流程。z电解:阳极铜通过电解精炼,产出阴极铜。采用的方法有传统法和永久阴极法两种。国内再生铜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路线如图2。烟气布袋收尘烟气放空图2国内再生铜企业的基本生产工艺路线4.1.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排放方式(废水、废气)再生铜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源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此部分废弃物主要包括废钢铁、废塑料等,作为原料销售给其他利用企业,分选出的泥土等不可利用的废物交给垃圾场进行处理;(2)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是再生铜工业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包括颗粒状污染物,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主要是燃料中的硫)、二噁英等;2007年,国家环保局履约办公室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中色再生金属15研究所等单位曾经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再生铜企业熔炼炉烟气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再生铜工业废气中存在二噁英,二恶英的浓度与处理的废铜中夹杂的有机物含量有关。(3)熔炼过程产生的熔炼炉渣,主要成分是硅酸亚铁。(4)电解过程产生的含酸电解废液;再生铜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除了电解废液,还有冷却水。形成规模的生产企业已经基本能够做到闭路循环利用不外排,所以企业对外排放的只是生活污水、场地冲洗水、少量的生产废水、与原料接触的雨水等。4.1.3排放污染物种类再生铜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废气,、废渣、废水,废气可分为含颗粒物废气和含气态污染物废气两大类。由于再生铜行业原料复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废气。这两种废气中包含的污染物有SO2、颗粒物、硫酸雾和二噁英及易挥发的金属氧化物或挥发的金属,其中大多数都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再生铜企业对外排放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场地冲洗水,其中排放量较大以及具有行业特征的污染物有:悬浮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铅、铜、锌、砷、镍和镉等。4.1.4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分析我国再生铜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在上文列出。从中可以看出,本行业的烟尘、SO2等的排放量在全国同类排放物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废铜向低品位方向发展,二噁英的治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再生铜工业原料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企业所用原料的品位等),很难估算出该行业实际的排放量。我国再生铜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的工艺废水已经基本能够做到闭路循环利用不外排,所以企业对外排放的只是生活污水、场地冲洗水和与原料接触的雨水。上文也已经对排放量作出分析。另外根据环保要求,对重金属污染需要严格控制。4.2行业排污现状4.2.1企业调查数据表编制组为了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情况,多次有条件地对数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各种规模、各个地方及各种生产工艺)进行实地调查。本章节中提到的再生铜企业名称以标号代替。废气调查结果如表4,水污染物调查结果如表5。16表4典型废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单位:mg/m3企业ZST1ZST2ZST3污染物颗粒物17413923.2二氧化硫272230~260491硫酸雾39.530~352.79二噁英表5水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单位:mg/L企业ZST1ZST2标准值污染物pH值8.38.116-9化学需氧量20030100悬浮物无5270石油类5总铜0.20.5总锌1.822.0氨氮4015总氮15总磷1总砷0.5总镉0.1总铅0.214.2.2行业排污水平分析经过对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后发现,我国主要再生铜生产企业的大气污染物和废水基本能按照现标准达标排放。该调查表只列出两家典型企业的排放数据,原因是很多调研的企业已经做到生产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基本不外排,而生活污水直接接如园区管道或当地污水处理系统,没有进行过检测。而且,每家企业检测的污染物项也不尽相同,更需要有行业针17对性的标准出台,规范行业检测项目。根据调查表中的数据来看,ZST1超出标准是因为该企业外排污水接如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不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ZST2达标排放。悬浮物、铜、锌等现行标准相对合理。氨氮、氮、磷和铅不是该行业特征污染物,没有对企业进行过实地检测。4.2.3行业废水、废气年排放总量,及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我国主要再生铜企业已经基本做到生产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厂区外排污水约250万吨左右。而全国2007年废水排放总量将近556.7亿吨。废气估算每年大约80亿立方米,全国2007年废气排放总量637203.69亿立方米。两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都比较小,分别为0.004%和不到0.01%。4.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3.1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我国再生铜工业的熔炼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奥斯麦特技术、回转式熔炼炉技术、倾动炉技术、永久阴极电解技术等一大批国际领先设备将在国内大型的再生铜企业采用。先进熔炼设备的采用,会使熔炼过程的能耗降低、资源的回收率增加,同时会使环境污染明显降低,这是我国再生铜工业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如采用奥斯麦特技术,其烟气二次燃烧温度高达1600℃,可以使烟气中的二噁英全部破坏,减轻了环境治理的压力。4.3.2行业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再生铜工业的污染防治技术主要针对熔炼炉烟气和电解废液,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回收其中的有价成分,然后进行环保治理,达标排放。(1)对熔炼烟气的防治技术因为烟气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原料中夹杂的废物的不充分燃烧,因此,烟气的治理首先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对原料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分离出塑料、油污、油漆等有害杂质,避免这些杂质在炉中不完全燃烧而产生污染物。如在预处理过程中将含氯的有机物分离掉,就会大大的降低烟气中二噁英的产生量,减轻了末端治理的压力。末端治理技术主要是建设有效的收尘系统,例如先进的多组份有毒废气治理技术——增湿压吸收尘(MHGI法)即半干法脱酸反应器加布袋除尘器工艺,使颗粒状污染物等得到有效的回收。对于烟气中的二噁英等气体污染物,主要的防治技术是提高熔炼过程的燃烧效果,使可燃的有机物充分燃烧,破坏二噁英,同时,在熔炼炉的下端建设二次燃烧室,使烟气经过充分的高温燃烧,破坏二噁英。为了防止烟气冷却过程中二恶英的再合成问题,建设烟气的骤冷设备是必要的
本文档为【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万精品文库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6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22-10-08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