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

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

举报
开通vip

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中国佛教壁画---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 一、壁画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唐段成式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

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
中国佛教壁画---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 一、壁画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唐段成式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太微宫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吴道子的手笔。”1、壁画释义2、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大都是佛教内容,如经变、本生、佛传、供养人及因缘故事。例如在257窟中,有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的北魏壁画。故事大意是:九色鹿王途经水边,救出溺水者调达。后来,王后怂恿国王要剥取九色鹿皮作衣服,在巡捕九色鹿王时,调达竟告密。调达忘恩负义,遭到报应,国王放九色鹿王归山。全画取横卷式分九个场面表现,人和动物多取侧面,背景山水无皴擦。线条有力,色彩浓重,造型具有装饰性。用深色染外缘,中间渐浅,用白粉点最亮的部分,加强体积感。这是从外来艺术中吸收的“凹凸法”。在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以及装饰图案等,它成为佛教艺术最为灿烂的宝库。在历时长久的画卷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效仿西域式样到逐渐汉化,从颜面体态到服饰装束,都又复归汉民族的鲜明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十个朝代壁画艺术发展的脉胳,而且蕴含着历史、风情、民俗、神话、山川、建筑等十分丰富的形象资料。 二、敦煌名片—飞天 1、飞天的起源和职能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三、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和时代特点 1、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2、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西凉 西魏 隋中唐 宋 盛唐2.1.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2.1-1北凉时期的飞天莫高窟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模仿阶段,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如莫高窟北凉第275、272窟中的飞天。2.1-2北魏时期的飞天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佛龛上,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如莫高窟北魏第251、260窟的飞天。 北魏时期的藻井图案,风格与特点十分鲜明。藻井中心无一例外都倒置一朵花,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所说的“反植荷蕖”,这种莲花纹样也正是从印度佛教艺术传来的象征净土的天国宝池中圣洁的莲花。而装饰在莲花周围斗栊上的则是希腊式的忍冬纹样,藻井的四角还有飞天的人物形象。由这些纹样组成的藻井图案,显然受到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是外来佛教艺术的模仿或移植。2.2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535~61年),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2.2-1西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2.2-2中原式飞天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5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伎乐飞天和两身裸体飞天。北周时期由于鲜卑族统治者崇信佛教,且通好西域,因而莫高窟再度出现了西域式飞天。这种新出的飞具有龟兹石窟飞天的风格,脸圆、体壮、腿短,头有圆光,戴印度宝冠,上体裸露,丰乳圆脐,腰系长裙,肩绕巾带。最突出的是面部和躯体采用凹凸晕染法,现因变色,出现了五白:白眉棱、白眼眶、白鼻梁、白嘴唇、白下巴。飞行姿态成敞口“U”字形,身躯短壮,动态朴拙,几乎又回到了莫高窟北凉时期飞天的绘画风格特点,但形象却比北凉时期丰富得多,出现了不少伎乐飞天。如第290窟和第428窟中的飞天。2.2-3北周时期飞天 428窟中的飞天2.2-4隋代时期飞天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隋代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时期飞天的位置外,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多以群体出现。隋代飞天的风格,可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为四个多样性:一是风格特点多样性。既有西域式飞天,也有中原式飞天,更多的是中西合璧式的飞天。二是脸型身材多样性。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肢柔细,绰约多姿。三是衣冠服饰多样性。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僧祗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四是飞行姿态多样性。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有逆风横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但飞行的姿态已不呈“U”字形,身体比较自由舒展。从总体上说,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最具有隋代风格的飞天,是第206、427、404窟的飞天。2.3.鼎盛时期 从初唐到晚唐(618~907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2.3-1唐代前期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最具有唐代前期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画在初唐第321窟中的双飞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飞天。2.3-2唐代后期的飞天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画在中唐第158窟西壁大型《涅槃经变》图上方的几身飞天。2.4.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2.4-1五代和北宋时的飞天 五代和北宋时,河西归义军曹氏政权管辖敦煌地区。这一时期的飞天继承唐代余风,但无创新,不复生气,完全失去了唐代飞天生气欢快的基调。但曹氏政权崇信佛教,在莫高窟、榆林窟新建和重修了大量洞窟,并且建有画院,聘用了一些当时著名的画师、画匠,绘制了不少壁画。这些画师画匠继承模仿唐代风格特点,在榆林窟和莫高窟也留下了一些上乘的飞天之作。其代表作品是榆林窟第16窟和莫高窟327窟中的飞天。 玉飞天佩                                                          名  称:玉飞天佩  制造年代:南宋  材  料:白玉局部有沁  规  格:横长7.3厘米  收藏地:私家  介  绍  玉雕飞天在唐代十分盛行,在宋、辽、金各朝仍不时发现。  这件玉佩皇片状,飞天作横身飘飞状,裸袒上身,并镂雕  长带,绕于肩臂,随风飞舞。身下镂雕一组长 形云朵纹。  以阴刻线和减地浮雕法,表现飞 天的五官、饰物、皮肤、  长裙等部分。造型生 动流畅,充满世俗生活的审美情趣。  这件玉飞天佩,是宋代同类器物中的佼佼者,很有收藏价  值。2.4-2西夏时的飞天西夏是党项族在大西北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莫高窟西夏时期的飞天,一部分沿袭宋代的风格,一部分具有西夏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把西夏党项族的人物风貌和民俗特点融入了飞天的形象。脸型长圆,两腮外鼓,深目尖鼻,身体健壮,身穿皮衣,多饰珠环,世俗性很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第97窟中的两身童子飞天。2.4-3元代时的飞天元代时蒙古族统治敦煌地区,在莫高窟和榆林窟营建重修的洞窟都很少。元代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汉密。藏传密宗艺术中无飞天,汉传密宗艺术中现存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画在第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这四身飞天形象、姿态、衣饰基本相似,头梳锥髻、戴珠冠,脸型丰圆,长眉秀眼,上体半裸,项饰璎珞,臂饰宝钏。一手托莲花,一手执莲枝负在肩上,乘黄色卷云从空而降,衣裙巾带很短,身体沉重,飞动感不强,已无佛教飞天的姿态风貌,倒像是四身乘云飞行的道教仙童。3.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作,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4.佛教中的飞天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紧那罗 乾达婆和紧那罗 亁乾达婆是伽波叶和妻子牟妮的后代,由六千三百三十三个。乾达婆在古神话中是一群美男子,永远年轻,善于歌舞。住在半空中,与天神为伴,凡人见不到他们。乾达婆曾经是苏摩酒的守护者,后来被智慧女神萨罗私伐底说骗走。乾达婆有一群女伴,叫阿卜婆罗,是一般美女,她们跟随着亁达婆到天神那做客。阿卜婆罗的首领叫,兰拨,使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是诞生的美女。乾达婆的首领叫毗沙婆苏,他的妻子是阿卜婆罗中的弥那迦。乾达婆经常到人间勾引女子,他们和苏摩(月老的来源?)一起为新婚夫妇主婚,成了婚姻之神,但是他们同时也是新郎的竞争者。在佛教中乾达婆没有男女之分,是佛门的音乐家。到了中国乾达婆成了女性,演化为敦煌艺术中的飞天紧那罗在古神话中是一种精灵,是天神的歌唱家,与乾达婆一样,为天神歌唱。乾达婆和紧那罗,到四方天神那做客,为他们歌舞,特别经常和月神苏摩为伴。乾达婆和紧那罗只是天神的随从罢了。飞天几乎是中国人最乐观飞扬的艺术飞天色调之浓郁不让梵高的绘画5.现存的敦煌飞天的形态 莫高窟现存北凉石窟只有三个。最具有北凉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第275窟北壁本微故事画主体人物上方的几身飞天灾几身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或头束圆髻,上体半裸,身体呈“U”字形,双脚上翘,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但这种飞行的姿势显得十分笨拙,有下落之感。“U”字型的身躯也显得直硬,尚不圆润,微弯,还有印度石雕飞天姿态的遗迹。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不仅画在窟顶平棋、窟顶藻井、故事画、佛龛上面,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北魏的飞天形象,有的洞窟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形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艉,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材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6.现代飞天的运用 6.1平面设计6.2漫画人物日本漫画人物-亁达婆王6.3舞蹈在《飞天》中观众可以看到,七名舞者身体或与舞台平行,或与舞台垂直,她们的右腿便是全身的支撑点,被固定在舞台上,而固定物则是一个“铁家伙”,穿着固定在舞台上的“铁靴子”跳着轻盈的飞天舞蹈,难度可想而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敦煌壁画中仙女飞天的独特造型。敦煌壁画出现时正值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之一,借这个舞蹈表现盛世中国。给舞者的右腿固定,用身体自由的倾斜去对抗地球引力,以这种方式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的美,看起来非常唯美漂亮。 女主角英娘表现的飞天是盛唐时期的形象,使用的长绸已经看不到北朝飞天飘带的牙饰和尖角,显得更为轻软和鲜艳,长度达到了2.4米,在舞台上被英娘挥舞得洒脱有力,其肢体曲伸、拧旋,其动势奇幻、飘逸,表现飞天浮游、翻飞、腾跃、回旋的姿态。飞天长绸的舞蹈形象源于敦煌莫高窟,分布在十六国时代到宋元时代大部分洞窟的四壁和洞顶上,委婉婀娜的飞动之势,使每一个观看者心驰神往。大幕拉开,舞台上轻烟缭绕,霞光朦胧。一尊温和而庄严的金佛作为远处的背景,近处则是数名飞天舞女,若隐若现。反弹琵琶30年后,“反弹琵琶”的经典段落更让人神往。演员手持琵琶,双臂反别在背后时而表现“轻捻慢拢”,时而显示“骤雨乍泻”,再加上旋、跳、蹲、卧各种舞姿与技巧的使用,做醉心弹奏状,“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反弹琵琶伎的意境和造型就出现在了观众眼前。流畅飞动,颇有“吴带当风”的韵致,“S”型的舞蹈造型与直体直腿直脚的西方芭蕾舞完全不同,具有典型的中国味道。据介绍,“反弹琵琶”是敦煌舞蹈中最优美的舞姿。此形象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6.4服装中华内衣设计大赛 金奖灵感来自唐敦煌壁画 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08春夏系列的一项重要活动,“欧迪芬”杯07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11月6日上午在北京饭店宴会大厅举行。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22号选手,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尹红获得金奖。作品的设计灵感来自唐代的敦煌壁画、雕塑以及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继2006年以“清风雅韵”为朝代主题的第二届“欧迪芬杯”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圆满成功之后,此次欧迪芬杯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锁定“大唐凤仪”作为今年的朝代主题。大赛从三月征稿到六月截稿,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7个省市包括台湾地区935份参赛作品其中不乏立意深刻、设计新颖、时尚创新的佳作。最终入围的26位参赛作品,不仅通过现代的造型,完美解构了盛唐千年服饰美学,更在文化上赋予了现代内衣辉煌多姿的古代内涵,作品中投射出了唐代女子“雍容华美、自由开放、丰腴圆满”的朝代特征和独特魅力。6.5奥运会开幕式采取飞天形式 奥运会开幕式李宁飞天点燃主火炬塔6.6音乐民乐合奏《飞天》,由徐景新、陈大伟作曲,乐曲描绘了飞天婆娑起舞的美好艺术形象,给人以美丽而悠远的暇想。飞天是佛教中的奏乐之神,又名“香音神”,是象征自由快乐的天神。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有许多婀娜多姿、形态生动的飞天,以其独特优美的艺术形象著称于世。1982年,徐景新、陈大伟参观了敦煌石窟后,为飞天的美好艺术形象所感染,写下此曲。1984年,此曲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二等奖,1986年又获1984-1986年首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乐曲以奇幻的音响开始,仿佛描述飞天离壁而出,将人们带进仙气萦绕的云天境界。随着乐曲的发展,刻画飞天的优美舞姿,气氛渐趋热闹,及后威猛勇武的力士神加入舞蹈行列,将乐曲推向高潮。在热情奔放、粗犷矫健的舞姿后,宽广的音乐主题呈现出金石齐名的天国殿堂,飞天和各种神异往来于高阁重楼间,如无阻隔。乐曲尾声渐趋安静,仿佛纵情歌舞的神灵们逐渐飘回壁画中去。石窟恢复神游前的宁静、神秘……6.7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象征我国航天事业勇敢地向前 敬谢观赏
本文档为【敦煌莫高窟——敦煌飞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会人会语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4-12
浏览量: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