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样查字典辞书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举报
开通vip

怎样查字典辞书怎樣查字典辭書孫偉龍cdysry@126.com漢語字典辭書編排的方式按音序排列:平水韻注音字母漢語拼音按部首和筆畫排列:部首、筆畫相結合。檢索方式有純以筆畫為序者。按編碼排列:四角號碼現在字典辭書常附有幾種不同的檢索方式,以便於檢索。1)讀若(讀如)法“讀若”又叫“讀如”,是用音同或音近的漢字來注音,使讀者由此音推出彼音。讀若法在漢代用得很廣泛,《說文解字》一書中就大量使用。例如:《說文》玉部:“玽,石之次玉者。从玉,句聲,讀若苟。古代漢語字典辭書的注音方法玽:ɡǒu2)直音法直音法是直接用一個同音字來注音的方法...

怎样查字典辞书
怎樣查字典辭書孫偉龍cdysry@126.com漢語字典辭書編排的方式按音序排列:平水韻注音字母漢語拼音按部首和筆畫排列:部首、筆畫相結合。檢索方式有純以筆畫為序者。按編碼排列:四角號碼現在字典辭書常附有幾種不同的檢索方式,以便於檢索。1)讀若(讀如)法“讀若”又叫“讀如”,是用音同或音近的漢字來注音,使讀者由此音推出彼音。讀若法在漢代用得很廣泛,《說文解字》一書中就大量使用。例如:《說文》玉部:“玽,石之次玉者。从玉,句聲,讀若苟。古代漢語字典辭書的注音方法玽:ɡǒu2)直音法直音法是直接用一個同音字來注音的方法。直音法的優點是明白清楚,注音準確。這種方法在《康熙字典》中大量使用。例如:“瓕,音彌。”“杠,音江。”3)叶音法叶音就是臨時改變字的讀音,使它同其他字押韻,以達到朗讀時的和諧、協調。這種注音方法是不科學的。但《康熙字典》中有時也採用這種方法注音,例如:“籌,……又叶音除。蔡洪《圍棋賦》:‘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4)反切法反切是古代的字典辭書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注音方法,也是在拼音字母發明之前一種相當科學的注音方法。“反切”又叫“反”、“切”,其含義都是“拼音”。反切是一種雙拼法,它以兩個漢字合在一起來為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是以聲、韻原則來拼音的,不同於以音素為原則的現代拼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康熙字典》引《唐韻》:“毛,莫袍切。”根據反切的方法,“毛”和“莫”雙聲(聲母相同),“毛”和“袍”疊韻(這兒指韻母相同),“毛”和“袍”同調(聲調相同)。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拼音字母來表示,那就是:毛=m(ò)+(p)áo=máo又如:《康熙字典》引《唐韻》:“蘇,素姑切。”即:蘇=“素”的聲母+“姑”的韻母和聲調=s(ù)+(g)ū=sū反切是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注音方法,它所注的是古音;無論是用來注音的字(即切語上下字),還是被注的字,它們所代表的都是古音,而不是現代音。對於一個具體的反切條目來說,從古代到現代,在被切字和反切上下字這三個字的六個因素中有一個因素發生變化,我們就不能正確地以現代語音來標示。這六個因素是:被切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反切上字的聲母,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如:《康熙字典》引《唐韻》:“公,古紅切。”按反切原理,“公”的讀音應該是:公=古g(ǔ)+紅(h)óng=góng。《現代漢語詞典》對“公”的標音是gōng,聲調是陰平,不是陽平。現代的聲調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而中古卻是平、上、去、入四個聲調。中古的平聲字,在現代分別變成了陰平和陽平,變化的規律是:中古聲母是清輔音的平聲字,今音讀陰平,如“公”;聲母是濁輔音的平聲字,今音讀陽平,如“紅”。“公”和“紅”現代聲調有陰平、陽平之別,古代則完全相同,都是平聲字。《說文解字》爲東漢·許慎費時21年著成,是中國文字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字典,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1163個。許慎在分析小篆的形體結構時,從中概括出五百四十個偏旁作為部首,然後把所收集的九千多個字列入這五百四十個部首中去,這是他的一大創造,對後世的檢字法有很深遠的影響。字典辭書簡說·《說文解字》南唐徐鉉、徐鍇精研《說文》,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是第一種《說文》注本,成書於南唐末年,世稱小徐本,徐鍇對李陽冰謬說多有匡正。徐鉉於宋太宗雍熙年間奉旨校定《說文》,世稱大徐本。清人研治《說文》,多以大徐本為基礎,同時參校小徐本。字典辭書簡說·《說文解字》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王筠:《說文句讀》字典辭書簡說·《說文解字》字典辭書簡說《康熙字典》:清代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編籑,共收字47035個,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經籍籑詁》:清·阮元,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經傳釋詞》:清·王引之,虛詞詞典。《詞詮》:楊樹達,虛詞詞典。《助字辨略》:劉淇。《古代漢語虛詞通釋》,何樂士。《詩詞曲語辭匯釋》,張相,研究詩詞曲中特殊詞語的一本專著。诗词曲语辞汇释古典詩詞曲中當時易曉而後人難明的口頭詞語,尤其是虛詞,以前稱為“語辭”。匯釋了唐宋元明以來流行於詩詞曲中的特殊語辭537個,附目600多個,分為800多條。是閱讀和研究古典詩詞曲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常用字典辭書簡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商務印書館。《漢語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語文工具書。《漢語大字典》規模宏大,共收字54678個。本書的解釋體例是:以楷書為標準字形,每個楷字下面收列能反映其形體演變的字形;然後說明其本義、讀音;然後按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的順序分項解釋其各種含義、用法,並徵引古書用例。常用字典辭書常用字典辭書簡說全書按部首編排,共分200部。《漢語大字典》是漢語字典的集大成之作,它是四川、湖北兩省300余名詞典工作者奮鬥十年的成果,在漢語字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常用字典辭書簡說1958年,《辭源》、《辭海》分工後:《辭源》成為專門解決閱讀古籍時關於詞語典故和有關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識性的疑難問題的工具書。所收古代詞語典故相當豐富,釋義精當,引文詳細注明出處,是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參考書。《辭海》仍是綜合性辭書,包括成語、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門學科的名詞術語等,古代詞語和典故只收比較常見的,釋義也較簡單、易懂。《虛詞詁林》:俞敏監修、謝紀鋒編籑,黑龍劍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共收集了十部講到虛詞的書的內容。《助字辨略》、《經傳釋詞》、《經詞衍釋》、《詞詮》、《古書虛字集釋》五部書全錄。《經籍籑詁》、《說文解字注》、《廣雅疏證》、《爾雅義疏》、《馬氏文通》五部書只錄其中的虛詞。常用字典辭書《故訓匯纂》是一部以全面系統地匯輯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訓資料爲目的的大型語文工具書。從訓詁史的角度來說,此書可以說是《經籍籑詁》的繼承與發展。1)資料輯錄的範圍更寬。2)體例更優。3)減少了訛誤。常用字典辭書常用字典辭書唐作藩編著:《上古音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丁聲樹編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中華書局。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常用字典辭書高亨纂著:《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王鳳陽:《古辭辨》,吉林文史出版社。屨何以音“jù”?屨、履何別?音:現代音中古音上古音屨:jù《廣韻》九遇切,去遇,見。侯見去履:lǚ《廣韻》力几切,上旨,來。脂來上形:繁體:簡體:屨屦履履義:屨:1.单底鞋。多以麻、葛、皮等制成。后亦泛指鞋。2.穿鞋。3.脚上着物。4.踩踏。5.任,担任。履:1.鞋。2.穿(鞋)。3.踩踏。4.行走。5.临,至。6.谓经历某种景况。7.践履所及,指国家的疆界。8.执行;实行。9.踏勘。10.行为;品行。11.福禄。12.礼。13.敬辞。犹言起居。多用于书信。14.六十四卦之一。15.鬼神名。屨何以音“jù”?屨、履何別?《古辭辨》:“‘鞋’,漢以前稱‘屨’,漢以後稱‘履’。《說文》‘屨,履也’,段玉裁注‘晉蔡謨曰:今世所謂履者,自漢以前皆名屨’。這個結論基本可靠。”“‘鞋’,古代多寫作‘鞵’,是南北朝之後才出現的新詞,唐以後它排擠了‘履’,成為‘履’的新的通稱。······但‘鞋’字形从‘革’,最初有可能指皮鞋,它的流行可能和東晉以來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有關。”《說文》:“【(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小徐本「夊」上無「从」。〕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履。【良止切】【(𨇐)】,古文履,从頁、从足。“【屨】,履也。〔小徐本無「也」。〕从履省、婁聲。一曰:鞮也。〔小徐本無「也」。〕【九遇切】”完
本文档为【怎样查字典辞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xj758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6-1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