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简本

《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简本

举报
开通vip

《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简本共四册第一册文本第二册说明书第三册图集第四册简本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2018年5月1序言总体目标:大美珠江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一)增加珠江两岸公共空间(二)注重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三)创造丰富多元的活力堤岸(四)提升滨江绿地活力与品质(五)打造精致有活力的建筑场地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七)打造前低后高的滨江建筑天际线(八)突出“一桥一景”的特...

《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简本
共四册第一册文本第二册说明书第三册图集第四册简本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2018年5月1序言总体目标:大美珠江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一)增加珠江两岸公共空间(二)注重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三)创造丰富多元的活力堤岸(四)提升滨江绿地活力与品质(五)打造精致有活力的建筑场地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七)打造前低后高的滨江建筑天际线(八)突出“一桥一景”的特色景观(九)打造赏心悦目的城市夜景专项3文化遗产:传承广州历史底蕴的文化珠江(十)精雕细琢延续近现代沿江建筑文脉(十一)重塑具有历史记忆的特色场所专项4滨江街区:营造创新集聚的繁荣珠江(十二)打造沿江创新产业集聚区专项5水系统:打造安全干净的清澈珠江(十三)贯彻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的建设理念(十四)形成适应气候变化的安全堤岸专项6自然系统: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十五)增加滨江绿化覆盖率(十六)保护珠江的生态环境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十七)贯通两岸慢行通道(十八)提升街道精细化设计(十九)塑造具有滨江特色的景观道路(二十)优化过江步行联系专项8滨江活动:汇聚最广州方式的活力珠江(二十一)展现地区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文化(二十二)普及推广公共艺术目录…………02…………02…………06………..………07.………………08..………………09.………………10.………………11…………12………..………13………..………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6………………37…………38………………39………………402总体目标广州依水而生、依水而兴,珠江是广州的立城之本、营城之源。着眼于沿珠江水系的城市空间发展,以贯穿广州两千年发展的珠江水系为核心纽带,优化一江两岸三带、强化多点支撑。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发扬工匠精神,精铸城市品质,本规划作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广州建设活力美好全球城市的重要抓手。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规划引领集聚高端要素,挖掘和展示珠江母亲河的文化魅力,建设珠江景观带高品质城市空间。序言总体目标:大美珠江以珠江水系为脉,按照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要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城市,构建云山珠水相望的景观视廊,彰显珠江文化魅力,打造"大美珠江",塑造花城如诗、珠水如画的世界级滨水区,实现精品珠江三十公里大开放。SOM大效果图3总体目标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贯穿广州境内的珠江景观带总长约373公里,分北、中、南、东四个区段,珠江景观带中段是展现广州形象的精华段。其范围西起白鹅潭、东至南海神庙,本规划分为西、中、东三个十公里,向两岸延伸500米至10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86平方公里。珠江景观带其余区域参照本成果进行管控。4总体目标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西十公里中十公里东十公里西十公里: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复兴地区功能,展现广州千年商都底蕴;复兴空间环境,让滨水回归城市;复兴街道活力,营造特色休闲文化径,串联景点;复兴历史建筑,加强建筑风貌保护,活化功能。中十公里: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提升都市形象,以精致见气质;提升公共空间,营造快中见慢、行间见绿的景观体验;提升文化特色,彰显时代文化魅力。东十公里: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优化港城功能,展现湾区顶点的活力与开放;优化滨江空间形态,打造公园里的城市;优化文化载体,展现多元文化魅力。西十公里中十公里东十公里5总体目标八大专项通过八大专项规划(公共空间、滨江形象、文化遗产、滨江街区、水系统、自然系统、道路可达性、滨江活动)对珠江景观带进行全方位导引。街区6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7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一)增加珠江两岸公共空间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宽度,在规划新建区、大面积改造区保留100-200米的滨江公共绿地。已建或已批地区滨江绿地宽度小于100米的暂按现状控制,远期可结合规划改造加宽。滨江绿地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可考虑配套文化、体育、休憩类等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服务设施。鼓励滨江建筑底部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活动和逗留的空间。建筑底层休闲空间(如茶室、咖啡厅、展示厅等)激发滨江界面的活力,聚集更多的人流。滨江绿地示意图珠江D≤50m保留现状建筑新增服务设施新增服务设施保留活化的工业遗产保留古树名木D≥100-200m座椅滨江建筑滨江建筑推荐:滨江建筑底部提供休闲空间。预留6条景观视廊,塑造云山珠水相望的城市格局。6条景观廊道包括:越秀山-中山纪念堂、海珠湖公园-珠江新城、白云山-珠江新城、火炉山-国际金融城、南沙港快速-珠江新城、丫髻沙大桥-珠江新城。景观视廊规划图(来源:《广州总体城市设计》)8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二)注重通江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通江廊道宽度控制示意图:滨江地块全部建筑正投影长度控制:A1+A2+A3+…+An≤2/3*L通江视廊宽度d不宜小于15米,两相邻通廊间距D不宜大于100米L(地块总长度)A1A2A3珠江d≥15mD≤100md≥15mD≤100md≥15m城市道路滨江建筑布局应保证通江视廊的通达性,留出通风廊道。临江地块(临江一线规划路与二线规划路之间)内的高层塔楼垂直江面的正投影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地块宽度2/3;除文化、体育等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外,低、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群楼最大连续面宽不得大于80米,高层建筑塔楼最大连续面宽不大于60米。预留更多的通江廊道,宽度不宜小于15米,通廊间距不宜大于100米。通江的视线通廊间距不宜大于100米,宽度不宜小于15米的要求。公共开放的可通达滨江的通道(包括城市道路、地块内部道路及步行道)之间的间距不宜超过200米;通江廊道场地、步行空间及建筑界面设计,营造活力廊道空间。通达滨江的廊道场地应因应地形高程导向江岸,场地宜错落有致,划分通行区、商业活力区和景观区,营造活力廊道空间。廊道两侧的建筑底层宜设置连续的裙楼界面(鼓励连续骑楼),营造积极的步行活力空间。廊道两侧的建筑立面的实墙面不宜大于该立面的2/3。通江绿廊景观区商业活力区导向江岸的通行区连续的裙楼界面活力通江廊道示意图积极的建筑立面9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三)创造丰富多元的活力堤岸在不影响行洪情况下,创造丰富多样的堤岸形式,改变现状单一的垂直硬质堤岸。以安全、活力、生态及文化体验为原则,以增加挑台、栈道、码头、自然缓坡等多种形式改造亲水岸线,提升岸线亲水比例至40%。亲水岸线周围加强配备水上救生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沿江路西堤挑台式≥200年一遇防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原岸线沿江路西堤错层挑台式原岸线≤2.5m≤2.5m≥2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丰富的亲水堤岸意向建议沿江路窄堤岸改造为挑台式或错层挑台式,出挑宽度≤2.5米,水中不设立柱,增加通行及休憩空间。结合滨江空间的场景特色,设计特色的多元栏杆。西段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栏杆;中段设计简洁、现代风格的栏杆;东段设计文化符号特色或展现工业风格特色的栏杆,江心岛等自然堤岸的栏杆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色彩以木材色彩为主。注:不满足防洪标准的堤岸采用不透水结构栏杆作为堤顶高程的补充;满足防洪标准的堤岸采用透水的栏杆,可增加栏杆的多样性,使不同区段均能满足2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堤顶高程要求。历史文化特色栏杆现代简洁式栏杆自然风格式栏杆台阶亲水堤岸块石亲水堤岸湿地栈道亲水堤岸台阶广场亲水堤岸码头式亲水堤岸自然式亲水堤岸10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四)提升滨江绿地活力与品质建设可进入式的滨江公园绿地。注重打开绿地的通江廊道,在滨江绿带中设置活动场地、亲水平台,设置多条连续的慢行通道,增加慢行选择性。通过对桌椅、垃圾桶、灯具等城市家具以及标识系统、雕塑小品等多个滨江细节要素进行控制。城市家具结合周边空间要素一体化设计。城市家具的造型应简洁美观,具设计感,可适宜结合树池、花丛草地等空间要素进行统一设计。注重城市家具的覆盖,最大间隔50米设置一组座椅、垃圾桶等城市家具,改变现状部分地区无城市家具的状况。结合码头增加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元服务功能,增加滨江活力。新建旅游码头或轮渡码头应考虑预留候船室一级安检的空间(含安检区和等候区)。灯具通江设施座椅、垃圾桶铺装、井盖栏杆码头、服务设施游船雕塑小品植被绿化、树池慢行道标识系统推荐:座椅与花池一体化设计推荐:码头增加多元服务功能滨江细节要素11专项1:公共空间——开放绿色多元的品质珠江(五)打造精致有活力的建筑场地统筹建筑退界与街道空间一体化设计统筹建筑退界区与街道空间的场地高程、场地功能、室外景观等应进行精细化设计和管理,做到统一协调。避免出现沿街大面积的实墙。加强道路附属设施、临街界面、公共艺术品等的景观一体化设计,使街道空间和建筑退界区形成连续、有机的整体。了解并测算场地各侧与城市街道交接处或相邻用地之间的高差,结合安全要求,处理好建筑首层和街道的关系,通过缓坡或多级地台解决建筑首层和街道的高差,并保持建筑与沿街空间及不同地块间的平顺对接。利用场地高程划分不同功能分区,承载多样的活动空间。利用场地高程的多功能设计策略篮球及露天剧场滨水栈道场地竖向设计塑造不同休憩空间示意图12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13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传统历史建筑风貌区现代都市建筑风貌区东部生态文化建筑风貌区(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传统历史建筑风貌区——体现中西合璧、广府风韵的建筑风貌特色。现代都市建筑风貌区——体现现代多元融合的建筑风貌,塑造塑造当代都市活力区。东部生态文化建筑风貌区——体现生态低碳、活力开放的现代港湾特色,塑造创新商务商贸文化港区。广州历史城区建筑风貌现代都市建筑风貌东部生态文化建筑风貌14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传统历史建筑风貌区1基本导向体现中西合璧、广府风韵的建筑风貌特色尊重原有城市肌理,延续现有老城区建筑尺度。保护和发扬历史风貌地区风貌特色,保证整体历史风貌区和谐,凸显广府传统建筑特色。在充分尊重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鼓励具有时代性、高品质的活化和更新开发设计。2功能分区导控历史保护区混合社区协调更新风貌区功能分区基本要求主要导引建筑类型历史保护区建筑设计应满足《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尊重每个历史区域的历史性格,新建筑设计予以协调,并采用特色风貌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历史风貌区建筑更新改造建筑协调更新风貌区旧城更新宜采用近代岭南建筑风格协调历史城区建筑风貌。在场地设计中注入岭南特色元素,提升社区品质。采用小体量精品建筑设计打造文化艺术社区。历史风貌区建筑商业办公建筑更新改造建筑混合社区采用现代主义及新岭南风格的小体量建筑,打造以居住为主的混合社区,塑造老城区休闲生活文化社区。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打造黄沙和芳村新型休闲体验文化社区。商业办公建筑、居住建筑更新改造建筑、文化休闲建筑现代商务区商务区体现滨江建筑特色,逐步提升改造现有滨江建筑立面,形成协调的滨江建筑色彩和建筑风貌,提升建筑品质。商业办公建筑文化休闲建筑现代商务区(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15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1基本导向体现现代多元融合的建筑风貌,塑造塑造当代都市活力区新建建筑应塑造与提升城市形象,整体天际线富于变化并有韵律感,体现的滨江国际CBD集聚区风貌。建筑体量及界面应体现相应的环境氛围,重视建筑细节,突出多样性、艺术性,具有大都市文化魅力。鼓励采用科技创新的建筑元素,表现时代精神。新区建设应采用地域适应性设计,鼓励底层形成连续架空公共空间和营造创新岭南水岸空间,提升城市活力。2功能分区导控现代都市建筑风貌区现代商务区混合社区工业遗产更新区历史保护区功能分区基本要求主要导引建筑类型现代商务区采用现代、多元的建筑风格,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体现国际CBD时代风貌。商业办公建筑文化休闲建筑混合社区以混合功能建筑,打造满足商务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混合社区。商业办公建筑、居住建筑、文化休闲建筑工业遗产更新区对工业遗产进行更新再利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进行功能升级。工业区建筑改造历史保护区(黄埔古村)以保护、修整为主,局部区域进行活化更新或低强度填充式开发。历史风貌区建筑更新改造建筑场地设施提升区建成区以建筑场地提升为主,增加人性化场地设施和完善标识引导设施。——场地设施提升区(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16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1基本导向2功能分区导引体现生态低碳、活力开放的现代港湾特色,塑造创新商务商贸文化港区。控制临港一线建筑高度,采用小体量、多层次、立体化的临江建筑组合。充分利用滨江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保留港口印记,凸显港口产业区文化特征。采用建筑特征简洁、绿色、科技的设计元素,体现绿色生态技术特征,彰显生态低碳港湾特色。东部生态文化建筑风貌区现代商务区混合社区工业遗产更新区历史保护区功能分区基本要求主要导引建筑类型现代商务区采用现代、多元的建筑风格,并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塑造创新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商务区。文化建筑应充分体现港湾元素、海丝文化特色。商业办公建筑、文化休闲建筑混合社区打造多元复合、小尺度混合使用社区。临江建筑可充分运用退台、穿插等设计手法,塑造层次丰富、立体化的临江建筑界面。商业办公建筑、居住建筑、文化休闲建筑工业遗产更新区对工业岸线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文化、娱乐创新产业等功能进行适应性再利用。新建筑利用港口、船厂特色工业元素,延续港口文化特征。工业区建筑改造历史保护区(庙头村)保护岭南特色传统村落、海丝发祥地风貌。保护特色建筑要素:青砖墙、蚝壳墙、灰瓦、麻石街。历史风貌区建筑、更新改造建筑场地设施提升区建成区以建筑场地提升为主,增加人性化场地设施和完善标识引导设施。——场地设施提升区(六)自西向东展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建筑风貌17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七)打造前低后高的滨江建筑天际线形成“前低后高”的滨水建筑高度控制,临江一线建筑(指地块主导功能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塑造有韵律感的天际线,临江一线街区应为公共活动退让公共开放空间,临珠江前航道两岸建筑应退岸线布置,建筑退江岸线高宽比宜小于1。若位于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新建建筑高度直接按照《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各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落实:历史城区内建筑高度的控制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文物周边的建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分别控制为12米、18米和30米。临江一线街区高层建筑以点式组合为主,避免连续板式组合;鼓励塔楼建筑可与江岸成一定角度布置,角度宜在15°~45°之间,以增加通江视廊的宽度和滨江建筑展现面,塑造变化丰富的滨江建筑群体形象,裙楼应保证贴线率,形成统一的界面。滨水地块建筑设计应包含建筑景观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专题分析,以保证建筑及场地设计与整体城市景观协调,保证公共景观资源、公共开放空间符合公众利益。一线街区塑造舒缓起伏的天际线二线街区天际线在中段达到高潮建筑高度示意图临江建筑退让空间示意图:临江建筑退界高宽比:Hn/Dn<1Hn为临江建筑界面高度Dn为临江建筑与江岸之间的距离H1珠江D1一线街区建筑≤60m二线街区建筑塔楼建筑角度旋转示意图:重点地段沿江塔楼建筑鼓励旋转15°~45°,形成活力滨水界面D2H218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八)突出“一桥一景”的特色景观通过对11座桥梁历史的研究、周边环境的摸查和以桥梁为轴线的南北两岸标识性景观的研究,总结出以桥梁为轴线的城市景观风貌特征,提出每一座桥的主题定位。全系统全要素提升现有桥梁。将桥梁解构成为桥梁构件、桥梁家具、标识系统、慢行系统、桥梁色彩、桥头空间6大系统,包含40项要素。根据桥梁的不同风貌特色和主题定位,为每座桥梁的系统要素提出导引,引导桥梁设计。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广州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东圃特大桥黄埔大桥中西合璧木棉飞虹珠海丹心东濠玉带海印琴弦花城叠彩珠江之贝发展之光丝路融城海丝扬帆生态绿脉江湾大桥海印大桥桥①桥②桥③桥④桥⑤桥⑥桥⑧桥⑨桥⑩桥11`猎德大桥桥⑦现状桥梁分布图近代广州现代广州生态广州桥梁色彩日景色彩、夜景色彩、投影(创意与艺术结合)、LED屏幕慢行系统人行道铺装、自行车道、无障碍坡道、盲道标识系统桥梁家具车行道照明灯、人行道照明灯、地灯、花槽花钵、座椅、垃圾桶、市政井盖、艺术雕塑桥梁构件桥头堡、桥墩、桥底、桥拱、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电梯、人行观景平台、排水设施桥头空间公园绿地、硬质广场、堤岸坡面、指示牌、景观灯具、景观小品交通标识、航道标识、警示标识、解说标识、导向标识、桥名匾牌桥梁全要素示意图完善桥上慢行空间(骑行+步行道)车行与人行上下层分流,桥两侧便于观景19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八)突出“一桥一景”的特色景观汇总11座桥梁的主题、主题浅述、建议提升要素和导控要点,形成桥梁导引全表,引导桥梁设计。桥梁名称桥梁主题主题浅述建议提升要素导控要点人民桥中西合璧展现传统岭南文化和殖民地文化的融合共生,古典、典雅的风格桥底、人行护栏、楼梯、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人行道照明灯、花槽花钵、市政井盖、交通标识、航道标识、警示标识、人行道铺装、自行车道、无障碍坡道、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硬质广场、堤岸坡面、指示牌、景观灯具、景观小品桥梁构件、桥梁家具与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体现中西合璧的主题,将桥梁融入到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中;完善慢行系统,提升行人体验解放桥木棉飞虹体现广州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展现近代历史革命风格桥拱、人行护栏、楼梯、车行道照明灯、市政井盖、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硬质广场、指示牌、景观灯具桥梁构件、桥梁家具、标识系统与桥梁色彩的设计需体现桥梁主题;保障慢行系统功能完整海珠桥珠海丹心展现英雄传奇故事的历史廊桥,体现工业风格桥底、桥墩、桥拱、人行护栏、楼梯、坡道、车行道照明灯、人行道照明灯、交通标识、航道标识、警示标识、人行道铺装、自行车道、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硬质广场、指示牌、景观灯具、景观小品以还原海珠桥历史面貌为重点,讲述桥梁的历史;充分利用桥头现有绿地空间,打造优质公共空间江湾大桥东濠玉带展现广州云山珠水的灵动姿态,现代简约风格桥底、桥墩、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人行道照明灯、交通标识、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硬质广场完善慢行空间的划分,使各流线清晰,并保障各流线的畅顺通行与安全海印大桥海印琴弦展现珠水源长,余音绕梁的优美律动,轻盈的现代风格桥底、桥墩、人行护栏、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人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自行车道、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景观小品完善慢行系统,并将桥梁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相连接,连接需做到各流线清晰顺畅广州大桥花城叠彩展现新时代花城的绚丽桥底、桥墩、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景观小品适当增加符合桥梁主题的装饰,丰富桥梁景观;完善慢行与两岸和二沙岛城市道路的衔接猎德大桥珠江之贝展现珠江新城的繁华与现代,现代主义风格桥底、桥墩、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桥名匾牌、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公园绿地提升桥梁家具品质;提升慢行系统,完善上下桥设施,满足骑行和出行不便人群的需求华南大桥发展之光展现广州国际性大都市经济繁荣,发展快速的面貌,现代简约风格桥底、桥墩、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桥梁构件、桥梁家具与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体现桥梁主题,并与周边环境相呼应;提升慢行系统品质琶洲大桥丝路融城展现广州的繁荣面貌,与国际会展中心风貌相协调,体现现代风格桥底、桥墩、楼梯、坡道、机动车道路面、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人行道铺装、日景色彩、夜景色彩、指示牌、景观灯具、公园绿地、硬质广场、堤岸坡面桥梁构件、桥梁家具与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体现桥梁主题,并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完善慢行系统功能东圃特大桥海丝扬帆展现广州航运发展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桥底、桥墩、分车护栏、人行护栏、排水设施、车行道照明灯、航道标识、日景色彩、夜景色彩、指示牌、景观灯具、硬质广场、堤岸坡面桥头空间结合桥底空间共同打造为公共空间,活化桥底灰空间黄埔大桥生态绿脉设计应体现绿色生态的景观风格桥底、桥墩、桥拱、分车护栏、车行道照明灯、桥名匾牌、日景色彩、夜景色彩、指示牌、硬质广场桥梁构件、桥梁家具与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体现桥梁主题,注重生态与科技结合20专项2:滨江形象——展现全球城市形象的魅力珠江(九)打造赏心悦目的城市夜景对接《广州市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灯光的合理化设计,针对“三个十公里”区域风貌特点,分别各区段提出有针对性、特色突出的夜景照明风貌主题,导引夜景照明的设计。西十公里——以暖黄色为主色调,限制彩光使用,统一亮显骑楼商业部分,烘托中西合璧的历史景观风貌。确定三江口、西堤—海珠广场、二沙岛中心3个重点照明区域。中十公里——以新中轴为照明主轴,广州大桥-猎德大桥建筑照明以白光为主,允许局部彩光和动态效果;猎德大桥至东圃特大桥以暖白光为主;形成海心沙两岸、金融城、琶洲会展3大个重点照明区域,展现都市活力、层次丰富的夜景主题。东十公里——以鱼珠商务区为重点照明区域,以暖白光为主,允许局部彩光;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用高亮度照明,应考虑照明的照度或亮度、光源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含量、照射时间等对文物本体和周边风貌的影响,尽量避免大功率近距离照射。在景观照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时,应进行技术论证,并征求文物行政部门意见。。采用像素幕墙、LED液晶屏等高新技术手段,结合建筑立面设计,实现建筑夜景效果提升。超高层或地标建筑应考虑顶部的透明度、照明设施的设置和夜景灯光照明效果。西堤-长堤夜景示意黄埔港黄埔港经济区琶洲眼节点琶洲会展中心金融城起步区金融城核心区广州塔音乐博物馆海心沙星海音乐厅东西塔及四大文化建筑中大码头二沙岛尖北京路海珠广场西堤历史建筑群三江口照明组团西堤-海珠广场照明组团新中轴线照明组团金融城-琶洲照明组团黄埔新区照明组团夜间照明规划图西段:10公里中段:10公里东段:10公里照明主轴线照明次轴线五大重点照明区域重要照明节点白天鹅宾馆洲头咀公园白鹅潭露天长廊琶洲岛东端黄埔军校南海神庙鱼珠21专项3:文化遗产——传承广州历史底蕴的文化珠江专项3文化遗产:传承广州历史底蕴的文化珠江22专项3:文化遗产——传承广州历史底蕴的文化珠江拆除广告牌修改招牌材质屋面广告随意广告招牌不和谐拆除违建,还原天际线屋顶违建影响天际线保护和发扬历史风貌地区风貌特色,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可识别性。尊重原有城市肌理文脉,延续现有建筑尺度,协调周围片区风貌。建立典型历史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新建、改建建筑在高度、立面、风格、色彩上尊重历史建筑;允许在保证整体历史风貌区和谐前提下具有时代性的设计。近人部分的处理应丰富、细腻底层高度应与相邻建筑协调(十)精雕细琢延续近现代沿江建筑文脉23专项3:文化遗产——传承广州历史底蕴的文化珠江保护古树名木,创造榕树下的生活场景。榕树下的交往空间是广州特色的生活场景,珠江边的大榕树应加以保护利用,通过场地设计形成丰富活动的场所。保护及活化现有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城市功能及业态。活化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协调新旧建筑的风格与尺度以尊重区域的历史性格;活化利用公共场馆,增加海心沙等标志性公共场馆的常规使用功能,引入国际会议等功能,举办特色主题活动,提升场馆使用率。重新规划工业用地并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对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再利用。可作为室外展品,也可改造利用、植入多元服务业态活化利用。工业构筑物作为景观要素海心沙场馆举办特色主题活动(如:大型文艺演出)结合座椅设计、服务设施布置、堤岸设计、铺装改造等形成榕树下特色生活场所。(十一)重塑具有历史记忆的特色场所专项4:滨江街区——营造创新集聚的繁荣珠江24专项4滨江街区:营造创新集聚的繁荣珠江专项4:滨江街区——营造创新集聚的繁荣珠江25西-05中-01西-03中-04中-02东-01东-02东-03东-04东-05东-06东-07西-01西-02西-04西-06西-07西-08中-03中-05中-06中-07中-09中-08中-10猎德大桥六二三路阅江路新港路东-07:南海神庙产业集聚区西-01:如意坊产业集聚区西-02:黄沙产业集聚区西-03:白鹅潭产业集聚区西-04:沙面产业集聚区西-05:南华西产业集聚区西-06:西堤-长堤产业集聚区西-07:海珠桥南产业集聚区西-08:江湾新城产业集聚区中-01:花城广场产业集聚区中-02:广州塔产业集聚区中-03:琶洲西区产业集聚区中-04:华南大桥北产业集聚区中-05:琶洲会展产业集聚区中-06:金融城二期产业集聚区中-07:金融城起步区产业集聚区中-08:琶洲之眼产业集聚区中-09:琶洲东产业集聚区东-01:鱼珠湾产业集聚区东-02:黄埔大道南产业集聚区东-03:鱼珠沿江产业集聚区东-04:黄埔大道南产业集聚区东-05:马涌两侧产业集聚区东-06:双岗涌产业集聚区132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25272830293132123334353637321沙面片区西堤片区洲头咀社区片区南华西-同庆社区片区永龙-海运社区片区新河浦片区456黄埔古村片区7黄埔造船厂片区8南海神庙片区9121110如意坊片区芳村片区白鹅潭片区二沙岛片区滨江东路片区花城广场片区131415华南大区西片区16琶洲会展片区17201918员村片区东圃特大桥西片区东圃片区黄埔大桥东沿江片区琶洲岛尖片区三溪沿江片区212223鱼珠沿江片区24黄埔大道南片区25蟹山-狮山-瓦湖岗公园片区26黄埔港沿江片区272928渡头东街片区文冲船厂片区黄埔客运站片区双岗西片区双岗片区303132中远船务片区33菠萝庙船厂片区34庙头村东片区35电厂片区36保护开发区域潜在更新区域潜在功能转换区域猎德大桥六二三路阅江路新港路滨江分区发展策略图沿江创新产业集聚区分布图(十二)打造沿江创新产业集聚区优化滨江用地功能,划定功能转换、功能提升、功能复合三类滨江功能优化街区,形成24个创新产业集聚区。恢复老城千年商埠风采,注入艺术文化、城市消费、观光旅游、创意办公、展示展览等高品质业态功能,重点打造如意坊、黄沙、沙面、长堤、白鹅潭、二沙岛产业集聚区;发挥“黄金三角区”辐射带动作用,沿珠江集聚高端商务产业平台,打造国际竞合中的产业发展驱动引擎,重点打造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广州塔、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琶洲会展、琶洲东。推动建设第二中央商务区。充分发挥黄埔航运物流贸易基础和千年海丝文化积淀,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展,发挥珠江沿岸创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鱼珠湾、黄埔港、南海神庙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11个滨江特色场景,浓缩展现滨江的历史文化和亮丽风景。场景包括千年商埠(长堤地区)、海印之畔(大沙头-二沙岛西)、海印之畔(大沙头-二沙岛西)、三江之汇(白天鹅-白鹅潭-洲头咀)、海心沙两岸(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创聚(琶洲西区)、国际金融城金融城(华南大桥北)、一岛两湾(第二中央商务区)、锦绣长洲(珠江国际慢岛)(长洲岛)、海博之轴(海丝博物馆)、海丝肇始(南海神庙)老城区注重转型提升商业业态类型,结合滨水岸线打造滨江商业体验。利用骑楼及历史建筑,注入文旅休闲商业业态。改造珠江沿岸工业仓储区域,结合工业遗产保护建设高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街区。26专项5:水系统——打造安全干净的清澈珠江专项5水系统:打造安全干净的清澈珠江27专项5:水系统——打造安全干净的清澈珠江(十三)贯彻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的建设理念提升水环境。河涌分三类整治,通过河涌截污清淤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工程等生物措施,改善水环境状况,优化河涌水体品质,有效地恢复受损的水环境生态系统。强化生态及雨洪管理。在有条件的位置建造生态堤岸,设计植物缓冲带、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打造可下渗的水道,营造绿色水岸。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改善工业区污染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揭盖复涌,恢复西濠涌南段和漱珠涌北段,打造活力水岸。28专项5:水系统——打造安全干净的清澈珠江(十四)形成适应气候变化的安全堤岸满足水利、防洪、行洪和通航要求,保障堤岸安全;面向未来,应对台风等带来的洪泛问题,通过抬高堤岸边界,或利用地形设计设计生态岸线,增强堤岸抵御风险的能力。推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抵御洪水风险设计的生态堤岸常见的生态堤岸形式②利用地形设计,形成抵御风险的多层次空间的硬质堤岸。窄堤岸(主要在西段):抬高硬质堤岸边界。宽堤岸(主要在中、东段):利用地形设计抬高硬质或软质堤岸。①设计为抵御风险的软质堤岸(洪泛公园、自然护堤)。抵御风险的堤岸断面策略因为现状堤岸较窄,抬高堤岸后围合感太强,对通江视线形成阻碍,建议远期结合道路改造、拓宽堤岸后可采用。常见的生态堤岸形式29专项6:自然系统——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专项6自然系统: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30专项6:自然系统——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十五)增加滨江绿化覆盖率协调自然生态保护和滨江发展空间,划定滨江绿线,规划较现状增加40%滨江绿地。为未来控规修编或新编提供依据,建议在控规阶段予以落实用地的具体边线。滨江绿地规划图软质堤岸:梯台栖息地(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增加滨江绿化覆盖率,推行立体绿化种植。挖潜滨江绿地,增加绿地面积。适应广州气候,增加广场植绿化种植,岸线尽量使用生态种植的软质岸线。增加建筑立面绿化、栏杆、灯柱、桥梁等立体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能缓解温室效应。立体绿化示意1.珠光御景滨江公园2.白鹅潭滨江长廊3.沙面公园4.洲头咀公园5.文化公园6.儿童公园7.海幢公园8.海珠广场9.林则徐公园23.白鹅潭滨江公园24.海珠桥南公园25.金融城二期公园26.金融城起步区公园27.金融城东区滨江公园28.琶洲眼公园29.新洲公园30.琶洲东岛尖公园31.鱼咀公园10.东山湖公园11.海印公园12.发展公园13.传祺公园14.宏城公园15.花城广场16.海心沙17.岭南公园18.磨碟沙公园19.临江带状公园20.会展公园21.水博苑22.南海神庙32.长洲岛公园33.黄埔临港带状公园34.海博轴公园35.黄埔滨江公园36.黄埔大桥滨江公园现状绿地规划绿地13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526282730313332343536232429北帝沙洪圣沙大吉沙猎德大桥六二三路阅江路新港路31专项6:自然系统——优化水绿交融的健康珠江保护江心岛的生态原真性,打造鸟类友好的生物栖息地。严格限制北帝沙、大吉沙的建设活动,提升生态质量和稳定性,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公园、果园、生态农业基地,构建野生动物栖息所,推进珠江绿色发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改善工业用地土壤质量。划定工业用地土壤检测与修复区,通过生态修复的方法,改善土壤土质,恢复生态环境。(十六)保护珠江的生态环境滨水木栈道生态驳岸公共服务设施滨江绿地规划图江心岛规划示意图北帝沙32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33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珠江滨江漫步道滨江慢跑道滨江公园滨江自行车道滨江公园(十七)贯通两岸慢行通道近期实现规划范围两岸60公里珠江公共空间贯通,远期向两侧延伸。打通沿岸现存的施工围蔽、河涌隔断、桥底隔断等3类16处断点,形成两岸30公里连续的滨水开放的滨江慢行空间路径,串联周边公园、街头绿地与滨江空间。(断点包括:如意坊地区、黄沙水产市场、二沙岛西、新世界别墅区、新中轴线地面高差、南方面粉厂、金融城滨江围蔽、新墟涌隔断、洲头咀公园提升、马涌东出口隔断、滨江明珠-中信君庭居住区间、珠江广场-丽景湾居住区间、黄埔涌口隔断、磨碟沙公园提升、琶洲大桥西侧涌口隔断、琶洲塔涌隔断。)形成连续的珠江慢行路径系统——漫步道+慢跑步道+滨江自行车道。根据慢行速度不同,打造三条连续的慢行路径(三条路径系统局部重叠)。滨江慢行路径系统断面示意滨江贯通规划图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意坊地区黄沙水产市场二沙岛西新世界别墅区新中轴线地面高差南方面粉厂金融城滨江围蔽区新墟涌隔断洲头咀公园提升马涌东出口隔断滨江明珠-中信君庭居住区间珠江广场-丽景湾居住区间黄埔涌口隔断磨碟沙公园提升琶洲大桥西侧涌口隔断琶洲塔涌隔断猎德大桥六二三路阅江路新港路1珠江大桥34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十八)提升街道精细化设计类型交通型道路生活型道路景观型道路商业型道路工业型道路代表道路主要为快速路和部分主干路。如黄埔大道、新港东路、广州大道、猎德大道、华南快速、科韵路、康王路。以次干路和支路为主,如金穗路、海珠南路、同福路、北京路、文德南路、德政南路等。主要集中在滨江两岸,如临江大道、阅江路、沿江路、新河浦路、合群一马路。一德路、华利路。主要集中在东段黄埔港区,如港前路。设计要点①设置较少的交叉口便于机动车辆穿行,减少行人和自行车穿越。②如存在交叉口,应提供安全、方便、足够的行人和自行车的停留空间和缓冲区。③沿线的设计宜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利用道路绿化的隔离、屏挡、通透等控制景观效果。①满足步行的可达性,尊重“弱势群体”。②满足交往的需要,营造符合人际交往需求的适宜尺度的围合界面。③适宜开展社会活动的开敞与半开敞空间宜与居民区保持适当尺度。①增加沿线绿地的可进入性,避免植物绿化成为活动的障碍。②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休憩节点等活动与服务设施,注意标识、导引的系统性。③强调道路的可识别性和美学品质,注重自然生态和人工艺术的结合。①道路空间兼具购物、交通、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②保持空间紧凑,强化道路两侧的活动联系,营造商业氛围。③注重艺术品质和细节设计,强化街道空间的识别性、引导性和美学品质。①满足货运车辆配送和装载货物的功能要求。②人行道需连续、安全、通达。③应考虑减少和隔离邻近地区居民在道路上的通行。街道功能分类及设计要求道路功能分类图按照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商业型、工业型5类街道功能分类进行设计控制。①交通型街道应设置较少的交叉口便于机动车辆穿行,做好变截面设计,并提供安全、方便、足够的行人和自行车的停留空间和缓冲区。②生活型街道满足步行的连续舒适,尊重“弱势群体”,适当缩小路缘石转弯半径,完善无障碍设计。③景观型街道应增加沿线绿地空间的可进入性,采用通透的植物配置,提升道路的可识别性和美学品质。④商业型街道应保证充裕的步行通行空间,营造商业氛围,注重座椅等城市家具的艺术品质和细节设计。⑤工业型街道应满足货运车辆配送和装载货物的功能要求,减少和隔离邻近地区居民在道路上的通行。35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街道空间全要素示意自行车道从公交车站后绕行自行车道停车设施靠站设置无障碍设计:避免盲道被阻断(十八)提升街道精细化设计慢行系统设计意向从“道路设计”向“街道设计”转变,提取街道10大设计要素,系统提升街道品质。①道路断面设计应统筹道路空间与建筑退缩空间;②慢行通道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保障慢行空间的安全、连续、便捷与舒适;③机动车道应做好变截面设计,合理展宽或缩窄车行道空间;④交叉路口设计需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缩小转弯半径;⑤过街设施应充分关注儿童、老人、推婴儿车的父母、盲人和使用轮椅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残疾人等,做好无障碍设计;⑥公交设施应进行建筑景观设计,体现地区的人文历史风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⑦停车设施宜布置在生活型次支路上;⑧-⑩交通标识、附属设施、市政设施设计应做好多杆合一、多箱并集。36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十九)塑造具有滨江特色的景观道路将沿江路、滨江路、临江大道、阅江路、新河浦路等路打造具有滨江特色的景观道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①鼓励沿街设置连续的自行车道、跑步道等设施,并增加座椅、标识系统、路灯等城市家具,提供饮水、公共厕所、小型商业等服务设施;②街道应强化街道绿化,使用通透式、渗透式的绿化设计,使人在道路能够看到江面,并通过文化展示的设计细节,增加道路的可识别性。③针对交通功能不强的次支道路交叉口,若未设置可供右转车辆使用的进口道,则应尽可能使用小转弯半径,增加更多的街角空间。④交通附属设施应注重景观形象,交通杆件应采用集约化设计,实现多杆合一。文化展示的景观墙沙河涌公交车站文化展示的标识牌自行车道绕行公交站统一井盖铺装台阶退后+花池变座椅自行车停车设施小转弯半径交叉口改造提升(新河浦路示意1)道路慢行道+退缩空间改造提升示意交通道空间提升小转弯半径交叉口改造提升(新河浦路示意2)37专项7:道路可达性——倡导多模式出行的畅通珠江提升桥梁桥头空间品质,保证桥下通行顺畅,上下桥立体交通衔接便捷。桥头空间应根据现状桥的风貌提升品质,增加活动空间,增加人行垂直交通(坡道、楼梯、电扶梯等)、无障碍设施、景观小品等人性化服务设施。通过景观化细节设计桥底灰色空间消除压迫感。新建桥梁风貌应与周边建筑风格、环境氛围、文化气氛相互呼应。桥梁若跨江需满足珠江通航要求;新建跨江桥的长度不大于500m时都应考虑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行人和骑行者跨江;应考虑设置配套的升降梯。若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升降梯,则应考虑设置上下桥梁的坡道。隔离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完善上下桥设施,方便无障碍通行(二十)优化过江步行联系提升桥底空间,保障桥下畅通,增加座椅、植物、商业设施等。增加上桥坡道增加垂直电梯38专项8:滨江活动——汇聚最广州方式的活力珠江专项8滨江活动:汇聚最广州方式的活力珠江39专项8:滨江活动——汇聚最广州方式的活力珠江灯光秀结合现有文化设施策划滨水户外活动场所,为滨水及水上活动提供载体。①三江口特色活动区:黄沙夜市、上下九夜市;②长堤-海珠广场地区:长堤夜市、广州历史开放日、海珠艺术市场;③珠江新城地区:新城轴线灯光秀、岭南国际文化节、定期户外表演;④金融城-琶洲地区:各类商务及文化展览活动、北岸进行文化及演艺活动;⑤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军校历史日、辛亥革命纪念日、黄埔古村文化艺术节;⑥南海神庙地区:广州民俗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宣传日、广州户外音乐节。(二十一)展现地区主题文化恢复与弘扬广州花市与龙舟竞渡等传统文化活动。恢复东山迎春花市等特色传统活动;弘扬龙舟文化,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与活动组织频率。组织滨江夜跑、龙舟赛、横渡珠江等滨水户外活动和水上活动。规划龙舟比赛赛段和沿江跑步环线,形成彰显广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马拉松路线。艺术市场水上花市迎春花市划龙舟露天演艺活动民俗文化节40专项8:滨江活动——汇聚最广州方式的活力珠江鼓励大师进行雕塑小品或城市家具设计。鼓励知名公共艺术、城市装置艺术家或跨界设计师设计反映广州城市特色的雕塑小品或城市家具,成为城市亮点与热点。(二十二)普及推广公共艺术通过声光电的应用提升公共艺术的效果。鼓励增加声光电等现代创意科技元素,其维护与管理应成为设计过程的一部分,保证可实施性和推广性。 幻灯片编号1 幻灯片编号2 幻灯片编号3 幻灯片编号4 幻灯片编号5 幻灯片编号6 幻灯片编号7 幻灯片编号8 幻灯片编号9 幻灯片编号10 幻灯片编号11 幻灯片编号12 幻灯片编号13 幻灯片编号14 幻灯片编号15 幻灯片编号16 幻灯片编号17 幻灯片编号18 幻灯片编号19 幻灯片编号20 幻灯片编号21 幻灯片编号22 幻灯片编号23 幻灯片编号24 幻灯片编号25 幻灯片编号26 幻灯片编号27 幻灯片编号28 幻灯片编号29 幻灯片编号30 幻灯片编号31 幻灯片编号32 幻灯片编号33 幻灯片编号34 幻灯片编号35 幻灯片编号36 幻灯片编号37 幻灯片编号38 幻灯片编号39 幻灯片编号40 幻灯片编号41
本文档为【《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简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788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26
浏览量: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