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

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学校代码:10730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论文题目(外文)Researchon“Rain,Snow,andGrainPrice”ofGansuProvinceintheStagesof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作者姓名唐万锦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聂红萍论文工作时段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

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
学校代码:10730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论文题目(外文)Researchon“Rain,Snow,andGrainPrice”ofGansuProvinceintheStagesof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作者姓名唐万锦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聂红萍论文工作时段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I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I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中文摘要清代的甘肃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雨雪粮价信息更能反映民情,人民对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自身调节能力有限。政府对于百姓农业生产的干预与指导,以及面对天灾人祸等重大事件处理的正确与否,可能会左右时局的变化。雨雪粮价信息的奏报有利于中央政府及时获取地方农业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对于既定政策的调整。为了及时掌握农情以便更好地管理地方社会,从清代康熙朝就兴起了雨雪粮价信息奏报,并初步形成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雏形。雍正帝即位后,更加重视雨雪、粮价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粮价奏报制度的发展。至乾隆时期,关于雨雪、粮价的奏折大量增加,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形成了较为系统、稳定的制度。从雨雪粮价奏报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甘肃雨雪粮价的奏报制度,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对地方官员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清代在创立了雨雪、收成、粮价奏报制度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量的粮价数据。通过对康雍乾时期粮价变化趋势以及造成粮价波动因素的分析,从时间与空间等多角度总结了该时期甘肃省粮价变化特征。由于甘肃地处通往新疆驻军地的军需供给路线上,战事频繁,再加上西北地区易发生自然灾害,因此粮食价格受其影响产生一定的波动。各级政府在决策施政过程中,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才能把动乱消弥于未然,使国家长治久安。关键词:康雍乾朝;甘肃;雨雪粮价奏报;区域社会经济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IIRESEARCHON“RAIN,SNOW,ANDGRAINPRICE”OFGANSUPROVINCEINTHESTAGESOF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AbstractGansuintheQingdynastyhadavastterritoryandbackwardeconomicdevelopment.Itsagriculturalproductionhadpooradaptabilitytoclimatechange,andtheinformationofrainandsnowpricescouldbetterreflectthepeople'sconditions.Thepeople'sabilitytoadjusttonaturalandman-madedisasterswaslimited.Thegovernment'sinterventionandguidanceofpeople'sagriculturalproduction,aswellasthecorrecthandlingofmajoreventssuchasnaturalandman-madedisasters,maychangethecurrentsituation.Thereportingofrainandsnowpriceinformationishelpfulforthecentralgovernmenttoobtainlocalagriculturalinformationintime,soastomakecorrespondingdecisionsandadjusttheestablishedpolicies.Inordertograsptheagriculturalconditionsintimeandmanagethelocalsocietybetter,thereportingsystemofrain,snowandgrainpriceintheKangxidynastyoftheQingdynasty,andinitiallyformedtheembryonicformofthesystem.AfterYongzhengemperorcametothethrone,hepaidmoreattentiontothesituationofrain,snowandfoodprice,whichpromotedthedevelopmentoffoodpricereportingsystemtosomeextent.BythetimeofQianlong,thememosonrain,snowandgrainpriceshadbeengreatlyincreased,andthescopehadbeenfurtherexpanded,formingarelativelysystematicandstablesystem.Fromtheprogressanddevelopmentofthesystemofreportingthepriceofrainandsnow,wecanseethatinthesocialenvironmentandconditionsatthattime,thesystemofreportingthepriceofrainandsnowinGansuprovidedalotofreferenceforthegovernment'sadministrativedecision-making,andhadanimportantimpactontheadministrationoflocalofficials.Atthesametime,duringtheestablishmentofthesystemofreportingrainandsnow,harvestsandgrainpricesintheQingdynasty,alargenumberofgrainpricesdatawerealsoretained.Byanalyzingthechangingtrendofgrainpricein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periodandthefactorscausingthefluctuationofgrainprice,thecharacteristicsofgrainpricechangeinGansuprovinceduringthisperiodweresummarizedfromthe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IIIperspectivesoftimeandspace.BecauseGansuislocatedonthemunitionssupplyroutetothegarrisoninXinjiang,thewarisfrequent,andthenorthwestregionispronetonaturaldisasters,sothegrainpriceisaffectedbyitsfluctuations.Onlywhengovernmentsatalllevelsmakedecisionsandtakeprecautionscantheunrestbeavertedandthecountryenjoylastingpeaceandstability.Keywords:Kangxi,YongzhengandQianlong;Rain,Snow,andGrainPriceReports;Regionalsocio-economy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绪论..............................................................................................................1一、选题缘由及意义................................................................................................1二、学术史回顾........................................................................................................2三、资料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7第一章甘肃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状况...................................................9第一节甘肃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9第二节农业经济状况............................................................................................14第二章甘肃雨雪粮价奏报的变化..................................................................21第一节雨雪粮价奏报制度形成的背景................................................................21第二节康熙朝雨雪粮价奏报的发端....................................................................24第三节雍正朝雨雪粮价奏报的发展....................................................................33第四节乾隆朝雨雪粮价奏报的确立与完善........................................................37第三章甘肃雨雪粮价与行政决策..........................................................49第一节粮价变化特征............................................................................................49第二节农业决策应对............................................................................................61结语............................................................................................................68附录............................................................................................................70参考文献....................................................................................................79致谢.............................................................................................................................83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绪论一、选题缘由及意义农为邦本、食为民天,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农业生产,均将百姓的吃饭问题放在首位,将重农思想贯穿于施政过程的始终。在古代,农业生产是绝大部分人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和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对于农民而言,农业生产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农业生产状况好坏,粮食收成的丰歉,粮食价格的高低,都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农业问题处理得好,即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稳定,国泰民安;处理得不好,则极容易导致经济发展不前,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清朝,特别是康雍乾时期对于农业生产的关注度无出其右。统治者经常询问各地气候状况、田禾生长情形、收成的丰歉以及地区粮价等农情信息。对于一个地区来讲,自然条件与气候是决定其粮食收成多寡的重要因素;而粮价的高低更是左右民情的关键。及时掌握农情信息,有利于执政者更好地把控时局,预先筹划应对之策,保证其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因此,在清朝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对雨雪粮价信息奏报的制度。该制度初步形成于康熙时期,其内容为各地官员将本地区的雨雪和粮食收成情况及粮价等信息层层上报,最后汇总于皇帝。这一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农业信息重视;同时也是证明雨雪粮价信息重要性的最好佐证。粮食收成、粮价等农情信息,最能直观反映出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对清代雨雪粮价的研究,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我们恰当地把握和认识清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再加上清代的甘肃,幅员辽阔。因此研究清代甘肃雨雪粮价是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的。本文所选取时间段为是康熙朝至乾隆朝,因此期间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变动较为频繁,为了方便研究,所研究的清代甘肃的范围以乾隆中叶以后,甘肃粮价清单所记载的府、州为准,包括十四个府州:兰州府、巩昌府、庆阳府、凉州府、平凉府、甘州府、宁夏府、西宁府、秦州直隶州、阶州直隶州、泾州直隶州、安西直隶州、肃州直隶州。如果说在清代康雍时期就建立了雨雪奏报制度的话,那只不过是个雏形,并未形成规范,各省的报奏人员不定,时间上有先有后,其格式、内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带着较强的自主性,很难从全国整体的视角来进行探讨。乾隆初期,尽管雨雪粮价奏报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但各地具体奏报的形式与规范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并且奏报格式也有所调整。因此,从研究的角度上讲,逐省分析可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2以找到其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以便深入以及全面的探讨这一时期的雨雪粮价奏报的发展情况。清代康熙、雍正两朝地方官员已经开始对粮价进行奏报,其中甘肃地区亦有粮价信息,但其中的粮价资料杂乱无章,无法提供连续的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目前利用这部分材料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乾隆时期甘肃粮价多以粟米价格为例,缺乏对其他粮食品种的价格利用与探讨。对康雍乾时期甘肃地区粮食价格的变动趋势以及地区差异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反应出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清政府行政决策与甘肃地方官员施政的深刻影响。清代甘肃行政区划图①二、学术史回顾(一)雨雪粮价奏报制度1925年之后,民国政府开始对于清代存留的内阁大库档案进行整理、保存与管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清代大量保存完整的朱批奏折,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学界有关于清代奏折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对清代雨雪奏报制度的一部分亦有研究。美国学者威尔金森《1600-1900年清代粮价单的性质》②一文中对于粮价单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且对于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有所涉及。美国学者克劳斯与香港学者全汉升与合作的物价史专著《清中叶的米粮市场和贸易》,③对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演变与运作进行了论述,考察并分析了其可靠性之后对于奏报制度作出了评价。刘嵬《清①这里的行政区划为乾隆中叶以后。②Wilkinson."TheMatureofChineseGrainPriceQuotations,1600-1900"ransactionsoftheInternationConferenceofOrientalistsinJapan14,(《1600—1900年清代粮价单的性质》)1969.③HanshengChuanandRichardA.Kraus,Mid-ChingRiceMarketsandTrade:AnEssayinPriceHistory,HarvardUniversity,1975,Chap.1.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3代粮价奏折制度浅议》①,主要以南方省份的奏报为例重点分析了乾隆时期粮价清单奏报的格式。陈金陵《清朝的粮价奏报与其盛衰》②,对于粮价奏报的途径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认为道光朝之后鲜有多渠道的粮价奏报。王道瑞的《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③对于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一制度对于中央对于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王业键、陈春声等学者对粮价奏报制度亦有不同程度的论述。其中王业键的两篇文章对于清代粮价的陈报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其对粮价奏报制度的形成、奏报程序与格式、粮价单书写格式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于粮价的来源进行了核查,认为偏僻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所呈报的价格来源不同。④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就粮价奏报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少见其对于雨雪奏报制度的直接研究。虽然如此,但这两种奏报在形式与体系上亦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在粮价奏报制度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有利于学者对于雨雪奏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随着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开始对于清代奏折进行系统的整理。这些工作的开展,亦有利于于清代雨雪奏报档案的整理及研究。对于清代雨雪粮价奏报相关档案的摘录与整理工作逐渐开启,通过整理成果颇丰,其中整编出了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四个地区的《晴雨录》。于此同时清代雨雪分寸、收成分数及粮价等相关档案资料亦有整理编辑出版。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于所保存的宫中档、军机处录副奏折进行摘录,已经陆续整理出大量清代雨雪粮价类档案资料,便于学者进行研究使用。随着收集与整理工作的进行,可利用的清代雨雪档案资料亦逐步增加,这就为清代雨雪奏报及其资料价值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谢天佑《气候·收成·粮价·民情——读〈李煦奏折〉》⑥,对李煦奏折中有关雨雪粮价奏报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清代雨雪奏报制度与地方农业信息收集的关系,并对其作用进行了阐述。曹冀鲁《北京明清“奏雨泽”与“晴雨录”》⑦,对清代北京地区的“晴雨录”档案资料进行了介绍与考察,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了肯定。孔祥贤利用李煦的奏折及曹家档案等史料,对于清代江宁、苏州织造所呈报密折进行分析。他认为雨泽奏①刘嵬:《清代粮价奏折制度浅议》,《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第3期。②陈金陵:《清朝的粮价奏报与其盛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3期。③王道瑞:《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历史档案》1987年,第4期。④王业键:《清代的粮价陈报制度》,《故宫季刊》1978年,第13期;《清代的粮价陈报制度及其评价》,《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二),台北稻香出版社,2003年。⑤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雨雪粮价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军机处录副奏折·雨雪粮价类》;葛全胜主编:《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刘子扬、张莉编:《康熙朝雨雪粮价史料》,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⑥谢天佑:《气候·收成·粮价·民情——读<李煦奏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4期。⑦曹冀鲁:《北京明清“奏雨泽”与“晴雨录”》,《北京档案》,1991年第3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4报有利于民生民情等信息的及时传递,并对于当时的吏治产生积极影响。①王家范《晴雨录·米价·康熙帝》以中央政府政治运作作为切入点,以清代晴雨录资料为基础对雨雪奏报制度进行研究,认为其对于王朝统治有着重要作用。②魏怡勤《〈清宫扬州御档〉中的降水奏折》③,对其中的雨雪奏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而得出了从康熙至道光时期扬州雨雪奏报,因统治者的关注点不同,从而不同时期的奏报重点不尽相同的结论。虽然清代有关雨雪档案资料繁多,但鲜有直接探讨清代雨雪奏报制度的论著。刘炳涛《明代三则雨泽奏疏浅析》④,阐述了明代雨泽奏报的特点,并就其价值进行了评价。一项制度不会是无水之源,明代雨泽奏报的研究,对于清代雨雪奏报制度的溯源及对于制度本身的演变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穆崟臣《制度、粮价与决策:清代山东雨雪粮价研究》⑤,以清代山东地区的雨雪粮价档案资料为基础,以政治学的视角探讨了雨雪粮价奏报制度与地方行政的关系。该制度与农业生产、仓储、荒政和粮食调配制度等诸多方面关系密切。同时指出清代雨雪粮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影响着中央到地方的政务运行及行政决策。同时,对清代雨雪粮价奏报制度的演变及确立,以及奏报途径、人员、范围及形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认为雨雪奏报、收成分数呈报、粮价的奏报三者既独立又共同组成农政信息收集制度,应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二)粮价资料整理研究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于粮价资料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收获颇丰。汤象龙等学者将道光至光绪年间全国各省大约2万多份的粮价单,进行了编辑与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绘制表格,最后以省为单位进行分类装订成册,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学界便有多篇有关清代粮价相关的学术论文。例如寄萍于1921年发表了《古今米价史略》⑥,次年,《中国六十年来米价比较表》⑦刊登于当时的《实业来复报》。上海市社会局对当地粮价资料进行整理后,于1929年将《上海最近五十六年米价统计》⑧发表。吴麟《清代米价》⑨整理了道光十四、十五两年各地的米价情况。共和国成立之后,粮价数据的整理与搜集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因此关于粮价资料整理而成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中对于粮价资料的整理有所涉及。⑩以《清实录》、《东华①孔祥贤:《江宁、苏州两织造的密折活动对江苏民生与吏治的积极作用》,《东南文化》1986年第1期。②王家范:《晴雨录·米价·康熙帝》,《探索与争鸣》,1993年第5期。③魏怡勤:《<清宫扬州御档>中的降水奏折》,《档案建设》,2014年第8期。④刘炳涛:《明代三则雨泽奏疏浅析》,《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⑤穆崟臣:《制度、粮价与决策:清代山东雨雪粮价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⑥寄萍:《古今米价史略》,《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月刊》1921年第1期。⑦《中国六十年来米价比较表》,《实业来复报》1922年第23期。⑧《上海最近五十六年米价统计》,《社会月刊》1929年第2期。⑨吴麟:《清代米价》,《中央日报》1948年第1期。⑩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5录》等史料为基础,从中辑录出约900件米价及其相关资料,将这些资料整理分析后,以十年为一周期计算出平均数,并将这些平均数汇总编制成表。这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成果在此后的研究经常被引用。王道瑞将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粮价相关档案进行整理,并将馆中所藏粮价清单件数按照不同年号与省份进行分类绘制成表,使得各地区粮价清单件数一目了然。①蒋建平《清代前期米谷贸易研究》②,以《李煦奏折》和康熙、雍正皇帝的朱批奏折等档案史料为基础,辑录出康熙至雍正年间苏州、江浙地区的米价资料,并进行了分析与统计,整理制作出米价表以及相应的价格趋势图。谭文熙《中国物件史》③以清代江南地区为主,将顺治初年直至清末米、谷、麦豆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以表格形式列出。黄冕堂《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对二十四史、文集等资料中各个时期的粮食价格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列出了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粮价表。台湾学者全汉昇从故宫档案、谕旨、朱批奏折以及《李煦奏折》等档案资料中辑录出了大量粮价数据资料,此番整理对于清代粮价资料的整理有着较大的贡献。学者王业键,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粮价档案资料,建立“清代粮价资料库”。《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丛书④,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利用该所收藏的汤象龙等整理抄录的粮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核对与增补,最后进行整理而成。罗畅的《两套清代粮价数据资料的比较与使用》⑤,便是将《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和“清代粮价资料库”进行了对比,对于这两套粮价数据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粮价表数据全但在使用时需检验其可靠性;而粮价资料库中极为珍贵的7个城市的粮价数据,是粮价表中所没有的。另外有关清代粮价数据的可靠性,陈春生、王业键等学者认为虽然粮价奏报制度存在着核查缺失的问题,但整体而言与清代官方土地、人口资料以及地方志相比,粮价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远胜于前者。⑥马立博选取1738—1795年间广东与广西的粮价数据,利用计算机通过统计其相邻月份粮价价重复率,进而检验粮价数据的真实性。当月粮价与邻月份不同的占大多数,重复两次及以上者甚少,可见其数据可靠性较强。⑦①王道瑞:《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历史档案》1987年,第4期。②蒋建平:《清代前期米谷贸易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③谭文熙:《中国物件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⑤罗畅:《两套清代粮价数据资料的比较与使用》,《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3期。⑥陈春声:《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王业键:《清代的粮价陈报制度及其评价》,《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二)》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⑦RobertMarksFoodSupplyMakretStruetureandRicePriceinEighteenthCenturySouthChina:TheQianlongoLngWave,draf,1990,转引自陈春声:《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6(三)清代区域粮价研究关于清代区域粮价研究,南方地区其主要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长江三角洲、福建及台湾。康熙初年东南诸省粮价低贱,陈支平在《试论康熙初年东南诸省的“熟荒”》①和《清代前期福建的非正常米价》②对粮价低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是由于“海禁”政策的实施、赋税繁重、商业不发达以及货币供不应求等原因造成的。当时福建省的粮价极易受到灾荒和收获季节差异的影响。同时文章利用地方志、笔记中的粮价资料,从粮价变动的角度,探讨在明清之际社会混乱的背景之下,福建地区的市场与社会情况。在其中寻找并分析产生非正常米价的原因。日本学者重田德《清初湖南米市场一考察》③,对湖南地区米谷市场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地米价的投机性特点明显,清初湖南的粮食市场主要由地主支配。谭玉龙的对晚清广西米价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应对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进行了评价。④其另一篇文章《晚清广西米价年际波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⑤,对于自然灾害与米价年际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自然灾害是当时米价波动的主导因素,两者关系密切。谢美娥《清代台湾米价研究》⑥,对清代台湾米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包括对不同米价史料的整理以及可靠性的检验,米价数列的建立与分析以及米价变动因素的分析。其另一篇文章重点分析了气候自然灾害、粮食收成与台湾米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二者在短时期内对米价的变动作用较为明显,长时间段内的作用并不显著;粮食收成与价格变动的相关程度不弱亦不显著。⑦北方地区则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南以及直隶省亦有所涉及。任吉东以《退想斋日记》中所载太原地区的粮价资料为基础,对太原粮价长期变动趋势做出了分析。通过对该地粮食流通状况的考察,指出当时粮食局部市场已形成,对粮价变动能够起到平缓作用。⑧李军、李志芳与石涛对于清代山西自然灾害与粮价波的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虽然关系显著但自然灾害并不是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影响该地粮价波动的其他因素。⑨马国英《清代前期山西粮①陈支平:《试论康熙初年东南诸省的“熟荒”》,《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②陈支平:《清代前期福建的非正常米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③重田德:《清初湖南米市场一考察》,《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956年第10期。④谭玉龙:《清代广西米价波动研究(1840—1901)》,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⑤谭玉龙:《晚清广西米价年际波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⑥谢美娥:《清代台湾米价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⑦谢美娥:《自然灾害、生产收成与清代台湾米价的变动(1738一1850)》,《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4期。⑧任吉东:《近代太原地区的粮价动向与粮食市场——以〈退想斋日记〉为中心》,《中国农史》,2003年第4期。⑨李军、李志芳、石涛:《自然灾害与区域粮食价格———以清代山西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2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7价研究(1699—1737)》①对清代山西前期粮价奏报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区域粮价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山西粮食价格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同时也存在年内差异。徐秀丽的《灾荒年间粮价波动与社会应对——以清代山东地区为中心》②,对灾荒年间山东地区“非正常”粮价进行了整理,并对基层社会的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国家常规赈济之外,在民间逐渐形成了具地方化倾向的多元赈灾体系。邓玉娜《清代中后期河南省粮价变化的历史地理学解释》,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对河南中后期粮价变动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清代甘肃地区粮价的相关研究,濮德培《清政府与甘肃谷物市场:1739—1864》③一文最早涉及到了甘肃的粮食价格。文章指出,甘肃粮价在1760年前后因西北作战影响而一时暴涨,其后百年间粮价稳定并无较大波动。其中仓储起到了稳定粮价的作用,同时政府的干涉对甘肃内部市场起到了整合的作用。曹晋的《从乾隆朝后期陕西、甘肃的米价看两省的市场整合》④,利用陕甘二省乾隆后期的粮价数据,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对两省的市场整合情况分别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甘肃市场的整合度高于陕西但其经济繁荣程度低于陕西。张连银的《自然灾害、仓储与清代甘肃的粮价(1796—1911)》⑤利用《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中甘肃的粮价数据,分析了甘肃粮价的变动趋势,对于自然灾害、仓储与粮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而得出甘肃地区自然灾害与粮价的相关性较为明显的结论。可以看出,有关清代甘肃粮价的研究,由于受到粮价资料的限制,在时间段上多集中于乾隆朝之后,尚未发现对于清代前期甘肃粮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三、资料和方法自康熙朝至乾隆朝,雨雪粮价信息的主要源自于地方官员的奏报。因此本文以《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宫中档乾隆朝奏折》、《乾隆朝上谕档》等档案资料为主。同时查阅康雍乾三朝实录、圣训、会典等文献史料。另外,乾隆时期的雨雪粮价奏报,除了奏折之外,还以雨雪日期分寸单、收成分数单、粮价清单的文书格式进行陈报,出现了奏折与清单同时使用的情况。①马国英:清代前期山西粮价研究(1699—1737)》,北京:中国经济史论丛2014年第1期。②徐秀丽:《灾荒年间粮价波动与社会应对———以清代山东地区为中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③(美)濮德培:《清政府与甘肃谷物市场:1739—1864》,《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下,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④曹晋:《从乾隆朝后期陕西、甘肃的米价看两省的市场整合》,《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⑤张连银:《自然灾害、仓储与清代甘肃的粮价(1796—1911)》,《兰州学刊》2014年第8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8因此,乾隆时期的粮价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粮价清单。同时,清代甘肃地方也是本文的核心史料。甘肃地方志中对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物产风俗有所记载,对于清代甘肃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活状况的梳理有中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其“灾祥”、“田赋”等卷中记载了当地发生的灾害,有时会出现有灾年份的粮价记录。另外还有丰收年份的收成状况,以及粮价赋税等资料。地方志中的粮价数据虽与官员奏折中以及粮价单中的粮价并不完全一致,但也能反映那一时期内粮食价格情形。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以实证研究法为基础,结合经济学、历史地理、统计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来讨论清代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食收成、粮价奏报制度的发展情况。其中采用图表法与文献阐述相结合的方式,对甘肃粮价变化进行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9第一章甘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农业问题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对于处在传统社会、以农立国的清代而言,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赖气候等自然条件。第一节甘肃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一、自然地理环境①(一)地形地貌甘肃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处版图心脏位置。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域辽阔,是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地貌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错,甘肃东部为深厚黄土覆盖的黄土高原,东南部沟壑纵横,西南部的甘南高原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地势平坦。甘肃整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经纬度跨度大。地势高亢,除了陇南部分谷地及河西一些内陆河下游盆地地势较低,省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一千米以上,是我国海拔高省份之一。省内各地区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六个区域。由于地势起伏悬殊,导致农业生产布局随地区变化差异十分明显。1、黄土高原。位于本省中部和东部,其中陇山以东为陇东黄土高原,黄土塬面积较大地表平坦,土壤肥沃,便于交通运输与农耕。陇山以西为陇西黄土高原,因河流切割地形破碎,大部分为黄土梁、峁地貌。渭河、洮河等流贯,形成葫芦状河谷地貌,有利于农业灌溉。2、陇南山地。分布在本省东南部,黄土高原以南,甘南高原以东。山地分为北秦岭山地和南秦岭山地。其中北秦岭山地,其河谷较为开阔、平坦,为重要的农耕地带。3、甘南高原。位于甘肃西南部,青藏高原边缘部分,地势西高东低。有大片平坦的草滩,局部还有沼泽分布。牧草丰茂、水源充足,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由于高原气候寒冷,热量条件差,农耕受到限制。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田分布。①文中关于甘肃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全书·甘肃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全书甘肃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04、祁连山地。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终年积雪。山地冰雪融水汇集成河流,是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山地气候东部湿润森林植被较好,西部干旱为辽阔的荒漠草原,可以发展畜牧业。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为农耕区。5、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和北山之间,自西向东到乌鞘岭,地势东西狭长,大致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张掖以东有黄土分布,往西有大片的戈壁与沙漠。走廊整体地势平坦完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农耕条件较好。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6、北山山地。位于河西走廊以北,山体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山间与山地周围有较为开阔的平原,但由于土质条件差,干燥缺水,不利于农耕。风力侵蚀岩层裸露形成“戈壁”景观,易受到风沙危害。(二)水文与气候甘肃河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个流域,九大水系。黄河纵贯全省中部和东部,流量年内变化大,春夏水少有时断流,流域内耕地比重较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省内还有少量的湖泊,甘南尕海和文县的天池均为淡水湖,黄土区有一些天然聚湫,河西地区有内陆湖其中苏干湖为最大的咸水湖。甘肃省位于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干旱区的过度地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地表水系及变化复杂多样。省内地表水资源分布不是很均匀,河流水源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地面水径流夏冬季变化大,夏秋两季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左右。甘肃省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东南部温湿,西北部冷干,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从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气候差异较大。日照充足,温差大,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陇南、陇东、甘南地区年降水量大致在500毫米以上,基本可满足农作物需要;陇西黄土高原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一般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河西地区降水甚少一般在40-200毫米。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夏季,其他季节降水较少。除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外,每年5-9月山区易发生雹灾,进而造成夏、秋田的损失。(三)方志中的自然环境清代方志繁富,康熙、乾隆时期为甘肃地方志编修的高潮期,各府州县基本都有方志,其记载范围广内容丰富,包括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通过甘肃地方志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加直接与形象地了解清代甘肃的气候、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1土地、地形、水利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按照陇东、陇南、陇中、河西、宁夏、西宁分区,进行梳理以便大致反映清代甘肃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状况。①通过整理,我们发现虽然清代处于明清小冰期,冬季温度与现代相比较低,但大致气候与现代无异。借助于上表40多州县的资料,可以大体上反映出清代甘肃自然状况。根据方志的描述,甘肃省地处边地,整体上气候多寒冷金县尤患霜雹,降水较少多恐旱灾。土地贫瘠多沙碛,此类型土壤不耐水旱,靖远县因此“每值亢旸则清野无获”②,土壤条件较差不利于农业生产。虽然甘肃大多数地区土瘠山高,但亦有农业条件较好地区。礼县地方志中曾记载虽然地瘠,然宜种植麦、黍、稻、梁等农作物并且谷类繁多。皋兰县“土地肥美鱼盐之利民物阜繁”土地润泽。陇东、河西、宁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③水利方面,甘肃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河西地区降水量甚少,但祁连山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为河西走廊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水利建设有助于田地灌溉增加粮食收成。以隆德县为例,风力强劲气候较为寒冷不宜灌溉,“而地之平衍可受水者亦无多,兼此数者”。④面临这种情况民众“引渠转轮为磨”并种植稷梁来增加收成,结果效果显著。同样皋兰县,黄河两岸地势多高出水面,难以开渠引水,所以当地人民广泛制造和使用翻车来用于灌溉耕田。从总体看来,甘肃省气候既不划一,河东地区天气稍暖、旱田居多,田禾生长多依靠降水。河西地区天气寒冷。田亩多依靠小溪支河或者是泉水灌溉。整体上其自然生态处于一种山高地寒、土地硗薄、五谷鲜收的状况。土质多为堆积的黄土、次生黄土层和沙地,生态较为脆弱。二、行政区划大凡古代帝王多重视农业生产,在传统社会中,清朝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清代的粮食信息收集制度,即雨雪、收成、粮价奏报制度,可以反映地方天气状况雨雪及时与否、农作物生长状况、粮食收成分数、粮价波动情况。通过雨雪粮价奏报信息研究粮食问题时,要落实到具体的府州县上。并且清代统治者出于便于管理西北地区的目的,行政区划变动较为频繁。因此需要对这一时期甘肃行政区划及沿革做简单的梳理。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清军攻下关中州县。英亲王阿济格招抚陇右、河西、西北四镇以及西安、汉中、风翔、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八府官民,自①详见附录②[清]马文麟纂修《重纂靖远卫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1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据康熙四十八年抄本影印,第124页。③[清]吴鼎新纂修《皋兰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3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据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影印,第80页。④[清]常星景纂修《隆德县志》,《河渠》,康熙二年抄本,第334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2此陕甘地区受清政府管辖。①同年四月,原直隶易州道佥事黄图安,被任命为甘肃巡抚。②至此甘肃全境基本纳入清朝版图。清朝初年,甘肃的行政建制仍沿袭明朝,属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康、雍、乾时期,其行政区划变化较大。康熙三年(1644),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以右布政使驻巩昌,下辖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四府。甘肃的其余地区仍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康熙六年(1766),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始分置甘肃。八年(1669)甘肃布政使司,置所从巩昌移向兰州。③此后,兰州为甘肃省省会。雍正二年(1725),根据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建议“甘肃之河西各厅,自古皆为郡县,至明代始改为卫所。今生齿繁庶,不减内地,宜改卫所为州县”,④裁省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及诸卫所,设置了宁夏、西宁、凉州、甘州四府,自此甘肃共有八府。六年(1728)置阶州、秦州为直隶州;七年(1729)置肃州直隶州。乾隆三年(1738),废临洮府,改设兰州府,皋兰县为兰州府治;⑤原临洮府治狄道县升为狄道州。二十四年(1795)升安西直隶厅为安西府,后降府为安西直隶州。三十八年(1773),置镇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隶州于乌鲁木齐。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泾州为直隶州。⑥通过对清代前中期甘肃行政区划的梳理,我们发现,甘肃行政区划的变动伴随着地区军事与经济的变化。康雍时期,甘肃省地处西北边疆,作为西北边防的前沿地带,是西北用兵的战略基地。自康熙三十年(1691)开始反击噶尔丹,同时为了稳定边疆,清政府对河西地区进行屯田与移民,河西诸卫所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雍正二年(1724)改卫所为州县,实行内地化。乾隆中期平定新疆,在巴里坤、哈密等地区进行行政建置的调整。甘肃省行政建置的调整,其实是将西陲边地的建置仿照内地州县制,逐步实现内地化。随着疆域的向西扩张,甘肃由边疆逐步成为了内地,是联系内地与新疆重要的战略基地。下表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嘉庆朝之前甘肃行政区划的变动情况,乾隆四十二年(1777)共有9府6直隶州60厅州县。①武沐:《甘肃通史明清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4页。②《清世祖实录》卷十五,顺治二年四月辛酉。本文所引实录资料均据中华书局1985-1987年影印本。③《清圣祖实录》卷三十一,康熙八年十二月庚午。④《清世宗实录》卷二十五,雍正二年十月丁酉。⑤《清高宗实录》卷八十一,乾隆三年十一月庚午。⑥《清高宗实录》卷一千〇四十,乾隆四十二年九月甲子。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3表1-1清代甘肃府级政区变迁表时间府(州)康熙六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康熙五十七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柳沟厅、靖逆厅雍正二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靖逆厅、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雍正六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靖逆厅、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雍正七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靖逆厅、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肃州乾隆二十四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肃州乾隆二十五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肃州、巴里坤厅乾隆三十八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肃州、镇西府、迪化厅乾隆四十二年临洮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安西厅、宁夏府、西宁府、凉州、甘州、秦州、阶州、肃州、泾州资料来源:傅林祥,林涓,任玉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4表1-2清代甘肃行政区划九府兰州府治皋兰厅一循化厅州二狄道州、河州县四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平凉府治平凉厅一茶盐厅州二静宁州、固原州县三平凉、华亭、隆德巩昌府治陇西厅一洮州厅州一岷州县七陇西、宁远、伏羌、西和、安定、通渭、会宁庆阳府治安化州一宁州县三安化、正宁、环县、合水宁夏府治宁夏州一灵州县四平罗、中卫、宁夏、宁朔西宁府治西宁厅三贵德厅、巴燕戎格厅县三西宁县、碾伯县、大通县凉州府治武威厅一庄浪厅县五武威、平番、古浪、镇番、永昌甘州府治张掖厅一抚彝厅县二张掖、山丹镇西府治宜禾县二宜禾、奇台六直隶州泾州治泾州县三灵台、镇原、崇信阶州治武都县二文县、成县秦州治天水县五两当、徽县、礼县、秦安、清水肃州治酒泉县一高台安西州治安西县二敦煌、玉门迪化州治迪化县三昌吉、绥来、阜康资料来源:余尧:《甘肃历代建置沿革》,《甘肃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91-92页;《嘉庆重修一统志》第16册《甘肃统部》。第二节农业经济状况一、种植结构与农业生产概况清代甘肃农作物较为传统,粮食作物以粟米、大麦、小麦、糜子、青稞、豌豆、高粱、谷、洋芋、稻米等为主。在《甘肃通志》中记载甘州所产的小麦最佳。秦安县地方志中曾有记录秦陇地方所产稻米较少,民众多以粟米作为主要饭食。嘉庆《灵州志》载“稷稻并炊,食主稻稷,间以麦。贫者饭粟。中人之家恒以一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15釜,并炊稻稷。稻奉尊老,稷食卑贱”①高台县志中亦有此类记载。《灵台县志》载百姓吃食以麦米杂粮为主,以黍稷副之。②清代甘肃粟米与麦为主要食物,因为稻米产量较少,只有家境较好者或孝敬尊长时方能食用。虽然甘肃地处边地水热条件较差,但亦产稻米。受热量和水利条件的限制,稻田分布比较零散,文县“五谷麦黍,稻惟屯寨石鸡等乡濒河地偶有之”③;镇原县、徽县、皋兰县、金县、清水县、高台县、镇番、灵州、中卫县等地皆产稻米,其中凉州镇番县、肃州高台县所产稻米亦佳;镇原县“春米少而味薄,逊于
本文档为【康雍乾时期甘肃雨雪粮价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9-10-14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