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踝部骨折与脱位课件

踝部骨折与脱位课件

举报
开通vip

踝部骨折与脱位课件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时人体的重量全部落在两个踝关节上;跑跳时,关节负重可达体重的数倍以上。所以受伤的机会比较多,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92﹪。一、解剖生理 1、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 (1)胫腓骨下端构成的关节窝称为踝穴,可分为外踝、内踝、前踝、后踝四部分。 (2)距骨体前宽后窄,有三个关节面,分别与踝穴相应关节面构成关节。图(1) 2、关节的连接: (1)关节囊 附着在各骨端关节面的周缘,特点是前后松弛,内外侧较紧张。 (2)韧带 ①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 ②...

踝部骨折与脱位课件
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时人体的重量全部落在两个踝关节上;跑跳时,关节负重可达体重的数倍以上。所以受伤的机会比较多,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3.92﹪。一、解剖生理 1、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构成 (1)胫腓骨下端构成的关节窝称为踝穴,可分为外踝、内踝、前踝、后踝四部分。 (2)距骨体前宽后窄,有三个关节面,分别与踝穴相应关节面构成关节。图(1) 2、关节的连接: (1)关节囊 附着在各骨端关节面的周缘,特点是前后松弛,内外侧较紧张。 (2)韧带 ①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 ②外侧副韧带。 ③内侧副韧带。 3、关节活动特点 (1)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前端宽部进入踝穴内,下胫腓韧带紧张,关节稳定。 (2)踝关节跖屈时,距骨体后端窄部与踝穴接触,下胫腓韧带松弛,关节可作内、外翻活动,稳定性差。二、病因病理 1、内翻骨折 Ⅰ度: (1)外踝横形撕脱。 (2)外侧副韧带撕裂,内踝斜形骨折,骨折线从外下方斜向内上方。 Ⅱ度:外踝横形撕脱,内踝斜形骨折。 Ⅲ度:外踝横形撕脱、内踝斜形骨折、后踝骨折、距骨向内侧脱位。 2、外翻骨折 Ⅰ度:内踝横形撕脱。 Ⅱ度:内踝横形撕脱、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从内下方斜向外上方。 Ⅲ度:内踝横形撕脱、外踝斜形骨折、后踝骨折、距骨向外侧脱位。 3、外旋骨折 Ⅰ度: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Ⅱ度:外踝斜形骨折、内踝横形撕脱。 Ⅲ度:外踝斜形骨折、内踝横形撕脱、后踝骨折、距骨向外后方脱位。 4、纵向挤压骨折 (1)胫腓骨下端粉碎骨折。 (2)骨折线成“T”字形或“Y”字形。三、诊断 1、伤后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图(2) 单踝骨折,肿胀偏于一侧; 双踝、三踝骨折和距骨脱位,全关节肿胀。 2、骨折处压痛、皮下有瘀斑和张力性水泡,摸到骨擦音和移动的骨折块。 3、双踝、三踝骨折,关节明显畸形: 内翻损伤呈内翻畸形。 外翻损伤呈外翻畸形。 4、X片显示骨折。图(3)四、治疗 踝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尽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 1、手法复位图(8),夹板或石膏固定5-6周。 复位和固定原则: (1)内翻损伤骨折:在牵引下将踝关节外翻位整复,外翻位固定。 (2)外翻损伤骨折:在牵引下将踝关节内翻位整复,内翻位固定。 (3)外旋损伤骨折:在牵引下将踝关节内旋、内翻整复,中立位固定。 (4)纵向挤压骨折:沿小腿纵轴纵向牵引整复,配合跟骨牵引。 (5)后踝骨折:牵引踝关节背伸整复,配合袜套悬吊牵引。图(9)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新鲜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陈旧性骨折、三踝骨折,后踝骨折块大于1/3关节面者。结束图(1)(返回)图(2)(返回)图(3)外翻一度骨折(下一张)图(4)外翻二度骨折(下一张)图(5)外翻三度骨折(下一张)内翻二度骨折(下一张)图(6)外旋二度骨折(下一张)图(7)纵向挤压骨折(返回)图(8)(返回)图(9)(返回)图(10)
本文档为【踝部骨折与脱位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用户4371444094
一线资深教师
格式:ppt
大小:77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0-07-06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