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

举报
开通vip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PAGEPAGE14教师培训系列讲座这一系列文章是我在胜利油田一中和疏勒八一中学校做校本培训时的发言稿。无非都是探讨些关于教育教学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我经常对着那些题目发呆一星期也理不出个头绪,脑袋里的问题就像快放时天空中的云,呼啦啦翻腾,倏忽而至又倏忽而去。唯恐遗漏,唯恐片面,唯恐极端,唯恐-------。我站在讲台上讲,其实内心充满了空茫,尤其写稿时,自己也有老虎啃天——没处下口的感觉。觉得有思路红线般清晰、醒目,但偏偏这红线被冻结在冰中,它无力,我无奈。但,的确又觉得有些问题实在很有探讨的必要。教学...

教师培训系列讲座
PAGEPAGE14教师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系列讲座这一系列文章是我在胜利油田一中和疏勒八一中学校做校本培训时的发言稿。无非都是探讨些关于教育教学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我经常对着那些题目发呆一星期也理不出个头绪,脑袋里的问题就像快放时天空中的云,呼啦啦翻腾,倏忽而至又倏忽而去。唯恐遗漏,唯恐片面,唯恐极端,唯恐-------。我站在讲台上讲,其实内心充满了空茫,尤其写稿时,自己也有老虎啃天——没处下口的感觉。觉得有思路红线般清晰、醒目,但偏偏这红线被冻结在冰中,它无力,我无奈。但,的确又觉得有些问题实在很有探讨的必要。教学本来就无定法,“言者无罪”嘛。个人的一些尝试与感悟,算不上成熟,但愿正在走着或已走过的同行们,能够从中受到一点启发。让我们共上高楼,且望天涯路,并为此而“衣带渐宽”。相信终有一天,“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定会出现在我们“蓦然回首”时。欣怡的境界——快乐地从事你的职业快乐地从事你的职业,这是一个心态问题。记得有人说过:你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何不快乐呢?瓶子里只有半瓶水,与其为只剩半瓶而懊恼还不如为还有半瓶而快乐。或许你目前并不甘心自己当老师,或者说不把当老师当作你终生的职业选择,这我理解。我的想当记者和作家的梦从懂事起一直到今天,只是因为我真的不舍得离开讲台,因为三尺讲台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人生体验。正如我在我的《我喜欢》一篇散文中所说:教师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太清贫、太单调,而作为教师本身,又太呆板、太严肃,有时又单纯得近乎傻气。但,我喜欢。我喜欢孩子们学习时的安静,喜欢他们运动时的活泼,喜欢他们游戏时的放肆,喜欢他们年轻的脸、清澈的眸和纯真的笑。他们让我想起蓬勃的春天、灿烂的朝阳,他们让我充满活力和喜悦,让我感到生活的单纯和明净。当然,我更喜欢自己站在讲台上的痛快淋漓,因为我因此感到了充实和安宁,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我是怎样兼顾我的记者和作家梦的呢?这么多年来业余旅游和写作成了我最大的爱好,旅游和写作也从另一个面丰富、提升了我的教学,这使我体验到了双重的快乐和幸福。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是快乐和幸福?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当然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人说,渴极了,能有一杯水,困极了,能有一张床;也有人认为有车有房有足够的存款;还有人认为有一个知心爱人;但我更欣赏这样一个回答:做自己愿意或者说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学养,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和未来,也就是说人要清醒而理性地活着,而不是被很多外力所左右。我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可能很多人依然对老师这个职业不很看好,但是你不要被别人左右你的选择,因为每一种职业带给你的感受或说愉悦是不同的。我见到过很多我的学生明明很喜欢文学、艺术、体育,也很有天赋,但是因为家长不喜欢,别人不喜欢,社会上大部分人有偏见,更主要的是当时就业形势不好,所以,违心选择了什么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但因为没有兴趣,学的极为吃力;还有的学生明明很喜欢山东大学的生物专业,为了虚名报了清华大学很一般的专业,要知道清华、北大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还有一例发生在我的同事中,成年人身上,四十多岁了,数学老师,在我们学校时业务水平那叫一个响当当,人缘也不错,威信也很高,全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对他尊崇有加,他也活得很快乐,很骄傲,那时尚年轻的我心中暗暗以他为榜样,也不知是他自己还是领导一时昏了头,反正突然间他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当了校长。短短一年间那所学校民怨沸腾,他被很多人公然或背后指指戳戳骂,还好,他还有自尊和自知之明,以不懂管理为由自觉辞去校长职务。这真是兴冲冲登台,灰溜溜下台。但这件事却一直给我一个很好的警醒——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想,人啊!一定要清醒而理性地活着,而不是被很多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左右。你如果服从了或者糊涂地追逐了不适合自己的,特别是你又没有能力驾驭的,你可能就是永远离了你的快乐,你的精彩,你可能从此一生都活在窝窝囊囊中。所以,有时你挖空心思,极尽拍溜之能事得来的所谓提拔,可能是一种荣耀,也可能是一种耻辱,你可能从此受人尊重,也可能从此被人更加鄙视。所以,人尤其年轻人一定要踏踏实实学知识、干工作,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不要削尖了脑袋一门心思地投机钻营,荒废了大好时光,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工作都不能胜任的废人。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时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另一个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但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注重虚名太多,提升自己太少。有句歌词我很喜欢“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就是说不论你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名利诱惑,清醒、理性的心依旧不会改变。我也很欣赏《我爱我家》中的那首歌的歌词:为一句无声的诺言,默默地跟着你这么多年,当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难言,我总是全心全意地出现在你面前,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这首歌虽然讲的是对家庭、对爱人,但是广而言之对教学、对学生、对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是带着一份宽容、博大与执着去追求,不懈地追求,苦苦地追求。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也包括你爱的对象的不足、瑕疵,甚至是错误。我常说一句话:选择了当教师就是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崇高伟大而又有些悲凉的对联写得就是教师。还有一个手机短信“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还差,领的比民工还少,看上去比谁都好,一年下来比谁都老。”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做到不为所动,不随波逐流是需要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定力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人要清醒而理性地活着。所以,我们不能亵渎自己神圣的工作,我们更不能因为个别人对教师的藐视而看轻自己而失去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应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要切记,人活一世,名利永远都是身外物,内心的充实与安宁才是高境界的,才是永远不朽的。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都是我们的榜样。只有真正悟得人生要义,才能不被名利所诱、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淡和安宁,才能固守清贫不改其志,才能坚定无悔地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这应该就是崇高的、脱俗的人生,也是我们教师应有的风范——穿越喧嚣,到达欣怡的境界,这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让我们还是放下更多的自私狭隘的斤斤计较,远离更多的无谓耗费生命的喧喧嚣嚣,摒弃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以生命的名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内心一种纯净的超脱,去保持我们那颗恒久向上、向善的高贵的心,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心灵广阔的空间里灵动飞扬。记住,不一定驰骋疆场横刀立马式的惊天动地和指挥千军万马大刀阔斧式的轰轰烈烈才是事业,你踏踏实实、默默奉献,造福于人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就是壮丽的一生。就像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要知道是“春风把你吹绿”,是“阳光把你照耀”,是“河流山川哺育了你,是大地母亲把你紧紧拥抱。”所以你就应该为春风、阳光、河流山川和大地奉献你的一生,你的所有。回到主题上讲,就是,你要清醒而理性地设计自己的职业和未来,要做到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既然选择了或者说临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快快乐乐地去做,就要全力以赴。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地从事你的工作认真地从事你的工作,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年轻人刚毕业往往很难立即投入到现实中来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经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以为自己是旷世之奇才,有治国平天下的宏韬伟略。当然从一个方面讲这也是好事,有大志向嘛。但一旦过头也是很可怕的,因为再伟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时间长了都会感觉枯燥又单调。但也都能从中找到乐趣,重要的是你是否投入地去做,不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多人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记得有一年的高考题:一个人在挖井,眼看要挖出水了,他却放弃:此地没有水,再换一个地方挖。其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总是不安心自己现有的工作,挖了一辈子井,却没有一口出水的。所以,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你需要静下心来,不可浅尝辄止,不可心浮气躁。退一步讲,你可以不是名校毕业,你可以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甚至你都可以不是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但是,你必须有认真工作的态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就可以进步很快,可以成熟很快,可以弥补很多。其次,你要静心、虚心。有人说过“做学问要耐得住孤独”孤独是什么?只有静心的人才有资格孤独,孤独是精神的,是内在,它不同于孤单只是外在的形体的。孤独是一种高贵,孤独是提升自己的大前提。你见几个整天在自己办公室坐不住的人是业务水平很棒的人;你见几个白天屁颠屁颠往领导办公室钻,晚上大包小包往领导家里送的人是凭自己业务能力吃饭的人;你见几个整天找人喝酒、打牌是个人实力很强的人。他无所事事,他就心浮气躁,他腹中空空,他就坐卧不安。他心浮气躁、坐卧不安,他就只好靠拍马溜须,靠仰人鼻息,靠低三下四,靠瞒天过海,靠损人利己,甚至靠丧尽天良换得一点点可怜的生活资料。但,即使这样,这种人在静夜里、明月下,他的内心依然还是空虚的,孤单的,不快乐的,因为他的生命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那么,我们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该怎样吸取教训呢?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事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虚心的问题,不管你处在怎样的年龄段,处在怎样的知识层面,换言之,你可以年龄很小或者很大,你可以知识寡薄或者丰厚,但,学习永远都是一个过程,永远没有结果。早在唐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在《师说》一文中阐述过“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懂得“道”的人,都是我的老师。鸿儒如韩愈尚且如此不耻下问,如此谦虚好学,更况才疏学浅的我们。所以,在学问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虚心,虚心向所有值得你学习的人学习,虚心对待你的学生,虚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人总是学问越多越懂得谦虚,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只有那些肤浅的人才傲气,才自满。所谓“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就是对无知、盲目的嘲讽。看看我们周围,总有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在犯着这样的错误,等因为无知碰壁过多之后,就像鲁迅说的“鼻子被碰扁了”,棱角被磨平之后,又不知不觉进入另一个怪圈——靠惯性在麻木中生活,偶尔清醒时,想改变自己的状况却又下不了决心,于是最终彻底麻木,失去了应有的锐气和朝气,进而失掉了一个人最可贵的自信和创造力。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说过一句让我很有同感的话:精彩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无聊的生活是一样的无聊。(无聊可以表现在无休止的上网;不停地找人打牌喝酒;上班时间到处乱窜等等)同时他还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年轻时保值,就是贬值;年轻时贬值,那就是垃圾;年轻时增值才是人才。而我再续上一句,增值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人的精彩可以从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岁开始,这方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大器晚成者也是比比皆是,苏洵、齐白石、刘邦,还有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他的成功起始于他40岁。再次,要不断强调自己知识总量的储备和知识的更新。我们作为老师,任何一科的老师都要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因为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在无限增长,而你不动——不心动,不行动,(不学无术)你怎样与时俱进呢?我们目前的教学,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今天的教师,可能会经常处于“被学生问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之中。一滴水,一杯水;一桶水;一桶活水。这些主要强调的就是教师的知识总量与知识的更新。我们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学识、视野、品位高下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所以,我们肩头的责任是沉甸甸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栋梁,从这个角度讲,或者站得高一些说,这是是民族的国家的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一组数字,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目前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我们自己所努力耕耘的土地的产出情况。建国六十年了,我们心里始终有着一块心病,那就是,我们国家目前为止自己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的一位资深院士,在他弥留之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用了29年,印度30年,日本一个小国至今已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107年了,大概有将近700位获得者,其中有600人都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里,而我们中国现在没有。获奖者也没有一个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种遗憾。虽然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大学生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又培养出了多少的高质量、杰出的、世界顶尖的人才呢?恐怕微乎其微。包括诺贝尔奖在内,和几乎所有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世界大家,中国现在都是空白。别说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地质学、建筑学、计算机,包括文学、新闻学,所有都是空白。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他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时指出:“我坦率告诉大家,任继愈先生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的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钱学森先生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钱学森先生也曾对温家宝总理恳切陈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钱老在批评现行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时候,毫不留情:“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钱老所指,从本质上说,是当今高等教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缺失。(难道中学教育不是这样子吗?)钱老曾说,他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美国接受的大学教育,敢于挑战权威,鼓励提出与众不同的创见,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竞争气氛。英国剑桥大学能培养出八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华裔科学家也有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华人的骄傲。华裔科学家、香港大学教授高锟前些天刚刚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难道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之后,我们还要完全仰仗西方教育来培养中国的顶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吗?其实,我国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温家宝总理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较缺乏。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为什么要要求学生一律回答:为什么雪化了只有水呢。雪化了,草绿了,花开了,大雁飞回了,春天来了-----------行不行?记得有一个小故事,外国一个教育团体到某幼儿园参观,我们年幼的孩子全都小手背在身后,腰板挺直,一动不动地坐在小板凳上,在老师统一指挥下唱歌,背诵,把参观者们看得目瞪口呆。孩子的天性是活泼自由的,我们在灌输强调遵守纪律、步调一致、服从意识、集体荣誉等等观念的同时是否也限制了孩子们自由实践、创造力和独到的表达,是否也束缚禁锢了他们的驰骋的思维,我们是不是就这样把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们扼杀在了摇篮里。中国主要不是缺少一般的人才,而是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师级的人才。具有这种潜质的人往往在中学时期就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因为钻研这一学科而耽误了其他学科,影响高考总分。只会背标准答案的人有不少是高分低能,而现在的考试制度难以检验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难以检验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确,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却不是人才强国,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该思考什么?重要的是该大刀阔斧地调整什么?这是更深层次、更高角度的思考。当然,这也都是一些极为沉重的问题。但,这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担负的责任。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里,我从态度又讲到了责任。因为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引领者、促进者我们不仅仅需要态度,还要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带着这份强烈的责任感去认真地从事自己的职业。牢记并且落实温总理的指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突破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唯上唯书、刻板划一、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创新型人才。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谈苦干加巧干每一个致力于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高为师”嘛,只有“学高”才能“为师”。庄子在《逍遥游》里也曾说“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说风如果太小了,是托扶不起鹏鸟“不知其几千里”的巨大的翼翅的。迁移到教学上就是,你的课一定要以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为依托,否则,“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也就是说,你如果只有一杯水,你就只能载起一棵小小的芥草做的小船。就拿讲课来说,且不谈平日的课,就说大家都会很重视的公开课。很多人能讲得很流畅,很完整,甚至气氛很活跃。其实只要下工夫备一堂课,一般都不会讲得太差,但是,一堂真正有底蕴、有厚重感的课,绝不是你短时间下工夫就能解决的。课堂上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透出的学识与睿智,显示的高屋建瓴的把握,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辉,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讲课有时不仅是学问,还是艺术,这才是高境界的,这就是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更何况咱可能有的人连教书匠都算不上,这就可悲了。很多人,在年轻时不知道努力提高自己,只是混天熬日,或者蝇营狗苟、投机取巧,把精力用在钻营上,这不仅是可悲而且可怜。很多年前有一个很政治化的名言,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那就是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这大概可以算最震撼人心,最精彩的一段的。我想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应该能鞭策我们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除了要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研究教学艺术问题。提高业务水平相对来讲容易些,提高教学艺术决非易事,是需要有头脑而且有勇气去不断地发现和探索。这就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苦干加巧干”。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这样讲:你的学习应分为两大块:一是苦干,学知识,需要你也必须下苦功夫。我当班主任二十多年,有一句话一直作为班级座右铭,那就是“刻苦是前提,纪律是保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捷径”。在学习上下苦功,古人有太多太多的感人事例,“头悬梁,锥刺股”等就是我所谓的刻苦,刻苦是做一切事情成功的前提。但很明显,在当前信息或说知识排山倒海般汹涌而至的形式下,仅能下苦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学生,学习已经十分努力十分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除了极个别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是方法问题。也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巧干。我前面曾提到对班级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句话“刻苦是前提,纪律是保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捷径”最后一句指的也就是巧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遵循记忆规律,多思考总结探究解题方法和技巧,是会“事半功倍”的。其实迁移到我们老师的教学工作或其他行业中,道理都是一样的。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跳出题海,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其实,说实话,我们的教学很多的时候是在教学生知识而不是智慧,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灌输不重思路点拨和思维训练。只要求学生:你必须怎么怎么做,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不能调动他们的原动力。比如:讲练要结合,讲解练习题时多结合一下高考考点,多点播一下解题技巧,总结一下题型规律;复习时你要给他们讲清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让他们认真按照记忆规律去做,按时复习,养成习惯,你就不用整天唠叨。苦干加巧干,对老师而言,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问题;就大方向而言,有一个前几年叫得很响,这几年却有些疲软的词,那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为了更好的扭转、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大家知道,应试教育早已成为千夫所指,可以说是病入膏肓,它不仅把学生逼疯了,也把老师逼疯了,戕害了学生,也戕害了老师。(教育本是心灵的事业,“集中营”般严苛的中国教育让老师早早就失去了“似水柔情”“春风化雨”)所以,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是更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要求的,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但很多人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一点有异议,割裂理解甚至操作,这很悲哀。我们应该把功夫下在找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切合点上,谁找准了切合点谁就是胜利者。其实,我们应该是完全有能力去做好的,不能只是思维定势,靠惯性去工作,苦干更要巧干。苦干加巧干应是你努力的目标,但是,“巧干”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的大概不仅仅是知识,那是“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智慧的源泉,那就是下一讲我要提到的——读书再读书应是你不懈地追求。最是书香能致远——谈读书的重要性首先援引几位大师有关读书的论说,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八一中学图书馆的墙上也有很多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罗素说:阅读将使我们与高尚的人为伍,生活于对高尚的思想的渴求之中,并且在每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还有著名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人性的高尚与否,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受到的阅读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阅读实际上就是解决这样的灵魂问题,所以,阅读是一种深切的对话和凝视,与高尚灵魂的对话和对历史和文化先哲的凝视。一个人,通过经典文化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明慧睿智起来,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优雅高尚起来。因此,阅读,特别是高尚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次对灵魂、对心灵的高贵的教育和文化的洗礼。但是,很可悲,今天的我们却很难寻到一个文化阅读或说阅读文化宁静的圣坛了,读书人数已经下降到历年来的最低点,多少人已经与文化经典、思想先哲渐行渐远,多少人与书籍中高尚美好的灵魂不敢相认。在人类文化的圣殿——校园里,朗朗书声亦是渐行渐远,在鲜活的文本赫然变成 考试试题 高中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学前班考试试题docoffice办公软件考试试题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和标准答案的时候,校园的读书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婢女”。于是,阅读的功利化、浅层化、沙漠化大行其道。教师即使阅读,也只是一种职业行为的阅读,缺乏专业发展式的阅读与生命成长式的阅读。学生即使阅读,内容也是课本和教辅资料,阅读就是为了升学,是典型的生存式阅读。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作用于学生。我们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与你的专业有关的教材、教参几本书,能指望我们培养出有知识、有思想、有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生吗?一个身上没有书卷气的教师,你就思想单薄,你就行为俗气,你就孤陋寡闻,你就底气不足,你就不可能长时间让你的学生敬仰你、佩服你,你又怎有人格魅力来感染你的学生,从而教育好你的学生呢?一个在精神上已经沦落为乞丐的教师,拿什么来给与我们求知若渴的学生,来培养精神高贵的人才?我老家有句方言俗语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熊,就是窝囊、无能的意思。若是兵熊影响的只有一个人,若是将熊那就麻烦了,你是排长你会害几十人,你若是师长,你甚至会害上千人,你职位越高,你祸害的人就越多。不要忘了,我们每一个老师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将”啊!掂量掂量我们肩头的责任吧。苏洵曾在《管仲论》一文中曾说:“夫国因一人兴,以一人亡”意思是国家会因一人兴盛,也会因一人灭亡,兴与亡就在于你使用了什么样的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班级,道理是一样的。书归正传。古人又言“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们教师在读书这一点上绝对应该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因为我们责无旁贷。试想,如果没有我们正确的引领、熏陶和激励,我们的学生就会生活在文化的沙漠之中,就很可能成为精神上的木乃伊,我们能指望木乃伊成为我们“振兴中华”大的栋梁之才吗?再冷静想想是我们亲手把学生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不是千古罪人吗?有人说:人的生命往往是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表现出来的,读的书越多,读的书越好,生命的内涵就越丰富,品味就越高,什么书都不读,生命也就枯萎了!说得难听一点,一不小心,你就活成行尸走肉。其实,作为教师还要让人督促着读书,这是多么尴尬的事情,这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从现实教学的功利角度讲,读书更是最好的知识储备,这也就是我在第二讲中提到的知识总量的储备问题。当然,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这更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以前形容教师有知识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现在说教师有知识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杯水,不过瘾,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还不过瘾,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活水。这不仅强调的是教师知识总量的储备问题,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你学习学习,不断学习,永远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新知识大量涌现,有人用“爆炸”一词形容。有一组统计数字说明:80年代前——每15年知识总量增加一倍,90年代——每7年知识总量增加一倍,2000以后——每3-5年知识总量增加一倍。有人分析说:假如一个人8岁开始工作,80岁退休,这72年你不吃不喝不睡,也只能读完你本专业的四分之一的书籍。试想,即使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面对浩瀚书海,我们又多无力无奈啊。但是,苏轼在《赤壁赋》中曾说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意思是面对茫茫大海,我只要有一条苇叶样的小船,就可以自如“绝江河”。当然,这大海可以是书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嘛。“勤”与“苦”就是我们那“一苇”。这大海还可以是生活,仔细想一想,读书就是我们游弋于“生活的海洋”的那“一苇”。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苇”,古人早就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另外,还有哈弗图书馆墙上的馆训也是在谆谆教诲人们抓紧时间认真读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学习的痛苦是短暂的,未学的痛苦是终生的”“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希望大家常记起这些格言警句,以时刻激励自己、警醒自己。记住,读书再读书应是你不懈地追求,终生的追求。因为这是你提升生命质量的唯一途径,前面我曾提到过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时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另一个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按理说,读书也是一个人看外在世界和审视自己内心很重要的途径。读书可以弥补经历的不足,可以让你具有跨越式的成长。可惜我们很多人,不读书,不思考,更不能“一日三省吾身”,毫无主见地被生活的污泥浊流裹挟,盲从于形形色色的诱惑,从而迷失自我,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鉴于此,中央10台推出了“百家讲坛”,向人们浅显地推介中国古代经典,以期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引领人们走向经典文化。由此也使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一大批学者成为了追求高尚阅读的人们的偶像。另外,据资料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可以这样美好浪漫地设想——有那么一天,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爱好读书的人在浓浓的书香中沉醉。(特别说明:本次发言参考胜利油田一中副校长史本泉的发言材料,在此表示感谢)共上高楼,且望天涯路——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这个题目是化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句子。这的确是一个太老生常谈又太宏大的题目,但是,我的确觉得它太有探讨的必要,尤其是现在,面对我们八一中学的学生。我站在这里讲,其实内心充满了空茫,自己也有老虎啃天——没处下口的感觉。教学本来就无定法,“言者无罪”嘛。一些尝试与感悟,算不上成熟,只愿能给各位一点点启发。让我们共上高楼,且望天涯路。我知道,我们所有的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磨砺着关于教育教学的技术与技巧,人人都想做得更好。然而仅仅通过自己教学本身来磨砺技巧,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寻找某些理论的指导和别人经验的借鉴。这些理论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分析教学现象,并将个人的经验理性化,以便在教学中寻找更有效的策略。我们今天的讲座就本着这样的想法,试图探讨这样一个侧面——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兴趣的基本常识。一、什么是兴趣兴趣,在心理学上的概念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例如对物理学感兴趣的人总是首先注意有关物理学的著作、报道和仪器,他的认识活动优先指向与物理学有关的事物,并且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里抒发出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他赞美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兴趣分为两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比如对开汽车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比如通过学习考取大学,工作后得到报酬。在实践活动中,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直接兴趣的支持,活动将变得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活动便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只有两者正确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另外,人在生理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兴趣是短暂的,比如口渴了喝水,喝完兴趣就减退了。社会性需要产生的兴趣会更稳定、更持久,常常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如上文提到的朱熹四季读书,兴味不减。二、兴趣的作用(或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动力作用,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接受它、探究它。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一个人即使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他们就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并不断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改善。所以,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才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三、兴趣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兴趣的产生有三个方面:模仿、遗传和正强化。其中、遗传是无法改变的,而它仅占一小部分。模仿,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或事都有紧密关系。如俗话说的“木匠的孩子会砍楔,铁匠的孩子会捻钉”就是讲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正强化又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强化,一种是内部强化。外部强化,指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由外界对行为的主体施予奖励,使其因该行为而获得精神或物质的奖赏。如有的学生学习好,获得奖励,领到奖状或奖品,尝到了认真学习的甜头,就更加认真学习,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内部强化来自其本身,就是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行为施行者本身的需要得到一定的精神满足。内部强化,实质是施行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为了这种满足,又延续了这种行为,浓厚的兴趣也由此产生。比如:我写这样一篇讲座的材料,构思写作的过程很折磨人,但是写完之后那种轻松感、成就感让人很幸福,即使我这篇文章不为人知。我们每一个老师明白了产生兴趣的这三个方面,就可以更科学地、更有的放矢地从不同方面培养、激发、稳定、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顺畅,效率更高。那么,作为教师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作近三十年了,有些许体会,冒昧陈之,与大家探讨。1、讲清学科重要性,奠定学生热爱本学科的情感基础每接一个新的班级,第一堂课我会首先带领大家学习课本前“致同学们”那一段话。那段话一般将教材编写目的、原因、重难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等解说得很清楚。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把握。然后再讲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渲染学科魅力,最好是联系现实。我会很认真地告诉大家:学语文,从眼前最实惠的角度讲,考大学是150分,这在六学科750总分里,可不是六分之一;语文又是基础学科,语文学不好,其它学科在学习上也会受影响,比如数理化应用题的理解,政史地的阐述题;语文还可以直接影响你将来写毕业论文、求职信等;从生活的角度讲,它还影响你将来谈恋爱,因为你要写情书吧,你要跟你心仪的人有语言沟通吧,你总想打扮得潇洒美丽吧,你还想风度翩翩吧,这些都用到语文。真的,语文学好了,你说出的话也格外动听,你穿出的衣也特别有味道(因为懂得搭配啊),你的气质都会与众不同。你更会科学合理精彩地安排你的生活,你会比一般人精神更充实,活得比一般人更优雅脱俗高贵。总之,你要生活,你就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一个迷人的世界,我们现在就出发,一起去遨游、去体验并享受吧。)2、设计精妙导入语,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渴求心理导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种渴求的心理。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比如: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第一节课我是不讲课文内容的,用来讲什么呢,讲《红楼梦》是怎样一本书。我设计的导语是“你想成为服装设计师吗?好好看《红楼梦》吧,王熙凤出场的服装描写和贾宝玉出场时正装、休闲装的描写,那长短搭配、面料搭配、色彩搭配,保准让你比看一场服装大赛还受启发;你想成为园林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大师吗?好好看《红楼梦》吧,贾府荣禧堂、宝玉和秦可卿卧室、潇湘馆、稻香村,还有整个贾府、大观园的设计,定会让你目瞪口呆;你想成为诗人吗?跟着香菱拜黛玉、拜宝钗等为老师一起学写诗吧;你想学茶艺吗?你想学中医吗?你想学做宫廷菜吗?你想学礼仪专业吗?你想知道什么穷奢极欲豪华至极的生活吗?还有你想学怎样谈恋爱才更高雅吗?-------”在山东胜利油田一中时,我每次讲完这一节课,图书馆里《红楼梦》以及有关的书都要被借完。然后我会停接近一周时间才开始真正讲《林黛玉进贾府》。这时学生已经差不多都怀着无限兴趣把书粗略看了一遍,我再讲就顺畅多了。重要的是,大家大概地了解了《红楼梦》,我的教学目的之一达到了。因为现在许多中学生只限于学习课本知识,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很有限,难免会出现视野小、知识面窄、学业不精等现象。因此运用这种办法诱惑、鼓励学生读全本,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前因后果。导入语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跳出课文节选的局限,将薄书教厚,将厚书教薄,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再讲几句题外话,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如果一头扎进去突然讲《林黛玉进贾府》,大部分学生对红楼梦一无所知,支离破碎地讲这小小的一节,老师会很累,到头来说不定学生还一头雾水。我们想法激起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让他们根据需要自己去看原文,看评论资料,肯定比你讲一节课收获要大得多。另外,我在每讲一种新的文体之前,都要先讲学习这种文体应注意的事项,比如讲小说,我会先讲小说这类题材高考分值是多少,考什么,命题方式是什么,如何应对,古文、古诗、散文同样如此。而且讲课过程中要把课文内容尽量设计成高考题型,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学会全面、规范答题。3、注重授课艺术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之后,才能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课型,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才能让学生体验学科多彩的魅力。其实,在各科教学中,我认为语文课是最易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一切的生活素材都可以进入语文的视野(所谓大语文);语文本身的课型就是多样的,有朗读课,阅览课,讲授课,作文课等等。讲授课又可以细分为研讨课,赏析课,探究课等。因此我们应根据课文的不同,设计不同课型,力争让学生节节课都有新鲜感、趣味感,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以我讲过的《小狗包弟》为例。文章记述是一条名叫包弟的小狗在文革中的遭遇,作者是从侧面反应文革那个疯狂的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歉疚、忏悔之情。根据课文特点,我把它处理成立一节探究课。解决两个问题:①整体把握——写什么,②局部分析——怎样写。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写什么”初读。(在这里顺便强调一点,学生读课文时,如果预先没有问题的引导,很多学生会读不进去或浅尝辄止。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步步深入下去。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也可以来自学生,但都要紧扣课文,把握主题,又要有意趣,有价值,有梯度,让学生在意兴盎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读完大部分学生回答:“写小狗可爱”。于是,我的引导是先从写景类文章讲起:“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单纯的写景而写景,写景都是为了抒情。《醉翁亭记》写景美,写游之乐,其实是在写被贬后的郁闷。言在此而意在彼。写小动物亦如此,大家再读一遍看,作者只为了写小狗可爱吗?学生再读一遍后,部分同学回答就基本正确。这时再结合学生统一下发的《学案》中提到的吊尸、知识分子被游街、贴大字报等文革的一些现象,尤其要介绍破四旧,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背景,学生就逐步明白了主题。这就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目标①整体把握——写什么。课堂最出彩的部分是解决教学目标②局部分析——怎样写。我设计问题的是“你认为哪个片段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一人回答,多人补充,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回答出了很多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不仅全部找出了我认为值得挖掘的记叙描写的段落,还看出了议论抒情的片段,并且总结出了深刻的含义,如倒数第三段写作者所居住的小区的变化,看似闲笔的一段,学生自己总结出:今天,人们的物质文明是显著提高了,但精神文明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看来文革给人造成的伤害不仅在当下,还有以后,真是后患无穷啊。这个回答分析、挖掘出了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是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的,过后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完全没有提到过这一点。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让我讶异又汗颜,也让我深深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教学相长”。其实,反思整堂课,我设计的问题学生看上去容易(当然做起来其实很费心思)是其一,更主要的是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发挥了发现、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进行阅读和思考,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断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因为老师要不断肯定、表扬他们)我们教师都有切身的体会,课堂气氛活跃了,不仅让学生也让老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让师生的思维都异乎寻常活跃,不断有灵感的火花碰撞、闪耀,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这种课堂是最高效率的学习,也是最回味悠长的。(今后我们有这样的课一定要好好反思、总结)为了保持和稳定同学们这种探究的兴趣,在讲完《小狗包弟》之后,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阅读,补充了我自己写的四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笨笨》《一只小麻雀》《残片四》《残片五》,其中残片四和五也是通过写小狗的命运反应一个时代的特点。由此进一步巩固了学生们分析文章的方法。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我们都有体会,如果整天吃一种饭菜,不出一星期,保准烦厌。想一想我们如果每周、每月、每学期、甚至年年都用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听得该有多么寡淡无味。就像我们看有的电视节目,看着“进行时”就知道“将来时”,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所以我们平日教学不仅要注意根据内容变换课型,还要注意变换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你的课时时充满期待、好奇和新鲜感,比如运用多媒体,还有实验课,录音机、教学挂图、地球仪、简笔画、音乐等。因为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的大脑所接受、储存。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活跃他们的大脑皮层,也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等经典作品时,我是事先做成课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室上课。其中重要内容(比如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引用电影、电视片的片段。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枯燥、呆板的讲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原文看电影电视的改编的成功与否,进一步激发学生仔细阅读原文,思考主题,挖掘深层内涵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祝福》,电影增加了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加这个情节妥当吗?学生讨论极为热烈,并且很有见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增加了另外一个看似很细小的问题:电影中的鲁四老爷为什么添加了胡子?这是所有教参资料中都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一个同学的回答当时把我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他说:辛亥革命虽然没成功,但毕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中塑造的鲁四老爷虽然是一个守旧的封建卫道士,但他在当时当地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依他的身份和地位一定对辛亥革命这样一个大事件有所关注和思考,也就是说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或多或少会对他有影响,他对封建的旧的一套或多或少也有了怀疑,思想上有了彷徨和动摇,所以课文中作者说“他(鲁四老爷)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特意强调“但也还未留胡子”。此外文中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细节就是“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这些细节都是为了写鲁四老爷受辛亥革命冲击后的思想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革命有其不彻底性。因为这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作者只是简单一提,但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来讲是不可忽略的细节,也是作者塑造人物性格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充分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学生回答完毕,全班同学长时间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祝福》规定2~3节课讲完,我却用了整整一星期的6节课,时间没有浪费,只凭学生挖掘出的这一点就值了。诸如此类,老师只要用心并且长期坚持,不断变换多种课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再比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简笔画、录音机等)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就会见识增长、视野开阔,他们会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课堂上从老师那儿吸取更多,这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知识的吸取、掌握和积累,推动了他们智力的发展。5、学做赏识教育,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请大家注意这组数字)的确,任何手段都没有成功带来的愉悦更能激发人的兴趣爱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科学家一连几天呆在实验室而精力充沛、精神专注的原因。也就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但“回也不改其乐”的原因。在这一方面我有深刻的经历。我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作文,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作文几乎篇篇都是范文,那时上作文课成了我一星期来最大的期盼,小小的童心里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和乐趣都在作文上。其实,说实话我那时的语文老师并没有给我的作文多少点评,(我们那时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能把“披荆斩棘”读成“披荆斩剌”)只是把我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却由此点燃了我喜欢写作文的澎湃激情和磅礴的自信。我曾不止一次地认真回忆教过我的所有语文老师,直到今天,真的没有哪一个人那一堂课我印象特别深,我甚至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印象,我真的就只记得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教室里读我各个年龄段的作文,包括高考那一年,因为我家庭成分不好,我没有正式上高中,79年参加了一个社会青年复课班,我依然是对语文课几乎一点儿也不听,(我是全部时间用来学我的史地政和数学,我刚开始数学是考8分,但高考时考了七十多分,满分100)。我的语文老师加班主任(我爹的同学)是默许的,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80年我考上大学本科之后,我的班主任才说实话:复课班招你进来,没想你能考上大学,只是觉得你作文特别好,想让你在县里或省里拿个语文状元。我举自己这个例子的目的有二:一是告诉大家表扬的神奇作用,它真的大大超乎你的想象,你甚至不用水平和技巧,你只管说好就行,至于好在哪儿,分析不出来都无所谓。二是有个细节还需补充,高考时我的语文分数是全校第二,79分(第一是个教语文的参加高考的老师)刚进复课班时我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很差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及时发现并指出,但补差工作大部分是我自己在课下做的,老师讲一星期的内容,我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能自己看会(我这只是说语文)。由此我体会到:农业搞龙头产品,以期带动全面经济发展是有道理的,同样,除了老师提醒之外,因为我对作文非常感兴趣,通过写作练习,自己也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由作文又带动了整个语文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那由语文是否可以带动其它科的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我的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最主要的是语文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我觉得自己行,很行。我时常有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和支持了无穷的动力。取得满意的成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关于赏识教育,我还有话要说。大家可能看到了我这一个小标题用了一个“做”,而不是“会”,因为我相信大家对赏识教育都“会”,只是在“做”的可能有欠缺。因为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以含蓄为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爱憎感情,我们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中尽量避免。赏识教育其实很简单。赞许时点点头、拍拍肩,ok时竖竖拇指、鼓鼓掌,甚至微笑的表情、专注地倾听都可以给孩子们无限的温暖的支持和鼓励。此外,限于篇幅和时间,我再简要提示几种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抛砖引玉,启发大家思路。这学期开学初,我买了签字笔和三四百个笔记本,用于奖励学生。每个本上根据讲课需要写上不同的鼓励语言,比如让恒心与毅力成就你精彩的人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认真和勤奋是成功的双翼;只有播撒汗水,才能收获成功等等。奖给背诵大王、默写优胜者和语文检测第一名。这里面又有很多情节可以讲,不说了。只是告诉大家,你只要动脑,可以选取不同的激活方式,想出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招。再比如尝试角色反串,让学生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全方位体验一下老师的滋味。前几天我刚让高一1班的程超同学讲了一篇阅读课文,过程我不说了,讲完课后他主动在班上谈了这么几点体会:一是这篇课文用了一星期很认真地备课,老师也帮助修改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自以为会讲得很成功,没成想讲了还不到三
本文档为【教师培训系列讲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中小学教育资料大全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3-03-0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