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

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煜编]文学考研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煜编]文学考研资料前言与说明前言我,落煜,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硕士(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在2011年6月至8月,笔者历近百日,总结了这四百馀页的考研资料。它们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四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古代汉语]一册,[语言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册,[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编完之后,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一边记诵,一边修改,时至今日,方修订完毕。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

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
[煜编]文学考研资料汇编[中国现代文学][煜编]文学考研资料前言与说明前言我,落煜,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硕士(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在2011年6月至8月,笔者历近百日,总结了这四百馀页的考研资料。它们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四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古代汉语]一册,[语言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册,[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编完之后,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一边记诵,一边修改,时至今日,方修订完毕。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我有些自己的想法。考研,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选拔形式,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作为备战文学硕士的我们,试卷以应试题的面目出现,我们不得不以“一二三四”诸答题模式应对;而真正能够提升我们功力的,却在文本之中。所以,笔者把略备的资料贡献出来,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文本,博览群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硕士(而不是只背了一脑袋“一二三四”的学子)。当然,这些资料亦能使大家事半功倍(这是无需赘言的)。但是,诸位,这套资料在被你发现的同时,已有千千万万的对手拥有了它。所以,你们最终拼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功底。说明1任何资料的编纂,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渗入着者的个性。这些资料在力求全面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还望诸研友见谅。(比如,在[古代文学]中,由于笔者热心于先秦、古小说,资料里便出现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2打印本资料时,建议用word2003或word2007,字库内有楷体_GB2312、黑体、宋体,这样可显示出资料中的重点、次重点、一般知识点等。3一般情况下,标题用黑体,正文用小五宋体,并以加黑、楷体、六号小字等方式来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字体在屏幕中显得虽小,但打印出来后十分清晰。页数不至于太多,便于大家携带与记诵。)4以愚拙见,大家最好在8月之后再开始背这些资料。在此之前,应细过教材,熟读文学文本。(这是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样,在背这套资料时,便能将框架与“血肉”紧密结合起来。建议背第一轮用40天,第二轮用30天,(前两轮是硬功夫,必须努力背下来。)第三轮结合教材与文学文本,过一遍资料,约25天。最后一轮,边背边按自己的风格总结出提纲、符号。(比如:苏轼词特色:1诗词一体,自是一家;2表现功能、词境:自我豪情,哲理,生活、自然;3以诗为词(标题、小序、用典);4清雄。到考前,脑中只有符号与大量相关的诗词文。)5请灵活运用资料。有些知识点既是名词解释,也是简答。有些知识点详略不一。(如“李清照”一节,先详列其艺术成就,其后所列的名解“易安体”就一笔而过,大家可从前面列的知识点将其充实。)还有些大的版块,视考题而定。(以“《史记》的文学成就”为例,如果考试出了论述,分值在25分以上,便可将相关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全部答上,并结合文本;如果只出了简答,便可只写以附有“一、二、三”的大标题;如果考了专题(如:简谈《史记》的叙事艺术),答上第二节内容即可。)6本资料在力求体系清晰简洁、知识点完整之外,颇具“太康”遗风,诸如稼轩词的艺术成就,其中有“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之句,背之甚难。但以愚拙见,如能在试卷上写出此等文字,定会取悦于阅卷老师。下面是这些资料的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四卷这套资料,我主要参考了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一百四十馀页的文档,我为其倾耗了大量的心血,评以“全面无误”四字,笔者认为是中肯的。建议大家佐以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储备300首以上的诗文词,以积累功底。【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关于[现代文学],我主要参考了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关于[当代文学],我主要参考的是董健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二者并参以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坦言之,笔者读过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但总结资料并非写文学批评,加之许多作家作品至今仍在界内论争,是以利用价值与可背性没有【中国古代文学】高。(倘若二者相比,[当代]部分会更好一些。)这点请大家谅解。笔者仍然建议大家尽量多读些文本,再参以教材,最后以本资料为框架来记诵。【古代汉语】一册编这份资料,我主要参考了王力的[中华书局版]和高小方的[江苏教育版],并以北师大版的《古代汉语教程》佐之。评以“基础细致”,笔者颇堪承担。但以愚拙见,必要的基本功在应试考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大家熟诵一些先秦的诗文,至少精读王力、高小方教材中的选文。【语言学概论】一册由于在笔者所应付的试卷中,这门科目只考两道基础性很强的简答,所以只以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的《语言学 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外历史纲要课件乒乓球课程纲要 》为据,以名词解释、基础知识、大体框架为重,对于专门考语言学的朋友而言,价值并不高,还望海涵。【文艺学概论】&【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二册关于[文艺学],我只参考了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并根据他编写的《文艺学研习》,总结了一套资料。由于这门科目笔者只需应付两个名词解释,因此又总结了一套[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这门学科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建议无意考南大的同学以自己报考学校的教材为据。对于考南大的朋友,希望这些资料会对你们有用。不得不说,由于笔者后来只把那套名解资料背了几遍,是以所编的[概论]质量没有[名解]高。在[名解]中,加下划线的名词是往届考过的,楷体的名词不在出题范围内,但出于胡本教材,后面的“补录”部分只作一般了解。【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总结这些名解,我主要用郑克鲁等主编的高教版《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的“文革馀孽版”也略作参考。也是因为笔者应付考试的只有名解,加之近十年来读了百来本外国小说,所以只总结了192个与术语和作品相关的名词。它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用。落煜洛师壬辰年三月初十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第一节人的发现、西方文化与文学史构成19-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运动与变革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本质力量。“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近代,梁启超倡“新民”说,呼唤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近代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尤其注重文学的社会性、政治功利性。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胡适宣传“易卜生个性主义”,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五四对“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具有20世纪文化的现代性。1928年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发现了人的阶级性,为中国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天地。左翼文学进而以人的阶级性、革命性取代人性、对峙人情,否认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革命文学派的人的观念与话语。30、40年代,茅盾着重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关系的文学,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路翎各具特点地承传了五四个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人的观念,老舍、钱钟书等强调人的文化属性的人的观念,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体现了充分世俗化中的充分人性化传统世俗化社会的大众道德与大众人性观。50、6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君临文坛,阶级的、革命的人的观念与话语成为主流观念,否定了五四个性与人文主义人的观念和话语。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文化寻根等一系列文学沿革,以对人的逐步再发现,五四的人的观念的逐步在寻找,构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裂变的内在律动。西方文化刺激着中国人不断发现人,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20、30年代,易卜生、卢梭、尼采、弗洛伊德进入中国,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性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新时期,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是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贝克特、萨特对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第二节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物质基础)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民族先觉者们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给以具有现代思想的独立知识分子为主的、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的机会。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与独立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4文学的接受机制发生了变化,文学接受者的队伍日益扩大,唯新是鹜,推动着文学自身的发展。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梁启超首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梁启超于1899年在《夏威夷游记》中首倡,他主张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他所说的新意境是指“理想之深邃闳远”;新语句是指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术语;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是指革其精神而不一定革其形式,“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他提出的保留诗歌旧形式的革命终不彻底,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主张用俗话作诗(“我手写我口”),用新思想和新材料(“古人未有之境,未辟之境”)入诗,对五四时期的新诗运动产生很大影响。文界革命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先导期内最有成就,但在观念上阐发不多。梁启超倡导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他的政论文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条理清晰,风格雄放隽快,有很强的鼓动性。小说界革命中国小说观念的变化始自1897年天津《国闻报》所载《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执笔者严复、夏曾佑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梁启超看重小说启蒙、新民的工具性作用,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把自古为小道的卑贱文体提到“不可思议之力”的高度。1908年,徐念慈发表《余之小说观》,矫正上述观点,强调小说的审美价值,指出“小说与人生不能沟而分之”。戏剧观念更新1904年,陈独秀指出戏剧改良可使更广泛的群体开通风气,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次年公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是为新派剧开端。新派剧被称为文明戏,是自古现代话剧的早期形态。文体观念革命黄遵宪最早提出“言文合一”;裘廷梁倡言“白话为维新之本”;陈荣衮主张报纸改为白话;梁启超从文学功能发论白话。诸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发展,上升为中国文学史学观念的现代性萌动。1904年,林传甲、黄人分别撰写《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从理论上表述了具有现代性的文学观念。第四节文体叙述的创新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从文学的意义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叙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文体与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里,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的现代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林译小说是指清末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的163种欧美小说。着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译笔哀感顽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译笔质朴古劲。因其早而开风气,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中国现代小说家先通过“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它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创造准备了作家,准备了读者,功不可没。周译小说是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即以此为肇始。1917年迁京,《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精神,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并认为文学有其“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在《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原则。新文学革命的具体内容:1.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2.新文学的价值观念1917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8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文学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周作人《人的文学》周作人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确认。3.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的全面革新与解放。4.文学革命的成绩。鲁迅郁达夫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胡适的《尝试集》湖畔诗人第二节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这个时期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文学传统之间的分歧。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甲寅》派进行了斗争。新文学阵营内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退潮时期也发生着分化与斗争。胡适由1919年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到1923年大力提倡“整理国故”,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三节新文学社团流派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组、蒋百里等12人,代表作家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冰心等。他们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其创作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重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发展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使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地忽略了文学的娱乐作用。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浪漫主义特征。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等,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被当局查封。语丝派(下文)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办有《莽原》《未名》;未名社有同人团体的性质,出书二三十种,主要人物有高长虹、邰静农、韦素园等乡土文学作家和翻译家。南国社是由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1924年即创办《南国半月刊》,田汉在20年代的剧本代表作基本都在上面发表。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正式定名南国社。弥洒社成立于1923年,发起人是胡山源、钱江春等,有《弥洒》月刊(共6期)、《弥洒创作集》(3种),宣称“两无两不主义”,即“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应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强调灵感创作。浅草—沉钟社这是两个有连贯关系的社团。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派文学;创作上的代表,小说有陈炜谟、陈翔鹤,诗歌是冯至,作品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沉钟社是五四时期挣扎得最久的一个团体,其周刊《沉钟》直到1934年2月才停刊。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主要代表诗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以写作爱情诗闻名,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的歌集》。他们的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新月社(下文)第四节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五四文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1917年1月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新文学的的萌芽期,主要是文学革命的理论准备和鲁迅、胡适等人在《新青年》和《新潮》上的一些创作和尝试;除鲁迅的几篇小说外,其他创作一般都很幼稚,有的还明显未脱旧文学的印记。二“五四”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鲁迅的《呐喊》《彷徨》和郭沫若《女神》中的大部分诗作都在这期间写成,散文、戏剧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文学第一代的作家都在这时登上文坛,一些创作流派开始形成,新文学站牢了脚跟。三“三一八”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革命形势急剧变化,不少新文学作家投身于南方的革命,置身于北伐战争的行列,创作一度沉寂。但这一时期对于革命文学的理论提倡和个别试验,为下一阶段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勃兴准备了条件。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2感伤的精神标记。3个性化的追求。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五四让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2五四文学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鲁迅(一)第一节《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呐喊》收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的倾向到具体的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彷徨》收1924年至1925年写的11篇小说,在反封建的内容上与《呐喊》相承续,艺术上则更加成熟,作者的爱恨更深地埋藏在对现实的客观冷静的描写中。这些作品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的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动摇和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1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传统和宗法制度的弊害。《孔乙己》《白光》,孔乙己和陈士诚的悲剧命运,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明天》《祝福》,农村妇女命运,封建礼教的“吃人”。《药》《阿Q正传》,更高层次揭示封建思想意识和封建愚民政策的“吃人”。《示众》,看客“吃人”;《高老夫子》《肥皂》,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的“吃人”。2把农民放在中国农村社会各种现实关系中,再现了农村贫穷闭塞的典型环境,着力塑造遭受经济和精神奴役的农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农民灵魂和改造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批判农民性格中的愚弱麻木和落后,进而批判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阿Q正传》《药》《风波》《故乡》等。3关注农村妇女命运,在批判封建宗法制度与思想的同时,集中对农民及其他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进行了清醒的批判。《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的爱姑。4对知识分子个性与命运的深刻描绘。a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和《白光》。b封建卫道士:《高老夫子》和《肥皂》。c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然而又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5对封建宗法制度下叛逆者形象的塑造及他们的反抗战叫。《狂人日记》《长明灯》。6广泛汲取中外文学的营养。a《世说新语》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唐传奇》的“文采与意想”“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儒林外史》的“指谪时弊”“抨击习俗”“洞见所谓儒者之心肝”、不饰一辞而“情伪毕露”;《红楼梦》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示范作用。b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对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显示着灵魂的深”,给鲁迅深刻启悟。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寄悲愤绝望于幽默”的思想风格,俄罗斯作家安德烈夫的“阴冷”、阿尔志跋绥夫的心理刻画,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幽默讽刺的“轻妙笔致”,被鲁迅融化进小说创作中。《呐喊》《彷徨》的文学贡献: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兄弟》《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表明在某些局部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许多小说“以多声部的复调为特点”,乃至“成为复调小说”。2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和杰出的讽刺小说(《高老夫子》《肥皂》),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故乡》《风波》《社戏》)。3创造大量的新形式,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尉老爷家这两个场面,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4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具有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5高超的人物塑造方法。a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b运用白描,采取“画眼睛”的方法,简洁深刻地刻画出人物性格。c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心灵秘密。d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e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6独特的小说模式:“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a在“看/被看”的二元对立中,小说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情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b“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医生”与“病人”、“牺牲者”与“受益者”的关系在中国的现实中,变成了“看/被看”的关系。c在“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模式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了一个复调。第二节《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1小说通过对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家族到社会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现代人最初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思、叛逆精神。2成功地塑造出性格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3在艺术表现上,冲破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以现实主义方法实写人物,以象征主义方法虚写寓意,表现思想。《阿Q正传》1阿Q形象:a经济地位:阿Q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小说第一章点出了阿Q的实际境遇:他没有土地,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靠打短工、做帮工维持生活,是一个地道的赤贫的乡村劳动者。b思想观念与行为操守: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不敢正视现实,常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他同时又自尊自大,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未庄人,又因城里人有不符合未庄生活习惯的地方便鄙薄城里人;他身上有着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在受了强者凌辱后不敢反抗,转而欺侮更弱小者。c阿Q的不觉悟,更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阿Q最初“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但当现实的阶级压迫将他逼到绝境,而辛亥革命的浪潮又已波及未庄,在他朴素的阶级直感中,终于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愿望。d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连自己姓什么也说不清,却还这样夸耀:“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能用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他连老婆也没有,却还如此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2小说的意义:a重要的革命意义。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即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处境、地位)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阿Q式的“革命”和杀害阿Q式的革命都只能使中国一天一天“沉入黑暗”;中国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真革命获得胜利,首先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b广泛的社会意义。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的效果。作者从整个国民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出发,对其精神、思想的痼疾进行概括,是要提醒人们,引导人们反思和自省,同时也是要吁请改革者们共同来做改造国民性的工作。c深远的历史意义。作品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和社会的“病状”,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而时时警戒。3风格特征:a外冷内热。作者把一颗火热的心深深地埋藏在心坎里,以犀利的解剖刀冷峻地解剖着一切。这种冷,是“不见火焰的白热”,是“热到发冷的热情”。b以讽抒情。这种讽刺旨微而语婉,虽无以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c形喜实悲。作品展示的一出出喜剧性场面后面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第三节《野草》与《朝花夕拾》《野草》写于1924年至1926年,收散文诗23篇,作品表现了鲁迅在苦闷、彷徨中求索的心路历程,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复杂矛盾的心情,既反映了时代的矛盾状态,又体现了鲁迅在思想大转变前夕所作的严肃的自我解剖。在艺术上,《野草》采用的是以抒发内省感受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野草》开创了“独语体”的散文:1排除了听者(读者)的干扰,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的思考。2构成鲁迅哲学的基本单位,是一些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的意象,或象征着人的某种生存困境与选择,或显示着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3彻底摆脱传统的写实摹写,极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想象力,借助于联想、象征、变形,以及神话、传说、传统意象,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4充满了奇峻的变异:语言集华丽与艰涩与一身,句式、节奏回环往复,词约旨远,言尽意永;文体也表现出诗化、小说化、戏剧化的倾向。《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共计10篇,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作品中所写的人和事,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地结合起来。《朝花夕拾》开创了“闲话风”的散文:1具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充溢着真率之气:作者掏出心来,真诚地袒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快乐与痛苦,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精神的互补。2充满了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展现了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既弥漫着作者慈爱的精神与情调,又内蕴着深沉的悲怆。3“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任心闲谈,处处显出余裕、从容的风姿。4彰显出“漫笔”的笔墨趣味,不仅在题材上“漫”无边际,而且在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至。5表现出追求“原生味”的语言趣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活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复杂性。鲁迅前期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广泛的社会和文化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有:反对国粹主义;批判迷信落后思想;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儿童和青年的社会解放;揭示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对“整理国故”的否定和对欧化绅士的批判;对“打落水狗”和“韧性战斗”精神的提倡,等等。艺术特点:1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想结合;2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3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4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第三章小说(一)第一节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出现在1919年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叶绍钧、许地山、冰心、庐隐、王统照等。代表作品有《倪焕之》《斯人独憔悴》《海滨故人》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题材广泛涉及到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社会习俗等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追求一些哲理色彩,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冰心《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以爱、童心、自然构成其“爱的哲学”。特色:不事情节铺张,着力于揭示人物的内心理路,或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文字清新、细腻,具有淡淡的忧愁、温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王统照初期小说《雪后》《沉思》《微笑》等多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掺杂并存,执着地追求“爱”与“美”。《沉船》《刀柄》显露出从问题小说向乡土文学的专向和发展。他是中长篇小说的最初实践者,他的长篇并不成熟,在揭露封建家族丑恶的同时流露感伤的意绪,写实笔调不够纯正,几个人物组成的单线条结构也显得简单,但他控制小说气氛的笔力是充足的,展露了现代长篇草创期的一般特色。第二节人生派写实小说人生派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塑造出一个自私、疑惧、投机、苟安、卑琐,具有多侧面而又统一的小市民性格典型。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的艺术成就:1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从《苦菜》到《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深深地潜伏在不露声色的笔致后面。2融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情,朴素纪实,运用事实的对照进行不动声色的讽刺,通过社会心理透视具体人物的心理,写出讽刺性人物性格。对于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但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既有讽刺,又有同情,于是讽刺也显得温婉。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心人物,颇有散文风。《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等不少小说结尾的艺术匠心,尤见功力。4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讲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经得起推敲、耐得起咀嚼。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作出了贡献。5技巧稳健,且具有一份醇厚的感性,孕育于当时流行的观念和态度而不落俗套,不带陈腔。乡土小说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出现在1923年左右,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青年作家受鲁迅影响所创作。代表作家有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京沪等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靠回忆来描写故乡乡村的生活,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大部分作家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的探索,加强实地和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和民众身上,使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土壤的联结更加紧密。王鲁彦以《柚子》为代表的作品,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以《菊英的出嫁》为代表的作品,注重对浙东的地方风物、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方式进行真实观照,场面和人物描写细密,揭示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彭家煌《怂恿》比较成熟,此外还有《活鬼》《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等。小说叙述冷静机智,稳健沉实,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和强烈的地方性,将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台静农描写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地方性很强,在对旧中国病态农村社会的解剖和农民精神痛苦的表现方面,开掘深刻,手法质朴,风格沉郁,悲剧色彩浓厚。小说集《地之子》,《烛焰》《拜堂》《天二哥》诸篇,颇带鲁迅风。第三节“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他们或是《沉沦》里个性解放和爱国情怀受压抑的人,或是《茑萝行》《杨梅烧酒》里希望为国做事而受经济困窘与政治压迫的人物。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自叙传”抒情小说(浪漫抒情派)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如郁达夫、倪贻德、陶晶孙、王以仁等,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银灰色的死》等。他们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吸收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这种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以独特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自叙传”抒情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艺术特色: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多用第一人称叙事。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3结构的散文化和抒情的诗化,多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4文笔流丽、清新。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5以浪漫主义为主,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不少作品写梦、潜意识,运用表现主义、意识流等。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1自我的写真。大多带有自叙传色彩,常用第一人称叙事,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线索,宣泄一己的情怀。2感伤的抒情。以感伤的抒情为中轴,轻视情节的营构,注重情绪的倾诉,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悲观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a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b讲究外在景物的恰到好处的衬饰。3结构的散文化。不以情节为中心,而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缺乏剪裁、伏笔和因果之间的照应,随意行笔,行文松散。4流丽、清新的文笔。淡远的清愁配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辞,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直有呼之欲出的清韵。他一方面紧紧扣住了青年知识者本身的生理的、心理的病态,一方面指出青年病态的制造者是黑暗的病态社会。他注意人的情欲在表达人的内在世界的重要性,试图用以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抒情作家群体:倪贻德短篇《玄武湖之秋》和中篇《残夜》,文字哀婉悲抑,偏重于主观宣泄,追怀已逝的爱情,纯正的浪漫主义风格。陶晶孙《音乐会小曲》《木犀》,情感的触角异常细微,自述特点明显,抒情性渗入唯美的成分。王以仁《孤雁》,坦率的自我暴露和大段独白、病态的心理描写和伤感的格调。卢隐问题小说《灵魂可以出卖么》《一封信》。《海滨故人》: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小说特点:1大多带有浓厚的自叙传性质;2大都充满感伤色调,幽怨悲凄;3注重心理描写,除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往往通过人物的眼光、心理感受去描写客观世界,尤其喜欢采用书信、日记的形式,重视哀切动人的环境气氛烘托。缺陷:抒情性叙述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调,少含蓄。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容量,相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冯沅君主要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取材于自我生活,主观感兴浓烈。每个短篇之间略带连续性,主人公姓名不同,而性格一致,前后情节连贯,都以抒情独白和大胆袒露内心的写法,细微地表现一个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浅草—沉钟社陈翔鹤《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陈炜谟《轻雾》,林如稷《将过去》,抒发个人苦闷和感伤情绪的“自我抒情”小说。冯文炳(废名)田园小说《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等,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人物的纯朴美德。小说中描述人美、景美的牧歌般的意境,正是作者借鉴古典诗词的简练、含蓄、留空白等经验,转化成情节简单的散文化小说形式所特具的功能。许地山浪漫传奇小说:《命命鸟》《商人妇》《缀网蜘蛛》;转向:《春桃》《铁鱼的鳃》。1小说故事往往发生在闽粤等地或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亚等异域,呈现出馥郁清新的南国风情与异域色彩。2流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3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线索,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相当曲折离奇。4倾向于浪漫主义,富于想象,注重用情感人,而对情的含蓄之美异常倾心,叙述中常以新颖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第一个十年小说的开放性发展:1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是其两大流脉,在多元的发展中有相互渗透。2长篇尚十分幼嫩,短篇由外国移植而扎根于中国土壤却取得较大成功,成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标志。a脱离了传统的史传文学的束缚,不再一味采用“纵剖”的由头到尾的叙述结构,而是引进并逐渐普及了“横截面”的结构方式;b重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以人物为中心,表现社会中的人,摆脱人物类型化、简单化的弊病;c认识到小说作者与小说叙述人的区别,消除叙述的“说书”痕迹,既发展了一种叙述人隐藏较深的客观叙事,也不忽视叙述人介入的多样的主观叙事,而作为新型技巧的限制性叙事,在突破固有的全知叙事方面,显示了现代的姿态。3心理描写在小说中作为新的技巧开始广泛流行,性爱小说、历史小说也都出现。第四节通俗小说(一)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一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的文学派别,繁盛于1912年至1917年,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化、媚俗化,创作量很大。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的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代表作“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1晚清垮台后社会的文化控制力量减弱,给文学以发展的良好机会;2科举取消和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使走不通“仕途”的文人效力于报馆,成为报纸连载小说的作者;3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处于与普通市民同样的文化境遇并取得了相同的文化眼光,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了市民文化的本位。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是1912年连载的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和李定夷的《霣玉怨》,三人被成为“三鼎足”。骈体小说搭上古典诗文传统和现代技法两头,预示着民国旧派小说一开始就具备的过渡性地位。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旧派小说在越发向“下”、向“俗”发展的过程中,也艰难地试图加强自身的“现代性”。于是,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分流、雅俗互渗的初步格局便形成了。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预示出作者能在章回体小说内部进行部分革新的潜力:1男女主人公已贯穿故事前后,初步将小说编织成一个整体;2视点、道德评价是平民的,充满了对平民阶层的同情关爱,因此赢得广大平民的喜爱;3反“大团圆”的模式,增加通俗小说的悲剧感和反映社会的深度;4加强了虚构性,描写略略超出了讲述。武侠小说的渊源是在古代的传奇、公案和清代的侠义小说。平江不肖生的两部武侠代表作《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侦探小说在近代由外国引入英美的各种“探案”之后,这类作品先是翻译,如清末《新民丛报》里译载过《福尔摩斯探案》,然后模仿蜂起,在一切消遣的通俗文学刊物里,“侦探”总是跻身其间。情节曲折,有一定逻辑推理,并广泛利用新兴科技,隐藏着对现代技术好奇、玩赏的市民心理。程小青最早取得成就,代表作是“霍桑探案”系列
本文档为【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雪莲
人民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9-20
浏览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