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陈尚胜指导)山东大学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陈尚胜指导)山东大学

举报
开通vip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陈尚胜指导)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 姓名:娄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陈尚胜 200810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皇太极时期,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问题的交涉研究,并对 清鲜关系进行思考。本文以朝鲜潜通明朝为中心,阐述就潜通明朝一事清鲜双方 是如何交涉的,并从清朝的角度出发,分析清朝处理朝鲜潜通明朝问题政策波动 的原因,从而更深地了解早期清鲜关系的丰富内涵。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皇太...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陈尚胜指导)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 姓名:娄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陈尚胜 200810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皇太极时期,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问题的交涉研究,并对 清鲜关系进行思考。本文以朝鲜潜通明朝为中心,阐述就潜通明朝一事清鲜双方 是如何交涉的,并从清朝的角度出发,分析清朝处理朝鲜潜通明朝问题政策波动 的原因,从而更深地了解早期清鲜关系的丰富内涵。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皇太极时期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这一 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多年来学术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 本文的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第二部分是对朝鲜潜通明朝这一现象历史背景的阐述,即1627一1637年朝 鲜与后金(清)关系演进情况,分“丁卯之役”后朝鲜与后金关系和“丙子之役” 时期朝鲜与清朝关系两个时段分别进行考察。“丁卯之役"后,朝鲜与后金就刷 还逃人、义州与会宁开市、贡物多寡、处理皮岛等问题进行交涉,从而展示这一 时期朝鲜与后金的复杂关系。1636—1637年“丙子之役",此间清鲜关系巨变, 朝鲜战败,签订城下之盟,朝鲜世子入沈阳为质,清鲜原来的兄弟之国变为父子 之国。 第三部分根据史料对1637--1643年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问题进行梳 理。第一个交涉的潜通问题是清对朝鲜助其攻明的问题,表现为1636-1637年金 墒朝贡明朝活动以及后来鲜明私通票文、违误师期、海上沉粮、覆没舟师等事。 第二个交涉的潜通问题是朝鲜独步僧屡次往返明鲜两地传递票文,以及崔孝一以 私书通明朝之事。第三个交涉的潜通问题是处理朝鲜通明大臣之事。在阐述这三 个问题的同时,介绍清朝处理朝鲜潜通明朝事件的态度,描写清朝对等事件是如 何处理的。 第四部分根据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问题的梳理,分析清朝处理朝鲜潜 通明朝问题政策波动的原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清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另一 方面是清朝努力使朝鲜认同其正统地位,以此进一步思考早期清鲜关系的复杂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 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概括,并分析了早期清鲜关系的特殊性,总结清 朝处理朝鲜潜通明朝问题政策波动的原因。旨在从清朝如何处理因朝鲜潜通明朝 所导致的复杂三角关系,以及清朝最后入主中原所引起的朝鲜人在华夷意识、名 分与国家利益之间冲突并如何处置的问题,来阐述清鲜关系,揭示早期清鲜关系 的变化。 4 关键词:清朝、朝鲜、潜通、交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essaymainlyresearchesthathowQingDynastynegotiatedwithKoreafor. theproblemsofhavingsecretcommunicationwithMingDynasty.Italsoreflectson therelationshipsbetweenQingDynastyandKorea.Itcentresontheproblemsthat KoreacontactedwithMingDynastysecretly.RexpoundshowQingDynasty negotiatedwithKoreaafterknowingtheproblem.FromtheQingDynasty’Spointof view,italsoanalyzesthefluctuatedreasonsthatQingDynastydealtwiththe problemsofKoreawhichhadsecretcommunication·withMingDynasty.Andwealso canlearndeeplytherichconnotationofearlyrelationshipsbetweenQingDynastyand Korea. Itincludesfiveparts. Partoneisanintroduction.Itmainlyexpoundstheacademicvalueandrealistic 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thathowQingDynastynegotiatedwithKoreasforthe problemsofcommunicatingwithMingDynastyduringtheperiodofHuangTaiJi.It alsointroducestheresearchingachievementfromacademicfield,andalsoproposes theresearchingmethodsusedintheessay. Parttwoexpounds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Koreansecretcommunication withMingDynasty,i.e.from1627to1637,theevolvingprocessofrelationships betweenKoreaandHouJin(QingDynasty).Itisdividedintotwoperiods:oneisthe relationshipsbetweenKoreaandHouJinaftertheWarofDingMaoandtheotherone istherelationshipsbetweenKoreaandQingDynastyduringtheperiodoftheWarof BingZi.AftertheWarofDingMao,KoreanegotiatedwithQingDynastyonsome problems.DuringtheperiodoftheWarofBingZi(1636-1637),therelationships betweenthemchangedgreatlyfromfraternitytopaternitybecauseofsufferingdefeat ofKorea. Inpartthree,accordingtothehistoricalmaterials,itsortsouthowQingDynasty negotiatedwithKoreaabouttheproblemsofcommunicatingwithMingDynasty secretly.ThefirstnegotiatedbyQingDynastyontheproblemthathowQingDynasty dealtwiththemattersthatKoreahelpedthemtoattacktheMingDynasty.Iti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anifestedbythemattersthat,from1636to1637,JinYupaidtributetoMing Dynasty,andsomeotherthings.ThesecondisthatKoreanDuBuMonkfetched betweenMingDynastyandKorea,andCuiXiaoYiwroteletterssecretlytocontact withMingDynasty.ThethirdistointerrogateandkillsomeofKoreanMinisterswho hadsecretcommunicationwithMingDynasty.Basedonthesenegotiations,italso introducestheattitudesandwaysofQTngDynastyonthemattersofKoreawhohad secretcommunicationwithMingDynasty. Inpartfour,accordingtothepartthree.itanalyzestwofluctuatedreasonsthat QingDynastydealtwiththeproblemsofKoreawhichcontactedwithMingDynasty secretly.Oneisfromconsideringofstrategy.Theotherisfrommakingefforttobe admittedlegallybyKorea.Italsofurtherthinksoverthecomplicatedrelationship betweenQingDynastyandKorea. Partfivesummarizesthewholeessayandanalyzestheparticularityoftheearly relationshipsbetweenQingDynastyandKorea.Italsosummarizesthereasonsthat QingDynastyfluctuateditspoliciestoKorea.Itmeanstoexpoundtherelationships betweenthemfromthewayofQingDynastytodealwiththeproblemsofKoreathat hadsecretcommunicationwithMingDynasty.Anditalsomakesclearthechangeable relationshipsexiaedbetweenQingDynastyandKorea. 6 KeyWords:QingDynasty,Korea,SecretCommunication,Negotiation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敝储繇垤日期:硼咿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丑臣堑导师签名:陋日 期:础!竺y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导 论、寸 ◆巳 (一)选题意义 历来中外学者多认为清朝与朝鲜是典型的宗藩关系,双边关系最为密切,双 方交往准则乃遵循传统的儒家礼仪规范,清朝作为宗主国起丰导作用,朝鲜作为 藩属国事大清朝,双方都自觉遵守儒家礼制。如美国学者费正清、邓嗣禹的研究, 可参见Fairbank,JohnKinged.,TheChineseWorldOrder;Fairbank,JohnKing,and Teng,Ssu_—yu,“OntheCh’ingTributarySystem.”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 6(1941)..135--246。韩国学者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台湾学者高士明《从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韩关系》(见《中韩关系 论文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台湾学者张存武《清代宗藩贸易》(台 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 书馆,1987年版),香港学者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系列三卷本:上卷《亚 洲的华夏秩序: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1992);中卷《中亚的礼义世界: 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1994),下卷《朝鲜的儒化情境构造:朝 鲜王朝与满清王朝的关系形态论》(1995)(均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都持这样的观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皇太极时期朝鲜潜通明朝的若干问题,关于潜通明朝时间 是从1637年南汉山城盟约之后至1643年松锦之战前的数年间。本文以朝鲜潜通 明朝为中心,阐述就潜通明朝一事清鲜双方是如何交涉的,并从清朝的角度出发, 分析清朝处理朝鲜潜通明朝问题政策波动的原因,从而更深地了解早期清鲜关系 的丰富内涵。 (二)研究综述 自清崇德二年(1637)清鲜签订《南汉山城盟约》,朝鲜便由明朝的藩国转 为清朝的藩国,这对传统上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世界体系产生震荡,同时东 亚传统华夷观遭到冲击。其实清鲜宗藩关系由清朝武力造成,并非朝鲜心悦诚服, 朝鲜始终不认同宗主国清朝为中华之正统,虽臣服清朝,仍背清通明,暗尊明朝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正朔。 关于朝鲜潜通明朝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明清史专家孟森便有表 述:“今自<朝鲜实录>行世,乃知朝鲜之于明历久而不渝其忠爱,于清则始终胡 目之。"(《明清史论着集刊》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6页。)但在相 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人进行细致的研究,80年代,台湾学者张存武在其书《清 代中韩关系论文集》中略论朝鲜潜通明朝一事,继之台湾学者刘家驹在《清朝初 期的中韩关系》一书中论述了1636年前后朝鲜潜通明朝、潜奉明朝正朔的情况, 自1992年中韩建交,中国大陆韩国学热潮兴起,相关问题逐渐引起史学界重视。 然对于这一课题,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此问题专著问世,只是在中朝关系的几部 通史著作中涉及相关内容,如: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蒋非非、 王小甫《中韩关系史》(古代卷),杨绍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叶泉宏《明 代前期中韩国交之研究》,姜孟山主编《朝鲜通史》(第一卷),白新良主编《中 朝关系史(明清时期)》,吉林社会科学院编写组编《中朝关系通史》,(韩)全海宗 《中韩关系史论集》,刁书仁主编《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杨昭全主编《中朝 关系史论文集》。这几部著作只是在相关部分提到了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并未进 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而对于皇太极时期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这一课题 的研究也没有专著问世,通史性著作对此的涉及也是凤毛麟角。对这一课题,论 文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涉及,主要有黄枝连《朝鲜儒化情境改造——朝 鲜王朝与满清王朝关系形态论》,主要从外交思想及策略阐述清鲜关系;晁中辰 《满清入关前与李氏朝鲜的关系》,从两国关系演变这一角度,把朝鲜与入关前 的满清之间的关系分成三个阶段即1626年以前,1627—1636,1636年以后分别 进行考察,阐述了在满清与朝鲜的关系中,满清凭其武力,地位步步上升,而朝 鲜持礼义,其地位节节下降,终于由明的藩属变为清的藩属,朝鲜为忍辱图存, 只好向满清步步退让。到满清入主中国以后,双方的不和谐关系才宣告结束;刁 书仁《论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的形成与确立》,陈潮《明清之际中韩宗藩关系探 索》从传统的宗藩关系角度考察清鲜关系;崔景日则在《明末清初朝鲜与明、后 金及清的关系》中,从明朝,后金(清),朝鲜三者关系中加以写作;陈尚胜主 编的《朝鲜王朝对华观的演变——<朝天录>和<燕行录>》、《17—19世纪朝鲜王 朝的清朝关的演变》及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探讨朝鲜对华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的演变。这些论文大多仅仅是个开始,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皇太极时期清朝对 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这一问题,并未进行梳理及全面探讨。 综上,本文围绕朝鲜潜通明朝这一问题,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探讨皇太极时 期,清鲜就此问题如何进行交涉,从而揭示清鲜关系不为人知的非和谐一面,从 而使我们更深地了解清鲜宗藩关系的内涵。 (三)史料与方法 本文对皇太极时期(1637—1643)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问题的交涉进行研究, 有关资料相当丰富,主要资料有朝鲜王朝及明、清的官方史料《朝鲜王朝实录》、 《承政院日记》和《明实录》、《明史》、《清实录》、《清史稿》、《东华录》;以及 古籍资料整理汇编:《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清入关前史料选辑》、《朝鲜李 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选编》等等。本文主要依托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网站 (http://sillok.history.go.kr)上的《朝鲜王朝实录》为原始资料写作,参 照《清太祖实录》、金埔的《朝京日录》等文献力求以实证的方法,客观的态度, 写此论文。对皇太极时期清朝对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这一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 究,借此丰富清鲜宗藩关系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1627—1637年朝鲜与后金(清)关系演进 (一)“丁卯之役力后朝鲜与后金关系 1、“丁蓼口之役"前鲜金关系 朝鲜与建州女真自明初交往频繁,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侵略朝 鲜,数月间攻陷八道,朝鲜国王逃到义州,请兵于明援助朝鲜。此时努尔哈赤己 统一建州,收复鸭绿江诸部,便上奏明朝,欲率马、步兵三四万人助朝杀倭奴, 朝鲜虑招致后患,请明朝宣谕罢止。至壬申之战正酣之际,努尔哈赤于二十三 (1593)年遣部将到朝鲜的满浦镇呈送文书,与之通好。朝鲜怕腹背受敌,便派 主簿申忠一到建州作非正式的交聘,申之所行了解到建州卫许多情况,建州卫实 力的增长,使朝鲜大感不安。然建州继续发展,灭辉发乌拉,建八旗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于万 历四十四(1616)年号后金汗国,建元天命,公开对抗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 明朝征兵朝鲜伐后金,朝鲜国王光海君派都元帅姜宏立,副元帅金景瑞帅一万三 千兵援明。临行前光海君密旨:“观形势,定背向’’。及明军战败,姜宏立便率众 投降。金兵后败明杨镐大军,下辽阳,进迫河西。在此情形下光海君实行“不背 明,不怒金"的两面政策,使朝鲜免于后金战火,然其皇位不保。明天启三年 (1623),光海君以“通虏”罪被废,其侄李像为国王(即仁祖),史称“仁祖反 正"。仁祖一反光海君“不背明,不怒金”对外政策。数年后太祖努尔哈赤崩于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皇太极由大贝勒代善等拥立为汗,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1627)。 2、丁卯年皇太极征朝鲜战争 皇太极即位后,后金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辽东大部。然萨尔浒之战后,明平辽 总兵毛文龙据朝鲜皮岛(即锻岛)为东江镇,欲图恢复辽东之势。皮岛南与登州相 通,东同朝鲜联谊,并得朝鲜的支援,毛部海上势力益增,经常袭击辽东城镇, 有力地牵制了后金。因此被后金视为“腹心之大患"。皇太极急欲铲除毛文龙的 势力,扫清海上通道,制服朝鲜,切断明朝与朝鲜的联系,为其西进攻明扫清道 路,遂皇太极即位伊始便对毛文龙及朝鲜发动“两图之"的军事战争。朝鲜人称 这次发生于天聪元年(1627)正月十三日至四月初八日的战争为“丁卯虏乱"。 天聪元年正月十三日,皇太极派大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 1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岳托统三万大军,以朝鲜降将韩润、姜弘立为向导,讨伐朝鲜,并袭击毛文龙。 十四日攻入义州,阿敏曾分兵袭击盘踞铁山的毛文龙,因毛文龙已经由铁山移驻 皮岛,后金无法追击,战争的锋芒直指朝鲜,朝鲜军队望风披靡,廿~日克安州, 廿六日入平壤,廿七日,军次中和时,朝鲜国王派使臣质问后金兴师之故。阿敏 答书历数朝鲜国“七大罪状”:“向者,我兵往取瓦尔喀时,尔国无故出境与我兵 相距,一也;乌拉贝勒布占泰屡侵尔国,尔以彼为我婿,求我劝阻,得以罢兵, 尔曾无一善言相报,二也;我两国原无仇隙,尔于已末年(1619)发兵助明图我, 幸蒙天鉴,尔国官员为我所执,我仍望和好,故不杀而收养之,尔国并未遣人来 谢,三也;天以辽东赐我,辽东之民,我民也,尔容毛文龙潜据海岛,辽东百姓 被其骚扰,听其引诱,我仍望修好,令尔执毛文龙送我,复成两国之好,尔竟不 从,四也;辛图年(1621)我来擒毛文龙,惟搜捕明人,并未骚扰尔国,惟望和 好,故不加侵害,尔竟无一善言相报,五也:毛文龙系明将,尔乃给土地,令之 耕种,资以粮饷而赡助之,六也;我皇考崩时,明方与我为敌,尚遣官来吊,尔 朝鲜竟不遣一使,七也。尔结怨多端,绝难修好,是以兴兵。今尚自以为是,与 我为敌耶?抑将引咎自责,重修和好耶?我留师五日以待来使,如违约不到,我 兵必前进矣。”∞后金向朝鲜进一步施加压力,逼近汉城,国王李像仓皇避难江华 岛,与后金进行和谈。 3、清鲜结为。兄弟之盟一 朝鲜在军事上远不是后金的对手,但在谈判的过程中却充分显示了作为“礼 义”之邦的特色。朝鲜为了确保与明朝的君臣关系,坚持事大理念,与阿敏的代表 展开了激烈的谈判,顽强地对抗后金(清)。朝鲜之所以这样做,诚然是为了维护 其自身的利益,但同时也是基于春秋义理。从正月二十七日阿敏试着遣人致书于 朝鲜国王仁祖开始,一直到三月三日,后金八大臣与朝鲜盟誓,历时月余。@三月 初三日,双方焚书盟誓,签定《江都之约》。十八日,回师平壤,阿敏又迫使朝 鲜王弟李觉再定《平壤之盟》。两国成为后金为小兄,朝鲜为弟的“兄弟之国”。 观《江都之盟》,盟约如下:“朝鲜国王今与大金国二王子立誓,两国已讲和美今 后同心合意。若与金国记仇,整理兵马,新建城堡,存心不善,皇天降祸。若二 王子仍起不良之心,亦皇天降祸。若两国二王,同心同德,公道偕处,皇天保佑, 获福万万”。@《平壤之盟》,盟约如下:“朝鲜国王李侏应进满洲皇帝礼物。若违 国《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三月庚午。 。孙Ii国:《试论入关前清与朗鲜关系的演变历程》载中华文史网:http://www.qinghistory.cn。 @《清太宗实录》.卷2,天聪元年三月辛已,第16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背不进,或不以待明国使臣之礼,待满洲国使臣,仍与满洲国结怨,修筑城池, 操练兵马,或满洲俘获编入户口之人,逃回朝鲜,容留不行,谴还,或违王所言, 与其远交明国,毋宁近郊满洲之语,当告诸天地,征伐之,天地谴责朝鲜国王, 殃及其身。朝鲜国王若不违誓词,共相和好,满洲国大贝勒阿敏,无故加兵,殃 亦如之。两国永尊誓词,天地垂佑,历祚延长。"∞ 观其两次盟誓内容,大不相同,前为互不侵犯之平等誓约,后为朝鲜单方遵 守之条约,其实阿敏与仁祖之弟李觉盟誓后,并未公布《平壤之盟》,只将誓文 誊本送与朝鲜国王,朝鲜国王欲送还,又恐斥驳,便作罢。“兄弟之盟”实为后 金武力所致,朝鲜无意遵守,视为权宜之计,李像称之为“羁糜’’之策。而后崇 德元年(1636)皇太极亲征朝鲜,却以朝鲜违背《平壤之盟》为借口征之。金退 兵后,两国理应按条约交往,然在岁币、互市、遣俘交涉等方面朝鲜每事想简化, 而后金穷贪且强,因此两国关系龃龉。 4、“丁卯之役"后金鲜争端 “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并未体现出兄弟关系,而是争端不断。两国间的 主要交涉与关系略述如下: 首先是两国就后金俘获朝鲜人口的送还与后金逃入朝鲜的逃人“刷还”问题 的交涉。清军入侵朝鲜时,除抢掠财物外,还掳获了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均分 给八旗士兵为奴,其中健壮者披甲为兵或耕种,弱者则留于家中役使。天聪元年 五月,朝鲜官员金起宗在奏报后金所掳朝鲜人口的驰启中云:“平壤被掳男妇二千 一百九十三人,被杀一百五十八人,逃还三百四十四人,掩骼男妇一千一百六十九 人。江东被掳男妇二百二十五人,逃还六十七人,被夺牛马七百九十首。三登被掳 男妇一千五百人,被杀二十八人,逃还一百十一人。顺安被掳男妇五百七十六人, 被杀四十四人,逃还七十八人。肃川被掳男妇三百七十人,战亡六十人,逃还三十 三人。咸从入防正军被掳一百二十一人。六邑被掳合四千九百八十六人,被杀二 百九十人,逃还六百二十三人,而清川以北,则毛兵时方充斥,守命未赴境上, 流民未还本土,不得查出云。"圆由金起宗的驰启可知,仅平壤、江东、三登、顺 安、肃川、咸从等六邑,后金所掳人口就达近五千人,可见朝鲜被掳人口之多。遂 朝鲜于三月三日与后金盟誓时,以揭帖送阿敏,提出刷还被掳掠的朝鲜军民。其 揭帖云:“我两国本无仇恨,贵国于辛酉龙川之役,不曾害我民人,足见贵国睦 邻尚义之本心也!今兹动兵,似涉无名,然师到定州,请和有书,亦见贵国之本 ①《清太宗实录》卷2,天聪元年正月乙酉,第40页。 o《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6,仁祖五年五月辛已。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心也!和事幸已完成,自今以往,各守信誓,共享太平而已。第有一事,实系恻隐之 里。自兵锋深入,被掳男妇,其数甚多。此辈各有父母夫妇,若羁糜流离,遂作异域 之魂,此诚仁人所不忍也。贵国地广兵足,些少俘获,无关损益,渡江之前,一一还 送,则非但义声无穷,仁心及物,天必鉴临。未知王子能有意于斯乎?平山地方焚 掠殆遍,民之怨苦,何有穷已?和事已完之后,似不当仍踵此习也。战兵、禁暴, 武之道也,愿王子勉之。"①后阿敏等为了表现出“践约之好意”,②四月八日刷还 被掳的定、郭、宣、铁之地的朝鲜军民三万余人。四月十八日,又刷还被掳嘉山 等地的朝鲜军民两万余人,共计五万余人。然“归顺者具以放归,其军中所得人 口牲畜,具分给被伤士卒"固分发带回沈阳。 与送还被掳朝鲜军民相关的是后金请朝鲜刷还逃人。朝鲜与后金隔江而临。 后金所掳的汉人、蒙古人、满洲人,因故逃往朝鲜不乏其人。萨尔浒之战时,朝鲜 助明伐金,战败后朝鲜士兵多为后金所获。及天聪元年阿敏征伐朝鲜时,亦掳去 许多朝鲜军民,这些被掳的朝鲜人,或因不堪八旗将士的欺压、凌侮,或因思念家 乡妻子儿女,趁机逃回朝鲜甚多。因此归还逃人问题,成为后金向朝鲜提出交涉的 重要问题。天聪元年五月三十日,皇太极根据《平壤之盟》中有:“满洲俘获编入 户口之人,逃回朝鲜,容留不行,遣还”@的规定,致书朝鲜,请朝鲜刷还后金逃人。 致书内容如下:“南朝只以自己为天之子,一各国人为天下人,百般期害,兹不 忍耐,告天伐之。天道至公,不以国之大小,而视事之是非,乃佑我而罪彼。惟 我两国,原无仇恨,而助兵南朝,来侵我境,复容住逃民,故发兵征之。不意王 弟,能识天意,随即悔过,兵帅之中,复遣令弟而来觐,能成和事,是智且仁也。 今后我两国,永为兄弟之好,决不像南朝恃势欺人。自立誓之后,贵国人逃至我国, 我即查出送去,若金、汉人及擒获丽人,有逃至贵国者,亦即查出。互相隐匿,不肯 查送,两国和好之事,反复无益云。的后金提出刷还逃人问题,对朝鲜来说,实为棘 手。正如兵曹判书李廷龟上书所云:“刷还之事,实系存亡,言之虽易,处之甚难。 我之赤子,既不能保其生而被虏于贼手,及其脱死逃还也,乃反驱而刷送,苟有人 心,孰为此论’’。⑥朝鲜深知被掳之人,受尽后金折磨与欺压。现又将其刷还后金, 怎能忍心为之,况且,逃人数量之大,刷还谈何容易。遂仁祖趁其弟李觉回朝鲜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三月庚午。 锄《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6,仁祖五年四月甲辰。 触《清太宗实录》卷2,天聪元年三月乙酉,第25页。 鲫《清太宗实录》卷2,天聪元年三月乙西,第27页。 9《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6,仁祖五年五月乙末。 9《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6,仁祖五年五月乙末。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机,派副将沈正笏、朴兰英带着礼物及国书至后金,备言朝鲜不忍刷还逃人的苦 衷。国书云:“惟是我国之人,为贵国俘获者,怀思父母乡土,亡命逃归,乃人子之 至情,即上天所矜怜也。我为民父母,既不能保存于被兵之初,及其来归,又从而缚 送之,奈天理何?决不忍为此也,幸原谅之。删而对后金来说,八旗将士血战所获的 人口,怎能任其无偿逃往朝鲜?故皇太极坚持刷还逃人。当朝鲜使臣归国时,皇 太极命国舅阿什达尔汉、游击霸奇兰带着他给朝鲜国王的回书同往朝鲜。回书云: “至言尔国之民,被俘之后,思其父母逃归,复行缚送,心有不忍。前者,尔兵入我 董鄂、瓦尔喀什地方,肆行屠戮,又容匿毛文龙,纳我辽东逃民,以是往征尔国,当 攻城陷阵之时,我师岂独无死伤者乎?今以血战所获之俘,脱逃而去,尔乃守而庇 之,谓不忍再其离散。尔诚思昔日来侵我国,屠戮我民,其父子兄弟,岂无离散者乎? 辽东之民,久经分给将士,谊关主仆,一旦仆弃其主,窜归尔国,岂得不谓之离散乎? 倘我国将士,忿其叛逃,率众而往执之,自此启衅败盟,又未可定也。我所以欲尔归 我逃人者,非有所贪得,正欲永践盟好耳。如有贪得之念,前剃发降我之民,如许之 多。一经盟誓,遂尔遣归,我何尝靳之也。今王若爱恋其民,必以彼父母兄弟完聚 为辞,可将逃人一一察出,与其原主期约一处,伊主许赎,各从其便,如此庶为允 协。王其再思之"。②据此得知,后金与朝鲜关于逃人问题的交涉,将由双方议价 赎取,以补偿八旗将士因所获奴仆逃亡所蒙受的损失。然逃亡朝鲜的汉人、女真 人谁与赎取?况旗人不从事牛产,不农、不工、不商,依靠奴隶养活,遂就逃人 问题交涉不休。 其次是义州与会宁开市问题交涉。义州为朝鲜之门户,位于鸭绿江岸,因朝 鲜人称鸭绿江为湾,故称义州为湾上、江上或中江。义州是朝鲜防御后金的第一 屏障,也是后金国通往朝鲜的必经之地,因朝鲜疏于防备,“丁卯之役"时致阿 敏大军下义州,后长驱直入,败朝鲜,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义州之重要,在金鲜 盟誓后仍有驻重兵。据清太宗实录记载:“义州、留满洲兵一千。蒙古兵二千。 于楞额礼、达朱户、图尔格、阿山、舒赛、叶克书、屯布禄、叶臣等。每旗下。 派满洲官二员蒙古官一员驻防”。@在四月金撤离朝鲜时,皇太极既已提出开市, 朝鲜一再推脱。就后金而言,自后金与明开战以来,明朝封锁了后金与辽东的贸 易,造成后金国内物资短缺,严重制约着后金的发展,因此发展与朝鲜的互市贸易 甚为必要。就朝鲜而言,开市实为难办之事,如许之,则义州撤兵之努力于白费。 国《清太宗实录》卷3,天聪元年七月甲戌,第5l页。 。《清太宗实录》卷3,天聪元年七月癸末,第5l一52页。 @《清太祖实录》卷2,灭聪元年三月乙酉,第39页。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又因朝鲜为明藩邦,要顾及明朝的反应,不敢贸然许之。遂朝鲜以“六道失稔,时 方饥馑,人多饿死,情非不足,力所不及”,∞百般推辞。而后金因饥荒粮米不足 急于开市,又向朝鲜提出互市与赎取朝鲜人口并行的方案,即后金愿意将拘留后 金的朝鲜人口借互市,让其家人赎回。朝鲜无奈许之,然开市日期几经交涉,推 后至天聪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这天,皇太极派英俄尔岱等帅一千余人的采购团至 朝鲜义州,并派军三百余守护。然朝鲜商贾来者甚少。后金庞大的采购团抱怨到: “俺等到此,贵国顿无供馈之意,暴露风雨,军马饥饿,两国相好之意安在?且闻 商贾来者,不满三十人,牛则不来,以何物货交易乎?当送数十差人,先往义州、 安州、平壤等地,说此曲折,而监、兵使亦不从,则仍诣京城,先得牛数百头、 三千军马一月粮然后,庶免饿死之患"。∞观此互市,后金大为不满。除义州互市 外,朝鲜会宁不久也开市。天聪二年二月,皇太极致书朝鲜国王:“今两国既成 一国,中江大开关市,窃思东边之民,原在会宁做市矣,今见此处开市,皆欲往 会宁贸易,料无王命,会宁官岂敢擅专?故具悉预报,如允当速令会宁官遵行。 @朝鲜方面以“会宁空虚之地,以何人物得成市贸也。"固为由加以拒绝。但后金 已派百人抵达会宁,朝鲜方面每天要供应这些人食宿,因而认为与其拒绝,不如 交易些货物,使之尽快离去。然会宁边地苦寒,久已不市,一与开市不及义州规 模,况且后金贸易者多不守法,当地人多不与之交易,使得后金空于而归。到天 聪末年两国贸易凋敝,冲突不断。 再次,金鲜在贡物多寡问题上的交涉存在诸多矛盾。据《平壤之盟》,“朝鲜 国王李像应进满洲皇帝礼物。"@故朝鲜每年春秋及元旦派信使到金国输送贡物。 朝鲜每年输送的贡物是后金不可或缺的物资。天聪四年(1630)正月,阿敏奉命 驻守永平、迁安、滦州、遵化四城,不久遭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袭击,阿敏弃城 而逃,被皇太极幽禁。朝鲜闻之,大肆庆贺,对金人牛轻视之心。天聪五年(1631) 正月,朝鲜使臣朴兰英受命前来后金贡春季礼物。皇太极查其数额减少,拒不验 收,但照常赐人参、马鞍、银两回礼。扣朝鲜使者朴兰英及其子,其仆李必章, 并敦促朝鲜足额纳贡。然朝鲜年底贡物仍不足数,皇太极派巴都礼于天聪六年 (1632)十二月赴朝,重新规定进贡数额,李侏表示因金银锦缎非本国所产,只 能贡十分之一。巴都礼一行回国告知皇太极,皇太极大怒,驱除朴兰英等使臣, ①《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7,仁祖五年十二月乙卯。 圆《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8,仁祖人年三月甲子。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8,仁祖六年二月甲寅。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8,仁祖六年二月甲寅。 @《清太宗实录》卷2,天聪元年正月乙酉,第40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遣返贡物。天聪七年(1633)正月,朝使申得渊持胡书而还,驰肩日:“所胡等 逐日来诘,一日助兵,一日借船,一日绝使,侮辱之语,愈往愈甚。且以礼物不 满其意,终不肯受,谨此完璧而归。所答国书及开市约书新定物件并誊送。”①其 答书云:“予此番多定物数,非系贪心,只将诚信以敦临好,而顺义渐减,以食 利相欺,实乖予心。想贵国供奉南朝甚繁,使官往来,欺所无厌,此则何甘心, 而独与我些少之物,辄自懊恨耶?况贵国所遣之物,本非情惠,而非予之乞求。 乃贵国无故助南朝伐我,天遣而赐之也。吾定之数,职此故耳。倘不能一年二次, 则以一次为约可也。但礼单及交易之物,渐少渐恶,甚不观堪。如不允予所言, 可往来俱止,只相贸物耳。且向时兵扰,皆因贵国自启兵端,匿我逃民,转与毛 文龙,予难隐忍,所以加兵,贵国言金银缎帛非土产云。与南朝市易不绝,予所 悉知,贵国虽非,而南朝岂无乎?曾助南朝侵我,今亦助我攻南朝。又曾匿我逃 民,予今欲征岛,亦当供我大船三百艘于义州河内。诚如是,则贵国之心迹白矣。 兵船,礼物二事,若供不从,则使价复往来。若依定约,则往来相通,不令使臣 效南朝使臣欺所抢夺也⋯⋯王试思之。凡事速作定归,使两家共享太平,岂不美 哉。’’∞李像深感耻辱,毅然回绝,发教书于国民,与金决战。朝臣闻此皆“人情 大变,武臣不寒而栗,文官顾屋而悲,惶惶度日,归咎上君。@李保见状,复书 与今言好,补送礼物,虽不足数,金未加追究。 最后,金鲜对处理皮岛问题的态度与方式截然相反。皮岛属朝鲜平壤府三和 县,在县南海中,朝鲜称之为椴岛,清实录中称南海岛,明朝因其在鸭绿江口之 东,称之江东。白天启二年(1622),毛文龙据皮岛,皮岛遂成为明朝海外军事 基地,牵制后金。因皮岛战略地位重要,天聪元年(1627)阿敏等讨伐朝鲜,因 朝鲜容忍毛部驻于皮岛并长期给予粮草,天启六年(1626)冬,朝鲜一次就给毛 文龙部一万旦粮食,为后金所恨,遂丁卯之役实因毛部所起。战后,后金留军于 义州以防毛部,及至后金撤离义州,朝鲜于义州开市,“金汗国致书朝鲜国王, 初要义州不容毛兵上岸,倘毛兵强上岸来,必与交锋力不能支,即来报之矣!”“今 留使者,不令回还,是何意也?尔如不能支,将舟借与我,亦攻取各岛,以绝其 患。谨白"。锄天聪三年(1629),后金闻毛部移驻朝鲜铁山,即遣总兵楞额礼率 精兵袭之,杀三百七十人人,活捉一百四十人人,得马二十一匹。天聪三年,二 月十四日。崇祯二年(1629)六月五日,蓟辽督师袁崇焕计擒毛文龙,以专恣等 函《朝鲜实录·仁袒实录》卷28,仁祖卜一年正月丁已。 圆《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28,仁祖十一·年正月丁巳。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28,仁祖十一年_月癸酉。 函《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19,仁祖六年八月甲辰。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二罪斩之。中军副将陈继盛代之,是年十二月五日袁崇焕被下狱,翌年四月, 刘兴治、刘兴基等兄弟诛陈继盛,岛中蒙人、满人从岛中逃出,欲借道朝鲜直抵 后金,朝鲜出兵相拒,使其无法登陆,后金出面向朝鲜借粮借船,也没能如愿。后刘 氏兄弟被张焘、沈世魁所杀。金国闻此内乱,于天聪五年(1631)五月命楞额礼、 喀克笃礼征皮岛,并向朝鲜借船粮,被朝鲜断然拒绝。天聪七年(1633),明军 叛将孔有德、耿仲明率官兵、家小一万三千余降清,金命朝鲜接济孔、耿,朝鲜 认为孔、耿“是天朝叛将,我国仇贼,方严兵待变,宁有给饷之理!"①反而协同明 军截杀。至此叛乱后,皮岛地位大不如从前。朝鲜倾明做法因其事明朝二百余年, 因此对皮岛不敢有稍许怠慢。朝鲜自仁祖李保继位,摒弃了光海君的“两端外交" 政策,完全仰赖于明,并将国情通过皮岛上彻天朝,望明垂怜,共图回复辽东之 事。 自丁卯之役后,后金于朝鲜在归还被掳朝鲜军民、刷还逃人、开市、贡物及 处理皮岛等诸多问题摩擦甚深,两国关系剑拔弩张,因此有天聪七年(1633)六 年,皇太极以征讨明朝、朝鲜及察哈尔,三者用兵何先?命诸贝勒大臣各抒己见, 诸贝勒大臣皆以舍朝鲜及察哈尔,攻明朝为急务奏陈。@遂皇太极征朝之事拖至 崇德元年(1636)进行。 (二)“丙子之役一时期朝鲜与清朝关系 1、丙子年皇太极征伐朝鲜的原因 自丁卯之役后,后金于朝鲜在归还被掳朝鲜军民、刷还逃人、开市、贡物及 处理皮岛等诸多问题摩擦甚深,天聪九年(1635)十月皇太极统一了漠南蒙古, 林丹}f:被逼得无处藏身,潦倒而死,其子额哲及太后、福晋、诸贝勒、寨桑纷纷 率部来归,还献出了元朝历代传国玉玺,由此皇太极被认为有“登九五之尊",“享 天下之福"的天启征兆。同时,蒙古八旗正式成立,而孔、耿的叛降不仅为后金 增添了一万二千多精壮官兵及红夷大炮,也促使辽东海防很快崩溃,后金欲使朝 鲜臣服势在必行。天聪九年(1635)十二月,群臣议上尊号改元,皇太极推让再三 后允准。皇太极改元称帝欲通知朝鲜。至天聪十年(1636)二月,后金借往吊唁 朝鲜王妃去世之便,以八和硕贝勒、十七固山大臣的名义致书朝鲜,希望朝鲜派使 前来共同劝进。书云:“我等谨遵上谕,遣使相闻。王可即遣亲近子弟来此,共为 ①《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28,仁祖十一年四月乙丑。 圆《清太宗实录》卷14,天聪七年六月J。亥,第18页。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奏。我等承天意,奉尊号,事已确定。推戴之诚,谅王素有同心也"。①至此,朝 鲜才感事态严重,朝野上下轩然大波。就皇太极改元称帝一事,斥绝派以洪翼汉、 郑蕴等激烈反对,说道:“今者虏使龙骨大(英俄尔岱)等赍慢书,称以尊号定夺, 此言奚为至哉。臣等窃不胜痛哭焉。丁卯之难惨被蹂躏,羁糜之举出于下策。竭 生民之膏血,行人之玉帛,卑辞乞怜者,十年于兹矣。彼既欲僭窃伪号则必不待我 以邻国,将臣妾我也,属国我也”。圆最后,斥绝派丰张:“戮其使,而取其书,函其 首,奏闻于皇朝。责其背兄弟之约,僭天子之号,明言礼义之大,悉陈邻国之道,则 我之说益申,我之势益张矣”。@而完城君崔鸣吉却主张:“龙胡之行,唯以春信吊 祭为名,汗书亦无别语,其所谓慢书乃八高山及蒙古王子书也。答其循例之书而拒 其悖理之言,君臣之义,邻国之道得以两权,宜缓祸之策亦何可全然不思乎"。固而 这一权宜缓祸之计却淹没在慷慨激昂的气氛中,朝鲜国王根据多数廷臣的主张, 决定不接见来使,不接受来书,不派人前往“劝进”。英俄尔岱、马福塔等见不能 达到目的,且闻斩使之风,乃率其使臣怒而归国。朝鲜方只是派人追上使团,将 朝鲜国王写给皇太极的信交给使团带回。同时,+朝鲜国王又拟书三封,谕其边臣 固守边疆,此谕书却被英俄尔岱截获,一并交给皇太极。朝鲜国王得知后金使团 拂袖而去,又截获了他给边臣的谕书,已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一面积极备战,求 助母邦明朝,一面命参议罗德宪、参判李廓等人到后金致歉。在给皇太极书中解 释说:“寡人有疾,不即相见,不料贵使发怒径去,殊未知其故也"。@至于不接受 后金致朝鲜国王之书,是因为皇太极改元称帝之事,“非但前例之所无,抑约条之 所未有,故接待宰臣不敢收领转示,亦是事体当然,寡人非有所失也”。@朝鲜君臣 对皇太极改元称帝的不承认态度,非但未能阻止,反而促使皇太极更加积极进行。 四月十一日,皇太极举行盛大的登基典礼,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朝鲜使臣罗德 宪、李廓被迫参加登基大典,但拒绝跪拜,因此受尽屈辱。乃遣罗德宪、李廓归 国并修书一封带给朝鲜国王,但内容不告知罗、李,也不许其拆阅。当罗、李行 至十里堡后,将书拆看,书中清自称皇帝,称朝鲜为尔国,历数朝鲜罪状。罗、 李见状,不敢将书带回,行至通远堡时将其弃之堡中。朝鲜使臣回归不久,朝鲜 国王又派使臣送书信给皇太极,皇太极说:“你们国王既然不看朕的信,朕何必看 ∞《清太宗实录》卷27,犬聪十年■月二日,第15页。 锄《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2,仁祖十四年二月丙申。 锄《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2,仁祖十四年■月丙申。 鲫《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2,仁祖f。明年-二月辛丑。 固《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2,仁祖f‘四年三月戊申。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2,仁祖十四年三月戊申。 1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你们国王的信呢?’’原封不动将信退回。此前皇太极曾要求朝鲜国王若知罪,当送 子弟为质,否则兵戎相见。朝鲜拒绝称臣送子,两国关系已彻底破裂,皇太极遂 下定决心征服朝鲜。 2、“丙子之役一与。城下之盟一 崇德元年(1636)十一月十九日,他在笃恭殿召集诸贝勒大臣,宣布将统大军 亲征朝鲜。二十五日,皇太极率诸王贝勒祭告太庙,并告征朝鲜之由。二十九日, 皇太极传谕朝鲜军民:“朕因是特起义兵,声罪致讨,原非欲加害尔等也,亦尔之君 臣,贻祸于尔等带尔等但安居乐业,慎毋轻动。如妄自窜走,恐遇我兵见害。凡 拒敌者必诛,奔逃者则俘之,倾心归顺者,秋毫无犯,更加恩养。谕尔有众,咸使闻 知"。①十二月三日大军自沙河堡出发,皇太极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沈阳, 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多罗贝勒岳托、多罗贝 勒杜度等随征朝鲜。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率大军往征朝鲜。皇太极命多尔衮、 豪格分统左翼满洲三旗、蒙古三旗及外藩蒙古左翼兵,从宽甸路入长山口,以牵制 朝鲜东北诸道的兵力。三日,又派户部承政马福塔、前锋大臣苏萨等率兵三百人, 佯作商人日夜兼程,作为前锋往围朝鲜首都汉城。接着又派多铎、硕托等率领护 军千人,增援马福塔等。九日,皇太极率大军到达镇江城附近三十里地方驻营。翌 日,渡过鸭绿江,攻陷义州。接着清军势如破竹,十二日攻占郭山。十三日,下定州, 并命杜度等选精骑,往攻皮岛、云从岛、大花岛、铁山一带,以切断明军对朝鲜的 增援。清军渡过鸭绿江,向朝鲜京城推进时,朝鲜京城上下慌忙,莫知所措,十四 日,李侏命人将宗室嫔妃送往江华岛,自己率大臣出京城南门前往江华岛避难,得 报清军数百铁骑堵截,遂退回城内。后以崔鸣吉缓兵之计,朝鲜国王李保才得以 率众逃往南汉山城,清遂以木栅围之。朝鲜诸道纷纷起兵勤王,结果三起勤王之 师,皆为清军打败,两次突围之战,亦以失败告终。十二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率大军 进围南汉山城,并于山城东望月峰大书“招降”二字,以示城中。崇德二年(1637) 正月初二日,朝鲜全罗道沈总兵、李总兵率兵来援,为岳托贝勒截击败走。与此同 时,皇太极又遣英俄尔岱、马福塔以他的名义致书朝鲜国王,指责他“阳为和顺, 阴图报复",“自贻祸于国与民也,群黎百姓岂不怀恨于尔哉”。②十一日,朝鲜国 王致皇太极书云:“小邦僻在海隅,惟事诗书,不事兵革,以弱服强,以小事大,乃理 之常,岂敢与大国相较哉?徒以世受皇明厚恩,名分素定。曾在壬辰之难,小邦朝 夕且亡,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拯济生灵于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铭镂心骨。宁 ①《清太宗实录》卷32,崇德元年十一月己巳,第28页。 圆《朝鲜灾录·仁祖实录》卷34,仁祖。l‘五年正月辛丑。 1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获过于大国,不忍负皇明,此无他,其树恩厚,而感人深也。恩之加人,非一道, 苟有能活其生灵之命,救其宗社之危者,则发兵而救难,与回兵以图存,其事虽殊, 其恩则一也。上年小邦,处事昏谬,蒙大国勤教屡矣,而犹不自悟,以致祸败。今 如舍过,许其自新,俾得保守宗社,长奉大国,则小邦君臣,将铭镂感戴,至于子孙, 永世不忘,而天下闻之,亦无不服大国之威信。是大国一举而结大恩于东土,施广 誉于四国也。不然,而惟快一朝之忿,务穷兵力,伤兄弟之恩,闭自新之路,以绝诸 国之望,其在大国,恐亦未为长算。以皇帝之高明,何不虑及于此乎?秋杀而春生, 天地之道也;矜弱而恤亡,伯王之业也。今皇帝方以吴、武之略,抚定诸国而新建 大号,首揭宽温仁圣四字。盖将以体天地之道,而恢伯王之业,则如小邦愿改前愆, 自托洪庇者,宜若不在弃绝之中。兹欲更布区区,以请命于执事"。④皇太极对 此国书不予理会,十四日,要求朝鲜国王出城投降,并缚送首谋败盟二三臣,其 诏日:“尔命出城面朕而,一则见尔诚心悦服,--贝jJ树恩于尔,复以全国示仁信 于天下而⋯⋯尔首谋败盟之臣,朕初意欲尽戮之而警后已,今尔果能出城归命, 可先缚送首谋二三臣,朕当枭示以警后人,误朕西征大业,陷生灵于水火之中者, 非此人而谁欤?若不予送首谋,于尔即归之后,始行索取,朕不为也!尔若不出, 纵谆谆祈祷,朕不听矣!’’@朝鲜被迫送出洪翼汉、吴达济、尹集三人,但出城 一款不愿履行。清太宗下令武力攻城,是月二十三日,多尔衮攻陷江华岛,俘获朝 鲜王妃、王子及群臣妻子家口等。退守在南汉山城的李侏接到消息后,子三十日 率文武百官及昭显世子等出南汉山城西门,至汉江东岸三田渡筑坛盟誓投降,并 献上明国所给敕印,签订屈辱的《南汉山城盟约》,各项条款如下: (1)“去明国之年号,绝明国之交往,献纳明国所与之诰命、册印,躬来朝谒”。 (2)“尔以长子,并再令一子为质,诸大臣有予者以子,无子者以弟为质”。 (3)“尔有不讳,则朕立尔质了嗣位’’。 (4)“从此一应文移,奉大清国之正朔’’。 (5)“其万寿节及中宫千秋、皇子千秋、冬至、元旦及庆吊等事,俱行贡献之 礼。并遣大臣及内官奉表。其所进往来之表及朕降诏敕,或有事遣使传谕,尔与使 臣相见之礼,及尔陪臣谒见并迎送馈使之礼,毋违明国旧例"。 (6)“朕若征明国,降诏遣使,调尔步骑舟师,或数万,或刻期会处,数目限期, 不得有误”。 (7)“朕今移师攻取皮岛,尔可发鸟枪弓箭手等,兵船五十艘”。 . 。《朝鲜实录·仁祖实录》卷34,仁祖十五年正月辛亥。 圆《清太宗实录》卷33,崇德二年二月甲申,第19贞。 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大军将还,宜备礼献犒’’。 (9)“军中俘获过鸭绿江后,若有逃回者,执送本主。若欲赎还,听从两主之 便”。 (10)“我军以死战俘获之人,尔后毋得以不忍缚送为词一。 (11)“尔与内外诸臣缔结婚媾,以固和好"。 (12)“新旧城垣,不许擅筑"。 (13)“尔国所有瓦尔喀,俱当刷送”。 (14)“日本贸易,听尔如旧。当导其使者来朝,朕亦将遣使与彼往来也”。 (15)“其东边瓦尔喀,有私tl逃居于彼者,不得复与贸易往来。尔若见瓦尔喀 人,便当执送"。 (16)“每年进贡一次,其方物数目: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豹 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 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 各样花蔗四十领、白苎布二百匹、各色绵绸二千匹、各色细麻布四百匹、各色细 布万匹、布千四百匹、米万包"。①从此盟约来看,清与朝鲜由先前的兄弟关系 变为君
本文档为【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陈尚胜指导)山东大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3879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1-03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