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6.2 《再别康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6.2 《再别康桥》

举报
开通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6.2 《再别康桥》【文本解读】《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形式上来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派“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学习时要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句的美,看看诗人的感情与诗歌的形式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的。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2课《再别康桥》每个人都有一段或者几段,短暂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这些记忆的碎片,会在你人生中的某个时刻,牵动你最为诚挚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趣导入素养目标1.了解新月派诗歌,了解徐志摩身世以及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6.2 《再别康桥》
【文本解读】《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形式上来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派“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学习时要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句的美,看看诗人的感情与诗歌的形式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的。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2课《再别康桥》每个人都有一段或者几段,短暂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这些记忆的碎片,会在你人生中的某个时刻,牵动你最为诚挚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激趣导入素养目标1.了解新月派诗歌,了解徐志摩身世以及写作时代背景。2.通过赏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象,鉴赏诗歌的“三美”艺术。3.感受作者对于康桥的感情,理解诗人感情的深沉和表面的平静。目录知人论世01初读课文02文本研读03拓展阅读04知人论世第一部分了解作者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21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与同学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相关背景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了解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初读课文第二部分1.明确字音青荇(xìnɡ)长篙(ɡāo)漫溯(sù)浮藻(zǎo)笙箫(shēnɡ)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①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②漫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③斑斓: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预习检查文本研读第三部分【思考1】把握诗歌的线索,概括行文的脉络明确诗歌以作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先着眼现实,写分别的离愁;然后避实就虚,开始寻梦,描写金柳、青荇、清潭、星辉、夏虫等意象;最后,再次照应现实,再写离愁。【思考2】鉴赏诗歌语言1.诗的开头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可以互换吗?明确前两问: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桥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第三问:不可以互换。“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思考2】鉴赏诗歌语言2.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并分析各自的好处。明确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小节诗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思考3】鉴赏艺术手法1.“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试对这几句诗进行赏析。明确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母校榆荫下的清潭。“揉碎”实写了“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样子,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静美。由潭水引发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联想,“沉淀”说明了诗人对康桥的记忆之深,“彩虹似的梦”极言往事的美好。此处由康河的美景联想到在母校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个“彩虹似的梦”也引出了下文“寻梦”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思考3】鉴赏艺术手法2.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明确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思考4】感受“结构美”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明确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并且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内容上: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烘托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思考5】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明确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思考6】阅读与思考黄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选自1930年2月《新月》第2卷12期)(注)此时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同时任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伴随着世事变迁,诗人从原有的那种空灵潇洒、活泼好动逐渐变得消极颓废,甚至感染了悲观主义情绪。问题:诗歌两节的末尾完全一样,都使用了比喻手法,但比喻的的内容有所不同,请说出其各自展现的内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节的三个喻体中,“春光”展现生机,给人希望,而“火焰”展现欢快热烈,“热情”则重在展现对前途的信心;因此它们传达了美好和希望,让人愉悦。而末节的“春光”“火焰”和“热情”则侧重于展现时间的短暂这一面,用于表现欢乐转瞬即逝而带来的强烈的失落感。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拓展阅读第四部分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拓展阅读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云彩、金柳、艳彩、青荇、水草、彩虹、幽梦、长篇、笙箫,这些丝毫不相关的景物,经诗人妙手穿联,犹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辉。康河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思融为了一体。徐志摩以一种最为得体的诗歌话语熔炼出了一种最为优美的意境。拓展阅读炉火纯青、行云流水的优美技巧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他刻意追求并力图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创立了一种温柔清新、明丽晓畅的诗风。对此,陈梦家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说:“志摩的诗是温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再别康桥》比较全面地体现出了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点,体现出了形式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全诗语言洗炼,清新优美,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极富流动感,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使得全诗生动有致,客观景物人格化、主体化,无形之中增添了诗歌迷人的魅力。摘编自张再良《<再别康桥>审美意蕴探析》,“改革与探索”)拓展阅读素材积累--徐志摩名句1.如果时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2.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破碎了的梦。花凋花谢,最后还是一片凄楚,相识相爱,最后还是不和而散。3.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4.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5.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6.我知道总有一种爱超脱于红尘的牵绊,却不知道有没有一种痴缠的等待终于红尘之外!我终究是你千年的白狐,灰飞烟灭后,我会等待下一次的轮回,那碗孟婆的汤,我始终不会去喝的,就是为了记住你的样子,因为我怕我会错过每一次和你在轮回中的相遇。7.如果一开始,你就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么,我也许就不会知道幸福的滋味……你何其残忍,把所有的爱满满地那么卒不及防地都给了我,告诉我,你永远喜欢我,永远不会离开我。让我错以为,我可以幸福得象个被宠溺的孩子,让我错以为,只要抱住你,就可以拥有整个世界。8.曾经在千年树下等候,只求你回眸一笑,曾经在菩提下焚香,只为等一世轮回的相遇。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回忆在岁月中飘落了谁的眼泪,往事在时间中飘落谁的忧伤。如烟往事,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的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与你作别,不问曾经伤痛几何。结束
本文档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6.2 《再别康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聆听上帝的声音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21-09-27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