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

举报
开通vip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1、教师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A.计算机B.演示实验C.模型D.模拟实验参考答案:D[填空题]2、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授"空气"的教学片段。[直接引入]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设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1、教师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A.计算机B.演示实验C.模型D.模拟实验参考答案:D[填空题]2、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授"空气"的教学片段。[直接引入]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空气。[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设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得出结论]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和水蒸气。[问题3]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的体积分数。前后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学生讨论,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适时给予引导、点拨,激励性评价。估计学生会认同"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准备实验用品,让学生演示。提供出错机会,让实验说话,引导分析原因。[设计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得出较好的方案并自己动手做。[发现与探究]实验结果是氧气约占空气的20%,与科学家的结论相差甚远。为什么呢?[重新设计实验]学生猜想、分析推理,归纳出选择可燃物的原则,完善实验方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上实验。[讲述]简介空气发展史。最后交流总结并布置作业。问题:(1)该教师采用哪种形式来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并如何创设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设计了科学探究活动来加强实验教学?参考答案:(1)该老师采用传统的秧田式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该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2)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设计学生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中,该老师采用设想、辨析、否定、改进、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让学生经历从耗氧间接测量到选择恰当的耗氧物两个阶段的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单项选择题]3、下列关于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二氧化硅可以和水直接反应来制取硅酸C.硅可用作太阳能电池D.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是初中生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是()。A.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B、C、D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单项选择题]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单项选择题]6、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课本是教材的一种,教材和课本不是一回事,A项错误。一个课程标准,允许编制多套教材,B项错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C项错误。故本题选D。[填空题]7、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物质性质的关系,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两支蜡烛,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2)学生就问题进行分组讨论。(3)实验探究。(4)根据实验现象继续讨论,得出结论。(5)后续思考。问题:(1)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分别介绍你将如何调控、处理(1)(2)(3)(4)中描述的场面。(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给学生设计后续思考活动?参考答案:(1)步骤(1):教师倾听并分析学生可能会做出的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持有相同答案的学生分为一组,共分若干组,让同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讨论得出自己答案的依据。步骤(2):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相互讨论(时间在3分钟左右),为自己的答案寻找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教师巡回,认真听取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推选一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答案的依据。之后教师引导:各组同学说的都好像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怎样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结果正确呢?教师组织各组学生用实验来探究正确的结论。步骤(3):学生以(2)的问题作为探究实验的基础,设计出实验装置,并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则巡同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束让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探究的结果。各小组得出相同的结论:高蜡烛先灭!教师引导: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组织学生进入步骤(4)。步骤(4):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提示:关键问题在于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并引导学生查阅密度表,解读表上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由此统一认识。教师进一步解释:通过讨论,同学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因此其密度和常温下相比小了许多,总是浮在上部,所以高的蜡烛先灭。(2)教师在探究情境结束时,可提示:如果改变玻璃罩的火小或各蜡烛的高低程度,对上述答案是否有影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持续思维,辩证分析事物的多变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填空题]8、背景材料: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问题:(1)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原电池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概念,其工作原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请你谈谈如何进行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参考答案:1)正,(2)概念原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①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②关注学生的原有认识,建立概念间的联系;③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④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⑤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单项选择题]9、不属于化学史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的前奏B.合成高分子材料C.探索物质结构D.现代化学的兴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合成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化学史研究范畴。[单项选择题]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单项选择题]11、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2、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对称性分析知中1、5及2、4号碳原子上的H的化学环境相同,因此3-甲基戊烷的一氯取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只有1、2、3和取代基(甲基)上的H被取代后所形成的4种取代产物。[填空题]13、(1)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哪些?(2)请简要论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总目标。参考答案:(1)①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③化学学科的特征。(2)①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项选择题]1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3)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单项选择题]15、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为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单项选择题]16、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对化学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讲演是教师通过深入地分析教材,论证事实,解释道理,进行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等,做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种讲课方式。[单项选择题]17、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项发生的是取代反应,1:1进行反应,生成物还有HBr,故错。故选C。[单项选择题]18、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A.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B.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B项属于教材分析,C项属于学情分析。只有D项不属于背景分析。[填空题]19、背景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的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可以得到H2SO4·SO3,若用1000g98%的硫酸充分吸收三氧化硫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要求详细过程)【考试结果】部分同学解答过程如下:设最后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问题:(1)本题正确解题思路为()。(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设98%硫酸中由溶质H2SO4吸收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x,由溶剂水吸收可得98%的硫酸的质量为y,则最后可得98%硫酸总质量为x+y=2kg+0.222kg=2.222kg(2)误答原因:未考虑原有98%H2SO4中的水可与三氧化硫生成硫酸继续吸收三氧化硫。[单项选择题]20、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A.B.C.D.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化学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即课程方案(或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或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说,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单项选择题]22、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活动的检查方法?()A.反思B.测验C.观察D.调查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反思不属于教学活动的检查方法。[单项选择题]23、下列选项属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的是()。A.行为目标B.内容标准C.课时分配D.教学建议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结构中四大部分分别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单项选择题]2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8个基础实验,分布在下列哪个主题中?()A.科学探究B.身边的化学物质C.物质构成的奥秘D.物质的化学变化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8个基础实验.分布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单项选择题]2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的数为0.2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KIO3+6HI=KI+3i2↓+3H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项,利用原子守恒,可推知氮原子数为0.2NA,A正确;B项,一个羟基中电子数为9,则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9NA,故B错;C项,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生成3molI2时,1molKIO3的I的化合价从+5价变为了0价,6molHI中有5molHI的I的化合价从-1价变为了0价,因此生成3molI2转移电子数为5mol,C错;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则22.4L乙烯不为1mol,D错;故选A。[单项选择题]2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H2CO3CO2↑+H2OB.2HgO2Hg+O2↑C.2H2O22HO2+O2↑D.Mg+CuOCu+MgO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进行,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化学反应。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分解反应,故A正确;氧化汞受热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镁和氧化铜受热反应生成铜和氧化镁是置换反应,故D不是分解反应;故选D。[单项选择题]27、用于表征考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效度是一种测验能够正确的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填空题]28、背景材料: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引入--淡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突出知识与用途的结合。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展示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案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学案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交流与反馈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同学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总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并归纳在学案上。问题:(1)请你分析本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其优点是什么?(2)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参考答案:(1)该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自主学习的优点: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是:①自主性:学生不仅仅要接受知识,更应该主动去探索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全过程当中,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了。②民主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展示、讨论、实验、提升得出的。③合作性:有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④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⑤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争议问题的答案,充分地实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①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②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只要是条件允许,教师要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循着科学发展的过程,去认识到一些规律和生活中要注意的事情。实验一旦完成,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③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学习化学兴趣,以促进化学的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④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睛、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⑤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不拘一格地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填空题]29、背景材料: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练习巩固】略。【李老师的教学实录】【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数据记录·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设问讲解】·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拓展】·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解释并总结略问题:(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参考答案:(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单项选择题]30、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NH3、SiH4、HF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B.LiOH、NaOH、CsOH溶液的碱性依次增强C.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而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减弱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稳定性顺序依次为SiH4、NH3、HF;C项,O、S、Na的离子半径按Na、O、S的顺序依次增大。D项,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增强。[填空题]31、[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一、离子键【实验1-2】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要求:(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参考设计】(1)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于化合物氯化钠。(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二)教学方法: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三)教学过程【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三节化学键【演示】教师演示实验1-2,学生注意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学案上的表格一中。【板书】【设问】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探究】NaCl的形成过程,讨论完成下列表格:【过渡】既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非常稳定,那么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离子键。【板书】一、离子键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交流讨论】A.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B.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C.离子键的成键本质是什么?【强调】成键的原因:得、失电子成为阴阳离子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演示】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让抽象变得直观。【讨论】Na+、Cl-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只存在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吗?【强调】Na+、Cl-之间存在着: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原子核间的排斥、电子之间的排斥,因此静电作用既包括静电吸引又有静电排斥。【归纳】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离子键。【过渡】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那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列举如NaOH、KOH、CaO、MgO、NaO、NaS、MgCl、KI等离子化合物。【讨论】离子化合物包含哪些物质类别呢?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有哪些?【归纳】离子化合物所属类别:强碱、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强调】酸不是离子化合物。【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板书】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强调】元素符号周围标最外层电子数【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讲解】阴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练习】写出钙离子、氟离子、氧离子的电子式。【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书】【练习】1.完成投影上的选择题。2.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KF、NaO、CaCl的形成过程。【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通过纠错,得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强调】注意事项:(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方向不能错);【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练习。[单项选择题]32、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B.BC.CD.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不能用点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止引起火灾,A不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用相近规格的.B项中应该用10mL量筒,B项不正确;C项中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用烧杯,不能放在纸片上,C项不正确;故选D。[填空题]33、背景材料: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问题:(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_________。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⑥经实验测得对二溴苯仅有一种结构(2)你如何理解自主学习?(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参考答案:(1)①②④⑤(2)自主学习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探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学习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3)教师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勇于并乐于自由讨论、交流,主动学习。②设置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通过问题链或实验,设计合理目标,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③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引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④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⑤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单项选择题]34、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思想的实质()。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技术和社会精神的统一D.社会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6、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42-,⑥SO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单项选择题]37、可用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从题中给的装置看,所得气体应具备下列特点:①可用浓H2SO4干燥(即不与浓H2SO4反应);②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且密度比空气大(从收集装置进气管看)。故选B。[单项选择题]38、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掌握B.解释C.交流D. 体会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昆山之路icu常用仪器的管理名人广告失败案例两会精神体会 参考答案:B[填空题]39、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1B.5:1C.1:3D.1:5【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C。由于反应过程中KC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而HCl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选择A;或者由于反应过程中KClO3得到电子还原为KCl(还原产物),而HCl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3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选择C。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解题思路是____。(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参考答案:(1)B。解题思路:由于该反应属于归中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3中Cl得到5个电子转化为Cl2(被还原),HCl中的Cl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Cl2(被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之比.即5:1。(2)错误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为未明确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要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即"价态归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明确。[单项选择题]40、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可逆反应B.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可知,反应物是2种,且一种是单质,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因此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两种反应物都有剩余的,这说明该反应还是可逆反应,但无法确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因此选项A、B、C项都是正确的,D项不正确;故选D。[单项选择题]4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C。[单项选择题]42、下列不属于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的是()。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做好版面设计,注意工整美观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保证教学内容的详实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化学教学板书设计应注意以下要求:(1)准确、规范、工整,具有示范作用;(2)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启发性和概括性强;(3)精心计划板书内容、位置与顺序,艺术性强。[单项选择题]43、NH分子中H-N-H的键角为()。A.109°28′B.小于109°28′C.120′D.小于120°,大于109°28′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NH3分子中H-N-H的键角为107°18′。[单项选择题]4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C.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一定相等D.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B项,原子总数不变,错误;C项,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不一定相等,但其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错误;D项,部分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铜分解等,错误。故选A。[单项选择题]45、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多种饮料、果冻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有毒,摄入过多可使人致癌。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HO。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物质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②该物质中含有24个碳原子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④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⑤少喝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⑥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A.①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⑤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塑化剂的化学式可知,塑化剂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24个碳原子;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4:38=144:19。故选D。[单项选择题]46、分子式为C5H12O的醇,能被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为()。A.5个B.4个C.6个D.7个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7、化学教材不包括()。A.化学教科书B.电子教材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D.音像教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化学教材主要包括化学教科书、教师用参考用书、电子教材和音像教材。[填空题]48、小张是一名新教师,在他入职的第一天,校长跟他讲:现在国家和学校都在鼓励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当老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有研究的意识……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列举至少三种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参考答案:(1)选题与设计阶段(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总结与评价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2)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列出三个即可)[单项选择题]49、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B.25℃时,1L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AC.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A项,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氯气全部得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但氯气和水反应时既得电子也失电子,错误;B项,pH=12的Na2CO3溶液中氢氧根是由碳酸根部分水解得到,含有Na+的数目无法判断,错误;C项,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由于基本构成都是碳原子,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质子总数一定为6NA,正确;D项,常温常压下,22.4L不是1mol,无法判断,错误。故选C。[单项选择题]50、下列属于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A.自主性B.探究性C.合作性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单项选择题]5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2、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由()构成的有机整体。A.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B.智力和基础知识C.智力和解题能力D.基础知识、智力及解题能力参考答案:D[填空题]53、一位化学教师在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学生互动效果不好,原因是她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没有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问题:(1)请你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2)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1)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金属活动性也强。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大小来衡量,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比钙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钠的金属性比钙强。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钙却排在钠的前面,即表示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请加以分析解释。(2)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教学目标设置问题;②基于所有学生的认知设置问题;③设置开放性问题;④清晰准确地表达问题;⑤留出时间给学生;⑥设计促使所有学生参与的问答模式;⑦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⑧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适当、科学的反馈。[单项选择题]5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不是认知操作的是()。A.获得B.编码C.选择D.提取和使用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5、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由()构成的有机整体。A.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B.智力和基础知识C.智力和解题能力D.基础知识、智力及解题能力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6、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单项选择题]5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这属于对刺激的()。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8、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答案:B[填空题]59、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某教师关于"化学反应限度"教学的导入过程:【引入】媒体展示"工业上制硫酸的部分生产流程示意图"【提问讨论】1.NaOH溶液有什么用途?2.通入O2是足量的,经过接触室的充分反应,为什么尾气中还有SO2这种气体?(学生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导出"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有哪些?(2)在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有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和化学史导入。(2)①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教师要遵守导入的科学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②课堂导入设计,不在"新"而在于"巧"。材料中的设计巧在能让学生体会化学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能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并巧妙地与教材上的"科学史话"结合,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填空题]60、背景材料: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材料三教学线索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除了材料中已用课堂导入方案,请列举一种本节课的课堂导入案例。(4)对(3)题中化学课堂导入案例进行评价。参考答案:(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②常识性地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联想、质疑"活动关注乙醇,激发对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②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②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2)教学重点: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方法。(3)导入案例:【播放视频】山西汾酒集团广告【引言】山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陈醋和汾酒。"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便是著名的汾酒生产基地,山西省的一大经济支柱,也是山西人千百年来的骄傲!【提问】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展示】乙醇【过渡】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乙醇的性质。(4)其一,该导入使学生感到乙醇与自己的生活很贴切,自然会很兴奋。其二,本节课的导入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用广告视频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感受,提高学生注意力,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本文档为【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姚龙
做题室网 提供药学类_主任医师(正高)_副主任医师(副高)_主治医师(中级)_医技职称_护理考试_临床三基_规培等考试题库,提供考试真题、练习题在线测试
格式:doc
大小:4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上传时间:2020-12-09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