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举报
开通vip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Document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生物药剂学概述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Document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集生物药剂学概述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不好溶解度筛选合适的盐慢筛选不同的晶型溶出速率改善化合物结构好快微粉化包含物固体分散物不好无影响透过性P-糖蛋白底物增加脂溶性好相互作用不稳定改善化合物结构胃中稳定性以处方保护药物稳定代谢稳定性不稳定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代谢稳定生物利用度好以自己的理解把图用文字方式描述出来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bilayer),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晶格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类③、蛋白质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3、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及特点(一)、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被动转运:是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单纯扩散(passivediffusion)被动转运膜孔扩散(memberaneporetransport)①.单纯扩散:又称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生物膜。(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愈大,在脂质层的溶解愈大,就愈容易扩散。特点(2)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属于单纯扩散。(3)符合一级速率过程单纯扩散速度公式:R=PA(c-c0)/hR为扩散速度;P为扩散常数;A为生物膜面积;(c-c0)为浓度梯度;h为生物膜厚度。若(c-c0)≈c,假设(PA/h)=K,上式简化为R=PAc/h=Kc单纯扩散速度属于一级速度方程。②、膜孔扩散(1)定义:膜孔扩散又称滤过,凡分子量小于100,直径小于的水溶性或极性药物,可通过细胞膜的亲水膜孔扩散。(2)特点:1)膜孔扩散的药物:水、乙醇、尿素等。2)借助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浓度差和电位差而扩散。③、被动转运的特点:(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transport)①.定义: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②.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1)定义: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药物也可以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且不消耗能量。(2)特点:1)促进扩散的药物:氨基酸、D-葡萄糖、D-木糖、季铵盐类药物。2)吸收位置:小肠上皮细胞、脂肪细胞、脑-血脊液屏障血液侧的细胞膜中。单纯扩散与促进扩散的比较单纯扩散促进扩散脂溶性药物非脂溶性不需要载体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顺浓度梯度转运速度慢速度快③.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1).定义:主动转运是指借助载体或酶促进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又称逆流转运。(2).主动转运的药物: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以及一些有机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3)部位:药物的主动转运主要在神经元、肾小管及肝细胞中进行。(4).主动转运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需要消耗机体能量(3)需要载体参与(4)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5)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6)受代谢抑制剂影响(7)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三)、膜动转运(membranemobiletransport)膜动转运: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分类胞饮(pinocytosis):溶解物、液体膜动转运吞噬(phagocytosis):大分子、颗粒状物膜动转运的药物:(1)入胞:蛋白质、多肽、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和重金属等,对一般药物吸收的意义不大。(2)出胞: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膜转运特点:(1)不需要载体;(2)需要能量;(3)有部位特异性4、pH-分配假说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弱碱性药物:pKa-pH=lg(Ci/Cu)式中Cu,Ci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当酸性药物的pka值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Cu占有较大比例。当碱性药物pk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则解离型药物浓度Ci所占比例较高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①、小肠是吸收药物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殊部位。小肠中各种吸收机制均存在。②、一些弱酸性药物能在胃内吸收,尤其当给予溶液剂型时。胃中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③、大部分运行至结肠的药物往往是缓释剂型、肠溶制剂或者高部位肠道中溶解不完全的残留部分。直肠近肛门端是直肠给药剂型如栓剂和其它直肠给药剂型的良好吸收部位。大肠中药物的吸收也以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作用。胃十二指肠胃肠道的构造小肠空肠回肠盲肠大肠结肠直肠6、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答:①、消化系统因素:酸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胃肠液成分的影响、食物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②、循环系统因素:胃肠血流速度、肝首过效应、淋巴循环③、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不足、胃切除④药物转运糖蛋白7、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答:①、解离度和脂溶性;②、溶出速度:溶解度、粒子大小、多晶型、溶剂化物③、稳定性8、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答:①、剂型;②、处方(辅料、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相互作用);③、制备工艺9、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如何提高各类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1.Ⅰ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率均较大,药物的吸收通常很好,改善溶解度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2.Ⅱ型药物溶解度较低,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如果药物的体内与体外溶出基本相似,且给药剂量较小时,可通过增加溶解度来改善药物的吸收;若给药剂量很大,存在体液量不足而溶出较慢的问题,仅可通过减少药物的粒径的手段来达到促进吸收的目的。3.Ⅲ型药物有较低的渗透性,则生物膜是吸收的屏障,药物的跨膜转运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可通过改善药物的脂溶性来增加药物的吸收,可能存在主动转运和特殊转运过程。4.Ⅳ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较低,药物的水溶性或脂溶性都是影响药物的透膜吸收的主要因素,药物溶解度或油/水分配系数的变化可改变药物的吸收特性,主动转运和P-gp药泵机制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10、简述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答: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1)制成盐类,弱酸性药物制成碱金属盐;弱碱性药物制成强酸盐(2)制成无定型药物(3)加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活性剂OCDDS的主要类型:pH敏感型、时控型、酶解型、压力控制型2、增加药物的表面积11、设计缓控释系统应考虑的因素答:(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2)药物的稳定性(3)药物体内吸收特性(4)昼夜节律(5)药物的运行状态12、口服结肠迟释剂的几种类型及设计依据答:类型——pH敏感型;时控型;酶解型;压力控制型设计依据——①、结肠液pH值最高或更高)②、胃排空1-4h,小肠转运3-5h,口服后到达结肠约在5h左右③、结肠中含有丰富的菌群④、结肠为水分吸收主要区域,内容物粘度增加而使肠腔压力较大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各种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答:①.静脉注射:注射容量一般小于50mL;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不存在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100%;存在“肺首过效应”。②、肌内注射:注射容量2—5mL;有吸收过程,药物以扩散及滤过两种方式转运,存在“肺首过效应”。③、皮下与皮内注射:吸收速度:大腿皮下﹥上臂﹥腹部。皮内注射一般作皮肤诊断与过敏试验。其他部位注射:动脉内注射、腹腔内注射、鞘内注射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吸收速度: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因素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药物经皮肤转运的途径答:药物渗透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1)表皮途径(主要途径)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2)皮肤附属器途径(非主要)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渗透速度比表皮途径快。(离子型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1)通过细胞间隙扩散(主要)角质层细胞间隙是类脂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类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水分子形成水性区,而类脂分子的烃链部分形成疏水区。极性分子经角质层细胞间隙的水性区渗透,而非极性分子经由疏水区渗透。(2)通过细胞膜扩散致密交联的蛋白网状结构和微丝角蛋白和丝蛋白的规整排列结构均不利于药物扩散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三)透皮吸收促进剂(四)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答:吸收途径(1)经细胞的脂质通道(脂溶性药物)——主要途径(2)细胞间的水性孔道(亲水性或离子型药物)影响鼻腔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粒子大小、吸收促进剂与多肽类药物的吸收影响直肠药物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剂型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②、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度③、基质的影响(三)吸收促进剂药物经眼吸收的途径答:经角膜渗透、药物经结膜吸收。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答、(一)角膜的通透性角膜前影响因素:眼用制剂角膜前流失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三)渗透促进剂的影响:EDTA,牛磺胆酸,癸酸,皂甙(四)给药方法的影响例举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的主要途径答:①、静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亦不存在首过效应。②、口腔黏膜吸收:口腔粘膜下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动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一般可制成口腔粘膜贴片。③、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④、经鼻给药: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⑤、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⑥、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作用,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4cm给药。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药物的分布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主要和药物的结构、解离度、脂溶性以及蛋白质结合率有关。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蛇舞药物的速度快。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答:①Vd值它代表药物透膜转运和分布到体内各部位的特性。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②Vd=D/C反映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利用此公式,若测得血药浓度,乘以其表观分布容积,即可求得药物在体内的总量。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答: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作用将受到显着影响。由于药理作用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因此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5、为什么弱碱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答:在血浆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性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一般来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时,非离子型分别为%%和%,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min-1和6、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答:①、颈动脉灌注高渗甘露醇溶液,使血脑屏障暂时打开,增加药物入脑②、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引入亲脂性基团,制成前药,增加化合物脂溶性③、使用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高分子材料,将药物装载制成纳米粒,可提高药物的脑内分布④、利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载体⑤、通过鼻腔途径给药,可以使药物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组织7、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答:(1)细胞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吞作用;吸附作用;融合作用;膜间作用等(2)微粒本身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电荷、表面性质的影响(3)微粒的生物降解(4)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第五章药物代谢1、首过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2、药物代谢对药理作用的影响3、肝提取率:式中CA和CV分别代表进出肝脏的血中药物浓度。ER是指药物通过肝脏从门脉血清除的分数。4、药物代谢酶系主要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答:代谢酶常分为微粒体系酶和非微粒体系酶二大类(1)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小肠粘膜、肾、肾肾上腺皮质细胞等)的内质网的亲脂性膜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被称为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或称为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类型极为广泛,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2)非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在肝内和血浆、胎盘、肾、肠粘膜及其他组织中均有存在,在体内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外的其他缩合,以及某些氧化、还原及水解(除酰胺键外)反应均为该酶系所催化。通常凡是结构类似于体内正常物质、脂溶性较小、水溶性较大的药物都有这组酶系代谢。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答:①、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②、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③、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④、酶抑制和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⑤、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6、试从干预药物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高效药物制剂设计的原理。答:根据药酶抑制剂的性质,可设计利用一个药物对药酶产生抑制,从而来减少或延缓另一个药物的代谢,达到提高疗效或延长作用时间的目的。以左旋多巴为例,为了减少脱羧酶的脱羧作用,设计将脱羧酶抑制剂和左旋多巴同时应用,组成复方片剂。如采用的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和盐酸羟苄丝肼。它们可抑制小肠、肝、肾中的脱羧酶的活性,故能抑制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且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这两种脱羧酶抑制剂既能抑制外周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的量,又能使摄入脑内的左旋多巴顺利的转换成多巴胺,进而发挥药理作用,大大降低了左旋多巴的给药剂量。第六章药物排泄1、药物肾排泄的三种机制答: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答:通透性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极薄,其上分布着很多直径约为6~10nm的小孔,通透性较高。②.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均被滤入肾小囊③.只有未结合的药物才可以从肾小球滤过滤过压①.滤过压与肾血流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静压力密切相关。②.肾小球滤过是一种加压滤过。③.肾小球过滤的主要动力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静水压。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①.直接测定GFR(困难)②.由清除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答: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通过肾单位的变化。若某一物质只有肾小球滤过,且所有滤过的物质均随尿排泄,则肾清除率等于菊粉清除率。若某一物质的肾清除率低于菊粉清除率,表示该物质从肾小球过滤后有一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若肾清除率高于菊粉清除率,则表示出肾小球滤过外,还有一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4、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答:①、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自尿中排泄量小。②、尿pH值和药物的pKa:对于弱酸来说,pH升高将增加解离程度,重吸收减少,肾清除率增加。对于强碱性药物,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其肾清除率也不受尿pH值得影响且常较高。③、尿量:当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重吸收量也增多。5、肾小管主动分泌的特征答:需载体参与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抑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转运存在竞争抑制作用有饱和现象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6、肾清除率的意义答:推测药物排泄机制肾清除率等于fu*GFR,只有肾小球滤过,所有滤过物质均由尿排泄。肾清除率低于fu*GFR,表示该物质从肾小球滤过后一定有肾小管重吸收,可能同时伴有分泌,但一定小于重吸收。肾清除率高于fu*GFR,表示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肯定存在肾小管分泌排泄,可能同时存在重吸收,但必定小于分泌。7、肝肠循环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答:肠肝循环是指由胆汁排泄到小肠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又被重吸收返回肝门静脉血的现象。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贮留时间长,某些药物血药浓度形成双吸收峰。下面五题是生物药剂学老师最后一节可幻灯片上面的药物的肾排泄机制有哪些哪些途径可有载体参与头孢拉定完全以原型从尿中排泄,研究表明,同时给丙磺舒会使血清头孢拉定浓度上升。头孢拉定与丙磺舒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什么试述鼻粘膜给药的特点。哪些药物适合于鼻粘膜给药试举例说明药物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系统分布各自的特点。试述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以及药物代谢与药理效应的关系第十五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群体药物动力学:(PPK,简称群体药动学),即药物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法,是将经典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的药物动力学分支学科。群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一种在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的解剖学特性、生理生化参数三者之间建立一定数学关系的模型。在确定计量和效应关系后,可根据药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经时过程血药浓度与效应的关系。时辰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过程中的节律性变化以及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介于时辰生物学和药物动力学之间的一种新的分支学科。第二章单选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A、脂肪B、蛋白质C、磷脂D、糖类2、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A、物理化学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及工艺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3、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大肠D、均是4、各类食物中,()的胃排空速率最快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一样5、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i*Cu)C、lg(Ci-Cu)D、lg(Ci+Cu)6、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B、多晶型C、溶剂化物D、均是7、胞饮作用的特点A、有部位特异性B、无需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无部位特异性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称为胞饮9、下列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10、下列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11、下列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1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些情况下,弱碱性食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增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通过细胞膜1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离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1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和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15、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胶囊剂>散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6、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是A、片剂B、软膏剂C、溶液剂D、混悬剂17、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A、Noyes-Whitney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Higuchi方程18、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制剂处方及工艺C、A、B均是D、A、B均不是19、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是A、十二指肠B、盲肠C、结肠D、直肠20、血流量可显着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A、胃B、小肠C、大肠D、均不是2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在小肠中(pH=)解离性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25/1B、1/25C、1D、无法计算22、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性B、亚稳定性C、不稳定型D、A、B、C均不是2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D、均是24、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A、小肠B、盲肠C、结肠D、直肠25、消化道分泌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吸收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26、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均是D、均不是27、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B、酶类C、粘蛋白D、糖28、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方程为A、dC/dt=kSCsB、dC/dt=kS/CsC、dC/dt=k/SCsD、dC/dt=kCs29、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蛋白质30、在溶媒化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31、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32、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增加C、与pH无关D、视具体情况而定33、pH-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FicksB、Noyes-WhitneyC、Henderson-HasselbalchD、Stocks3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性比例大B、该药的脂溶性增加C、肠蠕动快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35、用减少药物粒度的方法来改善吸收,仅在()情况下有意义A、吸收过程的机制为主动转运B、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C、药物在碱性介质中较难溶解D、药物对组织刺激性较大E、药物在胃肠道内稳定性差36、如果药物溶出剂型比固定剂型好,则A、固定剂型不崩解B、说明溶液剂型是唯一实用的口服剂型C、药物口服只受到溶出速度的限制D、说明固定剂型没配置好E、以上均不是37、38、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故应空腹服用,冰饮大量水以利于完全吸收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宜饭后服用,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吸收完全D、核黄素是被动吸收,服用不拘形式E、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小肠上部,应空腹服用39、药物理化性质毒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大分子药物可通过上皮细胞含水膜孔转运吸收40、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切除C、胃内容物粘度降低D、阿司匹林E、普萘洛尔41、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42、下列关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大肠和小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的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pH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D、主动转运很少受pH影响E、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一下吸收较差43、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III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44、下列有关载体媒介转运的猫鼠正确的是A、逆浓度梯度转运B、不需要载体参与C、需要消耗能量D、转运速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E、转运具有饱和现象45、下列有关胃排空和胃排空速率的描述错误的是A、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B、胃空速率慢,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会增加C、固体食物的胃空速率慢于流体食物D、胃排空速率越快越有利于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E、药物如抗胆碱药阿托品会减慢胃排空速率46、47、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描述不恰当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为四大类B、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III型药物通透性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指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指数是指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答案:ADBAADAABDDCEDACACCAABDAAAAABDCACDBEACEDBEAEDED第三章是非题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100%。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通过粘膜下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动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因此可避开肝首过效应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吸收,但较易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粒子越小在肺部沉积量就越大填空题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___________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由分子量___________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___________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体外评价药物经皮吸收速率可采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扩散池。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___________mm。蛋白多肽药物经粘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X2、3、4、X5、X脂溶性、小、很大2、单室、双室3、μm—μm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第四章是非题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由于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或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药物在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和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通过。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单项选择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E、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n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B、能由肾小球滤过C、能经肝代谢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以下错误的是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经过肝而减少首过作用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循环吸收C、都对D、都不对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A、W/O/W型>W/O型>O/W型B、W/O型>W/O/W型>O/W型C、O/W型>W/O/W型>W/O型D、W/O型>O/W型>W/O/W型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过程,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9、以下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填空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___________运送至___________的过程。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___________,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___________。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___________有关。分子量在___________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___________性,另外药物与___________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粒径小于___________μ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___________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___________、增加微粒表面的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___________作用,可延长___________。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在体内___________按血中同样速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___________。答案:1、X2、X3、4、X5、X6、7、8、9、X10、X1、A2、D3、A4、D5、D6、A7、D8、A9、B1、循环系统、各脏器组织2、慢、蓄积3、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4、分子量、50005、脂溶性、蛋白的结合率6、7、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7、亲水性、柔韧性、空间位阻8、贮存、作用时间9、动物种差、性别差异、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10、全部药量、总容积第五章是非题药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水溶性,以利于从体内排出巴比妥类药物为酶诱导剂,可促进其自身的代谢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其实替加氟本身就具有活性,在体内并不一定降解为氟尿嘧啶而发生作用。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将其设计成口腔粘附片是不合理的,因为仍无法避开肝首过效应。肝清除率ER=表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答案:1、2、3、X4、X5、X第六章填空题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___________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被滤过物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___________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___________,重吸收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重吸收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肾单位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肾小球滤过的Na+约有65%-70%是在___________被重吸收的。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___________ml/min,表明该物质只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肾小球滤过,还被___________分泌10.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肾小球滤过,还被肾小管___________11、大多数外源性物质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药物的肾排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综合结果13、分子量在___________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14、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砜以及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1、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运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A、肝B、肺C、脾D、肺E、肾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胆汁B、汗腺C、唾液腺D、泪腺E、呼吸系统4、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菊粉D、葡萄糖E、乙醇5、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过滤B、肾小管分泌C肾小管重吸收D、尿量E、尿液酸碱性6、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水杨酸B、葡萄糖C、四环素D、庆大霉素E、麻黄碱7、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度B、肾清除率D、肾清除力D、肾小管分泌E、肾小球过滤速度8、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哪一项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E、尿排泄过度9、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性抑制A、肾小球过滤B、胆汁排泄C、肾小管分泌D、肾小管重吸收E、药物从血液透析10、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被称为A、肝的首过效应B、肝代谢C、肠肝循环D、胆汁排泄E、肝肠循环11、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乙醚B、青霉素C、磺胺嘧啶D、二甲双胍E、扑热息痛12、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汗腺排泄A、氯化钠B、青霉素C、链霉素D、乙醚E、格列本脲答案:1、肾脏2、相对分子质量、所带的电荷3、滤过膜、有效滤过压4、肾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选择性的重吸收、有限度的重吸收5、肾小管、肾小球6、肾近曲小管7、人和动物的肾小球滤过率8、1259、肾小管10、重吸收11、脂溶性、pKa、尿量、尿的pH值12、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13、50014、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选择1、D2、E3、A4、C5、C6、A7、B8、B9、A10、C11、A12、A第八章单室模型例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V,CL,AUC以及12h的血药浓度。解:(1)作图法根据,以lgC对t作图,得一条直线(2)线性回归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有关数据列表计算如下:计算得回归方程:其他参数求算与作图法相同例2某单室模型药物静注20mg,其消除半衰期为h,表观分布容积为50L,问消除该药物注射剂量的95%需要多少时间10h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例3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mg,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mg/ml,6h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12mg/ml,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解:例4某单室模型药物100mg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Xu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及ke值。t(h)0Xu(mg)0例6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解:例5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为,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分布容积30L,求该药的t1/2,ke,CLr以及80h的累积尿药量。解:例7某患者体重50kg,以每分钟20mg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经历10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t1/2=h,V=2L/kg)解题思路及步骤: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例8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3mg/ml,应取k0值为多少解题思路及步骤: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例9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h,表观分布容积为10L,今以每小时30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解题思路及步骤: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C=C0+e-kt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h体内血药浓度多少(已知V=50L,t1/2=40h)解:例11地西泮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mg/ml,已知V=60L,t1/2=55h。今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10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度滴注,试问经h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解:例12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70%,ka=h-1,k=h-1,V=10L,如口服剂量为200mg,试求服药后3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如该药在体内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8mg/ml,问第二次服药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解:(1)(2)例13已知大鼠口服蒿本酯的ka=h-1,k=h-1,V=L,F=,如口服剂量为150mg,试计算tmax、Cmax及AUC。例14口服单室模型药物100mg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及ka,t1/2(a)值。t(h)C(ug/ml)例15口服某抗生素250mg后,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求该药的k,t1/2及尿药排泄百分数。t(h)△Xu(mg)45作业:1、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求k,t1/2,V,AUC,CL,清除该药物注射剂量的99%需要多少时间(式中:C单位:mg/ml;t单位:h)2、某患者体重50kg,以每小时150mg的速度静脉滴注某单室模型药物,已知t1/2=h,V=2L/kg,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达稳态血药浓度95%所需要的时间持续滴注10h的血药浓度和达坪分数3、口服某单室模型药物100mg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假定吸收分数F=1,试求该药物的k,t1/2,ka,t1/2(a),并求tmax,Cmax,V,AUC,CL。t(h)C(mg/ml)第九章多室模型例1某二室模型药物静注100mg,各时间血药浓度如下:t(h)C(mg/ml)解:1、末端四点lgC-t回归,截距求B;斜率求2、残数法截距求A;斜率求3、t1/2=k作业:根据利眠宁的静注各参数,计算它的K10,K12,K21以及Vc,静注剂量为25mg。(t单位:h,C单位:mg/L)第十章重复给药例1某抗菌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一患者静脉注射该药,Xo为1000mg,V为20L,t1/2为3h,每隔6h给药一次。请问:以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给药的体内最高血药浓度与最低血药浓度比值为多少第二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解例2已知某药物半衰期为4h,静脉注射给药100mg,测得初始血药浓度为10μg/ml,若每隔6h给药一次,共8次,求末次给药后第10h的血药浓度解:代入数值后:例21.已知某抗生素具有单室模型特征,表观分布容积为20L,半衰期为3h,若每6h静脉注射给药一次,每次剂量为1000mg,达稳态血药浓度。求:①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②稳态最小血药浓度③达稳态时第3h的血药浓度例3试求给药时间为4个半衰期时,达坪分数是多少要使体内药物浓度达到坪浓度的99%,需要多少个半衰期例4已知某药物k为,V为kg,临床治疗采用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确定每次滴注1h,要求CSSmax为6μg/ml,Cssmin为1μg/ml,试求:①给药间隔时间τ=②若患者体重为60kg,k0=例6已知某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为,消除速度常数为,若每天口服给药4次求服药两天后的达坪分数例5已知某口服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ka为,k为,V为30L,F为1,若每隔8h口服给药,求第7次口服给药后3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例7某女患者体重为81kg,口服盐酸四环素,每8h口服给药250mg,服用2周。已知该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F=75%,V=kg,t1/2=10h,ka=。求:①达稳态后第4h的血药浓度;②稳态达峰时间;③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④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例8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每次注射剂量为,半衰期为,表观分布容积为115L,最佳治疗浓度ml,试设计其给药时间间隔例9已知普鲁卡因酰胺具有单室模型特征,口服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为85%,半衰期为,表观分布容积为kg,若患者每4h口服给药一次,剂量为kg时,求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解例101.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2次,试求该药物的蓄积系数R解: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例1:一患者服用苯妥英,每天给药150mg的稳态血药浓度为L,每天给药300mg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为L。求该患者的苯妥英的Km和V’m值。如欲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为L时,每天服用多大剂量解: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例1.某药物静注最低有效浓度为10mg/ml,t1/2为8h,V为12L,每隔8h给药一次。①试拟定给药方案②若给药间隔由原来的8h改为4h,试计算其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例2.已知某药物ka为,k为h-1,若每次口服给药,每日三次,求负荷剂量例3已知普鲁卡因酰胺胶囊剂生物利用度F为,t1/2为,V为kg。(1)若患者每4h给药一次,剂量为kg时,求平均稳态血药浓度。(2)若保持为6ug/ml,每4h给药一次,求给药剂量X0(3)若口服剂量X0为500mg,体重为76kg的患者,要维持为4ug/ml,求给药周期和负荷剂量例5已知某抗生素的t1/2为3h,V为200ml/kg,有效治疗浓度为5~15ug/ml,当血药浓度超过20ug/ml时,出现毒副作用。请设计保持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的静脉注射给药方案。例6.已知某药物的t1/2为7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ug/ml,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ug/ml,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2h,若每次口服的片剂,试计算合适的给药间隔时间。解:
本文档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Fubishan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11-05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