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举报
开通vip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I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5月 I 目录1前言..................................................................................................................1 2总则.................................................................

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I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5月 I 目录1前言..................................................................................................................1 2总则..................................................................................................................2 2.1 编制目的..............................................................................................2 2.2 适用范围..............................................................................................2 2.3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遵循原则......................................3 2.4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杭州市相关基础条件............................................................................................5 3.1 杭州市水文地质状况..........................................................................5 3.2 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以及降雨特征分布..........................................5 3.3 杭州市排水(雨水)系统现状存在问题..........................................6 3.4 杭州市初期雨水污染现状情况..........................................................7 3.5 杭州市低影响开发应用现状..............................................................8 4 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与目标........................................9 4.1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9 4.2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总体目标........................................................10 4.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体控制指标................................................11 5 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指引..............................................................13 5.1 规划原则............................................................................................13 5.2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相关规划关系............................................13 5.3 总体规划阶段....................................................................................14 5.4 专项规划阶段....................................................................................15 5.5 详细规划阶段....................................................................................18 6 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指引..............................................................21 6.1 基本要求............................................................................................21 6.2 主要设计流程....................................................................................21 6.3 不同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适用技术................................................23 6.4 典型设施技术要点............................................................................27 7运行维护..............................................................................................................47  II 7.1 低影响设施的运行维护....................................................................47 7.2 低影响设施的水质及安全保障........................................................51 附录................................................................................................................52 1主要术语..............................................................................................................52 2 植物选取与维护..................................................................................................53 2.1 选取原则............................................................................................53 2.2 选取基本要求....................................................................................54 2.3 维护管理............................................................................................58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60 3.1 目标确定方法....................................................................................60 3.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61 3.3 控制指标分解方法............................................................................63 4 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66 4.1 一般计算............................................................................................66 4.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68 4.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69 4.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69 4.5 调蓄设施规模计算............................................................................70 4.6 以转输与截污净化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70 5 杭州市主城区浅部地层分布..............................................................................70 6 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费用估算..........................................................................73  1 1前言2013年习近平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化对原有生态水文状态的影响。杭州市属于典型南方平原河网城市,市境内河湖水系密布,紧邻钱塘江,排水系统受河道水位顶托和潮位影响明显,每年台风雨造成的市区内涝问题严重,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杭州河网水质的影响也日趋显现,低影响开发技术是解决城市综合雨洪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杭州市已在部分建筑小区及城市道路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但尚未有指导杭州市整体应用的规划设计规范或手册。为引导、促进和规范杭州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发展,特制定《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杭州市相关基础条件、总体技术路线与目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运行维护、附录,共八章。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感谢: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杭州市规划局、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对本导则编制的指导和帮助!导则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根据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导则主要起草人:赵杨、朱彤、刘强、赵萍、杨正、张壮云、李贞子、陆瑛、余子华、李世奇、王永、怀肖清导则主要审查人:车伍、严晓鹰、何卫华、史宇光、郝新宇 2 2总则2.1编制目的为有效保护和改善杭州市水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减轻防洪排涝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结构,规范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技术导则。2.2适用范围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杭州市市区约4876km2,作为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共绿地、河道水系、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用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指导性文件。自本导则批准公布之日起,杭州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按本导则要求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或设施。其他各区县可参照执行本导则。除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导则的规定。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最初强调分散式、小型化的源头控制措施,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因此,本导则针对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不仅包括二级开发地块内部的生物滞留(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等分散式、小型化生态雨水设施,同时包括城市和市政尺度上的大规模生态排水管渠,末端的雨水湿地等大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以下地区的建设项目应注意: 3 (1)特殊污染源地区(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油库、加油加气站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如需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除适用本导则外,还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周边水体造成污染。(2)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等危险场所,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易造成危害的场所,其他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应考虑安全因素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影响。2.3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遵循原则2.3.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城市开发建设应尊重自然,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绿地等自然设施,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建设区域内年均雨水径流外排量和峰值流量不大于建设前,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循环能力,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2.3.2规划引领、目标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做到规划引领、目标统筹。以不同区域不同地块具体建设指标为目标,构建符合规划要求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目标。2.3.3因地制宜、技术适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应根据杭州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状况、降雨规律、内涝防治等要求,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基于不同区域本底特性,选用适用的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渗透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其组合形式。2.3.4安全为重、工程可靠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4 2.4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导则引用了下列标准规范中的有关条款。(所列标准规范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城镇防涝规划标准》(DB33/1109)《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规程》CJJ14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公园设计规范》CJJ48《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雨水综合利用》(图集)10SS705 5 3杭州市相关基础条件3.1杭州市水文地质状况杭州市区域内地表河系密布,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杭申甲线、杭申乙线、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其中钱塘江为最大水系,属感潮河流;湖泊主要有西湖、白马湖、湘湖、西溪湿地等。杭州市主城区地势整体呈现西高东低。西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杭州市区处在浙西中山丘陵向浙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午潮山、老焦山耸立于西,半山、皋亭山蜿蜒于北,屏风山、五云山绵亘于南,钱塘江奔流于东。市区的中部,吴山和宝石山又夹峙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是杭州市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真实写照。杭州市的浅部地层沉积物来源主要有钱塘江(苕溪)的河流相沉积物(粘土、粉土、砂卵石)和东海的海相沉积物(淤泥质土)。杭州市土壤特性表见附录。3.2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以及降雨特征分布3.2.1暴雨强度公式i=(57.694+53.476lgP)/(t+31.546)1.008式中:i——暴雨强度(mm/min);P——设计降雨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3.2.2降雨特征分布(1)多年平均降雨量杭州市降水量较为丰沛,1981-2010年30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7mm。但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从全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等值线图上看,降水总的趋势是随着地势的增高,自中部富春江河谷地带向西南、西部、西北、北部递增;随着地势的平缓,向东北部钱塘江河口平原递减。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匀, 6 首先是年际变化较大,多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多年年平均值的1.87倍,而多年最小年降水量只有多年年平均值的0.4倍,多年最大年降水量与多年最小年降水量比值为2.27:1。全市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为0.16~0.22。其次是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年平均最大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6%~18.9%。多年平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7%,其余月份占全年的26.3%。多年平均连续四个月降水占全年总量的50%~55%,一般出现在5~8月或6~9月。降水主要系梅雨和台风雨,从多年各月降水量分布情况看,杭州市西部及西南部主要由梅雨为主,呈“单峰型”,北部和东北部则是梅雨、台风雨并存,呈“双峰型”。(2)短时强降雨杭州市的暴雨类型划分为台风暴雨、梅雨暴雨以及局地热对流暴雨三类。杭州市的暴雨比例中,梅雨暴雨和热对流暴雨各占43.56%,台风暴雨占12.87%。杭州市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夏季的7、8月份,5、6月份的梅雨集中期也会出现强降水。从最近十年看,9、10月份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次数在逐渐增加。3.3杭州市排水(雨水)系统现状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气象条件的日益变化,城市排水设施还是无法适应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特别是经历了“罗莎”、“菲特”台风严重考验城市排水系统。台风期间,市区有上百处积水点,主城区上千户住宅进水,几十处道路路段积水、交通受阻。(1)城市快速发展后,按照原有标准设计的雨水管网已经不能适应“短历时、强降雨”情况下的城市排水防涝要求。(2)小区域的蓄水、滞水设施不足。十几年的高强度开发,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硬化,缺乏场地对雨水的滞蓄功能。径流雨水直接进入道路下的城市雨水管道,加重了城市雨水管网的负担。(3)杭州市雨水排水的主要出路是外排京杭运河(自排)、钱塘江。在汛期,长时间的降雨推高了运河水位,造成暴雨来袭时管道排水不畅,城市局部低洼处容易积水。 7 3.4杭州市初期雨水污染现状情况杭州市城区下垫面种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径流污染的性质和污染物种类的复杂性。根据汇水面性质、地表功能及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城市的污染源分为大气污染沉降、屋面径流污染、建筑工地径流污染和道路径流污染,具体见表3-1。表3-1杭州市径流污染源类型污染源类型污染物大气沉降酸类(硝酸盐、硫酸盐等)、有机污染物、金属(铅、汞等)、氮磷物质、颗粒物等屋面径流有机污染物、金属(铵铬、锌、钙等)、颗粒物建筑工地泥沙、盐类、酸类物质等道路径流有机污染物、金属(铅、锌、钙、铁、铜、铬、锰、钠等)、氮磷物质、颗粒物等通过对杭州市天然降雨水质进行实测调查,杭州市初雨污染具有以下特征:杭州市天然降雨水质较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杭州市区屋面径流初期雨水污染非常明显,径流初期COD浓度为径流末期的6-9倍。屋面径流中的COD浓度在径流形成以后逐步下降,但随着降雨的进行会产生小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不同道路的径流污染物浓度差异较大,如上塘河道路雨水口的COD值只有44~75mg/L,而长版巷末雨水口的COD值却高达96~411mg/L,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汇水面性质所造成的。管网内部污染非常严重,各项指标均严重超标。整体上看降雨期间水质要劣于非降雨期间,表明降雨对管网水质有一定的影响。部分管道初期径流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峰值主要集中在降雨产流后的0-10min,之后污染物浓度趋于稳定。而另外一些管道的初期径流并非具有高浓度特征。如上塘路上游管道的COD值甚至高达825~1481mg/L,同一管道系统的上下游的污染程度也存有差异,这主要是受管道稀释、污染物沉积和沉积物再冲刷等因素的影响。较之于雨水口、管道径流而言,河道径流水质总体偏好,但部分河道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典型的如南应加河上塘河口,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河段不同于运 8 河,河宽较窄,水流不畅,上游污染物排放不能及时扩散。总体来看,杭州的实测数据较全国平均污染物浓度偏低,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绝大多数污染指标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管道径流的COD指标甚至超过生活污水,而NH3-N,TP等指标总体上略低于生活污水。此外,污染物浓度同时受降雨强度、降雨间隔时间、下垫面性质、汇水面等因素影响,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浓度也逐渐下降;交通干道由于来往车辆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后期径流污染的浓度也会再出现一些小峰值;如果汇水面较大,污染状况也很不均匀,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3.5杭州市低影响开发应用现状杭州市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一贯秉承绿色、生态的有机更新的建设理念,与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相符合。体现在工程实践方面:杭州市长期持续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西湖长桥溪、古新河、贴沙河等河道治理中广泛采用生物滤沟、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技术;2013年,杭州启动“五水共治”(“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饮水、抓节水”)三年行动计划,对城市雨水的综合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影响开发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2014年1月1日起杭州全面贯彻实施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将低影响开发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进行贯彻和执行。体现在前期研究储备方面:2008年开始,杭州市就开展并完成《杭州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杭州市城市道路雨洪控制利用》、《杭州市低碳城市雨水系统建设规划》等住建部、科技项目。同时杭州市还开展了《杭州市中东河截污纳管工程方案研究》、《杭州市污水系统现状调研及建设管理评估报告》、《杭州市初雨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措施研究》、《杭州市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杭州市河道十二五规划》、《杭州市下穿立交雨水防涝设计方法》等省、市、区课题研究项目。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的政策前期研究、示范工程等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体现在政策支持方面;杭州市目前已经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杭州市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府文件,以期更好地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9 4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与目标4.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过程主要分为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四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问题分析、控制目标、系统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效果评估,通过全过程有机、长效的管理机制保障系统建设和运行。……++“”75%~85%21.1mm~30.7mmSS≥40%3050Ⅳ+……+++图4-1杭州总体技术路线图 10 4.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总体目标本导则旨在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构建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低影响开发 技术措施 安全生产方案及措施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皮带机检修技术措施皮带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以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内涝灾害为重点,兼顾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以及营造多功能景观等多重目标的实现。(1)控制径流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2007年以来杭州市开展大规模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但由于近年来雨水径流的污染问题,导致杭州市部分整治后的河道又回到劣V类水体的现象。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利用生态化雨水处理设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少面源污染负荷,有效保护和改善杭州城市水环境质量,逐步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减少径流排放,减缓内涝灾害杭州市河网纵横,主要城市建设区域相对平坦,局部低洼区域极易形成内涝。汛期及台风期间,受运河下游水位顶托的影响,更易形成主城区大面积积水与内涝。在城市建设中实施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通过降低场地径流系数、延长雨水径流时间,从而减少杭州内涝发生的频率和程度,缓解城市下游排水系统压力,解决低洼地区等重点地段的排水防涝问题。(3)绿色雨水系统,兼顾生态景观效果杭州市一直致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城市,建设“美丽杭州”。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水景多功能调蓄设施等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既具有显著的雨水调节功能,也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通过低影响开发设计与园林绿地的有机结合,创建具有雨水调节功能的低影响开发生态绿地,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营造生态景观。(4)利用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结构201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市抓节水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结合“五水共治”要求,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其中提出加快推进雨水回收利用项目。杭州市降雨量丰沛,宜采取雨水湿地、雨水塘、雨水桶、收集池等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及简单处理,用于就近的绿化灌溉、路面与公厕冲洗和河道配水。从而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优化杭州城市供水结构。 11 4.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具体控制指标通过对杭州市核心雨水问题的分析,结合杭州低影响开发总体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杭州低影响开发具体控制指标,目标兼顾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个方面,主要落实的控制指标涵盖:z径流总量控制;z径流峰值控制;z径流污染控制;4.3.1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控制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指标。杭州各类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其建设区域限定设计条件下,低影响开发设施建成后雨水径流总量不超过建设前,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在75%~8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1.1mm~30.7mm。z指标要点(1)依据住房城乡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杭州市位于我国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分区中的III区,雨水径流总量宜控制在75%≤α≤85%。(2)在改建区域、绿化空间狭小或资金有限的场地,可按照低控制目标取值,且在设计标准下旧城改造后的径流总量不超过改造前,不应增加既有或规划的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3)在新建区域、绿化空间较大或有资金保障的场地,宜按照高控制目标选取,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4.3.2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径流污染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控制目标之一,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重金属等。杭州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指标宜采用年SS总量去除率指标。各类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其建设区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建成后,年SS总量去除率宜达到40%以上,通过采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保障水质安全。保障城市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4.3.3径流峰值控制目标 12 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结合传统雨水排水管渠的作用,能更好地缓解城市内涝。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有条件的新建区域可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取代传统的雨水管渠,植草沟等传输型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应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相关要求,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及浙江省《城镇防涝规划标准》(DB33/1109),杭州市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宜按表4-1执行。表4-1杭州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城区类型一般地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重现期2~3年3~5年5~10年30~50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也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建立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与管理系统,共同达到内涝缓解要求,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30~50年一遇的标准执行。表4-2杭州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设计重现期地面积水设计标准30~50年一遇1.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2.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4.3.4雨水资源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涵盖雨水的下渗、减排、调蓄、利用等不同方面,雨水的直接回用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杭州雨水资源丰富,属于水质性缺水。结合杭州“五水共治”中“保节水”的相关要求,应鼓励杭州市整体雨水资源收集回用,回收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公厕冲洗等。 13 5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指引5.1规划原则(1)保护性开发。杭州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2)水文干扰最小化。优先通过分散、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等目标,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3)统筹协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各规划中有关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内容应相互协调与衔接。5.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相关规划关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要从规划入手,统筹考虑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以规划目标指标作为指导依据,优化空间布局,指引各地块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方案。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相关规划关系如下: 14 提出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与目标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各相关专业规划协调与落实水系规划绿地规划防洪排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规划防洪规划环保规划其他规划提出用地布局及相关要求,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重点区域确定各地块控制目标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与指标确定各地块控制指标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单项或组合)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等下沉式绿地率及相关要求等建筑道路交通绿地水体排水防涝等修建性详细规划LID设施选择(单一或组合)LID设施空间布局确定控制模式、比例及量值:下渗容积储蓄容积调节容积弃流量排放量LID设施规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图5-1低影响雨水系统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5.3总体规划阶段《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14年修编完成,近期规划不会进行修编。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通过杭州自然气候条件、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杭州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及城市低洼积水、小流域山洪截流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相关建设策略、原则。具体要点如下: 15 5.3.1保护杭州水生态敏感区水是“杭州之魂”,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水域蓝线为规划刚性控制线,严禁城市规划建设中侵占河湖水系蓝线,对于已经侵占的河湖水系,应创造条件逐步恢复。5.3.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根据杭州中心城区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有条件的地区延长汇流路径,在各个雨水分区内优先采用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并将该类设施当作一种建设用地控制,并按照基础设施黄线进行刚性控制。5.3.3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根据杭州的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因素提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总体思路,并提出低影响开发建设重点区域。5.4专项规划阶段5.4.1水系专项规划1)依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杭州市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东曹溪,京杭运河等,分属于钱塘江、太湖两大水系。中心城区内主干河道蓝线控制在50米以上,绿线控制在30米以上;次干河道蓝线控制在25米以上,绿线控制在15米以上;支流河道蓝线控制在14米以上,绿线控制在8米以上。2)保护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城市水系规划应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3)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16 城市水系规划应根据河湖水系汇水范围,同步优化、调整蓝线周边绿地系统布局及空间规模,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湖泊、主干河道、次干河道和支流等分别控制河道水系和滨水用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4)明确水质目标区域,有针对性进行低影响开发控制城市水系根据河湖水系的汇水范围、来水水质、处理设施以及自身环境容量等,明确城市水系的不同水质目标区域,衔接城市河道、湿地、湖泊等的布局,对河道水系和滨水用地提出基于水质控制或水量削减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5.4.2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合理确定中心城区绿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和比例,积极推进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要点如下:1)明确绿线控制要求,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根据绿地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如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水面率等)和适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2)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统筹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因素,因地制宜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3)城市绿地应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以及预处理和溢流措施到位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滞蓄的要求。4)应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耐泡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 17 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5)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沉淀、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在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前将部分污染物进行截流净化。6)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排放径流雨水。有条件地区可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湿塘、雨水湿地等,通过多功能调蓄的方式,对较大重现期的降雨进行调蓄排放。5.4.3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提出有效应对30~50年一遇的暴雨,中心城区应不低于50年一遇,非中心城区应不低于30年一遇。规划中应明确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及典型用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总量及峰值控制目标,兼顾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和雨水资源化目标。通过合理布局具有缓解城市内涝功能的生态排水沟渠、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设施,使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常规径流排放系统形成有机整体,共同作用,实现杭州城市排水防涝的要求。5.4.4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应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量,要点如下:1)提出各等级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应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控制目标。主干路:高等级道路以及立交桥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紧密结合机非分隔带及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将道路雨水全部引入绿化带内进行源头处理,并通过绿化带内土壤的下渗作用,使雨水尽可能入渗。无法通过绿地下渗的雨水再溢流到雨水管道中进行排放,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末端生态处理。人行道设置为透水铺装,人行道树池设置为生态树池,人行道部分雨水进 18 入生态树池进行源头处理。次干路: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末端生态处理。人行道树池设置为生态树池,人行道部分雨水进入生态树池进行源头处理。若次干路两侧无绿化带可以利用,在人行道上设置生态树池,部分道路初期雨水经生态树池处理后进入雨水管道,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末端生态处理。支路:一般支路上可用的机非分隔带或路侧绿地空间较少,所以在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进行末端生态处理。2)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不足,不能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要求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布局与竖向,综合达到道路及周边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道路红线内绿地及开放空间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承接道路雨水汇入的功能,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3)道路工程规划应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涵盖城市道路横断面、纵断面设计的道路工程规划,应在相应图纸中表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基本选型及布局等内容,同时结合城市截污纳管等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城市道路设施的空间衔接关系。有条件的地区应编制专门的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明确各层级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点,以指导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5.5详细规划阶段5.5.1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控规应协调相关专业,通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等方法,分解和细化海绵专项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上层级规划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总体目标及要求,结合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约束性控制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雨水利用等控制指标,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 19 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减少城市、各功能区、居住区地表径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点如下:1)明确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各专项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指导下,根据城市用地分类(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的比例和特点进行分类分解,细化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开发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可按城市建设类型(已建区、新建区、更新改造区)、不同排水分区或流域等分区制定。有条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可通过水文计算与模型模拟,优化并明确地块的开发控制指标。具体地块控制指标包括: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绿色屋顶率、下沉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雨水调蓄设施面积、径流污染物削减率等。2)合理组织地表径流统筹协调开发场地内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布局和竖向,使地块及道路径流有组织地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充分发挥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作用。3)统筹落实和衔接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根据各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地块内的设施类型及其规模,做好不同地块之间低影响开发设施之间的衔接,合理布局规划区内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4)提高地块兼容混合度,提倡紧凑城市发展模式根据各类用地性质间的兼容性控制,合理安排混合用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5.5.2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预评估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约束条件,绿地、建筑、排水、结构、道路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采取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落实具体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组合方式、设施规模、建设时序、资金安排等,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可通过水文、水力计算或模型模拟,明确建设项目的主要控制模式、比例及量值(下渗、储存、调节及弃流排放),以指导地块开发建设。 20 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选择要点:1)注重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并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2)结合各地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等条件,选取适宜当地条件的技术和设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恢复开发前的水文状况,促进雨水的储存、渗透和净化。3)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包括截污净化系统、渗透系统、储存利用系统、径流峰值调节系统、开放空间多功能调蓄等。地下水超采地区应首先考虑雨水下渗,干旱缺水地区应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一般地区应结合景观设计增加雨水调蓄空间。4)设施布局。应根据排水分区,结合项目周边用地性质、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条件,综合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注重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功能使用,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并将雨水控制与景观相结合。 21 6杭州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指引6.1基本要求(1)符合本导则适用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程设计阶段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分项设计。(2)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河湖水系、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建设主体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应结合生态环境、气候及土壤等现状条件与问题,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径流污染或径流流量控制目标,设施布局、竖向等应与排水防涝规划相衔接。(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的各阶段均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平面布局、与园林绿化系统的竖向关系、与排水防涝系统的衔接关系、以及重要节点的构造与做法等内容。(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应与园林、道路交通、给排水、建筑等专业相协调。6.2主要设计流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合理构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资料准备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杭州市各片区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前期资料准备分析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2)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 22 优先考虑使用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废弃土地等用地,借助已有用地和设施,结合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设施为辅,必要时新增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汇水区末端建设人工调蓄水体或湿地。严禁城市规划建设中侵占河湖水系,对于已经侵占的河湖水系,应创造条件逐步恢复。(3)依据规划控制目标根据控规中相关指标要求以及场地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及其组合。(4)方案设计与设施布局应根据排水分区,结合项目周边用地性质、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条件,综合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注重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功能使用,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并将雨水设施与景观相结合。(5)确定设施规模与形式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规模设计应根据水文和水力学计算得出,也可根据模型模拟计算得出。需明确雨水径流控制量、雨水收集回用量、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并确定设施组合形式、设计尺寸、构造设计、构造材料要求等。(6)工程量及投资概算明确总工程量及分项工程量、投资概算和运行成本以及效益预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一般设计流程见图6-1。 23&nb
本文档为【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建哥
教育工作者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7-13
浏览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