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 PDF版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 PDF版含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 PDF版含答案68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24考点一 电场的性质  一、电场的力的性质(一)库仑定律(1)对于两个均匀带电绝缘球体,可以将其视为电荷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2)对于两个带电金属球,要考虑金属球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3)库仑力在r=10-15~10-9m的范围内均有效,但不能根据公式错误地推论:当r→0时,F→∞。其实,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个带电体已经不能再看做点电荷了。 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质量分别...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 PDF版含答案
68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九 静电场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24考点一 电场的性质  一、电场的力的性质(一)库仑定律(1)对于两个均匀带电绝缘球体,可以将其视为电荷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2)对于两个带电金属球,要考虑金属球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3)库仑力在r=10-15~10-9m的范围内均有效,但不能根据公式错误地推论:当r→0时,F→∞。其实,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个带电体已经不能再看做点电荷了。 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质量分别为m1和m2,带电荷量分别是q1和q2,用绝缘线悬挂后,因静电力而使两悬线张开,分别与中垂线方向成α1角和α2角,且两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若α1=α2,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q1一定等于q2B.一定满足q1m1=q2m2C.m1一定等于m2D.必须同时满足q1=q2、m1=m2解析 分别对两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Tsinα1=0;Tcosα1-m1g=0。所以tanα1=Fm1g=kq1q2m1gr2。同理tanα2=Fm2g=kq1q2m2gr2。若α1=α2,则有m1=m2。答案 C(二)电场强度1.场强三个表达式的比较公式适用条件特点定义式E=Fq任何电场某点的场强为确定值,大小及方向与F及q无关决定式E=kQr2真空中的点电荷的电场某点的场强E由场源电荷Q和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r决定关系式E=Ud匀强电场d是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2.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电场线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电场线的特点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处)②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不相切③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④电场线不是电荷的运动轨迹,一般不与运动轨迹重合   如图,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q、+q、-q,则该三角形中心O点处的场强为(  )A.6kqa2,方向由C指向OB.6kqa2,方向由O指向CC.3kqa2,方向由C指向O􀪋􀪋􀪋􀪋􀪋􀪋􀪋􀪋􀪋􀪋􀪋􀪋􀪋􀪋􀪋􀪋􀪋􀪋􀪋􀪋􀪋􀪋􀪋􀪋􀪋􀪋􀪋􀪋􀪋􀪋􀪋􀪋􀪋􀪋􀪋􀪋􀪋􀪋􀪋􀪋􀪋􀪋􀪋􀪋􀪋专题九 静电场69   D.3kqa2,方向由O指向C解析 每个点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都是E=kq(3a/3)2=3kqa2,画出矢量叠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O点处的合场强为E0=2E=6kqa2,方向由O指向C。B项正确。答案 B4.等量同种和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等量同种点电荷等量异种点电荷由O沿中垂线向外场强的变化向外先增大后减小(在O处场强为零)向外逐渐减小(在O处场强最大)由O沿连线到点电荷场强的变化增大增大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A与A′,B与B′场强的关系等大、反向等大、同向电场线分布图   如图所示,M、N为两个固定的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P点放一个静止的负点电荷(重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P到O,可能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B.从P到O,可能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越来越大C.越过O点后,加速度一直变大,速度一直变小D.越过O点后,加速度一直变小,速度一直变小解析 要判断P→O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关键是判断等量同种正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场强变化情况,画出等量同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根据图可以定性看出,中垂线上的场强并非单调变化,而是有一个电场线分布密集区域,即场强应该存在最大值。即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侧场强均先增大后减小。点电荷从P→O的过程中,电场力可能是先变大后变小,加速度随之先变大后变小,也可能电场力一直变小,加速度一直变小,关键是P点位置不确定。不过,在到达O点之前,电场力一直表现为引力,速度一定是一直变大的,在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同理可知点电荷越过O点后的运动情况,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是A、B。答案 AB二、电场的能的性质1.电势高低的判断判断角度判断方法依据电场线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依据电场力做功根据UAB=WABq,将WAB、q的正负号代入,由UAB的正负判断φA、φB的高低依据场源电荷的正负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正电荷周围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电势为负值;靠近正电荷处电势高,靠近负电荷处电势低  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判断角度判断方法依据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依据电势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依据公式由Ep=qφ,将q、φ的大小、正负号一起代入公式,Ep的正值越大电势能越大,Ep的负值越小,电势能越小依据能量守恒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电势能增加  3.电场中的功能关系(1)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如果只有电场力做功,则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动能(Ek)和电势能(Ep)之和保持不变。(3)如果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则电势能和机械能之和保持不变。(4)除电场力之外其他力做正功,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变大;除电场力之外其他力做负功,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变小。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70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R同时在等势面b上,据此可知(  )A.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低B.带电质点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小C.带电质点在P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的小D.带电质点在R点的加速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b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电场线,质点在P处的受力方向如图所示,可知电场线应垂直等势面由c经b至a,所以a的电势最低,选项A错误;质点带负电,且φP<φQ,则EpP>EpQ,故选项B错误;由于质点运动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质点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C错误;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 D三、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UAB=Ed,d为A、B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2)沿电场强度方向电势降落得最快。(3)在匀强电场中U=Ed,即在沿电场线方向上,U∝d。推论如下:①如图甲,C点为线段AB的中点,则有φC=φA+φB2。②如图乙,AB∥CD,且AB=CD,则UAB=UCD。2.E=U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三点妙用(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等差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2)判断电势差的大小及电势的高低:距离相等的两点间的电势差,E越大,U越大,进而判断电势的高低。(3)利用φ-x图像的斜率判断电场强度随位置变化的规律:k=ΔφΔx=Ud=Ex,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200V/mB.2003V/mC.100V/mD.1003V/m解析 设OA中点为C,由UACAC=UCOCO可得C点的电势φC=3V,φC=φB,即B、C在同一等势面上,如图,由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和几何关系知:d=1.5cm。则E=Ud=31.5×10-2V/m=200V/m,A正确。答案 A1.分别放在两个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为d,球的半径比d小得多,分别带有q和3q的电荷量,相互斥力为3F。现用绝缘工具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然后放回原处。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  )A.0B.FC.3FD.4F1.答案 D 根据库仑定律有3F=kq·3qd2,两个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两个小球带电荷量均变为2q,则F′=k2q·2qd2=4F,故D正确。2.(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0)如图所示,直径为L的光滑绝缘半圆环固定在竖直面内,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半圆环的两个端点A、B处,半圆环上穿着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静止时位于P点,PA与AB间的夹角为α。若不计小球的重力,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tan3α=q2q1B.tan2α=q2q1C.tan3α=q1q2D.tan2α=q1q22.答案 A 设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带电荷量为q1的点电荷与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和带电荷量为q2的点电荷与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应满足tanα=F2F1=kq2q(Lsinα)2kq1q(Lcosα)2=q2q1·1tan2α即tan3α=q2q1,故A正确。解题关键 受力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三角 关于工期滞后的函关于工程严重滞后的函关于工程进度滞后的回复函关于征求同志党风廉政意见的函关于征求廉洁自律情况的复函 数关系。3.(2016北京海淀期末,1)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位于M点和N点,它们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已知在M、N连线上某点P处的电场强度为零,且MP=3PN,则(  )A.q1=3q2B.q1=9q2􀪋􀪋􀪋􀪋􀪋􀪋􀪋􀪋􀪋􀪋􀪋􀪋􀪋􀪋􀪋􀪋􀪋􀪋􀪋􀪋􀪋􀪋􀪋􀪋􀪋􀪋􀪋􀪋􀪋􀪋􀪋􀪋􀪋􀪋􀪋􀪋􀪋􀪋􀪋􀪋􀪋􀪋􀪋􀪋􀪋􀪋􀪋􀪋􀪋􀪋􀪋􀪋􀪋􀪋专题九 静电场71   C.q1=13q2D.q1=19q23.答案 B 已知EP合=0,所以kq1MP2=kq2PN2,解得q1=9q2。4.(2017北京海淀期末)(多选)如图所示,M、N为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点电荷,O点是它们之间连线的中点,A、B是M、N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A点距O点较近。用EO、EA、EB和φO、φA、φB分别表示O、A、B三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O等于0B.EA一定大于EBC.φA一定大于φBD.将一电子从O点沿中垂线移动到A点,电场力一定不做功4.答案 BD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在两电荷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上,中点O的场强最大,由O沿中垂线向两侧场强逐渐减小,且中垂线为等势线,故A、C错,B对;因中垂线为等势线,O、A两点电势相等,电势差为零,则将一电子从O点沿中垂线移动到A点,电场力一定不做功,D对。思路点拨 该题易与同种等量电荷间的电场与电势的关系相混淆,所以要加以合理区分。5.(2017北京东城期末,11)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轴,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折线。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在x=d处由静止释放,它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运动。规定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E、加速度a、速度v的正方向,下图分别表示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粒子的加速度a、速度v和动能Ek随x的变化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5.答案 D φ-x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知在x=0的左侧,存在向左的匀强电场,x=0右侧存在向右的匀强电场,故A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qE=ma,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加速度不变,由于粒子带负电,粒子的加速度在x=0左侧为正值,大小不变,在x=0右侧为负值,且大小不变,故B错误;在x=0左侧粒子向右匀加速,在x=0的右侧向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故C错误;在x=0左侧根据动能定理qEx=Ek,在x=0的右侧,根据动能定理可得-qEx=Ek′-Ek,故D正确。6.(2016北京顺义期末,11)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低B.带电粒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的动能大C.带电粒子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D.带电粒子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小6.答案 C 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于带电粒子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指向右下方,根据沿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a的电势最高,c的电势最低,故A错误;根据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可知,若粒子从P到Q运动,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若粒子从Q到P运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故带电粒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的动能小,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故B、D错误;等差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P点电场强度较大,粒子在P点所受电场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也较大,故C正确。思路分析 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即斜向右下方,由于粒子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方向也指向右下方;电势能变化可以通过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线和等势面垂直,且等差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7.(2017北京海淀一模,23)为研究一均匀带正电球体A周围静电场的性质,小明同学在干燥的环境中先将A放在一灵敏电子秤的绝缘托盘上(如图甲所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N1;再将另一小球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一绝缘支架上,使其位于A球的正上方P点,电子秤稳定时的示数减小为N2。已知小球B所带电荷量为-q,且q远小于球A所带的电荷量,球A与球B间的距离远大于两球的半径。(1)根据上述信息,求:①球B对球A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②球A在P点处激发的电场的场强大小E0。(2)现缓慢拉动绝缘细线,使小球B从P点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到Q点,用刻度尺测出P点正上方不同位置到P点的距离x,并采取上述方法确定出该位置对应的电场强度E,然后作出E-x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M点为P、Q连线的中点,x轴上每小格代表的距离均为x0,且为已知量。①根据图像估算P、M两点间电势差UPM的大小;􀪋􀪋􀪋􀪋􀪋􀪋􀪋􀪋􀪋􀪋􀪋􀪋􀪋􀪋􀪋􀪋􀪋􀪋􀪋􀪋􀪋􀪋􀪋􀪋􀪋􀪋􀪋􀪋􀪋􀪋􀪋􀪋􀪋􀪋􀪋􀪋􀪋􀪋􀪋􀪋􀪋􀪋􀪋􀪋􀪋􀪋􀪋􀪋􀪋􀪋􀪋􀪋􀪋􀪋72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②若M、Q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MQ,比较UPM和UMQ的大小,并由此定性说明球A正上方单位长度的电势差随x的变化关系。7.答案 (1)①N1-N2 方向竖直向上 ②N1-N2q(2)见解析解析 (1)①设球A所受重力为G,球B在P点时对球A的吸引力为FP。在没有放置球B时,对于球A根据平衡条件有N1=G放入球B后,对球A根据平衡条件有FP+N2=G所以球B对球A的电场力大小FP=N1-N2方向竖直向上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A对球B的吸引力大小FB=N1-N2因此A球在P点处激发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0=FBq=N1-N2q(2)①因E-x图像中图线与x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势差的大小,所以可用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电势差的量值。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所代表的电势差U0=E010x0P、M两点间E-x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约由22个小正方形面积组成,所以电势差UPM=22U0=22E010x0=22(N1-N2)10qx0②P、M两点间E-x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大于M、Q两点间E-x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所以UPM一定比UMQ大。由E-x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随x的变化情况可知,A球正上方单位长度的电势差随x的增大而变小。考查点 图像分析、场强定义、E与U关系的理解。易错警示 本题中电子秤示数N1、N2反映对球A的支持力。求P点场强大小时应先用牛顿第三定律求出球B在该处受到的电场力,再利用E=Fq求解。8.(2018北京东城二模,23)地球表面附近存在一个竖直向下的电场,其场强大小约为100V/m。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大气中正离子向下运动,负离子向上运动,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电流,这叫做晴天地空电流。地表附近某处地空电流虽然微弱,但全球地空电流的总电流很大,约为1800A。以下分析问题时假设地空电流在全球各处均匀分布。(1)请问地表附近从高处到低处电势升高还是降低?(2)如果认为此电场是由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负电荷产生的,且已知电荷均匀分布的带电球面在球面外某处产生的场强相当于电荷全部集中在球心所产生的场强;地表附近电场的大小用E表示,地球半径用R表示,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请写出地表所带电荷量的大小Q的表达式;(3)取地球表面积S=5.1×1014m2,试计算地表附近空气的电阻率ρ0的大小;(4)我们知道电流的周围会有磁场,那么全球均匀分布的地空电流是否会在地球表面形成磁场?如果会,说明方向;如果不会,说明理由。8.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因在电场的作用下,大气中正离子向下运动,负离子向上运动,则知电场线方向是向下的,故地表附近从高处到低处电势降低。(2)由E=kQR2,得电荷量的大小Q=ER2k。(3)如图,从地表开始向上取一小段高度为Δh的空气层(Δh远小于地球半径R),则从空气层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E·Δh,这段空气层的电阻r=ρ0ΔhS,且I=Ur;三式联立得到ρ0=ESI,将E=100V/m,I=1800A,S=5.1×1014m2代入,得ρ0=2.8×1013Ω·m。(4)方法一:如图,为了研究地球表面附近A点的磁场情况,可以考虑关于过A点的地球半径对称的两处电流I1和I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这两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刚好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所以I1和I2产生的磁场在A点的合磁感应强度为零。同理,地球上各处的地空电流在A点的合磁感应强度都为零,即地空电流不会在A点产生磁场。同理,地空电流不会在地球附近任何地方形成磁场。方法二:因为电流关于地心分布是球面对称的,所以磁场分布也必将关于地心球面对称,这就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磁感线只能沿半径方向;但是磁感线又是闭合曲线。以上两条互相矛盾,所以地空电流不会在地球表面形成磁场。解题关键 熟悉电场基本特点,知道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点电荷场强基本公式,电阻定律等基本知识,能够将具体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考点二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电容器1.对电容的理解(1)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用比值C=QU来定义,但电容的大小与Q、U无关。由公式C=εrS4πkd知,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S和极板间的距离d。(2)Q-U图像的理解􀪋􀪋􀪋􀪋􀪋􀪋􀪋􀪋􀪋􀪋􀪋􀪋􀪋􀪋􀪋􀪋􀪋􀪋􀪋􀪋􀪋􀪋􀪋􀪋􀪋􀪋􀪋􀪋􀪋􀪋􀪋􀪋􀪋􀪋􀪋􀪋􀪋􀪋􀪋􀪋􀪋􀪋􀪋􀪋􀪋􀪋􀪋􀪋􀪋􀪋􀪋􀪋􀪋􀪋专题九 静电场73   如图所示,Q-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ΔQΔU,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或减小)1V所增加(或减小)的电荷量。在Q-U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能。2.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方法(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连接时,电容器两极板间所带电压保持不变;电容器先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2)用决定式C=εrS4πkd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3)用定义式C=QU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4)用E=Ud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解析 静电计指针偏角体现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大小。在做选项所示的操作中,电容器电荷量Q保持不变,C=QU=εrS4πkd。保持S不变,增大d,则C减小,U增大,偏角θ增大,选项A正确,B错误;保持d不变,减小S,则C减小,偏角θ也增大,故选项C、D均错。答案 A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电场,带电粒子将做匀加(减)速直线运动。有两种分析方法:(1)用动力学观点分析:a=qEm,E=Ud,v2-v20=2ad。(2)用功能观点分析: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粒子动能的变化量,qU=12mv2-12mv20。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25d处返回解析 设板间电压为U,场强为E,则E=Ud,由动能定理得mg·32d-qEd=0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后,U不变,d′=23d,则E′=3U2d=32E,设粒子在距上极板x处返回,则mg(d2+x)-qE′x=0联立解得:x=25d,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 D方法技巧 (1)画物理过程分析图:学会画过程分析图有利于理清物理过程,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带电粒子在各段所做的运动:在小孔上方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在电容器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选择解题方法:带电粒子在两段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分段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多过程问题中,初、末位置速度都为零时,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分析更合适、更方便。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1)研究条件: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2)处理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74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①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t=lv0。②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Fm=qEm=Uqmd离开电场时的偏移量:y=12at2=Uql22mdv20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的正切值:tanθ=vyv0=Uqlmdv20(3)两个重要结论:①粒子以一定速度v0垂直射入偏转电场,粒子从偏转电场中射出时,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②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经过相同电场加速,又经过相同电场偏转,其运动轨迹重合,与粒子的带电荷量和质量无关。 下面为一真空示波管的示意图,电子从灯丝K发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经灯丝与A板间的电压U1加速,从A板中心孔沿中心线KO射出,然后进入两块平行金属板M、N形成的偏转电场中(偏转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电子进入M、N间电场时的速度与电场方向垂直,电子经过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已知M、N两板间的电压为U2,两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受到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求电子穿过A板时速度的大小;(2)求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的侧移量;(3)若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P点的上方,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1)设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得eU1=12mv20-0解得v0=2eU1m。(2)电子以速度v0进入偏转电场后,垂直于电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侧移量为y。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t=Lv0,F=ma,F=eE,E=U2d,y=12at2解得y=U2L24U1d。(3)设P点到O点的距离为x,由xy=L+L2L2得x=3y=3U2L24U1d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P点的上方可减小加速电压U1,增大偏转电压U2。答案 (1)2eU1m (2)U2L24U1d (3)减小U1,增大U2。三、示波管的构造和原理1.如果在偏转电极XX′和YY′之间都没有加电压,则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中心,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2.YY′上加的是待显示的信号电压,XX′上是机器自身产生的锯齿形电压,叫做扫描电压,若所加扫描电压和信号电压的周期相同,就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待测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变化的稳定图像。 图(a)为示波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电极YY′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XX′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  )解析 由题图(b)及(c)知,当UY为正时,Y极电势高,电子向Y极偏,在y方向电子从y=0开始向+y方向运动,而此时,UX为负,即X′极电势高,电子向X′极偏,在x方向图形从-x半个周期开始,所以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是B。答案 B1.(2016北京朝阳二模,20)目前的手机触摸屏大多是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导电物质,最外层是一薄层玻璃保护层,夹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作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人体和触摸屏就形成了一个电容器,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器具有“通高频”的作用,于是手指从手的接触点吸走一部分电荷,从而导致有􀪋􀪋􀪋􀪋􀪋􀪋􀪋􀪋􀪋􀪋􀪋􀪋􀪋􀪋􀪋􀪋􀪋􀪋􀪋􀪋􀪋􀪋􀪋􀪋􀪋􀪋􀪋􀪋􀪋􀪋􀪋􀪋􀪋􀪋􀪋􀪋􀪋􀪋􀪋􀪋􀪋􀪋􀪋􀪋􀪋􀪋􀪋􀪋􀪋􀪋􀪋􀪋􀪋􀪋专题九 静电场75   电流分别从触摸屏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信息。在开机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式触摸屏感测手指触摸点的位置是因为手指对屏幕按压产生了形变B.电容式触摸屏感测手指触摸点的位置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C.当手指触摸屏幕时手指有微弱的电流流过D.使用绝缘笔触摸屏幕时也能进行正常操作1.答案 C 由题意知,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人体与触摸屏形成一个电容器,电容器由两个导体组成,所以使用绝缘笔不能进行正常操作,D错误。由题意知,手与触摸屏接触时,有电流通过电极,并且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所以C正确,A、B错误。考查点 获取信息的能力、电容器。思路点拨 “人体和触摸屏就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电容器构造可知,人体相当于电容器的一极板。由“手指从手的接触点吸走一部分电荷”可知手指触摸屏幕时有微电流流过。2.(2018北京海淀一模,18)电容器充电后就储存了能量,某同学研究电容器储存的能量E与电容器的电容C、电荷量Q及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之间的关系。他从等效的思想出发,认为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等于把电荷从一个极板搬运到另一个极板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此他作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随电荷量q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按照他的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q图线的斜率越大,电容C越大B.搬运Δq的电荷量,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近似等于Δq上方小矩形的面积C.对同一电容器,电容器储存的能量E与两极板间电压U成正比D.若电容器电荷量为Q时储存的能量为E,则电容器电荷量为Q2时储存的能量为E22.答案 B 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QU,可知,u-q图线的斜率越大,C越小,A错误。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时,对应的两极板间电压为u,搬动Δq的电荷量,克服电场力做功Δqu,即近似等于图中Δq上方小矩形的面积,B正确。对于同一电容器,能量E=12QU=12CU2,C错误。由E=12QU=Q22C,知D错误。易错警示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E=12QU,U变化,Q也变化,所以E与U不成正比。3.(2018北京丰台二模,19)电流和电压传感器可以测量电流和电压,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拟合出相应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把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下列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充电过程中电荷量与电压、电流与时间关系的是(  )3.答案 A 电容器充电过程中,q=CU,因电容器电容一定,则q-U图线应为正比例图线,C、D项错误。因为电源正极与电容器之间电势差由大变小,直至为0,所以电流i也变小,直至为0,A项正确,B项错误。知识拓展 i-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电容器在时间t内储存或释放的电荷量。充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压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因为q=Cu,所以q-t图像形状与u-t图像相同。4.如图所示,在P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则关于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的时间就越长,获得的速率就越大B.两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就越大,获得的速度就越大C.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答案 C 电子由P至Q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eU=12mv2,得v=2eUm,速度大小与U有关,与距离无关。5.如图甲所示,在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当t=0时,一个电子从靠近N板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经1.0×10-3s到达两板正中间的P点,那么在3.0×10-3s这一时刻,电子所在的位置和速度大小为(  )􀪋􀪋􀪋􀪋􀪋􀪋􀪋􀪋􀪋􀪋􀪋􀪋􀪋􀪋􀪋􀪋􀪋􀪋􀪋􀪋􀪋􀪋􀪋􀪋􀪋􀪋􀪋􀪋􀪋􀪋􀪋􀪋􀪋􀪋􀪋􀪋􀪋􀪋􀪋􀪋􀪋􀪋􀪋􀪋􀪋􀪋􀪋􀪋􀪋􀪋􀪋􀪋􀪋􀪋76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A.到达M板,速度为零B.到达P点,速度为零C.到达N板,速度为零D.到达P点,速度不为零5.答案 D 在1.0×10-3s的时间里,电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1.0×10-3s时电子到达P点,之后板间电压反向,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和原来相反,电子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加速度的大小不变,当t=2.0×10-3s时电子到达M板处,且速度减为零。随后电子将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当t=3.0×10-3s时电子又回到P点,且速度大小与第一次经过P点时相等,而方向相反,故答案为D。6.(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22)如图所示,设电子刚刚离开金属丝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电压为U0。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为d,不计电子所受重力。求:(1)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v0的大小;(2)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沿垂直板面方向的偏转距离Dy;(3)电子从偏转电场射出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答案 (1)2eU0m (2)UL24U0d (3)见解析解析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有eU0=12mv20(2分)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的初速度v0=2eU0m(2分)(2)在偏转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时间Δt=Lv0=Lm2eU0(2分)电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a=eUmd(2分)偏转距离Δy=12a(Δt)2=UL24U0d(2分)(3)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速度vy=aΔt=e2mU0·LUd(2分)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大小v=v20+v2y=2eU0m+eU2L22md2U0。(2分)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θ=vyv0=UL2U0d(2分)解题关键 熟悉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直线加速和偏转运动的基本规律,知道利用分解的方法解决偏转类问题。7.(2018北京西城一模,23)2015年4月16日,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如图甲所示。这种电车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长辫子”和空中供电网,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几十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几公里,刹车和下坡时可把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甲乙  丙(1)图乙所示为超级电容器充电过程简化电路图,已知充电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路中的电阻为R。图丙是某次充电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其中I0、T0均为已知量。a.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学习了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根据图丙所示的i-t图像,定性说明如何求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并求出该次充电结束时电容器所获得的电荷量Q;b.请你说明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什么会逐渐减小;并求出电容器的电容C。(2)研究发现,电容器储存的能量表达式为ε=12CU2,其中U为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C为电容器的电容。设在某一次紧急停车中,在汽车速度迅速减为0的过程中,超级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由U1迅速增大到U2。已知电车及乘客总质量为m,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为C0,动能转化为电容器储存的电能的效率为η。求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v0。7.答案 (1)见解析 (2)C0(U22-U21)mη解析 (1)a.(6分)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在数值上等于i-t图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图丙中每一小格的面积为S0=110I0×110T0=1100I0T0图线下约22小格,面积为S=22S0所以电容器所获得的电荷量Q=22100I0T0=0.22I0T0(说明:21、22、23格均给分)b.(6分)电容器充电时,通过R的电流i=E-UR,U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随着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增大,U也增大,所以电流i减小。充电结束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U=E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QU解得电容C=QE=22I0T0100E􀪋􀪋􀪋􀪋􀪋􀪋􀪋􀪋􀪋􀪋􀪋􀪋􀪋􀪋􀪋􀪋􀪋􀪋􀪋􀪋􀪋􀪋􀪋􀪋􀪋􀪋􀪋􀪋􀪋􀪋􀪋􀪋􀪋􀪋􀪋􀪋􀪋􀪋􀪋􀪋􀪋􀪋􀪋􀪋􀪋􀪋􀪋􀪋􀪋􀪋􀪋􀪋􀪋􀪋专题九 静电场77   (2)(6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20×η=12C0U22-12C0U21解得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v0=C0(U22-U21)mη解题关键 会用类比思想,利用i-t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达电荷量Q。理解电容器充电、储能的原理及过程。8.(2017北京海淀二模,24)光电效应现象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容易直接测量,可以利用转换测量量的方法进行测量。(1)如图甲所示为研究某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当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金属阴极K时,通过调节光电管两端电压U,测量对应的光电流I,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和阴极金属的逸出功W。已知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图像中Uc、Im、入射光的频率ν及普朗克常量h均为已知量。(2)有研究者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如下的测量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方法。研究装置如图丙所示,真空中放置的两个平行正对金属板可以作为光电转换装置。用频率一定的细激光束照射A板中心O,板中心O点附近将有大量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逸出。B板上涂有特殊材料,当电子打在B板上时会在落点处留有可观察的痕迹。若认为所有逸出的电子都以同样大小的速度从O点逸出,且沿各个不同的方向均匀分布,金属板的正对面积足够大(保证所有逸出的电子都不会射出两极板所围的区域),光照条件保持不变。已知A、B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电子所带电荷量为e,电子所受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①通过外接可调稳压电源给A、B两极板间加上一定的电压,A板接电源的负极,由O点逸出的电子打在B板上的最大区域范围为一个圆形,且圆形的半径随A、B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化而改变。通过实验测出了一系列A、B两极板间的电压值U与对应的电子打在B板上的最大圆形区域半径r的值,并画出了如图丁所示的r2-1U图像,测得图线的斜率为k。请根据图像,通过分析计算,求出电子从A板逸出时的初动能;②若将A板换为另一种金属材料,且将其与可调稳压电源的正极连接,B板与该电源的负极连接,当两极板间电压为U0时,电子打在B板上的最大区域范围仍为一个圆,测得圆的半径为R。改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大小,发现电子打在B板上的范围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使B板上没有电子落点的痕迹,试通过计算分析两金属板间的电压需满足什么条件?8.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题中图乙可知,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为Uc,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eUc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阴极金属的逸出功W=hν-eUc(2)①打在电子分布区域边缘的电子,其初速度方向平行于A板表面,做匀变速曲线(类平抛)运动。设两板间的电压为U,电子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0,在两板间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飞行时间为t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1=eUdm对于垂直于极板方向的运动有d=12a1t21电子分布圆形区域的半径为r=v0t1联立上述三式可解得r2=4d2eU·12mv20即r2=4d2Eke·1U,所以r2-1U图像中的k=4d2Eke因此初动能Ek=ke4d2②电子在两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a2=eU0dm设打在落点区域边缘的电子从O点射出时沿垂直极板方向的速度为vy,平行极板方向的速度为vx,电子在两极板间运动的时间为t2,落点区域边缘处电子到达B板上时速度方向平行于B板。则沿垂直极板方向上有v2y=2a2dvy=a2t2沿平行极板方向上有R=vxt2从O点逸出光电子的速度vm=v2x+v2y联立上述四式可解得,电子的初动能Ekm=12mv2m=eU0(1+R24d2)设沿垂直极板方向射出的电子刚好不能达到B板时两板间的电压为Um,根据动能定理有Ekm=eUm解得Um=U0(1+R24d2)为使B板上没有电子落点的痕迹,则两金属板间的电压应满足的条件是U1>U0(1+R24d2)考查点 光电效应、类平抛运动过程临界条件的分析。思路分析 (1)由图像可读出遏止电压Uc,与最大初动能建立关系。(2)打到最远点的电子是类平抛出去的电子。(3)朝各个方向打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相同,B板上没有电子的痕迹的临界条件是:垂直极板方向射出的电子到达B板时速度刚好减到零。􀪋􀪋􀪋􀪋􀪋􀪋􀪋􀪋􀪋􀪋􀪋􀪋􀪋􀪋􀪋􀪋􀪋􀪋􀪋􀪋􀪋􀪋􀪋􀪋􀪋􀪋􀪋􀪋􀪋􀪋􀪋􀪋􀪋􀪋􀪋􀪋􀪋􀪋􀪋􀪋􀪋􀪋􀪋􀪋􀪋􀪋􀪋􀪋􀪋􀪋􀪋􀪋􀪋􀪋78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33方法一 静电场中的图像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主要类型(1)v-t图像;(2)φ-x图像;(3)E-x图像。二、应对策略(1)v-t图像:根据v-t图像中速度的变化、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即加速度大小的变化),确定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力的大小变化情况,进而确定电场的方向、电势的高低及电势能的变化。(2)φ-x图像:①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φ-x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电场强度为零处,φ-x图线存在极值,其切线的斜率为零。②在φ-x图像中可以直接判断各点电势的大小,并可根据电势大小关系大致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③在φ-x图像中分析电荷移动时做功的正负,可用WAB=qUAB分析WAB的正负,然后作出判断。(3)E-x图像:根据给出的E-x图像,确定E的方向,再在草纸上画出对应电场线的大致方向,根据E的大小变化,确定电场的强弱分布。 如图(a),直线MN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b是线上的两点。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粒子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Wa、Wb,不计重力,则有(  )A.φa>φbB.Ea>EbC.Ea<EbD.Wa>Wb解析 由题图(b)知粒子从a到b,v增大,a减小,由a=Eqm知Ea>Eb,故B正确,C错误;对粒子由W=q(φa-φb)=Wa-Wb=ΔEk,且ΔEk>0,q<0,知φa<φb,Wa>Wb,故A错误,D正确。答案 BD 在x轴上存在与x轴平行的电场,x轴上各点的电势随x点位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x1~x1之间为曲线,且关于纵轴对称,其余均为直线,也关于纵轴对称。下列关于该电场的论述正确的是(  )A.x轴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B.从-x1到x1场强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大于在-x1点的电势能D.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大于在-x2点的电势能解析 φ-x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场强度的大小,故x轴上的电场强度大小不相等,故A错误;从-x1到x1,φ-x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故场强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由图可知,x1、-x1点的电势相等,-x2点的电势大于-x1点的电势,故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x1点的电势能等于在-x1点的电势能,在-x1点的电势能小于在-x2点的电势能,故C、D错误。答案 B1-1有一静电场,其电势随x坐标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若将一带负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释放,电场中P、Q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mm、4m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将沿x轴正方向一直向前运动B.粒子经过P点与Q点时,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粒子经过P点与Q点时,动能相等D.粒子经过P点与Q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功率相等1-1答案 C 根据题中的φ-x图像,画出电场强度E随x的变化图像及粒子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粒子在P、Q两点时的加速度满足aP=2aQ,则B错误;由φ-t图像和动能定理知,粒子经过P、Q两点时速度相等,动能相等,则C正确;粒子在P、Q两点时的功率P=Eqv,因电场强度不相等,故功率不同,则D错误。1-2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势最低B.x2点的电势最高C.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D.x1和x3两点的电势相等2-2答案 C 电势高低与场强大小无必然联系。O点场强为0,电势不一定最低,A错。x2点是场强正向最大的位置,电势不是最高,B错。将电荷从x1移到-x1可由题图知电场力做功为零,故两点电势相等,而把电荷从x1移到x3电场力做功不为零,C对,D错。􀪋􀪋􀪋􀪋􀪋􀪋􀪋􀪋􀪋􀪋􀪋􀪋􀪋􀪋􀪋􀪋􀪋􀪋􀪋􀪋􀪋􀪋􀪋􀪋􀪋􀪋􀪋􀪋􀪋􀪋􀪋􀪋􀪋􀪋􀪋􀪋􀪋􀪋􀪋􀪋􀪋􀪋􀪋􀪋􀪋􀪋􀪋􀪋􀪋􀪋专题九 静电场79   方法二 用等效法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重力场的复合场中的运动  等效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等效为一个熟知的物理模型或问题的方法。例如我们学习过的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合运动与分运动等都体现了等效法。常见的等效法有“分解”“合成”“等效类比”“等效替换”“等效变换”“等效简化”等,利用等效法可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重力场组成的复合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类重要而典型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若采用常规方法求解,过程复杂,运算量大。若采用“等效法”求解,则能避开复杂的运算,过程比较简捷。先求出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将这个合力视为一个“等效重力”,将a=F合m视为“等效重力加速度”,再将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规律迁移到等效重力场中分析求解即可。 如图所示,一条长为L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将它置于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使细线竖直拉直时将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偏角α=60°时,小球速度为0。(1)求:①小球带电性质;②电场强度E。(2)若小球恰好完成竖直圆周运动,求小球的初速度vA的大小(可含根式)。解析 (1)①根据电场方向和小球受力情况可知小球带正电。②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速度等于零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0=EqLsinα-mgL(1-cosα)解得E=3mg3q。(2)将小球的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作为小球的等效重力G′,则G′=233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角偏向右下方。若小球恰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等效最高点有mv2L=233mg12mv2-12mv2A=-233mgL(1+cos30°)联立解得vA=2(3+1)gL。答案 (1)①带正电 ②3mg3q (2)2(3+1)gL2-1一个带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  )A.小球不能过B点B.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C.小球通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的压力不为0D.以上说法都不对2-1答案 B 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则mg=mv21R,mg(h-2R)=12mv21;加匀强电场后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mg-qE)(h-2R)=12mv22,联立解得mg-qE=mv22R,满足小球恰好通过B点的临界条件,选项B正确。2-2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珠子,现在圆环平面内加一个匀强电场,使珠子由最高点A从静止开始释放(AC、BD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要使珠子沿圆弧经过B、C刚好能运动到D。(1)求所加电场的场强最小值及所对应的场强的方向;(2)当所加电场的场强为最小值时,求珠子由A到达D的过程中速度最大时对环的作用力大小;(3)在(1)问电场中,要使珠子能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在A点至少使它具有多大的初动能?2-2答案 (1)见解析 (2)322+1æèçöø÷mg (3)2-12mgr解析 (1)根据题述,珠子运动到BC弧中点M时速度最大。作过M点的直径MN,设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为F,则其方向沿NM方向,分析珠子在M点的受力情况,由图可知,当F电垂直于F时,F电最小,最小值F电min=mgcos45°=22mgF电min=qEmin解得所加电场的场强最小值Emin=2mg2q,方向沿过M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左上方。(2)当所加电场的场强为最小值时,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为F=mgsin45°=22mg把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看做是等效重力对珠子由A运动到M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80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Fr+22ræèçöø÷=12mv2-0在M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F=mv2r联立解得FN=322+1æèçöø÷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珠子对环的作用力为FN′=FN=322+1æèçöø÷mg。(3)N点为等效最高点,只要珠子能到达N点,就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珠子由A到N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Fr-22ræèçöø÷=0-EkA解得EkA=2-12mgr。􀪋􀪋􀪋􀪋􀪋􀪋􀪋􀪋方法三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  一、试题类型此类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1)粒子做单向直线运动(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2)粒子做往返运动(一般分段研究);(3)粒子做偏转运动(一般根据交变电场特点分段研究)。二、突破策略(1)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抓住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①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②功能关系。 如图(a)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A.0<t0<T4B.T2<t0<3T4C.3T4<t0<TD.T<t0<9T8解析 设粒子的速度方向、位移方向向右为正。依题意得,粒子的速度方向时而为负,时而为正,最终打在A板上时位移为负,速度方向为负。作出t0=0、T4、T2、3T4时粒子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由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粒子通过的位移,则由图像可知0<t0<T4,3T4<t0<T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大于零;T4<t0<3T4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小于零;当t0>T时情况类似。因粒子最终打在A板上,则要求粒子在每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应小于零,对照各选项可知只有B正确。答案 B点评 本题物理情境简单,但隐含条件较多。如打在A板上时速度方向为向左,位移方向为向左,做此类题目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另外,速度-时间图像的合理应用,可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 如图甲所示,热电子由阴极飞出时的初速度忽略不计,电子发射装置的加速电压为U0,电容器板长和板间距离均为L=10cm,下极板接地,电容器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也是L=10cm,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接一交变电压,上极板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每个电子穿过平行板的时间都极短,可以认为电压是不变的)求:(1)在t=0.06s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何处。(2)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有多长?解析 (1)电子经电场加速满足eU0=12mv2经电场偏转后侧移量y=12at2=eU偏2mLLv()2所以y=U偏L4U0,由图知t=0.06s时刻U偏=1.8U0,所以y=4.5cm设打在屏上的点距O点距离为Y,满足Yy=L+L/2L/2所以Y=13.5cm即t=0.06s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O点上方距O点13.5cm处。(2)由题知电子侧移量y的最大值为L2,所以当偏转电压超过2U0,电子就打不到荧光屏上了,所以荧光屏上电子能打到的区间长为3L=30cm。答案 (1)见解析 (2)30cm􀪋􀪋􀪋􀪋􀪋􀪋􀪋􀪋􀪋􀪋􀪋􀪋􀪋􀪋􀪋􀪋􀪋􀪋􀪋􀪋􀪋􀪋􀪋􀪋􀪋􀪋􀪋􀪋􀪋􀪋􀪋􀪋􀪋􀪋􀪋􀪋􀪋􀪋􀪋􀪋􀪋􀪋􀪋专题九 静电场81   3-1如图所示,A、B两导体板平行放置,在t=0时将电子从A板附近由静止释放(电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分别在A、B两板间加四种电压,它们的UAB-t图线如选项图所示。其中可能使电子到不了B板的是(  )3-1答案 B 加A图电压,电子从A板开始向B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定能到达B板,故A不符合题意;加B图电压,电子开始向B板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做反向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由对称性可知,电子将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有可能到不了B板,故B正确;加C图电压,电子在一个周期内先匀加速,再匀减速到零,所以电子一直向前运动,可知一定能到达B板,故C不符合题意;加D图电压,可以知道电子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一直向前运动,一定能到达B板,故D不符合题意。3-2(多选)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度v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0~T3时间内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关于微粒在0~T时间内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末速度大小为2v0B.末速度沿水平方向C.重力势能减少了12mgdD.克服电场力做功为mgd3-2答案 BC 由题意知qE0=mg,所以T3~2T3与2T3~T时间内微粒的加速度等大反向,大小都等于g。T3~2T3时间内微粒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末速度vy1=g·T3,竖直位移y1=12gT3()2,在2T3~T时间内微粒的竖直末速度vy2=vy1-g·T3=0,竖直位移y2=vy1·T3-12gT3()2=12gT3()2,所以y1=y2=d4,微粒克服电场力做功W=q·2E0·d4=2mgd4=12mgd,在重力作用下微粒的竖直位移为d2,其重力势能减少了12mgd。综上可知A、D错误,B、C正确。􀪋􀪋􀪋􀪋􀪋􀪋􀪋􀪋􀪋􀪋􀪋􀪋􀪋􀪋􀪋􀪋􀪋􀪋􀪋􀪋􀪋􀪋􀪋􀪋􀪋􀪋􀪋􀪋􀪋  对称法在解决电场问题中的应用1.借助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电势)模型,利用对称性来求解 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势最低B.x2点的电势最高C.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D.x1和x3两点的电势相等解析 通过分析E-x图像和电场的对称性,我们可借助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分布模型来解决问题。题图中电场分布特点与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场分布特点相同,由于可能是等量正电荷或等量负电荷,所以O点电势可能最高也可能最低,A、B错误;O点到x1与到-x1两点的距离相等,根据对称性知两点电势相等,所以C正确;x1和x3两点到O点的距离不相等,故两点电势不相等,D错误。答案 C  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借助相应模型,再利用等量同(异)种点电荷电场分布的对称性来求解。现将等量点电荷电场、电势分布规律归纳如下:1.1两等量正电荷对称分布在x轴上,其连线上E-x和φ-x图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图1图21.2两等量异种电荷对称分布在x轴上,其连线上E-x和φ-x图像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82   5年高考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图3图41.3两等量同种电荷对称分布在x轴上,其连线的中垂线上E-y和φ-y图像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1.4两等量异种电荷对称分布在x轴上,其连线的中垂线上E-y和φ-y图像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模型应用: 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位于x轴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正确描述电势φ随位置x变化规律的是图 (  )解析 利用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电势分布的对称性比较容易得到答案A。答案 A2.利用对称性求解非点电荷电场问题均匀带电薄板、均匀带电细杆等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无法直接求解,解决这类题目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电场的对称性。 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     。(静电力常量为k)解析 题目中要求带电薄板产生的电场,根据中学物理知识仅能直接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无法直接求带电薄板产生的电场;但由Ea=0,可以利用E板=-E+q来间接求出带电薄板在a点的场强,然后根据题意利用对称性得到答案。在电场中a点:Ea=E板-E+q=0,得E板=-E+q=-kqd2板上的电荷在a、b两点的电场相对带电薄板对称,故带电薄板在b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kqd2,方向水平向左。答案 kqd2 向左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C.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D.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解析 由于无法直接求均匀带电细杆产生的电场,但可以利用对称性在ab杆上P1的右边取a点关于P1的对称点a′,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aa′段所带电荷不论电性如何,在P1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为零。则ab杆所带电荷在P1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实质上就等于a′b段所带电荷在P1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显然a′b段在P2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其在P1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而aa′段所带电荷在P2处亦将产生电场,故ab杆在P2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E2大于在P1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E1,且不论电性如何,两电场强度方向必相反。答案 D从以上两道例题中可以看出:从对称性的角度去考虑,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解决非点电荷电场问题。规律应用: 已知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球面AB上,球面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如图所示,M位于CD轴线上球面外侧,且OM=ON=L=2R。已知M点的场强为E,则N点的场强为(  )􀪋􀪋􀪋􀪋􀪋􀪋􀪋􀪋􀪋􀪋􀪋􀪋􀪋􀪋􀪋􀪋􀪋􀪋􀪋􀪋􀪋􀪋􀪋􀪋􀪋􀪋􀪋􀪋􀪋􀪋􀪋􀪋􀪋􀪋􀪋􀪋􀪋􀪋􀪋􀪋􀪋􀪋􀪋􀪋􀪋􀪋􀪋􀪋􀪋􀪋􀪋􀪋􀪋􀪋专题九 静电场83   A.EB.kqL2C.kqL2-ED.kq2R2-E解析 再补上一个与题图对称的带电荷量为q的半球面,根据对称性可知,这个新的半球面在N点的场强E1=E,根据点电荷电场公式可以求得整个球面在N点的场强为:E2=kq4R2。则原来带电球面在N点的场强为:EN=E2-E1=kq4R2-E=kqL2-E。答案 C综上所述,利用点电荷与非点电荷电场(电势)的对称性分布特点来分析相关问题,往往可以使问题变得更为简单。[本文摘自《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3期(上半月),有删改,作者:庄志辉]􀪋􀪋􀪋􀪋􀪋􀪋􀪋􀪋
本文档为【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卷B版)教师用书:专题九 静电场 PDF版含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9-03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