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原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及译文

举报
开通vip

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原文及译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大学原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原文及译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明白这就是做学问的根本道理,也就进入了智慧的最高境界。【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要使意念真诚,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而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就如同喜欢美丽的女子一样喜欢善良,一切都发自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意念真实,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规行矩步。普通的人在平时独处时做坏事,可以无恶不作;看见诚实的君子就会内心不安,尽量掩饰,假装在做好事。其实别人看他,就像看清他的肝脏和肺脏一样,一目了然,这种欺骗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是什么样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的也会是那样,所以君子必然十分谨慎地对待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曾参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双眼睛注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使房屋华丽;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让人格高尚。心胸宽广开朗的人,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倜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倜兮者,恂T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译文】《诗经》里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地方,嫩绿的竹子茂盛润泽。那富有文采的君子卫武公,他研究学问如锉骨器那样严谨、一丝不苟;他修身就象琢磨玉器那样精细,精进不止。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品德光明显扬。这样的人,叫人终身难忘啊〜”诗中所说的“如切如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要精心求学;“如琢如磨”,是指自我修身的精神;"瑟兮倜兮”,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赫兮喧兮”,是指他仪表非常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是指他具有君子的美好品德,德性达到了至善的境界,故而黎民百姓都难以忘记。【原文】《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译文】《诗经》说:“唉,前代君王的德行真是让人难忘啊〜”那是因为君王们崇敬品德高尚的前代贤王,热爱创立基业的前代亲人,黎民百姓也享受到遗留下来的安乐,获得遗留下来的利益。因此,这也是前代贤王永垂青史而不被人们遗忘的道理之所在。【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译文】《康诰》里说:“能够有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里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阐明美德的光明使命。”《帝典》里也说:“能够使伟大崇高的德性显明。”这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上都是说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弘扬光明正大的意思。【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译文】商汤时的青铜器盘上刻的警辞说“如果能在一天内洗净自己身上的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弃旧图新。每日不间断、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康诰》里说:“激励商汤的遗民,使他们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诸侯国,但由于文王秉承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终能时刻保持朝气蓬勃的生机。”因此,那些君王在新民方面,总是时时处处用尽心力,尽可能地达到至善的境界。【原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译文】《诗经》说:“京都及其方圆千里,许多老百姓都愿在那里居住。”《诗经》又说:“黄鸟鸣叫着‘缗蛮’,栖息在那多树的山冈上。”孔子读了这两句诗感慨地说:“唉,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里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他的言行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他的言行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他的言行要符合孝道;做父亲的,他的言行要体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坚守信义。【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译文】孔子说:“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译文】为什么说修养个人的生活在于把自己的心安放端正呢,心里有愤怒,心就不能安放端正;心里有恐惧,心就不能安放端正;心里受着喜好的牵累,心就不能安放端正;心里有忧患,心就不能安放端正。端正虚静的心不在了,就会对事物视而不见,对声音听而不闻,吃东西也不知道它的味道。这就是为什么修养个人的生活在于把心安放端正的原因。【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译文】之所以说处理好家族关系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近相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鄙视;对于自己敬畏的人往往会有偏颇;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私;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父母大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错误,贪得无厌的人不会满足自己庄稼长得好。”这就是说不修好自身的品德,就不能处理好家族关系的道理。【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译文】之所以说要治理国家必须先能处理好自己的家族关系,这是因为如果连自己的家族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而想去管教好别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在家里也能够实行治理邦国教化的成效。因为对父母孝顺的品德也就是侍奉君主的品德;对兄长恭敬的品德就是服从上级的品德;对子女慈爱的道德也就是父母官对黎民百姓慈爱的道德。《康诰》里说:“保护老百姓就如同爱护婴儿一样。”这就是要求诚心实意去努力保护,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出嫁的女人啊〜一个家族实行仁爱相亲,整个邦国也会兴起仁爱相亲;一个家族兴起谦让,整个邦国也会兴起谦让;一个君王如果贪婪暴戾,整个邦国就会群起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能损坏整件事情,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实行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先应该要求自己,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先应该去掉自身的恶习,而后才能去批评别人,使之改恶从善。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能处理好自己的家族关系。《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合家老少喜盈盈。”只有先使一个家族的人和睦相亲,而后才能让一国的人都和睦相亲。《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君王的礼仪没有差错,才能成为四方各国的表率。”作为父亲的讲慈爱,作为儿子的讲孝顺,作为兄长的讲友爱,作为弟妹的讲恭敬,只有使他们的言行足以符合道德准则,然后整个邦国的四方百姓才会效仿。这些都说明了要治理国家必须先会处理好家族关系的道理。【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译文】之所以说天下太平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长辈;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原文】《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君王啊,是老百姓的父母。”君王就喜欢老百姓所喜欢的,厌恶老百姓所厌恶的,这才是天下百姓的父母。《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岩石耸立。权势显赫的尹太师,百姓目光都注视着你。”掌握着国家大权的人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所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应当认识到守住天命、永保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译文】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了美德,就会拥有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拥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获得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会有开支。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因此,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富不依据道理肆意搜刮进来,终究也会被别人用违背道理的手段掠夺出去。《康诰》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重耳的舅舅子犯教晋文公回答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亲族当作宝。”《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臣子,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从内心喜欢。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对国家而言也实在是太危险了〜”因此,只有那有仁德的君王,才会把这种嫉贤妒能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与贤能的人同住在中原大地。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要具有道德上起示范作用的道理,就必须以忠诚仁义的态度才能获得它,反之,如果骄恣放纵的态度,就会失去它。【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译文】创造财富有条重要的原理:生产的人多,消耗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快,消费的人节省。这样做才能使国家的财富经常充足。具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的德行,没有仁德的人却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听说过君王好仁乐义,而臣子却不喜爱忠义的道理;没有听说过下面的臣子爱好仁义,而不能帮助君王完成其事业的道理。没有听说过国库里存有财富,而财富不属于国君所有的道理。孟献子说:“拥有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应该再去计较养鸡养猪之类的琐事;能够享用凿冰祭祀的卿大夫,就不应该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应该要去收养那些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的主意,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即使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这说明治理国家不应以追逐财富为利益,而应以崇尚仁义为利益的道理。
本文档为【大学原文及译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白学芝
热爱爱问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2-23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