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_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

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_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

举报
开通vip

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_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 2000 年民族音乐学论坛: 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 汤亚汀   今年 5 月 25 日, 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 “2000 年民族音乐学论坛”上, 由郑苏博士宣 讲 了 哈 佛 大 学 音 乐 系 谢 勒 梅 ( Kay K1Shelem ay) 教授的专题报告, 介绍北美民 族音乐学自 1985 年以来近 15 年的状况及专 著。因谢氏报告电传文本是提纲式的, 故笔者 只能以本人理解与所掌握书目充实之, 但仍 保持原报告三大部分的框架。 北美民族音乐学研究现状 谢氏认为, 很难描述北美民族音乐学现 状, ...

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_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
2000 年民族音乐学论坛: 谢勒梅专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解读 汤亚汀   今年 5 月 25 日, 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 “2000 年民族音乐学论坛”上, 由郑苏博士宣 讲 了 哈 佛 大 学 音 乐 系 谢 勒 梅 ( Kay K1Shelem ay) 教授的专题报告, 介绍北美民 族音乐学自 1985 年以来近 15 年的状况及专 著。因谢氏报告电传文本是提纲式的, 故笔者 只能以本人理解与所掌握书目充实之, 但仍 保持原报告三大部分的框架。 北美民族音乐学研究现状 谢氏认为, 很难描述北美民族音乐学现 状, 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或主宰的理论可以 令人满意地涵盖整个领域。而这种多样性正 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尽管如此, 她还是归纳出 三方面的特点: 一、多学科性 北美民族音乐学长期以 来在诸学科中处于一种“临界”(L im ina l) 状 态, 即处于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 地带。按黑格尔的区分,“人文学科专注于对 人类文化中的产品 (美术、音乐、文学、哲学、 宗教) , 而社会科学则专注于人类生活的方 式, 包括其创造活动。”按梅里亚姆 (1964) 的 解释,“民族音乐学家事实上把音乐科学化”。 但他不是按人文学者所熟悉的术语讨论艺术 产品, 而是寻求艺术行为和产品的知识及其 中的规律性。 民族音乐学也一直占据着历史音乐学和 人类学的中间地带, 但又是不同于这两门学 科的独立的思想领域。“(历史)音乐学家很少 更广泛地研究作为人类现象的音乐, 仅对西 方文化中的音乐作有限的研究。其他民族的 音乐有时作为 (西方) 音乐史进程中的引言, 或音乐中‘原始的’例子, 按所谓的进化论组 织起来。有时也用来支持西方音乐学家所谓 音乐起源的理论”(M erriam , 1964)。 人类学为民族音乐学提供了方法论, 音 乐材料则是民族音乐学家力图记录和理解 的。梅里亚姆 (1964)认为, 民族音乐学要融合 音乐学与民族学——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两种不同的研究领域。内特尔 (1992)认为, 在 民族音乐学创立的前 30 年, 人类学的方法主 要指民族志、统计学与符号学。同时他还以 “人类学与音乐”呼应拉恩 (John L ahn)的“人 类学与音乐理论”, 以取代梅氏的“人类学与 音乐学”的学科构架 (见汤, 1991)。 除人类学外, 民族音乐学还跨学科地吸收 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 如语言学、社会学 (流行音乐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理论。因 而有多方面的学术渊源和强烈的跨学科纽带。 二、民族志方法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同 人类学联手的一个主要领域即是民族志的方 法。这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在人类学与音乐 学术之间最成功、最有创造性的学术领域。 谢氏还提出了学科名称问题, 她认为, 也 许可将我们的学科称作真正的“人类音乐学” (an th rom u sico logy)。Gu ilbert Chase 曾建议 用“文化音乐学 (cu ltu ra l m u sico logy)。注意 笔者 1991 年类似的提法, 所用英文是 an th ropom u sico logy。 另一种可选用的名称是西格 (A n thony Seeger ) 所建议的“音乐的人类学”(m u sica l an th ropo logy ) , 探索“音乐表演如何创造了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Seeger, 1987)西格研究音乐中所反映的社会, 同梅里 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an th ropo logy of m u sic) 方法——研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音乐——正 48 《音乐研究》 (季刊) 好逆向。 三、“家里”的民族音乐学、流行音乐和跨 国音乐研究 美国民族音乐长期以来主要研 究欧洲和北美以外的音乐, 使该学科同陌生 的文化紧密相连, 以异国文化为特征, 以差异 (d ifference)为理论框架。近来这一视角受到 质疑, 如有学者批评所谓的文化与地域的同 态性 ( isom o rph ism ) , 即音乐不仅局限于单一 地域, 音乐的涵义也不止一个地理来源, 如对 流行风格和跨国风格愈来愈多的研究。最近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一直在重新思考文化既能 涵盖、又有局限的概念 (即世界文化的普同性 和特异性的关系)。 同时, 他们从国外的田野撤回来, 转而研 究自己国家的各种文化的音乐即所谓的“家 门口的民族音乐学”( ethnom u sico logy at hom e)。内特尔 (1992)认为, 这是因为城市人 类学的发展, 接受流行音乐为合法研究领域, 以及关注游离于各文化间、各民族间、各社会 间移民及其音乐等倾向所致。 对静态的封闭的地方文化研究, 转变成 为对动态的开放的跨文化的研究。如M ark Slob in ( 1992a ) 所说的“音乐文化的流动 (f low )”,“世界音乐是一系列流动的、连锁的 风格、曲目与实践, 地域上能伸能缩, 而不再 是一系列历史、地理渊源单一的有界实体。 在这一部分最后, 谢氏以书目概括出民 族音乐学六种研究。她认为, 许多研究在带来 重大的新思想和新题材的同时, 也都保存了 一些传统因素, 因此无法加以截然区分。而有 些研究则是跨越几个类别的, 故互有重叠 (为 阅读方便起见, 笔者妄自将书目粗粗归入各 大类中)。 11 传统领域 (笔者认为可称作各国音乐 的民族志) : 《非洲节奏》(Kofi A gaw u, 1995) ,《埃及 之声: 女歌唱家乌姆库尔图姆, 阿拉伯之歌以 及 20 世纪埃及社会》(V irg in ia D an ielson, 1997) ,《南非的夜歌、表演、权力及实践》(V eit E rlm ann, 1996)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 苏菲派音乐: 宗教歌曲“卡瓦利”的声音、背景 和意义》(R egu la B 1Q u resh i, 1986) ,《马来西 亚雨林中的治疗之声: 特米尔人的音乐与医 学》(M arina Ro sem an, 1991) ,《苏亚人为什 么歌唱? 一个亚马孙民族音乐的人类学》 (A n thony Seeger, 1987) ,《加美兰: 中爪哇的 文化互动与音乐发展》(Sum arsam , 1992)。 21 新领域, 包括国内的领域 (如移民与 音乐) : 《牢笼之歌与自由之歌: 音乐与越南难民 的经历》(A dela ida R eyes, 1999) ,《亚文化的 声音: 西方小音乐文化》(M ark Slob in, 1993) ,《远离寂静: 秘鲁高原的音乐与城市移 民的经历》(T hom as T u rino, 1993)。 31 跨民族研究, 以当地—全球的联系为 特征 (包括一种民族音乐如何扩展到全球这 样的研究, 如下书目中的“苏克”音乐) : 《“两条小河流经之地”: 以色列德国犹太 人社区的音乐》(Ph ilip V 1Boh lm an, 1989) , 《苏克音乐: 西印度群岛的世界 音 乐》 (Jocelyne Gu ilbau lt, 1993)。 41 流行音乐研究: 《猎人节: 海地的猎物、流行音乐及权力 之节日》(Gage A verill, 1997) ,《用爵士乐思 维: 无限即兴的艺术》( Pau l F1Berliner, 1994) ,《盒带文化: 印度北方的流行音乐与技 术》(Peter M anuel, 1993) ,《说些什么: 爵士 乐的即兴与互动》( Ingrid M on son, 1996) , 《与魔鬼同跑: 重金属音乐的权力、社会性别 与疯狂》(Robert W alser, 1993) ,《“居居” ( ju ju) : 一种非洲流行音乐的社会史与民族 志》(Ch ristopher W aterm an, 1990)。 51 妇女与音乐: 音乐与社会性别这一更 广泛的问题: 582000 年 12 月 第 4 期  《生成歌曲: 普雷斯帕地区阿尔巴尼亚人 婚 礼 的 歌 唱 与 主 观 情 感 性》( Jane C1Sugarm an, 1997) ,《歌曲的痕迹: 印第安肖 肖尼部落五位妇女的音乐经历》(Jud ith V ander, 1988)。 61 对机构的研究, 包括对西方艺术音乐 的研究: 《音乐、才能与表演: 一所音乐学院的文 化体系》(H en ry K ingsbu ry, 1988) ,《腹地漫 游: 对音乐学校的民族音乐学反思》(B runo N ett l, 1995)。 (以上六项都可归入“差异”这一后现代 理论框架内, 即依次为A 1 非西方音乐与西 方音乐的差异, B 1 和C1 移民亚文化与宗主 国主宰文化的差异,D 1 流行音乐与艺术音乐 的差异, E1 女性音乐与男性音乐的差异, F1 民族音乐学内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西方 艺术音乐研究——的差异。) 世界音乐文化视角中的音乐 一、音乐生活的多样性与城市民族音乐 学 文化生活、音乐生活的多样性是北美的 一大特征, 这大多是由其移民所造成的。只是 在 20 世纪最后 25 年,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才 充分认识到这种多样性。起初学者开始研究 所谓的“少数族群社区”的音乐, 这个领域在 城市民族音乐学这一发展中的亚学科里起到 了重要作用。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孤立的音乐 (在移民社区内) 将旧有特点保存到何种程 度, 它们接触异乡音乐或置于新的文化- 社 会背景时, 又怎样变化”(N et t l, 1992)。不同 群体及其音乐并存、相互影响, 形成了快速现 代化的城市音乐文化的一大特征。城市民族 音乐学 (u rban ethnom u sico logy)研究城市各 种音乐的相互关系, 比较各种文化中音乐分 类的差异。除了城市音乐民族志、音乐生活、 音乐产品、音乐制造者和消费者、音乐行为, 还研究音乐在城市的变化, 以及一些实用的 问题, 如面临现代化如何维持传统, 城市学校 的音乐教育等 (N et t l, 1978)。 有趣的是, 历史音乐学历来一直全力进 行城市研究, 但却并不经常声明这一方法 (因 城市一直是西方作曲家、表演家活动的中心, 故历史音乐学一直以城市为其背景)。 随着转而研究城市中不同的少数族群的 音乐传统, 人们开始承认: (1) 国内存在着多 元性的文化 (即 Slob in 所谓的亚文化) ; (2) 存在着跨族群、跨社会——经济、跨不同世代 的通俗音乐和媒体音乐 (即 Slob in 所谓的工 业跨文化) ; (3)所有这些传统相互存在关系、 也同国外各种音乐发生关系 (即 Slob in 所谓 的移民跨文化) (Slob in, 1992a)。今天, 民族 音乐学家在研究中, 很少有人不考虑全球音 乐文化这一更广泛的背景的 (音乐是在地域 中流动的文化, 可从某一地方流动到更大的 区域、乃至跨区域而传遍全球。如上书目中的 “苏克音乐”, 原是西印度群岛一个岛上的音 乐, 通过媒体传遍加勒比海地区, 并远至欧 洲、非洲 (Slob in, 1992a)。 这一领域有如下研究主题: (1) 地方传统同跨民族或全球视角的接 触和交流 (2)杂交的音乐风格 (3) 对诸如爵士乐这类音乐风格的新关 注, 这些风格在历史上、在表演实践中是全球 性的 以下是这一领域的书目: 《音乐, 现代性与全球性的想象: 南非与 西方》(V eit E rlm ann, 1999) ,《危险的十字 路: 流行音乐, 后现代主义与地域的诗学》 (Geo rge L ip sitz, 1994) ,《全球的流行乐: 世界 音乐, 世界市场》(T im o thy D 1T aylo r, 1997) 研究国内音乐的多样性, 可研究一个城市 多种不同的音乐传统, 这样能有效地描绘出该 68 《音乐研究》 (季刊) 城市的历史形象与文化形象。如可研究波士顿 的城市音乐景观, 结合当地少数族群社区、街 头音乐家、俱乐部、小酒馆、餐馆等的音乐, 还 有其他各种正式、非正式的音乐群体。比较 Hood (1969) 的说法“研究一个地方或地区所 能见到的所有种类的音乐: ⋯⋯欧洲艺术音 乐、少数民族居住区的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 乐、商业性音乐以及混合音乐等”。 书目:《最高级的音乐: 战前波士顿的精 英主义与平民主义》(M ichael B rovles, 1992) 二、世界音乐教学 还要考虑, 民族音乐 学与世界音乐的教学模式, 如何符合真实的 音乐世界、符合世界各地音乐的多样性。如下 面一些世界音乐教材所尝试的, 其中最后一 本系谢勒梅所编, 反映了美国国内音乐的多 元性 (谢氏此书另一特点是, 打破以往分国叙 述的框架, 以专题形式分章, 如音乐与日常生 活、移民群体、信仰崇拜、舞蹈艺术、心理记 忆、族群认同、政治生活、市场经济、大众媒体 等的关系)。 书目:《世界音乐览胜》(B runo N ett l 主 编, 1997 第二版) ,《音乐世界: 世界民族音乐 导论》(Jeff T iton 主编, 1998 年第三版) ,《声 音景观: 探索变化中的世界音乐》( Kay K1Shelem ay, 2001) 21 世纪的民族音乐学 谢氏认为上述许多课题已进入 21 世纪, 此外还有一些前瞻性的题目, 也是民族音乐 学的新前沿, 如: 一、音乐民族志表述与写作的新风格  如写作中加入作者的主观意识, 不仅仅是冷 冰冰的客观描述。有人称之为“带人情味的民 族音乐学”(hum ane ethnom u sico logy)。虽然 提出客观性, 事实上还是强调个人洞察、个人 直觉、个人性格的作用、偶然性和运气, 并努 力评估自己对所研究课题的主观影响 (M yers, 1992)。新的主观表述风格, 是民族 音乐学写作风格中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把民 族音乐学家本人写进文本中去, 这一做法已 有二十多年。美国人类学的这种“内省” (reflex ive) 倾向已深深影响了民族音乐学, 产生了文本的新结构模式和新的写作风格。 书目:《声音的景象: 音乐, 表述, 以及身 体的历史》(R ichard L eppert, 1993) ,《上帝的 成百上千个愚人: 中亚音乐之旅 (以及纽约昆 士区)》(T heodo re L evin, 1996) ,《愿它充满 你的灵魂: 体验保加利亚音乐》(T im o thy R ice, 1994) ,《渴望之歌: 埃塞俄比亚之旅》 (Kay K1Shelem ay, 1991) 二、关于民族志、伦理学与社会责任的现 实世界问题 民族音乐学绝不能把自己关在 象牙塔内。许多学者在艺术组织、全国机构 (如“全国艺术基金会”)及社区内工作。同现 实世界的联系, 鼓励学者研究音乐创作与表 演中内含着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伦理问题)。 人们承认民族音乐学家是传统研究的载体, 民族音乐学家也有责任为音乐、为其他音乐 家作贡献。此即为公众利益的实际的民族音 乐学 (app lied o r p ract ice ethnom u sico logy) , 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外进行, 包括为社区服 务, 在社会兼职, 研究与音乐有关的社会问 题, 如版权法等 (T iton, 1992)。民族音乐学的 伦理学问题可归结为: 必须以适当程序获得 当地对你研究项目的同意; 必须给提供情况 者以报酬; 保护提供情况者的个人隐私及其 匿名权; 尊重国际和当地版权法; 处理好科学 准确性同人类主观情感的矛盾 ( Slob in, 1992b)。 书目:《田野中的阴影: 民族音乐学田野 工作的新视角》(Grego ry F1Barz, T im o thy J 1Coo ley, 1997)。 三、跨越音乐与科学的界限, 尤其是音乐 同神经科学的联系 虽然音乐认知作为一个 782000 年 12 月 第 4 期  兴趣领域已有一段时间, 神经科学中的发现, 很有希望用来洞察音乐如何在人体与人脑中 加工、解释。科技将帮助我们追踪音乐创造与 记忆的过程。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将是 21 世纪的一个主要领域, 将联系一些分支学 科, 如生物音乐学 (B lack ing, 1992) 则称作音 乐创造生物学 (b io logy of m u sic2m ak ing) , 研 究音乐与大脑, 听力与感知, 音乐与神灵附 体, 身势学 (k inesics, 研究用以表意的身势与 手势的学科)与表演。 还联系音乐学术的其他领域, 如音乐理 论家对产生音乐形式、内容与意义的复杂过 程的兴趣。这里涉及音乐心理学, 研究音乐感 知, 音乐知识认知的发展和表述, 主要寻求人 类音乐行为的共性。而民族音乐学则研究复 杂社会文化背景中人类音乐经历的多样性。 二者共同感兴趣的领域是音乐的意义 (Ko skoff, 1992)。民族音乐学需要音乐心理 学为其确立感知的经验基础、并阐述认知过 程, 所需的信息, 要能同文化信息相结合、并 用以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音乐意义的结构; 音乐心理学也需 要民族音乐学提供他文化的资料, 并引导自 己探索音乐意义的特殊性、形式及功能 (To lbert, 1992)。 书目:《认识音乐与创造音乐: 爪哇加美兰 与音乐能力和互动 的 理 论》(Ben jam in B rinner, 1995 ) , 《音 乐 认 知》 (W 1Jay Dow ling, D ane L 1H arw ood, 1986) ,《让茉莉 花雨点般地落下: 叙利亚犹太人的歌曲与记忆》 ( Kay K1Shelem ay, 1998) ,《艾夫斯:〈我父亲 的歌〉: 心理分析生物学》( Stuart Feder, 1992)。 谢勒梅的论文“记忆的民族音乐学”是最 近的一次尝试, 力图与心理学与神经学的最 新研究对话。作者提出音乐隐含在记忆中, 可 从音乐看历史, 音乐对文化有记忆作用; 探讨 人们怎样通过音乐传承和表演的过程形成记 忆, 或记忆怎样通过音乐表演转化为有意义 的纪念行为, 这一研究涉及到认知过程和心 理过程。 本文写作参考书目: J 1B lack ing: “B io logy of M usic2M ak ing ”, H 1M eyers, ed: E thnom usico logy: A n In troduction, M acm illan: 1992 M 1Hood:“E thnom usico logy”, H arvard D ict ion2 ary of M usic ( 2nd Edit ion ) , H arvard U n iversity P ress: 1969 E1Ko skoff:“In trodu tion”, W o rld of M usic, 34 (3) , 1992 A 1M erriam: A n th ropo logy of M usic, N o rthw est U n iversity P ress: 1964 H 1M yers: “ F ieldw o rk ”, H 1M yers, ed. : E thnom usico logy: A n In troduction,M acm illan: 1992 B 1N etll, ed. : E igh t U rban M usical Cu ltu res: T radit ion and Change,U rbana: 1978       “R ecen t D irect ions in E thnom usic2 o logy ”, H 1M yers, ed: E thnom usico logy: A n In troduction,M acm illan: 1992 (译文参见《云南艺术 学院学报》1999ö4) M 1Slob in: “M icrom usics of the W est: A Comparat ive A pp roach ”, E thnom usico logy N o12, 1992a (译文摘要参见《中国音乐学》1994ö1)        “E th ical Issues”, H 1M yers, ed: E thnom usico logy: A n In troduction, M acm illan: 1992b J 1F1T iton:“M usic, the Pub lic In terest, and the P ract ice of E thnom usico logy”, E thnom usico logy, N o13, 1992 E1To lbert:“T heo ries of M ean ing and M usic Cogn it ion: A n E thnom usico logical A pp roach ”, W o rld of M usic, 34 (3) , 1992 汤亚汀:“E thnom usico logy: 释文和译名”,《中 国音乐学》1991ö3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88 《音乐研究》 (季刊)
本文档为【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_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15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18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