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1)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1)

举报
开通vip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1) !!!!! !!!!! " "" " 综述评论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杨文茂!," 刘艳文! 徐禄祥! 冷永祥! 黄 楠#! !#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及表面工程研究所 成都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绵阳( )$"!’%% !"#$"% &’ ($)* +,&%-. /0 123--",$45 6"7.4&)&50 ()*+ ,-*.)/!,",012 ()*3-*!,42 0251)*+!,0-*+ (/*+51)*+! )*6 72)*+ 8...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1)
!!!!! !!!!! " "" " 综述评论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杨文茂!," 刘艳文! 徐禄祥! 冷永祥! 黄 楠#! !#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及表面工程研究所 成都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绵阳( )$"!’%% !"#$"% &’ ($)* +,&%-. /0 123--",$45 6"7.4&)&50 ()*+ ,-*.)/!,",012 ()*3-*!,42 0251)*+!,0-*+ (/*+51)*+! )*6 72)*+ 8)*#! (!# !"# $%"&&’ &( )*+#,-*’. $%-#/%# 0 1/2-/##,-/2,$&3+"4#.+ 5-*&+&/2 6/-7#,.-+8,9"#/2:3,$!%%&!,9"-/*; "# ;/.+-+3+# &( )*%"-/#,8 )*/3(*%+3,-/2 !#%"/&’&28,9<1=,)-*/8*/2,$"!’%%,9"-/*) 8/9-,:7- 719:/;< )*6 :=- >):-9: ?;/?;-99 1* @1>. 6-?/91:1/* A< .)+*-:;/* 9?2::-;1*+ 3)9 :-*:):1B->< ;-B1-3-6CD19E2991/* 3)9 @/E29-6 /* 6-91+* )*6 -B)>2):1/* /@ :=- .)+*-:1E @1->6 619:;1A2:1/*,B);1/29 :<,.2>:1F:);+-: ?/91:1/*1*+,@1>. +;/3:= E/*61:1/*9 )*6 1*629F :;1)> )??>1E):1/*9 /@ :=- :-E=*/>/+)*E-6 .)+*-:;/* 9?2::-;1*+,J2>9-6 9?2::-;1*+ 摘要 论述了溅射沉积薄膜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的研究应用状况。二极溅射应用于薄膜制备,揭开了溅射沉积技 术的序幕,磁控溅射促使溅射沉积技术进入实质的工业化应用,并通过控制磁控靶磁场的分布方式和增加磁控靶数量,进一 步发展为非平衡磁控溅射、多靶闭合式非平衡磁控溅射等,拓宽了应用范围。射频、脉冲电源尤其是脉冲电源在溅射技术中 的使用极大地延伸了溅射沉积技术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溅射沉积 磁控溅射 非平衡磁控溅射 脉冲溅射 中图分类号:KLM& 文献标识码:N 文章编号:!$O"FO!"$("%%P)%&F%"%MF%O 真空薄膜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因于现代科技发展 的需求。薄膜技术可有效而经济地改变零件表面功 能,防止因磨损、腐蚀或氧化引起的失效,延长其使 用寿命。此外,相对传统材料制备技术,薄膜技术能 制备多种新型材料,满足特殊使用条件和功能对新 材料的需求。 溅射沉积技术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首次利用溅 射现象实验制取薄膜,并于六七十年代实现工业应 用以来[!],以其独特的沉积原理和方式,在短短数十 年内便得以迅速发展,新工艺技术日益完善,并以此 制备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 溅射沉积是在真空环境下,利用荷能离子轰击 材料表面,使被轰击出的粒子沉积在基体表面的技 术。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具有重要意 义的技术创新应用,分别是二极溅射,平衡磁控溅 射,非平衡磁控溅射和脉冲电源在溅射中的应用等。 二极溅射是所有溅射沉积技术的基础,二极溅 射应用于薄膜沉积,确立了溅射沉积技术的基本原 理和方式。二极溅射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工艺重复 性好,主要应用于沉积原理的研究,由于该方法要求 工作气压高( Q ! J))、基体温升高和沉积速率低等 缺点限制了它在生产中的应用。为了克服二极溅射 的缺点,出现了增加辅助电极的三极溅射和四极溅 射,在降低工作气压后仍能保持足够高的等离子体 密度,提高沉积速率。但这两种技术并不能抑制二 次电子对基体轰击所造成基体温升过高的问题。 常规平衡磁控溅射可增加对靶材溅射而减少对 基体的轰击,有效地解决了二极乃至三极、四极溅射 收稿日期:"%%MF!"F"%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C&%M%%!%’) #联系人:教授,博导,K->:%"R S RO$%%$"P,TF.)1>:=2)*+*)*!’P$U!$&C E/. M%" 真 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VWIX8N0 WY ZN[IIH G[\T8[T N8D KT[78W0W](([7\8N) 第 "P卷 第 &期 "%%P年 P、$月 万方数据 固有的缺陷,因此得以广泛应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 术扩大了等离子体区域,有效增加靶基距,在保证沉 积速率的同时,使适当能量的离子对基体和生长薄 膜轰击,改善薄膜结构和性能,进一步强化了溅射沉 积技术制备薄膜的优势。脉冲电源在溅射中的应 用,尤其是反应溅射,可有效消除直流反应溅射介电 材料和绝缘材料存在的异常弧光放电导致的过程不 稳定性和薄膜缺陷等问题,使反应溅射真正成为溅 射沉积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 平衡磁控溅射 平衡磁控溅射通常被称作常规磁控溅射。利用 磁场对二次电子实施有效控制,从而变二极溅射的 缺点为自身的优点。平衡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如图 !所示,二次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磁场中,被束缚在 靶表面附近沿着“跑道”环绕磁力线做圆滚性运动, 提高了气体的离化率,即使工作气压降低到 !"# ! $ !" # % &’数量级,仍能增加等离子体密度,从而可提 高入射离子密度,有利于降低溅射电压,同时提高沉 积速率;而二次电子只有在能量耗尽以后才能脱离 靶表面落在阳极上,所以基体避免了二次电子的轰 击,基体温升低,无损伤。平衡磁控溅射可有效应用 于对温度要求严格的基体材料的表面改性。 图 ! 平衡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图 ()*+! ,-./0’1)- 2/32/4/51’1)65 67 1./ 32)5-)38/ 67 9’8’5-/: 0’*5/1265 43;11/2)5* 然而,在平衡磁控溅射中,由于磁场作用,等离 子体区被强烈地束缚在靶面附近大约 <" 00的区 域内[%],若基体置于该区域之外,仅有溅射出的靶材 粒子沉积在基体表面,但靶材粒子能量较低,直接沉 积在基体上,膜基结合强度较差,且低能量的沉积原 子在基体表面迁移率低,易生成多孔粗糙的柱状结 构薄膜。为了使基体和生长薄膜能被离子轰击,基 体应置于等离子体区域内,但如此近的距离并不适 于大尺寸复杂零件。针对该问题,人们采用辅加基 体偏压的方式,即给基体施加一定的负偏压,引导等 离子体中的部分离子加速轰击基体。=6-./5> ?> ,-.5/):/2等[@]采用离化溅射和常规磁控溅射制备 A8%B@薄膜,常规磁控溅射无偏压情况下离子轰击作 用甚小,获得非晶态薄膜的微硬度低于 !" C&’;当辅 加 # D" E偏压后,由于离子轰击的作用,薄膜硬度 却是未加偏压的 % 倍。,> C;2;F/5G/1 和 C> ?6.’5 H’6[I]在制备氮化钨时,发现偏压为零时,氮化钨为 非晶态,当偏压在 # @" $ # D" E 时,生成了!相 J%K。其他文献[L $ D]分别研究了基体偏压对薄膜 结构、表面形貌、力学和光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同 样显示偏压对上述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然而采用 基体偏压也会导致某些不利的影响,文献[@]指出采 用较高基体偏压,一方面有利于 A8%B@ 相的转变,但 另一方面却导致薄膜脆性增加。 非平衡磁控溅射的出现,更有效地解决了平衡 磁控溅射存在的靶基距近、离子轰击基体强度低等 问题。 " 非平衡磁控溅射 非平衡磁控溅射最早由 M> J)5:6N 和 K> ,’O F):/4[P $ !"]提出。通过改变磁控靶中磁铁的配置方 式,改变靶表面区域磁场的分布,使得对靶前二次电 子和等离子体的控制发生变化。对平面环形磁控 靶,当外环磁极被增强时,部分磁力线仍保持自身的 封闭性,保证了靶前高等离子体密度,实现高溅射速 率;另一部分磁力线脱离磁场自身的封闭性,开放性 地指向靶前更远的地方,如图 %(’)所示,因此等离 子体中的电子不再局限于靶前,而是沿着磁力线逃 逸到更远的距离之外,在移动过程中,电子不断撞击 气体原子,使其发生离化,形成等离子体,从而扩展 图 % 不同非平衡方式的磁力线分布及其对等离子体区 域的影响 >(’)外环磁极增强,内磁极减弱;(9)外环 磁极减弱,内磁极增强 ()*+% ?’*5/1)- 762-/ 8)5/4’:)412)9;1)65 ’5: )578;/5-/ 65 38’4O 0’ 2/*)65 67 ;59’8’5-/: 06:/>(’)6;1/2 2)5* 67 0’*5/14 )4 412/5*1./5/: 16 -/512’8 368/ 62(9))4 2/F/24/:(’) L"%第 @期 杨文茂等: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万方数据 了等离子体区域。在基体偏压的作用下,离子轰击 沉积的薄膜,实现了类似磁控溅射离子镀的功能。 非平衡磁控溅射磁控靶的内外磁极非平衡方式 和程度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着二次电子的逃逸状态。 如图 !(")所示,当外环磁极强于内磁极时,磁力线 向外延伸,使电子脱离靶前磁场的束缚,扩大了等离 子体区域;相反,当外环磁极相对内磁极较弱时,如 图 !(#)所示,磁力线更多地延伸到了真空室壁上, 使得电子移向真空室壁损耗掉,相对平衡磁控溅射, 不但不能扩展等离子体区域反而降低了靶前等离子 体的强度。因此,人们更多采用前一种方式的非平 衡磁控溅射。非平衡程度的不同同样影响着二次电 子的逃逸状态,非平衡程度越高,更多电子易于脱离 靶前磁场的束缚,逃逸到更远的位置,更加有利于扩 大等离子体区域,文献[$$]采用双 %&’()*作为外环 磁极,内磁极为单 %&’()*,构成弱非平衡磁控靶;用 %&’()* + ’,-./ 为外环磁极,内磁极则用弱铁构成 强非平衡磁控靶,结果显示前者中位线上磁感应强 度 0 1 $2 3 4 5,后者则达到了 !2 1 $23 4 5,正如可预 见的,对应基体偏压电流,前者仅约 $62 %,后者则 达到了 768 %,远远高于前者。9: -&*;.< 等[$!]则在 平衡磁场的基础上在外环增加电磁线圈以可调地改 变外环磁极强度,进而研究非平衡程度不同对磁场 分布、等离子体参数影响,指出随着线圈电流的增 加,靶前中位线上磁场强度明显地增强,而等离子体 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都有明显改善,有利于增加 轰击离子的能量。9"=*> ?*@"AB等[$0]同样采用了增 加外环线圈的方式达到磁场非平衡的目的,研究了 改变线圈电流对靶前磁场分布和强度及其溅射过程 的影响,以得出最优的非平衡参数。 文献[$4,$7]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并辅加高的 基体偏压,利用离子轰击制备了低表面粗糙度、光泽 的低熔点金属 C=薄膜,指出 C=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并 不受薄膜厚度的影响,而是与离子轰击有关:离子轰 击有利于 C=(22$)晶面的择优生长,并使更多的 %;渗 入薄膜中,C=(22$)晶面择优生长和 %;渗入,导致薄 膜微观结构的变化更易生成平滑的表面。D: E** 等[$F]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了电化学性能和力学 性能良好的 024 GG不锈钢薄膜,在分析各工艺参数对 薄膜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最优工艺参数。 非平衡磁控溅射可分为单靶非平衡磁控溅射和 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是为了 弥补单靶非平衡磁控溅射的不足并进一步拓宽非平 衡磁控溅射的应用范围而研制的。磁控溅射属于视 线性沉积方式,单靶非平衡磁控溅射对复杂零件也 很难达到均匀镀膜,尤其是反应溅射,由于在基体相 对靶的正面和侧面(阴影部位)的沉积速率有很大差 别,反应气体在真空室内却均匀存在,不同部位的成 分化学计量比不同,即使采用基体旋转方式,膜层也 是多种化学计量比的混合物。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 则从多方位同时沉积,消除阴影的影响,弥补了单靶 非平衡磁控溅射的缺陷。 ! 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 为解决膜层沉积均匀性问题,弥补单靶非平衡 磁控溅射的缺陷,并进一步拓宽等离子体区域,研制 出了一系列的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通常正对双磁 控靶系统更多被应用,该系统有两种磁控靶布置方 图 0 对靶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的磁控靶布置方式 (")闭合式结构;(#)镜像结构 -(H60 GIB.@"A(I< *J AB. @"H=.A;*= I*=J(HK;"A(*= *J ,K"& *LL*<(A. K=#"&"=I., @"H=.A;*= 608>4 ->;94?@<04>? =:,&>&:-4? 5&1:467;: 非平衡磁控溅射尤其多靶闭合式非平衡磁控溅 射可用于制备各种新型的优良性能的薄膜,在机械、 光学、电子和生物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 用闭合式对靶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制备用于刀具表 面改性的的硬质 A0(B C D)薄膜良好[*!,**],该薄膜 兼备有硬质 A0B和 A0C的优点,具有更加优异的摩 擦学性能,在氮氧流量比为 !( E %时,A0(B C D)膜具 有最佳力学性能,微硬度达 #* FG&,磨损速率在 ! H !+I J 55# K C·5 左右,而 A0C 的磨损速率则达 ! H !+I L 55# K C·5;此外,由于氧的加入,生成化学惰性 较强的氧化物,增加了薄膜的惰性,提高了薄膜的耐 蚀性。文献[*#,*%]利用类似图 %(-)的四靶非平衡 磁控溅射系统获得了具有 M;2* 的润滑特性而硬度 更高的 M;2* K金属(A0,B7,N7或 O)薄膜,相对 M;2* 薄膜,金属的加入提高了薄膜的硬度,并使 M;2* 的 晶格发生变形,生成的薄膜并不是多层膜,而可能是 M;2* 中的金属固溶体或钼@金属的二硫化物,薄膜 具有的弹性恢复特性导致了其低的滑动摩擦力, M;2* K金属薄膜相对 M;2*薄膜性能的提高据表 !所 列数据比较便可一目了然。 表 ! "#$%和"#$% & ’(薄膜性能对比 A&,.! B;58&709;: ;< M;2* &:? M;2* K A0 <0>59 薄膜 划痕临 界载荷 C 干磨损速率 (%+ C) 5# K C·5 水中磨损速率 (!++ C) 5# K C·5 微硬度 (%+ 5C) FG& M;2* (! L .%( H !+ I !J ! .)) H !+ I !% ’+ M;2* K A0 P !*+ L")L H !+ I !’ !")# H !+ I !J !#( 我们实验室主要采用多种表面改性方法,如等 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GQQQ),金属直流弧源沉积和磁 控溅射技术等对生物医学材料尤其心血管用生物医 学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工作。其中,文献[*L,*J]采用 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了生物材料用 A0@D薄膜,指出 制备的金红石相 A0@D薄膜表面血小板粘附数量和 变形数量明显少于目前主要应用的热解碳材料 (RAQB),与原血浆的凝血时间最相近,而与多种生物 体物质低的界面张力及其自身低的表面能色散分量 和极性分量的比值,加之其(#"! S #"#)4T的宽禁带 宽度,所以表现出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在人工心脏瓣 膜和血管内支架等心血管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方面 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溅射源是溅射沉积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溅射 装置的主要功能和性能。然而用于溅射的电源同样 ’+*第 #期 杨文茂等: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万方数据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应用最多的是直流溅射 电源,该类电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能满足大部 分材料的溅射沉积。但对制备介电材料和绝缘材料 的反应溅射则会产生严重的异常弧光放电、“液滴”、 低沉积速率、“滞回”和阳极消失等问题。 在介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反应溅射沉积过程 中,金属靶与反应气体作用,在靶表面覆盖上一层绝 缘层(即所谓“靶中毒”),导致靶面正电荷累积,进而 发生击穿形成弧光放电。弧光放电严重影响溅射过 程的稳定性,并造成靶材大颗粒刻蚀形成低能量的 “液滴”粒子沉积在薄膜中,造成薄膜结构缺陷。通 常氧化物的溅射速率很低,为纯金属溅射的 !"# $ %"#[&’],靶表面覆盖的连续氧化物膜的存在导致直 流反应溅射速率较低,并造成溅射过程的“滞回”现 象[&’,&(],如图 % 所示,致使溅射过程重复稳定性不 理想,“滞回”现象可通过反应气体流量控制回路或 控制反应气体分压予以解决。同时,直流反应溅射 还会导致阳极消失,即阳极(基体或者真空室壁)被 溅射形成的绝缘氧化物层覆盖,可能发生放电熄灭 的现象,采用“隐藏阳极”和旋转阳极可解决该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靶 )基体隔离、脉冲方式通入气 体、增大靶基距及提高抽气速率等方法被采用。 图 % 直流反应溅射的滞回曲线 * (+)反应气体流量与靶电压的关系; (,)反应气体流量与反应气体分压的关系 -./0% 12345653.3 7889 8: ;< 65+=4.>5 39?4456.@/ 如上所述,提出诸多方法用于解决直流反应溅 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而,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改变 溅射电源,如采用射频电源和脉冲电源。射频电源 尽管可解决异常弧光放电现象,但由于一半的功耗 没用于溅射,溅射速率相对纯金属的直流溅射要低 得多,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此外,射频电源还 存在结构复杂,设备昂贵等不足。脉冲电源则没有 这类突出的问题,可有效地解决直流反应溅射介电 材料和绝缘材料存在的问题。 ! 脉冲磁控溅射 脉冲磁控溅射是采用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与脉 冲生成装置配合输出脉冲电流,替代直流电源驱动 磁控溅射沉积。脉冲磁控溅射通常采用方波脉冲波 形,因为在中频段(A" $ &%")B1C[&,&D]即可有效消除 异常弧光放电的发生,而中频方波脉冲相对正弦脉 冲具有更宽的占空比和等离子体延迟时间选择范 围[!"]。 脉冲可分为双向脉冲和单向脉冲(如图 E 所 示)。双向脉冲在一个周期内存在正电压和负电压 两个阶段,在负电压段,电源工作于靶材的溅射,正 电压段,引入电子中和靶面累积的正电荷,并使表面 清洁,裸露出金属表面。双向脉冲更多地用于双靶 闭合式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系统中的两个磁控靶 连接在同一脉冲电源上,两个靶交替充当阴极和阳 极,阴极靶在溅射的同时,阳极靶完成表面清洁,如 此周期性地变换磁控靶极性,就产生了“自清洁”效 应。单向脉冲正电压段的电压为零,溅射发生在负 电压段,由于零电压段靶表面电荷中和效果不明显, 因此,单向脉冲不适用于介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溅 射沉积,而更多地应用于低电阻材料的反应溅射,如 F.G&和氮化物等。 图 E 两种脉冲波形示意图 (+)双向脉冲;(,)单向脉冲 -./0E H=I5J+4.=3 8: 9?735K L+>5:86J (+)K.987+6 ;< 9?735 +@K(,)?@.987+6 ;< 9?735 脉冲磁控溅射的主要参数包括溅射电压、脉冲 ("& 真 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万方数据 频率和占空比。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相对离 子具有更高的能动性,因此正电压值只需要负电压 值的 !"# $ %"#,就可以有效中和靶表面累积的正 电荷。脉冲频率通常在中频范围,频率下限决定于 保证靶面累积电荷形成的场强低于击穿场强的临界 值,频率上限的确定主要考虑到沉积速率,一般在保 证稳定放电的前提下,尽可能取较低的频率。占空 比的选择在保证溅射时靶表面累积的电荷能在正电 压阶段被完全中和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占空比,以 实现电源的最大效率。 大量文献[%& $ %’,(! $ ()]主要研究了介电材 料和绝缘材料如 *+%,(,-.,% 和 /.,% 等的反应脉冲 溅射,并指出采用脉冲磁控溅射,能有效消除异常弧 光放电,改善薄膜结构,提高薄膜性能。,0 /12.342+ 和 506.1344788[(9]利用脉冲磁控溅射获得了金红石 相 /.,%薄膜,直流溅射制备的 /.,%薄膜却是非晶态 图 & 玻璃基体上 /.,%薄膜剖面的 -:;微观结构图 (<)直流 /.,%薄膜;(=)脉冲 /.,%薄膜 靶电流 > *,工作气压 % ? !"@ ( A<,自偏压 B.CD& -:; E.317C1 *;F12GGI12 % ? !"( A<;8+7],认为在脉冲磁 控溅射中,基 体所在区域的等离子体活性高,轰击离子具有更高 的能量,有利于金红石相 /.,% 的生成。文献[%’]采 用脉冲磁控溅射分别制备 /.,% 和 /.S,并与直流磁 控溅射制备的薄膜进行了比较,两种工艺制备的 /.,%薄膜 -:;剖面形貌显微图(图 &)显示脉冲磁控 溅射 /.,%膜相对直流磁控溅射 /.,%膜结构致密,表 面光滑;光学性能方面,折射率(9>" JE)前者为 %D(),后者为 %D%>;力学性能方面,划痕试验前者临 界载荷 %% S,后者仅为 & S,并且划痕处破坏严重, 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显示前者具有更好的摩擦性 能。两种工艺制备的 /.S薄膜性能差异不大,明显 的差异在无润滑磨损试验中,脉冲磁控溅射/.S的 摩擦系数仅为 "D"’,远远低于直流磁控溅射 /.S的 "D()及 /.S薄膜典型摩擦系数 "D) $ "D9。如上结果 说明,脉冲磁控溅射同样可应用于非介电材料并改 善其性能,此外作者认为脉冲电源应用于溅射沉积 改善薄膜性能的机理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结束语 二极溅射的发明开辟了溅射沉积技术,磁控溅 射和非平衡磁控溅射利用磁场对电子运动的限制, 有效解决了初级溅射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溅射沉积 技术具有了真正的实际应用意义。非平衡磁控溅射 的优点在于拓宽等离子体区域,并利用离子轰击对 基体和生长薄膜的作用取得高质量的薄膜。丰富多 样的多靶结构闭合式非平衡磁控溅射进一步拓宽了 非平衡磁控溅射的应用。脉冲磁控溅射可有效消除 反应溅射中异常弧光放电引起的过程稳定性差和薄 膜结构缺陷等问题,使反应溅射日趋完善,成为溅射 沉积技术的重要应用分支,脉冲电源在非介电材料 的溅射沉积中同样有一定的作用。脉冲电源改善薄 膜性能的机理及其更广泛的应用尚待更深入的研 究。 参 考 文 献 ! 汪泓宠,田民波 0离子束表面强化 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 62++M A T,*1J2++ U N0 ;:!9> $ !&% ( -34J2.L21 T ;,-F17I+ W N,;(%]):!&% $ !&> 9 ^4I T,_ /<\<4,)(%*):!’> $ %"% ’"%第 (期 杨文茂等: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万方数据 ! "#$%&’ (,)*++#%,- ./0$1*2*$3,% %3 4*5$,67&$- *- -&873,- &9 :#5: #&$ 928;,-/ < =*3 )3# >,3:$&2,?!@A,B(CD):BEF G BEA ?H )*++#%,- .,"#$%&’ (/0$1*2*$3,% 4*5$,67&$ #&$I*--#-6,% %,I J&-#6#&$ *$% J7&J,76K 4&%#9#3*6#&$ &9 6:#$ 9#24-/ < =*3 )3# >,3:I $&2,?!@A,B(CD):EHB G EH@ ?? )J7&82 " L,M8%$#N O <,P#3:*,2 Q R7*1*4 !" #$ % S#5: 7*6, 7,*36#+, -J866,7#$5 #$ *$ &JJ&-,% 3*6:&%, 32&-,%I9#,2% 8$1*2I *$3,% 4*5$,67&$ -J866,7#$5 -K-6,4/ )879 T&*6 >,3:$&2,?!!H, BFIBB:CUH G CU@ ?C V2&7,- P,P8:2 ),D$%7*%, Q/ >:, 7,2*6#&$ 1,6’,,$ 6:, J2*-4* 3:*7*36,7#-6#3 *$% 6:, 3&77&-#&$ J7&J,76#,- &9 >#. W ># 4826#2*K,7- %,J&-#6,% 1K 8$1*2*$3,% 4*5$,67&$ -J866,7#$5/ >:#$ )&2#% V#24-,CHHF,BFF:C?U G CCF ?F X&4*6: P,M*& R P,P&:*$ )/ )68%#,% &$ 6:, &J6#4#Y*6#&$ &9 8$1*2*$3,% 4*5$,67&$ -J866,7#$5 3*6:&%,-/ =*3884,?!!!,EC (F):FHU G F?? ?B P8-#2 <,P*6&8Z <,=*2+&%* =/ Q99,36 &9 #&$ 1&41*7%4,$6 &$ 6:, -879*3, 4&7J:&2&5K &9 [$I9#24- -J866,7,% #$ *$ 8$1*2*$3,% 4*5$,67&$/=*3884,?!!E,BA(C):CHF G C?H ?E X8\,2 M <7,=*2+&%, =,T:2]%,N P !" #$ %^ML 4#37&-6783687*2 -68%K &9 [$ 9#24- %,J&-#6,% 1K 8$1*2*$3,% 4*5$,67&$ -J866,7I #$5/ >:#$ )&2#% V#24-,?!!E,CAF:?EH G ?E@ ?A _&& <,D:$ ),X#4 < !" #$ % ‘$928,$3, &9 6*75,6 J&’,7 %,$-#6K *$% -81-67*6, 1#*- +&26*5, &$ 6:, ,2,367&3:,4#3*2 J7&J,76#,- 6KJ, FHB )) 9#24- J7,J*7,% 1K 8$1*2*$3,% 4*5$,67&$ -J866,7I #$5/ )879 T&*6 >,3:$&2,CHHC,?EU:BU G EB ?U S*4J-:#7, <,X,22K O <,>,,7 L R/>:, -6783687, &9 3&I%,J&-#6,% *284#$#84I6#6*$#84 *22&K 3&*6#$5-/ >:#$ )&2#% V#24-,CHHB,BBUI BB@:B?@ G BCB ?@ (*6,- M ‘,D7$,22 M L/P#37&-6783687, &9 $&+,2 3&77&-#&$I7,-#-I 6*$6 3&*6#$5- 9&7 -6,,2 3&4J&$,$6- 1K 8$1*2*$3,% 4*5$,67&$ -J866,7#$5/ )879 T&*6 >,3:$&2,?!!U,@!:CHB G C?C ?! >*$ < .,S-#,: < S/ L,J&-#6#&$ *$% 3:*7*36,7#Y*6#&$ &9(.1, T7). 6:#$ 9#24- 1K 8$1*2*$3,% 4*5$,67&$ -J866,7#$5/ )879 T&*6 >,3:$&2,CHHF,?AU:?EB G ?AH CH a#8 T,V*#7:87-6 M R,M,$ a !" #$ / T&I%,J&-#6#&$ &9 6#6*$#84 W J&2K6,67*928&7&,6:K2,$, 9#24- 1K 8$1*2*$3,% 4*5$,67&$ -J866,7I #$5/ )879 T&*6 >,3:$&2,CHHC,?B!:?BF G ?EH C? S-#,: < S,a# T,"8 " !" #$ % )K$6:,-#- &9 >#(T,.,b)3&*6I #$5- 1K 8$1*2*$3,% 4*5$,67&$ -J866,7#$5/ < P*6,7 O7&3 >,3:I $&2,CHHF,?BH:AAC G AAU CC S-#,: < S,"8 ",a# T !" #$ %L,J&-#6#&$ *$% 3:*7*36,7#Y*6#&$ &9 >#(T,.,b)3&*6#$5- 1K 8$1*2*$3,% 4*5$,67&$ -J866,7#$5/ )879 T&*6 >,3:$&2,CHHF,?AFI?AB:CFF G CFU CF M,$,+#,7 . P,V&; = T,>,,7 L R !" #$ %T&*6#$5 3:*7*36,7#-6#3- *$% 67#1&2&5#3*2 J7&J,76#,- &9 -J866,7I%,J&-#6,% P&)C W 4,6*2 3&4J&-#6, 3&*6#$5- %,J&-#6,% 1K 32&-,% 9#,2% 8$1*2*$3,% 4*5I $,67&$ -J866,7 #&$ J2*6#$5/ )879 T&*6 >,3:$&2,CHHH,?CU:CB G FU CB M#5*6& =,P*55#&$# R,O*6,22# D !" #$ / O7&J,76#,- &9 -J866,7I%,I J&-#6,% P&)C W 4,6*2 3&4J&-#6, 3&*6#$5- %,J&-#6,% 1K 32&-,% 9#,2% 8$1*2*$3,% 4*5$,67&$ -J866,7 #&$ J2*6#$5/ )879 T&*6 >,3:I $&2,CHHH,?F?:CHA G C?H CE 徐禄祥,刘艳文,周红芳等 /不同晶体结构氧化钛薄膜性 能研究 /功能材料,CHHB,F!(增刊):CBA? G CBAF CA 徐禄祥,冷永祥,黄 楠 /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氧化钛薄 膜晶体结构的影响 /功能材料,CHHB,F!(增刊):F?BF G F?BA CU 许 生,候晓波,范垂祯等 /硅靶中频反应磁控溅射二氧 化硅薄膜的特性研究 /真空,CHH?,(E):? G A C@ )J7&82 " L/S#5:I7*6, 7,*36#+, LT 4*5$,67&$ -J866,7#$5 &9 &;I #%, *$% $#67#%, -8J,72*66#3, 3&*6#$5-/=*3884,?!!@,E?(B):AB? G ABA C! X,22K O <,(,,+,7- T V,S,$%,7-&$ O ) !" #$ %D 3&4J*7#-&$ &9 6:, J7&J,76#,- &9 6#6*$#84I1*-,% 9#24- J7&%83,% 1K J82-,% *$% 3&$6#$8&8- LT 4*5$,67&$ -J866,7#$5/ )879 T&*6 >,3:$&2,CHHF, ?UBI?UE:U!E G @HH FH )3:#22,7 ),R&,%#3N, X,M,-3:N, < !" #$ % O82-,% 4*5$,67&$ -J866,7 6,3:$&2&5K/ )879 T&*6 >,3:$&2,?!!F,A?:FF? G FFU F? T7,4,7 M,"#66:*86 P,.,8-3:c6Y L !" #$ %T&4J*7*6#+, 3:*7*3I 6,7#Y*6#&$ &9 *284#$* 3&*6#$5- %,J&-#6,% 1K MV,LT *$% J82-,% 7,*36#+, 4*5$,67&$ -J866,7#$5/ )879 T&*6 >,3:$&2,?!!!,?CHI ?C?:C?F G C?@ FC P#K*5# >,X*4,# P,b5*’* > !" #$ %O82-, 4&%, ,99,36- &$ 37K-I 6*22#Y*6#&$ 6,4J,7*687, &9 6#6*$#84 %#&;#%, 9#24- #$ J82-, 4*5I $,67&$ -J866,7#$5/ >:#$ )&2#% V#24-,CHHF,BBC:FC G FE FF (*76Y-3: S,R2d3!L,(d3:,7 ( !" #$ % O7&J,76#,- &9 )#bC *$% D2CbF 9#24- 9&7 ,2,367#3*2 #$-82*6#&$ *JJ2#3*6#&$- %,J&-#6,% 1K 7,*36#+, J82-, 4*5$,67&$ -J866,7#$5/ )879 T&*6 >,3:$&2,CHHF, ?UBI?UE:UUB G UU@ FB ^8 a ^,a,$5 _ ^,[:&8 S V !" #$ % )6783687, *$% :,4&3&4J*6I #1#2#6K &9 6#6*$#84 &;#%, 9#24- -K$6:,-#Y,% 1K 3&$6#$8&8- &7 J82-,% LT 4*5$,67&$ -J866,7#$5/ X,K Q$5#$,,7#$5 P*6,7#*2-, CHHE,C@@ e C@!:C!! G FHC FE >7,#3:,2 b,X#73::&99 =/ >:, #$928,$3, &9 J82-,% 4*5$,67&$ -J866,7#$5 &$ 6&J&57*J:K *$% 37K-6*22#$#6K &9 >#bC 9#24- &$ 52*--/ )879 T&*6 >,3:$&2,CHHH,?CF:CA@ G CUC FA ad12 O,S8JJ,76Y P,P,75,2 L/ .832,*6#&$ *$% 57&’6: #$ >#bC 9#24- J7,J*7,% 1K -J866,7#$5 *$% ,+*J&7*6#&$/ >:#$ )&2#% V#24-, ?!!B,CE?:UC G U! H?C 真 空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第 CE卷 万方数据 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作者: 杨文茂, 刘艳文, 徐禄祥, 冷永祥, 黄楠, Yang Wenmao, Liu Yanwen, Xu Luxiang , Leng Yongxiang, HUANG Nan 作者单位: 杨文茂,Yang Wenmao(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及表面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绵阳,621900), 刘艳文,徐禄祥,冷永祥,黄楠,Liu Yanwen,Xu Luxiang,Leng Yongxiang,HUANG Nan(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及表面工 程研究所,成都,610031) 刊名: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5,25(3) 被引用次数: 15次 参考文献(36条) 1.汪泓宠;田民波 离子束表面强化 1992 2.Kelly P J;Arnell R D Magnetron sputtering: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2000 3.Schneider J M;Sproul W D;Matthews A Phase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a coatings prepared a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less than 500 ℃ by ionized and conventional sputtering 1997 4.Guruvenk;Rao G M Bias induc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ungsten nitride films deposited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2004 5.Zhu J;Han J;Meng S Correlations between substrate bias,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etrahedral amorphous carbon films[外文期刊] 2004(03) 6.Takahashi T;Masugata K;Kawai H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N films reactively deposited by bias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0(2-3) 7.Durusoy H Zafer;Duyar ?zlem;Aydili Atilla Influence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bias voltage on the optical transmittance of TiN films[外文期刊] 2003(1-2) 8.Window B;Savvides N Charged particle fluxes from planar magnetron sputtering sources 1986(2A) 9.Window B;Savvides N Unbalanced dc magnetrons as sources of high ion fluxes 1986(2A) 10.Savvides N;Window B Unbalanced magnetron ion-assisted deposition and property modification of thin films 1986(2A) 11.Sproul W D;Rudnik P J;Michael E Grabam High rate reactive sputtering in an opposed cathode closed-field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 1990 12.Flores M;Muhl S;Andrade 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lasma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TiN/Ti multilayers deposited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3 13.Komath M;Rao G M;Mohan S Studi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cathodes [期刊论文]-Vacuum 1999(03) 14.Musil J;Matou J;Valvoda V Effect of ion bombardment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Zn--films sputtered in an unbalanced magnetron 1995(02) 15.Kuel R Jr;Valvode V;Chldek M XRD microstructural study of Zn films deposited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1995 16.Yoo J;Ahn S;Kim J Influence of target power density and substrate bias voltag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ype 304 SS films prepared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2(1) 17.HAMPSHIRE J;Kelly P J;Teer D G The structure of co-deposited aluminium-titanium alloy coatings[外 文期刊] 2004 18.Bates R I;Arnell R D Microstructure of novel corro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 steel components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 1997 19.Tan J N;Hsieh J H 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b,Cr)N thin films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3 20.Liu C;Fairhurst R G;Ren L Co-deposition of titanium/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lms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2 21.HSIEH J H;Li C;Wu W Synthesis of Ti(C,N,O) coatings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3(1-3) 22.HSIEH J H;Wu W;Li C 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C,N,O) coatings by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外文期刊] 2003 23.Renevier N M;Fox V C;Teer D G Co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putter- deposited MoS2/metal composite coatings deposited by closed field unbalanced magnetron sputter ion plating[外文期刊] 2000(1) 24.Rigato V;Maggioni G;Patelli A Properties of sputter-deposited MoS2/metal composite coatings deposited by closed field unbalanced mag
本文档为【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882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9-2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