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_刘鸣筝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_刘鸣筝

举报
开通vip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_刘鸣筝 2013 年 7 月 第 4 期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July,2013 No. 4 收稿日期:2013 - 01 - 03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形象的构建与政府公共外交”(2011B049)阶段性成果;“吉林省 媒介产业化研究”(2012B39)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美国公共外交研究”(2011QY061)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刘鸣筝,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外交、跨文化传播。 ① 参见 Harol...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_刘鸣筝
2013 年 7 月 第 4 期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July,2013 No. 4 收稿日期:2013 - 01 - 03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形象的构建与政府公共外交”(2011B049)阶段性成果;“吉林省 媒介产业化研究”(2012B39)阶段性成果;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美国公共外交研究”(2011QY061)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刘鸣筝,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外交、跨文化传播。 ① 参见 Harold George Nicolson,Diplomacy,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8。 ② Hans N. Tuch,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U. S. Public Diplomacy Overseas,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90,p. 7. ③ U. S. Department of States,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ms,Washington:Dept. of State Library,1987:85. ④ Allen Hansen,USIA:Public Diplomacy in the Computer Age,New York:Praeger,1989,p. 5;Richard F. Starr,Public Diplomacy: U. S. A. Versus U. S. S. R. ,New York: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88,p. 119. ·专题研究·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 刘鸣筝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期间设立的美国新闻署是美国政府 几十年中进行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此后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对外信息发布、教育与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针对苏联、东欧、西欧和拉丁美洲实施了区域性公共外 交活动。公共外交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完善,公共外交的手段和内容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公共外交;美国新闻署;美国之音 美国最早对公共外交进行系统研究。1965 年,埃德蒙·格里恩 (Edmund Gullion)在默罗公共外 交研究中心成立时第一次使用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这一术语,指公共态度和舆论产生的 原因和造成的结果,它们影响着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①此后,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逐渐增多, 1983 年,美国政府第 77 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公共外交之管理》(Management of Public Diplomacy Relative to National Security)中把公共外交定义为:对国家安全提供支持的政府行 为。②1987 年,美国国务院《国际关系术语词典》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ms)中把公 共外交定义为:由政府支持的项目,传播或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主要工具是出版、电影、广播、电 视和文化交流活动。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减少其他国家政府尤其是其他国家公众对美国的错误观念,提 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影响力,以扩大美国的利益。③1989 年,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前主席埃德 温·富尔勒 (Edwin Feulner)提出,公共外交是通过向其他国家的公众解释美国的政策,向其提供美 国社会和文化的信息,协助他们体验美国人民丰富的生活,为美国政府决策者提供境外舆论的咨询。 美国负责公共外交实施的主要机构是美国新闻署。④2000 年,美国官方对公共外交做出了新的定义: 公共外交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信息关系、新闻媒介、舆论调查、支持非政府组织等方式,了解并 影响国外公众,加强美国政府和人民与国外民众的沟通,减少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错误认识,改善美国 89 在国外民众中的形象,提高美国在国外民众中的影响力,从而扩大美国的国家利益。① 根据美国学者和美国官方对公共外交的定义,本文认为,公共外交的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公共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利益;2. 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政府。国内外都有学者认为,公 共外交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的组织和个人,但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个人或其他民 间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交流属于民间活动,不属于公共外交,但如果这种活动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资助, 那么就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3. 公共外交的客体是其他国家的公众。公共外交的直接目标是通过向 国外的公众传播信息而影响公众的态度,加强公众对行为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价值观 的了解,引导公众的舆论,从而在他国公众中树立行为国良好的国家形象;4. 公共外交的途径是大 众传播、信息服务、教育和文化交流等公开、非强制性方式。宣传活动、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体育 交流、宗教交流、国际传媒、旅游等都是公共外交的实现手段,是公共外交的维度之一。总之,公共 外交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对其他国家公众所进行的非强制性的外交活动。 公共外交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虽然在美国政府开展大规模公共外交奠基时代 的 1940 年代后期和 1950 年代尚没有“公共外交”的说法,但是其时美国政府进行的一系列信息和宣 传活动、文化和教育交流无疑已经是公共外交的范畴。以往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外交活动的著述多研究 其针对不同地区或国家进行的传统外交政策,还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其宣传活动、文化外交、心理战 等内容,虽然也涉及了部分公共外交的内容,但是并未从宏观的角度系统地梳理这一时期的公共外交 状况。在艾森豪威尔时期,虽然 “公共外交”这一名词尚未诞生,但其时美国政府所进行的对外信 息传播、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等活动就是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就对心理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语言和文字是削弱敌人抵 抗意志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战术证明了它在我们军事武器库中的崇高地位。”② 1953 年 1 月 20 日,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成为第一个把心理战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常规性重要工具的总统。他 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讲中说道:“我们鼓励思想、书籍、杂志、学生、旅行者、艺术家、广播节目、 技术专家、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的交流。我们希望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不信任被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 理解所击溃。”③ 在竞选期间,他把加强对外宣传作为自己竞选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他的第一个国情 咨文中,艾森豪威尔也曾明确表态 “要使与国际宣传有关的所有活动更加有效”。④ 从杜鲁门到艾森 豪威尔时期,美国政府经历了从漠视公共外交到认可公共外交重要作用的过程,通过设立固定的进行 公共外交活动的机构、制定相应法律等方式,确立了公共外交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一、美国新闻署的建立及其初步发展 经受过战争洗礼的艾森豪威尔认为,对外传播活动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在 国务院之外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和实施对外传播和宣传以提高美国对抗苏联的能力,增强美国对 世界的影响力。 在对外宣传方面,艾森豪威尔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是 “麦卡锡主义”的盛行。1950 年以来, 共和党参议院约瑟夫·麦卡锡频繁攻击政府官员、对外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为共产党人。艾森豪威 尔就任总统后,麦卡锡主义仍然猖獗,一时人心惶惶,国际新闻部主任康普顿、罗伯特·约翰逊相继 辞职。麦卡锡主义分子的攻击使美国公共外交活动陷入低谷。 1953 年 5 月,一个专门调查美国对外宣传活动的特别委员会向艾森豪威尔建议:所有国际宣传 活动和教育活动都从国务院中分离出来是不合适的,这样会使教育和文化交流带上浓厚的宣传色彩; 99 ① ② ③ ④ U. 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Consolidation of USIA into the State Department:an Assessment after One Year,Wash- ington D. C. ,Oct. 2000,p. 2. Tomas C. 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8,p. 20. Dwight David Eisenhower,Address at the Cow Palace on Accepting the Nomination of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August 23, 1956,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Eisenhower,1957,p. 713. Thomas C. 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 31. 可以把宣传部门从国务院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独立机构,而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继续由国务院管理。① 随后,艾森豪威尔做出决定,建立美国新闻署 (U. S. Information Agency) ,负责所有国际宣传活动和 美国国防部在德国和奥地利占领区的宣传活动,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仍然由助理国务卿负责。 1953 年 8 月,美国新闻署成立,西奥多· C. 斯特莱伯特 (Theodore C. Streibert)任美国新闻署 第一任署长。1953 年 10 月,艾森豪威尔颁布总统令,确认“美国新闻署的目的应该是采用通讯手段 向其他国家的民众证明,美国的目标与政策是与他们对自由、进步、和平的正当追求相一致的,并将 促进他们的这些追求”。② 美国新闻署的使命是向外国的民众介绍美国政府的目的和政策,积极说明 美国的政策与其他国家民众的正当追求是一致的,对于歪曲和丑化美国的不友好活动予以揭露和反 击,介绍美国人生活和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③ 斯特莱伯特在新闻署设立了美洲署长助理、远东署长助理、欧洲署长助理和中东 -南亚 -非洲署 长助理,他们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可以制定政策并决定宣传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斯特莱伯特设立 “政策与项目办公室”,负责制定对外宣传活动的目标和管理对外宣传的项目,美国新闻署的驻外机 构仍然使用“美国新闻处”(USIS)的名称,只是职权有所扩大。为了便于控制和管理,斯特莱伯特 还把“美国之音”的总部从纽约迁至华盛顿。 麦卡锡主义分子对于对外宣传工作人员的攻击和财政预算的削减使美国新闻署在成立之初就面临 危机。斯特莱伯特一面在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使新闻署内信息通畅,便于消息的传达与反馈,用自己对事业的 信心感染工作人员;另外还积极寻求同其他宣传机构的合作。1955 年,美国新闻署署长成为工作协 调委员会的成员,1956 年,新闻署的署长获准列席内阁会议。毫无疑问,新闻署署长政治地位的提 升,意味着美国新闻署政治地位的提高,这说明新闻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956 年 11 月,斯特莱伯特离职,阿瑟·拉森 (Arthur Larson)被任命为美国新闻署的第二任署 长。由于阿瑟·拉森与国会的关系不睦,并且对 “小石城事件”和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没 有做出令人满意的回应,艾森豪威尔免去其署长职务。第三任署长由对外宣传的资深人士乔治·艾伦 (George Ellen)担任。乔治·艾伦的宣传理念与斯特莱伯特有很大的不同。斯特莱伯特用强效的管理 体制,强势地推行宣传活动,集中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好个别的大项目。而乔治·艾伦历任负 责公共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负责中东和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驻南斯拉夫和印度等国家大使后,对 宣传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美国新闻署的任务是单纯地传递信息……不应该试图说服民众相信什 么”。④ 艾伦在管理方式上,采用松散的民主式管理;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重视具有长远效益的文 化项目,比如对外推广英语、翻译图书等。艾伦加强了美国新闻署驻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建设,还推动 许多国家的大学开设有关美国历史和美国文学的课程。美国新闻署编辑的教科书 《美国地理与美国 历史》(USA:Its Geography and Growth)不仅发行量大,而且影响也很大,其他如 《富兰克林自传》 先后以 19 种语言出版,《亚伯拉罕·林肯》被译成 14 种语言等。可以说,艾伦领导下的美国新闻 署,在图书翻译和出版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958 年,在艾伦的提议下,美国新闻署扩大美国之音英语播音的范围。因为艾伦认为,针对具 体地区用当地语言进行广播,容易使听众认为那只是美国的宣传,而用英语在全球范围内播送同样的 节目,可以使听众更加信赖美国之音,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1958 年底,美国之音每天播出 16 个小时的英语节目。1959 年,美国之音又推出特别英语节目,为了让更多的听众可以听懂,特别英 语节目的基本词汇量为 1500 个词,并且都是国际广播中的常用词汇。 1959 年 12 月,艾森豪威尔批准成立了美国对外宣传活动调查委员会,成员包括美国新闻署的署 001 ① ② ③ ④ Panel on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Education and Culture Relations: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Wash- ington D. 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Georgetown University,1975,p. 63. Hans N. Tuch,Communicating in the World:U. S. Public Diplomacy Overseas,p. 38;Gifford D. Malonge,Political Advocacy and Cul- tural Communication:Organizing the Nation's Public Diplomacy,New York: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8,p. 20. Thomas C. 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 49. Thomas C. 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 104. 长乔治·艾伦、中央情报局的局长艾伦·杜勒斯、戈登·格雷、C. D. 杰克逊等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 士。委员会最后形成的报告认为,美国新闻署应该不再受组织机构的改组所影响,应成为美国制定对 外政策不可缺少的组成机构;同时,委员会建议美国新闻署应该增加对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的项目, 加强对苏联控制地区的宣传,在国外出版更多的美国书籍等。① 美国新闻署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外交机构,在此后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对外信息发布、教育 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区域性的公共外交活动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针对苏联、东欧、西欧和拉丁美洲实施了区域性公共外交活动。 美国对苏联的公共外交政策有了重大突破。1952 年杜鲁门当政时期,心理战略委员会针对苏联 在海内外广泛宣传共产主义的行为开始了一项名为 “学说宣传项目”(Doctrinal Warfare)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艾 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心理战略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执行这项计划,该机构得到国家科学基金 (NSF)的拨款。“学说宣传项目”通过向第三世界国家赠送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鼓励军方参与反共宣传等方式, 对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国家普遍开展活动。“学说宣传项目”收效比较慢,是一项需要长期坚 持的计划。②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调整了外交政策,采取措施缓和紧张的对外关系。在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和 中立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与美国进行文化交往。但是在 1953 年,美国国务院依旧认为 “在现有移民制度的限制下,对我们来说,提出与苏联进行文化交流的问题是不明智的”。③ 此时的美 国政府限制苏联人员访问美国,相比之下,苏联的态度反而比较积极。美国政府的行为遭到媒体的激 烈批评,《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苏联愿意掀起一点铁幕,美国政府却坚持竖起它,这 将使相互理解的通道变窄”。④ 《纽约时报》撰文说 “我们批评苏联的铁幕,却授苏联以口实,阻止 人员和思想的交流”。⑤ 1955 年 3 月,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下发了文件 《关于允许现存法律排除在外的一些欧洲非官方 参观者进入美国的政策声明》(Statement of Policy on Admission to the U. S. of Certain European Non - Of- ficial Temporary Visitors Excludable under Existing Law,NSC5508 /1)。文件的最终评估是:美国放宽欧 洲苏联人进入美国的政策利大于弊。美国坚持文化交流和自由运动原则产生的国际声望和文化交流带 来的益处将抵消苏联人进入美国带来的弊端。美国放宽了苏联人进入美国的限制,使更多的苏联公民 来到美国,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让他们了解美国生活的真实景象,传播美国的价值观, 一方面抵制苏联对美国的丑化宣传,另一方面让这些苏联人回国后可以向国人描述美国的真实情况。 不久,艾森豪威尔又批准放宽美国境内发行苏联的 《真理报》和 《消息报》的严格限制,以期获得 在苏联发行美国政府刊物的对等权利。⑥ 1956 年 6 月,《东西方交流》以 NSC5607 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取代 NSC5508 /1 成为新的政策指 导。文件提出了美国对苏联进行文化外交的目的是:“一、增加苏联及其卫星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这样民众的认识就会以事实而非共产党捏造的谎言为基础;二、通过给苏联和卫星国人民带来富有挑 战性的观点,向知识分子展示美国通过鼓励知识分子的自由来鼓励思想自由;三、通过向苏联及其卫 10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Thomas C. 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 118. 于群:《社会科学研究与美国心理冷战战略———以“学说宣传项目”为核心的探讨》,于群主编:《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 理宣传战和情报战》,上海三联书店 2009 年版,第 128 - 149 页。 Memorandum by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uropean Affairs to the 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 Staff,Washington,October. 14, 1953,FRUS,1952 - 1954,Vol. VIII:Eastern Europe;Soviet Union;Eastern Mediterranean,p. 1217. 转引自 J. D. Parks,Culture,Conflict and Coexistence:American - Soviet Cultural Relations,1917 - 1958,Jefferson:McFarland & Company Inc,1983,pp. 125 - 126。 New York Times,1995 - 03 - 14 (22). 刘同舜、姚椿龄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55》(第十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72 - 273 页。 星国展示美国人民的自由程度来敦促苏联人民追求更多自由;四、通过使苏联民众意识到自由劳动能 够带来多少财富,从一个为民谋利的政府可以获得多少福利来刺激他们追求更多的物质消费;五、通 过研究苏联卫星国的历史传统使他们认识到独立自主的必要性,从而激发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① 行动的具体方针是美国应该在文化交流中采取主动,使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积极工具。② 这一文件确立了美国与苏联进行文化交流的政策,有学者论述:“以彼时的冷战词汇所撰的这一 文件,未经任何修正,即成美国政府东西方交流的基本政策,直至 1970 年代甚至以后。”③ 文件付诸 实施后不久,美国和苏联就在 1956 年 10 月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可以在对方国家出版期刊, 即美国每年在苏联发行 50 000 本俄文版的 《美国》,苏联每年在美国也发行 50 000 本英文版的 《苏 联》(后来改为《苏联生活》)。④ 1956 年 1 月,苏联向美国提出签署关于艺术和科学交往的友好合作条约,8 月,苏联表示愿意考 虑美国提出的扩大交流的计划。⑤ 1957 年 6 月,苏联提出了一个有关科学技术、工业和艺术团体等进 行大规模交流的计划。起初,美国对苏联的提议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直到 1957 年 6 月的交流计 划提出后,美国才提议与苏联交流电视和广播节目。⑥ 1958 年 1 月,美国和苏联签订了 《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文化、技术和教 育交流协议》,也称莱西—亚鲁宾协议。协议有效期为 2 年,涉及 13 项具体内容,包括:1. 广播电 视交流;2. 工农业和医药界代表交流;3. 文化、青年和学生团体交流;4. 美苏高层官方互访;5. 美 苏相关机构联合会议;6. 电影合作;7. 文艺界的交流;8. 科学家互访;9. 大学代表团交流;10. 运 动员个人和团体交流;11. 旅游;12. 展会和出版物交流;13. 建立直航。⑦ 这一协议的签订对美国和苏联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双方向对方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举措。 “第 一,它打开冷战时期苏联的国门,特别是在文化领域。第二,使双方文化交流从 1958 年后成为两国 关系中一个相对稳定重要因素。第三,基本确立了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⑧ 这一协议的签 订,使美国可以合法地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是这一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对东欧地区,1957 年美国政府开始在波兰 “谨慎而逐步地扩大各种出版物、资料片、电影、无 线电广播等的传播”。⑨ 美国政府还在华沙建立图书馆,鼓励美国和波兰人在对方国家的旅行。1958 年,“美国同波兰签订协议,美国向波兰出口小麦、棉花等农产品,提供 2500 万美元的贷款,交换的 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价值 100 万美元的图书、影片、唱片以及版权”。瑏瑠 在与东欧其他国家 的关系中,虽然直接的文化交流遇到困难,但是美国政府仍然利用贸易等途径进行文化渗透。1959 20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瑏瑠 Paper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Washington,June 6,1956,FRUS,1955 - 1957,Vol. XXIV:Soviet Union;Eastern Medi- terranean,p. 222. http: / /digicoll. library. wisc. edu /cgi - bin /FRUS /FRUS - idx?type = header&id = FRUS. FRUS195557v24,2012 - 12 - 12.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Report,Washington,June 29,1956,FRUS,1955 - 1957,Vol. XXIV:Soviet Union;Eastern Mediterra- nean,pp. 243 - 244. Policy Information State Statement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Washington,January 29,1958,FRUS,1958 - 1960,Vol. X, Part2:Eastern Europe Region,Soviet Union,Cyprus,pp. 2 - 3. http: / /digicoll. library. wisc. edu /cgi - bin /FRUS /FRUS - idx? type = header&id = FRUS. FRUS195860v10p2&isize = M,2012 - 12 - 12 郭又新:《艾森豪威尔政府“穿越铁幕”的宣传攻势》,于群主编:《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第 71 页。 New York Times,1956 - 08 - 27 (14) ,转引自 J. D. Parks,Culture,Conflict and Coexistence:American - Soviet Culture Relations, 1917 - 1958,p. 159。 Policy Information State Statement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Washington,January 29,1958,FRUS,1958 - 1960,Vol. X, Part2:Eastern Europe Region,Soviet Union,Cyprus,pp. 2 - 3. http: / /digicoll. library. wisc. edu /cgi - bin /FRUS /FRUS - idx? type = header&id = FRUS. FRUS195860v10p2&isize = M,2012 - 12 - 12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Vol. 38,The United States and U. S. S. R. Sign Agreement on East - West Exchanges,February 17, 1958,FRUS,1958 - 1960,pp. 243 - 248. 韩召颖:《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博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南开大学,1999 年,第 132 页。 FRUS,1955 - 1957,Vol. XXV,pp. 628 - 630. 柳静:《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第一辑,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2 页。 年 11 月,美国发表的《美国外交政策的执行方面》中提到,美国的政策是鼓励东欧和非共产主义世 界之间扩大贸易,大力进行东欧和美国间的文化交流,这样可以做到一本万利。① 在通俗文化之外,美国开始通过艺术交流的方式来加强与西欧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视官方机构或 民间组织进行国际文化与交流,着手改变美国在西欧国家民众中的庸俗印象。现代艺术博物馆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在美国以收藏当代艺术和先锋艺术作品而闻名。1953 - 1954 年间,美国现代 艺术博物馆在巴黎、苏黎世、杜塞尔多夫、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等城市举办 “当代十二 位美国画家和雕塑家”展览。同时,现代艺术博物馆与文化自由代表大会 (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 dom)合作,在罗马国立美术馆举办题为 “青年画家”的文化艺术展,展出了 18 岁至 35 岁的青年艺 术家的百余幅作品。这个艺术展随后在布鲁塞尔和巴黎依次举办。1960 年 1 月,现代艺术博物馆第 三次在欧洲举行展览,展出了一些抽象艺术的作品。这些展览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影响了很多 艺术界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欧国家公众对美国艺术界的认识。② 拉丁美洲一直是美国公共外交的重点区域,1954 年 3 月 28 日,在加拉加斯 (Caracas)召开的促 进美洲国家之间文化联系大会 (Conven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 - American Cultural Relations)第十 次会议签署决议,重申 1936 年会议精神,详细规定政府应设立专门奖学金资助学生或教师的学术交 流,国家应该指定或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管理文化交流事务。③ 在互动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之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利用多种手段树立其形象。“1954 年,国务院海 外建筑办公室发起了一项耗资两亿美元的十年计划,用于在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使领馆。通过一个由三 位轮流更替的一流建筑师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努力,美国国务院相当成功地保证了它在国外新建的大 使馆都是显赫醒目的建筑”。④ 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手段日益多样化,针对不同战略区域的公共外交活动也各有不同的侧 重点,这说明美国的公共外交开始走向成熟。 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的特点 第一,增设专门的公共外交机构。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也有战时机构的职能覆盖了公共外交的一些内容,一战时是公共信息 委员会,二战时是战时新闻处。这两个机构都为美国战时信息搜集和信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 地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这两个机构都是临时性机构,战后就立即被取消。业已存在的长期运行 的公共外交机构是文化关系处和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局。然而这两个机构所侧重的地域比较有限,公共 外交的途径也主要是文化和教育交流。艾森豪威尔时期建立的美国新闻署在人员设置、工作范畴、政 治地位、预算经费和关注目标等各个方面全面超越了文化关系处和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局。可以说,美 国新闻署是美国公共外交之集大成者,从艾森豪威尔时代一直到冷战结束,再到后冷战时代,都为美 国公共外交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辖下的美国之音更是美国进行公共外交的一面旗帜。 第二,美国公共外交逐步开始建立长效机制。 政策倾向于多变,而法律的持久性显然更长。因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公共外交活动能够更 持久地发挥效力。除了业已生效的《1946 年富布赖特法案》(The Fulbright Act of 1946)、《国家安全 法案》(The National Security Act)、《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U. S.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Ex- change Act)以外,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又通过了一系列与国际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相关的国内 法律。1954 年通过的《合作研究法》 (Cooperative Research Act)规定了国际学术合作的内容,这就 301 ① ② ③ ④ 柳静:《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第一辑,第 14 页。 Frances Stonor Saunders,The Cultural Cold War,the CIA and the World of Arts and Letters,New York:New Press,2001,pp. 252 - 278. http: / /www. jus. uio. no /english /services / library / treaties /12 /12 - 01 /promotion - cultural - relations. xml [2011 - 02 - 01] 金元浦:《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及其特点》,《国外理论动态》,2005 年第 4 期。 使教育总署能够完成它成立时所确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并履行其责任,同时由政府提供补助, 支持它在教育领域所进行的情报交流等活动;1954 年 7 月《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案》(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规定用贸易收入的一部分援助各级各类学校,支持国际 教育和文化交流;1958 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中的第 6 条涉及国 际教育的内容,明确提出建立语言研究中心,教授在美国没有的语言,产生的各种费用由联邦政府承 担。这些都以国内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共外交某一方面的合法性地位,使相关活动得以长期开展下去。 美国和苏联 1958 年签订的 《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文化、技术和教育交流协 议》以及以后不断修改但并未有根本变化的一系列协议使美国可以合法地对苏联开展公共外交。 第三,公共外交的内容增加,注重对欧洲的精英文化传播。 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形象并不完美,更多的欧洲民众认为美国是一个富有而庸俗的国家。这 一方面因为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国家,缺乏早期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早期向欧洲输出 的是以电影为主要载体的大众文化,以消费和娱乐为基本特征。冷战开始后,美国对欧洲的文化输出 也逐渐扩大范围,好莱坞的电影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也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 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本土艺术家的国际交流和艺术作品的巡回展览,向欧洲展示一个文化意味浓 重的美国形象,开始逐渐改变欧洲民众对美国的认识,重塑美国国际形象。 第四,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前后任之间,公共外交政策比较有连续性。 由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对公共外交活动持肯定性意见,赞同美国政府开展对外信息传播、教 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因此,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之间没有很大的政策断层,杜鲁门时期开始实施 但尚未完成的计划,艾森豪威尔能继续执行。政策上的连续性使公共外交活动在这一时期能够比较顺 利地开展,为以后深化和加强公共外交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与杜鲁门时期一脉相承,是以后美国大规模开展公共外交 活动的开端。这一时期,美国公共外交稳步发展,从机构设置、活动开展和法律体系三个方面奠定了 美国公共外交的基础。美国新闻署的成立是美国政府推行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在以后几十年 里,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还拓展了与西欧、东欧和苏联等地区和国家的公共外交。国 会通过了保障文化和教育交流的法律,使美国政府开展公共外交的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责任编辑:宋 鸥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during Eisenhower's Administration LIU Ming - zheng (School of the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Abstract: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developed well during Eisenhower's administration. USIA,which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encies f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its public diplomacy activities. USIA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ideological confrontation,publicity of infor- mation,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decades. During Eisenhower's administra- tion,the U. S. carried out regional public diplomacy activities towards the Soviet Union,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and Latin America. The long - term mechanism of public diplomacy has been improved,and there e- merged some new means and content of public diplomacy. Key words:Eisenhower;public diplomacy;USIA;VOA 401
本文档为【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公共外交刍议_刘鸣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831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11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