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性_自然与救赎_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女性_自然与救赎_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举报
开通vip

女性_自然与救赎_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2012. 09 LAN ZHOU XUE KAN ■ 英美文学研究 女性、自然与救赎 ———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张宝国 (南通大学 外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 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 Mackinnon 43) 。19 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 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

女性_自然与救赎_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
2012. 09 LAN ZHOU XUE KAN ■ 英美文学研究 女性、自然与救赎 ———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关照 张宝国 (南通大学 外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 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 Mackinnon 43) 。19 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 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 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 19 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 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下称《磨坊》) 为例,探讨早期英国女性文 学如何关注、反映上述主题。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自然;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92(2012)09 -0185 -06 [收稿日期] 2012 -07 -09 [作者简介]张宝国,南通大学外语学院留美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语言文学与教学。 一、引言 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到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一 些学者开始将女性主义与当时的环境保护运动想结 合,实现了向生态女性主义的转变。生态女性主义 者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 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 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 服”(Mackinnon)。 完成于 19 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 主义工业文明在英国逐步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切的 农耕文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始遭受破坏,人 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中,英国社 会需要“拯救”。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范 围的推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全球范 围内,人类正在为了“资本利润或经济利益”对自然 环境进行肆意破坏、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掠夺,由 此产生了全球范围内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同时,在商 业、经济、物质的利欲煦熏下,人类的精神与心灵都 被严重腐蚀,人类社会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中, 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 按照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上述问题的解决必 须同妇女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即解决人与自然的 关系问题必须同时解决男女两性关系问题。从生态 角度,她们反对法国激进女性主义学者,如西蒙·波 伏娃(Simone Beauvior)、艾琳娜·西苏(Helene Cix- ious)、露西·伊瑞格丽 (Luce Irigaray)和朱莉亚· 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试图在解构男权话语 体制,将男性彻底打翻的基石上建立起女性拥有绝 对权威的“女儿国”主张;反对波伏娃们“男女激烈 对抗”的理念。她们主张、提倡建立一个男女平等、 两性和谐、万物共生的多样化社会。这一思想主张 在 19 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因此,本 文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即夏洛蒂 ·勃朗特(Charlot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 和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弗洛斯河上的磨 坊》(The Mill on the Floss) (下称《磨坊》)为例,探 讨 19 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如何关注、反映了人类 “救赎”这一主题。 二、人类的“罪”、“困境”与“救赎” ( 一) “罪”与“困境” 581 女性主义自产生以来,主要探讨了两大中心议 题:即男女两性关系及由此反射出的人与自然的关 系。由于生态女性主义把女性等同于自然,二者相 互融为一体;同时由于一般情况下男人常常被视为 人类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Man / /mankind) ,因此,以上两大中心 议题的核心内容演变成为男人与女人、男人与自然 的关系。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 最大问题就是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对自然的征服和 掠夺,同时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导致了女性不断的抗 争,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人类从此陷入 了困苦的深渊。套用基督教的观点,人类社会陷入 了罪恶的深渊中。 根据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传统基 督教观念,人类犯罪始于原罪,本质在于人类始祖亚 当(Adam)因自大与骄傲,自比上帝,破坏了人神之 间的和谐关系。原罪并不在于“偷吃禁果”这一行 为本身,而是在于这一行为的动机:即人类希望眼睛 明亮,如上帝那样具有智慧、能知善恶。由此,原罪 并不是基于人类的生理欲望,而是基于人类的“灵 魂”,来自于人类“灵魂深处”(庞希云) 亚当犯罪意味着人性的堕落、道德良知的丧失。 当他犯罪之后,他把责任推给妻子夏娃(Eve) ,夏娃 又把责任归咎于蛇。因而,男女两性,即整个人类均 已深陷罪孽之中,不能自拔。奥古斯丁在其《上帝 之城(The City of God)》总结归纳了人类自亚当之 后所犯的罪孽,其中主要包括“恐惧、贪婪、背叛、发 怒、仇恨、欺骗、傲慢、嫉妒等”。 联系上述“男人对女人、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与 征服”等命题,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都能从“原罪说”找到原因或影子。 现代社会以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为标志。资本 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创造了比以往 历史总和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 人的“物质欲”,使极端自私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在对自然关系上,资本主义 制度表现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 严重破坏,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气候问题,引 发了各式各样的“生态危机”与“自然灾害”。以此 为鉴,人类的贪婪、自私、欺骗和对自然的傲慢暴露 无遗。另外,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则体现了男性群体 对女人的贪婪、背叛、欺骗和傲慢。他们或许因为手 中的财富或权势,对一些女性的人格、婚姻幸福进行 肆意的践踏。 这一切均表明,现代人类也已陷入了巨大的困 惑与危机之中,陷入了深深的罪恶之中。 ( 二) 救赎 原罪到底存在与否,我们不必争议。正如刘再 复先生所言“人到底是否生而有罪,纠缠和争议是 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从这个假设中 引申出来的东西。人既然被确定有罪,那么人的毕 生精力就应进行救赎。我们每一个行动,包括日常 琐事和职业活动,都应融入到赎罪活动里。我们必 须遵从宗教戒律,遵从内心的良知去接人待物。这 样,生命就是一个忏悔和救赎的过程”。 从基督教角度看,灵魂获得救赎关键有三:忏悔 离罪、信奉上帝和神的赦免。从文学角度讲,灵魂救 赎就是“对人类罪恶进行反思、忏悔,寻求心灵净 化,从而摆脱困境、实现人性超越的过程”(庞希 云)。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心理,“灵魂救赎”一直 渗透于《忏悔录》以后的欧美文学作品之中,人的 “堕落、惩罚、忏悔、苦行、自新”过程已经成为欧美 小说的主要叙事结构或寓意象征,“灵魂救赎”业已 形成欧美文学的一个传统。这一点在 18—19 世纪 小说创作中尤为明显。通过对 19 世纪英国女性小 说的梳理,笔者发现,在忏悔、救赎方面,女性走在了 男性前面,通过拯救男性,女性实现了“自我救赎”。 三、《简·爱》的“救赎” ( 一) 简·爱的“原罪” “救赎”的前提是人陷入了困境、危机或是生命 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一个前提就是犯下了“罪 恶”。具体到简·爱的情况,除了她物质生活贫困, 谋生艰难等困境外,她在道义和良知方面也有她的 “原罪”。她的“救赎”首先表现为“自我救赎”,其 次才是她对罗彻斯特的“他救”。 众所周知,简·爱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 她对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执着追求,构成了她勇 于抗争的叛逆精神。然而,与其他女性一样,简·爱 也是自我矛盾的。在她反抗男权体制压迫的同时, 内心深处却又时时刻刻受到基督教情感的制约。于 是,在她反抗的个性里交织着人性与神性的对抗与 融合。不经意间她犯下了对主“背叛和傲慢”的罪 过。这主要指她对罗彻斯特的情感。 在桑菲尔德最初的日子里,随着她和罗彻斯特 交往的不断深入,她深深爱上了对方,对方也深深 681 “爱”上了她。此时的简·爱被浓浓的爱意遮蔽了 双眼,忘却了“主”的存在。她心里只有罗彻斯特。 这就使她背叛了“主”,蔑视“主”的存在。 作者在作品第二十四章有这样的叙述:“我的 未来丈夫愈来愈成为我[命中]的整个世界,甚至不 仅仅如此,他几乎成了我进入天堂的希望了。他简 直使我顾不到再去想宗教,就好像日蚀使人望不到 晴天白日一样。在那些日子里,我眼里简直看不到 上帝,而只有他的造物,我把他当成了我的偶像。”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爱的激情使简·爱坠入了悖逆 基督的罪孽之中,无意间犯下了“偶像崇拜”罪。 紧接着在教堂婚礼上,简·爱又差点在无意间 犯下了“重婚罪”。用她自己的话就是“大水淹没了 我的灵魂;我陷入了深深的泥潭,我找不到立足之 处,我沉入了深水之中;洪水淹没了我”。 ( 二) 简·爱的“救赎” 抛开基督教的解释,简·爱的这些“原罪”可以 看成是一种不成熟、无经验的表现。由于她从小寄 人篱下、受尽虐待,10 岁被送入孤儿院,又过着“惩 罚肉体以拯救心灵”的生活,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她 多么渴望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因此,刚刚涉足社 会的 18 岁的她在桑菲尔德受到主人罗彻斯特的关 怀、平等相待,感情的天平自然向罗彻斯特倾斜。她 对罗彻斯特爱慕胜于防范,欣赏胜于警惕。其实,罗 彻斯特对简·爱并不完全是欺骗。只是,简·爱由 于涉世不深、初遇爱情、经验不足,与他人一样,感性 成分大于理性,对对方过度欣赏,经不住甜言蜜语, 忘乎所以,在未完全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差点无意间 成了“第三者”,犯下重婚罪。这对一向注重自尊的 简·爱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俗话讲,吃一堑、 长一智,像大多数人一样,简·爱只能在受挫后成熟 起来。 这种成熟或曰“救赎”只能在大自然中、只能在 忏悔中依靠神的力量得以实现。基督教认为,人的 罪过只能依靠“上帝”、依靠“神”、靠“主”的力量救 赎。我们说,这个神就是自然,或着说,我们只能在 大自然中与神对话,向神忏悔,以求解脱。简·爱也 不例外。 简·爱的忏悔、挫折、自我救赎体现在她的逃 离、流浪与回归。她逃离桑菲尔德,颠沛流离受苦受 难则象征她因背叛上帝而受的惩罚。她在长满石楠 花(the heath)的莽莽山野流浪三天,面对困境,她一 遍遍的忏悔并恳请上帝的帮助简·爱“主啊,帮帮 我! (Providence,Direct me !”。三天后,简·爱在 神的指引下走出荒野获救,圣约翰一家收留了她。 之后,简·爱在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又陷入迷茫,再次 在大自然中与上帝对话,求助神的帮助。她一遍遍 祷告“主啊,帮帮我,请你给我指条明路!”。此时, 简·爱冥冥之中似乎听见了罗彻斯特爱的呼唤。于 是,她依照神的指示,毅然返回到桑菲尔德,与罗彻 斯特幸福结合,获得了心灵的“救赎”。我们说,她 爱的历程所隐喻的宗教经历就是忏悔、自责、敬畏上 帝、自然对话、乞求指引、最后获救。 ( 三) 罗彻斯特的“原罪”与“救赎” 不难看出,简·爱出走后,是在莽莽山野,在大 自然中与上帝对话,忏悔承认自己的罪责,最终获得 了“自我救赎”。作为女性,她在自然中率先获得自 我救赎,然后便去拯救她那个他———罗彻斯特。 同样,从基督教角度层面,罗彻斯特也犯了戒。 按上述奥古斯丁对自亚当之后人类所犯罪孽的总结 归纳,罗彻斯特犯下了“傲慢、背叛、贪婪、欺骗”等 罪孽。他曾经自傲、倔强地与神对抗,不但不向天命 低头,反而还敢公然蔑视它。在与简·爱交往时,他 故意隐瞒了自己第一桩婚姻,要与简·爱结婚。这 是他对婚姻的背叛和对女色的贪婪;客观上,这是对 简·爱的欺骗,事实上构成了重婚罪。因此,他受到 了比简·爱更严厉的惩罚:大火烧掉了他所有的财 富、使他失去了一只眼和一只手;灾难接连落在 “他”的头上,让他被迫穿过“死亡的幽谷”。上帝的 严厉惩罚让罗彻斯特不再自傲,他逐渐意识到自己 的罪责,开始忏悔,请求神让他能够过上比以往“更 纯洁”的生活。于是,神代他向远处的简·爱发出 召唤,让简·爱回到他的身旁并与之结合。婚后,在 妻子简·爱的帮助下,他的右眼恢复了视力,过上了 幸福生活,获得了“救赎”。 综上所述,小说《简·爱》对“人类救赎”的关注 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女性的救赎作用上。女性往往率 先在自然中与神对话,忏悔罪责,以求救赎,获得救 赎后又去帮助拯救男性,在帮助男性救赎的过程中, 实现两性和解共生,建立两性和谐的新兴关系,从而 整个人类获得最终的“自我救赎”。 四、弗洛斯河上的大洪水 与勃朗特通过男女爱情故事直接反映基督教视 阈下人类的“堕落”和“赎罪”不同,艾略特《磨坊》 781 的基督教色彩较轻,她所反映的主题是工业文明语 境下人类面临的困境和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这种 困境中得以“救赎”。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反映 了女性率先觉悟、获救,然后再去拯救男性,并且在 获得救赎的过程中“自然”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然 都“在场”(庞希云 195)。但二者也有区别,不同主 要有三:1)《简·爱》中的救赎均有上帝的指引,而 《磨坊》中的“救赎”则是女主人公麦琪·塔立佛 (Maggie Tulliver)由于自然的天性,在现实生活中自 觉自悟,获得了道德的升华、心灵的净化;2)自然作 用表现的形式不同:一个是“火”,另一个则是“水”; 3)救赎的表现形式不同:《简·爱》是“凤凰涅磐”, 获得新生,《磨坊》则是通过“死亡”“和解永生”。 ( 一) 汤姆的“罪”与“罚” 艾略特表现的工业文明语境下人类面临的困境 无意间与百年后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相 互吻合。这说明了艾略特所关注的问题百年来一直 为世人所关注。这个问题、困境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以来,人类正在经历着人类不断破坏、征服、统 治自然与大自然对这种人类行为不断报复、惩罚之 间的巨大冲突;经历着男人对女人无限的征服、经历 着男人凭借手中的财富或权势,对女性人格、婚姻幸 福进行肆意践踏与女人对男人征服的激烈反抗之间 巨大的矛盾。简言之,人类正经历着自身内部冲突 和人类与自然的外部冲突。 然而,在艾略特看来,由男性主导的人类这种冲 突又是可悲的,因为人类本意在于追求美好的物质 生活,殊不知,由于超越了自然的承受力,人类的这 种美好愿望却“不得不走向它的反面”(郑克鲁 )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也许不想作恶,却“不得不 作恶”;人们不想毁灭,却“不得不走向毁灭”。人类 这种逃不掉的“宿命”也许在于财富异化了人的本 质,使人变得贪婪、自私、无情、傲慢;也许在于资本 “使每个毛孔都渗满了罪恶的鲜血”(马克思 )。 结合文本题目,为什么作者要把作品命名为弗 洛斯河上的磨坊?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对比 意象,即磨坊和河流。前者象征着以汤姆·塔立佛 (Tom Tulliver)为代表的男权社会,后者则象征的大 自然、象征以水为特征的女性。倘若前者是哥哥汤 姆,那么后者就是妹妹麦琪。 作品文本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哥哥汤姆眼 里只有磨坊、只有财富、只有金钱,甚至只有复仇。 他偏执、狭隘、自私、傲慢、无情,对妹妹女性人格、爱 情婚姻进行了肆意践踏。难怪后来麦琪反驳到“你 没有怜悯心,你对你自己的缺陷和罪恶一点儿都没 感觉。苛刻别人是一种罪恶,对人———对基督徒来 说都是不对的。你只不过是一个伪君子……你连一 点儿感情的影子都没有。你那些所谓的优点只不过 是黑暗罢了!”(艾略特)。通过这种方式,艾略特用 “妹妹”的心酸眼泪表达了一个女性“对男权 /兄权 社会的抗议,向男权话语提出了挑战”(褚晓航)。 汤姆也许本意并不如此,是对自然有破坏力的 工业文明侵蚀了他的本性。他的追求使他走向了追 求的反面,他的“不得不作恶”使他最终走向了死 亡。从决定论和基督教视角解读,汤姆所代表的男 权社会再怎么努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也是徒劳的。 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羸弱的,不堪一击 的。自然自然有其固有的法则,时机一到,在浩浩的 弗洛斯河洪水面前,一切罪恶都将被荡涤干净。逝 者已去,自然却依然存在! ( 二) 洪水、麦琪与救赎 1.洪水与救赎 如前所述,哥哥汤姆眼里只有磨坊、只有财富、 只有金钱,他努力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但在工业文 明语境下,他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自己并不擅长的 商业竞争,因此,其实他也生活的困境之中,从这个 层面讲,最后的洪水客观上帮他摆脱了困境,也可看 作一种“救赎”。这使小说以洪水结尾更具象征意 义。 同哥哥汤姆一样,麦琪最后也处于巨大的困境 之中。作品最后一章就叫“最后的冲突(The last conflict)”。依据文本,我们可知,那天麦琪和表妹 露茜(Lucy)的未婚夫斯蒂芬(Stephen)所谓的“私 奔”之后,为了对表妹的婚姻负责,尽管和斯蒂芬互 有好感,麦琪断然拒绝了斯蒂芬的求婚,毅然返回圣 ·奥格镇(St. Ogg)独自面对一切。然而现实是残酷 的,哥哥拒绝她回家。其他人更是对她议论纷纷,充 满鄙视。至此,麦琪坠入了人生的谷底:寄居朋友 家,一天天在痛苦和孤独无助中受着煎熬,等待被人 理解,等待人们认识到她受了冤枉,她是清白的,等 待回家。这样,由男女组成的整个人类都陷入了巨 大的痛苦之中。此时,人类要想摆脱危机,就要借助 自然的力量,于是洪水来了。洪水来临,麦琪才有机 会冒险去救哥哥汤姆。汤姆也才有机会认识到妹妹 881 的价值、有机会被妹妹“舍己救人、勇于牺牲”的精 神所感动、有机会意识到自己对妹妹的误解及刻薄、 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罪责。至此,兄妹二人实现和 解。 在最后和解中夹杂了“死亡”,而死亡在他们 “兄妹和解”过程中并不是必然的要素。那么,为什 么作者此时非要洪水“杀 /淹死”兄妹二人呢?为何 不像《简·爱》有个喜剧的结尾呢?笔者认为,兄妹 二人的死不是什么“遗传问题”(曾莉) ,而是具有特 别意义。其意义有二:一是兄妹二人死亡反映了 “肉体与灵魂分离,灵魂才能获得救赎”这一宗教观 点;其二在于“死亡”突出了艾略特的“悲观主义”宗 教观,通过死亡获得“永生”,即“灵魂不死”。 2.麦琪的救赎与自我救赎 根据侯雅丽在其“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 宗教的实践者”一文所表述的观点,艾略特的人本 宗教思想认为人生是“悲剧性的”,在这样的悲剧人 生中,人们需要一种“归属感”,并需要建立起一种 “全新的人本秩序,即道德秩序”,需要提倡“具有同 情心、利他和自我牺牲”。不难看出,艾略特的人生 哲学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语境下的“自私、贪婪、欺 骗”等格格不入,甚至针锋相对。按照艾略特这种 宗教观,爱情不是至上的,惟有亲情,责任才是做人 的准则。在女性观问题上,艾略特认为女性应该追 求在教育、职业和婚姻等方面的“自由和权利”,但 男女并不“绝对平等”,女性应该发挥、展现“克己、 屈从和自我牺牲”等品质来实现“男女的和谐共处” (石晓杰)。总之,这里关键的是“克己、利他和自我 牺牲”。艾略特认为,做到了这些,人们就是在追求 “大爱”,就是在追求“自我完善”,惟有做到这些,人 类才能实现“道德升华”和“心灵的救赎”(侯雅 丽)。 很显然,麦琪就是艾略特宗教观和女性观的实 践者。她与简·爱追求爱情至上的“小我”形象比, 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芒”。 综观作品全文,我们会发现麦琪的性格也有发 展变化。小时候和哥哥及表妹露茜一起玩耍时,由 于常被哥哥忽视,麦琪也产生过嫉妒,甚至还把穿着 干净、漂亮的露茜表妹狠狠地推倒在烂泥里。还有 一次,倔强的她一气之下跑到偷盗、欺骗成风的吉卜 赛人那里流浪了几天,害得全家人到处找她。 在以极端利己方式反抗失败后,麦琪开始在痛 苦中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渐走出了困境。在她成长 的第二阶段,麦琪自身有了显著的变化。她把披散 的头发编好,脾气也变得温和许多。在自己的人生 体验中,她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学会了同情爱护 别人(菲利浦 Philip) ,学会了克制自己、为他人着 想、不再公然反抗周围社会,实现了心灵的自我净 化。在意外发生,差点形成与露茜未婚夫斯蒂芬所 谓“私奔”的事实情况下,为不使露茜受到感情上的 伤害,她内心的道德责任感使她战胜了感情的“诱 惑”,冒着被误解的危险,毅然返回,独自承担自己 不慎带来的后果,以自我牺牲、自我克制的方式完成 了道德上的“自我救赎”。最后,在洪水来临时,不 顾个人安危,冒死划着小木船去救哥哥,终于与哥哥 达成和解,通过死亡,登上了天堂。这里,女性的 “自我救赎”和女性对男性的“救赎”功能得到了最 直接的体现。 3.麦琪、洪水和自然 小说的最后一幕:弗洛斯河洪水泛滥,在湍急的 洪水中,麦琪划着小木船在风浪中摇来晃去,她拼命 大喊哥哥,冒死去搭救汤姆。这里,“麦琪”、“小木 船”、“洪水”融为一体,都包含在在一张自然的画面 里。作为女性,麦琪与自然不分,她对哥哥 /男人的 拯救象征着自然对人类的拯救。这里“麦琪与自然 不分”与前文的“洪水象征麦琪、象征自然”互为印 证,与前文所述的磨坊形成了本作品完整的意象,即 磨坊和弗洛斯河,兄与妹,人类与自然。 事实上,作品本身也能证明麦琪与弗洛斯河密 不可分。作品一开始就描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 面:“辽阔的平原上,渐渐开阔的弗洛斯河夹在青翠 的两岸之间,水流声、磨坊的轰隆声、鸭子的嘎嘎声 更给这景色添加了几分恬静。形形色色的树木、奔 流的河水,就连小鸭子也在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儿时的麦琪就像只无拘无束的小鸭子乐在其中。她 总是趁母亲不注意,突然冲出去,把头扎在水里,像 鸭子一样游来游去”(艾略特)。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麦琪来于水又止于水,来 于自然又止于自然,她是自然的孩子。 五、结束语 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 常把女性与自然相联系,把二者所遭受的压迫相提 并论,从而把女性主义文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即 两性关系问题)由人类内部引伸到人与自然的外部 981 范围,进而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即如何处理男女 两性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工业文明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 立使以男人为主导的人类物质欲望不断膨胀,这种 不断膨胀的欲望也包括男女两性间超出社会法律、 道德接受程度的互相占有欲,从而,人类变得更加贪 婪、迷失了自我、坠入了“罪恶”的深渊。然而,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要走出“深渊”,实现自身的“救 赎”恰恰依靠的是他们压迫、征服、掠夺的自然和女 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19 世纪英国女性 小说对人类“救赎”问题早就进行的讨论与关注。 《简·爱》和《磨坊》两部作品都体现了自然和女性 的救赎作用。这两部作品还向我们表明女性往往率 先自觉自悟,在自然中获得救赎,然后去帮助拯救男 性。所不同的是,小说《简·爱》表明人类的救赎必 须通过神的帮助才能得以实现,而艾略特的《磨坊》 则表明人类的救赎必须通过男女两性互帮互助才能 得以完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走出困境,就 要善待自然、节制物欲、约束自我、回归纯朴与本真。 另外,如艾略特人本宗教思想体现的那样,男女两性 都要克制自己的肉欲、勇于奉献、勤于利他、甚至牺 牲自我。男女只有停止两性之间的战争,相互扶持、 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才能返回我们失去的“精神家 园”,简·爱最终实现人类整体的“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Eliot,George. The Mill on the Floss,New York:Penguine Group, 2002. [2]Mackinnon,Mary Heather and Mori McIntyre. Reading in Ecology and Feminist Theology. Kansas City:Sheed and Ward,1995. [3]Saint Augustine. The Cilty of Go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6. [4]侯雅丽.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的实践者[J].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3) :137 - 140. [5]刘再复,林岗.罪与文学[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 公司) ,200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6. [7]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 2006. [8]石晓杰.从女性主义角度评析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 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50 - 51. [9][英]夏洛蒂 · 勃朗特.简 · 爱[M]. 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1991. [10]曾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结局探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3) :31 - 34. [1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褚晓航.《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 学,2009(11) :127 - 128. 〔责任编辑:郭洪〕 091
本文档为【女性_自然与救赎_英国早期女性自传小说对人类救赎主题的关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681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12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