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荐举之弊

宋代荐举之弊

举报
开通vip

宋代荐举之弊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SocialSciencesinYutmanNo.5,2012 宋代荐举之弊 胡 坤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宋代的荐举制度在运行层面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定,即便如此,像求荐公行、鬻卖举状、铨吏因缘为奸等问题 仍大量存在。这引起了宋代臣僚们的广泛关注,从其连篇累牍的议论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对宋代荐举之弊加深认识,其 意义也就显得较为重要。 关键词:宋代;荐举;弊端 中图分类号:IQ,44、Ir已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

宋代荐举之弊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SocialSciencesinYutmanNo.5,2012 宋代荐举之弊 胡 坤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宋代的荐举制度在运行层面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定,即便如此,像求荐公行、鬻卖举状、铨吏因缘为奸等问题 仍大量存在。这引起了宋代臣僚们的广泛关注,从其连篇累牍的议论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对宋代荐举之弊加深认识,其 意义也就显得较为重要。 关键词:宋代;荐举;弊端 中图分类号:IQ,44、Ir已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12)05—0132--05 荐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荐形式,通过荐举选任官 员,部分解决了古代国家获取人才信息困难的问题。宋代 国家对这种官员选任的方式异常重视,在制度的运行层面 设置了诸多严苛的规定,在规范荐举制度的同时,也无可 避免地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如求荐公行、鬻卖举状、铨吏因 缘为奸等。宋代荐举中所呈现出的这些消极现象,也引起 了宋代臣僚们的广泛关注,这在宋代大臣们连篇累牍的议 论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对宋代荐举之弊的认识,其意义也 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宋代的史料的搜讨,对宋代 荐举之弊的现象进行一正面的回应与讨论,以对荐举制度 在宋代的施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荐举未有不求而得” 南宋刘炎曾说:“荐举未有不求而得”[1l(卷几《治道”,求荐 并非只是南宋才出现的问题,早在北宋时期,士大夫就认 为:“夫今世之仕者,求举于其人,盖常事耳。”圆(卷上·‘论政街) “未有”与“常事”措辞的背后,反映的则是宋代求荐公行现 象的普遍化。 从君主的角度而言,当然不能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 去,而在事实上,宋代君主也在努力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 生。王曾记云: 太尉王公旦⋯⋯尝因便坐奏事,上语及一省郎姓名, 旦日:“斯人行履才干俱有可采,今方典郡,宜与甄擢。”公 及同列亦皆素知其为人,因共相荐之。自是,屡加叹赏,即 令记录。俾俟归朝日,亟命转运使徐更别议升陟。既而,代 还至阙上,复先省记之。会外计阙官,即与同列拟定名式, 约以次日奏补。及晚归私第,斯人投刺来谒,公方议委,使 辞而不见。诘朝入对,具道本末,请授以转漕之任。上默然 不许。公退而叹骇,惕息累日,乃知昨幕造请,虽不之见,已 密为伺察者所纠。而此人讫真宗世不能用。口脚删 真宗因为担心被举人干请求荐,甚至派出“伺查者”暗 中侦查,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仁宗时,针对“请托公行”的情 况时有发生,专门为此下诏戒励臣下,在诏书中,除了戒 励,也特别要求御史台对“请托”的情况要尽“察访”之责, 随时“劾奏”[4x卷十,《,昵劢臣麒荐桫)。可是干求荐举的情况却并未 因宋代君主的努力而销声匿迹,反而愈发肆无忌惮。早在 北宋前期,曾“以左道得幸”于宋太宗的“方士”侯莫陈利 用,依仗太宗的宠信,“无复畏惮,所为不法”,“依附者颇获 荐举”口牌官六四之七)。不要说像侯莫、陈利用这样获得太宗宠 收稿日期:2012—06一18 作者简介:胡坤(1980~),男,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132 万方数据 信,而且还做过团练使的人,在哲宗时期,就是一个小小的 玉仙观主,因为交接权贵,也成了改官人请托的对象。范公 偶记云: 七伯祖子夷(范正平)⋯⋯为开封县时,道教初兴,有 玉仙观主,交接权贵,势倾一邑。县官升陟,由其门者甚众。 公到观中,主相待倨,公亦不为礼。主颇不平,谓公曰:“公后 生,不可简礼,朝廷官观,特寄在境中耳。邑官荐举者,某力 为多,公欲之乎?”公笑而不答,主益憾之。咏‘七fcI祖发七慨搦)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范正平的态度是难以理解的,营 求与干请才是常态。北宋末有高公轩之例,其考满之际,哀 鸣于监司说:“自唯孤寒,无从求知于当路,但各乞一改官 照牒障面而归,以张乡间足矣。”在获得举主的怜悯,得到 了改官照牒之后,却立即赴京诣部,“自陈荐状已足,乞以 照牒为用,先次放散。”最后竟因此而得以改秩口x卷四】。如果 连高公轩这点伎俩都没有,就只能靠摇尾乞怜骗取一二张 举状了。在《齐东野语》卷八中“嘲觅荐举”记载了这样一件 事情: 直斋陈先生(陈振孙)-a:“向为绍兴教官日,有同官初 至者,偶问其京削欠几何?答云‘欠一二纸。’数月,闻有举之 者。会间,贺其成事,则又日:‘尚欠一、二纸。’又越月,复闻 有举者,扣之,则所答如前。余颇怪之。他日,与王深甫(回) 言之,深甫笑日:‘是何足怪?子不见临安丐者之乞房钱乎? 暮夜,号呼于衢路日:吾今夕所欠十几文耳。有怜之者,如数 与之日:汝可以归卧矣。感谢而退。去之数十步,则其号呼如 初焉。子不彼之怪,而此之怪,何哉?’因相与大笑而罢。” 在这种为了一二纸举状,不顾及道德、荣誉的时代,能够做 到不求举,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品行了。韩琦就曾记其五 兄韩璩“志气磊落,事上官未尝降礼,以强颜曲意求荐举为 大耻。故久滞宾幕”Csl(@4IY<,《五腊作基志鼢)。 从宋人的荐举诗中,能看到宋人对荐举的态度,从中 也能体味到得失之间的复杂情感。在诗中,或是表达了获 荐后的喜悦之情,如强至在改官后,曾写诗云:“一昨荐章 蒙首上,十年坠翼恰重飞。”四潜十咖释重负之情,跃然纸上; 葛胜仲在贺友人获荐的诗中也写道:“均输它局交论荐,元 会登朝正履新。”【1临二十·‘栅兄改官升朝作诗纪贺三街之三)或是荐状已 满,付阙参选的意气洋洋和慨叹荐章的来之不易,如“此去 知君免叹嗟,荐章先已到京华”【l,x卷九,‘删椎官之阙w)。“直道先 难终易偶,近闻知已荐书全”【9】港九,(依韵和赵晦夫书记将替写怀"。“荐 牍今交上,夷途去不疑”【12】倦五·《吕善化秩浦而归两诗赠狲其一。或是未 得荐举的无奈与沮丧,如“屡荐尝为趋幕客,数奇终困字民 官”Ⅱ嘴)I张子荣令君撇词二静其一)。“丹霄箝荐口,白静带微官”嗍 诺计·‘柏判挽诗二街其一。“犀牛可乞角,穷士难荐论”【l删麟四.‘和答 牲黼怀十前扛)。从这些涛句中,也更能理解求荐公行的缘由 和社会基础。所谓“自首滞微官”并不是诗人的危言耸听, 也正因如此,一些选人乞怜予举主,是颇可以获取一些同 情心的。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一,记载了宋 代这样的—个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 王钦若出守杭州,一钱唐尉苍髯白发,步履踉跄,公将 督责之,问之,乃同年进士也。公凄然怜之,表荐于朝。其人 以诗谢日:“当年同试大明宫,文字虽同命不同,我作尉曹 君作相,东君元没两般风。” 这个老县尉还算是幸运的,苍髯白发之际尚能碰上同年得 以改官。这样的故事,对于挣扎于选海的选人们来说,恐怕 都会为之动容吧!而宋代荐举的法令严密,又兼以资格之 法,这种选官方式,从根本上说,选拔出来的官员只能是中 人之才,这就会在选人队伍中造成极大的心理不平衡,如 果想打破这种不平衡,惟一的途径就只能是干请荐举了。 因此,选人们的汲汲求荐,说到底还是制度的不完善所造 成的。制度本身的过恶与漏洞,不但影响了制度自身的发 展,同时还影响了制度所笼罩下的社会风气。孝宗时,起居 郎胡铨就曾沉痛地说:对于那些既无权、又无钱可以依仗 的选人们,所剩之途只有“枉道以媚当途权贵以求之,势必 贪墨黩货,以赂吏部之吏。不然,终身为选人,老死不得改 官”【15K巷四九,《治i鼢)。 当求荐几乎成惯例时,宋代还是有一些士大夫用自己 的言行,竭力澄净一些污浊的氛围。太宗、真宗时的大臣谢 泌“居官不妄荐士,或荐一人,则焚香捧表,望阙再拜而遣 之”【,驰柏。理宗朝大臣许应龙也被时人称许为“不妄荐士” 【,倘六·(激许枢密神道硝)。南宋末期,以知抚州兼江西提举常平的 黄震,在初兼提举之职时,便张贴出了《客位榜》,其文日: 天下之治在人才,人才之进在荐举。当职平生不求人, 今亦不受人之求。自到抚州,应大小举状,并先奏告上天, 然后望阙拜发。今此,兼提举司职事,窃恐外州同官未知, 或循习旧比,偶有干请,仰书表司,先责罪状。应遇投下书 札,并须先问来历,是陌】求举。不是求举方可拆呈。如抉书 求举,而误拆,呈书表司,断杖八十。其干请之官,平日虽 贤,坐此一失,亦断断不举。备榜客位,仍转牒所属通知,庶 免违误。【l嘴七,L,<客位槲) 然而,这些士大夫的努力虽然真诚而执着,但是在积弊已 深的制度之下,根本无力改变干请荐举的现实。 ’ 】33 万方数据 二、“国家荐举之弊几于市井交易之为” 对于荐举,宋人常有“国家荐举之弊,几于市井交易之 为”【l嘴九三·(谢橙江诬制置应诏韵’;“而荐举者,又以公道为私权,益 以要市于士。或相贸易,或因包苴,或出于子弟”【,9x卷四六,‘答曹 监税书))的感叹,可谓深切时弊。荐举不仅要干求,同时还有权 权交易,权钱交易,甚至更为下作的交易手段在其中,方能 得来一二纸荐状,其问可谓是丑态百出。 仁宗时,夏竦就曾经说:目前的一些官员“阴行宠赂, 构求荐举”【扣K卷一三'‘退巧∞)。神宗时,御史何正臣言:“近日举 官,鲜以寒士为意,利禄所厚,多在贵游之家。”嘲&举j垃一二) 南宋高宗时,殿中侍御史周奎上言日:“孤寒之士,无所求 知,或货贿以干其私,或诏曲以阿其意,仅而得举。”C211(鬯J三 o.绍兴九年秋七月丙戌)御史中丞何铸论日:“荐举改官之弊,以为 多以亲故,势贿赂得之。”f2雅一弓、t鳅十针一是辛香津宗时的员 兴宗也说:“非父兄在职则不举,非赂遗越常则不举。”圆(卷 十.‘考镡瞒}举蛳)在宋人的这些议论之中,所谓“非父兄在职则不 举”,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力与权力之间进行的政治交易,而 “非赂遗越常则不举”,则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了。宋代的 门阀政治虽然衰落,但是以官品为中心所形成的“权势”之 家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以荐举为例,宋廷屡 次三番地强调:“于状内具言所举人,有无亲戚骨肉见任在 朝文武职官。”“其所举入,明言是与不是亲戚故溜,及有无 亲戚见任中外文武职事,即不得举两府臣僚亲戚。”其所考 虑的基本点就是,担心举主荐举这些“权势”之家的子弟, 由此而形成举主与“权势”之家进行政治交易和形成朋党。 这些对王朝的统治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宋代的君主 也身体力行,在此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 仁宗时,使相王德用的甥婿李师锡改官引对之际,仁 宗发现李的举状竞多达三十余纸,故不予改官,只与“循 资”皿端一.‘帝静~。朱嚷记其“舅氏胡宗尧,嘉祜初引见改官, 举将十七员。仁宗问其家世,或奏枢密使胡宿之子,即有 旨:更候一任改官”I'aX卷一。枢密使庞籍的女婿陈琪也因在 引对之际,仁宗讶其举状多达十七纸,在知道其为庞籍之 婿后,“特不与改(秩)”口躺下·‘陈琪以举者多而报罢))。神宗“熙宁问, —选人以贵援得京削十三纸。引见日。神宗云:‘有举状一 十三纸者是甚人?’特与改次等官”口啪一'《敢翩。虽然有法令 的规定和宋代君主的身体力行,可是权要子弟轻易获得大 量举状并因此顺利得以改官的情况却仍屡屡发生。 】34 如果说宋代荐举中的权权交易大量而普遍地存在,那 么其中的权钱交易则更不在少数。徽宗时,颇受宠信的宦 官童贯在“奉使陕西、两浙”之时,“每一状所荐,不下数十 人。既无考第,又无举主,端坐州县,且未尝亲战阵之事。不 因苞苴馈送。必其仆隶与之为地”唰职官七吨二九)。政和八年 (1118年)广安军百姓安尧臣也曾上书揭露童贯在陕西领 兵之时,“汲引群小,易置将吏,以植私党;交通馈遗,鬻卖 官爵,超躐除授,紊乱典常”。更为出铬的是“常有自选调不 由荐举,而改京秩者”田x糟二-政宣上饫.政韧\年五肭申)。由于北宋末 年徽宗宠信蔡京、童贯等人将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同时蔡 京、童贯等人又不遗余力地jFⅡ用手中的权力谋私,“上有所 好,下必甚焉”,进一步败坏了士林风气,荐举当然也受到 这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越发地贿遗公行了。 南宋初年,由于北宋不良遗风的影响,小朝廷又处在 风雨动荡之际,政府的管理处于松弛状态,很多方面无暇 顾及,荐举的交易就更加猖獗,乃至举状已经被当作商品 出售了。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九月丙午,朝廷专门立法 禁止买卖举状的行为,“应买卖举状之人,取者、与者,各坐 赃论”[2Ix卷_七三.绍菇=十六年九脓向。可见当时买卖举状的行为已 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据高宗时右正言陆哲说:当时为了 谋求“荐章一纸”就需“费五六百千”之钱嘲(卷三七.绍兴二十六年歉七 月娶酉)。有人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关升、改秩,各有定价,交相 贸易,如市贾然”[2qf卷一七三’绍必二十六年九月庚戌)。绍兴三十二年 (1162年)右谏议大夫梁仲敏弹劾参知政事杨椿时,就提到 杨椿“以进冒登政府,一言无所关纳,一事无所建明。但为 乡人图差遣,为知旧干荐举而已”。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之时,“率以三百千而售~举状”p1降一九,、,缈}'三十二年二月£孙。孝 宗时,胡铨上书说:“每纸文字,须三百千经营,乃可得。合 五纸之费,为千五百缗。”【l聒四九·c治渺)看来到了孝宗之时, 举状的买卖市场愈发稳定,举状的售价通过供求关系的调 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合理”的价位。 买卖举状已令人瞠县结舌,但却更有甚者。淳熙四年 (1177年)三月,新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的胡俦放罢,原因 是,有臣僚奏称,胡俦在任福建路提举常平之时,“令本路 干官买妾归其家,乃酬以举状”m涫七二之一七)。孝宗时,中书 舍人崔敦诗上书论和籴之弊时说:朝廷将和籴的本钱发放 给州郡,然而州官却并不将此钱全部用于和籴,反而“差委 所信任僚属受纳冬苗,许以荐举,啖以馈遗,令以斗面极力 大量,既收敛赢余以充和籴,遂干没本钱”【·聃二七二t‘理咖。周 烽说:“荐举之法日弊,坐主类不识门生面。第徇权贵,所欲 万方数据 予者,举词概以‘猷为敏劭、吏事疏通’书剡牍。”瞅卷三)高宗 时,御史台主簿李庚上言说:现今的一些举主“经年不剡一 奏,以待权臣不时之须;阖郡不举一人,以为子孙换易之 地”口1x卷一七三·绍必二十六年九月庚戌)。而李心传也称:“自庆元、嘉泰 后,前宰执举削,乃专以待政府言路之求,类多不识所举之 人,甚至空名剡牍以遗之。”烈乙躺十四,‘前宰执岁举京官多非所蛐)由此 看来,荐状不但能交易,还成了礼品。孝宗时的王质,对荐 举中所产生的交易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这种交易 主要有应副、准备、换易、酬劳四种表现形式: 今夫某人操某人之书而谒于某人,此必有所挟也。挟 之愈重,则应之愈速,谓之“应副”。其求者又如执券之取 偿,其应之也,如取诸怀而予之也。有某章而不敢用,有某 人而不敢举,日:“后将无以应权势之请也。”谓之“准备”。 宁忍而不发,以俟夫急而应也。某人祷某人而求荐某人,则 某人亦祷某人而求荐某人,谓之“换易”。内有不酬,从而为 辞日:“某人债未偿也。”或委某人而治某事,则先令之日: “某事集,则以某章荐。”或以某人营某物,则阴嘱之曰:“某 物至,则以某章荐。”谓之“酬劳”。有不如其所欲,不特不荐 而已。又加以罪焉。f3J胯_.--·‘论举能珊) 王质的议论可谓一针见血,真实反映了宋代举主荐举时的 心态,同时也将他们丑陋的嘴脸揭露得一览无余。 三、“铨格繁密,吏所以为奸” 宋代的选人通过干求、交易好不容易凑足了五纸举 状,按说以后的事情就可以很顺利了吧?可是,实际情况却 远非如此,选人到京后赴吏部参选,还要受到吏部主吏的再 行盘剥。举状到吏部后,其注籍及格式、文字的检查工作都 要由吏部相关主管人吏负责。宋代铨法繁密,小有不慎,举 状就因不合格而得不到注籍,也就会白白丧失改官的机会。 宋代铨法规定:“诸举状不依条式,本案吏人承受注籍 者,杖一百。”132觥t1,㈣既然承担责任,就意味着有一定的 权力。史称:宋代“铨格繁密,吏所以为奸,其绪尤多,案牍 及课历疑误仅若毛发,比辄行下,推原数四犹不释,以邀赇 请”p3x卷叫u、,嘉桔三针=月己酉.H536)。另外,铨吏还有一大职责是 安排将要改秩的选人引对的甲次。北宋中后期之后,改官 选人日益增多,铨吏在安排引对甲次之上,也做起了手脚。 如果待次的选人,想早一点引对,就得向铨吏行贿,在铨吏 的安排下,就可以“叙劳绩求先次截甲引见”,而不愿意行 贿的选人则“至吏部二三岁乃得改官”[33](.Y罄--JkJk·嘉祜三年十二肥 酉t1,4536)。宋代官员具有流动性,在任年月有限,而吏一般则 终身从事某一具体事务。这就造成了主管官员对于所掌之 事的了篇非常有限,而吏则深谙此道。特别是像吏部流内 铨这样业务繁多、专业性非常强的部门,这一点就尤显突 出。因此,人吏作弊,官员往往懵懂不知,有时甚至还百般 回护铨吏。如仁宗时,—个叫朱定国的选人,在摄浮梁令任 满之际,“当改秩,铨吏曲为沮抑,剡荐不如令。君(指朱定 国)诣铨长求直,长固执如吏议”嗍卷十三·‘故朝散郎致仕朱君墓志铭”。 种种事例,也就使吏人愈发胆大妄为。 既然铨吏有一定的权力和专业知识,而主管官员对此 的监督又形同虚设,铨吏们当然要依靠此从中渔利了。早 在仁宗时期,流内铨的人吏就将改官的员阙隐匿下来,而 与待改官的选人做私下交易,直到庆历年间赵及判吏部流 内铨之后,方才发现此情况,故此,赵“及奏阙至即膀之”, 使铨吏不得为弊p嘴三。叭赵及能P10074)。仁宗初年判吏部流内 铨的鲁宗道,因为“在选调久,颇患铨格繁密”,故而得以 “曲知铨吏之奸弊”,在其判铨期间能够做到“多麓格之”p叼 讳防,‘鲁宗道恸)。然而像赵及和鲁宗道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 因此,因靠一两个判铨的官员,根本不能彻底消除此弊。铨 吏通过作弊向被举人伸手要钱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据 欧阳修记载,在当时,汉水所流经的县邑,以襄州的邓城、 谷城两县最为富庶,因此能受荐循资为此两县县令,是很 多人梦寐以求的事。而铨吏却将此“惜为奇货”,“常邀厚赂 以售贪令”,以至于“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骶卷二几‘大理寺丞狄君 墓志锄。吴处厚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嘉祜中,选人郑可度历十五考,举主仅满五人,内一人 乃州北李少卿昭选,待次二年余,引见前一夕五更,昭选 卒,其日值起居,朝堂中蘧言:州北李少卿夜来有事。铨吏 知之,即以撼可度,愿得钱五千,寝其事,可度不与,吏竟白 铨主,再会问罢引,可度遂老死选调。p嘴、·PS4) 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铨吏,竟有如此之大的 能量。只要给钱五千,就能够将举主病逝的消息隐瞒下去, 由此也可见铨吏的手段。如果每个被举人都能够像郑可度 这样,宁愿冒着“老死选调”的危险,也不愿给钱与铨吏,铨 吏便失去了赚钱的市场,当然也就不会藉此发财。可是,在 “选调”被称作“选海”的年代里,别说铨吏伸手要钱,就是 不要,恐怕还有大批的人通过多方钻营,往这些铨吏手中 塞钱。铨吏们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因此在选人在赴部改秩 的时候,多方责难,“选人诣曹改秩,吏倚为市,毫毛不中 节,必巧生沮阂,须赂饷满欲乃止”口滞三七三·《洪皓恸附子建,P11567),’ 】35 万方数据 随着每年改官的选人不断增多,买卖举状的情况日益普遍 化,铨吏们也不甘落后,愈发趁着选人赴部改秩之际巧取 豪夺。孝宗时,胡铨就曾沉痛地说:“今改官者,非五百千赂 吏部主吏,虽有文字五纸,不放举主。”以至当时在士大夫 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五百千,莫近临安!”【·艚四“治 m)只可怜这些选人,既要花钱买举状,还要贿赂吏部的人 吏,可以此改官之人,又能指望他们为朝廷做什么呢? 通过以上对宋代荐举在施行中种种弊端的介绍可以 看到,在官僚政治体制之下,人们正常的才华不能得以发 挥,反而都将聪明才智用到了谋官、谋财之上。吸痈舔痔、 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大行其道,而刚正不阿、守节不屈的 廉介之士却投闲置散,这一点在宋代的荐举中,特别是自 北宋中期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南宋范浚曾云: 荐举之法,本以明公道,至其弊,则荐举益广,而公道 益以不明。夫惟士皆求举,举者初不求士,故以朴素为迟 钝,以虚伪为精强,以静嘿为拙讷,以捷给为辩慧,以守节 为固陋,以趋附为疏通,以刚介为偃蹇,以佞媚为温良。剡 章论荐,非蝉联舄奕之绪胄,则达官膘仕之姻戚;非依藉权 门之援地,则苞苴赂遗之交关;非诡随趋和之奸人,则胁肩 摇尾之谄士。不然则虽廉若夷、齐,政若求、由,爱惠若子 产,有声名若子奇,亦未免徒劳。p9x卷十一·‘更彻) 这样的评论,不光用在荐举之上,恐怕只要是封建官僚政 治体制之下,都无外乎这种情形吧! 参考文献: [1】刘炎.迩言【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2】杨时编二程粹言[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 【3]T_W.王文正公笔录[A】.全宋笔记【C】.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4】蔡襄.端明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5】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6】范公傅.过庭录[M】一匕京:中华书局,2002. [7】叶梦得.玉照新志[A】.丛书集成初编【c】j匕京:中华书局,1985. 【8】韩琦.安阳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9】强至.祠部集【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葛胜仲.丹阳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1】魏野.东观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36 【12】张杖.南轩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31洪适.盘洲文集[A】.四部丛刊初编【c】.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5. 【14】黄庭坚.山谷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5】杨士奇等编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6】魏泰.东轩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1赵汝腾.庸斋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8】黄震.黄氏日钞【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191晁公遇.嵩山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20】夏竦.文庄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2lJ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 书局,1985. [22】员兴宗.九华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23】王嗣之.渑水燕谈录[M】Ij匕京:中华书局,1981. 【24]朱残.萍洲可谈【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 [25】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1周j罩.清波杂志【~q.北京:中华书局,1994. 【27】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8】熊克.中兴小记【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29]周焊.清波别志【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 [30]李小13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j匕京:中华书局,2000. [3113:质.雪山集【A】.丛书集成初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5. [32]吏部条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q.北京:中华书局,2004. [34】杨杰.无为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35]脱脱,等.宋史[M】_匕京:中华书局,1977. [36](旧题)曾巩,隆平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37】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A】.四部丛刊初编[c】.上海:商务印 书馆,1915. [38】吴处厚.青箱杂记【M】j匕京:中华书局,1985. [39]范浚.香溪集[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 馆。1986. [责任编辑:杨宪] , 万方数据 宋代荐举之弊 作者: 胡坤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刊名: 云南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 Social Sciences in Yunan 年,卷(期): 2012(5) 参考文献(39条) 1.刘炎 迩言 1986 2.杨时 二程粹言 1985 3.王曾 王文正公笔录 2003 4.蔡襄 端明集 1986 5.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1957 6.范公偁 过庭录 2002 7.叶梦得 玉照新志 1985 8.韩琦 安阳集 1986 9.强至 祠部集 1985 10.葛胜仲 丹阳集 1986 11.魏野 东观集 1986 12.张栻 南轩集 1986 13.洪适 盘洲文集 1915 14.黄庭坚 山谷集 1986 15.杨士奇 历代名臣奏议 1989 16.魏泰 东轩笔录 1983 17.赵汝腾 庸斋集 1986 18.黄震 黄氏日钞 1986 19.晁公遡 嵩山集 1986 20.夏竦 文庄集 1986 21.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985 22.员兴宗 九华集 1986 23.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 1981 24.朱彧 萍洲可谈 1985 25.庄绰 鸡肋编 1983 26.周煇 清波杂志 1994 27.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1987 28.熊克 中兴小记 1986 29.周煇 清波别志 1985 30.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2000 31.王质 雪山集 1985 32.吏部条法 2002 33.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2004 34.杨杰 无为集 1986 35.脱脱 宋史 1977 36.曾巩 隆平集 1967 37.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文集 1915 38.吴处厚 青箱杂记 1985 39.范浚 香溪集 198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nshkx201205028.aspx
本文档为【宋代荐举之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500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19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