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美术学 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郑 工 内容提要 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受欧洲 考古学和 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 在 年代形成第一 个 研究的 高峰期 , 主要有蔡元培 、 林风眠 、 岑 家梧等人 , 研究材料和基本观点多取 自欧美学者 , 也开始注意运 用 中国古代文献和神话传说加 以 求证 年代后 , 形 成第二个研究的高峰 , 主要有朱狄 、 邓福星 、 刘晓纯 、 郑元者等人 , 开始从原始部落的 艺术和 世纪的考 古发现等外部现象的 “ 原始状态 ”研究 , 转向人类审美 心理的 内部发生研究 ...

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美术学 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 郑 工 内容提要 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受欧洲 考古学和 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 在 年代形成第一 个 研究的 高峰期 , 主要有蔡元培 、 林风眠 、 岑 家梧等人 , 研究材料和基本观点多取 自欧美学者 , 也开始注意运 用 中国古代文献和神话传说加 以 求证 年代后 , 形 成第二个研究的高峰 , 主要有朱狄 、 邓福星 、 刘晓纯 、 郑元者等人 , 开始从原始部落的 艺术和 世纪的考 古发现等外部现象的 “ 原始状态 ”研究 , 转向人类审美 心理的 内部发生研究 , 在艺术与非艺术的 中间环节上 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 提 出各 自不 同的见解及理 论假说 。 关键词 世纪 中国 艺术发生 学 中间环 节 审美意识 世纪中国的艺术发生学研究 , 始于 年代 , 受欧洲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 尤其是 世纪 末随着殖民化的进程而开始的对现代未开化民族的 考察研究 , 世纪欧洲史前洞窟及其他重要的考古 发现 , 学术界实验性研究方法的流行 , 现代心理学形 成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 都为 世纪中国艺术发 生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中国的初期研究者多留学欧 洲 , 以蔡元培为始 , 次及林风眠等人 , 以欧洲学者的考 古发现和人类学的考察结果为依据 , 结合中国上古传 说 、 民问神话和文献典籍 , 考证辨析 , 很少人利用中国 的考古资料 , 中国古籍也不提供有关艺术发生学的理 论 。 因此 , 艺术发生学在 中国是一门典型的外来学科 , 在 世纪大多数的时间内十分寂寞 , 至 一 年代 开始兴盛 。 蔡元培最先开始讨论《美术的起原 》该文初发于 《北京大学 日刊 》 年第 一 号 , 后 又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于 《绘画杂志 》和《新潮 》。 他先从概念的辨析人手 , 将 “ 美 术 ” 分为狭义与广义之解 , 并用其广义 , 相当于今之 “ 艺术 ” 。 蔡元培的艺术起源论 , 明显受到德国美学家 费希纳 和 格罗塞 的影响 , 认为艺术的发生序列 , 是由静态的空间艺术发展为动 态的时间艺术 , 开始为身体装饰 、 用具图案 , 尔后 , 才 出现独立的造像和图画 , 并过渡到歌舞这一综合形 式 , 再分化为诗歌 、音乐和舞蹈等门类 。 蔡元培主要分 析了艺术起源的 “ 游戏说 ” , 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比较开 始 , 探讨审美意识的来源 。 他认为动物已有美感 , 有游 戏冲动 , 却不是人所具有的那种艺术创造力 , 只有初 民的图案装饰 、 绘画 、 雕刻 、 舞蹈 、 诗歌和音乐才是艺 术 。 与现代艺术相比 , 初 民的艺术尽管在数量与种类 上有所差别 , 但其中所包含的节奏 、均齐 、 对比与和谐 等却没有差异 , 其动机 、 作用和 目的也与人类各时代 的艺术没有两样 。 蔡元培的 “ 初民 ”概念 , 就是最初的 处于原始生活形态的人 , 几乎全部应用现代文化人类 学的资料和方法 。 他认为考古学的资料是静态的 , 往 往有脱节处 , 而人类学的资料动静皆有 , 能够全面地 考察艺术的发生 , 尤其能够考察其动机 、 作用和 目的 , 探讨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其后 , 林风眠发表《原始人类的艺术 》 , 引 用的资料全是欧洲考古发现的文化遗迹 。 他认为 “ 若 谈到原人的由来 , 与在时代上详细的变化 ” 是很困难 的 , 只能在部分事实上 , 略知片段 。 事实 , 即 “ 文化任时 代上经过的实在情形 , 很可以证实理论上有时错误之 处 ” 。 林风眠首先提到原始工具与艺术发生有很大的 关系 。 因为艺术有两方面的构成 , 一是制作技术 , 二是 审美意味 , 而制作技术与生活经验与具体知识与工具 有绝大的关系 。 在远古遗 留的作品 , 可 以实在地考 察技术的变迁 , 如从线画到线刻 , 由线刻产生浮雕及 雕刻诸类 , 形成一个渐次演进的连贯系列 。 工具的改 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造型物品的加工制 作手段和工艺类型 , 如石器 、 陶器和青铜器 , 其刻画 、 图绘 、 雕铸等手法各不相同 , 难易程度也不等 , 审美意 趣和文化内涵也不同 。 但技术上的进步与审美趣味的 高低并不成正 比例发展 , 有时还会有相悖逆的现象 。 对 于 人 类 艺 术 的 开 端 , 林 风 眠 依 然 以 奥 瑞 纳 云南 艺术学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Administrator ±êÇ© 这几篇文章显示艺术人类学、考古艺术学、艺术发生学等这些就、“新概念”学科的互相分工还很不清晰。彼此多有冲突之处。所多概念彼此混淆。与那些老学科比较起来,这显然不够成熟。 人的造型图像为始 , 注重实证 , 沿用欧 洲美术史家的说法及材料 。 年代中国艺术学界对艺术发生学的研究 , 基 本都属于这两种类型 。 当时 , 发生学的研究属于原始 艺术研究或艺术起源问题研究 , 与艺术的本质问题研 究相关联 。 当人们回答什么是艺术的时候 , 也就为艺 术起源的历史叙述提供了一个标准 而人们研究艺术 的起源 , 必须先行探讨艺术的本质 。 因此 , 在艺术学 中 , 艺术的发生 或起源 亦散见 “ 艺术学概论 ” 、 “ 艺术 学大纲 ” 之类的著述 。 中国的艺术发生学研究早期多 以翻译或编译的成果出现 , 有德国 、 日本 、俄苏学者的 译述 , 其影响最大的则属德国学者 · 格罗塞的 《艺 术之起源 》, 有两个译本 , 一是陈易译 , 年上海大 东书局出版 二是蔡慕晖译 ,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 。 两人都是根据 年的纽约英译本转译 。 格罗 塞的 《艺术之起源 》影响很大 , 注重文化人类学的资 料 , 将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同社会经济结构和精神生活 密切地结合起来 , 从而考察艺术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 系 。 另一个译本即俄国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 》 , 先后 也有几个不同的译本 。 如林柏重译本 , 年由 海 南强书局出版 鲁迅译本 , 年由上海光华书局出 版 曹葆华译本 , 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 普列 汉诺夫在论及艺术的本质时 , 必然要涉及艺术的起 源 , 分辨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及艺术的基本特性 , 基 本上都采用文化人类学对原始民族艺术的田野考察 资料 ,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寻找艺术发生的实际依据 , 即艺术功能性的说明 。 普列汉诺夫反驳了德国学者席 勒 、斯宾塞 、 卡 · 毕歇尔等关于艺术起源于游戏说 , 游 戏先于劳动说 , 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证明 了艺术起源于劳动 , 艺术的社会功用性先于单纯的审 美要求 。 格罗塞比普列汉诺夫更早就从艺术领域收集 证据支持马克思的观点 , 说明艺术是 一种社会的表 现 , 但它和人类的生活实际活动 、 游戏活动的区别 , 却 在于活动本身即具有 目的 。 在劳动创造的意义上 , 普 列汉诺夫的观点在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理论界具有 普遍的影响 , 而摩尔根的 《古代社会 》 、 恩格斯的《家 庭 、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 柯斯文的《原始文化史纲 》 都在 一 年代初相继翻译出版 , 成为这一领域中 相关的经典著作 。 裴文中是从本土的考古学实践进人艺术发生学 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 年秋 , 法国考古学家步 日耶 帆 , 。 , , ℃ 一 教授受地质调查所聘请来华 , 协 助进行中国猿人文化的研究 , 裴文中受其指导 。 年 , 裴文中《介绍 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一文 , 陆续在北 平《世界时报 》副刊《自然周刊 》发表 , 并提出 “从有人 类以来 , 艺术始见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 在末期以前 , 艺 术作品是没有的 ”川 。 显然 , 他是从人类起源的基本立 场出发 , 从人类手的灵巧度和智力发展的程度 , 从现 有的考古学材料辨明完全形态的 “ 艺术品 ” 出现的时 间 。 其后 , 裴文中又发表了《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的文 化 》, 刊载在于 年的 。 , 文章引用了步 日 耶教授向法国人类学研究所的汇报 , 指出 “ 中国最早 的人工制品 , 既不是中国猿人制作的石英石器 , 也不 是周 口 店第 地点的隧石工具 , 而是德 日进从泥河 湾下沙沟河湖堆积中所采到的一件多面体石块 。 据步 日耶描述 , 在这块石块的不同面上有许多人工打击的 痕迹 。 除这件简单工具之外 , 他还相信同中国猿人文 化一样 , 那里有许多加工和使用过的骨头 , 以及一些 看来是烧过的骨片 。 ”犷’〕考古学提供的是实物证明 , 而 且还不能停留在单一的证据上 , 不过分强调所谓学理 的推论 , 即依据某种理论的逻辑进行演绎推断 。 不过 , 史前人类的艺术活动 , 毕竟是从手工制作开始的 , 从 旧石器时代的加工技术和最终形态 仁确认 人的审美 意识问题 , 就成为艺术发生学研究的着眼点 岑家梧是运用本土的人类学及历 史文献资料进 行原始艺术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 年 , 岑家梧留学 日本东京立教大学和帝国大学 , 学习体质人类学和史 前考古学 年后 , 他的《史前史概论 》 、 《史前艺术史 》 和《图腾艺术 史》先后问世 。 其中 ,《图腾艺术 史》附录 “ 中国图腾跳舞之遗制 ” 、 “ 中国民族图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及其研 究略史 ” 。 尽管欧美学者多认为图腾与初民艺术有部 分关系 , 绝不是艺术发生的渊源 , 虽然岑家梧也认为 弗雷泽将图腾民族的巫术行为视为原始艺术的 摇篮 , “ 其言或过 ” , 但 “ 至少可说 一 切原始艺术之萌 芽 , 达图腾文化期而始辉煌焕盛 ” 。 岑家梧在大量征引 美洲 、 非洲 、 澳洲及太平洋群岛原住民艺术之外 , 亦就 中国历代的摊舞 、百戏 、角献等模仿性行为 , 说明图腾 跳舞的遗制 又征引《诗 》 、 《书 》 、 诸子及史籍中的神话 传说 , 印证图腾艺术的存在 。 后陈钟凡为之序 , 补证殷 周骨器 、 铜器上的夔龙 、 婆餐之纹样 , 以为图腾 。 陈钟 凡开始注意世纪初中国的 号占成果 , 举例瑞典学者安 特生的《甘肃考占记 》中 “ 一 辛店甲 葬地 句片 ” 、 “ 沙井 南葬地陶片 ” 、 “ 辛店期彩色陶瓷 ” 的犬 羊纹 、 犬纹 、 人纹 、 鸟纹及爬虫类动物纹等 。 陈钟凡对 史访艺术的 研究 , 较为侧重考古学资料 而注视图腾现象者 , 多倾 向“ 巫术 ”之说 , 如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 》载《燕 京学报 》 年第 期 , 用 文字 话法 , 辨析 “ 巫 ” 与“ 舞 ”等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 百南艺术浮二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般学者都以艺术制作过程 中的原初意识或精 神指向当作活动的基本动机 。 譬如游戏说 、 劳动说或 巫术说等 , 都偏重在社会学领域或集体无意识的精神 领域探究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 。 因此 , 朱狄说艺术的 起源问题是 “ 发生学的美学 ” , 认为其最困难的问题在 于寻找艺术发生的 “ 中间环节 ” —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 既非实用品又非艺术品 , 黑格尔说 , 这就是 “ 艺术前的艺术 ” 。 朱狄的结论依然将艺术活动与现代 人的出现联系在一起 , 认为 “ 只有当人类的智力发展 到一定水平时 ,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才能产生 出 来 ” 。 〔’〕至于具体的时间 , 他认为要依赖考古学的发 现 。 现代原始部落的艺术现象 , 只能提供类比或旁证 , 而发生心理学的研究 , 只提供假设 。 年代后 , 朱狄 是国内较系统地研究艺术发生问题的学者 , 开始涉及 人的意识 、 审美意识与艺术发生关系的讨论 , 先后著 有《艺术的起源 》 和《原始文化研究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 》 。 国外关于人类意识产生的实验性研究 , 始于 年代末的美国 。 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戈登 · 盖洛普 。 一 设计了一种动物对 自我认识的 “ 镜子 实验 ” —即动物能够在镜子的映像中认出自己 , 猩 猩通过了镜 子实验 《科 一 学 》杂志 , 。 观察者认为 , 动物能 自我认识 , 标明一条心智能力的界线 。 在灵长 类的社会中 , 个体通过 自意识能够监控 自己的行为 , 或者说 , 这种监控能力就是意识的一种定义 。 据有关 学者推断 , 人类意识的起源大约在最近 万年内的 某个时候 舒“ , 工具制作者已知道施加规制 , 表现出一 种执着的意念 , 形成某种固定的器物形状 , 如刮削器 、 砍砸器 、 盘状器等 。 至 年前 , 人的创造力 日趋旺 盛 , 不断突破旧有的规范 , 形成许多新的规制 , 也出现 了“ 制造与事物相似的形象 ” , 即模仿的“ 艺术 ” 。 探讨人类意识的起源 , 似乎带动了 一 年代 艺术发生学的研究 。 年代后 , 随着学术界对美学问 题的讨论 日趋深人 , 对审美意识发生的研究兴趣逐渐 仁升 。 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 》 】 , 第 章第 节即是 “ 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 ” , 基本思想依然是马克 思的存在决定意识 , 劳动创造一切 。 但在审美意识起 源和艺术发生的问题上 , 此书提出人的审美感受是从 生理快感中区别分化出来 , 这种审美 “ 愉快一经产生 , 便作为 一 种社会需要反过来要求创造特殊对象以专 一 满足这种需要 与模仿劳动有关的原始舞蹈 , 与语 言发展有关的原始音乐 歌 , 与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的 造型艺术的陆续出现 , 便以一种物质化的形态更集中 地体现着逐渐形成中的原始人们的审美意识 。 ” ‘, 〕在 这一过程中 , 何以辨别一种物质化的形态是 “ 艺术 ” 了 的 , 或认为已形成了的原始人的审美意识 于是 , 不少 学者从史前人制造工具的现象人手 , 从石制工具的前 后发展系列中分辨及归纳出某种形式规范 , 如均匀 、 规整 、 光滑 、对称等 。 不过 , 李泽厚提请人们注意 , “ 对 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 ‘装饰品 ’ 上的自觉加工 , 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 数十 万年 , 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 ” 。 因为劳动工 具和劳动过程中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和主体感受 , 是 物质生产的产物 , 是将人的社会生活外化并凝冻在物 质生产工具上 , 是真正的物化活动 而 “ 装饰 ” 是精神 生产的产物 , 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并凝冻在所谓 “ 装饰品 ”上 , 只是物态化的活动 。 前者是现实的 , 后者 是想象的 。 所以 , 李泽厚认为制作 “ 装饰品 ”这种原始 的物态化活动 , 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 始 , 而相应的成熟的形态 , 就是巫术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 就是远古图 腾 。 「“ 〕李泽厚将马克思 “ 自然的人化 ” 和 “ 人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 ” 的观点直接运用于艺术的发生学研究 , 为 后来的研究者提供 了从物质生产活动人手的研究思 路 , 同时也提供了从意识形态领域判定其精神品质并 作为 “ 艺术 ”的根本依据 。 尔后 , 邓福星就在造型艺术 的物质化形态上考证劳动工具与艺术发生的关系 , 撰 著《艺术前的艺术 》 刘晓纯就在动物性的生理 快感到人的审美感受之间考察艺术的发生 , 寻找艺术 与前艺术在审美意识上的临界点 , 撰著《从动物快感 到人的美感 》 。 在某种意义 即预测与猜想的假 设 上 , 邓福星和刘晓纯比李泽厚走得更远 , 他们试图 在人猿相揖别的过程中 , 寻找劳动创造的产品形式和 相应的主体感受 , 而李泽厚则将 “ 艺术 ”视为人类活动 发展到某一阶段后的成果形式 , 即其所言的 “ 成熟形 只乏 ” 邓福星根据恩格斯两个相关命题 — “ 劳动创造 了人 ” 和 “ 劳动是从创造工具开始的 ” —开始论证“ 人类的第一件工具就是第一件艺术品 ” , 提出 “ 艺术 起源 与人类起源同步 ” 的假说 。 邓福星从物的实在形 态 几以考证的方式人手 , 在历 史的逻辑环节上进行理 论推断 , 关注艺术发生时必然出现的 一个混沌的过渡 性阶段 , 即原始人所创造的既实用又包含着后来一 切 造型审美因素的 “ 物品 ” —石器及石器工具 , 从原始 社会第 一件工具到最后一件艺术品 , 任何一件石斧 、 陶澎 、 洞窟壁画或岩画 , 都构成史前艺术发展链条土 的环节 。 在体质人类学上 , 通常以克罗马侬人为现代 人的开端 , 而前一环节的尼安德特人则属于原始人阶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段 。 原始人是准人类 , 原始人的艺术也就是准艺术 , 而 原始人之前的人猿阶段 , 与 “ 艺术 ” 相关的现象 , 是否 就是 “前艺术 ”呢 邓福星将“ 文明人 ”之前的艺术分为 两种形态 一是史前艺术 , 一是萌芽期艺术 , 二者都是 “ 形成中的艺术 ” 。 这史前艺术 , 也就是原始人的艺术 , 是艺术从萌芽状态向成熟状态过渡的阶段 , 具有艺术 与非艺术的双重性 而 “ 萌芽期艺术 ” 则是类人猿 “ 求 生的本能活动及其方式 、 某种情欲的发泄等看来与艺 术相当间接的因素和方面 ” —邓福星认为 , 这就是 “ 前艺术 ” , 是艺术发生的最基本的起点 , 探讨艺术的 起源要从这里开始 , 而不是史前艺术 。 他跨越了欧洲 学者关于文明人的 “ 艺术 ” 阶段 , 也就突破了现代人 克罗马侬人 的界限 , 走到了猿和人相揖别的理论界 点 , 并进人类人猿阶段探索艺术的起源 。 这样 , 他就将 “ 史前艺术的上限定在大约 万年以前 , 而艺术起 源的过程也就应该在约 , 万年前到约 万年 前之间 ” 。 至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如何发生 邓福星引用 了马克思关于 “ 自意识 ” 的概念 , 认为 “ 人类 ‘ 自意识 ’ 的形成不仅是人类进化的关键环节 , 也是艺术发生 的 关键环节 ” 。 所谓的 “ 自意识 ” , 即合规律合 目的的人类 创造的 自觉意识 。 因为 自意 一 识的出现 , 作为人类精神 活动特殊方式的艺术才有可能出现 。 一 ” 刘晓纯有感 于 普列汉诺夫在艺术发生学上对人 的审美心理和生物本能的忽略 , 在解释美感起源 以 及 解释功利性的 “ 善 ” 如何转化为超功利的美时所出现 的理论苍 白 , 他想用生物学和社会学相统一 的方法 , 系统地考察 “ 动物快感本能怎样进化为人的审美意 识 ” 。 刘晓纯 也认为 , 艺术 “ 起源的答案要到从猿向人 转变的关键环 节中去寻找 ” , 人的美感是由动物快感 进化而来 , 审美尺度是由审愉快尺度进化而来 , 事物 使主体以为美的那种属 性是由事物使主体愉快的属 性进化而来的 、 快感是生物体的本能要求 , 而生命主 体的快感尺度是既定的 , 与主体本身的意愿无关 。 这 种尺度的变化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 与生物进化相 关 , 仁工人的需求和欲望 与快感 又构成一种关系 , 并左 右首人的行为 。刘晓纯反对达尔文关于动物有美感的 说法 认为他忽略 ’视觉的巨大制约作用 。 文中 , 他列 举 ’ 历代美学家对快感和美感的各种定义 , 指出所有 的讨论都 “ 起因 于这样 一 个关节点 形 、 色 、 声所引起 的视 、 听官能性的快适是不是能够与美感划等号” 因 此 , 刘晓纯将快感和美感的讨论归结为形式快感和韵 律关感的关系问题 , 而不是意蕴美的问题 。 只有当局部 的官能性的视快感占据主体的整个心理 , 形成体验并 玩味形式而忘怀 一 切 , 这种情绪上的满足才能称之为 韵律美感 。 美感是快感的发展 、 升华和质变 , 是快感中 的一种特殊分支和高级形态 “ 〕。 同时 , 刘晓纯认为在 “ 过渡期 ” 的人猿 一 猿人阶段 , 即约 , 万年前到约 万年前之间 , 没有一条绝对的人与猿的分界线 , 只 有 一 万年出现的新人 , 与我们才是一样的人 。 在人 与猿的分界上 , 刘晓纯取学术界通常的“ 属 ”类划分标 准 , 即约 万年前 , 此后 , 第一件的人造工具就包含 了艺术的因素 。 他将论证放在 “ 石器形制的进化 ” 上 , 探讨人类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从 自然韵律的破坏到人 工韵律的形成 , 探讨工具中 日趋完善的形式美的本 质 。 邓福星的观点在当时学术界引起 一 泛的关注 。 其 最直接的影响便是 年出版的 《中国美术通 史 》, 主编王伯敏 , 其第 编 “ 原始社会美术 ” , 即从距今 万年前的元谋人谈起 , 从石器的制作谈起 。 尔后 , 由王朝闻任总主编的国家重点项 目《中国美术史 》“ 泉 始卷 ” 年底出版 , 该卷主编是邓福星 。 在本卷 协 ” , 邓福星结合中国的考古学资料进一步阐发 他 的观点 , 认为原始工具的制作过程就是它的审美价仇 同时产生的过程 、。 全书的 目次先后为石器 、 嘴习 , 器 、 长 器 、 陶器 、 原始建筑和岩画 , 限亦至元谋人 。 年 , 王宏建 、 袁宝林主编的《美术概论 》, 其 卜编 ’ 美术 的历 史发展 ” 第 章 “ 发生论 ” , 在分析了 “ 游戏说 ” 、 “ 巫术说 ”和 “ 劳动说 ”之后 , 重申人的劳动实践是艺术 发生的根本动力 , 使主体与 自身 、 主体与 自然 、 主体 与 社会 、 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 了新的联系 。 作者以 “ 美术 是由多方面本质特征所组成的立体结构 ” 为由 , 否定 了从某一本质性特征的出现寻找艺术发生的最初现 象的理论企图 。 不过 , 作者依然肯定美术发生是 一 个 过程的显示 , 是不同的本质因素不断发生 、 组合与建 构的结果 , 而人工 性在美术的诸本质特征中是最从本 的逻辑起点 , “ 所以 , 制造工具不但标志着少类的诞 生 , 而 目也是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 ” ”〕〕 有人认为 ,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意识活 动 , 也是造型活动 。 但制造工具的形式和模仿造型的 形式有一个重要区别 , 即二 具是直接使川的适合性制 造 , 而模仿造型是思象的 “ 实用 ” , 其 “ 对于模仿造型的 追求和改进是依造特定文化所规定的想象路线发展 的 ” , 因而是创造 。 所以 , 朱伯雄主编的《世界美术史》, 其原始艺术部分依然遵从“ 模仿造型 ”的艺术原则 , 从 克罗马侬人写起 , 从现代人的出现写起 ’。 , 。 艺术的发 学研究各有不同的学术视点 , 在某些问题 仁必然也 会出现争沦 。 特别在实证的还是推理的研究方法 , 争议最大 。 年 , 徐建融在《彩陶纹饰与生殖崇拜 》 石南 艺术学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索性提出“ 艺术的起源不可知 ” 。 中国学者对艺术发生学研究的历史范 围基本还 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 , 尤其是 年代末开始逐 步增加的有关中国原始艺术的考古学或 民族学资 料 。 如 , 对中国岩画的研究 , 对彩陶文化的研究 , 都注 重从器物造型的形态样式探讨形式成 因及 内在的意 识与文化精神 。 在这方面的论述 , 有盖山林的《中国草 原岩画与古代猎牧民的生命意识 》、 陈兆复的《岩画艺 术的抽象与具象 》、汪宁生的《云南沧源岩画的发现与 研究 》、章利国的《中国的原始绘画和原始文化 》、张晓 凌的《原始艺术精神 》等 。 抽象和具像 , 是艺术形态样 式的风格问题 。 在艺术发生学中 , 其是否具有某种内 在演变的文化规律 牛克诚认为原始艺术的研究一定 要解决图形和物象的关系问题 , 要避免 “ 望图生义 ” 和 “ 因形 比附 ”的失误 。 他力求从几何图形与具体物象间 存在的多种可能的对应关系中“ 剥离出唯一联系 ” , 从 而将各个文化中的几何图形都纳入一种时间性的演 进轨迹 , 这轨迹就是“ 从写实到抽象 ” ” 勺。 牛克诚使用 的还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考古材料或 世纪之 后的文化人类学资料 , 更侧重于世界各地 包括中国 的岩画资料 。 邹跃进则认为“ 抽象先于写实 ” , 他在《史 前艺术中抽象形态的审美发生 》一文认为 , “ 与史前艺 术形态发生的次序相同 , 史前艺术抽象形式形态的审 美发生也先于写实与装饰写实形态 ” 。 其理由有二 , 一 是 史前艺术的抽象形式形态与制造工具有关 二是抽 象形式形态与主体感受之间具有肯定意义上的直接 联系 。 后者所谓的肯定是对人 自身意识和感受的肯 定 , 而直接性则是主体对形式审美的心理和生理结构 的直接对应 ‘’ 。 邹跃进关注的还是史前艺术 中的审 美发生问题 , 起点还是在工具的形式样态 。 艺术的 发生 , 是否就能简单地归结为 “ 从写实到抽象 ” , 或 “ 从 抽象到写实 ” 这么一个单向型的逻辑关系 形态的写 实或抽象与人类原始思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在这一 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深人的论述 。 艺术发生学 已经从单纯图像形态的年代排序 、 分 类研究和器物加工手段的研究 , 转向人的空间意识 、 审美意识 、思维特征的研究 。 其资料系统正逐步扩大 , 采用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 尤其是 比较学和传播 学的研究方法 , 使艺术发生学的研究不再停留在 “ 起 点 ”问题 , 而在发生的过程中寻找文化的演进规律 , 在 具体的文化区域 内探讨 一 艺术发生的内在因素与外在 形态之间的联系 , 探讨艺术创作与人类思维的关系 , 探讨艺术的多发性 、 多态性及其文化 “ 象征 ” 。 譬如吴 诗池的《中国原始艺术 》 , 就坚持 “ 艺术是人类 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 以及 “ 艺术的起源是多元的 ”观 点 。 他将 “ 艺术 ”与 “ 文化 ”的概念分开 , 文化是人类社 会的全部活动方式 , 而艺术仅仅是物化了的精神文 化 。 他强调艺术的精神性特征 , 指出人类的审美理想 、 审美观念和审美感受力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 , 而是经 历长期的劳动实践 , 在人脑进化 , 诸方面的感觉 日趋 完善时 , 才又可能产生 。 他认为能人乃至直立人 猿 人 “决不可能从事艺术创作 ” , 较早的 “ 艺术 ” 是 “ 装 饰 ” 。 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源头 , 甚至同一种类的艺术 也有不同的渊源 , “ 许多艺术种类的产生并不同步 ” 。 对此 , 文中列举了许多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 。 吴诗 池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原始艺术 , 他将艺术发生的上限 定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约 多年前 。 其推测的依 据是晚期智人的出现 , 从而将 多年前至 多 年前这一时期 , 称之为中国原始艺术早期的 “ 萌芽阶 段 ” 因无考古实物 , 故无论证 。 之后 , 吴 涛池划分出 一个艺术的 “ 产生阶段 ” 约 一 年前 , 其 分期依据为辽宁仙人洞发现的骨针 、 穿孔骨装饰品 , 峙峪遗址发现的线刻骨片和骨雕 , 以及北京山顶洞发 现的穿孔石 、 骨 、 蚌等装饰品 。 ‘ ” 〕刘锡诚也是从考古 材料人手 , 撰著《中国原始艺术 》 , 万字 , 以 介绍为主 。 章建刚 、杨志明合著的《艺术的起源 》, 偏向 于从符号学的角度谈论艺术的发生问题 , 也谈到人的 产生与工具的制作以及工具的意义 , 并延伸到狩猎人 的艺术 、 农耕者的艺术与原始神话的产生 , 论述的面 比较开阔 。 年 月 , 郑元者的《艺术之根 —艺术起源学引论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该书是在作者的博 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艺术起源的意识形态景观 》 基础上修 改而成 。 郑元者反对从 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开始写艺术史 , 认为 “ 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对艺术史的 研究和写作尚且 可行 , 如果诉诸于艺术起源问题的研 究 , 那就是不可宽恕的过错 一 了。 因为在旧石器时代晚 期之前的历史时期 , 是空 白点最多因而也是最容易引 发想象的地带 , 处于这一地带上的那些有着艺术性的 人工制品 , 对求解艺术起源的奥秘 , 必然能提供更为 根本 、更为重要的历史线索 。 ” ’ 〕那么 , 他又如何判断 艺术的起源呢 首 一 先 , 他从概念分析人 手 , 借鉴了郑诵 与卡西尔的有关分析 , 从本体意义上说明 “起源不等 于根源 ” , 提出艺术的 “起源 ” 有两重含义 一 是表明 “ 开端 ” , 。 , 二是表明 “ 起因 ” 与 “ 动机 ” 。 郑元 者不同意邓福星的 “ 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 ”之说 , 认为这一假说在确立 “ 艺术 ” 的起点时 , 其理论根基有 着严重的错位 , 不仅易于在审美发生与艺术起源这两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个有着不同历史脉络的问题之间造成混乱 , 而且滑开 了人的主题 。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社会关 系总和的观点 , 成为郑元者研究的基本立场 。 他从人 类社会最初形态 —原始公社的形成过程考察艺术的发生 , 发现 万年前的原始人群恰恰处于刚刚 “ 为生产而结合成社会 ” , 表现出直接的社会生产与直 接的分配 。 万年前至 万年前 , 是原始公社的早 期 万年前至 万年前 , 是原始公社的中期 万 年前至 万年前 , 是原始公社的晚期 。 而古代智人 尼 安德特人 出现在原始公社中期或晚期的早些时候 , 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期 。 在人类智能的发育与社会形态 的成熟这两个契合点上 , 郑元者确认了艺术发生的 “起点 ” , 即在原始公社中期或晚期的早些时候 , 其实 , 也就认为在尼安德特人时代出现了“ 艺术 ” 。 文章引证 了很多考古学资料 , 如 万年前 , 叙利亚戈兰高地贝 雷克哈特 · 拉姆遗址 , 阿舍利时期的小雕像 约 万年前 , 在巴祖阿洞窟的 莫斯特文化层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用粘土制作的兽形 石笋和 “ 被抛弃的小块人像 ” , 以及突尼斯的莫斯特文 化层中用鹅卵石堆成的“ 金字塔 ” 。 郑元者关注的不是 工具 中最初的造型样式 , 而是具有独立形态的造型 物 , 因此 , 他就马克思关于 “人的依赖关系 ” 的论述结 合人类社会原初性图腾观念 , 探讨原初艺术制作的动 因 , 提出“ 图腾观念特化 ”说 。 这个 “ 特化 ”的概念是从 “ 分化 ”衍变而来 , “ 分化是从比较一般的 、 同质的条件 变换成比较特别的 、 异质的条件 ” , 而分化原理普遍存 在于生物学中 , 存在于神经系统 、 行为 、 心理和文化的 进化和发育中 。 〔’ 〕 考古学可 为艺术发生学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实 物证明 , 提供阅读的 “ 本文 ” , 但意义的阐释与深度读 解 , 却需要其他相关的知识 , 尤其是 目前相关的考古 学资料极为零星稀少 , 就需要用某种方法将其前后发 生与发展的关系 , 各种现象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加以 系统的说明 。 现代实验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说 , 已 经为艺术发生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个学术视野 , 而现 象学 、 语言哲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渗人 , 又 进一步打开 了艺术发生学在探讨人的审美意识形成 过程中的研究视野 。 至于什么是艺术发生学最根本的 学科方法 」前还没有定论 , 大家都在尝试 , 都在努力 寻找 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 一 , 艺术发生学的牵涉面很 一 , 而 目还会随着新学科的出现 , 新方法的出现而改 变 自身的学术视野 , 改变已有的研究方法 。 不过 , 艺术 发生学的基本学术立场已经确立 , 即站在人的立场 , 文化的立场 , 这就决定了其学科性质必然为人文学 科 , 并逐步向社会科学领域靠近 , 从假设性的命题论 证往实证性的计量化过程转化 。 因此 , 目前最常见的 学科研究方法还是依靠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 兼及社会学和心理学测量统计及分析方法 。 参考文献 〔 〕装文 中《旧 石 器时代之艺术 》, 商务印书馆 , , 第 巧 页 。 〕装文 中 , 前引文 , 第 页 。 〔 〕朱狄《艺术的起 源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第 页 。 〔 〕〔肯尼亚 〕理 查德 · 利 基 《人类 的起源 》 , 吴汝康 、 吴新 智 、林圣龙译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 第 页 。 〔 〕王朝 闻主编《美学概论 》, 人 民 出版社 , , 第 一 页 。 〔 〕李泽厚《美的历 程 》 , 文物 出版社 , , 第 一 页 。 〔 〕邓福 星 《艺 术前的 艺术 》, 山 东文 艺 出版社 , , 第 一 页 。 〔幻 刘晓纯 《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 山 东文 艺 出版社 , , 第 一 、 一 页 。 〔 〕王 宏 建 、 袁宝 林 主 编 美术概论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 第 页 〔 〕朱伯 雄主 编 《世界美术史 》第 卷 , 山 东美术 出版 社 , , 第 一 页 。 〔 〕牛克诚 《从写 实到抽象 —艺术发 生期风格演进的一个基本走向 》 上 、 《美术 史论 》 年 第 期 , 第 一 页 。 〔 〕邹跃进《史前艺术 中抽象形 态的 审美发生 》, 《美术史 论 》 年第 期 , 第 一 页 〔 〕吴诗池崔中国原始 艺术 》 , 紫禁城 出版社 , , 第 页 。 〔 〕郑元 者 艺术之根 —艺术起 源 学引论 》 , 湖南教育 出版社 , , 第 页 、 〔 〕〔奥 〕 · 贝塔 兰 菲叮一般 系统论 》 , 秋 同 、 衷嘉新译 , 社 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 , 第 一 页 参考资料 、 岑家格令史前艺术史少, 商务印书馆 , 年第 版 、 邓福 星 牛艺术丽 的 艺术争, 山 东文 艺 出版社 , 年 第 版 。 、 朱狄叮原始 文 化研究 —对审美发 生 问题 的思考奋 , 北 京 三联书店 , 年第 版 、 郑元者冬艺术之根一 一 艺术起 源 学引论 》 , 湖南教育出版 社 , 年 第 】版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研 究所 云 有艺术学院学报 · 一 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发生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58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2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2-22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