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GBT 2449-2006 工业硫磺

GBT 2449-2006 工业硫磺

举报
开通vip

GBT 2449-2006 工业硫磺GB/T 2449-200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2449―1992《工业硫磺及其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2449 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由“工业硫磺及其试验方法”变更为“工业硫磺”; 一一硫的相对原子质量由32.066改为32.065; ——将优等品指标适当提高; ——修改了固体硫磺中水分的质量分数的指标; 一一增加了液体硫磺的采样规定; ——增加了测定硫磺的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法,原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为仲裁法; ——增加了测定有机物的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法,原标准...

GBT 2449-2006 工业硫磺
GB/T 2449-2006 前 言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代替GB/T 2449―1992《工业硫磺及其试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本标准与GB/T 2449 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由“工业硫磺及其试验方法”变更为“工业硫磺”; 一一硫的相对原子质量由32.066改为32.065; ——将优等品指标适当提高; ——修改了固体硫磺中水分的质量分数的指标; 一一增加了液体硫磺的采样规定; ——增加了测定硫磺的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法,原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为仲裁法; ——增加了测定有机物的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法,原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为仲裁法; ——增加了测定铁的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法,原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为仲裁法; 一一增加了固体硫磺可散装和取消了包装净含量的要求; ——将200℃时残渣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氯化物的质量分数的测定以及硒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纳入资料性附录; 一一作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硫和硫酸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由南化集团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汝爱、邱爱玲、冯俊婷、贺艳、郑京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 2449~2458―198l; ——GB 7683~7685―1987: ——GB/T 2449―1992。 GB/T 2449-2006 工 业 硫 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硫磺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全、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炼厂气、天然气等回收制得的工业硫磺.也适用于焦炉气回收以及由硫铁矿等制得的工业硫磺。 化学符号:S 相对原子质量:32.065(按200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60l―2002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20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ISO 6353―1:1982,NEQ) GB/T 603―2002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ISO 6353―1:1982,NEQ)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1992,eqv ISO 3696:1987) 3 要求 3.1 固体工业硫磺有块状、粉状、粒状和片状等,呈黄色或者淡黄色。液体工业硫磺可在其凝固后,按固体工业硫磺判别。 3.2 工业硫磺中不含有任何机械杂质。 3.3 工业硫磺按产品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工业硫磺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 采样 4.1 固体工业硫磺采样方法 4.1.1 包装产品的采样。 产品按照GB/T 6678—2003中7.6.1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从随机选定的每个采样单元中采样,不同形状的产品采样方式为: 一—对于粒状、片状、粉状产品,用采样器插入2/3深处采样; ——对于块状产品,用手锤在不同部位敲取块径小于25 mm的碎块。 采得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缩分成2 kg的实验室样品, GB/T 2449-2006 表1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硫(S)的质量分数/% ≥ 99.95 99.50 99.00 水分的质量分数/% 固体硫磺 ≤ 2.0 2.0 2.0 液体硫磺 ≤ 0.10 0.50 1.00 灰分的质量分数/% ≤ 0.03 0.10 0.20 酸度的质量分数[以硫酸(H2SO4)计]/% ≤ 0.003 0.005 0.02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 0.03 0.30 0.80 砷(As)的质量分数/% ≤ 0.0001 0.01 0.05 铁(Fe)的质量分数/% ≤ 0.003 0.005 筛余物的质量分数/% 粒度大于150 μm ≤ 0 0 3.0 粒度为75 μm~150 μm ≤ 0.5 1.0 4.0 表中的筛余物指标仅用于粉状硫磺。 4.1.2 散装产品的采样 产品按照GB/T 6679-2003中3.2.3.2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或点)数。从随机选定的每个采样单元(或点)上采样,不同形状的产品采样方式为: ——对于粒状、片状产品,用采样器插入0.3 m~0.5 m的深处采样; ——对于块状产品,用手锤在不同部位敲取块径小于25 mm的碎块。 采得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缩分成2 Kg的实验室样品。 4.2 液体工业硫磺采样法 产品按照GB/T 6680-2003中第7章的规定采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采样方式: ——在槽车灌注或排出过程中采样,用自动或机械截流的方法,周期性采取点样; ——在槽车或贮存容器中采样,以实装液体硫磺为基准,分别从上、中、下部位采样,等体积混合成平均样品。 上述两种采样方式每个点样都不少于0.2 Kg,将点样合并,混合。凝固后为实验室样品。如果实验室样品大于2 Kg,则粉碎成直径小于25 mm的碎块,缩分成2 Kg为实验室样品。 4.3 实验室样品处理 实验室样品等量分为实验样和保留样,分别装入样品瓶内密封。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等级、批号、批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其中保留样的保留时间由企业自定。 4.4 试样的制备 将取得的试验样磨碎至通过孔径为2.00 mm的试验筛(粉状硫磺不必研磨),以缩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供测定水分的质量分数、200℃时残渣的质量分数用。另一份继续磨碎至通过孔径为600 μm的试 GB/T 2449-2006 验筛,用缩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供测定灰分的质量分数、有机物的质量分数、铁的质量分数用;另一份继续磨碎至通过孔径为250 μm的试验筛,供测定硫的质量分数(重量法)、酸度的质量分数、砷的质量分数、氯的质量分数、硒的质量分数用。 5 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实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2002、GB/T 602-2002、GB/T 603-2002的规定制备。 5.1 硫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1.1 差减法 仲裁法 5.1.1.1 原理 本方法通过扣除杂质(灰分、酸度、有机物和砷)的质量分数总和的方法,算得工业硫磺中的硫的质 量分数。 5.1.1.2 结果计算 硫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100-( + + + ) …………………………………… (1) 式中: ——按5.3测得的灰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按5.4测得的酸度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一一按5.5测得的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按5.6测得的砷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5.1.2 重量法 5.1.2.1 原理 将试料用二硫化碳洗脱后称量,算得工业硫磺中的硫的质量分数。本方法适用于优等品硫磺中硫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1.2.2 试剂 二硫化碳。 5.1.2.3 仪器 5.1.2.3.1 玻璃过滤坩埚:P30(G3)。 5.1.2.3.2 吸滤瓶:50O mL。 5.1.2.3.3 真空泵:60 L/min。 5.1.2.3.4 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105℃~110℃。 5.1.2.4 分析步骤 警告——二硫化碳有毒易燃,相关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称取2 g~3 g试样(4.4),精确至O.000 1 g,置于105℃~110℃预先恒量的玻璃过滤坩埚中。 连接好抽气装置,将坩埚置入吸滤瓶口,用滴管向玻璃过滤坩埚中加适量的二硫化碳,用玻璃棒搅 GB/T 2449-2006 拌使硫磺溶解,开启真空泵抽滤。继续用二硫化碳洗涤溶解,至绝大部分硫磺溶解后。以二硫化磺洗涤 坩埚和其底部, 将坩埚在恒温干燥箱内于105℃~110℃下烘45 min。冷却至室温,再用二硫化碳洗涤5~8次,在 恒温干燥箱内于105℃~110℃下烘30 min,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精确至0.000 1 g,按以上操作 重复用二硫化碳处理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O.000 2 g。 5.1.2.5 结果计算 硫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 =[1- ] 100- ……………………………………… (2) 式中: m1 ——干燥后残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一一按5.4测得的酸度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0.05%。 5.2 水分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2.1 原理 试料在恒温干燥箱中于80℃下干燥,称量其失去的质量即为失去水的质量。 5.2.2 仪器 5.2.2.1 称量瓶:直径70 mm,高35 mm。 5.2.2.2 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80℃±2℃。 5.2.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5 g试样(4.4),精确至0.001 g,于80℃±2℃预先恒量的称量瓶中,置于恒温干燥箱内,在80℃±2℃下干燥3 h,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精确至0.001 g。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2 g。如果干燥总时间超过16 h仍未恒量,则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最后一次称量结果。 5.2.4 结果计算 水分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3)计算: ………………………………………… (3) 式中: m1 ——干燥后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T 2449-2006 表2 水分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0.10 ≤0.05 >O.10~≤0.50 ≤0.1 >O.50 ≤0.2 5.3 灰分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3.1 原理 在空气中缓慢燃烧试料,然后在高温电炉中于温度800℃~850℃下灼烧,冷却,称量。 5.3.2 仪器 5.3.2.1 瓷坩埚;50 mL。 5.3.2.2 电热板。 5.3.2.3 高温电炉:能控制温度800℃~850℃。 5.3.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5 g试料(4.4),精确至0.01 g,于800℃~850℃顶先恒量的瓷坩埚中.置于电热板上,使硫磺缓慢燃烧。燃烧完毕后,移至高温电炉内,在800℃~850℃的温度下灼烧40 min,取出瓷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 5 g。 5.3.4 结果计算 灰分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4)计算: ×100 ………………………………… (4) 式中: m1 ——试料灼烧后灰分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的数值,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GB/T 2449-2006 表3 灰分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0.03 ≤0.003 >O.03~≤0.07 ≤0.005 >O.07~≤0.10 ≤0.01 >O.10~≤0.30 ≤0.02 >O.30 ≤0.05 5.4 酸度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4.1 原理 用水–异丙醇混合液萃取硫磺中的酸性物质,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5.4.2 试剂 本试验中的用水除应符合GB/T 6682二级水规定要求外,使用前还应煮沸并冷却。 5.4.2.1 异丙醇。 5.4.2.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 mol/L, 按GB/T 601—2002的规定配制和标定c(NaOH)=0.05 mol/L的标准滴定溶液,将该标准滴定溶 液再稀释l0倍而得。 5.4.2.3 酚酞指示液:10 g/L。 5.4.3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25 g(4.4),精确至O.01 g,置于250 mL具磨口塞的锥形瓶中,加25 mL异丙醇(5.4.2.1)。盖上瓶塞,使硫磺完全润湿,然后再加50 mL水,塞上瓶塞,摇振2 min,放置20 min,其间不时地摇振,加3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5.4.2.2)滴至粉红色并保持30 s不褪。同时做空白试验。 5.4.4 结果计算 酸度的质量分数以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5)计算: …………………… (5) 式中: V ——滴定时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5.4.2.2)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0——空白试验时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5.4.2.2)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M——硫酸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98.08)。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GB/T 2449-2006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酸度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0.002 0 ≤0.000 3 >O.002 0~≤0.006 0 ≤0.000 4 >0.006 0~≤0.020 ≤0.002 >O.020 ≤0.003 5.5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5.1 滴定法 仲裁法 5.5.1.1 原理 试料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在铬酸和硫酸溶液中被氧化吸收,试料中的有机 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然后以酚酞和甲基红–亚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 5.5.1.2 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中的用水除应符台GB/T 6682三级水规定要求外,使用前还应煮沸并冷却。 5.5.1.2.1 硫酸。 5.5.1.2.2 三氧化铬溶液:500 g/L。 5.5.1.2.3 氢氧化钡溶液:c[1/2Ba(OH)2]=O.05 mol/L,使用时现配,溶液中加入数滴酚酞指示液。 该溶液需用装有碱石棉的捕集管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隔绝。 5.5.1.2.4 过氧化氢溶液:60 g/L。 5.5.1.2.5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O.05 mol/L。 按GB/T601—2002的规定配制和标定c(HCl)=O.05 mol/L的标准滴定溶液.将该标准滴定溶液再稀释10倍而得。 5.5.1.2.6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 mol/L。 按GB/T501一2002的规定配制和标定c(NaOH)=O.5 mol/L的标准滴定溶液,将该标准滴定溶液再稀释10倍而得。 5.5.1.2.7 甲基红一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1 g/L。 5.5.1.2.8 酚酞指示液:10 g/L。 5.5.1.2.9 铂石棉:含铂质量分数为5%~10%。 5.5.1.2.10 碱石棉。 5.5.1.2.11 玻璃棉。 5.5.1.2.12 纯氧:贮于钢瓶中,配备氧气减压器。 5.5.1.3 仪器 5.5.1.3.1 燃烧和吸收装置 该装置用以使试料燃烧完全,如图l所示。 包括: a) 汞封(A),有一内管插入泵面以下l cm深处; b) 三支U形管(B1、B2、B3),具有两支侧管和磨口塞,侧管直径为15 mm,U形管高为150 mm; c) 流量计(c),适用于测量20 mL/min~200 mL/min的氧气流量; GB/T 2449-2006 d) 燃烧管(D),外径15 mm,长700 mm的透明石英管,管的一端有15 mm长的一段外径缩为4 mm; e) 管式炉(E),燃烧过程中可控制温度为800℃~900℃; f) 管式炉(F),燃烧过程中可控制温度为400℃~500℃; g) 洗气瓶(G1~G6)共6个,容量各为250 mL。 图l 燃烧和吸收装置 5.5.1.3.2 瓷舟:88 mm×12 mm。 5.5.1.3.3 滴定管:10 mL,分度值为O.05 mL。 5.5.1.4 分析步骤 5.5.1.4.1 燃烧装置的准备 在干燥的U形管B1、B3中,装入碱石棉(5.5.1.2.10),在碱石棉上面垫一层玻璃棉。U形管B2中疏松地填入玻璃棉(5.5.1.2.11),用以捕集测定时产生的酸蒸汽。如酸蒸汽过多,致使氢氧化钡完全被中和,则用孔径为15 μm~40 μm的烧结玻璃过滤器,替换U形管B2,重新测定。 除非需要开启,U形管B1、B2和B3的气孔均应关闭。 洗气瓶G2中装入至少50 mL三氧化铬溶液(5.5.1.2.2),洗气瓶G3和G4中各装入至少50 mL 硫酸(5.5.1.2.1)。 燃烧管D中装入铂石棉(5.5.1.2.9).其长度略小于管式炉F加热段的长度。 按图l所示,用橡皮短管连接整个装置。 5.5.1.4.2 空白试验 使管式炉F升温,同时以约100 mL/min的流速使氧气(5.5.1.2.12)通过装置。 当管式炉F温度达到400℃~450℃后约30 min,取下洗气瓶G5、G6,各加入20 mL氢氧化钡溶液(5.5.1.2.3)、40 mL水和5 mL过氧化氢溶液(5.5.1.2.4),再接回装置中。应尽快地进行这些操作,以避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继续以约100 mL/min的流速使氧气通过装置的情况下,使管式炉E通电,升温至400℃~450℃,并维持此温度约10 min,再继续升温至800℃~900℃,并维持此温度约30 min。切断管式炉E电源,继续通氧气约30 min,再切断管式炉F的电源。 拆下洗气瓶G5和G6,打开瓶盖,用少量水冲洗,洗液并入吸收液中,然后接下述步骤分别做空白 滴定。 以酚酞指示液(5.5.1.2.8)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5.1.2.5)滴定吸收溶液至终点, 然后往每个洗气瓶中加2~3滴甲基红一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5.5.1.2.7),加入一定体积(一般为 10.00 mL)过量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5.1.2.5),摇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5.5.1.2.6)返滴定。 空白试验所耗用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一般应少于O.2 mL。 GB/T 2449-2006 对G5、G6两洗气瓶内的吸收溶液做空白试验所耗用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0,数值以毫升(mL)表示。按公式(6)分别计算: V0=V1-V2 ……………………………………………… (6) 式中: V1一一加入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2——返滴定耗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在计算中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不恰为0.050 OO mol/L,应将V1和V2换算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050 OO mol/L时的体积的数值。 5.5.1.4.3 称样及燃烧 在瓷舟中称取1 g~1.5 g试样(4.4),精确至0.001 g。 使管式炉F升温,并以约100 mL/min的速度使氧气(5.5.1.2.12)通过装置。 当管式炉F升温达到400℃~500℃后约30 min,取下洗气瓶G5、G6,各加入20 mL氢氧化钡溶液(5.5.1.2.3)、40 mL水以及5 mL过氧化氢溶液(5.5.1.2.4),用以氧化可能生成的任何亚硫酸盐。然后将洗气瓶G5、G6接回装置中,应尽快地进行这些操作,以避免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盛有试料的瓷舟送至燃烧管D中位于管式炉E前不加温的部位。立即以100 mL/min的流速通入氧气,并使管式炉E升温。 当管式炉E升温达到450℃时,维持此温度不再上升。向瓷舟方向缓慢移动管式炉E,使硫磺燃烧,而微量的含碳物留在瓷舟和加热管D内。如果燃烧过于激烈,吸收瓶G2中的三氧化铬溶液可能回抽,应增大氧气流速予以防止。如果硫磺升华到瓷舟外并冷凝在瓷舟和铂石棉之间应移动管式炉E使硫磺燃烧完全。 硫磺缓慢燃烧完毕后,将管式炉E移至加热瓷舟的位置,升温至800℃~900℃,加热燃烧管D和瓷舟约30 min,使残留的碳燃烧和碳酸盐分解。切断管式炉E的电源,继续通氧气约30 min,吹净装置,再切断管式炉F的电源。 5.5.1.4.4 测定释出的二氧化碳量 当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籍观察洗气瓶G5、G6中的沉淀是否完全)后,拆下洗气瓶G5和G6,打开瓶盖,用少量的水冲洗,洗液并入吸收瓶中。然后按下述步骤分别测定两个洗气瓶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以酚酞指示液(5.5.1.2.8)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5.1.2.5)滴定吸收溶液,剧烈地搅拌,切勿滴过终点。 然后往每个洗气瓶中加2~3滴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加入一定体积(一般为10.00 mL)过量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5.1.2.5),摇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5.5.1.2.6)返滴定。 中和G5、G6两洗气瓶中CO2-3所耗用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3,数值以毫升(mL)表示,按公式(7)分别计算: V3=V4-V5-V0 ……………………………………………… (7) 式中: V4——加入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5一一返滴定耗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0——由公式(6)得到的空白试验耗用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在计算中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不恰为0.050 00 mol/L,应将V4和V5换算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050 00 mol/L时的体积的数值。 5.5.1.5 结果计算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8)计算: GB/T 2449-2006 ……………… (8) 式中: V一一测定时耗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5.1.2.5)的总体积[即公式(7)中G5、G6两洗气瓶V3的 和]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的数值,以%表示; M——碳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2.012); 1.25——碳换算为有机物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0.030 ≤0.006 >O.030~≤0.050 ≤0.010 >0.05~≤0. 20 ≤0.02 >O.02 ≤0.08 5.5.2 重量法 5.5.2.1 原理 硫磺试料在温度为250℃和800℃两次灼烧后,所得残余物质量差即为灼烧过程有机物的损失。 5.5.2.2 仪器 5.5.2.2.1 瓷皿。 5.5.2.2.2 砂浴。 5.5.2.2.3 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250℃士2℃。 5.5.2.2.4 高温电炉:能控制温度800℃~850℃。 5.5.2.3 分析步骤 称取约50 g试样(4.4),精确至0.Ol g。置于预先恒量的瓷皿中,在砂浴(或可调温电炉)上熔融并燃烧试料后,(注意温度控制不要高于250℃,也可在点燃后从砂浴上拿开。)将瓷皿与残余物在恒温干燥箱中于250℃下烘2 h,以除去微量硫。将瓷皿与残余物(由有机物和灰分组成)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O.000 l g。将带有残余物的瓷皿在高温电炉内于800℃~850℃灼烧40 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O.000 1 g。重复操作直至恒量。由250℃和800℃温度下两次称量的质量差计算出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5.5.2.4 结果计算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9)计算: GB/T 2449-2006 ……………………………… (9) 式中: m1 ——试料两次灼烧后残余物质量差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30%。 5.6 砷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6.1 原理 试料溶于四氯化碳中,用溴和硝酸氧化。在硫酸介质中,用金属锌将砷还原为砷化氢,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吸收砷化氢,生成紫红色胶态银溶液,然后对此溶液进行吸光度的测定。反应式如下: AsH3-6Ag(DDTC)=6Ag+3H(DDTC)+As(DDTC)3 5.6.1.2 试剂和材料 5.6.1.2.1 无砷金属锌:粒径0.5 mm~1 mm或5 mm。使用前用盐酸溶液(1+1)处理,然后用蒸馏水洗涤。 5.6.1.2.2 硝酸 5.6.1.2.3 硫酸溶液:1+1。 5.6.1.2.4 碘化钾溶液:150 g/L。 5.6.1.2.5 氯化亚锡溶液:400 g/L。 溶解40 g二水合氯化亚锡于100 mL盐酸溶液(3+1)中。 5.6.1.2.6 乙酸铅溶液:200g/L。 5.6.1.2.7 溴-四氯化碳溶液:溴与四氯化碳体积比为2∶3 5.6.1.2.8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溶液(简称AgDDTC吡啶溶液):5g/L。该溶液应保存在密闭棕色玻璃瓶中,有效期为两周。 5.6.1.2.9 砷(As)标准溶液:100 μg/mL。 5.6.1.2.10 砷(As)标准溶液:2.5 μg/mL。 量取25.00 mL砷(As)标准溶液(5.6.1.2.9),置于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使用时配置。 5.6.1.2.11 乙酸铅棉花:用乙酸铅溶液(5.6.1.2.5)将脱脂棉浸透.取出沥干,在室温下干燥,保存在密闭容器内。 5.6.1.3 仪器 所用的玻璃仪器都应用铬酸洗液洗涤.然后用水充分洗涤干净,烘干。 分光光度计:具有540 nm波长。 5.6.1.3.1 定砷仪:如图2所示,其组成部分有: a) 锥形瓶:容积100 mL,用于发生砷化氧; b) 连接导管:捕集硫化氢用; c) 15连球吸收骨:吸收砷化氢用。 GB/T 2449-2006 单位为毫米 5.6.1.4 分析步骤 警告——基于吡啶的毒性和难闻的气味,操作时应小心,并应在良好的通风橱中进行。溶解试料时戴医用手套。 5.6.1.4.1 试液的制备 称取约5 g试样(4.4),精确至0.001 g,置于400 mL烧杯中,在良好的通风橱内,向烧杯中加入20 mL溴–四氯化碳溶液(5.6.1.2.7),静置45 min,在轻微搅拌下,分三次加入25 mL硝酸(5.6.l.2.2),也可分数次加入,以防止亚硝酸烟的逸出太快。第一次加入约5 mL硝酸(5.6.1.2.2),加盖表面皿,摇匀。细心观察,待烧杯口稍有棕色烟冒出时.立即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不断摇动。直至无明显棕色烟冒出。然后按相同步骤再次加入硝酸(5.6.1.2.2),直至加完硝酸(5.6.1.2.2)而烧杯内剩余少量的溴为止。如果硫磺未能完全溶解,应再用数毫升溴–四氯化碳溶液(5.6.l.2.7)和硝酸(5.6.1.2.2),继续溶解。 为了除去多余的溴、四氯化碳和硝酸,将烧杯置于沸水浴上加热,至溶液呈无色透明。如果溶液混 浊,则冷却后再加一些硝酸(5.6.1.2.2),蒸发至不再有亚硝酸烟逸出,且溶液呈无色透明。再用少量水冲洗烧杯,将烧杯置于砂浴(或可调温电炉)上蒸发至逸出白色硫酸烟雾,冷却。如此重复三次,以除去痕量的亚硝酸化合物。冷却后,用水稀释至约80 mL。 当试料中砷的质量分数大于0.001%时,将试液移入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量取该试液20.00 mL,置于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入lO mL硫酸溶液(5.6.1.2.3)和10 mL水。 当试料中砷的质量分数在0.001%~O.000 1%之间时,将试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GB/T 2449-2006 至刻度,摇匀。量取该液20.00 mL,置于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入10 mL硫酸溶液(5.6.1.2.3)和10 mL水。 当试料中砷的质量分数小于0.000 1%时,不必稀释,将试液移至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热浓缩至体积为40 mL,不再加硫酸溶液(5.6.1.2.3)。 5.6.1.4.2 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6个定砷仪的锥形瓶中按表6所示,分别加入砷(As)标准溶液(5.6.1.2.10)。 表6 砷(As)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相应的砷质量/μg O a 0 1.00 2.5 2.00 5.0 4.00 10.0 6.00 15.0 8.00 20.0 a “0”为空白溶液。 在每一个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入10 mL硫酸溶液(5.6.1.2.3),加水至体积约40 mL,加2 mL碘 化钾溶液(5.6.1.2.4)和2 mL氯化亚锡溶液(5.6.1.2.5),摇匀.静置15 min。 在每支连接导管中塞入少量乙酸铅棉花(5.6.1.2.11),以便吸收与砷化氢一同逸出的硫化氢。 在磨口玻璃接头上涂上薄薄一层真空油脂。量取5.O mL Ag DDTC吡啶溶液(5.6.1.2.8)于15连 球吸收管中。 静置15 min后。借助漏斗往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入5 g金属锌粒(5.6.1.2.1),迅速按图2所示 连接仪器,放置45 min,使反应完全。 拆开15连球吸收管,摇晃此吸收管,以使在较低部位形成的红色沉淀溶解,并使溶液完全混匀。 此种有色溶液在暗处可以稳定约2 h,因此须在2 h内完成测定。 在分光光度计540 nm波长处,用1 cm吸收池,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以标准显色溶液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相应的砷质量为磺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6.1.4.3 测定 在按5.6.1.4.1步骤准备的盛有40 mL,溶液的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2 mL碘化钾溶液(5.6.1.2.4)和2 mL氯化亚锡溶液(5.6.1.2.5),摇匀,静置15 min。然后按5.6.1.4.2中自“在每支连接导管中塞入少量乙酸铅棉花……”至“……测量溶液的吸光度。”的步骤进行。同时做空白试验。 5.6.1.5 结果计算 从试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根据所得吸光度值差,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砷 质量。 砷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接公式(10)计算: GB/T 2449-2006 ×100 ……………………………… (10) 式中: m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砷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O.001 ≤0.000 1 >0.OOl~≤0.005 ≤0.000 5 >0.005~≤0.010 ≤O.001 >0.Ol~≤O.05 ≤0.005 >O.05 ≤0.01 5.6.2 砷斑法 5.6.2.1 原理 试剂溶解于四氯化碳中,用溴和硝酸氧化。在硫酸介质中,用金属锌将砷还原为砷化氢,砷化氢在溴化汞试纸上形成红棕色砷斑,与标准色阶比较,测定砷的质量分数。 5.6.2.2 试剂和材料 5.6.2.2.1 砷(As)标准溶液:1 μg/mL。 量取5 mL砷标准溶液(5.6.2.2.1),置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使用时配制。 5.6.2.2.2 溴化汞试纸 5.6.2.3 仪器 定砷器如图3所示。 GB/T 2449-2006 单位为毫米 A–广口瓶:B–胶塞;C–玻璃管;D–玻璃管上端管口;E–玻璃帽; 图3 定砷器 5.6.2.4 分析步骤 5.6.2.4.1 试液的制备 操作步骤均同5.6.1.4.1的规定,仅将5.6.1.4.1中的“置于定砷仪的锥形瓶中”改为“置于定砷器的广口瓶中”。 5.6.2.4.2 标准色阶的制作 分别量取O mL、1.00 mL、2.00 mL、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砷(As)标准溶液 (5.6.2.2.1),置于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加入10 mL硫酸溶液(5.6.1.2.3),加水至体积约为40 mL,再加入2 mL碘化钾溶液(5.6.1.2.4)和2 mL氯化亚锡溶液(5.6.1.2.5),摇匀,静置15 min。 将溴化汞试纸(5.6.2.2.2)预先剪成圆形,直径约20 mm,置于定砷器的玻璃管上端管口D和玻璃 帽E之间,且用橡皮圈固定。然后往定砷器广口瓶中,加入5 g金属锌(5.6.1.2.1),迅速按图3连接, 使反应进行45 min。取出溴化汞试纸,注明相应的砷质量,用熔融石蜡浸透,贮于干燥器中。 5.6.2.4.3 测定 在盛有试液(5.6.2.4.1)的定砷器的广口瓶中,加2 mL。碘化钾溶液(5.6.1.2.4)和2 mL氯化亚锡 溶液(5.6.1.2.5),摇匀,静置15 min,然后按5.6.2.4.2中第二段的步骤进行。将所得色斑与标准色 阶比较,测得砷质量。 5.6.2.5 结果计算 砷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1)计算: ……………………………… (11) 式中: m1——从标准色阶上查得的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m一一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一一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GB/T 2449-2006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砷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O.001 ≤0.0001 >0.OOl~≤0.005 ≤0.0005 >0.005~≤0.01 ≤O.001 >0.Ol~≤O.05 ≤0.005 >O.05 ≤0.02 5.7 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5.7.1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仲裁法 5.7.1.1 原理 试料燃烧后,其残渣溶解于硫酸中,用氯化羟胺还原溶液中的铁,在pH为2~9条件下,二价铁离 子与1,10一菲啰啉反应生成橙色络合物,对此络合物进行吸光度测定。 5.7.1.2 试剂 5.7.1.2.1 1,10–菲啰啉溶液(1 g/L):称取0.10 g 1,10–菲啰啉溶于少量水中。加入O.5 mL盐酸溶液(5.7.1.2.3),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 mL,避光保存。 5.7.1.2.2 氯化羟胺溶液:10 g/L。 5.7.1.2.3 盐酸溶液:l+10。 5.7.1.2.4 硫酸溶液:1+1。 5.7.1.2.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 5.7.1.2.6 铁(Fe)标准溶液:100 μg/mL。 称取0.864 g硫酸铁铵[NH4Fe(SO4)2 12H2O],溶于水,加5 mL浓盐酸,移入l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7.1.2.7 铁(Fe)标准溶液:lO μg/mL。 量取25.00 mL铁(Fe)标准溶液(5.7.1.2.6),置于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 溶液使用时配制。 5.7.1.3 仪器 5.7.1.3.1 分光光度计:具有510 nm波长。 5.7.1.3.2 高温电炉:能控制温度600℃~650℃。 5.7.1.4 分析步骤 5.7.1.4.1 试液的制备 在50 mL瓷坩埚中称取约25 g试样(4.4),精确至O.Ol g。在电炉上缓慢地加热燃烧坩埚中的硫 磺,燃烧完毕后,移至高温电炉中在温度600℃下灼烧30 min。取出冷却,加5 mL硫酸溶液(5.7.1.2.4),在砂浴(或可调温电炉)上加热使残渣溶解,蒸干硫酸。冷却后,加2 mL盐酸溶液(5.7.1.2.3)、20 mL水,再加热溶解残渣,冷却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7.1.4.2 工作曲线的绘制 GB/T 2449-2006 在11个50 mL容量瓶中按表9所示,分别加入铁(Fe)标准溶液(5.7.1.2.7)。 表9 铁(Fe)标准溶液体积/mL 相应的铁质量/μg Oa 0 2.50 25 5.00 50 7.50 75 10.00 100 12.50 125 15.00 150 17.50 175 20.OO 200 22.50 225 25.OO 250 a“0”为空白溶液。 对每只容量瓶中的溶液作下述处理。加水至约25 mL,加2.5 mL氯化羟胺溶液(5.7.1.2.2)和5 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7.1.2.5),5 min后加5 mL 1,10–菲啰啉溶液(5.7.1.2.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30 min,显色。 在分光光度计510 nm波长处,用1 cm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从每份标准显色溶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值,以所得的吸光度值差为纵坐标,相应的 铁质量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7.1.4.3 测定 量取一定量的试液(5.7.1.4.1),使其相应的铁质量在5O μg~200 μg之同,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25 mL,然后按5.7.1.4.2中自“加2.5 mL氯化羟胺溶液……”至“……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的步骤进行.同时做空白试验。 5.7.1.5 结果计算 从试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根据所得吸光度值差,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铁 质量。 铁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2)计算: ……………………………… (12) 式中: GB/T 2449-2006 m2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lO的规定。 表10 铁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0.001 ≤0.0002 >0.00l~≤O.003 ≤0.0006 >O.003~≤O.005 ≤O.001 >0.035~≤0.O5 ≤O.005 >O.05 ≤0.02 5.7.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7.2.1 原理 硫磺灼烧后的灰分溶解于稀硝酸中,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48.3 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 测定铁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测定结果。硫磺中的杂质不干扰测定。 5.7.2.2 试剂 5.7.2.2.1 硫酸溶液:1+1。 5.7.2.2.2 硝酸溶液:1+2。 5.7.2.2.3 铁(Fe)标准溶液:100 μg/mL。 称取0.864 g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0],溶解于600 mL水中,加10 mL硝酸溶液(5.7.2.2.2),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7.2.3 仪器 5.7.2.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铁空心阴极灯)。 5.7.2.3.2 砂浴。 5.7.2.3.3 高温炉:能控制温度600℃~650℃。 5.7.2.3.4 瓷坩埚:50 mL。 5.7.2.4 分析步骤 5.7.2.4.1 试液的制备 在50 mL瓷坩埚中称取约25 g试样(4.4)(视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的多少,可适当改变称样量),精确至0.01 g。在电炉上缓慢地加热燃烧坩埚中的硫磺,燃烧完毕后.移至高温电炉中在温度600℃下灼烧30 min。取出冷却,加5 mL硫酸溶液(5.7.2.2.1)。在砂浴(或可调温电炉)上加热使残渣溶解,蒸干硫酸,冷却后。用25 mL硝酸溶液(5.7.2.2.2)分多次溶解残渣,移入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7.2.4.2 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6个50 mL容量瓶中按表11所示,分别加入铁(Fe)标准溶液(5.7.2.2.3)。往每个容量瓶中, GB/T 2449-2006 加入25 mL硝酸溶液(5.7.2.2.2),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工作状态。点燃空气–乙炔火焰,用水净化燃烧器,待仪器稳定 后,在波长248.3 nm处测量铁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注: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随仪器型号和具体因素而不同,这里不作具体规定。 从每份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值,以所得的吸光度值差为纵坐标,相应的铁质 量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表11 铁(Fe)标准溶液体积/mL 相应的铁质量/μg Oa 0 O.50 50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a“0”为空白溶液。 5.7.2.4.3 测定 将试液(5.7.2.4.1)按5.7.2.4.2中第二段的步骤进行,同时做空白试验。 5.7.2.5 结果计算 从试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根据所得吸光度值差,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铁 质量。 铁的质量分数 ,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3)计算: ………………………………… (13) 式中: m1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μg);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按5.2测得的水分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符合表12规定。 GB/T 2449-2006 表12 铁的质量分数/%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本文档为【GBT 2449-2006 工业硫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25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2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3-11-03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