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卷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卷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卷 千古第一英雌女娲 自从盘古开天地,揭开了人类历史,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斗。历史是 由男人写的,也有不少女人涌现在其中,娲皇,也就是女娲氏可说是我们中 国千古第一的英雌。 她生在承注山(现山东济宁县四十里),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个极奇 怪的人,她的相貌尤为难看,牛首蛇身赤发,本领又极大,一日之中,可以 有七十种变化。她是伏義氏的妹子,又叫女希氏。她在伏義氏的时候,就已 做了一件极重要的事,制定嫁娶之礼。 太古时,男女之间不但交际公开,自由恋爱,甚至是随意匹配,女子 遇到男子,没有一个不可使他为人之夫,男子遇到女子,没...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卷
千古第一英雌女娲 自从盘古开天地,揭开了人类历史,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斗。历史是 由男人写的,也有不少女人涌现在其中,娲皇,也就是女娲氏可说是我们中 国千古第一的英雌。 她生在承注山(现山东济宁县四十里),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是个极奇 怪的人,她的相貌尤为难看,牛首蛇身赤发,本领又极大,一日之中,可以 有七十种变化。她是伏義氏的妹子,又叫女希氏。她在伏義氏的时候,就已 做了一件极重要的事,制定嫁娶之礼。 太古时,男女之间不但交际公开,自由恋爱,甚至是随意匹配,女子 遇到男子,没有一个不可使他为人之夫,男子遇到女子,没有一个不可使她 为人的妻子,即人尽可夫,人尽可妻。到后来,生出的孩子,问他的父亲究 竟是谁,连他母亲自己也莫名其妙。于是女娲氏提出男女两个配做一对夫妻, 有一定的住所,永不离开,假定男子得到女子,叫做宝;女子得到男子,叫 做家;这“家宝”两字,就是一对夫妻的永远往所了。在男女的结合中,必 须是女子到男子那里去。因为要能够谋衣食,要能够抵抗仇敌,将男子和女 子的体力比较起来,当然是男子强,女子弱,再加上女子生理上的缘故,有 时不但不能够供给男子,保护男子,反而必须受男子的供给和保护,既然如 此,女子就应该服从男子,住到男子那边去。女子必须住到男子那边去,但 嫁娶的时候,还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正姓氏,因为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 儿育女,传种接代,但是同一个祖宗的男女却配不得夫妻,因为配了夫妻之 后,生出来的子女,不是聋,就是哑,或者肢体不全,或者成白痴,即使一 个时候没有,到两三代之后终究要出现,“男妇同姓,其生不蕃”,是血份太 热造成的。第二个条件是通媒的,这是郑重嫁娶的意思,现在男女的结合太 随便,可以说全是由于情欲的冲动,而没有另外的心思。男女的情欲,本来 是极易冲动的,青年男女的情欲,尤其容易冲动,凡是情欲冲动结合的,一 旦情欲冲动的热度低落,就不免冷淡起来,结合得太容易,分散也一定极容 易,而夫妻的结合应享受永远的幸福,通过媒妁,靠自己的亲眷朋友,或者 邻里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从中牵线,反复考虑,既免了男女情欲的刺激, 又免了奸诈鬼蜮的行为,减少夫妻的离异。第三个条件是要男子先行聘礼, 这是专为男子设的,大凡天下世界,女子对不住男子的少,男子对不住女子 的多,女子住到男子那边去,又服从男子,就会有些不明道理的男子,骄傲 起来,凌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为供我娱乐的玩物,行聘就表明 一种诚心求恳的意思,也表明一种尊重礼貌的意思,这个婚姻才算确定,男 子应该知道,夫妻的“妻”字是“齐”的意思,是同心合意,相敬如宾。 女娲氏是和他的哥哥伏羲氏商定这婚嫁之礼的,当时伏羲氏就笑道: “只怕你这几个方法定得太凶,剥夺人家的自由,制止人家的恋爱,只怕几 千年以后的青年男女,也要大大地不依,骂你是罪魁祸首。”女娲氏相当看 得开,笑道:“随便什么方法,断没有历久不衰的。果然那个时候,另有一 个还要好的方法来改变我的方法,那也是大大的好事,况且我的方法能推行 几千年,还有什么要说的呢?” 自此有了固定的婚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于是有了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有了相互 依赖的宗族体系,构成了互助合作的社会结构,并逐渐扩大为民族团结与国 家生存发展的胶合剂。所谓“建功立业,固然可使一世之人享受其福贵,建 立一项可大可久的良好制度,则可使万世子孙受惠无穷。”神话中讲女娲氏 捏土造人大概就是寓指此事。 诗书礼乐是人类由愚昧进入文明的明显标志,远古时期似乎还谈不上 诗书创作及吟咏,但是女娲氏创造了婚姻制度,也就是制定了礼德的原始面 貌,开始了有礼法的概念,可分出人类与禽兽的不同之处,使得人类在宇宙 万物之中蓦然间跃到领导的地位,后世尊女娲氏为帝,为皇,都是出自对她 的德泽的一片感激之情。 女娲氏为了美化人类的精神生活,还发明了笙簧乐器,能把风嘶鸟语, 虫鸣溪唱,丝丝入扣地吹奏出来;男贪女爱的喁喁情话,水乳交融的心灵恋 歌,也能曲曲传神地表达得淋漓尽致,于是人与人之间增添了无限的祥和气 氛,特别是男女之间,由于音乐的滋润,许许多多幸福快乐的恋情,都被优 美的音乐旋律激荡起来。 后来伏羲氏死了,女娲氏代立,没有儿女,因为年纪渐老,便退休到 美丽的地方,即现陕西蓝田县女娲谷。那知来了一个康回,专用水害人,女 娲氏老大不忍,于是再出来与康回斗争。 康回是冀州地方出现的一个怪人,生得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是一位 天降的魔君,来和人民作对,史书上又把他叫做共工氏。他那一邦的人熟悉 水性,与人打仗总用水攻。 女娲氏运用她的七十种变化,到康回那里打探了一番,回来后就叫众 多的百姓预备大小各种石头两万块,分为五种,每种用青、黄、赤、黑、白 的颜色作为记号。又吩咐预备长短木头一百根,另外再备最长的木头二十根, 每根上面,女娲氏亲自动手,都给它雕出一个鳌鱼的形状。还叫百姓再备芦 苇五十万担,限一个月内备齐。又挑选一千名精壮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 叫他们每日上下各跑两趟,越快越好,又挑选二千名伶俐的百姓,叫他们到 水中游泳泅没,每天四次,以能在水底潜伏半日最好。女娲氏运用神力,传 授他们一种秘诀,使那二千百姓欢欣鼓舞,认真练习。女娲氏又取些泥土, 将它捏成人形,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几千个。 刚刚准备完毕,康回就率部来攻,故技重施,洪水开路,女娲氏就叫 百姓将五十万担芦苇先分一半,用火烧起来,化为灰烬,又叫百姓将烂泥挖 起来和草灰拌匀,每人一担,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填上,女娲氏 在后面运用她的神力,只见康回灌过来的水都倒灌回去。康回败了第一阵, 就率领部属直接冲杀过来,他的部属本就凶猛,这次又吃了亏,更是嚣张, 这时女娲氏所做的几千个土偶个个长大起来,大的高五丈,小的也有三丈, 手执兵器,迎向敌人,康回的部众几时见过这种阵仗,一个个惊惶失措,败 下阵去。女娲氏立即吩咐那一千个练习泅水的百姓:“康回这回退去,必定 拣险要的地方守起来,他一定在大陆泽,和他的老家昭余大泽一带躲起来, 那里他筑有大堤,为防他决堤灌水,你们一去遇到有堤防的湖泽,就用我为 你们预备的木头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长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几根短木打在 旁边,他就决堤不动,因为大海之中,鳖鱼最大,力也最大,善于负重,我 已经到海中与海神商量好了,将几个鳖鱼的四足暂时借用,所以那木头上刻 的,不但是鳖鱼的形状,它的精神也在里面。”这些人听了欣然前往,女娲 氏又带了二千个跑山的百姓,携了缩小的土偶、石头等物,一路赶去,在大 陆泽和昭余大泽彻底击败康回,康回逃跑时遇到那二千个久练长跑的人如何 是对手,居然被生擒。部众将康回擒来献给女娲氏,女娲氏历数他的罪行, 下令斩首,咔嚓一刀下去,却不见有血冒出来,但有一股黑气升到空中,原 来康回也有些神通,化作一条黑龙蜿蜒逃去。最终与女娲氏的部下瑞顼氏在 不周山又一场大战,康回失败,头触不周山而死。 于是出现历史上记载的如下史事:共工氏(康回)头触不周山,不周 山崩塌,于是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力任艰巨,炼五色 石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万物。 当然对女娲氏是否炼石补天,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皇甫溢在《帝王 经》中力斥其为无稽之谈;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也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 王充在《论衡》中更认为:“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 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梯可上,此则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烦辩驳。” 陆熔则认为:“古时生民茹毛饮血,未能尽火之用,女娲氏炼五色石,以通 昏黑之变,辅烹饪之宜,所以补天之所不及,后世焚膏继咎,爝火代明皆此 意也。”意思是说女娲氏不过是教人用火照明及熟食,用以补上天之不及, 并非真正地弥补“天幕”的漏洞。 后来关于女娲的记载和传说也越来越神,《说文》中记载:“女娲,古 之神怪女,化育万物者也。”《山海经》、《太平御览》也都有类似的记载。传 说商纣王一天来到娲皇宫,本是来祈求这位女神的保佑,但看到女娲氏的雕 像是那么乳丰臀大,富有性感,臣下又告诉他,这是根据女娲氏当年的样子 雕塑的,于是这位精力充沛的国王,禁不住心旌摇曳,在娲皇宫的墙上题了 一首淫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这一下惹怒了女娲娘娘,遣下以妲己为首的三个妖精,迷惑商纣王, 扰乱朝纲,致使商朝灭亡。 现在仍保存的最早的娲皇庙,建于南北朝时北齐政权,人们祭祀她, 除了把她看成神之外,主要是她在历史上的贡献,她应是我们在母系社会时 期的一位杰出首领,要知道“男尊女卑”是后来的事情,在远古时代,女人 可风光得很呢! 嫦娥应悔偷灵药 上古男女关系开放随便,传说尧要到百粤去考察,溯湟水面上,只见 无数的青年男子围绕在一个溪边,溪中六七个年轻女子一丝不挂,正在洗浴, 一面洗,一面与岸上的男子调笑。男子手中都拿着许多裙带,一个一个分递 给她们。那些男子的头上都叠着红巾,有的二三层,有的十几层,有的约有 几十层,高得不得了。尧有些不解,就去问一个男子,那男子答道:“红巾 都是我情人赠的,情人越多,红巾自然越多,我的红巾有八方,我的情人就 有八个,这何等体面。”尧又问:“这里的妇女,赤身裸体在溪水中洗浴,任 凭你们这些男子在旁观看,不知道羞耻么?”那男子好象听到了天外来客的 话,诧异道:“有什么可耻的?人的身体是天生的,给人看看,有什么可羞 耻的,况且美人的美,最贵重的就是天然的曲线美,假使衣服装起来,脂粉 涂起来,那就全是人为之美,不足贵重了。寻常我们遇到女子洗浴,不要说 在旁边看看不打紧,即使走过去,周身摸她一摸,也不打紧,只要不触着她 的两乳,假使触到两乳,她就要生气。因为全身皮肉,都是天地生的,父母 给她的,独有那两乳,是她自己生长的,所以不可触着它。但若是我们的情 人,不要说触着她的两乳,就是抚摩她的两乳也不打紧。” 嫦娥与后羿的结合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嫦娥出生在渤海湾 中的渔家,自幼风里来,浪里去,是帮助父兄渔捞作业的能手。长年的海上 生活,锻炼成一幅健美的身材。后羿早听说了嫦娥的美丽,一次偶然的机会, 两人在一处森林之中相识,简单的交谈之后,两人就初试了云雨情。不久后 的一个月明之夜,后羿来到嫦娥家门前,扯开喉咙唱道:“狂狗吠月晤知天, 想妹姻缘会发癫。妹今好比月中丹,看时容易折时难。” 嫦娥并不知道是谁唱的,风俗使然,她立即答道:“翠竹低垂是我家, 竹枝用来编篱笆。阿依若解郎心意,结伴山陬亦不差。”后羿接道:“阿妹生 得象斯文,当门牙齿白如银。两旁乳峰隆隆起,难怪阿哥日夜魂。”听到这, 嫦娥脸微微有些发红,然而又情不自禁,这时她已知是后羿来了,不由续道: “前月姘识山中,当时幽会于丛林。什么万般的恩爱,只换得泪珠儿血红。” 后羿知道嫦娥已经十分钟情于他,走过去将嫦娥往背上一背,背到丛 箐密林中,就干那“拉阳”的勾当。 自此,留下了“踏月”的风俗,月圆之夜,妇女们盛装出游,徜徉月 下,笑语声喧,唱着“木挥花压鬓发香,月下两三姐妹行,行远不嫌翠袖薄, 路遥翻恨绣裙长”的歌。 听说“踏月”可以却疾转运,如今中秋夜晚的赏月活动,就是由“踏 月”风俗转化而来。 更有一种习俗,直接起源于后羿与嫦娥的私会。上元之夜,妙龄女郎 在月下独行,偷折人家园中的腊梅和早杏花,能得手的,则象征大吉大利, 并可以嫁得如意郎君,未婚男子若能捉到偷花少女,日后可娶到如意的妻子。 所以这晚家家园门虚掩,主人装聋作哑,如此这般,少年男女追逐在明月之 下,几多风流,韵事就此产生,只有家犬不解风情,彻夜吠个不停。范成大 的一首《窃花》诗生动地勾勒出这番情景: 女郎元夜踏苍苔,攀折青支笑落梅; 底事含羞佯不睬,月明犬吠有人来。 嫦娥不顾一切地任由后羿抢着干那“拉阳”的事情,然后不顾一切随 后羿私奔,后羿是她心中神圣的偶像,是当时盖世的英雄,他干出了一系列 轰轰烈烈的壮举。 后羿生得方面、大耳、长身、猿臂,而左臂似乎更长一些,天生神力, 善于射箭。 他曾在桑林杀一种为害百姓的叫封豕的怪兽,那怪兽两髀上各有八颗 白色的圆点,上应十八宿中奎星之精。在成纪那地方是伏羲出生的所在,他 画八卦的地方,居然日久通灵,生出九个婴儿,五个男的,四个女的,男的 善于用水,女的善于用火。在一条凶水旁边,为祸作怪,后羿又将他们射杀。 射杀九婴后,又赶到四川杀巴蛇,巴蛇负伤,顺长江东下,终于死在洞庭湖, 骨骸堆积下来成为一座山丘,叫巴陵,也就是今天的岳阳,还往寿华之野杀 凿齿。其中最有名的两件事是后羿射九日和推翻太康的统治。 原来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传说是天帝的十个儿子,平常兄弟 按日轮值,偶然一时兴起,同时出现在天空,于是烈日炎炎。禾苗尽枯,土 地龟裂,疫疠流行,田间没有收成,百姓嗷嗷待哺。后羿于是弯弓搭箭,一 连射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九个太阳,只留下癸一个,大 地才恢复正常状态,万民把他奉若神明,热烈地团结在他周围。 夏太康是夏禹的后代,他生活荒诞,尸位素餐,于是后羿领导人民推 翻他的统治。 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怎么不会令嫦娥倾倒呢?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想也不想就跟着后羿私奔。 后羿推翻太康的统治,先是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帝,不久就干脆自立 为帝,改国号为有穷,统治着南到长江,东起辽东,西迄陇西的广大地区, 豪华的宫廷生活,日日酒绿,夜夜灯红,渐渐地他志得意满,恃力而骄,暴 虐无道,常常把国政委托给宰相寒浞,自己到山上打猎取乐。 嫦娥原来对后羿十分崇拜,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把全部爱心倾注在 后羿身上,后来眼看自己的丈夫日趋堕落,甚至声色犬马,胡作非为,往日 的英雄气概转换成一副暴虐作风,她失望到极点。她曾经苦苦规劝,无效, 她又以死相胁,也没效,她渴望着自我解脱。后羿又很久没有在家了,嫦娥 天天为他担忧,后羿终于回来了,他告诉嫦娥,他到了昆仑山,在那里向西 王母求得了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深深爱着嫦娥,他喜孜孜地告诉嫦娥,他 愿把长生不死药与爱妻分享,既美丽又贤淑的妻子,实在是他精神上的最大 支柱,也是生活上的最大依靠,他不能只图自己长生不死,他不敢想象自己 如果没有了嫦娥,他是否还有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嫦娥听说是长生不老药, 感到非常好奇。 一天,趁后羿不在,偷偷地去尝了一点,大概这长生不老药有如毒品, 一吃就上瘾,嫦娥尝了一点之后竟至一发不可收拾,将所有的药全部吃完。 预想不到的功效发生了,嫦娥顿觉身轻如燕,平地腾空,凌云御风,直冲宵 汉,一直飞到月宫才停下来,她喂的一只大白兔将她盛药的碗舔干净后也跟 她一起升天。后羿回来后,不见了嫦娥,不见了灵药,顿时明白了一切于是 暴跳如雷,声色惧厉,就想一箭把明月射下,铲徐嫦娥的窝巢,绝了她的前 程,使她也不能长生。但他终究也舍不得对嫦娥下手,口中喃喃他说着:“宁 人负我,毋我负人,”显得十分悲伤、孤单。 嫦娥奔月的时候是三十五岁,她本是为逃避尘世的烦忧,无意中升天 的。在广寒宫中过着寂寞的生活,虽也有个吴刚住在月宫中,但他是触犯天 条的有罪之身,天天就罚砍永远砍不断的桂花树,对嫦娥根本不理,只有玉 兔稍解人情,还能给嫦娥些许的安慰。 正是正月十四日的晚间,一轮明月从东山升上来,后羿独自一人饮了 几杯闷酒,对着月亮,不免又凝思起来,想到今后如何再寻长生不老药,去 追随他的夫人月里嫦娥,对于嫦娥虽则怨恨,但更多的是思念她,每当对月 之时,思念便涌上心头。他正在冥想,天空中突然出现一朵彩云,从窗口飘 入他的家中,环佩之声彻耳,兰麝之香扑鼻,他细一看,原来竟是嫦娥,不 过装束与从前大不相同,丰姿态度尤为艳绝,后羿尽有万种痛恨,也一时说 不出来。倒是嫦娥先开口,叫后羿原谅她,接着又说:“我知道你到现在成 仙的念头还十分浓烈,要知道神仙做长久了也毫无意味,不过和做人一样, 即如我,也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劝你,断了成仙的念头。”后羿认为嫦娥骗 他,嫦娥顿了一顿,眼圈儿有些发红,续道:“我偷了你的灵药,觉得对你 有愧,再来骗你,岂不是罪上加罪,你想想,我骗你做什么?我骗你有什么 好处?我虽然和你有不对之处,不来和你相见就是了,何苦再来骗你呢?” 但后羿终究不相信她,嫦娥黯然神伤,悄然退出,从此了却凡心,就象那些 富贵家庭中的女人在饱经沧桑后,独向青灯古佛一样,在广寒宫中寂寞地漫 舒广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黛绿年华,锦绣岁月,都在冷清凄寂中度过。 唐代李商隐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词中写道: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 颇切中了嫦娥的心境。 后羿在嫦娥走后更加暴虐不道,原来被他推翻的太康皇后逃回娘家重 做国后,生下儿子少康,少康励精图治,居然以十里的土地,五百人的部众 为基础完成了他的复国大业,后羿被寒浞所杀。 嫦娥姓佬狐氏,原本叫妲娥,是在西汉的时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 而改称嫦娥。 有人把李商隐的诗意和苏轼的词意合起来。作一副对联,对她的奔月 进行概括:“灵药应未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明月几时有,怕 琼楼玉宇,依依高处不胜寒。”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 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 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 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 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 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 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 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 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 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 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 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 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 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 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 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 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 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 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 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 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 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 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 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 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 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 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 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 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 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 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 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 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 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 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 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 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 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 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 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 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 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 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 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 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 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 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 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 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 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 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 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 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 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 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 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 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 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 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 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 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 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 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我有蟋 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 董双成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是她丹成得道,自 吹玉笙,驾鹤仙去的地方。 董双成本是西同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着一份 灵秀的气韵。 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尔 鉴往知来,抒谋献策。商朝亡后定居钱塘江畔,在飞来峰下种桃成林,结庐 而居。每当初春桃花盛开时,嫣红一片,簇拥草庐,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 生活。 这种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 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 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 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 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 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偶有闲暇,便吹 笙自娱,兴致来时还会高歌一曲“丹小凤”。据说当她吹笙时,会引来百鸟 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 待至黄者之说兴起,倡言神仙导引之术,大大符合了贵胄后裔的胃口, 于是选择了风景绝佳的地方,筑庐结庵,兴寄烟霞,吸取日月精华,提炼百 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尘世中,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进而白昼飞升,得道成 仙。董双成随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飞来峰下结庐炼丹,不能算是女道士,当 时尚无道教之名,真正道家演变成一种宗教,设立道观,传授弟子,吸收信 徒,是东汉未年的事,道家与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 道教是一种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观点,更借用了道家的创始人老 子来做自己的始祖。 东汉张道陵以符咒之法行世,北魏寇谦之,奉老子为教祖,张道陵为 大宗,设立道观,宣扬教义,始成为一种正式的宗教,董双成生在西周,时 间上已相去十万八千里,只能算是一种自发式的修行,还谈不上是女道士的 身份。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董双成炼成了一炉“百花丹”,异香扑鼻,传 播数里之外,自食数粒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取笙吹奏,百鸟群集, 盘旋飞舞,董双成精神越来越清爽,越来越旺劲,忍不住高歌一曲,声彻云 霄,引来仙鹤翩然而降,匍匐阶下,心有灵犀,董双成一步跨上鹤背,仙鹤 驮着她冉冉飞升,惊倒附近的民众,都只知痴痴地傻看。 在西边昆仑山上的瑶池畔住着赫赫有名的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究竟是什么人呢?各种记载的说法颇有出入,有的说她是古 代西域的一个小国女王,蓬发虎齿,面目狰狞,仰天长啸一声,每使群兽惊 荒而逃;有的说她姓杨名婉玲,住昆仑山上,得道成仙,代替玉帝执行天宫 的任务,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半老徐娘。 周穆王十六年西征途中,路过昆仑山,传说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款待, 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回来的路上想再度造访,但见山深林密, 云雾缭绕,已经渺无踪迹可寻了。 神仙的事难以究诘,尤其是在神权时代,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大都受 到神仙的约束与支配,抬头三尺有神明,使得芸芸众生有所戒俱,不敢肆意 妄为,未尝不是人类社会保持安定的一项巨大力量。西王母娘是否代表玉帝 执行天宫任务,事属玄虚,不得而知,但她居住在昆仑山上瑶池之畔,不但 有迹可寻,而且历史上也多有记载。 那一只仙鹤载着董双成愈飞愈远,来到了昆仑山,董双成做了王母娘 娘的“传达呣”,很像今天的机要秘书,王母娘娘有什么授意,均由董双成 负责与众仙联系并沟通,在实质上算是王母娘娘的侍从人员,说得更具体一 点,似属西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之流。西王母一共有四名贴身侍女,董双成 之外,还有王子登、郭蜜香、纪维容三人,董双成的地位,在四位侍女之中, 大约是居于领班的身份,之从历次西王母出现的态势可以得到印证。此外, 从董双成受命看守蟠桃一事,更可概见她在仙宫受到的信任和重视。蟠桃是 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三千年才结果一次是仙宫中的极品珍果,从平时 的培养与保护,到果品的采摘和分配,均由董双成负全责,每值瑶池盛会, 西王母赐给群仙的蟠桃,都是经由董双成伪纤纤玉手而来。 凡间吃过蟋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周穆王外,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戍晨,武帝迎西王母承华殿前, 但见西王母在群仙女簇拥中冉冉从空中下降,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 大缓,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华髫,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橘凤文之鞋,视之 年可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神人也。” 西王母由一位云鬓花颜的仙女搀扶登上承华殿,这个仙女就是董双成。 西王母与汉武帝相谈移时,抽出袖中的五岳真形图送给武帝,并命董双成送 给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于是小心翼翼地将 桃核收起,准备栽种,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结果,中夏地薄,种之 不生。”汉武帝吃过一次蟠桃之后,对于这种难得一见的仙果念念不忘,它 的美味,尤其是食后在体内所产生的奇异效果,使得汉武帝为之垂涎不已。 当时有一位著名人物叫东方朔,为人特别滑稽,他是以文章求仕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讲求谦虚的国家里,他居然极力表彰自己,文中写道:“臣 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 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见,怔鼓之教,亦诵二十二 万言,如今二十有二,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 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是以冒死再拜以闻。” 当时汉武帝就认为他文辞不逊,高自夸饰,初仅令他待诏公车而已, 但不久他竟然获得汉武帝的青睐,不次擢升,官至大中大夫。做官后东方朔 劣性不改,时常捉弄朝中大臣,更有甚者,他酒醉之后,居然在殿柱上撒尿, 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荒唐行为,然而汉武帝竟然一笑了之,何以汉武帝对东 方朔如此宽容呢?一般朝臣均不明就里,其实是因为东方朔曾经长途跋涉, 登上昆仑山,为汉武帝偷过三次蟠桃的缘故。 东方朔能偷到蟠桃就与董双成有关。董双成是以二八年华成仙的,神 仙永远不老,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也就仍然是二八年华。大家都认为神仙是很 幸福的,事实上神仙也有说不出的苦,何况董双成充其量就是王母娘娘的侍 婢,一切行动都不能自主,天天就见那几个人,做那几件事,对着偌大一个 蟠桃园,真是说不出的寂寞与空虚。突然有一位英俊高大的男子前来跟她聊 天,自然是芳心大慰,更何况这人说话又是如此风趣,董双成表面上也时常 显得十分严肃,她内心里最爱听的还是东方朔那些越轨的、毫无顾忌的话, 听得她脸上时红时白,东方朔也就顺手牵羊把蟠桃弄到手,所以有时一个人 胆小就办不成事,东方朔敢于在皇帝面前放肆,敢于在神仙面前放肆,他就 活得很潇洒。 汉武帝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宛 委余编》记载:“洪武时,出元代内库所藏蟠桃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 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十四字。”既然核长五寸,想来蟠桃 的体积必然硕大无比,想想今天的水蜜桃,想想当年的蟠桃,该不会流口水 吧。 明代以后,已经没有西王母与蟠桃仙子的任何记载。然而西王母是一 位法力无边,雍容华贵的美妇人,蟠桃仙子更是一位绝世的美艳少女,已经 深植人心。虽然历史中不再出现她们的事迹,然而舞台上及绘画中,却大量 扮演及描摩她们的形象,杭州城里的望仙桥和昆仑山上的瑶池,总给人无限 暇思。 黔娄夫人的贤德 唐代大诗人元稹以悼念他未发迹时妻子的诗最为有名,共三首,都叫 “遣悲怀”,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英,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他营奠复营斋。 诗的第一句“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是用两个典故说同 一件事,即贫贱夫妻,如涸辙之鲋,相懦以沫,诗中提到的黔娄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黔娄子”。 黔娄是鲁国人,他生活的时代是战国时期,这时,周王愈行衰微,分 封等级制度也渐趋崩溃,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 各国诸候纷纷将才智之士网罗在自己的身边,平民开始攀登政治舞台,动辄 形成“布衣卿相”的局面。 黔娄也是一位大有学问的人,他曾著书四篇,阐明道家的主旨,尽管 家徒四壁,然而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参予那 种争名逐利的行列,从而获得极高的评价。 黔娄出身于贫寒的平民家庭,黔娄夫人却是贵族出身,黔娄夫人叫施 良娣,知书达礼,明媚灵巧,称得上秀外慧中。他的父亲官居“太祝”,所 谓“太祝”,就是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官职,与“太宗”、“卜正”、“太 史”同列,“太祝”代表主祭者向鬼神致辞,“太宗”管理词庙及安排祭祀的 事务,“卜正”专司占卜吉凶,“太史”记录时事,观察天象,保护文书,在 商周时期,迷信鬼神的时代,这是四种非常重要的官职。 这四种掌管鬼神祭祀的官职,世代承袭,由于子孙众多,食田俸禄不 足以糊口、于是纷纷挟其专业才智,从周王室出走,逐渐分赴各诸候国谋求 发展,施家就这样来到鲁国,施良梯的父亲也就成了鲁国的“太祝”。 祭祀鬼神是一种清贵而受人尊敬的职业,何况施良梯才貌双佳,要找 一位金龟婿易如反掌,然而她却偏偏拒绝了王孙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 布衣的黔娄子。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女子在娘家毫无宗法地位,更没有任何继承权。 所以女子的娘家声势地位不论如何显赫,你一旦出嫁就毫无相干,只看你夫 家的情况,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娘家只是你的暂住地,夫家才是 永久的归宿,女子出嫁以后都要随丈夫姓,自己根本没有独立人格,所以一 生的贵贱苦乐从此决定。因此对于施良娣要嫁黔娄子,她的家人全体反对, 多次劝解、告诫。无奈施良娣心志已坚,百折不回。 施良娣豪气如云地从贵族家庭的娇女,变成平民庐中的黔娄夫人,从 此脱下绮罗换上布衣,洗尽铅华插上荆钗,躬操井臼,并下田与丈夫一同耕 作,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穿的是自己纺织并缝纫的衣服,吃的是自己 种植的五谷及菜蔬。夫唱妇随,情好无间,看花开花落,听鸟语声喧,风过 林梢,月上蕉窗,过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黔娄子》四篇旨在阐扬道家法理,由伏羲氏凭天降河图神龟显示八 卦之数,而研究天地生成的道理,重在从天地运行的气教,来求得宇宙变化 的理教。其内涵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数学”部分,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相,四相生八卦,再化为六十四卦再成三百八十四爻,从而更衍生一千五 百二十策数,作为包罗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常数”;另一为“化学”部分, 如五行、阴阳、奇偶、顺逆、本末,始终,为构成宇宙一切的“变理”。黔 娄子认为:‘数学”,总摄万物之数,是万物的“性”,“化学”以成万物之形, 是万物的“质”,先天而生其性,后天而成其质,从无形而生有形,为一切 事物生成演化的步骤。 开始《黔娄子》一书,由于调子谈得太高,似乎还未能与眼前事物产 生密切的关连,因而也未得到大家的推崇。自从施良娣成为黔娄夫人后,挟 其家学,于枕畔私语或桑荫闲话中,不断把阴阳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输 给丈夫,认为天地之间先有阴阳,有阴阳则再有感应,有感应则有变化,有 变化再有感应,如此循环激荡,变化无穷,放吉、凶、得、失、悔、吝、忧、 虞之象明了!便涵盖了古今万事万物,究察了宇宙天人之际。 黔娄根据夫人的意见,对以前所写的四篇论著,加以充实、订正,加 上了解人类自然的天性,洞悉其生克辅消之道,阐明了“常的无定便是变, 变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验证人的“变态心理”,更可验证人的“常 态行为”。于是重订的《黔娄子》四篇,立即轰动了齐鲁一带,士子们悉心 研究,因它学究天人,于是奉它为圭桌;国君与卿大夫也因为它有益治国安 邦之道,对于黔娄的渊博和修养非常心仪。鲁共公想立他为宰相,黔娄以立 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绝;鲁共公又赐他三千钟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也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所以,一般人对黔娄先生的高风亮节更加钦敬。 这种人生观和生活取向在今天这种纸醉金迷,趋炎附势的社会里是很 难理解的,然而黔娄夫妇却确实是这样做的。当时连年荒旱,又逢巨风肆虐, 黔娄和夫人衣食为艰,达官显贵纷纷馈赠,也被婉言谢绝,迫于生计,他们 迁居齐都临淄,设馆授徒,自食其力。齐威王听说高士黔娄来到齐国,就想 聘他为国卿,也遭拒绝。 黔娄虽未在齐国担任官职,但齐威王对他十分尊敬,齐国一有重大事 故或外敌来犯,齐威王总到黔娄住处就教,多能化险为夷,可见黔娄不仅有 德,尚且多才,可称贤人。 一代贤人黔娄先生死时,孔子的高足曾参前往吊祭,看到黔娄停尸在 破窗之下,身着旧绨袍,垫着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不禁为之心酸, 建议:“斜尔其被则敛矣!”意思是说把衾被斜过来盖就可以盖住黔娄先生的 全身了。 不料,黔娄夫人却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 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参无言以对,深感惭愧,旋即又嗟叹道:“先生之终,何以为溢?” 因为古人死后,总爱根据他一生的事迹,用一两个字加以概括,这就叫“溢”, 当然,后来愈溢愈滥,到慈德死后,竟达二十八字。这种“溢”法,也不完 全出于朝庭,一般有头有脸的人,照样可由亲友或者家人赠溢,以慰死者在 天之灵。 曾参的问话刚结束,黔娄夫人立即回答:“以康为溢。” 曾参大惑不解,问道。”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 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乐于此而溢为康乎!” 黔娄夫人正色道:“先生在日,鲁君欲任为相,辞而不受;齐君欲聘为 卿,亦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鲁君尝赐粟三千钟,齐君亦屡欲予以报酬, 均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 戚于贫困,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以康为溢,谁曰不宜!” 曾参听罢,受到极大的感动,连呼:咱斯人也,而有斯妇!” 刘向在“鲁黔娄妻”篇未赞道:“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 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掩体,犹溢曰康。” 黔娄夫人继承夫君遗志,设帐授徒,专心教化,仁慈俭约,为贤慧妻 子树立了一个可贵的典范。曾子说:“唯斯人也,而有斯妇!”我们未尝不可 以说:“唯有妇也,而有斯人!” 黔娄弃繁华富贵如敝履,与他的信仰有关,道家学派,痛恨不平等的 社会,鄙视富贵利禄。”著名人物庄子讲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 名言,也曾拒绝楚国等诸候国要他作相国的请求,过清贫而逍遥的生活。所 以黔娄的行为并不荒诞,他反映了一种社会思潮。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夫人、 贵族小姐施良娣。 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诗,吊唁亡妻写道:“谢公最小偏怜女,自 嫁黔娄百事乖。”或许他的妻子有施良娣的美德,但元稹自比黔娄未免太过 炫夸,因为元稹一辈子追求功名,最后做到宰相。他伽三首悼唁亡妻的诗最 后归到:“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或许人人如此,但黔娄夫人 则确实与“人人”迥然不同。 孟母教子三迁 “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 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 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 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 一套完整的教子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 中国良母。 孟子生于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邹城郊外马鞍山下凫村。伟 大人物的诞生,大都伴随一段神奇的征兆,据《天中》记载:“孟子生时, 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 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天象变化无常,彩云随时都有所谓神奇的征兆不 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说法,根据科学的实验结果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胎教”的说法由来已久。据说周文王的母亲妊娠 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 不跛,坐而不差,独居不倨,虽怒不骂,孟母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 《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亲姓仇,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 他为更大的发展,光耀门媚,抛别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 带给孟母的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开始了坎坷的人生旅 途。她下定决心,要凭着自己的双手谋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 独生儿子,教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这也是一种“补偿作用”的高度发挥,孟母 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儿子起居冷暖,更不厌其烦地以“言教”和“身教” 来完善儿子的人格。大体上一个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岁以前基本形成的,从 此根深蒂固。六岁以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 影响,使原本已经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强烈的试炼和考验,这时 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十分重要。 孟母突然发现,一向伶俐听话的儿子,已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从此为了 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开始了漫长的迁居活动,至今还 留传下“孟母三迁”的美谈。 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 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 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 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 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 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 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 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 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 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 下来。 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 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 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 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 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做人是要求诚实,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 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 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 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 吃了个痛快。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孟子具有天 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 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 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 “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 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 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孟母用 “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 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 汲,日夜勤学不息。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 乱,不知如何选择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坚决的主张,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 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亲自寻寻觅觅,终于在孔门 诸子中为孟子找到启蒙老师。 当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字子思,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 纷负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岁时,在孟母的鼓励下,由邹城来到了曲阜。从 此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 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读了五年,学问 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孟母对儿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夫妇相处之道,还得 烦劳老母为他操心,古《烈女传》记载:孟妻由氏在卧室内裸袒身躯走动, 孟子勃然不悦,由氏认为丈夫太过见外,就求婆婆解说。长期以来,孟子对 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满,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孟母对儿子晓以大义: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心扬,所以戒人也。将 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 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于是心 中芥蒂尽除,与妻子和乐相处如初。 孟母一生操劳,身体十分硬朗,对于孟子的照顾及督教也毫不放松, 除了孟子周游列国那一段时日以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为了奉养老母, 担任齐国一个消闲的教授职务,而不忍远离故国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齐国,孟子多次向当政者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 十万钟来酬谢孟子,但却不肯积极地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如是说: “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孟子不贪荣禄,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 治抱负。 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光阴荏苒,悠 忽三十年岁月过去了,孟母已经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长 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问明原因,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 “夫妇人之礼,精五味,擅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己,故有闺内之修, 而无境外之志。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 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 子义,吾行乎吾礼。” 三言两语就把孟子心中的积虑一扫而空,于是孟子再次周游列国,受 到了空前的尊敬与欢迎,可惜就在儿子扬眉吐气的时候,孟母却一瞑不视, 在归葬故乡——马鞍山时,过去的乡邻争相在路旁祭奠,极尽哀思。如今在 山东省邹城县北二十里的马鞍山麓,还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历代都有石 刻颂扬她的坚贞志节与慈母风范,并建有孟母祠。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 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 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 弱女堤萦上书救父 汉高祖刘邦以恢宏豁达的大才,居马上而取天下;汉文帝刘恒临庙堂 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 景之治”。 特别是汉文帝的法治思想,新颖而进步。他念念不忘:“宰天下者应居 心仁慈,务在宽厚,吏安其位,民乐其业,不移过于下,不归福于己,无罪 之父母,妻子、兄弟、子女不应受到连坐。”更是由于缇索上书救父,使他 大动悲悯情怀,而废除了断肢体、在肌肤上刻字的“肉刑”和连坐亲属的法 律,使法治精神,跃升到一崭新的境界。 缇萦的父亲是齐王府管理仓库的主管,复姓淳于,名意。人们有时也 称他为“太仓令”、“太仓公”或“淳于公”。 淳于意自幼喜欢钻研医道方术,对于《黄帝内经》、扁鹊的《脉书》, 都有深入的研究,担任太仓令后,由于职务清闲,又得当时名医公仆阳庆的 真传,使他的医术突飞猛进,虽然非正式的悬壶济世,却救人无数,渐渐有 些小名气。 凡是有点本领的人,多半都有点梁骛不驯的怪脾气,淳于意也属于这 一类人。他替人看病是属于业余性质,全凭兴趣之所至,不顾病人的要求, 一般人自然无可奈何,但有头脸的人则怀恨在心,一心想报复。 有一次无意间淳于意得罪了齐王府的丞相,于是祸从天降,被安上贪 污渎职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往长安接受审判。 汉文帝提倡节俭,贪污读职的罪名非同小可,不是被黥面(在脸上刺 字)就是被砍断手脚,甚至死刑,淳于意自然是惊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吓 得面无人色,哭成一
本文档为【《中国历代名女》奇女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7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5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2-27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