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月革命与农民_农业问题

十月革命与农民_农业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十月革命与农民_农业问题 十月革命与农民、 农业间题 闻 十月革命把俄国农民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 , 农民成了土地的实际 占用者。 但从俄国历史形成的具体条件和当时的情况来看 , 实现土地的国有化 , 把土地平均 分配给农民使用 , 一方面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准备了条件 ; 另一方面也酝藏着一种极大的危险 , 即过去相对集中使用的土地变得分散 了 、 个体化 了 : 过去上地 占有权 、 支配权和 占用权相对统一的局面变成了一种三权分开的状 态 . 如在采取政治措施的同时...

十月革命与农民_农业问题
十月革命与农民、 农业间题 闻 十月革命把俄国农民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 , 农民成了土地的实际 占用者。 但从俄国历史形成的具体条件和当时的情况来看 , 实现土地的国有化 , 把土地平均 分配给农民使用 , 一方面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准备了条件 ; 另一方面也酝藏着一种极大的危险 , 即过去相对集中使用的土地变得分散 了 、 个体化 了 : 过去上地 占有权 、 支配权和 占用权相对统一的局面变成了一种三权分开的状 态 . 如在采取政治措施的同时 , 不在经济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 这种危险会 日趋表面化 , 结果 所危及的不仅是农业经济和农民本身 , 而且也将最终危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关系 以及苏 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 本文试 图从土地关系的变革和经济上潜在的危险来分析农 民和农业间题 。 作者认为 , 十 月革命前夜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 布尔什维克党在土地问题上的纲领和苏维埃政权初年实 际执行的有关农民与农业的政策 , 既有继承和连续性 , 也存有差异 。 这种情况使农业政策历 经变化 . 虽然布尔什维克党不断采取措施以保证苏维埃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相对 平 衡 的 发 展 , 但直到 “战时共产主义 ” 终结 ,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 列宁才得出明确的结论 : 在苏维 埃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下 , 为了正确解决农民与农业问题 , 布尔什维克所要改变的不仅是一 项粮食政策 , 而是整个 经济政策的基础 。 体现在新经济政策中的这种重大变化是对十月革命前夕土地纲领的修正 。 遗憾的是 , 列 宁本人对这种修正没 有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阐述 , l可后来者又在实际政策甲否定了这 种修正 , 重新回到了被列宁否定了的农 民与农业政策的立场上去 。 这正是苏维埃俄国 , 甚至 是苏联以后年代中农业和农 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关键所在 。 十月革命前夕的土地纲领 1 0 17 年4 月下旬 ,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 第 7次 (、月 ) 全 国 代表 大 会 上 通 过 了 关于上地问题的决议 . 这份新的土地纲领的要点是 : 第一 , 立刻全部没收俄国地主的一切土 地 ; 第二 , 实行全国一切土地的国有化 。 对于实现这两项任务 , 决议也规定了两 项 主 要 措 施 : 第一 , 依靠组织起来的农业无产阶级的力量 , 依靠农业工人代表苏维埃或小组 ; 第二 , 建议农村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在地主庄 园上组建示范农场 , 由农业工人 代丧苏维埃管理 , 公费 经营 。 土地的国有化就是把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交给国家 , 把土地的文配权交给地方 民主机关 , 干月草命与农民、 农业问题 由此产生了上地国有化的第一个特点 , 地的使用权 即在这种国有化的条件下 , 。 土地国有化的第二个特点是 , 使用土地的平均化 。 拿来重新分配 . 决不应当有各种土地占有形式 ” 分到土地的农民只享有土 “这就是说 , 把所有的土地 同年 5月中下旬 , 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于土地问题的决议草案 , 基本精神和四月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的土地纲领相同 . 在这份决议 草案中 , 没有使用 “土地国有化” 这个概念 , 而强调的是 “ 土地私有制应该根本废除 , 即全 宝d 护 4 . 二山 人人 ‘己 健匕. 压竹 r 】 t令r l三汤 二I 二 尸、 子十 盆 . ; J ” .协 布尔什维克党对土地问题的决策 , 显然有两方面的考虑 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 根绝专制政体复辟的可能性 ; 。 一个是近期的 . 即必须立即废 展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 , 只有恢复 了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 也才能发 夺取政权创造条件 , 及时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 为无产阶级 这种考虑是要求农 民以有组织的方式来夺取土地 . 的 , 所以有两点是 十分明确的 , 由于这种考虑是近期 第一 , 把地主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 , 并不等于使这些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 。这就是 说 , 一方面农民可以在夺取来的土地上种庄稼 , 但土地不归他所有 ; 另一方面是 , 夺取来的 土地不能分掉 , 只能通过共同耕作来共同使用 ; 最后是 , 农民对夺取来的土地 的使用是临时 性的 , 这还不是土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最后确立 . 土地关系的调整和土地制度 的最后确立是一种极其复 杂的事。 没有夺取政权和建立全国性政权机构的先决条件 , 布尔什维克党是不可能提出具体 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 。 所 以列宁讲 : “既然我们说 (我重复一遍 , 我们在我们的一切决议中都是这样说 的 ) 土地应该归全体人 民所有 , 应该无偿地交给全体人民 , 那就很明显 , 这些土地的最后分 配 , 土地制度的最后确定 , 只应当是中央政权的事情 , 就是说 , 是立宪会议或全俄苏维埃会 议 (如果工农群众建立了苏维埃会议这样的政权的话 ) 的事情 。 关于这一点是没有任何意见 分歧的 ” 。 À 第二 , 土地的占用不等于是土地的 占有 。 这里强调的是土地的支配权属于国家 , 农民只 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 因此这种 占用就不是固定的 , 而是年年在变化 , 经常需要发生变化 . 让 农民立即有组织地 占用土地的做法是使农民摆脱地主奴役 , 即摆脱土地占有者和压迫者的奴 役 , 从事自由劳叔角勺物质条件 . 没有这种占用 , 没有这种 自由劳动 , 也就没有在新制度下的 全体人 民对土地的占有 . 布尔什维克党的另一个考虑是远期的 , 即 “在土地归全民所有以后 , 在私有制度废除以 后 , 怎样处理土地最好 , 怎样处理才符合劳动群众的利益 ” 。 ¼ 这里涉及的是布尔什维克党 夺取政权后 , 处理农民和农业问题的设想 。 这种设想的主要内容是 : 在新制度下 , 不仅地主 上地占有制 , 而且一切 旧的土地占有制都应被废除 . 只允许有一种土地 占有制 , 即国家土地 占有制 . 在国家土地占有制的条件下 , 农民和国家的关系是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间的关系 , 即 农民作为租地者从国家政权那里租来土地耕种 , 不过这种关系是没有中间人 、 平等和 自由的 关系 , ¹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29 卷 , 第 411 页 . º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 30 卷 , 第 1 3 6页 . À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3 。卷 , 第 1 3 9血 . Q 《 列宁全案 》 , 中文第二版 , 第3Q 卷 , 第 扭。灭 , 世 界 历 史 2 9 5 7年第5期 如何将这一设想付诸现实? 列宁提出了两个办法 。 第一个办法是把农业雇佣工人和贫苦 农民组织起来 . 以他们为核心 , 为骨千 , 为依靠力量 , 来完成把全体人民的土地转到劳动者 手中的变革 。 任何别的力量 , 任何其他的农民阶层 , 任何其他的方法都是办不到的 . 列宁这 时特别担心 , 如果没有这种组织 , 土地会落到拥有足够牲畜和农具的人手里 。 所 以 他 说 : “只有采取这个办法 , 才能逐渐地 、 决非轻而易举 , 但却是可靠地把 土 地 真 正 交 给 劳 动 者” . ¾ 第二个办法是组织示范农场 。 在没 收的地主庄园上改建 , 由农业工人在农艺 师 的 指 导 下用地主的牲畜和农具来共 同耕种 . 列宁认为 , 这种共 同耕种不仅是俄国摆脱因经济的严重 破坏所处的绝望困境 , 而且也是摆脱资本主义的侄桔 , 走上新道路的方法 . 这一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俄国的极度贫困 。因此 , 列宁的结论是 , 不能再按旧方式经营了 , 不能只仍然依靠小经济来生活 , 不能继续在小块土地上经营了 。 所以 , 他强调 “必须实行普 遍劳动义务制 ” , ½ “ 必须过渡到在大规模的示范农场中的共同耕作 ” 。 ¾ 在提出未来的解决办法时 , 列宁特别反对 民粹主义党派所提出的两种尺度 或两种份额 : 一种是劳动土地份额 , 即一家所能耕种的土地面积 ; 一种是粮食土地份额 , 即一家不致挨饿 所需的土地面积 。 列宁认为 , 提出这两种尺度或两种份额是官吏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只要货币的权力 还存在 , 只要资本的权力还存在 , 不管你们规定什么 ‘份额 ’ , 反正行不通 , 因为这些份额 没有估计到农具 、 牲畜和货币的分配不平均这样一个主要因素 , 没有估计到存在着遭受剥削 的雇佣劳动 ” . ¿ 从上述考虑可以看出 ,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出发点是俄国的现实 , 但着眼于未来在苏 维埃政权下农业发展方向的因素是十分明显的 。 所以 , 许多史学家多年来一直 以此为根据 , 认为列宁这时的设想 , 即在土地问题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条依靠贫苦农民的路线和实行共同 耕作制 , 后来完全体现在全盘集体化和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的农业发展路线之中 , 或 者说 , 农业全盘集体化方针是十月革命时列宁有关农民与农业问题方针和政 策 的 继 续 . 但 是 , 更多地分析历史事实后 , 不能不认为这种论点是值得商榷的 。 首先 , 列宁所说的土地的国有化 , 土地的国家占有制并不等于是农业的国家经营。 列宁 设想 , 即使在苏维埃政权下 , 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土地也要转给劳动者使用 。 在俄国极端贫 困 ( 而且在 一定时期内不会消除 ) 的条件下 , 国家是无力经营属于国家的全部土地的 . 农民 必须用剥夺来的农具共同耕种 , 共同劳动 , 公费 (不是国家 ) 经营 。 而且归根结蒂 , 农业的 发展和农民自身在经济上的进一步解放还得靠包括全体农民在内的自身的努力 。 由国家来经 营农业 , 用国家的力量把农民和农业间题全部包下来 , 这显然不是列宁的想法 。 列宁讲的是 国家的支持和工人阶级的扶助 , 而不是代替和包办。 “谁也帮助不了单个的穷人 . 如果农村 雇佣工人一雇工 、 日工 、 贫苦农民 、 半无产者不 自己帮助 自己 , 那么任何 ‘国家 厂 都帮助不了他们” 。 À 后来的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某种形式的农业的国家经营 , 虽然表面看来似乎是 列宁所说的共 同耕作的继续 , 但实质上是有差异的。 其次 , 列宁所说的不能按旧方式经营土地 , 不能在小块土地上经营 , 并不等于是说农业 ½ ¾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 3。卷 , 第 1 55 页 。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 版 , 第30 卷 . 第 1 55 页 .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30 卷 , 第 3 5 3页 . ¿卿 十月革命与农民、 农业问题 的发展前途只有以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两种形式来表示的社会化发展道路 . 在这里 强调的是 , 小经济无法摆脱困境 , , 列宁所 于在无产阶级政权下 , 是要通过农场的示范作用吸引农民走向共同耕作的道路 。对 如何分配土地和经营土地的问题 , 个问题上 , 必须有一个总的根本的观点 , 因为不言而喻 , 自己的事情 ” 。 Á 所 以 , 列宁的根本观点是 : “ 我认为 , 在这 地方上如何支配土地 , 始终是农民 那种认为在党的第七次代表会的决议 中, 必须在农业中建立两种形式的社会经济 : 国营农场 “第一次表述了列宁关于 农庄 ” 的说法是后来者加于前人的 , 没有这样提出过问题 。 ( 国家企业 ) 和联合中小农生产者的集体 因为无论是列宁本人当时的讲话 , 还是上述决议中都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 , 当时根本没有提及有关中农生产者的问题 .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 策的唯一依据是农业工人 (雇农 ) 和贫苦农民的利益 . 这种认为在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中只 有执行这样一条阶级路线的看法和做法一直持续到 “战时共产主义” 的终结 。 勿庸讳言, 列 宁这时所说的农民 , 在决策中所依靠的农 民 , 应当是指的雇农和贫苦农民 . 顺便说一下 , 列 宁这时说过 : “ ‘雇农 , 应改成 ‘农业工人 ’ 。 有些同志说 ‘雇农 , 这个词带有侮 辱 的 意 思 , 反对用这个词 。 应当改掉 ” 。 可见列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所 以 , 这时所 预期的工农联 服是一种 以城市工人阶级和农村农业工人相结合形式的联盟 , 认为只有这样的联盟才能保证 交业发展的社会主义前途 。 第三 , 列宁所说的尽可能迅速地把各个大地主庄园改建为示范农场 , 并不等于是要求立 印在整个农业中实现公费经营的共同耕作 。 显然 , 在这个问题上 , 长期存在一种误解。 在俄 洞社会 民主工党 (布 ) 第7 次 ( 4月 ) 全国代表会议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中 , 第9条规定 : “无 产 阶级政党应当建议农村无产者和半无产者设法把各个地主田庄改建成有相当规模的示范农 场 , 由农业工人代表苏维埃用公款经营 , 受农艺师指导 , 并使用优等的 技 术 设 备” . 0 所 以 , 历来认为 , 公费经营 , 或者用公款经营 , 或者国家经营的实行共同耕作的示范农场是农 业发展的具体道路 , 并J一〔应当立即将全部农业转到这条道路上来 。 首先 , 列宁并没有讲体现 为示范农场的共同耕作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唯一道路 。 他是从农民用剥夺来的农具来协力种地 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这个角度来谈问题的 , 所 以他说 : “⋯⋯农民 自己会得出结论 : 农具不 仅是供小农户用的 , 而且必须用来耕种所有的土地 。 至于他们的做法怎样 , 那并不重要 . 他 们是否把小块土地合在一起共同耕种 , 这一点我们不知道 , 如果他们的做法不同 , 那也没有 关系 ” 。 其次 , 列宁充分估计到 , “共同耕作是一种困难的事情 : 如果有人认为这可以由 上而作一个决定来强制实行 , 那他就是发疯 了, 因为长期的 一单独经营的习惯不能 一 下 子 消 除 : 因为这样做需要资金 , 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准则 ” 。 ¾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 3。卷 , , 第14 。页 . C . TI . 特拉佩兹尼科夫 : 《 列宁主义和农业 与农民 问题 》 第 玉卷 , 莫斯科 19 8 3年第三 版 , 第30 3页 . 《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 代表会议 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 第 1分册 , 北京 1。“年 , 第4 41 页 . 译文根据 中 文 第二 版 《 列宁全集 》第29 卷 , 第 420 页新译文 订正。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2岛卷 , 第413 页 。 , 剑宁全集 , 。 中文第二版 , 第 3。卷 , 第 1 54百 Á吵@劝ƒ勺 世 界 历 史 i , 8 7年第 5期 十月革命初年的土地立法和政策 19 17 年 10 月26 日通过的 《上地法令 》本身是 比较简单的 , 它只重申了布尔什维克党十月 革命土地纲领 中立即废除土地私有制的要求 。 但它所附的 《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 》 却有许 多引人注 目的条款 . 首先 , 它把土地私有制的废除和禁止土地的买卖 、 出租 、 出典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出让土 地联系了起来 。 这里强调了任何个人对于土地都不拥有所有权 . 土地的买卖和出租等只能导 致土地私有制的重新 出现 . 禁止使用雇佣劳动 。 其次 , 规定所有被没收的耕畜和农具 , 只供给国家或村社使用 。 任何其它方式的使用土 地 者都不可能使用这类耕畜和农具 . 第三 , 土地要平均使用 .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 一是平均使用的依据是按各地条件 , 按劳动定额 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 。 这种两种尺度或定额的做法在十月革命前夜是 被列宁严加拒绝的 , 现在作为一项重要条文来付诸实施 , 表明布尔什维克在农民和农业政策 上可能作出的调整趋势 。 二是规定使用土地的方式有四种 : 按户 、 按独立农庄 、 按村社和按 劳动组合 。一些史学家把上述两点看成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土地纲领对农民的影响 , 反映了农 民 要保持个体经济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 À 然而 , 历史事实却表明 , 上述两点正确地反映了俄国 农村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普遍愿望 。 基于这种情况和愿望去解决农 民与农业问题是最妥 当的办法 。 如果只是因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土地纲领 , 就要加 以拒绝 , 显然是于革命不利 的 .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勇气和气度 , 第一次在土地问题上承认了上述社 会革命党人的意见是可行的 。 此外 , 这份委托书还规定土地要定期重新分配 , 其依据是人 L1 的增加 、 农业生产率的增 长和农作技术的提高等情况 。 这种定期分配的措施对后来苏维埃俄国农民与农业问题的解决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如果说土地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在 《 土地法令 》 中是以委托书的形式表述的话 , 那有关这 些措施的第一份正式法令应该说是 1 9 18 年 2月 19 日公布执行的《土地的社会主义化法令 》 . 这 份法令最初是 由当时担任农业人民委员部负责工作的社会革命党人起草的 , 但列宁一直密切 关注这项工作 。 法令的条文经过多次修改 , 最后是得到列宁认可的。 ¾ 这份法令表明 ,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苏维埃俄国农民和农业的现状进一步调整了 自 己的政策 , 并在更大程度上听取了社会革命党人的意见 。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布尔什维克党确 认必须按劳动消费份额将土地平均地分配给农民 。 法令的第12 条明文规定 : “应该按劳动平 均原则在劳动者中间分配土地 , 要使劳动消费份额既适用于该地 区历史形成的土 地 使 用 制 度 , 又不超过每一个农户现有劳动力的劳动能力 , 同时还能使农民家庭有过小康 生 活 的 条 件 ” . 法令还为此附了一份确定这一份额的具体指示 . @ C . n ‘特 泣佩兹尼科夫 : 《 列宁主义和农业与农民间题 》 第 1卷 , 第 , 38 页 . ¾ 有关 《 土地 的社会主义化 法令 》 的讨论和制定过程 , 请参看B . B . 卡 巴 诺 夫 的 文 章 《 土地社会主 义化的基本 法 》 , 载 《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农民 》 一 书 , 莫斯科 1 9 7 7年版 , 第 79 一 1 11 页 . 妙 《 苏联和浪罗斯苏维埃联邦仕会主义共 和国土地立法文件汇编 》 莫斯科 1 9 5 4年版 , 第24 页。 十月苹命与农民 ‘ 农业问题 当然 , 这份法令也有其他方而的重大变化 。 这就是 : (一) 不仅粮食的贸易 由 国 家 垄 断 , 而且农业机器和种子的贸易 也由国家垄断 ; (二 )为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 要发展农业中 的集体经济 , 要用均衡移民的办法来加速生产率不高的农业体制向生产率较高的农业体制的 过渡 ; (三 ) 不再提可以选择的使用上地的四种形式 (按户 、 按独立农庄 、 按村社和按劳动组 合 ) , 而是强调 : “俄罗斯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为 了以最快速度达到社会 主义 , 全力促进 (文 化的和物质的帮助) 共同耕作 , 使共产主义劳动组合和合作经济优先于个体经济 。 ” 。 这些变化反映出布尔什维克党在农 民与农业政策 _ L矛盾的一而 , 即农民有按照劳动平等 原则占用土地的实际可能 , 似去p没有选择土J也使用形式的 自由 . 分地和占用土地是农民愿意 接受的 , 但法令规定和国家大力推行的集体经营的方式却是农 民所不熟悉的 。 内容和形式的 脱离使农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无法结合起来 , 必然影响到农民的生厂积极性和农业的发 展 . 此外 , 这些变化也衷现出用国家的力最 、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业发展进程的 趋 势 的 加 强 。 随着这些法令的公布施行 , 苏维埃俄国农村中开始了两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发展过程 . 一个是没收和分配土地 , 农业经济 日趋个体化的过程 。 1 9 1 8年春天 , 首先进行分配的是春播 作物的土地 。 到2月 , 已经没收了 7 5 肠的地主庄 园和部分富农的土地 。 夏天开始分配草地 , 到秋天收害经后才分配秋播作物的 : L地 。 在苏维埃俄 国欧洲部分 的6 个区中 , 没收来由国家重 新分配的上地总面积达4 7 13 347 俄亩 , 全国重分上地的 总 而 积 达23 7 . 8百万俄亩 , 少娇卜 私人所有的土地 5 9 . 5百万俄亩 , 官地和封地3 9 . 5百万俄亩 , 份地 1 3 8 . 8百万俄亩 。 À 2 / 3以上 的大富农经济的土地 l丛被没收和重分 , 而积达到 5 0 00 万俄亩 。 À 土地的分配使上地旅本集 ‘!“在从事个体劳动的农民手中 , 各个农户之问拥有土地数的差 异大大缩 小, 大幅度的平均化了 。 例如 , 从 19 16 至 19 19 年 , 在无地户和拥有8俄亩土地 以上的 农户大大减少的情况下 , 拥有4俄亩 以下土地的农户从占农户总数的59 肠增加到74 帕 。 @ 而在 十月革命前 , 农民的份地却相对集中在一部分窗裕 农 民 手 中 , 平均每 J劲 3 0 . 5俄亩。 @ 土地 从相对集中变为平均地分散于各户农民 , 这就促使苏维埃俄国农村的社会和阶级关系发生重 大变化 , 一个大一日也所有制的俄国变成了以小农经济分散经营为主的农 五业国 。 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到农民对土地的使用 。 正如前面所说的 , 《 土地的社会主义化法令 》 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民使用生:地的形式 , 而在土地关系变革的实际过程 ,卜, 共同耕作的形式既 由于国家没有力量 , 也由谁飞农民不 浑欢这种形式 , 所以使用这种形式来拼种 :卜地 的 农 户 不 多 ; 而按户和按地块来经背土地的方式又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 , 所以农民从政治上选择这种 形式是危险的 。还有一个相名重要的原因是 , 法令规定没收来的农具只交给囚家或村社使用 。 所以 , 选择村社的形式成为一时的发展趋势 , 囚而在村社中集中了没有村社提供的农具 、种子 等就无法耕种土地的贫苦农 民 ; 而稍有生产能力的农户则宁可靠自已的力量来使用土地 。 苏维埃俄国农村中的另一个发展过程是苏维埃的建立 。 苏维埃机构大多是在 1 9 1 7年底至 ¾ 《 苏联和按罗斯 苏维坎联邦社会主 义共和国土地立 法文件汇编 》 , 第 29 页 。 » ’r . B . 奥两波姓 : 《 伟 大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准 一备和进行时期农村中的阶级斗争 》 , 莫斯科 1。了4年版 , 竿% 9页 . À 《 苏维埃政仪农业政策文件和资料染 ( 1 9 1 7一 1。场年 ) 》 , 莫斯科 10 5 4年版 , 第4邻一 5 0G 页 . ¹ @ C. 几 · 特拉以兹尼 科夫 : 代 列宁 卜义 和农业 与农民 问题 》 , 第 1 卷 , 第3此 、 3 0 1页 : 阅 「己l一 , 第 3引 端 4 。工 - 世 界 历 史 2 9 5 7年第5期 1 9 18 年2一 3 月间建立的 , @ 其主要任务是没收和分配土地 , 保证依靠雇农和贫苦农民的阶级 路线的贯彻。 当时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匡乏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国家采取了强制措 施—实行对粮食的垄断。 实行粮食垄断政策成了苏维埃机构的迫切工作 . 个休利用土地的农户 , 由于缺少极必需的耕畜 、 农具和种子等 , 丧失了生产能力 , 致使大片土地种不上庄稼 荒芜起来 ; 村社利用土地的农户 , 由于缺少对 自身 利益的关 心和体现 , 生产恢复缓慢 , 生产 率无法提高 。 在这种情况下 , 计算各阶层农户的 “余粮” , 并千 方 百 计 地 收 集 这 些 “余 粮 ” 以应国家的需要就成了整个国家的 当务之急 。 情况比较复杂的苏维埃机构就被认为难于 应付这种局面 。 于是 , 国家一方面从城市派出大批的工人去农村工作 , 去直接领导农村中的 变革 ; 另一方面于 1 9 18 年 6月下旬起在农村全面组织贫农委员会 。贫农委员会名义上是协助苏 维埃工作的 , 但它所享有的特权使它在实际工作中凌驾于苏维埃之上 。 有些地方甚至以贫农 委员会替代苏维埃成为政权的基层组织 。 ¾ 上述做法表明 , 当时普遍认为用 国家的力量 . 以 行政命令的方式 , 通过城市工人阶级的直接千预就可以顺利地解决与农 民和农业有关的间题 , 就能使农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 另一方面 , 贫农委员会的做法实际上使 中 农 脱 离 开无产阶级政权 。 工人下乡和贫农委员会享有特殊权力的局面使农村土地 、 社会和阶级关系处于一种极端 紧张的状态 . 直到 1 91 8 年底 , 粮食可以收集上来 , 但农田却日趋荒芜 , 农业 日趋凋敝 。 1 9 19 年 l月 11 日人民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余粮征集制法令 , 随即在全 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征粮 活动 。 征集到愈来愈多的 “余粮” 这种表面现象之后 , 并不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产生 了家家 有余粮 , 而是隐藏着农业的进一步恶化和农民与无产阶级政权的向背、 工农关系 的 . 日 趋 紧 张 . 《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的措施 》 条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布实 施的 ( 1 9 19 年 2月 14 日 ) 。这份条例规定要对全部农业用地进行整理 , 即是说要进行重分 . 重 分要首先满足国营农场和公社 、 其次是劳动组合和共耕社 、 最后才是个休农 民的需要 。 条例 提出了要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形式来取代个人使用土地的一切形式 。 条例第3条明确规 定 : “为了最终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 , 按照社会主义原则 、 利用全部科技成果来组织农 业 , 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劳动群众 , 也为 了把无产阶级和农村的贫农 团结起来 和 资 本作 斗 争 , 必须使土地使用的 一单干形式向协作的形式过渡 。 大规模的国营农场 、 公社 、 共耕制和协 作使用土地的其他形式是达到这一 目的的最好手段 , 所以 , 土地使用的一切单干形式都应看 成是正在过时的和正在消亡的形式 ” 。 条例还指出要用共产主义原则来从事农业经营 , 为完 全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农业创造条件。 第2 9条规定组织 国营农场的 目的之一就是 “为完全过渡 到共产主义的农业创造条件 ” 。 第叨条规定 : “农业生产公社是劳动者的 自愿联合组织 , 是 全民组织协作农业的一部分 , 组织这种农业的 目的是按生产和分配中的共产主义原则来从事 经营” 。 这份条例实际上是对当时农村中农业变革情况的真实总结 。 它体现了自实行粮食征集政 策以来日益强化的直接向共产 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过渡的思想 , 表明了中农利益受到损害的进 @ 参见C . n . 马卡洛娃 : 《 关子地主所有制 的消灭 》 , 载 《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农 民 》 一 书 , 第 1托一 1 30 页 . ¾ 参见 : T . B . 奥西 、波娃 ; 《 农村中社会主义革命 的发展 》 , 载 《 十月和苏联农民 》 一书 , 第 73 一74 贡 . 妙 《苏联和俄罗斯苏维埃联 邦社会主义共 和国土地立法文休汇编 》 , 第40 、 翻 、 45 页 十月革命与农民、 农业问题 灼 程 。 一个月后 , 俄共 (布 ) 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关 于农业问题的决议中指明 , 苏维埃农业就是 旨在组织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农业 。 决议指出 , 建立国营农场 、 支持共耕社 、 由国家组织力最 播种一切未播种的土地和支持农业公社 “是使绝对必须提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唯 一方法 ” 。 @ 决议还指出小农经济还将长期存在和为此应采取的一切措施 , 但由于决议把社 会主义大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唯一方法 , 这些措施的实际意义就是十分矛 盾的了 。 这一决议第一次提到了对 中农的政策 , 但只是把中农和富农分 开, 实质上是一种中 立中农的政策 . 因此 , 从 1 9 18 年夏天开始 , 社会主义大经济和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 尤其是 19 均和 1 920 年 几乎是 以极大的幅度增加 。 集体经济的数 目在 1 9 18 年达到近 1 6 0 。个 ( 包括农户1 6 4 0 0家 , 占 农户总数的0 . 2 肠 ) , 1 9 1 9年为 6 2 0 0 个 (包括农户 5 2 3 0 0家 , 占农户总数的0 . 3肠 ) , 1 9 2 0 年为 1 0 5。。个 (包括农户 1 3 1 。。o家 , 占农户总数的0 . 5 肠) 。 国 国营农 场 的 数 目在 1 91 8 年底 为 3 4 0 0个左右 , 土地面积约65 万俄亩 ; 妙 到 1 9 20 年末 , 达到 6 0 0 0个 , 土 地 面 积 为 3 40 万俄 亩 。 然而 ,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这样的社会主义大经济当时所占比重极小 , 又由于自身存 在的间题 , 很难在农业的发展中起到示范的作用 。 而包括了相当多数农民的共耕制经济形式 又束缚着农业生产率的发展 。 随着各种非常措施的系统化和相互制约化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发展成了建设社会主 义的一种途径 。 直接向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过渡的思想不仅仅左右了群众的情绪 , 而且彤 响了国家对一系列问题的决策 . 农业政策也不例外 。那种认为个体农业应该立即消灭 , 而代之 以社会主义大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想法和做法 日益强化 。 一方面 , 通过土地整理 (重分 ) 使个 体农户不断的合并 , 由于土地关系的不稳定 , 农 民逐渐丧失对使用土地的兴趣 ; 另一方而 , 生产经营上受制于上级计划和任务的共耕制集体经济形式并没有成为农 民在生产土 自愿的联 合 , 而是服从于行政力量安排的非自愿组织 ; 第三是 , 国家通过行政力最 (而不是工业品的 力量 ) 向农 民索取的东西太多 , 使农民的生活处境特别困难 。 所有这一切无疑 “加强 了农民 从无产阶级方面向资产阶级方面的动摇 ” 。 À 1 9 21 年春天的一系列事件 , 主要是农民与农业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迫仗苏维埃俄川处于 政治危机的边缘 。 新经济政策作出的修正 对农民与农业方面的政策作出修正是刻不容缓的事 ,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 而且 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 。 这里牵涉到必然要在工人阶级对农民的态度问题 _ l几作出调整 , 列宁这 时正是这样考虑间题 的。 他说 : “提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这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 关系—这两个阶级 之间的斗争和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决定着我国整个革命的运动一一作新的 、 或者可以说 一-一 一- 一 ~一 一一《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 汇编 》 , 第 1分 册 , 第 5 4 4 页 .A . 中 . 奇梅加 : T . B . 奥西波娃 : 《 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十年中 的集体化运动 》 , 载 《 十月和苏联农民 》 一书 , 第22 2 页 。 《 农村中社会主义革命 的发展 》 , 载 《 十月和苏联农民 》一书 , 第 70 页 . 《 苏联社会主 义经济史 》 第 1卷 , 第 388 页 .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一版 , 第 3 2卷 , 第2 02 一203 页 : ÀÀÀ » 界 厉 史 , 并且作一定的修正 。 1 9 8 7年第5期 是更加慎重的和更加正确的补充考察 列宁和俄共 (布 ) 对农 民和农业政策的修正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 大致分为下述三个阶 段 。 第一个阶段 , 采取措施 , 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 ,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和使农 民有地方周转的自由 让他们喘 口气 。 这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实物税实施的实质是承认在 “战时共 产主义” 时期所执行的按共产主义原则分配的办法 , 是不符合千百万小农的利益的 , 否定了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 列宁明确地把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相 区 别 , 出 : “毫无疑问 ,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 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 , 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 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 这些办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发达的 国家里 , 是完全不需要的 . ” À 关于地方周转 , 其实质是让农 民能有更多的喘气机会 。 而列宁和俄共(布 )也是把地方周 转的措施作为对小农 的让步来执行 的 。 这时列宁对周转 自由的看法是 : “周转自由就是贸易 自由, 而贸易自由就是说倒退到资本主义去 。 ” À 如果说实物税是粮食分配制度上的改进的 话 , 那周转自由就是这种分配制度的补充 。 没有实物税 , 也就没有周转自由 。 当然 , 实物税 本身并不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措施 , 它只能在 当时 的条件下 、 在现有的基础上 , 在一定程度 内改善农民的处境 , 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 第二个阶段 , 从稳定土地的使用着手 , 进而稳定和调整土地关系 , 促进农业生产力结构 的调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 产品交换 的失败和农民的交换突出地方周转的范围到 1 92 1年10 月份就成为无法忽视的事 实 . 这使农民使用何种形式经营土地和土地关系是否稳定成为农业能否进一步发展 、 二L农关 系能否进一步缓和的关键 。 19 21 年 12 月30 日 , 第九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出了 ‘关于恢复 和发展农业的决议 》 。 决议强调 了两点 。 一是要求各级苏维埃机构 , 尤其是上地机构要不折 不扣地 、 无保留地执行有关每一个土地村社都有选择任何一种土地使用形式自由的决议 , 并 指出了可供选择的几种形式 : 共耕的 、 村社的 、 独立农 田的 、 独立农庄的或者混合形式 的。 二是要求保证农户在使用上地上有最大的稳定性 , 使他们能尽最大可能地来对土地进行投资 。 t 9 2 2年5 月22 日 , 第九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 , 公布了 《劳动土地 使用法 》 。 该法的主要 「l的是建立正确的 、 稳定的 、 符合经营和生活习惯条件的劳动土地使 用制度 , 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 该法重申了选择土地使用形式 的自111 。 此外 , 该法在苏维 埃政权历来的农业决策中有两点突破 。 一是准予土地的劳动出租 ( 土 地 使 用 权 的 临 时 转 让 ) . 即是说 , 农户中因缺乏劳动力 (病 、 死 、 临时外出干活 、 当兵或服公役等 ) 可以将土 地出租 。 二是准予在劳动农户中可以使用辅助性的雇佣劳动 。 这是针刘当时苏维埃农村中存 在着大量种不上庄稼的土地和相对剩余的劳动力所采取的关键措施 . 1 9 22 年10 月30 日 , 全俄 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 , 公布实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 共和国土地法典 》 。法典重 中了 《劳动土地使用法 》 中的有关规定 , 使之形成一部土地大法 。 上述稳定 : L地使用和调整土地关系的措施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姆响 。 仲千 《 列宁全菜 》 , 中文第一版 , 第32 卷 , 第 2 02 页 .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一 版 , 第 32 卷 , 第 2 0 3页 妙 同 L , 第 2 06 页 , 十月革命与农民、 农业问题 百万小农的生活趋向稳定和上升 。 À 第三个阶段 , 以商业为同农 民经济的结合点 , 尤其是农 民与农业政策决策的依据 , 的利益结合起来。 把千百万小农 的利益作为国家经济政策 , 用合作社的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 , 使他们的利益与国家 这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通过商业流转 , 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 速交流 ; 允许农村中有差异的发展 , 进一步扩大农田的播种面积 : 促进城乡产品的迅用农 民所熟悉的形式 , 进一步调整农村中的土地 、 民 自身的力童来发展农业 社会和阶级等方面的关系 , 减少对农民经营的行政干预 , 主要靠农 ; 组织工业品下乡 , 城市工人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影响农业的发展 和农业 自身结构的调整 , 促进农业的商品化和外向发展 ; 国家大力扶助合作社的发展等 。 这些变化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在农 民与农业政策上所作出的符合苏维埃俄国国情的修正 。 这种修正对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对于整个经济健康地恢复和发展 、 对于国家政治上的稳定 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 。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 这种修正的理论基础有三 。 第一, 列宁 和俄共 (布 ) 对苏维埃俄国国情和世界革命发展趋向的看 法发生了变化 . 列宁提醒全党一定 要注意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 在俄国 , 绝大多数农民都是从事个体经 营的 .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纲领来直接在一个小农国家从 事建 设, 这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 , 必然要把极重的负担加在他们身上 。 这 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 。 “这种变化马克思木人当时是 预 见 不 到 的, 这种变化只有根据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和政治学说才能认识到” 。 关于工期滞后的函关于工程严重滞后的函关于工程进度滞后的回复函关于征求同志党风廉政意见的函关于征求廉洁自律情况的复函 此外 , 列宁曾期望世 界革命 , 尤其是西欧的革命会很快获得胜利 , 有世界革命的支持 ,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会 很快取得胜利 。 但历史进程表明 , 世界革命不可能很快获胜 , 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会 在对峙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均势发展 。 列宁得出结论 ,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主 要靠俄国人民白己的力最 , 依靠千百万农民的力量 。 没有他们的支持 , 苏维埃俄国就很难站 稳脚根 . 第二 , 列宁和俄共 (布 ) 对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列宁一直把商品货 币看成是和资本 、 资本统治同样可恶 的东西 。 他反复说过 , 只要商品货币存在 , 资本 的统治 就会存在。 即使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 列宁还寄希望于通过立接的产品交换来巩固工农联 盟 . 直到这种产品交换失败后 , 列宁才总结出只有通过商业这条途径才能到达社会主义 。 只 有从抓商业 、 抓交换和流转为中心环节 , 才能带动整个经济工作的开展 。 通过商业促进农业 本身的流转 、 工业本身的流转 , 进一步促进工农业之间的流转和整个经济在 国际市场上的流 转 。 正是商业活动 、 以货币为手段的交换过程和各种商品货币关系才是农民最熟悉的 , 只有 通过这条途径才能使农民个人 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正确结合起来 。 所以列宁说商业 “月:我困 经济生活的试金石 , 是无产阶级 的先头部队同农 民唯一可能的结合 , 是促使经济开始个而高 涨的唯一可能的纽带” 。 @ 参见拙文 : 《 苏联二十年代 的上地租佣和雇佣 劳动问题 》 , 载 《 世界历史 》 1 9 8 4年第 1期 : 《是富农 , 还 是 走 上富裕道 路的农民 ? 》 , 载 《 世界历史 》 19 8 6 年第 1期 ; 《苏联二十年代允许农民有选择土地使用形式 自由的问 题 》 , 载 《 北方论丛 》 10 5 4年第 5期 . 《列宁全柒 》 , 巾文第一版 , 第 33 卷 , 第92 灭 .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一版 , 第 3 3卷 , 第 14 3页 国廖 92 世 界 历 史 19 87 5年第5期 第三 , 列宁和俄共 (布 ) 对农 民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 。 列宁一直认为 , 在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 , 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依靠雇农和贫苦农民的方针 , 也只有坚持这样二条阶级路线 , 才能将全体农民引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 因此 , 在具体的农 民与农业政策中 , 中农的利益 , 即 千百万小农的利益 , 基本上没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决策的依据 。 直到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最后促使土农关系极端紧张和趋于破裂 , 列宁才总结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改变整个经济政策 的基础 . 他先后提出必须在经济上满足中农 , 使中农感到经济上的活跃。 十月革命以来的土地政策 、 农民与农业问题的政策反映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下述追 求 : 用什么样的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利益结合起来? 正如列 宁所 说的 : “我们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 农 民没有私有的土地 , 他们在租来的土地上经营农业 。 在 许多 国家里都存在过这种制度 。 这在经济上没有丝毫办不到的地方 。 困难就在于使他们关心 个人的利益 ” 。 À 经过艰难的努力 , 尽管有严重的战争破坏因素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千扰 , 布 尔什维克党还是找到了这种结合的符合俄国实际情况的最佳形式—合作社。列宁本人一直关注农民与农业问题的立法和政策的实施情况 , 从不隐讳他自己和布尔什 维克党在这方面所出现的误差 , 始终根据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和修正农民与农业方 面的政策 。 他在通过 《土地法典 》 的第9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4次常会上说过 : “土地间 题 , 即如何安排绝大多数居民 (农民 ) 的生活的间题 , 是我们的根本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 已 经使俄国农 民认识到 , 凡是有关改变旧法律的建议 , 向来没 有受到我国最高立法 机 关 的 阻 挠 , 而是得到它的支持和欢迎 ” 。 遗憾的是 , 新经济政策对十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来的土地纲领 、 农民与农业方面的政策 所作出的修正 , 即列宁的合作社思想一开始付诸实施就受到了干扰 . 列宁死后不久 , 那种认 为农业大集体形式是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利益结合起来的唯一形式的 想法和做法又占了上风 。 修正过的历史又被重新修正过来 。 所以 , 那种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 克党在十月革命期间和十月革命以后 , 直到新经济政策的农 民与农业方面的政策都具有一种 连续性和始终不变的正确性 , 以及认为后来的农业全盘集体化思想就是列宁的合作社思想 、 全盘集体化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合法延伸的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 〔本文作者闻一 , 1 9 3 7 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 列宁全集 》 , 中文第一版 , 第33 卷 , 第 5 0 页 , 同上 , 第 35 3页 。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国À仍
本文档为【十月革命与农民_农业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09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3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19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