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装浪漫

假装浪漫

举报
开通vip

假装浪漫更多好资源尽在 世界工厂下载频道 http://edown.ch.gongchang.com 《假装浪漫》作者:沈睿 假装浪漫 那天过马路的时候,他突然拉住我的手,拽我到他身上。一辆车驶过去了,他说,"哪有过街不看车的人!"我说,"跟你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一起大笑,我们假装浪漫。房间里很冷。把壁炉打开吧。他仰躺在那里,给壁炉打火,壁炉一个春夏没有用过,打了好半天也打不着。我说,"想假装浪漫都没办法,这个壁炉不想浪漫"。后来我们坐在壁炉前烤火。我说要是有蜡烛我们就可以假装得更浪漫一点。他站起来去找蜡烛...

假装浪漫
更多好资源尽在 世界工厂下载频道 http://edown.ch.gongchang.com 《假装浪漫》作者:沈睿 假装浪漫 那天过马路的时候,他突然拉住我的手,拽我到他身上。一辆车驶过去了,他说,"哪有过街不看车的人!"我说,"跟你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一起大笑,我们假装浪漫。房间里很冷。把壁炉打开吧。他仰躺在那里,给壁炉打火,壁炉一个春夏没有用过,打了好半天也打不着。我说,"想假装浪漫都没办法,这个壁炉不想浪漫"。后来我们坐在壁炉前烤火。我说要是有蜡烛我们就可以假装得更浪漫一点。他站起来去找蜡烛。他根本没有蜡烛。"现在你知道了,我们没法假装浪漫。"我叹气。连假装都没有办法,没有活路了,还是别浪漫了。他说好吧。 我们就到百货商物中心看他喜欢的泰国女人和我喜欢的一个肯尼亚黑人小伙子。我们坐在酒吧外,拿着酒,看我们喜欢的人。我说,你要过去对她说你喜欢她。他说,你要过去对他说你请他喝酒。我说我只想摸摸他的卷曲的如蘑菇一样的头发。他说,如果我有这个泰国女人,我会每天崇拜她。我们彼此倾诉我们的胡言乱语的幻想。我们笑来笑去。结果我去跟我的黑人小伙子搭话,我们说笑话笑得前仰后合。他让我摸他的如铜丝一样的头发。他却没有走到泰国女人跟前。为什么不。她结婚了。她一定嫁给了一个做生意的人。我从不追求结了婚的女人。我从来不跟比我年轻的男孩子玩过家家。我们就在商场里转来转去。他上卫生间去了,我站在那里等他。一个买指甲打磨器的女孩子对我说,你要不要试一试我的产品。我就走过去,让她打磨我的指甲。他回来了,站在我的身后。买打磨器的女孩子说,"看看你太太的手多么好看。你是她的丈夫吗?"他冲口说,"还不是。" 我掉转身,看着他,"你要做我的下任丈夫吗?我可是结了婚的女人。"他摇头,笑,使劲摇头。我买了打磨器回家。过了几天,他说你干嘛不用?我试了试,磨了半天指甲也不亮。我们面面相觑。"我们受骗了。" 我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男人最好,最适合作丈夫: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美国?他回过头来,"意大利男人。"我们又大笑。我怎么忘了眼前的意大利?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泰国女人。他对我重复。她们的皮肤,她们的服装,她们聘聘婷婷,阿娜多姿,真是美丽的女人。我想他说得对。泰国女人有别的国家的女人没有的风姿,连我都喜欢起来了。于是我们上泰国馆子吃饭,为了看泰国女人。他总是惊讶,"你怎么也会喜欢看漂亮的女人?""为什么不?我爱美,美是没有性别的。"我说。他说,"很奇怪,我很少看到非常好看的中国女人,这是为什么?""因为你见得太少,"我说。他觉得捷克女人很好看,"她们的高挑的眼睛,美极了。"他像一个品酒师,品评不同的女人。我说,黑人男人有男性气,阳刚之美。他说,"嗯嗯,美是在爱恋者的眼睛里。"我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他问,"什么是西施?"我说西施不是什么,西施是人,一个中国美女,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他啧啧地,"那么大和悠久的国家,只有四个美女,可见美女不多。所以我是对的"。我佯装气得要扔东西。他买一个刀具,是他给自己的礼物。旁边的一个女人搭话说,这个刀具真漂亮。他们聊了起来。那个女人问他是哪国人,问他我是哪国人。他介绍我是中国人,他请这个女人猜他是哪国人。那个女人说,你是法国人。我拍手,"瞧,谁都说你是法国人。"站在一旁的售货员,一个白得发粉的胖子,对我们说,"祝你们在我们的国家里呆得愉快!"我正不知怎样回答,显然他以为我们是外国人,或者是旅游者。他机敏地说,"先生,我们跟你一样,你有多么美国人,我们就是多么的美国人。我们都是美国人。"他拉起我的手,我们走了,好像耀武扬威的美国人。我们就是这样假装浪漫。 丑女人怎样变成漂亮的女人 月经 乳房(1) 乳房(2) "夜深。茹嫣静静躺在床上。像她这一代的许多知识女性一样,对于肉欲,茹嫣有着某种天然的禁忌。她内心有一个凛然的神,时时处处在监视着她。它很强大,也很高贵,不动声色之中,足以将她的本能化解为一种精神的抚慰,化解成洁净与单纯。三年来,在这张床上,茹嫣一个人洁净与单纯地躺着,甚至连幻想都没有过。这个除夕之夜,她抚摸了自己,自己的胳膊,胸脯,下腹,腿……她不是要激起自己的欲望,而是像一个挑剔的人,对自己即将送出的礼物做一番检视。"…… "和男人不一样,女人身上的一些东西,常常和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孩子。一般来说,这有一个先后顺序,按了这顺序,一切便很自然。比如乳房,先是丈夫见过、爱过、抚摸过,一对新鲜的、生嫩的、没有哺乳过也没有松弛下垂的乳房。后来怀孕,渐渐变得大了,颜色深了,给孩子咬过、抓过、吮吸过,日后又渐渐松弛了,小了。这一切都在一种章法中,花开花落一样。" 小说是在描写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如焉明天要与情人相会,要有身体关系了,这是相会的前夜。从这段描写中看,作者似乎认为单身女人有性欲和本能就是不洁净的,就是不纯洁的。为了突出如焉的纯洁,作者说如焉心中高贵的神把如焉的性欲化解为精神安慰了,虽然作者没有描绘高贵的神是怎样做化解工作的。纯洁,就是没有性欲望和性渴望。三年来,如焉如此纯洁,一个人睡觉,不但没有性欲,连性幻想也没有。作者隐含的观点是性欲望是肮脏的,好像有性欲就污浊了如焉。如焉纯洁,冰清玉洁,明天要在三年之后第一次与一个男人有身体关系了。她不是激动,不是充满了期待的不安,而是仔细抚摸自己,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要把自己当成礼品送出去。如焉的乳房也只有她丈夫"玩弄"过,孩子吮吸过。乳房作为女性的特征,从来没有独立地存在过,现在又准备让另外一个男人享用了。我看到这样的描写,只好叹气。只有沉浸在男性中心里的男人才会幻想女人的身体仅仅为男人存在。女人难道不能仅仅为自己存在吗?为自我感觉良好而美丽吗?女人的情欲并不是只有男人才能满足的。女人的乳房也不是仅仅为丈夫或孩子才存在的。女人的美好和女人杜绝性欲没有什么关系,而在我看来,有情欲的四十多岁的女人还更可爱,更真实一些。那些假装冰清玉洁的结过婚的中年女人让我躲得远远的,因为不愿与伪君子打过多交道。(我有非常好的真正的修女朋友,懂得也尊重修女的纯静。)那些只让男人才碰的乳房我更觉得愚蠢,因为一个女人四十岁以后,如果还不懂得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别人,四十多年的生命还没有叫她理解自己和生命,未免白活了。五四作家冯沅君在1922年的小说《隔绝》里通过女主人公的嘴就宣布过:我是我自己的。时过八十年,中国没有进步,或某些中国男人没有进步。考察中国文化中女性乳房概念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侧面。阅读关于乳房的文学,也阅读出写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我现在不太看当代文学中的关于女性乳房的描写,因为陈词滥调太多,写得毫无新意。很多男性作家对女性乳房完全两眼一抹黑,从自己的没有想象力想象出发,写出来的透着他们自己的没有洞察力,跟中国古代文人的差不多。中国古代文人动不动就是酥胸,还没摸就自己先酥了,看得我笑,不看也罢了。中国现代文人一写就是高耸的乳房,高高耸耸的,让男人心如小兔,看得我也笑,不看也罢了。 再说乳房 我也喜欢丰满美丽的乳房。看见杂志封面上、电视电影上的丰满的乳房,又高又挺,我也忍不住常常多看两眼,心里很羡慕,真希望自己的乳房长得像杂志上一样!特别是杂志上的黑人女性的乳房和臀部,我觉得更漂亮得迷人,不知道男人怎么看,我看那些圆圆的挺拔的美丽的乳房,高高翘起来的屁股,都看得心旌荡漾--心里的旗子都摇晃起来,我真喜欢这个成语!可惜那些乳房都是图片上的。除了我自己的,现实中的乳房,我几乎很少看到赤裸的,更别提那时刻都高耸的了。我们都知道,乳房高耸的时候,一是在做爱,身体反应极度强烈,不过这种强烈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二可能是为了照相而用特殊的化妆方式造出来的;三是塑料填充的,填得时时刻刻都高耸着。套用俄国老托尔斯泰写的关于婚外恋的一个故事的第一句话的模式--那句话太有名了,我想都成了语法例句了-- "高耸的乳房都是相似的,不高耸的乳房各有各的不一样。"图片上的女郎的高耸的乳房大都相似:圆满、青春、个大、坚实。看起来都觉得有手感,想象着摸起来一定也让心里的旗子都使劲地摇晃个不停--啊,心旌荡漾。现实中每个女人的乳房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尖的,有松软的,有坚实的,与每个人的身体,每个人的面容一样,乳房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现实是,我们每个女人的两只乳房都是不一样的,不但大小不一样的,感觉也不一样。除了一只比另一只大外,往往一只乳房比另外一只敏感。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的两只乳房完全一样,这是真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宣布我现在说出的是真理!)在湖北的吹笛君在我博客上留言问,女权主义怎样定义乳房。我看他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因为我不知道乳房是不是可以定义为女权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就如同身体,我们能定义我们的身体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吗?好像不行。但是,真的,我们的身体被却各种思想定义,被规定,被驱使,可是还是很难用一种政治主张定义身体。加州伯克利大学女权主义思想家朱迪・巴特勒的一本书的题目就是《身体至关重要》(Body That Matters),她是西方闻名的"身体政治"专家。我把书从架子拿下来,想用专家的话回答吹笛君,可是,重读几行,巴特勒抽象枯燥的语言让我觉得她的思想都无味。我常想,一个人要有真思想,就不必拿枯燥干巴的语言吓唬人,因为真思想是让人懂的,启发人看世界有新的目光,不是让人糊涂的。思想可以复杂,但是必须同时可以讲得明白,我不想转述巴特勒的话,让吹笛君更云里雾里。我只好自己想,从我自己考察起。我为什么喜欢丰满的乳房?美丽丰满的乳房代表了生命和青春。我热爱生命和青春,看见美丽的乳房也爱不释眼。这是解释一。转念一想,谁说丰满的乳房代表青春?中国古代人就不这么想。现代的非洲有些部落也不这么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不往远了说,就说在清朝吧,如果我从来没看见过赞美乳房丰美的图片,从没听过大乳房比小乳房美的教育,如果我就是成天在深闺里阅读孔孟之道,读李清照的诗歌,我是否会特别喜欢丰满的乳房或对自己不丰满的乳房不满意?不会。我一定连这个概念都没有。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更重视的是自己的小脚。我会羡慕三寸金莲,不会羡慕十寸的大乳房,这是肯定的。结论一:乳房(身体)美的概念和形象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结论二:乳房(女性身体)美的概念和形象是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我继续想。如果说男人看见女人丰满的乳房觉得性欲和情欲共同奔发,因为丰满的乳房代表生殖力,也许男人本能地对传播自己的种子感到激动,为什么我看见女性美丽的乳房也觉得吸引人呢?设想,如果我生活在1850年左右的英国(相当于中国的清朝)我会觉得穿箍身衣把腰勒得越小越美,我会动不动就晕过去,显示我很女性气,很脆弱。因为那个时代掌权的英国男人们认为女性应该如花朵一样美丽和脆弱。我一定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把自己变成一个蜂腰脆弱的女性。至于脆弱是不是我的本质都不重要,因为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构建的结果。结论三:身体是实践权力的场所,特别是女性的身体,在父权制社会里一直是男权制实施权力的场所。中国社会过去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缠足,西方女人的勒腰等都是男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进行的种种统治。结论四:身为女性的我并不先天免除父权制思想,相反,我也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不但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有权力的人的思想(具体的,男性现在以女人乳房丰满大为美),我还积极地参与并支持这些人的思想--我也认为丰满的乳房性感十足,爱不释眼,并用这种眼光看自己的乳房,为自己的不丰满的乳房感到羞愧。结论五:很多时候女性可能比男性还更强烈地愿意有大乳房,(符合男权制对女性价值的要求),因为可以被男人渴望,甚至可以通过被男人渴望而感到自己的价值和权力。我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嘲笑大乳房崇拜,是否我就免除了这种崇拜?是否我手里就攥着独立的女权主义真理,不受影响?不是的。身体美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是某个人一个早上突然心血来潮建立起来的。如前所述,身体美的概念与时代密切相关,与社会权力相关,这些概念的建立是通过非常复杂和具体的方式在每一个人身上实践的,不停地每时每刻都在实践的,通过非常小的事情细节实践的。这些实践深深地从一出生就铭刻在我们的心理上,而且不停地被铭刻,我们都逃脱不了社会和时代的空气。唯一的区别是,因为我受的教育,我很自觉地意识这个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强烈的敏感,有一定深度的反思。我个人么?我既欣赏丰满美丽的乳房,也为自己不丰满的乳房自豪。我不必活得非要实现别人的理想。我想生活中的爱人亲人朋友对我们的自我价值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点上,我的爱人可以是男人们的榜样。我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因为我生活中的男人们大多都是好男人。在家里我时常开玩笑,宣布有一天我有钱了,要去做乳房增大手术。(我对这样的手术没有意见,如果这样的手术使一个女性对自己更有信心,虽然我不相信乳房大信心就会增加很多或魅力就会增长很快,女性的信心和魅力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得到的回答常是,"你疯了?你的乳房完美无缺。"看看说这个话的大男人,我的眉毛扬起来:"你有眼无珠吧?我的乳房怎么能算完美?你是不是需要换副眼镜?"他说:"你别侮辱我。你以为男人都千篇一律?都跟着色情杂志一起崇拜大乳房?那是不懂得女人美的幼稚男人的幻想。我就喜欢你的乳房。在我看来,你的乳房完美无缺。"面对这样的丈夫,我还能说什么?我只能希望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男人在她们的身旁。希望每一个男人都对他们的妻子或爱人说这样的话。我的一个朋友,他现在是欧洲某大学汉学系主任。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汉学生。1993年他在中国,天天到我家来取信,因为他让人把信都寄到我这里。我们天南海北经常瞎聊天。后来他去美国四个月,在那里认识了他的爱人,回来后跑到我家来,对我激动地讲他的爱情故事,我还帮他给他的爱人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他谈到他爱她的一个理由就是,"她没有大乳房,不让我亲着她的乳房以为自己在亲奶牛。"我听了大笑,没想到一个西方人是这样看大乳房。2002年我回国,他正好也在中国,我们一起和很多人在北大附近吃饭。席间,我的好朋友女诗人程小蓓捅捅我,对我悄声说,"他真好,你知道吗,他的女朋友得了乳癌,双乳都切除了,他还是那么爱她。要是中国男人,早就把女朋友踢了。"我看看他,没觉得任何惊异。这就是好男人。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恐怕不仅仅是爱她的乳房。如今乳癌都成了一个通常的病。我们生在癌症的时代。每个四十岁以上的女性都要爱护自己的乳房,一定要做年检,每个月都要自我检查,细细地摸摸自己的乳房,为自己负责。作为女人,无论你的乳房什么样子,大小如何,相信你的乳房都美丽。这是大自然给你乳房,对你来说,你的乳房就是完美无缺的,不让任何男人打击你,如果你生活中有这样的男人的话。好好地享受你的乳房,好好的爱护你的乳房。而男人们呢,能让你抚摸、亲吻、表达你的爱的女人的乳房就是你的、完美无缺的、美丽的乳房。这也许能算作我的女权主义的乳房定义吧。 头发 我终于决定去剪头发了。我的头发从来就乱蓬蓬的,根本就不成型。去年我因为渴望有长发,就坚持不去剪头发,这样的坚持已经有六个月了,头发是长了,长到不到肩膀,还不是披肩发,可是都四处乱飞。我的同事说,看到你在学校的走廊里走,头发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炸起来,以为你是一个大思想家。我惊异地扬起眉毛:头发和思想有关系吗?头发炸起来,思想就蓬勃四溅?我这一生还没有留过长发,甚至披肩发也没有留过。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不会做头发的人。我从小就不会梳头。很小的时候是母亲给我梳头。我记得她总是把我的头发揪得紧紧的,弄得头皮都绷起来,眼睛也吊起来,因为小辫梳得太紧。后来我要学会自己梳头了,总是梳不好。我已经上中学了,编小辫还是一个问题。三股的小辫梳起来没有五股的好看和柔和,但是五股的不太容易编。一次母亲帮我编,她一边帮我编,一边说,"你这辈子大概也不会倒翅自己了。""倒翅"是地道的北京话,是打扮的意思。我对自己注定了的命运感到悲伤,我很想显得漂亮,但是,一只不会倒翅的鸟怎么能飞起来?我的头发给我招来过很多不愉快的经验和记忆。首先因为我的头发稀疏,颜色也不浓黑。小时候姐妹与我吵架的时候总是骂我"黄毛丫头绿毛精。"黄毛丫头是我,绿毛精听起来就是一个妖怪。我和妖怪就这样因为头发而有了密切的关系。其次,小学的时候人人都留两个小辫子,我也是两个小辫子在耳朵边。有一次我梳了一个马尾巴头去学校。那时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潮流里,我不知道马尾巴头是资产阶级的头型,所以在学校挨了几个男同学的骂。他们说,"马尾巴头,大背头。"那个时候,"大背头"是一个很难听的只有叛徒内奸坏人才留的头型。把我的马尾巴头等同于大背头,是一个很大的侮辱。我哭着回家,告诉了母亲。她就拿起剪子,把我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狠狠地,不给这些骂我的同学任何可能的借口。我很羡慕别的女人的长发,觉得长头发漂亮得不得了。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反特"小说。"反特"是一个时代感沉重的词语。写出这两个字让我感到时代的脚步在我的身后扑踏扑踏地远去。"反特"小说是中国自1949年变成红色之后特有的间谍小说,这种小说中的坏人通常都是台湾的国民党间谍等等, 他们总想###。我记得这本小说的名字叫《爱甩辫子的姑娘》。这部书的封皮把这个甩字的最后一笔的竖弯勾的弯写得长长的,好像辫子甩了起来。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可能还不到五岁,我不知我是否看懂了故事,但是我想象了辫子甩的样子 。多么漂亮的大辫子,甩起来该是多么迷人。我仔细看那本书的封面,没有看见那个甩的那一霎那的妩媚,看到的是树影憧憧,一个姑娘骑着自行车在黑夜的道路上穿行,辫子在黑夜中飞了起来。图画很让人恐惧,飞起来的大辫子好像在颤栗。头发会有这么强烈的感情,我被那只辫子震惊了,直到今天还记得。头发对我来说是一个心理负担。我怀疑头发对很多女人都是一个负担。首先我们必须常常去理发店,现在叫美发店去做头发。我每次坐在那个转动的椅子里,理发师把像斗篷一样的塑料外套套在我的身上,紧紧地在脖子处拧成一个结,脖子感到压力,我就好像缩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毫无信心的小孩。理发师信心十足地问,"你要剪什么样的头发?"好像他是统领千军万马的理发大军,什么头发都能剪出来一样所向披靡。我早就被那身大斗篷给盖了起来,人都缩小了,声音也变小了,我喃喃地像一个孩子不知所措地说,"我不知道什么样子的好,你觉得什么样子的好呢?"理发师对我的请求不屑一顾,也许他早就看多了我这种毫无信心的女人,他并不给我特别注意地说,"你想要什么样子的,我就给你剪什么样的。"这样的话就像大棒子悬在我的面前,我更不知该怎么表达自己好,于是就说,"就剪简单的吧。" 于是我每次剪头都是简单的。每次回到家,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满意。可是我又实在没有勇气要求复杂的,因为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复杂的。我离开中国之前,中国的美发店已经如雨后春笋到处都茁壮地冒出来了,大街小巷里全是美发店。美发的师傅开始的时候是广州的,后来是温州的。广州大概离香港近,潮流就接近香港,我们都信仰离资本主义近的地方,广州师傅就制造中国女性发型潮流,后来变成温州的,后来变成安徽的,以后我每次回国,发现理发师都像四方的风一样变来变去,我像徐志摩一样地念念有词:"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梦的清波里依洄。"我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两行诗,徐志摩一定很高兴有这么一个人如此运用他的诗行。2004年理发师们都是西北的,甘肃的。甘肃师傅给我剪头发的时候,我心里想,甘肃现在居然领导潮流了,世界真奇怪,忍不住我又在心里唱崔健的歌,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去年夏天,我因为要到北大做讲座,为了假装像个学者的样子,想做一个学者式的头发,就在北大旁边请师傅做头发,跟师傅们说话,哈,这些师傅都是东北口音。东北口音的师傅没剪头发,倒是把我的头发烫得像清汤挂面。他们说这是最流行的烫直发。我回家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不喜欢,清汤挂面哪里是我的风格?不像我本来的样子,去讲座要是再不本色,我就更胆怯了。我立刻跳进淋浴,把头发洗了。第二天还是疯着我的头发去的,这样比较是我。我母亲从来都说我的头发不好看。不过我不太信她的。我为了省事,通常都是短短的头发。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剪头发。我孩子那时还很小,大概四岁。他在理发店里玩,等我剪完头发,他仰头看我,大叫一声,"妈妈头发太难看了!"立刻冲到理发师的面前,强烈要求:"把我妈妈的头发还给她。"理发师极为尴尬,拿着围裙不知怎么做好。我看到如此无理的孩子,抱歉着,把他抱起来,对他说,"要有礼貌,要感谢师傅。"我的孩子不听那套,才不感谢师傅呢,"都是她的错!你看起来像个男的,不像妈妈了!"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认定短头发是男人的,我的头发短了就不是妈妈了。咳,我生命中的男人们都对我的头发感到绝望。我也绝望了。绝望的我就干脆是短头发,自从不梳小辫子后,就没留过长发。现在终于长过耳边了,快披肩了,可是我的天然的蓬勃四溅的爆炸一样的头发让我看起来就像一个时时刻刻处于疯颠状态的人。(也许我真是)。于是,我决定去剪头发了。我到底该剪一个什么样的头发好呢? 婚姻的意义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呢?近来我常问自己,没有确切的答案。左右旁边的朋友,有在婚姻中的,有定了婚等着结婚呢,有不要结婚只在一起生活的,有离婚的,有多年单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形态,好像没有一个定义。我的好朋友去年八月定婚。定婚前几乎每天给我打电话,报告未婚夫求婚的可能。我们在电话里分析他什么时候会求婚等等,我好像和她一起等待那个激动的时刻到来。与此同时我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正在和伴侣分手,天天不吃不喝,为伊消得人憔悴,给我打电话分析分手的原因。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多年在一起现在分手。我自己思量,要是她们多年前结婚就好了,就不会分手了,婚姻是一种保障。可是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的话,因为婚姻其实什么都保障不了,最不能保障的是心的变化。我的好朋友H两个月前来我这里。我们天天讨论男人女人的问题。她概括为我们讨论自我成长的问题。我笑,没想到这样日常的谈话有这么深刻的意义,不过她是对的,通过交谈我们在寻找和分析自己的人生道路。她说,她不要婚姻。有婚姻就没有自由了。她要做一个自由的有自主权的女性。我很爱慕她,欣赏她的独立,美丽和聪慧。可是,婚姻使我们不自由吗?萨特和波芙娃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没有结婚的终生伴侣。他们的伴侣关系,如同每一个伴侣一样都有很多波折,高潮低潮,分崩离析,紧密无间等等。萨特是性无能。一个性无能的男人对性的需要就可能更为诡异。波芙娃不但容忍萨特的性怪僻,还帮助他找到年青的女人,目的是为了让萨特感到性福。在世人面前,波芙娃很没有面子,使这个女权主义理论家很自相矛盾。她自己对爱情的寻找使她跨国大洋,来到美国,追寻给自己幸福的人,可是她最终还是回到萨特身边,如同萨特最终回到她的身边。没有婚姻,可他们终生相守,死后也在彼此身边作伴,比很多婚姻都牢固。你愿意死后还和你的今生的丈夫/妻子在一起吗?昆德拉在《不朽》中通过主人公阿格尼丝的生活探讨婚姻、爱情、性爱、不朽等的意义。阿格尼丝想,如果一个人在死的那刻,如果真有最后审判,审判者问你来生是否还愿意和你生命中的伴侣再结成伴侣。如果回答是愿意,那么审判者会让你回到人世间,再与你的伴侣同活一次。有多少人会回答是愿意呢?或者回答是愿意,其实另有企图呢?只有真的回答才会算数,因为审判者是知道的,想蒙蔽审判者是不可能的。阿格尼丝怀疑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和自己的伴侣再次结成伴侣。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选择,我们真的愿意与同样一个人再活一生吗?我的孩子说,"为什么结婚就一定想到要结百年之好?如果能在一起生活,相亲相爱一辈子,那自然好。如果没能,但是共同走过人生一段路,不是也好吗。"他还说,"二十多岁就是结婚的年龄。等到三十岁吗?四十岁吗?四十岁该是离婚的年龄了!无论做什么事,一个人永远也不会完全准备好。结婚这种事,人们怎么准备?只有结了婚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结婚,就像一个人学习游泳却从来没下水,他不知道他是否准备好了游泳。只有到水里后他才知道游泳是怎么回事。"我的孩子对世界的很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为今天结婚的幸福的人儿衷心地祝福,虽然我担心他们没有准备好。他们结婚回来,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结婚了!"我祝福他们,问自己,婚姻的意义是什么?我结过两次婚,却无法回答。正是深夜,我一个人坐在起居室里看外面的夜晚,外面的月亮一定很亮,因为那些童话一样的房屋在树林旁显得神秘而美好。我看着外面,想,未来是他们的。我们能为未来做好准备吗,根本地说。 她们什么年龄都做爱! 情人节那些天报纸杂志上尽是关于爱情啊婚姻啊的分析和报道,好像只有这段时间我们才意识到爱情。我喜欢的一个学术文化网站每天会特地选出世界各大报纸的好文章,那天他们选的文章是《法国女人不长肥且非常幸运》(French Women Don't Get Fat and Do get Lucky), 是《华盛顿邮报》二月十号的周末版上评论版的文字。这样的题目如此吸引人,我自然就读起来。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说,"要是我一定得变老,我愿意在巴黎变老。"第二句话这样写:"不是因为那湿漉漉的天气,不是因为那不停的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不是那对高温消毒的奶酪的极度迷狂,而是因为,相当坦白地说,我愿意总是有性生活。"看了这段话,我心中就微笑地赞美作者,是个真正的毫不做作的有趣的女人。作者是帕米拉・德拉克曼(Pamela Druckerman),美国人,长年住在巴黎,有丈夫有孩子。2007年她出版了一本书,题目是《强烈性欲望在翻译中》(Lust in Translation),轰动了美国人,成为畅销书。作者本人也被冠以"不忠诚夫人"的称号,因为书写的是她走遍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调查各国婚外恋的情况,方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态度等等,是一本婚外恋文化研究。作者研究婚外恋,因为她认为,"婚外恋是人们常常想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的电影、大众文化关注的主题,而且人人都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文化现象当然值得研究者们关注。婚外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自人类有婚姻以来,就有婚外恋。在我看来,婚外恋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因为人不是先天的一夫一妻制动物。我没看过德拉克曼的书,此刻也没有时间去看,不知道她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她的这篇关于法国女人做爱的小文章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她在文章中比较美国女人和法国女人。说四十多岁的美国女人性生活还好,基本上还是在相当规律的基础上时不时做得很开心,可是一进五十岁之后,据国家统计的数字说,有三分之一的女人去年一年没做过爱。到了六十多岁,半数的女人去年没开过心,性福过。那些七十多岁的女人,大部分就变成"失业"状态了。不用说,男人有的性福生活,各种年龄的,都比女人好得多。作者大呼,五十岁以上的女性没有性生活的问题,跟二十年前几乎没什么区别!作者笔锋然后一转,以自己住的国家为例;"这样的事情不发生在法国!法国女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四十岁后就戏剧性的滑入性消失的状态"。据法国健康部门统计,去年只有15%的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女性、27%的六十岁到七十岁的没有性福过。大部分法国女性性福的次数比十五年前多得多。作者调笑,"别嫉恨法国女人! 她们真的既不长胖,也的确很幸运!"作者分析原因。第一,在法国,女人年纪不管多大,都被看作是性欲望的对象,并不因为年龄大就失值。年龄大的女人被渴望,从法国第一家庭就如此。49岁的前第一夫人茜茜丽亚把53岁的总统萨科齐给蹬了,并不因为自己脸有了皱纹就跟不再爱的男人在一起了。茜茜丽亚曾经非常爱萨科齐,现在茜茜丽亚也毫不费力又找到新的爱人。法国一家杂志在萨科齐与新的爱情关系曝光之前,大给萨科齐介绍对象,杂志介绍的人中有比萨科齐大的,也有比他小的。法国人不认为年龄是个问题。年龄大的女人照样性感迷人。第二,法国女人有比美国女人好得多得多的榜样。美国的好莱坞不但制造美国印象,也树立美国榜样。那里的女影星一过五十,就难有机会演浪漫女主角了。浪漫女主角通常都是三十多岁的女性。男主角就没这个问题。六十多岁的男主角照样浪漫地与三十多岁的女人谈恋爱。法国电影业里,很多女影星从十来岁开始登银屏,到现在,五六十岁的女影星照样活跃,照样演浪漫主人公,她们不管多大,都美丽,都被看成美丽的代表,都还是女性气十足。法国五六十岁的女性也是六十年代激进的性革命、社会革命的产物,但是她们改变社会的方式不是不穿高跟鞋,不是放弃男性的骑士精神。女性的魅力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内容。就是法国男人的杂志《花花公子》里面也有年纪大的女性。43岁的女影星在《花花公子》里举着牌子说"时光越流逝,魅力越增长。"中年妇女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萨蒙,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对作者讲述自己的故事,离婚了,三个孩子都大了,现在是最好的时光了,什么都不用担心,"只剩下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调情和爱了。"第三,法国女人对床上伴侣不那么挑剔。据美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调查美国女人年龄在57-64岁之间的女性88%会遇到对她们有性趣的男士。但是一半的女人会说,这个人不是恰如其分的伴侣,而放弃机会。法国女人不会这么傻。法国女人会说,"这个人可能不是终生伴侣的料,但是做做爱,却无妨。"让自己高兴,没什么坏处,不伤害别人,也有益于自己,何乐而不为?法国女人不仅宽容自己,也宽容别人,法国人对婚外性关系比美国人要宽容。虽然法国人并不比美国人更多地有婚外恋,但是美国社会不宽容婚外恋,一旦有婚外恋,婚姻分手的很多。法国人却觉得只要不影响婚姻,有婚外恋关系并不是非离婚不可的。看完这篇文章,我高兴地对我的爱人说,"等我老了,咱们搬到法国去!"他笑着点头, "咱们回到我出生的小村子里。我回家当农夫种地,你就当农妇养鸡。" 美国人单身生活的理由 据前几天的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女性生活形态出现根本改变。传统的女性成年后,一般会结婚成家的模式被打破,51%的婚龄美国成年女性目前过单身生活,使结婚的女性成为史无前例的少数。当天,几乎所有的新闻都采访各界妇女,询问她们不结婚的理由,专家们也纷纷出来探讨这个新的现象对美国社会的意义。《纽约时报》认为这个走向将改变社会和工作单位的政策,包括政府与雇主对雇员福利的分配政策。美国妇女不结婚的理由,从表面上看主要有几点。从年龄上看,年轻的女性,结婚年龄普遍推迟,或者干脆不结婚,但是与没结婚的伴侣一起生活。年纪大的女性,一是寿命长,二是丧偶之后,独自生活老年女性很多。同时,中年女性一旦离婚,很多人对自己新发现的自由珍惜不已,不愿再走入婚姻。从根本上看,我认为女性选择单身生活的原因也许要归结于自六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根本改变。在女性主义的大力推动下,首先是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目前美国大学生在校生女性大大多于男生。男女生比例到55%左右的是女生,45%是男生的地步。教育给女性提供了机会,她们毕业后容易有高报酬工作,不需要依赖丈夫生活,所以结婚就变得不那么急迫了。其次,美国社会男女平等不是空谈的,是具体落实到工作就业、家庭生活等等方面的。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美国人,男女平等意识从小就是教育和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女性主义组织繁多,对社会中任何男女不平等现象都大喊大叫,为女性自我发展创造很多机会。女性不必靠结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美国社会中性生活的宽容和平等。在美国无论年纪多大的女性都可以找到伴侣或性伴侣,并没有如中国的那种"女人三十豆腐渣"这种文化概念。多大的女性都美丽--爱在情人的眼睛中,这种概念是美国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女性不愁找不到性伴侣,无论是单身,还是离了婚,女性的性选择很多,用不着完全靠婚姻满足性的需求。其实不仅妇女,美国男性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在过单身生活,特别是年轻的男性,20多岁到30多岁之间的男性,也选择不结婚。他们的主要理由是怕结婚使自己丧失了自由,怕一旦结了婚,妻子就要改变自己。他们不太相信与自己有关系的女性会真地告诉他们她们的性关系史。另外,他们既然可以和女朋友同住,用不着非结婚不可就有性生活,何必结婚?一旦将来离婚,费用之高,破费之大,还不如不结婚。与单身潮流相对应,美国结婚潮流也有很大变化。美国受过教育的女性往往结婚晚,但是婚姻往往更幸福,更美满;离婚率也更低。这与社会上的以往的偏见完全背道而驰。以往人们认为受过教育的女性很难找到伴侣,由于她们的经济独立,容易离婚。美国上二十年的社会潮流却与此相反。受过教育的女性对婚姻考虑得往往比较成熟,她们的丈夫通常也都是受过教育的,两个人都工作,经济条件也好得多,日子好过,因此生活比较舒适幸福。相反,没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常常需要通过婚姻实现自己的价值,她们的婚姻对象也往往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美国连高中教育都没完成的男人,往往婚姻也持续不了多久,所以,没受过教育的女性的家庭生活质量要比受过教育的女性的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低得多。在现在的美国,越受过教育的女性,越容易找到伴侣。过去受过教育的女性很难找伴侣,现在她们成了"最被人要的。"国家婚姻项目研究的主任戴维・波潘尼说。过去男人喜欢找比自己学历低的,现在男人要求女人要跟自己有同等的教育水平,或者是比自己高的教育资历。男性不是要找一个伺候自己的女人当妻子,而是希望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为生活伴侣。这种婚姻观念的变化对男女两性选择单身也产生了影响,很多人都在等自己的"灵魂的伴侣"的出现。 为什么移民女性更容易在西方成功 加拿大报纸《星报》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移民女性是更强的性别》,分析加拿大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发现第二代移民中男女在社会上的成功率很不一样:女性比男性要成功得多。第二代移民女性(父母出生在别的国家)挣的钱,与父母出生在加拿大的受过同样教育的同代女性比较,要多得多;而第二代移民男性的收入,与非移民男性比较,收入要低得多。加拿大的第二代移民的种族构成主要是中国、南亚和加勒比海的移民。其实这个现象一点都不新鲜。据我观察,移民女性,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女性,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更容易在自己选择并愿意生活的新的国家里取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就是与在这里出生的女性比,也不逊色。从我有限的接触来看,女性来到异国,比男性容易适应西方社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男女差距呢?是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对女人好"。对女人好,首先是这里性别歧视程度底,男女平等程度高。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和行动史,已经有两百年,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女权主义运动和民权思想根本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机制。虽然西方仍然是男性主导社会,但是男女平等思想弥漫社会的氛围里,好像是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感受得到。女性在近三十年里取得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进步和成就。男女在教育,就业,机会等各方面都基本取得平等。众多女性组织又是女性权利的看门狗,时时刻刻关注女性权利议题。移民女性来到这里,由于这里男女平等程度比她们来自的国家和社会要好得多,如果接受这里的教育,取得同等的资格,她们没有她们来自的社会里男女角色的羁绊,就像轻松地赶上了社会的特快列车,更容易实现她们的自我。其次,第二代移民女性出生成长在西方,与西方社会性别思想价值认同,没有她们母亲辈所受的传统的囿限,自我解放、自我意识程度高,容易取得她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这里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男女平等思想是教育哲学的基本出发点。虽然男孩女孩发展阶段有不同,能力可能也有不同,但是很少有人会贬低女孩子的志向。相反,为了与传统的男性主导思想斗争,很多学校社区都提供专门帮助女孩子的项目。如果她们在学习工作中有问题,她们有很多方式可以得到帮助。第二代移民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祖国"文化的传统负担,培养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所以容易实现她们的目标。加拿大《星报》以移民文学的叙述来证明女性来到西方的解放感,男性的挫折感。短篇小说《蒙特利尔,1962》的作者是印度移民Shauna Singh Baldwin。在这篇小说里,一对印度夫妇移民来到加拿大,丈夫因为是锡克族人,包着头巾,显得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很难找到工作。丈夫极为苦闷,妻子则大胆地决定要丈夫摘掉象征文化与传统的头巾,不剃头发。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短篇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这个作家对男女在西方差别状态还有自己的新解释:在每个社会里女性为未来负责,男性通常为保存文化和传宗接代负责,所以女性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与此同时,"祖国"文化的"男性"标准是男人适应新环境的负担。华人作家Terry Woo的小说《香蕉男孩》真实的描绘了移民男性所受到的压力和压迫。男性既有中国传统的负担,也有在西方文化里的新压力,所以他们或者极为坚强,或者就被压垮了。他们很难适应这个对女性好的文化。而第二代移民男性,如果他们的父母非常"祖国"传统,男孩子的压力就会更大。而女性,Terry Woo说,"完全没有这种压力和压迫"。在"祖国"社会里,"男性受宠到西方就成了负担,女性不被看得重,现在她们反而自由,她们更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心里的愿望"。 走向女权主义(1) 1976年7月27日,唐山大地震的前日,盛夏酷热。我和七八个同学打好行李,搭车到了顺义县城。在县城,我们把行李背上,向30多公里外的一个山村行军。我们是高中最后一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的学生。这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后一个暑假。半年后我们就要毕业了。毕业后的方向似乎只有一个:下乡插队。我向几个同学提议暑期去山区做社会调查,调查山区农民生活。我的提议居然被几个同学响应了。也许我们都觉得所谓的社会调查,就好像是下乡旅行。我们都为集体活动兴奋不已。所以放暑假两三个星期后,我们就出发了。如今回忆起来,事情好像那么简单。事实也的确那么简单。我们还在文革之中,虽然已近尾声,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是在革命的尾巴里。我们没有预看到一个时代很快就会过去。我们成长在文化革命时代。文革开始的时候我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代造就了我们。一个没有老师参与的社会调查就由几个学生自己决定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当时顺义县委书记。几个电话后,目的地就找好了。那天晴空万里,热不堪言。我们自愿不再坐公共汽车,走着到山区去。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这种自找苦吃的大行军。 七月骄阳。我是坚持走着去的人之一。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意志的锻炼。那天,我正好第一天来月经,小腹揪扭着痛,腰酸腿软,难受得直想趴下。可是,"时代不同了,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我咬着牙,精神昂扬地走在前面。我成长在相信男女都一样的时代。报纸上,广播里,课本上我们学习的都是男女平等的理论。具体怎样男女平等,在那个时代看来,平等就是一样,就是女性也可以做通常是男性做的工作,就是女性具有通常认为是男性的性格,就是女性也穿男性的服装。男女一样, 就是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在这种时代成长,我天然地相信男女平等。在任何事情上,我都没有认为自己比男孩子差。而事实上,我几乎比我认识的任何男孩子都强。那天的行军,就是我自强的证明。我不但可以跟男孩子一样行军,还可以比他们更吃苦,更有毅力和顽强。那晚我们留宿在燕山脚下的一个乡村。我们的目的地第二天才能到。第二天的黎明就是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在地动山摇的霎那,我以为是山上的水库决堤了。我感到从地下滚滚涌来的像洪流奔涌的波动。在黎明的微光中,我被地动山摇摇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太短暂,来不及想。等意识到是地震时,地震已经停止了。住在不同的老乡家的同学们大声地彼此呼唤,跑来聚集在一起。哪里地震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那还是电视时代之前。我们这七八个同学里还没有一家有电视。何况在一个无名的小山村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我们对外界一无所知。我们却没有犹豫, 坚持继续向小山村行进。我们都年轻,我们都被革命的理想主义激情燃烧着。 又走了整整一天,傍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胶皮的月经带已经把我的大腿内侧都磨破了,疼痛难忍。但我没有吭一声。我为自己自豪,觉得自己比坚强本身还坚强。今天回忆起来,我觉得这件事很有象征意义。那就是我们那一代人成长的缩影。相信男女都一样。就是女孩子也有一个强烈的、坚强的自我:像一个想象中的出色的男孩子一样。在这种意识形态里长大的我,1978年3月上了大学,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期间,我交了第一个男朋友,和他有了第一次性经验。就在毕业前夕,我突然发现了他的欺骗和背叛。在震惊与恐惧之中,我决定和他分手,却没有分手成。他的父母来到学校恳请我原谅他。我哭着给父母写信,不知该怎样做好。我的父母来信也说应该原谅他,因为一个男孩子花心并非不正常。他的父母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还不到二十三岁,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从来都是一个好女孩。我同时为自己不再是处女感到恐惧。我原谅了他。这个痛苦的经历让我开始怀疑 "男女平等"这个信条。那个时候,一代人都突然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都在大谈理想的幻灭。与我生活和经历相关的幻灭却是极为具体的:男女不一样。一个女孩子结婚前要是处女,一个男孩子却没有多大关系。我站在恐惧与羞辱中不知所措。大学毕业五个月,就结婚了。一年后,孩子就出生了。从此我的生活如同千万个中国城市女性一样,不但要天天上班,还要带孩子,做家务。我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方式。我身边的每个女性都是这样生活的。但是,这种生活让我喘不过气来。有什么东西一直压在我的心中,在我的身上,那就是我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活的重负。那是一个女人的生活的重负。在办公室里我要同其他男性一样,没有人因为我是女人而原谅我工作失职。在家里我要带孩子,做家务。丈夫并非不帮忙。可是他是帮忙的,主责天然是我的。每天从孩子一睁眼,到孩子睡觉,我忙得根本没有功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天早上,我骑车先送孩子到幼儿园,然后上班,看到路上很多人看我,我不知所以然。直到有一个人大声地冲我喊,"你脸上怎么了?"我停下车,摸摸自己的脸,看到手套上全是面霜,才明白我忙得把擦脸油放在脸上但是没顾得抹在脸上。我很想继续上学,去读研究生。可是我没有时间复习功课。我的善良的婆母对我说,"你干吗要读书呢?你能读出什么来呢?你有丈夫儿子,你丈夫读书不就很好了吗?"婆母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因为丈夫很会读书。大学毕业的时候,由于那件背叛之事在当时的社会学校环境中被认为是道德问题,他被留校、留团察看,后来回湖北的一个师专工作。我们结婚三年后,他来北京在《诗刊》借调上班。他是诗人,读书是他的天职。我是女人,虽然我也一样大学毕业,但是,我的"天职"是作妻子和母亲。为了给他时间和空间看书写作,多少个周日的下午,我带着孩子去景山公园里的儿童游戏场。我甚至不能和女伴一起玩。如果我的女伴来了。他就会嘟嘟囔囔,抱怨我们谈话没有水平,浪费时间。我后来干脆不邀任何女伴来玩,省事。如果我要出去和女伴玩,他就会在我出去前抱怨不停。一次我和女诗人童蔚约好下午见面。他整个上午就不高兴,在我出门前跟我大吵一架,结果我就没去成。那个时候,也没有手机,我无法通知童蔚,害得童蔚在王府井大街白等我一场。那个时代,报纸上也时时刻刻在宣传男人为四化做贡献,女人为男人的成功做贡献,当好贤内助。记得有个电影叫《乡恋》什么的,其中的女主人公在电影中只说一句话。她对她的丈夫说,"我随你。"报纸一片欢呼,认为这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可是我还想上学。1987年冬天,我没有让单位知道,偷偷地报考了北师大的研究生。考试是过完春节后的二月份。可他邀请了他的全家来北京过春节。理由是我们刚刚有了一间房子,他的父母还从来没来过北京。我请求他说,"能不能明年再请你的家人来?今年我要复习功课。"他没把我要考试的事情当回事。他的父母弟弟妹妹四口与我们三口人住在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过年。我哪里有可能看书?更糟糕的是我又怀孕了。我担心如果告诉单位,单位会因为我破坏了计划生育指标而生气,所以我一个人骑车去宣武医院做了人工流产,又一个人骑车回家,一天之后就上班了,没有向单位请假。丈夫没有送我,也没有接我。对他来说,看书比送我接我去做人流要重要得多。我研究生没有考上。他得意地说,"我知道你就考不上。"我们那时住在北京琉璃厂旁边的一幢古老的房子里。我们的隔壁邻居是一对工人夫妇。妻子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她给我很多指点。搬来不久,听到他们吵架。听到妻子在楼道里尖叫着乱跑。我听着听着,忍不住了,出去拉架。看到妻子血流满面,血滴答着,溅在她的鞋袜上。那个丈夫跳着脚地又打又骂,骂自己的老婆是"二婚头。"原来他们都是第二次结婚。我忍不住抗议,"你不是也是第二次结婚,凭哪条骂她?"他却自得地说,"男人结多少次婚都没有关系,女人让人破了身,还有谁愿意要?我要她就不错了。"现实生活和我所相信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相差如此之远。我不知该怎样解释这一切。我只恨自己生为女人。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读书和写作。我写的东西常常被丈夫讥笑。一次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他看了后,嘲笑我说,"写得比卡夫卡差远了。"平凡的生活把人的梦想都磨灭了。暴力居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让我深深耻辱。一次丈夫把我珍藏的毛泽东像章,不经我同意就送给一个外国留学生,我不高兴,从那个留学生的中国女朋友家出来,我抱怨此事。他在大街上再次大打出手,我的鬓角至今还有一个伤疤。这种暴力,居然成为我生活的经常的一部分。1992年的春天,英国汉学家艾华来北京做研究,住在民族饭店。我对艾华和她的工作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一个汉学家。那时丈夫已去了英国,就介绍艾华来找我。艾华来了,她说她是做社会学研究的。我的家那时在西单大街路北的白庙胡同,离民族饭店很近,所以艾华天天都过来,我们就整日地聊来谈去的。慢慢地我看到艾华在做的事情。比如她喜欢收集报亭里的各种杂志,特别是那些俗里俗气的带女性封面的杂志。我不明白她在做什么,问,"这些难道也是你做研究的材料吗?"艾华点头,解释说她正在写一本书,关于中国的性别构建,特别是解放后的性别构建过程。我听了,不知道艾华在说些什么,只是点头,表示尊重。我那时以为研究是很神圣的,不明白那些通俗杂志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艾华跟我谈得更多的是生活本身,比如孩子家庭和男人等等。艾华比我年长几岁,没有结婚,和一个男朋友住在一起,那时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正努力创造第二个孩子。这是我第一次与一个西方的女学者天天泡在一起。我观察她,对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很好奇。我对她没结婚并不觉得有什么新鲜的,因为那时我已经从报纸杂志上得知,西方的很多女性都是不结婚的。我的几个美国来的英文老师也都没有结婚,所以我误以为西方人不结婚是正常的。所以跟艾华谈及婚姻的时候,我就说到这个。艾华大笑, 纠正我说,"不是的,西方的主流社会女性也是以结婚为主的。大多数女性还是选择结婚的。"我听了后觉得很奇怪,"真的吗?那你为什么不结婚呢?"艾华听了我的问题,变得严肃起来,说,"任何男女在一起都会构成一个权力关系。任何一种权力关系都不会是真正平等的。我追求真正的平等,所以选择不结婚。"我听了,愣在那里了,"权力关系?男女在一起一定会有权力关系吗?"我不明白。"当然。其实任何人在一起都有一定的权力关系,比如家长和孩子,丈夫和妻子等等,都构成权力关系。权力结构,power structure, 几乎无处不在。"艾华的几句话震动了我。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夫妻或男女的关系,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艾华走了后那晚, 我一个人久久地沉浸在艾华的话引起的震动之中,我觉得艾华说得那么对,我可怎么从来没想过呢?我那时已在社科院外文所工作,在文艺理论译丛编辑部里作编辑,也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工作,可是从来还没有人能用一句话把我一生感觉到的东西,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权力的不平等,说得这么清楚。艾华第二天来了。我们继续聊天,我穷追不舍,不停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的想法是哪里来的?"艾华谈到女权主义运动和思潮,还说到福科。对女权主义我略有所知。1989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玛丽・伊格尔顿编选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北京大学也于1992年出版了一本由张京媛编选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两本书我都有,也读了,可是没有读懂。前者翻译的是一些短篇的文章,是直接从英文的一个选集翻译过来的,文章虽短,我看了,很多都不明白。后者是张京媛自己编选的理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章,有的翻译得很出色,也容易懂,比如埃莱娜・西苏的文章《美杜莎的笑声》,我读过很多遍,明白她号召女性拿起笔来写作,可是,她的诗意的语言,破碎的句子,还是让我如坠漫天大雾之中,不明白她到底要做什么。她把女性的身体说成是黑色的大陆等等,也让我觉得神秘而不可解说。因为我已经从好几个中国女诗人的作品中看到黑色的大陆之类的比喻女性身体的东西。而我觉得如果女性的身体和精神是黑色的大陆,这种自我强调的与男性不同反而进一步把女性神秘化。我对神秘化女性,不太以为然。1992年前,中国大概只出版过这样两本女性主义的书。我读过,却没有读懂。我那时遇到不明白的理论,就想自己大概天生不是念理论的脑袋。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女
本文档为【假装浪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9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10
浏览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