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关的机关

机关的机关

举报
开通vip

机关的机关序言----我把实用献给你   尽管倡导实用容易遭到误解和非议,但我对“有用便是真理”的论断是推崇和赞赏的。而且总感到,著书立说,奉献一些实在管用的东西,总比在那里不着边际地做文字游戏要强得多。 越是在当今时代,越需要这样做。因为人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时间太珍贵了。如果所接触的多是些纸上谈兵“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多是些在字面上自圆其说而一遇实际问题就无可奈何的东西,对读者来讲无异于浪费生命,对作者而言实在是误人不浅。   本书以构建和谐型机关为主旨,我以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动手写作前,...

机关的机关
序言----我把实用献给你   尽管倡导实用容易遭到误解和非议,但我对“有用便是真理”的论断是推崇和赞赏的。而且总感到,著书立说,奉献一些实在管用的东西,总比在那里不着边际地做文字游戏要强得多。 越是在当今时代,越需要这样做。因为人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时间太珍贵了。如果所接触的多是些纸上谈兵“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多是些在字面上自圆其说而一遇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就无可奈何的东西,对读者来讲无异于浪费生命,对作者而言实在是误人不浅。   本书以构建和谐型机关为主旨,我以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动手写作前,我做了近30年的实践准备。时间要追溯到1975年,高中作业后,我因略通文墨,被直接选调到最基层的乡镇机关(当时称公社)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初出校门的学生,多半天真幼稚,书生意气,理想主义色彩严重,我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当时城市知识青年还需要走上山下乡之路,我一个农家子弟,从校门一出来就进机关,还当上了一名“土记者”,大有跳出“农门”登“龙门”的感觉,不禁有些人生得意,踌躇满志,以为前途一片光明灿烂。殊不知,在机关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近来拜读了管卫中先生发表在《读者》杂志2002年第10期上名为《机关》的力作,不禁感慨多多:   坐机关的人们,最爱谈论社会。社会好像就是机关外面那些天天看得见、听得着的事情。人们很少注意到机关。机关太平谈啦,它仿佛是一个缺少色彩、最平稳、最不起眼的社会角落。但一个人如果在机关里呆久了,就会隐隐察觉,机关里其实大有奥妙。机关里隐藏着最重要的社会真相。   表面来看,机关是平静的,单调的。早上来上班,下午回家去。按部就班,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同事之间和和气气,说说笑笑,亲和得宛如一家人。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一盘永远在平稳转动的老水磨。然后机关人员的和气、微笑、打招呼、串门,都极有讲究,含有很深的“机关”。对什么人说什么话都透着点敬畏、恭顺、奉承与无知,对什么人只需点点头,什么人连头都不用点,什么人可以悄悄说点私房话,什么人则须严加防备,守口如瓶,都可有讲究啦。……这些讲究与学问没有谁能传授给你,得靠自己去慢慢品味、领会。世事洞明皆学问嘛。……   有人总结出机关生活的一点诀窍,叫做“三分工作,七分关系”。你不必对此面露鄙夷之色,细想想,确有几分道理,他抓住了人性的一点奥妙。机关里对一个人的评判,以及与此相关的任用、利益分配等等,决定权主要在领导手里。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感情倾向。他不像电脑那么精确,也不像包公那么公正。他对一个人的印象、判断,暗中常受私人感情的影响支配。……你永远躲在办公室里埋头业务,从不在领导面前露面,不汇报,不恳谈,不请示,平日也不屑于搞感情投资,领导就对你缺少印象;倘若你再中点书毒……时不时还跟领导辩辩是非,论论道理,叫叫板,得,你可就离倒霉不远了。起码,领导觉得你这个人刺头,有点恃才自傲,不知高低,不太听话,哪个领导愿意要不听话的人做下属?你也就没有办法不成为一个阳光永远照不到的偏僻角落了。须知,只要是人,都有爱听奉承话、讨厌批评者的天性……   管先生的高见,的确把机关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说实在话,我对机关存在的一切消极现象都是深恶痛绝的。然而,置身其中,又难以躲避无情现实的冲撞。遥想当年,十七八岁,初出茅庐,我当然不了解在机关工作还有如此深奥的“机关”。当时,自以为很卖力地干了一年,政绩还算说得过去,却不料主管宣传的领导跟我谈话时,虽然总体肯定在前,但还是以“需要全面锻炼”为由,委婉地炒了我的“鱿鱼”。一个人在事业的航海里,假若只看到微风荡漾下的美丽浪花,不懂得底深处还潜藏激流暗礁,不会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就很难登上胜利的彼岸,更谈不上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这当头一棒的打击,使我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灰心了好一阵子,后来投笔从戎,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但命运似乎早已安排好了,机关注定是我事业的平台。入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春天,我又因“会写点东西”,能在报纸上发表点“豆腐块”,被提升为排级军官,并从基层连队选调到师级机关工作。再次成为机关的一分子,我虽然内心激动,但缺乏了那分浪漫情怀,多了几分深沉的思考。   比如,我曾忙里偷闲,对“领导机关”的来历进行过探究。通过研究认为,自古以来,一直活跃在领导领域的基本上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领导干部,一部分是机关干部。领导干部过去叫“官”,机关干部过去叫“僚”。“官僚”是过去的称谓,“领导机关”是现在的说法。结构相似,叫法不同,自然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官称“老爷”,是给人民群众当衣食父母的;现在的领导称“公仆”,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去的“僚”,是官的附属品,无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食客,春代的谋士,唐代的幕僚,还是清代的师爷,大都是为官者个人供养,不食朝廷俸禄,算不上国家正式干部。现在的机关干部,是国家干部的一部分,与领导干部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主仆的从属关系,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整个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与机关干部职责不同,作用各异,相得益彰,互相不能取而代之。领导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领导和机关共同作用、互相促进的过程。领导不能离开机关,机关也不能离开领导,只有领导和机关融为一体,互为因果,才能产生完美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效应。 再比如,自打再次跨入机关大门,我脑海里经常浮现的问号是: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机关工作有没有规则可依?有没有规律可循?机关干部的行为方式与领导干部有哪些异同?正因为带着这样的问题,从师到军,及至到总部,每调一级机关工作,我都是处处留心同仁的成功之举,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以求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挫折。但总的来说,20多年的机关 机关经历,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也就多了,逐渐小有收获。后来,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感悟进行了梳理,诉诸文字,以琐谈当好机关干部为主线,在一些报纸杂志上陆续发表,并先后在一些单位举办的机关干部培训班上抛砖引玉。   平心而论,我所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亲眼所见,出自真情实感,出乎意料的是,反响竟极为强烈。一些单位的领导打电话告知,已将我发表的“琐谈”内容列入机关干部业务讲座,不仅要求机关干部熟记,还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考试。有几个学院将我散发的几篇“琐谈”搜集整理,装订成册,作为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有几个我从未见面的机关领导干部,费心周折打听到我的电话号码,与我通话,给予鞭策和鼓励。驻河南某部黄主任,花费了一周的时间才与我联系上,告知我的第一句话是,他正在组织机关干部们学习我发表在《政工研究文献》上的那几篇“琐谈”,同时也恳请我成书后给他寄去,他将系统地组织学习……   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今天,竟有这么素昧平生者对我那几篇“实话实说”如此厚爱,这说明,实用的东西还是大受人们的欢迎的。平素,我极推崇冈察洛夫那句名言——“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或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本次动手整理成书前,便确定了这样的宗旨:突出实用性,也就是少讲空泛的道理,多讲实在的东西,多讲实用的东西,不讲无用的东西,尤其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力求人无我有。   借用王蒙先生《我的人生哲学》中的精采高见引出这个话题,“举一个不太高雅的例子。我们从书本上到处读到人应该如何奉公守法,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照章办事等等。可有一本书谈如何走后门吗?走后门不好,不应该教,那么请问,谁能说自己从来没有与走后门的现象有涉呢?你不走,你见过别人走没有?你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走后门是一个值得正视的社会现象及至文化现象。即使是为了反对走后门,不也需要弄清走后门现象的来龙去脉吗?但是偏偏没有这方面的书……再举一个令人尴尬的例子,有一本谈国家公务员怎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升迁机会的吗?没有的。因为从性质上说,我们的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根本不应该有地位观念升降观念。我们提倡的是做人民的老黄牛,老黄牛怎么会考虑自己的地位职称级别待遇问题呢?尤其是,那些致力于自己的升迁‘经验’、‘办法’,是不足与人语的,是不足为训的,有些是很糟糕的,即使写出来这样的书也是无法出版的,即使出版也只能是在一片愤怒的谴责声中夭折而亡的。那么,事实上存在不存在一个为升迁而总结经验而奋斗的问题呢?有没有公务员或公司的员工在谈论在研究在关心自己的升迁问题呢?我们能不能完成一部‘升迁学’,哪怕是不能写成文字因而只能靠心领神会的这样一部书呢?”王蒙先生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工作中很实用,生活中很需要的书籍,由于极其敏感,容易引来非议,至今无人触及。本书试图在“人无我有”方面做一些尝试。因而,将书名直接确定为《机关的机关》,以便给人留出想象空间。书中提出了诸如“密切联系领导”、“精于约束领导”、“与人搞好关系”等鲜明的观点,并结合实际,详尽介绍了“联系”、“约束”以及“搞关系”的具体方法,这些都是建立和谐机关的题中之意,也都不能不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相信读者浏览后会有浓厚兴趣的。   二是靠事实说话   我一直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可靠的。我在书中论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一篇时,提出了文章出手要“四有”的原则,其中一有是“要有事实作筋骨”。其核心论点为:任何一篇好的文字材料,都不是空话边篇,言之无物,而是通篇充满着事实的力量。思想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道理是用事实阐发出来的,经验是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即使鞭挞的各种消极现象和消极因素,背后也都有事实为佐证。简言之,一切都要有事实作支撑。我感到,倡导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好。本书就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行事的。这里列举书中一个例子,在阐述“对领导的意图要坚信不移”这个观点时,书中提出“机关干部切忌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打量领导意图,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纪律。领导指示即使有不周到、不完善的地方,机关也要千方百计去丰富、完善和发展,不能千方百计去怀疑、否定和推翻。这段抽象的论述,就是从现实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机关干部自恃高明,时常用怀疑的眼光打量领导意图,落实起来总是不那么坚决,书中还是靠事实说话:“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会前,毛泽东主席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毛主席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他不知道也懒得知道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是21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提出质疑,毛主席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代。唐永健同志完整准确地理解了毛主席的意图,他想28响就是28响,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满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发展史的礼赞。说明送上去后,毛主席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他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事见《领导艺术漫谈》,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288页)书中每篇所论,基本都是这个模式——用事实来说话。当然,用事实说话,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把叙事与明理结合起来,夹叙夹议,事理结合。是否做到了这些,不能王婆卖瓜,还是请读者自己品味为好。   三是突出操作性。   在动手写书之前,我做了一次专门调查,所接触的机关干部都希望,书中要少讲一些抽象的、理性的东西,多讲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东西,如果有抽象无形象,有概括无具体,从思想到思想,在道理上打转转,在文字上兜圈子,这样的东西出来价值不大。在三年多的写作历程中,这些话语时时警示着我,提醒着我。因而,我把本书的“重头戏”放在了增强操作性上,不仅说明是什么、为什么,更着重讲清怎么办。力争做到,即使刚到机关的新手,读过之后,照着书中说的做,就能胜任机关工作。比如,如何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书中提出机关干部对下面来办事的人要做到“五个一”,即;有一张笑脸相迎,有一把椅子请坐,有一杯茶水端上,有一顿便饭温饱,有一副解决问题的热心肠。还提出四条办事原则:凡早也是要办,晚也是要办的事,一定要早办;凡主动也是办,被动也是办的事,力争主动办;凡也可以去办,也可以不办的事,尽可能地办;心冷淡也是办,热情也是办的事,要热情地办。再比如,怎样妥善处置领导间的分歧,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些行家里手的做法:按“时间先后”来处理,按“职务高低”来处理,按“实效大小”来处理,按“兼顾左右”来处理,等等。诸如此类,充满每一篇,每一节。我感到,这些东西不仅是一种要求,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方法。尤其要申明的是,这里所提出的每一个方法,也都是经过实践验证之后概括出来的,照此办理,不会误人误事。   当然,书中所论,仅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纯属个人观点,优劣自由读者评判。如能抛砖引玉,或有些许参考作用,启发您把握好机关的“机关”——在事业平台上大有作为,将是我最真诚的心愿。 机关的机关第一部分 2007-05-24 07:46         在权力运作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决策层、指示层,机关干部是操作层、落实层,没有擅自决定事宜的权力。如果与领导联系不经常,就得不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工作就会失去依据和遵循;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密切,沟通不够,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长此以往,你在机关就很难脱颖而出。       密切联系领导(1) 2007-05-24 07:47         在权力运作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决策层、指示层,机关干部是操作层、落实层,没有擅自决定事宜的权力。如果与领导联系不经常,就得不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工作就会失去依据和遵循;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密切,沟通不够,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长此以往,你在机关就很难脱颖而出。   大概是在几年前,有人针对领导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改写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戏称为“新三大作风”,以示讥讽和批评。   “新三大作风”从总体上来讲是消极、颓废的东西,是不宜提倡的东西。但就具体来讲,它其中也有个别积极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密切联系领导”,对机关干部来讲,应该是正确和必要的。为什么?这是由机关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任何一级机关,都是党委和首长的办事机关、职能部门。机关干部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依据党委的决定和单位领导的指示而行。说得更直接一些,领导是决策层、指示层,机关是操作层、落实层,没有擅自决定事宜的权力。如果与领导联系不频繁,就得不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工作就会失去依据和遵循;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密切,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长此以往,你在机关就很难有所作为。   需要申明的是,机关干部的“密切联系领导”,要做得恰到好处。要对“密切”二字有正确的理解,如果在这方面稍微做得过一点,就会成为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如果是这样,对自己带来的危害就大了。这首先是影响自己的形象,一个形象恶劣的机关干部,必然制约着自己工作、事业的成功。其次是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虽然有的机关干部以不正当的手段搞卖身投靠那一套,得到某些好处,带来一时风光,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风险。如果不正派投靠能够成功,说明所投靠的那位领导人也不够正派,至少不够严格。常言讲,“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有不正派的领导到头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投靠者与之俱荣的希望,很可能最后产生的是与之俱损的结果。第三,在机关工作,你投靠这位领导他投靠那位领导于是你成了A的人,他成了B的人。我国领导体制的特点是,领导干部流动快,机关干部稳定性强,当领导干部发生变化时,当你投靠的某位领导落马或退休以后,如果你除了投靠别无其他能耐,是不可能有好结局的。第四,一个人如果把学问精力都用在与别人结党营私上或投靠权势上了,宝贵时间花在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上头了,心理承受能力支付在不正派的上下关系所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上了,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历练真本事?   综上所述,我们这里所谓的“密切联系领导”,绝不是搞诸如阿谀奉承、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卖身投靠等庸俗的东西,而是依靠高质量的工作赢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   坚决服从领导   大凡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一间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摆放着一张满是洞疤的长方形桌子,挂着几乎一面墙大的军用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据解说员介绍,当时这里在物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雄厚兵力支援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指示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叫困苦,喊困难,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这真是:上级下达指示无商量,下级坚决执行无条件。   坚决服从领导是密切联系领导的重要一环。机关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对领导做出的决定、指示和要求,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认真贯彻执行。 密切联系领导(2) 2007-05-24 07:47         “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的困难再多,付出的代价再大,也不要强调客观理由。如果时常“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首先会给领导落下“执行指示不坚决”的印象,其次还会给领导落下“此人太无能”的印象。实际上,领导交代任何任务,都会明了其中的难处,正因为有困难,才交给你去完成,这既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和培养。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遇事总爱强调客观,畏难发愁,办事总是失败而归,你在领导的心目中必然是个难受重托、难当大任的形象,你在领导的视野中就会慢慢消逝。有了好处和难处,领导都不会记起你,你和领导的关系也就很难亲近和密切了。   “坚决服从领导”,不仅是机关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一条世界通行的准则。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说过:“惟一雷打不动的原则是:一旦最高的领导人做出决定,争辩就停止,所有的人都必须支持他的决定。”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也重述:“在某个问题上,副总统可以与总统持不同见解,并把这种不同见解在决策的过程中表达出来。但是,一旦总统最终做出决定,分歧就不复存在了。”   这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对领导坚决服从,应是一个牢记心中的常识性问题,领导的意图符合自己心愿时是这样,不符合自己心愿时也应如此。当然,这里所说的服从,是指在工作中的关系。若离开了工作,就个人而言,不论职务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   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具体工作的特殊性,领导的指示有时不一定符合实际,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机关干部在执行指示的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倘若认为领导的决定、指示不正确或有错误,应当通过正常渠道、正当手段,反映和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请求予以改变。有一种说法,机关干部有三次建议权,该陈述的时候要反复陈述,但却不能自以为是,自视高明。在领导未改变之前,工作中还要坚决服从,绝不可消极怠工,阳奉阴违,随意散布不满的情绪,更不能擅作主张,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还有一种说法,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理解的要自觉执行,不理解的也要自觉执行,不必三番五次地去干扰领导的决心。   遇事不擅作主张,主动向领导请示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这是机关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无可非议的。需要防止的问题是,不能把请示作为上交矛盾的手段,更不能借请示制造矛盾。在请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按程序办事,一级对一级负责。一件事情下来,要向分管的领导报告,分管的领导确定要不要再报告其他领导同志。特别是当领导同志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绝对不允许再到其他领导那里捣鼓。不同领导掌握情况的程度不一样,如果你请示这个领导他没有同意,你又去请示另一个领导,这个领导不了解情况,又同意了,这样无形中就给领导之间制造了矛盾,损害了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你在领导那里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此蠢事坚决不能干。   妥善处置领导间的分歧   假若你在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你所面对的领导,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每个领导的话都要听,每个领导的指示都要执行。如果领导之间的意见一致时,落实起来一般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领导们的学识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干部应该如何处置?据一些行家里手介绍,对领导意见出现非原则性分歧的处理方法,有这么几种:   一是按“时间先后”来处理。即哪个领导先说了就按照哪个领导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不等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执行,可以避免听谁的话不听谁的话之嫌。   二是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也就是谁的职务高就主听谁的。虽然职级低的领导心里不高兴,但是不能完全埋怨机关干部,即使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来。   三是按“实效大小”来处理。也就是你认为哪个领导的意见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就按哪个领导的意见来办,并把自己的认识向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讲清楚。 密切联系领导(3) 2007-05-24 07:48          四是按“兼顾左右”来处理。也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领导的意见尽量照顾到。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单位对营院整修时,两位主要领导在如何修排水沟上意见发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沟,认为这样节省经费;一位要求修暗沟,认为这样美观。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让,都要机关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负责施工的机关干部便来了一个折中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营院道路边的一半修成暗沟,房后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沟。既没有得罪某个领导,又把任务完成了。   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有些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如此。因为等领导们的意见统一起来再办,大概早已时过境迁了。工作毕竟不是儿戏,耽误不得。而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不存在谁对谁错,共识的形成往往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当然,这几种办法又各有利弊,不能说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说,“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从原则上讲没有错,但只照顾了职级高的领导,你的直接领导和职级相对低的领导会对你有看法:这样的机关干部只知照令行事,没有明确的是非正误感,眼中只有某某领导,没有我们这些人。时间一久,就会对你产生不良看法,待某某领导调离后,日子恐怕不怎么好过。   又比如,“按实效大小来处理”,虽然可以避免上述办法的弊端,但这个“实效大小”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你对事物实质的判断结论,而不是真正的实效。因此,这样做不但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刚直不阿的胆识与勇气,而且需要良好的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善于斡旋的本领。不然就不要这样去做,即使做了,也往往事与愿违。  如果再深一步研究,其实还有一些相对更高明的处置办法:   一是事前影响法。机关干部承办事情,力争想在领导之前,不仅预想出工作本身应该怎样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而且要预测出哪些环节意见不容易统一,领导各自对此事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在方案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没有照顾和体现的,一旦他们提出来,该如何解释,去说服他们放弃这部分意见,使他们能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去办。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矛盾,利于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弥合领导之间的分歧,使领导都对你产生信任感。困难在于你必须充分了解领导,熟悉工作,有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二是适当缓办法。有时不等你想好事情办法,领导就把意图交代下来了,这个说这么干,那个说那么干,弄得你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情并非十分紧迫,可以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再说。事后当领导问起时,可在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解释一下:一来这件事对推动单位建设作用不大,或者说时机尚不成熟,应该适当推迟一下,二来领导意见不统一,我们贯彻起来有困难,并恳切希望领导部署工作要尽量一致起来,以利于工作的展开和单位建设。只要对单位建设造不成危害,机关干部应该有这么点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领导误解的精神。实践中有些同志这样做了,而且效果不错。   唱好领导难唱的曲   在机关工作,经常遇到棘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复杂性、严重性、敏感性的特征。把担风险、得罪人的事情办好,是机关干部赢得领导青睐的重要方面。   一位老将军倾诉的苦衷及忠告,很值得机关工作人员深思———   我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经常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受到处分的、被清退不合理住房的、确定转业复员的一些同志,直接找到我,说这一切都是我定的。这些敏感的问题大都是集体研究决定,怎能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仔细一想,很可能是机关干部为了好做工作,有意无意把领导当成了“挡箭牌”。同样,机关工作没有做好,把责任推到下面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上推下卸的做法,是机关工作一大忌。其中上推的问题,尤应注意。机关干部一定要注意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首长不甚清楚下面的事情,或者下面不甚领会首长的意图时,机关干部应多做沟通的工作,起到桥梁作用,使上下之间协调一致。 密切联系领导(4) 2007-05-24 07:48              当贯彻涉及诸如官兵职级调整、纪律处分、转业复员等切身利益的组织决定时,机关干部应多做疏导工作,起到必要的掩护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把首长推到第一线,以使工作留有回旋余地。   当首长的意图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强烈反映时,机关干部应多做化解的工作,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及时查清情况,提出建议,力避产生对立情绪。   一位有着丰富机关工作经验的老首长告诉我,机关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的过程中,应主要发挥好分责、缓冲、匡正三个方面的作用。所谓“分责”,就是在工作中要抢挑重担,知难而进,为单位领导分忧;所谓“缓冲”,就是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和容易激化的矛盾时,要打头阵,给领导最后决策留下缓冲的余地和充裕的时间;所谓“匡正”,就是对领导的一些失误和不完善的决定,要出以公心进行纠正和补充,当上级考虑或处理问题有所不周时,要主动提醒,防止造成失误。   敢向领导进忠言  人类大多数终生都是小学生,领导也不例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领导,也有考虑问题不全面,处理事情不周到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机关干部应注意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事事都顺着领导的话说,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知是错,将错就错,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谈不上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陈毅元帅曾告诫机关参谋人员:“对首长要服从,但也要有‘强就’的责任,并不是明明看着首长把问题搞错了,你也不作声,要有‘强就’首长采纳正确意见的责任心。”   事实上,在一项措施尚未实施前发表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应该这样做,这样不行,这一点一定要这样改”等等,在上级有明显失误时严肃地提出批评、告诫,既是下属的权利和义务,又是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自己才能、获得上级好感和认可的一条重要途径。   古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领导之所以也要不断提醒,是因为他是当局者,有时身陷迷宫,尚不自知,他人及时提醒一下,就会蓦然醒悟。更重要的是领导者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特殊,不利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容易飘飘然,需要有人从真心关爱的角度,不时进言提醒。常见的不良现象有,一是官当大了,抬轿子的人多了。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这么一些迎合型的人,为了走捷径,捞取实惠,刻意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周围这样的人多了,容易使人在头脑中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在能力和水平上都高人一头,不会犯错误,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二是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居高临下,监督的人少了。如果没有知心人经常拉拉袖子,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机关干部离领导最近,有责任提醒领导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机关干部处在工作一线,对实际问题体会更真切,更直接,了解更透彻,发现领导的决心有哪些不妥当的,不能一任事态的发展,这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只是设想在江南打个大战役,于是决定由粟裕率华野一兵团共三个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各省战场,直逼南京、上海,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有利条件。粟裕接到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熟筹待复”的电令后,思虑再三,认为渡江南进不一定达到吸引蒋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三个纵队、十万大军渡江,反而削弱了中原我军的力量。于是他在深思熟虑、综合分析我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歼灭战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向中央军委写出报告,提出了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力争将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大胆建议。结果被中央军委采纳,进而形成了淮海战役的伟大决策。   培根说过,过分恭维别人,等于贱卖自己的人格。没有人格的人是最叫人瞧不起的。相反,你做人有原则,有个性,既是对上级的真心尊敬,也能赢得上级的尊敬。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威廉·杰佛斯搭乘该公司铁路专车公出。在某一站,车上司机到他的专用车厢来找他,有事询问。当时,杰佛斯正忙于拟一份电报稿,所以随便答应,没有正面看那司机。司机傲然地说:“你这态度很不够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时间给自己思考。”说完掉头就走了。总经理觉得这话一针见血,听了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肃然起敬,就浓缩他话中的精义,制成精致的卡片,压在玻璃板底下,作为座右铭:“人生何必太匆匆,留些时间思考。” 密切联系领导(5) 2007-05-24 07:48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在向领导进言提出意见时,所提的必须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论,切忌不负责任地空谈。另外,作为下属在提出意见时,不要有损于上级的尊严,不能让上级“下不了台”,或表现得你比上级精明。同时,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不要给领导留下这样的印象:你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这个意见。   简而言之,对领导服从不是不动脑筋,照抄照搬,被动应付,盲目服从;而是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完善上级的意图,发展上级的意图,矫正上级的意图,落实上级的意图。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三加两减”,即加长领导的手,加大领导的脑,加亮领导的眼;减少领导的工作量,减少领导的工作失误。   不犯“抗上”的低级错误   参加过饭局的人,都会听到这样一句戏言:“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块心病。”仔细想一想,还真有些道理。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维护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睡和性的要求等。安全的需要是维护生命安全,摆脱失业和财产等威胁的要求等。情感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归属和社交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被人尊重等。自尊是指“在现实环境中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和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被人尊重就是“要求有名誉和威望,可看成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赏识、关心和高度评价”。尊重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感,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势力,有能力,有用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据研究,不同层次的人,对这五种需要的指数是不同的。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阶层里,生理需要的指数占据首位,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有吃的、有住的、有穿的、能成家立业等。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他首先考虑填饱肚子,如叫花子,首先需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不是是否受人尊敬。然而,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工作、财产得到保证的阶层,考虑的就是获得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要。   领导干部都是这个阶层的人,特别是又处在受尊敬的环境里,尊重需要的指数非常高。所以,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有的人工作水平一般,但善于在领导面前吹吹拍拍,鞍前马后忙个不停,满足了领导的“尊重需要”,深得领导欢心,捞到不少好处。有的人工作水平很高,政绩也比较突出,就是不能善解人意,不明白领导有高指数的“尊重需要”,干活挺卖力,说话不中听。不顺心了,时不时还要跟领导顶上几句,还挺自负地坦言:“不媚上,敢抗上。”殊不知,可能一时发泄了心中的闷气,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这样做的结果是,怎么也得不到领导的垂青。于是乎,便始终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状态:出力流汗、脏活苦活可能被领导记起,提拔使用、喜事好事大都被领导忘掉,大有怀才不遇之感。有的人编出这样的顺口溜发泄心中的郁闷:“一等秘书提提包,二等秘书定车票,三等秘书编简报,四等秘书写材料。”   需要记住的是,越是凭关系而不是凭本事也确实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领导,越对是否受到尊重极为敏感。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极为反常的人,越是没有多少水平,越感到自己水平高得不得了。这样的人当了领导,架子还大得不得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故意做作。由于他没有多少能耐,担心下属瞧不起,担心说话没人听,就摆出个唯我独尊的架势,总认为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你只能照着办,不能有相反意见。有时你站在对领导和事业高度负责的角度,直言不讳地提点合理化建议,他也会感到权威受到挑战,尊严受到伤害,对你产生成见和反感。被人误会特别是被领导误会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也没有必要和领导把关系搞僵了,因为你毕竟还要在他手下工作,从大处讲,事业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你干事业也不是为了他,在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委曲求全。孔子认为,对鬼神应该敬而远之,这种策略很好,没本事的领导肯定不是菩萨,而是鬼神,你对他不要抱多大幻想,一定要“敬而远之”,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大小工作不出纰漏,他也奈何不了你。 密切联系领导(6) 2007-05-24 07:49          庄子说过:一个人即使道德醇厚,行为诚实,也未必能投他人的口味;名声好,声誉巨大,与他人没有矛盾,也不一定可以沟通别人的思想感情。上下之间的误会,总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作为个人来讲,只能从自身找原因。现实就是这个样子,你支配不了他人的所作所为,他人怎么想、怎么做,是他的权利,你无权干涉;你却能支配自己的所作所为。你改造不了别人,就要改造自己。酸甜苦辣都是滋味,喜怒哀乐都是生活,春夏秋冬都要度过。“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是通用的,适应领导“尊重需要”而改进“抗上”的毛病,是对上讲服从的特殊要求。   要切实记住,无论有千万条客观理由,也不能和领导把关系搞僵了,工作中的疙瘩好解,伤及感情的事就难办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相互关系融洽,感情和谐,一些矛盾就会在无形中化解。反之,关系不顺,感情不和,就可能使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会酿成大祸。   机关干部在工作中,一般都会得到上级的支持,但有时忠于职守不被理解,竭尽全力不被认可,甚至被误会和冤枉的事也时有发生,但绝不能因此而有怨气,出现对上不服从,对上不负责的问题。说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机关干部应有点孙悟空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精神。孙悟空在保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怪,却屡屡受到其上级———唐僧的误会、斥责,甚至惩罚。对这个黑白不辨、是非不分的领导,外人都感到愤愤不平,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就写出“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千刀当剐唐僧肉”的诗句。但孙悟空还是见妖就打,见怪就除,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保证师父唐僧平安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才是硬道理。 精于约束领导(1) 2007-05-24 07:49             再大的官,也需要有责任心的下属来约束。如何约束自己的领导,确实是一个新题目、难题目,又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行为管理学原则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管理和“约束”所有的人。能有办法约束领导的机关干部,才是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   上一篇讲的是密切联系领导,本篇提出精于约束领导,这好像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联系领导”是为了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约束领导”也是为了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联系领导。   如何约束自己的领导,确实是一个新题目、难题目,又是一个人人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题目。无论你在哪行哪业,无论你在什么位置,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总有人的职务比自己高,在你领导别人的同时,别人也要领导你。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管理自己的下属好办一些,而如何约束和管理自己的上级,就不好把握。其实,行为管理学原则最吸引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管理和约束所有的人。   唐代魏徵的故事,可谓路人皆知,他就是精于约束自己领导的高手。正因为如此,贵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非常忌惮他,不得不处处谨慎自己的言行,收敛过度的欲望。这里仅举两例:有一次,魏徵跟随李世民去拜祭李氏祖坟。回来的路上,魏徵问:“陛下不是说要到南山游玩吗,怎么不去了?”李世民笑着说:“一开始实有此心,怕你嗔怪,只好不去了。”还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绝好的鹞鹰,一天把它架在肩上玩,远远望见魏徵来了,怕他批评自己玩物丧志,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奏事完毕后,迟迟不肯离去,又谈了许久,李世民怕他发现,竟把鹞鹰给捂死了。   由于魏徵精于约束领导,使李世民减少了好多失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当李世民听到魏徵去世的消息时,下令停止上朝五天,并流着眼泪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个事例说明,再大的官,也需要有责任心的下级来约束。能有办法约束领导的机关干部,才是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一个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关于如何约束领导,在这里提出如下四点,供您参考。   依靠感情约束   常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低级动物不同的明显标志是有丰富的感情。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同事之间也好,上下级之间也好,感情问题至关重要。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有事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感情有相融和相斥之分。脾气、性格、理想、志趣相投的人,感情就会融洽,反之,感情就会排斥,说不到一起,坐不到一块。如果领导打心底里喜欢你,你说出的话他才爱听,只有他爱听你说的,你的话在他那里才能起作用,也就才有约束力。   那么,怎样才能与领导密切感情?比较便捷的做法是,要强化“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的观点,出自前苏联心理学家纳奇拉什维里的研究,他把彼此有一定相似处的人称为“自己人”,他认为,“自己人”一般都是相互认同和彼此信任的,这种现象叫“自己人效应”。当然,我们不能把这里说的“自己人”狭隘地理解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人身依附关系。“自己人效应”体现的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同志关系、平等关系。   现在,人们对“情商”这个词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重视。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概念。智商,关涉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情商,则关涉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特别是在一起共事,你又是处于下级的位置,可以说人微言轻,如果没有很好的感情作基础,就很难说服领导接受你的观点。所以,培养与领导的感情,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的必然趋势,不是低级庸俗的东西。 精于约束领导(2) 2007-05-24 07:49        机关干部培养与领导的感情,不是靠送丰厚的礼物,而是靠出色的工作。在任何体制下,对领导人的物质保障都比下级人员好,机关干部是工薪阶层,说实话,靠你的工资送礼,在领导那里不一定能看上眼,送了去也往往是自作多情。我一直认为,“下属给领导送礼是行贿,领导给下属送礼是关怀。”   我对一位老首长的话深有体会:“最好的礼物是工作,最硬的后台是群众。”入伍近30年,我大大小小调动过10多个工作单位,或从基层到机关,或从机关到基层,或从小机关到大机关,或从山沟到城市,还有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每次调动,都会有人问我同一个问题:“花了不少钱吧?”我感到非常不解,调动工作都是用人单位选调人才,个人怎么还得花钱?我有一个极朴实的想法,无论哪个单位的领导选调你,都是看中了你能“出力”,不是看中了你能“送礼”。要得到领导的欣赏,你把他交待的任务完成好,这就是最好的礼物,如果他费劲把你选调来,你什么活也干不了,什么任务也完不成,证明他看人不准,让他多丢面子?“不争气”的下属领导是绝不会喜欢的,不要说你没有多少礼送,就是有礼送他也不敢收。相反,你工作出色了,为他争了光,他还要给你送礼做犒赏。我遇到的领导大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一直感到很幸运。   当然,也有的领导是贪官,奉行“理论联系实惠”那一套,不以工作取人,而以“厚礼”取人,不是看你干的多少,而是看你送的多少。实践证明,在这样的领导手下谋事,心情不会舒畅,前途也不会光明。如果你是真正靠本事吃饭,而不是靠送礼吃饭的人,有机会“跳槽”就赶紧跳出去,没有机会跳槽,也不必硬要扭曲自己的性格,违心地去搞“吃、请、送”那一套。要耐下性子等待,相信时间是最伟大也是最公正的,只要你耐心等待,迟早会还你一个公道。当然,等待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等待的同时是学习,是发展,是充实。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不怕遇不到明主,得不到器重。   这里特别提示一下,与领导密切感情,考虑一定要细致一些,领导毕竟是领导,什么时候也不能把关系搞紊乱了。最基本的就是要保持尊严,保持距离,摆正位置。因此,以下最常见的这几种不正常关系,是一定要警惕的:  一是对领导唯唯诺诺,甚至阿谀奉承,犹如“主仆”关系;  二是对领导敬而远之,不敢直言相谏,好像“猫鼠”关系;   三是认为是领导面前的“红人”,能让领导言听计从,自己看作是“哥们儿”关系;   四是把分管的业务看得很重,不愿让领导当家插手,领导处事还得跟他商量,成了“协作”关系;   五是对领导的指示执行不坚决,或者所提意见建议得不到领导批准时,发牢骚,讲怪话,颠倒了上下关系。   依靠水平约束   能让上级接受你的约束,你必须要有能约束的真本事。当发现领导做事不公道,处事不公正,影响威信、妨碍大局、危及事业时,你要能有办法遏制住他,并且改变他的不当行为。   李斯依靠文才改变秦始皇驱逐人才的错误行为,就是一例。公元前237年,那些宗室大臣向秦始皇进谗言:从各国来报效秦国的人,都是替他们自己的国家到秦国来游说当间谍的,请把他们一律赶出国境。秦始皇觉得有理,就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本是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战国时属楚国),他在吕不韦当权时就已来到秦国,为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帝业出谋划策,并得到信任。这一次,李斯也属于被驱逐之列。他对秦始皇这一行为极为不满,但还想劝说秦始皇收回这一错误的决定。在离开秦国以前,他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谏逐客书》。文中一开始就回顾秦始皇的先辈穆公、孝公、惠王、昭王重用大批外来人士的事例,摆出这些客卿在秦国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接着他的笔锋一转诘问道:为什么“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他继续写道:“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客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意思是,现今你抛弃人民去资助敌国,拒宾客是让他们去替诸侯建功立业;使天下人士退缩不敢西来秦国,这真是:“借兵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了。”秦始皇读了这篇《谏逐客书》,发现自己错了,急忙派人去追赶李斯。赶到骊邑(今陕西临潼骊山之北),才将李斯追上请回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当众宣布废除“逐客”的命令。 精于约束领导(3) 2007-05-24 07:50        触龙依靠口才改变赵太后“只顾亲情,不顾大局”的故事又是一例。这是《战国策·赵策》中所记载的,名为《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赵太后刚掌权不久,秦国就出兵攻打赵国,情势非常危急。赵国就派人向盟友齐国去求救,齐国领导人讲了出兵相救的条件,必须将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送来当人质。赵太后因溺爱自己的小儿子,怕他到齐国受苦,坚决不同意这个条件。见此情景,大臣们都极力劝太后,以国家利益为重,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太后非常生气,冲着左右大臣们说:谁敢再提要长安君去当人质,老身就要当面唾他。这样朝臣就都不敢来劝了。  太后心里正暗自高兴时,左师触龙要来见她。太后知道他准要来劝说人质的事情,故意不给他好脸色看,板起面孔给他作揖。不想,触龙慢步进来以后,并没有急于劝说,而是向太后谢罪说:老臣的腿有毛病,行动不便,许久不来探望太后了。我本人有病,自己会体谅和照顾自己,但怕太后近来贵体不舒适,所以特来朝见呀!   太后一听是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便回答说,老身腿脚不好使,外出行走艰难,只得依仗着坐车子呢!   触龙又问她:每天的吃饭比过去少吗?太后说:也就是喝点稀饭罢了。触龙说:老臣简直不想吃,自己只好每天坚持走三四里路,才能吃点可口的食物,来调养一下身子。太后说:老身倒还做不到呢!话说到这里,太后的神色就稍微平和些了。   触龙又向太后谈起自己最小的儿子舒祺,说他太没出息,自己现在年事已高,不可能管他一辈子,他的生活是我放不下的一块心病,今天冒死说给太后听,就是想走太后的门子,叫他在宫里充当一个侍卫,也好有个“铁饭碗”。   太后感到新奇,问道:你们大老爷们儿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人还要疼爱一些。太后笑着说:恐怕是妇人疼爱得更厉害!触龙于是说道:不见得吧,老臣私下以为,太后爱你的女儿燕后胜过爱小儿子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爱女儿哪里比得上爱长安君呢!触龙说:做父母的喜欢儿子,就要为他的长久之计着想,太后在送燕后远嫁时,抱着她的腿哭了,确实是怪可怜的。燕后到燕国以后,太后也在想着她。每当在祭告祖先时,太后总还要祷告燕后不要回赵国来,这不是在为她的长久之计着想、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继续接着当燕王吗?太后说:你说得对呀!   触龙于是问道:从赵国三代以前算起直到现在,赵王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几个呢?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除赵国以外,别国诸侯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吗?太后说:老身没有听说过。触龙说:照此说来,近的祸患是累及自身,远的却又要累及子孙了。难道人主的子孙都是不肖的吗?只因为位尊而无功,禄厚而无劳,而且还有许多财宝呀!现在太后给长安君这么高的地位,给他这么好的地方,给他这么多的财宝,却不教他为国建功立业,太后一旦百年之后,长安君怎能在赵国立足呢!老臣以为太后只为长安君的眼前利益着想,所以说太后爱惜长安君不如燕后呀!太后听后如梦初醒,便对触龙说:你说得对,怎样安排长安君都随你了。说服了太后,长安君如期到齐国去当人质。齐国便派出军队对付秦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触龙约束上级的确有办法,他以委婉、体贴、温和的语言,说服怒气冲冲的赵太后放弃亲情,顾全国家。由此联想到,下级约束管理上级,“迂回战略”确实是一条好的锦囊妙计。   依靠水平约束领导,说到底是能够对领导施加影响。因为,你不可能强迫领导干什么、不干什么,只能通过施加影响使领导自觉自愿地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在机关工作,不会影响领导,就很难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也就很难有大的作为。   对领导施加影响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既能影响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又不使领导感到你有越权之举,架空之嫌,其中的技巧值得细心研究。在美国,每个人都知道爱德华·豪斯上校,他在伍德罗·威尔逊统治白宫期间,对国内及国际事务有着极大的影响。威尔逊十分重视豪斯的秘密咨询和意见。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来影响总统的呢?《周六晚报》的一篇文章引述了豪斯下面的一段话,揭开了其中的奥秘:“我发现,要改变总统对一件事的看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常常很不经意地向他提出一些事情,使我的观念自然地灌注到他的头脑中,使他发生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决策。这一方法第一次生效的时候是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我到白宫拜见他,催促他决定一项政策,而他当时显然对这项政策不赞同。可是几天后,我在餐桌上吃惊地听到他把我的建议当成他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豪斯当时没有提醒总统:“那不是你的思想,而是我的。”因为,他知道要有效地约束总统,一定要让他忘记别人的智慧在左右他,一切决策都来自自己。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要改造你的上级,那么不要忘记,尽管是你提出的建议,你也要让领导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
本文档为【机关的机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7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0-01-13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