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困境与反思_欧洲中心论_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困境与反思_欧洲中心论_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举报
开通vip

困境与反思_欧洲中心论_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 理论 与方法 · 困境与反思 “欧洲中心论 ” 的 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马 克 立 提 要 二 战后 出现 了众 多的世 界史编撰体 系 。 由于对世界历 史的较成 熟的 认知体系还未产生 , 这 些世 界史著述在开创之 初都 面 临如何克服 欧洲 中心 论 的问 题 。 许 多学者批评 欧洲 中心 论 , 致力于建立 新 的世界史 , 可是仍未获得 显著成绩 。 因为我们 的世界史体 系是 由西 方学者建 立 的 , 是根据欧洲经验得 出的 , 其 中有客 观 的一 面 , 也有欧洲 中心 论 的一...

困境与反思_欧洲中心论_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 理论 与方法 · 困境与反思 “欧洲中心论 ” 的 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马 克 立 提 要 二 战后 出现 了众 多的世 界史编撰体 系 。 由于对世界历 史的较成 熟的 认知体系还未产生 , 这 些世 界史著述在开创之 初都 面 临如何克服 欧洲 中心 论 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许 多学者批评 欧洲 中心 论 , 致力于建立 新 的世界史 , 可是仍未获得 显著成绩 。 因为我们 的世界史体 系是 由西 方学者建 立 的 , 是根据欧洲经验得 出的 , 其 中有客 观 的一 面 , 也有欧洲 中心 论 的一 面 。 非西 方 国家和地 区 的史 学 , 是 学 习西 方史 学 后建立 的 , 缺乏从 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 的理论 。 现在的世界史只 是一 种准世界史 。 关键词 世界 史 欧洲 中心论 帝国 文 明 世界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 和其他 的 国别史 、 地 区史 、 断代史并立 , 成为有 自己 的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 应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 的 , 到现在也不能说 已经发展成熟 。 此前 , 特别是 世纪历史学发展成为科学 的历史学 以来 , 欧洲人也编写过许多 多卷本历史 , 有的直接就命名为世界史 , 但欧洲人 的世界是基督教世界 , 所 以仍然是欧洲史 , 只有在涉及和欧洲有关的问题时才述及世界上别 的地方 。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面对战后满 目疮 痰 , 欧洲人对 自己的成就感到幻灭 , 于是才有了汤 因 比的 《历史研究 》, 对世界上欧洲 以外的国 家 、 民族的历史给予关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 了前所未有 的大破坏 , 所以在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 , 计划写一部世界史 , 宣传人类 的和平与相互理解 。 主编托尔诺希望它 能成为教育人类和平相处的历史教科书 。 此书的主 旨是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文化和宗教 , 是纯 粹的和平史 , 没有爱国主义 、 没有政治 、 也不 冒犯任何人 每一种文化就像一条河流 , 有其源 头 , 有其或长或短的独立途径 , 最后汇成大河 , 但均不失其存在 即每一种文化均对世界文化 有贡献 。 大家都给予 , 大家都接受 , 任一文化都在历史上有 同等的地位 。 这一计划可称十分美 妙 , 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 主要原 因就是 占史坛统治地位的欧美史学家和第三世界的史学家 ①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剑桥三史 上古史 、 中古史 、 近代史 仍然是这种格局 , 可是不知为何我们翻译的 。 二 。 要译成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 翻译 , 自 年至今已 出版 册 。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观点差距太大 , 不能统一 。 ① 最后这部 书以 《人类史 文化和科学 的发展 为题 出版 , 共为 卷 从人类的起源一直写到 世纪 。 ② 因为主持此书写作者实际上仍然为欧美学者 , 所 以它并 不能如最初的设想那样成为世界和平的教科书 。 《人类史 》这部书偏重于描述人类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 不能说是一部世界史 , 但它的编写过 程却说明了写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十分 困难 。 随着二战以后第三世界 的崛起 , 亚 、 非 、 拉美 国家 的历史受到史学家广泛关注 , 出现了许 多带有世界性 的综合著作 , 其 中最有名的如布罗代尔的 经济史巨著 《 至 世纪的物质文明 、 经济和资本 主义 》, 虽然主要论述 的是西欧经济史 , 但 也把 中国 、 土耳其等作为经济世界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③ 艾森斯塔得的 《帝 国的政治体系 》, 更纵论历史上 各种官僚帝国 , 包括拜 占庭 、 波斯 、 中国 、 欧洲专制帝国等 。 ④ 与此同时 , 苏联 、 美国 , 还有 中 国的史学家都展开 了编写世界史 的努力 , 并且取得 了不少成果 , 世界史逐渐作为一个独立 的历 史学学科而得到史学界的关注 。 但它仍然缺少一个大家承认 的明确定义 。 对于苏联史学家来说 , 世界史就是世界各地按五种生产方式递进 的历史 。 另一些学者则强调世界历史是各地文化交流 的历史 。 而吴于魔则认为世界历史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 他倾向于主张 世纪海道大通才使世界 连成一片 , 才有 了世界史 。 ⑤ 有人认为世界史就是 “ 全世界的全部历史 ” , 这是一个没有 明确原 则的选择 。 ⑥ 这一简单的论述也许更适合大家的需要 。 在世界史还未发展成熟之际 , 又 出现 了全球史 的题 目 。 本来全球史就是世界史的另一种称 呼 , 如斯塔夫里阿诺斯 的 《全球通史 》, 也就是世界史 。 当然他 的写法和其他人 的有所不 同 。 年他在美 国西北大学提出全球史的教学计划 , 就在于破除单纯对地 区 、 国别史的研究 , 而 ④ 参看 , , 夕 , , , , 一 其中第 卷 一 主编哥特查尔克 芝加 哥 大学史学家 , 一 年写信给为 编写此书成立 的 “ 人类科学和文化史 国际委员会 ” 主席卡尼 罗 巴 西人 说想 要把此书称之为 “ 欧洲 的世纪 ” 时 , 卡尼罗 回答说 , 世界史上没有一个世纪可 以称为欧洲的世纪 , 世界史涉及 的每一个 区域 都是平等的 。 此书初稿写 出后讨论时意见分歧很大 , 有人认为它太欧洲 中心 了 ,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 份的历史不是历史 , 这时 的英 国如何能和 马 里 、 刚果一样 呢 。 有 的对 页 的正文送来 页 的意见 , 而苏联学者的意见稿更高达 磅重 。 后来哥特查尔克认识到他无法完成一部令大家都满意 、 谁也不 冒 犯的著作 , 甚至请辞 。 夕 入遭巨 、 , 一 , , 一 此书后 来还 出过一个修订版 , , 一 , 一 该书现在我只看到前 卷 , 每 卷标题是以时间 几世纪到几世纪 来表示的 , 参加写作的中国大陆学者有吴汝康 、 贾兰坡 、 张长寿 、 安志敏 、 周一 良 、 张广达 、 王思治等人 。 但该书从架构来看 , 依然是西方人的那种欧洲史 , 东亚 、 非 洲 、 拉美 , 不过稍加涉猎而 已 。 费尔南 · 布罗代尔 《 至 世纪的物质文明 、 经济和资本主 义 》第 一 卷 , 顾 良 、 施康强译 , 北 京 三联书店 , 一 年 。 艾森斯塔得 《帝国的政治体系 》, 阎步克译 , 贵阳 贵州人 民 出版社 , 年 。 类似的著作还 有伊曼纽尔 · 沃勒斯坦 《现代世界体系 》第 一 卷 , 庞卓恒等译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一 年 。 迈克尔 · 曼 《社会权力的来源 》第 卷 , 刘北成 等译 , 上海 上海人 民 出版社 , 年 · , 一 , 一 , , 佩里 · 安德森 《从古代 到封建主义的过渡 》, 郭方等译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 刘北成等译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年 。 戴维 · 兰德斯 《国富国穷 》, 门洪华等译 , 北京 新华 出版社 , 年 。 保罗 · 肯尼迪 《大 国的兴衰 》, 梁于华等译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年 。 等等 。 《昊于魔学术论著 自选集 》,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 , 二二 勺 勺 , , , , ⑤⑥ 困境与反思 “ 欧洲中心论 ” 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关注世界的 、 全球性 的问题 , 所 以才写成 《全球通史 》 。 不过 , 最近 的全球史 与以 前 的有所不 同 , 是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提出的 , 所 以它关注的是导致全球化 的那些 因素的发展过程 , 是要在 全球的水平上看过去 的问题 。 所 以它叙述 的应该是空 间发展 、 核威胁 、 环境 问题 、 跨 国公 司 、 全球消费以及政治全球化 、 文化全球化等等 。 ① 也有人认为 , 过去的世界史是西方启蒙思想 的产 物 , 其描述的范式即是发达的西方通过掌握 了技术和物质力量逐渐控制全世界 、 规定非西方的 发展进程 , 而非西方经过曲折 的进程 , 日益西方化 , 双方差距逐渐缩小 。 但是全球化发展 的结 果 , 却和这一进程颇为不同 。 如 工业发展的形式大有变化 , 一些第三世界 国家迅速实现工 业化 , 不发达地区出现工业飞地 , 而原来工业化地区也 出现 了被放弃 的落后地 区 , 超越 了所谓 的中心 、 外 围理论 工业化重新划分世界 , 引起 了新 的暴力 冲突 原来 的一些强有力 的帝 国主宰世界的情况已经过去 , 全世界 的金融 、 贸易 、 信息不绝流动 , 跨 国公司 、 网络等成为无 国界的运动方式 原来是欧美等强 国向第三世界殖 民 , 现在是第三世界各 国向欧美等富国 移民 出现了大众文化 , 各种文化形态都通过大众传媒如 电视 、 广播 、 电影等向世界各地传播 , 形成一种公众认同 可是也有宗教 、 种族等差异导致 的冲突和屠杀 过去的民族 国家作为 自主结构也遇到了挑战 , 许多间题越过 国家 、 政治机构寻求解决方法 , 家族 、 种族有时会取代 国家行动 。 ② 也就是说 , 原来是 以普世的欧美为指导的现代性 , 而现在是多元的现代性 , 所 以没 有了指导世界历史的编写原则 。 ③ 其 中马兹里士 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 等在推进全球史方 面做了不少工作 , 已经召开过 四次讨论全球史的 国际会议 。 他们倡导要写出不 同于世界史 的全 球史 , 因为过去的世界史没有全球 意识 , 仍然是西方 的历史观指导 , 没有第三世界 的历史 观 。 但是这种全球史还处在萌芽阶段 , 从对这几次讨论会所 出文集 的评论看 , 似乎全球史 的倡导者 仍然是欧洲中心论的思维 , 他们的世界史 中没有第三世界 的地位 , 第三世界的人 民只是殖 民主 义的牺牲者 、 抗议者 、 反抗者 , 没有写 出第三世界 的人 民对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发展 的贡献 。 所以他们被认为还没有做好编写全球史的准备 。 ④ 我认为 , 客观的世界史可 以说 自从有人类 以来就存在 。 有 了人类 , 也可 以说就有 了世界 , 也可以说就有了世界的历史 , 因为历史就是 由人类 的活动构成 的 , 有 了人类 , 也就有 了人类 的 活动 。 这种客观的世界历史 , 不管人类主观上是否认识到它 , 是否记 载下来 , 是否 编写下来 , 它都是存在的 。 如同亚欧大陆上 的人不知有 印第安人时 , 并非美洲印第安人不存在 。 根据这样 的认识 , 我想我们可以说世界史也就是全世界 的人类 的历史 , 是全世界 的各 民族 、 国家的 自古 及今的历史 。 但是编写出来 的世界史那就是另一个 问题 了 。 前 已 指 出 , 科学 的世界史只是近半 个世纪以来才出现的 。 要编写一部世界史 , 当然不是把每个 国家 、 每个 民族 的历史 , 都进行排 列 把每个历史事件 , 不分大小 , 都进行记 录 、 评述 。 而是要有所取舍 , 有所整合 , 需要解决 的是 你叙述的单位是什么 , 过去是 民族 、 国家 , 后来有文明 、 世界体系 、 世界 网络 , 还是 一种 “ 横向整合的宏观世界历史 ” 世界历史是怎么发展的 , 是否是 中心 、 ‘ 边缘式的 , 抑或 是其他的如地区之 间的先进 与后进 、 平衡与不平衡 的相互转化 这种发展 的动力是什么 ① , , , , , , 一 ② , , , , , , 一 ③ 二 ④ 有关书评 参看 , , , 一 , , 一 户。 了为 , , , 一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各国家 、 民族或文明等的共性与特性 , 这 同时也就说 明 , 编写世界史不可避免地要进行 比 较研究等 。 每一部世界史 , 实际上都要 回答这些问题 , 只是你 自觉或不 自觉的 回答而 已 。 所 以 每一部世界史 —科学的世界史 , 都有一个理论 、 都有一个体系 , 这是无法 回避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出现 的各种世界史 、 文 明史 许 多文 明史实际上 和世界史并没有 区 别 , 我以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体系 , 下面试图对之做一介绍 。 第一种世界史的体系是苏联编写的多卷本 《世界通史 》, 该书俄文版第一卷 出版于 年 , 原计划出 卷 , 从人类的起源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 后来增加为 卷 , 写到 年 。 ① 它按 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全世界的历史 包括各民族 、 国家 、 地 区 , 网罗相当详尽 做系统 阐述 , 把主要国家 、 民族都按照五种生产方式 , 即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和 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编制起来 , 是一种世界史 的格局 。 这一通史 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斗 争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 强调革命变革 、 农 民起义 、 奴隶起义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 , 对各个社会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现象都做 了分析 , 有 自己 的观点和方法 。 全书各章节都由研究有素的专 家写成 , 质量很高 。 当然 , 这种按照单线发展史观统一排 比全世界各 国历史 的方法现在看来有 不妥之处 。 从理论上说 , 五种生产方式是马克思 的 , 还是斯大林的 是否是一种普遍 的客观规 律 , 还是只是西欧的规律 , 或者在西欧也不是规律 , 正在那里争论不休 。 世纪 年代和 年代曾经发生过两次亚细亚生产方式 的大讨论 , 就是 围绕着欧洲 以外 的国家有没有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 , 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 还是别的什么生产方式而进行 的 。 ② 实际上 , 苏联 《世界通史 》 排列全世界历史的根据 , 仍然是西欧的模式 。 例如 , 由西多罗娃主编的该书第三卷序言 , 在谈 到封建社会的基本规律时 , 认为封建社会的形成 , 都以农村公社解体 、 自由农 民受奴役为特征 , 封建土地所有制都具有等级结构等 , ③ 这显然是从西欧出发的 , 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定合适 。 第五 、 六 、 七卷为近代部分 , 强调英国革命 、 法国革命 、 年革命 、 巴黎公社等的革命斗争 ,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大运动 资产 阶级革命运动 、 工人运动 、 殖 民地人 民反抗运动 。 对非欧 洲国家的历史本身则表述不够 。 而俄国的历史内容过长 , 对其作用也过分强调 。 第二种世界史体系应该是由麦克尼尔所写 的 《西方 的兴起 》为代表 , 他认为世界历史 的发 展主要归功于各文明 、 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 相互作用 , 而高技术 、 高文明地 区 向低技术地 区 的传播即为其主要表现 , 因此世界历史 的发展道路就是欧美文明的胜利进军 。 所 以他的这本书 以西方的兴起为标题 , 副标题是 “ 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 。 ④ 而书 中第三部分的题 目就是 “ 西方统 治的时代 年到现在 ” 这里的现在是 年 。 书中不少地方充满了对西方文明的颂扬 , 如说它吸收了古典 、 拜 占庭 、 伊斯兰文明 , 所 以较其他文明更有理性 , 世纪就发 明了机械和 钟 , 为其他文明所不及 尤其是群众参与政治和经济文化生活更为其他文明所不能及 。 这里的 贸易很早就是大众消费品 , 而不是东方那样 的奢侈 品 , 这里 的教士 、 贵族 、 市 民 、 甚 至农 民 , 苏联科学院编 《世界通史 》第 一 卷 , 北京 花联书店 , 一 年 。 参看郝镇华编 《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年 。 苏联科学院编 《世界通史 》第 卷 , 北京 三联书店 , 年 , 第 一 页 。 , 。 。 职人于 汉 夕 , , ①②③④ 困境与反思 “ 欧洲 中心论 ” 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很早就识字了 。 虽然有贵族寡头 , 但人 民很早就参与政治 , 如议会和三级会议等 。 ① 二战以后 , 虽然西方短暂统治世界之地位 已然消失 , 但 同时进行 的是全球各 民族之西方化 , 西方 的兴起正 方兴未艾 , 今天依旧没有达到它的顶点 。 ② 《西方的兴起 》出版 年后 , 在 年的一次讨论会后 , 麦克尼尔作了 自我评论 。 他认为 该书反映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帝 国情绪 , 是一种知识帝 国主义 的形式 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意 识到这一点 , 而 年代它的畅销也和社会上 的这种帝 国情绪有关 。 麦克尼尔还认为 , 他对世 界历史的分析太偏重于文 明的单位 , 而对各文 明交流形成 的世界体系 在公元前 。。一 年 之间和 年之后 关注不够 , 是该书体系上的一大缺点 。 他还认为 , 该书的 一 年这 一段时间内 , 没有把中国作为 中心来描述是不对 的 , 这时世界体系的中心转移到 中国 , 而 。 年以后西方的兴起 , 也是向中国学习的结果 。 ③ 第三种世界史的体系是 由中国学者提 出的 。 新 中国成立后 , 中国学者致力于编写一部新 的 世界史 , 主要是为了高等学校教学的需要 , 因此开展了多年 的世界史体系的讨论 。 特别是 世 纪 年代曾经有过编写一部多卷本世界史 的设想 , 所 以对世界史体系进行过一些讨论 。 ④ 中国 学者对世界历史体系的认识 , 突出的是对西方世界史所反映 的西欧 中心论 或欧洲 中心论 的 批评 , 几乎每一个学者都注意到这一 问题 。 ⑤ 另外 , 因为我们编写世界通史 主要参考苏联 的教 材 , 所以对苏联的世界史用五种生产方式强制割裂各 国的历史 、 造成世界史是 国别史 的机械堆 砌也不满意 。 年 , 吴于魔在 内蒙古大学 的演讲中 , 明确提 出要把世界史建立为一个历史学 的分支学科 。 他认为世界史所应该研究 的是世界历史 的纵 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 即世界各 民族 、 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经历 了 由低级到高级 的历程 , 这是纵 向发展 而在发展过程 中也相互作用 , 由相对孤立闭塞而走向紧密联 系 , 这是横 向发展 世界史就是要研究世界 由古及今经历 了怎样 的历史演变过程 , 怎样 由原始 、 闭塞 、 各个分散 的群体 的历史发展为彼此密切联 系的 、 形成全 局的世界历史 。 ⑥ 以后吴于魔还写了一系列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具体阐述他的这一观点 , 如 《世界历史上游牧 世界与农耕世界 》,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等 。 ⑦ 吴先生强调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对打破世 界史是 国别史的堆砌贡献巨大 , 但他也认为 “ 十五 、 十六世纪 以后 的四百年 中 , 由欧洲西北角 这一率先变化而引起的世界范围的经济 、 政治 、 文化 的矛盾和适应 , 新 旧擅递之 中的批判和吸 收 , 外来力量与固有力量之间的冲突和融汇 , 构成历史成为世界历史这一宏伟过程 的全景 。 ” ⑧ 在他所写的系列论文中 , 有一篇是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 同国家在新兴工业世界 冲击下 的 反应 》, 这都颇有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味道 。 吴先生还组织 国内的一些史学家 , 根据他所提 出的 论点 , 编写新的世界通史 。 年 , 由吴于魔 、 齐世荣主编的 卷本 《世界史 》出版 , 甚有新 , 。 。 。 已 。 乞 夕 夕 , , , 一 , 一 , , 乙 £ , , , , 一 , , 参看 《世界历史 》 年各期的有关文章 , 如郭圣铭 《建立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史体系 》, 《世界历史 》 年第 期 。 中国对西欧中心论的批评 , 早在老一辈学者 已 经开始 。 例如雷海宗 年评韦尔斯 的 《世界史纲 》, 即指出其并非世界史 , 实为西洋史 , 见 《伯伦史学集 》, 北京 中华书局 , 年 , 第 页 。 吴于魔 《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年第 期 。 有关论文参看 《吴于魔学术论著 自选集 》 。 《吴于魔学术论著 自选集 》, 第 页 。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意 。 但正如最近有人指出的那样 , 这部书的近代部分 , 与国内许多其他 的世界史一样 , 仍然带 有西欧中心论的倾向 。 他们把近代世界的历史 , 归结为 由西欧率先启动 , 独立推进 的现代化进 程 , 经济上建立了市场经济 、 资本主义体系 , 还创造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 、 价值观念等 , 而其他国家则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 并根据 自身的条件做出反应 。 ① 依然是冲击一反应模式 。 近年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 或者称发展 中国家 经济的发展 、 国际地位的提高 , 对这些 国 家 、 地区的历史重新研究 已经大力展开 , 因此 出现 了编写新 的非欧洲 中心论 的世界史 的动 向 , 我仍然把它分为三种略作介绍 。 第一种可 以 巴勒克拉夫 、 斯塔夫里阿诺斯 、 麦克尼尔等为代表 , 他们致力于编写一部能平 等地对待世界各民族 、 国家的世界史 。 巴勒克拉夫早在 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编写的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中 , 已经批评了各种欧洲中心论的世界史 包括苏联的世界通史 , ② 后来 他在主编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 图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图集4号隔油池图集04s519砖砌隔油池图集城市道路护坡图集02s515排水检查井 》时 , 力求避免欧洲 中心论 , 平等地看待世界各 民族 、 国家 的历史和它们在世界上发生的作用 。 这本地图集的文字说明可 以 当作一本简明世界史来读 , ③ 可 是它仍然被认为是没有摆脱欧洲中心论的束缚 。 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 《全球通史 》声称要站在月 球上看地球 , ⑤ 不过他过分强调西方文明的独特性 , 而这种独特性导致它改变了世界 。 ⑥ 麦克尼 尔从他写作 《西方的兴起 》以后 , 就逐渐致力于研究一种新 的世界史 的框架与体系 , 他从强调 各文明 、 文化之间的交流出发 , 认为这种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⑦ 所以研究了全世界各地区之 间疾病的传播 , 物种的交流 , 特别强调商业把全世界沟通起来并拉动各地 区发展 的作用 , 写 了 《瘟疫与人 口 》, 《竞逐富强 》等著作 。 ⑧ 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前 。一 年之间 , 在古代 以 中 东为核心 , 形成 了一个世界性 的体系 , 有一系列 的大帝 国 , 如埃及 、 赫梯 、 亚述 、 巴 比伦 、 波 斯等 , 而后来的印度 、 希腊 、 罗 马文明 , 也深受其影响 。 ⑨ 。一 年 , 则是 以 中国为 中心 形成新的世界性体系 。 他在 年出版的 《竞逐富强 》中 , 已经根据哈特维尔 、 伊惫可 、 斯波 义信等人对宋代的研究 , 把 。一 年 , 标题为 “ 中国称雄 的时代 ” , 认为 中国宋代 的商业 经济拉动了欧亚大陆东部以至整个欧亚大陆经济的发展 。 ⑩ 麦克尼尔能比较平等地看待各文明在 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并不断改进 自己的认识 。 他在 年为弗兰克的书所写的序言中 , 说 到 年来他的观点一直在变化 , 最初是把文明 、 后来是把世界体系作为分析世界历史 的框架 , 参看徐洛 《评近年来世界历史编撰中的 “ 欧洲中心 ” 倾向 》, 《世界历史 》 年第 期 。 巴勒克拉夫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 杨豫译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年 , 第 一 页 。 《世界史便览 》, 北京 三联书店 , 年 。 刘远图 《世界通史体系问题琐议 》, 《世界历史 》 年第 期 , 第 一 页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 上册 , 吴象婴等译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上册 , 第 页 。 , 它 吏吧 夕一 亡 , , , 勺 夕 , , , 参看郭方 《评麦克尼尔的 西方的兴起 》, 《史学理论研究 》 年第 期 。 , , , 麦尼尔 《竞逐 富强 》, 倪大听等译 , 上海 学林出版社 , 年 , 第 一 页 , 叩 一 , , , , 一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⑧⑨⑩ 困境与反思 “ 欧洲中心论 ” 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但他那时就提出人类 的交流是一种联系网 , ① 后来他和他的儿子共同写 了一本书 , 题名即为 《人 类之网 》, 虽然这是一本通俗读物 , 但也还有它 的特点 。 如书 中把 一 年 当作世界性网 络编织时期 , 而 一 年才是新网络收紧时期 还指 出在欧亚大陆贸易发展进程 中 , 直到 年 , 中国仍然是这一体系的中心 大部分 的香料都直接运到 中国 , 四分之三 的白银运到 中 国和印度 。 到了 世纪 , 大西洋经济才可 以与 以 中国为 中心 的西太平洋经济相匹敌 。 ② 强调文 化交流 、 跨文化互动在世界历史 中的作用 , 力求平等地对待世界上 的各个文明 , 这都是构建世 界史新体系的好想法 。 只是文化交流 、 跨文化互动并不能成为世界历史发展 的动力 , 世界历史 的发展还要到它的内部去找动力 。 所 以和麦克尼尔观点一致 的本特利也承认拿跨文化互动作为 历史分期的根据 , 没有顾及各社会 内部的发展 。 ③ 文化交流 、 文化互动 , 只能是世界史体系的一 个 内容 , 而够不成世界史本身 。 第二种编写新的世界史的努力可 以说是世界体系理论 。 世界体系这一理论本是沃勒斯坦提 出的 , 他称之为 “ 现代世界体系 ” , 并写有三卷本 的著作 , 其本意在于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 经济体系 , 指 出西欧资本主义从产生时起 , 就依靠对广大第三世界 的剥削 、 掠夺而发展 。 他 的 分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 也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发展来的 。 ④ 后来弗兰克 、 吉尔斯等人把世界 体系理论用来作为重构世界历史的模式 , 所以引发了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和讨论 。 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是从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 世纪 才开始有 的 , 所 以世界上 只有一个世界体系 , 他称之为现代世界体系 , 它只有 余年 。 可是弗兰克等认为沃勒斯坦所 描述的世界体系特征早 已存在 , 世界体 系 已有 年 的历史 。 这就牵涉到世界体 系的定义 问 题 ,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把世界分为核心 、 边缘和半边缘地 区 , 核心地 区通过经济手段和 超经济手段剥削边缘地区 ,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不断积累而发展的 。 但弗兰克认为资本积 累在世 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 所以他也就变更 了资本 主义 的概念 。 他认为 “ 资本 ” 并不 只是一种剥 削形式 , 而且还是商人资本 , ⑤ 所 以他不强调资本的原始积累 , 而强调的是资本积累 。 在和沃勒 斯坦的论战中 , 他认为沃 氏所说的现代世界体系的 项特征 , 在 年 以来一直存在 , ⑥ 这 项里面正好没有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这一资本 主义最主要 的特征 , 符合他所说要放弃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这样的提法 。 ⑦ 弗兰克的世界体系有 中心 、 边缘 、 外 围 一 中 一 三 个地区的划分 , 没有采用沃勒斯坦的中心 、 边缘 、 半边缘 一 的划分法和其分析 逻辑 。 他认为边缘 、 外 围都是受 中心统治阶级剥削的 , 只是外围还保有 自己政治上的独立 。 ⑧ 但 他的世界体系是用商品交流或者政治霸权联系起来 , 有时还会 出现超霸 , 所 以在古代包括 了欧 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 是世界性的 。 还有人认 为世界体系是一种社会之间的网络 , 其 中的 交往 包括贸易 、 战争 、 婚姻 、 信息交流等 对组成单位 的内部结构 的再生产有重要意义 , 同 ① 弗兰克等主编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② 乙 , 。 石 , £ ’、 夕。 艺 夕 , , , 一 ③ , 一 , 切 , , , ④ 该书介绍给国内已经很久 , 有不少评论 。 参看路爱国 《世界体系分析 建立史论一体的历史社会科学 的尝试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年第 期 。 ⑤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页 。 ⑥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一 页 。 ⑦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一 页 。 ⑧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页 。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时也大大影响这些结构的变化 , ① 所 以有许多世界体系 。 小到氏族组织 、 村落 , 大到整个世界 。 这样的定义使得世界体系十分混乱 , 也失去 了用来组织世界史的意义 。 沃勒斯坦提出中心 、 边缘 , 是为 了说 明资本 的积累 , 因为资本要靠不断的积累以不断地扩 大再生产 。 弗兰克也提出中心 、 边缘 , 提 出古代的积 累 。 古代的积累 , 如果说是赋税剥 削 、 贡 赋剥削 , 当然是存在的 。 通过长途贸易来赢利 , 也是存在的 。 但是古代的统治阶级取利的 目的 , 主要是为了消费 , 而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 。 弗兰克强 调古代的投资 , 他说投资是为 了基础设施 建设和技术革新 , ② 这也是存在的 , 不过在当时的经济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值得怀疑 。 阿明就认为 古代时期是政治 、 文化交流为主 , 而现代才以经济扩张为主 。 ③ 曾经详细研究 了 一 世纪世 界体系的阿布一卢格霍德 , 也为这一时期没有可靠 的经济统计数字而苦恼 , 虽然她认为这一世 界体系是存在的 。 ④ 主张存在世界体系的学者主要是从批评欧洲 中心论 出发 的 , 他们并不一定要 以这一模式作 为编写世界历史的指导 。 ⑤ 只有弗兰克似乎在意以世界体系论来编写世界史 , 他说要 以人类 中心 论替代欧洲中心论 , 说任何一部世界史均应着力探究并证实世界体系统一体及其各组成部分过 去与现在之间发展的连续性 。 ⑥ 但我认为 , 即使这一体系能够证明 自古就有 , 也只是对世界史 的 一种补充 , 并不足以成为世界史本身 。 世界历史研究 的单位 , 仍然应该是 民族 、 国家 、 文明等 , 因为无论经济 、 政治等 , 都首先并且主要是在 民族 、 国家的范围中进行 的 。 离开 了民族 、 国家 , 主要从中心 、 边缘的相互关系来建构世界史 , 正如前面从文化交流来重构世界史一样 , 不可能 反映世界历史的真实面貌 。 还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著作 , 探索广大亚 、 非 、 拉地 区 和 国家 的历史在世界史 中的地位 , 或者是力求用非欧洲 中心论的观点叙述这些地区和 国家的历史 。 如斯塔夫里亚诺斯的 《全球分 裂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书 , ⑦ 该书前半部分讲由于西欧的侵略 、 扩张 、 殖民活动使第三世 界逐渐成为落后的区域 , 处 于欠 发达状 态 。 他指 出英 国人 对 印度 经济 , 并 不是 “ 创造性 的破 坏 ” , 而是保存 了经过挑选的有利于帝国主义利益的制度 , ⑧ 这就如最近厉 以 宁所指 出的 , 马克 思说过的所谓英 国在印度的双重使命 , 即破坏 的使命和建设 的使命 , 从破坏 的使命来看 , 至少 到 年印度独立时还远未完成 , 乡村封建势力依然根深蒂固 而建设 的使命 , 实际上是不存 在的 , 只不过是 “ 建设英国殖民地的使命 ” , 而不是 “ 在印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使命 ” 。 ⑨ 这部 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叙述了第三世界国家反抗殖 民主义统治 、 争取独立 的斗争 , 偏重 于政治史 的 论述 。 阿明写有 《欧洲中心论 》一书 , ⑩ 纵论非欧洲中心论的世界史体系 , 他认为前资本主义时 ① , 。 ‘ ” 〕 己一 夕 , , , , ②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一 页 。 ③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页 。 ④ 一 月李卢〕 夕 夕 一 , , , ⑤ , , ⑥ 弗兰克等 《世界体系 年还是 年 》, 第 页 。 ⑦ 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分裂 第三世界 的历史进程 》, 迟越 、 王 红生等译 ,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 年 。 ⑧ 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分裂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 第 页 。 ⑨ 厉 以宁 《资本主义的起源 —比较经济史研究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年 , 第 一 页 。 ⑩ , , , · 困境与反思 “ 欧洲中心论 ” 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代的主要特征是政治 、 文化 的 , 可 以称为贡纳制 , 资本主义时代才是经济为主 。 古代存在多种 文化 , 他还引用伯尔纳的说法 , 主张希腊文化 的源头是埃及 , 而两河流域 、 印度等的文化也对 希腊多有影响 。 亚历 山大帝国把这些 文化统合为一 。 到 中世纪 , 起先是文 明的东方 拜 占庭 和半野蛮的西方 , 然后是北方 的基督教和南方 的伊斯兰文化 包括阿拉伯 、 波斯 、 土耳其 的 兴起 。 资本主义扩张创造 了双重两极化 , 一是全世界的分配不公 , 另一是边 缘社会 内部也分配 不公 。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积累规律 。 ① 伍尔福写有 《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民 》一书 , 也是批 评欧洲 中心的历史对少数落后 民族历史的忽视和歪 曲 。 ② 滨下武志著有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 一书 , 他认为要把亚洲历史作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看待 , 这个整体就是历史上存在 的以 中国为 中 心的朝贡贸易关系 , 由此形成了亚洲经济圈 。 以 中国的茶 、 生丝 、 土布 , 日本 的贵金属 、 海产 品 , 泰国的米 , 印度的棉花和菲律宾 的砂糖等货物构成 了多边 贸易 网络 , 西欧加人亚洲贸易网 络 , 输 出中 国的茶叶和输入 白银 。 ③ 因此西方的到来并非只是西方冲击 , 而是西方也要适应亚洲 的贸易体系 , 也存在着亚洲对西方的冲击 。 只是他 的这本书主要讨论 世纪后期的历史 , 而对 、 世纪亚洲经济圈着墨不多 。 乔杜里研究 了近代 以前印度洋 的经济 , 他把欧洲人到来之前 的亚洲划分为四个地区 , 印度 、 中国 、 阿拉伯 、 东南亚 , 他强调亚洲 的历史和欧洲 的不 同 , 即 吃粮食的人的文明和吃 肉的人 的文 明是不 同的 , 所 以 印度洋 的历史也不能用古典 、 封建 主义 、 资本主义这种西欧的分期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④ 但这一地区从 世纪 以来就有贸易商路连接 , 形成了奢侈品和 日用品的贸易网络 , 并且围绕着丝绸 、 铁 、 瓷器等的贸易形成 了为远距离市场生产的工业格局 ,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之久 。 麦克弗尔森更指 出 , 直到 世纪之前 , 印度洋上的贸易还是 由 阿拉伯商人 、 印度商人构成 的本土 网络组成 。 葡萄牙人 以及后来 的法 国人 、 英 国人等 , 都是依 靠和原来的商人合作 , 才能进行商业活动 。 这种情况甚至持续到 、 世纪 。 ⑤ 还有就是最近 王 国斌 、 彭慕兰等的著作关于对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重新认识 的大讨论 , 彭慕兰等提 出的问题 , 是直到 世纪以前 , 中国不 比欧洲落后 。 他 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立论 的 , 也许他 的意见有缺陷 , 但他提出的问题应该说对于编写新的世界史是很有助益的 。 四 通过上面的介绍 , 看来编写一本新 的世界史的主要 问题之一是如何克服欧洲 中心论的问题 。 什么是世界史 中的欧洲 中心论 , 也有许多不 同的分析 。 大部分人谈到欧洲 中心论 或称西欧 中 心论 即世界史是以欧洲为 中心论述 的 , 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其他 国家 、 地 区 的地位 。 其他 的还 有如昊于虞先生认为欧洲 中心论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 以欧洲历史 的分期 为世界历史 的分期 , 二 是宣扬近代史的内容是欧美文明的发展以及这个文 明向世界的普及 。 ⑥ 郭圣铭先生认为西欧中心 , , , 切 夕 , , 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 乞 代 。 。 £ 。 , , , , , 一 少 , , 《吴于虞学术论著 自选集 》, 第 页 。 ①②③④ ⑤⑥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说的实质就是殖民主义 。 ① 吴承明先生主张要区分开世界史上的经济 中心和历史中心 , 经济 中心 是有的 , 但历史 中心那就是不正确的了 。 ② 所以如何认识欧洲 中心论 , 还需要讨论一下 。 我认为 , 世界历史上有诸多的国家 、 民族 、 文明 , 在发展 的长河 中 , 有时某个 国家或某几 个 国家走在前面 , 有时另外的国家 、 民族走在前面 , 而走在前面的一定也会是一个 中心 , 对周 边地区产生影响 , 传播 自己 的先进 的东西 。 这是客观事实 。 工业革命 以来 , 西欧的历史发展 , 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 对世界其他地 区产生重大影 响 , 这也是客观事实 , 反 映这种情况的世界史 并不是欧洲中心论 。 欧洲 中心论是一种认识世界历史的理论 , 也是一种认识世界历史 的方法论 。 它产生于历史学科学化之初 , 经历 了曲折 的道路 , 形成为一种体系 。 这也就是我们编写世界史 时所使用的体系 。 我们现在编写世界历史 , 大体上使用 的是进化论 的线性发展模式 , 即相信历 史是进步的 , 人类是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的 , 而这一模式是欧洲人发现的 。 经济上我们使用 的还 是古典经济学及由之派生 的理论 , 商品货币关系 、 市场经济 、 资本主义等 , 政治上则是启蒙运 动建立的对民主 、 自由的追求 。 这些都是西欧的产物 。 我们历史科学使用 的概念 、 范畴 、 模式 、 理论 、 规律 , 都可以说是出 自西欧的 , 是 当时西欧人主要根据西欧的历史经验得出的 , 是西欧 的规律 。 而对于非欧洲人 , 西欧人起初并没有多少认识 , 所 以认为这些人是没有历史 的 , 是停 滞不动的 , 其命运只能受制于西方人 。 黑格尔就是这样 的观点 。 到了 世纪初 , 第一次世界大 战使欧洲满 目疮痰 ,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承认非西方世界也是有历史的 , 有 自己 的发展道路 , 发 展的单线说逐渐被多线说取代 。 但是 , 许多西方学者仍然认为 , 虽然非欧洲 国家有 自己 的历史 , 有 自己的发展道路 , 可它们就是发展不到资本主义 , 自己实现不了现代化 。 ③ 所 以 , 欧洲 中心论 是西方人看世界的结果 , 而它的许多内容完全混合在他们所建立 的世界历史发展 的规律性认识 中 , 必须把它从这些规律性认识 中揭示 出来 , 才能认识到什么是欧洲 中心论 , 才能在编写世界 历史 中加以避免 。 下面 , 我就试图说一下欧洲 中心论在世界史中的一些具体表现 。 环境一生态方面的 。 虽然像孟德斯鸿那样明 目张胆 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历史学界 已经基本没有人敢于主张 , 但 类似的见解在欧亚洲的对 比上却所在多有 , 这方 面 近来起示 范作用 的是琼斯 的 《欧洲 的奇迹 》 一书 , 而兰德斯的 《国富国穷 》则可说是变本加厉 。 他直接说热带的 国家劳动生产率下降 , 还 流行奴隶制 、 疾病盛行 , 所 以多是穷国 , 而温带国家多是富国 , 欧洲又是温带条件最好 的地区 , 所以当然一直是富裕的 。 ④ 正如布劳特所指 出 , 欧洲 中心论者在环境 问题上 , 使用 的是两种理 论 , 一种是说热带不如温带 , 用这种理论来低毁非洲 另一种是说干旱地带使发展停滞 , 因为 干旱要利用灌溉系统 , 而灌溉就是使发展缓慢 的原 因 , 这一理论 主要用来低毁亚洲 国家 这就 是我们熟悉的魏特夫的水利社会说 。 ⑤ 郭圣铭 《建立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史体系 》, 《世界历史 》 年第 期 , 第 页 布劳特也是 同样认 识 , 所 以他的书题 目即是 《世界史的殖 民主义模式 》, 后 面还要涉及此书内容 。 吴承明 《西方史学界关于 比较研究 的新思维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年第 期 , 第 一 页 。 琼斯的 《欧洲的奇迹 》 矛 , 户 。 , 、 , 户 , , 可说代表 了这种看法 , 对琼斯的 《欧洲 的奇 迹 》进行讨论而形成的一本论文集 , 在许多方面仍然反映了这些观点 , 参看 , , , 。 书中的作者如曼强调西欧的先进性 , 霍尔则认为中国国 家权力太大 , 印度 、 阿拉伯国家权力又太弱 , 只有西欧的权力组织才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等 。 兰德斯 《国富国穷 》, 第 、 、 页 。 , ’ , , , ①②③ ④⑤ 困境与反思 “ 欧洲中心论 ” 的破除与世界史 的创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欧洲 中心论者在对 比 中所使用 的方法 。 琼斯在他 的书 中 , 对 比了欧洲和 非欧洲地区的四种天灾人祸 , 即 地理的如地震 、 火 山等 气候 的如洪涝灾害等 生物的如人畜疾病等 社会 的如战争等 。 比较 的 目的在于说明这些天灾人祸都是非欧洲 的 比欧洲的为害大 , 所 以使非欧洲积累不出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来 。 ① 历史上的天灾人祸确实是不可 避免的 , 有些客观条件造成某地就是 比其他地方严重 , 如游牧 民族人侵对亚洲 的破坏就要 比对 欧洲大得多 , 又如地震在 中国 , 一方面是 因为 中国许多地方处于地震带上 , 另一方面 中国的地 震记录保存 比较完整 , 所以看起来损失 当然 比欧洲要多 。 但是水旱洪涝之灾何处为大 , 就很难 说 。 琼斯认为历史上印度和 中国的饥荒都 比欧洲 的要多 , 如说中国公元前 年到 年共有 饥荒 个 , 每年差不多都有饥荒 。 ② 地方大了当然会这样 , 丰收之年局部地区仍然可能干旱 。 但是博学的布罗代尔 曾经指 出 , 欧洲 一 世 纪 的灾 荒 也是 十分可怕 的 。 小 小 的佛 罗伦 萨 一 年有 个荒年 , 丰收年只有 个 , 这大概 比中国还要厉害吧 。 ③ 据说 中国 流行 的历史 比较老拿 中国当例子 在历史上疾病也特别多 , 像血 吸虫病 、 鼠疫等 , 其原 因就是南方 气候炎热 , 容易滋生病菌 。 这时中国 还有印度 就被 当作是热带 国家 , 它的寒冷 的北方和属 于温带的中部就都不计 了 , 而且疾病流行 的材料 , 大都是 世纪西方 的医疗卫生条件 大大改 善 , 中国的条件却没有改善时的材料 例如使用韩素音在小说 中的描写 。 ④ 还有奇怪 的是似乎 传染病都是来 自亚洲或者非洲 , 然后传播 到欧洲 。 鼠疫来 自蒙古 , 梅毒来 自美洲 , 天花来 自印 度 , ⑤ 在古代记载不明确的情况下 , 做这样的结论 , 我想只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猜想而已 。 克罗斯 比指出 , 流行病的交流并不平等 , 殖 民主义者带来 的天花等疾病使得美洲印第安人和澳洲土著 人几尽灭绝 , 而美洲的梅毒并没有使欧洲人遭遇太大的祸害 。 ⑥ 战争的比较更为不客观 , 琼斯引 用了铁木尔以人头垒成金字塔来说明亚洲 战争之残酷 , 可是人人都知道法 国的圣 巴托罗缪之夜 的大屠杀之暴烈残酷 , 琼斯却并不提及 。 还说清朝人关之战中国损失 万人 , 而德国 年战 争只损失 万人 。 ⑦ 这种对 比没有两国的人 口基数 , 不能表示有多少百分比的人 口损失 , 所 以 并不准确 。 环境问题中还有一项是农业生产差别导致饮食结构不 同 , 这也成为欧洲与非欧洲发展上 的 一大问题 。 欧洲古代一般被认为实行 的是粗耕农业 , 耕作粗放 , 土地不能连续耕作 , 实行休耕 制 , 畜牧与种植结合 , 种植粮食多为大小麦 , 同时放牧牛羊 ,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人 的劳动力 较少 , 单位面积产量也低 。 中国 、 印度被认 为是精耕农业 , 耕作细致 , 较早放弃休耕 , 土地可 以连续种植 , 作物品种多为稻米 , 畜牧也与种植业分离 。 这样 的概括并不准确 , 因为双方地 区 都辽阔 , 农业习惯千差万别而且历史上 的发展也会产生许多不 同 。 如 中国的精耕细作就有一个 长期发展过程 , 原来也是粗耕 , 畜牧业也很兴盛 。 ⑧ 精耕与粗耕农业 的不同在中国学界曾经有过 , , , , , , 布罗代尔 《 至 世纪的物质文明 、 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 卷 , 第 页 。 · · , , 一 兰德斯 国富国穷 》, 第 一 页 。 卡特赖特等 《疾病改变历史 》,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年 。 克罗斯比 《生 态扩 张 主义 欧 洲 一 的生态扩 张 》, 许学征 等译 , 沈 阳 辽 宁教育 出版社 , 年 , 第 页 。 此书的原题名为 “ 生态帝国主义 ” 。 , , 杨际可 《秦汉农业 精耕细作抑或粗放耕作 》, 《历史研究 》 年第 期 王利华 《中古时期北方 畜牧业的变动 》, 《历史研究 》 年第 期 。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热烈的讨论 , 有人认为单纯种植粮食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落后的根源 。 ① 由此也产生欧洲人和印 度 、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 同的问题 。 欧洲人多吃 肉 , 印度 、 中国人多吃粮食 , 尤其说 中国人主 要吃稻米 。 这确实是一种不同的习惯 , 各种文 明当然有 自己 的特点 。 不过 由此推断 出的是吃 肉 的欧洲人更健康 , 更强壮 , 他们拥有更多的畜力作为动力等等 , 却不一定合乎事实 。 ② 要知道 , 生产肉类 比生产粮食需要多得多的土地 , 所 以在生产力低下 、 人 口 增多时人们往往是 以吃粮食 为主 。 而且穷人和富人的饮食也不相 同 , 古代的穷人一般说来是吃不起 肉的 。 所 以 即使是欧洲 人 , 在中古时代穷人吃肉也不多 。 布罗代尔说中古时的欧洲家家户户的案子上堆满了肉 , ③ 可是 奇波拉主编的经济史却估计当时欧洲穷人每周只有半磅 肉吃 。 ④ 布罗代尔指出 , 由于人 口 增加 , 从 年起欧洲的饮食中粮食的比例越来越大 , 世纪初 , 法国的穷人一周只吃一次 肉 。 这种 情况直到 世纪农业革命后才发生变化 。 ⑤ 至于吃什么更健康 、 卫生 , 那也是随着人类医药知 识的进步而不同 , 世纪初当然都以为吃 肉多了有益健康 , 现在大概都认为 中国人 的饮食结构 是更健康 、 更合理的了 。 家庭一人 口方面的 。 亚洲 , 特别是中国 , 早就背上人 口众多的名声 , 而且是无法负担 的人 口 重担 , 由此产生 了 不少错觉 。 年 , 哈伊纳尔提出欧洲家庭的 , 特别是西北欧的模式 , 说那是一种晚婚 、 低生 育率的模式 , 这样有利于节制人 口 。 这一看法被欧洲 中心论者大肆宣扬 , 在没有详细研究 的情 况下 , 就把它作为欧洲独特的现象 , 而且和非欧洲的模式相对立 。 如琼斯把这种模式归之 于 日 耳曼人时代 , ⑥ 而曼更说这是欧洲人使用铁器时的产物 。 ⑦ 其实欧洲 的家庭模式也是 十分复杂 的 , 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 而非欧洲 国家的家庭模式也各个不 同 。 年 比尔基埃 等主编 的 《家庭史 》, 已经指出中国古代的家庭是一种小家庭 —核心家庭 这是有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计数字为根据的 , 而欧洲中古时也有核心家庭 , 也有扩大的大家庭 。 ⑧ 可是许多欧洲 中心论者却 依然对立欧洲和非欧洲的家庭模式 , 以之作为 中国 、 印度人 口众多的一种 由来 , 证 明马尔萨斯 主义的正确 。 西方的人 口 学说以马尔萨斯 的最为有名 , 而马尔萨斯就是把 中国和英 国对立起来 , 说 明像 英 国这样的欧洲国家对人 口 实行的是预防性抑制 , 会理智地通过控制婚姻等手段限制人 口 增长 而中国实行的是现实性抑制 , 人 口 一直无 节制地增长 , 最后 引起饥荒 、 疾病 、 战争等使人 口
本文档为【困境与反思_欧洲中心论_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420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25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