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惊人艺从苦中来_京剧表演见闻录_三_潘侠风

惊人艺从苦中来_京剧表演见闻录_三_潘侠风

举报
开通vip

惊人艺从苦中来_京剧表演见闻录_三_潘侠风 苦中来惊 人 艺 溉 /潘侠风 一才、‘日日J全一心夕了、!书才J卫”L产、、去‘一/一l\r卜八二一洲飞勺刁L!\户fLI-, Ž一、尹/二一、 余叔岩学谭派备尝艰苦 余叔岩出身梨园世家 , 祖籍湖北罗 田县 , 1 8 9 0 年 (光绪十六年 )生于北京城 , 是 “京戏三鼎甲”之一 余三胜之孙 , 名旦余紫云之子 。 余叔岩自幼在家学戏 , 请姚增禄开蒙 , 先学的是 武生戏 , 以《探庄 》、《娱蛤岭》打基础 。他天赋好 ,接受 能力强 , 姚先生非常钟爱 。 n 岁又向吴联奎学老生 戏 , 经...

惊人艺从苦中来_京剧表演见闻录_三_潘侠风
苦中来惊 人 艺 溉 /潘侠风 一才、‘日日J全一心夕了、!书才J卫”L产、、去‘一/一l\r卜八二一洲飞勺刁L!\户fLI-, Ž一、尹/二一、 余叔岩学谭派备尝艰苦 余叔岩出身梨园世家 , 祖籍湖北罗 田县 , 1 8 9 0 年 (光绪十六年 )生于北京城 , 是 “京戏三鼎甲”之一 余三胜之孙 , 名旦余紫云之子 。 余叔岩自幼在家学戏 , 请姚增禄开蒙 , 先学的是 武生戏 , 以《探庄 》、《娱蛤岭》打基础 。他天赋好 ,接受 能力强 , 姚先生非常钟爱 。 n 岁又向吴联奎学老生 戏 , 经常串演 “娃娃生 ”一类的角色 。谭鑫培和余紫云 合演《三娘教子》, 余叔岩扮演薛倚哥 。 16 岁时即以 “小小余三胜”的艺名在天津演唱 , 很受观众的欢迎 。 在津搭班时期 , 拜薛凤池为师 , 学了《落马湖》、《连环 套》、 《剑峰山 》等黄派 (黄月山)武生戏 。后来 , 因为疲 劳过度而咯血 , 不得不中止舞台生活 。 余叔岩辍演回京后 , 曾转业到政界工作 。他为了 不荒废 自己的京剧专业 , 不论严寒酷暑 , 每天黎明一 定要喊嗓子 , 风雨不停 , 坚持锻炼 , 他从来没有停止 过对京剧艺术的深造和提高 。为此 , 他还参加了名票 友樊棣生主办的阳春友会票房 ,通过彩串 、票演 , 借 以实践 。 因玩儿票有机会接近红豆馆主 、 陈彦衡等 人 , 对他研习谭派的唱腔 、音韵和戏曲文学很有帮 助 。同时 , 他更刻苦地练习唱 、念的基本功 , 以提高 自 己的艺术造诣和文学修养 。 余叔岩嗓音好转后 , 经其岳父陈德霖的介绍 , 拜 当时有名的 “老生大王 ”谭鑫培为师 , 希望得到谭的 培养 ,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能够比较快地提高 。可是他 没有料到 , 学谭并非一帆风顺 , 而是艰苦备尝 。 “谭大王 ”在京剧界虽有很高威望 , 但是受封建 社会思想的影响 , 艺不轻传 。 以后余叔岩只跟师傅学 了开场帽儿戏《太平桥》和《失空斩》里的学王平 。通 过学习这两出戏 , 他感到学谭真不易呀 !只好另想办 法 。他一方面勤于观摩谭的演出 ; 一方面向给谭配戏 的著名演员钱金福 、王长林等人请教 , 力求掌握谭派 艺术的精华 。经过几年的学 、看 、钻 、练 , 表演水平有 了很大的提高 。 1 9 1 7 年 , 余叔岩的嗓音完全恢复 , 重新登上京剧 舞台 , 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获得广大群众的赞许 。 19 王8 年 ,余叔岩向友人表示 , 愿意给梅兰芳挎刀 限p做配角的意思 ) ,借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梅兰 芳慨然应允 , 10 月 , 梅 、余正式合作 , 在当时的东安市 场吉祥茶园 (即吉样戏院) 演出了生 、旦“对儿戏 ” 。 梅 、余合作演出之后 , 轰动北京城 。从此 , 余叔岩 即南来北往 ,誉满全国 。 纵横 z o N G H E N G . 5 8 . 没有神 , 心里没有人 。 ”孟小冬听完 , 更加茫然了 。 余 接着说 : “演戏要研究戏情戏理 , 薛平贵离家 18 载 , 好不容易回到了投军前的寒窑所在地—武家坡 ,眼里要表现出恨不能立刻见到王宝#ll 。演员表演 , 只 有心中有人 , 眼里才能有神 。所以我时常讲 , 在表演 上要想有人 、有戏 , 就得心中有人 , 就是这个道理 。 ” 余叔岩刚刚进入中年 , 即因病魔缠身 , 不得不结 束了舞台生活 。尽管如此 , 他对京剧艺术的钻研 , 并 没有中断 , 直到 1 9 4 3 年病故 。 侯喜瑞宁可筋长一寸 不许肉厚一分 京剧泰斗谭鑫培便装照 1 9 1 7 年谭鑫培去世之后 , 余叔岩是杰出的谭派 继承人 。他学谭不死学 , 在谭派表 i彭艺术的基础上 , 有发挥 、有创造 。唱 、念 、做 、打各方面学的都是谭派 , 但他把学到的演技 , 根据本身的条件 , “化 ”了以后 , 再拿到舞台上表演 ,做到了似“谭”不是 “谭 ” , 被当时 的广大观众誉为“新谭派” 。 他在唱上造诣很深 , 嗓音色美而甜 , 腔韵味醇而 厚 , 柔中有刚 , 直中有曲 , 圆润而不油滑 。他那富于变 化的旋律和音韵 , 能够恰当地表现出各种人物不同 的思想感情 。念白咬字准确 , 干净而松弛 。做功细腻 、 讲究 , 身段 、步法运用自如 。演靠把老生戏的起打 , 一 招一式 , 准而稳 , 脆而紧 , 脚底下干净利落 , 称得起四 功俱佳 , 各有特色 。 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 , 余叔岩对 自己的表演不 断加工 , 不断改革 ,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 从 “新谭派”进一步创出了一个新的流派—余派 。余叔岩在表演上 . 有独到的见解 。有一次 , 他和 坤伶老生孟小冬一起研究《武家坡 》中薛平贵的出 场 。余叫孟先表演一番 , 孟认真地走了一遍 , 问余怎 么样 ?余摇着头 , 表示不对 。孟小冬一遍又一遍地走 了 3 次 , 余叔岩都不满意 。孟看着手里拿的马鞭 , 观 察一下出场亮相的部位 , 甚至于每个细小的动作 , 心 想 : “没错儿呀” , 一时感到不知所措 。余叔岩笑着对 孟小冬说 : “你的身段 、部位都没错儿 , 错就错在眼睛 侯喜瑞 , 回族人 , 1 89 1 年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县 , 后迁居北京 . 他幼年丧母 , 家境清贫 。 9 岁时 , 经人介 绍入喜连成科班学艺 , 与雷喜福(老生 ) 、 王喜秀 (老 生 , 艺名“金丝红 ” ) 、康喜寿 (武生 ) , 陆喜才 (武丑 ) 、 陈喜兴 (老生 )等同是该科班第一科的学生 。 最初 , 侯喜瑞向勾顺亮学 “梆子老生 ” , 曾演过 《杀庙》、《三疑记》等 , 后 又从萧长华学小花脸 , 唱过 《打皂王 》、《打砂锅》, 最后才跟韩乐卿学架子花和武 花脸 ;工架 、身段受过 罗春友的指点 。 他第一出花脸 戏演的是《神州擂》中的李逢 。 侯喜瑞年轻的时候 , 就能深刻地领会“台上一分 钟 , 台下几年功”这个戏曲口诀的意义 。很早 , 他就立 下了 “宁可筋长一寸 , 不许肉厚一分 ”的誓言 , 每天勤 学苦练 。 出科后 , 更加刻苦用功 , 不论风天 、雨 日 , 天 不亮就跑到北京天坛偏僻荒凉 、 人烟稀少的南墙根 去练功—喊嗓子 、念话白 、拉山膀 、耗大顶 、 打拳 、舞剑 。赶上雨后地滑或是雪后结冰的日子 , 他反而加 上一课—拧旋子 、翻跟斗 。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练 , 锲而不舍 10 余年 , 练出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 侯喜瑞坐科的时候 , 原有一副好嗓子 , 后因劳累 过度 , 嗓音失润 , 唱起来不那么宏亮了 。 他嗓音虽然 较差 , 但嘴里有劲 , 沙音 、炸音 、齿音 、胳音都不错 , 于 是他根据 自身的条件 , 另辟蹊径 , 创造出 苍劲挺拔 、 沙棱有味的唱和 念 : 嗓儿沙而不哑 、宽而不浊 ; 唱腔 质朴简练 , 感情真挚 , 每个字的字首 、字腹 、字尾都要 唱足 ,做到字字真切 , 清晰入耳 ;念白 , 咬字准 , 收韵 足 , 口 劲大 , 不飘浮 , 铿锵有力 , 节奏分明 。不论扮演 主要角色 , 还是演配角 , 都能突出人物的个性 , 做到 形象生动 , 演得恰到好处 。 侯喜瑞出科搭班演戏的时候 , 著名花脸黄三(原 纵横 z o N G H E N G . 5 9 . 梧雄壮 。按这个条件要求 , 侯喜瑞显然不够标准 。 可 是他善于扬长避短 , 凭着他那为艺术而攻坚的精神 , 能够变不利为有利 。 过去花脸演员撕翼 , 讲究撕鬓不过乳 。侯喜瑞个 儿矮 , 要按老规矩表演 , 肯定是小气 、不像样儿 。他演 《盗御马 》的窦尔墩 , 出场亮相后 , 撕霖、将耳毛子是 昂首 、挺胸 、膀臂高抬 , 动作幅度加大 , 气宇轩昂 , 让 台下观众看不出矮来 。 杨小楼身高一米八 , 侯喜瑞不过一米六左右 , 他 俩演《连环套 》“拜山 ”一场时 , 窦尔墩要和黄天霸站 在一起 , 有一场针锋相对的念白 。杨 、侯二人一高一 矮 , 并肩站立 , 身量悬殊 , 从形象上侯喜瑞就输着一 筹 。可是他擅于缩腹 、长腰 、 “站紧丁” 。这样一立腰 , 使他的体型增高增大 , 四肢舒展 , 动作幅度大 , 弥补 了瘦小的不足 。另外 , 在站的角度上也有高明办法 , 他和杨小楼错着站 , 杨在前 , 侯稍后退 , 这样一来 , 在 观众的视觉上就不显矮了 。 侯喜瑞演《战宛城 》, 曹操 “马踏青苗 ”一场 , 趟马 的表演非常精彩 。虽然戴相纱 , 挂黑满 , 内衬褶子 , 外 罩蟒 , 腰围玉带 , 足穿厚底儿靴 , 左手抡着令旗 、宝 剑 , 右手拿着马鞭 , 扮相这样复杂 , 可是他能利用这 些零碎儿成为出戏的东西 。侯喜瑞这场戏首先要做 出曹操怕战马踏坏青苗 , 骑着马小心翼翼地走 , 用厚 底儿靴的靴尖儿踢着蟒的下摆 , 而能做到 只见蟒动 , 看不见靴子 。脚底下干净利落 。用他 自己的话来说 , “表演要先打雷 , 后打闪 , 不能叫肉埋在饭里头 ” 。在 表演马惊之前 , 先来个铺垫动作 , 右手一甩马鞭 , 随 着右脚来一个垫步儿 , 让观众看着这 匹马有点儿发 毛的意思 , 跟着就是趟马的表演 :左右甩马鞭 , 右手 绕马鞭勒马 , 动作虽大而能使两层水袖不散 、黑满不 乱 。抡着马鞭走蹬步 , 身段好看 , 既美又帅 。 侯喜瑞演《长坂坡 》, 曹操在山头观战 , 无声的动 作 , 能博得观众的满堂彩 。 当赵云力战曹八员将之 后 , 耍完下场走进后台 。这时曹操的面部表情起了变 化 , 虽然他脸上勾着水白粉 , 可是从他眼神里和肌肉 上能让观众看出曹操对赵云的惊讶和 叹服 。他这个 无声的表演 , 每一次都能使观众的情绪不断 , 把戏往 上托了一下 。 侯喜瑞功底扎实 , 武把子冲 , 不仅文戏绝 , 武戏 也好 。他与杨小楼合演过《恶虎村》(扮璞天鹏 ) , 与李 春来合演过《伐子都》(扮演颖考叔 ) , 与阎岚秋 (艺名 “九阵风 ” )合演过《取金陵》(扮演赤福寿) , 大刀片儿 舞得风雨不透 , 开打也是手上准 , 脚底下稳 。 建国后 , 侯喜瑞已是花甲之年 ,还到中国戏曲学 校和北京市戏曲学校执教 。几十年来登门求艺的人 不计其数 , 桃李门墙 , 为京剧界培育出许多的艺术人 才 。 侯喜瑞生活有规律 ,善于摄养 , 他的经验是 : “吃 饭少食肉 , 每餐减三 口 , 睡觉不蒙头 , 饭后百步走 。 ” 另外 , 他得意时 , 淡然 ; 失意时 , 泰然 。他那不极度兴 奋 、不过分忧郁的性格 , 促使他体健寿高 。 19 82 年逝 世时 , 享年 92 岁 , 可算是梨园寿星 。 迟月亭的跟头 “上去一个蛋下来一条线 ” 京剧是唱 、念 、做 、打 、翻 , 几种艺术手段组成的 综合艺术 。翻指的是翻跟斗 , 它是武戏演员必修的基 础课 。 跟斗有大 (即长跟斗) 、小 (即短跟斗 )之分 , 学练 的步骤 , 先易后难 , 先练小跟斗 , 后练大跟斗 。跟斗虽 只有大 、 小两类 , 但细分起来 , 却名 目繁多 。翻 “小跟 斗 ”比较容易 , 翻 “大跟斗 ”难度很大 , 有两种不同的 练法 : 一是 “野练儿 ” ; 一是老师 “抄 ”出来的 。 “野练 儿”练出来的跟斗 , 准确性把握不大 , 跟头翻起来没 谱儿 , 让观众看着揪心 。 “抄 ”出来的跟斗 , 翻起来稳 , 落下来准 , 按手就起 , 指哪儿落哪儿 。 当年 , 伴着著名武生杨小楼演戏的翻打武生迟 月亭 , 已经搭班演戏多年 , 而且他翻的跟斗在梨园行 中可以说是属一属二了 , 可是他在台下练功 , 还 自己 掏钱请了两位“抄 ”功的先生 (一个 “正把” 、 一个 “旁 把,’) , 每天给他 “抄 ”跟头呢 !十年如一 日 , 他的功夫 能到什么程度可以想见了 。 迟月亭翻“虎跳前扑” 、 “小翻提”之类的跟斗 , 讲 究 “ 上去一个蛋儿 , 下来一条线儿 ” 。所谓 “一个蛋 儿 ” , 就是跟斗翻起来在空中旋转的一刹那 , 身体要 像个圆球似的。 “一条线儿”呢 , 就是跟斗落下来的时 候 , 要求平稳降落 , 好像一条垂直的线儿 。当年在梨 园行里提起迟月亭翻的跟斗 , 谁都得挑起大拇指 。 言菊朋学谭派狠下苦功 京剧表演艺术有个风格问题 , 风格就是艺术的 成就 。京剧界流派繁多 , 在表演上各有其艺术风格 。 老生行中不少著名流派是从学谭 (谭鑫培 )基础上衍 化出来的 , 有的拜师求艺 , 有的观摩借鉴 , 有的登门 请教 。学法虽不同 , 但都创出了 自己的流派 。因为谭 纵横 z o N G H E N G . 6 1 · 鑫培艺不轻传 , 所以学之不易 。言菊朋学谭 , 更是难 上加难 。 言菊朋生于 1 8 9 。年 , 卒于 1 9 4 2 年 , 蒙族人 , 清 朝末年曾在理藩院供职 。民国初年 , 又在各部任过主 事之类的差事 。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渊博的艺术修 养 , 喜诗画 , 善书法 , 精通字韵音律 , 酷爱京剧艺术 。 学演老生 , 艺宗谭派 , 曾参加过言乐会票房 。他衷心 的愿望 , 想拜入谭氏门墙 , 虽多方求人 , 尽了最大努 力 , 但终未得到谭鑫培的允许 。 言菊朋是一位苦心学谭的票友 , 不能拜师求艺 , 只好另想办法 。每逢谭鑫培演出 , 他场场必到 。带着 笔记本 , 专心地坐在台下观摩 , 听着谭的唱 、 念 , 看着 谭的表演 , 手眼不停地记 , 酷暑三伏 , 汗流侠背 ; 严寒 三九 , 冻伤双脚 , 他照常地听 、看 、记 、练 , 从不间断 。 为了学谭 , 他设法结识与谭经常配戏的演员 。从 王瑶卿 、杨小楼 、钱金福 、王长林等人那里得来谭演 出的剧本“总讲” , 学到谭的唱腔 、表演 。 有志者事竟成 。 经过刻苦学 、坚持练和不断钻 研 , 终于学有成就 。 1 9 2 3 年 , 言菊朋竟参加了承华社 去上海 , 与梅兰芳合作演出 。从此正式下海 , 入了梨 园行 , 以旧谭派之首领的头衔 ,做了专业演员 。 言菊朋中年以后 , 在学谭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工作 。他广泛地融会了京剧青衣 、花旦 、小生 、老旦各 行当的唱腔 , 甚至于地方戏曲 、京韵大鼓的旋律 , 也 尽量吸收 。博采众长之后 , 根据自己嗓音的条件 , 创 造性发挥自己的唱法 , 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 , 得到观 众公认 ,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言派 。 言派的表演 , 最大特点是以唱 、 念取胜 。 因为 言菊朋是旧文人 , 深通音韵 , 讲究四声 , 平仄 、 尖 团 、 反切 , 在吐字行腔使字音正确上下过很大功 夫 。 他的唱法是字重腔轻 , 腔由字生 , 吐字清楚 , 归韵准确 , 按字音创新腔 , 突破了谭派的范畴 。 言派的唱腔 , 尽管旋律丰富 , 变化多端 , 曲折 婉转 , 若断若续 , 而能做到音不飘 、 字不倒 。 其行 腔有似险而圆 , 纤巧而苍劲的特色 。 言菊 朋唱 “二黄三 眼 ,,) 最 拿手 , 演 《过昭 关 》 、 《二堂舍 子》 、 《贺后骂殿 》 、 《上天台 》等 剧 . 唱来 “弯儿多” 、 “味儿厚” , 一唱三叹 , 荡 气回肠 , 颇受观众赞赏 。 演 《二进宫》 的杨波 , 在 “吓得 臣低头不敢望 ·“⋯ ” 那段 “二黄快三眼 ” 唱段中 , 唱完了 “今 日 里进宫来辞别皇娘” , 更别出心裁地加进了 “渔 、 樵 、 耕 、 读 ” 和 “春 、 夏 、 秋 、 冬” 四季花 -一 - “臣要学姜吕望钓鱼台上 , 臣要学钟子期砍樵山 岗 , 臣要学尉迟恭耕田庄上 , 臣要学 吕蒙正苦读文 章 , 春来百花齐开放 , 夏至荷花满池塘 , 秋来菊花 千般样 , 冬至腊梅带雪霜 ” 。 下面才接唱 “望国太 开龙恩将臣放 , 臣要告职还 乡 , 做什么兵部侍郎 , 落得个安康 ! ” 这是言派独有的唱段 , 唱腔新颖 , 与众不同 。 言派还有一些独有剧目 , 如 : 《乔府求计 》 、 《卧龙吊孝 》 、 《瑜亮差 》 、 《让徐 州 》 、 《吞吴 恨 》 、 《金 兰会 》 、 《击 鼓骂曹 》 (带 “ 长亭饯 别” ) 等 , 这些剧 目 , 不论唱 、 念 , 还是工架身 段 , 都别具风格 , 与一般演出迥然不同 。 骆连翔的跟斗 , 何连涛的腿 2 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 北京城内有两个京剧科 班 , 经常在前门外做实 习演出 , 那就是富连成和斌 庆社 。 富连成在 “东广 ” (即前门外肉市广和楼 , 现改名广和 剧场 ) , 斌庆社在 “西广 ” (即前门外 大栅栏西 口广德楼 , 现改名前门小剧场) , 都是每 天日场准演 , 风雨不停 。 上座情况都很好 , 基本上 可以卖满堂 。 富连成的武戏演员基本功扎实 , 各有各的苦练 方法 , 长靠 、短打各有专长 , 讲翻 、论打各有绝招儿 。 那时 , 在广和楼观众口 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骆连翔的跟斗 , 何连涛的腿 ” 。 讲的是当时富连 成的两绝 。 何连涛擅演长靠武生 , 腿功非常好 。 抬腿抬得 高 , 剁泥儿站得牢 。 他起霸出场迈高步儿 , 腿抬起 来在脚上放一碗水 , 能平平稳稳地做到碗不掉 , 水 不洒 。 由此可见他的腿功多么扎实了 。 骆连翔的跟斗就更绝了 。 骆连翔既应武生 , 又 演武花脸 、 摔打花脸 , 长靠 、 短打都有专长 。 尤其 对于翻跟斗他下了很大的苦功 。 当时广和楼的舞台是方形的 , 台前左右两个台 角儿各有一棵粗台柱 。骆连翔就利用这台柱子 , 苦练 基本功 , 他为使跟斗翻起来稳 、落下来准 , 在下场门 外台 口那棵台柱子上 , 抹上大白。从上场门里首对着 抹大白的柱子翻一排 “串小翻 ” , 最后挂一个“提 ” , 跟 斗凌空而起 , 要顺着台柱子落下来 , 要求臀部的彩裤 上能沾下大白 。翻这个跟斗要有高度的准确性 , 劲大 了 , 头会撞在台柱子上 ; 劲小了 , 大白沾不下来 。看看 骆连翔下的是什么样的苦功啊 ! 另外 , 他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技 , 就是 32 个 “串虎跳” , 最后挂一个 “单手前扑” 。 跑着翻的 纵横 z o N G H E N u . 6 2 . “ 串虎跳 ” , 在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 , 算不上难 , 可骆连翔翻的 “ 串虎跳 ” , 是在台口 起翻原地不 动 , 连续不停地翻 32 个 “虎跳” , 还要挂个单手 按地的 “前扑” , 虽不敢说是绝后 , 但可以说是空 前 , 堪称绝活 。 骆连翔的 “串虎跳” 挂 “前扑 ” , 只有在他演 的三出戏里使用 : 《竹林计》 “火烧” 一场于洪翻 , 《金钱豹》 “扑帐子” 一场孙悟空翻 , 《四杰村》 “走 边 ” 一场余千翻 。 著名武生杨小楼晚年演 《金钱豹》 , 因为过去 给他配演孙悟空的姚喜成 、 迟月亭都年老翻不了 、 摔不动啦 , 每次都是 “单拆” (外请的意思 ) 骆连 翔演猴儿 , 每场现洋 (银元 ) 40 元 , 不 “打厘” (打折扣 ) 。 为什么给这么大的戏份儿呢 ? 就因为 骆连翔演猴儿与众不同 , 的确有绝的 。 骆连翔的猴儿 , 不单注意翻 、 打 、 摔 , 而且还 精于做 , 他把孙悟空的毛手毛脚 、 好活动 , 表演得 神 、 形兼善 。 “抛叉 ” 一场 , 骆连翔每次都摔五个元宝裸子 (裸子又名 “四根棒儿 ” , 就是凌空跃起 , 四肢高 扬 , 用脊背着地 ) , 而且都是蹿起来接叉 。 “扑帐子 ” 一场 , 杨小楼的豹 , 双手抖着大帐 子 , 嘴里喊着 “哇呀呀⋯⋯ ” , 同时 , 骆连翔的猴 儿 , 走到台口翻起他那惊人的绝技一一 32 个 “串虎 跳 ” , 挂 “单手前扑” 。 戏演到这场 , 经常听到台下观众脱口而出的赞 扬声 : “这一场就值一块钱 ! ” 孙盛云 “飞脚 ”横过三张桌 1 9 3 9 年是富连成建社 35 周年 。 那年的冬天 11 月 2 9 日 , 在北平西长安街新新大戏院 (现在的首都 电影院 ) , 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演出 , 该社历届毕 业生 , 凡是当时在北平的都参加了这次盛会 , 各展所 长 , 竞演拿手好戏 。 那天的大轴戏是马连良 (扮宋江 ) 、筱翠花 (扮阎 婆惜 )、 马富禄 (扮张文远 )合演的《乌龙院 ·坐 楼杀 惜》, 压轴戏 (即倒第二出 )是短打武戏 《四杰村 》。 由 骆连翔 、叶盛章双扮余千 、孙盛云扮淮天鹏 、朱盛富 扮鲍金花 、周盛鸣扮冯 洪 、孙盛文扮鲍赐安 、韩盛信 扮廖奇冲 , 阵容整齐 , 表演出色 。《四杰村》走 “哑边” 一场 , 演员各献绝技 。骆连翔翻 了原地不动的 “串虎 跳” 30 多个 ; 叶盛章打了一排 “旋子 ” ; 朱盛富表演了 左右 “潜水 ” 、 “宝元顶 ” ; 周盛鸣翻了 10 几个 “单蛮 子” ; 孙盛云打了一圈儿双响 “串飞脚 ” .跳了几个 “一 顺边儿 ”的“铁门坎儿 ” (一般 “铁门坎儿 ”是右手握左 脚尖儿 , 右脚跳 ; 或是左手握着右脚尖儿 , 左脚跳 ; “一顺边儿 ”是左手握左脚尖 儿 , 右脚跳 ) 。 当时剧场 内掌声不断 , 喝彩声满堂 , 观众交 口 称赞 , 相互道绝 , 有的观众说 : “双响飞脚 , 一顺边儿的铁门坎是孙盛 云三绝技的两绝 , 最绝的是打飞脚横过三张桌 。 ” 打飞脚横过三张桌是孙盛云扮演《郸州庙 ·拿谢 虎》中贺仁杰表演的绝技 。 《郭州庙 · 拿谢虎 》是富连成科班最受欢迎的短 纵横 z o N G 旺N G . 6 3 . 能京前仍广肺锐裁场外景一 打武戏 。该剧由骆连翔扮谢虎 , 苏富恩扮黄天霸 , 孙 盛云扮贺仁杰 。 当剧情发展到贺仁杰要翻墙而过的 时候 , 检场人把三张堂桌并在一起 , 安置在大边儿的 斜场 。这时扮演贺仁杰的孙盛云不慌不忙 , 啪的一声 响 , 一个飞脚打过来 , 横越三张桌 , 又轻又 稳地落在 桌子后边 , 这一绝技可说是空前了 。 在短打武戏里 , 过桌子的技巧不少 , 经常看到的 有 : “蹿毛儿 ”过桌子 、 “案头 ”过桌子 、 “飞脚”过桌子 、 “转顶 ”过桌子 , 但过的都是一张桌 。富连成著名短打 武生李盛斌演《花蝴蝶 》在姜永志下水时 , 有横过三 张桌的表演 , 但那是蹿过去 , 孙盛云打飞脚横过三张 桌 , 在京剧舞台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 舞台上用的长方形堂桌 , 每张 2 尺 2 寸高 , 2 尺 5 寸长 , 1 尺 7 寸宽 。 3 张桌并在一起 , 面宽是 5 尺 1 寸 , 打“飞脚 ”横越 3 张桌 , 必须起得高 , 跨度大 , 才能 飞越而过 , 没下过苦功夫是办不到的 。 孙盛云 这个绝活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首先应当 归功于他的老师尚和玉的教导有方 。 尚和玉收孙盛 云为徒以后 , 对这个弟子非常关心 , 经常去看他的演 出 . 有一次孙盛云在广和楼演《郸州庙》, 扮贺仁杰 , 走“哑边”越墙而过的时候 ,来了个 “飞脚 ”过桌子 , 干 净利落 , 很漂亮 。散场后尚和玉没走 , 把孙盛云找到 前台南屋帐房 , 对他说 : “你这个 ‘飞脚 ’过桌子不错 , 好是好 , 但够不上绝 。你要肯下苦功 , 可以练过两张 、 过三张 , 那才叫绝呢 ! ”孙盛云听完 , 茫然地想 : “那怎练哪 ?’’尚和玉看出孙盛云的畏难情绪 , 就严肃地说 : “要学惊人艺 , 须下苦功夫 , 怕难还成啊 ! ”孙盛云 没敢说什么 , 只是连连称是 。 “来 ! ”尚和 玉把孙盛云 叫到院里 , 在地上画了个道儿说 : “打飞 脚起高儿好 练 , 往横下里推进不容易 , 你得苦练跨度 。在地上 画 好两张桌的面宽先练着 , 练到横着能越过去了 , 再把 地上画的道儿加宽 。 功夫是不亏人的 , 只要你肯练 , 就有成功的一天 。 ”孙盛云恭敬地 回答 : “是 , 我一定 好好练 。 ”尚和玉高兴地说 : “好 ! 你记着 : 角色无大 小 , 一台无二戏 。什么叫主角儿 , 哪个叫配角儿 ,演得 出色都一样 。当年李春来先生演《刻二州庙》, 就是扮演 贺仁杰 。 你扮贺仁杰也能演出戏来 。 ”孙盛云谨记老 师的教诲 , 按照老师教的方法 , 不论严寒酷暑 , 不间 断地苦练 , 终于练出了惊人的绝技 。在他 27 岁的时 候 ,再演《郸州庙 ·拿谢虎》, 就能打 “飞脚 ”横过三张 桌了 。 孙盛云 80 多岁时 , 仍每天黎明起床 , 风雨不停 , 寒暑不辍 , 把打“飞脚 ”当做健身操 。 (未完待续) 纵横 zo N G H E N G . 6 4 ·
本文档为【惊人艺从苦中来_京剧表演见闻录_三_潘侠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26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03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