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拉萨流动人口调查(文集)

拉萨流动人口调查(文集)

举报
开通vip

拉萨流动人口调查(文集)拉萨市流动人口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调查报告 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马戎、旦增伦珠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正式制订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近十年中央政府在西部省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经济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农村教育项目、广播电视普及项目等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当地的经济起飞和拓展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藏...

拉萨流动人口调查(文集)
拉萨市流动人口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调查报告 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马戎、旦增伦珠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正式制订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近十年中央政府在西部省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经济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农村教育项目、广播电视普及项目等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当地的经济起飞和拓展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2009年统计常住人口为290万人。1951年以来,特别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中央和国家在西藏实行了一系列特殊扶持和发展政策。随着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西藏的经济、社会、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西藏与沿海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推动实施的力度,建立了各沿海省市对西藏各地区的“对口支援”机制,推动“全国支援西藏”。近年来国家在西藏自治区的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这些项目投资和各项工程的实施为西藏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西藏自治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程度上滞后于内地,特别是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实施这些重大建设项目和加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所以必然有相当数量的外部劳动力来到西藏参与建设事业。 由于我国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放开了对境内人口流动的限制,政府在西藏的巨额投资与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必然伴随着大批企业与一定数量劳动力从全国各省市向西藏地区流动。他们当中许多是以前从来没有来过西藏的汉族、回族或其他民族人员,缺乏对藏族历史、文化、宗教、语言习俗的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和“西部的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各种形式的人口迁移与流动,加强了西藏的社会经济建设,同时不仅为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也为民族关系的调适带来了挑战,使西藏的族际交往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无论从西藏社会经济变迁还是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西藏地区的流动人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为了实施教育部2004年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 “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课题组使用了统一的调查提纲和访谈问卷在拉萨城区开展了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能够了解拉萨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分析流动人口对拉萨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关系带来哪些影响,通过与在其他城市调查结果的比较来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近年来西藏和其他西部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态势,以便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1.​ 项目背景与研究框架 1.关于西藏人口问题及流动人口的研究文献 在课题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对人口学、社会学、族群关系在人口迁移方面的一般性研究文献做了系统性梳理,这些研究文献为我们思考和设计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提供了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变量设计、分析模型方面的重要参考,本文仅讨论与西藏人口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 长期以来,西藏的移民和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国际西藏研究领域中争议最大的议题之一。“西藏问题上辩论的对立双方,经常利用其他国家论据比较充分的学术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理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西藏的移民问题”(Hu, 2004),也有人认为“人口问题逐渐已成为对中国西部藏族地区发生社会冲突的流行解释”,甚至“这些(有关移民的)言论经常被用来制造紧张气氛。流亡群体需要这种紧张以持续地左右国际舆论,因为这是他们用来反对中国政府的最后一张底牌”(Fischer, 2005)。 中国社会学界最早开展有关西藏人口与民族关系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7年费孝通教授和多杰才旦教授开始共同商议如何对西藏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多杰才旦, 1997:1),在随后的1988-1992年,马戎主持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课题“西藏社会发展研究”,在西藏开展了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社会学调查研究,在拉萨、日喀则、山南三个地区组织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同时在拉萨市开展包括流动人口问题在内的系列专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先后发表了“1986、1987年西藏人口迁移分析”(李鲤,1989),“拉萨市区汉藏民族之间社会交往的条件”(马戎,1990),《西藏的人口与社会》(马戎,1996),《西藏社会发展研究》(1997)等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和专题。特别是马戎的“拉萨的汉藏居住格局”一文的英文稿1991年在《China Quarterly》发表后,在国外西藏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研究员主持的《西藏百户研究》和《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等,对拉萨等地区的家庭、婚姻等问题开展了301户的问卷调查。1997年至2002年,旦增伦珠以布达拉宫脚下“雪”社区为典型个案,开展了700多户的问卷调查,对拉萨市流动人口的商业、居住格局与人际关系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博士论文。与此同时,流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引起西藏学者的关注,西藏大学人口研究所曾经两次开展“拉萨市流动人口”专题调查研究并发表研究报告(陈华、索朗仁青,1999)。 近年来青藏铁路的建设开通及其对藏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也推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长期研究青藏高原的自然科学家孙鸿烈、郑度院士等就“青藏铁路建设与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次旺俊美等就“青藏铁路对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旦增伦珠就“青藏铁路沿线对西藏经济社会影响评估”等以及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评估和对策性建议。 以往西方学者对西藏传统文化和宗教问题兴趣浓厚,近来有些西方学者转而对当代西藏经济社会研究日益关注,2002年出版的安德鲁·马丁·费希尔(Andrew Martin Fischer)的《设计下的贫困:西藏的歧视经济学》(Poverty by Design: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in Tibet)、2004年的《西藏的国家发展与社会排斥:近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State Growth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Tibet : Challenges of Recent Economic Growth)。安德鲁·马丁·费希尔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门从事西藏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2004年博士毕业后关注西藏的移民与民族冲突问题研究,两年来先后发表了与其博士论文研究相关的“香格里拉的城市断层:中国西部藏族地区族群冲突的人口与经济基础”( Urban Fault Lines in Shangri-La: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Inter-ethnic Conflict in the Tibetan Areas of Western China,2004)和“亚洲腹地的近距离遭遇:历史及当前藏区的藏人—穆斯林共存与冲突”(Close Encounters of an Inner Asian Kind: Tibetan-Muslim co-existence and conflict in Tibet: past and present,2005)。费希尔通过对西藏及青海的田野调查和对藏回历史关系的考察,对西方族群冲突的主流理论观点如原生主义(primordialism)、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等提出了质疑。 费希尔认为从改革开始以来,尽管工业并非藏区回族的传统行业。回族由于一些原因较快地被城市化并成功地进入工业就业中,与之相比,藏族仍固守着农业。资源贸易和加工领域(以羊毛为例)强化了回族在藏区的商贸活动但损害了藏人的相对财富。这些导致两极分化的因素为两个群体之间原有的族群矛盾死灰复燃提供了关键的催化条件。在藏区的现代性塑造和转型过程中,经济模式和政策产生的边缘化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环境因素,它们能够恶化共生关系的基础以催生冲突性元素,也能成为煽动防御性反应的导火索,从而使一个共生的关系模型转变为一种暴力冲突的模型”(Fischer, 2005)。费希尔认为在族群竞争和冲突中,存在着藏汉冲突和藏回冲突,同时也存在藏汉共同的对回族的排斥,他认为回族面临来自主流汉族社会和占优势的藏族喇嘛群体的共同歧视。 2004年,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胡晓江在博士论文《西藏拉萨的小商店—移民企业与转型经济中市场的形成》中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政府解除了对民营经济活动的限制,西藏形成“移民主导型”市场,其主要原因是西藏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包括西藏自治区非生产性的性质、拉萨城区居民的高收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等。在仍然享受“旧式”国家体制保护的西藏城市精英与进入非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农村移民(尤其是来自西藏本地的移民)之间存在一个经营空白,外来移民经营者进入的就是这样一个中间真空地带(Hu, 2004)。 胡晓江重点分析了“移民企业”市场进入、经营活动和市场退出的类型,对拉萨市场的发展态势做了精辟的分析。一方面,随着拉萨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发生了经济权力从销售者向购买者的转移,这种权力的转移迫使移民经商者采取新的行为、态度和市场战略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拉萨的移民企业流动率非常高,这表明了在缺乏制度性支持和法律支持的情况下经商的不安全性,残酷的市场竞争迫使移民拥有高度的市场灵敏意识,迫使他们采用多元化经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 胡晓江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外来人口进入西藏,大多数是来自汉族地区的农民,他们与移居其他城市的移民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中非法移民的地位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很难认为这些自身贫困并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流动人口是“文化征服者”和殖民者(这是西方的指控)。在西藏生活几年后,绝大多数移民会离开西藏,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留下来;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不可能从主流的国有体制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新兴私营部门去做雇工,或者是自己做小本生意。总之,市场的开放和流动人口大量进入西藏给当地民族关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叶婷(Emily Ting Yeh)的博士论文《被开垦的西藏土地:中国的发展与农业改革》(Taming the Tibetan Landscape: Chines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2003)对西藏地区来自内地的菜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在关于西藏问题的国际争论中,向西藏移民的问题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流动人口是“中国政府试图摧毁西藏文化的最新举措”,但以上国外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指责缺乏实证性证据和分析性解释的支持。 2.调查准备阶段 课题组主要成员在1988年曾参加由马戎主持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课题组在拉萨的问卷调查工作,其后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社会学和民族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长期来一直关注和开展西藏社会的发展研究,特别是拉萨市流动人口与民族关系问题,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追踪调查拉萨流动人口的动态。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在西藏特别是在拉萨开展社会调查的丰富经验,这些为2005年流动人口调查奠定了基础。 2005年7月底至9月中旬,课题组赴拉萨开展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由于2005年9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西藏自治区有关方面为了保证大庆活动的成功举行,各机构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课题组在此期间对拉萨市城关区辖区内6个街道办事处、9个派出所,特别是八角街、冲赛康等核心宗教、商业地区进行了流动人口摸底调查,主要内容是了解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流动人口居住区与分布特点、就业的主要行业职业状况,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对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情况。 2005年6-8月中旬,拉萨市政法和有关部门为确保西藏自治区大庆活动的绝对安全,专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拉萨市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专项整治工作。这项工作以12个户籍派出所为基础,成立了公安、工商、税务、房产局等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联合的工作组,开展了两千人(次)的调查清理工作。这项具有普查性质的工作初步摸清了拉萨市流动人口状况和结构,特别是办理暂住证流动人口情况,为课题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不仅弥补了课题组在调查范围和能力的局限,而且提供了全面和权威的流动人口信息。课题组与拉萨市城关区公安分局的“拉萨市房屋租赁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得到了城关分局对课题组在拉萨组织问卷调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同时课题组与自治区建设厅、劳动保障厅、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等机构的当地专家先后举行3次座谈会,讨论拉萨流动人口的变迁与特点及问卷调查如何实施的问题。课题组在5个派出所和3个街道居委会分别召开“流动人口管理与问题”的专题讨论会。这些讨论弥补和修正了我们对拉萨市流动人口的信息,对随后问卷调查的抽样和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流动人口的居住和活动范围来看,拉萨市城区可大致分为三部分:(1)核心区: 即以八角街为中心的老城区,流动人口主要是汉族、回族和来自康区、山南的藏族,集中于零售业和餐饮业;(2)西区: 有许多自治区机关的单位集体户社和新商业区,以来自四川的汉族为主,主要从事餐饮、娱乐、旅店和其他服务业;(3)北区: 有许多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车辆维修、建筑业。许多市内流动人口在北郊退休基地的廉价住房区居住。在“国际中和城”集中了从事小商品批发、餐饮、娱乐(歌厅)、手工艺匠人(白族)人员,同时有西藏自治区有关区直部门和私营企业主专门为赢利目的修建的大片出租房屋。 3.调查的实施与户访调查 2005年9月底-10月中旬,我们从西藏大学文学院吸收20名2005级藏文专业大学生作为调查员,并对他们进行调查方法和问卷填写的培训,开展试调查和调查语言(藏文、口语)的规范统一。为了问卷调查的顺利开展,我们特别注意调查人员的性别和方言组合。20名学生中有6名女生,有6位来自昌都地区(说康方言),他们混合编为两组,每组10人,每组有3位女生和3位会讲康方言的学生,以便对女性或来自康区的人员进行访谈。 根据我们的摸底调查和城关分局对流动人口的统计,我们确定了若干个问卷调查的“目标群体”和“目标地区”:(1)参照西藏建设厅的有关统计1和建议,根据来源地区和企业规模分布和特点,我们从148家区外建筑公司中随机抽取了3家(1家建筑工地在纳金乡,2家在西郊。分别属于大、中、小型建筑公司),在这3家建筑公司开展177户民工的问卷调查;2 (2)在拉萨老城区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八角街、冲赛康及雪居委会三地开展了700家商户的问卷调查;(3)在“国际中和城”开发区对小商品批发市场、黄氏公寓(租赁房屋)、自治区工商局商品房(租赁房屋)开展了174户调查;(4)对北郊蔬菜市场和菜农开展了128户调查,(5)对饭店和茶楼等餐饮服务业开展了180户调查,(6)对外来人口集中的行业之一拉萨出租车行业开展了210份问卷等调查。关于调查被访者职业与地点的详细分布参见表1(另有3人职业不详)。 拉萨市得到的有效问卷为1,470份,问卷调查数据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若愚等按照统一编码输入计算机,马雪峰协助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表1. 2005 年拉萨调查被访者的职业与地点分布 职业与地点分布 人数 % 出租汽车司机 210 14.3 建筑工人 (西郊) 68 4.6 “左岸”咖啡店 5 0.3 “桃园食府” 12 0.8 “太阳岛”黄氏公寓 25 1.7 “江苏生态大酒店” 93 6.3 “雪”居委会 91 6.2 建行施工工地 (西郊 44 3.0 八角街鲁固居委会 220 15.0 冲赛康市场 249 17.0 冲赛康摆摊商户(北郊) 140 9.5 茶楼, 菜农 128 8.7 出租汽车司机 16 1.1 “天路”农民工市场(北郊) 24 1.6 杂工 5 0.3 “香巴拉”酒店 9 0.6 国际城小商品市场 39 2.7 国际城“小天鹅火锅” 15 1.0 国际城工商出租房 21 1.4 国际城金银加工区 12 0.8 共计 1467 100.0 4.重要问题和专题调查 除了问卷调查外,课题组在拉萨开展一系列与流动人口和族际交往有关的专题调查: (1)“老城区流动人口及居住格局的变迁与民族关系”:拉萨的核心地带是以大昭寺和八角街为中心的老城区。从历史上拉萨老城区一直是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了解西藏和拉萨的窗口,由于长期来八角街是流动人口聚集的重要商业地区和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地带,调查八角街老城区的流动人口和民族关系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拉萨流动人口和民族关系的特点。因此,我们对八角街开展了重点调查研究,以便跟踪研究自1988年以来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拉萨市民族居住格局和民族关系等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2)“区内外藏族流动人口状况”:在拉萨市流动人口中,来自区内和区外的康巴藏族和青海、甘肃的安多藏族流动人口,是两个在语言(不同方言)、传统经济活动和生活习俗上具有特点的群体,他们来到拉萨后所从事的行业和开展的社会交往、经济活动对拉萨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课题组对这些外来藏族群体开展了专题调研。 (3)“拉萨市出租车行业”:拉萨市出租车行业是1992年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无论从市场经济角度,还是从业人员结构来看,拉萨市现有的13个出租汽车公司吸纳了大量流动人口。我们专门针对此行业开展了210位司机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出租车行业管理、运营人员和出租车司机进行了深度访谈,形成了独立的专题 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就业的调研报告XX公司人才现状调研报告XX村综治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 (4)“拉萨老城区回族流动人口与民族关系状况调查”:回族在拉萨的居住历史有明确记载的有250多年,老城区的河坝林居委会建有回族穆斯林的清真寺。1992年以后大量外来回族人口到拉萨从事商业活动,活动地点逐步转移至大昭寺附近,回族在八角街南侧租赁和开辟了许多商店。在市场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的同时,回藏之间在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以及文化宗教的互斥逐渐浮现,隐含着民族摩擦和冲突。 5.2005年拉萨调查希望回答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来到拉萨的流动人口是些什么人? (2)他们是何时来到拉萨的? (3)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4)他们准备在拉萨住多久? (5)他们在拉萨主要从事哪些经济活动? (6)他们在拉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7)他们与本地人相处得如何? (8)这些流动人口对当地的民族关系带来了哪些影响? (9)拉萨的流动人口如何评价当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拉萨的流动人口以及他们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族际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分布与地区差异 为了理解拉萨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中的作用,我们先看一看西藏自治区人口的基本状况和民族构成特点。 1.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由1951年的114.0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67.5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从1964年的120.8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54.9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5.28%。2007年人口统计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273.59万人,藏族人口比例为95.14%(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08:33)。 根据行政区人口分布,日喀则、昌都、拉萨地区(市)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排在前三位。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日喀则、昌都、拉萨三地(市)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5%,而人口占到64%(表2)。拉萨市下辖城关区和7个县,城关区是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表2、 西藏各行政区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2007年) 地区 辖区数(县、市、区) 国土面积 (万km²) 人口 (万人) 人口密度 (人/ km²) 拉萨市 8 2.95 46.47 15.75 昌都 11 8.69 59.89 6.89 山南 12 7.96 33.01 4.15 日喀则 18 18.20 67.98 3.74 那曲 10 37.68 41.46 1.10 阿里 7 30.50 8.35 0.27 林芝 7 11.70 16.43 1.40 合计 73 120.00 273.59 2.28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编《西藏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35。 2008年后的《西藏统计年鉴》不再提供分民族人口数和行政区人口数。 2. 城镇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 人口的城乡分布状况不仅与经济结构、生产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标志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全国发展速度相比,西藏城镇化速度仍然偏低。1990年西藏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为16.4%,明显低于1990年全国市镇人口比例(26.23%)。2000年西藏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为19.3%,2009年为23.8%。西藏城镇化发育水平仍然很低,能够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很少,对拉动经济和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农牧民增收等领域,仍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3.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民族结构 西藏自治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藏族占总人口的95.46%,汉族占3.7%,回族占0.14%,其他35个少数民族共占0.7%。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76%,汉族占6.06%,回族占0.34%,其他35个少数民族共占0.84%。十年期间藏族人口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汉族上升2.9个百分点,回族上升0.2个百分点。表3是西藏自治区统计的常住人口数,可供参考,2007年汉族常住人口比例仅为4%,2010年普查结果尚未公布,如果考虑到青藏铁路开通和旅游业发展,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会使汉族总人口比例高于2000年。在我国各少数民族自治区中,西藏是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汉族、回族和其他民族人口主要居住在拉萨城关区3,使拉萨成为西藏自治区族际交往最集中的地区,这也是我们把流动人口和族际关系的调查地点放在拉萨市区的主要原因。 表3 西藏自治区1985-2007年各民族人口状况 单位:人 民族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全区总人口 1994808 2180520 2355540 2512341 2675520 2735867 藏族 1909693 2095561 2268749 2421856 2549293 2602788 汉族 70932 67407 67772 72122 104647 110429 回族 1529 2269 2357 2132 1453 2228 珞巴族 2036 2325 2690 2856 2932 2988 门巴族 6445 7463 8084 8471 9488 9747 纳西族 871 1260 1092 1024 1706 1246 蒙古族 72 79 118 104 221 276 怒族 227 378 394 430 447 420 壮族 31 50 31 50 59 75 独龙族 80 32 21 32 30 28 傈僳族 62 15 23 41 21 19 土族 90 116 150 151 285 166 满族 81 168 171 213 327 389 白族 36 173 61 61 121 99 布依族 12 7 5 15 44 45 维吾尔族 6 10 4 10 32 14 苗族 42 70 82 89 203 205 彝族 21 36 35 39 133 135 夏尔巴人 1403 1819 2131 2152 1880 2059 僜人 1097 1248 1494 1395 1670 1640 其他民族 42 34 76 98 540 858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3-34页。 三、拉萨市城关区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 1.“拉萨市”地理边界的界定 在探讨有关拉萨市人口变迁情况时,我们必须首先界定“拉萨”的地理定义,因为在以往许多研究中,对“拉萨”的定义经常混淆不清。有人把拉萨市(下辖七县一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来定义“拉萨市”,将其所属范围内的人口称为拉萨人口。也有人用拉萨市城关区甚至传统老城区(“八角街”)来代表“拉萨”。本次调查所指的“拉萨市”仅指拉萨市城关区所属行政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居住在城关区地理范围内但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口。但在分析拉萨市区人口时,仍需要将自治区和拉萨市所属人口作为参照系进行分析比较。 2.拉萨城关区的人口历史变迁 有关1959年以前拉萨市城关区的人口数量,由于缺乏准确的人口统计资料,对拉萨人口有各种说法,有人说拉萨(指城关区)人口达5-6万、其中僧侣达到3-4万之说,也有拉萨乞丐即超过2万众之说。西藏有关部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952年和平解放时拉萨人口为3万人(包括市郊人口),直至1959年拉萨人口仍保持在3万人。拉萨市城关区统计局保存了自1964年以来比较详细的人口户籍统计资料,表4是1964-2004年城关区户籍人口变化统计。 表4 1964-2004年拉萨市城关区人口统计 年代 户数 人口数 总户数 城镇 农业 牧业 总人数 城镇 农业 牧业 1964 10262 7111 3079 72 39363 28601 10492 270 1974 9595 6771 2762 62 32763 20244 12337 182 1984 9924 6639 3205 80 32128 19191 12500 437 1994 14554 11029 3419 106 40643 27278 12800 565 1999 14950 11309 3524 117 43071 26902 13382 784 2004 17115 13325 3674 116 46730 29284 14710 736 资料来源:拉萨市城关区统计局编,《拉萨市城关区统计资料》(1964-2004年)。 1964-2004年期间城关区常住户籍人口在3-4万之间。1974-1984年期间户数和人数略有下降。1984年城镇人口是最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汉族干部调出西藏(马戎,1996:127)。90年代以来拉萨人口发展较快。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化进程,拉萨城市中的农业人口应该逐步减少,但拉萨市城关区农业人口却在稳定增长。除了生育因素外,西藏其他地区农村人员(包括部分退休人员)在拉萨城郊建房并迁到拉萨居住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84-1994年间,拉萨城关区增加了4430户和8515人,是城关区40年里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1994-1998年间拉萨城关区迁入2896人,这些人主要是解决“农转非”遗留问题及其他地区部分退休干部迁居拉萨。同期迁出人口2948人,由于这期间没有特殊的政策变化,这些迁出者应该是到内地“西藏班”和大中专求学深造的学生。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户数和人口统计仅是城关区所属各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人口,拉萨市、区直部门、军队人口等不包括在内。1994-2004年城关区户籍人口共增长2165户,人口增长3695人。 3.人口普查和户籍统计的城关区人口与民族构成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拉萨市区人口为32131户,其中家庭户30960户,集体户1556户;人口111619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拉萨市区人口为71942户,其中家庭户66316户,集体户5626,人口223001人(西藏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1992,2003)。1990-2000年十年间,拉萨市城关区人口增长了39811户,其中家庭户年均增长4.6%,集体户年均增长2.7%,人口年均增长5%。 与西藏其他地区相比,拉萨始终是各民族聚集区,是整个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各民族人口发展较快的城市。1990年拉萨市区总人口中藏族占68.9%,汉族占28.8%,回族占2.4%。其他53个民族占总数的2.3%。2000年拉萨市区总人口中藏族占62.9%,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汉族占34.34%,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回族占1.98%,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表5)。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与2000年相比,汉族的男女比例从2:1下降到6:4,但回族的性别比一直保持在2:1。人口普查的统计范围包括流动人口,普查数据的性别比反映了流动人口的高性别比带来的影响。 表5、 1990年和2000年城关区人口普查藏、汉、回三个民族人口状况比较 民族 总人数 男 女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藏 96431 140387 47677 67226 48754 73161 汉 40387 76581 26720 45744 13667 30837 回 2351 4429 1528 3008 823 1421 资料来源:拉萨市城关区统计局《城关区统计年鉴》1990、2000年。 四、拉萨流动人口管理与数量统计 1. 拉萨市流动人口政策背景与总量问题 拉萨市究竟有多少流动人口?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长期争议的热点话题。美国政府《中国人权报告》的西藏部分涉及到流动人口的问题,藏独势力对中国西藏政策的批评与攻击也经常提到移民问题,西方媒介鼓噪最多的也是西藏移民问题,但在这些批评中出现两个最基本的错误。第一,大多是不顾历史辖属与中国行政区划的事实,在谈论移民时把西藏自治区和有藏族自治州、县的其他省份联系混淆起来,讲不清“西藏移民”的地域范围;第二,由于缺乏实证的调查研究,在关于流动人口讨论时大都用“人口淹没”(population swamping)、“大量汉族人口定居西藏”,“中国鼓励汉人到西藏永久居住的政策”等描述和形容人口的迁移及流动人口(Fisher, 2004: 1)。 国外一些学者对于流动人口规模的讨论主要是根据统计年鉴作的估测,如谈到“移民劳动者的人数大概是5万人”(Hu, 2004: 28),或者以汉族常住人口数量的规模来估测流动人口的数量,而忽视了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与其他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国内对西藏自治区及藏区流动人口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十分缺乏,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本次课题的问卷调查与今后的跟踪研究将弥补国内学术界对这一专题研究的缺憾。拉萨市流动人口是个非常复杂、统计操作性难度较大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拉萨市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工作非常薄弱和不正规。虽然1994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出台的《西藏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暂行条例》的第二十条规定:“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用工单位、暂住人口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予以配合。城镇出租房屋按《西藏自治区城镇房屋租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4但是由于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警员缺乏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健全,西藏及拉萨对“暂住人员的信息掌握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吕建峰,《西藏商报》2004年9月11日)。 拉萨市流动人口统计曾经有两个主要系统5,即居委会和派出所。改革开放以来,拉萨各街道居委会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居委会中的治保委员和专门设立的保安员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向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登记收取费用,代派出所发放《暂住证》。当时居委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因为收取的费用是居委会的一项收入。各居委员会对收取的费用没有统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同时来自外地和区外的藏族流动人口无需办理暂住登记统计。2000年,拉萨市人大通过了《拉萨市暂住人口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外来人员统一由驻地派出所负责发放“暂住证”,居委会无权给外来人员发放暂住证和进行相关管理,从此把流动人口的管理职能统一到派出所。 2001年为了招商引资,自治区政府转发《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关于改革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入户条件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在入户条件方面,取消居住时间限制。在区内投资10万元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合作伙伴都可以办理非农业户口或户口。”西藏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全国基本同步实施。 由于流动人口当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不到派出所或居委会办理任何登记手续,因此政府各个部门对流动人员的统计只能作为参考,不同部门的统计数字可以相互参照,帮助我们对流动人口的基本规模进行估算。下面我们介绍在调查期间从不同部门得到的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统计数字。 2.一些特殊的人口流动问题 由于西藏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在其他省区出现的“高考移民”问题也蔓延到了西藏。2004年06月28日《人民网》登载了记者朱丽亚的专题报道“西藏:内地平民的高考洼地”,全文如下:  “有人专门为内地考生办理西藏林芝地区的户口和学籍,每个考生收取5000到1万元的费用,光山东省菏泽地区就有七八十个考生”。6月初,一位读者致电本报。林芝地区2004年报名的考生为1401人(含借考生350人),其中从区外临时转入林芝的796人(不含长期进藏干部子女),占汉族考生的87.8%。西藏自治区这几年的考生人数增长也比较快。2002年,西藏全区参加高考的人数是6510人,2003年是9500人,而2004年有12157人报名参考。全区有多少临时迁入的考生,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采访中,有不少人提到高考移民与户籍制度改革有关。2001年5月2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关于改革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入户条件的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82号文件),规定在入户条件方面,取消居住时间限制。在区内投资10万元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合作伙伴都可以办理非农业户口或户口迁移手续等。 林芝地区公安处雷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国的户籍制度都放开了,西藏也在逐步放宽对户口的限制。 以上这些社会问题也造成部分流动人口进入西藏地区,无论对考生原籍的内地或迁入藏区的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在今后给予更多的关注。 3.拉萨市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统计 2004年拉萨市政府宣布,“从9月10日起,拉萨市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管理,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流动人口PVC登记证停办,已办理PVC登记证的流动人员,有效期内登记证继续有效……新实施的暂住证管理仍然实行一人一证,有效期为一年,新暂住证更加方便群众,全市联网办理,在拉萨不会再出现重复办理现象”(吕建峰《西藏商报》2004年9月11日)。2005年,拉萨市向暂住人口发放全国统一“二维条码”暂住证件,统一收取60元成本费。 2000年,拉萨市办理暂住登记的流动人口数量为11,185人。拉萨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在有关的调查报告中测算,拉萨“非高峰季节拉萨市流动人口在70,000-80,000人,高峰季节拉萨流动人口大约在170,000人”。6 2005年,拉萨市城关分局根据其对“拉萨市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管理”调查统计7判断,拉萨市区登记办理暂住的流动人口总数为52,812人,但是租赁房屋的人数为69,924人。8 拉萨流动人口总量之谜,不仅在于登记制度建设的薄弱和不足,而且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和西藏高原气候的季节性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夏季(拉萨时间5月-11月)期间是流动人口最多的时期,其中7-10月的旅游旺季更是流动人口的高峰期,而11-4月则是低峰期。区内和藏区藏族(农牧民)向拉萨的流动与内地流动人口具有不同的特点,藏族农牧民来到拉萨的高峰期是在每年秋季粮食打场之后和牧区进入冬季之后,他们此时进入拉萨来从事宗教朝佛及商品交易活动。根据拉萨市公安局有关人员的分析判断,拉萨市区流动人口总量在10-20万人之间,这大约是办理暂住证人数规模的2-3倍。 4.拉萨市汽车客运站的统计数据 由于缺乏比较权威可信的流动人口总量统计,因此,我们对与此相关的部门数据做一交叉参考和比较分析。考虑到跨省人口流动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进出西藏的长途客车,因此,我们对拉萨市长途汽车站发往区内外的长途汽车班次、旅客流量和流向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该部门统计自2001-2005年运送旅客的人次由最低26万(2001)到最高56万人次(2004)。从旅客的流向看,以2001年为例,在2001年总计有12,672班车次,区内方向为10,924车次,占总车次数86.2%。区外为1,758车次,占13.8%(表6)。 表6、2001-2005年拉萨长途汽车旅客运量统计 单位:车次/人 时间 发班车次 运送旅客 2001 12672 263805 2002 16626 302177 2003 30351 374337 2004 43048 569161 2005 19629 280575 资料来源:2005年10月拉萨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提供。 2001年,拉萨市汽车客运量总量是26.38万人次,其中区外为6.31万人次,区内为20.07万人次。以目的地具体地点分析,区外开往四川、重庆方向的为784班车次,占区外班车次的44.59%。前往格尔木、西宁、兰州三个目的地方向的占区外班车次的55.1%。再从客流量来分析,区外的四川、重庆方向客流量是20,059人次;占区外客流量的31.7%。格尔木、西宁、兰州三个目的地方向客流量是43,029人次;占区外客流量的68.2%。根据拉萨市长途汽车站调度室提供的2004年旅客流量和流向统计,全年班车数43,048车次,运输旅客569,161人次。其中,运往区外旅客115,110人次。 拉萨市长途汽车站提供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进出”拉萨旅客的大致情况,9 根据我们的调查访问和多年的观察判断,乘长途客车进出西藏的旅客基本上是汉族和回族,藏族除个别团队活动外,很少乘长途车去内地10。因此,可以初判定区外旅客人数(2004年为11.5万人)主要是来拉萨或至少是途径拉萨的流动人口11。 5.来自拉萨市城关区工商分局的统计数据 拉萨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对在拉萨市从事商业活动的商户和人员有专门的登记,鉴于流动人口在拉萨从事的主要行业和职业属于商业活动,因此工商局城关分局的有关统计数据对我们了解在拉萨市区流动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年在拉萨市城关区内注册登记的有16,616工商户,其中来自区内的3,596户,来自区外的13,020户;2005年上半年,注册登记来自区内的有3,130户;区外13,524户。虽然拉萨市城关区注册工商户总数比较多,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每户规模较小,1999年拉萨市区的工商户平均每户只有1.49人,2001年也不过增长到1.54人(Hu, 2004: 66)。如果按照2001年企业规模平均人数计算,2005年上半年区外工商户共13,524户约为20,286人。如果我们把所有区外注册工商户都判定为流动人口,并以每户平均3人计算(夫妻 + 1名子女),在拉萨市区内从事商业活动相关的流动人口约有40,572人。但这样的逻辑分析还需实证研究及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6.来自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统计数据 西藏高原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越来越吸引世界各地及日益富裕起来的内地人来西藏旅游。把来西藏自治区旅游的人数计算为流动人口,似乎欠妥。但是,把日益增加的国内旅客人数作为与短期流动人口相关的因素来考虑分析是必要的,首先,有相当数量的商贩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西藏,其次,正是日益兴隆的旅游业为拉萨服务业创造了商机,因而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投入到拉萨的建筑业、餐饮业和各项服务业,正是这些旅游者支撑起了拉萨零售与服务业的消费市场。 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六五”期间国内游客人数17.42万/人次、“七五”时期16.6万/人次、“八五”时期59.07万人次、“九五”时期126.47万/人次。据《西藏统计年鉴》公布数据,2005年来西藏旅游的人数突破了180万人次,2007年青藏铁路营运后达到403万人次,2009年达到561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44万人,国外游客16万人(西藏统计局,2010:224)。西藏旅游业和运输、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使西藏的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长。 以上来自不同部门的与流动人口相关的统计数字,从不同侧面提供了认识和分析西藏流动人口规模和发展态势的重要信息,也有助于了解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掌握程度。 五、拉萨流动人口的基本结构特征 1.流动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2005年,在拉萨市的1470份有效问卷,男性1022人,占总数的69.5%,女性441人,占30.3%,11-20岁年龄人口占13.8%,21-30岁年龄组占33.1%,31-40岁年龄组占33.5%,41-50岁年龄组的人口占14.0%,51-60岁年龄组的人口占0.5%。 表7. 2005年被访者的年龄结构 年龄组 人口 % 11-20 204 13.8 21-30 487 33.1 31-40 492 33.5 41-50 206 14.0 51-60 41 2.8 61-70 7 0.5 71-80 1 0.0 不详 32 2.2 共计 1470 100.0 资料来源:2005年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后文中的表格如未注明资料来源的,均来自本次调查数据。 为了考察本次问卷调查的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是否有偏差,我们把拉萨市北京中路派出所登记的暂住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表8)作为参照系进行比较。北京中路派出所登记的7,499名暂住人口中,女性有2,674人,占总人数36%,男性4,519人,占总人数60%,另外256人性别记录缺失。各年龄组人数参见表11,缺失年龄纪录的有626人。从整体看来,派出所登记的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与2005年调查的被访者年龄结构大致相似,这说明调查样本没有明显偏差。 表8. 北京中路派出所登记的暂住人口年龄结构 (2005) 年龄组 人数 % 10-15 3 0.0 16-25 1101 14.8 26-35 2786 37.5 36-45 2253 30.4 46-55 522 7.0 56-65 75 1.0 66-75 4 0.1 缺失 626 8.4 总计 7420 100.0 资料来源:北京中路派出所暂住人口统计表。 从以上两组数据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其中21-40岁年龄组占到66%,21-50年龄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0%。人口年龄结构的青壮年型是流动人口基本特征,年轻健康的劳动力更倾向于外出寻找就业机会,并在市场经济和生存环境的竞争激烈中更具有显著优势,也因此会对流入地的就业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政治面貌与宗教信仰 在 1,470 名被访者中,汉族990人 (占总数的67.3%),藏族275人 (18.7%),回族163人 (11.1%),其他民族27人(1.8%),还有15人的民族成分信息缺失(1.0%)。拉萨城区的流动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也使拉萨的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汉族与藏族的交往。 我们把调查样本的民族构成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流动人口登记资料进行比较,以便对样本代表性进行验证。吉崩岗派出所位于老城区八角街东面,在辖区里有一古老的清真寺,在历史上曾有不少内地回族和克什米尔人等居住在周围。吉崩岗派出所在2005年元月-9月30日期间对辖区内的暂住人口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按照民族分组,汉族占总数的68.2%,藏族占23.9%(表9),这与我们2005年拉萨调查样本的民族构成十分接近。 表9、吉崩岗派出所关于暂住人口按民族的统计(2005) 民族 人数 % 汉族 4366 68.2 藏族 1533 23.9 回族 352 5.5 东乡族 80 1.2 其他 73 1.1 共计 6404 100.0 在被调查的流动人口中,在被问及“政治面貌”时回答该问题的有897人,占问卷总数的61%。在897人中,65人是中共党员(7.2%),769人为群众(85.7%),团员62人(6.9%)。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有关流动人口的宗教信仰的问题,流动人口在宗教观念方面的认同状况直接影响到拉萨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间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和睦相处。2005年拉萨市调查的流动人口中,25.1%表示信仰佛教。如果考虑到样本总数中藏族流动人口只有235人,因此不仅基本上所有藏族都称自己信仰佛教,而且有部分汉族流动人口(61人)回答信仰佛教。被调查的回族流动人口总数是163人,回答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为169人,占回答信仰人口总数的11.5%。 表10、 拉萨市流动人口宗教信仰统计 教派 人数 比例% 藏传佛教及佛教 369 25.1 伊斯兰教 169 11.5 无 323 22.0 其他 88 6.0 缺失(没有回答) 521 35.4 合计 1470 100 3.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影响流动人口职业、收入以及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5年拉萨市问卷调查显示,在1470户问卷调查中,1373人回答了自己受教育程度的问题,其中文盲有137人(10%),小学毕业308人(22.4%),初中毕业628人(45.7%),高中毕业为213户(15.5%),中专及以上文化为87人,占总数的6.3%(表11)。 我们进一步将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按民族分组进行比较,各族流动人口在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藏族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最低,文盲占总数的32.3%、小学占35.3%、初中占26%。回族流动人口中,文盲占20%、小学占43.8%,初中占28.8%,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1人。汉族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文盲人口仅为3.31%,仅为藏族流动人口文盲比例的十分之一,形成明显反差。汉族流动人口小学毕业占15.3%、初中占53.7%、高中占19.3%、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2%。汉族流动人口较高的教育水平使他们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 表11、 2005年拉萨市流动人口分民族文化程度统计 教育程度 汉族 藏族 回族 其他 合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文盲 32 3.3 76 32.3 29 19.9 0 0.0 137 10.0 小学 148 15.3 83 35.3 64 43.8 13 48.1 308 22.4 初中 518 53.7 61 26.0 42 28.8 7 25.9 628 45.7 高中 187 19.4 12 5.1 9 6.2 5 18.5 213 15.5 中专 35 3.6 2 0.9 2 1.4 1 3.7 40 2.9 大专 29 3.0 1 0.4 0 0.0 1 3.7 31 2.3 大学及以上 16 1.7 0 0.0 0 0.0 0 0.0 16 1.2 共计 965 100.0 235 100.0 146 100.0 27 100.0 1373 100.0 4.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子女教育 婚姻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的结合和家庭的组成也是人际与族际交流的结果,因此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对流动人口迁移、居住时间、经济生活及迁入地的民族关系等产生着相关影响和作用。在被调查的1,470户中,已婚的有96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4.4%。结婚时间最早的是1953年(1人),1960-1969年结婚人数占已婚总人数的1.04%、1970-1979年结婚人数占已婚总人数的3.59%,1980-1989年结婚人数占已婚总人数的30%、1990-1999年结婚人数占已婚总人数的44%、2000-2005年结婚人数占已婚总人数22%。流动人口的结婚时间构成与他们的年龄结构是相配合的。 在已婚流动人员中,大多数与本族异性结婚(表12),但是我们也发现少量族际通婚案例。在657个已婚汉族人员中,12人 (1.8%)与藏族通婚,4人与回族通婚。在135 位已婚藏族人员中,3人与汉族通婚,2人与回族通婚,其他民族也有2对族际通婚夫妇。 表12、拉萨流动人口的通婚状况 流动人员的 流动人员配偶的民族成分 总计 民族成分 汉族 回族 藏族 其他 汉族 640 4 12 1 657 回族 1 78 5 1 85 藏族 3 2 130 0 135 其他 1 1 0 12 14 合计 645 85 147 14 891 在640 对汉族夫妇中,536人(83.8%)的配偶来自
本文档为【拉萨流动人口调查(文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24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4-01-10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