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举报
开通vip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I【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姜琪1李占一2 [内容描要]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究竟来源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市场势力溢价,还是应 对未来金融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进行改革带来经营效辛的提高.押或是整体经济稳 定增长的结果?通适时银行业系统章j毋秀力扣经管效率泓庹发现,铱行业整俸存在着 较高的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且规模弹性,卜于l;银行业整体效率低下,奎要素生产年 平均增长为寅值;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系统性市场势力, 而非因改革带来的效率提高...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I【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姜琪1李占一2 [内容描要]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究竟来源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市场势力溢价,还是应 对未来金融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进行改革带来经营效辛的提高.押或是整体经济稳 定增长的结果?通适时银行业系统章j毋秀力扣经管效率泓庹发现,铱行业整俸存在着 较高的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且规模弹性,卜于l;银行业整体效率低下,奎要素生产年 平均增长为寅值;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系统性市场势力, 而非因改革带来的效率提高,CDP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银行业的高利润。 f关羹词]中国银行业;南棚涡采源;市场势力溘价;经营效年 一、引言 近五年来,中国银行业税后利润不断攀升,平均增速30.24%。即便在2011 年世界范围内经济低迷、通涨压力增大、实体经济萎靡的大环境下,中国银行业 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仍一路飙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5万亿元,较2010年同 比增长39.3%,实体经济与银行业利润关系出现扭曲,这一不寻常现象引起了 人们对银行业高利润来源的关注。银行盈高莉润的性质直接关系弱较入分配差 距、行政垄断行业改革、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所以对银行业高利润性 质的澄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已有文献对中国银行业高利润来源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银行 业高利润来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现阶段中国的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 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银行业的资本规模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同时也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王胜、胡玲燕认为,银行业利润的大幅增 缘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转轨经济条件下网终型产业竞争政策研究。 (项目批号 70973∞B)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羹璜(19妒}。男,山东夫学经济学院(济南。250lge),博士生。研尤方向:反垄断与规制经.洚 学。 李占一1198,5-.--),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100),博士生。研克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 策。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长主要归因于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行金融保护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 展、市场环境变迁等,是各种内外部、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第二,银 行业高利润可能来源于管制性利差造成的行业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利息收入是 银行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上限和 贷款利率下限受到中央银行的严格管制,管制性利差是银行业实现利息收入的重 要依赖途径。库特(Demi卿c—Kraft)研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人均GDP、经济增长率对一国 银行净利差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净利差水平与经济周期基本不相关,但与政府 监管、腐败等一些制度因素有关。【2J2赵旭认为高利差与低效率、非竞争性市场环 境是相关的,这反映了不健全的银行监管环境和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说高利 差反映了风险溢价,该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比较明显。引3陆岷峰等将中 国银行业的高利润归因于历史沿革和金融市场环境,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以高 息差收人为主、缺乏与实体经济间的风险共担机制、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特殊性、 经济上升期的必然结果。[4J第三,高利润来源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带来整体经营效 率的提高。自2003年起中国银行业实施根本性改革,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 资本注入和不良资产的剥离,并通过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和上市进行了部分资产 的民营化改革。Q)刘瑞波等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降低了不良资产比率,增强了 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经营效率。【5J有关研究表明,改革上市的银行 相比之下具有较高的利润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效率,银行业改革可能是拉动银行业 利润增长的制度因素。∞ 针对解释银行业高利润来源的三种观点,我们把经济增长归结为推动银行业 利润增长的外因,而管制性利差造成的系统性市场势力和改革带来的效率提高是 其利润增长的内因。对中国银行业高利润性质的澄清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经济 增长快速平稳的推动下,很多经济实体都会出现正常的利润增长,这并不能帮助 我们区分和辨别银行业高利润的性质,故本文主要集中探讨对银行业利润影响的 内因。那么,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究竟是来源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市场势力溢价, 还是为应对未来金融开放环境下激烈竞争进行改革带来自身经营效率提高的结 果?我们拟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系统市场势力和经营效率的直接测度进行回答。 二、中国银行业系统市场势力测度 本文的主旨在于尝试性地揭示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和性质,即相比其他行 业,银行业为何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出现稳定的高利润?鉴于已有测度市场势力 的方法欠妥③和单独测度银行业内个体的市场势力对解释银行业整体高利润的意 义不大,故我们摒弃测度银行个体市场势力的做法,运用新经验产业组织 (NI:Io)的实证方法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系统性市场势力进行评估,来获得银行 业相对其他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水平的信息。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NEl0实证方法是由B湖nahan和Hall创立,通过建立基于索罗生产函数的估 计方程,直接估计反映产业市场势力的变量——市场势力溢价,从而可以运用经 济统计数据而不依赖会计数据来判定相关垄断问题。【6]Ⅺet【e摒弃了Hall对“技 术和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对估计方法加以改进,【7j我们就是基于K[etl[e改进后 的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市场势力溢价进行估计的。 (一)模型假定与估计方程 NEIo方法主要基于三点假定:第一。该方法测定的是整个行业的系统性市 场势力,而非单个厂商的市场势力,行业市场势力的表现形式为排除规模效应和 技术进步的影响,整个行业仍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即行业的系统市场势力溢价明 显大于l。第二,行业存在着暴统的规模弹性,以此反映行业的规模效应,行业 内厂商具有对称的推测弹性,从而允许使用溢价公式。第三,行业内的厂商在要 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只在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I。=AitFI(Xi。),其中,Qjt为i厂商在£时期的产出 向量;Air是全要素生产率;Ft(*)是生产函数,可以在年度问变化,但不随个 体变化;X;。为i厂商在t时期投入要素向量。设定一个参照厂商,其产出和投入 都是当期所有厂商产出和投入的均值。设参照厂裔在第t期鹄生产函数为g= ^FI()(t),对二者做对数线性差,并采用多元广义微分中值定理进行线性化,并 令qit=柑“一lnYl;ail=lnAil—l咄;xlt=lnXit—hlxt得到qil=‰+要丑xJt,其中, ‰”表示变量与参照厂商相应变量的对数线性差;“一”表示该变量在微分中值 点的值,M为投入要素组合。假设中国银行业存在普遍的市场势力溢价p和规模 弹性1;,可知‰=%+p夏玻(ii:一主§)+毒l+(鲰一p)互虱(翘一最)+(菰一 '1)最。由于各商业银行间存在生产率差异,误差项会与投入要素之间存在自相 关,所以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在拒绝了方程存在固定效应的 情况下,截距项的常数顼部分退化为8,截距硕中的随杌变动部分甩‰表示,K =(踟一p)蓦西(翘一姥)+(五。一11)主§。令≈=蓦虱(氯一姥),得到最终的 .J“ . .. 。 J—t 回归方程qit=a+皿矗+幂§+(vi+uiI)。钏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产出数据我们选取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并作为被解释变量;要素投人数据 我们选取资本投入、职工工资和管理费用三项作为解释变量:资产总敷与职工人 数为工具变量,⑤各变量的意义与获取见表1。选取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经营 水平等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 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1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同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时效性,选取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2007--2010年为考察期,通过《中国金融年鉴》(2008--2011)及有关上市银行 年报搜集而成包括总产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管理费用、总资产和员工人数 等变量的面板数据。 裹1 变量选择与说明 变量名称 变量意义 数据获取 总产出 为商业银行投入各项要素最终获得的产品价值 营业收入 资本投入 包括资本消耗以及资本存量的时间价值 贷款总额与当年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乘积 劳动投入 厂商当期为职工支付的各项报酬 职工薪酬 管理费 包括各类因管理而产生的费用 业务管理费 总资产 资产总数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 员工人数 在职员工数,非员工总数 在职员工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略---2011)及有关上市银行年报计算、整理。 (三)估计结果及分析 基于16家中国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势力 溢价和规模弹性进行实证测算,计量过程采用stata/SEl0.0进行,计量结果汇总 如表2所示。 襄2 市场势力溢价与规模弹性估计结果 估计系数 估计值 P值 弘(市场势力溢价) 1.1495 O n(规模弹性) O.9945 O 8(生产效率差异) 0.054l O.366 R一ⅨIum谢 0.9735 O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计算汇总。 估计系数检验。表2中弘为商业银行全行业系统市场势力溢价,Tl为商业银 行规模效应,a为不同商业银行间的差异变化,即截距项。从检验结果来看,市 场势力溢价和规模弹性在1%的水平上显著,P值为0,估计方程总体的拟合系 数为0.9735,模型的拟合度较高,但是作为截距项的公司间差异系数未能通过统 计检验,P值达到了0.366,这可能是因为选定的16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没有 太明显的差异。 市场势力溢价。表2计量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系统市场势力溢价为 1.1495,对应的P值为0,系数检验非常显著。这就说明,对于选取的16家商业 银行整体而言,存在较强的系统性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溢价达到14.95%,这反 映了银行业的高利润与其较强的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有直接关系。中国银行业系 统性市场势力溢价是行政垄断保护下的行业壁垒造成的,是行政垄断的结果,而 非市场化推动的产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银行业高利润。 规模效应。估计结果显示规模弹性值为0.9945,P值为O,系数显著性高,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说明银行业并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既然计量结果上排除了银行业存在规模效 应的可能,那么从理论上讲银行业竞争的结果会使市场结构趋向于完全竞争,但 截止2011年底,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CR5)仍然高达 47.3%,为典型的寡占市场,我们认为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并非银行业技术性质 和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行政垄断造成的。 (四)银行业系统市场势力的成因 中国银行业存在着系统性的市场势力,其溢价水平为14.95%,这主要是银 行业的行政垄断造成的。第一,政府通过严格控制银行业的进入,使银行业市场 结构出现寡头垄断格局,各银行可以获取垄断利润,这是中国银行业获得市场势 力的结构性因素。第二,政府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严加管制,存款利率的管 制上限和贷款利率的管制下限造成了3%叫%的管制性存贷利差,行政管制造 成的高利差为银行业盈利提供了巨大空间,成为银行业利润的稳定来源,这是银 行业获得系统市场势力的政策性因素。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拉 动,二者之间有着极高的相关度,要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不可避免地要求投 资也相应地增长,在资本需求高涨、资金相对短缺的情况下。作为资本供给方的 银行业自然就获得了系统性市场势力,该市场势力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并无必然 联系,是一种基于卖方市场的溢价水平,较之普通意义上的市场势力更具隐蔽性 和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在实体经济萎靡、通货膨胀 的条件下仍然可以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原因。 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手续 费及佣金净收入。2011年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占全部利润的66.2%,其他两部分 依次占Ig.5%和14%,利息收入为银行剩涡增长的主要来源,而利息收入的实 现手段主要依赖行政垄断保护下的管制性利差。由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缓慢,至今尚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造成较高水平的管制 性利差直接促进了银行业的高和润。另外,手续费的增长也是银行业商利润增长 的来源之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显示,银行业的手续费收 入增速高过业绩增速,五大国有银行手续费收人同比增幅超过30%。行政垄断 造成的管制性利差和过高手续费促成了中国银行业系统市场势力的形成,是中国 银行业实现高利润的重要制度根源。 三、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评估 (一)方法介绍与指标选取 DEA—M炯i8t方法分析得出的结果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指数(哪)、 技术效率的变化指数(TE)、技术进步指数(rI℃)、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 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C),各项指数问的关系为邢=TExTC=PExScXTC。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期 测度方法需要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数据,由于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对测度 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综合考虑已有研究选取指标、指标的可靠性和数 据的可获得性,选取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投人指标,选取税后利润和贷 款总额为产出指标,基于中国有代表性的16家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面板数 据,运用BCC模型对银行业整体运行效率进行测算。 (--)实证结果与分析 DF.AV2.1软件计算得出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度数值及各项效率指标 的分解值,见表3。 表3 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项分解效率 年份 1开 效率变动(TE) 技术进步(Tc) 规模效率变动(SC) 砌 1.097 1.004 1.093 O.996 2008 1.019 o.997 1.023 O.99B 2009 1.00l 1.014 0.998 1.022 2010 1.06I 1.001 1.059 o.994 平均值 1.0445 1.004 1.04325 1.0025 数据来潭:作者计算整理。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从时间变动趋势来看,中国银行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 变化呈现“U”型波动,且波幅较大。2007年,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增长为9.7%, 2008年效率增长为1.9%,2009年效率增长降到最低点,仅为0.1%,2010年有 所提升,为6.1%。从各项效率分解值来看,技术进步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 变动几乎是同步的,整体上也呈现出“U”型波动;效率的变动与唧的变动趋 势相反,呈现出“倒U”型的波动趋势,但其波动幅度较小,说明中国银行业的 整体效率相对稳定,这也从侧面说明银行业的改革并没有带来银行经营效率的整 体提高;规模效率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但基本都是负值,银行业总体规模效率 出现负值直接反映出其整体规模无效率,这与我们第二节对银行业整体规模弹性 评估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衰4 不同所有制银行效率对比 不同所有制银行效率 1l=P 效率变动(TE)技术变化(TC)规模变动(SC)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均值 1.05l 1.006 1.045 1.018 股份制银行效率均值 1.042 1.004 1.0=蝎 O.996 16家银行平均效率值 1.044 1.004 1.040 1.006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计再整理。 把银行业五年的效率均值按照所有制性质分开比较(见表4),发现国有商 业银行的’rFP均值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但主要原因不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的 结果,而是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相对较高,即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比股份制银行 更大,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效应为负,这不仅反映了行政垄断条件下国有银行集中 度过高、规模相对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股份制银行发展相对缓慢,经营规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模偏小,未达到有效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三)银行业经营低效率的原因 首先,在中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银行业准入制度,无形中提高了银行业进入 壁垒,尽管随着银行改革推进和银行准人放松,股份制银行得到了发展,银行业 市场集中度下降,市场结构出现了变化。然而,由于政府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 行的非对称管制,使得不同所有制银行间发展不平衡,股份制银行发展缓慢,经 营规模偏小,导致中国银行业整体规模效率低下,而规模效率低下又直接影响银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次,政府对银行业的利率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和监 管,银行业在行政垄断的保护下可以轻松获取高额利润,使得不具备规模经济的 银行业缺乏应有的竞争压力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削弱了银行业追求技术 进步,提高自身效率的动力。最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国有银行受宏观政策执行 的约束,其目标函数是多元的,并非只追求利润最大化,【8J缺乏与实体经济问的 风险共担机制,政策导向型的银行信贷资本大量流向国有企业或政府项目,而这 些项目却很多是低经济效益甚至是无效益的,这样导致了资本流动障碍,削弱了 资本的配置效率,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也增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四)利润、效率与GDP的增幅对比 中国银行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年均效率增长仅为 4%,并且银行业规模效率测算值为负。将近五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税后利润增长、 唧增长和CDP增幅做对比(见表5),可以发现,中国银行业五年来税后利润 一路攀升,2007年达到4467亿,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5834亿元、 6684亿元和8991亿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万亿大关,高达12500亿元,银行业 税后利润的平均增幅达到了30.24%。相比之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 长却为一l%,这直接排除了银行业高利润来源于改革带来的效率提高。CDP增 长对银行业利润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从CDP年均增长10.5%和银行 业利润年均增长30.24%对比来看,经济增长的幅度远远低于银行业利润的增长 幅度,所以不应该把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全部归因于经济增长。 裹5 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与GDP增长对比 年份 税后利润(亿元) 增幅(%) ’Ⅱ:P 增幅(%)CDP(亿元)增幅(%) 姗 4467 32.2% 1.097 265810.314.2% 2008 5834 30.6% 1.019 —7.1% 314045.49.6% 2009 6684 14.6% 1.00l 一1.7% 340506.99.1% 20lO 899l 34.5% I.06l 5.9% 401513 10.4% 2011 12500 39.3% 471564 9.2% 平均值 7∞5.2 30.24% 1.045 一l% 3586盯.9 lO.5% 数据来源:‘中田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07—201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及作 者计算汇总。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为了澄清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性质和来源,我们对银行业的系统市场势力和 规模弹性进行直接测度,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整体存在着较高的系统性市场势 力溢价水平,但不存在规模效率。从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项分解的效率值来 看,银行业整体效率低下,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为负值,银行业总体规模 弹性小于1和规模效率值为负说明银行业并不存在规模效应,股份制银行规模偏 小影响了银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高利润主 要来源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行业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而非因改革带来的效率提 高,虽然GDP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银行业利润的提高,但非主要原因。 针对中国银行业高利润问题,我们对银行业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破除银行业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政府应放宽银行业准入门槛,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力度,减少对融资行为 的直接干预,大力推进和深入银行业改革,破除行政垄断,鼓励股份制银行的发 展,创造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良性竞争环境,促进不同产权和经 营形式的银行多元化发展,改变银行业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提高银行业的竞争 程度。国有银行在资本信贷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地位导致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创新 能力较低、经营成本增加、服务质量下降,引入多元化竞争主体有利于改变银行 业市场结构,使银行作为企业在竞争压力下有着较强的动力去降低成本,提高自 身经营效率,从而促进银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 稳定增长。 (二)压缩存贷款利率差,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通过行政垄断制度背景下的高利差获得,高利差虽 然有利于抑制虚涨的投资需求,落实特定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容易导致资金 供求失衡,存贷款利差固化。政府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对存贷款基 准利率的管制,压缩存贷款利差,形成由央行利率导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并由 此制约新增贷款数量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存贷款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 用,这样也有利于缓解资金供求失衡,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三)强化银行监管,督促信息披露透明化 强化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健全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和 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9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能对银行业进行 有效监管,市场功能也得不到有效发挥,银行业总是能凭借信息优势获得额外的 收益,[10】所以,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应督促银行信息披露透明化,并规范银行业相 关收费项目和行为,适度降低银行业务手续费,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这也是 平抑银行业高利润的有效措施。☆ 万方数据 《财经科学》2012/8总293期 注释: ①姚树沽,姜春霞,冯根福.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J】.经济研究,2011(8). ②侯晓辉,季婉丽,王青.所有权、市场势力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201l(2). ③有些研究用市场结梅性指标(比如l-ltg指数)来衡量市场势力的做法,并不恰当。市场结构和市场 势力并非麓单的同义关系,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并不一定拥有较高鹄市场势力,或者即便拥有市场势力,其 能否运用市场势力也是不一定的,所以用结构性指标来衡量市场势力的做法并不严谨。 ④回归方程的合成误差项与解释变蟹问存在着自相关,故需要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 ⑤采用资本总量和在职员工数这两项作为工具变量,是因为这两个变量彳:会随着时间序列上的经济波 动而产生系统性的大幅度变化。在回归方程的估计过程中,采厢}t哪m过度识别检验来对工具变董迸行 了正交性裣验,且检验通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胜,胡玲攥.如何看待镊行业利滑大蠛增长问题[J3.财经科学,∞12(4). [2]De唧c—Kum.A|jsli&Haqm衄学.IkerminnntsofG0衄暾daIBankIntere8t地嚼衄训Ptl2itability: SomeInternationalEvidence[J].TheⅥ70rldBankEconomicReview。1999,(13). [3]赵旭.中国商业银行利差估计及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加∞(2). [4]陆氓峰,陶瑞.商业镊行高额利润现象的平抑对策[J].财经科学,∞12(5). [5]刘瑞渡,张小霞.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加12(I). [6]陈甬军,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运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 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 [7}Klette,T.j.曩醯ccPower.ScaleEl瑚卿画疆∞dR岫蒯v主婶:B五m越糟&疆BAPlmeldE吐|blisk蛾哇DI— ta[J].'llleJotm_IAlofIndu鲥dEeonomieB,1999,47(4). [8]姜琪.转轨期行政垄断的形成机理与改革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2(6)., [9]杜朝运。林航.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 [103李红彀,陈攀.金融危机反恩及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j3.财经科学,2012(1). TheCauseof琢曲ProfitsinChlrtc能Ba啦堰SKrtol"= MarketPowerorHighEfficiency Jia.gQilLi丑幽I萨 Alllsll"ilct;11lehiO,p"06cofChlne∞bankiIlgh脚isderivedfromlE30Wel"marketunder舶椭6ve rl蜘opoly。otr髓p叫ldBtOfuturefimneialopenenvironmentoffierce00nlpetJtlonQf托f0皿brl蚶ltaboutthe imt:lrove札'lerltofDp嘞nge丘ieieney,茁她o'vet-'aUeeorm.icstability酽wthresLdts?wcs血均tcW出 powerandthe碰ci咖y0ftheCIljn愀bankiIlgsy咖'm.There“tsshowthat,theindus蚵明awhole喇咖 ahigherlevelofsystemicmarketIx)wetandfileelasticityofscaleisle88than1;thebanking盹j咖i8indti· eient锄awhole,andtheaveragetot81lictorpma,,aivitygrowthisnegafive;thehiO,r,r06t,0fthebankillg 81,CtO'lrcOtl忙妇n可stemicm.Lrket弭州茁.f8llaerthantheeffici涨-'y豳如ughta130ut匆妞reforr蛆,arid GDP卿砌tolt.ceitainextentprolmlethe贼IIizab蚰0fthehighpf曲tsoftheba.king删叫. Keywords:ChiIlE麓Ba山‘喵Sector;Cau舶ofnighP曲ts;MarketPowerPremium;Open堍Etficieney 【收稿日期:2012.6.5责任鳊辑:单丽莎] 【中国分类号]艘.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a06(2012)00—0001一∞| 万方数据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作者: 姜琪, 李占一, Jiang Qi, Li Zhanyi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济南,250100 刊名: 财经科学 英文刊名: 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 2012(8) 参考文献(10条) 1.王胜;胡玲燕 如何看待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问题[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12(04) 2.Deminguc-Kunt Asli;Harry Huizinga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and Profitability:Some Intemational Evidence 1999(13) 3.赵旭 中国商业银行利差估计及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2008(02) 4.陆岷峰;陶瑞 商业银行高额利润现象的平抑对策[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12(05) 5.刘瑞波;张小霞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01) 6.陈甬军;周末 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运用新产业组织实证方法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研究 2009(11) 7.Klette,T.J Market Power,Scale Econoomics and Productivity:Eatimates from A Panel of Establishment Data 1999(04) 8.姜琪 转轨期行政垄断的形成机理与改革路径[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 2012(06) 9.杜朝运;林航 强化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01) 10.李红权;陈攀 金融危机反思及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12(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jkx201208001.aspx
本文档为【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927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4-02-0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