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创新管理-1

技术创新管理-1

举报
开通vip

技术创新管理-1nullnull主讲教师: 王锋正 单 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jjxywangfz@sina.com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你认为技术创新管理应该是什么?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技术创新管理思维、艺术与实务。教学教材教学教材银路,技术创新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技术创新管理-1
nullnull主讲教师: 王锋正 单 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jjxywangfz@sina.com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你认为技术创新管理应该是什么?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技术创新管理思维、艺术与实务。教学教材教学教材银路,技术创新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V·K·Narayanan著,程源等译《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Robert·A·Burgelman著,陈劲译《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第一层次目标:能让大家都听懂 ——教学第二层次目标:部分能真正理解 ——教学第三层次目标:极少数马上行动 ——教学第四层次目标:使实践不断升华学习建议——防止知行背离学习建议——防止知行背离信息技术时代知行背离现象 对如何做,人们似乎知道得很多,但因为惰性而行动很少。(问:如何看待人的积极性与惰性?) 产生知行背离现象原因:高谈阔论者众,真正实干者寡,结果更进一步阻碍了行动。 消极指责:进入为批评而批评的怪圈。 不适当复杂化及使用抽象语言:使人越听越迷糊。(我们自身体会是什么?)学习建议——追求知行合一学习建议——追求知行合一解决空谈误事对策:不是只停留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上,要将设想付诸行动并使其产生真正效果。 重点关注了解及做好工作。 喜欢使用平直语言及简单概念。(相对概念) 对问题不仅要问“Why such”,而且要问“How do ?”。 建立使决策落实到行动的循环回路(闭环反馈)。 相信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不干是得不到真谛的。Course GradeCourse Grade10% will be based on class participation; 20% will be based on a short paper (3,000 words), due mid-term; 70% will be based on final examination , due the last term of the course. Class ConductClass Conduct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Alexander Bell 与贝尔公司 “1875年3月10日,Alexander Graham Bell打电话给他的助手:‘Watson先生,请过来一下,我需要你。’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通过电话进行的谈话。 在这项发明推出4年后,美国拥有了5万台电话,20年后,发展到了5百万台。 与此同时,Bell组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在接下来的20年内成长为美国最大的企业。其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它分割为数家贝尔子公司:Pacific Bell, Western Bell, Southern Bell, Cincinnati Bell ... 最初的专利(编号174455)成为了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单项专利。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宝丽来(Polaroid)公司 哈佛大学退学学生Edwin Land于1937年创立了宝丽来(Polaroid)公司,创造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产品; Edward Land三岁大的女儿Jennifer看到爸爸拍了张照片,问他能不能马上看到结果。Land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后来他回忆说:就在那个下午,他解决了所有技术问 题。 1972年推出了第一款能够自己冲印的照相机SX-70——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最近的案例…… 新经济浪潮中出现的亿万富翁,例如: 雅虎网站的共同创办人杨志远(Jerry Yang); eBay网站的董事长兼创办人Pierre Omidyar; Hotmail网站的创办人Sabeer Bhatia与Steve Jurvetson (两年内从30万美元上升到4亿美元); “在硅谷,每个人都知道,创新是创造新财富的唯一途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Gary Hamel. 《将硅谷精神带入内部》(Bringing Silicon Valley Inside), HBR.课前故事:创新英雄的结局课前故事:创新英雄的结局王安:著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创办了盛极一时的美国精英公司,1992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 1940’s末:美国哈佛大学发明磁性记忆圈,1951年卖给IBM公司,用获得的50万美金创办公司 1960’s:系列新产品问世:世界上第一台可写方程式的计算机,自动打字机,落基电脑,300型电脑 1967年:评为美国成长力最高,最具潜力的少数精英公司 1985年:分公司遍布103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3万人,总营业额23.5亿美元,全美排16位 没有看到个人计算机的未来,拒绝兼容课前故事:创新英雄的结局课前故事:创新英雄的结局自1937年起一直是创新英雄 偏振滤镜 即时成像摄影 二战中飞行员用来发现水下潜艇的防反光太阳镜和风镜 2001年10月13日,宝丽来公司申请第11条破产保护。 想象一下它垮台的原因—— 思考问题思考问题是什么使得所有这些伟大的企业如此的英年早逝? 大型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为多少? 1990年的财富500强企业有多少在10年后依然幸存? 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领导者 照相机:佳能(Canon)、柯达(Kodak)……宝丽来呢? 计算机:英特尔(Intel)、IBM、微软(Microsoft):分别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改良——还记得王安电脑吗? 航天:波音客机 汽车:梅塞迪斯(Mercedes)、福特(Ford)、FIAT思考问题思考问题为什么GE可以屹立不倒? 存在许多原因,但是创新是不可否认的一点: 1880年开始将爱迪生的灯泡投入商业化——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历史上第一家获得5万项专利的公司(1979年) 1900所GE研究实验室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工业科学家(1932年)GE的发明GE的发明1880年1月27日,爱迪生获得了重要的灯泡专利,編号223,898 1912-13年真空管 1913年X射线管 1932年GE信用公司为GE电器的销售进行融资 1941年美国第一台喷气式引擎 1962年固体激光器 1976年CT人体扫描仪 1989年CNBC 1999年GE电子商务,销售额达20亿美元 2002年超声波4D成像 GE目前的形象:对老年美国人而言,GE股票是存放积蓄的最安全途径。 从喷气式引擎到发电, 为塑料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医学成像设备 讨论:讨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 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不断的变化。 技术变化甚至比以前更快。 要么你来改变世界,要么让世界来改变你。 不变化的企业将会很快消失。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除非企业时刻准备着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和过程,否则它们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技术创新领域:世界上有四种企业 一流企业: 做标准 二流企业: 做专利 三流企业: 做产品 四流企业: 做加工各位身边熟悉的企业主要是哪种类型? 为什么?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1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1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技术创新将一个产业扼杀在摇篮之中vs.技术创新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技术创新摧毁了一些企业的领导地位vs.创造了新的企业领导地位 企业无视新技术vs.企业致力于新技术开发 企业领导地位易位与毁灭——率先创新者的不同命运:成长为大企业vs.“先驱变成先烈” 技术生命周期中的潮涌与淘沙:大量企业涌入vs.大量企业被淘汰出局 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创新是最强大、最持久的管理原则之一 管理的基本原则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2创新制胜的时代 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3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3创新是一个存在普遍分歧的领域 Definition: what is innovation? ——事实上,创新的界定在多数情形下取决于研究者本人所关注的层次,企业层次、产业层次或者是国家层次。 创新类型如何进行划分? 创新是technology push or market pull? ——市场因素与技术因素究竟何者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渐进创新与重大创新究竟何者具有更为重要的经济意义? 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测、评价、选择? 新产品如何开发与营销? 技术如何进行转移或扩散?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4结论:关于《技术创新管理》—41)创新的速度比对手快!2)创新的成本比对手低!3)创新追求生态经济效益!Ch1:创新与技术创新概论Ch1:创新与技术创新概论创新理论的发端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代经济学家都公开或隐含地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是紧密联系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第一章中,就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提出了18世纪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的趋势以及机械业创新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创新理论的发端创新理论的发端卡尔·马克思 :可以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 F·M·谢勒:在《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一书中说:马克思不同于19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察觉到资本主义基本的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内森·罗森伯格:在《技术进步的历史编年学》一文中明确指出,熊彼特正是在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质以及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1911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al Growth)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在1928年的首篇英文版文章《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是“生产函数的变动”、是“一种破环性的创造”、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或变动包括: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按照现在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技术创新 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改造,新生产方式的采用,新供给来源的获得,新原材料的利用 市场创新 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和开拓新的市场 组织创新 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组织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注意:尽管如此,但熊彼特本人并没有直接对技术创新下狭义的严格定义。其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这与他的整个研究性质有关,它始终是将技术创新作为一新的独立变量来考查其对经济增长以至社会变迁的影响作用,并没有对技术创新本身进行专门的研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索罗(S·C·Solo)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既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伊诺思(J·L·Enos)于1962年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显然他是从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林恩(G·Lynn)则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曼斯菲尔德(M·Mansfield)的定义: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与此相对应,它的定义也仅限于产品创新上。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 厄特巴克(J·M·Utterback)的定义: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应用》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英国学者弗里曼(C·Freeman)的定义: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 美国学者缪尔赛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定义:主要倡议人和参与者迈尔斯(S·Myers)和马奎斯(D·G·Marquis)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中国学者傅家骥的定义: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中国政府定义: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总结 在技术创新所经历的三阶段过程中,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 关于技术变化的强度(根本性的变化与渐进性的变化) 关于新颖程度(“首次”与创新的扩散性应用) 共同认识:技术创新必须实现商业化应用。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关于技术创新研究的简单回顾 1950-60’s:对非均衡、非连续的技术变革的经济分析,案例分析总结,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1970-80’s:从管理科学范畴中独立出来,研究对象分解,多种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样本调查与理论推导相结合 1980至今:综合化——描述性总结,折中协调性提高,系统化归纳,政府关注度提高,强调应用性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第一阶段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研究内容: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该阶段的研究迅速复兴,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过程与结构等方面的专门研究。 代表人物:厄特巴克(J·M·Utterback)、兰格里士(J·M·Langrish)和迈尔斯(S·Myers)等。 主要特征: 处于新研究领域的开发阶段,研究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且引起争论的热点不多,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分析总结。 在管理科学中逐步形成专门的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由于技术变化对传统组织管理的冲击和挑战,对创新相关问题多从创新主体(企业、公司和社会团体)的组织结构变动、风险决策行为及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研究开始涉及到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与创新环境等。如艾伦(G·Allen)等人对信息需求与应用研究;埃德温等人在工业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的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第二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技术创新持续兴旺时期 主要特征: 技术创新研究中管理科学和经济发展周期范畴中相对独立出来,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体系。 研究的具体对象开始逐步分解,出现对创新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内容的比较全面的探讨与争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起源、特征、过程机制与决策、经济与组织效应、研发系统、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新的社会一体化和政府介入机制及相关政策。 逐步将多种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技术创新研究中。如运用组织管理行为理论研究创新主体状态,运用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流发生、传递和作用。运用决策理论研究创新初期的风险决策机理,运用市场结构和竞争理论研究创新实现机制和效率。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第三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主要代表人物:缪尔塞(R·Mueser)、芒罗(H·Munro)、格温(D·Gerwin)、布朗(W·B·Brown)、斯通曼(P·Stoneman)、库姆斯(R·Coombs) 主要特征: 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描述性总结:缪尔塞(R·Mueser) 第二、折衷协调性提高:芒罗( H·Munro ) 第三、系统化归纳:格温(D·Gerwin)、布朗(W·B·Brown)、斯通曼(P·Stoneman)、库姆斯(R·Coombs)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已有研究范围中选出或新提出有关重点专题深入研究。 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实用性强的研究课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类型 原理性技术、方法性技术、使用性技术、管理性技术 对技术创新理解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一种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应用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与效益的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技术创新的成果通常是以尸体形态的技术装置和工具表现的物质产品,也包括知识形态;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技术为基础与导向的创新活动;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主体的灵魂; 技术创新以产生商业化的产品和工艺为目的,并以商业价值的实现为其成功的标志。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活动。 “技术的新构想”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构想。 “研究开发和技术组合”是实现技术新构想的基本途径。 “实际应用”是指生产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工艺或对产品、服务、工艺的改进。 “经济社会效应”指近期或未来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社会福利等。 “商业化”指全部活动处于商业目的。 “全过程”则指从新构想产生到获得实际应用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如果终止于新设想或研究开发,则不能称其为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相关概念比较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 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果转化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基于技术创新程度的分类 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苏塞克斯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的技术创新产出/应用分类法。 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 技术系统的变革(Change of Technology System) 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 Change of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 基于技术创新对象的分类 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 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变动方式的分类 科学技术原理的变动 技术要素结构的变动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基于技术创新的性质分类 原理独创型 结构综合型 功能移植型 局部革新型基于创新节约资源的分类 资本节约型 劳动节约型基于创新规模及影响的分类 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创造性 累积性 效益性 扩散性 风险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形成新的产业机会,促进新产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技术创新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条件 企业家的素质要求 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战略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影响中国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影响中国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影响技术创新的障碍 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 在技术创新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严重缺乏 技术创新的中试阶段往往被忽视 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全 克服技术创新障碍的对策 树立技术创新意识 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 采取多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消除不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性障碍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的内涵 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过程; 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 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 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 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 ……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 J. Hicks:要素稀缺诱致创新 内生的第一代创新=》要素稀缺=》引致第二代创新=》经济系统的稳定状态 N. Rosenberg:诱导机制模型 创新的三种诱导机制:瓶颈(bottleneck) (1)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2)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节省劳动 (3)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天然橡胶与复合橡胶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线性模型 技术推动模型 市场拉动模型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交互作用模型强调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有机结合 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只是特例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三种模式的比较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并行模型该模型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 研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链环—回路模型: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并且各环节有多重反馈关系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网络模型持续技术创新过程持续技术创新过程在根本性的产品或工艺创新出现之后,还会有一系列后继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和老产业的再生或衰亡,这一过程称为系列创新过程。 系列创新过程与产业的成长是密不可分。 系列创新过程描述的是在根本性创新产生后特定产业中各类创新的分布形式以及创新对产业成长的作用方式。 创新的分布形式是指在创新产品或工艺的生命周期内各类后继创新的数量、强度及频率。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A—U模型(N·Abernathy,J·M·Utterback) 在根本性的产品或工艺创新之后,会有系列创新出现。 系列创新过程描述的是在根本性创新产生后特定产业中各类创新的分布形式以及创新对产业成长的作用方式。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美]James M. Utterback & N. Abernathy (1976) A - U模式:产品创新-process innovation-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 创新动态模型的三阶段: (1)不稳定阶段(fluid phase) - 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 - 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 -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 - 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2)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phase) - 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指为消费者共同认可的设计,且具有技术可行性。它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 - 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 (3)稳定阶段(specific phase) - 竞争焦点放在成本/价格之上 - 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 生产流程标准化 - 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总结:A—U创新过程模型表明,以产品创新为主的系列创新过程是产业内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企业组织等方面从无序、离散状态向有序、高度整合状态转变的过程。在不稳定阶段,产品创新多,竞争的重点在提高产品性能。在过渡到稳定阶段后,技术创新以工艺创新为主,竞争的重点转向通过工艺创新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创新水平也从根本性创新向渐进性创新转变。产业创新模式——工艺导向产业创新模式——工艺导向在工艺创新导向的系列创新模式中,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先导和必要条件,根本性工艺创新引发产品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导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根本性工艺创新还常常伴随着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变化和生产规模的变化。 工艺导向系列创新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不稳定阶段:在初期,创新工作的重点是技术原理的工程实现,试验性工作较多,工艺技术本身处于发展和变动状态,工艺的主导设计尚未出现。 过渡阶段:主导工艺设计产生,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产品创新大量出现,工艺创新的重点转向以适应产品创新和实际生产中的原材料条件为中心。在这一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企业开始增加专用设备,使用专供材料,规范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产业创新模式——工艺导向产业创新模式——工艺导向稳定阶段 :企业组织和生产工艺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刚性,企业技术转换成本增大,对技术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企业创新的重点转向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为中心的渐进性创新。虽然可能存在渐进性产品创新,但大部分是渐进性的工艺创新。 钢铁工业的系列创新过程是工艺创新导向系列创新的典型案例。 19世纪50年代,贝西莫炼钢法 英国人托马斯的托马斯法 西门—马丁的碱性平炉炼钢法 氧气顶吹和底吹转炉技术 电炉炼钢法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过程技术进化模型: 特定技术的成熟状态只是技术进化连续过程中的一个停滞或间歇时期(学习高原),此时就会形成“主导设计”或“技术路标”。 技术通过尝试、纠错的学习方式而不断进化,特定产业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技术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技术不断发展。 技术进步既依赖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依赖消费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不能杂交繁殖,不同技术的创造性结合导致新技术的诞生。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二次创新模型(secondary innovation ) 基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创新模式 现象解释: 日本、韩国的兴起;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二次创新的定义: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受制于既有“技术范式”,结合自身的市场条件,遵循新的“技术轨迹”发展的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技术轨迹:“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技术轨迹的辨识 (1)根据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特征值来辨识其技术轨迹。 (2)从技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 具有普遍意义的8条技术轨迹(L. Biondi & R. Galli,1992) (1)成本的降低 (2)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3)更长的使用寿命 (4)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5)规模经济 (6)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 (7)更快地服务 (8)产品体系日益缩小的趋向 技术轨迹/范式的实践意义 (1)企业可以借此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 (2)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分析工具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模式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的特点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的特点产业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创新计划的制定 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 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1)创新计划的制定(1)创新计划的制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产品创新计划内容(2)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2)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技术创新过程管理(3)开发过程的控制(3)开发过程的控制技术创新过程管理(4)创新阶段整合(4)创新阶段整合阶段整合方式: 串行整合 上下游阶段依次整合。 交叉整合 上游阶段尚未完成就开始下游阶段工作;在每一个上游工作阶段都吸收一定的下游工作部门人员。 并行整合 共同参与、多部门协同。上下游联系。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人员 涉及的部门 研究开发部门:主要负责新的设想,并形成概念和发明。 设计部门:负责发明设计和产品原型设计。 工程部门:解决产品生产的工程技术问题。 生产部门:负责制造新产品。 销售部门:负责将新产品推销市场。 涉及的人员 信息人员:任务是收集和综合分析各类信息,提供决策咨询。 发明制造人员:主要任务是根据创新思想或创新项目建议进行应用研究,并形成试验性产品或工艺的原型。 技术开发人员:解决试验原型向商业化过渡中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 质量控制人员:主要任务是专门负责对创新项目的技术进展进行跟踪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项目主管。 市场开发人员:主要任务是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略设计、销售渠道建立等等。 创新项目主管:负责筹划和把握创新工作的进度,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直接负责.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的要素null谢 谢!
本文档为【技术创新管理-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891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0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4-02-21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