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火防爆总结

防火防爆总结

举报
开通vip

防火防爆总结填空 填空 1、燃烧是同时(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2、A类火灾系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系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系指(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 3、(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评定液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燃点)是评定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主要标志。 4、爆燃化学反应区的传播是通过(热传播)进行的,爆轰化学反应区的传播是通过(激波的压缩引燃)进行的。 5、要使燃烧得以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燃能源) 6、...

防火防爆总结
填空 填空 1、燃烧是同时(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2、A类火灾系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系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系指(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 3、(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评定液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燃点)是评定固体物质火灾危险性主要标志。 4、爆燃化学反应区的传播是通过(热传播)进行的,爆轰化学反应区的传播是通过(激波的压缩引燃)进行的。 5、要使燃烧得以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燃能源) 6、液体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 7、按照引起爆炸发生的原因,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核爆炸)、(化学爆炸)。 8、爆炸性物质爆炸过程具有三个特征即:(反应过程放热)、(过程速度极快并能自动传播)、(过程中生成大量气体产物)。 9、常用的安全阻火装置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阻火闸门)、以及(火星熄灭器)等。 10、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即(每平方米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烧掉液体的质量),直线速度,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层厚度)。 11、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性和它们的爆炸下限浓度成反比,与爆炸范围成正比,爆炸危险度用来表示这种比值关系,表示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性。表达示为:{ =(爆炸上限-爆炸下限)/爆炸下限}。氢气、辛烷、二硫化碳、乙炔按爆炸危险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二硫化碳、乙炔、氢气、辛烷)。 12、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着火源一般有 (1) 明火(2) 高热物及高温表面 (3) 电火花 (4) 静电、雷电 (5) 摩擦与撞击 (6) 易燃物自行发热(7) 绝热压缩 (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 等八种 13、(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15、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来源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 16、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7、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8、按照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的不同,爆炸可分为(轻爆)、(爆炸)、(爆轰)三类。 19、广义地说,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20、属于一级遇水燃烧物质的主要有(活泼金属)及其(氢化物),硫的金属化合物、磷化物和硼烷等。 21、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构造形式,有与屋脊方向垂直的横向防火墙、与屋脊方向平行的纵向防火墙、(内墙防火墙、外墙防火墙)和(独立防火墙)等。 22、阻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容器与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内扩展),常用的阻火装置有(安全水封)、(阻火器)和(单向阀)。 23、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允许的安全疏散时间>所需要的安全疏散时间。 简答 1、​ 根据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下的变化特征,建筑构件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如何区分? 非燃烧体是用金属、砖、石、混凝土等非燃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制成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燃烧、不碳化。 难燃烧体是用难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材料作基材而用非燃烧材料代保护层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燃烧、难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燃烧体用可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能立即起火或微燃,而且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或微燃。 2、​ 什么是火灾,按发生的场所火灾分为哪几类? 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现象。 (1建筑火灾;(2)工业企业火灾;(3)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泥炭火等); (4交通工具火灾;(5)特殊场所火灾(电站 等) 3、举例说明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1)隔离法。 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着火源(火场)隔离开来,燃烧会因而停止。例如,装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容器或管道发生着火事故时,应立即设法关闭容器与管道的阀门,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阻止可燃物进入着火区; (2)冷却法。 冷却法就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邻近着火场的可燃物温度降低,避免形成新的燃烧条件。如常用水进行降温灭火。 (3)窒熄法。 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的条件之一—助燃物(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使燃烧停止。主要是采取措施,阻止助燃物进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介质和阻燃性物质冲淡稀释助燃物,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化剂而熄灭。采取窒熄法的常用措施有:将灭火剂如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等不燃气体或液体喷洒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使之不与助燃物接触;用惰性介质或水蒸气充满容器设备,将正在着火的容器设备封严密闭;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捂盖燃烧物,等等。 (4)抑制法。 将灭火剂(哈龙灭火剂、干粉等)喷入燃烧区,形成阻隔层,产生惰性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而灭火。 4、火灾发展过程有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火灾发展大体上经历五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 各阶段特点: (一)初起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是物质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住或扑灭。 (二)发展阶段 火灾发展阶段是由于燃烧强度增大,载热500cC以上的烟气流加上火焰的辐射热的作用,使周围可燃物品和结构受热并开始分解,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力量和灭火器材才能将火扑灭。 (三)猛烈阶段 火灾猛烈阶段是由于燃烧面积扩大,大量的热释放出来,空间温度急剧上升,使周围可燃物品几乎全部卷入燃烧,火势达到猛烈的程度。这个阶段,燃烧强度最大,热辐射最强,温度和烟气对流达到最大限度,不燃材料和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以致发生变形或倒塌,大火突破建筑物外壳,并向周围扩大蔓延,是火灾最难扑救的阶段,不仅需要很多的力量和器材扑救火灾,而且要用相当多的力量和器材保护周围建筑物和物质,以防止火势蔓延。 (四)下降和熄灭阶段 下降和熄灭阶段是火场火势被控制住以后,由于灭火剂的作用或因燃烧材料已烧至殆尽,火势逐渐减弱直到熄灭。 综观火势发展的过程来看,初起阶段易于控制和消灭,所以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扑灭初起火灾。如果错过初起阶段再去扑救,就必然动用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付出较大的代价,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5、燃烧产物对人体和火势发展过程有哪些影响? 燃烧产物对人体和火势发展过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燃烧产物除水蒸气外,其他产物大都对人体有害。一氧化碳是窒息性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是一种刺激性有毒气体,五氧化二磷有一定毒性,氯化氢是一种刺激性有毒气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形成酸雾,会强烈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刺激性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火场上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使人窒息。 (2)燃烧产物中的烟雾会影响人们的视力,较高浓度的烟雾会大大降低火场的能见度,使人们迷失方向,找不到逃脱火场的出路,给人员的疏散造成困难。 (3)高温的燃烧产物在强烈热对流和热辐射过程中,可能引起其他可燃物的燃烧,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发展的危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都能继续燃烧,有的还能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4)燃烧产物中的完全燃烧产物有阻燃作用。如果火灾发生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或将着火的房间所有孔洞封闭,随着火势的发展,空气中的氧气逐渐减少,完全燃烧的产物浓度逐渐增高,当达到一定浓度(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时,燃烧则停止。 6、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 (2)一定的含氧量。维持可燃物质燃烧有其需要的最低含氧量。 (3)一定的着火源能量,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 (4)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须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和持续进行。 7、 粉尘爆炸的特点 7.1 粉尘爆炸机理和特点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物质较多,常见的有金属粉尘如镁粉、铝粉等;煤粉、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纸粉、木粉、火炸药粉尘及大多数含有C、H元素、与空气中氧反应能放热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特点(与气体爆炸相比)有: ①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这和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有所不同),例如煤粉爆炸时,燃烧的基本是所分解出来的气体产物,灰渣是来不及燃烧的;②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因粉尘初次爆炸的气浪会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质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性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③爆炸的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燃烧过程比气体的燃烧过程复杂,有的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有的是要有一个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因而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④粉尘点火的起始能量大,达10J数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⑤粉尘爆炸会产生两类有毒气体,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 7.2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 ​ 爆炸极限 ​ 最小点火能量 ​ 最低着火温度 ​ 粉尘爆炸压力 ​ 压力上升速率。 粉尘混合物的爆炸难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⑴分散度大,易于爆炸;⑵湿度小,易于爆炸;⑶火源的性质能量高,易于爆炸;⑷可燃气含量高,一定程度上易于爆炸;⑸氧含量高,易于爆炸;⑹惰性粉尘和灰分少,易于爆炸;⑺温度高,易于爆炸;⑻粒度小,易于爆炸;⑼密闭条件好,易于爆炸;⑽容器温度高,易于爆炸;⑾粉尘燃烧热大,易于爆炸;⑿容器过小,不易于爆炸。 7.3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 ​ 缩小粉尘扩散范围 ​ 消除粉尘 ​ 控制火源 ​ 适当增湿 ​ 惰化防护 ​ 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 8、爆炸的破坏作用有哪些? (1)冲击波 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像活塞运动一样推向前进,产生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冲击。这种冲击波能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2)碎片冲击 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3)震荡作用 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短暂的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会造成建筑物的震荡、开裂、松散倒塌等危害。 (4)造成二次事故 发生爆炸时,如果车间、库房(如制氢车间、汽油库或其他建筑物)里存放有可燃物资,会造成火灾;高空作业人员受冲击波或震荡作用,会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会使积存于地面上的粉尘扬起,造成更大范围的二次爆炸;等等。 9、影响火灾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可燃物的数量。可燃物数量越多,火灾载荷密度越高,则火势发展越猛烈;如果可燃物较少,火势发展较弱;如果可燃物之间不相互连接,则一处可燃物燃尽后,火灾会趋向熄灭。 (2)空气流量。室内火灾初起阶段,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足够时,只要可燃的物量多,燃烧就会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火势的逐步扩大,室内空气量逐渐减少,这时只有不断从室外补充新鲜空气,即增大空气的流量,燃烧才能继续,并不断扩大。如果空气供应量不足,火势会趋向减弱阶段。 (3)蒸发潜热。可燃液体和固体是在受热后蒸发出气体的燃烧。液体和固体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蒸发,这热量称蒸发潜热。一般是固体的蒸发潜热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液化气体。蒸发潜热越大的物质越需要较多的热量才能蒸发,火灾发展速度亦较慢。反之,蒸发潜热较小的物质,容易蒸发,火灾发展较快。 10、为了给扑灭火灾赢得时间对防火墙有哪些要求? ⑴要求防火墙应由非燃烧体材料构成,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h; ⑵防火墙应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框架结构的框架上,当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被毁或受到严重破坏时,防火墙不致倒塌; ⑶防火墙内不应设置通风排气道; ⑷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耐火等级不低于1.2h的防火门,并能自行关闭; ⑸可燃气体和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若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将管道四周缝隙填塞紧密。 11、合理利用惰性气体,对防火与防爆有很大的实际作用。举例说明生产中惰性气体保护主要用于哪些场所,常用的气体有哪些? ⑴易燃固体物质的压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状物料的输送,可以在惰性气体的覆盖下进行;⑵当厂房内充满可燃性物质而具有危险时(如发生事故使车间、库房充满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应向这一地区放送大量惰性气体加以冲淡;⑶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燃混合物在处理过程中亦应加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⑷还有用惰性介质充填非防爆电器、仪表;⑸在停车检修或开工生产前,用惰性气体吹扫设备系统内的可燃物质,等等。⑹生产上目前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2、就可燃液体的燃爆特性回答以下问题: 1.何为闪燃?何为闪点? 2.何为液体的着火与着火点? 3.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着火点有何区别与联系? 4.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闪燃现象? 5.什么是爆炸极限?什么是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 6.测定物质的闪点与着火点对消防安全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何意义? 7.可燃液体闪点测定仪器有哪两种型式?同一种可燃液体,两者测定的结果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可燃液体在某温度时,液面上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物质的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2. 液体着火就是可燃液体与火源接触而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液体的着火点即液体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3. 在着火点时燃烧的不只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即液体已经达到燃烧温度,可提供保持稳定燃烧的蒸气。另外,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燃烧不能持续,而在着火点时液体则能持续燃烧。可燃液体的着火点都高于其闪点,闪点越低的可燃液体,两者相差越少。 4. 因为在闪点时液体温度较低,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 5. 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混合,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使可燃液体蒸气的浓度达到爆炸上、下极限浓度的温度,称之为爆炸温度极限。 6. 从消防的观点来说,闪燃就是危险的警告,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其火灾危险性为甲类。在危险化学品中,按照闪点的不同,可燃液体分为低、中、高闪点液体。(低于18℃,18-23℃以及23-61℃) 7. 可燃液体闪点测定仪器有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前者测定的结果比后者略高,这是因为开口式仪器蒸发出来的可燃气体较闭口式仪器易于在空气中逸散,因而更难达到爆炸极限的原故。 13、气体的燃烧、爆轰有何异同与联系? (1)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燃烧波和爆轰波都属元化学反应波。燃烧和爆炸一经发生,它们是在某一局部区域以化学反应波的形式,按一定的方向、速度,一层层地自动传播进行。 (2)燃烧与爆轰的区别在于:a.燃烧的传播速度较低,比爆炸物质内的声速低得多,爆轰的传播速度很快,比爆炸物质内的声速快得多;b.燃烧与爆轰的传播机理不同,前者反应区的能量是通过热传导、辐射及燃烧气体产物的扩散作用传送的,后者是借助冲击波的强烈冲击压缩作用进行的;c.燃烧传播速度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爆轰传播速度几乎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爆轰速度是一个固定的常数;d.燃烧过程中燃烧反应区内产物运动的方向与燃烧波传播方向相反,压力较低。爆轰时,爆轰反应区内产物运动方向与爆轰波传播方向相同,压力高达数十万个大气压. (3)两者的联系在与,爆炸物质可以由燃烧转化为爆轰。工业设施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大多数是从燃烧开始而后发展成爆轰的。 14、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爆极限有何影响? 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有混合物的温度、压力、氧气含量、惰性气体和杂质的含量、点火源的性质、容器的形状和尺寸等。 (1)混合物的温度升高,爆炸范围扩大。 (2)初始压力升高,爆炸范围同样扩大,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时,混合物不再爆炸。 (3)氧气含量对下限影响不大,但氧气含量,上限会显著增高。 (4)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范围缩小,直至不再爆炸。 (5)容器传热性能好,或者尺寸缩小时,会使爆炸范围缩小。 (6)点火源能量增加,会使爆炸范围变大,点火源能量高一定程度时,爆炸极限趋于定值。 15、人们认识爆炸极限规律,可以将其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一,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而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例如,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2%一81%;液化石油气组分的爆炸极限分别为丙烷2.17%-9.5%,丁烷1.15%-8.4%,丁烯1.7%-9.6%,它们的爆炸极限范围比乙炔小得多,说明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危险性比乙炔小,因而在气割时推广用液化石油气代替乙炔。 第二,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危险等级的标准。例如,可燃气体按爆炸下限(<10%或)10%)分为一、二两级。 第三,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例如,生产或贮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可选用任一种防爆型电气设备;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应选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第四,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例如,贮存爆炸下限小于10%的物质,库房建筑最高层次限一层,并且必须是一、二级耐火等级。 第五,在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通风、检测、置换、检修等时,也都必须根据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爆炸危险性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安全。 16可燃物质的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 17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有哪些? (1建筑物的总平面防火规划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3人员安全疏散设计 (4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设计 (5防、排烟系统设计 (6消防电气设计 18、静电火花点火源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1)抑制静电的产生:如控制物料的流速。 (2)接地:填加物料应使用导静电管路或对管路进行等电位联接并可靠接地,导除静电的接地导体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3)添加导电填料:如地面铺设导静电橡胶(填加石黑粉制成),穿导静电鞋和衣物(面料混合金属丝织成)。 (4)添加抗静电剂:如在石油类液体中加入抗静电剂,能提高液体的电导率,加速静电泄漏。 (5)增加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物体表面形成极薄的水膜,其中能溶解二氧化碳,使表面电阻率大降低,使静电逸散。 19、厂房防爆设计要点有哪些? (1)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2)采用耐火、耐爆结构。 厂房的结构型式有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等。在选型时,应根据它们的特点,以满足生产与安全的一致性及使用性和节约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 (3)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应设置泄压轻质屋盖、泄压门窗、轻质外墙。布置泄压面,应尽可能靠近爆炸部位,泄压方向一般向上;侧面泄压应尽量避开人员集中场所、主要通道及能引起二次爆炸的车间、仓库。 (4)设置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 (5)不发火地面。 (6)露天生产场所内建筑物的防爆。   有效的防爆措施。包括:   ①保持室内正压。一般采用机械送风,使室内维持正压,从而避免室内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送风机的空气引入口必须置于气体洁净的地方,防止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吸入。   ②开设双门斗。   ③设耐爆固定窗。   ④采用耐爆结构。   ⑤室内地面应高出露天生产界区地面。   ⑥当由于工艺布置要求建筑留有管道孔隙及管沟时,管道孔隙要采取密封措施,材料应为非燃烧体填料;管沟则应设置阻火分割密封。 (7)排水管网的防爆。   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连接下水主管道处应设水封井。对工艺物料管道、热力管道、电缆等设施的地面管沟,为防止可燃气体或蒸气扩散到其他车间的管沟空间,应设置阻火分割设施,如在地面管沟中段或地下管沟穿过防爆墙外设阻火分隔沟坑,坑内填满干砂或碎石,以阻止火焰蔓延及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扩散窜流。 (8)防火间距。   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要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在此间距内不得有任何建(构)筑物和堆放危险品。防火间距计算方法是以建筑物外墙凸出部分算起;铁路的防火间距,是从铁路中心线算起;公路的防火间距是从邻近一边的路边算起。   防火间距的确定,应以生产可能产生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及其特点来综合评定。其考虑原则是:   ①发生火灾时,直接与其相邻的装置或设施不会受到火焰加热;   ②邻近装置中的可燃物(或厂房),不会被辐射热引燃;   ③燃烧着的液体从火灾地点流不到或飞散不到其他地点。 (9)安全疏散设施及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即疏散门、过道、楼梯、事故照明和排烟设施等。 一般说,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层面面积小、现场作业人员少者例外)。过道、楼梯的宽度是根据层面能容纳的最多人数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撤出现场为依据而设计的,所以必须保证畅通,不得随意堆物,更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能采用吊门和侧拉门,严禁采用转门,要求在内部可随时推动门把手开门,门上禁止上锁。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 20、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有哪些? 1、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性低的物料 2、设备密闭 3、厂房通风 4、严格清洗或置换 5、惰性介质保护 6、对投料的严格控制 21、按燃料性质分为:(《火灾分类》GB 4968-1985) •​  A类:固体物质火灾 •​  B类: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  C类:气体火灾 •​  D类:金属火灾 •​  E 类:带电火灾 •​  F类:厨房厨具火灾 22、火灾的防治技术 •​ 清洁阻燃技术 •​ 智能探测技术 •​ 高效灭火技术 •​ 烟气控制技术 23三角坐标法绘制三组分气体爆炸范围图! (1)由可燃性气体F、助燃气体S、惰性气体I各一种; (2)由两种可燃气体F1、F2同助燃气体S组成; (3)由可燃性气体F同两种助燃气体S1、S2组成。 图1 三成分系混合气组成三角坐标 【三角座标图读法:见图2。在图内任何一点,即表示三成分不同百分比。其读法是交点上作三平行线,分别与三边平行,从三条平行线与相应边的交点可读出其含量。如图2中m点A(50)、B(20)、C(30),Q点A(20)、B(70)、C(10),如点在AC线上,则B为0,余类推。】 图2 三成分系混合气组成三角坐标 24、防火分隔物的作用及常见的防火分隔措施有哪些? 为防止火势由建筑物外部向内部、或由建筑物内部向外部、或在建筑物内部之间蔓延,就要用防火分隔物把建筑物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防火区,以限制燃烧面积,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内设置耐火极限较高的防火分隔物,一旦发生火灾时,可以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水平防火的分隔措施:防火墙、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防火水幕;防火分隔带;防火堤 垂直防火的分隔措施:楼面板和屋面板;上下楼层的窗间墙和防火挑檐;电梯井和管道井;楼梯间防火分隔 25、危险物质按照GB6944的分类 第一类 爆炸品 第二类 气体 第三类 易燃液体 第四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五类 氧化性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 毒害物质与感染性物质 第七类 放射性物质 第八类 腐蚀性物质 第九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26、耐火极限 (Fire resistance rating):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7、可燃物可以分为固定可燃物与容载可燃物两种,等效可燃物:将实际存在的各种可燃物,按照发热量相等的原则,换算为木材的重量,称为等效可燃物。 28、火灾荷载:单位面积上的等效可燃物量称为火灾荷载。 29、预防火灾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控制可燃物(2)控制助燃物(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4)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5)阻止火势蔓延 计算题 1、已知某天然气含有甲烷80%,其爆炸范围为5%-15%;含有乙烷15%,其爆炸范围为3%-12.5%;含有丙烷4%,其爆炸范围为2.1%-9.5%;含有丁烷1%,其爆炸范围为1.5%-8.5%。求天然气的爆炸上限LH和爆炸下限LL。 应用下式计算: ,则, , 所以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为4.2%-14.1%(注意“%”)。 2、有一个苯罐的温度为10℃,确定是否有爆炸危险?如有爆炸危险,请问应选择什么样的贮存温度比较安全?已知苯的爆炸极限为1.5%-9.5%,表1为苯的饱和蒸气压。 表1苯的饱和蒸气压(Pa)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苯 991 1 951 3 546 5 966 9972 15 785 24 198 35 824 52 329 [解]查表1得到苯在10℃时的蒸气压力为5 960 Pa,则其蒸气浓度为: 故苯在10℃时具有爆炸危险。 可采取使贮存温度高于爆炸上限的温度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已知苯的爆炸上限为9.5%,代入下式:pz=101 325 × 0.095=9 625.8 Pa 从表1查得苯的蒸气压力为9 625.8 Pa时,处于10-20℃范围内,用内插法求得: ℃ 贮存苯的安全温度应高于19℃。 3、什么是安全氧浓度?某新置苯贮罐,V=200 m3,使用前充入含氧1%的氮气,需多少氮气才能保证安全?如使用纯氮,又需多少?已知安全氧浓度为11.2%。 安全氧浓度:可燃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中加入惰性气体时,能够保证爆炸不会发生的氧的最高浓度。 含氧1%时所需氮气容积为: 不含氧时所需氮气容积为: 在常压下,从爆炸极限角度考虑,求苯的危险温度。已知大气压为101kPa。苯的爆炸极限浓度为:1.2%-8.0%。 4、苯的饱合蒸气压(Pa)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 温度 -20 -10 0 10 饱合蒸气压 990.6 1950.5 3646.4 5966.2 温度 20 30 40 50 饱合蒸气压 9972.5 15785.3 24198.0 35823.6 表2 解:对应爆炸浓度极限的饱和蒸气压力为: (2分) 101×1.2%=1.212kPa=1212Pa,101×8.0%=8.08kPa=8080Pa 由表2可知,爆炸下限温度应在-20℃到-10℃之间,利用线性插值得: 爆炸下限温度= 同理,爆炸上限温度应在10℃到20 ℃之间,线性插值得: 爆炸上限温度= 可见在常压下,苯的危险温度在-17.7 ℃至15.3 ℃ 之间。 5、应用热平衡法计算爆炸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压力有哪三点假设?甲苯(C7H8)为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已知甲苯与空气混合气体初温T0=17℃,初压P0=1atm,甲苯摩尔燃烧热Q=3.73×106kJ/kmol,计算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时的最高温度Tmax和最大压力Pmax。 (1)计算的三点假设为: 爆炸物质的爆炸过程是一定容过程;爆炸物质的爆炸过程是一绝热过程;爆炸产物的热容,只是温度的函数。 (2)列出完全燃烧方程式: 空气中氮、氧含量摩尔比为79/21,所以9mol氧气对应的氮气量为:9×79/21=33.86mol,由此得: 由上式得爆炸前、后气体总量分别为43.86mol和44.86mol。 (3)计算燃烧产物的总热容Cv (1分) =7(37.66+0.00243t)+4(16.74+0.00900t)+33.86(20.08+0.00188t) =1010.49+0.1167t (4)由热平衡方程计算最高爆炸温度 热平衡式:Qv=Cvt 把甲苯燃烧热和其燃烧产物的定容热容代入热平衡式: 3730000=(1010.49+0.1167t)t 解此方程得最高爆炸温度tM , tM=2792.6℃,即TM=3065.6K (5)计算最大爆炸压力 计算公式为:PM=(n2/n1)(TM/T1)P0 PM=(44.86/43.86)(3065.6/290)×1=10.8atm 6、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1) 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Q=K×S/U 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 U——A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 K——修正系数; (2) 修正系数应按表3的规定取值。 表3修正系数 计算单元 K 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1.0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 0.9 设有灭火系统 0.7 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 0.5 可燃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堆罐区;可燃气体堆罐区 0.3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Q=1.3×K×S/U (4)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Qe=Q/N 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N——计算单元中灭火器设置点个数(个); 7、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及高、低热值的计算。 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1固、液体可燃物 C%+H%+O%+ N%+S%+A%(灰分)+W%(水)=100% (质量百分数) 每1kg可燃物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质量)为: Go,air=Go,o2 /0.232=(11.49 C + 34.48 H + 4.31 S - 4.31 O)× 10-2 kg Vo,air=Vo,o2 /0.21 =(8.89 C + 26.67 H + 3.33 S - 3.33 O)×10-2 m3 (2气体可燃物 CO%+H%+∑CnHm%+H2S%+CO2+N2%+H2O%=100% (体积百分数) 每1m3可燃物完全燃烧所需理论氧气量: Vo,o2=[ 1/2CO+1/2H2+3/2H2S+∑(n+m/4)(nHm-O2)] × 10-2 m3 每1m3可燃物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 Vo,air=Vo,o2 /0.21=4.76×[1/2CO+1/2H2+3/2H2S+∑(n+m/4)(nHm -O2)] ×10-2 m3 例:假定煤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C含量77.2%、H含量5.2%、O含量5.9%、N含量1.2%、S含量2.6%、A(灰分)含量7.9%,试计算这种煤燃烧时的理论空气量。 解:每1kg可燃物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质量)为: Go,air=Go,o2 /0.232=(11.49 C + 34.48 H + 4.31 S - 4.31 O)× 10-2 =(11.49×77.2+ 34.48×5.2 + 4.31×2.6 - 4.31×5.9)×10-2 =10.52 kg Vo,air=Vo,o2 /0.21 =(8.89 C + 26.67 H + 3.33 S - 3.33 O)×10-2 =(8.89×77.2 + 26.67×5.2 + 3.33×2.6 - 3.33×5.9)× 10-2 =8.14 m3 高、低热值的计算: 高热值:QH =4.18×[81 C+300 H - 26×(O-S)] (kJ/kg) 低热值:QL =QH - 6×(9 H+W)×4.18 (kJ/kg) 例:计算4kg木材燃烧的高、低热值。 木材组成:C~43%、H~7%、O~41%、N~2%、W(水)~6%、A(灰分)~1% 解:将已知数据代入高、低热值的计算公式: 高热值:QH =4.18×[81×43+300×7 - 26×(41-0)] =1.89×104 (kJ/kg) 低热值:QL =QH - 6×(9×7+6)×4.18 =1.89×104 - 6×(9×7+6)×4.18 =1.72×104 (kJ/kg) 则4kg木材燃烧的高热值为4×1.89×104=7.56×104 kJ 4kg木材燃烧的低热值为4×1.72×104=6.88×104 kJ
本文档为【防火防爆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16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4-07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