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

举报
开通vip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科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科技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当代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评价极高。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么?项目1、天文  这是古代天文学所使用的一种仪器,我们通常称为浑天仪。其实,它的正式名称并不叫浑天仪,而是叫做浑象。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么?(1)天象观测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早在约4000年...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古代科技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科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科技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当代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评价极高。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么?项目1、天文  这是古代天文学所使用的一种仪器,我们通常称为浑天仪。其实,它的正式名称并不叫浑天仪,而是叫做浑象。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么?(1)天象观测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早在约4000年前,中国已有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从汉初到公元1785年,记录日食共900多次,记录月食共500多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1世纪,早于欧洲人800年。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统计,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止,中国人对太阳黑子的记录达1OO多次。古代中国对彗星的记录也多达500余次。《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中:“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而西方对这颗彗星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66年,比中国晚了670多年。对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新星是光度突然增加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以上的爆发性变星,光变幅特别大的为超新星,在中国古文献中称为“客星”。中国早在公前14世纪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新星的记载。1、《汉书·天文志》记载,公元前134年夏历六月“客星见于房”。2、从商周到公元1700年的三千多年中,中国共记录新星90颗,其中超新星10颗。而古希腊、罗马和巴比伦却没有任何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2)历法编订在远古时代已经制定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即《黄帝历》。到了夏代,又制定出以阴历正月为岁首的《夏历》,这是现代阴历的起源。到了商、周时代,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始使用阴阳合历,分别以阴历十二月与阳历十一月为岁首,为了调整阴阳历参差,开始设置了闰月。我国古代历法进行过102次改革,著名的有西汉的太初历、东汉末的乾象历、南北朝时期的大明历、隋代的皇极历、唐代的大衍历、南宋的统天历、元初的授时历等。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创制的《授时历》最为精确,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3)天文仪器:浑仪又称“浑天仪”,张衡的水运浑象浑象是用于演示天象和天体运动的仪器,其作用相当于近代的天球仪。它最初是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西汉时,由天文学家耿寿昌创制的,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 历代制造的浑象大都已经毁亡,现存仅有两架,一架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架在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均是清代铸造的。项目2、地理《周易·系辞》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考古发现,早在6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已能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选择环境,规划布局居住区,在利用地形、水系,注意安全方面已很合理。长期的生产生活时间,传统地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创造出了领先于世界的业绩。(1)地图绘制:据《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便绘有洛邑一带的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战国策·赵策》中记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候之地,五倍于秦”,表明当时的地图已具有按比例缩小的概念。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说明秦代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领土及主权。西晋裴秀曾主持编绘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文图》。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首次中提出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制图六体。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一为“分率”;二为“准望”;三为“道里”;四为“高下”;五为“方邪”;六为“迂直”。清朝康熙皇帝费30年心力,组织领导测绘全国地图,于公元1719年正式颁行《皇舆全览图》,其范围之广,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之精详,超过了以往任何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图》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指出:该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此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地质矿藏:新石器时代认识和使用的矿物达三十七种之多。四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已经开采铜旷石炼铜。随着炼制青铜的需要,锡、铅矿也被开采使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用陨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技术。石器、铜器、铁器的演进必须以对矿物的认识演进和矿产的探寻、开采、冶炼事业的向前发展作基础。中国古代矿物学也就从矿石生产中逐渐产生。中国最早记载矿物的典籍是《山海经·五藏山经》。据统计,《五藏山经》中共记载有矿物89种,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各种怪石、各色垩土等矿藏。对矿物的性质,如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以至敲击声音、医药性能、集合体的状态等,也都有所描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列有矿物药物266种。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炼丹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代炼丹家对矿物药的认识,是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代讲炼丹的著作,不仅记载了一些矿物名称,解释了炼丹药的隐名,而且记载了矿物的产地和鉴别方法。(3)地震预报:中国在地震理论方面的研究虽不像地图绘制技术、矿物勘探技术那样突出,但对震的观测和记录却由来已久。《竹书纪年》中载:“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录。《吕氏春秋》也载:“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日,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  据统计,中国史籍记录下的地震达近万次之多,反映了古人对这种不寻常的自然现象的关注。东汉张衡发明了可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另外,古人还掌握了根据地声、地光、前震、地下水异常、天气异常和动物异常等方法,进行地震的预报。(4)地理学文献: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是一篇具有系统地理观念的作品。全篇虽仅1193个字,内容却十分广泛,涉及政区划分、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贡赋,所记地名约130处。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可谓是中国古代记述地理知识的开山之作,全书31000多字,包含着丰富的史地、民俗、动植物、医药、宗教等内容,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我国专门的地理学名著是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和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的论述。   另外从班固的《汉书》起,基本每一朝代的正史中都单独列有《地理志》一部分,对当朝的行政地理进行记述。个别没有《地理志》的,也被清朝学者补齐,使其自汉至清一直贯穿下来,形成我国古代地理学中独特的正史地理志著作体系。项目3、数学的杰出  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就在数学课本中见过的图形。它在西方被叫做帕斯卡三角。在中国被叫做杨辉三角。你知道它的命名是怎么来的么?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辉煌,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丰硕的成果。中国的数学发展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宋元时期三次高潮,在明代中叶以前达到顶峰。14世纪之前,我国数学领域的许多分支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传统数学成就,首推十进位制。中国古代称数学为“算学”。传统数学成就,首推十进位制。中国自有文字记载开始,就用十进位制来记数和进行计算。商代甲骨卜辞中已记载了十进位制的记数法,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记数法。李约瑟称赞如果没有中国的十进位制,现代就几乎不可能出现统一化的世界。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于春秋时期出现了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为了方便计算,古代人们发明了算筹,用算筹计算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数学体系。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数学体系。《算数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数书九章》《算学启蒙》《四元玉鉴》  算盘起源于唐代,宋代开始流行,元明时已普遍使用于民间。珠算与筹算相比,计算速度明显提高,而且方法简便。随着算盘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推广珠算的课本和珠算口诀,元初蒙学已将珠算列为训蒙内蓉。明代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珠算还曾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高度展的产物,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项具有独创意义的贡献。项目4、中医与中药  我国医药学萌芽很早,商朝和西周时期,已有较丰富医药学知识。甲骨文中所见的疾病有数十种。商代遗址中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到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医书《万物》所载药物分为玉石、木、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几大部类七十多种,而另一部《五十二病方》所载药物就有247种。从《万物》和《五十二病方》来看,说明在战国时期,已经发现了众多的药物,而且对药物的性味功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战国晚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则奠定了我国医药学的基础。中国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和天人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开始成。《黄帝内经》所提出的病因学说,成为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主要根据。而书中所提出的望、闻、问、切四诊,也成后世中医诊断学的渊薮。中医三大祖师名医孙思邈  唐代医学的最高成就标志是出现了名医孙思邈。其医学理论修养和医疗技术均达到很高水平,声望享誉朝野,于70岁时撰成医书《备急千金要方》。后又经30多年的努力,编撰了第二部医书《千金翼方》。《千金方》中收集了800多种药物使用方法,并对其中200多种药的采集和炮制作了详细论述,在中药学上有极高的价值,被后人尊为“药王”。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徐凤著《针灸大全》,商武著《针灸聚英》,称为明代“三大针灸巨著”。项目5、农学和农业技术古代中国是世界少数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创了世所罕见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牧业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古代农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农学和农业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养殖:中国是世界农作物栽培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于中国的农作物有粟、稷、稻、麦、豆等;蔬菜有白菜、萝卜;果树有桃、杏、李、梨、柑桔、荔枝等。我国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目前我国水稻品种就有四万多个,粟有一万五千多个。这都是经过无数世代的农民采用存优汰劣的留种和选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劳动人民不断扩大的种植与养殖对象,使中国得以成为世界上人工引种、栽培、驯养、筛选动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国家。在人类栽培的既有666个种的粮、菜、果及工业原料作物中,有五分之一是由中国引种和培育的,原产于中国的各种畜禽品种也有200多种。畜牧业是古代中国的另一种重要的经济类型。我国各地的优良家畜家禽种类之多,品种资源之丰富,过去今天都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马、牛、羊、鸡、犬、豕,中国在五千多年前就已全部饲养了。中国是最早饲养猪、鸡、鸭、马的国家之一。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考古表明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国先民们开始在中原一带养蚕缫丝。到秦汉时期,丝绸生产已遍及全国。公元前2世纪时,质地精良的中国丝绸就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亚和欧洲各国。中国也因此有“丝国”之称。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不仅在世界上最先发现了茶的功效,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也是第一。秦汉以后饮茶之风逐渐传开。在汉代的时候,便已出现茶叶买卖市场。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从此之后茶叶更为风行,并远销海内外。(2)农业工具:原始先民制作农具的原料,最早是石、骨、蚌、木等。在距今4000余年前,先民已开始使耒、耜、铲和锄、犁等农具,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雷、斧、镩、铲、耨、镰等,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耕作方式由刀耕发展到锄耕,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耕犁,农作物的产量逐步提高。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发达使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铁铲替代了木质的耒耜。  在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中就绘制有306件农业机具的构造图,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具构造图。(3)农业著书:在古代长达几千年的农业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中国历代农书就是对这些经验技术进行的整理和总结。其数量丰富和记述全面,据统计现存和散佚的历代农书多达370余种,形成一个农学文献系统。《吕氏春秋》《汜胜之书》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植法》《四时纂要》、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耒耜经》。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模块二.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影响  在19世纪西方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科技在各方面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众多科技领域虽然差异巨大,但存在着相同的思维定式和精神特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共同特点有哪些呢?  这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名英国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所做的评价。他为什么说天文学家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呢?   无论是理论方而还是应用方而,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呈现出共同总体的特征。一、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连续性、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二、实用经验性、整体性是我国古代科技的一个突出特点。三、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整体直观的思维模式影响深远,它重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四、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得到更多的发展。五、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2、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说,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17世纪之前,中国科学对欧洲的贡献远远大于西方科学对中国的影响。天文学为中国古代最发达的科学,曾得到日本的引进和吸收,在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支配着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中国独特的医学很早就流传海外,中国亚洲的邻国,如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受到中医的影响。中国科技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还是“四大发明”。中国造纸技术大约在3世纪首先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5世纪传入日本,7世纪传入印度,8世纪从中亚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在蔡伦造纸1000多年以后,西班牙和法国建立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和德国也建立了造纸厂。到了16世纪,整个欧洲都学会了造纸。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价道:“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有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早在宋元时期,中国商船就已到达大西洋沿岸,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在航海时与中国人接触,获得了航海磁罗盘。这一技术的掌握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欧洲人最终开辟新航线,不断发现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发展的基础,建立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还推动了近代地理学、磁学的发展。我国雕版印刷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0世纪传到朝鲜,13世纪末从土耳其传到伊朗,以后从伊朗传到埃及和欧洲。而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公元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仿造中国活字印刷术制成了以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印刷机,开始了欧洲活字印刷的历史,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模块三.近代科技落后的反思  这是李约瑟在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在科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疑问直接指向这样一个让中国人都痛心的事实,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为什么古代曾经辉煌的科学技术,在近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了呢?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州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1)内在思维的缺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注重科学的应用性、实用性,在早期可促进科学的发展,但一味偏重于直接应用而忽视理论的独立系统完备性,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束缚科学自身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忽视对客观事物内部深层结构作定量研究和实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虽然可以笼统地、模糊地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但很难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也就难以指导实验发展。理论自身缺乏更新能力和对技术的指导,所以技术发展很难有相应的重大革新。   (2)外部环境的制约: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的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经济制度、思想统治对科学技术的束缚和阻碍作用就更为严重了。2、寻找传统科技的现代价值  今天,阻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因此,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我们在一系列科学技术研究领域里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因为曾经落后于西方而被轻视,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人们重新评价东方文化,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价值也在其中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传统科学的思想价值在现代社会是多方面的,有些方面的思想价值正在被发现,或在将来被更多地应用。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文化课件)古代科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平平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1-15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