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 古诗词 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 古诗词 复习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中考语文 古诗词 复习教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专题一重点篇目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

中考语文  古诗词  复习教案
中考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专题一重点篇目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C.颔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联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首元曲表达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元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俱苏)寂,但余钟磬音。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诗人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扬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七、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八、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首句写景,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次句叙事写景,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做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感慨。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九、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十、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十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017·曲靖)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十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由“望”入诗。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诗词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词“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十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诗人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无欲无愿的心境。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但使愿无违”这一句。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十四、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2017·泰安)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B.颔联运用了对偶,以实景写诗人行踪。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边防前线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3.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十五、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十六、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芽,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十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017·河北)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十八、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兴感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十九、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真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横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二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豁达,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阕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阕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词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C.下阕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二十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曲子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把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B.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沉郁的,气势雄浑豪放。C.全曲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把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这是对历史的概括,不是对现实的反映。二十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二十三、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017·荆州)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2.(2017·湘西)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3.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B.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C.“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D.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二十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态画面。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由较为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二十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二十六、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双重内涵显示了别离之苦。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二十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将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二十八、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二十九、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写孤独之深。“无言”不是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B.“月如钩”中“钩”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同时也与“勾”谐音,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只是写出了种着梧桐树的院落的清冷秋景。D.“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三十、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喻指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三十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丝毫没有想留下来的意思。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三十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从题目来看,这首词所记的内容是词人在密州打猎的事情。B.“左牵黄,右擎苍”写词人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充满了少年人的豪情。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词人以冯唐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D.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者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词人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词人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三十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面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2.(2016·北海)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词描绘了梦回闻角、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壮阔的场景,表达了词人誓要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B.“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连用几个富有特征性的动词,使得词人渴望奔赴杀敌战场的心情跃然纸上。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摹写了现实中战争的惊险场面,塑造了一位驰骋沙场、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D.这首词将理想与现实相互映照,以“可怜白发生”作结,抒发了词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三十四、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矛盾的复杂心理。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农民辛苦悲惨的生活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展示了一幅农民享受夏日生活的场景。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三十五、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由此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的“悠”是思念的意思,连用两个“悠”字,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三十六、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三十七、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诗人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专题二2011新课标篇目一、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B.诗中“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行”的时间之久。C.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句式整齐,全用五言。D.老兵做好了饭菜等待家人同吃,但家人出去了之后久久未归,老兵心情很沮丧,不禁落泪。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古人”“来者”都是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从而产生一种宽广自由感。C.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登楼远眺,书写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单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D.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三、卖炭翁白居易苦宫市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蛮横掠夺。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
本文档为【中考语文 古诗词 复习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缤智天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7-15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