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认识过圆这种几何图形、画图、圆的周长、面积的公式;学生已通过折纸,对称、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圆的有关性质,积累了对圆的一些认识,具备了画圆和计算机周长、面积的基本技能,了解了圆是轴对称圆形和中心对称圆形等基础知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圆的周长、面积公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公式的如何运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的重要性,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了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二、...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
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学生知识状况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认识过圆这种几何图形、画图、圆的周长、面积的公式;学生已通过折纸,对称、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圆的有关性质,积累了对圆的一些认识,具备了画圆和计算机周长、面积的基本技能,了解了圆是轴对称圆形和中心对称圆形等基础知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圆的周长、面积公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公式的如何运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的重要性,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了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圆的相关概念;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根据条件画出符合条件的点或图形,初步形成集合的现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探索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索交流的能力和数学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能力。2.在学习中体会圆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定义理论,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实际生活原感受,概括定义)活动内容:录用一幅大会的开幕词,展示几种车子的图形,留心观察,车轮的形状,以及一幅游戏的画面,这几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选用,从离自己较远的方面到涉及到自己有关的方面,逐渐引入。活动目的:通过第1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幅图片,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交通工具,其车轮是圆形,在头脑已经有很深烙印,但为什么做成圆形呢?与车轮做成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又怎样?第三幅图片,通过提出为什么?讲出理由,自然而然地引出圆的概念。第二环节:探讨研究活动内容:然后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五个点A、B、C、D、E,来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活动目的:这里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后,主动去探索、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第三环节:练习理解。活动内容:1、体育教师想利用3m长的绳子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m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2、小明和小华正在练习投铅球,小明投了5.2m,小华投了6.7m,他们投的球分别落在下图中哪个区域内?3、如图,一根5m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另一端拴着一只羊(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4、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0,它的四个顶点A、B、C、D是否在以点0为圆心的一个圆上,为什么?5、如图,已知△ABC中,BD,CE是高,求证:A、B、C、D、E在同一个圆上。6、设AB=3cm,作图说明满足下列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图形:(1)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并回顾相应的几何定理,经历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圆形的过程。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第1,3两题很容易理解,但对第2题小羊向右转时,多数学生不会以竖直转角为圆心另一圆弧,结果小羊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这时最好用实物图形进行尝试,加深理解。第四环节:链接生活活动内容:1、举出成圆形的一些物体的实例,并研讨人们为什么将它们制作成圆形。2、下图是一张靶纸,靶纸上的1、2…10表示击中该靶区的环数,靶中每个圆环的宽度相等,正中小圆的半径与各圆环的宽度相等,已知小明射击了一次,且已肯定中靶,求小明此次击中10环的概率。3、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的正南方向220千米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0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四级,则称为受台受影响。(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怎样判断其位置关系,日常生活中利用圆的例子,与圆有关计算、证明的题目等。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性(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日常生活中利用圆的例子,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怎样利用圆的知识计算、证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已知:如图,OA,OB为⊙0的半径,CD分别为OA、OB的中点,求征:AD=BC2、已知⊙0的面积为25π。(1)若PO=5.5,则点P在圆外;(2)若PO=4,则点P在圆内;(3)若PO=5,则点P在⊙0上。2、设AB=3cm,作图说明:到点A的距离小于2cm,且到点B的距离大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圆的对称性(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逐步适应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图形的性质。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基础,具备一定探求新知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2.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和圆有关的相关概念的辨析理解。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打印纸)预习课本P88~P92内容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去画图,并制作图纸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2个活动中,主要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轴对称图形?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揭开了探究该节课内容的序幕。第三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1)想一想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2)认识弧、弦、直径这些与圆有关的概念。(3)探索垂径定理。做一做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2.得到一条折痕CD.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右图问题:(1)观察右图,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总结得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4)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例1]如右图所示,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CD,点O是CD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CD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练习:完成课本P92随堂练习:1(5)探索垂径定理逆定理并完成随堂练习。想一想:如下图示,AB是⊙O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AB的直径CD,交AB于点M.同学们利用圆纸片动手做一做,然后回答:(1)上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总结得出垂径定理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练习:完成课本P92随堂练习:2活动目的:内容(一)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采用折叠的方法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内容(二)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弄清和圆有关的这些概念,便于以后内容的学习研究;内容(三)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做一做,观察,猜想,验证等的过程得到新知,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再次体会研究图形的多种方法。内容(四)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应用新知识构造直角三角形,并通过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内容(五)的主要目的与内容(三)相似。实际教学效果:对于活动(一),学生在探索圆是轴对称图形时,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对于活动(二),要注意让学生借助图形去认识,并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应该注意补充一些概念,如半圆,劣弧,优弧等;对于活动(三),师生要按四个步骤共同操作,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到理论验证垂径定理,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垂径定理,如推理格式:如图所示CO⊥AB,CD为⊙O的直径AM=BM,AD=BD,AC=BC。另外在证明垂径定理时,学生对如何证明平分弦所对的弧会较难表述。教师要运用轴对称性启发引导。对于活动(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垂径定理去更好衔接上,至于这一逆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前面垂径定理的探索过程类似,在完成随堂练习时,教师要提示学生,符合条件图形有三种情况:圆心在平行弦外,在其中一条弦上、在平行弦内,但说理的思路都是一样。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本节课我们探索了圆的轴对称性;2.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3.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可解决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活动目的:通过回顾本节课经历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对于归纳出来的内容,会有各种表述,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该鼓励。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3.2,1,2。试一试12.预习课本P94~97内容。2.圆的对称性(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等。在上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圆的轴对称性,并利用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图形的方法,基本掌握探究问题的途径,具备合情推理的能力,并逐步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逐步适应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图形的性质。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探索和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基础,具备一定探求新知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2.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推理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教学重点: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教学难点:理解相关定理中“同圆”或“等圆”的前提条件.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提前一天布置)每人用透明的胶片制作两个等圆。预习课本P94--97内容。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问题提出:我们研究过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的定义是什么?活动目的:为了引出圆的旋转不变性。实际教学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圆是一个特殊的图形,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从而使学生较为自然地探讨圆的其他特性。第三环节讲授新课活动内容:(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圆的旋转不变性;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两个半径相等的圆。请回答:它们重合吗?如果重合,将它们的圆心固定。将上面的圆旋转任意一个角度,两个圆还重合吗?归纳: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圆形重合。圆的中心对称性是其旋转不变性的特例。即圆是中心对称圆形,对称中心为圆心。(二)通过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圆心角、弧、弦、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做一做1、利用手中已准备的两张半径相等的透明圆胶片,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圆心固定。2、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由此得到: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想一想1、在同圆或等到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2、在同圆或等到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吗?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你是怎么想的?探索总结: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三)讲解例题及完成随堂练习。例1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AB重足分别为E,F.⑴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⑵如果OE=OF那么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OB与∠COD呢?练习:完成课本P97随堂练习1、2、3实际教学效果:1、学生做活动(二)内容的实验时,在画与重合时,要使相对于的方向与相对于的方向一致,否则当与重合时,与不重合。2、要帮助学生理解用叠合法说明该定理。3、在运用这个定理时,一定不能惦记“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可通过举反例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如下所示,虽然=,但,。4、例题的学习,将定理扩充为“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相等”关系定理,要结合图形深刻体会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个概念和“所对”一词的含义,否则易错用此关系。第四环节课时小结活动内容:在得出本节结论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同学们互相讨论,归纳)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当中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如:折叠、轴对称、旋转、证明等方法。第五环节创新探究活动内容:如图,在⊙中,弦,的延长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直线交⊙于点,,你以为与有什么大小关系?为什么?活动目的:通过弦这个条件联想构造它们所对的弦心距的辅助线,去应用本节所学的定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教学效果:该问题可以一题多变,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该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课本P98习题3.3:1,2,3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节的内容中已掌握了圆心角的定义及圆心角的性质。掌握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初步了解研究图形的方法,如折叠、轴对称、旋转、证明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2.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学会以特殊情况为基础,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2.体会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学重点: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认识圆周角定理需分三种情况证明的必要性。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在射门游戏中,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与他所处的位置B对球门AC的张角(∠ABC)有关。如图,当他站在B,D,E的位置射球时对球门AC的张角的大小是相等的?为什么呢?你能观察到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第二环节新知学习活动内容:(一)圆周角的定义的学习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种角。观察图中的∠ABC,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可以发现,它的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1)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周角吗?(2)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是圆周角吗?判断下列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通过学生完成练习自己总结出圆周角的特征。圆周角有两个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2)两边在圆内的部分是圆的两条弦。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概念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二)圆周角定理的学习我们先研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在圆上确定一条劣弧,画出它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归纳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得到以下几种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分别考虑这三种情况下,∠ABC和∠AOC之间的大小关系.由此得到: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活动目的:学生通过画图,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学生的画图结果我们得到三种图形。在这三种情况下,提问∠ABC与∠AO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解决问题。再由推理论证得到结论。当学生证明了图1的情形后,让学生思考:图2、图3两种情况能否转化为第一种情况?如何转化?实际上,实现转化的方法是连接BO并延长。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第三环节练习活动内容:1.如图,在⊙O中,∠BOC=50°,则∠BAC=。变化题1: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BAC=40°,则∠BOC=变化题2:如图,∠BAC=40°,则∠OBC=2.如图,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2∠BOC,∠ACB与∠BA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BCD=100°,求∠BOD(BCD所对的圆心角)和∠BAD的大小。活动目的:通过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通过图形和条件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要找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就必须找出它们所对的同一条弧。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到和圆有关的角有几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五环节布置作业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节的内容中已掌握了圆心角的定义及圆心角的性质。掌握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在上一课时中,了解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研究图形的方法,如折叠、轴对称、旋转、证明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周角定理几个推论的内容。2.会熟练运用推论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自主探索推论的过程中,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环节,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几个推论的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几个推论的“题设”和“结论”。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活动内容:(一)复习1.如图,∠BOC是角,∠BAC是角。若∠BOC=80°,∠BAC=。2.如图,点A,B,C都在⊙O上,若∠ABO=65°,则∠BCA=()(二)引入新课观察图①,∠ABC,∠ADC和∠AEC各是什么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决上一课时中遗留的问题:如图,当他站在B,D,E的位置射球时对球门AC的张角的大小是相等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个角都对着AC弧,所以它们相等。)第二环节新知学习活动内容:议一议1.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提问:如果把上面的同弧改成等弧,结论成立吗?进一步得到: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若将上面推论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成立吗?请同学们互相议一议。2.观察图②,BC是⊙O的直径,它所对和圆周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你是如何判断的?观察图③,圆周角∠BAC=90°,弦BC经过圆心吗?为什么?由以上我们可得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活动目的: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总结规律。通过老师把问题进一步深化和变化,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定理。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注意(1)“同弧”指“同一个圆”。(2)“等弧”指“在同圆或等圆中”。(3)“同弧或等弧”不能改为“同弦或等弦”。第三环节练习活动内容(一)例题讲解1.小明想用直角尺检查某些工件是否恰好为半圆形。根据下图,你能判断哪个是半圆形?为什么?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分析:由于AB是⊙O的直径,故连接A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D⊥BC,又因为△ABC中,AC=AB,所以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证得BD=CD。3.船在航行过程中,船长常常通过测定角度来确定是否会遇到暗礁。如图,A,B表示灯塔,暗礁分布在经过A,B两点的一个圆形区域内,C表示一个危险临界点,∠ACB就是“危险角”,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大于“危险角”时,就有可能触礁。(1)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α大于“危险角”时,船位于哪个区域?为什么?(2)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α小于“危险角”时,船位于哪个区域?为什么?活动目的:这一推论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地,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有直径时,往往作出直径上的圆周角-----直角;如果需要直角或证明垂直时,往往作出直径即可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熟悉推论,安排三个例子。(二)学生练习1.为什么有些电影院的坐位排列(横排)呈圆弧形?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合理性。2.如图,哪个角与∠BAC相等?3.如图。⊙O的直径AB=10cm,C为⊙O上的一点,∠ABC=30°,求AC的长。第四环节课时小结1.要理解好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圆中的常用方法。3.要多观察图形,善于识别圆周角与圆心角,构造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也是常用方法之一。4.圆周角定理建立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而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又存在等量关系,因此,圆中的角(圆周角和圆心角)、弦、弧等的相等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但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以圆心角、弧为桥梁。如由弦相等只能得弧或圆心角相等,不能直接得圆周角等。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本第108页习题3.51、24.确定圆的条件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本章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等知识。同时具备了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等操作技能,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经过点画直线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类比方法。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方法;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确定圆的条件教学难点:确定圆的条件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前复习,回答如下的问题:(1)经过一点、两点、三点你能否画出一条直线吗?若能,可以画出几条直线?(2)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体会?(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中垂线?实际教学效果:在回答“经过三点能否画直线”问题上出现分歧,部分回答“不能画出直线”或“可以画一条直线”或“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等。通过对问题的争论、回答,达到了预期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第二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某地区一空地上新建了三个居住小区A、B、C。现要规划一间学校,使学校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你如何选取这所学校的地点?活动目的:①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先要解决这三个小区是否在一直线上。②引起学生回想圆的定义,得出作圆的关键是定圆心、定半径。③借助实际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解决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圆的条件”和下环节的探究活动注入动力。第三环节: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三个问题:①、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有这样多个圆?②、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③、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已知点A、B、C,你是如何做到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为什么?④、你现在能解决课前的问题了吗?动手做一做?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归纳思想,从中探究出: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为什么只确定一个圆?②这个圆如何用“尺规”作出?③三角形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等问题,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过三点作圆的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问题①、②中有多少个符合条件的圆能很快地回答出来,但学生对问题①中“为什么”的回答未能抓住画圆的本质(定圆心、定半径)来回答;对问题③的探究用时比较长,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作了三条边的中垂线,对“为什么”的回答也未能抓住交点的唯一性及半径随着点的确定而确定进行回答。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1)完成课本随堂练习;(2)判断题: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④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图是一块残缺的圆形木盖,现要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木盖,你是如何制作的?活动目的:(1)随堂练习——巩固找三角形的外心的方法,进一步体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事实。另外也体会到三角形的形状对它的外心位置带来的影响。(2)通过判断④和练习(3)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都能熟练完成随堂练习及判断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判断④的结论,加深了对“三角形外心”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完成练习(3)时遇到了困难,不会将问题转化成“找三角形外心——找出弧上三个点”的问题,说明这部分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学生小组交流本节课学习的体会及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2、个人仍存在的问题;3、师生共同完成如下的问题:(1)确定圆的条件——(2)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外心的位置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外部而三角形的外心具有的特征是: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因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实际教学效果:在短短几分钟的小结活动中,学生能畅所欲言,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比如有些同学谈到学会了找三角形的外心;考虑问题要全面;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每一知识点都要学好、理解好等。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教材P111习题3.62、预习下节课内容,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了解了圆中的一些数量与位置关系: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但可以直观呈现,也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等。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经验,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理解理解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2.直线与圆相切的判断方法和如何作出直线与圆相切,并能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关系来判定它。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观察及想象的能力以及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观点。2.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数学转化的思想及运动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重点: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并能准确的判定教学难点:(1)理解“切线”定义中的:“唯一”;(2)灵活准确应用相关性质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内容:1.观察三幅太阳升起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作一个圆,把直尺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固定圆,平移直尺(2)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第二环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活动内容:1.如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活动目的:通过直观的图象,让学生总结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量化表示,并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第三环节探索切线的性质活动内容:1.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由此悟出点什么?2.如图,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设计1是为了在2中使用“对称性”证明作铺垫。第四环节例题讲解活动内容:例1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直角边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什么位置关系?例2直线BC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BC的距离为5,求r的取值范围。例3一枚直径为d的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第五环节练习活动内容:1.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PA,PB都是⊙O的切线,A,B是切点.请你观察猜想,PA,PB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由1所得的结论及证明过程,你还能发现那些新的结论?如果有,仍请你予以证明.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本P117:习题3.71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之前的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与圆有关的概念,如半径、圆周角、圆心角等,学习了圆的性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这里将进一步讨论其中的一种情况:相切。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进入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逻辑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二、教学任务分析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的性质,懂得了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判断直线和圆属于哪一种位置关系,可以从公共点的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两种方法进行判断,还掌握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由上可知,判断直线和圆相切的方法有两种,是否仅此两种呢?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第二环节新课讲解活动内容: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如下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角为∠α,当l绕点A旋转时,(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线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圆并画出直径AB,拿直尺当直线,让直尺绕着点A移动.观察∠α发生变化时,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意见.2.做一做已知⊙O上有一点A,过A作出⊙O的切线.分析:根据刚讨论过的圆的切线的第三个判定条件可知: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现在已知圆心O和圆上一点A,那么过A点的直径就可以作出来,再作直径的垂线即可.如右图.(1)连接OA.(2)过点A作OA的垂线l,l即为所求的切线.3.如何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如下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分析:假设符号条件的圆已作出,则它的圆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因此,圆心在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上,半径为圆心到三边的距离.解:(1)作∠B、∠C的平分线BE和CF,交点为I(如右上图).(2)过I作ID⊥BC,垂足为D.(3)以I为圆心,以ID为半径作⊙I.⊙I就是所求的圆.∵I在∠B的角平分线BE上,∴ID=IM,又∵I在∠C的平分线CF上.∵ID=IN,∵ID=IM=IN.这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的,所以I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因此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出一个,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为圆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为半径,圆心和半径都确定的圆只有一个.并且只能作出一个,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inscribedcircleoftriangle),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incenter).4.(补充)例题讲解如下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求证:AT是⊙O的切线.分析:AT经过直径的一端,因此只要证AT垂直于AB即可,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T=AB,所以∠ABT=∠ATB,又由∠ABT=45°,所以∠ATB=45°.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以边长为3,4,5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分别作圆与对边相切,则这三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2.分别作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并说明与它们内心的位置情况?第四环节课时小结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2.会经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4.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概念.第五环节课后作业必做:P120习题3.81,2题选做: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图形变换和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初步理解了相切、相交和相离的概念,同时具备了作图和图形平移的基本技能。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所必须的一些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归纳表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互助的意识。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了解两圆相切时图形的轴对称性,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平移实验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两圆位置与两圆圆心距、半径的联系。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提前两天布置)(1)观察生活中有关圆和圆位置关系的事例。(2)收集生活中有关圆和圆位置关系的图案。(3)在两张半透明白纸上分别画好大小不等的两个圆。实际教学效果:学生搜集的图案和实例各式各样,涉及图标(如奥迪汽车标志,奥运会标志)、机械(如齿轮,钟表,自行车前后轮)、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城市景观等等;充分展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热情。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选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图案(可以是照片、资料、还可以是实物或模型),并尝试说明所提供的图案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活动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为后面进一步探讨问题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而且由此引出:圆和圆究竟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第三环节实验探索活动内容:利用平移实验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探索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d与两圆半径R和r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实验:请你分别在两张透明或半透明的纸上作半径不等的圆,将两张纸叠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平移另一张。观察两圆总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探索:(1)你能分别构造出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吗?(抽学生到黑板上拼图)。(2)当圆和圆相离、相交、相切时所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3)当两圆相切(内、外切)时,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在课本上P123的两个图中分别画出对称轴吗?对称轴是连心线吗?(4)探讨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R>r),圆心距为d。当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时,d与R和r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反之,当d与R和r之间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时,我们能判定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吗?活动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发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初步探索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动手操作,然后逐条思考并验证相关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判定——论证”的活动过程,深刻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活动内容: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几种位置关系?(提问学生,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2)从公共点的个数,我们又可以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划分为几类?(相离、相切、相交)。(3)究竟如何进一步区分外离和内含,外切和内切呢?(从一个圆的点是在另一个圆的外部还是内部)(4)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活动目的: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理解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不同分类,从而建立与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联系。这里同样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第五环节知识应用活动内容:讲解课本例题和完成课本练习(1)例题:(投影)两个同样大小的肥皂泡黏在一起,其剖面如图所示(点O,O,是圆心),分隔两个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条直线,TP,NP分别为两圆的切线,求∠TPN的大小.(2)课堂练习:①已知两圆半径分别是1,2,圆心距是,那么两圆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②课本P125练习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实际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联系的理解。学生基本都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相应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探索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讨论了两圆所成图形的轴对称性和对称轴,以及相切时切点与对称轴(连心线)的位置关系;3、探讨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联系。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课本P127习题3.92.补充练习:(投影)已知:图中各圆两两相切,⊙O的半径为2R,⊙O1、⊙O2的半径为R,求⊙O3的半径.3.课本P128试一试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在本书这一章中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性质,这是学习的继续。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弧长计算公式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了解弧长计算公式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弧长计算公式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后,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探索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通过用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大家的运用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里有好多物品或者建筑都呈现出流畅的圆弧形,小里已经学过了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弧是圆周的一部分,扇形是圆的一部分,那么弧长与扇形面积应怎样计算?它们与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探索吧。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活动内容:(一)复习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我们上体育课掷铅球练习时,要在指定的圆圈内进行,这个圆的直径是2.135m。这个圆的周长与面积是多少?(二)复习圆心角的概念(三)想一想如图,某传送带的一个转动轮的半径为10cm.(1)转动轮转一周,传送带上的物品A被传送多少厘米?(2)转动轮转1o,传送带上的物品A被传送多少厘米?(3)转动轮转no,传送带上的物品A被传送多少厘米?(四)议一议:(1)已知⊙O的半径为R,1o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2)no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根据上面的计算,你能想到解决的方法了吗?请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计算弧长的公式:若⊙O的半径为R,no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是(五)开心练一练:(1)1o的弧长是。半径为10厘米的圆中,60o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2)如图,同心圆中,大圆半径OA、OB交小圆与C、D,且OC∶OA=1∶2,则弧CD与弧AB长度之比为()(A)1∶1(B)1∶2(C)2∶1(D)1∶4(六)例题讲解例1.制作弯形管道需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如图所示的管道的展直长度,即弧AB的长度(精确到0.1mm)例2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m的绳子,绳子的一端栓着一只狗。(1)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2)若这只狗只能绕柱子转过no的角,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这个活动区域是一个什么图形呢?(七)总结扇形面积公式(若⊙O的半径为R,圆的面积是πR2)1o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是,no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是(八)弧长公式与扇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都和圆心角n,半径R有关系,因此l和s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你能猜出来吗?请大家互相交流。扇形所对的弧长,扇形的面积是(九)扇形的面积是应用:例:已知扇形AOB的半径为12cm,∠AOB=120o,求AB的长(结果精确到0.1cm)和扇形AOB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cm2)第三环节练习活动内容:(一)开心做一做:1.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90o,半径为2,则弧长=,扇形面积=.2.一个扇形的弧长为20πcm,面积是240πc㎡,则该扇形的圆心角为.3.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o,半径为6,则扇形的弧长是()A.3πB.4πC.5πD.6π(二)随堂练习:P134第四环节课时小结:1.知识点:弧长、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力:弧长、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记忆法,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已知一方求另一方。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习题3.102.活动与探究:如图,在半径为1的圆中,有一弦长AB=的扇形,求此扇形的周长及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上一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能够运用学过的公式和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为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做好了铺垫。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所必须的一些的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再想象结果,最后经过实践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感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龙门飞甲
教学七年,对学生管理引导教育颇有心得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英语
上传时间:2020-10-1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