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举报
开通vip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城头变幻大王旗——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一、黯淡了刀光剑影——综述三级行政体系二、聚散皆是缘——侨郡、侨县小议三、一主摄两地——双头州郡浅议四、兴亡谁人定——都督府闲谈五、盛衰岂无凭——南北对比纲要一、黯淡了刀光剑影——综述三级行政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制。县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为乡、里、亭;北朝自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实行党、里、领三长制。在少数名族地区,往往置都护等军事机构进行治理;而各国对不巩固的统治地区,则设置镇、戍,派军将以行军事管制。第一节州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兼领...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城头变幻大王旗——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黯淡了刀光剑影——综述三级行政体系二、聚散皆是缘——侨郡、侨县小议三、一主摄两地——双头州郡浅议四、兴亡谁人定——都督府闲谈五、盛衰岂无凭——南北对比纲要一、黯淡了刀光剑影——综述三级行政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为州、郡、县三级制。县以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为乡、里、亭;北朝自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实行党、里、领三长制。在少数名族地区,往往置都护等军事机构进行治理;而各国对不巩固的统治地区,则设置镇、戍,派军将以行军事管制。第一节州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兼领民事和军务,权力转重,形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组织。魏晋南北朝时期州设置主要倾向是:州数目日益增多,州的辖区也就日益缩小。三国三国以降,蜀得益州;吴得荆、扬、交3州,分交州置广州,共置荆、扬、交、广4州;魏得司隶、豫、冀、兖、徐、青、凉、并、幽9州,又有分置,共13州;曹魏后灭蜀得益州,又分益州置梁州,至魏末有建制15州。西晋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凡有司隶、豫、兖、徐、青、荆、扬、交、广、益、梁、凉、并、幽、冀、雍16州。后又分州,新置数州,因此,西晋有20州的建制。东晋东晋偏安江左,分荆州置湘洲,其所统辖有扬、荆、湘、江、益、梁、宁、交、广9州,徐州只存其半。南朝刘宋前期,刘宋承袭东晋疆域,稍有扩大;又分置数州。后期,北魏举兵南下,青、冀、徐、兖以及豫州之淮西失守。令置数州之地,又置州侨治地方。梁梁武帝天鉴十年,置州23。此后,疆域有所扩大。梁武帝好大喜功,旧州“多由惜置”。到大同(534——545年)年间,梁辖区州的建制达107,成为南朝置州最多的王朝。北朝北中国的10余州,基本上属于十六国,北朝的版图。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地方行政组织混乱,直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南齐永明四年,486年),编定户籍,划定州郡。大体上以黄河为界,共有38州。魏末魏末丧乱,战事迭起,南北对峙未变,东西又行分裂,郡县僻小,建州杂多。北齐末年,置州有97;北周灭齐,又行省废,至大象二年,北周共有211州。第二节郡国(含侨州、郡、县)三国时,曹魏13州有101郡;蜀汉一州有22郡;孙吴四州,领郡44。西晋统一,统郡173,与三国郡数相尽等,但较汉代实增2/3。永嘉乱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相继割据江左,当政者往往分割郡国,加上侨置郡国,郡国建制季度混乱北朝虽少侨郡,但分割酬庸、虚增郡数的情况也不减南朝。第三节县西汉末,有县、道、侯国1585个;至东汉桓帝时,变化不大。三国时,魏、蜀、吴共置1206县。西晋统一之后,有1232县。南北朝时期情况变化不大。梁武帝天鉴十年有1022县;陈亡时有438县。北齐至天保末年存385县;北周大象二年有1124县。南北朝末,南北总共约有1562县二、聚散皆是缘——侨郡、侨县小议原郡领县侨郡领县汝南郡上蔡平舆慎阳北新息安成南新息朗陵阳安西平瞿阳安阳汝南郡上蔡平舆真阳北新息安成南新息临汝阳安西平瞿阳安阳新蔡郡鲖阳固始新蔡苞信新蔡郡鲖阳固始新蔡东苞信西苞信谯郡蒙蕲宁陵襄邑魏长垣谯郡己吾(余无考)粱郡下邑砀粱郡(领县无考)陈郡项城西华谷阳长平陈郡项城西华谷阳苌平阳夏南顿郡南顿和城南顿郡南顿和城颍川郡邵陵临颍曲阳颍川郡邵陵临颍曲阳汝阳郡汝阳武津汝阳郡汝阳武津汝阴郡汝阴宋安城楼烦西汝阴郡汝阴宋安城楼烦陈留郡浚仪小黄白马雍丘陈留郡浚仪小黄白马雍丘襄邑封丘尉氏侨治情况表三、一主摄二地——双头州郡浅议双头州郡是东晋南北朝时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特殊现象。第一节双头州郡的概念双头郡:二郡同治一地,设置一名太守,实际上合为一个行政单位,虽称二郡,其实是一郡。双头州:双头州者,二州同治,共一刺史,合为一个行政单位,虽称二州,其实是一州。第二节双头州郡的种类与名称种类:依照二州、二郡的组合,双头州郡可分为以下三类:1、实土郡——实土郡2、实土州、郡——侨州、郡3、侨州、郡——侨州、郡名称分类:1、二州、二郡的合称,如西汝南北义阳二郡2、双头郡“南”或“北”字贯下而言,如南彭城南下邳→南彭城下邳3、双头郡省称“南”字,如南琅琊南彭城→琅琊彭城4、双头郡省“二”字为称5、双头州郡常单称,如青冀二州单称青州或冀州第三节双头州郡的设置原因与侨置州郡有关,简单易行临边诸州郡因土地荒残、民户寡少,故合二州、二郡,置一刺史、太守以战守需要,于边地形胜冲要之处置双头州郡沿长江而下、近畿要地,为重其资力、藉资控御而置四、兴亡谁人定——都督府闲谈第一节制度发展《南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百官志》:都督“起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赦讨九江贼,督扬、徐二州军事”魏文帝黄初二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晋承魏制,自惠帝末,都督多领治所之州刺史都督本为治军而设,但地位较高西晋南渡后,都督成为一府之长都督统帅权之确立,不限于州,形成“大都督区”各朝代都督区数目:东晋7个,齐宋14个,梁陈15个第二节设置原因汉末大乱,乃有都督制度之兴起,本为统军而设,及三国后,为了边防及入侵战事而统州为府,以集中兵力第三节特点1、都督府是以州和军镇为基本单位的军事组织,后逐步形成了州以上一级的行政区划2、主要目的是边防,设置在特定区域3、都督也有九等级之分,根据其统领州的多少表现出来第四节影响1、其形式上,犹如先秦之诸侯分封,都督成为地方掌权者,诱发了“八王之乱”,是国内动荡2、都督诸州军事在军事上的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有利于稳固边防3、都督全掌地方之兵权、民权,容易使得私心膨胀五、盛衰岂无凭——南北对比参考书目1、《宋书》《隋书》《南齐书》2、《三国志》3、沈任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4、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5、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6、殷宪:北朝史研究7、黄慧贤著,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四卷谢谢观看!第三小组全体敬上
本文档为【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蓉蓉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1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0
分类:修理服务/居民服务
上传时间:2022-06-2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