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 - 摄影镜头资料

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 - 摄影镜头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 - 摄影镜头资料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摄影镜头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母亲的名字爷爷的名字父亲出生的城市你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你个人计算机的型号你最喜欢的餐馆名称驾驶执照最后四位数字论坛客户端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关闭安全验证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关于我们管理团队网站导航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文字论坛图片论坛论坛规则论坛FAQ个人资料个人图文集论坛检索无忌短信个人收藏夹成员列表退出登录注册摄影资讯器材纵览数码乐园...

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摄影镜头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母亲的名字爷爷的名字父亲出生的城市你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你个人计算机的型号你最喜欢的餐馆名称驾驶执照最后四位数字论坛客户端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关闭安全验证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关于我们管理团队网站导航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文字论坛图片论坛论坛规则论坛FAQ个人资料个人图文集论坛检索无忌短信个人收藏夹成员列表退出登录注册摄影资讯器材纵览数码乐园摄影基础摄影经验器材测试旅游摄影专题摄影摄影附件DSLR专题模特专区器材频道资讯频道行色频道影像频道汽车频道玩主频道资料库器材点评无忌商城无忌投票论坛本站事项色影无忌>文字论坛>摄影镜头收藏(460)打印预览go主题: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主题管理员:冰镜]正序浏览|主题图片汇总|主题内检索关键词:发帖用户名:冰镜资深泡菜泡网分:16.405主题:8精华:0帖子:705注册:2008年04月觉得镜头的味道,油润和空气感都是客观存在的,除了心里原因,应当是有物理原因。想试试。琢磨了好长时间,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明白其中的物理原因,不论L,C,N,P,Z,有照片的话,也最好说一下镜头的具体参数,最好还有镜头MTF的曲线,和所用光圈的MTF,没准可以闹明白。第一个,大概是玻璃里的杂质控制了;第二个,应当是镀膜了。主要是对不同颜色的光学响应不一样,比方说,对红的通过率大一些,等;第三个,应当是镜头的设计了,对比度的选择,和分辨率的关系。看看有没有高手,先来讲一下或上个照片,镜头数据,大家来分析一下,欢迎所有的厂家镜头。[2008-07-3113:18补充如下]采取排除法,先看第一个理论是否站的住。可见光谱,选取比方三个主波长,例如,纯正的R,G,B,在这三个主波长地方的透射率大些,而中间的部分透射率小,就显出三个主色的对比来;好像光不能太强,否则就对比不出来。这样是不是油润点?[2008-08-0511:06补充如下]8/2/08写找了几个朋友,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进展,不全面:尽管镀膜也好,镜头也好,总体上都可以看作一个光谱滤波器,物体像的光谱,透过这个滤波器,到达CCDCMOS或胶片,光的强度和光谱响应发生了变化:光的强度,总体上减弱了,但是减少的多少关键在每个颜色(波长)上的强度的影响上,例如,红色减少了10%,蓝色减少了5%,这样原来的光的强度随颜色的分布,就有了新的光谱响应对不同厂家,每个滤波器的光谱响应不同,这个滤波器取决于镀膜,MTF,镜头设计等,关键的地方,最感兴趣(最具特征)的颜色处,例如纯正的红,GREEN,BLUE或蔡司色,P色,颜色减少的最少,例如减少了1%,而别的颜色处减少了多一些,例如10%。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过去NIKON的镜头,风格锐利,但是感觉“干”,不“湿乎乎”,有人说“天灰灰的”,大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OMEHOW,NIKON镜头和镀膜,对整个光谱(颜色)的响应,透射率很高,但是对颜色缺乏明显的选择性或补偿,特别是对蓝色处理上,对颜色精通的人,从蓝天变成了灰色,马上可以看出镜头对那个颜色的处理问题了,如果是这样,如果nikon镜头要油润的话,需要(1)降低曝光度,比方说-1/3ev(不可能太多)(2)对几个颜色通道作增加饱和度(回头仔细研究那个颜色)NIKON的镜头和镀膜,对光谱的处理,基本上可能是一个平坦的响应,没有特殊的处理,可以不论是G,R,B,没有特征处理;8/5/08本人一个书呆子,仍然研究中仔细研究了Nikon的MTF(Maizhan),和Casinoking's蔡司MTF曲线,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是有些矛盾的地方,理论随时可能被推翻根据NIKON28/1.4,85/1.4的使用经验,这两个头感觉是N中最接近油润的,仔细看了一下MTF曲线,果然有证据,28/1.4,85/1.4,特别是28/1.4,代表对比度,低线对的曲线,跨过镜头很均匀,但是对比度较低。这大概是个很好的线索了,至少在灰度空间,不能对比度太大。这两个头的锐度,在打开大光圈时候,锐度也比较低。因此,对NIKON而言,要油润可能还要降低对比度或锐度,降多少,也不知道。不知道Legendzhu的蔡司照片的镜头,用的光圈大小。但是仔细看了casinokingMTF,蔡司情况比较复杂。记得f8的时候,蔡司头也很油润可能还是颜色处理上的东西,再看看色差的情况。还需要多看看不同厂家的没有ps的照片和对应的光圈大小。[2008-08-0611:22补充如下]辛苦了好几天,终于有了一点实质上的进展,感谢各位XD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很多回帖的人都是真人不露相。一个比较大的发现,是蔡司镜头和NIKON的区别,先声明一下,NIKON没什么不好,俺也是NIKON用户。从镜头的光谱响应曲线的宽度来看,蔡司镜头的透射率光谱和NIKON的相比,在蓝色和紫色区间的透过度很高,这是摄影镜头上真正的英雄本色;如果说,什么是色彩还原,这就是,是还原应该有的所有的颜色。但是要保存应该有的颜色,对镜头的光学设计很高,镀膜水平要求很高。用这个理论,我们来解释一下目前在几个XD回帖和俺头脑里的几个问题。Legendzhu里面的照片,背景里面有很重的蓝紫色,这是在NIKON镜头里比较少见的,这也是singlephenix回帖里说的,不能不表扬这位高手一下。我们这里讲一下物理原因。首先,如果透过蓝紫色多了,会导致镜头设计上很大的困难。在镜头的设计里面,主要是对F,d,C三个单波长,来计算和控制色差。比蓝色更短的波长带来的色差,和achromat结构里红蓝两色带来的正负色差不能抵消,大概就是所谓的紫边的光学原因。如果有意的降低紫色透射光的强度,这样一般弱的紫色就被滤掉了,但是正常的紫色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好处,因为色差的降低,可以使镜头的锐度很高,例如NIKON的一些镜头,和10dmarkii提到的副厂镜头。大家看到了10dmarkii也是高人。这说明不能光看MTF。俺是看了很多MTF的,从NIKON,CANON,到蔡司。现在满眼都是曲线。NIKON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直长期一直受色差困扰。如果解决不了紫色的色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紫色。NIKON,TOKINA就是这样了。SINGLEPHENIX,专门贴了帖子,说远看就知道是NIKON的照片,这让俺更加确定,是因为NIKON的片子缺色,就是蓝紫色了。远远看去,能感受到的就剩下颜色了。再回答为什么出现在背景里,特别是虚化的背景里,因为在离开焦点的部分,光谱就散开了,如棱镜一般,所有颜色全部散开都有,这就是为什么在虚化的legendzhu的照片,背景里都是紫色。这只有在大光圈下,很明显。以前实在不明白为什么NIKON的名头,85/1.4,28/1.4会让锐度降下来,那是因为不得不。有的XD可能说是coma,俺认为那是因为没办法。一散开,什么都清楚了。感到实在对不住NIKON,可能NIKON的朋友不高兴,俺的主要目的就是弥补NIKON的缺陷,但是俺是书呆子。NIKON的XZP,有5片ED,来控制色散,所以NIKON的XZP是对颜色还原最好的,那是NIKON中的精品。所以,如果要油润,需要把颜色,特别是蓝紫色放进去。[2008-08-0907:05补充如下]这里是引用10dmarkii的补充:相机镜头的色散就是问题的起源啊。先有了色散才有后面更多的问题。另外按楼主的说法,蓝紫色高通过本身不是“英雄本色”,而是高透过而又能将色散精确控制,这才是“英雄本色”,不是说高通过就会带来紫边一些镜头高通过无法控制色散,所以才需要将其消除掉至于蔡司如何做到高通过下控制色散,可能是和光学结构有关比如早期的Planar,6片四组镜头的全对称高斯式,色差修正完善,变形极低。光学结构设计够牛B,倒不一定需要用到萤石之类的低色散镜片后者是日本镜头喜欢用的方式。[2008-08-1710:38补充如下]原文由tobehonest发表油潤,要注意一個"潤"字,是一種柔和的光澤,不是單純的油.拍攝的物體本身必須具有這種柔和的光澤,像珍珠,葉子之類.這種光澤是一種反射光.這種反射光如果被鏡頭玻璃反射而減弱,成像的油潤感便不能準確還原.所以鏡頭有沒有油潤感,是判定鏡頭優劣的重要指標,值得重視.[tobehonest编辑于2008-08-1710:30]引用:原文由钛色旁轴发表油润的第一要素是:镜头对色彩还原要纯正、自然、饱和。没有高饱和色彩的片子,俺基本认为不能人工PS调出来,油润一般是直接拍摄,就自然会出来的效果。另外油润和像素大小一点关系都没有,和三原色采样深度关系很大。[钛色旁轴编辑于2008-08-1708:42]引用:原文由kemmi发表我前面一再说“珍珠光泽”,这是地质学里鉴别岩石方法的一种光泽描述,是一种具有内涵的名词。而花岗岩和玉石是没有珍珠光泽的。[2008-08-1814:20补充如下]因为好几个XD的大力支持,出主意,俺这两天,读书加实验,又有进展。实际上,这个帖子的另一个暗线,是试图从物理上知道德系和日系镜头的区别,特别是油润的感觉。因为俺用NIKON,对N和莱卡,蔡司的对比影响深刻。从镜头设计而言,像差,既所谓的3级或5级像差,都不是一级的。所以俺觉得德系和日系的差距不会在传统的像差上(SIDEL)处理上。差距应当实在是在最难的事情上。色差应当是一级的。因此提出的在紫色处的问题,是首先怀疑的地方。在镜头设计,还有另外两个难点,一个是对光的漫反射,包括从物体表明上,和镜片之间的光反射。另一个是最重要的,前面提过,是问题的定义,比如到底在那个颜色处的响应等等,楼下有个XD说什么医院的,这里不仅是文科理科,还需要医科,特别是脑科和眼科。色彩在视觉的研究,人的眼睛对颜色,随颜色在不同光线的强度下和不同的环境,对颜色的识别会不同。太强会washout,太弱也不行。因此,如果需要还原出本来的颜色,颜色不能在太强的光线下。引用:原文由tobehonest发表油潤,要注意一個"潤"字,是一種柔和的光澤,拍攝的物體本身必須具有這種柔和的光澤,像珍珠,葉子之類.這種光澤是一種反射光.引用:原文由钛色旁轴发表油润的第一要素是:镜头对色彩还原要纯正、自然、饱和。引用:原文由kemmi发表“珍珠光泽”基于此,有理由认为,颜色的还原原有的饱和度,应当是在一种很柔和的光线下。用过德系镜头的人,例如莱卡,蔡司,应当知道德系的镜头在暗光下,和日系镜头相比,优点很突出,很油润,俺的经验是这样,XD们的是不是?原文由枕席发表就是LEICAZEISS的表现往往在弱光下,比日本头好很多,而且也是在这样的光下,更能体现镜头的味道和德头油润的优势为了保证色彩饱和度的还原,镜头必需尽量去掉不需要的光,例如漫反射的光,或发白的光。垂直入射的光,没办法,能去掉的应当是大角度入射的漫反射光。方法之一,是在镀膜的时候,对一定角度以上的光通过率降低,或kill.一般的平板镀膜,很难实现,因为同时满足不同的波长和角度的相位条件要求很难。另一个办法,我认为NIKON所谓的NANO镀膜就是干这个的,是个好东东,可以有效的消除大角度入射。方法之二,就是前面讲过的暗角效应,应当是最容易的,凡是大角度入射的光线,包括紫色的,和漫反射的光线,全部KILL,这个应当是德系的最擅长的。做个实验,紫边和暗角,应当同时消除(例如收小光圈);在大光圈下,油润的镜头,暗角明显,俺第一次用蔡司就感受到了,很多朋友都莫名奇妙,俺当时说,暗角是镜头设计者常用的手法,应当别有用途。钛色大侠看到了原文由钛色旁轴发表说说俺的三只有暗角的徕卡镜头。35MM的SUMMILUX小广角镜头,在F1.4光圈边缘比中心有2档的暗角,算暗角严重的镜头;50MM的SUMMILUX标头,在F1.4光圈边缘比中心有超过1档的暗角;在最大光圈算画质算有点偏软的镜头;90MM的SUMMICRON大头九,在F2.0光圈边缘比中心有半档的暗角,暗角不算太严重,在F2.0光圈不感到画质软......说来说去,德系镜头,非常擅长用暗角效应,来获得满足颜色饱和的弱光条件。回到NIKON,在和同等蔡司镜头比较过程中,很容易发灰,总是觉得过曝,实际上是对漫反射的光消灭的不够。因此俺用NIKON从来至少都减-0.3.如果理解上述的理论,不难看出,NIKON图像品质中最接近德系镜头品质的,应当是那个最难看的大头,14-24/2.8,用过这个的评比一下,俺没有用过,等着更高品质实用的14-24/4.所以,我们又有点进步了。[2008-08-1904:52补充如下]补充一下,对漫反射的光,消掉的另一方法,是偏振片的使用,但是尽管颜色会饱和一点,但还是不满意。[2008-08-1923:12补充如下]找到了重要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帖子里的蓝紫处的观点:日系镜头在蓝紫处通过率的问题:1.B+WUV010,对蓝紫色的透过基本没有衰减2.HoyaHMCSuperUV(0),在蓝紫色处,明显衰减http://diglloyd.com/diglloyd/fre...pectral.html#BW_010这里的衰减,应当是镜头玻璃引起的。日系镜头如果用这种HOYA玻璃的话,那是问题所在了。[2008-09-0306:55补充如下]引用:原文由暮雪独行发表即使都采用RAW出片,但由于前期采集保留到的光学色彩不一样,最终出片还是有所差异。这点就好比录音一样。不同的设备差别在于保留和损失的部分不一样。虽然能通过后期去弥补损失的那一部分,但人眼和软件的局限只能让这种后期效果无限接近于天然效果,而无法真正一模一样。因为色彩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对色彩的处理不可能象拼图那样简单,可以说是人力和软件无法达到的。“色彩数量”在此不太严谨,不过暂时想不出别的来代替。俺比较同意这个观点,一个镜头的对色彩的取样能力,大概是最关键的;如果取样足,那么加工的余地比较大。在基本的信号处理中,有个采样定律,要求有个基本的采样数据量,来恢复原始数据;但是这个理论,好像从没有用在色彩的采样上。设计上大概都是用RGB三个颜色来计算。在MTF的测试上,不清楚厂家的测试是否都用什么光来测。因为可见光的光谱很宽,所以没有很好的激光器来提够准确的光源。所以,MTF的测试结果,很容易引起争议,所以只有参考价值。玻璃的吸收特性,很关键。如果缺色,特别是暗紫色缺色,从采样的角度,不太可能恢复原有的图像画质。引用:原文由暮雪独行发表至于“柔润”和“凝重感”,个人认为和色彩过渡有关,例如胶片的感觉就是色彩过渡好,形成了那种特有的感觉。而“干”很可能就是色彩过渡不好形成的。所谓“空气感”,个人认为和虚化柔润度有关。不同的镜头由于玻璃、镀膜、光学设计等原因、还有CCD\CMOS的的接收、光学引擎的处理等等,各家相机和镜头最终形成照片时采集到(或者说保留下来的)色彩数量是不一致的。这就形成了各家的色彩风格。例如我用的PENTAX镜头,在宾得自己的机器上很油润,但转接到奥林巴斯的机器上,效果不太一样;转接到佳能机器上,效果也不太一样。具体表现为仍然很油润,但色彩上有所区别。虽然各家的图像处理引擎也不一样、也有优劣,但我始终认为镜头对最终的成像效果起关键作用。[2008-09-0307:06补充如下]引用:原文由applens发表我以为在色彩世界里,通透与色彩的饱和度直接相关,换句话说与色相的高频成分(相当与音乐中的谐音),高频成分越丰富,画面越通透。下面是我前面关于“德味”“空气感”帖子的发言什么叫“德味”?什么叫“油润”?,与该问题有关系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可以和兄继续探讨“通透”的问题。为了更明晰,将兄的论点加了标号。1,增加细节的反差,说增加了“通透”还是比较勉强的,准确地说是增加了清晰度,但清晰度和通透还不是一回事。2,提高局部对比度确实可让人眼更容易扑捉到事物的细节,但主要还是与清晰度有关。通过锐化而增强的细节,有时却让人感到刺眼,因为人眼还是能很敏锐地感觉到与锐化后的东西与现实影像的差别。3,虽然一张白色表面没有任何细节反差,但乳白色的感觉比纯白色的通透感要差。4,通透确实是人在现实世界形成的视觉印像,我觉还是与色彩的纯度相关,色彩的纯度实际又与亮度信号有关。加强反差亮度信号有所加强,可能感觉更通透了一些,但不能说细节反差低的景物就一定不通透。下图细节反差不大,但片子还是很通透的。通过讨论我觉得已经快把到通透的脉了,色彩和通透是一定有关系的,色彩饱和则色相的纯色的成分丰富,画面就来的明快,当然,一副视觉良好的图像还需要厚重色调打底,同时暗部色调层次丰富。如果转变为黑白图象,则为明度对比问题了,我想“通透”的彩色片子转到黑白则细节对比度要高,特别是亮的细节能表现出来。但在黑白领域谈通透就不一定合适了,总体来说它是个反差问题,当然包括细节局部和全局。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比度确实是基本研究对象。但是,后期处理完全可以改变对比度和色彩饱和两个方面,也可以说它完全可使原本不很通透的图象处理的更通透。APPLENS的这个帖子里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想了一些时间。看起来,对图像品质的完整的评价,应当从1.灰度空间2.色彩空间3.空间频率空间4.噪声5.视觉空间(因为和人的视觉有关)上看,才能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sofar,德头,在色彩空间上,频谱取样完整(试图去查查日系牛头的玻璃来源,没查到);对噪声的处理(对漫反射的杂光去掉),比较好,俺比较吃惊的是,德头还是大量用暗角的办法来去杂光,这一点不如NIKON的nano膜有创意;因为阿贝,本身是蔡司的人,所有德头对空间频率对成像的影响,应当很清楚,例如对MTF的要求解释;视觉空间,有很多不清析的地方,例如通透,油润,个人感觉和颜色的搭配,和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有关,对镜头而言,如果光谱完整,镀膜上对色彩的控制就强,对不同的颜色的透射率选取不一样。在镜头设计的CAD里,都有对各种颜色的权重的选取,所以,每个镜头的透视率对不同颜色的透射,可能不一样。这样效果不一样。[2008-09-1918:15补充如下]原文由霞光一道发表在表现主体上呈现出油润感时,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的上有很细腻的亮度变化和色度变化,并且包含一些高光;也可以说表现出变化连续的灰阶和色阶——我认为这点最重要,有的时候在黑白片里(只有灰阶的变化)依然能够让人感到油润感的存在。任何人和任何设备也无法将不反光的黑白格拍出油润感来;2、有曲面反映光的渐变。前面有人明确提到过这点(恕未检索引用)。灰度的渐变如果连续,而且明度恰当就能呈现出油润感;或者,在表现主体上本身包含的细微明暗变化的纹理,比如木制品,最好有漆或有光泽;总之主体上的细节如能表达是油润感的关键;3、浓郁的色彩。或说色彩饱和度高,这点也有多人提到。实际上色彩浓时容易将色彩中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了,而这个细微变化的色阶才是呈现油润的关键,谁都知道单纯的提高色饱和度都无法提升油润感。以上是我认为重要的三点,当然还有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要素。比如主体在画面中要相对突出,背景要相对比较暗等等……与油润感相对立的概念是蒙灰。灰蒙蒙的片子能谈得上油润吗?很难了。而蒙灰恰恰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摄影器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档次系统蒙灰的程度不同而已。漫散光、杂光、镜头的光路设计、镜体设计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镜片的镀膜、滤片、无反射内部涂层等等,都是为净化主体光而为之的,但是彻底消除蒙灰的现象,就像想消除高保真影响系统里的噪音一样,是非常困难的。在德系的精品镜头中,采用优质的光学玻璃、多层的镀膜等技术,从技术上都属于滤波的概念。恰当地减小光路的通带,有效地提高主体光和杂光的比值(信噪比的概念)将使产生更加悦目的效果。而恰当地选择滤波特性,实际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量的测试,而且很难控制,所以小厂的廉价镜头不可能去做这些,就是把玻璃片磨得和大厂的机械尺寸一模一样,效果还是差了很多……大家都说胶片的效果比数码影像强很多……大家要知道,目前我们普遍采用数字成像技术才用了太多的估值的算法,该算法本身就产生蒙灰。再加上我们目前使用的媒体的有限宽容度,想让数码影像超越胶片,还有不少的路要走……[2008-09-1918:36补充如下]localking提到了焦外对油润的影响:原文由localking发表我最近看了无忌的“周末灌水:继续讨论焦外(Bokeh)”一文,里面引了一个网页http://www.bokehtests.com/Site/A...片暗淡的圆斑(circleofconfusion)(见图三,四)。所以我觉得油润感和空气感,主要是来自这部分成像的影响。我的理解是:油润是要图像的色彩和亮度变化均匀柔和,即便有高光的小区域也要稍稍被弥散开,而且这个弥散亮度要随距离增加均匀减少(二线性和均匀斑块都要不得)。同样空气感是明亮物体的边缘被柔和弥散而有少许光晕,给人感觉周围的空气也被照亮了一样。当然这些是我从bokeh的角度理解的,我相信镀膜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足之处欢迎指正。[2008-09-2209:57补充如下]原文由tonnyx发表1。【镜片是一切味道的基础】油润、味道,这些无法度量的感官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物理学和光学上,就是对(在镜头镜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光轴的偏移与色彩失真的精确控制之上。在玻璃原料方面,高折射率玻璃的采用并不仅仅只是成本的问题,它可以使两种镜片结构方式一样的镜头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像素质,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色彩的逼真还原(*也有称作色彩改善的)。首先,是镜片的每一个曲面都能得到更好的折射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尽量减少镜片的弯曲弧度,而且维持相同的折射能力;同时可减低画面的边缘像差,提高影像的质量,这对大口径的镜头尤其明显。2。【镀膜是非常重要的味道】油润也好、空气感也好,在光学上主要表现为逼真的色彩还原和丰富的影调层次。不论你想怎样描述高反差、层次过渡和油润、空气感之间的关系,不同镀膜技术所带来的区别都在这一点上体现了最直接的影响。最佳镀膜应不会反射任何光线,应呈暗紫红色(如Zeiss)或暗绿色(如Leica),这些镀膜不但改善透光率,抑制镜内光线散射,同时增强清晰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的镀膜技术将会直观的影响到最终镜头的视觉“味道”。还是以徕卡为例,目前LEICA镜片的镀膜采用8层“等价银膜”技术,对不同折射率的镜片镀不同折射率的、与之相平衡的增透膜,并且对厚度进行分别控制。所以,LEICA镜头的色彩还原之逼真、影调层次之丰富的特点由此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比较不同厂家的镀膜技术,其实就是在比较不同的“味道”——Zeiss——T*(Transparenzcoating),注意这里是T*,而不是T。Leica——HDC(HighDurabilityCoating)Swarovski——SBC(SwarobrightCoating)Fujinon——EBC(ElectronBeamCoating)Pentax——SMC(SuperMultiCoating)多层镀膜所呈现的颜色是多种颜色镀膜混合在一起的反射颜色(*并不是说为了要作出顶级镜头就要把镀膜的颜色“做成”暗紫红色或暗绿色)。不同厂家使用不同的镀膜技术使得每个厂家镜头的膜色都有一定特征,每种镜头的膜色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颜色不鲜艳的镀膜光谱响应比较难控制,会出现偏色(因此在不同镜片镀不同厚度的膜也是为了调和色调)。对比日本厂商的镀膜技术,也许可以体会出完全不同于德系的“味道”。比如索尼的镀膜,可以看到每个镜片的膜色非常“卡通”橘黄,淡粉这种颜色皆有之;富士低端的镀膜很艳丽(虽然是低端,却也把镜头弄得五彩缤纷),fuji的镀膜最好的是EBC镀膜,据说比宾得的takumar还好,富士的色彩应该和膜色关系很大。尼康的早期膜色并不很耀眼,偏土绿、土黄这类色调。尼康在历史上并不以镀膜牛而著称,后来的mc镀膜已经是它本身最强的镀膜了。对于高档镜头的膜色,绿色的镀膜很讨好大众的眼睛,以前也有人说绿色的镀膜基本都是多层膜或宽带膜。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有些低档镜头的翠绿色镀膜就很糟糕,完全为了装饰。所以说,你所看到迷人的镀膜颜色并不一定就是采用了顶级镀膜技术,膜色只是表象,高超的镀膜工艺和设计才是本质。再看德系的镀膜。T*镀膜与禄来HFT镀膜、福伦达AR镀膜、徕卡镀膜、施耐德MRC镀膜、罗敦斯德镀膜(特别是大幅头的)等共筑了一道绝美的色彩风景线。这些镀膜风格各异,各有自己独到的技术特色,为这些世界名镜增辉添彩。这次以同样受到众多粉丝追捧的禄来HFT镀膜为例,也许你可以感受到即使是在德系本身之中,也还是有不同的“味道”(*当然中画幅和135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不过这9不是偶这次讨论的主题了~吼吼)。禄来HFT镀膜与蔡司T*镀膜有着极深的渊源。"HFT"为HighFedilityTransfer第一个字母简写,中文意思“高保真透光”,是1972年由禄来、蔡司和福伦达三大光学巨人联手打造的。早期禄来镀膜据说是福伦达厂內真空炉加工,后来因真空炉损坏了,才由其它工厂代工,直到禄来在新加波建厂后才又重新加工生产。HFT镀膜也使用在蔡司和施耐德接受OEM为禄来定制的镜头上,由禄来指定技术制作。HFT镀膜与蔡司T*镀膜的效果很相似,只是在阴天时,HFT镀膜的镜头比T*镀膜镜头的色彩还原更加艳丽一点,特别是红色。关于HFT镀膜的“味道”,有很多形容词可以用来比较:a。“HFT特有效果是色彩凝重与画面空间感,此方面略胜于原有蔡司公司的传统T*超级多层镀膜工艺”,这是HFT很牛的地方,镜头的空间感加上立体感,营造了电影般的梦幻效果;b。禄来HFT的色彩非常正,鲜艳而真实,但在大红大绿混杂时略有偏色,很轻微,不像蔡司T*有偏青明显的现象;c。禄来HFT非常通透,犹胜蔡司T*多层镀膜的镜头,其镜头的透光率极高,镜片表面的直接反光很弱,盖上镜头尾盖,正对着镜片玻璃逆光观看,只见镜头内“很黑”,只有从镜片的侧面观察才可以看到彩色的反光。这种反光多为深红(大幅增透蓝光)、深蓝(大幅增透红光)、深黄(大幅增透蓝绿光)和深绿色。其中,深绿色的镀膜可以同时增加光谱两端的蓝光和红光的透过率,只有光谱中部的黄绿色光才被反射回来,因为这种增透膜的透过率曲线有红、蓝两个增透峰值,就像两个驼峰一样,故又称为“双峰膜”。多层镀膜的镜头,其各个镜片不可能都镀上同一种增透膜,否则这个镜头就会发生偏色。因此,每一个镜头的不同镜片,要根据镜片所用的材质及其对不同色光的吸收程度,分别镀上不同特性的增透膜,相互搭配起来,既能使镜头总的透光率增加,又能使镜头对色光的透过率达到平衡,做到既不偏蓝也不偏红。因此,不同材质的镜片就要镀上不同特性的增透膜(*在徕卡HDC镀膜中还是不同厚度的),所以其镜片反光的颜色也不可能相同。——这就是传说中的镀膜设计,也就是非常核心的东西,日系和德系、徕卡HDC和禄莱HFT之间,这样的核心设计是很能区别“味道”的。[2008-10-0911:53补充如下]又仔细看了各位XD的回复,发现油润感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介质的动态范围密切相关,明度和眼色的饱和度需要落在响应的动态范围里面原文由hjf发表欠曝可以加大颜色饱和度让片子比较养眼一些,因为那么多颜色都挤在一小段明度空间里了。阴天,雨天表现好是因为明暗的光比小,比如10:1,阳光下可能到50:1或者100:1。用CCD的全部感光范围去容纳10:1或100:1两个场景,自然是10:1的可以被展得更宽显得层次更细密。[2008-10-1206:22补充如下]一位很有物理分析水平的帖子原文由10ds发表空气感是光线通过不同的空气界质所造成的细微变化反应出的现象。在摄影上,空气感与空间感、立体感三者间并无明确的分界。之后,谈一下颜色的空间感光线通过空气时,会因为距离及角度等产生变化,越远的物体反差越低,细节越少,颜色越偏蓝,原因是光的散射。一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进入我们眼睛的光随著其距离我们越远,散射的越严重,二者是因为阳光照射气层后的散射,因短波容易散射,因此透过越厚的空气看东西,有越多的蓝光(短波长的光),当空气中的成份不同及阳光入射的角度不同,便会造成空气感些微的差异。绘画时,如果要从颜色上表现出空间感,那么远景就一定得冷色调,不能是暖调,后者会让空间看起来很压迫。[2008-11-1212:26补充如下]给大家一个关于“蓝紫调”的阶段小结。从最初legendzhu的那个照片里背景里的暗蓝色,我们提出了一个德系镜头蓝色透射率高的结论,来解释普遍的德系镜头“蓝调”的特征。经过一番研究,基本上对头;但是俺买了ZF25以后,实验发现蓝调很淡了,好奇之下,读书加问人(很多都是真正的镜头设计人员,水平很高俺也听不懂),基本如下:1.传统的德系镜头玻璃,在克服色差使用的某类flint玻璃,在蓝色区域损耗很小,但是这种玻璃含铅,导致目前被禁止生产。2.替代的玻璃,里面仍然要加入稀土元素才能提高折射率和降低阿贝数,但是导致的蓝紫色区域的损耗很大。这两点在美国目前光学设计的牛人smith的书或fischer的书,或多或少都有阐述。所以,新版的德系镜头,蓝紫调很淡了。3.因为替代的玻璃,性能还和含铅的玻璃有差距,不仅在透射谱,还有热学性能有差距,关键是色散曲线,导致传统的德系镜头的经典设计,需要修正,多数情况,镜片数量要增加来控制色散,具体数量不知道。不加的话,色散控制变差。导致以下后果:1.传统德系镜头,保持德味的蓝调,这使得老德系镜头可能有收藏价值。2.环保后的镜头,蓝调没有了,但是可能分辨率更高;光谱不全可能会引起味道变化很大。目前蓝色问题告一段落,要蓝调的话,大概要给PS和控制色温。油润和空气感,还需研究。原文由capss发表無鉛玻璃改版後差別最嚴重的紫光每片降低5%還不至於完全消失但整組鏡頭免不了降低10%以上[2008-12-0121:10补充如下]来自牛人WarrenSmith的书,指出一些SF系列玻璃在蓝紫区域透射下降,这些玻璃会显得发黄。这可以帮助理解很多镜头的成像特点。这个图很重要,因为SF玻璃广为使用。给本帖一个科学基础。蓝紫区域就是在0.3~0.4um横坐标的地方,纵坐标是透射率。[2008-12-0512:20补充如下]蓝紫区域,应当是0.4um到0.46um的区间,不是0.3到0.4um的区域。改正[2008-12-0522:51补充如下]capss提供了在蓝紫区域,含铅玻璃和不含铅玻璃的透射谱的区别,向capss致谢。世界三大玻璃材料廠幾種新舊玻璃透光度比較同款玻璃以四排為組廠牌順序依次為1.Zeiss高鉛玻璃2.Zeiss環保玻璃(N)3.小原環保玻璃(S)4.HOYA環保玻璃(E)[2008-12-0721:12补充如下]解释一下capss的图。nd就是折射率;TAUI10/400,例如就是在波长400nm的透视率。举例,对SF6玻璃,含铅的,在400nm(紫色处),透射率是,91.5%,环保玻璃就是82.1%(N-SF6)。即在蓝紫色区域的透过率,不含铅玻璃下降。原文由随心而飞发表我手里的好几个比较好的老镜头,玻璃有朋友一看就说是含铅的,很润,就像马的眼睛一样,通透,但是还有润的感觉.凡是有这种感觉的镜头成像都非常好,对细微光线的还原也非常出色.看现在的镜头的玻璃通透,镀膜好,眩光少,但是就是没有那种感觉.[2008-12-0721:57补充如下]试着研究一下镜头如果缺色的(例如蓝紫色透射率下降的),对色彩的影响一副图像颜色的物理量P可以在色彩空间表示成:P=a.R(红)+b.G(green)+c.B(blue).这里,R,G,B,就是三个波长,可能过于简化,a,b,c就是在三个波长处的系数(权重);即是三个颜色的量来恢复原来的颜色的系数。如果要恢复图像原来的颜色,如果在蓝色区域缺色的话: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对应的在红色和绿色的区域,权重要增加方案(2)增加蓝色对应的权重但是颜色变化很多,如果在后期的图像处理或镀膜中调整,难免偏色,例如发黄。要么就是维持原样,保持对大多数颜色的恢复。这样在焦外颜色散开的时候,缺色就会很明显。后头再写。(简化的研究,错误在所难免)[2008-12-1218:54补充如下]原文由capss发表ContaxT*鏡頭中多數的鍍膜是紅色只有少數玻璃用料不同的,呈藍色被少數人追捧為藍玉對照早期的T*配方是以640nm紅光為高峰所設計,雖然同樣是寬帶膜,但和日系鍍膜不同這可以解釋為因玻璃的藍光透光度夠高,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發展自己特色蔡司鏡向來以紅色的綿密演繹聞名但是新一代的T*,雖高達7~8多層膜,卻改以500nm藍綠光為高峰用意應是彌補新式環保玻璃的不足2008阶段小结,研究完了焦外的蓝紫问题,再看看镜头的聚焦问题,仔细看了手里的蔡司25/2.8的很多照片,发现蔡司的镜头,只要照片里面有红色,就会有跃跃欲出的感觉,想起capss的描述,原文由capss发表蔡司鏡向來以紅色的綿密演繹聞名蔡司镜头和日头的区别,比较明了:在对聚焦点的控制上,蔡司对红色的聚焦,控制很严,像差很小,这大概是所谓的红色慎密,绵绵不绝的原因。由于在镜头设计上的开始,需要对三个颜色的像差权重的选取,加强对红色的控制和权重是非常现实的。所以,蔡司镜头和NIKON等日系镜头的区别,在焦内,对红色的像差控制的很严;在焦外,有很强的蓝紫色。因为红色是暖色,蓝紫是冷色,所以,蔡司镜头的特点,在画面上冷暖的对比很大。这样,比较符合艺术的口味。这大概是“味道”的一种。singlephenix补充了莱卡的一些味道:原文由singlephenix发表至于莱卡的味道,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就是她在暗处的表现:灰--有怀旧的感觉,又如咖啡的味道!润--柔和而不失锐度,象咖啡中加了奶油!绵--焦外色彩鲜明,朦胧,缠绵!莱卡的特点和蔡司完全不同,一眼就能分出!rolkXD的见解原文由rolk发表油润我觉得更多的是对高光的控制和对暗部细节的描写提升,就是宽容度增加,这样对色彩的过渡和明度的过渡都有好处。一位XD的NX上的实践原文由voodoor发表自定义曲线略微压低,白平衡偏蓝,饱和度锐度开到最大。后期处理在nx里主要是做这几件事:1。用画笔选区,然后分别用模糊和锐化把主体和背景分割出来2。用彩色控制点,给暗部减暖色,给亮部加暖色3。用色彩增强器,加大约25到35油润,和反差度低高分辨直接相关,这个XD讲的很好。原文由yueliangliang发表油润、空灵的感觉,我觉得还可能来源于较低的对比度和更多的细节对比度降低,在明暗两端中间的过度就会更加自然,成为一条曲线而不是台阶状的折线越发自然的过度,从视觉上或许就会产生柔和的感觉同时MONET的画,也是低反差,细节丰富的代表。原文由~钓鱼~发表油润感其实与空间感是相辅相成的,能体现空间感,就会有油润感。那么怎么样才有空间感呢?很简单,就是黑白色阶的准确描述!一个物体在光线中产生明亮或阴暗的光影变化,只要准确描述了这个光影的变化,这个物体就能活灵活现下面鼎瞳XD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建议仔细品味。原文由鼎瞳在2009-11-1802:36发表镜头层面:就FA43使用不含铅环保玻璃的镜头和含铅老版对比,从玻璃对比上,就能很明显分辨含铅的和环保的镜头,玻璃的颜色有很不同。但是镀膜应该是一样的.通过实拍,会看到,两只镜头的发色有略略不同,老铅版发色更冷,曝光稍欠,成像更凝重,油润感比环保版明显强烈一些,而空气感在把照片调整到同样明度后,基本没有区别。看来,玻璃的材料是第一基础。而使用PK非SMC镀膜镜头拍摄同样题材,明显不如宾得SMC镜头更润更凝重。这也说明,镀膜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画面的味道。注*环保版镜头曝光更准确,画面更明快,F4锐度解析力更好,质感表现更明显,F1.9色散更弱。使用蔡司T*镀膜的ZA135,表现空气感非常容易,但是表现油润感没有宾得135/2.5更容易.景物层面:所有能表现良好空气感的题材,均要有明显的明暗对比,最好有直射光穿过阴暗环境,如果有空气悬浮物(雾气,灰尘等悬浮物,丁达尔条件),或有强烈的主次对比,将更容易表现空气感,镜头的虚化能力也是表现空气感的条件之一,另外景物轮廓如果有漫开的亮边,也是表现空气感的有利条件,其次就是另一个体会,表现空气感,不一定需要犀利的成像作为基础。通过比较照片,大家会发现,油润感来自于细腻的高光和灰阶过度,表现特定的光线特定的材质尤其容易体现,如阴影下湿润的小草,室内红木家具,洁净的漆器等,如果有灰尘,油润感将立刻削弱。光线条件是有足够的亮度,但不需要强烈的高照度,最好是温和而明亮的漫射光。有的镜头采用了早期欧洲玻璃或其他非环保玻璃,如果再加上宾得蔡司莱卡等几大优秀镀膜,在基础条件上就更容易体现油润感,而空气感,并不一定与油润感共存,因为佳能尼康的镜头也可以有很好的空气感表现。也就是,玻璃+镀膜是体现油润感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拍摄体自身的材质和光线,当没有特殊的镧系衰变或含铅玻璃,甚至只是普通单层镀膜的镜头,想表现油润感就很难,但不是绝对不可,在拍摄体和光线上的条件具备时,也可以有不错的油润感体现。而空气感,我觉得,使用的镜头玻璃镀膜,并不是很重要的,而背景虚化能力,细微的光线变化采样能力,造成了空气感的良好表现,比如尼康佳能的大光圈长焦,同样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良好的空气感。wenlee0406XD从视觉感受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全面的空气感的操作原文由wenlee0406在2009-11-1902:09发表“空气感”,我想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镜头焦距要尽量符合人眼的视角;焦外不应出现过大的虚化效果,虽然拍出的照片不一定很维美,不过拍摄近距离特写由于光学镜头特性这也是不可避免的;2、不应出现明显的二线性;3、物体间颜色的过度要平缓,这点胶片比CCD或CMOS要容易做到;4、线条的表现不能过于生硬,也就是说不见得非得刀刻一般;5、反差及对比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不会符合人大脑的默认影像;6、色彩这点我认为只要不是偏色严重,我们大脑都会自动修正的,而且相对艳丽的影调会让人舒畅些,虽然有时候会觉得颜色不够真实。在欠曝光的情况下,一般颜色会显得饱和,一位细心的XD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原文由今夜不寂寞在2009-12-0912:06发表所谓的“油”,在我眼里就是不正确的曝光,再后期压光比造成的。蔡司镜头基本上都是本身欠1/3或1/7ev的,而现实使用中很少会有人会知道这个,相机的“正确曝光”就没管ev,回家之后后期看片,诈一看层次好,细节多,处理时抬高曲线又显得不自然,只好压低光比,才造成目前绝大部分片子的“油润”ZF蔡司的味道,diglloyd比较权威,写得精彩,偏暖,偏黄(黄里面一点Magenta),很舒服。TheZFlineoffersacolorbalancewhichisgenerallywarmer(moreyellowandatouchofmagenta)thanmostCanonandNikonandLeicalenses.TheZFlineiswarmerthaneventheLeica90/2APO-Summicron-Rand180/2.8APO-Elmarit-RandtheVoigtlander180/2.8APO.However,it’smorecomplicatedthanthat—afterworkingwiththeZFlenslineforoverayear,therecanbenodoubtwhatsoeverthatthecoloroftheZFlenslineisthemostpleasingeverencounteredbythisreviewer.TheZFlensesconsistentlyproduceimageswhicharegorgeous.AdjustingcolortemperatureinRAW-fileprocessingfortheotherbrands(evenLeica)doesnotproducethesamepleasingresultastheZFlenses;it’saboutanentiretonalrendition,notasimplewhitebalanceissue.Colorisquitesimplythemostnaturalandpleasingthisauthorhaseverseen.However,thenew“nanocrystal”coatingsofferedbyNikondobridgethegapsomewhat.[冰镜编辑于2009-12-1512:50]2008-07-3112:20引用编辑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0帖浏览:202268回帖:128112345678910...43下一页f717f泡菜泡网分:0.037主题:0精华:0帖子:37注册:2006年08月同一个镜头,这个也挺油【提示:点击缩略图可看大图,登录用户可设置附件图显示方式。】制造商:Canon型号:CanonEOS-1DsMarkII光圈:f/inf曝光时间:1/8000ISO感光度:50焦距:0/1mm2014-05-2217:14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82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f717f泡菜泡网分:0.037主题:0精华:0帖子:37注册:2006年08月我觉得我这个很油【提示:点击缩略图可看大图,登录用户可设置附件图显示方式。】2014-05-2217:12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81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loewez泡菜泡网分:13.079主题:30精华:0帖子:328注册:2007年12月这个算油润不Flickr上的NewLeaves2014-04-2802:26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80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375757495泡菜泡网分:0.012主题:25精华:0帖子:499注册:2013年01月强贴留名。话说我买个日蔡50-1.4,感觉色彩就很润了本帖由WindowsPhone_1.0.6.0客户端发布2014-04-2606:59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9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jim007946泡菜泡网分:0.1主题:6精华:0帖子:93注册:2012年05月酒吧【提示:点击缩略图可看大图,登录用户可设置附件图显示方式。】制造商:SONY型号:NEX-5R光圈:f/1.0曝光时间:1/40ISO感光度:800焦距:0/10mm2014-04-2521:51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8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shotbest泡菜泡网分:0.065主题:0精华:0帖子:66注册:2014年01月千言万语无非是折射率与透射率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2014-03-2010:36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7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zjjxjsjzty泡菜泡网分:0.018主题:2精华:0帖子:24注册:2012年08月好深奥。。。认真学习本帖由iPhone5(GSMCDMA)客户端发布2014-03-2010:33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6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山姆保罗泡菜泡网分:0.386主题:1精华:0帖子:422注册:2012年06月capss发表于2008-12-619:48抱歉沒說請楚高含鉛量玻璃不只透光度好折射率也很高高折射材料可以消除球面像差現代鏡頭如果用高折射則環保玻璃透光度不佳如果改用低折射球面像差又很大只好用非球面消除像差非球面又有其缺點這是現代鏡頭的難題再再马2014-03-2000:08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5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山姆保罗泡菜泡网分:0.386主题:1精华:0帖子:422注册:2012年06月capss发表于2008-9-913:53鍍膜說來話長有空再補上但歐洲鏡頭的弱光表現其實有其原因歐洲鏡頭主要材料來源都是出自ZeissScott以相同規格的玻璃材料Scott常比日本Hoya等廠高出1~2%的透光度這在弱光部位就是有或無的差別不論使用膠片或CCD都有啟動反應的threshold雖然相差只有百分之一低於起始能量就是全黑沒有層次再马克2014-03-1923:45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4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山姆保罗泡菜泡网分:0.386主题:1精华:0帖子:422注册:2012年06月capss发表于2008-9-509:31暗角在鏡頭設計時指的是照度中央和角落的照明度差異照度主要跟一件事有關就是鏡片與光圈尺寸加大鏡片就能消除暗角但是球面像差和鏡片尺寸平方倍相關只是鏡片稍微加大一點球面像差卻增加大很多去除散射光主要是靠鍍膜與光閘马马马2014-03-1923:16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3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singlephenix资深泡菜泡网分:20.499主题:11精华:0帖子:1133注册:2007年06月伦勃朗一丁发表于2013-3-1312:18,,,,,,,,这个是莱卡的真油润!辨识度很高,一眼就能辨认出来。2014-03-0715:49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2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xulaolove资深泡菜泡网分:13.297主题:11精华:0帖子:1887注册:2006年12月太深奥啦,还是拿来玩耍拍照就可以啦。多玩几个找一个自己喜欢的。2014-03-0712:54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1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rockshh泡菜泡网分:0.024主题:1精华:0帖子:13注册:2010年07月马了个克。本帖由iPad2(GSM)客户端发布2014-03-0712:41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70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Underbridge资深泡菜泡网分:4.156主题:24精华:0帖子:501注册:2002年08月我们之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洋洋洒洒几千字,@老钱一句话解决,既能发现细节,又能表述细节。。。。想起一个段子,科学家前仆后继勇攀科学高峰,却发现哲学家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2014-03-0711:15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69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jt88rise泡菜泡网分:0.037主题:0精华:0帖子:35注册:2008年08月画面的油润感和镜头的玻璃材质(或者说配比)有关,也和拍摄现场的环境光有关。照片是用富士S5PRO+AIS-50/1.4手持M档,无任何后期完全直出片(压缩后),画面的颗粒感有些油画味道。本帖最后由jt88rise于2014-1-2814:56编辑【提示:点击缩略图可看大图,登录用户可设置附件图显示方式。】制造商:FUJIFILM型号:FinePixS5Pro光圈:f/2.0曝光时间:1/800ISO感光度:160焦距:50mm2014-01-2814:54引用只看该作者不看该作者返回顶部个人图文集个人作品集第1268帖影像中国旅行摄影大展落基山:跟阿刘拍最美风光保时捷唯一版BoxsterS发布cw030115泡菜泡网分:8.953主题:26精华:0帖子:428注
本文档为【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 - 摄影镜头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堂堂2022
暂无简介~
格式:txt
大小:55KB
软件:记事本
页数:0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3-13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