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艺术原理02-2设计多重特征-科技特征ppt课件

设计艺术原理02-2设计多重特征-科技特征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设计艺术原理02-2设计多重特征-科技特征ppt课件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

设计艺术原理02-2设计多重特征-科技特征ppt课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第一种销售量超过百万件的产品是托内特椅子[1]。这种弯圆形体的产品作为著名的小酒店椅子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由于摩提维亚的考雷兹科的托内特工厂发明了弯木与塑木新工艺而引起的直接后果。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1]德国设计师迈克尔·托内特(MichaelThonet,1796-1871)发明了将木板弯曲的技术,并于1842年申请了专利,这一意义重大的技术发明被他运用到自己的椅子设计中来。1853年,由于采用了机器生产方式,椅子极具价格优势,如托内特设计的最经典的14号椅子在1860年投入时的价格甚至低于一瓶酒。MichaelThonetkrzeslo,ok.1847MichaelThonet1796-1871FoldingchairMichaelThonet,Austria1910“ViennaChair“MichaelThonetaround18701859年生产的No.14型托内特椅子,截至1930年已售出5000万件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技术[1]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设计是设计人员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1]技术一般是指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据客观规律性而创造的人类活动手段及知识、技能、方式方法的体系。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这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思考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深刻的关系。1785年吉米·瓦特(JamesWatt,1736-1819)发明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技术世界。以此为分水岭,社会生产能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的研究也呈现出新面貌。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JamesWatt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我们知道,能源和动力一直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点。直到18世纪,人类一直是依靠自然动力,如风力、水力、畜力等,而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一种崭新的动力——机器出现了。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蒸汽机被应用于火车机头、轮船,并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业、机械制造、采矿、冶炼等各领域,使得生产技术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首先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在此之前,设计者一直作为手工作坊主或工匠进行创作,集设计者、制造者甚至销售者的工作于一身,而手工生产活动也常常以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此外,新的能源和动力带来新材料的运用。各种优质钢材和轻金属被应用于设计,建筑业也采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预制单元构件(如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厅,1989年艾菲尔铁塔的设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铁已由传统的辅助材料变成了造型主角。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TheCrystalPalaceatSydenhamHill,London.1851帕克斯顿(JosephPaxton)设计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厅JosephPaxtonThetranseptoftheCrystalPalace,designedbySirJosephPaxton,attheGreatExhibitionof1851,HydePark,London.水晶宫博览会LaTourEiffel1989年艾菲尔设计的铁塔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机器和工具,接着又凭借这些工具和机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都市形态也是一样,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不得不在过去想都未想过的新城市形态中生活了。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例如西门子电梯的发明,立刻带来了摩天大楼(Skyscraper)的设计;福特生产线的发明,令汽车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从而使中产阶层分散到了城市郊外,进而改变了城市环境的规划与布局。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台北101大楼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建筑物”(508米)、“最高使用楼层”(438米)和“最高屋顶高度”(448米)。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层,是当今世界名冠的超级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它曾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楼保持了22年的最高记录。1997年建成使用西尔斯大厦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楼,楼高442米,共地上108层,由建筑师密斯·凡德勒所设计。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堪称摩天大楼的发源地。它是为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建造的,于1973年竣工。上海金茂大厦金茂大厦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超高层建筑,是上海迈向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美国SOM设计事务所主设计。1998年8月建成。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高420.5米,88层。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高420米,共88层,为香港最高建筑物。被称为“惊世之作”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外形设计概念是以一个向外地的朋友“招手”的手势,向海外朋友表示“欢迎您”的意思。 天河中信广场大厦楼高达391米,80层,迄今为止仍是广东省之最。作为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中信广场有68部电梯上上下下,保利物业负责人称,整个中信是“立起来的街道”。信兴广场大厦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帝国大厦30年代,美国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他找来著名的建筑师威廉·拉姆为其设计1250英尺的摩天大楼。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中环广场大厦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10名之列。中银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美国男子用1800副扑克牌搭出"摩天楼"现年33岁的布赖恩·伯格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市的一名建筑师,他的“建筑材料”是一张张扑克牌。布赖恩用扑克牌搭建出来的“房子”有的高达六七米,它们有的是“摩天大楼”的模型,有的是“圆形穹顶”模型,有的是“大教堂”或“大型体育场”的模型。福特T系列是世界上首台在生产线上生产的汽车,当时售价只有200美金。福特汽车生产线福特T型纽约警察车1913年,福特率先引进生产线,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及提高了生产速度。ModelT的售价变得相当便宜,此后便随时都可看到ModelT流窜在大街小巷。在1927年5月正式停产,这期间总共有超过15007033辆ModelT被制造出来,为它在汽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等等。毫无疑义,塑料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最早的塑料是赛璐珞,作为一些昂贵材料如牛角、象牙、玉石的代用品而应用于商业。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赛璐珞(celluloid),有色或无色透明或不透明的片状物,性软,富有弹性。1868年,美国阿尔邦尼的约翰·海阿特决定发明出一种代替象牙制作台球的材料,而这之前美国的台球都是用昂贵的象牙制成的。在1869年他发现,当在硝化纤维中加进樟脑时,硝化纤维竟变成了一种柔韧性相当好的又硬又不脆的材料。在热压下可成为各种形状的制品,当真可以用来做台球。他将它命名为“赛璐珞”,后来海阿特又用赛璐珞制造箱子、纽扣、直尺、乒乓球和眼镜架等。1877年,英国也开始用赛璐珞生产假象牙和台球等塑料制品。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塑料大受设计师的青睐,被用于各种产品上,如电话机、电吹风、家具、办公用品。新型塑料多样化的鲜明色彩和成型工艺上的灵活性,使许多产品设计呈现出新颖的形式,因而更适宜设计的个性发挥和产品符号的灵活运用。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NuclearII1946Moholy-Nagy纳吉(L.Moholy-Nagy)以塑料为造型中介,配以光,由于由光到色和由色到光的手法在这种透明均质的彩色可塑性媒介物中独具魁力,因此纳吉在他的舞台设计和电影设计中采用了这种光的表现手法,显示了塑料美学上的潜力。LászlóMoholy-Nagy1895-1946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1921年来到包豪斯,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因此,塑料成为战后的热门设计材料,而60年代亦被称为“塑料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新材料的出现总是鼓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形式探索。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ArtemideBoalumLivioCastiglioni&GianfrancoFrattini1970GianfrancoFrattini1926-2004LivioCastiglioni1911-1979"BOALUM"LIVIOCASTIGLIONI&GIANFRANCOFRATTINIARTEMIDE1969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卡斯蒂格利奥尼(LivioCastiglioni)和弗拉提尼设计的“宝伦灯”(Boalum),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和金属,1969年GianFrancoFrattini&LivioCastiglioniAchille,PierGiacomo,andLivioCastiglioniworkingintheirstudio1952AchilleCastiglioni1918-2002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切勒•卡斯蒂格利奥尼(AchilleCastiglioni)ArcolampAchilleCastiglioni&PierGiacomo1962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Louis-Jacques-MandéDaguerre,1787-1851)发明了摄影。照相印刷使视觉表现迅速扩大,翻开了现代摄影史的第一页。1930年照相的铜版技术发明,使摄影从此在广告设计中占住了确定位置,并成为今天摄影设计的基础。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LouisDaguerre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1895年卢米埃兄弟(AugusteMarieNicolasLumiere,1862-1954;LouisJeanLumiere,1864-1948)的伟大发明——电影,是在摄影的基础上产生的。电影的出现又导致了另一种传达媒体——广播和电影合为一体的电视。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LumiereBrothers卢米埃兄弟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收音机、电视机等多种新媒体的使用,加之大量的信息要求,广告产业迅速发展。微电子技术最先得益于40年代末晶体管的发明——它使电子装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后来的自动化小批量生产以及信息处理中起关键作用的计算机开辟了道路。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JohnBardeen,WilliamShockley,WalterBrattain1956(lefttoright)1947年,WilliamShockley、WalterBrattain和JohnBardeen发明了晶体管,并因共同分享了1956年的诺贝尔奖。Bardeen,ShockleyandBrattain(lefttoright)第一个商品化的晶体管收音机于1954年面市RegencyTR1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晶体管出现后,人们就能用一个小巧的电子器件,来代替体积较大的电子管了。1947年12月23日,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Design)由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明,当时只能用于投资成本极高的设计,如航空航天设计、工业自动化等,然而8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CAD软件已成为广大设计师经常使用的工具。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从上面可知,设计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某种具体的设计品——“物”,而是一种效果、一件“事”,围绕人的需要产生的“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也随着不断翻新,产品也一代一代得以更新。这说明物在变,而事不会变。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创造直接与人类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观察联系在一起。设计的进步依赖于人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如设计对形态、结构的认识,就借助了数学、物理的观察成果。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对设计的研究与科学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我们知道,设计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成果。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包括作为认识论的设计哲学,作为价值论的设计社会学,作为技术论的设计工程学,以及心理学、设计史学、设计教育学等等。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二战前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技术和有关理论,其中相当一部分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那就是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创造性活动理论、现代决策理论等。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新兴的科学理论使设计取得了方法上的突破,设计师、工程师和设计理论家们不仅从相邻的学科,甚至从相远的学科领域去研究和探索设计问题,从而使现代设计科学得以形成。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总和,它的概念是1969年由赫伯特·西蒙[1](HerbertA.Simon)正式提出的。设计科学的产生表明设计除了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具体应用外,在方法论上也有了进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3HerbertA.Simon[1]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科技的发展在为设计提供新的工具、技法、材料的同时,带来了学科的综合、交叉以及各种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设计思维的变革,从而引发了新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学的研究。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3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整体化,各种科学理论互相联系、渗透,逐步推广、运用到其他学科,因此设计无论从实践上、理论上还是教育体系上都大受裨(bì)益。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3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下面列举几种新兴理论对设计方法的影响,说明科学理论对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3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1.控制论控制论重点研究动态的信息与控制、反馈过程,使系统在稳定的前提下正常工作。研究信息传递和变换规律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美国学者、数学家维纳(NorbertWiener,1894-1964),于1948年发表了《控制论》一书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维纳NorbertWiener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2.信息论信息论(TheoryofDataCompression)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等问题。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ClaudeShannon1916-2001)是其奠基人,他引入了“熵”[1]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1]熵是个物理学的概念,大致用来描述偶然性、混乱无序、以及不确定性。根据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中的熵总是在不断增加的,一切事物都会慢慢衰败,最终把能量耗尽。实际上熵是一个表明系统混沌程度的状态量,信息论中熵越大信息量越小。申农ClaudeShannon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3.系统论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人类认识论的发展,已将人机关系发展为“人一机一环境一社会”的大系统,并由此创造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本世纪初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1901~1972)针对当时流行的只着眼于将自然现象分解的机械论观点与方法,指出“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部分和过程,还必须研究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应把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从而提出了存在适用于一般化系统的原理及规律,并称其为“一般系统论”。“它的主题表述和导出对一般系统都有效的原理”。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系统具有“整体性”,就是说,不能把系统割裂成要素孤立地去研究,应该注意研究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就可引出一个基本的系统观,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组织系统要素的功能和”,例如: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其意义就在于此。当然,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也会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在内耗上。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2设计与科学理论2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312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享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都需要经过这一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设计能够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因为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也只有在被社会接纳、被社会消费的情况下,才能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以电能为例,1831年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但仅仅是电磁感应定律并不能被社会消费,于是法拉第很快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电能的生产是一个巨大的科学技术成果,但是要将它利用,完成它的社会财富化,还需要进一步的设计。MichaelFaraday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因此后来又有了电灯的发明,电报、电话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不计其数的电气产品,包括家用电器、电动生产工具、电动交通工具等以电为能源的一切产品。人类电气文明的形成,正是设计运载科学技术划下的轨迹。FIRSTCOMMERCIALLIGHTBULBTHOMASALVAEDISON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设计师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不过,设计的技术并不是原有的技术形态,而是在给予的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上的技法,依靠设计师的创造性直觉,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摩托罗拉手机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德国最早意识到设计的这一性质并有效的加以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工业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政府和教育家充分意识到:德国的原材料远远不及美、英两国富足,特别赶不上美国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及经济实力。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因此,德国只有依靠专业的生产力量,创造出先进的、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才能赢得竞争地位,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地培养优秀的设计师。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Bauhausdesignmetalworkshop设计概论|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威玛的政府要员立即讨论并通过了格罗皮乌斯关于创建包豪斯学校的建议。由于德国及时地、紧紧地抓住了设计,把有限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力量充分转化为了商品。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20年代以后德国产品在国际上独领风骚,远远超过美国,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其综合国力迅速超过英、法而成为了欧洲的第一强国。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认识到设计的这一作用。日本一贯重视应用技术超过基础理论科学。设计为创造日本的经济神话,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It’sSONY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中国是科学技术发明的强国,应用推广的弱国,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研究成果都得不到应用,其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应用机制;二是研究的成果脱离实际,不够成熟;三是无视或不重视设计,特别是不重视将技术成果市场化、社会化的设计。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这种情况肯定不会长期继续下去。随着设计意识的兴起,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会插上设计的翅膀,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设计的科技特征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21.设计的艺术特征1.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1.2设计的艺术含量1.3设计的艺术手法1.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1.5艺术推动设计2.设计的科技特征2.1设计与科技进步2.2设计与科学理论2.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3.设计的经济性质3.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3.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作业1、从玻璃、钢铁、塑料、摄像、晶体管、CAD中任选一个阐述设计与科技的关系2、19世纪末可替代象牙制品的材料是什么?3、什么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4、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的研究方法,它包括作为______的设计哲学,作为______的设计社会学,作为______的设计工程学。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作业6、_____年法国人_____(LouisDaguerre)发明了摄影。7、为何象征现代设计教育学校的包豪斯会出现在德国?设计概论|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谢谢
本文档为【设计艺术原理02-2设计多重特征-科技特征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记住醉好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6年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艺术
上传时间:2021-03-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