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工监督28dlt5144混凝土施工

水工监督28dlt5144混凝土施工

举报
开通vip

水工监督28dlt5144混凝土施工水工混施工规范DL/T5144—200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技司《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技综[1996]40号文)要求修订的。SDJ207—1982《水工混施工规范》(“原标准”,下同)自1982年4月颁布至今,已实施19年,它对保证我国水工混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因素,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从1998年10月开始,专门组成“修订组”,修订组充分利...

水工监督28dlt5144混凝土施工
水工混施工规范DL/T5144—2001前言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科技司《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项目(第一批)》(技综[1996]40号文)要求修订的。SDJ207—1982《水工混施工规范》(“原标准”,下同)自1982年4月颁布至今,已实施19年,它对保证我国水工混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变化等因素,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从1998年10月开始,专门组成“修订组”,修订组充分利用三峡工地集中全国众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电施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监理的优势,就近召开修订讨论会,广泛吸收全国有关和的有益建议和宝贵经验,加上修订外出调研,收集资料,于1999年7月完成初稿,9月邀请进行审查讨论,根据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作了修改,于1999年11月完成征求,2000年5月根据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形成送审稿,2000年11月,在宜昌召开送审稿审查会。2001年8月形成。按照主管部门“关于修订《水工混施工规范》”及“关于修订《水工混施工规范》的几点意见”,在这次修订时,将“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两“特种混的施工”一节出去,另成标准。原标准SDJ207—1982《水工混施工规范》的第一、四、五、六、七附录等废止。根据DL/T600《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中的规定,本次修订时,增加了“范围”、“标准”及“主要术语与符号”三章,原标准中第四章混工的材料、配合比选定、施工(拌和、、浇筑、雨季施工和养护)、质量与检查均成章,连同原标准的总则、混温度的措施、低温季节混的施工、预埋件施工等章,共计11章4个附录。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的主编:长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本标准的参编: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第四。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山、周、、、、周俊、、、周幼林、李百胜、。目次前言1范围2标准3总则4术语、符号4.1术语4.2符号5材料5.1水泥5.2骨料5.3掺合料5.4外加剂5.5水6配合比选定7施工7.1拌和7.27.3浇筑7.4雨季施工7.5养护8温度8.1规定8.2温度措施8.3温度测量9低温季节施工9.1规定9.2施工准备9.3施工、保温措施9.4温度观测10预埋件施工10.1规定10.2止水、伸缩缝、排水10.3冷却、接缝灌浆管路10.4铁件10.5内部观测仪器11质量与检查11.1规定11.2原材料的质量11.3混拌和与混拌和物的质量11.4浇筑质量检查与11.5强度检验与评定附录A(标准的附录)混平均强度mfcu、标准差σ、强度保证率P和盘内变异系数δb计算方法附录B(提示的附录)混碱含量的计算附录C(提示的附录)用成熟度法计算混早期强度附录D(提示的附录)接缝止水材料性能指标条文说明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1、2、3级水工物的混和钢筋混的施工。2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而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76—1996水泥化学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GB200—1989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748—1996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750—1992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1345—1991水泥细度检验(80μm筛筛析法)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GB/T2022—1980水泥水化热试验(直接法)GB/T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2847—19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2938—1997低热微膨胀水泥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T6645—1986用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磷渣GB8076—1997混外加剂GB/T9142—2000混搅拌机GB12573—1990水泥的取样GB/T12959—1991水泥水化热测定(溶解热法)GB/T14684—2001用砂GB/T14685—2001用卵石、碎石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GB50164—1992混质量标准GBJ80—1985普通混拌和物性能试验GBJ107—1987混强度评定标准GBJ119—1988混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粉煤灰混应用技术规范CECS03:1988钻芯法检测混强度技术规程CECS38:1992钢纤维混设计与施工规程DL5017—1993钢管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55—1996水工混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7—1996水工混结构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DL/T5082—1998水工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T5100—1999水工混外加剂技术规程HG2288—1992橡胶止水带JGJ/T10—1995混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52—1992普通混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JGJ53—1992普通混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JGJ/T55—1996普通混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1989混拌和用水标准JGJ104—1997工程冬期施工规程SD105—1982水工混试验规程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材料勘察规程SDJ249.1—19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336—1989混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8—19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62—1994水工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72—19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试行)AGI211.1—1995普通混、重质混及大体积混配合比选择的标准AGI214—1989混强度试验结果评定推荐3总则3.0.1本标准规范了水工物混的材料、配合比选定、施工、温度、低温季节施工、预埋件施工、质量与检查的基本要求。3.0.2水工混应满足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3.0.3水工混的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3.0.4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混施工,按现行的有关或行业标准执行。4术语、符号4.1术语4.0.1掺合料extender用于拌制水泥混和砂浆时,掺入的粉煤灰等混合材料。4.0.2水胶比ratioofwatertocementitiousmaterial每立方米混用水量与所用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4.0.3胶凝材料用量cementitiousmaterialconsumption每立方米混中水泥和掺合料质量的总和。4.0.4拌和时间mixingtime全部材料加入后经过拌和至出料开始的时间。4.0.5混时间concretetransportationtime从机口全部卸料完到混卸入仓内的时间。4.0.6浇筑间歇时间concretingintermissiontime混振捣作业完毕至覆盖上层混的时间。4.0.7毛面roughsurface经过处理、无乳皮、微露粗砂的混表面。4.0.8浇筑温度concretingtemperature混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前,在距混面10cm深处的温度。4.0.9气温骤降suddenlydropinairtemperature日平均气温在2d~3d内连续下降累计6℃以上。4.0.10寒潮coldwave日平均气温5℃以下时的气温骤降。4.0.11混成熟度maturitydegreeofconcrete混养护时间(h)和等效养护温度(℃)的乘积,用符号“N”表示。4.0.12表面积系数coefficientofsuperficialarea结构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用符号“M”表示。4.0.13严寒地区severecoldregion最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4.0.14寒冷地区coldregion最平均气温在-10℃与-3℃之间的地区。4.0.15温和地区mildregion最平均气温高于-3℃的地区。4.0.16蓄热法methodofheataccumulation采用保温措施,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以保证混强度正常增长的施工。4.0.17综合蓄热法compensivemethodofheataccumulation“蓄热法”加早强或抗冻外加剂的施工。4.2符号αT温度为T的等效系数tT温度为T的养护时间C9020设计龄期90d,强度标准值为20MPa的水工混强度等级fcuk混设计强度标准值fcu0混的配制强度mfcu混强度平均值σ混强度标准差σ0验收批混强度标准差δ混强度变异系数δb盘内混强度变异系数fcu,I第i组混试件的强度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fcu,minn组强度中的最小值F100表示抗冻为100级的抗冻等级W2表示抗渗为2级的抗渗等级5材料5.1水泥5.1.1每一个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1~2种为宜,并应固定供应厂家。5.1.2选择水泥品种应符合下列原则:1水位变化区外部混、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的混及有抗冻要求的混,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内部混、水下混和基础混,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低热微膨胀水泥。3环境混有硫酸盐侵蚀性选择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5.1.3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水位变化区、溢流面及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抗冻要求较高的部位,宜使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水泥。5.1.4选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的规定。并可根据工程的特殊需要对水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细度等提出专门要求。5.1.5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行验收检验(按每200t~400t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必要进行复验。5.1.6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的进行。5.1.7水泥的、保管及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或仓库中,不得混装。3水泥在和储存过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罐储水泥宜一倒罐一次。4水泥仓库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通道。5散装水泥运至工地的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6先出厂的水泥应先用。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散装水泥超过6,使用前应重新检验。7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注意环境保护。5.2骨料5.2.1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5.2.2骨料料源在品质、数量发生变化按现行材料勘察规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勘察和碱活性成分含量试验。专门论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5.2.3应根据粗细骨料需要总量、分期需要量进行技术比较,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和使用平衡计划,尽量减少弃料。覆盖层剥离应有专门弃渣场地并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恢复环境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5.2.4骨料的工艺流程、选型应合理可靠,生产能力和料仓储量应保证混施工需要。5.2.5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可将细骨料分成粗细两级,分别堆混拌和时按一定比例掺配使用。5.2.6成品骨料的堆存和应符合下列规定:1堆存场地应有良排水设施,必要设遮阳防雨棚。2各级骨料仓之间应设置隔墙等有效措施,严禁混料,并应避免泥土和其他杂物混入骨料中。3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卸料时,粒径大于40mm骨料的落差大于3m时,应设置缓降设施。4储料仓除有足够的容积外,还应维持不小于6m的堆料厚度。细骨料仓的数量和容积应满足细骨料脱水的要求。5在粗骨料成品堆场取料时,同一级料应注意在料堆不同部位同时取料。5.2.7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的品质要求:1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粗砂、特细砂过试验论证。2细骨料在开采过应定期或按一定开采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有潜在危害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3细骨料的含应保持,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脱水措施。4细骨料的其他品质要求应符合表5.2.7的规定。表5.2.7细骨料的品质要求指标项目备注天然砂人工砂石粉含量—6~18%含泥量≥C9030和有抗冻要求的≤3—%<C9030≤5泥块含量不不坚固性有抗冻要求的混≤8≤8%无抗冻要求的混≤10≤10表观密度≥2500≥2500kg/m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重量计≤1≤1%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不云母含量≤2≤2%轻物质含量≤1—%5.2.8粗骨料(碎石、卵石)的品质要求: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混结构,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2施工中,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1)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2)当最大粒径为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3)当最大粒径为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3应严格各级骨料的超、含量。以筛检验,其标准:小于5%,小于10%。当以超、筛检验时,其标准:为零,小于2%。4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试验确定。5各级骨料应避免分离。D150、D80、D40和D20分别用中径(115mm、60mm、30mm和10mm)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40%~70%范围内。6如使用含有活性骨料、黄锈和钙质结核等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7粗骨料表面应洁净,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8碎石和卵石的压碎指标值宜采用表5.2.8-1的规定。表5.2.8-1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不同混强度等级的压碎指标值骨料类别%C9055~C9040≤C9035水成岩≤10≤16碎石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12≤20火成岩≤13≤30卵石≤12≤169粗骨料的其他品质要求应符合表5.2.8-2的规定。表5.2.8-2粗骨料的品质要求项目指标备注含泥量D20、D40粒径级≤1%D80、D150(D120)粒径级≤0.5泥块含量不坚固性有抗冻要求的混≤5%无抗冻要求的混≤1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重量计≤0.5%有机质含量如深于标准色,混浅于标准色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表观密度≥2550kg/m 3吸≤2.5%针片状颗粒含量经试验论证,可以放宽至25%≤15%5.2.9取样与检验按SD105和有准执行。5.3掺合料5.3.1水工混中应掺入适量的掺合料。其品种有粉煤灰、凝灰岩粉、矿渣微粉、硅粉、粒化电炉磷渣、氧化镁等。掺用的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掺合料品质和资源条件,通过试验论证确定。5.3.2掺合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和有关行业标准。5.3.3粉煤灰掺合料宜选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5.3.4掺合料每批出厂有合格证,主要内容: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5.3.5使用对进场使用的掺合料验收检验。粉煤灰等掺合料以连续供应200t为一批(不足200t按一批计),硅粉以连续供应20t为一批(不足20t按一批计),氧化镁以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掺合料的品质检验按现行和有关行业标准进行。5.3.6掺合料应储仓库或储罐内,在和储存过应注意防潮,不得混入杂物,并应有防尘措施。5.4外加剂5.4.1水工混中必须掺加适量的外加剂。5.4.2常用的外加剂有: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高温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根据特殊需要,也可掺用其他性质的外加剂。外加剂品质必须符合现行的和有关行业标准。5.4.3外加剂选择应根据混性能要求、施工需要、并结合工程选定的混原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经可靠性论证和技术比较后,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掺量。一个工程掺用同种类外加剂的品种宜选用1~2种,并由专门生产厂家供应。5.4.4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应掺用引气剂。混的含气量应根据混的抗冻等级和骨料最大粒径等,通过试验确定。表5.4.4的规定供参考。表5.4.4掺引气剂型外加剂混的含气量骨料最大粒径204080150(120)mm含气量≥F200混5.55.04.54.0%≤F150混4.54.03.53.0*F50混掺用与否,根据试验确定5.4.5外加剂应配成水溶液使用。配制溶液称量准确,并搅拌均匀。根据工程需要,外加剂可复合使用,但必须通过试验论证。有要求分别配制使用。5.4.6外加剂每批出厂有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使用验收检验。5.4.7外加剂的分批以掺量划分。掺量大于或等于1%的外加剂以100t为一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以50t为一批,掺量小于0.01%的外加剂以1t~2t为一批,一批进场的外加剂不足一个批号数量的,应视为一批进行检验。5.4.8外加剂的检验按现行的和行业标准进行。5.4.9外加剂应存放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不同品种外加剂应有标记,分别储存。粉状外加剂在和储存过应注意防水防潮。当外加剂储存时间过长,对其品质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试验认定。5.5水5.5.1凡符合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得用于拌和与养护混。5.5.2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首次用于拌和与养护混时,须按现行的有准,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检验项目和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待检验水与标准饮用水试验所得的水泥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2待检验水配制水泥砂浆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标准饮用水拌和的砂浆抗压强度的90%。3拌和与养护混用水的pH值和水中的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应符合表5.5.2的规定。表5.5.2拌和与养护混用水的指标要求项目钢筋混素混项目钢筋混素混氯化物(以Cl-计)pH值>4>4<1200<3500mg/L不溶物硫酸盐(以SO2-计)<2000<50004<2700<2700mg/Lmg/L可溶物<5000<10000mg/L6配合比选定6.0.1为满足混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需要,混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混施工配合比选择综合分析比较,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主体工程混配合比审查选定。6.0.2混配制强度1混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fcu,0=fcu,k+tσ(6.0.2-1)式中fcu,0——混的配制强度,MPa;fcu,k——混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MPa;t——概率度系数,依据保证率P选定,其值见附录A表A1;σ——混强度标准差,MPa。2混强度标准差(σ)按以下规定确定:1)当没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强度资料时,σ可参照表6.0.2取用。表6.0.2标准差σ值混强≤C9015C9020~C9025C9030~C9035C9040~C9045≥C9050度标准值σ(90d)3.54.04.55.05.5MPa2)根据前一(或三)相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混强度资料,混强度标准差σ按下式计算:n22-∑fcu,ifnmcuσ=i=1n-1(6.0.2-2)式中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30。σ的下限取值:对小于和等于C9025级混,计算得到的σ小于2.5MPa时,σ取2.5MPa;对大于和等于C9030级混,计算得到的σ小于3.0MPa时,σ取3.0MPa。施工过,应根据施工时段强度的统计结果,调整σ值,进行动态。6.0.3混设计强度标准值,按设计龄期提出的混强度标准,以按标准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确定,用MPa表示。6.0.4大体积内部混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3。水泥熟料含量不宜低于70kg/m3。6.0.5混的水胶比(或水灰比),根据设计对混性能的要求,过试验确定,并不应超过表6.0.5的规定。表6.0.5水胶比最大值部位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上、下游水位以上(坝体外部)0.500.550.60上、下游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0.450.500.55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下(坝体外部)0.500.550.60基础0.500.550.60内部0.600.650.65受水流冲刷部位0.450.500.50注:在有环境水侵蚀情况下,水位变化区外部及水下混最大水胶比(或水灰比)应减小0.05。6.0.6粗骨料级配及砂率的选择应根据混的性能要求、施工和易性及最小用水量并结合骨料生产的平衡等要求,通过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6.0.7混的坍落度,应根据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距离、浇筑、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混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参照表6.0.7选用。表6.0.7混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坍落度坍落度混类别混类别cmcm素混或少筋混1~4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5~9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3~6注:有温度要求或高、低温季节浇筑混时,其坍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减。6.0.8混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时,配合比选择应严格混中的总含碱量(混含碱量的计算见附录B),以保证混的耐久性。6.0.9混配合比设计和混试验按SD105—1982《水工混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抗冻性能以快冻法试验确定。7施工7.1拌和7.1.1拌和投入混生产前,应按经批准的混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的试验。7.1.2混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7.1.3混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称量的误差,不应超过表7.1.3的规定。表7.1.3混材料称量的误差称量误差称量误差材料名称材料名称%%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1骨料±27.1.4混拌和时间过试验确定。表7.1.4中所列最少拌和时间,可参考使用。表7.1.4混最少拌和时间最大骨料粒径最少拌和时间s拌和机容量Qm3mm自落式拌和机强制式拌和机0.8≤Q≤18090601<Q≤315012075Q>315015090注1入机拌和量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2加冰混的拌和时间30s(强制式15s),出机的混拌和物中不应有冰块。7.1.5每台班开始拌和前,应检查拌和机叶片的磨损情况。在混拌和过,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必要加密测量。7.1.6混掺合料在现场干掺法,且应保证拌和均匀。7.1.7外加剂溶液中的水量,拌和用水量中扣除。7.1.8拌和楼进行二次筛分后的粗骨料,其超应在要求范围内。7.1.9混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1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2混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3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4出机口混坍落度超过最大值。7.2运输7.2.1选择混及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7.2.2所用的,应使混在过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7.2.3同时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级配或其他特性不同的混设置明显的区分标志。7.2.4混在过,应尽量缩短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掺普通减水剂的混凝土时间不宜超过表7.2.4的规定。因故停歇过久,混已或已失去塑性作废料处理。严禁在途中和卸料时加水。表7.2.4混时间时段的平均气温混时间℃min20~304510~20605~10907.2.5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混质量。7.2.6混的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7.2.7用汽车、侧翻车、侧卸车、料罐车、搅拌车及其他车辆运送混遵守下列规定:1混的汽车应为;道路应保持平整。2装载混的厚度不应小于40cm,车箱应平滑密闭不漏浆。3每次卸料,所载混卸净,并应适时车箱(料罐)。4汽车混直接入仓时,必须有确保混施工质量的措施。7.2.8用门式、塔式、缆式起重机以及其他吊车配吊罐混遵守下列规定:1起重的吊钩、钢丝绳、机电系统配套设施、吊罐的吊耳及吊罐放料口等,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完好。2吊罐不得漏浆,并常。3起重运转注意与周围施工保持一定距离和高度。7.2.9用各类皮带机(塔带机、胎带机等)混遵守下列规定:1混中应避免砂浆损失;必要时适当增加配合比的砂率。2当输送混的最大骨料粒径大于80mm进行适应性试验,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3皮带机卸料处应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4皮带机布料应均匀,堆料高度应小于1m。5应有冲洗设施及时皮带上粘附的水泥砂浆,并止冲洗水流入仓内。6露天皮带机上宜搭设盖棚,以免混受日照、风、雨等影响;低温季节施工有适当的保温措施。7.2.10用溜筒、溜管、溜槽、负压(真空)溜槽混遵守下列规定:1溜筒(管、槽)内壁应光滑,开始浇筑前应用砂浆润滑筒(管、槽)内壁;当用水润滑将水引出仓外,仓面必须有排水措施。2使用溜筒(管、槽),过试验论证,确定溜筒(管、槽)高度与合适的混坍落度。3溜筒(管、槽)宜平顺,每节之间应连接牢固,应有防脱落保护措施。4和卸料过,应避免混分离,严禁向溜筒(管、槽)内加水。5当结束或溜筒(管、槽)堵塞经处理后,应及时,且止水进入新浇混仓内。7.3浇筑7.3.1物地基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浇筑仓面准备工作。7.3.2上的松动岩块及杂物、泥土均应清除。面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承压水,必须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后的在浇筑混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7.3.3软基或容易风化的,应作好下列工作:1在软基上准面避免破坏或扰动原状土壤。扰动,必须处理。2非黏性土壤地基,如湿度不够,应至少浸湿15cm深,使其湿度与最优强度时的湿度相符。3当地基为湿陷性黄土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4在混覆盖前,应做好基础保护。7.3.4浇筑混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7.3.5基岩面和新老混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混前,可铺水泥砂浆、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保证新混与基岩或新老混施工缝面结合良好。7.3.6混的浇筑,可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台阶法施工的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在钢管、竖井、、廊道等周边及顶板浇筑混时,混应对称均匀上升。7.3.7混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能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能力等因素确定,为30cm~50cm。根据振捣类型确定浇筑坯层的最大厚度可参照表7.3.7规定;如采用低塑性混及大型强力振捣时,其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表7.3.7混浇筑坯层的最大厚度振捣类别浇筑坯层最大厚度振捣机振捣棒(头)长度的1.0倍式电动或风动振捣器振捣棒(头)长度的0.8倍软轴式振捣器振捣棒(头)长度的1.25倍无筋或单层钢筋结构中250mm平板式双层钢筋结构中200mm7.3.8入仓的混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从低处开始,浇筑面,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7.3.9混浇筑的振捣应遵守下列规定:1混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2振捣的振捣能力应与浇筑机械和仓位客观条件相适应,使用塔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宜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遵守下列规定:1)振捣棒组应垂直混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2)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3)振捣第一层混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面5cm。振捣上层混时,振捣棒头应下层混5cm~10cm。4)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3采用手持式振捣器遵守下列规定:1)振捣器混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2)振捣器宜垂直按顺序混。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3)振捣将振捣器下层混5cm左右。4)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5)在预埋件特别是止水片、止浆片周围,应细心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实。6)浇筑块第一层、卸料接触带和台阶边坡的混应加强振捣。7.3.10混浇筑过,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7.3.11混浇筑应保持连续性。1混浇筑间歇时间过试验确定。掺普通减水剂混的间歇时间可参照表7.3.11。如因故超过间歇时间,但混能重塑者,可继续浇筑。表7.3.11混的间歇时间允许间歇时间混浇筑min时的气温中热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0~309012010~201351805~10195—2如局部,但未超过面积,则在部位铺水泥砂浆或小级配混后可继续浇筑。7.3.12浇筑仓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停止浇筑:1混并超过面积;2混平均浇筑温度超过偏差值,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温度范围内。7.3.13浇筑仓面混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予挖除:1出现7.1.9第1、2、3款情况的不合格料;2下到高等级混浇筑部位的级混料;3不能保证混振捣密实或对物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料;4长时间不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料。7.3.14混施工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混收仓面应浇筑平整,在其抗压强度尚未到达2.5MPa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仓面准备工作。2混施工缝面乳皮,微露粗砂。3毛面处理宜采用25MPa~50MPa高压水冲,也可采用低压水、风砂枪、刷及人工凿毛等。毛面处理的开始时间由试验确定。采取喷洒处理剂通过试验后实施。7.3.15结构物混达到设计顶面使其平整,其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7.4雨季施工7.4.1雨季施工应做好下列工作:1砂石料仓的排水设施应畅通无阻;2工具应有防雨及防滑措施;3浇筑仓面应有防雨措施并备有不透水覆盖材料;4增加骨料含测定次数,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7.4.2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得新开混浇筑仓面,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不得在雨天施工。7.4.3在小雨天气进行浇筑采取下列措施:1适当减少混拌和用水量和出机口混的坍落度,必要适当缩小混的水胶比;2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3做好新浇筑混面尤其是接头部位的保护工作。7.4.4在浇筑过,遇大雨、暴雨,应立即停止进料,已入仓混应振捣密实后遮盖。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立即处理,如混还能重塑,应加铺接缝混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7.4.5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加强施工区气象观测,合理安排施工。7.5养护7.5.1混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晒水养护,保持混表面湿润。7.5.2混表面养护的要求:1混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避免太阳光曝晒。2塑性混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3混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表面保持湿润。7.5.3混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7.5.4混养护应有专人负责,并应作好养护。8温度控制8.1一般规定8.1.1有温度要求的混应符合本章规定。有关低温季节混施工的温度规定见第9章。8.1.2混浇筑的缝设置、分层厚度及浇筑间歇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规定。8.1.3为了防止混裂缝,必须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安排、施工质量、混温度、养护和表面保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混应避免薄块长间歇和块体早期过水,基础部位必须从严。经试验论证后,可使用微膨胀型水泥。8.1.4为提高有抗裂要求工程部位混的抗裂能力,混的质量除应满足强度保证率的要求外,施工质量均匀性应达到表11.5.11中的良好以上标准。8.1.5设计龄期大于28d的混,选择混施工配合比考虑早期抗裂能力要求。8.1.6应混的出机口温度及、浇筑过的温度回升。混浇筑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文件未规定浇筑温度时,可根据最高温度计算浇筑温度。混浇筑温度不宜大于28℃。应采取综合措施,使混最高温度在设计范围内。8.1.7施工过,坝块宜均匀上升,相邻坝块的高差不宜超过10m~12m。如因施工特殊需要,应论证并经批准后可适当放宽。8.2温度措施8.2.1降低混浇筑温度1降低料仓骨料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1)成品料仓骨料的堆高不宜低于6m,并应有足够的储备;2)通过地弄取料;3)搭盖凉棚,喷洒水雾降温(砂子除外)等。2粗骨料预冷可采用风冷、浸水、喷洒措施。采用有脱水措施,使骨料含水量保持。采用风冷法采取措施防止骨料(尤其是小石)冻仓。3为防止温度回升,骨料从预冷仓到拌和楼,应采取隔热、保温措施。4混拌和时,可采用冷水、加冰等降温措施。加冰时,冰屑,并适当延长拌和时间。5在高温季节施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减少混的温度回升:1)缩短混及等待卸料时间,入仓后及时进行平仓振捣,加快覆盖速度,缩短混的时间;2)混工具有隔热遮阳措施;3)采用喷雾等降低仓面气温;4)混浇筑宜安排在早晚、夜间及利用阴天进行;5)当浇筑块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浇筑法,浇筑块分层厚度小于1.5m;6)混平仓振捣后,采用隔热材料及时覆盖。6基础部位混,有利季节进行浇筑。如需在高温季节浇筑,必须经过论证,并采取有效的温度措施,经批准后进行。8.2.2降低混的水化热1在满足混各项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应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优化配合比设计,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混的水泥用量。2基础混和老混约束部位浇筑层1m~2m为宜,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宜为5d~10d。若在浇筑层中埋设冷却水管,分层厚度可采用3m,层间间歇时间可适当延长。在高温季节,可采用表面流水养护混,有利于表面散热。3采用冷却水管进行初期冷却,通水时间由计算确定,为15d~20d。混凝土温度与水温之差,不宜超过25℃,管中水的流速以0.6m/s为宜。水流方向应每24h调换1次,每温不宜超过1℃。8.2.3降低坝体内外温差为降低坝体内外温差,防止或减少表面裂缝,低温季节前,将坝体温度降至设计要求的温度。如采用坝体中期通水冷却,通水冷却时间由计算确定,为2左右。通水水温与混内部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0℃,日降温速度不超过1℃。8.2.4表面保护1在低温季节和气温骤降季节,混早期表面保护。2在气温变幅较,长期的基础混及其他重要部位混,必须加以保护。寒冷地区的老混,其表面保护措施和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3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混强度及混的内外温差确定,并应避免在夜间或气温骤降时拆模。在气温较低季节,当预计拆模后有气温骤降,应推迟拆模时间;如必须拆模,拆模的同时采取保护措施。4混侧面保护,应结合模板类型、材料性能等综合考虑,必要时采用模板内贴保温材料或混预制模板。5混表面保护层材料及其厚度,应根据不同部位、结构的混内外温度和气候条件,经计算、试验选择确定。6已浇底板、护坦、闸墩等薄板(壁)物,其顶(侧)面宜保护到过水前。对于宽缝重力坝、支墩坝、空腹坝的空腔,在进入低温、气温骤降频繁的季节前,空腔封闭并进行表面保护。隧洞、竖井、调压井、廊道、尾水管、泄水孔及其他孔洞的进出口在进入低温季节前应封闭。浇筑块的棱角和突出部分应加强保护。728d龄期内的混,气温骤降前进行表面保护。浇筑面顶面保护至气温骤降结束或上层混开始浇筑前。8.2.5特殊部位的温度措施1对深度超过3m的塘、槽回填混,应采用分层浇筑或通水冷却等温控措施,混最高温度,将回填混温度降低到设计要求的温度后,再继续浇筑上部混。2预留槽必须在两侧老混温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才能回填混。回填混有利季节进行或采用低温混施工。3并缝块浇筑前,其下部混温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缝块混浇筑,除应严格浇筑温度外,可采用薄层、短间歇均匀上升的施工,并应安排在有利季节进行。必要时,采用初期通水冷却或其他措施。4自然冷却不能达到坝体的接缝灌浆温度要求在混浇筑时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后期冷却。5孔洞封堵的混宜采用综合温控措施,以满足设计要求。8.3温度测量8.3.1在混施工过,应至少每4h测量一次混原材料的温度、机口混温度以及坝体冷却水的温度和气温,并做好。8.3.2混浇筑温度的测量,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一个测点,每一浇筑层应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8.3.3浇筑块内部的温度观测,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外,可根据混温度的需要,补充埋设仪器进行观测。9低温季节施工9.1一般规定9.1.1日平均气温连续5d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在-3℃以下时,按低温季节施工。9.1.2低温季节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浇筑的混满足设计要求。9.1.3混早期受冻临界强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大体积混不应低于7.0MPa(或成熟度不低于1800℃·h);2非大体积混和钢筋混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5%。9.1.4低温季节,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施工部位不宜分散。已浇筑的有保温要求的混,在进入低温季节之前,应采取保温措施。9.1.5进入低温季节,施工前应先准备好加热、保温和防冻材料(早强、防冻外加剂),并应有防火措施。9.2施工准备9.2.1原材料的储存、加热、输送和混的拌和、、浇筑仓面,均应根据气候条件通过热工计算,选择适宜的保温措施。9.2.2骨料宜在进入低温季节前筛洗完毕。成品料应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并要有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9.2.3低温季节混拌和宜先加热水。当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宜加热骨料。骨料加热,宜采用蒸汽排管法,粗骨料可以直接用蒸汽加热,但不得影响混的水灰比。骨料不需加热注意不能结冰,也不应混入冰雪。9.2.4拌和混之前,应用热蒸汽冲洗拌和机,并将积水排除。9.2.5在或老混上浇筑混前,应检测其温度,如为负温,应加热至正温,加热深度不小于10cm或以浇筑仓面边角(最冷处)表面测温为正温(大于0℃)为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9.2.6仓面宜采用热风枪或机械,不水枪或枪。9.2.7在软基上浇筑第一层基础混时,基土不能受冻。9.3施工、保温措施9.3.1低温季节混的施工宜符合下列要求:1在温和地区宜采用蓄热法,风沙大的地区应采取防风设施。2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预计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宜采用蓄热法;预计日平均气温-15℃~-10℃时可采用综合蓄热法或暖棚法;对风沙大,不宜搭设暖棚的仓面,可采用覆盖保温被下布置供暖的办法;对特别严寒地区(最热月与最平均温度差大于42℃),在进入低温季节施工时要认真研究确定施工。3除工程特殊需要,日平均气温-20℃以下不宜施工。9.3.2混的浇筑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但温和地区不宜低于3℃;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蓄热法不应低于5℃,采用暖棚法不应低于3℃。9.3.3当采用蒸汽加热或电热法施工进行专门的设计。9.3.4温和地区和寒冷地区采用蓄热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保温模板应严寒,保温层应搭接牢靠,尤其在孔洞和接头处,应保证施工质量;2有孔洞和迎风面的部位,应增设挡风保温设施;3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覆盖保温;4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9.3.5保温层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模板内贴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并有可靠措施保证在拆模后能固定在混表面。9.3.6混拌和时间应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具体通过试验确定。已加热的骨料和混凝土,应尽量缩短运距,减少倒运次数。9.3.7在施工过,应注意并及时调节混的机口温度,尽量减少波动,保持浇筑温度均匀。以调节拌和水温为宜。提高混拌和物温度的:首先应考虑加热拌和用水;当加热拌和用水尚不能满足浇筑温度要求时,要加热骨料。水泥不得直接加热。9.3.8拌和用水加热超过60℃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拌和,再加入水泥,以免假凝。9.3.9混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应及时保温。新老混接合处和边角应加强保温,保温层厚度其他面保温层厚度的2倍,保温层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cm。9.3.10在低温季节浇筑的混,拆除模板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强度必须大于受冻的临界强度或成熟度值;2承重模板拆除计算确定。3拆模时间及折模后的保护,应满足温控防裂要求,并遵守内外温差不大于20℃或2d~3d内混表面不超过6℃。9.3.11混质量检查除按规定试件检测外,还可采取无损检测或用成熟度法随时检查混早期强度(用成熟度法计算混早期强度见附录C)。9.4温度观测9.4.1施工期间,温度观测规定如下:1外界气温宜采用自动测温仪器,若人工测温每天应测量4次。2暖棚内气温每4小时一次,以距混面50cm的温度为准,测四边角和中心温度的平均数为暖棚内气温值。3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深度不小于10cm,测量粗骨料温度,深度不小于10cm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周围要用细粒径充填。用点温计测量,15cm以下取样测量。4混的机口温度、过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h测量一次。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深度不小于10cm。5已浇混块体内部温度,可用电阻式温度计或热电偶等仪器观测或埋设测(应大于15cm,灌满液体介质),用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测量。9.4.2大体积混浇筑后三天内应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每天应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8h观测一次。其后宜12h观测一次。9.4.3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10预埋件施工10.1一般规定10.1.1水工混预埋件的结构型式、位置、以及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准。10.1.2预埋件所用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性能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抽样(或全部)检测。不合格者严禁使用。10.1.3预埋件材料及构件均不宜露天堆存,要防晒防潮。各种内部观测仪器应有库房存放和专人管理。10.1.4对已安装的埋件设施,在施工中应加强保护,保证不受损、不移位、不变形。10.2止水、伸缩缝、排水10.2.1止水片(带)连接与安装1铜止水片应平整,表面的浮皮、锈污、油渍均应清除干净,砂眼、钉孔、裂纹应予补焊。2铜止水片的现场接长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cm,且应双面焊接(“鼻子”部分)。经试验能够保证质量亦可采用对接焊接,但均不得采用手工电弧焊。3焊接接头表面应光滑、无砂眼或裂纹,不渗工厂的接头应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接头总数的20%。在现场焊接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和渗透检查合格。4铜止水片安装应准确、牢固,其鼻子中心线与接缝中心线误差为±5mm。定位后鼻子空腔内塑性材料。5不得使用变形、裂纹和的聚氯乙烯(PVC)或橡胶止水带。6橡胶止水带连接宜采用硫化热粘接;PVC止水带的连接,按厂家要求进行,可采用热粘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接头应逐个进行检查,不得有气泡、夹渣或假焊。7对止水片(带)接头必要时进行强度检查,抗拉强度不应低于母材强度的75%。8铜止水片与PVC止水带接头,宜采用螺栓栓接法(俗称包紫铜),栓接长度不宜小于35cm。9止水带安装模板夹紧定位,支撑牢固。10水平止水片(带)上或下50cm范围内不宜设置水平施工缝。如无法避免,应采取措施把止水片(带)埋入或留出。10.2.2止水基座施工1接缝止水基座,应按设计要求的挖槽,并按建基面要求清除松动岩块和浮渣,冲洗干净。基座混必须振捣密实,混抗压强度达10MPa后,方可浇筑上部混(混抗压强度达2.5MPa后可开始下道工序准备工作)。2坝基止水槽、止水堤(埂)基础,应按建基面要求验收合格。在混面上应刷剂,但不得污染其他部位。10.2.3沥青止水井制作和安装1沥青止水井(沥青所用沥青和沥青混合物(填料)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同一口沥青填料的材料和配合比应一致。2宜采用预制的止水沥青(填料)柱。3采用预留沥青井注意:1)混预制井壁内、外面粗糙面,并保持干燥清洁,各节头处严密;2)电热元件(或蒸汽管道)的位置应埋设准确,固定牢靠,逐段灌注填料。4沥青井全部形成后,沥青填料电(或蒸汽)加热熔化一次,再加料,井口加盖,详细各项资料。10.2.4伸缩缝缝面填料施工1伸缩缝缝面应平整、洁净,蜂窝麻面,应填平,外露铁件应割除。2缝面填料的材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缝面应干燥,先刷冷底子油,再按序粘贴。其高度不得低于混收仓高度。4贴面材料要粘贴牢靠,破损的应随时修补。10.2.5排水设施施工1坝基排水孔的施工相邻30m范围内的帷幕灌浆施工完毕后进行。排水孔的钻进应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要求统一编号并作好原始。排水孔的误差,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未作规定按表10.2.5的规定。表10.2.5基岩排水孔的误差孔的倾斜度分项孔口位置孔的深度>8m<8m误差10cm1%2%±0.5%3坝基排水孔钻好后,冲洗,直至回水澄清并持续10min方可结束。应对孔口妥加保护,防止污水、污物等流进。4排水孔的孔口装置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并进行防锈处理。孔口装置连接件应安装牢固,不得有渗水、漏水现象。5水平排水管(道)和排水廊道的接头及与基岩面的接触处必须密合。接头密合连接前管(道)内清除干净,保证通畅。6坝体排水孔宜采用拔管法造孔。拔管时间由试验确定。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7当坝体排水孔采用预制无砂混管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安装。应做好管段接头的密封,施工中应有专人维护,不得淤堵、碰撞。10.3冷却、接缝灌浆管路10.3.1埋设的管子堵塞现象。管子表面的锈皮、油渍等应清除干净。10.3.2管子的接头必须牢固,不得漏水、漏气,宜选用丝扣连接。不同形状的管、盒的连接可用包扎的,不得漏入水泥浆。10.3.3管路安装应牢固、可靠。经过伸缩缝的管道,应设置伸缩节或过缝处理。10.3.4所有埋管出口应妥善保护,埋管出口集中处,应作好识别标志。出口露出模板外面30cm~50cm。10.3.5管路安装完毕,应以通气的检查是否通畅。如发现有堵塞或漏水(气)现象,处理,直至合格。10.3.6管路在混浇筑过,应有专人维护,以免管路变形或发生堵塞。在埋入混30cm~50cm后,水(气)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10.3.7各种预埋管路的位置、高程、进出口等均应作好详细并绘图说明。10.4铁件10.4.1各类预埋铁件,应事先按图、堆放。10.4.2各类预埋铁件,在埋设前,表面的锈皮、油污等清除干净。10.4.3各种预埋铁件的规格、数量、高程、方位、埋入深度及外露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可靠,精度应符合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10.4.4在混浇筑过,各类埋设的铁件不得移位或松动。周围混应振捣密实。10.4.5安装螺栓或精度要求高的铁件,可采用样板固采用二期混施工,以保证安装精度。10.4.6锚固在或混上的锚筋,应遵守下列规定:1钻孔位置偏差:柱子的锚筋不大于2cm;钢筋网的锚筋不大于5cm。2钻孔底部的孔径以d0+20mm为宜(d0为锚筋直径)。3在岩石部分的钻度,不得浅于设计。4钻孔的倾斜度对设计轴线的偏差在深度范围内不得超过5%。5锚筋埋设后不得晃动,内砂浆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0.4.7用于起重的吊钩或铁环,计算确定,必要做荷载试验。其材质应满足设计要求或采用冷处理的Ⅰ级钢材。埋入的吊钩、铁环,在混浇筑过,应有专人维护,防止移动或变形。待混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使用。10.4.8各种爬梯、扶手及栏杆预埋铁件,埋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全检查,不得启用。10.5内部观测仪器10.5.1各种观测仪器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SDJ336及厂家的说明书进行,如需变更,应征得有关同意。10.5.2所有观测仪器在埋设之前,均应按SDJ336的规定对厂家提供的仪器()重新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埋设。10.5.3仪器电缆接长应用电缆和硫化仪硫化连接。接头应绝缘、不透气、不渗水。10.5.4仪器按图在电缆上编号,每个仪器不得少于3处,再根据电缆长度每20m结扎一个,埋设前必须逐个查对,做到准确无误。10.5.5仪器埋设前,应清查仪器及其附件的数量、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需用的工具和
本文档为【水工监督28dlt5144混凝土施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海洋之子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7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2-1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