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峤《陷辽记》疏证

胡峤《陷辽记》疏证

举报
开通vip

胡峤《陷辽记》疏证 胡 娇 陷 辽 记 硫 证 贾 敬 颜 初 , 萧瀚 闻德光死 , 北 归 。 萧翰 , 北府宰相萧敌鲁之 子 , 而应天 太后之 甥 , 《 辽史 》卷百十三 有传 其人又见 《 耶 律屋质传 》等 。 按 萧翰之名 , 李私所制 。 参《 新五 代史 》卷七十二 附录一 卷 《 契丹 》上 , 又《资治通鉴 》卷二 百八十五《后晋纪 》六 齐王 开运 三 年十一 月及卷二 百八十六 《 后汉 纪 》 一 高祖天福十二 年三 月两纪事 耶律德光死于后晋 出帝开运 四年 即辽太宗会同十一 年 , 世 宗天...

胡峤《陷辽记》疏证
胡 娇 陷 辽 记 硫 证 贾 敬 颜 初 , 萧瀚 闻德光死 , 北 归 。 萧翰 , 北府宰相萧敌鲁之 子 , 而应天 太后之 甥 , 《 辽史 》卷百十三 有传 其人又见 《 耶 律屋质传 》等 。 按 萧翰之名 , 李私所制 。 参《 新五 代史 》卷七十二 附录一 卷 《 契丹 》上 , 又《资治通鉴 》卷二 百八十五《后晋纪 》六 齐王 开运 三 年十一 月及卷二 百八十六 《 后汉 纪 》 一 高祖天福十二 年三 月两纪事 耶律德光死于后晋 出帝开运 四年 即辽太宗会同十一 年 , 世 宗天禄 元 年 , 公元九四七年 。 有 同州郁 阳 县令 胡娇为翰掌书记 , 随入契丹 , 陶毅《 清异录 》卷下 “ 胡娇《 飞 龙涧饮茶诗 》日 ‘ 沽牙 旧姓余甘氏 , 破睡 当封不夜 侯 ’ 。 新奇哉 娇宿学 , 雄材未达 , 为耶律德光所虏北去 , 后间道复归。 ” 又卷上言 “ 胡娇 诗 ‘薪里数枝婪尾春 ’ 。 时人圈喻其意 。桑维翰日 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 ‘婪尾春 ’ 者 。 婪尾 酒 , 乃 最后之杯 , 芍药殿春 , 亦得是名” 。 又 同卷 “ 芭蕉诗最难作 , 胡部阳娇一 篇云 ‘ 野人无 帐握 , 爱此绿参差 ’ 。 云云 ” 。 颇按 娇事迹所知者 , 只此数端而 已 参王士祯 《 五代诗话 》卷二及周春《 辽诗话 》卷下 。 而翰妻争姊 , 告瀚谋反 , 瀚见杀 , 翰妻阿不里 。 告翰谋反 , 杀翰 , 谓与明王安端结党之事 , 死于天禄三 年正 月。 娇无 所依 , 居厉中七年 , 当周广顺三年 , 亡归 中国 , 《 册府元龟 》 周太祖广顺二年 , 以契丹虞部员外郎胡娇为汝州鲁山县令 , 以其归 化故也 。 按 周广顺三 年 , 辽应历三 年 , 而公元九五 三 年 。 略能道其所 见 。 云 自幽 州 西 北 入居 庸关 。 此语 , 《 资治通鉴 》卷六十一 《 汉纪 》五 十二卷孝献皇帝乙卷初平 四年十月丙午 , 刘 虞与官属北奔居庸纪事及卷二 百七十《 后梁纪 》五 均王贞明三 年七月之 下胡三 省注 , 所 引相同 。 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 》日 “ 《 淮南子 》云 , 天下九塞 , 居庸其一 。 设关于此 , 不知始于何代 , 而 《 后汉书 》建武十五 年 , 徙雁门 、 代 、 上谷三 郡 民置常山居庸关 , 则 自汉有之 炎。 亦谓之西关 , 亦谓之 军都关 , 亦谓之 纳款关 , 乃北齐所改 。 所关 自古称为 绝险 , 《 金史 》言 , 中都之有居庸 , 犹秦之有蜻 、 函 , 蜀之剑门山 。 自太行山迄北至此数 百里不绝 , 自麓至脊 , 居庸第八 隘也 。 明 日又 西北 , 入石 门关 , 关路崖狭 , 一 夫 可 以 当百 , 此 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 。 路振《 乘貂录 》 石 门关在幽州西一 百八十里 , 其险绝悉类虎北 口 。 颓按 “ 西 ” 下 当脱 “ 北 ” 字。 《 辽史 · 百官志 》第二卷 , 南京诸司有石 门统领司 。 钱 良择《出塞纪 略》, 以为今八达岭或即胡娇所记石 门关 李彼 《 宋朝事实 》卷二 十 , 袭契丹巢穴之路 , 一 自 史 学 集 刊 年 第 期 南 口 以北居庸关 、 八答岭 。 八 答岭 , 即八达岭异称 。 金人刘迎 有 《 晚到厂、达岭下达旦 乃 上 》及 《 出八达岭 》两诗 , 见 《 中州集 》卷三 。 元人名此为居庸 、 北 口 , 简 日 北 口 , 以与南 口 , 亦 即居庸南 口 相对峙 , 并筑城设戍以守焉。 又 三 日 ‘ 至可 汗 州 , 《 辽史 · 太祖 纪 》上卷神册元年十一 月 , 改伪 州为可汗 州 。 今河 北怀米 县怀来镇 。 唐称妨州 。 南望五 台 山 , 其一 峰最 高者 , 东台也 。 高士 奇《 厄从西巡 日录 》 “ 登东 台 , 晓崖绝涧 , 高约三 十余里 , 顶若赘背 , 名望海 峰 , 寺日 望海寺 。 盖东望 明霞 , 若波若镜 , 即大海也 , 因以为名 。 顶有漫天石 , 志传 , 夏则流液 , 夜则有光 。 又 日 据古经所载 , 漫天石 即是东台。 东台去 太华泉四 十二 里 , 台上 遥见沧 、 流诸州 , 日 出时 , 下视 大海 , 犹陇泽焉 。 有古寺十五 处 ” 。 颇按 五 台乃 太行 支脉 , 太行 山平均拔海千七百 至千八 百公尺 , 而 五 台乃在三 千公尺 , 其东台则高达 三 千 一 百 四 十公尺 。 又 三 日 , 至 新武州 , 新五 州 , 简称新州 , 辽 改奉圣 州 , 金升德新府 , 元为保安州 , 在今河北琢鹿县 西 南 四十里 。 西 北行五十 里 有鸡鸣山 , 云唐 太 宗北 伐 , 闻鸡 鸣于 此 , 因 以 名 山 。 鸡鸣山 , 在宣化东五 十里鸿鸣释北五 里 , 东距 下花园二 程 。 古名鸣鸡山 , 《 魏书 》卷 五 《 高宗纪 》和平元年五 月癸酉纪事 , 及《 水经注 》卷十三 《 课水注 》引《 魏士地记 》 , 郎蔚之 《 隋州郡 图经 》、 《 通典 》、 《 太平寰宇记 》等书 , 并 已著录 。 其称谓 , 北魏 已 有之 , 固不始于唐太宗也 , 传闻异辞 。 说见 《 瓷辅通 志 》卷六 十五 《 舆地志 》卷二 十山 川门第九卷 。 明 日 , 入永定 关北 , 此唐 故 关也 。 《 唐书 · 地理 志 》三 幼州有永定 、 窑子二 关 。 永定关 , 舍今之五 贵头亦名弹琴峡者 , 莫可属矣。 峡势陡绝 。 高五 、 六百尺 , 两 山相对 , 中通一路 , 宽十余丈 , 怪石纵横 , 俯瞰溪流 浑浑 , 山光水色相掩映 , 车行不能方轨 , 马走不能成列 。 而 距此三 里而遥之霸道岭 , 岭巅有 重关残垒 , 石路坡仄滑腻 , 人马易于颠跃 , 东接五 贵头 , 西 通岔道 口 , 为居中扼要之关键 。 又 四 日 , 至归化州 。 上引《 辽史 · 太祖纪 》神册元年十一 月纪事 , 改武州为归化州 。 今河北宣化市。 又 三 日 , 登 天岭 。 岭 东西连亘 , 有路北 下 , 四 顾宴然 , 黄云 白草 , 于 可 穷机 , 契丹 谓 娇 曰 “ 此 辞 乡岭也 , 可 一 南望而 为永诀 ” 。 同行者皆痛哭 , 往往 绝而 复苏 。 《 读史方舆纪要 》卷十八开平卫万全都指挥使司下 , 谓此天岭即今河北赤城县独石 城北 四 十五 里之偏岭 嘉庆《 重修清一 统志 》卷三 十九宣化府第二 卷 、 《 瓷辅通 志 》卷 六 十五 , 《 舆地志 》二 十卷 山川门第九卷 , 皆从其说 。 又 行 三 、 四 日 , 至黑榆林 。 时七 月 , 寒如深冬 。 后唐明宗长兴 三 年十月丙辰 , 幽州节度使张敬达奏 “ 契丹主耶律德光在黑榆林南捺 刺泊 ” 见《册府元龟》卷九百八 十《 外臣部 》通好类 、 《 薛史 》卷 四 十三 《 明宗纪 》第 九 、 《 欧史 · 四 夷附录 》第一 《 契丹传 》、 《 资治通鉴 》卷二 百 七十八 《 后唐纪 》七 , 但 《 元 龟 》及 《 薛史 》乃作十一 月乙 巳 , 此从《 通鉴 》。 又 《 通鉴 》卷三 百八 十《 后 晋 纪 》一 胡注 称 , 契丹牙帐自明宗长兴 三 年即屯捺刺泊 。 又 《 元龟 》捺刺泊作 “ 撩刺泊 ” , 欧史作 “ 播刺泊 ” 。 均误 。 捺刺泊之 “ 捺刺 ” , 非蒙古语之 , 此 言 日 月 之 “ 月 ” , 即蒙古语之 ’ , 而 契丹语书作 “ 袅 ” , 亦犹言 “ 湖泊 ” 焉。 捺刺泊或为后 日所称之羊城派 , 在今河北沽源 县东北 。 而黑榆林又在其北 , 或为今独石 口 北百六十里 而 元上都故址 今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 蓝旗召 乃 门苏木 以西之榆木山 , 蒙古语则名之 日 乌里雅苏台 山者 。 又明 日 , 入针谷 。 谷 长五十 里 , 高崖峻谷 , 仰不见 日 而寒尤 甚 。 此斜谷 , 应为今 闪电河 即上都河 , 滦河上游也 与吐力根 闪电河支流 中间之 某一 峡谷 区 。 已 出谷 , 得平地 , 气稍 温 。 此平地 , 得为今赵古都尔与大青山 标高千八 百尺 中间之 某一平川地。 又行二 日 , 渡涅水 。 即演河异书 , 今之西拉木伦河 。 此似指其上源 。 又 明 日渡 黑水 。 黑水 , 即今之查干木伦河 今查干木伦河 , 即辽庆州境内之 黑河 , 庆州遗址在今昭 乌达盟 巴林右旗白塔子 。 此似指其下游 。 又 二 日 , 至 汤城淀 , 气候最温 , 契丹若 大寒 , 则就温 于此 。 《 契丹国志 》卷二 十五载娇书 “ 若 ” 作 “ 苦 ” 。 《 辽史 》卷十四 《 圣宗纪 》五 统和十八年秋七月 , 驻蹿于汤泉。 九月乙亥朔 , 驻碑黑 河 。 又 二 十一年九月癸丑 , 幸女河汤泉 , 改其名 曰松林 。 按 汤城淀必 即汤泉 , 以其可 以温汤故也 。 汤泉近 黑河 , 故圣宗盘旋避暑于两地之 间约二 月有余 , 改女河汤泉日松林 , 松林 , 平地松林之简称 。 而平地松林之 北端 , 又适在黑河 以西 、 演河源头诸山之地 。 其水泉清冷 , 草软如葺 , 可 藉以寝 而 多异花 , 记其二 种 , 一 曰 旱金 , 大如掌 , 金色烁人 一 曰 青囊 , 如 中国金灯 而 色类兰 , 可 爱 。 高士奇《 松亭行纪 》, 言胡娇所记旱金 、 青囊二 种花 , 于察汉城及西 尔哈河 中间地乌 兰布尔哈苏山中皆有之 察汉城即辽泽州而金 、 元会州 。 查慎行《 人海记 》上卷 旱 金莲花五 台山出 , 瓣如池莲 , 较小 , 色如真金 , 曝干可致远 。 初 , 友 自山西 归 , 有分响 者 , 以点茶 , 一 阮 置一朵 , 花开沸汤 中 , 鲜新可爱 。 后危从出古北 口 外 , 塞 山多有之 , 开花在五 、 六 月间 , 一入秋 , 茎株俱萎矣 。 按 周伯琦《 近光集息从诗前序 》, 言失八 儿秃 又名牛群头 , 草多异 , 花五 色 , 有名金莲者 , 绝似荷花 , 而黄 , 尤异 。 本集卷 二 《 赋得滦河送苏伯修参政赴任湖广诗 》 “ 金莲满川净如拭 ” 。 原金人所 以改昌里 浒 东川 日金莲川者 。 正 以其地 即元上都之地 遍地皆生旱金莲也 。 然汤城淀之旱金莲 。 乃谓黑水侧近之旱金莲 , 亦即《 辽史 》卷三 十二 《 营卫 志 》中卷行营门夏捺钵所在之 黑 山之 旱金莲 。 志日 “ 道宗每岁先幸黑 山 , 拜圣 宗 、 兴宗陵 , 赏金莲 , 乃 幸子河 避暑 。 吐儿 山在黑山东北三 百 里 , 近馒头山。 黑 山在庆州北十三 里 , 上有池 , 池中有金莲 。 子 河在吐儿山东北 三 百里 。 ” 黑 山 、 馒头 山均在庆州 , 黑 山且为黑水所出 , 即 今 之 汗 山 标高千九百 三 十公尺 。 吐儿 山又作兔儿山 , 即犊儿 山之 讹 , 或作犊山 , 契丹语 日 “ 拖 古 烈 ” 拖古烈 , 牛犊也 , 得为今之 奥兰哈达山 。 馒头山 , 取其形似 , 正 名永安山 , 又 名庆云 山 , 更 日 拽刺 山 、 耶里 山 、 夜来 山 , 相 当于今之 瓦儿漫汗 山 , 此 山之 辽帝 三 陵 , 已为人所发见 。 诸 山 、 并大兴安岭之 余 什也 博利舒依兴干 山 。 子河 、 女河 , 余疑是 一 河 , ‘丫子 ” 、 “ 女 ” 当有一 讹 。 此河 既言在吐儿山东北三 百 里 , 则非呼林 河 之 上 源 或其支流 , 必 归流河之 上源 或其支流 , 其他水流 , 无可相当者 。 又 二 日 , 至仅冲州 。 《 武经 总要 》卷十六下北蕃地理 门 “ 恩州西 北至 曼头 山三 十里 , 山北至 宜坤州五 十 里 。 ” “ 宜坤 ” , “ 仪坤 ” 异书耳 。 恩州遗址 , 为今乃林镇西 南二 十里之 土城子 在西桥镇 之 东 。 该书又言 “ 宜坤州东至 长泊 十五 里 ” 。 长 泊 , 或以为奈曼旗 大钦他拉 东北之孔 春庙泡子 工 程泡子 则仪坤州位置在今北山根 或五 十家子庙一 带 , 可约略指定矣。 渡路香河 。 或以今之 广兴元河为姗香河 如彼说 一 可从 , 则厂兴元以南之 上城子 , 乃为仪坤州 。 自幽 州至此 无里 候 , 其所 向 不 知 为南北 。 娇随入 畜牧 , 故无 里候之 辨 。 又 二 日 , 至赤崖 , 阎万 章先生谓赤崖当在赤崖馆附近 。 陈襄《 神宗皇帝即位使辽 语 录 》 十 日过黄河 , 将至黑崖馆 , 问此去上京几何 指东北 日 三 百 里 , 又 自黄河之南去 , 只数十里 。 十一 日 自黑崖馆至 三 山馆 。 十二 日 至赤崖馆 。 再越 四馆 其中二馆为中路馆 , 即 中途休息处 而达上京 。 可知赤崖必距上京不远 , 而 在其西 南方向 。 黄河 即磺河 , 亦即娇书之涅水 。 又 《 太祖纪 》上卷七年 梁开平元年 九月壬戍 二 十 三 日 上发 自西楼 , 冬十月庚午 初 二 日 驻赤崖 。 相距 只九 日 , 则该赤崖亦即娇所经之赤崖焉 。 西楼 , 上京异称 , 详下 文 。 瀚与兀欲相及 , 遂及述律 , 战于沙河 , 兀欲 , 世宗本名 。 述律 , 应天皇后之 姓 。 《 通鉴 》卷二 百八十七《 后汉 纪 》二 高祖天 福十二年六月记此事 , 胡注 , “ 胡娇《 入 辽录 》日 ‘ 兀欲及述律战于沙河石 桥 , 。 盖沙 河之桥也 。 南则姚家洲 , 北则宣化馆至西楼” 。 按 《 入 辽录 》即此《 陷辽记 》。 “ 石 桥 ” 非娇书原文 , 而 系身之 意补 , 盖双 方战处在演河 , 或称横河横渡 , 又 日石桥也 。 述律兵败而 北 , 兀欲追至 独树渡 , 此渡 , 当距石 桥不远 。 遂 囚述律于 扑马上 。 《 五代史 》、 《 辽 史 》、 《 契丹国志 》诸书 , 均言述律后幽禁在祖州 《 国志 》卷 四 《 世宗皇帝纪年 》 , 称幽太后于太祖墓侧 。 太祖墓号祖陵 , 在祖 州 。 祖 州遗址 , 乃今 林东镇西南之上石房子古城 。 而祖州又 依木叶山建立城郭。 是扑马山即 木叶山 , 或日祖 山 今林东镇以西乃 至 祖州及大祖 陵所在之 连山 , 均得谓之 木叶山 《 通 鉴 》卷二 百七 十五 《 后唐 纪 》四 明宗天成二 匀 正 月已卯 契丹改元天 显 , 葬其主阿保机于木叶 山 , 亦即娇书之 扑马 山也 。 又 行 三 日 , 遂 至上京 , 所 谓 西 楼也 。 太祖命康默记 等于西楼之地筑城日 上京 , 在神册三年 , 即公 元九一 六年 。 上京西 楼遗 址 , 为今林东镇以南之 波罗城 。 《 通鉴 》卷二 百七 十 《 后梁 纪 》五 均王 贞明三 年八月癸 已下胡注引《 入 辽记 》 , 此数语作 “ 兀欲囚述律后于扑马山 。 又行 三 日 , 始至 西楼 ” 。 《 入辽记 》即 《 入 辽 录 》 , 亦即 《 陷辽 记 》也。 胡注又 引《 句奴须知 》 “ 祖州东至上 京五 十里 。 上京 , 西楼也 。 ” 上石 房子古城东北距波罗城 , 适为五 十里 。 西 楼有邑屋市肆 , 交 易无钱而 用布 , 《 辽史 · 地理志 》一 卷 上京南城谓之汉城 , 南当横街 , 各有楼对峙 , 下列市肆 。 又言 , 南门之东回鸽营 , 回鸽商贩 , 留居上京 , 置营居之 。 有缓佛诸工作 , 同书 上京齐天 皇后故宅南则有绒锦院 , 内省 司 , 地院 , 瞻 国 、 省司二 仓 , 皆在大 内西 南。 宦者 、 翰林 、 伎术 、 教仿 、 角触 、 秀才 、 僧 、 尼 、 道士 等 , 皆 中国人 而 并 、 汾 、 幽 、 蓟之人尤多 。 《 辽 志 》卷一 “ 西楼有邑屋市肆 ” 以下迄乎此 , 全抄娇书 , 惟改 “ 秀才 ” 为 “ 儒 ” 字 , “ 尤多” 为 “ 为多” 而 已 。 自上京东去 四 十 里 , 至真珠寨 , 始食 菜。 艺菜植圃之真珠寨 , 约为今新寨以东之地 或为新寨以北二道山子 以东之 地 。 明 日 东行 , 地势渐 高 , 此隆起之地势 , 当为今阿鲁科尔沁旗东南之 天 山 标高六 百八 十一 公尺 。 西 望平地松林 , 郁然数 十里 。 平地松林 , 为宋 、 辽 、 金 、 元历朝载籍所艳称 , 约 自巴林两旗起 , 西经克什克腾旗 、 扎鲁特旗 、 东乌珠穆沁旗 , 而达于多伦诺尔南北之地 , 纵深数百 里 , 皆是也 。 王挥《中 堂纪事》 上都东北不十里 , 即有大松林 , 可证也 。 余案《 塞程别纪 》 大伯颜沟西北 三 十里至转水河 , 山多松树 , 无人烟 。 又 三 十里至 红 门山 口 , 本名哈马儿昂阿 , 多松树 , 无人烟 , 山渐低小 , 滦河之 源亦出此 。 闻 自此至 喜族 口 诸 山 , 松 皆合抱云云 。 亦可证 。 大伯颜沟 , 今地图作白音沟 , 《 太平乐府 》卷一 小令一 《 鹦鹉曲 , 冯海粟有《 松林 》一 阅 《 辽史 》卷八十一 《 耶律窒鲁传 》 从上猎松林 , 至沙岭 , 卒。 此沙岭 , 应即元人 来往上京心 经之沙岭 。 此殆平地松林之 南脉 二 遂入平川 , 多草木 , 此多草木之平川 , 则属今乌力吉木伦河与西 拉木伦河中间之旷野 。 始食西 瓜 , 云 契丹破回 绝 , 得此种 , 以牛粪履栩 而种 , 大如 中国冬 瓜 而味甘 。 《 丹铅总录 》卷之 四花木类 “ 余尝疑《 本草 》瓜类中不载西瓜 。 后读五 代部阳令胡 娇《 陷虏记 》云 ‘ 娇于 回绝得瓜 , 种以牛粪 , 结实大如斗 , 味甘 , 名日西瓜 ’ 。 是西瓜 自五 代始入 中国也” 。 《 松漠纪 闻续 》 “ 西瓜形如扁蒲而 圆 , 色极青翠 , 经 岁则变黄 其爬类甜瓜 。 味甘脆 , 中有汁 , 尤冷 。 《 五 代史 · 四夷附录 》云 ‘ 以牛粪覆棚种之 ’ 。 予 携以归 。 今禁圃乡囿皆有 , 亦可 留数月 , 但不能经 岁仍不变黄色。 都阳有久苦 目疾者 , 曝干 服之 而愈 , 盖其性冷故也 ” 。 宋 、 元 以来多有诗文歌咏西瓜之甘香 。 如方夔《 食西 瓜诗 》有句云 “ 缕缕花衫沾唾碧 , 痕痕丹血掐肤红 。 香浮笑语 牙生水 , 凉入衣襟骨有 风 ” 。 如李东阳 《 汝贤馈西瓜槟榔诗 》有句云 “ 汉 使西 还 道路赊 , 至今中国有灵瓜 。 香浮碧水清先透 , 片逐鸯刀 巧 更斜 ” 。 又 东行 , 至襄潭 , 始有柳 , 而水草丰美 。 《 辽史 》 衰潭有离宫 , 可供游猎 见卷三 页四下 、 卷 四 页三 上 , 卷六 页三 下 , 卷七 页三 下 。 又有东幸衰潭及清暑豪潭之文 见卷六 页二 上 、 卷七页四上 。 今开鲁县西 北之塔拉干 泡子 , 可 当此潭 。 有息鸡草尤美而 本大 。 马食不过十 本而 饱 。 《 酉 阳杂蛆续编 》卷十 席箕 , 一 名塞芦 , 生北胡地 。 古诗云 千里席箕草 。 教煌 出唐写本小说《 明妃传 》残卷有句云 “ 阴极爱长席箕口 ” 。 肋缺者 , 必为 “ 草” 字。 《 辽史 》卷百 十五 二 国外纪 《 西夏传 》 , 土产有席鸡草子 。 按 马食之 说无 稽 唯牛 、 驼略食此草耳 。 息鸡 , 席箕之语 讹 。 自襄潭入大 山 , 行十 余 日 而 出 。 如襄潭为塔拉干泡子 , 则 自塔拉干泡子所入 之 山 , 必为 自阿鲁科尔沁 旗折向西 北 , 超越 巴林左旗 林东 以西 , 直至 巴诺尔河上游之 岗岗庙太宗葬所 详下 为止之 一 大 段兴安岭南脉 唯其如是 , 故须行十余 日而后得 出山 。 过一 大林 , 长二 、 三里 , 皆芜 羌 , 枝 叶有 芒刺 , 如 箭羽 。 其地皆无草 , 兀 欲时卓帐于此 , 会诸 部大人葬德 光 。 《 辽史 》太宗 、 世宗二 《 本纪 》及 《 地理 志 》 , 均言大宗葬凤 山 , 陵日 怀陵 , 后 置 怀州 《 亡辽录 》并言其享堂日 崇元殷 《 三 朝北盟会编 》卷二 十一 引 。 怀州遗址在今 岗岗庙之小城子 见 三 宅俊成等编《 林东 》六十三 至六十五 页 。 怀陵所在为岗岗庙北 之川心 庙 见 著《 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 》、 冯承钧译 , 六 十七 至 六 十 八 页 。 《 契丹 国志 》卷二 引《 纪异录 》 日 “ 辽帝太宗在来城病时 , 上京西八十 里 此据明抄本。 扫叶山房刊本作十八里 , 《 辽史 · 地理 志 》引此书 , 更作五 十里 。 有 猎人 , 见太宗容貌如故 , 乘白马追奔一 白狐 , 因射杀之 。 中略 不淡旬而 凶 问至 。 验共 日 , 乃得疾之 日 。 国人于其地置堂 , 塑 白狐形 , 并箭葬焉 , 名日 白狐堂 。 今其陕之 侧 , 创 置怀州是也 ” 。 两相 比勘 , 录之上京西八十里 山 , 即祖州之凤 山也 。 《 通鉴 》卷二 百八十 七《 后 汉纪 》二高祖天福十二 年七月辛已 葬契丹主 按 谓德光 于木叶山 。 胡注 引《 匈 奴须知 》 木叶山西 南至上京三 百里 , 是 自今波罗城东北逆推三 百 里为扎鲁特旗 鲁北 以 西之汉 山以迄上石 房子 祖州 、 岗岗庙之 大兴安岭南脉之 西南连山 , 并得谓之木叶山也 。 自此 西 南行 , 日六 十 里 , 行七 日 , 至大 山 门 , 两 高山 相去一 里 , 而 长松丰草 , 珍禽野卉 , 有 屋室碑石 , 《 文献通考 》卷三 百 四 十五 《 四夷考 》卷二十二 契丹上卷引此书 “ 而 ” 字作 “ 有 ” 字 , “ 室 ” 字作 “ 宇 ” 字。 《 国志 》 “ 珍禽 ” 下 多 “ 异兽 ” 二 字。 日 陵所也 。 陵所 , 谓太祖祖 陵也 , 在今上石 房子村西北 。 自岗岗庙北之 川心 庙西 南行至 上石 房子 不足七 日 , 计 四 百二 十里之 数 , 如非道路纤缓稽迟 , 则记录有乖讹 。 胡娇所述相去一 里 之大山门 , 即祖州之 龙门 , 此考古学家得诸 目验 , 足以证 实娇说 。 参前引 氏书六 十六页 , 又岛田 正 郎著《 祖州城 》四 十六至五 十页 , 贾洲杰著《 内蒙古昭盟辽 太祖 陵调 查散记 》 《 考古 》一 九六 六 年第五 期二 六 三 至 二 六 六 页 。 兀 欲人祭 , 诸部大人唯执祭器者得 入 , 入 而 门阖 明 日开 门 , 曰 “ 抛 盏 ” 礼毕 , 问其礼 , 皆 秘不肯 言 。 《 三 朝北盟会编 》卷百 六 十五 引《 金虏节要 》称 “ 抛盏烧饭 ” 祀吴乞买 。 《 金史 》 卷三 十五 《 礼志 》八拜天仪有 “ 排食抛盏 ” 之 礼 。 后只 称烧饭 。 参拙作《 “ 烧饭 ” 之俗 小议 》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 年 期 一 页 。 娇所 目 见 囚述律 、 葬德 光等事 , 与中国所 记差异 。 已 而翰得罪被镬 , 事在天禄 三 年正 月 , 见 《 辽 史 · 世宗纪 》及翰本传 参前注 。 娇与邵 曲 东之福 州 。 福 州 , 瀚所 治也 。 此言福州翰所治 , 盖 即翰之 头下 或投下 州也 而 “ 部 曲” 云者 , 翰之头下 或投 下 民也 。 但 《 地理 志 》谓福州乃 国舅萧宁所建 , 或翰被媒后改赐于宁者 。 《 宋 朝 事 实 》 辽刺史下州三 十 四 , 福州其一 也 。 宋淳叔 七 年石 刻 《 地理 图 》安州以西 有甫州 。 “ 甫州” , “ 福州” 异 书 辽妥 州遗还 当于今辽宁昌图县 南马仲河车站之 北四 十里求之 , 其西 方之福州 , 或为康平县 西 北之 小城子 。 娇矛东行 , 实为西 南行 。 过一 山 , 名 十 三 山 , 云此 西 南去幽 州二 千里 。 《 宣和奉使行程录 》 “ 自锦州经 由十三 山下 , 欧阳文忠叙胡娇所 说 十 三 山 , 即 此 。 ” 颜按 《 中州集 》卷一 页十九下蔡毯 《 十 三 山下村落诗 》 “ 司山尽处十三 山 , 澳曲人家画 幅闲 。 何日秋风半篙水 , 小舟容我一蓑闲” 。 间山 , 医巫 间山之略 , 十三 山 在医巫 间山之 东 , 故云 。 《 契丹 国志 》谓之乾州十三 茵山 。 山不高峻而颇著名 , 故《 武 经总要 》卷十六 下北蕃地理 门 、 淳佑 《 地理 图 》等 , 无不载录之 。 今锦县 大凌河 东 北石 山站之地 旧称十三 站 。 又 东行 数 日 , 实为东北行 。 过 卫 州 , 有居人三 十余家 , 盖 契丹所虏 中国卫 州人筑城而居之 。 卫 州 , 《 国志 》属之 头下州 。 《 地理 志 》失载 , 反见诸《 天柞纪 》第二 卷天 庆七年 九月下 , 但此纪又抄 自《 国志 》也 。 纪云 “ 置怨军八营 , 屯卫州漠草山。 十二 月丙寅 , 都元帅秦晋 国王 淳遇女直 军 , 战于疾恭山 , 败绩 , 女直复拔显州旁近州郡 ” 。 《 金史 》 卷二 《 太祖 纪 》天 辅元 年十二 月甲子 斡鲁古等败耶律捏里兵于姨蔡山 , 拔显州 , 乾 、 熊 、 豪 、 徽 、 成 、 川 、 惠等州皆降。 《 完颜娄室神道碑 》 载杨宾《 柳边纪略 》卷 四 云 “ 及斡鲁 、 阿思等平乾 、 显路 , 攻克显州 遂与辽大帅耶律淳战于获攀山 , 大破之 , 遂下川 、 成 、 徽三 州 , 徙其人民于咸州黄龙之地 , 于是太祖命王 按 谓娄安 , 娄室封 壮义王 为黄龙路统牧 ” 。 与辽 、 金二 史所记先战疾草 山 , 后克显州 , 并顺势连拔乾 、 彭 、 豪 、 徽 、 成 、 川 、 惠诸州 , 次序略异 。 卫州虽不属显州旁近州郡 , 然必居显州以北 或东北 三 上次男《 金 代女真之研究 》第百 十七 页 , 定卫 州于今新立 屯附近 , 稍嫌过近 。 娇至福 州而契丹多怜 娇 , 教其逃 归 , 是娇又 自今之新 立 屯一 带 , 东北行 , 返 归今之康平小城子 , 娇 因得其诸 国种 类远近云 。 “ 距契丹 国 东至 于海 《 辽史 》卷一 《 太祖 纪 》上卷太祖五 年正 月丙 申下称 “ 尽有奚 、 馨之地 。 东际海 , 南 暨 白檀 , 西逾松模 , 北抵嘴水 ” 。 此海 , 路振《 乘貂录 》名 日东海 , 而今称 日本海 。 有铁 甸 , 铁甸即 铁利 , 又 日 铁离 、 铁骊 , 而 张神麓记 》作铁黎 《 北 盟会编 》卷 三 百 三 十三 引 , 余靖《 契丹 官仪 》作挞领 《 武溪集 》卷十八 夕。 铁骊之 名 , 源 于铁勒 , 《金史》 卷六十七《奚王 回离保传 》 “ 铁勒者 , 古部族之 号 , 奚有其地 , 号称铁勒州 , 又 书作 铁骊 州” 。 《 三 国史记 · 甄董传 》之铁利 , 等诸《 高丽史 · 太祖世家 》之 铁勒 《金史 · 太祖纪 》铁勒部长夺离刺 , 又称作铁骊 突离刺 , 奚王 回离保 , 又称铁骊王 回离保或奚铁 骊 王 回离保 。 所谓具 “ 古部族之 号 ” 之铁勒 , 又必 即《 魏书 》、 《 北史 》以下立有专传 之铁勒 又写作狄历 、 放勒 、 高车丁零 , 且必系辽 、 金二 史习见之敌 烈 又 写作敌列、 敌列得 、 故烈德 、 迭列底 、 迪烈得 、 迭烈得 、 敌刺 、 迪 列 、 迪 烈 、 迭 烈 、 迪离等 。 “ 得 ” “ 底 ’, 皆复数词 。 盖古之铁勒分散后 , 其东徒至女真境内者 , 乃 又 别作铁骊 、 铁黎 、 铁 利 、 挞领 , 并此铁甸也 。 池内宏考证房 、 五 代间之铁利 , 东到今黑 龙 江 依兰县 , 西 至拉林 、 阿什河间 见《满鲜史研究》中世第一 册所 收《铁利考 》一 义 。 以娇言检验之 , 甚不足夫。 其族歼 居 皮帐而 人刚 勇 。 《 金史 · 世纪 》有所谓野居女直 。 《 女真译语 》人物门 , 译野人为兀 的厄 · 捏儿麻 。 “ 捏儿麻 ” , 人也 。 “ 兀的厄 ” , 即辽 包括五 代 、 金之所谓兀 惹、 乌惹 、 兀儿 、 乌 舍 、 温热 、 屋惹 , 而元 、 明人写作吾者 、 兀 者 , 斡者 , 斡拙 , 或并加 “ 野人 ” 二 字于词 尾 其所有格形式 , 即此兀的厄或日 兀的改 《 金史 · 地理 志 》 。 而 明人又低 丑 之 日 野人女直也 。 究其实际 , 铁骊 、 兀惹接比为邻 《 辽史 · 圣 宗纪 》第四卷 , 记 兀惹 、 勃 海侵铁骊 , 记铁骊送兀惹俘户 《 营卫 志 》下卷 、 《 奚和朔奴传 》 卷 、 《 耶律斡 猎传 》 卷 , 记统和十三 年秋和朔奴伐兀 惹而驻兵铁骊 , 进军兀惹城 。 均可证 二 者 壤地毗连 , 故风俗既同 , 且相混杂也 。 “ 野居 ” 、 “ 皮帐” , 言其渔猎无 定处 , 随所 至 而卓帐焉 。 两《 唐书 · 室韦传 》 皆言所居或皮蒙室 , 相聚而居 , 至数十百家 。 其地少草木 , 水咸浊 , 色如血 , 澄之久 而后 可 饮 。 《 魏书 · 勿吉传 》、 《 隋书 · 蛛揭传 》所言 水气咸凝 , 生盐于树皮 , 云 云 。 盖缘 此而生之误解 。 又 东 , 女真 , 善射 , 多牛 、 鹿 、 野 狗 。 《 三朝北盟会编 》卷三政宣上铁三卷 女真兽多牛 、 羊、 集鹿 、 野狗 、 白竟 、 青 貂鼠。 其人无定居 , 行以牛负物 , 遇雨则张羊为屋 。 《 会编 》三 “ 以牛负物 , 或鞍而乘之 , 遇雨 多张牛革以为御 ” 。 按 牛怎可被鞍 是《 会编 》敷 、 演娇书 , 真画蛇添足炙 。 常作鹿呜 , 呼鹿而升之 , 食其生 肉 。 无名氏《 北风扬沙录 》 “ 无 常居 。 善为鹿鸣 , 呼鹿而射之 , 生咦其肉。 ” 《会编》 “ 精射猎 , 每见巧 兽之踪 , 能摄而摧之 。 得潜伏之所 , 以桦皮为角 , 吹作坳哟之声 , 呼 集鹿而射之 , 但存其皮骨 ” 。 颜按 桦皮作角为鹿呜 , 云 云 。 此清人所称之 哨 鹿 也 。 《 辽史 》卷十三 《 圣宗纪 》四统和九年八月戊寅 女直进唤鹿人 卷七十《属国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同 。 “ 唤鹿人 ” , 此狩猎场中专供哨鹿之虞人也 。 能酿糜为 酒 , 醉则缚之而 睡 , 醒 而 后 解 , 不 然则 杀人 。 《 扬沙录 》 “ 嗜酒 而好杀 , 醉则缚之 而侠其醒 。 不 尔 , 杀人 , 虽父母不辨也 ” 。 《 会编 》所著与之 同。 盖 《 会编 》取材 《 扬沙录 》 , 而录又本之 娇书。 义 东南 , 今本《 通考 》及一 本《 国志 》所载无 “ 南” 字 , 当脱 。 勃海 , 此渤海实谓渤海灭 国后之东丹也 , 定都辽 阳 。 又 东辽 国 , 皆与契 一 丹略 同 。 渤海 以东 无所谓辽 国 。 娇所言辽 国 , 或是 《 辽 之 》之濒海女直或 日 滨海女直 见《圣 宗纪 》第三 卷统和六 年八 月丁 丑 及《 百 官忑 》卷二 北面属 宫项下 , 亦即 《 会 编 》所称 极边远 而近 东海者 , 则谓之 东海女真 。 其南 , 海 曲 , 有鱼 盐之利 。 此海 曲 , 盖言今之 辽东湾与渤海 李也 。 又 南 奚 , 与契丹略 同而人好 杀戮 。 《 魏 书 · 契丹传 》 契丹国与库莫奚异种同类 。 《 唐书 · 吴传 》 其地东北接契丹 , 西突厥 , 南白狠河 , 北睿 。 中略 其国西抵大洛泊 , 距 回绝牙三 千里 。 多依 土护真水 。 按 白狼河 , 今大凌河 大洛泊 , 今达里诺 尔 土护真河 , 即 土河 , 今老哈河 。 老哈河 乃彼人之 集会地 。 《 新五 代史 · 四 夷附录 》第三 卷 奚 当唐之 末 , 居 阴凉川 。 在营州之西 数百里 , 后徙居琵 琶川 , 在幽州东北数百 里 。 按 阴凉川 , 今锡伯河 , 为老哈河一支流 琵 琶川 , 今地不详 今此又 南移后之 政治中心 也 。 辽太祖先征伐西部奚 , 次乃讨平东部奚 。 又南 , 至于榆 关矣 。 隋 、 唐 、 五代 间之榆关 又称渝关或临渝关 , 故些在今河 北抚宁县之榆关村 。 西 南 , 至孺 州 , 皆故汉地 。 儒州 , 唐置 , 辽改奉圣州 , 今北京市延庆县 。 西 则 突厥 、 《 四夷附录 》第三 卷 突厥至唐之末 , 为诸夷所侵 , 部族微散 。 五代之 际 , 使 臣来 后唐 、 晋者 , 凡 四至 而 已 。 回 奎乞。 同上书 唐末 , 回鸭为黯戛斯所侵 , 南徙天德、 振武之 ’, 又为石雄 、 张仲武所破 , 其余 众西 徙 。 役属吐蕃 。 当五代之 际 , 有居甘州 、 西 州者 , 尝见中国 , 而甘州回鸽数至 , 云云 。 西 北 至资区厥律 、 他书或作乌古 、 乌古里 、 乌虎里 、 于厥 、 于厥里 、 于骨里 、 羽厥 、 羽辰里 , 等等 , 盖即古 之乌洛侯也 。 《 太平寰宇记 》卷百 九十九 “ 乌落侯国 , 亦日乌罗浑国、 乌罗护国 , 亦 谓之乌护 , 乃 讹言也 。 完水在其 国西北 , 东北流合于难河 ” 。 乌护 , 即乌古 。 完水 , 又 称乌丸水 , 指今石勒喀河至北 流黑龙江 鸥浦上下一 段流程 。 难河 , 又 称那河 , 即今之嫩 江 。 《 契丹国志 》言 , 于厥 国在蒙古里 即蒙古 之北 卷二 十二 四至 邻国地理远近条 。 《 辽史 》言 , 静边城北邻羽厥 《 地理 志 》上京道下 。 又言乌古境 内有于谐里河 或 主张 即今喀尔喀河 、 海勒河 今海拉尔河 、 沪胸河 今克鲁伦河 , 可 能兼有今领尔 古纳河之上游 诸水 。 又东南迁 至 乌纳水 亦指今嫩江 流域 说详津田左右吉 《 辽 代乌古敌烈考 》 。 金 时 , 乌古继续向南向东 , 移至 大兴安岭以东 , 蒲与路 治所在今 黑龙江克东县之 大古城 以西 , 泰州 此指新泰州而言 , 即今吉林桃安县之城四家子古 城 以北 说详王 国维 《 观堂集林 》卷十五 《 金界壕考 》 , 故《 元史 》卷百六 十三 《 乌古孙泽传 》说 “ 其先女真乌古部 , 因以为民” 。 乌古即乌护 , 而乌古孙之 “ 孙 ” , 乃语 尾词 , 犹今言之 “ 的 ” 也 。 乌古大量内迁 , 而女真混入 , 故 日 “ 女真乌古部 ” 厥 初 , 盖此部落非突厥语 族之 民 , 即蒙古语 族之 民也 。 其人长大 , 《 通考 》无 “ 大 ” 字 , 脱 。 髦头 , 髦头即晃发 , 沈括称契丹人 “ 剪发 , 妥其两髦 ” 。 盖剃其顶心 , 而疏其颅后与两鬓 之 发 , 此可 由辽之 陵墓壁画及传世李赞华 、 胡环 等人画卷 , 得其形制 。 自乌丸 、 鲜卑人 以下 , 发饰无不免头焉 。 酋长全其 发 , 盛以 紫囊 。 紫囊所盛 , 必颇后之 辫也 。 地苦寒 , “ 苦 ” , 《 通考 》作 “ 严 ” 。 水 出 大 鱼 , 契丹仰食 。 大鱼 , 谓牛鱼 , 即好鱼 。 契丹俗重头鱼宴 , 所钩之 鱼 , 即牛鱼也 参傅乐焕 《 辽 四 时捺钵考 》 。 又多黑 、 白 、 黄貂 鼠皮 , 北 方诸 国皆仰足 。 《 通考 》引作 “ 仰之 ” 。 其人最 勇 , 邻 国不敢侵 。 详验辽金二 史 主要在《 辽史 》关系此部落征讨 , 设置之诸项文字 , 即可见其勇猛 不避死的情状 。 又其西 , 辖 戛 , “ 戛 ” 下必夺 “ 斯 ” 字 。 《 新唐书 · 回鹃传 》下卷 黯戛斯 , 古坚昆国也 。 或日居 勿 、 日 结骨 。 后世得其地者 , 讹为结骨 , 稍号绝骨 , 亦 日绝抢斯 。 狄语 讹为黯戛斯 。 又其北 , 单 于 突厥 , 皆与枢厥律略 同 。 《 黑鞋享略 》 黑鞋之 国 , 原注 “ 即北单于 ” 。 一 二一 九年赘犀县 《 重阳万寿宫 圣 旨碑 》载成吉思皇帝赐丘 处机手诏有日 “ 念我单于 国” , 云 云 。 余谓此单于突厥或 与宋人及蒙古比附之北单于 、 单于国为同义语 。 ’ 以地理考之 , 当谓塔塔儿或蒙古中之 弘 吉刺部也 。 据刺失都丁 《 史集 》及 《 元朝秘史 》诸书 , 塔塔儿 、 弘吉刺在今贝尔湖与乌 尔逊河之 南 , 其北适与黑车子室韦接界 。 又北 , 黑 车子 , 善作车帐 。 其人知孝义 , 地贫无所 产 , 云 契丹之 先 , 常役 回 纶 , 后背之 , 走 黑车子 , 始 学作车帐 。 黑车子 , 即黑车子室韦 , 而 《 旧唐书 》回绝 、 室韦两传称和解室韦 。 地居俱轮泊 今 呼伦池 东南及今之大兴安岭左右 , 始则为回鸽左厢部落之一 , 云去 汉界一千余里 王 国 维有《 黑车子室韦考 》 , 载《 观堂集林 》第十四卷 , 可观也 。 又北 , 牛蹄 突厥 , 人身牛足 。 人身牛足 , 自是附会 。 然此种传说 , 由来已久 。 伯希和一 二 八 三 号敦煌唐写本藏文 卷子 《 北方若干国君之 王 统叙记 》称驳马北砂啧大山对面有 一 一 一 之 人 , 足如 牛蹄 , 身长茸毛 , 食人肉 。 由此往前 , 有突厥 野人在焉 。 杜环 《 经行记 》 “ 苫国北接 可萨突厥 。 可萨北 , 又有突厥 , 足似牛蹄 , 好咦人肉 。 ” 苫国 , 俗说为今之 叙利亚 , 而 可萨突厥 , 一说则哈萨克也 。 《 新唐书 · 回鸽传 》 “ 黯 戛斯东至 木马突厥 三 部落 ” 。 三 部落之 一 日 都播 , 亦日都波 , 今之 图瓦也 。 传文又云 “ 俗乘术马驰冰上 , 以板籍足 , 屈木支腋 , 毗辄百步 , 势迅激 ” 。 此木马突厥得名之 由来也 。 牛蹄 、 木马云 者 , 皆以狩 猎部落追逐 野兽足下系著之 雪橇而 讹传焉 参见 《 亚 洲学报 》一八 九七年本 。 其地尤寒 , 水 曰 抓抓河 , 田村氏说 “ 瓤舰 ” 乃 “ 规抓 ” 之 倒误 , 并谓 即古妒胸河之 异译而今称克鲁伦河者 。 然气候 、 地望皆不相类 。 夏秋冰厚二 尺 , 春冬冰彻底 , 常烧器销冰 , 乃得饮 。 此亦传闻过甚之辞耳 。 东北 , 至嫩劫 于 , 王 国维说 戟劫子即蒙古 , 犹蒙古之 又被书作萌古子 、 盲骨子 、 蒙古斯 、 蒙国斯 , 或简为蒙子 、 萌子也 见 《 萌古考 》 , 载《 观堂集林 》第十五卷 。 而伯希和说 蒙古 、 萌 古下有 “ 子 ” 、 “ 斯 ” 等音 , 必为女真语表示复数词之形式 , 见 《 库蛮考 》 。 冯承钧有 译文 , 载《 西域南海史记考证译丛续编 》 , 第二 十一 页 。 余说 , 此殆 , 别称 一名之女真语化者 。 刺失都丁著《 史集 》 , 其《 部族志 》谓 又被称为 史 集 》俄文新译本第一卷一 册百五 十五 页 。 而女真人呼 或读作 “ 姨劫子 ” 也 。 按 刘祁 《 北使记 》兴定四年十二 月吾古孙仲端 、 安庭珍奉使成吉思汗 , 在蒙古西北部所见 之人 , 有磨里奚 、 磨可里 、 绝里迄斯 、 乃蛮 、 航里 、 瑰古 、 途马 、 合鲁诸番族居焉 。 绝 里迄斯即胡娇书之辖戛 , 而 《 唐书 》等之黯戛斯 乃蛮 , 无须另解 。 王 国维说磨里奚即 蔑里乞 , 航里 即康里 , 瑰古即畏兀儿 , 途马即秃马惕 , 合鲁即葛逻禄 , 皆是也 唯谓磨 可里 即《 秘史 》之客列亦惕 , 则非矣 。 磨可里 , 实是此 之 汉 字写音也 明人记 蒙 古事 , 有所谓七克力一部 , 又 日野七克力 “ 野 ” 为一修饰词 。 七克力 , 仍此 是矣 。 其人髦首 , 披布为衣 , 《 通考 》引作 “ 被皮为衣 ” , 当是也 。 “ 被 ” 、 “ 披 ” 同字 。 《 魏书 · 地豆 于传 》 皮为衣服 。 不鞍而骑 , 大 弓长箭 , 尤善射 、 刺失都丁称 营地在畏兀 儿斯坦之 险峻山岭中 , 近海都领地 。 其 人既非畏兀儿 , 亦非蒙古 , 惯于行 山 , 善攀岩壁 , 首领有 “ 只难赤 ” 亦难赤 之尊称 。 遇人机杀 而 生食其 肉 , 契丹等国皆畏之 。 契丹五骑遇一联劫子 , 则 皆散走 。 其 国三 面 皆室韦 , 室韦又译失韦 、 失围 , 实则古之鲜卑也 其读法 , 似为‘ 余 , 介 , ‘ 等 对音 , 用 一 译一 之 例 , 唯于 汉及汉 以前有之 , 后则改为用具有齿音尾声之 字 , 说见 伯 希和 《 吐火罗语 与库车语 》 冯承钧 《 吐火罗语 考 》七十九页注十二 , 又《 辅仁学 志 》四 卷二 期方壮献 《 室韦考 》引陈寅格之说 凡梵文 音译 汉 , 例 以 “ 毗 ” 字 代 之 , 亦可证 明室韦即鲜卑 。 隋之 室韦有大部凡 五 。 唐分十二余部 , 散处极广漫 。 一 曰 室韦 , 疑 “ 室韦” 上有脱文 , 否则犯复矣 。 二 曰 黄头 室韦 , 黄头室韦 , 初见 《 唐书 · 室韦传 》 , 《 辽史 》卷七十一 《 淳钦皇后传 》亦著录之 。 然《 辽史 》别见黄室韦及大小黄室韦之 名甚多 , 盖 皆黄头室韦之简称耳 。 又 《 百 官志 》 第二 卷 , 有黄皮室韦部 , “ 黄皮室 ” 下 当重 “ 室 ” 字 。 沈括《 使虏图抄 》 “ 澄州大山 之西 , 为室韦 , 今谓之 皮室 ” 。 皮室 , 余靖《 契丹官仪 》作比室 。 《金 史》卷七 六 《 果 传 》 “ 呆 以兵一万 攻奉州 , 下金 山县 , 女 固脾室 四邵 及 渤 海 人 皆来降” 。 女 固 , 言 “ 黄 ” 又《 契丹 国忘 》 女古没里 , 华吉所 谓涝河是也 。 《 四 夷附录 》第一卷 契丹 “ 其 居 日集罗简没里 。 没里者 , 河也 。 是 谓 黄 水 之 南 , · · ⋯” “ 满” 、 “ 黄” 同字 。 “ 女 古 ” 、 “ 袅罗筒 ” , 即 “ 女固 ” , “ 脾室 ” , 乃 “ 皮室 ” 、 “ 比室 ” 异译 , 是女固脾 室即黄皮室 , 亦即此黄头定韦而他书或 日黄室韦者也 。 《 唐书 》言 黄头室韦在岭西 窒 韦东南 。 此岭 , 谓今之 大兴 安岭而 古之金 山 。 金 山县以金 山得名 , 本属泰州 , 后升静州 参王 著《 金界探考 》 。 企色黄 , 黄头室韦散居今大兴安岭 , 而 大兴妥 岭古名金 山 , 其以此部人居住之故软 三 曰 兽室韦 。 当以猎兽为业 而著称 。 《 隋书 》即言北室韦饶集鹿 , 射猎为务 , 食肉衣皮 。 一 二八 三 号卷子称 鞠 部落驱集鹿供其役使 。 其衣着冬 更如一 , 着兽皮 , 食兽肉 。 其地多铜 、 铁 、 金 、 银 , 共人工巧 , 铜铁诸器 皆精好 , 善织毛邻 。 地尤寒 , 马溺至地 , 成冰堆 。 《 辽史 》卷六 十《 食货 志 》下 坑冶 , 则 自太祖始并室韦 , 其地产铜 、 铁 、 金 、 银 , 其人善作铜 、 铁器 。 司万 章说 , 此数语 , 殆变换娇书而来 。 又北 , 构 国 。 人 身构首 。 长毛 不衣 , 手搏投 兽 , 语 为犬味 , 其妻 皆人 , 能汉语 , 生 男为构 , 女 为人 , 自相婚嫁 , 穴 居食生 , 而 妻女人食 。 云 尝有 中国人至其国 , 其妻怜之 , 使逃 归 , 与其 筋十 余 只 , 教其每走十 余 里遗一 筋 , 构 夫追之 , 见其家物 , 必衔 而 归 , 则不能追矣 。 其说如此 。 远则《 梁书 · 诸夷传 》记 刹 一 女则人 , 男则人身狗头之 某岛居 民。 云 “ 天 监六 年 , 有晋安人渡海 , 为风所飘 , 至 一 岛 , 登岸 。 有人居止 , 女则如中国 , 而言语 不可晓 。 男 则人身而狗头 , 其声如吠 。 其食有小豆 , 其衣如布 , 筑土为墙 , 其形 圆 , 其户如窦” 。 一二八 三 号卷子 。一 部落之 西 隅有十部落 , 其北有火焰砂啧大山 。 山对面 , 即 一 一 天王 两大邵 。 当默吸可汗 与阿史那可汗 国势强盛之 际 , 曾引兵到此 , 中 因道 阻 , 迄未成功 。 有二 人迷 失道路 , 茫茫龋鹉 , 正行进问 , 见有骆驼蹄迹 , 遂尾 随而 行 。 于一 大队骆驼近处 , 见一 妇人 , 乃 以突厥语 与之 接谈 。 妇人乃将此二 人携往 , 匿于 隐蔽处 , 骆驼后有一奖犬 , 狩猎 归来 。 此犬受出生人气息 , 妇人急令二 人向犬叩拜 。 此 犬遂将十匹骆驼全部必需衣物及度越砂啧大山时之用水等 , 逐一驮来 , 乃发遣此二 人返 归突厥 。 又 言 该犬降自上天 , 一 赤一 黑 , 下至 山岭 , 与一 母狼配合 , 生子 皆不育 两 犬乃盗一妙龄突厥女子而 与之交配 , 生男均为犬类 , 生女则属人形 , 云 云 。 近则李饮《术 朝事实 》记契丹东屯诸 国中有狗国 与狗国并列者为女真野人国 、 灰国 、 黑水国 。 女真 无 须疏解 。 野人 国即兀 的改 , 详前文 。 “ 灰 ” 下或网 “ 扒 ” 字 , 即辉发河流域居人 , 而 旧记 载中名之 日 回跋女直 , 或 日辉发部 。 黑水国必指东流松花江为主包括部分蔽 流黑龙 江之居人 , 即历史中习 见之 五 国部 。 《 元史 · 世祖纪 》第十至 元二 十一 年四 月戊 申 “ 命开 元路宣慰司造船百艘 , 付狗国戍军 ” 。 同书同纪第月一 四至 元二 十九年六月戊 申 “ 荧惑犯狗国” 。 《 事实 》 、 《 元史 》之 狗国 , 均即 《 黑耻事略 》之所谓那海益律干 。 而原注 “ 即狗国也 。 ” 那海 , 萦古语 “ 狗” 也 , 益律千 , “ 干 ” 字原误 “ 于 ” , 据改 , 人也 , 民也 , 国也 。 买 即奴儿干之 地万 , 其种族则《 全史 · 地理志 》叙录之 吉里迷 , 而 元 、 明人文献日 吉烈迷或气列迷者 其分布 , 则远 自黑龙江 下流 、 江 口 上下 , 北达堪察 加 , 南到库页岛 。 狗国之名 羞缘此种人冬月冰坚 , 乘坐雪橇 , 以犬挽驾 , 故元人立狗 站于其地 , 而 清人名之 日使犬部 。 《 新唐书 · 东夷传 》 流鬼 “ 土多狗 , 以皮为裘 ” 俗说 , 流鬼即今库页岛 亦 “ 狗国 ” 也 。 日人问宫林藏著《 东勒纪行 》 上卷 , 记库 页岛母权制遗风 极为盛行 , 女尊男卑 , 男子恰同奴仆一般 , “ 是个女子专权的地方 , 在 那里 , 如被女人嫌恶 , 便 没有立足余地 。 ” 《 事略 》所称那海益律干 “ 男子面 目拳块 而 乳有毛 , 走可 及弃马 , 女子妹丽 , 鞋人攻之 而不 能胜 ” 。 此专就形貌 以贬低男 子 一 弃 , 殊不足 。 而 自《 梁 书 》以迄胡娇所记 生女为人 , 生男为狗 , 人身狗首 , 语 为大吐 , 其 妻皆人 。 凡此荒诞不经之 说 , 并缘母权社会之 风匀而发生者 恩格斯名著《 家庭 、 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 》 , 其附录 《 新发现的群婚实例 》一 文 , 即引证库页岛之 吉拉克
本文档为【胡峤《陷辽记》疏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7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6-09
浏览量: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