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举报
开通vip

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古为明   内容提要  抗战初期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 ,是由共产党倡导 ,国共合 作 ,有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中国妇女界的救亡团体 ,八年间在十分艰苦的条 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 3 万名战时难童。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为民族培育了未 来。本文对这一段历史做一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  战时儿童保育会  救助难童  保育事业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发起成立 1937 年底 ,侵华日军已攻占华北、华东大片领土。侵略战争 给中华民族造成空前灾难 ,千万难民流离失所。而在战争中失去 父母的儿童处境尤为悲...

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古为明   内容提要  抗战初期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 ,是由共产党倡导 ,国共合 作 ,有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中国妇女界的救亡团体 ,八年间在十分艰苦的条 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 3 万名战时难童。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为民族培育了未 来。本文对这一段历史做一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  战时儿童保育会  救助难童  保育事业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发起成立 1937 年底 ,侵华日军已攻占华北、华东大片领土。侵略战争 给中华民族造成空前灾难 ,千万难民流离失所。而在战争中失去 父母的儿童处境尤为悲惨 ,他们或是死于敌人的炮火下 ,或是倒在 饥饿贫病的逃难途中。更有一批儿童被日军掠走 ,送往台湾、朝鲜 以及日本 ,施以奴化教育 ,甚至有的被抽取鲜血 ,输给日军伤兵。① 面对残暴的敌人 ,苦难的儿童 ,中国妇女界首先行动起来。当 时成为抗战临时指挥中枢的武汉汇集了一批国共两党以及无党派 的妇女界知名人士 ,她们为抗战救亡 ,拯救难童积极活动并付诸行 动。1937 年 12 月至 1938 年 1 月 ,先后有在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 举行的座谈会和《妇女生活》杂志社召开的座谈会 ,邀请妇女界爱 ·1· ① 曹孟君 :《救救孩子们》,《妇女生活》第 5 卷第 9 期 ,1938 年 3 月。 国人士参加 ,讨论抗战期间妇女问题。前者由女青年会总干事陈 纪彝和中共早期党员刘清扬主持 ,后者由”妇女生活”主编沈兹九 主持。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女组成员的邓颖超、孟庆树多次参 加座谈会。邓颖超在会上就妇女工作和难童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 见。中共党员、公开身份为电影女演员的陈波儿首先在女青年会 的座谈会上 ,提出赶快到各战区去抢救难童的建议 ,得到大家的拥 护。① 与此同时 ,抗日救亡团体救国会中未公开身份的中共女党 员曹孟君、安娥、徐镜平、朱涵珠和刘清扬、杜君慧等人也互相联 络 ,多方奔走 ,筹划尽快抢救难童。她们的想法立即得到了邓颖超 的支持 ,邓颖超指示说 :把力量集中起来 ,好好干。② 妇女界的努力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赞同。1938 年 1 月 13 日 ,《新华日报》首先报道 :“抗战以来 ,很多为国牺牲的同 胞遗下儿女无人照顾令人怜悯。为了救济这些儿童 ,社会上正准 备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 1 月 20 日 ,《妇女生活》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所写的“战 时儿童保育会缘起”,呼吁“爱国爱民族的同志 ,‘有钱的出钱 ,有力 的出力’,共同完成这个保育中国幼年主人的任务 ;为我们阵亡将 士 ,死难的父老兄弟姊妹和儿女报这血海似的冤仇 ! 使他们虽未 得享受自由解放于生前 ,但能安慰于壮烈牺牲之死后 !”在这一期 《妇女生活》上 ,还列出了战时儿童保育会首批发起人名单。在各 方共识合作的基础上 ,1 月 24 日在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了战 时儿童保育会筹备会 ,推选李德全、郭秀仪、钟可托、安娥、唐国桢、 ·2·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徐镜平 :《回忆战时儿童保育会》,《抗日烽火中的摇篮》,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年 版 ,第 238 - 239 页。 李文宜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片断回忆》,《李文宜纪念文集》,群言出版社 2000 年 版 ,第 247 - 248 页。 吕晓道、于汝州、朱涵珠、曹孟君九人为筹备委员 ,李德全为主任委 员。此后筹备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邓颖超继续推动发起人签 名 ,沈钧儒、郭沫若、邹韬奋等知名人士带头签名 ,最终有各党派、 各界人士 184 人名列发起人名单。 在推举保育会会长时 ,开始大家提议由德高望重的孙夫人宋 庆龄担任 ,恰在此时传出有国民党特务要在保育会成立大会上捣 乱的消息。邓颖超考虑到国共合作的大局和更有利于工作 ,委托 史良、刘清扬、沈兹九三人去请宋美龄出面领导保育会。宋美龄欣 然同意 ,同时提出将保育会隶属于她所领导的新生活运动总会妇 女指导委员会系统。于是后来保育会的正式名称即为“中国妇女 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一般通称为“中国战时 儿童保育会”。① 因后来各地成立有分会 ,此时成立的战时儿童保 育会又称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 3 月 10 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在汉口圣罗以女中举 行 ,妇女界、中外来宾等 700 余人到会 ,安娥做筹备工作报告。宋 美龄致词 ,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拯救难童义不容辞的责任。 会议选出了包括国共两党和无党派在内 56 名妇女界人士为理事。 会后宋美龄与邓颖超会面 ,表示愿为拯救难童而真诚合作。3 月 13 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昌召开第一次理事会 ,选出了 17 名常 务理事 :宋美龄、李德全、黄卓群、邓颖超、史良、曹孟君、沈兹九、安 娥、孟庆树、张蔼真、陈纪彝、郭秀仪、唐国桢、舒颜昭、任培道、徐  瑞、陈逸云 ;5 名候补常务理事 :徐镜平、刘清扬、庄静、吕晓道、朱 纶。后来在 9 月中旬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 ,宋美龄、李德全被一致 推选为正、副理事长。为争取多方支持赞助 ,扩大影响 ,保育会还 ·3·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李文宜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片断回忆》,《李文宜纪念文集》第 248 - 249 页 ;邓颖 超 :《继承和发扬抗日烽火中育才的光荣传统》,《抗日烽火中的摇篮》第 4 页。 聘请了 286 位名誉理事 ,其中包括国共双方领导人、各界知名人 士、国际友人 ,如蒋介石、林森、冯玉祥、孔祥熙、宋子文、李宗仁 ;毛 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沈钧儒、邹韬奋、马相伯、郭沫若、陶行 知、茅盾、老舍、蔡元培、晏阳初、胡适、陈嘉庚、胡文虎 ;斯诺、史沫 特莱、司徒雷登、鹿地亘等。 保育会成立不久 ,即在汉口原日本同仁医院筹建了临时保育 院 ,李昆源出任院长。陆续有 500 余名从前线抢救来的难童进入 保育院。5 月 1 日上午 ,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举行了开幕典礼 ;下 午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周恩来等参观了保育院 ,蒋介石并发表 了讲话。 筹款和抢救转运难童 战时儿童保育会简章中第七条说明经费来源是 :1. 请求党政 机关补助 ;2. 捐募。保育总会在经济委员会下设立了征募组。在 抗战的艰苦时期要筹措一大笔款项很不容易。保育总会的理事们 和工作人员不辞劳苦 ,积极奔走 ,通过各种形式多方募集。《妇女 生活》5 卷 11 期刊出“战时儿童保育专号”,发表了宋美龄、李德 全、史良、郭秀仪、杜君慧、沈兹九、曹孟君、胡兰畦等人宣传儿童保 育事业 ,呼吁各界为保育会捐款的文章 ,还登出保育会委托生活书 店代理募捐的启事。 时任总会常务理事、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郭秀仪回忆 :“从 3 月 11 日起 ,在武汉掀起了颇有声势的为拯救难童的募捐和宣传活 动 ,我主持了汉口的献金台。蒋夫人和保育会的同仁带头捐献 ,蒋 夫人认捐 26000 多元和负担 2549 名儿童的常年生活费 (每个难童 每年生活费当时约为 60 元) ,冯夫人李德全女士捐款 2500 元 ,负 担 511 名儿童的常年生活费。我捐了 2 万多元 ,负担 442 名儿童 ·4·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的常年生活费。保育会的常务委员张蔼真、唐国祯、安娥、沈兹九、 邓颖超、刘清扬等都捐了款 ,有条件的也承担了几名到几十名儿童 的常年生活费用。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为救济战争难 童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那些天 ,担任经委会主任的冯夫人和我 , 找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官要员们和企业家、银行家们 ,募集了不少的 经费。冯玉祥先生的女儿冯弗伐小姐帮助她妈妈往来于汉口、武 昌之间 ,到处找人捐款。”① 但是保育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在海外。总会在 1942 年儿童 节之际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 :“两万多个儿童的教养费是从何处来 的呢 ? 我们首先要向蒋夫人和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致敬。四年 来直到现在 ,除去一小部分外 ,主要的也是大宗的教养经费 ,是由 蒋夫人向海外募集来的。不用说 ,这笔款项是多少人血汗所凝成 , 由于他们爱国的热诚 ,才使这件工作能继续不断的推动。虽然 ,由 于国际情势的转变 ,这个来源是逐渐的少了。”②大量的海外募集 , 支持了保育会的发展 ,这里仅举几例 : 1940 年底 ,菲律宾著名华 侨、“木材大王”李清泉逝世。“其家属以其遗产一部十万美元捐助 政府 ,作为抚养难童之用。又马尼拉公共团体及李氏友人 ,为纪念 李氏起见 ,将再募四十万美元 ,捐助难童 ,送交蒋夫人收。”③ 1941 年秋 ,美国红十字会向保育总会捐赠了 40 吨蓝、白布 ,总会用这些 布匹给各保育院的保育生添置了外衣两套、棉衣一套、背心一件、 夏衣两套和被套半个 (两人合用) 。④ 这件事情给保育院师生印象 ·5·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④ 《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7 期 , 1942 年 7 月。 《难童教养》第 1 卷第 9 期 ,1940 年 12 月。 战时儿童保育会 :《保育工作中的教与养》,《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4 期 , 1942 年 4 月。 郭秀仪 :《我与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会》。《流金岁月———郭秀仪传》,中国文史出版 社 1999 年版 ,第 131 页。 深刻 ,这批美国捐赠的布就被称为“罗斯福布”。1945 年 3 月 ,美 国妇女服装业联合工会捐助直属第十一保育院 (励新建设学园) 1000 万元建成新校舍 ,又出资 750 万元 ,作为院务发展之用。① 随 后保育总会即以该工会会长杜宾·思克之名改励新建设学园为思 克职业学校。 政府方面也给予保育会一定补助。从 1939 年 2 月起 ,财政部 按月补助保育会 3 万元 ,由振济委员会拨发。至 9 月份又增至 6 万元。② 到了 1941 年 1 月 ,每月补助款又增至 40 万元。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爆发后 ,保育总会海外援助受限 ,同时物价米价上 涨。各保育院深感困难 ,向总会告急。保育总会请求政府予平价 米供应。行政院令振委会在重庆卫戍区“范围以内之各难童教养 机关 ,其难童及员工所食米粮 ,每石市价值超过六十元时 ,其超过 之价额 ,得按月造具清册送由该会核发米粮救济金 ,所有此项米粮 救济费 ,并准由该会呈请专款拨发”。③ 到 1942 年春季 ,川、渝、黔 各保育院食用平价米基本解决。1943 年春 ,各保育院再次面临粮 价波动。行政院即“通过难童生活改善办法 ,决定政府经营之难童 事业机关 ,儿童之主食物一律发给平价米 ,每人市斗二斗二升 ;副 食物包括盐 ,煤 ,肉 ,菜油 ,均定量发给实物”。④ 各保育分会、院还努力争取直接捐募。香港经济地理环境优 越 ,香港保育院“主要由香港各界爱国人士、社会团体、宗教团体、 厂、商、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所得的捐款和用品除自 用外 ,还有多余的上缴保育总会 ,另外 ,我们的生活费用还由香港 ·6·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大公报》1943 年 5 月 24 日。 《行政院训令 勇字 8250 号》,1941 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一六全宗 ,1320 卷。 《战时儿童保育会民国二十八年大事记》,《保育生通讯》1995 年第 4 期 ,1996 年第 1 期。 《大公报》1945 年 3 月 11 日。 保育分会和妇女会发起各界认养 ;当时 ,保育生中要算香港保育生 的物质生活最丰富。衣服、床上用品、日用品、学习用品等全部由 厂、商提供”①;1938 年 9 月四川分会“经与盐务总局朱体仁总办数 度接洽 ,结果盐务局方面允领养难童二千名 ,所有经常及开办经 费 ,概由四川省盐务公益捐经费项下拨用 ,本会只任输送及监督之 责 ,以后五通桥、自流井两院经费即由盐务局负担”。② 1939 年 2 月湖南分会第三保育院在沅陵建立 ,“经费完全由湘岸盐务办事处 协济委员会公益费项下拨给 ⋯⋯”③ 盐务局承担这三所保育院的 经费 ,给总会工作以很大的支持。陕甘宁边区分会第一保育院地 处边远 ,交通不便 ,物质条件艰苦。经费虽有总会拨付、边区政府 补助和一定捐助 ,仍面临诸多困难。保育院厉行节约 ,紧缩开支 , 开展生产。“小学部的儿童除学习以外 ,还参加生产工作 :开荒、种 地、种菜、缝纫、编织等 ⋯⋯去年开荒生地十垧 ,收获糜子三担 ,种 了三、四亩地的菠菜、白菜、萝卜 ,此外还收获洋芋三千多斤 ,养猪 十余口 ;女生的缝纫编织都有很好的成绩 ,同时为了节约经费 ,全 体学生 (除低年级外) 自己学会编制草鞋。生产所获丰余 ,儿童在 ‘自力更生’的口号之下 ,都拿来改善生活了”。④ 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院简章中第四条规定 :“儿童资格 :1. 阵 亡将士之子女。2. 抗战将士之子女。3. 因参加抗战而牺牲人员之 子女。4. 做救亡工作人员之子女。5. 战区灾童。”战区灾童即难童 ·7·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④ 吴平 :《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中国妇女》(延安)第 1 卷第 10、11 期 ,1940 年。 《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第三保育院二十八年上半年工作报告》,中国第二历史 档案馆一一六全宗 ,1309 卷。 《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概况》,第 36、37 页 ,1938 年 10 月 1 日。 高伟林 张大慈 :《战时儿童保育会香港分会保育院始末》,《保育生通讯》1997 年第 2 期。 一直是各保育院保育生中的主体。保育会成立伊始 ,即着手抢救 收容从沦陷区流浪过来的难童。邓颖超动员组织“武汉小学教师 战地服务团”、“抗战儿童读书会”、“孩子剧团”等组织在武汉街头 和难民收容所进行宣传 ,收容无人或无力抚养的难童送往临时保 育院。① 保育会常务理事、保育委员会主任曹孟君于 1938 年 3 月 中主持保育人员训练班 ,不久即率领首批工作队奔赴开封 ,短期内 即收容近 400 名难童 ,带领他们于 3 月底顺利返回汉口。②4 月中 , 曹孟君和冯光灌、陈茵、张刚等几位女同志再赴前线 ,到台儿庄、徐 州一带抢救难童 ,这次她们屡遭险境 ,最后在徐州城内被困八昼夜 后 ,于 5 月 14 日仅带领 10 名难童随突围士兵冲出徐州城。③ 6 月 ,曹孟君又一次率队赶往孝感 ,抢救因遭日机轰炸而逃亡的难 童。另一支抢救工作队由唐国桢、徐镜平带领 ,于 4 月 24 日出发 , 到达开封后经五、六天的艰苦努力 ,从敌机的轰炸下抢救收容 400 余名难童 ,乘火车返回汉口。④ 1938 年 6 月 ,武汉会战打响 ,形势紧张。保育会开展新一轮 工作 ,抢救抢运难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孟庆树 8 月 6 日在《新华日 报》发表文章 :“加紧抢救儿童 ———为抢救一千个儿童而斗争。”至 8 月底 ,保育会又收容了 1300 多名难童。 由于战争形势和条件所限 ,汉口临时保育院基本上属于中转 站的性质 ,不断有难童进来 ,又不断转移到更远的大后方去。第一 批被转移的 50 名难童由保育会输送委员会副主任刘清扬带队 ,于 ·8·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唐国桢 :《第一次抢救难童》,《战时儿童保育》第 1 期 (1938 年 12 月) ,《保育生通 讯》1966 年第 3 期。 沈兹九 罗琼 左诵芬 :《深切怀念曹孟君同志》,《人民日报》1981 年 1 月 6 日。 林震声 :《抢救难童到开封》,《保育生通讯》1996 年第 3 期。 沈兹九 罗叔章 季洪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抗日烽火中的摇篮》,第 14 页。 4 月底送至湖南芷江孤儿院。① 6 月保育会在长江航运要地宜昌 设立运接站 ,负责转运各保育院送来的难童 ,宜昌盐务局长的夫人 方雪琼医生出任站长 ,保育总会派徐镜平前往协助工作。7 月又 在万县、巫山增设了运接站。② 此后的两年时间 ,宜昌运接站进行 了十分出色的工作。首先要安置好源源不断转来的难童 ,为了安 全 ,运接站尽量把难童安置在英、美、法等国在宜昌的教堂、学校、 医院等地 ,然后再设法尽快运往重庆。武汉沦陷后 ,运接站又主动 去沙市一带抢救流落的难童。参加抢救工作的还有保育会候补常 务理事吕晓道 ,以及当时吸收的一批爱国青年如杜子明、龚沉思、 甘守镛等。当宜、沙局势暂时稳定一些时 ,运接站又到襄樊前线抢 救儿童 ,并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积极支持。“总计以宜 昌为据点 ,抢救儿童在千名以上”。③ 其他在宜昌的抗敌救亡组织、慈善机构和宗教团体也都积极 参与抢救转运难童 ,宜昌运接站的所在地英国教会学校哀欧拿女 中更是全力以赴。学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 ,在校内屋顶上都画了 英国国旗 ,得以免遭日机轰炸。1936 年起任校长的刘自铮后来回 忆 :“哀欧拿女中组织了接待站 ,腾出了部分房屋接待过境的难民 和难童。老师和高中学生都投入了接待工作。特别是从各地运来 的难童 6 到 14 岁的居多数 ,除了到码头上、船上接送难童 ,替他 (她)们洗澡、洗衣 ,以及准备膳食之外 ,还要为他们上课 ,组织他们 学习。如果遇到雨天 ,哪怕是六月三伏天还要生火 ,为难童烤干湿 衣 ,让他们穿干衣上船去四川。在一年多时间里 ,哀中接待难民难 ·9·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徐镜平 :《回忆战时儿童保育会》,《抗日烽火中的摇篮》,第 244 - 245 页。 沈兹九 罗叔章 季洪 :《在抗日烽火中培育民族后代》,《抗日烽火中的摇篮》,第 15 页。 刘清扬 :《赴芷江途中》,《妇女生活》第 6 卷第 2 期 ,1938 年 5 月。 童数以万计。由于哀中接待工作做得较好 ,当时宜昌地方当局曾 传令嘉奖。”① 武汉会战期间 ,众多单位的设备物资和成千上万的伤兵、难民 难童涌入宜昌 ,而入川运力十分紧张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难童 滞留现象 ,保育会宜昌运接站和其他救助机构时常要与各轮船公 司打交道 ,协商请求尽快运送难童。时任交通部次长的民生公司 总经理卢作孚亲自坐镇宜昌 ,指挥抢运人员物资。从保存下来的 1938 年 11 月 6 日宜昌运接站致卢作孚信函中 ,可以看出当时运 接站救助难童的急迫心情。信中说 :“兹因时局益紧 ,空袭频仍 ,本 站滞留宜昌儿童尚有千余之多 ,早经蒋夫人向各方呼吁 ,请予协 助。风闻军事当局以时局紧张 ,拟将船只加以统治之说 ,果属确 实 ,则千余难童均将无以运送。素仰次长热心公益 ,拯救难黎极具 热忱 ,用特函请次长查明 ,准予商饬航政当局 ,在每次船只上驶时 , 酌予加运难童若干名 ,俾千余难童得达安全区域 ,皆次长之赐也。 临颖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② 经各方努力 ,至 12 月初“滞宜难 童已全部运送出境”。③ 1940 年 4 月 15 日 ,由于日军向鄂西进犯 , 保育总会决定结束宜昌运接站的工作。两年间 ,宜昌运接站“共接 运和抢救儿童在 1. 5 万以上 ,基本上胜利地完成运送任务”。④ 各保育分会和保育院 1938 年 10 月 23 日 ,在武汉守军撤退的前两天 ,保育总会带 ·01·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徐镜平 :《回忆战时儿童保育会》,《抗日烽火中的摇篮》,第 244 - 245 页。 《大公报》1938 年 12 月 3 日。 《卢作孚书信集》,黄立人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720 - 721 页。 刘自铮 :《哀欧拿女子中学五十年》,《宜昌文史资料》第 5 辑 , 1986 年。 领最后一批难童登船离开武汉 ,抵达重庆后继续开展工作。1939 年 10 - 11 月 ,总会增补吴贻芳、钱用和、董燕梁、谢兰郁、张郁真为 常务理事 ,刘清扬、徐镜平、庄静、吕晓道、朱纶由候补常务理事升 为常务理事。 从 1938 年春到 1941 年秋 ,保育总会先后在重庆地区建立了 11 所直属保育院。1938 年 5 月在重庆陕西街万寿宫建立了又一 所临时保育院 ,接收转运难童 ,杜君慧、汪学箴、王慧一、刘全英、田 素云先后任院长。1940 年 10 月重庆临时保育院改为收容站 ,由 李淑言任主任。① 1938 年 11 月 ,保育总会委托湖北战时乡村工作 促进会在均县成立了一所保育院。1939 年 4 月中 ,罗叔章院长根 据总会指示 ,带领几百名师生长途转移 ,4 月 30 日抵达重庆。5 月 8 日转至新址江北大田坎 ,随后保育总会将均县保育院改为直属 第一保育院。1939 年底 ,直一院又迁至合川元门镇。1939 年 10 月罗叔章院长辞职 ,此后杜贵文、吴静怡先后任院长。1942 年春 末 ,保育总会解散直一院 ,349 名保育生转到其他各保育院。② 1939 年 5 月 ,保育总会将 1939 年 2 月在江北县金剑山建立 的保育院改为直属第二保育院 ,汪学箴、段超人先后任院长。1942 年夏总会解散直二院 ,341 名保育生转到其他各保育院。③ 6 月总 会直属第三保育院在江北县土主镇建立 ,直到抗战胜利保育院工 作结束 ,院长始终由赵郁仙 (赵君陶)担任 ,先后培养 800 多名保育 ·1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7 期 ,1942 年 7 月。 直一院纪念册编委会 :《艰苦的历程》,《烽火摇篮———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 一保育院纪念册》第 39 - 51 页 ,1998 年。《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 运》第 4 卷第 7 期 ,1942 年 7 月。 《战时儿童保育会民国二十九年大事记》,《保育生通讯》1994 年第 1 期。 生。① 6 月总会直属第四保育院在璧山县八塘镇建立 ,傅岩、黎书 言、徐振扬先后任院长 ,保育生最多时有 500 余名。② 9 月总会直 属第五保育院在璧山县大路场建立 ,系由迁川的湖南第二保育院 改建。总计培养保育生 700 余人 ,院长始终由曹克勋担任。③ 9 月 总会直属第六保育院在永川县淞溉场建立 ,冯质慧、齐笑尘先后任 院长 ,1942 年 6 月直六院撤销 ,217 名保育生转其他各保育院。④ 9 月总会直属第七保育院在南川县田家乡建立 ,夏一之、杜彦桐先 后任院长。总计培养保育生 500 余人。⑤ 9 月 ,由武汉基督教会举 办的“宜昌美华儿童保育院”,在万县李家河文家坪改建为保育总 会直属第八保育院 ,燕重孑一直任院长 ,1943 年 2 月时有保育生 354 名。⑥ 1940 年 4 月 ,总会在江北县悦来场建立直属第九保育院 ,彭训 任院长。1941 年 10 月直九院解散 ,200 多名保育生转到其他直属 各保育院。⑦1941 年秋 ,总会直属第十一保育院在江北县董家溪建 立 ,唐子清任院长。1943 年 10 月 ,直十一院改为励新建设学园 ,实 行半工半读 ,唐子清任园长。1945 年春 ,励新建设学园再改为思克 ·21·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邹立群 :《哭彭训妈妈》,《摇篮》1995 年第 1 期。 《战时儿童保育会民国二十八年大事记 (续)》,《保育生通讯》1996 年第一期。《战 时儿童保育会所属各院院址及儿童人数一览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十一全宗 ,544 卷。 《直属第七保育院大事记》,《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七保育院史料选辑 (1939. 7 - 1946. 6)》86 - 91 页 ,直属第七保育院院史编委会 四川南川市委党史 研究室合编 ,1994 年。 《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7 期 ,1942 年 7 月。 韩浩若 :《巴山蜀水宝光情———直五院院史》,《保育生通讯》1996 年第 4 期。 黄金山 :《我的保育生活———回忆直属第四保育院》,《摇篮》1995 年第 1、2、4 期。 《赵君陶同志生平简介》,《慈母般的爱———赵君陶同志和战时儿童保育院”》3 - 4 页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年。 职业学校 ,张远定任校长 ,1945 年 9 月时有保育生 107 名。① 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成立后不久 ,各地分会和保育院相继建 立 ,接收总会转来的难童和流落到本地的难童。各分会一般是由 当地行政首长的夫人出面主持 ,由妇女界、教育界、宗教界等知名 人士组成理事会 ,负责具体工作。 1938 年 4 月 4 日 ,江西分会在南昌成立 (后迁至泰和) ,由 17 人组成常务理事会 ,傅以睿任常务理事会主席。顾柏筠、蒋方良、 王杰仪、劳君展、熊芷、雷洁琼、朱剑华等任各委员会主任。5 月 1 日 ,江西分会第一保育院在南昌建立 (后迁至永新) ,熊珍任院长 , 不久陈庆云接任。1943 年 2 月时有保育生 497 人。1940 年 7 月 7 日 ,江西分会第二保育院在赣县建立 ,蒋方良任院长 ,1943 年 2 月时有保育生 380 人。② 4 月 22 日 ,广东分会在广州成立 (后迁至曲江、兴宁) ,上官德 贤、伍智梅、吴菊芳、雷励琼、王孝英、邓惠芳、吴 等十六人为理事 会常务理事 ,吴菊芳、雷励琼、王孝英三人为驻会常务理事。分会 相继建立了 6 所保育院 ,林苑文、潘锦瑞、黄传朴、雷励琼、刘绮文、 陈崇龙、李世鉴、徐惠仪、刘嘉彤等先后任各院院长。因战争形势 , 各保育院多次迁徒 ,几经撤并 ,至 1945 年 9 月时有 4 所保育院 , 1525名保育生。③ ·3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杜永强 李静英 张韦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简史》,《保育生通讯》1998 年第 1 期。《本会暨所属各院员生人数表 (1945.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 宗 ,544 卷。 朱剑华 :《一年来的江西保育工作》(1939) ,《保育生通讯》1997 年第 1 期。《战时儿 童保育会所属各院院址及儿童人数一览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 一全宗 ,544 卷。 胡吉成 :《关于思克职业学校的点滴回顾》,《保育生通讯》1995 年第 2 期。《本会暨 所属各院员生人数表 (1945.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4 月 24 日 ,四川分会在成都成立 (后迁至重庆) ,王俊英、张维 桢、葛成慧、赵懋华、赵铁玫、赵淑嘉、邓季惺、黎剑虹、谭惕吾等 15 人为理事会常务理事。分会相继建立 8 所保育院 ,赵懋华、曹孟 君、汪树棠、章文、蒋鉴、胡 五、杜君慧、赵筱梅、朱涵珠等先后任 各院院长。后几经撤并改建 ,1943 年 2 月 4 所保育院有保育生 1889 人。① 5 月 10 日 ,香港分会成立 ,理事会由 53 人组成。何香凝、胡 木兰、何艾龄、王孝英、许畹君、招若兰、廖梦醒、伍艳庄等为常务理 事 ,宋庆龄、宋霭龄、张乐怡等为名誉理事。分会短期内先后建立 3 所保育院 ,院长均由何艾龄担任。1939 年底 ,3 所保育院合并迁 入香港侨商胡文虎兄弟捐助的新址 ,全体师生近 600 人。1940 年 5 月 ,香港分会奉总会令 ,开始向内地转移 ,至 1940 年底 ,绝大部 分保育生先后分三批到达贵州。总会将香港分会、保育院并入贵 州分会和保育院 ,香港分会和保育院的工作结束。② 5 月 14 日 ,福建分会在福州成立 (后迁至南平) ,选出了监事 会 ,理事会。监事长为陈月芳、李雄。林知渊、王世秀、唐守谦、陈 陶心、陈叔圭、陈佩兰、翁侃等 20 人为理事。王世静任理事长 ,李 黎洲、董广英任副理事长。不久在建瓯建立第一保育院 ,陈瑞玉任 院长。1943 年 2 月时有保育生 349 人。③ 5 月 22 日 ,贵州分会在贵阳成立。理事会成员由 28 名理事 和 9 名侯补理事组成。李宗恩、王敏仪、冷仲赤、保志宁、袁愈荧、 ·41·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福建民报》,1938 年 5 月 15、17 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各院院址及儿童人数一 览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申报 (香港版)》,1938 年 5 月 11 日。高伟林 张大慈 :《战时儿童保育会香港分会 保育院始末》,《保育生通讯》1997 年第 2 期。 《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概况》,1938 年 10 月 1 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各院 院址及儿童人数一览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郭昌鹤为常务理事 ,保志宁、陈适云先后任理事长。分会相继建立 了四所保育院 ,后来并为三所。陈坤、王逸秋、杨书琴、赵仲玉、李 坚白、朱涵珠、王恒良、谷炳仑先后任各院院长。1943 年 2 月时共 有保育生 852 人。① 5 月 22 日 ,广西分会在桂林成立。理事会成员有郭德洁、马 佩璋、周淑兰、谢兰馨、刘尊一、沈慧莲。分会相继建立了三所保育 院 ,1940 年 3 月时有保育生 872 人。1943 年 4 月合并为广西第一 保育院。刘尊一、阳永芳、宋淮、韦燕章等先后任各院院长。1944 年 6 月 ,日军迫近广西 ,省政府发出第一次桂林紧急疏散令。保育 总会决定撤销广西第一保育院 ,260 多名保育生 8 月初转移至贵 阳 ,多数安置于贵州第一、第二保育院。② 5 月 29 日 ,成都分会在成都市成立。理事会成员有吴贻芳、 郝映青、钟殊漪、陈翠贞、王枫、陆秀、范寓梅、杨芳、岳宝琪、郭凤 鸣、王敏仪等人 ,吴贻芳任理事长。分会相继建立了四所保育院 , 后经撤并剩一所。黄达贞、卢怡超、王中惠、张芸芳、陈瑾瑜、王俊 如、贺哲仁、杨芳、钟昭华、陈肖松先后任各院院长。各院总计教养 保育生 1400 名以上。③ 6 月 5 日 ,浙江分会在金华成立 (后迁至云和) 。蔡风珍、李家 应、沈清 、彭惠秀、黎沛华、萧、戚铮音、贵畹兰等 15 人为理事会 理事 ,蔡风珍任理事长。分会建立了两所保育院。第一保育院长 期由李家应任院长 ,有保育生 700 多人。第二保育院院长一直由 ·5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阙海源 吴德水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都分会暨所属保育院简述》,《保育生通 讯》2000 年第 1、2 期合刊。 《摇篮》编辑部 :《广西第一、二、三保育院的成立、合并与撤销》,《摇篮》2000 年第 1 期。 《贵州晨报》,1938 年 5 月 23 日、6 月 4 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各院院址及儿童 人数一览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戚铮音担任 ,保育生多时近 400 人。① 6 月 5 日 ,湖南分会在长沙市成立 (后迁至桂东) 。张默君、洪 希厚、张素我、曾宝荪、刘舜华、徐舒、王浣青、龙慕兰等 15 人为理 事会常务理事 ,张默君、洪希厚为常务理事会正副主任。分会相继 建立了 5 所保育院 ,几经迁徒撤并后剩两所。夏景陶、刘辅同、倪 家骏、黄湘、齐新、丁维柔、项维贤、李融中、梁正先后任各院院长 , 各保育院先后共有保育生 2000 多名。② 7 月 4 日 ,陕甘宁边区分会在延安成立。康克清、蔡畅、张琴 秋、徐明清、史秀云、杨芝芳、丁玲等 17 人为理事会理事。徐明清、 杨芝芳、李芝光、吴瑛、刘秀梅、诸友仁、李玉亭、吴文瑜、江兆菊等 9 人为常务理事 ,杨芝芳任会长。10 月 2 日 ,分会建立了第一保育 院 ,陈碧如、李芝光、陶汲波、丁彤、凌莎、黄杰、杨芝芳先后任院长 , 1940 年 3 月时有保育生 331 人。1939 年 2 月保育院小学部分出 单独办校 ,吴燕生、梁金生、郭青先后任校长 ,1943 年初有学生 637 人。③ 1945 年 6 月第二保育院建立 ,张炽昌任院长。至 1946 年 11 月时有保育生 136 人。④ 8 月 8 日 ,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儿童保育会在西安成立。 理事会成员有 124 人 ,省主席蒋鼎文任理事长 ,副理事长是王普 ·61·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史编写小组 :《战火中的延安第二保育院》1 - 34 页 ,北京市 教育局幼儿教育研究室出版 ,1981 年。 高耶夫 :《儿童保育事业的辉煌光彩 - 记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 边区保育院、保育院小学部的开创和演进》,《保育生通讯》1996 年第 1 期。 刘建本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简史》,《保育生通讯》1999 年第 4 期。 许为通、严金明《浙江第一儿童保育院概述》,孔昭锐 :《浙江第一、二儿童保育院点 滴回忆》,《革命史资料》第 16 辑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史资 料》编辑部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6 年 ,149 - 166 页。 涵、王友直。① 11 月在西安建立第一保育院 ,后迁至岐山县 ,王秀 清任院长。保育生多时达 500 人。1939 年 5 月 ,经与保育总会的 沟通协商 ,陕西保育会归保育总会管辖 ,为总会的分会 ,总会拨发 经费并予以指导。② 1940 年 4 月 ,陕西第二保育院在西安成立 ,皮 以书任院长。1943 年两院合并 , 1945 年 9 月时有保育生 437 人。③ 1943 年初大批河南灾民涌入陕西 ,2 月保育总会在宝鸡设 临时保育院 ,由陕西分会管理 ,专收河南来的难童。姜漱寰任院 长 ,1945 年 9 月时有保育生 500 人。④ 1940 年 2 月 10 日 ,山西分会在陕西三原县成立 ,徐兰森任理 事长。同时成立第一保育院 ,吕清夫任院长 ,1943 年底有保育生 246 名。4 月 ,第二保育院在陕西宜川县成立 ,后迁回山西吉县 ,张 维溪任院长 ,1943 年底有保育生 254 名。⑤ 1941 年 3 月 11 日 ,晋察冀分会和保育院成立。分会委员会 由 31 人组成 ,刘光运、大田、刘仁、刘素菲、宋子纯、江一真、田益等 7 人为常委。不久召开常委会推定刘素菲为主任 ,刘光运为副主 任兼保育院院长。保育院接收父母均为抗战军政干部而因工作无 力照管的子女和抗战烈士的遗孤。保育院实行“集中领导 ,分散管 理”办法 ,保育儿童分散在农村各保姆家中 ,由 5 - 7 人组成小组 , 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因战时艰苦环境等原因 ,保育院只接收了 ·7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④ ⑤ 《新华日报》1940 年 2 月 18 日。《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各院院址及儿童人数一览 表 (1943. 2.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战时儿童保育会一年来的工作》,《妇女新运》第 6 卷第 6 期 ,1944 年 6 月。 《本会暨所属各院员生人数表 (1945.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一全宗 ,544 卷。 皮以书 :《陕西省妇女工作委员会三月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妇女新运》第 3 期 , 1939 年 6 月。 《西京日报》,1938 年 8 月 9 日。《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章程及 保育院简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一六全宗 ,1309 卷。 20 多名保育生。① 由于时值皖南事变不久 ,国共关系紧张 ,晋察冀 分会和保育院未能得到重庆保育总会的正式承认和经费补助。后 来部分保育生辗转至延安 ,入延安保育院。 除以上分会外 ,安徽分会于 1938 年 5 月 1 日在六安成立 ,理 事会成员有王立文、张淡如、胡子婴、李文宜、任之、孙以瑾、何宝 霞。分会建立了一所临时保育院 ,王立文任院长。但因各种原因 , 分会和保育院维持未久即告结束。上海、山东、宁夏、甘肃、西康、 云南以及远在印尼的望加锡 ,也都建立了保育分会。但是这些分 会只是从事宣传和募捐工作 ,没有组建保育院。 另外 ,保育总会还有 4 所保育院和两处所属“代养团体”,即由 总会交付一定数量难童给这些单位 ,经费由这些收养单位自筹和 保育总会补助共同解决。计有由抗日烈士刘湛恩的遗孀刘王立明 为纪念丈夫 ,于 1939 年 4 月创办的湛恩难童教养院 ,位于四川宜 宾 ,院长为曹凤翔 ,保育生最多时有 100 余人。② 基督教会上海伯 特利孤儿院在贵州独山、毕节建立了两所保育院。时庚明、林景 康、鄂恩普、郭耀西先后任院长。1943 年初两院有保育生 200 余 人。③ 在湖南湘西 ,代养团体有养园战区保育院 ,芷江孤儿院和芷 江天主教堂 ,所收难童都不多。④ 在严酷的战时环境下 ,各保育院在创办和开展过程中 ,大都历 尽艰辛 ,迭遭磨难。1939 年春末日军迫近鄂西北 ,直一院 500 多 名保育生在罗院长带领下 ,半个多月跋涉千里 ,由均县转移至重 庆 ,刚刚抵达 ,就赶上日机 5 月 2 日、3 日对重庆的大轰炸。所幸 ·81·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④ 《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7 期 ,1942 年 7 月。 刘伍福 张天文 :《贵州伯特利保育院独山分院简史》, 姚德珍 徐明瑛 詹方海 张天 文 :《我们在伯特利保育院毕节分院》,《保育生通讯》2001 年第 3 期。 段文苑 :《我的人生起点———回忆湛恩难童教养院》,《摇篮》1995 年第 2 期。 《晋察冀日报》1941 年 3 月 18 日、29 日 ,4 月 1 日 ,7 月 29 日。 保育生们没有伤亡 ,躲过一劫。1938 年 9 月浙江第一临时保育院 的 303 名保育生奉总会之命西迁至湖南 ,到达湘西大庸并入湖南 分会第二保育院 ,由于院长黄湘任人唯亲 ,管理不善 ,保育生病亡 不断 ,引发恐慌气氛。直到 1939 年 9 月湘二院再次西迁至重庆壁 山县何家沟 ,由总会派来的曹克勋接任院长改建为直五院后 ,情况 才有根本转变。1940 年 5 月中 ,因形势危急 ,香港保育院据总会 指示开始向内地疏散 ,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 ,保育院师生先后分 三批穿过粤、桂两省 ,直到 1941 年元旦才全部到达贵州桐梓。迁 徙途中 ,时遭敌机轰炸 ,亦有饥寒交迫 ,险象不断。广东的各保育 院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转移 ,第一次是在 1938 年 10 月底广州沦陷 后 ,刚成立的粤二院即由广东四会西迁广西 ,12 月底到达宜山。 1939 年 2 月又有 200 多名保育生转至贵州。1939 年 4 月粤一院 从香港转移至粤北连县。第二次大转移是在 1944 年夏长衡战役 至 1945 年 1 月底 ,日军攻陷广东临时省会韶关后期间。粤四院由 乐昌迁至南雄 ;粤三院由乐昌迁往江西信丰 ,又迁回广东和平 ;粤 二院由连县迁往南雄 ,再迁至五华 ;粤一院由连县迁至五华。每次 转移 ,都是千里行军 ,穿山越河 ,时遇凄风苦雨 ,病饿交加 ,各保育 院师生团结一致 ,克服困难 ,度过了难关。同样在日军大举进攻长 沙、衡阳时 ,地处衡阳东部的湖南第二、四保育院 ,在齐新、李融中 两位院长带领下 ,于 1944 年底撤退至湘东南的汝城 ,1000 多名保 育生转危为安。江西第一保育院在陈庆云院长带领下先后转移到 拿山和永平。而广西第一保育院根据总会指示在桂林就地撤消解 散 ,总会特派总会教育指导、北泉慈幼院院长周之廉赶赴桂林 ,带 领 260 多名保育生于 8 月初撤退至贵阳 ,避免了后来可能遭遇的 更大灾难。 后来的衡阳教养院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衡阳教养院属于振济 委员会系统 ,1944 年 6 月开始转移 ,由于组织不力 ,动作迟缓 ,以 ·9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后被迫分散行动 ,各自为战 ,被裹入难民流。在半年多的苦难之旅 中 ,不断有学生死于轰炸、疾病、劫掠、溺水和各种事故。1944 年 12 月 ,攻占贵州独山的日军 ,残忍地将 100 多名未及撤走的衡阳 院伤病学生活活烧死。1945 年 1 月 ,幸存的同学终于到达了重 庆。出发时的 1000 多人 ,最后只剩下三四百人。正如衡阳院同学 自己所述 :“死散十之五六 ,就是幸运逃到重庆的 ,也是九死余生 , 受尽了人间的艰苦。”① 这是抗战时期拯救难童史上最为惨痛的 一页。 1941 年底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保育总会海外援助受困。 总会在 12 月 12 日召集临时常务理事会 ,决定 :“一方面设法开源 , 一方面设法节流 ,在节流上急应执行的是 :节省各院一切不必要的 经费 ,儿童人数不足之院 ,应予以合并。”经过努力 ,到 1942 年中 , “保育院是相当的紧缩了 ,从数量上说 ,六个院被并以后 ,原有四十 五个院遂减为三十七个院。不能并的 ,像各分会所属的院也都能 领悟本会并院的意旨而实行紧缩 ,或是请有能力的家长将儿童领 回自养 ,或则严令停止收容。再从管教上说 ,并院的儿童大致得依 照性别和年龄 ,予以调整划分 ,因之管教上比以前便利了。进度也 比较的迅速了。院的经费也得到相当的节省 ⋯⋯”② 抗战胜利后 ,保育总会在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中写道 :“本会成立之初 ,正 当敌人疯狂轰炸之时 ,各城市及各沦陷区儿童亟待救济 ,本会同仁 不顾炮火危险 ,至各沦陷区抢救流离失所之儿童 ,运送后方安全区 域。八年以来 ,共收容教养儿童二万九千四百八十六名。”“儿童 送至安全区后 ,即在各适当地区 ,设立学校兼家庭式之保育院 ,予 以教养。自廿七年起 ,共成立保育院四十七所 ,后因节省经费及事 ·02·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一年》,《妇女新运》第 4 卷第 7 期 ,1942 年 7 月。 《游子录》,国立十一中学南岳衡阳教养所同学会刊印 ,1946 年 5 月。 实需要 ,裁并若干院 ,今尚存保育院二十九所及疗养院一所。”① 保育生的保育和培养 难童进入保育院 ,命运开始改变。而保育院首要的工作也是 要使保育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这在抗战时期艰苦条件下 ,实为不 易。保育总会成立之初 ,经费标准是每名保育生每月教养费 5 元。 随着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因素和 实际需要变化 ,到了 1945 年 底 , 每名保育生的每月费用 已升至 4200 多元。而各地生活水准 ,各 保育院管理水平和直接捐助情况的差别 ,导致各地区的保育院差 异很大。如在香港保育院 ,“早餐 :每周有牛粥、花生粥、糖粥、米 粥、牛奶轮换进餐。中晚餐每人一碟菜肴 ,除供应充分的蔬菜外 , 还搭配有鱼、肉、蛋。除此外每周供应一次预防暑病的凉茶、一次 预防香港脚的红米饭 ,以及一次牛骨汤和水果。”②1940 年底 ,香 港保育生陆续疏散至贵州 ,成为贵州院的保育生。而贵州保育院 的伙食是 :“常吃西红柿 (二分钱一斤) 、米豆腐、青菜、萝卜等菜 ,有 时还打牙祭。偶尔买不到食盐 ,不免要吃餐淡菜。保育生每人每 天的定量粮食是 24 两大米 (老秤一斤半) , 根本吃不完。”③ 除了衣食 ,医药卫生条件对保育生的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 保育总会迁到重庆后 ,“承卫生署的帮忙 ,协助我们成立了四川分 会及直属各院的医疗室。但是因为药料的缺乏 ,甚至无法购买 ,同 时医务人才也非常缺乏 ,要请一位医生或是看护都不是容易的事。 ·12·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③ 李坚白 :《青岩保育院琐记》,《保育生通讯》1996 年第 4 期。 高伟林 张大慈 :《战时儿童保育会香港分会保育院始末》,《保育生通讯》1997 年第 2 期。 《战时儿童保育会八年来工作总报告 (1945)》,《民国档案》1996 年第 4 期。 已经成立了医疗室的各院 ,孩子们是一天天的向健康的路上走的 , 病孩子一天天在减少 ,有些院已经减少到百分之三四。当然有很 多院是做不到的 ⋯⋯”① 在保育院老师和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 下 ,多数进院时长着“癞痢头”,满身疥疮虮虱 ,面黄肌瘦的难童 ,变 成了清洁健康的保育生。 保育生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 ,大多数处于小学教育阶段。总 会“所辖各保育院都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四二制办法施教 ,所 用的课本也是经过教育部审定的”。② 总会对保育生的教育非常 重视 ,宋美龄和李德全均有过多次指示。总会在 1939 年的工作报 告中说 :“我们不单是养活这两万难童 ,我们更要给他们以教育 ,使 每一个孩子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使他们成为建造新中国的匠手。 但是 ,保育院不和学校相同 ,我们只采用普通小学的方法是显然不 够的 ,所以许多新的方法 ,都在各保育院中实施。本会自己编的 ‘抗战建国读本’,已陆续分发给各院使用。”③ 保育委员会主任曹 孟君主持制定了“教导实施大纲”。其中提出“对儿童施行争取民 族之独立自由 ,启发儿童爱国思想与发扬民族精神之教育”。各保 育院对保育生讲述祖国历史 ,宣传当前抗战形势 ,教唱抗战歌曲 , 组织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很自然地在保育生中产生 共鸣 ,因为在难童时期 ,他们大都有着家破人亡、四处流浪的惨痛 经历 ,保育院的教育使他们更加仇恨侵略者 ,立志长大成才报国 , 报答保育院的养育之恩。 很快 ,报效祖国的时候到来了 ,在 1943 年底的学生从军热潮 中 ,有大批已升入中学的适龄保育生踊跃报名 ,投笔从戎。当年参 ·22· 《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五个月来的战时儿童保育》,《妇女新运》第 3 期 ,1939 年 6 月。 言心哲 :《现代社会事业》,商务印书馆 1944 年版 ,第 191 页。 《五个月来的战时儿童保育》,《妇女新运》第 3 期 ,1939 年 6 月。 军的保育生原因回忆 :“保育生在学生军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从驻 印军中看 ,全部或大部都是保育生的连队 ———被誉为‘保育生连’ 者就有好几个。仅笔者所在的战车第七营第一连就有二十多人 , 占全连四分之一 ⋯⋯1944 年 11 月又陆续从军的很多 ,以致教一 团一营三连成了青一色的十五中同学 ,号称‘小鬼连’⋯⋯而一营 一连则是青一色的十六中同学 ⋯⋯缅北、滇西战场上 ,学生军 (含 保育生)中英勇顽强 ,奋勇杀敌 ,视死如归的事迹 ,层出不穷 ,俯拾 即得。”①原因列举了川二院的梁守义 ,吴山基 ,叶本会 ,川七院、 十五中的徐行仕等人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民族的骄傲 ,保育生的光 荣。 不少难童在流浪中形成孤僻、暴躁性格 ,心理抑郁 ,行为散漫、 顽劣等 ,而对这样的“问题儿童”,各保育院的院长老师花了许多心 血 ,在工作实践中摸索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直三院院 长赵君陶总结出九条“实施办法”:11 示范 ;21 暗示 ;31 赞扬奖励 ; 41 不当众责备 ;51 尊重儿童能力 ;61 预防和减少犯过的机会 ;71 避免偷窃 ,事先调查给以适当满足 ;81 反省 ;91 情感的联络。每一 条下都有论证 ,还介绍了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转变情况。② 各院 还利用每年一次的院长会议和其他机会报告工作 ,交流经验 ,提高 改进。 除了正规的文化课程 ,各保育院都很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各 地保育院都设有小规模的农场和工厂 ,儿童分别参加农事、畜牧、 纺织、缝纫、竹木藤工艺、装订印刷 ,以及运输等等工作。大部分能 ·32·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 ① ② 赵君陶 :《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员工作资料》,《慈母般的爱—赵君陶同志 和战时儿童保育院》,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64 - 73 页。 原因 :《青史流芳 苍天可鉴———略述抗日学生远征军及其保育生的抗日业绩》,《摇 篮》1996 年第 2 期。 做到蔬菜自给 ,衣服鞋袜自
本文档为【战时儿童保育会述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40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4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06-14
浏览量: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