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举报
开通vip

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案例分析题归纳: 1.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

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案例分析题归纳: 1.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 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2.小明3岁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控制情绪? [答案]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转移)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3.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 请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 .【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一方面,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发展。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虽然遗传素质和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见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缺一不可。 4.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答案要点】(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6.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7. 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8.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9. 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2. 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13.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某小朋友在做“炒菜”访谈,不知什么时候,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了走廊上。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就这样,这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在该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使得幼儿的游戏没有顺利进行。 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时,应该: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14. 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段论述,分析我国学前儿童智力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参考答案: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 第三.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15.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 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 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 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 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16.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17. 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答: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2)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1)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2)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3)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18.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结合案例,运用幼儿园教师沟通技巧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熟记儿童的名字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2.选用适当的语言 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 4.语调语速要适当 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6.善于倾听 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19.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归纳: 1.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 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2.小明3岁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控制情绪? [答案]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转移)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3.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 请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 .【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一方面,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发展。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虽然遗传素质和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决定。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见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缺一不可。 4.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答案要点】(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6.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7. 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8.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9. 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本文档为【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