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

举报
开通vip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 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 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三、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苏州、无锡两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百分之八十取自太湖。近年来太湖作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生产区之一,其养殖面积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投放的大量饵料残沉湖底,加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民营企业布点较散,产业性质往往受到利益驱动,从事高污染项目,给周边山体、绿化、水域形成严重隐患,污染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好太湖水资源刻不容缓,光福地处太湖之滨,加强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四、光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光福镇的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编制了光福镇区总体规划,光福景区总体规划、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等,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的村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大多属专项规划范围,相互间有一定的交叉,缺少一种整体发展的思路。因此,编制一部能指导光福全镇空间产业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的总体规划是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重点 1、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构镇域城镇体系布局,追求城镇发展整体规模效益。 从合并后的光福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在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转换等因素的基础上,把追求镇域城镇体系的经济效率化放在中心位置,形成一个能持久地促进地域经济繁荣的城镇群体格局和空间开发态势。 2、确定新的城镇发展方向、性质与规模。 在新的城镇体系布局指导下,充分分析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 3、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制约了城镇的有机生长,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抓住机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达到土地利用个体边际效益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将进一步显露,影响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环境质量,本次规划将着重从区域角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5、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光福镇地处太湖之滨,迫切需要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加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与利用,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在切实保护、恢复各类旅游资源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塑造地域特色明显的城镇形象,营造国内一流的城镇环境。 第三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法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行政法规 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6 ⑵《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国务院1993.6 3、地方法规 ⑴《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⑵《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⑶《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⑷《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相关规划 ⑴《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⑵《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⑶《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2020) ⑷《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⑸《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⑹《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⑺《光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⑻《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1995年 ⑼《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 ⑽《光福镇镇域总体规划》2004年 ⑾《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⑿《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 ⒀《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年 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及胡锦涛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理论为战略目标,协调城乡发展。 2、突出“节约与集约”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突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对城镇发展的意义;强化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强化以“水”为特色的生态环境特点;建设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4、体现苏州市对光福镇城镇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镇域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促进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 5、加强城镇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未来城镇建设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将之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提出多种旅游服务产品及旅游服务体系。 第四章 编制技术探索 1、从区域着手研究环太湖地区的发展,体现大旅游、整体性原则。 苏州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树立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战略非常重要。光福作为环太湖地区的重要景区之一,也是苏州“三古一湖”大文化、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将其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是本次规划贯穿始终的思路。 2、从环境容量研究着手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容量。 依据上位规划即《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关于光福镇的人口预测和本次规划采用的人口年增长率递推法确定镇域人口规模,再以合理环境容量校核该人口规模。参考国内外资料,景区合理环境容量,一般不大于800人/平方公里。按此标准校核人口规模基本合理。针对可能出现的长假期间人满为患、设施不够,平时游客稀少、部分设施闲置等问题,规划强调新景点、新旅游内容的策划以及不同档次服务设施的配套。 3、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业发展策略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 规划强调以旅游经济为核心,强调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着重对旅游市场定位、客源、旅游消费档次、消费水平等方面作了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镇的旅游开发内容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 4、重视资源利用,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将现有资源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规划将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工业用地等作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开发的资源要素,丰富旅游内容,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5、研究城市化模式,强调镇区高度集中,村庄按需分散。 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在镇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用地,而村庄适度集聚,按需保持现有分散模式。通过组织培训,开发农户接待服务体系,将 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转变。 6、研究居住模式,有效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 通过确定不同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合理的城镇建设规模。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5平方米/人;村庄分两类,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30平方米/人,旅游村庄可适当高于130平方米/人。 7、名镇保护强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规划的合理保护以达到直接利用或观赏使用或研究使用。 光福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旅游城镇,本轮规划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旅游主题:即利用文化内涵打响文化品牌,突出地方特色。 8、研究策划旅游服务体系,提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构建平台、加强培训”策略。 强调多元化服务体系,即:既有镇一级服务体系,同时又有村一级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旅游服务业转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素质、道德、能力等的培训,使农民既保持乡土风情,又有较好的自身素质,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促进旅游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9、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合理的产业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视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如:通过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生态居住等措施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章 规划范围与内容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两个空间层次 1、全镇域62.20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协调村镇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按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要求进行空间管制。重点在“区域空间的整合及空间管制”。 2、城镇建设区及行政村(包括一个集镇) ⑴镇区 划定镇区建设范围,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重点在“建设”。 ⑵集镇 2001年被光福镇合并之前的太湖镇中心镇区,规划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各建设用地。重点在“控制和整治”。 结合光福镇实际情况,对镇行政村下辖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在“整合和引导”。 第六章 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光福镇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轮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0-2020年 第七章 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 一、上一轮总体规划概况 绿地率指标及污水与废弃物的排放等。 ⑵光福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著名风景名胜区,在环境保护、建筑控制、视线走廊、道路、水系、绿地、标高、街景、管线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4、《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主要内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保护、长江洪水保护、苏州特色农产品产区保护。对光福的要求是:林鸟活动源和哺乳动物活动源,以及特殊农产品――太湖猪的生产基地。 5、《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苏州市沿湖发展总体策略: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可相容、相关的产业,苏州生态安全布局中的重要的缓冲区和核心区,苏州市四沿发展战略之一。 发展目标是以保护为前提下的相关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光福被列为“太湖休闲产业带”。主要功能有:生态保护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农业生产功能。 五条休闲产业轴线中涉及光福的有两条: 太湖文化轴:苏州市――木渎――藏书――光福――镇湖 太湖休闲综合轴:横扇――横泾――浦庄――胥口――藏书――光福――镇湖――无锡 6、《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 景区性质:以植物奇观、湖湾渔港和宗教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游览观光、宗教文化游赏、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总体布局:规划布局为吴地文化观光区、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太湖人家游乐区、生态民俗游览区及漫山湖岛观光区五个子景区。 规划中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 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规划将光福景区划为一级自然保护区、一级史迹保护区、二级史迹保护区、一级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7、《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 定位:太湖岛是一个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创意新颖、个性鲜明、引领时尚、浪漫梦幻的新型旅游休闲地。 主题:江南锦秀太湖岛 光福翡翠古渔村 分区:将太湖岛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即传统文化展示区域、传统文化保护区域、餐饮娱乐区域、生态休闲区域、生态康乐区域、会议度假区域和配套服务区域。 涉及光福镇的规划很多: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镇的城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本轮总体规划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依据。 二、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上述相关规划考虑问题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因而对光福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保护目标和方式也略有差异。涉及光福镇产业性质,基本上强调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整体发展角度强调生态保护为主;二是从实际景区开发角度,强调旅游开发。 我们将光福镇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作为旅游要素,是对其旅游产业的强化,又将其划作禁建区,是对生态保护的强调,对于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尽可能保护利用,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于秀丽湖光山色,限制大规模开发,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真正实现光福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镇主要特征 一、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条件优越 光福距苏州市中心21.5公里,濒临太湖,丘陵蜿蜒,河道曲窄,山径崎岖,阡陌纵横。东与藏书镇接壤,南同胥口镇毗连,西滨太湖,北接东渚。 随着千百年来的不断开发,目前光福镇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苏福公路东接木渎镇、苏州新区;230省道纵贯南北,南接苏州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北接312国道;浒光运河、木光运河横贯东西沟通太湖及京杭运河;苏州唯一的光福机场坐落在镇区东南侧。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光福历史甚为古远,素为吴中名镇,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有祖先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后代,境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钵、石斧等文物。镇北虎山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养虎之地,因此旧有“虎溪”之称,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建光福寺,镇因寺得名。市镇中心原在今镇区西南的志里村(今庵前村),后移至虎山桥,唐宋间迁至今址,并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镇,明清时,光福集镇为吴县六大名镇之一,民国以来,一直为区、乡、镇政府(公所、署)驻地。光福曾以她卓越的风姿使无数名流高士流连忘返,也赢得了无数骚人墨客的宠爱和赞美,陆龟蒙、范成大、倪瓒、高启、唐寅、文征明、王士禛、康熙、乾隆、沈德潜、姚鼐、龚自珍、冯桂芬、于右任、田汉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了隽永耐味的诗画。 三、气候温和、物产富饶 光福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桃、杏、梅、李、桂花等,具有“十里梅乡”、“桂花之 乡”的美称,铜坑杨梅更是被誉为“吴中佳品”。此外,花木盆景、刺绣革丝、红木玉石雕刻等,也因为工艺精湛而名扬海内外。 四、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一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苏州市旅游名镇 光福景区为太湖风景名胜区沿湖主要景区之一,地处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是一颗嵌入太湖的璀璨明珠。镇域内外丘陵起伏,群山环抱,真可谓山中有镇,镇中有山,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灌排便利,物产丰富,久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 光福镇内小桥流水,古街塔影,四周群山环抱,绿水萦饶,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最富个性和特色的景区之一,光福镇内主要的山水景观资源为西崦湖、漫山岛;山岳景观有凤口岛岗、西碛山、铜井山、穹窿山、马架山、蟠螭山等,泉水景观有七宝泉、夹石泉、白鱼泉、铜井泉、墨泉;植物景观资源丰富,有闻名于世的赏梅胜地――香雪海,闻香采桂佳处――西碛山、木荷生长极地带的卧龙山和古树名木等;另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光福寺、光福塔、圣恩寺、司徒庙、石嵝、石壁、老镇区上的古街巷以及现代景观资源盆景园、烈士陵园等。 五、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1999年,光福镇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心镇的行列。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既有古镇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新型城镇已经崛起,光福镇正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发以名胜古迹和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型旅游环境,努力建成一个真山真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绿色植被遍地、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江南旅游度假胜地。在不久的将来光福这颗太湖边的璀璨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第二章 镇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 光福镇地处中国经济目前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圈内,区域交通通达,出行方便,在国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引下,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将得到空前发展。 2、资源优势 光福有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山青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光福素以“花木之乡”名闻中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洞天福地”,良好的水质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形成了光福镇绝佳的生态环境。 3、政策优势 2001年苏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原吴县市并入苏州市,分为吴中、相城两区,光福镇划归吴中区管辖,2002年光福镇又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范围,围绕着“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二、劣势条件 1、旅游开发滞后,知名度不高 开发滞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沿太湖还未建成具有鲜明旅游主题形象的拳头项目;二是由于苏州古城的魅力和影响力超过太湖,因此导致苏州旅游热点在古城;三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机制不灵活。 2、度假休闲产品未形成统一品牌,特色不鲜明 太湖休闲度假品牌的特色还不鲜明,没有形成对游客足够的吸引力,虽然光福 镇域范围内景区景点比较多,但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3、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不完善 现状土地利用较混乱,度假功能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规模小,级别低,将来旅游产业将是光福镇的主导产业,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否则将无法打出光福镇旅游这一品牌优势。 三、发展机遇 1、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已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尤其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已经体现出高度城市化的地域特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在全市域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提高了市域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光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2、全省推进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在市场导向下,农村人力资本和资金向城镇集聚,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光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苏州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成为其接受知识经济辐射和影响的基础,有利于新型产业模式的转变,为光福通过知识信息的共享,开展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区域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积极的影响。 4、世博经济成为光福镇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02年上海申博的成功,为上海和周边其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世博经济这一超级引擎,将推动上海和周边城市在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加强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的经济合作,形成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有利于上海周边城市的经济大发展。 5、随着长三角整体经济结构和调整的升级,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休闲业、体育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6、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对光福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理论指导作用。 四、潜在威胁 1、区域竞争 江南名镇众多,相互间为争夺游客市场竞争激烈。 环太湖各镇间发展产业比较雷同,对做优做大做强光福的主导产业构成威胁。 2、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围湖养殖和沿湖开发对太湖沿岸湿地保护形成压力,化肥农业的发展造成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农作物品质下降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农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太湖生态环境正逐步衰退,如不加以保护,其吸引力将逐步丧失,自然於塞,部分岛屿开山采石后岩石裸露等都影响了光福镇的整体环境风貌。 3、片面追求GDP指标制约光福整体发展 城镇之间的竞争仍不能摆脱以GDP为最主要衡量指标的阶段,未能综合评价城镇的竞争力,上级政府未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工业区的开发仍是镇政府的主要任务,给光福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 第三章 镇域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 (1)、区域开放及创新战略 主动接受苏州市区、度假区等周边城市、城镇的经济辐射。突出光福自身产业特色,加强经济的辐射和扩散功能。重点发掘国内市场,加大区域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竞争,实施区域开放战略。 同时,面对激烈竞争的形势,光福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有竞争力的创新环 境,创新进取精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聪慧智巧的光福人应该充分挖掘吴文化内涵,使光福成为一座具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城镇。 (2)、旅游先导发展战略 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光福风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加快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基地培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并以此为先导带动三产全面发展。 (3)、城镇化战略 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尽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有计划的迁并小而散的农居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镇村有序发展。 以镇村体系结构为框架,合理调控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创造出相互融合的环境、社会、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光福境内水网密集,山体众多,森林茂密,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最艰巨的任务,规划应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 (5)、人文资源的保护战略 光福蕴藏着许多吴文化的精华,太湖周边细腻、精致的民俗文化也十分值得挖掘,利用吴文化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推动光福经济的发展。 (6)、整体性战略 光福、东山、西山同处苏州环太湖地区,强调其整体性,共同加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的建设,把苏州环太湖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2、城镇现代化量化指标 城镇现代化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适应并促进人类社会 光福镇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 3、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立 足区域全面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层次。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的经济格局。 经济发展目标是动员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因为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城镇各项建设应与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置相协调。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2010年) 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的经济构架,初步达到城镇现代化水平。 ⑴本阶段末全镇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实现GDP4.52万元。 ⑵GDP产值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8:53:39转变为2010年12:45:43,继续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 ⑶本阶段末镇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 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⑸2010年末镇域常住人口(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控制在5.5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 第二阶段:(2010年—2020年) 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全镇的经济实力,使镇域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 ⑴本阶段末全镇实现GDP产值58.51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实际GDP8.27万元。 ⑵本阶段末全镇GDP产值产业结构调整为10:35:55,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扩大。 ⑶本阶段末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⑸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适龄学生的高中入学率达100%,初中教育普及率达100%,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达40%,文盲率接近0。 ⑹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0%左右。 ⑺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75岁。 ⑻文化事业蒸蒸日上,馆藏图书人均拥有量0.5册,电视机普及率达95%,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30%。 ⑼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煤气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100%。 ⑽继续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20年末镇域常住人口控制在5.67万人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2.0‰控制。 5、环境保护目标 ⑴至规划期末镇域绿地率达到70%以上。 ⑵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96)的二级标准,严格控制有大气污染的项目发展。 ⑶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镇区范围内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到100%。 ⑷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二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 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政府管理部门分配的问题控制额度以内。 6、城镇建设目标 ⑴至规划期末镇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0%,镇域内的镇村体系规划布局明确、合理。 ⑵合理组织城镇各项功能用地,形成相对合理的功能布局、运转高效有序的城镇结构,同时利用区位优势,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 ⑶建设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和城镇道路体系,完善道路系统的骨架结构,配置为各级道路服务的通讯、给排水、供电、供热、有线电视、消防、垃圾处理站和公 厕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提高道路的服务功能,构筑网络化道路系统。 ⑷建设规模适中,服务半径合理,联系方便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保健和集贸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快智能化小区建设。 ⑸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城镇建设信息库,建立起适合本镇的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管理,使土地资源、规划投资、管理水平转化为建设效益。 二、 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总体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70年代前经济结构单一,是纯多种经营农业经济。80年代兴起乡镇工业,90年代兴起第三产业,在农村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格局。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90年代后期,民营工业迅速崛起,更进一步推动了一、三产业的辅助发展,从而使一、二、三产业良性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比较平稳,经济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态势。 2、产业结构问题识别 ⑴农业结构 ①农业结构仍处于初始阶段,农业结构仍较单一。 ②根据光福第一产业区位商分析,目前光福镇林业资源在区域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③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然而光福农业科技人员较少,科技力量支撑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④农业经营者基本上以分散、个体的形式小面积生产或小型规模化生产,缺少规模化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农业产品流通系统不健全。 1注:农林牧渔的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LQ(区位商),也称集中度指数。城市某部门在所处区域的区位商等于城市该部门GDP产值在该类产 业中的比值与区域该部门GDP产值在该类产业中的比值的商。它反映了所研究的部门在区域中的优劣地位,一般来说,LQ大于1表示在区域中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⑵工业结构 ①现今光福的工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吴中区各镇工业总产值中列第五位 (2003年)。 ②目前工业经济是光福的主体经济,现已形成以丝绸、工艺、建材、轻纺为龙 头的工业体系,刺绣工业遍布各个家庭,有达万名绣女绣娘,为苏绣的生产基地之 一,桑蚕生产进一步开发,将发展丝绸一条龙的生产。 ③光福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工业小区内现有的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达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 2003年镇村工业主要经济 ⑶第三产业结构 ①第三产业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业、饮食业、娱乐业、宾馆、商店、建筑业、运输业的发展。 ②创新源先天不足,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需要大大加强。 ③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旅游内容不够丰富、旅游景点没有完全开发、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旅客在光福滞留时间并不长, 使得旅游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三、产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发展 以保护资源、环境、景观为前提,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结合风景旅游,重点发展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保持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苗木、花果等特种农副产品的生产优势;适度发展都市型农业。 2、第三产业发展 利用太湖风景名胜区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环境,充分发掘旅游项目,融入大苏州旅游发展体系。 3、工业发展 以工艺、特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有地方特色、符合环保的工业为主,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同时安排由太湖旅游度假区搬迁过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章 镇域“四区”划定及空间建设管制 一、空间建设分区 光福地处太湖之滨,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光福镇域规划的重点之一,为了避免不合理的开发对生态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规划对镇域空间实行建设管制,将镇域空间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1、禁建区 禁建区将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重要区域,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行为,包括所有的湖面、除超低强度建设(少量景点配套)范围以外的环湖1000米范围、山体、林地(包括苗圃)、河渠水体、基本农田、果园等不可建设用地。 在禁建区内,禁止任何新的开发建设项目,除市政设施以外的已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应逐步迁出。 2、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外围村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及部分生态控制区用地等,其空间管制要点为:限制开发,并长期预留,村庄建设用地集中发展。 限建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光福镇发展旅游度假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保护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划定的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超低强度的最大可开发范围,但并不是必须开发的用地。 在限建区中规划强调超低强度建设。规定该区域中容积率不得大于0.2,建筑密度不得大于15%,建筑高度不高于2层,檐口高度不超过8米,绿地率不得小于65%。 依据苏州市强制性规范规定,沿太湖纵深1公里为生态走廊,山体沿山脚纵深1公里为控制区,考虑到光福镇域二分之一用地面湖,内部用地又以山体为主,可建设用地有限,因此为适应光福镇发展旅游度假产业的战略目标,规划允许在主要景区附近有条件地建设少量旅游配套设施用地,但建设指标及用地性质必须满足规划要求。 3、适建区 本次规划确定了适建区范围,增加地主要由一般农田转变而来。其空间管治要点:一是紧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防止城镇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和过度开发,控制征地规模。 4、已建区 已建区是指镇域范围内已建成区域。 5、“四区”面积 “四区”面积分别为:禁建区总面积4348公顷,占总面积的69.91%; 限建区总面积1229公顷,占总面积的19.76%; 适建区总面积471公顷,占总面积的7.57%; 已建区总面积172公顷,占总面积的2.76%。 第五章 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一、城镇性质 1、城镇性质分析 光福镇地处太湖之滨, 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花果鱼米之乡,也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最富个性和特色的景区之一。1999年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心镇的行列。根据光福镇目前的主要产业特征和未来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光福镇的城镇性质。 2、光福镇镇域的性质定位 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为特色的旅游型服务城镇。 二、人口规模 1、镇域人口分布及城市化特征 ⑴人口概况 ①人口层次界定 光福镇全镇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两个部份。光福镇2005年末乡镇总人口为58883人(包括度假区协调区4977人),其中户藉人口48373人(包括度假区协调区4977人),暂住人口为10510人。镇区现状人口约15000人。 ②现状人口构成和分布特征 2005年光福镇常住人口颁布情况一览表 ③人口增长特征 2001-2005年光福镇户籍人口变动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全镇户籍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 2004年,受开发区、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鼓舞,外来人口来光福打工、投资购房或居住者增加,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分析其原因,这主要和光福镇的城市化水平偏低有关,城镇的人口自身的增长速度放缓,增长方式转向以外来人口的强劲增长为主。 2、人口增长途径分析 ⑴镇区 镇区作为全镇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中心,二产和三产发展水平都很高,对人口的集聚力很强,今后镇区的公共设施和居住建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服务范围面向整个镇域。镇区拥有较高的人口规模,也有利于建立一定的消费基数,发展门类齐全的服务产业。镇区范围内的人口增长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镇区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接近均衡,自然增长率比较缓慢。 ②常住人口的机械增长。镇区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完善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多地吸引村庄的人口到镇区居住。此外,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对科技的重视,对外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很高。综合两方面因素,镇区范围内的人口机械增长率会呈现持续平衡地增长态势。 ③暂住人口的增长。与镇区的城市功能尤其是三产功能密切相关,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将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暂住人口会持续增长,但有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趋势。 处于传统的农业片区内,城市化水平最低,生活设施相对较差,外来人口以农忙时季节性帮工为主,常住人口迁出趋势较高。今后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村庄人口数量将呈不断下降趋势。 3、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⑴动力机制之一—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拉动 从光福各产业构成趋势分析,近五年一直以第二、第三产业并重为主,第二产 业略高于第三产业。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由以前的以第一产业为主演进到目前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人口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业向收入水平较高的非农业转移,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的产业转移,未来随着光福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行业以及满足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其他行业,将是吸纳城镇人口的主要就业空间,可以预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 ⑵动力机制之二—经济持续增长的需求拉动 在一个停滞和低增长的经济中,新就业机会的创造将是缓慢的,就业机会的不断扩张只有在经济加速增长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⑶动力机制之三—城乡差异的推动 光福镇村收入水平和基础、公共设施水平的差距亦将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动力机制之一。目前光福镇村收入差距已接近两倍,同时从近几年光福城乡投资分析,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镇区,这将使城乡设施水平、文化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等各方面差距增大。所有这些将促使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 ⑷动力机制之四—制度的积极促进 光福政府通过推进城镇建设的有序安排,促进了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的开发;通过积极的政策引进外资,引导无污染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建设工业小区等,有效地吸纳人口向镇区集中;通过村镇撤并等行政手段,加快社会资源向镇区集中。这些措施都将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4、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规模预测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人口,协调区人口与太湖度假区统一测算。 ⑴镇域人口规模测算 a.镇域常住人口规模测算 光福镇总人口2003年以前呈负增长,自2003年以来已开始呈现明显的正增长,综合考虑到远期会出现生育高峰以及综合经济发展对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故规划光福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为1.0‰,远期为2.0‰,机械增长率近期为 3.0‰,远期为1.0‰。根据人口年增长率递推法: P=P0(1+a+b)n 其中:P——规划期末人口,P0——现状在册人口 a——年平均自然增长率,b——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 测算得:近期P2010=53906×(1+1‰+3‰)5=54993(人) 远期P2020=54993×(1+2‰+1‰)10=56665(人) 镇域(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常住人口规模预测表 b.镇域流动人口测算 这一类流动人口主要指到光福出差、旅游、参观和学习等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随着今后光福镇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及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这一类流动人口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近几年光福镇旅游人口年均增长达15-20%。2005年到光福镇旅游的人数有35万人次。近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环太湖路的建成,驾车到光福镇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者越来越多,再加上西崦湖旅游度假区的项目正在策划之中,这一项目的形成,旅客增长率将得到更快速地提高。 根据《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预测,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近期(2004-2008)年平均增长7-9%,中期(2009-2015)年平均增长5-7%,远期(2015-2020)年平均增长3-5%。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近期年平均增长率取7-9%,中期取3.5%,远期取1-3%。 以《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预测增长率为参考,并根据光福镇近几年发展态势及镇域丰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后的巨大发展潜力,此次确定光福镇旅客近期(2006-2010)年平均增长率为25%,远期(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10%。 2010年旅游者 35×(1+25%)5=107(万人次) 2020年旅游者 107×(1+10%)10=278(万人次) 按年旅游天数200天计,预测2010年光福镇日旅游者达0.5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人数约占80%,即0.4万人,度假休疗养人口约为0.1万人;预测2020年光福镇日旅游者达1.4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人数约占70%,约1.0万人,度假休养人口约0.4万人。 光福日旅游人口测算 c.镇域就业岗位预测 ①二、三产业就业岗位预测 ○旅馆、度假就业岗位预测 2010年旅馆度假村需要就业岗位预测 根据苏州全市旅游情况统计分析,结合光福镇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即在光福镇旅游品牌不断发展完善后,预测在光福镇的观光游客中有50%的游客在光福镇留宿,度假休疗养人口全部留在光福过夜,并预测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1.0天。 则2010年日过夜游客为0.3万人/天 床位数=日旅游人数/床位利用率=0.3/70%=0.43万床 直接服务人员=床位数×直接服务人员与床位数比(一般为1:2-1:10)=0.43×0.2=0.09万人。 2020年旅馆度假村需求就业岗位预测 根据苏州市全市旅游情况统计与分析,结合光福镇的发展态势,在光福镇旅游品牌不断成熟之后,预测在光福镇的观光游客中有50%的游客留在光福镇过夜,度假休疗养人口全部留在光福过夜,并预测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1.5天。 则2020年日过夜游客0.90万人/天 床位数=1.5×0.90/70%=1.93万床 直接服务人员=1.93×0.2=0.38万人 ○商业零售业、文化娱乐、餐饮等公共设施就业岗位预测 2010年,预测光福镇日游客及常住人口约为6.0万人,按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5平方米计算,需用地90公顷,依据每公顷公共设施用地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则得出共需有1.35万个就业岗位。 2020年,依据测算光福镇日旅游人口及常住人口约为7.07万人,按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5平方米计算,需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06公顷,依据每公顷公共设施用地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则得出共有约1.59万个就业岗位。 ○其它就业岗位 按每公顷市政设施用地容纳就业人数约50人,每公顷绿化维护容纳就业人数约3-5人测算: 2010年,市政设施以及公共绿化维护所需工作人员约0.15万人。 2020年,市政设施以及公共绿化维护所需工作人员约0.2万人。 ○工业区就业岗位测算 经预测,规划工业用地约为80公顷左右,按每公顷工业用地容纳80-100个就业岗位测算: 近远期工业小区容纳0.7万个工作岗位。 依据上述测算得出 2010年光福镇域二、三产业就业岗位=0.09+1.35+0.15+0.7=2.29(万) 2020年光福镇域二、三产业就业岗位=0.38+1.59+0.2+0.7=2.87(万) 光福镇未来二、三产业就业岗位预测表 ②从事一产劳动力人口预测 光福镇域现有基本农田及一般农田约7.5万亩左右,其中耕地面积约2.4万亩,渔业面积约800亩,其余基本为经济林种植面积,由于经济林种植很难利用机械化种植方式,因此需要一定量的从事一产的劳动力人口。经过咨询,目前平均一个劳动力基本能管理8亩左右的经济林,但在收获季节得请季节工帮忙,规划假设至2010年,每个劳动力耕作8亩地,2020年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2010年从事一产劳动力人口7.5÷8=0.94万人,2020年从事第一产业人口7.0÷10=0.7万人(远期规划中增加了旅游设施及道路、绿地面积,一般农田稍有减少)。 依据上述测算得出:2010年光福镇总就业岗位2.29万+0.94万=3.23万 2020年光福镇就业岗位2.87万+0.7万=3.57万 光福镇一、二、三产业就业岗位预测 ③劳动力与就业岗位 根据就业政策,光福镇域人口就业问题首先全部考虑本区域常住人口。 光福镇2005年乡镇总人口58883,实有劳动力34152人,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58%,按60%计。 预测2010年光福镇实有劳动力54993×0.60=3.30(万人) 2020年光福镇实有劳动力56665×0.60=3.40(万人) 根据以上测算,光福镇域就业人口与就业岗位基本持平,符合劳动力就近就业就近平衡之原则。 d.镇域总人口计算 光福镇域2010年总人口=5.50+0.5=6.0万人 2020年总人口=5.67+1.4=7.07万人 光福镇中心镇区及太湖集镇通勤人口预测 依据上述测算人口规模 中心镇区 2010年2.0+0.18+0.43=2.61万人 2020年3.1+0.88+0.23=4.21万人 太湖集镇 2010年0.2+0.02+0.03=0.25万人, 2020年0.3+0.10+0.02=0.42万人 光福镇中心镇区及太湖集镇规划人口预测 第六章 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现状 1、现状概况 目前光福镇镇域由一个镇区,7个行政村组成,各行政村又分散有较多的自然村,大部分自然村依山傍水分散布局,全镇村庄建设用地556公顷,农村人口35656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达156㎡,这主要与光福镇村落布局形态有关。光福镇村落民宅呈松散状布局,宅与宅之间均有敞地,敞地上是各种果树,因此人均村庄用地 指标较大。镇区及部分行政村基础设施配套较好,大部分自然村落缺乏配套设施。 2、存在问题 ⑴光福镇村镇建设用地分散,土地资源利用不经济,人均用地指标偏高。 ⑵自然村庄数量偏多村庄布局散乱,村庄规模较小,土地利用率低。 ⑶大多自然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二、镇村体系规划布局原则 1、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镇区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2、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居民点向经济较为发达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集中; 3、人口相对较少的农村居民点向人口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集中; 4、交通不便的农村居民点向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 5、镇区周边的居民点向镇区集中。 三、镇村结构规划 根据《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光福镇属于苏州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中的第一层 次——中心城市范围。2003年,光福镇将原有6个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进行撤村并村、撤村建居,现下设村民委员会7个,分别是:迂里、府巷、福利、邓尉、香雪、冲山和太湖渔港村委会;居民委员会3个,分别是:东崦湖、梅园和太湖居委会。 光福镇村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目标是明确光福镇域内镇区与各乡村的职能和分工,进一步发展中心镇区,并同时发挥各乡村的优势,节约土地,合理安排社会生产活动。 1、镇域镇村规模等级结构“一镇、一集、六村” 光福镇域镇村职能形成“一镇、一集、六村”,“一镇”即中心镇区,“一集”即太湖集镇,“六村”即六个行政村,分别为:迂里、府巷、福利、香雪、冲山和太湖 渔港村委会。 2、职能等级结构 根据光福镇镇域发展战略,结合现状村镇职能结构的特点,规划将光福镇镇村职能等级划分为两级: 第一级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镇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配套为手段,创造镇区集聚条件,配合村庄撤并,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向新镇区集中。 第二级集镇和行政村:是位于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具有一定特色,规模较大,有一定量的集聚人口,并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村居民点。其主要职能是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拥有村委会、活动站、卫生所、便民商业等社区配套设施。 太湖集镇即为原太湖镇中心镇区,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为周边乡村服务。 镇域目前有7个行政村(2003年作的调整),行政村空间布局较为合理,规划在原有镇区基础上将临近镇区的邓尉行政村纳入镇区的范围统一规划,近期应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远期采取逐步引导居民点迁往镇区的措施,最终将居民迁出。规划6个行政村,即迂里、府巷、福利、香雪、冲山和太湖渔港行政村,总人口规模约为2.3万人。 光福镇镇村体系规划一览表 四、农村居民点规划 光福镇历史文化悠久,规划对各自然村落作了深入的分析,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将有价值、有特色的村落全部保留,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灾、农业机械化以及耕作半径合理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将各村分成搬迁型、控制型、及聚居型三类分别加以调控。 搬迁型:将一部分人口过少或基础配套设施缺乏的村庄进行搬迁,逐步引导村民迁往规划聚居区。 控制型:对特色村庄、景点周边村庄的规模进行控制,同时对建筑的色彩、风格、高度提出一定的控制要求,即为整治型村庄。 聚居型:将部分规模大、区位好的村庄划为聚居型,安置搬迁的居民,完善其公共配套设施,即为整治扩建型。 第七章 镇域用地规划与用地规模 一、镇域现状用地分析 光福镇域现状总用地6220公顷(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公顷),现状建设用地为1100公顷,占总用地的17.68%,建设用地中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特殊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非建设用地中主要为耕地、林地、园地及水域用地,非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82.32%,因此光福镇基本以生态用地为主,生态环境绝佳。具体各类用地现状情况详见现状基础资料汇编。 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缺乏系统的旅游设施用地,各景点基础服务设施简陋缺乏,交通路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便能组织合理的游览线路。 ②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一部分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正在急剧恶化,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水产养殖的过度发展、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以及开山采石的破坏。 ③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布局较为混乱,不利于人流、物流的有效疏通,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④虽然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景点与景点之间联系和相互促进发展的渠道不顺畅,旅游度假的整体形象不突出。 ⑤目前全镇绿地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与我国城镇的规划标准相比属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开发。 ⑥村镇建设用地分散,土地资源利用不经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光福镇域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注:规划总用地内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ha 二、镇域用地规划结构与布局 1、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将光福镇建设成为集居住、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名镇。 2、规划结构 依据现状用地组成情况,光福镇域形成“一镇、一区、两岛、一带、多点”的规划结构。 “一镇”:即中心镇区,位于整个镇域东部的镇区建设区,集中发展镇区各类建 设用地,形成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区”:即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被绿色公园与山脉环绕,规划安排各类文化娱乐用地和旅游度假设施用地。 “两岛”:即太湖岛和漫山岛,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内容。 “一带”:依托太湖滨水资源形成沿湖滨的休闲旅游带,即利用自然的驳岸将特色村落、生态湿地公园、文化娱乐设施、度假宾馆及度假村用地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多点”:即多个农村居民点。 三、用地布局 1、原则 尊重现状自然山水格局,将生态保护作为规划的首要前提,充分考虑光福镇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布置各类建设用地。 2、用地布局要点 ⑴村镇居住用地 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提倡农村生活现代化,进行必要的环境整治建设;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进镇区居住,在镇区内集中安排动迁居民区以及集宿楼;中心镇区的居住用地除了满足光福镇自身居民居住外,同时吸引着房地产开发商来这里开发投资建设,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悠闲、安定、和谐、方便的生活环境。 ⑵工业与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的南部和东部,依据所处地理位置及发展战略目标,光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工业建设将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破坏性的开山采石业、建筑业及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将全部关闭和禁止发展。旅游业是光福镇未来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因此远期镇域工业将主要围绕旅游业展开,仅开设以旅游休闲产业为产品对象或直接成为旅游观赏对象的无污染、小规模、家庭式的小作坊,特别鼓励生产特色产品的小手工作坊,如发展一些食品加工、保鲜加工,旅游 纪念品加工企业等。近期工业发展可放慢速度,并逐步将二、三类工业迁出。 ⑶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为本镇人口服务,这部分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及太湖集镇,另外一部分主要为旅游人口提供服务,这部分设施用地结合景区景点设置。 光福镇域将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综合上述原因整个镇域的公共设施用地百分比较大,这主要由光福镇的旅游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a.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和太湖集镇,行政村级管理机构设置在各行政村。 b.商业服务 规划镇级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在太湖集镇规划地区级商业中心,各行政村规划一定量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c.旅游配套设施用地 结合景点、景区规划旅游度假设施用地,一部分配合镇区、太湖集镇建设用地共建共享,一部分配合景区景点成分散式点状布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d.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和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 e.学校 光福镇域内现有光福中学,光福中心小学、迂里小学、下绞小学和太湖实验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以及一所中心幼儿园,另外,塘村小学在度假区协调区内。从现有学生数及学校规模分析,现状中、小学已基本满足镇域需求,但幼儿园还未能普及,因此,规划保留光福中学、光福中心小学和太湖实验学校,迂里小学和下绞小学归并到镇区东面新建的一所小学。目前仅镇区有一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规模严重不足,而且位置比较偏远,因此规划在迂里增加一个幼儿园,现状中 年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相当。 幼儿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率达到100%,中心幼儿园水平达到一类标准。 小学教育:6-15周岁少年儿童高标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 初中教育:入学率达100%,争取创省级示范初中。 高中教育:巩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5%以上。 成人教育:积极推行终身教育,充分满足不同年龄社会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为青年提供再培训、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健全城乡联动的老年教育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动全民教育素质。 (3)、教育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镇区现状中心小学以及太湖实验小学,在镇区东部新规划一处小学,其小学包括幼儿园教学,另外,将老镇区中心幼儿园向南搬迁,以满足入学服务半径的要求,目前正在新建的府巷幼儿园予以保留。 (4)、实施措施 保持优势:继续保持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挥有优势的学校的辐射力。 加大力度:增加教育投入,积极发展教育产业,推进依法治教。 强化深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和决策研究。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光福镇医疗卫生设施已基本形成镇区――社区两级医疗保健网络,全镇域现有镇区医院1所,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站5个,总床位数45张。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a.医疗机构 全镇医疗机构按两级配置,即“镇区――社区”。 镇区――区级医院:主要提供各种急诊抢救及综合性医疗服务,以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为主。 现镇区医院规模较小,已不能满足区域要求,规划在镇区东面新建一所医院,原医院改建为大型社区医疗卫生站。 社区――社区医疗卫生站: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在现有社区医疗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b.卫生资源 床位配置:坚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原则,按3张/千人。 卫技人员:坚持“减员增效”,按卫技人员不超过5人/千人。 (3)、实施措施 a.系统协调规划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b.加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管理 c.深化公立医疗机制改革,营利性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对卫生服务价格有效管理和监督。 d.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3、文化设施规划 (1)、文化设施现状 目前光福镇文化设施较小,与光福镇历史文化名镇不相符,规划拟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2)、文化设施规划 全市文化设施按“镇区――社区”两级进行配置,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促进镇精神文明建设。 镇区:在镇区中心,合理新建文化设施,配备一定规模的图书馆、文化馆、电 影院等设施,形成镇区的文化中心。 社区:设置文化站,改善环境和相关配套设施,丰富居民日常生活。 (3)、实施措施 a.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 b.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c.强化法制意识 4、体育设施规划 (1)、体育设施现状 光福镇群众有较强的体育活动意识,学校体育运动也取得可喜成绩,现状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镇区学校及居住小区内,同时光福镇独特的地形地貎,为爱好运动者提供广阔的室外运动空间。 (2)、体育设施规划 全镇体育设施按“镇区――社区”两级进行配置,积极发展基层健身活动,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运动,形成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全民健身框架,提高居民身体素质。 镇域: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开展水上、山体运动项目,积极争取承办专业比赛。镇区:在镇区结合公园,建体育运动场、球馆、游泳池等设施。 社区:设置群众运动场、全民健身运动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 (3)、实施措施 a.加强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形成健身氛围,改变消费观念; b.争取多渠道多元化的经济支持,分开公益性群众体育设施和经营性竞技休闲体育设施。 c.建立群众健身网络,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 五、绿化系统规划 1、绿化现状 到2000年底,光福镇共种植杉树800亩,国外松2200亩,马尾松1500亩,黑松80多亩,毛松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7%。 道路、沿河绿化:全镇主要道路种上香樟、紫薇、米冬、美人蕉及各种花卉,平均每公里路段植树625棵。还对浒光运河、木光河、上崦、下崦、大寨河等河堤植树护堤,计植树22000余株。 住宅区绿化:抽纱分厂住宅区、宝泉文卫住宅区、山官堂住宅区、汽车站住宅区、石家园住宅区、杨树街住宅区等住宅群体,绿化面积达35000平方米。 全镇有18个单位达到省标,占市镇单位达标率的56.25%。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2000年,市镇建成区面积119.94公顷,绿化面积达32.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7.34%。 2、现状存在问题 (1)、目前建成区绿化规模较小,未经规划, 尚不能构成完整系统。 (2)、仅有少量小游园,街头绿地较少,街头空闲地未能充分利用。 (3)、部分道路分隔带绿化尚不健全。 (4)、居住区内绿化少,应利用有限的空地,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目前全镇绿地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与我国城镇的规划标准相比,属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开发。 (6)、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的绿化休闲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3、规划指导思想 (1)、要充分利用江河水网体系等自然条件的优势,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城镇绿地系统。 (2)、绿地的建设要结合地形条件,用地布局上做到大、中、小相结合,并由点、线、面构成三个层次,使绿地分布均匀,布局合理,内容丰富。 (3)、除集中的城镇绿地外,在各功能组团内,要加强普遍绿化。 (4)、努力改善城镇风貌和生态环境,在不占良田或少占良田的原则下使城镇的绿化覆盖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现代化文明城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5)、根据现状自然条件,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绿地,设置生产防护绿地,以及方便居民使用的公共绿地。 4、规划构思 从光福镇现状自然生态条件出发,以建设花园型城市为目标,将城市绿地系统与物质空间系统相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1)、保护、利用城镇绿色屏障 光福周围的绿色山林和农田是光福镇的天然绿色屏障,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条件下,应加强光福周围的生产防护林地建设,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依托。 (2)、楔性绿地引入城市,形成内外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 镇区规划中,以周围绿色农田为依托,通过基础设施走廊、高速公路、过境公路、铁路的防护隔离绿地形成多条自南向北自西向东的的开敞空间“走廊”并引入城市,将城市的工业组团和生活组团很好的分隔,并利用交通性干道与生活性干道的结合,形成城区通透的绿色空间。使得每个组团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 (3)、在镇区内部形成公共绿地广场系统 在镇区的主次干道两侧结合重要的功能区规划了多处点状公共绿地广场,如主 题公园、街头绿地等。 5、规划布局 (1)、生态绿地 镇域内的农田作为城镇的生态绿地,加强农田防护林地的建设。镇域内生态绿地要保护和加强绿化,涵养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2)、公共绿地 镇域公共绿地由公园和街头绿地组成。 镇区公共绿地主要结合东崦湖周边布置,形成光福镇较具特色的公共活动区。 街头绿地分布较广,主要指主次干道两侧和步行绿化带中利用空余地块布置的绿化用地。 生态公园:沿太湖岸线规划生态公园,公园只允许建设少量服务设施,如小卖部、公共厕所、休息亭等,建筑密度不超过1%,绿地率大于95%。 城镇公园:在镇区开敞地布置中心公园,公园内以植物、水景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辅以硬质铺装以及亭、台、柱、廊等建(构)筑物,以主题雕塑、小品为点缀,突出现代、开放、生态的特点。同时注重场所空间的设计,积极创造多种类型和风格的室外展演场所以及公共的、私密的、半私密的交往场所,为周边居民及游客等提供充裕的室外休闲与交往空间。公园内可建设管理、游览、休憩、服务、公用等小品建筑。 古迹公园:结合现状文物古迹规划古迹公园,主要有塔山公园、香雪海、司徒庙公园、圣恩寺公园,公园内可建设管理、休憩、服务、公用建筑等。 居住区级公园:在镇区居住片区内规划布置居住区级公园,公园内可建设休憩、服务、健身小品等建筑。 (3)、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在230省道、苏福路和浒光运河两侧各建20-40米宽的防护绿化带。在变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根据具体要求设置防护绿带。 第八章 镇域交通规划 一、镇域综合交通现状 光福镇交通条件优越,苏福公路东接木渎镇、苏州新区。230省道纵贯南北,南接苏州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北接312国道。浒光运河、木光运河横贯东西沟通太湖及京杭运河。苏州唯一的光福机场坐落在镇区南侧。 二、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镇域内部道路 (1)主要道路 镇域范围内保留并延长和拓宽主要道路福湖路,完善镇域道路系统。道路红线宽度为12-24米。 (2)次要道路 与主干道一起成环网布局,使路网系统更完善,交通更为方便,主要有银矿路、光田路、坎上路等。道路红线宽度为12-15米。 (3)支路 自主次道路通向各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及自然村落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9-12米。 2、对外交通道路 (1)环太湖旅游专线 环湖路:红线宽度为9米。 (2)公路 机场路:提高现状道路等级,规划控制40米。 苏福路:规划控制30米。 (3)航道 浒光运河:五级航道。 木光运河:旅游航道。 (4)航空 光福机场建议远期作为商务机场,以推动环太湖旅游的发展。 同时基于光福机场对净空限高的要求,镇区光福路以南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5米以内。 三、交通设施 1、光福公交首末站。适当扩大原汽车站用地,承担光福镇对内与对外客运任务。2、公交站点:建议在镇域主要道路设置公交线及公交站点。 3、加油站:保留现有苏福路与230省道转角处加油站以及230省道上一处加油站。 4、各景点、旅游设施、居民点分别按要求配置停车位及停车场。 第九章 镇域旅游规划 一、光福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2000年我国国际游客达7800万人次, 评估结果基本反映了景区景观资源的属性特征和开发价值,为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旅游发展现状 光福景区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旅游区的重合周期来说是探查阶段,目前还只有零散的游客,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还未完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没有因旅游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目前仅开发了一些零星旅游点,如景区内的香雪海、西碛山窑上农家乐、光福塔、光福寺、圣恩寺、司徒庙、石嵝庵等,各旅游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主要受制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主要存在问题: 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风景游赏用地与居民社会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区的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过多与景区无关的生产和建设活动破坏了景区风貌的完整性。 2、 作为光福古镇重要景观资源的古民居、古街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和破坏。除了古镇少部分民居保存较好外,许多古民居受损破坏情况严重,对景区的景观质量影响较大。 3、 景区缺乏系统规划的游览设施用地。各景点基础服务设施简陋缺乏,难以配套;交通条件较差,难以组织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景区内分布的滞留用地,如玄幕山南部的部队营房用地等与景区的景观风 貌不相协调。 四、规划指导思想 尊重与服从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突出光福湖光山色,花木漫山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古庙名寺、古迹遗址众多的江南福地特色,使光福景区真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多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供国内外游客访园探梅、宗教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 在切实保护、恢复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被植物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览体系。 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 五、旅游形象塑造 以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体优势为依托,以光福历史文化遗存、自然山水和植物名胜景观为地方特色,集度假、观光、宗教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六、旅游开发内容 镇域旅游规划理念:主题性、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景观性、康益性、舒适性、安全性、休闲性,由这些理念引出的旅游吸引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度假结构体系 ⑴高档次度假:主要布置在沿太湖的旅游休闲带上。 ⑵中低档次大众化旅游度假: 主要布置在漫山岛、太湖岛。 ⑶主题性度假:快乐之乡——西崦湖旅游度假区。 ⑷度假酒店:主要分布在各景点附近。 ⑸民宅式度假村:窑上农家乐、特色村落。 2、风景结构体系 ⑴区域整体的景观体系:太湖山水。 ⑵景区景观体系:八个子景区。 ⑶景点:各子景区范围内的若干个景点。 3、休闲娱乐结构体系 ⑴健身片区:山地健身区、水上健身区、陆上(室内、室外)健身区。 ⑵娱乐片区:室内娱乐片区、室外娱乐片区。 4、旅游(节庆)活动结构体系 ⑴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各类风俗活动。 ⑵自然景观庆祝活动:香雪海梅花节。 ⑶健身体育活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 ⑷各类丰收庆祝活动:观赏花卉、采摘果实。 5、其他旅游吸引物结构体系 产业观光吸引物体系:观光农业、花木基地,传统手工艺。 七、旅游项目策划 1、度假类旅游项目 ⑴高档休闲度假区 在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用地范围内规划具有现代化设施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庭园式度假区。四星级以上标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务会议和高消费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旅游者为市场目标。 通过对江南典型园林式建筑的精益设计(吴越文化特色),结合地形与景观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高档次服务设施的建设,营造回归自然的、且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良好度假旅游环境。 (2)星级度假酒店 在景观、交通与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段规划若干个星级宾馆,主要沿太湖沿岸布置。星级宾馆总体上要求风格与体量与环境相协调。以中高档次的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的旅游者为服务对象。 (3)农家旅社 现状窑上农家乐倍受广大游客欢迎,规划继续保持这一传统项目,同时选择若干保存较好的民居古宅,或环境与建筑较好、接待条件较好的农家,编入管理,作为中低档次的特色旅社接待游客,尤其是旅游旺季。以中低档次的城市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在旅游过程中插入农家生活体验为目的,满足旅游旺季服务需求。2、商务会议中心项目 依托高档度假区规划商务会议中心,该项目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务会议中心,还是商业经营、企业管理、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等的学术讲座场所,以及了解世界信息的窗口。 3、健身娱乐项目 (1)健身类 依托中心酒店建设室外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露天游泳池);在林地规划包括山地自行车等在内的山地健身运动区。 (2)娱乐类、休闲类 沿太湖大道规划俱乐部会所,选择在水体边建设若干露天酒吧;选择林果区策划林果采摘与种植等项目;在太湖古水口区域,策划为水上休闲区域。 4、观光游览及自然生态旅游项目(除已有景区、景点外) (1)农林旅游项目 结合现有的农业、林果业,策划开辟一些观光农园区、蚕桑园区、湿地水产养殖场、茶园区、观光果园区、垂钓区、莼菜观光区;花卉苗木场等农林加工企业;光福盆景园等专业农业园。这些项目皆按生态(绿色)农业要求设计。 主要发展绿色产业旅游项目,反映农林业、水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绿色工业企业的旅游开发内容。与镇域的规划景区、景点、村落、山林在空间上交叉互补。将农业观光游览、生态与人类环境优化教育、劳作休闲、田园度假、餐饮与购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有机的融合,营造朴实、富足、自然和谐的人居旅游氛围。 (2)田园村落与生态农舍 选择若干自然村(如窑上村)和70-100户居民住户建设田园式的村落和居室,进行全新的生态化管理,使其成为区内一处处人居环境优化和有典型生态环保意义,集观光游览、住宿、餐饮、体验居民生活的旅游景点,以此展现当地农业(或林果业、渔业、养殖业、加工业)居民住户生产、生活现实状态。 根据田园村落的环境与民居布局特点,安排一些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建筑小品,如垃圾筒、标志牌、花坛、水池、雕塑、围墙、栏杆等。其用材主要选择当地石料和木材,小品造型要质朴。 (3)水体整治与游览线开发 对区内湖岸、河岸等水体岸线、地形的整治,使部分水体能够贯通,并进行水中、岸上建筑、小品、绿化等水体美化工程,及由此产生的水中与陆上游览线的开 发。水体岸线的整治目的是建设亲水环境、生物环境下生成的旅游项目。 ⑷湿地生态项目建设 在快乐之乡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招鸟工程、鱼虾抚育工程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观光的湿地生态项目,可成为吸引游人的又一亮点。 5、管理服务类旅游项目 设立游客中心、消费场所与旅游商品市场、绿色产品供应网点以及农舍工艺产销厅。游客中心可布局在游览区的入口,是整个景区的信息集散中心;在农场、林场、渔场、花卉苗木生产地等开设绿色产品供应摊点;采取前店、后坊的方式,制作和展销本区苏绣、木雕、砖雕、石雕、藤器等地方农家工艺品。 6、文化资源旅游项目 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环境就适宜人居,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核心地区,创造灿烂的文化。在建筑、冶金铸造技术、水利建设、农业、手工业等方面达到当时和此后各个时期的高峰,吴地人才辈出,文化艺术繁荣。规划通过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陶,艺术上的陶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 基于中央在苏州太湖之滨建设文化论坛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打造苏州城市文化品牌,规划充分挖掘泛太湖文化和苏州吴文化,在度假区中心区基础上,丰富完善这一区域文化。文化总坛设在度假区长沙岛上,在镇域建立多个文化分坛,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和场所,具体为:在塔山公园设立宗教文化分坛;在古镇区东崦湖设立工艺博览文化分坛;在漫山岛上设立渔文化分坛;在上影基地设立影视文化分坛;在南山公园设立植物文化分坛;在太湖岛设立雕刻文化分坛。 7、农作应时活动与节庆 营造本区物候风景带,从冬春到夏秋的樱桃、梅、枇杷、杏、桃、杨梅、李、葡萄、板栗、银杏、石榴、柑橘、柿的开花、结果物候链,组织游客观赏花卉,采摘果实,形成全年旅游活动。 八、景观分区与景点规划 1、景观分区 根据光福景区现状资源特点和周边条件,规划吴地文化观光区、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生态民俗游览区、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太湖人家游乐区、田园风光游览区、自然生态游览区以及漫山湖岛观光区八个子景区,每个子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子景点。另外,沿太湖岸线形成一条旅游休闲带。 2、景点规划 景点规划主要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对其进行保护、修缮、开发,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残存遗址进行恢复和重建,并赋予新的内容;结合现代新生活,规划能突出地方特色,具有新思想、新内容的旅游景点,丰富景区内容。 (1)吴地文化观光区 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虎山遗址公园、塔山公园、光福古镇、东崦草堂、七宝泉、盆景园、吴地民俗工艺博览园以及东崦湖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塔山公园中的“福塔慈云”。 (2)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 规划主要景点5处,即太湖古水口、浮庙墩、安山古战场遗址公园、西崦湖公园、湿地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西崦湖中的“崦光岚影”。 (3)生态民俗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0处,即香雪海、烈士陵园、窑上农家乐、西施滩、桂馨园、撷果园、木荷观赏园、拦胜山房、铜井泉潭、乡土植物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香雪海中的“梅海香雪”和桂馨园中的“桂香馨远”。 (4)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7处,即司徒庙、圣恩寺、宗教文化公园、石壁精舍、石嵝庵、真假山石刻园和南山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圣恩寺中的“圣寺佛光”。 (5)太湖人家游乐区 规划主要景点4处,即太湖船餐观光城、太湖人家、太湖影视城和湖滨休闲娱乐城。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太湖人家中的“渔港归帆”。 (6)田园风光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处,即农家民俗风情园。 (7)自然生态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处,即丛林探险。 (8)漫山湖岛观光区 规划主要景点2处,即稻香村、渔人村。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渔人村中的“鸢飞鱼跃”景观。 九、旅游度假设施规划 1、游客总量分配 前面已预测2020年日均游客量1.4万人,其中观光旅游者1.0万人,休闲度假者0.4万人,其中有约0.9万人留宿,则光福镇域旅馆容量为0.9万人。镇域范围内规划一定量的3-5星级度假酒店,照顾到大众化消费群体,同时规划一定量的中、低档次的度假用地及农家旅馆等。规划预测约3%入住五星级酒店、20%入住3-4星级酒店、其余入住1-2星级酒店和农家旅馆,五星级按200㎡/人、3-4星级按100㎡/人计,则光福镇域需五星级酒店1个用地约5公顷、3-4星级酒店4个用地约18公顷、1-2星级酒店和农家旅馆则分布在镇区和各村落中。 ⑵用地选择 旅游度假设施用地一部分配合城镇建设用地共建共享,一部分配合景区景点形成分散式点状布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商务会议型五星级高档次度假设施主要布置在沿太湖的旅游休闲带上;中低档次旅游度假设施主要布置在漫山岛、太湖岛以及快乐之乡——西崦湖旅游度假用地范围内;一般度假设施结合各景区景点周边布置;另外,结合特色村落、农家旅社 光福镇内环境是人工造就的小城镇生态环境,除山体外,镇域建成区以外有大片的工业用地,部分是农田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以种植物为主,有粮食、油料、蔬菜和经济作物以及村落附近的绿化地、河塘和道路两旁的防护林,丘陵山地主要为绿化林、经济作物林。裸露地表的岩石也多附着苔藓类植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面积日渐减少,自然生态环境已被人工生态环境取代。现代建筑的居民新村、厂房、构筑物、道路代替农田、村落,现在的人工植被亦是在公共绿化地、居民新村、企事业单位以及道路和河流两侧以绿化环境为目的种植的乔、灌、草以及各种花卉。 镇域内农村和城镇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树木和草丛之间已没有大型动物,仅有居民人工饲养的畜禽、鱼类以及少量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和各种昆虫等小型动物。整个生物品种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镇域内低山丘陵地区尤其风景区和绿化林植被生长茂盛,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优越条件,这里的动物以鸟类为主,兽类以小型动物为主。 2、主要问题 (1)地表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要求; (2)全镇生活污水接管率低,只有建成区部分生活污水进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收集和雨水收集管网建设很不完善; (4)由于近几年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量人口不断引入,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速度;在农村各村落虽然建有垃圾箱,设有固定的清洁员,但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垃圾乱倒现象存在; (5)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流量的增长,声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干道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环保局(GB3095-96);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4、环境功能区划分 光福镇域规划范围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声环境功能区,居住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商业、金融、服务区执行二类,主次干道两侧执行四类标准,工业区执行三类标准。 5、规划目标及对策 1)大气环境 目标:光福镇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对策:(1)优化行业结构,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 (2)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加强绿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 2)地面水环境 目标:太湖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镇域内河河水水质不低于III类水标准。 对策:(1)实行雨污分流,防止生活及工业污水进入雨水系统; (2)对工业区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污水管道,防止初期雨水污染水体; (3)严格保护山体林地,防止水土流失。 3)声环境 目标:声环境质量确定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策:(1)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使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 (2)加强交通噪声的防治和管理; (3)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4)控制社会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环境 目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对策:(1)建立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系统,进行从废物源到处置场所的全过程管理,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本规划区生活垃圾全部运至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业有害物质全部运至苏州市有害物质处理场进行处理; (2)广泛开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3)建立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措施。 4、环境保护措施 1)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2)法规和政策保证光福镇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 3)强化环境管理 ①镇域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地方已颁布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强化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②抓好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验收监测管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稳定地达到排放标准,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放可正式投产; ③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集中控制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保证其正常运行达到规定标准; 4)环保规划的资金保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疏通和拓宽环保资金渠道,通过国家、企业、社会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落实; 四、环境保护对策 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投入和技术措施。 2、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3、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引进环保资金、环保项目、环保新技术。 4、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企业。 5、坚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6、加强环境管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并执行“三同时”制度。 7、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8、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积极寻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方法。 9、加强环境噪声管理。抓好交通管理,综合整治交通噪声。 10、提高绿地率,调节局部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灰尘,美化镇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1、开展镇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保护饮用水水源,控制水资源的利用,特别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利用。 12、实行雨污分流制,建立和完善排水系统。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198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实施细则》(1992年) 4、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 5、《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6、《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 7、《光福镇志》 二、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全面保护光福古镇历史风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及其相关地段的空间环境,重点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和古镇空间形态和环境,提高古镇的环境质量。 2、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原则。 3、保护好历史环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突出特色原则。突出光福古镇的地域、文化、景观等特征。 5、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三、保护框架 光福古镇的保护框架总体上包括物质要素的保护和非物质要素的保护。物质要素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非物质要素主要包括人文环境要素。 四、保护框架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山水——整个光福紧临太湖,镇内有龟山、凤鸣岗、虎山等大小山体,古镇区北靠下崦湖,南依上崦湖; 古树名木——光福寺600年古樟、司徒庙千年古柏;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肥水美,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 特产——苏式蜜饯、杨梅、桂花、太湖银鱼等。 2、人工环境要素 古镇格局——以塔为中心标志,街弄均为之对景,形成发散式的景观走廊; 古寺禅院——光福寺、圣恩寺、全真院、狮林寺、徐公祠、石址庵、武圣庙、庙峰庵、碧云庵、宝林禅院、天寿禅院、东山庵、香云庵、奉慈庵、崇福庵、二楞庵; 古宅名居——凌宅、周宅、申宅、范宅、金宅、宋宅、方宅、经德堂等,基本上集中在古镇区; 石桥深弄——福龙桥、福溪桥、光福寺桥、方家弄、典当弄、玉壶弄、早桥弄、杨栈弄等; 文化古迹——墨泉、晚香林、六浮阁、养贤楼、董家船坊、怡园、三官堂、七十二峰阁、怀云阁、吟香阁、迎龙阁; 名人故居——陆润痒、徐衢、徐孟祥、徐达佐、徐季清、黄瑞、顾鼎臣等人故居; 传统街巷——上街、下街、小巨角街等; 商业街市——南街、大街为典型的商业街,浓缩了古镇的商贸繁华,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 3、人文环境要素 历史人物——南朝光禄卿顾野王、明文学家徐傅、革命烈士周志敏、教育家徐碧波等; 民间艺术——苏绣、缂丝、抽丝、核雕、红木雕刻、玉雕、编织; 民俗节庆——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四月初八、立夏、端午、七月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粥、廿四夜、午夜饭; 民俗文化——农桑、渔业、生意经、婚嫁、丧葬、衣着、饮食、吃茶、选房; 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五、保护体系 保护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古镇风貌的保护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六、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 1、自然山体、水系、湿地的保护 光福镇域范围内群山环绕,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太湖沿岸,山体植被茂盛并赋予 丰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大部分山体位于景区范围内,应注重保护山体自然原貌,严禁开发性破坏。 重点保护太湖、西崦湖以及沿湖岸线的湿地,对木光运河、浒光运河改造其沿河两侧环境,形成休闲绿化带为主的绿色通道。 2、风貌保护区的保护 在镇域范围内规划6个风貌保护区进行保护:古镇内湖风貌保护区、安山遗址风貌保护区、官山雪海风貌保护区、玄墓山林风貌保护区、石壁石嵝风貌保护区、漫山湖岛风貌保护区。 3、特色村落的保护 光福镇众多自然村落中,有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村落,如以种植花果苗木著名的窑上村、潭东村和坎上村;以佛雕木雕著名的冲山村;以玉石雕刻著名的迂里村;以水产养殖著名的湖中村等等。规划对这些村庄要严格保护,并整治影响和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传承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1)、民俗文化展示:包括民族节庆时的民俗活动展示以及部分民居内的祭祖、敬神、祈祷、婚俗等自发性民俗活动的展示。 (2)、湖鲜饮食文化:突出家乡口味,主要利用当地水产如菱藕、莼菜等和新 鲜鱼虾为原材料,注重不同时令的变化。丰富原有的特色饮食,尤其是已经名闻遐 八、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历史文化遗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并进行必要的整治和完善,利用现有文保单位、古建筑等,经过整修后可对社会公众开放,供居民、游人参观游览。 (1)光福寺 光福寺,又名光福讲寺、铜观音寺,位于光福镇下街,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前身为私家住宅。现存大雄殿及西方殿均为清道光十二年(1831年)的建筑物。光福寺的布局以舍利塔为中心,根据方位和实际地形分别布置建筑。龟山的东北部为观光部分,西部为生活部分,西南为崇拜部分,大雄殿和舍利方塔是寺院核心。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殿,大雄殿西侧为西方殿,东侧为碑廊,寺前有两石幢,寺内生有一株600余年古樟。 (2)光福塔 光福塔为光福镇的标志,本名舍利佛塔,塔内收藏着《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光福寺开山祖师悟彻和尚的舍利。光福塔呈正方形,四面七级,高24米有余,系砖木混合结构,底层西北一面开门,二层以上四面有门。塔内陈列四十九尊佛像,八十八级台阶。塔创建于梁大同年间,唐会昌末毁于火,咸通年间重建,为唐制宋建风 格。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3)玄墓山天寿圣恩寺 位于玄墓山山腹,玄墓山坐落在光福南,与邓尉山相连本属一山。唐玄宗天宝年间建天寿寺,南宋宝佑年间建圣恩寺。洪武九年大修,明正统八年朝廷正式赐额为天寿圣恩寺,俗称圣恩寺。现修复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伽兰殿、祖师殿、斋堂等建筑物。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司徒庙 司徒庙坐落在邓尉山山坞的梅林中,是东汉光武帝的大司徒邓禹的寺庙,故谓“司徒庙”。司徒庙内植有“清”、“奇”、“古”、“怪”四株千年古柏,因而又叫古柏庵、柏因社、柏因精舍。司徒庙现存庙宇殿舍两进,共二十余间。布局为传统院落式。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楞严经石刻 《楞严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的一部分,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于84块青石上,每块长95公分,宽33公分。经文刻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一部保存得非常完整的明代石刻经卷。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东崦草堂 东崦草堂又名徐家花园,又谓吴家花园。坐落在光福镇杨树街花园弄,现存均为清代建筑遗构。据原《光福志》载:东崦草堂,原为明末光福里人徐鉴湖所筑,故名徐家花园,后久经颓废,至清道光年间,鉴湖五世孙徐傅重建。后徐家败落,东崦草堂被吴中画家吴似兰购得,故改称吴家花园。东崦草堂原为一座花园别墅,建筑布局为南园北宅,无论构筑规模,还是陈设格局都不同于一般草堂。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虎山 虎山在光福镇西北,面临下崦湖,似一只猛虎卧伏在两湖之间,与龟山隔水相 望。虎山相传是吴王阖闾养虎之地,故名。 (8)虎山桥 虎山桥,又名虎山擅胜桥(虎山擅胜桥碑明代徐枋撰书,此碑现砌在虎山桥南堍)。宋代嘉泰年间(公元1201年~公元1204年)修建,初为五孔拱桥;民国26年,虎山桥塌毁,改为三孔木桥;1988年10月再次重建,予以加宽加长。 (9)石嵝 石嵝亦名石嵝庵,又名石嵝精舍。位于光福镇西南弹山南坡半山腰的竹林中。因地势险峻,故人称之“凿石架危楼。”始建于元代末年(公元1367年),石嵝精舍,依山构室,现有民国建筑十余间。进门正殿三间供缅甸信徒赠送的玉佛,两侧偏殿为游人小憩地方。殿后山崖下有“留余泉”,庵西有一株明代古木香,高三丈余,顺古木而上为万峰台。石嵝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0)石壁 石壁精舍又称永慧禅寺,位于蟠螭山顶,面积三亩有余。寺庙处于半圆形岩石的山坞里,故亦称石壁窝。石壁精舍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清道光中重建。整座寺庙建筑因高而低,山门朴实,寺内现有天王殿、韦陀殿、西方殿。蟠螭山石壁精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穹窿山 穹窿山位于光福镇东南,藏书镇西南,为北西走向,长约7.5公里。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属光福森林自然保护区两个点中的一个。 (12)光福烈士墓 位于光福青峰山麓,墓穴内葬有17位太湖游击队革命烈士遗骸,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场所。光福烈士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3)香雪海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登山赏梅,只见白梅似海,暗 香浮动,天资皎洁,冷艳如雪,于是给她取名“香雪海”。邓尉探梅最好处,莫过于香雪海。香雪海位于光福西南的马架山(亦名吾家山)。马架山山腰处有“闻梅馆”,沿“闻梅馆”的山径而上便是“梅花亭”。香雪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西崦湖、东崦湖 西崦湖又名下崦湖,在镇西,与虎山与龟山之间。湖周围二十余里,水面约1340亩。西崦湖是个丘陵盆湖,湖呈元宝状,四面环山,有“小西湖”之美称。 东崦湖又名上崦湖,位于镇东面,周围十余里,西承西崦水,东达浮里桥。东崦湖中有凤凰墩、鸭墩及良田一顷。 (15)浮庙墩 浮庙墩是西崦湖中的一个小岛屿,原《光福志》记载“虽遇大水不淹,故有浮庙墩之名。”此岛面积8000多平方米,小岛会随着湖水的涨落而上下升降。 (16)铜井山 铜井山位于光福马架山西,山颠有铜井一口,故名铜井山。此山以奇著称,一奇巨石,二奇铜井。铜井山盛产杨梅,山上建有天寿禅寺。 (17)七宝泉 人称“天下第七泉”的七宝泉,在邓尉山妙高峰下。 (18)窑上“农家乐” 窑上村位于光福镇西南,三面青山,一面傍湖,方圆3平方公里。据称明代在此设窑,“窑上“的名称便一直传至今。进入窑上的第一个景点是官山岭森林自然保护区。过官山岭进入窑上,右边是铜坑山,左边是铜井山、西碛山。 (19)“黄石牌” “黄石牌”位于西碛山西侧,“黄石牌”开阔上千米,一面是以黄石为主的悬崖峭壁,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太湖。在黄石牌的石缝之中有夹石泉,夹石泉侧有仙人桥,夹石泉南有白鱼泉。 (20)凌宅 位于杨树街10号,建于清光绪辛卯夏(公元1819年),为四进宅第。明间脊檩及次间梁枋都饰云纹抱托,柱础花岗岩石鼓,厅面水磨方砖铺地。雕刻图案均为素色。第二进门头字枋书“燕翼治谋”。现该宅为屋主住宅。 (21)申宅 位于下街19号,于乾隆乙酉(公元1783年)仲春重建,四进宅第。库门门头皆用水磨砖堆砌,第二进石榴纹挂柱,字枋上书“旧德治谋”。第三进字枋上书“慎修思水”。四周蝙蝠、吉祥如意、加官进爵图。现该房分别卖给居民作住宅。 (22)金宅 位于上街7号,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乙未(公元1895年)重建,为三进宅第。第一进水磨砖门头字枋上书“长乐永康”桁檩设花卉云纹抱檩,第二进大厅大梁扁方形,成弓状。现前面二进租给他人居住、开店,后部为宅主人住宅。 (23)宋宅 位于孙家弄3号(上街3号),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建,分中式、西式两部分。中式部分在孙家弄,西式部分在上街。中式为三进楼房,布局合理,木雕、砖雕、石雕齐全。三进天井的地面设各不相同,三进墙门格式画面各异。西式为二进楼房,楼厅装饰依照西洋,吊顶、墙面和谐一色。第一进墙门头柱、画、挂齐全,中间字枋书“福泽隆常”四字。该宅现出租他人居住。 (24)方宅 位于南街28号,为三进宅第。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春。第一进装饰门头的砖雕较为考究,为镂空砖雕,房屋保存完好,楼面、厅堂损坏少。砖雕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严重。房屋出卖给居民作住宅,仅存二块雕砖现保存在居民家中。 (25)周宅(小巨角23号) 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为四进宅第。各进楼房高度相等,两侧厢房左右对 称,整座房屋以门厅、大厅沿中轴线依街就势,呈不规则形,略带歪斜。硬山式,风火山墙,风火山墙中嵌砌琉璃花格。库门墙脚置设金山石雕花柱础,门头由水磨青砖砌建,各进门头的装饰画面各不相同,梁、檩画雕细作。屏门窗格雕刻全本西厢记,为光福古宅雕刻之最,是光福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现为宅主住宅。 (26)经德堂 位于下街21号,为四进平房宅第,建于明。第二进后步右始,建有直通后门的备弄。宅厅明间落地长窗,次间半窗,窗上雕云纹图案,柱础青石。第二进大厅为主厅,梁枋设云纹抱,库门墙门头水磨砖砌建,饰砖雕,图案。厅内地面及备弄地面、各房地面均铺水磨方砖,天井内铺金山石坑板。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以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光福镇文保单位一览表 第十三章 镇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概况 光福镇目前建有光福自来水厂一座,位于邓尉北路西北侧西崦湖边,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0 m3/日,已完成的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5000 m3/日,目前实际供水能力为5000 m3/日。水厂占地约3亩,水源取自西崦湖。 光福自来水厂供应镇区、农村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用水,目前供水总人口约5万人,镇区供水普及率达100%。除迂里村、北沟村及窑上村尚无自来水(目前主要 还是以井水为主)外,镇域内其它各村落均已通自来水管道,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管道覆盖全镇区及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镇域内主要道路下均铺有自来水管道。 光福自来水厂在镇域内还建有高位水池一座,位于百步山上,容量为300 m3,主要起为光福镇区调节水量的作用。 二、污水排放工程规划 1、排污现状 光福镇目前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堰前桥东北角苏福公路北侧,占地33.8亩,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 m3/日,2003年1月完成一期10000 m3/日工程,目前实际处理量为6700 m3/日左右。镇区内目前仍然为雨污合流制,镇区道路下没有污水管道,只建有一些雨污合流管。污水处理厂建成前镇区内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了较重的污染,特别是老镇区河道污染相当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沿镇区东侧上崦河的西侧建有一条DN600的截污管道,并沿该管道建有18条DN300~DN400的截污支管深入到镇区居民区及各工厂企业。 光福污水处理厂目前除收集处理镇区截流的污水外,还处理来自太湖度假区的污水,沿上崦河道及机场的西侧建有DN800的污水总干管,输送太湖度假区的污水,并在太湖度假区和光福机场南端西侧各建有污水提升泵站一座。 2、存在问题 光福镇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闲置,镇区内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导致区域水质有明显下降。 3、规划原则 1)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水须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地面水体;污水处理深度采用二级生物处理。 2)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为将来扩建留有余地。 3)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必须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污水量指标及预测 1) 综合污水排放系数:0.8 2) 近期污水收集处理率:镇域为80%,镇区90%。 3) 远期污水收集处理率: 100%。 经计算,光福镇域污水处理量近期约为1万m3/d,远期约为2.0万m3/d,其中镇区近期污水处理量约为0.6万m3/d,远期约为1.4万m3/d。 5、污水处理厂规划 光福镇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能力为2万m3/d,现已建成1万m3/d的一期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镇域内部近远期污水处理的需求,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及太湖度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情况,光福污水处理厂还要接纳太湖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按照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度假区中心区至2020年约有4万m3/d的污水进入到光福污水处理厂,因此光福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未来需求,需进行扩建。但由于该污水处理厂位于规划镇区的中心位置附近,处于镇区大量居住、商业用地的上风向及光福镇区的入口处,考虑到土地利用价值及景观环境因素,规划确定近期保留光福污水处理厂1万m3/d的建成工程,用于近期接纳光福镇区及度假区的污水,并应继续对光福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挖潜,加强周边防护绿带和内部环境的建设,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区和商业区的污染,减少对整体景观的影响,远期搬迁光福污水处理厂至镇区北部并按照污水处理规模进行扩建,为镇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一个良好的门户环境。 考虑到光福镇域地形为山地,镇村道路弯曲、坡度大,部分行政村及旅游景区离镇区较远,为减少污水管道长度及污水提升泵站的投资,规划镇域污水采用分散收集处理方式,镇区、岛屿、各村落及旅游景区污水单独收集并分散处理排放。 规划远期搬迁现状污水处理厂至镇区北部230省道与浒光运河交叉口处,占地 面积约6公顷,设计能力6万m3/d,用于远期收集处理光福镇区及其周边附近农村以及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处理后尾水排入浒光运河。现状污水处理厂搬迁后,在其原位置规划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一座,将原排至此处的污水提升送至新的处理厂。 规划在太湖集、各村落、岛屿及旅游景区各设置动力式污水处理间一个,分别收集处理该区生活污水。 6、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泵站的布置应按照各片区的地形条件以及管道的埋设深度决定,光福镇的污水管道埋设坡度一般控制在1.5‰~3‰之间,当管道埋深超过6m时,宜设置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保留镇域南部的现状污水提升泵站,用以提升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规划远期在镇区原污水处理厂处新建1座污水提升泵站,用以将排至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提升送至新的污水处理厂。 镇区内新建污水管道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沿东西向道路布置污水支管,收集各地块污水,沿南北向道路布置干管,输送支管污水,沿230省道布置污水总干管,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支管管径DN300~DN400,污水干管管径DN500~DN600,污水总干管管径DN800~DN1000。太湖集、各村落及旅游景区污水管道随内部道路埋设,全部采用重力流,将动力式污水处理间布置在地势较低处。 三、雨水排放工程规划 1、雨水排放现状 光福镇区内自1994年到2000年,铺设了DN400、DN500、DN300三种管径的水泥下水管道42000米,方形砖砌水泥下水道12000米,用于排放镇区内的雨水及生活污水。镇域其它区域雨水大都直接排放至河流溪沟。 2、规划原则 ⑴充分利用并适当整治镇域内河道、溪沟,作为排水渠道; ⑵雨水排放按就近入河原则,雨水管道分散,就近、重力流排放,将镇域内河道、沟渠作为雨水排放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和管理。 ⑶对工业区初期雨水进行控制,防止污染水体。 3、雨水量计算 1)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南京市勘测设计院研究成果,按江苏省暴雨强度参数等值线图报告中有关参数配制。 q=2887.45[1+0.794lgP]/(t+18.8)0.81 暴雨流量公式 Q=ΦFq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集水时间(分钟),取10分钟 p-设计重现期,取1年,按5年核算 2)径流系数。 镇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3)排涝标准及模数: 镇区内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镇域内其它河道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时排出。 4、雨水管道及雨水排放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就近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或沟渠沿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规划在镇区及旅游景区内建 设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提升泵站。其它各村落内建设沟渠或铺设雨水管道,收集并排放该区雨水。 规划疏浚镇域内主要的泄水河道,提高排洪能力,在镇域各山脚下修筑截洪沟,截流山上洪水至河道。由于工业区初期雨水粘有毒性,本次规划确定工业区地块内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污水管道,待地面冲刷一定时间雨水经检测达标后再排入雨水管道。 规划仍将镇域内现有冲山闸、旅湖闸、南山闸、潭东闸、铜坑闸、吕浦闸及湖胜站、湖中站、潭东站、冲山站、长浮站、旅湖站、漫山站、窑上站、东崦湖站等作为主要的防洪闸及排涝站,并按排涝标准扩建各排涝泵站。 四、镇域电力发展规划 1、现状概况 光福镇目前建有35KV光福变电站一座与35KV机场专变一座。35KV光福变位于邓尉北路南侧邓尉山脚下香雪村附近,为全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供电。35KV机场变位于穹窿山北侧脚下,主要为光福机场供电。 35KV光福变电站主变有两台,分别为1.6万KVA及1.25万KVA,电源进线为两回,一回路35KV潭山线引自110KV藏书变电站,另一回路(35KV机场线)引自220KV阳山变电站。10KV出线有7条共93.61km,10KV线路基本上为架空线路。镇内设供电所一个,位于邓尉北路西侧纺织机械厂对面,管理着全镇供电业务。 2、存在问题 光福镇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状电力线走线较为混乱,今后要逐步改造,线路必须沿规划的城镇道路走线,要分工明确,走向合理。对高压线路和变电站出线所需的高压走廊,应按要求预留并严加控制,不得占用。 3、负荷预测指标 城镇居民用电:300kw/ha; 农村居民用电: 50kw/ha; 公共设施用电:300 kw/ha; 旅游度假用电:100 kw/ha; 工业用电:200 kw/ha; 其它用电:总用电的15%; 综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时率取0.7。 4、负荷预测 经计算,光福镇域近期总用电负荷约为8万KW,计算负荷为约6万KW;远期总用电负荷约为24万KW,计算负荷约为17万KW。 5、供电规划 1)电源及变电所 现状35KV光福变主变容量仅为28.5MVA,不能满足近远期供电需求。为简化城市电网层次,本次规划确定35KV光福变改造为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采用50MVA×3,满足近期镇域用电需求。远期规划在镇区东侧新建110KV变电所1座,主变容量也采用50MVA*3,110KV主变总容量为300MVA,变电容载比大于1.8,满足光福镇域远期用电需求及N-1安全准则。 110KV变电所每座规划占地不小于3000平方米,采用半户外或全户内结构,送电电源考虑两路进线,一路仍引自220KV金山变,另一路近期由110KV藏书变环入,远期可引入规划的220KV胥口变,具体方案由电力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 本规划只提出容量需求。 现状35KV机场变保留,仍作为光福军用机场专用变电所。 2)供电模式:镇域内采用110KV变电所——10KV开闭所——10KV/0.4KV配电房三级模式,110KV为供电电压,10KV为配电电压。 3)网络结构:建设以110KV变电所为供电、以10KV线路作为配电的网络结构。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规划10KV配网采用环式主接线,电气分片开环运行,10KV主干线路伸入负荷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设10KV开闭所或变、配电所。镇区内35KV用电大户由规划110KV变电所直供,其它用户通过开闭所或配电所供电。 4)输配电线路:规划110KV高压电力线分别从镇域南部、北部及东部架设,在镇域北部,110KV电力线沿邓尉路及浒光运河架设经东渚镇至220KV阳山变;镇域南部110KV电力线沿坎山村路及230省道、苏福路架设至110KV藏书变或220KV胥口变,110KV高压走廊宽度控制不小于25米。 现状35KV潭山线及220KV阳山变至35KV光福变的35KV高压线由于35KV光福变改造同步拆除,现状35KV机场线保留。35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小于15米。 10KV电力线在镇区及旅游景区采用地下电缆沿道路布置,10KV电力线至其它各村庄及在村庄内部近期可采用架空线,远期建议亦采用地下电缆沿镇村道路埋设。 5)开闭所与配电间 10KV配电网尽可能采用环网供电方式,配电间设有联络线互为备用。规划在镇区内近期设置开闭所4个,远期增至8个。规划在村落、旅游景区设10KV开闭所或配电所一座。 10KV地下电缆原则上布置在路东或路南侧。 五、通信工程规划 1、通信现状 光福镇目前设有光福邮政支局一座,位于邓尉山北路东侧光福停车场对面,负责全镇的邮政业务。 光福镇目前有广播电视站一座,位于镇政府大院内,建有机房两间,负责全镇的电视转播及广播业务,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线路为独立架空光缆。广播业务目前已停止。 光福镇内设有电信中心局一个,位于宝泉路镇派出所北侧。该局内设电信中心交换机房,电信信号管辖光福、东渚、镇湖、太湖、藏书五镇。其中光福支局交换机容量为9000门。在香雪村和塘村还各有模块局一个,容量分别为3000门,光福镇交换机总容量为15000门。目前光福镇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固定电话实际安装率1.3万门。 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线路走向凌乱且为架空线,通信信号有待加强。 2、电信发展目标 光福镇域电话主线综合普及率近期取40部/百人,远期取50部/百人,预测光福镇域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近期约为2.2万门,远期约为3万门。 移动电话普及率近期40部/百人,远期45部/百人,预测光福镇域移动交换机容量近期约为2.4万门,远期约为3.2万门(均含游客移动电话容量需求)。 3、广播电视发展目标 有线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终端综合取200个/百户,预测光福镇域有线电视终端总数近期约为4万个,远期约为5万个。 4、局、所规划 光福镇区现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和有线电视站各一座,规划利用现有局、站, 七、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1)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主、次干道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70%。 2)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化,近期普及率为70%,远期达到100%。 3)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4)水冲式公共厕所达100%。 5)生活垃圾中转、运输机械化达100%。 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1)预测光福镇域生活垃圾产生量近期为60吨/日,远期为80吨/日(均含旅游游客垃圾产生量)。 2)其它垃圾 (1)商业垃圾量(纸、塑料),估计在固体垃圾总量中占5%; (2)无害工业垃圾占固体垃圾总量的5%; (3)有害工业垃圾占固体垃圾总量的1%; (4)医院垃圾以0.5kg/日·床位计算。 3、环卫规划 1)垃圾系统规划 (1)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垃圾袋装化收集方式,运输工具采用压缩式垃圾运输; (2)商业垃圾在现场进行组织,以促进再循环,其废料和生活垃圾一样收集; (3)建筑垃圾应由部门成立专门管理小组,统一管理,统一收运利用; (4)工业垃圾由于各种垃圾成分的不同,集中处理难度较大,因此工业垃圾应 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 工业无害垃圾当场收集在不同的垃圾箱中,以备再循环之用,其废料和生活垃圾一样收集;有害垃圾在每一工厂内收集并隔离。 (5)医院垃圾须装入医院专用的密封袋中,禁止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作焚烧或消毒处理。 (6)镇区、各村落、旅游景区及岛屿生活垃圾全部收集送至镇区的垃圾转运站,由环卫部门统一送至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2)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收容器 果壳箱应美观、耐用、防雨、阻燃,设于道路两侧或路口,服务半径70—100米,在镇区商业大街和公共场所按间隔50米设置,在交通性干道按70米设置,在一般道路按100米设置。 (2)垃圾箱房 垃圾箱房配置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定,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在规划居住区内,多层住宅一般每四幢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设置生活垃圾容器间,安放活动垃圾桶,每栋住宅设置两只活动垃圾桶。 (3)垃圾转运站 规划垃圾中转站两座,用于转运全镇域垃圾。 (4)公共厕所 规划公共厕所均为水冲式,对镇区内现状公厕加以改造,新建公厕在主要街道间距为300—500米,公共厕所可设置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附近,大型商场、农贸市场内设置对外开放的公共厕所。 各公共厕所粪便排入污水管网进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工程 1、光福镇域洪涝灾害及防洪现状 光福地处太湖边,其水位变化受太湖水制约,随太湖水位的涨落而涨落,并与降水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全镇河流6月至10月为丰水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他月份为平水期。根据苏州地区水文站(胥口测量点)21年的统计资料并参考大运河苏州站1919年至1971年的观测资料,光福镇的水文情况(均以吴淞标高为准)是:正常水位3米,警戒水位3.8米;最高年份平均水位3.38米(1952年),最低平均水位2.65米(1978年); 历史最高水位为4.70米(1991年7月16日),历史最低水位为1.95米(1972年8月17日)。 镇域内防洪大堤主要西南部的环太湖路堤,这些防洪堤标高在吴淞5.0-7.0米之间,绝大部分在吴淞6.0米左右。 光福镇域水面积(包括河道及鱼塘)3430亩,其中鱼塘1900亩,河道1530亩。其中浒光运河光福段长3700米,为市级河道,木光运河光福段长5650米,为区级河道;镇级河道7条共11320米,村级中心河12条13300米,村级生产河135条57822米。全镇内建有9只圩,圩堤全长27.61km,建有圩区控制闸4座(冲山闸、旅湖闸1、旅湖闸2、南山闸),防洪闸4座(潭东闸1、潭东闸2、铜坑闸、吕浦闸),排涝泵站15座(湖胜站、湖中站、潭东站、冲山站1、冲山站2、长浮站1、长浮站2、旅湖1、旅湖2、旅湖3、漫山南、漫山北、窑上1、窑上2及东崦湖站)24台套共6.85m3/s,这些水利设施起到镇域内排泄雨水的作用。 2、规划防洪标准 光福镇域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设计防洪水位吴淞4.66m。 3、防洪堤设计标高 防洪堤标高根据防洪堤标高计算公式:H=Hp+H1+ΔH(m) 其中:Hp--设计洪水位(m) H1—波浪爬高(m),取0.5m ΔH—安全爬高,以0.5m计 经计算,确定镇域50年一遇防洪堤标高不低于吴淞5.66m。 4、排涝标准 镇域内河道排涝标准为10~20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日排出。 5、防洪规划布置 1)对现状未达到防洪标准的防洪堤进行加高处理,并对所有防洪堤进行加固,确保汛期安全。 2)疏浚镇域内现有河道及水面,增加蓄水能力及排泄能力,建设河道驳岸,划出河床控制线,两岸进行绿化,建筑红线至河岸距离按不少于10米控制。 6、排涝规划布置 1)镇域内雨水就近、分散、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2)镇区内道路排水,必须同时考虑道路两侧的雨水径流,按城镇主次干道和支路间距划分汇水面积。 3)加固现有的防洪闸,并按排涝标准建设排涝泵站。 7、非工程措施 1)加强防汛防旱重要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防洪意识。 2)健全、完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及管理机构,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保证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把水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制定防汛防旱实施计划,加强雨水管道、河流水系、防汛蓄洪等工程管理,成立专业队伍管理河道,保证河道排涝通畅,汛期安全。 二、消防工程 1、消防安全布局 1)工业区 现有工业区要完善消防设施,新建工业区必须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要求建设。 2)商业区 现有中心镇区要完善消防设施,疏通消防通道,保障人流物流畅通。 对规划形成的公共建筑及商务旅游宾馆,应严格按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大型超市和集贸市场以及其它大型公共建筑应设有足够的停车和消防救援集散场地。 3)居住区 镇区居住区必须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小区内主要道路的出入口应不小于两个;开闭所、燃气调压站等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在镇区危旧住宅区成片改造有困难时,应先开辟防火隔离带和消防通道,增设消防水源,完善用水、用电等设施,改善居住和消防条件。 农村居民点特别是古村落必须配有灭火设备。 4)消防安全 ⑴光福镇域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控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严格 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⑵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尽快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增建绿化用地,增高消防栓,综合改善消防条件。老镇区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应在近期得到改造。 5)加油站 规划保留现状苏福路及机场路(230省道)边的3座加油站,在加油站与周边用地间规划控制防护绿化带以保证消防安全距离。新建加油站必须满足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2、消防站及其装备 目前光福镇设置有专职消防队一个,采用区域联防制。专职消防队与光福派出所在一起,人员为16人,配有一辆小型消防车,一台手台出水泵,8只风力灭火器,10盘水带。消防重点单位为各娱乐场所、宾馆、学校、加油站、液化气站及集贸市场等。镇域内每个行政村及居委会各配备有6名义务消防员。 本次规划在镇区内建标准普通消防站一座,位于镇区东北部塔山路边,至少配备2辆水灌消防车,1辆水灌或泵浦消防车,以及相应的消防器材,人员编制应不小于20人,并配备相应的人员防护通讯装备及技能、体能训练器材,以保证灭火作战和训练的需要。 规划建议镇域内采用专职消防和义务消防相结合的方式,除消防站、消防队外,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配备义务消防员,每村人员不少于5名,对居民宣传消防知识,协助镇内消防管理及实施工作,以确保城镇及农村消防工作安全。 3、消防通道 1)镇域消防主干道 光福镇域内道路系统是消防通道的主体。完善道路系统,建立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形成合理、快捷的城镇道路网络。 2)街区内消防通道 ⑴在街区内,消防通道间距不宜大于160米。消防车道路宽度不得小于3.5米,净高不得小于4米,转弯半径不得小于9米,当建筑物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超过220米时,应设置过街式消防车道; ⑵尽端或消防车道必须设置长、宽均不小于12米~18米的回车场地; ⑶加强对镇区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沿路设置摊点,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⑷大型公共建筑、物资仓库等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并留出消防车扑救火灾的操作场地,只有一条道路通道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增辟第二条道路。 4、消防给水 消防供水以天然水源为主,供水管道水源为辅,多渠道保障消防供水。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规划区内在同一时间发生2次火灾,一次火灾用水量40升/秒。消防给水管网与生产、生活供水管道共用一套系统; 新、扩、改建城镇道路应同时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道路交叉口50米范围内必须设置消火栓。住宅小区及其它成片开发的建设区,内部均配套设置市政消火栓。 5、消防通信 镇区规划的消防站应建立一个现代化多功能消防接警中心,镇域内电话与消防站实现“119”直拔,火灾报警专线应不小于2对。 消防站与消防重点单位、供水、供电、急救、交通、电信、环保等部门分别建立通信专线,提高消防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6、消防供电 通过加强镇域电网建设,改善镇域供电和消防供电大环境,重要建筑、地下工程等重点消防单位和镇域抢险救援单位等按照消防规范要求,确定供电负荷。 三、抗震及防灾工程 1、工程防震标准 一般建筑抗震标准按6度设防,重要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提高一个等级设防。 2、生命线系统及重要地区防震减灾 1)供水系统 增强给水管道在过河、跨路处的抗震能力,管道接口部分采用柔性接口。 2)供电、邮电通信系统 规划变电站及邮电通信设备、器材,应执行新的国家标准,选择防震型输配电及通信设备。同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备用电源和移动无线话机及装有无线话机设备的抢修车。 3)医疗卫生系统 强化对主要医疗设备的保护。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药品的管理,防止震时次生灾害的发生。增加对医疗抢救物资、药品、器械的储备,增强卫生系统的抢救、治疗及转移运送能力。 4)消防系统 增加消防器材设施;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组建企业单位、居民区联防自救队伍。 以壮大产业经济总量为基础,继续强化特色产业的优势,同时依托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承接多渠道的产业投资机会,培养新的优势产业。 2、土地利用 借助乡镇合并的有利时机,清理原有发展不充分的各类用地,特别是各种零星工业用地,集中土地资源和其他行政、社会资源。 3、规划建设 继续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路网交通与周边地区的衔接,完善投资环境。以规划所确定的片区中心为重点,以完善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多方投入,集聚发展,形成集约、高效、现代的各级城镇和片区中心。东崦湖片区是近中期的一个发展重点。 二、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与规模 镇域近期规划年限:2006-2010年。 镇域近期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1.3平方公里。 三、建设内容 1、名镇保护 保护古镇建筑风貌,对文物保护单位和控制保护建筑按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修缮,损坏的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进行维修,整饰老镇区内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 2、村庄建设 加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3、居住 重点完善老镇区内住宅组团和职工集宿楼的建设,适当开发房产项目。 4、公共设施 启动镇区、镇域部分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建设旅游接待中心,为形成著名度假区及大力发展旅游业打下基础;同时,完善镇域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设施。 5、工业与仓储 保留230省道两侧现状工业用地,逐步搬迁镇域村庄中的企业,严格控制二、三类工业进入。 6、道路交通设施 完善镇域路网体系,建设福坤路北沿、银矿路西沿、塔山路三条主要道路,同时配合现有及新建道路建设镇域停车设施。 丰富环湖公路及东崦湖一带绿化景观系统,并局部建设绿化广场。 8、旅游 完善香雪海、司徒庙、塔山公园等若干现有景点周边的配套设施,丰富其旅游内容;新建改建若干旅馆,提高设施水平;同时,结合周边乡镇(东山、西山等)共同打造环太湖旅游品牌。 第三部分 镇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镇区用地总体布局 一、镇区用地现状分析 目前光福镇区城镇建设用地以居住、公共设施及工业用地为主,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244.95公顷。 1、居住用地 规划镇区范围内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镇区一带,以1-2层住宅为主,还有部分多层住宅小区,建筑质量一般且配套不全,另外镇区范围内分布有几个自然村庄用地,这一部分农村居民点规划将其置换为其它设施用地。现状居住用地面积为95.8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9.14%。 2、绿地与广场用地 镇区内绿地不足,特别是公共绿地微乎其微,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没有达到标准。 3、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 现状镇区道路主要通过光福路与苏州市区联系,福坤路和田舍路为最近新建道路,为东崦湖地区的发展作好了前期准备。老镇区内道路等级较低,以街坊道路为主。现状道路面积20.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27%。 目前,光福镇域私家车拥有量还不多,镇域内主要以旅游车为主,因此除双休 日外,镇域内停车状况良好,但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一些景区景点就出现了停车难问题,随着私家车的普及,镇区停车场地显然太小,有待于增加。 4、工业与仓储用地 光福镇区现状工业用地比较集中在镇区南面以及东侧230省道边,以建材业、 农产品加工业及轻工业为主,现状镇区工业用地93.74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38.27%。 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①行政办公用地 光福镇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行政设施系统。现存的行政办公机关主要集中在镇政府四周,主要包括镇政府、派出所、地税局、交管站和交警中队等镇级行政单位。现状行政办公用地5.25公顷,占镇区总用地的2.14%。 ②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邓尉路和大街两侧,呈带状分布,主要为老镇区居民提供服务。 镇区内的旅馆主要以中小型的旅馆、旅社为主,较大的宾馆有光福上海宾馆。 ③文化娱乐及医疗卫生用地 镇区现状有一娱乐中心位于邓尉路上,还有一卫生院为居民提供服务。 ④文物古迹用地 光福古镇保存有以光福塔、光福寺、东崦草堂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整体历史风貌较完整,拥有古寺、古塔、古桥、古宅、古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6、存在问题 ①文物古迹保护亟待加强 古镇内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普遍缺乏维护,需要专项管理和维护资金。对有历史文化建筑的历史建筑认识不足,应参照相关规定确定保护建筑。 ②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镇区内道路系统以小尺度传统街巷为主,宽度较窄,且线型曲折,保护传统街巷空间与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均不 完善,尤其是供电以明线为主,蜘蛛网式的线网既影响环境风貌又影响用电安全。 ③传统民居老化严重 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蚁害、潮湿等因素影响,普遍存 在安全隐患;另外,老建筑缺乏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院落内搭建简棚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正常的采光和通风,在消防上也存在较大隐患。 ④建筑风貌不尽协调 镇区内80年代后新建的建筑大多与古镇风貌不协调,新建建筑未能较好地体现出传统和地方特色。 ⑤旅游发展格局有待形成 镇区内旅游景点开发单一,除光福寺、光福塔外,古镇区整体的旅游开发格局尚未形成,如何保护和利用古镇内其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与光福景区的其他旅游资源形成互补,如何进一步拓展旅游服务的内容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光福镇镇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备注:镇区现状总人口为1.5万人。 二、用地布局规划 镇区总体布局采用“组团状发展”的模式,即:充分利用影响城镇布局的自然限制因素,如道路、河流等自然条件,形成富有特色的组团式城镇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轴和七组团。 “一轴”指沿着木光运河形成的贯穿镇区南北的绿化景观轴。 “七组团”指老镇组团、围绕东崦湖形成的旅游服务组团、围绕镇政府形成的生活配套组团、以及东崦湖以东的两个居住组团和镇区南部和东部的两个工业组团。 1、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镇区规划居住用地157.81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3.33%。 规划根据光福镇居民居住状况,居住用地可采用三种模式进行开发,以体现古镇风貌,同时又可展示21世纪中心镇的生活环境。在住宅设计和住宅区规划与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地形、植被和水系等资源,同时积极鼓励生态节能技术应用于住区建设。 一是老镇区内基本保留原有居住用地,以传统的院落式、坡屋顶、低层民居形式为主体,迁出其中影响居住区环境,不利于居住区统一改造的工业用地,做到统一规划、分期改造。对居住密集区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提高,开辟沿河等绿地,留出消防通道,全面改善居住区的居住条件。 二是福坤路以西,围绕东崦湖新规划的住宅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6以内,以院落式住宅为主,层数不超过3层。 三是福坤路以东新建住宅用地应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住宅区容积率控制在1.2以内,层数不超过4层,严格禁止高层住宅。 另外,镇区内现有农居用地应服从总体规划,逐步向镇区居住用地集中。位于远期发展用地以内的农村居民点,近期应加以严格控制,不得新建农舍。 2、公共设施用地 现有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邓尉路和大街两侧,成带状分布,商业、服务、金融、办公等设施用地互相混杂,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及镇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及学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六部分,总用地103.04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21.76%。 (1)行政办公用地 全镇区现状主要的 行政管理 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幼儿园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实习报告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综合管理部行政管理手册 用地予以保留,延用现镇政府。规划在现政府东侧(光福路两侧)设置行政管理用地,要求行政办公区统一规划、布置。用地应尽可能考虑联建、统建,以节约用地,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保证行政机构建筑风格协调。 (2)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镇区商业金融用地72.8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5.39%。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主要沿邓尉路沿线和东崦湖沿岸布置。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拓宽,加大沿街进深,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和设施水平,形成光福镇老镇区传统商业中心;围绕东崦湖形成新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主要为旅游服务配套。改造现状市场设施,进一步发展市场用地,沿230省道规划一处工艺品市场,主要经营玉雕、核雕、木雕、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旅游商品,以促进光福镇的旅游业发展。 居住片区建设时应按照标准配套一定的商业服务设施。 (3)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镇区文化娱乐用地4.19公顷,占总镇区建设用地的0.88%。保留光福镇现有的影剧院一座,规划在东崦湖一带布置两处文化设施用地,集影视、舞厅、农民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在东崦湖沿岸公共绿地内布 光福镇镇区远期规划用地平衡表 口0.23万人。 2、居住用地人均面积按镇区常住人口计算,其余人均指标按总人口计算。 第二章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镇道路系统交通组织 1、规划原则 ⑴道路系统规划充分考虑保护古镇的要求,避免因道路建设造成对古镇保护的不利影响。 ⑵结合现状和自然地形条件,考虑水系与道路的关系,规划形成功能明确、等级完备的道路网络,既能体现水乡特征,又能适应今后城镇用地规模扩展和交通结构变化的需要,近远期规划相结合,使道路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 ⑶镇区道路系统与用地功能布局相适应,促进土地价格的提升,改善镇区土地开发条件。 ⑷合理组织交通,避免生活与旅游、镇内与过境交通产生冲突。 2、道路等级与道路红线 镇区道路网主要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主要街巷四级。 考虑到镇区原有的街巷尺度,规划道路宽度不宜过大,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20-30米;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16-20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7-12米,主要街巷位于古镇保护区内,规划原则上维持现有的宽度与路型。 同时基于光福机场对净空限高的要求,镇区光福路以南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5米以内。 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形式一览表 镇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3、道路网结构与路网密度 规划道路网主要采用方格网路网形式。主干道呈四横两纵的布局形式,直接与对外交通道路联系。次干道是主干道的补充,主要起集散主干道网交通的作用,与主干道一起构成镇区干道网系统。 道路网布置考虑结合河流走向,地形特点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不强求生硬的横平竖直。 4、广场和停车场 广场结合公共绿地规划,以丰富镇区内居民及游客的视线及活动空间。 停车场结合主要公共设施布置,以满足镇区居民及旅游人口停车要求。 5、交通组织 现状镇区主要靠光福路与230省道和苏福路联系,规划在镇区最北面新规划一条路与福湖路相连,从而避免旅游交通流量从镇区穿过,减轻镇区交通量。 二、水运交通 光福镇区内河道水系较多,八级航道木光运河贯穿镇区南北,规划恢复东崦湖水面,以丰富河道系统,也为镇区旅游提供水上游览线路。 第三章 镇区绿化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水乡城镇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高标准地进行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2、结合光福镇的自然河网水系,点线面结合,分级布置,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3、将城镇景观规划和绿地、水网规划相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4、结合环境保护,合理布置防护绿化。 5、重视居住区中小型游憩绿地建设,为居民提供就近的室外活动场所。 6、加强古镇区绿化建设,体现古镇特色。 二、绿地规划布局 镇区绿地系统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生态学的理论,注重突出光福镇风景旅游城镇风貌的营造,沿河构筑滨湖绿带,以“线”状绿化串联游园、绿化广场、街头绿地等“点”状分布的片区绿化,再结合东崦湖中心绿化等成片大面积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1、公园绿化 公园绿地是降低城镇建筑密度,美化城镇景观、改善局部气候、提供交流、活动、紧急疏散场地的开放型绿化场地。东崦湖中心绿地与商业及各种服务设施连成一体,为镇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放场所。 2、滨湖绿化 根据光福镇的用地特点,对东崦湖进行重点绿化。在保证滨湖防护性绿地的基础上,开辟滨湖休憩绿带,开展钓鱼,赏荷等休闲活动。沿湖建设滨河景观绿带,植物采用乔木、灌木、草地、花卉相结合并点缀小品,喷泉等,完善绿化景观。 3、街头绿化 街头绿地对一个城镇的绿化规划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随时提供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有利于美化城镇的景观,净化街道的环境。在该次规划中,设计了一些街头绿地,穿插于居住区与工业区和居住区与居住区之间。 4、生产防护绿化 在整个城镇的规划里,生产防护林带主要分布在230省道、苏福路以及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起到防护性的作用。 三、水系规划 规划保留并局部整治现有丰富的河网水系,将其纳入城镇生活与景观空间之中,保持城镇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体构筑江南水乡城镇的风貌特征,同时亦作为农田水利、旅游航运、防洪除涝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镇区空间景观规划 一、规划原则 坚持平面布局的清晰,空间展开的序列,建筑物色彩、质感、形体的多样而统一的原则。 二、景观规划 镇区景观规划以自然山水为主,重点构筑如下景观序列: “景观节点”:景观节点包含公园或居住区绿地、道路节点、建筑后退空间等。对其合理组织及进行精心设计,创造城镇景观特色。 “标志性景观节点”:选择镇中心广场绿地作为城镇的象征,亦为景观体系的标志性景观点,另在镇区入口、街心花园等地段设置多个标志性景观节点。 “景观轴线”:镇区的景观轴线主要依托主要干道、河道进行组织,结合道路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形成多条景观轴线。 “特色景观区域”:以光福塔、东崦湖为核心,形成突出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的不同功能的特色景观区。 “天际尺度控制”:城镇天际尺度是表达城镇形象特征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控制。镇区作为光福景区的一个景群,其新建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全部规划为低层建筑。 “建筑形象及特征空间”:光福既是太湖风景区组成之一,又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受到严格控制,总体要求形成能够与历史和文化相和谐的整体建筑形象。 第五章 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用水量指标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近期取250升/人·d,远期取350升/人·d; 工业用水:取100m3/ha·d; 道路广场用水:20m3/ha·d; 市政公用设施用水:30m3/ha·d; 绿地用水:10m3/ha·d; 未预见用水量近期按上述用水量的15%计,远期按20%计。 2、用水量预测 通过计算,光福镇区内最高日近期用水规模约为1.2万m3/d,远期用水规模约为2.5万m3/d。 3、水源选择及水厂建设 规划光福镇区水源仍取自太湖,由现状自来水厂及度假区自来水厂联合供给,规划保留现状高位水池用以调节镇区水量及水压。 4、管网规划 1)镇区给水干管以环状布置为主,确保供水安全。给水系统采用低压制,水压按满足6层住宅考虑,管网末端给水压力要求达到0.28Mpa。 2)给水管道沿镇区主、次干道布置,规划至主、次干道级。 3)给水管道在道路下的位置,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南侧。 二、污水排放工程规划 1、污水指标及污水量预测 镇区污水综合排放系数为0.80,污水收集处理率近期为90%,远期达100%,预测镇区污水收集处理量近期约为0.6万m3/d,远期约为1.4万m3/d。 2、污水处理厂 镇区近期污水排入现状污水处理厂,远期排入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 3、污水管网规划 新建地区污水管道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旧城区污水管道改造需结合现状管网布置。污水管一般应设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三、雨水排放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1)暴雨强度公式 q=2887.45[1+0.794lgP]/(t+18.8)0.81 暴雨流量公式 Q=ΦFq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集水时间(分钟),取10分钟 p-设计重现期,取1年,按5年核算 2)径流系数。 考虑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3)排涝标准 镇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日排出。 2、雨水管道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沿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提升泵站。 新建地区在各主、次干道上布置雨水管网,旧镇区改造现状的合流管,近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截流污水,远期建成雨、污分流体制。 规划疏浚镇区现有河道,提高排洪能力。工业区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管道,避免污染水体。 四、供电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居住 近期:250kw/ha 远期:300kw/ha; 公共设施 300 kw/ha; 工业 200 kw/ha; 道路广场 20 kw/ha; 规划光福镇区天然气由苏州市燃气公司供气,中压燃气管网由吴中区引入,镇区采用中低压二级制。燃气调压采用区域调压与用户调压相结合方式,居住及公建用户采用区域调压,工业用户根据生产情况采用用户调压。镇区设中-低压区域调压站3座,低压管沿道路采用环状加枝状供气管网,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七、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光福镇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标准。声环境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2、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环境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2)法规和政策保证光福镇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 3)强化环境管理。 八、环卫设施规划 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预测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近期为30吨/日,远期为50吨/日(均含旅游游客垃圾产生量)。 2、环卫规划 1)垃圾系统规划 生活垃圾进苏州市垃圾填埋厂处理,工业垃圾由于各种垃圾成分的不同,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 2)环卫设施规划 (1)果壳箱:在商业大街和公共场所按间隔50米设置,在交通性干道按70米设置,在一般道路按100米设置。 (2)垃圾收集点: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定,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多层住宅一般每四幢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设置生活垃圾容器间,安放活动垃圾桶。每栋住宅设置两只活动垃圾桶。 (3)垃圾转运站 搬迁现有环卫站及垃圾转运站至镇区南部,另在镇区东北侧增设垃圾转运站一座,转运镇区的垃圾。 (4)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均为水冲式,主要街道公共厕所间距为300~500米。各公共厕所粪便排入污水管网进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第六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工程规划 1、规划防洪标准 规划光福镇区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2、防洪堤设计标高 防洪堤标高不低于5.66米。 3、工程措施 综合动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镇区防洪工程体系。疏浚镇区内现有河道,加固加高现有防洪河堤。 二、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安全 ⑴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控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严格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⑵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尽快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增建绿化用地,增高消防栓,综合改善消防条件。老镇区的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应在近期得到改造。 2、消防站及其装备 在镇区规划建设标准普通消防站一座。至少新配备2辆水灌消防车,1辆水灌或泵浦消防车,及相应的消防器材,人员编制应不小于20人,并配备相应的人员防护通信装备及技能、体能训练器材,以保证灭火作战和训练的需要。 3、消防通道 完善光福镇内道路系统,建立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形成合理、快捷的城镇路网络。增加道路宽度,消防卡口,增大转弯半径,以利消防车辆畅通。 4、消防给水 镇区消防供水以城镇供水系统为主水源,同时利用河网众多的条件,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多渠道保障消防供水。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规划区内在同一时间发生2次火灾,室外一次火灾用水量40升/秒。消防给水管网与生产、生活供水管道共用一套系统,采用环状形式布置,管网最不利点水压不低于0.28Mpa。 新、扩、改建城镇道路配套建设市政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道路 交叉50米范围内必须设置消火栓。 三、抗震及防灾工程规划 1、工程防震标准 一般建筑抗震标准按6度设防,重要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提高一个等级设防。 2、避震疏散规划 按避震要求,避震疏散场所要满足下列要求: (1)就近疏散; (2)道路通畅,便于生活供应和医疗急救; (3)地势较高,不积水,有相应排水措施。 (4)尽量利用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学校操场、停车场、单位院落等空旷场地。 四、人防工程规划 1、防护重点与要求 1)防护重点 (1)行政、金融、科研、指挥通信中心等主要目标; (2)医疗及救援设施; (3)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 2)防护要求 (1)控制建筑密度; (2)控制人口密度; (3)建立完善可靠的警报网; (4)建设各类地下防护工程; (5)保证桥梁、道路宽度,便于疏散、救护、抢险、抢修; (6)各类管线(给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埋设地下。 2、人防工程建设 1)人防工程量估算 光福镇区各类人防工程数量为13000m2。 2)人防工程建设 人防工程建设必须满足江苏省及苏州市有关规定。 3、临战人口疏散 战时除留城坚持工作、生产、战斗的人员外,70%以上人员战前应分批实施疏散,以减少人员伤亡,疏散方向为周围农村地带。 第七章 老镇有机更新 一、古镇区范围 北至虎山弄、虎桥,南至抽丝厂,东至上崦湖、虎河,西到邓尉北路,总面积约为27.6公顷。 二、古镇区保护措施 1、积极保护古镇区,优先发展新镇区,调整完善古镇区功能布局。 2、现有河道与驳岸均受保护,不得破坏岸线,严格控制现有河道界线,不得任意缩减,对驳岸的维修与新建必须采用传统材料与传统铺砌方式。 3、现有桥梁形式均受保护,禁止任何搭建或改建,桥头两侧的建设应满足交通 与优化景观为准则。 4、禁止改变街道尺度与连续性,禁止使用任何与环境不协调的招牌与装饰物,建筑形式必须保持原有形式,任何改造工作必须经过比准,鼓励使用传统构件形式,鼓励商业分类与特色经营。 5、禁止占用或毁坏现有绿地,镇区内10年树龄的树木禁止看法。鼓励居民环境绿化建设,对规划已确定为绿地的用地性质不得改变,镇区内小空地应作为绿化用地来考虑。种植树木应选用地方树种,强调植物的搭配。 6、逐步迁出古镇区内部或相邻地块内的工厂和国家行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至新镇区,结合古镇区的保护与整治,适当外迁部分居民,改造工业用地,合理开发旅游。 第八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1、顺应“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注重镇区的发展质量,用地结构紧凑,逐步拓展。 2、树立规划的全局观念和长远观念,镇区规划服从区域城镇发展的整体需要,加强对镇区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镇区发展空间的协调。 3、统盘考虑近期与远期和远景的发展关系,从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杜绝短期行为。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绿化用地在近期进行全面综合控制,做到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有序发展。 4、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用地与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各项用地相互协调,在建设空间上相对完整。 5、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 二、规划期限 2006~2010年 三、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2.61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350.7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34.89平方米。 四、近期建设发展与控制 1、近期东崦湖以西、以南镇区框架基本形成,生活与工业合理发展,配套相应基础设施。 2、加强对老镇区进行改造,以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的绿化。 3、依托镇区内沿岸优良的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区。 五、规划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近期主要发展福坤路以西居住用地,完善现有居住区。住宅区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院落式住宅为主,重视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建设及完善的公建和市政设施配套,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启动镇区南面集宿楼的建设,配合工业区建设职工住宅区。 2、公共设施用地 近期建设镇区中心,发展行政、商贸、金融、商务、娱乐、文教、卫生、体育等设施,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启动东崦湖旅游服务组团部分地块开发。 69 3、工业用地 镇区工业主要向南发展,以低污染工业为主,发展本镇特色传统工业。暂时保留230省道两侧工业地块,在远期规划中省道西侧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将其置换为公共设施用地。 4、道路广场用地 保留并局部拓宽老镇区内部道路,完善东崦湖四周道路。 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镇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不断提高镇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⑴给水工程 扩建自来水厂至1.5万m3/d,加强太湖水源地保护,完善镇区内给水管网。 ⑵排水工程 对原污水处理厂挖潜改造,改善环境,减少对镇区居民区的干扰,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 (3)供电工程 改造现状35KV变为110KV变,建设开闭所4座,对镇区内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完善及优化中低压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安全。 (4)邮电设施 提升现状邮电支局,进行通信线路的改造,完善通信线路网络。 (5)消防设施 镇区主要道路按规范建消火栓。 (6)环卫设施 沿用现状镇区内的垃圾中转站,改造公厕,全部达到二类公厕标准。 (7)燃气 气源仍以钢瓶液化气为主,新建道路预埋燃气管道,老街改造增设燃气管道。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城镇总体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纲要,是关于城镇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步骤。要将城镇总体规划付诸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由于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更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综合开发,保证城镇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1、突出光福镇的交通优势和历史文化传统,以发展旅游为龙头,带动镇区社会 事业的全面振兴。 2、全面推行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加速城镇中心土地的产业置换,提高镇区中心的土地使用效率。 3、加强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大力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4、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详细规划和单体建筑的设计和实施,以保证将总体规划落到实处。 5、建立稳定的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开辟资金来源,加速改变镇区的面貌。 6、在重点建设新镇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老镇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综合保护,以促进新老镇区的共同发展。 7、镇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配套,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用地的原则,确保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短期行为。 8、从观念、制度、文化和管理四个方面加强旅游创新步伐,光福、东山、西山三镇联系起来,成立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新政策、新体制,搞好整个东太湖旅游。 9、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岗位培训制度,提高岗位培训质量,全面推进岗 位培训工作,基本实现旅游行业全员接受岗位培训,以服务质量促进经济效益。 第四部分 光福镇现状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 区域位置及历史沿革 一、区域位置 光福镇,地处北纬31°11’~31°28’,东经119°50’~119°57’,位于苏州古城外 西南郊,距苏州城28km,地处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东靠城隍山与藏书镇接壤,南依穹窿山同胥口镇交界;西面群山起伏,太湖环抱,与镇湖镇相连,北面是平原与东渚镇相接。镇域总面积67.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0公顷。 二、历史沿革 光福历史甚为久远,素有吴中名镇“洞天福地”之称。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有祖先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后代,但当时尚处未开化状态。 光福镇的虎山相传是春秋吴王养虎处,镇因此旧有“虎溪”之称。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建光福寺,镇因寺得名。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6年)建七级舍利方塔于龟峰山上(塔山),唐会昌末毁咸通间重建。宋康定元年,志里张氏在志里村泥中获得铜观音像。传说久旱祷之则雨,久雨祷之即晴,带人敬迎入城,无不感应。里人遂以该像供入光福寺,易名铜观音寺,故光福镇当时又名志里。唐朝陆龟蒙《送小鸡山人序》云:“出吴胥门,背日行四十里,得野步市,曰光福”,故光福当初又名野步市。 光福是以山名寺,以寺名镇,“光福”出处,无文可稽。民间传说“未知何年何月何日光福山上,突现红光一道,这是天降福佑之兆”。这是“光福”两字的来历,后来有人以“湖光洞天一色,光天福地”来描慕光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吴设立会稽郡,下置26县,吴县为其首县,光福也就成了吴 县的辖地一市镇,光福是吴县六大镇之一,并成为历代文臣武将,名流高士游览名胜和诗人学者会萃之乡。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县以下设都保,光福为长山都保(乡都)。 明、清时,县以下设乡,境内置长山乡(光福里)。光福集镇时为吴县六大名镇之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置光福巡检司,司署驻光福虎山弄西桥堍老衙门。 民国元年(1912年),吴县实行市、乡制,5万人以上为市,不足5万人设乡。置光福乡,乡公所驻光福一仁堂。 民国18年(1929年)8月,吴县实行区、乡镇制。光福、西华两乡合并成第三区(光福区),区署驻光福镇一仁堂。境域面积420方里(105平方公里)。 民国23年(1934年),第十八区(香山区)并入第三区(光福区),区公所驻光福一仁堂。境域面积503方里(125.75平方公里)。 民国28年(1939年)3月,伪吴县知事公署重新划定乡镇区域,建立光福乡公所。 民国29年(1940年)12月起又恢复原区划。 民国30年(1941年)7月起清乡,区划又作调整,光福为第六区。区公所驻光福镇吴家花园。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恢复原区划(第三区),区署驻光福镇南街46号。 民国36年(1947年)2月,第三区(光福区)和第二区(木渎区)合并成吴西区,区署驻善人桥同德里。 1949年4月27日,光福解放。5月,光福镇归木渎区管辖。 1950年3月,建光福区。区政府驻吴家花园。 1957年9月,撤区并乡,原光福区的光福、永安、纪龙、新生等一镇三乡并为光福乡,乡政府驻吴家花园。 1958年9月25日,改乡为社,成立光福人民公社。公社驻吴家花园。 1971年1月,划潭东大队归太湖公社,始形成境域面积59.354平方公里。 1983年,政社分立,建立光福乡人民政府。原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经济实体予以保留,称公社经济联合委员会。乡政府驻吴家花园。 1985年,光福乡改为光福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政府驻光福镇吴家花园。1996年1月28日搬迁至光福新区光福路一号政府大院。 2001年光福镇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2002年光福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二章 自然条件 光福境内泥盆纪以前地层未见出露,上古生代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中 下三叠纪地层较为发育,其岩性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主要出露于西南部低山丘陵区。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出露于小南山等地。 光福境内有断层两处。一处为“光福-倪芝圩逆掩断层”,位于光福至东渚倪芝圩一带,长约10公里。其南段走向北东,倾向10°-15°;中段被闪长玢岩体侵位;北段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小于10°。泥盆系上盘叠覆于木渎向斜西北翼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断裂带见20余米宽的断层角砾岩和矽卡岩化角砾岩。该断裂是光福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构造。另一处为“凤凰山逆掩断层”,位于光福梅园里至凤凰山一带,为木渎向斜的西北翼,走向近于东西,长5公里。断面倾向北西,倾角10°-50°,在凤凰山、茅山群逆掩于堰桥组之上;中段梅园里一带,茅山群逆掩于石炭系中上统灰岩之上。破碎带中有花岗闪长岩侵入,并有铁矿化现象。 光福依山临湖。境内大部分低山丘陵由石英砂岩组成,其顶部一般发育着薄层土壤,如砾质薄层红黄土。坡腰和坡底常发育成中层红黄土;而海拔50-100米的缓坡与沟谷,则都发育成厚层黄土。土层排水、透水性良好,土壤疏松深厚,pH值在5.5-6.5之间,适宜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生长。湖滨滩地因常年受湖水涨落和近代湖相沉积母质的影响,发育成小粉沙土,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地势低洼处,生长芦苇和杂草,土壤有沼泽化过程,发育为草渣土和青泥土。北部与南部是平原,平原地区和围垦的滩地发育成典型的水稻土,是粮食主要产区。 光福地处长江中下游太湖平原,属丘陵盆地相间地区。盆地略呈东西走向,地势东南平坦,西北较高。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灌排便利,物产丰富,久有 “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其北部以平原为主,为山前冲积平原;西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其山地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山体沿太湖呈东北-西南走向,构成邓尉山-潭山-漫山岛等山丘岛屿群。山地丘陵分别由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组成。其中,尤以石英砂岩丘陵分布范围最广,数量也最多,在境区西南一带较为集中,海拔一般在200米上下,山坡坡度较缓,在15°-20°之间,坡脚为10°-15°。境内山丘主要有邓尉山、穹隆山、潭山、葛舍山、安山、凤凰山、城隍山、米堆山、、西碛山、铜井山、玉屏山、蒸山等。 光福地处太湖边,其水位变化受太湖水制约,随太湖水位的涨落而涨落,并与降水 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全镇河流6月至10月为丰水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他月 份为平水期。根据苏州地区水文站(胥口测量点)21年的统计资料并参考大运河苏州站1919年至1971年的观测资料,光福镇的水文情况(均以吴淞标高为准)是:正常水位3米,警戒水位3.8米;最高年份平均水位3.38米(1952年),最低平均水位2.65米(1978年); 历史最高水位为4.70米(1991年7月16日),历史最低水位为1.95米(1972年8月17日)。 光福地下水依其赋存状况属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它发育于石炭系、二叠系与三叠系碳酸盐地层中,为隐伏的岩溶含水层。其中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的富水性一般要比其他时代的碳酸盐地层为好。灰岩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低、硬度小、水质好,是生产饮料的优质水源。光福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玄墓山和玉屏山周围两个地区。 五、气候气象 光福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 1、气温 据苏州地区气象台和吴县气象台的观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光福镇历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最冷月为一月,月平均气温2.9摄氏度,该月中旬又为最冷旬。最热为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8.1摄氏度,该月下旬又为最热旬。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摄氏度(1953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摄氏度(1968年)。历史最高气温为38.8摄氏度(1979年),历史最低温度为零下8.7摄氏度(1969年)。 2、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89小时,平均日照率49%,年最高日照数2353.5小时,日照率 为53%,年最低日照数为1176小时,日照率为40%。 3、无霜期 据1956-1979年资料统计,全镇历年平均无霜日为244天。一般初霜日在十一月上、 中旬,终霜日在三月份。最早初霜日为1958年10月27日,最迟初霜日在1980年12月4日;最早终霜日是1977年2月22日,最迟终霜日是1961年4月16日。 4、降水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63.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467.2毫米(1960年),最小为604.2毫米(1978年)。全年平均降水日为133.9天。年降水最多的是1977年,为154天;年降水最少的是1971年,为104天。全年有3个较明显的雨季,即4月、5月的春雨,6月、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 5、风向、风速 秋、冬季及初春多北风或西北风,晚春及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4.7米/秒(1963年9月12日);瞬间最大风速达27.2米/秒,出现在1973年8月2日。超过17米/秒(8级风)的大风天数,年平均为11.9天,最多为21天(1972年),最少为3天(1978年)。 6、雪日 历年平均下雪次数1~3次。平均初雪日是1月17日,最早是12月11日(1964年);平均终雪日是2月14日,最迟是3月20日(1965年)。最大积雪厚度为17厘米(1970年3月13日)。 7、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为79%,5-9月大于或等于80%。6、9两个月都是83%,为最高;1月为74%,属最低;12月次之,为75%。 8、雷暴 年均雷暴为41.9天;1963年最多,达68天;1978年最少,为21天。98%的雷暴集中在3-9月,7、8两月占全年总数的52%。常年3月11日左右雷始鸣,最早是1月29日(1959年),最迟是4月10日(1978年)。终雷日期一般在10月2日左右,最早是9月3日(1971年),最迟是12月7日(1968年)。 平均气压为1014.3百帕。一年中,冬季最达,夏季最小,1月、12月为全年最大,达1024.1百帕;7月最小,为1001.9百帕。 10、雾 年均雾日20天,最多47天(1980年),最少8天(1956年),年雾日有渐增趋势。一年中12月月均雾日3.2天,为最多;8月月均雾日0.2天,为最少。 11、地震 本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目前无活动迹象,由于基底层石灰岩较深,表面粘土较 浅,故地层比较稳定,如按地震烈度8度考虑,对地面建筑无大影响。 六、自然灾害 光福镇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为梅雨、台风。如1991年特大洪涝,7月13日凌晨2时,水位达4.68米;1999年大洪涝,7月份最高水位达4.78米,超历史最高记录。1990年8月30~31日,15号强台风袭击光福镇。 第三章 现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农产品资源 光福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稻、三麦、油菜为主要农作物。 2、水利资源 窗、户都施以木雕。门枕、磉石、御路、门窗框岩子的上槛都施石雕。雕刻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书法等。其中的含义都是激励后人、念祖扬今。每个画面都有一定的寓意,表现出宅主人的情操。画面千千万万,不胜枚举。彩画以清嘉庆前较为受人重视,被视为上品。 第四章 社会经济 一、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光福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6亿元,第二产业8.13亿元,第三产业6.01亿元,三产比例为7.58:53.14:39.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770元。 2001年-2004年光福镇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2001年-2004年光福镇三大产业结构 从上表可以看出,光福镇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尤其是2001年发展速度最快,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比较平稳,从各产业所占百分比可知光福镇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模式,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⑴第一产业 光福镇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是苏州地区粮食的主要产地。水稻、三麦、油菜为主要农作物,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化,光福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光福镇耕地面积23047亩,粮食总产量2143吨,农民人均收入7480元。 光福镇历年主要农作物产量 ⑵第二产业 光福镇传统工业历史悠久,其手工业起于宋代。到了明代,光福刺绣、缂丝业已盛 行,并出现了建筑、造船、开采行业。明清之际出现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和作坊并存的格局,但此后发展缓慢,至解放前期,仅剩部分亦工亦农的碾米业及店铺式的铁、木、竹工场,工人近200多人,产值数万元。光福农村历代有“家家养蚕,户户绣花”的传统。80年代起,光福发挥传统工业优势,全面发展振兴乡村工业,工业呈现与日俱增之势。 现今光福的工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吴中区各镇工业总产值中列第五位(2003年),工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工业经济是光福的主体经济,现已形成以丝绸、工艺、建材、 轻纺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刺绣工业遍布各个家庭,有达万名绣女绣娘,为苏绣的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光福镇内有161家镇村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10949人。 ⑶第三产业 20世纪80年代,光福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农民进入城镇经商,从事纯农业的人数锐减,农村大量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转向服务行业、旅游业,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入市镇,造成光福住房一度紧缺,促进了光福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住宅区的商业服务事业。 二、人口概况 光福镇镇域面积为67.6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平方公里),镇辖3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至2005年底,全镇域范围内户籍人口为48373人(包括度假区协调区人口49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40人,占全镇人口的16.0%。 光福镇历年人口情况一览表 2005年光福镇户籍人口颁布情况一览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近5年来均在15%以上,今后随着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将大大提高。 2、历年人口变动情况 光福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开始出现正增长,今后几年随着镇区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镇区机械人口将有更大的增长。 3、年龄构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光福镇人口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1982年和2000年全镇人口核查和人口普查情况对比,全镇的人口年龄构成向老龄化方向演变。1982年0~6周岁的少年儿童为1886人,占总人口的4.6%,2000年为1598人,占总人口的4.05%,比1982年减少了0.5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982年为3642人,占总人口8.9%,2000年为4242人,占总人口的10.75%,比1982年增加了1.85%。全镇老龄人口逐步增加,向老年人口型范畴发展。 4、文化构成 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镇总人口39451人,青壮年总数21786人,非盲人数为21783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有601人,占2.35%;高中文化程度有7762人,占30.32%;初中文化程度有10609人,占41.44% ;小学文化程度有6628人,占25.89%。2000年,光福镇非盲率达99.17%,市镇平均受教10.03年/人,农村平均受教9.105年/人,全镇平均受教9.25年/人。 光福镇各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三、科技教育、文体医疗 光福镇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早在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巡抚丁日昌就在光福创办义学。到解放前,光福地区已办起了17所乡村小学,但教育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解放后,随着翻身农民对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各村除巩固发展已办起的公办、民办小学校外,山墩、福利、下绞、陈华、黄渠、铜坑等村还开办了6所乡村小学。至此,光福办起了小学校,并从初级小学向完全小学过渡。1949年5月,光福创办了县立初级蚕丝职业学校,次年9月并入木渎吴县初级实用职业学校。1953年创办光福初中补习班,1956年开办光福初级中学,1958年9月创办光福农业中学。进入20世纪90年代,光福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为了建成教育现代化乡镇,镇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通过调整,学校硬件设施有了提高,软件设施得到完善,教师队伍稳定,家长对子女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至今全镇已拥有1所职工科技大学和1所中学,4所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以及太湖实验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其中塘村小学在协调区内。 光福自古热爱文化、体育者不乏其人。早在民国时期,光福就建有新光篮球队,该队在县内小有名气。1946年,光福又建立了业余新光剧团。解放后,光福是吴县首批建立国办文化站的乡镇之一。自此,全镇群众文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至2000年,光福镇已建有文化中心、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新华书店、图书馆、体育场等众多文化教育网点。在历年上级举办的各种文化体育比赛中,光福派出的代表对屡屡获奖。1992年和1999年,光福两次被授予“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称号,1996年又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称号。 光福镇人民政府关心人民健康,重视医药卫生工作,境内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 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全镇居民生活逐步步入小康,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 幸福。镇域现有医院一所,位于中心镇区,主要为镇域居民提供服务。另外还有四个卫 生服务站和两个诊所(其中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协调区内),基本按社区布点。 四、城市建设 光福镇域现状总用地6762公顷(包括协调区542公顷),现状建设用地1100公顷,占总用地的17.68%,建设用地中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特殊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非建设用地中主要为耕地、林地、园地及水域用地,非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82.32%,因此光福镇基本以生态用地为主,生态环境绝佳。 1、居住用地现状及分析 镇域内住宅用地主要有三种类型:近几年新开发的低层低密度住宅用地、多层住宅用地及村镇居民点用地。 现状村镇居民点多而分散,人口密集,共约150个自然村,约3.54万农村人口。村落大多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但村落中近几年新建的住宅较多,虽然建筑质量较好,但市政基础设施落后,部分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指导。 光福镇的自然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各具不同的特色, 窑上、坎山、潭东以苗木种植为特色,冲山、塘村、舟山、迂里、湖中等村有工艺雕 刻的传统,湖中村又以独特的船餐而著名。因此,规划中将保留有特色的自然村落。 2、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及分析 ①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以及太湖集镇,主要有镇政府、派出所、国税分局、国土局、工商所、公安交警大队等。 ②商业金融设施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以及太湖集镇,沿道路两侧呈带状分布,主要为光福镇居民提供日常服务。 ③旅游配套设施 在光福镇域内规模较大的宾馆有中心镇区内的光福上海宾馆以及靠近冲山村的望湖宾馆。太湖船餐、景点周边配套设施及大型宾馆、餐饮店则主要为到光福旅游度假的人群提供服务。 ④文化娱乐 光福镇现状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有一处影剧院和一个娱乐中心。 ⑤医疗卫生设施 光福镇域现有医院一所,位于中心镇区,主要为镇域居民提供服务。另外还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两个诊所(其中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协调区内),基本按社区布点。 医疗设施现状一览表 镇域范围内现有上海铁路局太湖疗养院、上钢三厂休养院和太湖石油度假村三处规模比较大的休疗养用地。 ⑥教育科研及学校用地 7、非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非建设用地中主要包括准备开发地块、平整地块、农田、水田、林地及水域等用地,非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82.32%。 ①地块用地 地块用地包括已拍卖及已平整土地,这类用地即将转为建设用地。 ②农田 农田是现状非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规划要求保护好农田资源,并尽量使农田集中,便于现代化耕作。 现状非建设用地中还有一部分水田,主要集中在湖中村、漫山岛以及镇域西北侧,以养殖太湖水产品为主。 光福镇域群山环绕,有相当充足的山体资源,以种植果树、桂花为主,规划应切实保护好这些自然资源。 光福镇水网密集,具有江南水乡城镇特色,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32条,这些河道纵横交错,起着引调蓄纳和吞吐的作用,形成了与京杭大运河相沟通的河网系统。 五、房地产开发情况 光福镇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来此购房渡假,目前正在开发建设的主要有沿太湖沿岸的一处度假村以及东崦湖地区的一处低层低密度住宅小区。 第五章 综合交通 光福镇交通条件优越,苏福公路东接木渎镇、苏州新区。230省道纵贯南北, 南接苏州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北接312国道。浒光运河、木光运河横贯东西沟通太湖及京杭运河。苏州唯一的光福机场坐落在镇区南侧。 一、对外交通 1、航空交通 光福机场位于光福镇区东南郊,目前为军民合用二级机场,曾经开通光福至北京、佛山两地航班。此外,无锡硕方机场位于光福的北部,距光福约50多公里,也可为光福提供空中运输。 2、铁路交通 沪宁铁路位于光福的北部,沿途的无锡和苏州站均可作为光福景区游客出入的交通枢纽。 3、公路交通 苏福公路现状等级为二级公路,是光福镇至苏州、木渎方向的主要通道,途经藏书镇,2003年扩建为双向四车道,并改道。机场路现状等级为二级公路,宽度18米,北与312国道接通,是光福南北向主要公路,北至无锡,南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行政中心。 在镇区有一个长途车站,有通往上海、苏州、木渎等地的长途汽车。但汽车站占地面积小,房屋破旧,无发展余地。 4、水运交通 光福镇的水运交通发达,镇区东北的浒光运河属于七级航道。南起光福西崦湖,北至浒墅关;另一条木光运河(木渎至光福)属于八级航道,通往木渎汇入胥江直达苏州。浒光运河、木光运河均连着太湖,船只按不同方向航行:向东可达吴江; 向西南可去湖州、宜兴;往西可直抵无锡等地。 解放后,光福镇结合兴修水利,开挖新河,疏浚支流水系形成了便捷的水上交通网络。据2000年统计,全镇有挂机12艘,总载重量443吨,年运量仅44300吨, 日平均量123吨。仅占水运高峰期(90年代初期)日运量的四分之一强。水运量的急剧下降与矿产业的整顿有关。虽近几年水上货运量锐减,但水路航运仍是货运的主渠道,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农村道路 2000年,全镇村道全长436.45公里,为混凝土及沥青路面。各自然村之间全部可以通汽车,村间小道都能通拖拉机。 三、桥梁与码头 全镇共有桥梁122座,码头十余座。 镇区有桥梁9座。分别是西桥、普安桥、光福寺桥、福溪桥、福龙桥、永福桥、 人民桥、迎宾桥、虎山桥。其中光福寺桥、虎山桥历史悠久,为历史名桥。光福寺桥为石桥,桥长16米,梁长5.4米,宽3.1米;虎山桥为水泥平桥,桥长56米,宽8米。 农村有桥梁113座。其中,浮里桥为公路平桥,长30米,宽14米;吕浦桥为多级石拱桥;舟山桥为水泥拱桥,长20米,宽4米;张墅观桥为水泥平桥;高木桥跨径30米,桥面净宽7米,梁底标高8米。 第六章 市政设施 一、给水现状 光福镇目前建有光福自来水厂一座,位于邓尉北路西北侧西崦湖边,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0 m3/日,已完成的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5000 m3/日,目前实际供水能力为5000 m3/日。水厂占地约3亩,水源取自西崦湖。 光福自来水厂供应镇区、农村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用水,目前供水总人口约5万人,镇区供水普及率达100%。除迂里村、北沟村及窑上村尚无自来水(目前主要还是以井水为主)外,镇域内其它各村落均已通自来水管道,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管道覆盖全镇区及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镇域内主要道路下均铺有自来水管道。光福镇农村改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3年全镇居民用水量为28.275万m3,企事业单位用水量为52.73万m3;2004年全镇居民用水量为32.44万m3,企事业单位用水量为69.38万m3;2005年一至三季度居民用 水量达28.19万m3,企事业单位用水量为62.94万m3。 光福自来水厂在镇域内还建有高位水池一座,位于百步山上,容量为300 m3,主要起为光福镇区调节水量的作用。 给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的需求,水厂占地面积较小,仅能满足其二期5000 m3/日的扩建需求,远期要另外选址建设水厂。目前尚有一部分村民用水采用浅 井地下水,供水水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自来水管管径偏小(DN50~DN400),市政消火栓虽然同自来水管道建设,但数量不足,且部分消火栓损坏,缺乏维修。 二、排水现状 光福镇目前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堰前桥东北角苏福公路北侧,占地33.8亩,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 m3/日,2003年1月完成一期10000 m3/日工程,目前实际处理量为6700 m3/日左右。污水处理厂采用A2/O氧化沟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运河。污泥经浓缩脱水带滤一体机脱水压榨成泥饼后外运。 光福镇区内目前仍然为雨污合流制,镇区道路下没有污水管道,只建有一些雨污合流管。污水处理厂建成前镇区内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了较重的污染,特别是老镇区河道污染相当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沿镇区东侧上崦河的西侧建有一条DN600的截污管道,并沿该管道建有18条DN300~DN400的截污支管深入到镇区居民区及各工厂企业,所截污水进光福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运河。 光福污水处理厂目前除收集处理镇区截流的污水外,还处理来自太湖度假区的污水,沿上崦河道及机场的西侧建有DN800的污水总干管,输送太湖度假区的污水,并在太湖度假区和光福机场南端西侧各建有污水提升泵站一座。 光福镇域水面积(包括河道及鱼塘)3430亩,其中鱼塘1900亩,河道1530亩。其中浒光运河光福段长3700米,为市级河道,木光运河光福段长5650米,为区级河道;镇级河道7条共11320米,村级中心河12条13300米,村级生产河135条57822米。全镇内建有9只圩,圩堤全长27.61km,建有圩区控制闸4座(冲山闸、旅湖闸1、旅湖闸2、南山闸),防洪闸4座(潭东闸1、潭东闸2、铜坑闸、吕浦闸),排涝泵站15座(湖胜站、湖中站、潭东站、冲山站1、冲山站2、长浮站1、长浮站2、旅湖1、旅湖2、旅湖3、漫山南、漫山北、窑上1、窑上2及东崦湖站)24台套共6.85m3/s,这些水利设施起到镇域内排泄雨水的作用。 光福镇区内自1994年到2000年,铺设了DN400、DN500、DN300三种管径的水泥下水管道42000米,方形砖砌水泥下水道12000米,用于排放镇区内的雨水及生活污水。 光福镇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闲置, 镇区内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导致区域水质有明显下降。 三、电力供应现状 光福镇目前建有35KV光福变电站一座与35KV机场专变一座。35KV光福变位于邓尉北路南侧邓尉山脚下香雪村附近,为全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供电。35KV机场变位于穹窿山北侧脚下,主要为光福机场供电。 35KV光福变电站主变有两台,分别为1.6万KVA及1.25万KVA,电源进线为两回,一回路35KV潭山线引自110KV藏书变电站,另一回路(35KV机场线)引自220KV阳山变电站。其10KV出线有7条共93.61km,具体见下表所示: 光福镇10KV线路配变统计表 光福镇域内电力线路基本上均为架空线,沿各级道路架设。 光福全镇历年用电量详细情况见下表: 光福镇域历年用电量统计表 单位:万Kwh 光福镇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状电力线走线较为混乱,今后要逐步改造,线路必须沿规划的城镇道路走线,要分工明确,走向合理。对高压线路和变电站出线所需的高压走廊,应按要求预留并严加控制,不得占用。 镇内设供电所一个,位于邓尉北路西侧纺织机械厂对面,管理着全镇供电业务。 光福镇目前设有光福邮政支局一座,位于邓尉山北路东侧光福停车场对面,负责全镇的邮政业务。 光福镇目前有广播电视站一座,位于镇政府大院内,建有机房两间,负责全镇的电视转播及广播业务,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线路为独立架空光缆。广播业务目前已停止。光福镇内设有电信中心局一个,位于宝泉路镇派出所北侧。该局内设电信中心交换机房,电信信号管辖光福、东渚、镇湖、太湖、藏书五镇。其中光福支局交换机容量为9000门。在香雪村和塘村还各有模块局一个,容量分别为3000门,光福镇交换机总容量为15000门。目前光福镇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固定电话实际安装率1.3万门。原有的光福电信营业处已搬迁。 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线路走向凌乱且为架空线,通信信号有待加强。 五、燃气现状 光福镇目前燃气供气方式为瓶装液化气供气方式,由位于潭山北侧脚下福湖路边的潭山液化气站供气。 现状燃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燃气气化率低,远期应逐步过渡到天然气。 六、消防现状 目前光福镇设置有专职消防队一个,采用区域联防制。专职消防队与光福派出所在一起,人员为16人,配有一辆小型消防车,一台手台出水泵,8只风力灭火器,10盘水带。 消防重点单位为各娱乐场所、宾馆、学校、加油站、液化气站及集贸市场等。镇域内每个行政村及居委会各配备有6名义务消防员。 光福镇区市政消火栓共有23个,沿宝泉路、光福路、邓尉中路、南街、上街、下街、 杨树街市政给水管道布置,绝大部分消火栓阀门不能打开,还有部分消火栓高度安装不当,部分需保养,个别已经损坏。 现状消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防工作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防御火灾的整体能力较低。公共消防设施与国家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城镇道路消防栓数量少,缺乏保养,存在安全隐患。 七、环境、卫生设施现状 1、生态环境概况 光福镇内环境是人工造就的小城镇生态环境,除山体外,镇域建成区以外有大片的工业用地,部分是农田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以种植物为主,有粮食、油料、蔬菜和经济作物以及村落附近的绿化地、河塘和道路两旁的防护林,丘陵山地主要为绿化林、经济作物林。裸露地表的岩石也多附着苔藓类植物。随着社会经 四、电信、邮政及广播电视设施现状概况 下表列出了光福镇主要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产生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光福镇最大的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其次是工业废水。 根据2004年10月对浒光运河和木光运河的监测,浒光运河和木光运河有机物和石油类均超标,水质无法满足III类水要求。 (2)大气环境污染 光福镇域环境污染重点调查企业废弃排放量见下表: 光福镇重点调查企业废气排放统计表 根据2004年环境监测结果,光福镇大气环境质量较好,TSP、SO2日均值均小于二级标准。污染物排序为PTSP>PSO2。 (3)声环境污染 光福镇声环境污染属混合型,主要由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厂企业固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交织而成,根据光福镇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光福镇建成区域内环境噪声昼间基本小于2类混杂区标准,交通干线旁的噪声值昼间接近4类标准,主要是由于 昼间过境车辆和摩托车较多,并且鸣笛车较多。 (4)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光福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万吨,建成区生活垃圾目前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清运,农村地区采用在自然村建造垃圾箱,再集中收集到镇垃圾中转站(光福镇现有垃圾 中转站一座,位于上海抽纱公司二厂西南围墙外,配备环卫人员60名,农用车5辆,手推车60辆),定期送往七子山垃圾填埋场。 光福镇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炉渣、煤矸石和粉煤灰,用于制造砖块、铺路等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约0.15万吨。 光福镇危险固体废弃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送往吴中区横泾镇吴中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处理。医院产生的医源性危险固体废弃物送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处置。 农村桔杆处置方法主要是部分用于养家禽,部分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果树、苗木肥料。 4、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光福镇目前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地表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要求; (2)全镇生活污水接管率低,只有建成区部分生活污水进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收集和雨水收集管网建设很不完善; (4)由于近几年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量人口不断引入,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速度;在农村各村落虽然建有垃圾箱,设有固定的清洁员,但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垃圾乱倒现象存在; (5)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流量的增长,声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干道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 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 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三、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苏州、无锡两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百分之八十取自太湖。近年来太湖作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生产区之一,其养殖面积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投放的大量饵料残沉湖底,加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民营企业布点较散,产业性质往往受到利益驱动,从事高污染项目,给周边山体、绿化、水域形成严重隐患,污染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好太湖水资源刻不容缓,光福地处太湖之滨,加强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四、光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光福镇的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编制了光福镇区总体规划,光福景区总体规划、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等,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的村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大多属专项规划范围,相互间有一定的交叉,缺少一种整体发展的思路。因此,编制一部能指导光福全镇空间产业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的总体规划是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重点 1、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构镇域城镇体系布局,追求城镇发展整体规模效益。 从合并后的光福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在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转换等因素的基础上,把追求镇域城镇体系的经济效率化放在中心位置,形成一个能持久地促进地域经济繁荣的城镇群体格局和空间开发态势。 2、确定新的城镇发展方向、性质与规模。 在新的城镇体系布局指导下,充分分析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 3、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制约了城镇的有机生长,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抓住机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达到土地利用个体边际效益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将进一步显露,影响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环境质量,本次规划将着重从区域角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5、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光福镇地处太湖之滨,迫切需要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加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与利用,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在切实保护、恢复各类旅游资源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塑造地域特色明显的城镇形象,营造国内一流的城镇环境。 第三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法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行政法规 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6 ⑵《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国务院1993.6 3、地方法规 ⑴《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⑵《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⑶《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⑷《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相关规划 ⑴《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⑵《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⑶《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2020) ⑷《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⑸《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⑹《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⑺《光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⑻《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1995年 ⑼《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 ⑽《光福镇镇域总体规划》2004年 ⑾《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⑿《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 ⒀《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年 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及胡锦涛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理论为战略目标,协调城乡发展。 2、突出“节约与集约”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突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对城镇发展的意义;强化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强化以“水”为特色的生态环境特点;建设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4、体现苏州市对光福镇城镇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镇域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促进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 5、加强城镇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未来城镇建设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将之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提出多种旅游服务产品及旅游服务体系。 第四章 编制技术探索 1、从区域着手研究环太湖地区的发展,体现大旅游、整体性原则。 苏州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树立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战略非常重要。光福作为环太湖地区的重要景区之一,也是苏州“三古一湖”大文化、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将其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是本次规划贯穿始终的思路。 2、从环境容量研究着手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容量。 依据上位规划即《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关于光福镇的人口预测和本次规划采用的人口年增长率递推法确定镇域人口规模,再以合理环境容量校核该人口规模。参考国内外资料,景区合理环境容量,一般不大于800人/平方公里。按此标准校核人口规模基本合理。针对可能出现的长假期间人满为患、设施不够,平时游客稀少、部分设施闲置等问题,规划强调新景点、新旅游内容的策划以及不同档次服务设施的配套。 3、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业发展策略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 规划强调以旅游经济为核心,强调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着重对旅游市场定位、客源、旅游消费档次、消费水平等方面作了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镇的旅游开发内容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 4、重视资源利用,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将现有资源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规划将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工业用地等作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开发的资源要素,丰富旅游内容,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5、研究城市化模式,强调镇区高度集中,村庄按需分散。 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在镇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用地,而村庄适度集聚,按需保持现有分散模式。通过组织培训,开发农户接待服务体系,将 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转变。 6、研究居住模式,有效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 通过确定不同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合理的城镇建设规模。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5平方米/人;村庄分两类,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30平方米/人,旅游村庄可适当高于130平方米/人。 7、名镇保护强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规划的合理保护以达到直接利用或观赏使用或研究使用。 光福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旅游城镇,本轮规划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旅游主题:即利用文化内涵打响文化品牌,突出地方特色。 8、研究策划旅游服务体系,提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构建平台、加强培训”策略。 强调多元化服务体系,即:既有镇一级服务体系,同时又有村一级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旅游服务业转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素质、道德、能力等的培训,使农民既保持乡土风情,又有较好的自身素质,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促进旅游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9、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合理的产业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视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如:通过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生态居住等措施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章 规划范围与内容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两个空间层次 1、全镇域62.20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协调村镇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按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要求进行空间管制。重点在“区域空间的整合及空间管制”。 2、城镇建设区及行政村(包括一个集镇) ⑴镇区 划定镇区建设范围,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重点在“建设”。 ⑵集镇 2001年被光福镇合并之前的太湖镇中心镇区,规划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各建设用地。重点在“控制和整治”。 结合光福镇实际情况,对镇行政村下辖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在“整合和引导”。 第六章 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光福镇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轮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0-2020年 第七章 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 一、上一轮总体规划概况
本文档为【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_图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65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7KB
软件:Word
页数:9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11
浏览量:201